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溪、東吳、咸祥等20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上·鄞州期中)“為30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展正脊篩查”列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該項目可以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相關健康信息。“正脊篩查”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2.(2024七上·鄞州期中)下列操作步驟中的“沒有”不會影響測量結果準確性的是( )A.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邊沒有緊靠物體B.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視線沒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C.用體溫計測量人的體溫前,沒有先用力甩一下D.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沒有豎直放置溫度計3.(2024七上·鄞州期中)實驗室里所用的化學藥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或有毒的,盛裝和貯存酒精的容器應該張貼的標志是( ?。?br/>A. B.C. D.4.(2024七上·鄞州期中)科學實驗既要操作規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實驗基本操作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B.熄滅酒精燈C.聞氣味D.滴加試液5.(2024七上·鄞州期中)有五位同學用分度值為毫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本科學課本的寬度,測量值分別為18.50cm,18.50cm,18.49cm,18.51cm,19.51cm( )A.18.698cm B.18.70cm C.18.5cm D.18.50cm6.(2024七上·鄞州期中)有一量杯,它的最大刻度值是100mL,最大刻度線距離杯底的高度為h,則在高度為處的刻度線表示容積的數值是( ?。?br/>A.等于50mL B.小于50mL C.大于50mL D.無法判斷7.(2024七上·鄞州期中)神奇的大自然激發了人們的靈感,為文人提供了無限的創作素材。下列詩句不包含自然 界生命現象的是( ?。?br/>A.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D.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8.(2024七上·鄞州期中)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就是“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有一定的結構必然有與之相對應的功能,下列說法中不能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是( )A.鳥類有些骨骼中空以減輕體重B.鯨魚的肺通過進化后已適應水生生活C.魚的流線型身體可以減少運動時水的阻力D.駱駝的駝峰和寬大的腳掌可以適應在沙漠中生活9.(2024七上·鄞州期中)今年 5 月, 有專家在浙江“樹排沙”保護區觀測到世界瀕危動物——黑臉琵鷺, 表明浙江在鳥類保護措施上已取得了顯著成效。請結合鳥類數量減少的原因(如圖)判斷,最有針對性的措施是( ?。?br/>A.積極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 B.嚴格控制外來物種的引進C.健全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 D.重視樹排沙保護區的建設10.(2024七上·鄞州期中)如圖是鎮海沿海灘涂上有一種有趣的生物——灘涂魚。因其能在灘涂上跳躍,所以又叫“跳跳魚”。大部分魚類如果離開了水很快就會缺氧窒息而死, 而灘涂魚卻能較長時間在灘涂上生活, 灘涂魚的下列特征不能支持其在灘涂上生活的是( ?。?br/>A.胸鰭發達, 能支撐起身體, 幫助爬行和跳躍B.鰓所在的鰓腔空間很大,能夠儲存水分和空氣C.皮膚極薄且布滿血管,能直接與空氣進行氣體交換D.灘涂魚既能在水中生活, 又能在陸地生活, 是兩棲類動物11.(2024七上·鄞州期中)小明自制了一支溫度計,刻度在0℃時水銀柱長5cm;在100℃時水銀柱長25cm。用這支溫度計去測一杯水時,水銀柱長度為12cm,則這只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①;當溫度為80℃時,水銀柱長度為②;則下列選項中與①②對應的是( ?。?br/>A.①35℃②21cm B.①28℃②21cmC.①28℃②16cm D.①35℃②16cm12.(2024七上·鄞州期中)家鴿、山斑鳩和雪鴿三種鳥在分類上的等級(部分)如右表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種 家鴿 山斑鳩 雪鴿屬 鴿屬 斑鳩屬 鴿屬科 鳩鴿科 鳩鴿科 鳩鴿科A.三種鳥屬于同一目B.家鴿與雪鴿比家鴿與山斑鳩的親緣關系更近C.家鴿與雪鴿比家鴿與山斑鳩的形態結構差異更大D.通過分類可弄清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13.(2024七上·鄞州期中)右表為某森林被砍伐前與砍伐后哺乳動物與鳥類物種數目的統計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森林狀態 哺乳類物種數目 鳥類物種數目砍伐前 45 90剛砍伐不久 砍伐2年后 砍伐4年后 砍伐6年后 35 20 31 28 44 76 78 80A.砍伐后物種數目比砍伐前多B.砍伐后5~6年就恢復到砍伐前的狀態C.鳥類的物種數目在砍伐前后均比哺乳類多D.哺乳類比鳥類更適應砍伐后的森林狀態14.(2024七上·鄞州期中)小衢和小科分別購買了兩種橡膠球。小衢說:“我的橡膠球彈性比你的好?!毙】苹卮鹫f:“我希望你能證實你的說法?!毕铝心茏C明小衢觀點正確的方案是( ?。?br/>A.小衢和小科分別坐在兩個球上,觀察球的凹陷程度B.用手去觸摸兩個小球的硬度,看哪一個球較硬C.把兩球用力向地面擲下,測量它們反彈的高度D.讓兩球同時從等高處自由墜下,測量哪一個反彈得高15.(2024七上·鄞州期中)圖甲是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通過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如下四個圖,圖乙為放大倍數不同的目鏡和物鏡。請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甲中4個視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順序是:①④③②B.要想看到視野①應該選用圖乙中的鏡頭1與4進行組合C.圖甲中視野②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數最小,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最清晰D.要想看到視野②應該選用圖乙中的鏡頭1與6進行組合16.(2024七上·鄞州期中)小明在校園的某個陰濕角落里發現了一株植株如圖所示,據圖信息可判斷它屬于( ?。?br/>A.藻類植物 B.蕨類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17.(2024七上·鄞州期中)如圖是三種動物特征比較的示意圖,交叉部分為共同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胎生哺乳 B.②有脊椎骨C.③用鰓呼吸 D.④體表有鱗片18.(2024七上·鄞州期中)臨時裝片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幾步,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a中用潔凈的吸水紙擦拭載玻片B.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b中應當滴加清水C.為了觀察更加明顯,在e步驟之后應當使用稀碘液或紅墨水進行染色D.c步驟中,應當撕下一塊較厚的洋蔥內表皮細胞19.(2024七上·鄞州期中)近日,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接診了一位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的患者,出現了多臟器損傷。該病毒主要由蜱蟲攜帶。蜱蟲的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分,腹面有足4對,每足6節。根據上面的描述,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r/>A.蜱蟲具有昆蟲的結構特點 B.蜱蟲屬于節肢動物C.蜱蟲是新發現的物種 D.蜱蟲屬于脊椎動物20.(2024七上·鄞州期中)小華發現很多食品包裝袋設計成“鋸齒”形狀,他猜想袋口做成“鋸齒”形狀可減小撕開時用力的大小,為驗證猜想,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br/>A.撕開多種不同“鋸齒”狀包裝袋,比較所用力大小B.多位同學在包裝袋任意位置撕開,交流比較用力的大小C.先后在“鋸齒”狀位置和平邊位置撕開包裝袋,比較用力大小D.分別撕開“平邊”狀和“鋸齒”狀的不同材質包裝袋,比較用力大小21.(2024七上·鄞州期中)如圖表示正常生態系統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在受到干擾之前,曲線在正常范圍內波動是由于該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B.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C.S2所代表的面積越大,生態系統的恢復穩定的能力越強D.在受到干擾后,曲線偏離正常范圍越晚和幅度越小,說明生態系統的抵抗干擾能力越強22.(2024七上·鄞州期中)下列有關生物與環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萬物生長靠太陽”說明了生態系統內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B.“雨露滋潤禾苗壯”主要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C.正常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D.“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中,若水體受到污染,則大魚體內有害物質含量最多23.(2024七上·鄞州期中)關于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r/>A.英國科學家胡克利用自制的顯微鏡首次發現了完整的細胞B.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的細胞學說認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C.細胞學說的提出意味著人類對于細胞的研究已經完善,不需要深入研究D.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24.(2024七上·鄞州期中)下列單位的換算,正確的是( ?。?br/>A.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B.1.8米=1.8×1000=1800毫米C.0.5厘米3=0.5毫升×1000=500毫升D.12米=12米×100=1200厘米25.(2024七上·鄞州期中)下列儀器中,哪一組既能被加熱,又能用于物質的反應()A.b和c B.d和g C.b和e D.e和g26.(2024七上·鄞州期中)請給下面的測量數據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符號:(1)我國長江的長度約為 6300 ??;(2)健康人的體溫為 37 ;(3)一層樓房的高度約為 3.2 ?。?br/>(4)一瓶礦泉水的凈含量為500 。27.(2024七上·鄞州期中)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分別進行了三次操作,如圖甲所示,其中正確的操作是 。圖乙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別測得的冰和水的溫度,其中冰的溫度是 。其中水的溫度是 ℃。28.(2024七上·鄞州期中)為了測量熱水瓶軟木塞的體積,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如圖所示。(1)軟木塞的體積為 cm3。(2)該同學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下列四個步驟中其中多余的是 ?。ㄌ钚蛱枺?br/>29.(2024七上·鄞州期中)生物界有許多奇妙的現象值得我們去探索,如圖甲是我們所學的五種生物,對這些生物的相關分類問題進行了探究(如圖乙),請識圖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圖甲所示的動物類群中,屬于無脊椎動物的是 (填字母),它的特點是體表有 ,身體和附肢都 。(2)請寫出乙圖中部分標號所代表的生物名稱:① ;⑥ 。(3)生物學家按照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對生物進行分類,可以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上述六種生物中,與大豆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ㄌ蠲Q)。(4)生物分類從大到小的等級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這七個分類單位中,包含生物種類最少的是 。(2024七上·鄞州期中)按要求完成題目。30.如圖所示為顯微鏡視野內某生物體所處位置及運動路線,則此生物體的實際位置及運動路線應為下圖中的_________。A. B.C. D.31.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和植物葉肉細胞相比,缺少的細胞結構是_________。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細胞核 ⑤葉綠體 ⑥液泡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32.(2024七上·鄞州期中)如圖分別為細胞結構和顯微鏡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內填數字)(1)制作臨時裝片時,蓋片,必須用鑷子夾取蓋玻片,使其一邊接觸載玻片上的液體,然后緩緩地蓋上,目的是: ;(2)使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操作中:①對光時,遮光器上的光圈已經調到最大,視野仍然偏暗,這時,應轉動[ ] ??;②用顯微鏡觀察時,先從側面注視[ ] ,同時雙手緩慢轉動[ ] 使鏡筒下降.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在視野內已經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顯微鏡的[ ] ??;(3)具有保護作用和進行物質交換功能的結構是[ ] ;33.(2024七上·鄞州期中)小寧打開一罐果汁,發現里面的果汁并沒有裝滿,于是他懷疑里面的果汁體積比包裝上標注的245mL要少,他將果汁全部倒入量筒后測得體積為242mL,故他認為果汁凈含量不足245mL。小波觀察后發現罐內還有殘留的果汁導致測量不準確,于是他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能更準確地測量果汁的體積,步驟如下(如圖所示,部分未畫出):(1)重新打開一罐果汁,發現還是沒有裝滿。(2)另取一定量的果汁倒入量筒,讀出量筒的示數為V0;向剛打開不滿的罐內添加果汁,直到加滿,讀出此時量筒的示數為V1,添加的果汁的體積為V '= (3)倒出果汁,擦干,確保罐內無殘留。(4)用量筒量取體積為V2的果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滿,量筒內剩余的果汁體積為V3。