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2物態變化(5)【新教材】考點精練考點一 升華1.[易錯題](2024春 寧海縣期末)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拿起碗,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答案】D【解答】解:AB、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C、水的沸騰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干冰升華吸熱,水放熱,不能沸騰,故C錯誤;D、碗里的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從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騰,看起來像是在“沸騰”,故D正確。故選:D。考點二 凝華2.(2024 諸暨市二模)標準大氣壓下,液態氮的沸點為-196℃,室溫下將液態氮置于試管中,會看到試管周圍有大量“白氣”產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A.霜的形成需要吸熱B.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C.“白氣”的形成需要吸熱D.“白氣”是氮氣液化形成的【答案】B【解答】解:AB.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該過程要放出熱量,故A錯誤、B正確;CD.“白氣”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的過程向外放出熱量,故CD錯誤。故選:B。考點三 云、雨、雪、霧、露、霜3. [新考向·學科綜合](2024春 寧波期末)中國的古典詩詞不僅有濃厚的人文情懷,同時又有客觀現實事物的真實反映,許多意境優美的詩句中包含著具有科學內涵的科學現象。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霧里山疑失,雷鳴雨未休”,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該過程吸熱B.“春盡冰留江,此時浩渺九重生”,冰是水蒸氣凝固形成的,該過程放熱C.“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該過程放熱D.“草上露珠閃,月照水晶簾”,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該過程吸熱【答案】C【解答】解:A、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該過程放熱,故A錯誤;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該過程放熱,故B錯誤;C、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該過程放熱,故C正確;D、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該過程放熱,故D錯誤。故選:C。4. [新考向·學科綜合](2024春 鎮海區校級期中)今年即將開學的時候,有些地方突降小冰粒,它不是冰雹也不是雪,而是霰(xian),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形成的白色小冰粒!它是《詩經 小雅 頰弁》中“如彼雨雪,先集維霰”的霰,古人視為吉祥的象征。關于“霰”形成時的物態變化,最可能是( )A.液化 B.凝固C.凝華 D.先液化再凝固【答案】C【解答】解: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發生凝華現象形成的白色小冰粒。故選:C。【新考法】過關檢測1.(2023秋 紹興期末)如圖所示,足球比賽中用速褪固體噴霧劑來輔助任意球的判罰,噴霧劑可以噴出一條白色的直線,白色的直線會在噴出幾分鐘后“神奇”地自動消失,從而不影響之后的比賽。那么這條白色直線消失的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熔化 B.汽化 C.升華 D.液化【答案】C【解答】解:固體泡沫噴霧劑噴出一條白色直線,而這條白色的固體直線也會在幾分鐘后“神奇”地自動消失,不會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體污漬,物質是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是升華現象。故選:C。2. [新考向·學科綜合](2024 海曙區模擬)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中蘊含豐富的物理知識。以下有關物態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A.“斜月沉沉藏海霧”——霧的形成是汽化,需要放熱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需要吸熱C.“已是懸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需要吸熱D.“霜葉紅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華,需要放熱【答案】D【解答】解:A、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象,需要放熱,故A錯誤;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象,需要放熱,故B錯誤;C、水變成冰,屬于凝固現象,需要放熱,故C錯誤;D、霜的形成是水蒸氣直接變成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凝華放熱,故D正確。故選:D。3.(2024 浙江模擬)2024年開年伊始,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潑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氣在極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答案】C【解答】解: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是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B、在“潑水成冰”的過程中,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華,故B錯誤;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會產生更多的水蒸氣,效果會更好,故C正確;D、氣溫高于0℃,水蒸氣不會凝華,只會液化,不會出現“潑水成冰”的奇觀,故D錯誤。故選:C。4.(2024春 余姚市期末)在試管中放少量碘,塞緊蓋子放入熱水中。當固態碘變為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后,將試管從熱水中取出,放入涼水中,碘蒸氣又會變為固態碘附著在試管內壁上,關于物質碘的物態變化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先放熱升華后吸熱凝華 B.先吸熱升華后放熱凝華C.先放熱熔化后吸熱凝固 D.先吸熱熔化后放熱凝固【答案】B【解答】解:碘由固態變為碘蒸氣,是升華現象,需要吸收熱量;碘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板會放出熱量直接變成固態的碘,這是凝華現象,故B正確。故選:B。5.(2024 上城區校級三模)有霜季節,農作物常被凍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遭受霜凍。實際上,農作物不是因為霜而受凍的,0℃以下的低氣溫才是真正的兇手。