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山海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B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山海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B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山海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B卷
1.(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列不屬于自然科學問題的是(  )
A.植物生長需要什么條件
B.辛亥革命發(fā)生的社會背景是什么
C.雞蛋孵出小雞需要哪些條件
D.插在水中的鉛筆為什么會“折斷”
【答案】B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自然科學問題通常涉及對自然現(xiàn)象、物質、能量等的研究和解釋。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ACD選項涉及植物生長條件、生物孵化條件和光的折射現(xiàn)象,均屬于自然科學范疇,故A、C、D不合題意;
B涉及歷史事件的社會背景,屬于社會科學問題,不屬于自然科學問題,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2.(2024七上·杭州期中)“自然發(fā)生說”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學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生物可以從非生物的物質中自然產(chǎn)生,而不需要任何先前的生命形式.這一理論在古代廣泛流行,特別是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盡管“自然發(fā)生說”在歷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它最終被科學實驗所反駁。下列哪位科學家通過實驗否定了“自然發(fā)生說”(  )
A.伽利略 B.巴斯德 C.第谷 D.開普勒
【答案】B
【知識點】生物進化的理論
【解析】【分析】根據(jù)對自然科學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法國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巴斯德,通過著名的“鵝頸瓶實驗”證明了微生物只能來自微生物,而不能憑空產(chǎn)生,從而徹底否定了“自然發(fā)生說” ,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3.(2024七上·杭州期中)為了確保每個人在實驗環(huán)境中的安全和健康,實驗操作必須規(guī)范,下列操作不規(guī)范的是(  )
A.聞氣味 B.加熱液體
C.吹滅酒精燈 D.測量液體溫度
【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jù)常見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分析判斷。
【解答】A.聞氣體氣味時,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僅使少量的氣體飄入鼻孔,禁止把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且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不能接觸燒杯內壁,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4.(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列的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
【解答】A.,nm和mm的進率錯誤,
故A錯誤;
B.,cm和dm的進率錯誤,
故B錯誤;
CD.,
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5.(2024七上·杭州期中)在下列實驗室內常見的危險警告標志中,標志與含義對應不正確的是(  )
A.當心火災 B.當心腐蝕
C.當心中毒 D.當心激光
【答案】D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jù)常見危險警告標志的含義判斷。
【解答】是當心火災,是當心腐蝕,是當心中毒,是當心爆炸,
故A、B、C正確不合題意,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6.(2024七上·杭州期中)同學們對“如何讓鳳仙花生長得更好些?”這一問題產(chǎn)生了興趣,接下去最合理的一步研究是(  )。
A.設計實驗方法 B.提出我們自己的猜測
C.選擇一個因素來研究問題 D.測量鳳仙花的生長速度
【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解析】【分析】探究的過程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fā)現(xiàn)問題后,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對問題作出假設。再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然后,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最后表達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
【解答】同學們對“如何讓鳳仙花生長得更好些?”,這屬于科學探究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接下來應該是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猜想,為后面設計實驗方案提供依據(jù),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7.(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果因某種原因,桃樹周圍的蜜蜂大量死亡,可能會影響到桃樹的繁殖”。這句話包含的科學道理是(  )
A.桃樹的生存必須依賴蜜蜂的活動
B.各種生物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
C.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
D.這句話是假設,蜜蜂與桃樹之間并不存在任何關系
【答案】B
【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lián)系(食物鏈、食物網(wǎng))
【解析】【分析】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通過影響與適應維持著生態(tài)平衡。