(5)計算果汁的實際體積V= ??;(用V0,V1,V2,V3表示)(6)得出結論;實驗反思:僅通過該次實驗的數據所得出的結論存在的問題是 。34.(2024七上·鄞州期中)某班同學為當地科普館制作細胞模型。同學們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分小組進行項目規劃,并開啟了項目學習的探究實踐之旅制作,該模型并對其科學性設計了如下評價量規。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同學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細胞模型(如圖所示)評價。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規(節選)評價指標 優秀 良好 待改進指標A 結構完整,無缺失,且能選擇與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結構不夠完整,有 1-2 處缺失,且選擇的材料與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結構不夠完整,缺失 3 處及以上,且選擇的材料與其功能不匹配指標B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至少能展示細胞中 2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 能展示細胞中1 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 擇,未能展示細胞結構的功能指標C 材料選擇環保、易得,成本低 材料選擇環保,但成本較高 材料選擇不環保,成本也較高(1)在如圖所示的細胞結構模型中,細胞的生命活動控制中心是 。(2)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你會選擇哪種材料? 。簡要說明理由 。(3)你認為該模型缺少的細胞結構是 。根據評價指標 A,該組同學的作品應被評定為 。35.(2024七上·鄞州期中)在“觀察蝸牛”實驗時,小寧進行了下列活動:【活動一】讓蝸牛在燈光下爬行3min,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在陰暗環境中,蝸牛爬向陰暗處;【活動二】在正在爬行的蝸牛前方0.5m處,用力鼓掌,蝸牛無明顯反應;【活動三】用棉花沾一點食醋,放在蝸牛前3cm處,蝸牛有反應,先是兩對觸角回縮或身體縮回殼內,最后掉頭爬走。(1)蝸牛身體柔軟,體外堅硬的殼,起到保護所用,所以蝸牛屬于 動物。(2)為了更好地進行科學觀察,我們需要借助 ?。ㄌ顑x器名稱)來觀察蝸牛。(3)進行【活動一】時,小寧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在陰暗環境中,如圖所示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4)【活動一】說明蝸牛有視覺;【活動二】說明蝸?!? ?。ㄌ睢坝小被颉皼]有”,下同)聽覺;【活動三】說明蝸?!? 嗅覺。(5)為了進一步了解蝸牛的生存環境,小科調查并記錄了各種環境中的蝸牛數量,如下表所示。地點 陽臺上 樹蔭下 潮濕的花壇邊蝸牛數量 a b c若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請你預測三個地點蝸牛數量a、b、c的關系: 36.(2024七上·鄞州期中)請仔細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問題。材料一:地球上自從35億年前出現生命以來,已有5億中生物存在過,如今絕大多數已經消失。地質年代物種滅絕的速度極為緩慢,鳥類平均300年滅絕1種,獸類平均8000年滅絕1種。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滅絕一種動物;從1850年至1950年,鳥獸的平均滅絕速度為每年1種。一直以來,物種滅絕的速度在不斷的加快。材料二:一項研究顯示了哺乳類動物和鳥類瀕危貨收到威脅的原因,如下表所示:原因 偷獵 棲息地喪失 外來物種的影響 其他原因鳥類 20% 60% 12% 8%哺乳類 31% 32% 17% 20%材料三:關于物種滅絕以及它在物種形式(新物種的形成)中的作用,進化論生物學家不斷提供全新的思想。富有影響的思想之一來自哈佛大學的斯蒂芬·杰伊·古爾德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奈爾斯·埃爾德雷德。他們的斷續性平衡理論認為,物種進化過程中,每隔一段較長時期的穩定,就會有短期的急劇變化;使其某些物種滅絕,某些新物種出現。也就是說,在大約幾百萬年的時間里,一定數量的物種滅絕后,劇變就會發生,物種滅絕為新物種提供足夠的進化空間。也許在隨之而來的幾百萬年內,物種大滅絕為新物種的發展提供了余地。但是,一個物種消逝后將決不再現。(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主要體現在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類和鳥類瀕?;蚴艿酵{的主要原因是 。(3)通過閱讀材料三,說說你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的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解答】科學探究的環節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分析與解釋數據、得出結論等。題目中提到的“正脊篩查”是為了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健康信息,這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的環節。因此,正確答案是D。故答案為:D。2.【答案】D【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根據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2)使用量筒讀數時,視線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視,也不能俯視;(3)體溫計是測量體溫的儀器,通常情況下,溫度計使用前將其汞柱甩至35℃位置以下。(4)根據溫度計的使用分析。【解答】A、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邊要緊貼被測物體,故A不符合題意。B、根據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使用方法可知,使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時,視線要和液柱的凹液面底部相平,故B不符合題意。C、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前,沒有用力甩體溫計,如果示數上升,那么測量準確;如果示數沒有變化,那么實際體溫可能低于這個值,即測量可能偏大,故C不符合題意。D、溫度計在被測量的液體中是否處于豎直狀態,不會影響測量結果,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答案】C【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解析】【分析】可以根據標志的含義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解答】酒精是易燃液體,不是腐蝕品,不是爆炸品,酒精沒有毒性。盛裝和貯存酒精的容器應該張貼的標志是易燃液體。故答案為:C。4.【答案】B【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酒精燈的熄滅方法考慮;B、根據給試管內液體加熱的注意事項考慮;C、根據聞氣味的方法考慮;D、根據向試管內滴加液體時的注意事項考慮.【解答】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內液體的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且加熱時,應手持試管夾的長柄,不能將拇指按在短柄上,選項錯誤;B、熄滅酒精燈用燈帽蓋滅,選項正確;C、聞藥品氣味時,應用手在瓶口上方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飄進鼻孔聞到藥品氣味,不能將鼻孔湊近瓶口直接聞藥品氣味,防止造成人體不適,選項錯誤;D、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垂直懸空于試管口上方,如將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內,會造成試管內的藥品污染膠頭滴管,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5.【答案】D【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在一般實驗中,減小誤差的有效途徑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計算到比測量值多一位數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應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位數;(2)把測量中的錯誤數據去掉。【解答】由測量結果可知測量數據19.51cm是錯誤數據,應去掉。減小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所以科學課本的寬度最接近的真實值是故答案為:D。6.【答案】B【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誤差分析【解析】【分析】量杯是用來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量杯的形狀特點是下小上大;量杯壁上的刻度下疏上密,是不均勻的。【解答】由于量杯上端粗下端細,相鄰刻度間的距離上端較小,下端較大,所以在距杯底的高度處的刻度線表示的體積的數值小于總體積的一半,總體積為100mL,所以在高度為處的,刻度線表示容積的數值小于50mL。故答案為:B。7.【答案】C【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解析】【分析】生命現象指的現象中肯定有生物。【解答】A.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生物的生長,開花結果現象,A正確;B.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荷和蜻蜓都是生物,富有生命,B正確;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講的是瀑布,所以沒有生命,不是生命現象,C錯誤;D.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紅杏是生物,屬于生命現象,D正確;故答案為:C.8.【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每一種生物,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如:蝗蟲有外骨骼,適于在陸地干燥的環境中生活。【解答】A.鳥類有些骨骼中空以減輕體重,適于飛行,A不符合題意。B.鯨魚適應水生生活,用肺呼吸體現生物適應陸生環境,用肺呼吸-般為陸生生物,不能體現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B符合題意。C.魚生活在水中,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運動時的阻力,C不符合題意。D.駱駝的駝峰和寬大的腳掌可以適應在沙漠較長時間生活,體現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9.【答案】D【知識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10.【答案】D【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1、環境影響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2、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解答】魚類生活在水中,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灘涂魚能夠較長時間離開水與其形態結構密切相關。它的鰓腔空間很大,能夠存儲水分和空氣,維持鰓的呼吸。同時,灘涂魚皮膚薄而且布滿血管,用泥漿保持身體濕潤,使富含毛細血管的皮膚能夠輔助呼吸。另外,它們控制胸鰭的肌肉特別發達,能夠支撐身體在灘涂上爬行,并且成體不具有肺,不屬于兩棲類,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1.【答案】A【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是100℃,此溫度計上用20cm(25cm-5cm)表示,即1cm表示5℃,再根據測一杯水的溫度時水銀柱長為12cm,求出這支溫度計顯示的讀數;再根據5℃對應1cm,可求溫度為80℃時水銀柱的長度。【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水銀柱5cm時的對應的溫度是0℃,25cm時對應的溫度是100℃,所以1cm水銀柱表示的溫度為;水銀柱的長度增加了;則此時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2)當溫度顯示的讀數為80℃時,對應水銀柱的長度比0℃增加了;則水銀柱的長度為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答案】C【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解析】【分析】1、生物分類等級:生物分類從大到小的等級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生物之間的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生物之間的共同特征越多,親緣關系越近。本題中通過家鴿、山斑鳩和雪鴿在屬、科等分類等級上的信息,來考查對生物分類等級的理解。2、親緣關系與分類的關系:處于同一分類單位的生物具有一定的親緣關系,分類單位越小,親緣關系越近。家鴿和雪鴿同屬鴿屬,而家鴿和山斑鳩屬于不同屬,所以家鴿與雪鴿的親緣關系比家鴿與山斑鳩更近,這體現了分類與親緣關系之間的緊密聯系,也是本題考查的重要知識點之一。3、分類的意義:生物分類可以幫助人們了解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更好地認識生物的多樣性。通過對家鴿、山斑鳩和雪鴿的分類,能夠清晰地看出它們之間的親緣遠近,從而理解分類在生物學研究和認識生物世界中的重要作用,這也是本題所涉及的一個知識點。【解答】A、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家鴿、山斑鴻和雪鴿三種鳥屬于同一科,所以屬于同一目,故A正確。B、家鴿與雪鴿同屬,家鴿與山斑雞同科,因此,家鴿與雪鴿比與山斑雞的親緣關系更近,故B正確。C、家鴿與雪鴿比家鴿與山斑鳩的的親緣關系更近,所以家鴿與雪鴿形態結構差異比家鴿與山斑鳩的形態結構差異更小,故C錯誤。D、通過分類可弄清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故D正確。故答案為:C。13.【答案】C【知識點】種群的概念;種群的特征;群落的物種組成【解析】【分析】1、物種豐富度概念: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個區域內物種的數量,是衡量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指標。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不同生物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不同。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鳥類和哺乳類在森林砍伐后的物種數目變化不同,反映出它們對砍伐后森林環境的適應能力有所差異。【解答】A、從圖表可以看出:砍伐后物種多樣性比砍伐前少,A錯誤。B、砍伐后六年沒有恢復到砍前的狀態,B錯誤。C、從圖表看出,鳥類的物種多樣性在砍伐前后均比哺乳類多,C正確。D、鳥類的物種多樣性在砍伐前后均比哺乳類多,所以鳥類適應砍伐后的森林狀態,D錯誤。故答案為:C。14.