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數學連環畫》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數學連環畫》單元是綜合與實踐領域第一學段中“數學連環畫”的重要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在“內容要求”中指出:“結合自己的生活,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記錄自己的經歷,或述說一個含有數學知識的小故事,表達對數量關系的理解,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學業要求”中指出:“能簡單整理學過的數學知識,思考如何運用數學知識記錄自己的經歷;能結合生活經驗或者通過查閱資料,編寫含有數學知識的小故事;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連環畫中數學知識的意義及蘊含的數量關系,能理解他人數學連環畫中的數學信息及關系,學會數學化的表達與交流。”(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本單元的知識與一年級下冊已學數的認識(如 8、79、23、38 等數 )、簡單加減法等知識緊密相連,像購物找零等場景能鞏固加減法運算應用;同時涉及分類(如整理小書櫥時圖書分類)等知識,是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綜合實踐運用,將抽象知識融入生動生活情境,促進知識內化與靈活運用。本單元圍繞 “數學連環畫” 展開,涵蓋從發現數學信息、分享生活數學故事、創作數學故事畫到班級交流評價等一系列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從生活場景中捕捉數學信息,如時間(8點、8點半 )、錢數(38元)、公交車線路(23路)等,培養觀察與提取信息能力;鼓勵學生交流生活中數學經歷,加深對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理解;通過繪制數學故事,鍛煉創意表達與邏輯思維;在班級分享和評價環節,提升語言表達、傾聽和鑒賞能力。(三)學生認知情況知識基礎: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簡單的數字、圖形,掌握了基本的加減法運算,但對于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綜合運用還不夠熟練,需要更多實踐和引導來強化知識的應用能力。認知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生動的生活情境和故事充滿興趣,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在理解和分析問題時,往往需要借助具體的事物或圖像輔助。學習習慣: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課堂參與意識和小組合作經驗,但在自主探究和深度思考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培養。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維持學習熱情。生活經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與數學相關的生活經驗,如購物、數數等,但可能尚未意識到這些經驗與數學知識的聯系,需要教師引導他們進行梳理和提煉。二、單元目標擬定1.學生能夠從生活故事中準確提取如數量、價格、時間、位置等數學信息,熟練運用已學的數的認識、加減法運算等知識進行分析和簡單計算。2.能清晰地用數學語言描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和問題,提升數學表達能力 3.通過分享、交流生活中的數學故事,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學會從數學角度思考生活現象。4.在繪制數學故事連環畫的過程中,發展邏輯思維和創意表達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5.通過小組交流和班級分享,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評價他人作品中提高鑒賞能力。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從生活情境中挖掘數學信息,理解生活現象背后的數學原理,并能用數學語言準確表達。2.掌握繪制數學故事連環畫的方法和步驟,能夠清晰、有條理地將數學故事通過畫面和文字展現出來。(二)教學重難點1.培養學生將復雜的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能夠靈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2.提高學生在數學表達和交流中的邏輯性和準確性,能夠清晰闡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解題思路。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學生將在實際情境和真實問題中,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悟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數學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積累活動經驗,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發展模型意識、創新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基本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以生動有趣的數學連環畫和生活場景故事為載體。如用四格漫畫呈現一家人看望爺爺奶奶的過程,其中嵌入時間(8點出發、8點半到達)、價格(蘋果38元 )、公交路線(23路)等數學信息,將抽象數學知識融入具體情境,符合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2.強調學生親身經歷和實踐操作。從分享生活中數學故事,到繪制數學故事連環畫,再到班級交流互評,讓學生在“做中學”。3.學習內容和形式具有開放性。一方面,學生可自主選取生活中數學故事分享,故事來源廣泛,涉及購物、游戲、整理物品等多領域;另一方面,繪制數學故事環節,從畫面構思、內容設計到取名,都給予學生充分自主空間,激發創新思維。4.