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2024-2025學年上學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級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2024-2025學年上學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級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2024-2025學年上學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級科學試題
1.(2024七上·富陽月考)9月1日,小王和小林在上學路上提出了相應的問題:①為什么要把學校取名為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呢?②一天中學校旗桿影子長短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呢?③為什么南面的樹葉長得比北面茂盛?④為什么很多自己的小學同學就讀于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呢?根據二個多月的《科學》學習,你認為以上問題中屬于科學問題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④
2.(2024七上·富陽月考)科學來自生活實踐,又高于生活。要正確的進入科學世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科學能解決所有問題
B.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正確的,學好書本知識即可
C.科學發現源于觀察,只需留心觀察即能學好科學
D.科學需在已積累的知識上,不斷探索和發現問題
3.(2024七上·富陽月考)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被化學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B.乙圖中做完實驗后將有毒試劑直接傾倒在水槽中
C.丙圖中燒傷或燙傷,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D.丁圖中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在地上著火時,用濕抹布覆蓋滅火
4.(2024七上·富陽月考)觀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其一般步驟是( )
①明確目的、對象、范圍;②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③制訂合理的方案;④作好記錄,積累資料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5.(2024七上·富陽月考)下列儀器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是(  )
A.蒸發皿 B.試管 C.燒杯 D.燃燒匙
6.(2024七上·富陽月考)圖中有關膠頭滴管的使用正確的是(  )
A.取液時擠入空氣
B.將滴管橫放在桌面
C.用自來水沖洗過的滴管放回滴瓶
D.用滴管滴加液體
7.(2024七上·富陽月考)學習了《科學測量》這節課,小科對一些有關人體的待測量進行了估測,在下列的估測中,錯誤的是(  )
A.初中生身高約160厘米 B.人體腳印面積約為100平方分米
C.初中生身體體積約50立方分米 D.人體正常體溫約是37℃
8.(2024七上·富陽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分米=18分米 D.1.8米=1.8×100厘米=180厘米
9.(2024七上·富陽月考)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10.(2024七上·富陽月考)某同學用刻度尺量出一本書的厚度為1.30厘米,這本書共有260頁(封面已計入)。則每張紙的厚度是(  )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 D.0.1毫米
11.(2024七上·富陽月考)一位同學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各項測量值分別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則這個物體的測量值應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12.(2024七上·富陽月考)冬天我國北方的部分地區氣溫會降到40℃,河流會結上厚厚的一層冰,冰的溫度有時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動的河水,那么水與冰交界處的溫度是(  )
A.0℃ B.4℃
C.略低于40℃ D.略高于40℃
13.(2024七上·富陽月考)小俊在使用水銀體溫計給同學測量體溫,在給甲同學測量前他看了讀數為37℃,直接給甲同學測量結束后是37℃,甩了之后給乙同學測量溫度為37℃,然后直接給丙同學測量的溫度為37.5℃,測量的體溫一定準確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
14.(2024七上·富陽月考)某同學在測量圓柱體周長時,把一張矩形紙條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紙條的邊沒有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如圖)然后在紙的重疊處用針扎個孔,把紙條展開,再用刻度尺測兩孔之間的距離,如此測出的圓柱體周長(  )
A.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大
B.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小
C.因實驗方法錯誤,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實驗方法沒有錯誤
15.(2024七上·富陽月考)小明自制了一支溫度計,刻度在0℃時水銀柱長5cm;在100℃時水銀柱長25cm。用這支溫度計去測一杯水時,水銀柱長度為12cm,則這只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①;當溫度為80℃時,水銀柱長度為②;則下列選項中與①②對應的是(  )
A.①35℃②21cm B.①28℃②21cm
C.①28℃②16cm D.①35℃②16cm
16.(2024七上·富陽月考)某同學在用排水法測量某個物體的體積,在物體放入置筒前后讀取量筒對應的示數,從而確定物體的體積.以下四種操作方法中會導致測量結果比物體真實體積偏大的是(  )
①放入前仰視、放入后平視 ②放入前俯視、放入后平視 ③放入前平視、放入后仰視 ④放入前平視、放入后俯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2024七上·富陽月考)對以下實驗導致的結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用累積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小些,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數值比真實值要大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大
D.用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時,若裁判員將其卷尺拉得太松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
18.(2024七上·富陽月考)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就“不同水質對蛙卵孵化的影響”進行了探究,其實驗記錄如表所示,該實驗設計的不妥之處是(  )
項目 水質 水量 水溫 蛙卵數 孵出的蝌蚪數
甲組 河水 500mL 22℃ 300個 280只
乙組 蒸餾水 500mL 10℃ 300個 90只
A.含有兩個變量 B.缺少對照實驗
C.蛙卵數過少 D.結果不明顯
19.(2024七上·富陽月考)“為30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展正脊篩查”列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該項目可以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相關健康信息。“正脊篩查”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
20.(2024七上·富陽月考)為了探究食物腐敗的原因和細菌生存的條件,學校項目化小組同學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個相同錐形瓶,按下表進行了實驗。請分析表中包含了幾組對照實驗?變量分別是什么?(  )
瓶號 甲 乙 丙
加入物質 20毫升滅菌肉湯 20毫升滅菌肉湯 20毫升滅菌肉湯
瓶口處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不作處理 不作處理
溫度 25℃ 5℃ 25℃
A.2組,溫度、消毒棉球 B.2組,溫度、細菌
C.3組,溫度、消毒棉球、空氣 D.2組,溫度、空氣
21.(2024七上·富陽月考)有下列現象:①夏天雨后美麗的彩虹;②火山爆發;③“海市蜃樓”;④含羞草開花;⑤人民幣升值;⑥“神舟十號”上天;⑦種子發芽;⑧大雁南飛;⑨昆蟲蛻皮;⑩青蛙冬眠。其中屬于自然現象的有   。科學以自然界的各種現象為研究對象,發現他們產生、發展的   和   。
22.(2024七上·富陽月考)填入恰當的單位或數據:
(1)60納米=   米;
(2)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補充水的體積是2.5   。
(3)富春中學的旗桿大約為100   ;
(4)普通人頭發絲的直徑大約為80   ;
23.(2024七上·富陽月考)實驗室加熱120mL液體,可以使用的儀器是   。(填序號)
①燒杯 ②試管 ③酒精燈 ④石棉網 ⑤試管夾 ⑥鐵架臺。
下列儀器中,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   ,取用少量固體藥品的是   ,用作配制溶液容器的是   ,常用來攪拌的是   (所有填名稱)。
24.(2024七上·富陽月考)下列是科學實驗中常見的基本操作。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A所示,手握細口瓶傾倒液體時,細口瓶標簽的一面要   ,細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2)如圖B所示,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   蓋滅;加熱C中儀器時,首先要對其進行   ,然后固定加熱。
25.(2024七上·富陽月考)說出下列實驗室標志的含義:
        
26.(2024七上·富陽月考)小虹同學早上起來感覺有點頭暈發熱,媽媽送她去醫院做了檢查。
(1)醫生用體溫計給她測體溫,測得小虹體溫如圖所示,為   ℃,接著又給她化驗血液。醫生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填字母)。
A.建立假設  B.獲取事實與證據  C.制定計劃  D.提出問題
(2)小虹在測量體溫后仔細觀察該體溫計的結構,她的想法正確的是 。
A.該體溫計能精確到0.01℃
B.用該體溫計也可以測量冰水的溫度
C.該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
D.該體溫計形狀接近三棱柱,主要目的為美觀
27.(2024七上·富陽月考)科學研究過程中經常要進行各種測量,測量時正確讀數很關鍵。
(1)圖1中用A、B兩把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   (填“A”或“B”)精密一些;使用正確的測量方法,測得木塊邊長是   cm。
(2)圖2中溫度計的示數是   攝氏度,圖3中液體的體積是   毫升。
(3)導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如圖所示為   cm,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是   mm。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   (選填“大”或“小)。某些用常規儀器難以直接測量的量用累積的方法,將小量變成大量,不僅便于測量,減少誤差,這種方法叫累積法。以下測量方法不屬于累積法的是   。
A.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先測量100張紙的厚度,再取平均值
B.測量金屬塊的長度,測量了3次,然后求平均值
C.測量一滴水的體積,先測出60滴水的體積,然后取平均值
D.測量不規則石塊的體積,先往量筒里倒入適量的水,記下刻度,記下刻度。再把兩個刻度相減,就是石頭的體積
(4)由圖乙中的四次測量數據可知,該塑料盒的體積為   
28.(2024七上·富陽月考)某同學利用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紅墨水制作了簡易溫度計甲、乙,如圖所示。
(1)甲、乙兩支簡易溫度計均是利用液體或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
(2)為了給甲溫度計標上刻度,該同學將裝滿紅墨水的試管先后浸入到標準狀況下的沸水、冰水中,待玻璃管內的液面穩定后,液面處分別標示   ℃和   ℃。
(3)將乙溫度計的試管放入一杯清水中,發現玻璃管內的紅色液滴向左移動,則清水的溫度   (選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溫。
29.(2024七上·富陽月考)用量筒測量小石塊的體積,閱讀實驗過程,設計表格,并記錄實驗數據。
(1)取能容納小石塊的量筒,用燒杯將適量的水(估計能淹沒石塊)倒入量筒內,讀出水的體積V1,記入你所設計的表格中;
(2)將小石塊用細線拴住,緩緩放入量筒內的水中,當石塊完全浸沒在水中時,讀出此時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2,填入你所設計的表格;
(3)計算出小石塊的體積。
(4)取出小石塊放回原處,把量筒內的水倒回燒杯中,整理好儀器。
30.(2024七上·富陽月考)在學習了長度的測量后,小紅想要利用自己的步距和步數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
【步距測量】
小紅在微濕的泥土地上按照不同方式前進,測量步距。
方式1:快跑  方式2:慢走
(1)請選擇合適的前進方式,并說明原因   。
(2)選擇合適的前進方式后,小紅在濕地上進行測量,標記步距為s。下列測量方式正確的是   。
A.B.C.