【答案】D【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物體受外力作用變形后,撤去作用力時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做彈性;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各個選項。【解答】A.小衢和小科分別坐在兩個球上,小衢和小科對球的作用力大小不同,不符合控制變量,故A不符合題意;B.用手去觸摸兩個小球的硬度,球的硬度不能決定球的彈性的大小,故B不符合題意;C.把兩球用力向地面擲下,球反彈的高度與用力的大小有關,不符合控制變量,故C不符合題意;D.讓兩球同時從等高處自由墜下,除了球自身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較它們反彈的高度,辦法合理,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5.【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1、目鏡和物鏡的特點:目鏡的作用是將物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其放大倍數與鏡頭長度成反比,即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其放大倍數與鏡頭長度成正比,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2、放大倍數的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通過選擇不同放大倍數的目鏡和物鏡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總放大倍數,從而觀察到不同大小的物像。【解答】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細胞數目越少,視野就越小,進入的光線越少,視野也越暗。甲圖中①中的細胞體積最大,說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大,因而視野最暗。②中的細胞體積最小,放大倍數最小,視野最亮,4個視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順序是:②③④①,A錯誤。B、物鏡倍數越小,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小;目鏡倍數越低,鏡頭越長,放大倍數最小。故要想看到視野①,即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數,其組合是乙圖中的鏡頭3和4,B錯誤。C、甲圖中視野②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數最小,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最不清晰,C錯誤。D、目鏡中1放大倍數最小,物鏡中6放大倍數最小,1與6組合放大倍數最小,因此要想看到視野②應該選用乙圖中的鏡頭1與6進行組合,D正確。故答案為:D。16.【答案】B【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解析】【分析】植物根據生殖細胞的不同可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用種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區分:①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根本區別在于胚珠是否裸露,有無子房壁包被.②松的球果和銀杏的白果不是果實,而是種子.③被子植物的果實常有一些適于傳播的特點:有些果實表面有翅或毛,適于隨風飄揚,如械樹、楊和柳;有些果實表面有利毛或黏液.能夠黏附在動物的體表傳播,如蒼耳、鬼針草等.【解答】A、藻類植物大多數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陰濕陸地,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與圖示植物特征不符,A不符合題意。B、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得比較高大,通過孢子繁殖后代,與圖示植物特征相符,B符合題意。C、裸子植物,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用種子繁殖后代,與圖示植物特征不符,C不符合題意。D、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用種子繁殖后代,與圖示植物特征不符,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7.【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分析圖示娃娃魚屬于兩棲動物,鯨魚屬于哺乳動物,家鴿屬于鳥類,解答即可。【解答】A、①是鳥類和兩棲動物的共同特征,都是卵生,錯誤。B、家鴿、鯨魚和娃娃魚體內都有脊椎骨,屬于脊椎動物,正確。C、③是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鳥和哺乳動物都用肺呼吸,錯誤。D、④是兩棲動物和鯨魚的共同特征,兩類體表沒有鱗片,錯誤。故答案為:B。18.【答案】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在制作臨時裝片時要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步驟:1.擦片:用潔凈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2.滴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適量,水滴太小容易產生氣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載玻片而污染顯微鏡);3.取材、展平:用鑷子撕取一小塊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縱橫劃數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將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鑷子展平;4.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5.染色: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6.吸水: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步驟1~6為裝片制作)【解答】A、a是使用潔凈的紗布擦拭載玻片,故A錯誤。B、口腔上皮細胞沒有細胞壁,浸沒在清水中會因為過度吸水而脹破。故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b中應當滴加生理鹽水,故B錯誤。C、e蓋蓋玻片之后需進行染色使細胞顏色變深,方便觀察。人體的一些細胞可用亞甲基藍溶液或者碘液染色,植物的細胞可用紅墨水或者碘液染色,故C正確。D、顯微鏡是光學儀器,對樣本的要求是薄而透明。因此,c步驟中,應當撕下一塊較薄的洋蔥葉內表皮,故D錯誤。故答案為:C。19.【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無脊椎動物【解析】【分析】節肢動物的共同特征是: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解答】蜱蟲身體呈橢圓形,身體分為兩部分,腹面有4對足,每足有6節,具有外骨骼,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一般有3對足、2對翅,所以蜱蟲不屬于昆蟲,蜱蟲之前就有,不屬于新發現的物種,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0.【答案】C【知識點】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當被研究問題受多個因素影響時,研究問題和某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解答】撕開袋口的力可能與袋的材料、厚度及袋口的形狀等因素有關,為驗證猜袋口做成“鋸齒”形狀可減小撕開時用力的大小,要控制使用同一種材料的袋口(則厚度也相同),只改變袋口的形狀(“平邊”狀和“鋸齒“狀),比較在“鋸齒”狀位置和平邊位置撕開時所用力的大小,故只有C正確。故答案為:C。21.【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本題中正常生態系統受到干擾后,通過曲線的波動來體現其穩定性的變化情況。分類: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抵抗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恢復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題目中通過對曲線的分析,考查對這兩種穩定性的理解,如曲線偏離正常范圍的情況反映抵抗力穩定性,恢復到正常范圍的情況反映恢復力穩定性。【解答】A、由圖可知,在受到干擾之前,曲線在正常范圍內波動是由于該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故A正確。B、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說明生態系統受到的影響越弱,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B正確。C、S2面積越大,即高越大(時間越長),恢復所需時間越長,恢復力穩定性越低,C錯誤。D、在受到干擾后,曲線偏離正常范圍越晚和幅度越小,說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越高,D正確。故答案為:C。22.【答案】B【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態系統的成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解析】【分析】A、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B、生物的環境包括生物周圍的各種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水、空氣、無機鹽等屬于非生物因素,所有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C、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它的結構和功能能夠通過一定的調節作用而保持相對穩定;D、富集作用是指環境中一些有毒物質(如重金屬、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的過程。【解答】A、“萬物生長靠太陽”說明了生態系統內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故A 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雨露滋潤禾苗壯”,體現了非生物因素水對生物的影響,故B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正常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叫做生態平衡,故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有毒物質化學性質穩定,在生物體內難以分解、無法排出,所以會隨著營養級的升高不斷積累,危害最大的是這一食物網的最高級消費者。大魚是該生態系統的做高級消費者,它們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最多,故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3.【答案】D【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解析】【分析】(1)細胞的發現羅伯特 胡克:1665 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光學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發現了許多類似蜂窩狀的小室,他將其命名為 “細胞”。但實際上,他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細胞的細胞壁,并非完整的細胞。這一發現開啟了人們對細胞微觀世界的探索之門。列文虎克: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活細胞,如細菌、紅細胞等,進一步擴大了人們對細胞的認識范圍。(2)細胞學說的建立主要創立者: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主要建立者。主要內容: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生命起作用;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的統一性,從而闡明了生物界的統一性。【解答】A、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薄片的結構,發現它們看上去像一間間長方形的小房間,就把它命名為細胞(實為細胞壁),他并沒有發現完整的細胞,故A錯誤。B、細胞學說提出了一切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故B錯誤。C、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分別對植物和動物細胞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和研究,他們提出了著名的細胞學說。隨著生物學的發展,細胞學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已經可以利用細胞學相關知識造福于人類,故C錯誤。D、細胞學說認為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故D正確。故答案為:D。24.【答案】A【知識點】單位換算【解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單位的換算正確與否包括兩方面:進率和過程.【解答】A、過程及進率正確,此過程正確;B、“1.8×1000”無單位,此過程錯誤;C、0.5厘米3=0.5毫升,此過程錯誤;12米×100得到的單位不是厘米,此過程錯誤。25.【答案】C【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分析題中各儀器的作用,最后選出正確答案。a:此儀器為鐵架臺,在實驗中用于固定儀器,不能被加熱,也不能用作物質反應的容器;b:此儀器為燒杯,下面墊上石棉網就可以用來加熱液體,燒杯也可以作物質的反應的容器;c:此儀器為酒精燈,用來給其它物質加熱,但它本身不能被加熱,也不能作物質反應的容器;d:此儀器為集氣瓶,用來收集氣體,但不能被加熱,也不能用作物質反應的容器;e:此儀器為試管,可以被加熱,也可以作物質反應的容器;f:此儀器為膠頭滴管,用于取用少量液體,不能被加熱,也不能用作物質反應的容器,故f不合題意;g:此儀器為量筒,用來量取液體,不能被加熱,也不能用作物質反應的容器。【解答】可在酒精燈火焰上直接加熱的儀器有:坩堝、燃燒匙、試管、蒸發皿;墊石棉網才能加熱的有燒杯、燒瓶、錐形瓶;鐵架臺、膠頭滴管、量筒不能加熱,也不能做反應容器;燒杯、試管既能被加熱,又能用于物質的反應;故答案為:C。26.【答案】(1)km(2)℃(3)m(4)mL【知識點】物理量的單位【解析】【分析】1、長度單位千米(km):是較大的長度單位,通常用于衡量較長的距離,如城市之間的距離、山脈的長度、河流的長度等。米(m):是常用的長度單位,適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中等長度的物體或距離,如一層樓房的高度、人的身高等。2、溫度單位攝氏度(℃):是表示溫度的常用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描述人體體溫、環境溫度等常用攝氏度。3、容積單位毫升(mL):是用于衡量液體體積或容器容積的較小單位,常用于描述飲料、藥水等液體的量1 毫升 = 1 立方厘米,1 升 = 1000 毫升。【分析】(1)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長度約為6300km。(2)健康人的體溫為 37℃。