【解答】因為某種原因, 桃樹周圍的蜜蜂大量死亡,可能會影響到桃樹的繁殖 ,說明蜜蜂與桃樹之間相互影響,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依賴關系,故B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8.(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是集聚“硬核”“黑科技”和“酷炫”于一體的“天才機器狗”,是傳統(tǒng)機器人的升級版,廣泛適用于各種智能巡檢場景,讓它在更加復雜和豐富的環(huán)境下也能成為人類的好幫手.下列能作為判斷“天才機器狗”是否屬于生物的依據(jù)是(  )
A.能否快速運動
B.能否發(fā)出聲音
C.能否生長和繁殖
D.能否對工程師發(fā)出的指令做出反應
【答案】C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根據(jù)生物的共同特征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快速運動、發(fā)出聲音以及對指令做出反應,都可以通過機械或電子設備實現(xiàn),并不特定于生物,故A、B、D不合題意;
生長和繁殖是生物特有的特征,故C符合題意。
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2024七上·杭州期中)種子植物是人類主要的植物性食物來源,下列食物中,我們食用部分屬于植物果實的是(  )
A.甘蔗
B.白菜
C.蓮藕
D.番茄
【答案】D
【知識點】果實與種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據(jù)圖片分析各個選項中哪個屬于果實即可。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甘蔗的食用部分屬于植物的莖,故A不合題意;
白菜的食用部分屬于植物的葉,故B不合題意;
蓮藕的食用部分屬于植物的莖,故C不合題意;
番茄的食用部分屬于植物的果實,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0.(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的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體形似瓢,體長可達,體重在3到之間.它們的身體分為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個部分,腹部有六對附肢,其中第一對稱為螯肢,用于捕捉食物,鱟屬于(  )
A.節(jié)肢動物 B.昆蟲類 C.爬行動物 D.軟體動物
【答案】A
【知識點】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根據(jù)不同動物的特征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鱟具有分節(jié)的身體和附肢,它們的身體分為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個部分,符合節(jié)肢動物的特征。
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1.(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列現(xiàn)象中能初發(fā)推測出地球可能是個球體的是(  )
A.太陽總是東升西落
B.水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
C.站在海邊看到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
D.日全食
【答案】C
【知識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解析】【分析】對各個選項中現(xiàn)象的成因進行分析,哪個與地球形狀有關,哪個就是正確選項。
【解答】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地球的自轉有關,和地球的形狀無關,故A不合題意;
水從高處流向低處是受地勢的影響,與地球形狀無關,故B不合題意;
站在海邊看到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能證明地球是球體,故C符合題意;
日全食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與地球形狀無關,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12.(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列關于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出現(xiàn)的部分現(xiàn)象及對應原因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
A.視野中看到一污漬,移動裝片和轉動目鏡后污漬不動;該污漬最可能位于物鏡上
B.視野中有較多重疊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前沒有漱口
C.不能清晰地看到細胞核;實驗時沒有進行染色
D.通過目鏡看到的視野很暗;反光鏡反射的光沒有對準通光孔
【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根據(jù)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A.視野中看到一污漬,移動裝片和轉動目鏡后污漬不動,則該污漬最可能位于物鏡上,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如果刮取的碎屑在生理鹽水中沒有涂抹均勻,那么視野中的口腔上皮細胞有重疊現(xiàn)象,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需要染色,目的是觀察細胞核,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如果通過目鏡看到的視野很暗,可能是反光鏡反射的光沒有對準通光孔,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3.(2024七上·杭州期中)小明對科學課本寬度進行了四次測量,分別為18.50cm、18.52cm、19.50cm、18.49cm。則測量結果應取(  )
A.18.50cm B.18.503cm C.18.75cm D.18.753cm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結果略有差異,但是相差不大,據(jù)此排除錯誤數(shù)據(jù),最后計算剩余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比較可知,19.50cm明顯偏大,為錯誤數(shù)據(jù),將其去掉,則測量結果為:。
故選A。
14.(2024七上·杭州期中)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認為各選項中一致的是(  )
選項 操作 結果
A 零刻度線磨損時,測量物體的長度 偏大
B 木尺受潮膨脹,去測量某物體的長度 偏大