【距離計算】
(3)小紅從學校到家,行走多次,計算出平均步數為3000步,測量得到每步的步距為50厘米,試列式計算小紅學校到家的距離為多少米   。
【方法遷移】
(4)小明也想要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但他家離學校較遠,步行時間過長,通常都是騎自行車上下學,請思考方法幫助他完成測量。   。
31.(2024七上·富陽月考)以下為某校學生進行“溫度計發展史”的項目化學習的部分片段,通過查閱資料整理了溫度計發展史,請完成下列問題:
(1)氣體溫度計:一根一端帶玻璃泡的細玻璃管,另一端豎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內吸入一段水柱,密封一定質量的空氣。根據管中水柱高度的變化可測出環境相應的溫度。當環境溫度升高時管中水柱液面將   (選填“上升”或者“下降”)
(2)液體溫度計:如圖甲是小科制作的一個簡易液體溫度計。使用中發現該溫度計管中液柱移動不明顯,導致示數不夠精確。對此請你提出一條改進建議:   。
(3)固體溫度計:在相同的受熱條件下,將兩個形狀、厚度相同的銅片和鐵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雙金屬片溫度計。當氣溫升高時,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B側。由此可推測,銅與鐵的膨脹程度相比較,   膨脹程度大(選填“銅片”“鐵片”或“無法確定”)。
32.(2024七上·富陽月考)我國的科學家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是因為她的科研團隊經過科學研究,發現青蒿素。某科學興趣小組學習科學家的研究方法也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流感高發季節,人們對自身免疫力格外關注。“江江口服液”對外宣傳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某研究團隊為探究其真假,以小鼠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選取身體狀態一致的健康鼠20只,隨機均分為A、B兩組;
②經口灌胃給A組鼠灌“江江口服液”,B組鼠灌__________的生理鹽水,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
③30天后測定兩組小鼠NK細胞的活性,并計算平均;
④結果:NK細胞的平均活性A組為54%,B組為55%。
(注:NK細胞為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其活性越高,免疫能力越強)
(1)科研人員探究的問題是   ?
(2)本實驗所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   。②步驟中應該填   
(3)實驗過程選擇10只小鼠,而不選擇1只的理由是   。
33.(2024七上·富陽月考)體育課上老師安排男女同學分組打籃球,小明發現男女同學組的籃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不同。籃球由靜止開始下落,反彈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小明用兩只充足氣的#7(標準男子)、#6(標準女子)籃球,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進行了多次實驗。通過實驗,得到的實驗的平均數據如下表:
實驗序號 球的型號 靜止下落高度/厘米 地面材料 反彈高度/厘米
1 #7 120 木質 80
2 #7 120 水泥 90
3 #7 150 水泥 110
4 #6 120 木質 80
(1)完成該實驗需選用的測量儀器是    。
(2)小明選用實驗序號1、3兩組數據進行分析,請你判斷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
(3)分析實驗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    。
34.(2024七上·富陽月考)有一支溫度計,所標量程是10~110℃,刻度是均勻的,但嚴重不準確。校驗時發現:在標準大氣壓下,當將其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時,示數為6℃,而將其插入沸水中時,示數是86℃。該溫度計的實際量程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科學問題是指一定時代的科學家在特定的知識背景下提出的關于科學知識和科學實踐中需要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
①④為什么要把學校取名為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呢,為什么很多自己的小學同學就讀于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呢,兩個問題與科學研究無關,不具有科學研究價值,故①④不屬于科學問題;
②③一天中學校旗桿影子長短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呢,為什么南面的樹葉長得比北面茂盛,是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的問題,所以②③屬于科學問題,
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答案】D
【知識點】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
【解析】【分析】科學,是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系統,是已經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根據這些(科學)系統知識所要反映對象的領域,主要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形式科學和交叉科學。
【解答】A.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科學能解決所有問題 ,A錯誤;
B. 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正確的,學好書本知識即可 ,B錯誤;
C.科學發現源于觀察,只需留心觀察即能學好科學 ,C錯誤;
D. 科學需在已積累的知識上,不斷探索和發現問題 ,D正確;
故答案為:D
3.【答案】D
【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以及基本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來分析。
【解答】A、若被化學試劑灼傷,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沖洗,故處理方法錯誤;
B、做完實驗后將有毒試劑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內,不能直接傾倒在水槽中,以防造成水體污染,故處理方法錯誤;
C、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故處理方法錯誤;
D、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在地上著火時,用濕抹布覆蓋滅火,故處理方法正確。
故答案為:D。
4.【答案】B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
【解析】【分析】根據對觀察的認識和理解判斷。
【解答】觀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其一般步驟是:
①明確目的、對象、范圍;
③制訂合理的方案;
④作好記錄,積累資料
②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5.【答案】C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在化學實驗操作中,蒸發皿、試管和燃燒匙都能直接進行加熱,而燒杯不能直接進行加熱,需要下面墊上石棉網,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
故選C。
6.【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
【解答】A.使用膠頭滴管時,伸入液體前,應捏緊膠頭,排出里面的空氣,再伸入試劑中吸取液體,故A錯誤;
B.滴管應保持膠頭向上放在燒杯中或放在試管架上,故B錯誤;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故C錯誤;
D.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故D正確。
故選D。
7.【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對長度、面積、體積和溫度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A.中學生的身高約1.6m左右,合160cm,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腳掌大致為一個長方形,人體腳印長約25cm,寬約10cm,面積約為250cm2,故B錯誤符合題意;
C.中學生的質量在50kg左右,人體密度與水的密度差不多,則體積約為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人體的正常體溫約是37℃,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將換算成的單位寫在進率的后面。
【解答】AB.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A中換算過程沒有單位,B中單位應該為毫米,且寫在1000的后面,故AB錯誤;
C.1.8米=1.8×10分米=18分米,換算過程只能有一個單位分米,故C錯誤;
D.米化厘米,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100,單位厘米寫在進來的后面,即1.8米=1.8×100厘米=180厘米,故D正確。
故選D。
9.【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AB.根據圖片可知,鉛筆沒有最大程度的緊靠刻度尺有刻線的一側,故AB錯誤;
C. 根據圖片可知,鉛筆左側與刻度尺0刻度線對齊,并且緊靠刻線,故C正確;
D.根據圖片可知,鉛筆左側沒有與0刻度線或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故D錯誤。
故選C。
10.【答案】D
【知識點】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每張紙上正反兩面有2頁,據此計算出這本書的紙張數,然后用總厚度除以張數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書本紙張的張數為頁數的一半,即n=張=130張,
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0.01cm=0.1mm,
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11.【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結果略有差異,但是相差不大,據此排除錯誤數據,計算剩余數據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比較可知,8.64cm與其它數據差距較大,為錯誤數據,將其去掉,