(3)一層樓房的高度約為 3.2m。(4)一瓶礦泉水的凈含量為500mL。(1)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長度約為6300km。(2)健康人的體溫為 37℃。(3)一層樓房的高度約為 3.2m。(4)一瓶礦泉水的凈含量為500mL。27.【答案】C;-2℃;88【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使用溫度計時: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物體后要稍后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讀數時先看清是零上還是零下的,然后認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讀出示數。【解答】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要先觀察它的量程和認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溫度計的玻璃瓶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離開液體讀數,故選C。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測量冰的溫度時,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兩格處,示數為-2℃。測量水的溫度時,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在80℃以上8格處,示數為88℃。28.【答案】(1)6(2)①③【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解析】【分析】由于軟木塊是不沉于水的,在測量其體積時要使用重物助沉法幫助測量休積。即先測出水和重物的體積,再將軟木塊和重物系好共同放入水中,測量出它們的總體積,最后用總體積減去水和重物的體積,就是軟木塊的體積,最后由質量和體積計算密度。【解答】(1)木塞的體積=木塞、金屬環、水的總體積-金屬環、水的體積,所以V=60mL-54mL=6mL=6cm3(2)計算木塞體積時只用到②和④,其中①和③是多余的。(1)木塞的體積=木塞、金屬環、水的總體積-金屬環、水的體積,所以V=60mL-54mL=6mL=6cm3(2)計算木塞體積時只用到②和④,其中①和③是多余的。29.【答案】(1)A;外骨骼;分節(2)流感病毒;藏羚羊(3)菜豆(4)種【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解析】【分析】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單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解答】(1)圖甲所示的動物類群中,只有A蝗蟲的體內沒有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认x的體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護和支持內部器官、并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蝗蟲附肢都分節,屬于節肢動物。(2)乙圖中,:①無細胞結構,因此代表流感病毒;⑤是胎生的動物,因此代表藏羚羊。(3)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圖乙六種生物中,只有菜豆與大豆同屬被子植物,因此二者親緣關系最近。(4)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小到大依次是:種、屬、科、目、綱、門、界。“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生物所屬的等級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種是最小的單位,包括生物種類最少。(1)圖甲所示的動物類群中,只有A蝗蟲的體內沒有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蝗蟲的體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護和支持內部器官、并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认x附肢都分節,屬于節肢動物。(2)乙圖中,:①無細胞結構,因此代表流感病毒;⑤是胎生的動物,因此代表藏羚羊。(3)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圖乙六種生物中,只有菜豆與大豆同屬被子植物,因此二者親緣關系最近。(4)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小到大依次是:種、屬、科、目、綱、門、界?!敖纭笔亲畲蟮姆诸悊挝唬胺N”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生物所屬的等級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種是最小的單位,包括生物種類最少。【答案】30.A31.A【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解析】(1)顯微鏡成像原理及特點成像原理:顯微鏡通過物鏡和目鏡的組合成像。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最終我們看到的是經過兩次成像后倒立的虛像。成像特點:上下顛倒、左右相反。這意味著視野中物體的位置和實際位置在方向上是相反的。例如,視野中物體在左下方,實際則在右上方;物體在視野中向左上方移動,實際是向右下方移動。這種成像特點要求我們在觀察和操作顯微鏡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反向判斷和操作。(2)動植物細胞結構異同點總結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這些結構共同完成細胞的基本生命活動。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人體口腔上皮細胞作為動物細胞,與植物葉肉細胞相比,缺少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所以答案選 A。這些不同結構反映了動植物細胞在功能和生活方式上的差異,植物細胞的這些特殊結構使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保持挺立等,而動物細胞則通過其他方式適應其生活需求。30.顯微鏡視野內某生物體所處位置及運動路線 顯微鏡成倒像,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是,故A正確。31.動植物細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內還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所以丙圖的口腔上皮細胞和植物葉肉細胞相比,缺少的細胞結構是①細胞壁、⑤葉綠體、⑥液泡。32.【答案】(1)防止蓋玻片下出現氣泡(2)12;反光鏡;11;物鏡;8;粗準焦螺旋;9;細準焦螺旋(3)2;細胞膜【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細胞膜的功能:細胞膜是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分隔開,起到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的作用;同時,它能夠選擇性地讓某些物質進入細胞,而阻止其他物質進入,并且能將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出細胞,從而維持細胞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實現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2)蓋蓋玻片的方法和目的:在制作臨時裝片時,正確蓋蓋玻片的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其目的是防止蓋玻片下出現氣泡。氣泡會干擾顯微鏡下對細胞結構的觀察,因為氣泡在顯微鏡視野中呈現為邊緣黑、中間亮的圓形或橢圓形,與細胞形態差異較大,容易造成觀察上的混淆。(3)由細胞的結構示意圖可知:1細胞壁,2細胞膜,3液泡、4細胞核、5葉綠體,6細胞質。A圖與B圖相比除都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外,A圖還有細胞壁、液泡。由此可知,A圖是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B圖是動物細胞結構示意圖。【解答】(1)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才能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2)使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操作中:①對光時,遮光器上的光圈已經調到最大,顯微鏡中的視野仍然偏暗,這時,應轉動[12]反光鏡;②用顯微鏡觀察時,先從側面注視[11]物鏡,同時雙手緩慢轉動[8]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在鏡下已經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顯微鏡的[9]細準焦螺旋。(3)具有保護作用和進行物質交換功能的結構是[2]細胞膜。(1)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才能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2)使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操作中:①對光時,遮光器上的光圈已經調到最大,顯微鏡中的視野仍然偏暗,這時,應轉動[12]反光鏡;②用顯微鏡觀察時,先從側面注視[11]物鏡,同時雙手緩慢轉動[8]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在鏡下已經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顯微鏡的[9]細準焦螺旋。(3)具有保護作用和進行物質交換功能的結構是[2]細胞膜。33.【答案】V0-V1;V2-V3-(V0-V1);未多次測量(多次實驗)求平均值,存在較大誤差【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1)量筒的使用:量筒是用于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使用時需將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2)體積的計算方法:根據所測量的數據進行體積的計算。【解答】(2)將果汁倒入量筒中,讀出量筒的示數為V0;向罐內添加果汁,直至加滿,讀出此時量筒的示數為V1,添加的果汁的體積為V'=V0-V1(5)用量筒準備體積為V2的果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滿,量筒內剩余的果汁體積為V3,計算果汁的實際體積為V=V2-V3-(V0-V1)(6)僅通過該次實驗測得數據所得出的結論存在的問題是:僅做了一次實驗,存在偶然性,未多次測量(多次實驗)求平均值,存在較大誤差。34.【答案】細胞核;細紗網;細沙網可以展現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功能;細胞壁;良好【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2)結構完整性與材料功能匹配:評價指標 A 中,優秀要求結構完整且材料與功能匹配,良好是結構有 1 - 2 處缺失且材料功能匹配度一般,待改進是結構缺失 3 處及以上且材料與功能不匹配。該模型缺少細胞壁這一結構,屬于結構不夠完整,有 1 處缺失,且從整體看材料選擇上能一定程度體現其他結構的特點,所以材料與其功能匹配度一般,應評定為良好。【解答】(1)在如圖所示的細胞結構模型中,細胞的生命活動控制中心是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遺傳和發育。(2)細胞膜是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用網眼很小細紗網代表細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3)由于該組同學設計的模型中有葉綠體和液泡,可以判定制作的是植物細胞模型,而植物細胞還具有細胞壁,因此該模型缺少的細胞結構是1處細胞壁,根據評價指標A,該組同學的作品應被評定為良好。35.【答案】(1)軟體(2)放大鏡(3)C(4)沒有;有(5)c>b>a或a【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常見的無脊椎動物【解析】【分析】觀察和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生物實驗常需要觀察一些比較細微、細小的結構或物體,用肉眼難于分辨,需要借助放大的工具,而在生物上用于放大的儀器主要有放大鏡、顯微鏡等,據此解答。【解答】(1)蝸牛屬于軟體動物,它的體外具有外套膜,被覆堅硬的貝殼,可以保護柔軟的身體。(2)放大鏡用來觀察物體微小細節的簡單目視光學器件,放大鏡相對放大倍數較小,在觀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在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因此選擇放大鏡最合適。(3)研究蝸牛是否有視覺:讓蝸牛在燈光下爬行3分鐘后,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于陰影中一只眼睛在暗處,一只眼睛在有光處。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蝸牛應該向暗處爬行,說明蝸牛具有視覺,故C正確。(4)讓蝸牛在燈光下爬行3分鐘后,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于陰影中,我們發現蝸牛會向有光的地方爬行,說明蝸牛具有視覺。離正在爬行的蝸牛前方0.5米處,用力鼓掌,蝸牛無明顯反應,這說明蝸牛沒有聽覺。用棉花蘸一點米醋,放在蝸牛前3厘米處,我們發現蝸牛會向遠離醋的方向爬行,說明蝸牛具有嗅覺。(5)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所以蝸牛的數量為c>b>a或a(1)蝸牛屬于軟體動物,它的體外具有外套膜,被覆堅硬的貝殼,可以保護柔軟的身體。(2)放大鏡用來觀察物體微小細節的簡單目視光學器件,放大鏡相對放大倍數較小,在觀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在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因此選擇放大鏡最合適。(3)研究蝸牛是否有視覺:讓蝸牛在燈光下爬行3分鐘后,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于陰影中一只眼睛在暗處,一只眼睛在有光處。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蝸牛應該向暗處爬行,說明蝸牛具有視覺,故C正確。(4)讓蝸牛在燈光下爬行3分鐘后,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于陰影中,我們發現蝸牛會向有光的地方爬行,說明蝸牛具有視覺。離正在爬行的蝸牛前方0.5米處,用力鼓掌,蝸牛無明顯反應,這說明蝸牛沒有聽覺。用棉花蘸一點米醋,放在蝸牛前3厘米處,我們發現蝸牛會向遠離醋的方向爬行,說明蝸牛具有嗅覺。(5)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所以蝸牛的數量為c>b>a或a36.【答案】(1)物種滅絕速度逐漸加快(2)棲息地喪失(3)雖然物種滅絕為新物提供了進化空間,但一個物種消逝后將絕不再現,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十分重要(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環境對生物的影響1 / 1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溪、東吳、咸祥等20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上·鄞州期中)“為30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展正脊篩查”列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該項目可以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相關健康信息。