C 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shù) 偏大
D 在測量頭發(fā)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 偏大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 )在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液面的最高點或最低點相平。俯視會導致讀數(shù)偏大,仰視會導致讀數(shù)偏小;
(2)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
(3)空氣溫度低于沸水的溫度;
(4 )在用積累法測量頭發(fā)直徑時,要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否則測出的頭發(fā)總直徑偏大。
【解答】解:A、如果0刻度線磨損,測量的起始端可以與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測量結果要減去前面的數(shù)值,故A錯誤;
B、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用這樣的刻度尺去測量物體長度,結果會偏小,故B錯誤;
C、空氣溫度低于沸水的溫度,所以在移出沸水中后,溫度計的示數(shù)會降低,即示數(shù)偏小,故C錯誤;
D、在用積累法測量頭發(fā)直徑時,若沒有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則測出的頭發(fā)總直徑偏大,導致求得的頭發(fā)直徑偏大,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5.(2024七上·杭州期中)向量筒里注水,俯視讀數(shù)為a mL,倒出一部分后,仰視讀數(shù)為b mL,則倒出的體積為(  )
A.等于(a-b)mL B.大于(a-b)mL
C.小于(a-b)mL D.上述三種可能都有
【答案】C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jù)“俯視大仰視小”的規(guī)律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俯視液體,則讀出的讀數(shù)偏大,但量取的偏小,即實際液體體積V1小于amL;
仰視液體,看到的讀數(shù)偏小,而量取的實際液體偏大,即剩余液體的體積V2大于bmL;
根據(jù)V=V1-V2可知,倒出的水的體積小于(a-b)mL。
故選C。
16.(2024七上·杭州期中)請在下列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shù)據(jù):
(1)我們的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70   ;
(2)一瓶礦泉水凈含量為596   ;
(3)小明身高約為1.68   。
【答案】(1)dm
(2)mL
(3)m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3)長度的國際單位為m,比它小的單位有dm、cm、mm、μm和nm;
(2)容積的常用單位為L和mL;
【解答】(1)科學課本的長度大約是27cm左右,合2.70dm。
(2)1瓶礦泉水的質量大約500g左右,則凈含量為596 毫升。
(3)初中生的身高比成年人略低些,約為1.68m。
(1)根據(jù)經(jīng)驗,物理課本的長度大約是20cm左右,故我們的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70dm。
(2)1瓶礦泉水的凈含量為596 毫升。
(3)初中生的身高比成年人略低些,約為1.68m。
17.(2024七上·杭州期中)金魚和鯨魚都生活在水中,但金魚用   呼吸,用鰭游泳,故屬于魚類,而鯨魚用   呼吸,具有哺乳動物最典型的特征:   ,故屬于哺乳動物。
【答案】鰓;肺;胎生哺乳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根據(jù)魚類和哺乳動物的特征分析解答。
【解答】 金魚和鯨魚都生活在水中, 金魚用鰓呼吸,并用鰭游泳,屬于魚類。鯨魚雖然生活在水中,但用肺呼吸,并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故屬于哺乳動物。
18.(2024七上·杭州期中)一支使用過的體溫計,顯示示數(shù)為38.5℃,某同學在甩了2下,示數(shù)變?yōu)?7.5℃后給病人直接測體溫,最后讀數(shù)變?yōu)?8.0℃,則該病人的實際體溫為   ℃。
【答案】38.0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從而保證它的示數(shù)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使用前,將體溫計甩了幾下,使其恢復正常后讀數(shù),最后示數(shù)從37.5℃升高為38.0℃,則此時顯示的溫度是實際溫度,那么該病人的實際體溫為38.0℃。
19.(2024七上·杭州期中)小科為了能讓遠方來的陰友熟悉校園區(qū)域分布情況,畫了如圖所示的學校地圖,仔細觀察該學校地圖后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地圖是用   來判斷方向的。
(2)綜合樓在體育館的   方向。
(3)從地圖的“語言”考慮,此地圖缺少了   和圖例。
【答案】(1)一般定向法
(2)西南
(3)比例尺
【知識點】常見地圖與地圖符號、注記、方向
【解析】【分析】(1)根據(jù)地圖上方向的規(guī)定方法解答;
(2)根據(jù)“一般定向法”分析;
(3)地圖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據(jù)此分析解答。本題以觀察學校地圖為材料,涉及了地圖的三要素、方向的判斷方法等知識點,結合圖示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該地圖既沒有指向標,又沒有指向標與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一般定向法規(guī)定確定方向。
(2)根據(jù)圖片可知,綜合樓在體育館的左下方,即西偏南,那么綜合樓在體育館的西南方向。
(3)地圖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如果按照地圖三要素來看,此地圖少比例尺和圖例。
(1)讀圖可知,該地圖沒有指向標,沒有指向標與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一般定向法規(guī)定確定方向。
(2)圖中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一般定向法可知,綜合樓在體育館的西南方向。
(3)地圖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如果按照地圖三要素來看,此地圖少比例尺和圖例。