則這個物體的長度為:。
故選C。
12.【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冰下和水的交界處,即冰水共存,那么其溫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0℃,
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13.【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體溫計測量前的示數為37℃,測量甲后還是37℃,即示數沒有變化,那么甲的體溫無法獲得。測量乙的體溫前溫度計甩過,則測量乙的體溫準確。測量丙的結果為37.5℃>37℃,因此丙的體溫也準確。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4.【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纏繞法測量圓柱直徑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無論紙條是否與圓柱垂直,針扎過的兩個針孔之間的距離就是圓柱的直徑,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5.【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是100℃,此溫度計上用20cm(25cm-5cm)表示,即1cm表示5℃,再根據測一杯水的溫度時水銀柱長為12cm,求出這支溫度計顯示的讀數;再根據5℃對應1cm,可求溫度為80℃時水銀柱的長度。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水銀柱5cm時的對應的溫度是0℃,25cm時對應的溫度是100℃,
所以1cm水銀柱表示的溫度為;
水銀柱的長度增加了;
則此時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
(2)當溫度顯示的讀數為80℃時,對應水銀柱的長度比0℃增加了;
則水銀柱的長度為
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6.【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①根據圖片可知,放入前仰視讀數,讀數V1偏小;放入后平視,讀數V2正確。根據V=V2-V1可知,測量結果比物質的真實體積偏大;
②根據圖片可知,放入前俯視讀數,讀數V1偏大;放入后平視,讀數V2正確。根據V=V2-V1可知,測量結果比物質的真實體積偏小;
③根據圖片可知,放入前平視讀數,讀數V1正確;放入后仰視讀數,讀數V2偏小。根據V=V2-V1可知,測量結果比物質的真實體積偏小;
④根據圖片可知,放入前平視讀數,讀數V1正確;放入后俯視讀數,讀數V2偏大。根據V=V2-V1可知,測量結果比物質的真實體積偏大;
故選D。
17.【答案】C
【知識點】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 A.把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測出線圈長度 L,則細金屬絲直徑;
B.刻度間隔小了,刻度尺上所顯示的1cm要比真實的1cm小,因此測量的數據會偏大;
C.根據溫度計的使用規則進行分析;
D.刻度尺(卷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尺要伸直,不能過度拉伸或太松,否則測量值均不準確。
【解答】 A.若在繞金屬絲時,沒有密繞而是留有間隙,會使測量的線圈長度偏大,導致測得的直徑偏大,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刻度間隔小了,會使測量值大于真實值,即測量結果將會偏大,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否則溫度計示數會降低,測量結果偏小,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用皮卷尺測量跳遠距離時,將尺拉得太松,尺子未正常伸長,導致距離讀數偏大,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8.【答案】A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實驗變量的理解。
【解答】根據題意需設置不同水質對蛙卵孵化的影響,從表格中可以得出兩組不同變量,即水質、水溫,含有兩個變量,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9.【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的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
【解答】科學探究的環節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分析與解釋數據、得出結論等。題目中提到的“正脊篩查”是為了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健康信息,這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的環節。因此,正確答案是D。
故答案為:D。
20.【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溢一的變量。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更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根據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甲、乙、丙三個相同的錐形瓶中,甲和丙作對照,丙瓶口不做處理,空氣中的細菌能進入甲錐形瓶,甲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空氣中的細菌不能進入丙錐形瓶,除了有無細菌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形成了以細菌為單一變量的對照實驗。乙和丙除了溫度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形成了以溫度為單一變量的對照實驗;所以表中包含了2組對照實驗,變量分別是溫度和細菌。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21.【答案】①②③④⑦⑧⑨⑩;原因;規律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1)根據自然現象的定義解答;
(2)根據科學的定義解答。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夏天雨后美麗的彩虹,火山爆發,“海市蜃樓”,含羞草開花,種子發芽,大雁南飛,昆蟲蛻皮,青蛙冬眠,這些都不受人為主觀因素影響,是自然現象,
人民幣升值,“神舟十號”上天,這是人為因素所控制的,不屬于自然現象。
故選①②③④⑦⑧⑨⑩。
(2)科學以自然界的各種現象為研究對象,發現他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
22.【答案】(1)6×10-8
(2)升
(3)分米
(4)微米
【知識點】估測;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1)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
(2)常用的容積單位為升和毫升;
(3)(4)長度的國際單位為m,還有km、dm、cm和mm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解答】(1)納米化米,即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109,也就是:60納米=60×10-9米=6×10-8米。
(2)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補充水的體積是2.5升;
(3)富春中學的旗桿大約為10米,合100分米。
(4)普通人頭發絲很小,它的直徑大約為80微米。
(1)60納米=60×10-9米=6×10-8米。
(2)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補充水的體積是2.5升;
(3)富春中學的旗桿大約為10米=100分米。
(4)普通人頭發絲的直徑大約為80微米。
23.【答案】①③④⑥;試管;藥匙;燒杯;玻璃棒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1)加熱120mL液體不能使用試管,只能使用燒杯,而燒杯不能直接加熱,下面要墊石棉網,結合其他要求選擇器材即可;
(2)根據常見實驗器材的用途分析解答。
【解答】(1)要加熱120mL的液體,需要燒杯、石棉網,試酒精燈和鐵架臺,故使用的儀器為:①③④⑥;
(2)根據題意可知,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用來取少量固體藥品的是藥匙;用作配制溶液容器的是燒杯;常用來攪拌的是玻璃棒。
24.【答案】(1)向著手心;倒
(2)燈帽;預熱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1)(2)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解答。
【解答】(1)手握細口瓶傾倒液體時, 細口瓶標簽的一面要向著手心, 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
(2)用完酒精燈后,應用燈帽蓋滅;加熱C中儀器時,首先要對其進行預熱,然后固定加熱,以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勻造成炸裂。
(1)手握細口瓶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向著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
(2)用完酒精燈后,不能用嘴吹滅酒精燈,應用燈帽蓋滅;加熱C中儀器時,首先要對其進行預熱,然后固定加熱,以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勻造成炸裂。
25.【答案】易燃物;劇毒物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26.【答案】(1)38.2;B
(2)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①根據圖片確定體溫計的分度值,根據液面位置讀出示數;
②根據對科學探究過程各個環節的認識解答。
(2)根據對溫度計的結構、功能和讀數方法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1)①根據圖片可知,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那么此時的溫度為38.2℃。
②醫生用體溫計給她測體溫,又給她化驗血液,是為了確定病因,即醫生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取事實與證據。
故選B。
(2)A.根據題意可知,體溫計的分度值是0.1℃,故A錯誤;