“正脊篩查”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br/>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答案】D【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的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解答】科學探究的環節包括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分析與解釋數據、得出結論等。題目中提到的“正脊篩查”是為了獲得學生的脊柱曲度、體質指標等健康信息,這屬于收集事實與證據的環節。因此,正確答案是D。故答案為:D。2.(2024七上·鄞州期中)下列操作步驟中的“沒有”不會影響測量結果準確性的是( )A.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邊沒有緊靠物體B.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視線沒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C.用體溫計測量人的體溫前,沒有先用力甩一下D.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沒有豎直放置溫度計【答案】D【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根據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2)使用量筒讀數時,視線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視,也不能俯視;(3)體溫計是測量體溫的儀器,通常情況下,溫度計使用前將其汞柱甩至35℃位置以下。(4)根據溫度計的使用分析。【解答】A、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邊要緊貼被測物體,故A不符合題意。B、根據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使用方法可知,使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時,視線要和液柱的凹液面底部相平,故B不符合題意。C、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前,沒有用力甩體溫計,如果示數上升,那么測量準確;如果示數沒有變化,那么實際體溫可能低于這個值,即測量可能偏大,故C不符合題意。D、溫度計在被測量的液體中是否處于豎直狀態,不會影響測量結果,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2024七上·鄞州期中)實驗室里所用的化學藥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或有毒的,盛裝和貯存酒精的容器應該張貼的標志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解析】【分析】可以根據標志的含義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解答】酒精是易燃液體,不是腐蝕品,不是爆炸品,酒精沒有毒性。盛裝和貯存酒精的容器應該張貼的標志是易燃液體。故答案為:C。4.(2024七上·鄞州期中)科學實驗既要操作規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實驗基本操作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br/>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B.熄滅酒精燈C.聞氣味D.滴加試液【答案】B【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酒精燈的熄滅方法考慮;B、根據給試管內液體加熱的注意事項考慮;C、根據聞氣味的方法考慮;D、根據向試管內滴加液體時的注意事項考慮.【解答】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內液體的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且加熱時,應手持試管夾的長柄,不能將拇指按在短柄上,選項錯誤;B、熄滅酒精燈用燈帽蓋滅,選項正確;C、聞藥品氣味時,應用手在瓶口上方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飄進鼻孔聞到藥品氣味,不能將鼻孔湊近瓶口直接聞藥品氣味,防止造成人體不適,選項錯誤;D、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垂直懸空于試管口上方,如將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內,會造成試管內的藥品污染膠頭滴管,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5.(2024七上·鄞州期中)有五位同學用分度值為毫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本科學課本的寬度,測量值分別為18.50cm,18.50cm,18.49cm,18.51cm,19.51cm( ?。?br/>A.18.698cm B.18.70cm C.18.5cm D.18.50cm【答案】D【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在一般實驗中,減小誤差的有效途徑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計算到比測量值多一位數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應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位數;(2)把測量中的錯誤數據去掉。【解答】由測量結果可知測量數據19.51cm是錯誤數據,應去掉。減小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所以科學課本的寬度最接近的真實值是故答案為:D。6.(2024七上·鄞州期中)有一量杯,它的最大刻度值是100mL,最大刻度線距離杯底的高度為h,則在高度為處的刻度線表示容積的數值是( ?。?br/>A.等于50mL B.小于50mL C.大于50mL D.無法判斷【答案】B【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誤差分析【解析】【分析】量杯是用來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量杯的形狀特點是下小上大;量杯壁上的刻度下疏上密,是不均勻的。【解答】由于量杯上端粗下端細,相鄰刻度間的距離上端較小,下端較大,所以在距杯底的高度處的刻度線表示的體積的數值小于總體積的一半,總體積為100mL,所以在高度為處的,刻度線表示容積的數值小于50mL。故答案為:B。7.(2024七上·鄞州期中)神奇的大自然激發了人們的靈感,為文人提供了無限的創作素材。下列詩句不包含自然 界生命現象的是( ?。?br/>A.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D.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答案】C【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解析】【分析】生命現象指的現象中肯定有生物。【解答】A.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生物的生長,開花結果現象,A正確;B.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荷和蜻蜓都是生物,富有生命,B正確;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講的是瀑布,所以沒有生命,不是生命現象,C錯誤;D.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紅杏是生物,屬于生命現象,D正確;故答案為:C.8.(2024七上·鄞州期中)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就是“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有一定的結構必然有與之相對應的功能,下列說法中不能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是( ?。?br/>A.鳥類有些骨骼中空以減輕體重B.鯨魚的肺通過進化后已適應水生生活C.魚的流線型身體可以減少運動時水的阻力D.駱駝的駝峰和寬大的腳掌可以適應在沙漠中生活【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每一種生物,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如:蝗蟲有外骨骼,適于在陸地干燥的環境中生活。【解答】A.鳥類有些骨骼中空以減輕體重,適于飛行,A不符合題意。B.鯨魚適應水生生活,用肺呼吸體現生物適應陸生環境,用肺呼吸-般為陸生生物,不能體現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B符合題意。C.魚生活在水中,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運動時的阻力,C不符合題意。D.駱駝的駝峰和寬大的腳掌可以適應在沙漠較長時間生活,體現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9.(2024七上·鄞州期中)今年 5 月, 有專家在浙江“樹排沙”保護區觀測到世界瀕危動物——黑臉琵鷺, 表明浙江在鳥類保護措施上已取得了顯著成效。請結合鳥類數量減少的原因(如圖)判斷,最有針對性的措施是( ?。?br/>A.積極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 B.嚴格控制外來物種的引進C.健全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 D.重視樹排沙保護區的建設【答案】D【知識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10.(2024七上·鄞州期中)如圖是鎮海沿海灘涂上有一種有趣的生物——灘涂魚。因其能在灘涂上跳躍,所以又叫“跳跳魚”。大部分魚類如果離開了水很快就會缺氧窒息而死, 而灘涂魚卻能較長時間在灘涂上生活, 灘涂魚的下列特征不能支持其在灘涂上生活的是( ?。?br/>A.胸鰭發達, 能支撐起身體, 幫助爬行和跳躍B.鰓所在的鰓腔空間很大,能夠儲存水分和空氣C.皮膚極薄且布滿血管,能直接與空氣進行氣體交換D.灘涂魚既能在水中生活, 又能在陸地生活, 是兩棲類動物【答案】D【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1、環境影響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2、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解答】魚類生活在水中,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灘涂魚能夠較長時間離開水與其形態結構密切相關。它的鰓腔空間很大,能夠存儲水分和空氣,維持鰓的呼吸。同時,灘涂魚皮膚薄而且布滿血管,用泥漿保持身體濕潤,使富含毛細血管的皮膚能夠輔助呼吸。另外,它們控制胸鰭的肌肉特別發達,能夠支撐身體在灘涂上爬行,并且成體不具有肺,不屬于兩棲類,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1.(2024七上·鄞州期中)小明自制了一支溫度計,刻度在0℃時水銀柱長5cm;在100℃時水銀柱長25cm。用這支溫度計去測一杯水時,水銀柱長度為12cm,則這只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①;當溫度為80℃時,水銀柱長度為②;則下列選項中與①②對應的是( ?。?br/>A.①35℃②21cm B.①28℃②21cmC.①28℃②16cm D.①35℃②16cm【答案】A【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溫度是100℃,此溫度計上用20cm(25cm-5cm)表示,即1cm表示5℃,再根據測一杯水的溫度時水銀柱長為12cm,求出這支溫度計顯示的讀數;再根據5℃對應1cm,可求溫度為80℃時水銀柱的長度。【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水銀柱5cm時的對應的溫度是0℃,25cm時對應的溫度是100℃,所以1cm水銀柱表示的溫度為;水銀柱的長度增加了;則此時溫度計顯示的讀數為;(2)當溫度顯示的讀數為80℃時,對應水銀柱的長度比0℃增加了;則水銀柱的長度為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2024七上·鄞州期中)家鴿、山斑鳩和雪鴿三種鳥在分類上的等級(部分)如右表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種 家鴿 山斑鳩 雪鴿屬 鴿屬 斑鳩屬 鴿屬科 鳩鴿科 鳩鴿科 鳩鴿科A.三種鳥屬于同一目B.家鴿與雪鴿比家鴿與山斑鳩的親緣關系更近C.家鴿與雪鴿比家鴿與山斑鳩的形態結構差異更大D.通過分類可弄清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答案】C【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解析】【分析】1、生物分類等級:生物分類從大到小的等級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生物之間的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生物之間的共同特征越多,親緣關系越近。本題中通過家鴿、山斑鳩和雪鴿在屬、科等分類等級上的信息,來考查對生物分類等級的理解。2、親緣關系與分類的關系:處于同一分類單位的生物具有一定的親緣關系,分類單位越小,親緣關系越近。家鴿和雪鴿同屬鴿屬,而家鴿和山斑鳩屬于不同屬,所以家鴿與雪鴿的親緣關系比家鴿與山斑鳩更近,這體現了分類與親緣關系之間的緊密聯系,也是本題考查的重要知識點之一。3、分類的意義:生物分類可以幫助人們了解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更好地認識生物的多樣性。通過對家鴿、山斑鳩和雪鴿的分類,能夠清晰地看出它們之間的親緣遠近,從而理解分類在生物學研究和認識生物世界中的重要作用,這也是本題所涉及的一個知識點。【解答】A、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家鴿、山斑鴻和雪鴿三種鳥屬于同一科,所以屬于同一目,故A正確。B、家鴿與雪鴿同屬,家鴿與山斑雞同科,因此,家鴿與雪鴿比與山斑雞的親緣關系更近,故B正確。C、家鴿與雪鴿比家鴿與山斑鳩的的親緣關系更近,所以家鴿與雪鴿形態結構差異比家鴿與山斑鳩的形態結構差異更小,故C錯誤。D、通過分類可弄清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故D正確。故答案為:C。13.(2024七上·鄞州期中)右表為某森林被砍伐前與砍伐后哺乳動物與鳥類物種數目的統計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森林狀態 哺乳類物種數目 鳥類物種數目砍伐前 45 90剛砍伐不久 砍伐2年后 砍伐4年后 砍伐6年后 35 20 31 28 44 76 78 80A.砍伐后物種數目比砍伐前多B.砍伐后5~6年就恢復到砍伐前的狀態C.鳥類的物種數目在砍伐前后均比哺乳類多D.哺乳類比鳥類更適應砍伐后的森林狀態【答案】C【知識點】種群的概念;種群的特征;群落的物種組成【解析】【分析】1、物種豐富度概念: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個區域內物種的數量,是衡量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指標。