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朱亭鎮龍鳳中學 2024 - 2025 學年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期中試題考試時間:60 分鐘 滿分:100 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作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將答案對應的字母代號填涂到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無效,不予記分。3.作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寫在本試卷無效,不予記分。第Ⅰ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 2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A. 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B. 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C. 個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D. 以上說法都正確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產生各種社會關系。下列選項對應的社會關系不正確的是( )A. 父母、兄弟姐妹 —— 血緣關系B. 同鄉、鄰居 —— 地緣關系C. 老師、老板 —— 業緣關系D. 同學、同事 —— 趣緣關系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養成親社會行為。下列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①關注社會,了解社會②服務社會,奉獻社會③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網絡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 小明沉迷于網絡游戲,經常熬夜玩游戲B. 小紅在網上隨意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C. 小剛利用網絡查閱學習資料,拓寬知識面D. 小麗在網上對他人進行辱罵和攻擊下列對社會規則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 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B. 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C. 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D. 社會規則就是法律,違反社會規則就要受到法律制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這句話告訴我們( )A. 社會生活需要秩序B. 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C. 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D. 以上說法都正確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下列行為屬于尊重他人的是( )A. 嘲笑他人的缺點B. 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C. 與他人交談時認真傾聽D. 對他人的請求置之不理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下列行為符合文明有禮要求的是( )A. 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B. 見到老師主動問好C. 隨地吐痰D. 與同學發生矛盾時,惡語相向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一個價值準則,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列行為體現誠信的是( )A. 考試作弊B. 抄襲作業C. 答應別人的事堅決做到D. 商家賣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下列屬于違法行為的是( )A. 小明在公共汽車上不給老人讓座B. 小剛在放學路上追逐打鬧C. 小紅在電影院大聲喧嘩D. 小強故意損壞公共設施下列關于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A. 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都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B. 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C. 一般違法行為就是犯罪,犯罪就是一般違法行為D. 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犯罪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嚴重社會危害性B. 刑事違法性C. 應受刑罰處罰性D. 民事違法性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通過訴訟手段和非訴訟手段來依法維權。下列屬于訴訟手段的是( )A. 與侵權人協商解決B. 向有關部門投訴C. 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D. 請調解組織調解道德與法律都是調整人們行為的兩大行為規范,因此二者沒有區別。這種說法( )A. 正確,因為道德和法律都約束人們的行為B. 錯誤,因為道德和法律的表現形式、調整的范圍、實施的手段等都不同C. 正確,因為道德和法律都由國家制定或認可D. 錯誤,因為只有法律能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下列屬于民事違法行為的是( )A. 搶劫他人財物B. 醉酒駕車C. 故意殺人D. 欠債不還二、填空題(本題共10個小題,每空 2 分,共 20 分)人的成長是不斷__________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__________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__________狀態。常見的社會秩序包括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等。尊重即尊敬、重視。尊重他人是一個人__________修養的外在表現。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__________,體現國家形象。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誠信是我們融入社會的 “__________”。違法行為根據違反的法律,可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__________違法行為。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__________、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__________。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__________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三、簡答題(本題共3個小題,每題 5 分,共 15 分)簡述親社會行為的表現及養成親社會行為的意義。請你談談網絡對我們日常生活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簡要說明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之間的關系。四、材料分析題(本題共1個小題,共 20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學生小明經常聽同學談論網絡世界很精彩,于是,他便跟著同學去了一次網吧。誰知這一去便一發不可收拾,他一上起網來把什么都忘掉了。家長、老師多次教育他,他都不聽,經常在網吧一泡就是一個晚上。后來竟發展到從家里偷錢到網吧上網,還經常瀏覽一些不健康的網站。他的學習成績不斷下降,視力也受到嚴重影響,而且染上了吸煙的不良習慣。材料二:網絡交往與現實交往一樣,有精彩也有無奈。為了引導同學們正確利用網絡交往,享受網絡交往的諸多益處,防范網絡陷阱,某中學開展了網上交往新時空的主題班會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完成下列任務。(1)小明沉迷網絡的行為對我們有什么警示?(6 分)(2)請你為正確利用網絡交往提幾點建議。(8 分)(3)在網上交往時,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6 分)答案及解析一、選擇題答案:D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強調了個人與社會的緊密聯系。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 “結點”;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我們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個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與他人交往等方式逐漸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A、B、C 選項表述均正確,所以選 D。