教材編排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由淺入深。先引導學生觀察連環畫找數學信息,再分享自身經歷,接著繪制故事,最后交流評價。逐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表達和創作能力,層層遞進提升數學素養。5.融合多方面數學知識與技能,涵蓋數的認識、加減法運算、圖形認知、分類等內容,實現知識綜合運用與能力整合發展。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綜合實踐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綜合與實踐 數學連環畫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 1畫出數學故事 1班級故事會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綜合實踐.1《生活中的數學故事》 目標: 學生能從故事場景中識別已學過的數,鞏固對數字概念的理解;能梳理出其中的數量關系,進一步掌握加減法等運算的實際應用。 任務一:解讀數學連環畫 → 任務二:分享數學故事→ 任務三:數學故事繪制探討 → 1.能從連環畫中找出些數學信息,并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經歷過與數學有關的事情。 2.能從自己經歷過的與數學有關的事情中,選出印象最深的數學故事和同學交流。 3.能說說將數學故事繪制為連環畫的繪制思路和計劃。綜合實踐.2《畫出數學故事》 目標: 學生能夠用繪畫形式將生活中的數學故事有條理地呈現出來的方法,包括確定畫面元素、規劃構圖、運用簡單文字輔助說明等。 任務一:作品賞析 → 任務二:嘗試創作,修改完善 → 1.能看懂董明成和王志偉畫的數學故事,并提出有效的建議。 2.能畫出自己的數學故事,畫好后互相看一看,提出修改建議。綜合實踐.3《班級故事會》 目標: 學生熟練掌握用清晰、連貫、有條理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數學故事,同時學會用規范的數學語言進行交流表達。 任務一:故事分享 → 任務二:反思與評價 → 1.能和同學講講自己畫的數學故事,并找出同學講的數學故事中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嘗試解決。 2.能評選出自己心中的最佳作品,并說出本次活動的收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數學連環畫1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教學設計課題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 單元 綜合實踐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數學連環畫的內容,本課時是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說說其中的數學故事。教材以連環畫形式呈現看望爺爺奶奶的故事,包含出發時間、乘坐公交車線路、買蘋果花費、到達時間等數學信息,貼近學生生活,易于理解。后續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數學故事,如摘桃數量、購物找零、比賽抓花生米等,拓展數學應用場景。最后探討將數學故事畫成連環畫的方法,從構思畫面順序、人物對話到給故事命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在呈現方式上,教材采用圖文并茂、對話交流的方式,生動活潑,符合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小精靈和小蘿卜等卡通形象的提示語,起到引導思考、總結歸納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參與學習活動 。 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學生能從故事場景中識別已學過的數,鞏固對數字概念的理解;能梳理出其中的數量關系,進一步掌握加減法等運算的實際應用。2.學習內容分析:在低年級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基礎的數字認知,能夠識別和書寫0~100甚至更大范圍內的數字。這使得他們在接觸生活中的數學故事時,能夠理解故事里涉及的數量信息。同時,簡單的加減法運算知識,讓學生能夠初步分析故事中的數量變化。此外,學生對常見的時間單位(如時、分)和人民幣單位(元、角、分)有了一定認識,這有助于理解故事中關于時間安排(如出發時間、到達時間)和貨幣交易(買東西花費)的情節。《生活中的數學故事》這一內容為后續學習更復雜的數學知識奠定多方面基礎,為后面學習函數、統計等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數學知識,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復雜問題(如投資理財、行程規劃等),樹立良好的知識應用觀念和實踐操作基礎。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通過觀察連環畫、尋找數學信息,提升觀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在交流生活中數學故事時,鍛煉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重點 從故事中準確找出數學信息,理解其中蘊含的數量關系,并能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難點 將生活中的實際情境抽象轉化為數學問題,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以及清晰、有條理地講述生活中的數學故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里呀,數學就像個神奇的小精靈,藏在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情當中!今天,老師先給大家帶來一組特別的連環畫。課件出示:師:大家瞧,這里面的人物好像正在經歷一些有意思的事兒呢!這組畫就像一把小鑰匙,能帶著我們打開“生活中數學故事”的奇妙大門。想不想知道這里面藏著哪些數學小秘密呀?師:讓我們一起睜大眼睛,仔細瞧瞧,去發現里面的數學信息,開啟今天的數學探索之旅!板書課題:生活中的數學故事 學生獨自觀察。 學生:想。 