20.(2024七上·杭州期中)在學習第2章第1節(jié)“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時,我們學會了顯微鏡的使用,結合顯微鏡的構造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結構C是   ;用此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裝片時,如果目鏡不變,而物鏡由“”轉向“”,這時視野內細胞大小變化為   (選填“變大”或“變小”),細胞數(shù)目變   (選填“多”或“少”),視野變   (選填“暗”或“亮”)。
(2)顯微鏡觀察“p”字玻片時,視野內看到的物像是   。
(3)若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細胞質按順時針方向流動,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為   (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
(4)在用此顯微鏡完成“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過程中,滴加的染液是   。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加的是   。
【答案】(1)物鏡;變小;多;亮
(2)d
(3)順時針
(4)碘液;生理鹽水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根據(jù)所指結構的名稱解答。觀察同一視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小,數(shù)量多、視野亮;高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大,數(shù)量少、視野暗。
(2)(3)根據(jù)顯微鏡的成像特點解答;
(4)根據(jù)洋蔥臨時裝片和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制作方法解答。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C是物鏡;物鏡上有螺紋,它像上螺釘一樣安裝在轉換器的孔上,靠近被觀察的物體。放大倍數(shù)低的物鏡,長度短;放大倍數(shù)高的物鏡,長度長。
用此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裝片時,如果目鏡不變,而物鏡由高倍鏡轉換為低倍鏡,這時視野內細胞變小、細胞數(shù)目變多、視野變亮。
(2)顯微鏡成像是倒像,即上下相反、左右顛倒,因此“p”字在顯微鏡下會呈現(xiàn)為“d”字。
(3)若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細胞質按順時針方向流動,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為順時針。
(4)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了便更清晰地觀察細胞結構,通常使用碘液進行染色。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了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和活性,通常在載玻片中央滴加生理鹽水。
(1)識圖可知,圖中結構C是物鏡;物鏡上有螺紋,它像上螺釘一樣安裝在轉換器的孔上,靠近被觀察的物體。放大倍數(shù)低的物鏡,長度短;放大倍數(shù)高的物鏡,長度長。
觀察同一視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小,數(shù)量多、視野亮;高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大,數(shù)量少、視野暗。因此,用此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裝片時,如果目鏡不變,而物鏡由高倍鏡轉換為低倍鏡,這時視野內細胞變小、細胞數(shù)目變多、視野變亮。
(2)顯微鏡成像是倒像,是上下相反、左右顛倒的物像;因此“p”字在顯微鏡下會呈現(xiàn)為“d”字。
(3)顯微鏡成像是倒像,是上下相反、左右顛倒的物像;因此若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細胞質按順時針方向流動,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為順時針。
(4)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通常使用碘液進行染色,以便更清晰地觀察細胞結構。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通常在載玻片中央滴加生理鹽水,以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和活性。
21.(2024七上·杭州期中)一位同學用刻度尺量出粉筆的長度為5.62cm,那么這位同學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值為   cm,本次讀數(shù)的準確值為   cm。若污漬遮擋了刻度尺上的一小部分刻度,   (選填“會”或“不會”)影響測量出的物體長度。
【答案】0.1;5.6;不會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長度測量結果由準確值和估讀值構成,右邊第一位為估讀數(shù)字,剩下的為準確值,右邊第二位所在的單位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
(2)根據(jù)刻度尺的讀數(shù)方法解答。
【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5.62cm中,5.6cm為準確值,估讀值為0.06cm,數(shù)字“6”所在的單位為0.1cm,則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
(2)如果只是中間部分刻度被污漬遮擋,但是不影響測量看物體的起始止處讀數(shù),因此不影響觀察分度值,就不會影響測量出的物體長度。
22.(2024七上·杭州期中)根據(jù)如圖所示的測量工具,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甲所示的刻度尺,所測量物體的長度為   ;
(2)如圖乙所示的溫度計,示數(shù)為   ℃;
(3)如圖丙所示的體溫計,示數(shù)為   ℃;
(4)如圖丁所示的量筒,小石塊的體積為   。
【答案】(1)3.00
(2)-14
(3)38.1
(4)20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jù)甲圖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據(jù)“測量值=準確值+估讀值”記錄兩個刻度值,然后相減即可;
(2)(3)根據(jù)圖片確定溫度計的分度值,根據(jù)液面的位置讀出示數(shù)即可;
(4)根據(jù)丁圖確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將兩個量筒的示數(shù)相減即可。
【解答】(1)根據(jù)甲圖可知,該刻度值的分度值為0.1cm,物體左邊對準3.50cm,右邊對準6.50cm,則物體的長度為:
(2)根據(jù)乙圖可知,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液柱所在位置為0℃以下,故讀數(shù)為:-10℃+(-1℃)×4=-14℃。
(3)如丙圖所示,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故讀數(shù)為38.1℃。
(4)根據(jù)丁圖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5mL,故石塊的體積為。
(1)如圖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為0.1cm,物體左邊為3.50cm,右邊為6.50cm,故物體的長度為
(2)如圖所示的溫度計,分度值為1℃,液柱所在位置為0℃以下,故讀數(shù)為-14℃。
(3)如圖所示的體溫計,分度值為0.1℃,故讀數(shù)為38.1℃。
(4)量筒的分度值為5mL,放入石塊前水的體積為100mL,放入石塊后總體積為120mL,故石塊的體積為
23.(2024七上·杭州期中)綠葉海天牛是一種軟體動物,它剛孵化時往往呈半透明或白色,通過食用濱海無隔藻將葉綠體永久儲存在體內,從而獲得光合作用的能力.因形似樹葉,綠葉海天牛被稱為“行走的葉子”。在生物學上,這種形似樹葉的行為稱為   (選填“保護色”或“擬態(tài)”)。
【答案】擬態(tài)
【知識點】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擬態(tài)指的是一個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獲得與另一種成功物種相似的外表,以欺瞞捕獵者遠離物種,或者是引誘獵物靠近物種,有的動物形態(tài)和環(huán)境相似。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相似,從而不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利于其避敵和捕食,這種體色叫做保護色;
【解答】綠葉海天牛因形似樹葉,被稱為“行走的葉子”,在生物學上,這種形似樹葉的行為稱為擬態(tài)。
24.(2024七上·杭州期中)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適應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下列屬于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是   ;屬于生物影響環(huán)境的是   (均填字母)。
A.雷鳥的羽毛顏色會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換
B.過度放牧,會使草原逐漸沙漠化
C.有蚯蚓活動的土壤,土質比較疏松
D.行道樹下比烈日下涼爽
【答案】A;BCD
【知識點】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jù)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雷鳥的羽毛顏色隨季節(jié)變化是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B.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原沙漠化,是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
C.蚯蚓活動使土壤疏松,屬于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D.行道樹提供陰涼,屬于植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因此,屬于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是A;屬于生物影響環(huán)境的是BCD。
25.(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是動、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   (選填“甲”或“乙”)表示植物細胞。
(2)細胞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號,下同),其內含有遺傳物質,可以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的結構是   。
【答案】(1)甲
(2)③;②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綠色部位的植物細胞還有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2)①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
②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界環(huán)境分開,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內部環(huán)境。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chǎn)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圖甲具有①細胞壁、④液泡、⑥葉綠體,為植物細胞。
(2)①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故選③;
②細胞膜②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
(1)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液泡,綠色部位的植物細胞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和線粒體。因此,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綠色部位的植物細胞還有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圖甲具有①細胞壁、④液泡、⑥葉綠體,為植物細胞。
(2)③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
②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界環(huán)境分開,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內部環(huán)境。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chǎn)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26.(2024七上·杭州期中)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小林與小紅的說法,可信的是   (選填“小林”或“小紅”)。
(2)A點的經(jīng)緯度是   。
(3)小林大致在小紅的   方向。
【答案】(1)小紅
(2)0°,20°N
(3)西南
【知識點】經(jīng)緯網(wǎng)