當空氣干燥時,即使降溫到0℃以下,也不會出現霜,但此時農作物早被凍壞了。(1)由上文可猜想霜形成的兩個條件是 和 。(2)如果嘗試人工制霜,可將干冰放入透明罐子內,一段時間后看到罐子的 (填“內壁”或“外壁”)成功地結了一層霜。【答案】(1)空氣濕潤;氣溫在0℃以下;(2)外壁。【解答】解:(1)根據文中的“當空氣干燥時,即使溫度降低到-20℃~-10℃,也不會出現霜。”可知:霜的形成條件是:空氣濕潤且溫度在0℃以下;(3)將干冰放入空易拉罐中,干冰由固體直接變成氣體,發生升華現象,升華吸收熱量,使易拉罐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凝華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的外壁形成霜。故答案為:(1)空氣濕潤;氣溫在0℃以下;(2)外壁。6.(2023秋 仙居縣期末)小科同學做“碘的升華”實驗時,用酒精燈直接對放有少量固態碘的碘升華管加熱,如圖甲所示,發現碘升華管內出現紫色的碘蒸氣。(1)實驗過程需要酒精燈加熱說明升華需要 (選填“吸熱”或“放熱”)。(2)善于思考的小紅查閱資料發現:常壓下,碘的熔點為113℃,碘的沸點為184℃,酒精燈火焰的溫度約400℃。根據這些資料,小紅認為小科所做的實驗不能得出碘升華的結論,碘可能并不是直接從固態變為氣態,而是固態碘先 再汽化成碘蒸氣。(3)根據上述猜想,小紅對原實驗進行改進,設計了乙圖所示的實驗,結果發現碘升華管內也出現紫色的碘蒸氣。該實驗能否得出碘升華的結論?并說出理由 。【答案】(1)吸熱;(2)熔化;(3)能,因燒杯中水的溫度最高為100℃,碘達不到熔點,不會發生熔化現象,出現紫色的碘蒸氣,只能是升華。【解答】解:(1)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升華,升華吸熱;(2)碘的熔點為113℃,碘的沸點為184℃,酒精燈火焰的溫度約400℃,高于碘的熔點,碘可能并不是直接從固態變為氣態,而是固態碘先熔化再汽化成碘蒸氣;(3)燒杯中水的溫度最高為100℃,碘達不到熔點,不會發生熔化現象,碘一直處于固態,出現的碘蒸氣只能是固態直接變成的,能更好地說明碘的升華。故答案為:(1)吸熱;(2)熔化;(3)能,因燒杯中水的溫度最高為100℃,碘達不到熔點,不會發生熔化現象,出現紫色的碘蒸氣,只能是升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2物態變化(5)【新教材】考點精練考點一 升華1.[易錯題]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拿起碗,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考點二 凝華2.標準大氣壓下,液態氮的沸點為-196℃,室溫下將液態氮置于試管中,會看到試管周圍有大量“白氣”產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A.霜的形成需要吸熱B.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C.“白氣”的形成需要吸熱D.“白氣”是氮氣液化形成的考點三 云、雨、雪、霧、露、霜3. [新考向·學科綜合]中國的古典詩詞不僅有濃厚的人文情懷,同時又有客觀現實事物的真實反映,許多意境優美的詩句中包含著具有科學內涵的科學現象。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霧里山疑失,雷鳴雨未休”,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該過程吸熱B.“春盡冰留江,此時浩渺九重生”,冰是水蒸氣凝固形成的,該過程放熱C.“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該過程放熱D.“草上露珠閃,月照水晶簾”,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該過程吸熱4. [新考向·學科綜合]今年即將開學的時候,有些地方突降小冰粒,它不是冰雹也不是雪,而是霰(xian),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形成的白色小冰粒!它是《詩經 小雅 頰弁》中“如彼雨雪,先集維霰”的霰,古人視為吉祥的象征。關于“霰”形成時的物態變化,最可能是( )A.液化 B.凝固 C.凝華 D.先液化再凝固【新考法】過關檢測1.如圖所示,足球比賽中用速褪固體噴霧劑來輔助任意球的判罰,噴霧劑可以噴出一條白色的直線,白色的直線會在噴出幾分鐘后“神奇”地自動消失,從而不影響之后的比賽。那么這條白色直線消失的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熔化 B.汽化 C.升華 D.液化2. [新考向·學科綜合]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中蘊含豐富的物理知識。以下有關物態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A.“斜月沉沉藏海霧”——霧的形成是汽化,需要放熱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需要吸熱C.“已是懸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需要吸熱D.“霜葉紅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華,需要放熱3.2024年開年伊始,哈爾濱火爆全國,很多游客在寒冬戶外體驗了“潑水成冰”的奇觀,如圖所示。“潑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氣在極低的溫度下直接變為小冰晶。對此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霧狀水蒸氣B.該過程主要的物態變化是凝固C.潑水成冰時用熱水效果會更好D.氣溫高于0℃也會出現該現象4.在試管中放少量碘,塞緊蓋子放入熱水中。當固態碘變為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后,將試管從熱水中取出,放入涼水中,碘蒸氣又會變為固態碘附著在試管內壁上,關于物質碘的物態變化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先放熱升華后吸熱凝華 B.先吸熱升華后放熱凝華C.先放熱熔化后吸熱凝固 D.先吸熱熔化后放熱凝固5.有霜季節,農作物常被凍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遭受霜凍。實際上,農作物不是因為霜而受凍的,0℃以下的低氣溫才是真正的兇手。當空氣干燥時,即使降溫到0℃以下,也不會出現霜,但此時農作物早被凍壞了。(1)由上文可猜想霜形成的兩個條件是 和 。(2)如果嘗試人工制霜,可將干冰放入透明罐子內,一段時間后看到罐子的 (填“內壁”或“外壁”)成功地結了一層霜。6.小科同學做“碘的升華”實驗時,用酒精燈直接對放有少量固態碘的碘升華管加熱,如圖甲所示,發現碘升華管內出現紫色的碘蒸氣。(1)實驗過程需要酒精燈加熱說明升華需要 (選填“吸熱”或“放熱”)。(2)善于思考的小紅查閱資料發現:常壓下,碘的熔點為113℃,碘的沸點為184℃,酒精燈火焰的溫度約400℃。根據這些資料,小紅認為小科所做的實驗不能得出碘升華的結論,碘可能并不是直接從固態變為氣態,而是固態碘先 再汽化成碘蒸氣。(3)根據上述猜想,小紅對原實驗進行改進,設計了乙圖所示的實驗,結果發現碘升華管內也出現紫色的碘蒸氣。該實驗能否得出碘升華的結論?并說出理由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物態變化(5)——(原卷版)【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學七下同步練習.docx 3.2物態變化(5)——(解析版)【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學七下同步練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