B.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故B錯誤;
C.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細小的縮口,可使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故C正確;
D.體溫計形狀接近三棱柱,相當于放大鏡,便于觀察體溫,故D錯誤。
故選C。
(1)[1][2]由圖知:體溫計上1℃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是0.1℃,即此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此時的溫度為38.2℃;醫生用體溫計給她測體溫,又給她化驗血液等。醫生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取事實與證據,故B正確。
(2)A.體溫計的分度值是0.1℃,故A錯誤;
B.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所以不能用體溫計測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故B錯誤;
C.體溫計有縮口可使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故C正確;
D.體溫計形狀接近三棱柱起到放大鏡的作用,便于觀察體溫,故D錯誤。
故選C。
27.【答案】(1)A;4.25
(2)-23;42
(3)2.50;1.4;大;BD
(4)6cm3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①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測量精度越高;
②測量結果=準確值+估讀值,據此讀出兩個刻度值,然后相減即可。
(2)①②根據圖片確定溫度計和量筒的分度值,根據液面位置讀出對應的示數即可;
(3)①根據圖片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別讀出線圈所對的兩個刻度值,然后相減得到線圈直徑的和,最后根據計算線圈的直徑。
②測量值=線圈的直徑+空隙;
③根據描述分析各個實驗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
(4)塑料盒的體積等于塑料盒加金屬環加水的體積減去金屬環加水的體積。
【解答】(1)①根據圖片可知,A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B刻度的的分度值為1cm,則A的分度值更小,精確程度高;
②根據圖1可知,該木塊的長度為的準確值為4.2cm,估讀值為0.05cm,則長度為4.25cm;
(2)①圖2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刻度值向下增大,則實際溫度在0℃以下,那么該溫度計的讀數為“-23℃”;
②由圖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2mL,則該量筒的讀數為42mL。
(3)①根據圖3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所以線圈的長度為:4.00cm-1.50cm=2.50cm
已知金屬絲的圈數為n=18,
所以直徑為;
②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會導致測出線圈的直徑和偏大,那么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大;
③根據題意可知,AC屬于累積法,B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D是排水法,故選BD。
(4)塑料盒的體積等于塑料盒加金屬環加水的體積減去金屬環加水的體積,即V=60mL-54mL=6mL=6cm3。
(1)[1][2]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測量精度越高,并且讀數時要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A精確程度高,木塊的長度為4.25cm。
(2)[1][2]由圖乙可知,這是零刻度線以下的讀數,應該讀作“零下”,該溫度計的讀數為“-23℃”;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相平,由圖丙可知,該量筒的讀數為42mL。
(3)[1][2]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線圈左側與1.50cm對齊,右側與4.00cm對齊,所以線圈的長度為
L=4.00cm-1.50cm=2.50cm
已知金屬絲的圈數為
n=18
所以直徑為
[3]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大;
[4]ABC都取平均值,AC屬于累積法,B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不是累積法;D是排水法,不是累積法,故選BD。
(4)由題意可知,塑料盒的體積等于塑料盒加金屬環加水的體積減去金屬環加水的體積,即
V=60mL-54mL=6mL=6cm3
28.【答案】100;0;低于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2)根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和沸水的溫度解答;
(3)根據液柱的移動方向確定試管內氣體體積膨脹還是縮小,進而確定溫度的變化即可。
【解答】(2)根據題意可知,在標準狀況下,沸水的溫度為100℃,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所以液面處分別標示100℃和0℃;(3)根據圖片可知,玻璃管內的紅色液滴向左移動,說明試管內的氣體體積變小,根據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可知,清水的溫度低于室溫。
29.【答案】
實驗次數 初始體積V1(mL) 放入石塊后的總體積V2(mL) 石塊的體積V=V2-V1(mL)
1      
2      
3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目的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以及計算出的物理量,還有實驗次數,從而確定表格的行數和列數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要測量量筒內原來水的體積,石塊浸沒后的總體積,以及計算出石塊的體積,那么表格有4列。實驗要進行3次,因此表格有4行,如下圖所示:
實驗次數 初始體積V1(mL) 放入石塊后的總體積V2(mL) 石塊的體積V=V2-V1(mL)
1      
2      
3      
30.【答案】方式2,理由是:微濕的泥土地上,表面上是濕滑的,快跑容易摔倒,每次邁開步子要均勻。;A;1.5km;先測量出自行車車輪轉動一圈的長度,騎車回家,記錄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圈數/后面坐一個人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推著車,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長度乘以圈數則是距離。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1)快走時,步子大小不一致,誤差較大,即需要慢走。
(2)在測量距離時,要以鞋跟與鞋跟之間的距離,或者鞋尖與鞋尖之間的距離。
(3)設小紅學校到家的距離為s,每一步的距離為s步,所走步數為n,則小紅學校到家的距離為s=ns步。
(4)采用累積法來求距離的大小。
【解答】(1)微濕的泥土地上,表面上是濕滑的,快跑容易摔倒,每次邁開步子要均勻,因此應該慢走,故選方式2;
(2)根據題意可知,步長可以是鞋尖和鞋尖的距離,或者鞋跟與鞋跟的距離,故A符合題意;
(3)設小紅學校到家的距離為s,每一步的距離為s'步,所走步數為n,
則小紅學校到家的距離為
(4)測量方法為:先測量出自行車車輪轉動一圈的長度,騎車回家,記錄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圈數/后面坐一個人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推著車,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長度乘以圈數則是距離。
31.【答案】(1)下降
(2)換用更細的玻璃管
(3)銅片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1)氣體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通過氣體體積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判斷液柱液面的變化情況;據以上分析解答;
(2)溫度計要越精確,其細管截面積要越小,當溫度變化比較小時,液面有明顯的上升,據以上分析解答;
(3)通過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B側,判斷誰的體積變化大,從而得出誰的膨脹程度大,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I)根據題意可知,若環境溫度升高,玻璃泡內空氣受熱膨脹,氣壓增大,那么使玻璃管內的液面下降。
(2)根據V=Sh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時,體積膨脹越多,玻璃管越細,則液柱移動明顯,那么可以換用更細的玻璃管。
(3)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B側,說明氣溫升高銅片會向鐵片部分彎曲,說明銅片體積變化更大,即銅的膨脹程度比鐵的膨脹程度大。
(1)氣體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若環境溫度升高,玻璃泡內空氣受熱膨脹,使玻璃管內的頁面下降。
(2)小科設計的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要使液柱移動明顯,可以換用更細的玻璃管,當溫度變化比較小時,液面也會有明顯的變化。
(3)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B側,說明氣溫升高銅片會向鐵片部分彎曲,說明銅片體積變化更大,即銅的膨脹程度比鐵的膨脹程度大。
32.【答案】“江江口服液”能增強小鼠(人體)免疫力;控制變量法;等量;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描述分析科研人員要探究的問題;
(2)探究某個因素對物理量的影響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這個因素,這就是控制變量法。根據實驗中的變量分析解答;
(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盡量多的樣本,這樣得出的結論會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
【解答】(1)根據““江江口服液”對外宣傳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某研究團隊為探究其真假”可知,“探究的問題是“江江口服液”能增強小鼠(人體)免疫力嗎?