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不同生物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不同。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鳥類和哺乳類在森林砍伐后的物種數目變化不同,反映出它們對砍伐后森林環境的適應能力有所差異。【解答】A、從圖表可以看出:砍伐后物種多樣性比砍伐前少,A錯誤。B、砍伐后六年沒有恢復到砍前的狀態,B錯誤。C、從圖表看出,鳥類的物種多樣性在砍伐前后均比哺乳類多,C正確。D、鳥類的物種多樣性在砍伐前后均比哺乳類多,所以鳥類適應砍伐后的森林狀態,D錯誤。故答案為:C。14.(2024七上·鄞州期中)小衢和小科分別購買了兩種橡膠球。小衢說:“我的橡膠球彈性比你的好?!毙】苹卮鹫f:“我希望你能證實你的說法?!毕铝心茏C明小衢觀點正確的方案是( ?。?br/>A.小衢和小科分別坐在兩個球上,觀察球的凹陷程度B.用手去觸摸兩個小球的硬度,看哪一個球較硬C.把兩球用力向地面擲下,測量它們反彈的高度D.讓兩球同時從等高處自由墜下,測量哪一個反彈得高【答案】D【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物體受外力作用變形后,撤去作用力時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做彈性;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各個選項。【解答】A.小衢和小科分別坐在兩個球上,小衢和小科對球的作用力大小不同,不符合控制變量,故A不符合題意;B.用手去觸摸兩個小球的硬度,球的硬度不能決定球的彈性的大小,故B不符合題意;C.把兩球用力向地面擲下,球反彈的高度與用力的大小有關,不符合控制變量,故C不符合題意;D.讓兩球同時從等高處自由墜下,除了球自身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較它們反彈的高度,辦法合理,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5.(2024七上·鄞州期中)圖甲是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通過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如下四個圖,圖乙為放大倍數不同的目鏡和物鏡。請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甲中4個視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順序是:①④③②B.要想看到視野①應該選用圖乙中的鏡頭1與4進行組合C.圖甲中視野②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數最小,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最清晰D.要想看到視野②應該選用圖乙中的鏡頭1與6進行組合【答案】D【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1、目鏡和物鏡的特點:目鏡的作用是將物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其放大倍數與鏡頭長度成反比,即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其放大倍數與鏡頭長度成正比,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2、放大倍數的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通過選擇不同放大倍數的目鏡和物鏡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總放大倍數,從而觀察到不同大小的物像。【解答】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細胞數目越少,視野就越小,進入的光線越少,視野也越暗。甲圖中①中的細胞體積最大,說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大,因而視野最暗。②中的細胞體積最小,放大倍數最小,視野最亮,4個視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順序是:②③④①,A錯誤。B、物鏡倍數越小,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荒跨R倍數越低,鏡頭越長,放大倍數最小。故要想看到視野①,即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數,其組合是乙圖中的鏡頭3和4,B錯誤。C、甲圖中視野②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數最小,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最不清晰,C錯誤。D、目鏡中1放大倍數最小,物鏡中6放大倍數最小,1與6組合放大倍數最小,因此要想看到視野②應該選用乙圖中的鏡頭1與6進行組合,D正確。故答案為:D。16.(2024七上·鄞州期中)小明在校園的某個陰濕角落里發現了一株植株如圖所示,據圖信息可判斷它屬于( ?。?br/>A.藻類植物 B.蕨類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答案】B【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解析】【分析】植物根據生殖細胞的不同可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用種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區分:①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根本區別在于胚珠是否裸露,有無子房壁包被.②松的球果和銀杏的白果不是果實,而是種子.③被子植物的果實常有一些適于傳播的特點:有些果實表面有翅或毛,適于隨風飄揚,如械樹、楊和柳;有些果實表面有利毛或黏液.能夠黏附在動物的體表傳播,如蒼耳、鬼針草等.【解答】A、藻類植物大多數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陰濕陸地,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與圖示植物特征不符,A不符合題意。B、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得比較高大,通過孢子繁殖后代,與圖示植物特征相符,B符合題意。C、裸子植物,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用種子繁殖后代,與圖示植物特征不符,C不符合題意。D、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用種子繁殖后代,與圖示植物特征不符,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7.(2024七上·鄞州期中)如圖是三種動物特征比較的示意圖,交叉部分為共同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①胎生哺乳 B.②有脊椎骨C.③用鰓呼吸 D.④體表有鱗片【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分析圖示娃娃魚屬于兩棲動物,鯨魚屬于哺乳動物,家鴿屬于鳥類,解答即可。【解答】A、①是鳥類和兩棲動物的共同特征,都是卵生,錯誤。B、家鴿、鯨魚和娃娃魚體內都有脊椎骨,屬于脊椎動物,正確。C、③是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征,鳥和哺乳動物都用肺呼吸,錯誤。D、④是兩棲動物和鯨魚的共同特征,兩類體表沒有鱗片,錯誤。故答案為:B。18.(2024七上·鄞州期中)臨時裝片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幾步,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a中用潔凈的吸水紙擦拭載玻片B.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b中應當滴加清水C.為了觀察更加明顯,在e步驟之后應當使用稀碘液或紅墨水進行染色D.c步驟中,應當撕下一塊較厚的洋蔥內表皮細胞【答案】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在制作臨時裝片時要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步驟:1.擦片:用潔凈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2.滴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適量,水滴太小容易產生氣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載玻片而污染顯微鏡);3.取材、展平:用鑷子撕取一小塊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縱橫劃數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將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鑷子展平;4.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5.染色: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6.吸水: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步驟1~6為裝片制作)【解答】A、a是使用潔凈的紗布擦拭載玻片,故A錯誤。B、口腔上皮細胞沒有細胞壁,浸沒在清水中會因為過度吸水而脹破。故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b中應當滴加生理鹽水,故B錯誤。C、e蓋蓋玻片之后需進行染色使細胞顏色變深,方便觀察。人體的一些細胞可用亞甲基藍溶液或者碘液染色,植物的細胞可用紅墨水或者碘液染色,故C正確。D、顯微鏡是光學儀器,對樣本的要求是薄而透明。因此,c步驟中,應當撕下一塊較薄的洋蔥葉內表皮,故D錯誤。故答案為:C。19.(2024七上·鄞州期中)近日,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接診了一位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的患者,出現了多臟器損傷。該病毒主要由蜱蟲攜帶。蜱蟲的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分,腹面有足4對,每足6節。根據上面的描述,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蜱蟲具有昆蟲的結構特點 B.蜱蟲屬于節肢動物C.蜱蟲是新發現的物種 D.蜱蟲屬于脊椎動物【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無脊椎動物【解析】【分析】節肢動物的共同特征是: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解答】蜱蟲身體呈橢圓形,身體分為兩部分,腹面有4對足,每足有6節,具有外骨骼,屬于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一般有3對足、2對翅,所以蜱蟲不屬于昆蟲,蜱蟲之前就有,不屬于新發現的物種,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0.(2024七上·鄞州期中)小華發現很多食品包裝袋設計成“鋸齒”形狀,他猜想袋口做成“鋸齒”形狀可減小撕開時用力的大小,為驗證猜想,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br/>A.撕開多種不同“鋸齒”狀包裝袋,比較所用力大小B.多位同學在包裝袋任意位置撕開,交流比較用力的大小C.先后在“鋸齒”狀位置和平邊位置撕開包裝袋,比較用力大小D.分別撕開“平邊”狀和“鋸齒”狀的不同材質包裝袋,比較用力大小【答案】C【知識點】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當被研究問題受多個因素影響時,研究問題和某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解答】撕開袋口的力可能與袋的材料、厚度及袋口的形狀等因素有關,為驗證猜袋口做成“鋸齒”形狀可減小撕開時用力的大小,要控制使用同一種材料的袋口(則厚度也相同),只改變袋口的形狀(“平邊”狀和“鋸齒“狀),比較在“鋸齒”狀位置和平邊位置撕開時所用力的大小,故只有C正確。故答案為:C。21.(2024七上·鄞州期中)如圖表示正常生態系統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在受到干擾之前,曲線在正常范圍內波動是由于該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B.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C.S2所代表的面積越大,生態系統的恢復穩定的能力越強D.在受到干擾后,曲線偏離正常范圍越晚和幅度越小,說明生態系統的抵抗干擾能力越強【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本題中正常生態系統受到干擾后,通過曲線的波動來體現其穩定性的變化情況。分類: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抵抗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恢復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題目中通過對曲線的分析,考查對這兩種穩定性的理解,如曲線偏離正常范圍的情況反映抵抗力穩定性,恢復到正常范圍的情況反映恢復力穩定性。【解答】A、由圖可知,在受到干擾之前,曲線在正常范圍內波動是由于該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故A正確。B、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說明生態系統受到的影響越弱,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B正確。C、S2面積越大,即高越大(時間越長),恢復所需時間越長,恢復力穩定性越低,C錯誤。D、在受到干擾后,曲線偏離正常范圍越晚和幅度越小,說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越高,D正確。故答案為:C。22.(2024七上·鄞州期中)下列有關生物與環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萬物生長靠太陽”說明了生態系統內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B.“雨露滋潤禾苗壯”主要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C.正常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D.“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中,若水體受到污染,則大魚體內有害物質含量最多【答案】B【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態系統的成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解析】【分析】A、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B、生物的環境包括生物周圍的各種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水、空氣、無機鹽等屬于非生物因素,所有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C、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它的結構和功能能夠通過一定的調節作用而保持相對穩定;D、富集作用是指環境中一些有毒物質(如重金屬、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的過程。