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因式分解4.1因式分解的意義浙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4.1因式分解的意義》是學生在掌握了整式的乘法運算和多項式相等的基礎知識后,進一步學習的知識點.這一節內容主要介紹了因式分解的定義、方法和應用.教材通過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技巧,并能夠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中.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后續學習二次方程及不等式等知識的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掌握了整式的乘法運算和多項式相等的基礎知識.他們能夠進行簡單的整式乘法運算,但對于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可能還比較陌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1.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義;2.認識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相互關系--相反變形,并會運用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尋求因式分解的方法;3.在探索過程中,體會轉化、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并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重點: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義.難點:認識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相互關系,會運用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尋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情境導入在小學時我們學過怎樣把一個整數轉化為幾個整數的積,在代數中,我們也嘗嘗需要把一個多項式轉化為幾個整式的積.復習回顧1.你能說一說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嗎?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2.你能說出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嗎?師生活動:學生代表回答,如出現錯誤或者不完整,請其他學生修正或者補充,教師點評.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及平方差公式,為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義做好學新知識的準備.探究新知活動一:探究因式分解的概念前面我們學過整式的乘法,例如兩個整式x和相乘的積是,即.根據等式的性質,可得 像這樣把多項式轉化為兩個整式x與的積的形式,是一種重要的代數式變形.觀察下列兩種代數式變形的例子,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整式乘法 多項式轉化為幾個整式的積=+2a+1 +2+1一般地,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叫作因式分解,有時我們也把這一過程叫分解因式.活動二:根據要求編一道因式分解的例子先寫出兩個整式相乘(其中至少一個是多項式)的例子,你能由此得到相應的多項式的因式分解嗎 把結果與你的同伴交流.解:= (不唯一)總結: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法是過程相反的變形,因此,可以用整式的乘法運算來幫助我們尋找因式分解的方法,檢驗因式分解的正確性.師生活動: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以小組為代表匯報展示.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因式分解的概念,提高學生探究創新的能力.應用新知例1.下列代數式變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并說明理由.(1) 2; (2)ab2-ab= ab b -2(3) 2 (4) x2-3x+1=xx-3 +1解: (1) 2是整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2)ab2-ab= ab ( b -2是因式分解;(3) 2是因式分解;(4) x2-3x+1=x ( x-3+1結果是和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例2.檢驗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確.(1) x2y2 ; (2) 2;(3) 2.分析:檢驗因式分解是否正確,只要看等式右邊幾個整式相乘的積與左邊的多項式是否相等.解: (1)因為x22,所以該因式分解正確.(2)因為2x2,所以該因式分解不正確.(3)因為22,所以該因式分解正確.例3.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1) 2; (2) 2解: (1) 2)(2) 22師生活動: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以小組為代表匯報展示,規范書寫格式.設計意圖:通過典型例題鞏固新知,讓學生學會解題格式并思考過程,同時讓學生領會因式分解的方法.課堂練習1.檢驗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確.(1)+nm=m ( m+n ) ; (2)22;(3) (x+2) (x 1); 解: (1)因為+nm=m ( m+n ) ,所以該因式分解正確.(2)因為22,所以該因式分解正確.(3)因為(x2) (x + 1) ,所以該因式分解不正確.2.下列等式中,哪些從左到右的變形是因式分解?(1) ; (2)(3) 2 (4) 2解:(1)不是積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2)是整式的乘法,不是因式分解;(3)不是積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4)是因式分解.3.把相等的代數式用線連起來.222 22師生活動: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完善過程,學生代表板演做題的過程,然后給大家講解,教師再總結提升.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法則的應用和理解,進一步掌握解題技巧,激發學生興趣.課堂檢測1.下列因式分解正確的有( )個.(1)2+ = (2+ ) ;(2) -2 2 + 4 =-2 (+2);(3) xy=x (x y); (4) x-6=(x 2) (x 3).A. 1 B. 2 C. 3 D. 4解析: (1)因為2+= (2++1) ,所以原式錯誤.(2)因為 ) ,所以原式錯誤.(3)因為xy=x (x y) ,所以原式正確.(4) x-6=(x 2) (x 3)所以原式正確.故選B2.下列各式由左到右的變形中,屬于分解因式的是( )A. B.C. D.解:該變形為去括號,故A 不是因式分解;B.該等式右邊沒有化為幾個整式的乘積形式,故B 不是因式分解;C.符合因式分解定義,故C 是因式分解;D.該等式右邊沒有化為幾個整式的乘積形式,故D 不是因式分解.故選C .3.下列多項式中,不能進行因式分解的是( )B.C. D.解析:根據因式分解的定義,把一個多項式化為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形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進而判斷得出即可.,故此選項錯誤;B. ,無法分解因式,故此選項正確;C. ,故此選項錯誤;D. ,故此選項錯誤; 故選: B4.下列等式從左到右的變形,屬于因式分解的是( )A. B. C. D. 解:A.是單項式的變形,不是因式分解;是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 C.左側是多項式加減,右側也是多項式加減,不是因式分解;符合因式分解的定義,結果是整式的積, 正確;故選D .總結: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結果是“整式的積”的形式,是解題的關鍵.5.下列從左到右的變形,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因式分解?;;;.解:,從左到右是整式乘法運算,不是因式分解;,從左到右是因式分解;,從左到右變形,不符合因式分解的定義;,從左到右是因式分解. 6.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并說明你的算法.(1) 2 ; (2) 2 分析: (1) 2可以寫成,再計算即可.2分析:(2)22可以寫成 ,再計算即可.22師生活動:學生先獨立思考再作答.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做題,明白運因式分解的定義,正確解答,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師生活動: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講的內容.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2.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有著怎樣的關系?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歸納,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時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本節課是第四章《因式分解》的第一節,是七年級數學下冊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初中階段必考易錯的知識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學習時節奏應該放慢一些,講課的時候是一節課講一種方法,先分析符合條件的形式再練習,主要是以練習為主.教學的過程是非常順利的,我以為學生的掌握程度還好,就出了一些綜合性的練習題,此時才發現效果是不太好的,他們只是看到很表層的東西,而對于較為復雜的式子,卻無從下手.1.思想上不重視,覺得太簡單,只是將它作為一個簡單的內容來看,課后沒有以足夠的練習來鞏固,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沒有注意到靈活運用方面的鞏固及題型的多樣化.2.在學習過程中太過于強調形式,按照教師的思路,直接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忽略了學生對方法的理解.3.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節課精心采用了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們相互交流、啟發,教師則在一旁巧妙引導,助力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算理.通過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針對應用過程中極易出現的易錯點,教師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辨析,讓學生清晰認識到錯誤根源,并且嚴格規范學生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習慣,為后續的數學學習夯實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