(2)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本實驗變量為“江江口服液”,故經口灌胃給A組鼠灌“江江口服液”,B組鼠灌等量的生理鹽水,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
(3)為了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因此實驗過程選擇10只小鼠,而不選擇1只。
33.【答案】刻度尺;不合理,沒有控制變量;球彈起的高度與靜止下落高度、地面材料有關,與球的型號無關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進而確定需要的測量工具;
(2)探究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某個因素對物理量的影響時,只改變這個因素,其它的都要保持相同;
(3)根據表格數據比較,從而確定影響反彈高度的因素即可。
【解答】(1)根據表格可知,實驗中需要測量球靜止時下落的高度和反彈高度,因此選用測量儀器是刻度尺;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實驗1和3中球的下落高度和地面材料都不同,沒有控制變量,因此無法得到正確的結論;
(3)根據第1次和第2次實驗可知,地面材料不同,球反彈高度不同,即球彈起的高度與地面材料有關;、
比較第2次和第3次實驗可知,球靜止時下落高度越大,反彈高度越大,即球彈起的高度與靜止時下落高度有關;
比較第1次和第4次實驗可知,靜止下落高度相同,地面材料相同,球的型號不同,反彈高度相同,即球彈起的高度與球的型號無關。
那么得到結論: 球彈起的高度與靜止下落高度、地面材料有關,與球的型號無關。
34.【答案】-20℃~130℃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數據計算出每個格表示的溫度,然后據此計算出-10℃和110℃對應的實際溫度,進而確定該溫度計的實際量程。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該溫度計100℃之間的格數:86-6=80;
那么每個格表示的溫度是
則在-10格上對應的實際溫度是:-(10+6)×1.25℃=-20℃;
在110格上對應的實際溫度是:1.25℃×(110-6)=130℃
即該溫度計的實際量程是-20℃~130℃。
1 / 1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2024-2025學年上學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級科學試題
1.(2024七上·富陽月考)9月1日,小王和小林在上學路上提出了相應的問題:①為什么要把學校取名為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呢?②一天中學校旗桿影子長短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呢?③為什么南面的樹葉長得比北面茂盛?④為什么很多自己的小學同學就讀于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呢?根據二個多月的《科學》學習,你認為以上問題中屬于科學問題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④
【答案】B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科學問題是指一定時代的科學家在特定的知識背景下提出的關于科學知識和科學實踐中需要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
①④為什么要把學校取名為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呢,為什么很多自己的小學同學就讀于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呢,兩個問題與科學研究無關,不具有科學研究價值,故①④不屬于科學問題;
②③一天中學校旗桿影子長短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呢,為什么南面的樹葉長得比北面茂盛,是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的問題,所以②③屬于科學問題,
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2024七上·富陽月考)科學來自生活實踐,又高于生活。要正確的進入科學世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科學能解決所有問題
B.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正確的,學好書本知識即可
C.科學發現源于觀察,只需留心觀察即能學好科學
D.科學需在已積累的知識上,不斷探索和發現問題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
【解析】【分析】科學,是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系統,是已經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根據這些(科學)系統知識所要反映對象的領域,主要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形式科學和交叉科學。
【解答】A.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科學能解決所有問題 ,A錯誤;
B. 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正確的,學好書本知識即可 ,B錯誤;
C.科學發現源于觀察,只需留心觀察即能學好科學 ,C錯誤;
D. 科學需在已積累的知識上,不斷探索和發現問題 ,D正確;
故答案為:D
3.(2024七上·富陽月考)在實驗室遇到下列情況時,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被化學試劑灼傷時,馬上用紗布包扎灼傷處
B.乙圖中做完實驗后將有毒試劑直接傾倒在水槽中
C.丙圖中燒傷或燙傷,用大量熱水沖洗受傷處
D.丁圖中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在地上著火時,用濕抹布覆蓋滅火
【答案】D
【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以及基本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來分析。
【解答】A、若被化學試劑灼傷,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沖洗,故處理方法錯誤;
B、做完實驗后將有毒試劑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內,不能直接傾倒在水槽中,以防造成水體污染,故處理方法錯誤;
C、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故處理方法錯誤;
D、燃著的酒精燈打翻在地上著火時,用濕抹布覆蓋滅火,故處理方法正確。
故答案為:D。
4.(2024七上·富陽月考)觀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其一般步驟是( )
①明確目的、對象、范圍;②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③制訂合理的方案;④作好記錄,積累資料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答案】B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
【解析】【分析】根據對觀察的認識和理解判斷。
【解答】觀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其一般步驟是:
①明確目的、對象、范圍;
③制訂合理的方案;
④作好記錄,積累資料
②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5.(2024七上·富陽月考)下列儀器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是(  )
A.蒸發皿 B.試管 C.燒杯 D.燃燒匙
【答案】C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在化學實驗操作中,蒸發皿、試管和燃燒匙都能直接進行加熱,而燒杯不能直接進行加熱,需要下面墊上石棉網,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
故選C。
6.(2024七上·富陽月考)圖中有關膠頭滴管的使用正確的是(  )
A.取液時擠入空氣
B.將滴管橫放在桌面
C.用自來水沖洗過的滴管放回滴瓶
D.用滴管滴加液體
【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
【解答】A.使用膠頭滴管時,伸入液體前,應捏緊膠頭,排出里面的空氣,再伸入試劑中吸取液體,故A錯誤;
B.滴管應保持膠頭向上放在燒杯中或放在試管架上,故B錯誤;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故C錯誤;
D.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故D正確。
故選D。
7.(2024七上·富陽月考)學習了《科學測量》這節課,小科對一些有關人體的待測量進行了估測,在下列的估測中,錯誤的是(  )
A.初中生身高約160厘米 B.人體腳印面積約為100平方分米
C.初中生身體體積約50立方分米 D.人體正常體溫約是37℃
【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對長度、面積、體積和溫度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A.中學生的身高約1.6m左右,合160cm,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腳掌大致為一個長方形,人體腳印長約25cm,寬約10cm,面積約為250cm2,故B錯誤符合題意;
C.中學生的質量在50kg左右,人體密度與水的密度差不多,則體積約為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人體的正常體溫約是37℃,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2024七上·富陽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分米=18分米 D.1.8米=1.8×100厘米=180厘米
【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將換算成的單位寫在進率的后面。
【解答】AB.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A中換算過程沒有單位,B中單位應該為毫米,且寫在1000的后面,故AB錯誤;
C.1.8米=1.8×10分米=18分米,換算過程只能有一個單位分米,故C錯誤;
D.米化厘米,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100,單位厘米寫在進來的后面,即1.8米=1.8×100厘米=180厘米,故D正確。
故選D。
9.(2024七上·富陽月考)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AB.根據圖片可知,鉛筆沒有最大程度的緊靠刻度尺有刻線的一側,故AB錯誤;
C. 根據圖片可知,鉛筆左側與刻度尺0刻度線對齊,并且緊靠刻線,故C正確;
D.根據圖片可知,鉛筆左側沒有與0刻度線或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故D錯誤。
故選C。
10.(2024七上·富陽月考)某同學用刻度尺量出一本書的厚度為1.30厘米,這本書共有260頁(封面已計入)。則每張紙的厚度是(  )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 D.0.1毫米
【答案】D
【知識點】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每張紙上正反兩面有2頁,據此計算出這本書的紙張數,然后用總厚度除以張數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書本紙張的張數為頁數的一半,即n=張=130張,
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0.01cm=0.1mm,
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11.(2024七上·富陽月考)一位同學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各項測量值分別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則這個物體的測量值應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結果略有差異,但是相差不大,據此排除錯誤數據,計算剩余數據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比較可知,8.64cm與其它數據差距較大,為錯誤數據,將其去掉,
則這個物體的長度為:。
故選C。
12.(2024七上·富陽月考)冬天我國北方的部分地區氣溫會降到40℃,河流會結上厚厚的一層冰,冰的溫度有時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動的河水,那么水與冰交界處的溫度是(  )
A.0℃ B.4℃
C.略低于40℃ D.略高于40℃