【解答】A、“萬物生長靠太陽”說明了生態系統內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故A 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雨露滋潤禾苗壯”,體現了非生物因素水對生物的影響,故B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正常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叫做生態平衡,故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有毒物質化學性質穩定,在生物體內難以分解、無法排出,所以會隨著營養級的升高不斷積累,危害最大的是這一食物網的最高級消費者。大魚是該生態系統的做高級消費者,它們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最多,故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3.(2024七上·鄞州期中)關于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r/>A.英國科學家胡克利用自制的顯微鏡首次發現了完整的細胞B.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的細胞學說認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C.細胞學說的提出意味著人類對于細胞的研究已經完善,不需要深入研究D.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答案】D【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解析】【分析】(1)細胞的發現羅伯特 胡克:1665 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光學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發現了許多類似蜂窩狀的小室,他將其命名為 “細胞”。但實際上,他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細胞的細胞壁,并非完整的細胞。這一發現開啟了人們對細胞微觀世界的探索之門。列文虎克: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活細胞,如細菌、紅細胞等,進一步擴大了人們對細胞的認識范圍。(2)細胞學說的建立主要創立者: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主要建立者。主要內容: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生命起作用;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的統一性,從而闡明了生物界的統一性。【解答】A、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薄片的結構,發現它們看上去像一間間長方形的小房間,就把它命名為細胞(實為細胞壁),他并沒有發現完整的細胞,故A錯誤。B、細胞學說提出了一切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故B錯誤。C、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分別對植物和動物細胞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和研究,他們提出了著名的細胞學說。隨著生物學的發展,細胞學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已經可以利用細胞學相關知識造福于人類,故C錯誤。D、細胞學說認為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故D正確。故答案為:D。24.(2024七上·鄞州期中)下列單位的換算,正確的是( ?。?br/>A.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B.1.8米=1.8×1000=1800毫米C.0.5厘米3=0.5毫升×1000=500毫升D.12米=12米×100=1200厘米【答案】A【知識點】單位換算【解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單位的換算正確與否包括兩方面:進率和過程.【解答】A、過程及進率正確,此過程正確;B、“1.8×1000”無單位,此過程錯誤;C、0.5厘米3=0.5毫升,此過程錯誤;12米×100得到的單位不是厘米,此過程錯誤。25.(2024七上·鄞州期中)下列儀器中,哪一組既能被加熱,又能用于物質的反應()A.b和c B.d和g C.b和e D.e和g【答案】C【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分析題中各儀器的作用,最后選出正確答案。a:此儀器為鐵架臺,在實驗中用于固定儀器,不能被加熱,也不能用作物質反應的容器;b:此儀器為燒杯,下面墊上石棉網就可以用來加熱液體,燒杯也可以作物質的反應的容器;c:此儀器為酒精燈,用來給其它物質加熱,但它本身不能被加熱,也不能作物質反應的容器;d:此儀器為集氣瓶,用來收集氣體,但不能被加熱,也不能用作物質反應的容器;e:此儀器為試管,可以被加熱,也可以作物質反應的容器;f:此儀器為膠頭滴管,用于取用少量液體,不能被加熱,也不能用作物質反應的容器,故f不合題意;g:此儀器為量筒,用來量取液體,不能被加熱,也不能用作物質反應的容器。【解答】可在酒精燈火焰上直接加熱的儀器有:坩堝、燃燒匙、試管、蒸發皿;墊石棉網才能加熱的有燒杯、燒瓶、錐形瓶;鐵架臺、膠頭滴管、量筒不能加熱,也不能做反應容器;燒杯、試管既能被加熱,又能用于物質的反應;故答案為:C。26.(2024七上·鄞州期中)請給下面的測量數據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符號:(1)我國長江的長度約為 6300 ??;(2)健康人的體溫為 37 ;(3)一層樓房的高度約為 3.2 ??;(4)一瓶礦泉水的凈含量為500 。【答案】(1)km(2)℃(3)m(4)mL【知識點】物理量的單位【解析】【分析】1、長度單位千米(km):是較大的長度單位,通常用于衡量較長的距離,如城市之間的距離、山脈的長度、河流的長度等。米(m):是常用的長度單位,適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中等長度的物體或距離,如一層樓房的高度、人的身高等。2、溫度單位攝氏度(℃):是表示溫度的常用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描述人體體溫、環境溫度等常用攝氏度。3、容積單位毫升(mL):是用于衡量液體體積或容器容積的較小單位,常用于描述飲料、藥水等液體的量1 毫升 = 1 立方厘米,1 升 = 1000 毫升。【分析】(1)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長度約為6300km。(2)健康人的體溫為 37℃。(3)一層樓房的高度約為 3.2m。(4)一瓶礦泉水的凈含量為500mL。(1)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長度約為6300km。(2)健康人的體溫為 37℃。(3)一層樓房的高度約為 3.2m。(4)一瓶礦泉水的凈含量為500mL。27.(2024七上·鄞州期中)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分別進行了三次操作,如圖甲所示,其中正確的操作是 。圖乙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別測得的冰和水的溫度,其中冰的溫度是 。其中水的溫度是 ℃。【答案】C;-2℃;88【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使用溫度計時: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物體后要稍后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讀數時先看清是零上還是零下的,然后認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讀出示數。【解答】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要先觀察它的量程和認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溫度計的玻璃瓶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離開液體讀數,故選C。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測量冰的溫度時,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兩格處,示數為-2℃。測量水的溫度時,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在80℃以上8格處,示數為88℃。28.(2024七上·鄞州期中)為了測量熱水瓶軟木塞的體積,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如圖所示。(1)軟木塞的體積為 cm3。(2)該同學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下列四個步驟中其中多余的是 ?。ㄌ钚蛱枺?。【答案】(1)6(2)①③【知識點】體積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解析】【分析】由于軟木塊是不沉于水的,在測量其體積時要使用重物助沉法幫助測量休積。即先測出水和重物的體積,再將軟木塊和重物系好共同放入水中,測量出它們的總體積,最后用總體積減去水和重物的體積,就是軟木塊的體積,最后由質量和體積計算密度。【解答】(1)木塞的體積=木塞、金屬環、水的總體積-金屬環、水的體積,所以V=60mL-54mL=6mL=6cm3(2)計算木塞體積時只用到②和④,其中①和③是多余的。(1)木塞的體積=木塞、金屬環、水的總體積-金屬環、水的體積,所以V=60mL-54mL=6mL=6cm3(2)計算木塞體積時只用到②和④,其中①和③是多余的。29.(2024七上·鄞州期中)生物界有許多奇妙的現象值得我們去探索,如圖甲是我們所學的五種生物,對這些生物的相關分類問題進行了探究(如圖乙),請識圖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圖甲所示的動物類群中,屬于無脊椎動物的是 ?。ㄌ钭帜福?,它的特點是體表有 ,身體和附肢都 。(2)請寫出乙圖中部分標號所代表的生物名稱:① ?。虎蕖? 。(3)生物學家按照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對生物進行分類,可以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上述六種生物中,與大豆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ㄌ蠲Q)。(4)生物分類從大到小的等級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這七個分類單位中,包含生物種類最少的是 。【答案】(1)A;外骨骼;分節(2)流感病毒;藏羚羊(3)菜豆(4)種【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解析】【分析】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單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解答】(1)圖甲所示的動物類群中,只有A蝗蟲的體內沒有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认x的體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護和支持內部器官、并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认x附肢都分節,屬于節肢動物。(2)乙圖中,:①無細胞結構,因此代表流感病毒;⑤是胎生的動物,因此代表藏羚羊。(3)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圖乙六種生物中,只有菜豆與大豆同屬被子植物,因此二者親緣關系最近。(4)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小到大依次是:種、屬、科、目、綱、門、界。“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生物所屬的等級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種是最小的單位,包括生物種類最少。(1)圖甲所示的動物類群中,只有A蝗蟲的體內沒有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认x的體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護和支持內部器官、并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认x附肢都分節,屬于節肢動物。(2)乙圖中,:①無細胞結構,因此代表流感病毒;⑤是胎生的動物,因此代表藏羚羊。(3)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圖乙六種生物中,只有菜豆與大豆同屬被子植物,因此二者親緣關系最近。(4)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小到大依次是:種、屬、科、目、綱、門、界。“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生物所屬的等級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種是最小的單位,包括生物種類最少。(2024七上·鄞州期中)按要求完成題目。30.如圖所示為顯微鏡視野內某生物體所處位置及運動路線,則此生物體的實際位置及運動路線應為下圖中的_________。A. B.C. D.31.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和植物葉肉細胞相比,缺少的細胞結構是_________。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細胞核 ⑤葉綠體 ⑥液泡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答案】30.A31.A【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解析】(1)顯微鏡成像原理及特點成像原理:顯微鏡通過物鏡和目鏡的組合成像。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最終我們看到的是經過兩次成像后倒立的虛像。成像特點:上下顛倒、左右相反。這意味著視野中物體的位置和實際位置在方向上是相反的。例如,視野中物體在左下方,實際則在右上方;物體在視野中向左上方移動,實際是向右下方移動。這種成像特點要求我們在觀察和操作顯微鏡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反向判斷和操作。(2)動植物細胞結構異同點總結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這些結構共同完成細胞的基本生命活動。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人體口腔上皮細胞作為動物細胞,與植物葉肉細胞相比,缺少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所以答案選 A。這些不同結構反映了動植物細胞在功能和生活方式上的差異,植物細胞的這些特殊結構使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保持挺立等,而動物細胞則通過其他方式適應其生活需求。30.顯微鏡視野內某生物體所處位置及運動路線 顯微鏡成倒像,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是,故A正確。31.動植物細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內還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所以丙圖的口腔上皮細胞和植物葉肉細胞相比,缺少的細胞結構是①細胞壁、⑤葉綠體、⑥液泡。