【解析】【分析】(1)根據(jù)東西半球的劃分方法解答;(2)根據(jù)圖片確定A點的經(jīng)緯度;
(3)在經(jīng)緯網(wǎng)上,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東半球的范圍應是由20°W向東到160°E,小林位于東半球,沒有跨西半球,小紅位于東半球,可信的是小紅。
(2)根據(jù)圖片可知,向東增大是東經(jīng),圖中A點的經(jīng)度是0°,向北增大是北緯,A點的緯度是20°N,則A點的經(jīng)緯度為:(0°,20°N)。
(3)根據(jù)圖片可知,小林大致在小紅的西南方向。
(1)東半球的范圍應是由20°W向東到160°E,小林位于東半球,沒有跨西半球,小紅位于東半球,可信的是小紅。
(2)由圖可知,向東增大是東經(jīng),圖中A點的經(jīng)度是0°,向北增大是北緯,A點的緯度是20°N。
(3)在經(jīng)緯網(wǎng)上,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可以看出,小林大致在小紅的西南方向。
27.(2024七上·杭州期中)科學興趣小組活動中,小科進行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并制作細胞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制作臨時裝片: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其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其目的是   。
(2)圖甲中,觀察裝片時,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jié)過程中,一定不需要調節(jié)的顯微鏡結構是   (填序號).為了將視野從A調到B,應將裝片往   移動。
(3)如圖乙所示,1、2為顯微鏡的目鏡,3、4為顯微鏡的物鏡,5、6為物鏡距離載玻片的位置,小科想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大的細胞,應該選用的正確組合為_________(填字母)。
A.1、3、5 B.2、3、5 C.1、4、5 D.2、4、6
【答案】(1)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氣泡
(2)③;左上方
(3)D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根據(jù)制作臨時裝片的注意事項解答;
(2)①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jié)過程,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方,先將觀察目標向左上方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②微鏡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裝片就應向哪一方移動,物像可移動到視野中央;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倍數(shù)乘以物鏡倍數(shù)。
【解答】(1) 制作臨時裝片: 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使它的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氣泡而影響觀察。
(2)①根據(jù)圖片可知,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jié)過程中,鏡筒的高度不需要大幅度調節(jié),即一定不需要調節(jié)的顯微鏡結構③粗準焦螺旋。
②為了將視野從A(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調到B(物像在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往左上方移動。
(3)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大的細胞,需要選擇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組合。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倍數(shù)乘以物鏡倍數(shù)。目鏡2的倍數(shù)大于目鏡1,物鏡4的倍數(shù)大于物鏡3,因此選擇目鏡2和物鏡4。物鏡距離載玻片的位置5和6中,6的位置更近,是高倍鏡下物鏡與玻片的距離。因此,正確組合為D(2、4、6)。
故選D。
(1)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使它的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氣泡而影響觀察。
(2)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jié)過程,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方,先將觀察目標向左上方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可見,圖甲中,觀察裝片時,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jié)過程中,一定不需要調節(jié)的顯微鏡結構③粗準焦螺旋。
顯微鏡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裝片就應向哪一方移動,物像可移動到視野中央;因此,為了將視野從A(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調到B(物像在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往左上方移動。
(3)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大的細胞,需要選擇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組合。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倍數(shù)乘以物鏡倍數(shù)。目鏡2的倍數(shù)大于目鏡1,物鏡4的倍數(shù)大于物鏡3,因此選擇目鏡2和物鏡4。物鏡距離載玻片的位置5和6中,6的位置更近,是高倍鏡下物鏡與玻片的距離。因此,正確組合為D(2、4、6)。
故選D。
28.(2024七上·杭州期中)小科想探究蝸牛運動快慢是否與溫度有關。小科用如圖甲所示的方格紙, 以及培養(yǎng)皿、棉線、記號筆、刻度尺獲取蝸牛運動的距離。方案設計如下: 在三張大小相同的方格紙上標注中心位置O, 取其中一張紙置于培養(yǎng)皿下方,在培養(yǎng)皿內倒入溫度為13℃、深為1厘米的水。將同一只蝸牛置于中心點O 處水中,待蝸牛開始爬行時,計時觀察3分鐘。根據(jù)蝸牛在每隔 30秒的位置, 在標有 13℃的方格紙上描點, 并用光滑的曲線連接。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重復操作記錄 22℃和31℃條件下蝸牛的運動路徑并計算結果。