【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冰下和水的交界處,即冰水共存,那么其溫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0℃,
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13.(2024七上·富陽月考)小俊在使用水銀體溫計給同學測量體溫,在給甲同學測量前他看了讀數為37℃,直接給甲同學測量結束后是37℃,甩了之后給乙同學測量溫度為37℃,然后直接給丙同學測量的溫度為37.5℃,測量的體溫一定準確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 C.甲乙 D.乙丙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使用體溫計前一定要把水銀柱甩回玻璃泡,因為水銀柱不會自動流回玻璃泡,此時溫度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體溫計測量前的示數為37℃,測量甲后還是37℃,即示數沒有變化,那么甲的體溫無法獲得。測量乙的體溫前溫度計甩過,則測量乙的體溫準確。測量丙的結果為37.5℃>37℃,因此丙的體溫也準確。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4.(2024七上·富陽月考)某同學在測量圓柱體周長時,把一張矩形紙條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紙條的邊沒有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如圖)然后在紙的重疊處用針扎個孔,把紙條展開,再用刻度尺測兩孔之間的距離,如此測出的圓柱體周長(  )
A.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大
B.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小
C.因實驗方法錯誤,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實驗方法沒有錯誤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纏繞法測量圓柱直徑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無論紙條是否與圓柱垂直,針扎過的兩個針孔之間的距離就是圓柱的直徑,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5.(2024七上·富陽月考)小明自制了一支溫度計,刻度在0℃時水銀柱長5cm;在100℃時水銀柱長25cm。用這支溫度計去測一杯水時,水銀柱長度為12cm,則這只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①;當溫度為80℃時,水銀柱長度為②;則下列選項中與①②對應的是(  )
A.①35℃②21cm B.①28℃②21cm
C.①28℃②16cm D.①35℃②16cm
【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是100℃,此溫度計上用20cm(25cm-5cm)表示,即1cm表示5℃,再根據測一杯水的溫度時水銀柱長為12cm,求出這支溫度計顯示的讀數;再根據5℃對應1cm,可求溫度為80℃時水銀柱的長度。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水銀柱5cm時的對應的溫度是0℃,25cm時對應的溫度是100℃,
所以1cm水銀柱表示的溫度為;
水銀柱的長度增加了;
則此時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
(2)當溫度顯示的讀數為80℃時,對應水銀柱的長度比0℃增加了;
則水銀柱的長度為
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6.(2024七上·富陽月考)某同學在用排水法測量某個物體的體積,在物體放入置筒前后讀取量筒對應的示數,從而確定物體的體積.以下四種操作方法中會導致測量結果比物體真實體積偏大的是(  )
①放入前仰視、放入后平視 ②放入前俯視、放入后平視 ③放入前平視、放入后仰視 ④放入前平視、放入后俯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①根據圖片可知,放入前仰視讀數,讀數V1偏小;放入后平視,讀數V2正確。根據V=V2-V1可知,測量結果比物質的真實體積偏大;
②根據圖片可知,放入前俯視讀數,讀數V1偏大;放入后平視,讀數V2正確。根據V=V2-V1可知,測量結果比物質的真實體積偏小;
③根據圖片可知,放入前平視讀數,讀數V1正確;放入后仰視讀數,讀數V2偏小。根據V=V2-V1可知,測量結果比物質的真實體積偏小;
④根據圖片可知,放入前平視讀數,讀數V1正確;放入后俯視讀數,讀數V2偏大。根據V=V2-V1可知,測量結果比物質的真實體積偏大;
故選D。
17.(2024七上·富陽月考)對以下實驗導致的結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用累積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小些,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數值比真實值要大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大
D.用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時,若裁判員將其卷尺拉得太松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
【答案】C
【知識點】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 A.把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測出線圈長度 L,則細金屬絲直徑;
B.刻度間隔小了,刻度尺上所顯示的1cm要比真實的1cm小,因此測量的數據會偏大;
C.根據溫度計的使用規則進行分析;
D.刻度尺(卷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尺要伸直,不能過度拉伸或太松,否則測量值均不準確。
【解答】 A.若在繞金屬絲時,沒有密繞而是留有間隙,會使測量的線圈長度偏大,導致測得的直徑偏大,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刻度間隔小了,會使測量值大于真實值,即測量結果將會偏大,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否則溫度計示數會降低,測量結果偏小,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用皮卷尺測量跳遠距離時,將尺拉得太松,尺子未正常伸長,導致距離讀數偏大,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8.(2024七上·富陽月考)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就“不同水質對蛙卵孵化的影響”進行了探究,其實驗記錄如表所示,該實驗設計的不妥之處是(  )
項目 水質 水量 水溫 蛙卵數 孵出的蝌蚪數
甲組 河水 500mL 22℃ 300個 280只
乙組 蒸餾水 500mL 10℃ 300個 90只
A.含有兩個變量 B.缺少對照實驗
C.蛙卵數過少 D.結果不明顯
【答案】A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實驗變量的理解。
【解答】根據題意需設置不同水質對蛙卵孵化的影響,從表格中可以得出兩組不同變量,即水質、水溫,含有兩個變量,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9.(2024七上·富陽月考)“為30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展正脊篩查”列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該項目可以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相關健康信息。“正脊篩查”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的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
【解答】科學探究的環節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分析與解釋數據、得出結論等。題目中提到的“正脊篩查”是為了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健康信息,這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的環節。因此,正確答案是D。
故答案為:D。
20.(2024七上·富陽月考)為了探究食物腐敗的原因和細菌生存的條件,學校項目化小組同學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個相同錐形瓶,按下表進行了實驗。請分析表中包含了幾組對照實驗?變量分別是什么?(  )
瓶號 甲 乙 丙
加入物質 20毫升滅菌肉湯 20毫升滅菌肉湯 20毫升滅菌肉湯
瓶口處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不作處理 不作處理
溫度 25℃ 5℃ 25℃
A.2組,溫度、消毒棉球 B.2組,溫度、細菌
C.3組,溫度、消毒棉球、空氣 D.2組,溫度、空氣
【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溢一的變量。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更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根據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甲、乙、丙三個相同的錐形瓶中,甲和丙作對照,丙瓶口不做處理,空氣中的細菌能進入甲錐形瓶,甲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空氣中的細菌不能進入丙錐形瓶,除了有無細菌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形成了以細菌為單一變量的對照實驗。乙和丙除了溫度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形成了以溫度為單一變量的對照實驗;所以表中包含了2組對照實驗,變量分別是溫度和細菌。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21.(2024七上·富陽月考)有下列現象:①夏天雨后美麗的彩虹;②火山爆發;③“海市蜃樓”;④含羞草開花;⑤人民幣升值;⑥“神舟十號”上天;⑦種子發芽;⑧大雁南飛;⑨昆蟲蛻皮;⑩青蛙冬眠。其中屬于自然現象的有   。科學以自然界的各種現象為研究對象,發現他們產生、發展的   和   。
【答案】①②③④⑦⑧⑨⑩;原因;規律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1)根據自然現象的定義解答;
(2)根據科學的定義解答。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夏天雨后美麗的彩虹,火山爆發,“海市蜃樓”,含羞草開花,種子發芽,大雁南飛,昆蟲蛻皮,青蛙冬眠,這些都不受人為主觀因素影響,是自然現象,
人民幣升值,“神舟十號”上天,這是人為因素所控制的,不屬于自然現象。
故選①②③④⑦⑧⑨⑩。
(2)科學以自然界的各種現象為研究對象,發現他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
22.(2024七上·富陽月考)填入恰當的單位或數據:
(1)60納米=   米;
(2)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補充水的體積是2.5   。
(3)富春中學的旗桿大約為100   ;
(4)普通人頭發絲的直徑大約為80   ;
【答案】(1)6×10-8
(2)升
(3)分米
(4)微米
【知識點】估測;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1)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
(2)常用的容積單位為升和毫升;
(3)(4)長度的國際單位為m,還有km、dm、cm和mm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解答】(1)納米化米,即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109,也就是:60納米=60×10-9米=6×10-8米。
(2)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補充水的體積是2.5升;
(3)富春中學的旗桿大約為10米,合100分米。
(4)普通人頭發絲很小,它的直徑大約為80微米。
(1)60納米=60×10-9米=6×10-8米。
(2)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補充水的體積是2.5升;
(3)富春中學的旗桿大約為10米=100分米。
(4)普通人頭發絲的直徑大約為80微米。
23.(2024七上·富陽月考)實驗室加熱120mL液體,可以使用的儀器是   。(填序號)
①燒杯 ②試管 ③酒精燈 ④石棉網 ⑤試管夾 ⑥鐵架臺。
下列儀器中,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   ,取用少量固體藥品的是   ,用作配制溶液容器的是   ,常用來攪拌的是   (所有填名稱)。
【答案】①③④⑥;試管;藥匙;燒杯;玻璃棒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1)加熱120mL液體不能使用試管,只能使用燒杯,而燒杯不能直接加熱,下面要墊石棉網,結合其他要求選擇器材即可;