答案:D解析:同學、同事是基于工作、學習等職業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屬于業緣關系,并非趣緣關系。父母、兄弟姐妹基于血緣聯系形成血緣關系;同鄉、鄰居因地理位置關系形成地緣關系;老師、老板因職業關聯形成業緣關系。所以答案是 D。答案:A解析: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那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都屬于親社會行為。而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是一種冷漠的、不利于社會和諧的行為,不屬于親社會行為。所以①②③正確,選 A。答案:C解析:網絡有利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小剛利用網絡查閱學習資料,拓寬知識面,是正確使用網絡的表現。小明沉迷網絡游戲,影響身心健康和學習,做法錯誤;小紅在網上隨意泄露個人信息,容易給自己帶來安全隱患;小麗在網上辱罵和攻擊他人,違反了網絡道德和法律法規。所以正確答案是 C。答案:D解析: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社會規則包括道德、紀律、法律等多種,法律只是社會規則的一種,違反不同的社會規則受到的制裁不同,只有違反法律才會受到法律制裁。所以 D 選項理解錯誤,符合題意。答案:D解析:“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強調了規則和秩序的重要性。社會生活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社會秩序,社會才能正常運轉;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能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規則明確了秩序的內容,規范人們的行為以維護秩序。A、B、C 選項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這句話的含義,都正確,所以選 D。答案:C解析:尊重他人要求我們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平等對待他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欣賞他人。與他人交談時認真傾聽,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嘲笑他人缺點、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對他人請求置之不理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所以選 C。答案:B解析:文明有禮要求我們態度謙和、用語文明,儀表整潔、舉止端莊,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體現了對老師的尊重,符合文明有禮的要求。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隨地吐痰、與同學發生矛盾時惡語相向都不符合文明有禮的規范。所以答案是 B。答案:C解析: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答應別人的事堅決做到,體現了誠實守信。考試作弊、抄襲作業、商家賣假冒偽劣商品都是不誠信的行為,違背了道德和法律規范。所以選 C。答案:D解析:違法行為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小強故意損壞公共設施,違反了治安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屬于違法行為。小明在公共汽車上不給老人讓座、小剛在放學路上追逐打鬧、小紅在電影院大聲喧嘩,這些行為違背了道德規范,但沒有違反法律規定,不屬于違法行為。所以選 D。答案:B、D解析:一般違法行為對社會危害相對輕微,犯罪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A 選項錯誤;無論是一般違法行為還是犯罪,都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都要承擔法律責任,B 選項正確;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是不同的,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一般違法行為尚未達到犯罪的嚴重程度,C 選項錯誤;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如果不及時改正,發展下去可能走向犯罪,D 選項正確。所以選 B、D。答案:D解析: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嚴重社會危害性,這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應受刑罰處罰性,犯罪是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民事違法性是民事違法行為的特征,不屬于犯罪的基本特征。所以選 D。答案:C解析: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屬于訴訟手段。與侵權人協商解決、向有關部門投訴、請調解組織調解都屬于非訴訟手段。所以選 C。答案:B解析:道德與法律雖然都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范,但二者存在區別。道德是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道德調整的范圍比法律更為廣泛;道德的表現形式較為多樣,如社會輿論、傳統習俗等,法律則以法典、法條等形式呈現。所以 “道德與法律沒有區別” 的說法錯誤,選 B。答案:D解析: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欠債不還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屬于民事違法行為。搶劫他人財物、故意殺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醉酒駕車如果達到醉駕標準,也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所以選 D。二、填空題答案:社會化答案:時空答案:有序化答案:內在答案:社會和諧答案:通行證答案:刑事答案:刑法答案:屏障答案:守法三、簡答題答案:親社會行為的表現: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養成親社會行為的意義: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答案:網絡對日常生活的積極影響: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我們可以通過網絡購物、學習、娛樂等。網絡對日常生活的消極影響: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會誤導大眾,危害社會穩定;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擾人們的選擇,耗費人們的時間,碎片化信息影響人們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網絡、虛擬交往而疏離了現實的人際關系;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在開放的網絡世界里,信息泄露、手機竊聽、窺密偷拍等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讓人防不勝防。答案: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區分罪與非罪的標準。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反映了犯罪行為對社會危害的嚴重程度;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表明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因為犯罪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且觸犯了刑法,所以應當受到刑罰處罰。只有同時具備這三個特征的行為,才是犯罪行為。四、材料分析題答案:(1)①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我們要正確認識網絡的兩面性,合理利用網絡,自覺抵制不良誘惑。②沉迷網絡會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危害身心健康。我們要學會 “信息節食”,不沉溺于網絡。③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④我們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2)①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 “信息節食”。③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宣泄負面情緒等。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3)①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不輕易泄露個人資料,不隨意答應網友的要求。②對陌生人的邀請,不輕易接受;遇到問題時,要學會求助。③要提高辨別覺察能力和抗誘惑能力,不瀏覽不健康的網頁,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要遵守網絡規則,遵守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