組別 溫度 3分鐘內蝸牛運動的 平均距離/厘米
1 13℃ a
2 22℃ b
3 31℃ c
(1)圖甲是小科觀察記錄的一組數(shù)據(jù),小科依據(jù)圖甲獲取蝸牛運動距離的操作是   ;
(2)小麗認為小科的設計中用同一只蝸牛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幾次實驗,前一次溫度對蝸牛下一次溫度下的運動會產(chǎn)生影響。為避免這種影響,應如何改進?   ;
(3)小科修改方案之后,重新實驗, 收集并處理數(shù)據(jù)。如果溫度越高, 蝸牛爬的越快。則a、b、c之間的大小的關系是   。
【答案】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蝸牛運動的距離;取生理狀態(tài)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c>b>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可以使用棉線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
(2)同一只蝸牛不可避免會受到前一次溫度的影響,而用不同的蝸牛就可以避免這種影響;
(3)根據(jù)“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分析。
【解答】(1) 小科依據(jù)圖甲獲取蝸牛運動距離的操作是: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
(2)同一只蝸牛不可避免會受到前一次溫度的影響,而用不同的蝸牛就可以避免這種影響,即可以取生理狀態(tài)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3)根據(jù)題意可知,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在相同時間內,運用的距離越大,故c>b>a。
29.(2024七上·杭州期中)小金做了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后想到:人體細胞生活在生理鹽水中,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那么植物細胞是否也會發(fā)生這樣的改變呢?
(1)小金先在顯微鏡下觀察正常狀態(tài)下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如圖1,圖中A是   (填結構名稱)。
(2)接著,小金將洋蔥表皮細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過顯微鏡觀察,看到的細胞形狀如圖2,細胞膜和細胞壁距離變大,但細胞的外形沒有發(fā)生變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師告訴小金,這是質壁分離現(xiàn)象。小金把此洋蔥表皮細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細胞又復原了,如圖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進行了實驗,并記錄如下現(xiàn)象。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蘇打溶液 25%的食鹽溶液
操作 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這樣重復三次
“分離”時間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載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重復多次
能否“復原” 能 能 不能
①該實驗目的是研究植物細胞的這種“分離”和“復原”與   的關系。
②以上實驗結果或現(xiàn)象支持下列哪些觀點?   (填字母)。
A.三種溶液引起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分離”速度不同
B.三種溶液都能引起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發(fā)生“分離”
C.清水都能使已發(fā)生“分離”的植物細胞“復原”
【答案】液泡;細胞壁;溶液種類;A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
【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具有細胞液,貯存著各種物質;
(2)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的功能;(3)①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探究中的變量即可;
②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三種溶液是否會引起洋蔥鱗片葉分離速度不同即可。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圖1中A是液泡。
(2)將洋蔥表皮細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過顯微鏡觀察,看到的細胞形狀如圖2,細胞膜和細胞壁距離變大,但細胞的外形沒有發(fā)生變化,原因是細胞壁具有支持作用。
(3)①由表格可知,實驗探究的是溶液的類型對洋蔥表皮細胞的影響,因此實驗目的是研究植物細胞的這種“分離”和“復原”與溶液類型的關系。
②根據(jù)表格中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可得出結論是:三種溶液引起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分離”速度不同,三種溶液都能引起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發(fā)生“分離”,AB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
故選AB。
30.(2024七上·杭州期中)對測量儀器、測量方法的觀察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1)若有一個量筒和一個量杯的量程都是(設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的液體,對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將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它們最小刻度都是,則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測量準確度較高的是   (選填“量筒”“量杯”或“兩者一樣”);