(2)根據常見實驗器材的用途分析解答。
【解答】(1)要加熱120mL的液體,需要燒杯、石棉網,試酒精燈和鐵架臺,故使用的儀器為:①③④⑥;
(2)根據題意可知,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用來取少量固體藥品的是藥匙;用作配制溶液容器的是燒杯;常用來攪拌的是玻璃棒。
24.(2024七上·富陽月考)下列是科學實驗中常見的基本操作。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A所示,手握細口瓶傾倒液體時,細口瓶標簽的一面要   ,細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2)如圖B所示,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   蓋滅;加熱C中儀器時,首先要對其進行   ,然后固定加熱。
【答案】(1)向著手心;倒
(2)燈帽;預熱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1)(2)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解答。
【解答】(1)手握細口瓶傾倒液體時, 細口瓶標簽的一面要向著手心, 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
(2)用完酒精燈后,應用燈帽蓋滅;加熱C中儀器時,首先要對其進行預熱,然后固定加熱,以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勻造成炸裂。
(1)手握細口瓶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向著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
(2)用完酒精燈后,不能用嘴吹滅酒精燈,應用燈帽蓋滅;加熱C中儀器時,首先要對其進行預熱,然后固定加熱,以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勻造成炸裂。
25.(2024七上·富陽月考)說出下列實驗室標志的含義:
        
【答案】易燃物;劇毒物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26.(2024七上·富陽月考)小虹同學早上起來感覺有點頭暈發熱,媽媽送她去醫院做了檢查。
(1)醫生用體溫計給她測體溫,測得小虹體溫如圖所示,為   ℃,接著又給她化驗血液。醫生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填字母)。
A.建立假設  B.獲取事實與證據  C.制定計劃  D.提出問題
(2)小虹在測量體溫后仔細觀察該體溫計的結構,她的想法正確的是 。
A.該體溫計能精確到0.01℃
B.用該體溫計也可以測量冰水的溫度
C.該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
D.該體溫計形狀接近三棱柱,主要目的為美觀
【答案】(1)38.2;B
(2)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①根據圖片確定體溫計的分度值,根據液面位置讀出示數;
②根據對科學探究過程各個環節的認識解答。
(2)根據對溫度計的結構、功能和讀數方法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1)①根據圖片可知,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那么此時的溫度為38.2℃。
②醫生用體溫計給她測體溫,又給她化驗血液,是為了確定病因,即醫生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取事實與證據。
故選B。
(2)A.根據題意可知,體溫計的分度值是0.1℃,故A錯誤;
B.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故B錯誤;
C.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細小的縮口,可使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故C正確;
D.體溫計形狀接近三棱柱,相當于放大鏡,便于觀察體溫,故D錯誤。
故選C。
(1)[1][2]由圖知:體溫計上1℃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是0.1℃,即此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此時的溫度為38.2℃;醫生用體溫計給她測體溫,又給她化驗血液等。醫生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取事實與證據,故B正確。
(2)A.體溫計的分度值是0.1℃,故A錯誤;
B.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所以不能用體溫計測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故B錯誤;
C.體溫計有縮口可使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故C正確;
D.體溫計形狀接近三棱柱起到放大鏡的作用,便于觀察體溫,故D錯誤。
故選C。
27.(2024七上·富陽月考)科學研究過程中經常要進行各種測量,測量時正確讀數很關鍵。
(1)圖1中用A、B兩把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   (填“A”或“B”)精密一些;使用正確的測量方法,測得木塊邊長是   cm。
(2)圖2中溫度計的示數是   攝氏度,圖3中液體的體積是   毫升。
(3)導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如圖所示為   cm,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是   mm。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   (選填“大”或“小)。某些用常規儀器難以直接測量的量用累積的方法,將小量變成大量,不僅便于測量,減少誤差,這種方法叫累積法。以下測量方法不屬于累積法的是   。
A.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先測量100張紙的厚度,再取平均值
B.測量金屬塊的長度,測量了3次,然后求平均值
C.測量一滴水的體積,先測出60滴水的體積,然后取平均值
D.測量不規則石塊的體積,先往量筒里倒入適量的水,記下刻度,記下刻度。再把兩個刻度相減,就是石頭的體積
(4)由圖乙中的四次測量數據可知,該塑料盒的體積為   
【答案】(1)A;4.25
(2)-23;42
(3)2.50;1.4;大;BD
(4)6cm3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①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測量精度越高;
②測量結果=準確值+估讀值,據此讀出兩個刻度值,然后相減即可。
(2)①②根據圖片確定溫度計和量筒的分度值,根據液面位置讀出對應的示數即可;
(3)①根據圖片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別讀出線圈所對的兩個刻度值,然后相減得到線圈直徑的和,最后根據計算線圈的直徑。
②測量值=線圈的直徑+空隙;
③根據描述分析各個實驗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
(4)塑料盒的體積等于塑料盒加金屬環加水的體積減去金屬環加水的體積。
【解答】(1)①根據圖片可知,A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B刻度的的分度值為1cm,則A的分度值更小,精確程度高;
②根據圖1可知,該木塊的長度為的準確值為4.2cm,估讀值為0.05cm,則長度為4.25cm;
(2)①圖2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刻度值向下增大,則實際溫度在0℃以下,那么該溫度計的讀數為“-23℃”;
②由圖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2mL,則該量筒的讀數為42mL。
(3)①根據圖3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所以線圈的長度為:4.00cm-1.50cm=2.50cm
已知金屬絲的圈數為n=18,
所以直徑為;
②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會導致測出線圈的直徑和偏大,那么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大;
③根據題意可知,AC屬于累積法,B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D是排水法,故選BD。
(4)塑料盒的體積等于塑料盒加金屬環加水的體積減去金屬環加水的體積,即V=60mL-54mL=6mL=6cm3。
(1)[1][2]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測量精度越高,并且讀數時要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A精確程度高,木塊的長度為4.25cm。
(2)[1][2]由圖乙可知,這是零刻度線以下的讀數,應該讀作“零下”,該溫度計的讀數為“-23℃”;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相平,由圖丙可知,該量筒的讀數為42mL。
(3)[1][2]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線圈左側與1.50cm對齊,右側與4.00cm對齊,所以線圈的長度為
L=4.00cm-1.50cm=2.50cm
已知金屬絲的圈數為
n=18
所以直徑為
[3]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大;
[4]ABC都取平均值,AC屬于累積法,B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不是累積法;D是排水法,不是累積法,故選BD。
(4)由題意可知,塑料盒的體積等于塑料盒加金屬環加水的體積減去金屬環加水的體積,即
V=60mL-54mL=6mL=6cm3
28.(2024七上·富陽月考)某同學利用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紅墨水制作了簡易溫度計甲、乙,如圖所示。
(1)甲、乙兩支簡易溫度計均是利用液體或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
(2)為了給甲溫度計標上刻度,該同學將裝滿紅墨水的試管先后浸入到標準狀況下的沸水、冰水中,待玻璃管內的液面穩定后,液面處分別標示   ℃和   ℃。
(3)將乙溫度計的試管放入一杯清水中,發現玻璃管內的紅色液滴向左移動,則清水的溫度   (選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溫。
【答案】100;0;低于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2)根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和沸水的溫度解答;
(3)根據液柱的移動方向確定試管內氣體體積膨脹還是縮小,進而確定溫度的變化即可。
【解答】(2)根據題意可知,在標準狀況下,沸水的溫度為100℃,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所以液面處分別標示100℃和0℃;(3)根據圖片可知,玻璃管內的紅色液滴向左移動,說明試管內的氣體體積變小,根據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可知,清水的溫度低于室溫。
29.(2024七上·富陽月考)用量筒測量小石塊的體積,閱讀實驗過程,設計表格,并記錄實驗數據。
(1)取能容納小石塊的量筒,用燒杯將適量的水(估計能淹沒石塊)倒入量筒內,讀出水的體積V1,記入你所設計的表格中;
(2)將小石塊用細線拴住,緩緩放入量筒內的水中,當石塊完全浸沒在水中時,讀出此時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2,填入你所設計的表格;
(3)計算出小石塊的體積。
(4)取出小石塊放回原處,把量筒內的水倒回燒杯中,整理好儀器。
【答案】
實驗次數 初始體積V1(mL) 放入石塊后的總體積V2(mL) 石塊的體積V=V2-V1(mL)
1      
2      
3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目的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以及計算出的物理量,還有實驗次數,從而確定表格的行數和列數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要測量量筒內原來水的體積,石塊浸沒后的總體積,以及計算出石塊的體積,那么表格有4列。實驗要進行3次,因此表格有4行,如下圖所示:
實驗次數 初始體積V1(mL) 放入石塊后的總體積V2(mL) 石塊的體積V=V2-V1(mL)
1      
2      
3      
30.(2024七上·富陽月考)在學習了長度的測量后,小紅想要利用自己的步距和步數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
【步距測量】
小紅在微濕的泥土地上按照不同方式前進,測量步距。
方式1:快跑  方式2:慢走
(1)請選擇合適的前進方式,并說明原因   。
(2)選擇合適的前進方式后,小紅在濕地上進行測量,標記步距為s。下列測量方式正確的是   。
A.B.C.