通過展示教材中的連環畫,拋出 “想不想知道這里面藏著哪些數學小秘密” 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欲,讓他們帶著疑問與期待進入課程,主動觀察、思考故事中的數學信息,為后續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講授新課 任務一:解讀數學連環畫師:下面的連環畫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課件出示:師:在這個故事里,藏著很多我們學過的數字,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師:這些數字都表示什么?師:大家知道的真多呀!那么你能借助發現的數學信息完整的講講這個故事嗎?師適時補充,共同梳理出完整故事:姐妹兩人和爸爸媽媽決定星期天去看望爺爺奶奶,計劃明天早上8點出發,爺爺家在城東,她們可以乘坐23路公交車,出發時買了一籃蘋果花費38元,預計8點半能到達爺爺家。師:這是一幅完整的連環畫,從上面我們能夠知道他講了一個關于什么的故事,還能從中獲取一些數學信息。你在生活中經歷過哪些與數學有關的事情? 學生獨自觀察,然后回答:講的是姐妹兩人和爸爸媽媽去看望爺爺奶奶的故事。學生2:8,79,23,38 都是我們已經認識的數。學生1:數字8表示出發時間和預計到達時間。學生2:數字23表示公交車路數。學生3:數字79表示房子的編號。學生4:數字38表示買蘋果花費的錢數。學生逐幅描述畫面情景。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自由說說。 引導學生從復雜的故事場景中提取數學信息,并思考信息間的關聯,培養學生敏銳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初步的邏輯分析能力,為后續解決更復雜數學問題奠定基礎。 任務二:分享數學故事師:我們先來看看教材中小朋友分享的數學故事。課件出示:師:讀一讀,說說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師:小朋友們,我們看完了教材里的數學故事,現在大家想想自己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和數學有關的事情呢?可以是買東西、分東西,也可以是做游戲等等。接下來,請分小組分享你的故事吧!課件出示——分組活動:1.從自己經歷過的與數學有關的事情中,選出印象最深的和同學交流,并說說其中的數學知識。2.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發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可以提問或補充。師巡視各小組,觀察學生交流情況,適時給予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和分享。師選取部分小組代表上臺,向全班同學分享小組內有趣的數學故事,并引導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聽完后可以進行評價和交流,如說說自己是否有類似經歷,或者對分享的故事中涉及的數學知識進行討論。師:小朋友們都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經歷的與數學有關的故事,原來我們的生活中隱藏了這么多的數學知識,小朋友們一定要學好數學,因為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 學生獨自閱讀,然后集體交流。學生分小組交流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數學故事。 通過分享和討論數學故事,幫助學生將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相結合,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并提高數學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任務三:數學故事繪制探討師:剛剛小朋友們都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數學故事,如果把你的數學故事畫成連環畫,可以怎樣做?師: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數學故事,按照上述思路進行繪制構思討論。和同學說說你的想法,互相提一些改進建議師巡視指導,并了解討論的內容,然后小結:想要畫好一幅數學故事連環畫是不容易的,我們要多方面考慮,比如要突出故事中的數學元素,畫面要生動形象、情節連貫,人物對話要簡潔明了等,這樣才能使連環畫更加完整。 學生1:想清楚先畫什么,再畫什么,畫幾幅。 學生2:想好圖中人物要說的話,給圖片配色。學生3:可以給畫出的數學故事起個名字。學生分組交流,并提出一些改進建議。 通過對繪制步驟和要點的討論,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故事中的數量關系、情節發展等知識,將抽象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畫面構思,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為后續知識的靈活運用奠定基礎。課堂練習 1.看圖列式。2.講講圖中的故事,并解決問題。3.根據圖中發生的故事,列出算式。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的完成過程中對要點知識加深鞏固,有效應用。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 有故事 有數學 怎樣畫?畫幾幅?起什么名字?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本節課的新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1.周末,媽媽帶小明去超市買東西。一個面包3元,一瓶牛奶5元,小明想買2個面包和1瓶牛奶,一共需要多少錢?2.學校組織一年級的小朋友去旅游,一共有45個小朋友和3個老師。一輛大巴車可以坐50人,租一輛大巴車夠坐嗎?選做題:1.圖書館里原來有20本故事書,上午借出了7本,下午又還回來4本,現在圖書館里有多少本故事書?2.超市里進行促銷活動,買3個面包送1個面包。媽媽本來打算買6個面包,現在她實際可以得到幾個面包?【綜合實踐類作業】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數學故事,向家長或同學講解你是如何解決其中的數學問題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教版新版一下《數學連環畫1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教案).doc 蘇教版新版一下《數學連環畫》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