32.(2024七上·鄞州期中)如圖分別為細胞結構和顯微鏡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內填數字)(1)制作臨時裝片時,蓋片,必須用鑷子夾取蓋玻片,使其一邊接觸載玻片上的液體,然后緩緩地蓋上,目的是: ??;(2)使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操作中:①對光時,遮光器上的光圈已經調到最大,視野仍然偏暗,這時,應轉動[ ] ??;②用顯微鏡觀察時,先從側面注視[ ] ,同時雙手緩慢轉動[ ] 使鏡筒下降.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在視野內已經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顯微鏡的[ ] ;(3)具有保護作用和進行物質交換功能的結構是[ ] ?。?br/>【答案】(1)防止蓋玻片下出現氣泡(2)12;反光鏡;11;物鏡;8;粗準焦螺旋;9;細準焦螺旋(3)2;細胞膜【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細胞膜的功能:細胞膜是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分隔開,起到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的作用;同時,它能夠選擇性地讓某些物質進入細胞,而阻止其他物質進入,并且能將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出細胞,從而維持細胞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實現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2)蓋蓋玻片的方法和目的:在制作臨時裝片時,正確蓋蓋玻片的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其目的是防止蓋玻片下出現氣泡。氣泡會干擾顯微鏡下對細胞結構的觀察,因為氣泡在顯微鏡視野中呈現為邊緣黑、中間亮的圓形或橢圓形,與細胞形態差異較大,容易造成觀察上的混淆。(3)由細胞的結構示意圖可知:1細胞壁,2細胞膜,3液泡、4細胞核、5葉綠體,6細胞質。A圖與B圖相比除都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外,A圖還有細胞壁、液泡。由此可知,A圖是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B圖是動物細胞結構示意圖。【解答】(1)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才能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2)使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操作中:①對光時,遮光器上的光圈已經調到最大,顯微鏡中的視野仍然偏暗,這時,應轉動[12]反光鏡;②用顯微鏡觀察時,先從側面注視[11]物鏡,同時雙手緩慢轉動[8]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在鏡下已經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顯微鏡的[9]細準焦螺旋。(3)具有保護作用和進行物質交換功能的結構是[2]細胞膜。(1)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才能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2)使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操作中:①對光時,遮光器上的光圈已經調到最大,顯微鏡中的視野仍然偏暗,這時,應轉動[12]反光鏡;②用顯微鏡觀察時,先從側面注視[11]物鏡,同時雙手緩慢轉動[8]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在鏡下已經找到觀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顯微鏡的[9]細準焦螺旋。(3)具有保護作用和進行物質交換功能的結構是[2]細胞膜。33.(2024七上·鄞州期中)小寧打開一罐果汁,發現里面的果汁并沒有裝滿,于是他懷疑里面的果汁體積比包裝上標注的245mL要少,他將果汁全部倒入量筒后測得體積為242mL,故他認為果汁凈含量不足245mL。小波觀察后發現罐內還有殘留的果汁導致測量不準確,于是他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能更準確地測量果汁的體積,步驟如下(如圖所示,部分未畫出):(1)重新打開一罐果汁,發現還是沒有裝滿。(2)另取一定量的果汁倒入量筒,讀出量筒的示數為V0;向剛打開不滿的罐內添加果汁,直到加滿,讀出此時量筒的示數為V1,添加的果汁的體積為V '= (3)倒出果汁,擦干,確保罐內無殘留。(4)用量筒量取體積為V2的果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滿,量筒內剩余的果汁體積為V3。(5)計算果汁的實際體積V= ;(用V0,V1,V2,V3表示)(6)得出結論;實驗反思:僅通過該次實驗的數據所得出的結論存在的問題是 。【答案】V0-V1;V2-V3-(V0-V1);未多次測量(多次實驗)求平均值,存在較大誤差【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1)量筒的使用:量筒是用于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使用時需將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2)體積的計算方法:根據所測量的數據進行體積的計算。【解答】(2)將果汁倒入量筒中,讀出量筒的示數為V0;向罐內添加果汁,直至加滿,讀出此時量筒的示數為V1,添加的果汁的體積為V'=V0-V1(5)用量筒準備體積為V2的果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滿,量筒內剩余的果汁體積為V3,計算果汁的實際體積為V=V2-V3-(V0-V1)(6)僅通過該次實驗測得數據所得出的結論存在的問題是:僅做了一次實驗,存在偶然性,未多次測量(多次實驗)求平均值,存在較大誤差。34.(2024七上·鄞州期中)某班同學為當地科普館制作細胞模型。同學們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分小組進行項目規劃,并開啟了項目學習的探究實踐之旅制作,該模型并對其科學性設計了如下評價量規。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同學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細胞模型(如圖所示)評價。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規(節選)評價指標 優秀 良好 待改進指標A 結構完整,無缺失,且能選擇與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結構不夠完整,有 1-2 處缺失,且選擇的材料與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結構不夠完整,缺失 3 處及以上,且選擇的材料與其功能不匹配指標B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至少能展示細胞中 2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 能展示細胞中1 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 擇,未能展示細胞結構的功能指標C 材料選擇環保、易得,成本低 材料選擇環保,但成本較高 材料選擇不環保,成本也較高(1)在如圖所示的細胞結構模型中,細胞的生命活動控制中心是 。(2)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你會選擇哪種材料? 。簡要說明理由 。(3)你認為該模型缺少的細胞結構是 。根據評價指標 A,該組同學的作品應被評定為 。【答案】細胞核;細紗網;細沙網可以展現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功能;細胞壁;良好【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2)結構完整性與材料功能匹配:評價指標 A 中,優秀要求結構完整且材料與功能匹配,良好是結構有 1 - 2 處缺失且材料功能匹配度一般,待改進是結構缺失 3 處及以上且材料與功能不匹配。該模型缺少細胞壁這一結構,屬于結構不夠完整,有 1 處缺失,且從整體看材料選擇上能一定程度體現其他結構的特點,所以材料與其功能匹配度一般,應評定為良好。【解答】(1)在如圖所示的細胞結構模型中,細胞的生命活動控制中心是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遺傳和發育。(2)細胞膜是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用網眼很小細紗網代表細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3)由于該組同學設計的模型中有葉綠體和液泡,可以判定制作的是植物細胞模型,而植物細胞還具有細胞壁,因此該模型缺少的細胞結構是1處細胞壁,根據評價指標A,該組同學的作品應被評定為良好。35.(2024七上·鄞州期中)在“觀察蝸?!睂嶒灂r,小寧進行了下列活動:【活動一】讓蝸牛在燈光下爬行3min,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在陰暗環境中,蝸牛爬向陰暗處;【活動二】在正在爬行的蝸牛前方0.5m處,用力鼓掌,蝸牛無明顯反應;【活動三】用棉花沾一點食醋,放在蝸牛前3cm處,蝸牛有反應,先是兩對觸角回縮或身體縮回殼內,最后掉頭爬走。(1)蝸牛身體柔軟,體外堅硬的殼,起到保護所用,所以蝸牛屬于 動物。(2)為了更好地進行科學觀察,我們需要借助 (填儀器名稱)來觀察蝸牛。(3)進行【活動一】時,小寧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在陰暗環境中,如圖所示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ㄌ钭帜福?。(4)【活動一】說明蝸牛有視覺;【活動二】說明蝸?!? ?。ㄌ睢坝小被颉皼]有”,下同)聽覺;【活動三】說明蝸?!? 嗅覺。(5)為了進一步了解蝸牛的生存環境,小科調查并記錄了各種環境中的蝸牛數量,如下表所示。地點 陽臺上 樹蔭下 潮濕的花壇邊蝸牛數量 a b c若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請你預測三個地點蝸牛數量a、b、c的關系: 【答案】(1)軟體(2)放大鏡(3)C(4)沒有;有(5)c>b>a或a【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常見的無脊椎動物【解析】【分析】觀察和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生物實驗常需要觀察一些比較細微、細小的結構或物體,用肉眼難于分辨,需要借助放大的工具,而在生物上用于放大的儀器主要有放大鏡、顯微鏡等,據此解答。【解答】(1)蝸牛屬于軟體動物,它的體外具有外套膜,被覆堅硬的貝殼,可以保護柔軟的身體。(2)放大鏡用來觀察物體微小細節的簡單目視光學器件,放大鏡相對放大倍數較小,在觀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在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因此選擇放大鏡最合適。(3)研究蝸牛是否有視覺:讓蝸牛在燈光下爬行3分鐘后,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于陰影中一只眼睛在暗處,一只眼睛在有光處。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蝸牛應該向暗處爬行,說明蝸牛具有視覺,故C正確。(4)讓蝸牛在燈光下爬行3分鐘后,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于陰影中,我們發現蝸牛會向有光的地方爬行,說明蝸牛具有視覺。離正在爬行的蝸牛前方0.5米處,用力鼓掌,蝸牛無明顯反應,這說明蝸牛沒有聽覺。用棉花蘸一點米醋,放在蝸牛前3厘米處,我們發現蝸牛會向遠離醋的方向爬行,說明蝸牛具有嗅覺。(5)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所以蝸牛的數量為c>b>a或a(1)蝸牛屬于軟體動物,它的體外具有外套膜,被覆堅硬的貝殼,可以保護柔軟的身體。(2)放大鏡用來觀察物體微小細節的簡單目視光學器件,放大鏡相對放大倍數較小,在觀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在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因此選擇放大鏡最合適。(3)研究蝸牛是否有視覺:讓蝸牛在燈光下爬行3分鐘后,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于陰影中一只眼睛在暗處,一只眼睛在有光處。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蝸牛應該向暗處爬行,說明蝸牛具有視覺,故C正確。(4)讓蝸牛在燈光下爬行3分鐘后,用書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于陰影中,我們發現蝸牛會向有光的地方爬行,說明蝸牛具有視覺。離正在爬行的蝸牛前方0.5米處,用力鼓掌,蝸牛無明顯反應,這說明蝸牛沒有聽覺。用棉花蘸一點米醋,放在蝸牛前3厘米處,我們發現蝸牛會向遠離醋的方向爬行,說明蝸牛具有嗅覺。(5)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所以蝸牛的數量為c>b>a或a36.(2024七上·鄞州期中)請仔細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問題。材料一:地球上自從35億年前出現生命以來,已有5億中生物存在過,如今絕大多數已經消失。地質年代物種滅絕的速度極為緩慢,鳥類平均300年滅絕1種,獸類平均8000年滅絕1種。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滅絕一種動物;從1850年至1950年,鳥獸的平均滅絕速度為每年1種。一直以來,物種滅絕的速度在不斷的加快。材料二:一項研究顯示了哺乳類動物和鳥類瀕危貨收到威脅的原因,如下表所示:原因 偷獵 棲息地喪失 外來物種的影響 其他原因鳥類 20% 60% 12% 8%哺乳類 31% 32% 17% 20%材料三:關于物種滅絕以及它在物種形式(新物種的形成)中的作用,進化論生物學家不斷提供全新的思想。富有影響的思想之一來自哈佛大學的斯蒂芬·杰伊·古爾德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奈爾斯·埃爾德雷德。他們的斷續性平衡理論認為,物種進化過程中,每隔一段較長時期的穩定,就會有短期的急劇變化;使其某些物種滅絕,某些新物種出現。也就是說,在大約幾百萬年的時間里,一定數量的物種滅絕后,劇變就會發生,物種滅絕為新物種提供足夠的進化空間。也許在隨之而來的幾百萬年內,物種大滅絕為新物種的發展提供了余地。但是,一個物種消逝后將決不再現。(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主要體現在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類和鳥類瀕?;蚴艿酵{的主要原因是 。(3)通過閱讀材料三,說說你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看法。 【答案】(1)物種滅絕速度逐漸加快(2)棲息地喪失(3)雖然物種滅絕為新物提供了進化空間,但一個物種消逝后將絕不再現,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十分重要(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環境對生物的影響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溪、東吳、咸祥等20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溪、東吳、咸祥等20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