【距離計算】
(3)小紅從學校到家,行走多次,計算出平均步數為3000步,測量得到每步的步距為50厘米,試列式計算小紅學校到家的距離為多少米   。
【方法遷移】
(4)小明也想要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但他家離學校較遠,步行時間過長,通常都是騎自行車上下學,請思考方法幫助他完成測量。   。
【答案】方式2,理由是:微濕的泥土地上,表面上是濕滑的,快跑容易摔倒,每次邁開步子要均勻。;A;1.5km;先測量出自行車車輪轉動一圈的長度,騎車回家,記錄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圈數/后面坐一個人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推著車,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長度乘以圈數則是距離。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1)快走時,步子大小不一致,誤差較大,即需要慢走。
(2)在測量距離時,要以鞋跟與鞋跟之間的距離,或者鞋尖與鞋尖之間的距離。
(3)設小紅學校到家的距離為s,每一步的距離為s步,所走步數為n,則小紅學校到家的距離為s=ns步。
(4)采用累積法來求距離的大小。
【解答】(1)微濕的泥土地上,表面上是濕滑的,快跑容易摔倒,每次邁開步子要均勻,因此應該慢走,故選方式2;
(2)根據題意可知,步長可以是鞋尖和鞋尖的距離,或者鞋跟與鞋跟的距離,故A符合題意;
(3)設小紅學校到家的距離為s,每一步的距離為s'步,所走步數為n,
則小紅學校到家的距離為
(4)測量方法為:先測量出自行車車輪轉動一圈的長度,騎車回家,記錄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圈數/后面坐一個人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推著車,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長度乘以圈數則是距離。
31.(2024七上·富陽月考)以下為某校學生進行“溫度計發展史”的項目化學習的部分片段,通過查閱資料整理了溫度計發展史,請完成下列問題:
(1)氣體溫度計:一根一端帶玻璃泡的細玻璃管,另一端豎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內吸入一段水柱,密封一定質量的空氣。根據管中水柱高度的變化可測出環境相應的溫度。當環境溫度升高時管中水柱液面將   (選填“上升”或者“下降”)
(2)液體溫度計:如圖甲是小科制作的一個簡易液體溫度計。使用中發現該溫度計管中液柱移動不明顯,導致示數不夠精確。對此請你提出一條改進建議:   。
(3)固體溫度計:在相同的受熱條件下,將兩個形狀、厚度相同的銅片和鐵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雙金屬片溫度計。當氣溫升高時,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B側。由此可推測,銅與鐵的膨脹程度相比較,   膨脹程度大(選填“銅片”“鐵片”或“無法確定”)。
【答案】(1)下降
(2)換用更細的玻璃管
(3)銅片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1)氣體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通過氣體體積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判斷液柱液面的變化情況;據以上分析解答;
(2)溫度計要越精確,其細管截面積要越小,當溫度變化比較小時,液面有明顯的上升,據以上分析解答;
(3)通過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B側,判斷誰的體積變化大,從而得出誰的膨脹程度大,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I)根據題意可知,若環境溫度升高,玻璃泡內空氣受熱膨脹,氣壓增大,那么使玻璃管內的液面下降。
(2)根據V=Sh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時,體積膨脹越多,玻璃管越細,則液柱移動明顯,那么可以換用更細的玻璃管。
(3)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B側,說明氣溫升高銅片會向鐵片部分彎曲,說明銅片體積變化更大,即銅的膨脹程度比鐵的膨脹程度大。
(1)氣體溫度計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若環境溫度升高,玻璃泡內空氣受熱膨脹,使玻璃管內的頁面下降。
(2)小科設計的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要使液柱移動明顯,可以換用更細的玻璃管,當溫度變化比較小時,液面也會有明顯的變化。
(3)指針偏向中央刻度線的B側,說明氣溫升高銅片會向鐵片部分彎曲,說明銅片體積變化更大,即銅的膨脹程度比鐵的膨脹程度大。
32.(2024七上·富陽月考)我國的科學家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是因為她的科研團隊經過科學研究,發現青蒿素。某科學興趣小組學習科學家的研究方法也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流感高發季節,人們對自身免疫力格外關注。“江江口服液”對外宣傳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某研究團隊為探究其真假,以小鼠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選取身體狀態一致的健康鼠20只,隨機均分為A、B兩組;
②經口灌胃給A組鼠灌“江江口服液”,B組鼠灌__________的生理鹽水,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
③30天后測定兩組小鼠NK細胞的活性,并計算平均;
④結果:NK細胞的平均活性A組為54%,B組為55%。
(注:NK細胞為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其活性越高,免疫能力越強)
(1)科研人員探究的問題是   ?
(2)本實驗所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   。②步驟中應該填   
(3)實驗過程選擇10只小鼠,而不選擇1只的理由是   。
【答案】“江江口服液”能增強小鼠(人體)免疫力;控制變量法;等量;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描述分析科研人員要探究的問題;
(2)探究某個因素對物理量的影響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這個因素,這就是控制變量法。根據實驗中的變量分析解答;
(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盡量多的樣本,這樣得出的結論會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
【解答】(1)根據““江江口服液”對外宣傳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某研究團隊為探究其真假”可知,“探究的問題是“江江口服液”能增強小鼠(人體)免疫力嗎?
(2)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本實驗變量為“江江口服液”,故經口灌胃給A組鼠灌“江江口服液”,B組鼠灌等量的生理鹽水,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
(3)為了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因此實驗過程選擇10只小鼠,而不選擇1只。
33.(2024七上·富陽月考)體育課上老師安排男女同學分組打籃球,小明發現男女同學組的籃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不同。籃球由靜止開始下落,反彈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小明用兩只充足氣的#7(標準男子)、#6(標準女子)籃球,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進行了多次實驗。通過實驗,得到的實驗的平均數據如下表:
實驗序號 球的型號 靜止下落高度/厘米 地面材料 反彈高度/厘米
1 #7 120 木質 80
2 #7 120 水泥 90
3 #7 150 水泥 110
4 #6 120 木質 80
(1)完成該實驗需選用的測量儀器是    。
(2)小明選用實驗序號1、3兩組數據進行分析,請你判斷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
(3)分析實驗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    。
【答案】刻度尺;不合理,沒有控制變量;球彈起的高度與靜止下落高度、地面材料有關,與球的型號無關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確定要測量的物理量,進而確定需要的測量工具;
(2)探究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某個因素對物理量的影響時,只改變這個因素,其它的都要保持相同;
(3)根據表格數據比較,從而確定影響反彈高度的因素即可。
【解答】(1)根據表格可知,實驗中需要測量球靜止時下落的高度和反彈高度,因此選用測量儀器是刻度尺;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實驗1和3中球的下落高度和地面材料都不同,沒有控制變量,因此無法得到正確的結論;
(3)根據第1次和第2次實驗可知,地面材料不同,球反彈高度不同,即球彈起的高度與地面材料有關;、
比較第2次和第3次實驗可知,球靜止時下落高度越大,反彈高度越大,即球彈起的高度與靜止時下落高度有關;
比較第1次和第4次實驗可知,靜止下落高度相同,地面材料相同,球的型號不同,反彈高度相同,即球彈起的高度與球的型號無關。
那么得到結論: 球彈起的高度與靜止下落高度、地面材料有關,與球的型號無關。
34.(2024七上·富陽月考)有一支溫度計,所標量程是10~110℃,刻度是均勻的,但嚴重不準確。校驗時發現:在標準大氣壓下,當將其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時,示數為6℃,而將其插入沸水中時,示數是86℃。該溫度計的實際量程是   。
【答案】-20℃~130℃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數據計算出每個格表示的溫度,然后據此計算出-10℃和110℃對應的實際溫度,進而確定該溫度計的實際量程。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該溫度計100℃之間的格數:86-6=80;
那么每個格表示的溫度是
則在-10格上對應的實際溫度是:-(10+6)×1.25℃=-20℃;
在110格上對應的實際溫度是:1.25℃×(110-6)=130℃
即該溫度計的實際量程是-20℃~130℃。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仁县| 丹阳市| 蒙自县| 平安县| 深州市| 嘉鱼县| 深州市| 二连浩特市| 长治市| 全椒县| 松原市| 运城市| 贺兰县| 宁强县| 遂平县| 新蔡县| 海口市| 闻喜县| 临颍县| 福贡县| 深州市| 汤原县| 濉溪县| 崇仁县| 夏邑县| 孝昌县| 正阳县| 芦溪县| 松江区| 永济市| 黄大仙区| 宣城市| 松阳县| 庐江县| 肥西县| 天峻县| 平湖市| 甘肃省| 理塘县| 汽车| 雷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