(2)小科想測一塊不規(guī)則礦石的體積,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小科利用一只燒杯,按圖甲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則其測得的礦石的體積是   cm3。該方法測得的礦石體積可能與實際體積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一樣”)。因為該方法誤差較大,小科在老師指導下重新進行了實驗:①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在水面處做好標記A;②放入礦石后在水面做好標記B;③取出礦石,   ;④把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至標記B;最終測出礦石體積。
(3)小科在測量圓柱體的周長時,把一張矩形紙條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紙條的邊沒有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如圖乙所示.然后在紙的重疊處用針扎個孔,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測兩孔之間的距離,你認為如此測出的圓柱體的周長值   (選填“會偏大”“會偏小”或“實驗無錯誤”)
【答案】(1)大于;量筒
(2)70;偏大;將燒杯中水加至標記A
(3)實驗無錯誤
【知識點】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①根據(jù)量杯的形狀分析液體體積和高度的關系;
②相同體積時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越大,則測量越準確。
(2)①讀出兩個量筒的示數(shù),然后相減即可;
②上面方法產(chǎn)生誤差最大的原因是石塊取出時帶走了一部分水,如果把這部分水加回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據(jù)此分析;
(3)無論紙條是否與圓柱體垂直,兩個針孔之間的距離就是圓柱的周長。
【解答】(1)①量杯上大下小,即相同高度時上面的體積肯定大于下面的體積,即高度處液體的體積肯定小于100mL,即100mL的刻度線大于;
②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勻,而量杯的刻度則“下疏上密’,因此,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量杯會因上端相鄰刻度較密而不易讀數(shù)準確,應選用量筒來進行測量更準確。
(2)①根據(jù)題意可知,量筒倒出液體的體積為石塊的體積,而量筒的分度值為10mL,故石塊的體積為;
此方法在B步驟中取出石塊時會粘水,帶走一部分水,C步驟加水時會多加,導致測量的體積偏大。
②上面方法產(chǎn)生誤差最大的原因是石塊取出時帶走了一部分水,如果把這部分水加回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步驟如下:①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在水面處做好標記A;②放入礦石后在水面做好標記B;③取出礦石,將燒杯中水加至標記A;這樣就把石塊帶走的水補回來了,最終測出礦石體積與真實體積更相近。
(3)根據(jù)題意可知,紙帶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因為量的是兩孔間的直線段的長度,所以紙條的邊是否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對測量結果都沒有影響,該測量方法正確。
(1)[1][2]如果量杯是上下粗細一致的,那么100mL是200mL的,則此時液面的高度恰好在處。而實際上量杯上大下小,則高度處液體的體積肯定小于100mL,即100mL的刻度線大于,如果它們的分度值相同,根據(jù)它們的形狀特點可知,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勻,而量杯的刻度則“下疏上密’,因此,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量杯會因上端相鄰刻度較密而不易讀數(shù)準確,應選用量筒來進行測量更準確。
(2)[1][2]量程倒出液體的體積為石塊的體積,故石塊的體積為
此方法在B步驟中取出石塊時會粘水,帶走一部分水,C步驟加水時會多加,導致測量的體積偏大。
[3]上面方法產(chǎn)生誤差最大的原因是石塊取出時帶走了一部分水,如果把這部分水加回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步驟如下:①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在水面處做好標記A;②放入礦石后在水面做好標記B;③取出礦石,將燒杯中水加至標記A;這樣就把石塊帶走的水補回來了,最終測出礦石體積與真實體積更相近。
(3)紙帶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因為量的是兩孔間的直線段的長度,所以紙條的邊是否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對測量結果都沒有影響,該測量方法正確。
31.(2024七上·杭州期中)我國氣候、地形種類豐富,孕育了各種多姿多彩的綠色植物和動物。某校七年級學生小青跟隨父母回村看望爺爺奶奶,期間,小青在樹林和農(nóng)田里看到了很多植物,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他還在農(nóng)科站技術員李叔叔的指導下,用顯微鏡觀察了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如圖所示是他看到的一些生物,請你一起來觀察、分析。
(1)“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是清代詩人袁枚所作《苔》中的佳句,它描寫了上述生物中   所代表的植物類群。
(2)小青驚奇地發(fā)現(xiàn)向日葵的花盤總是朝著太陽的方向,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
(3)圖中屬于被子植物的是   。小青比較了葵花籽、松子和玉米粒的結構,發(fā)現(xiàn)   屬于果實,因為其種子外面有   包被。
(4)請你把圖中的幾種植物按照結構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排序:   →玉米、向日葵(用→表示)。
【答案】(1)葫蘆蘚
(2)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3)向日葵、玉米;向日葵、玉米;果皮
(4)衣藻→葫蘆蘚→鐵線蕨→紅松
【知識點】種子植物;植物的感應性
【解析】【分析】(1)葫蘆蘚都屬于苔蘚植物,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huán)境中。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和葉結構簡單,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
(2)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guī)律性反應;
(3)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說的綠色開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4)根據(jù)對植物結構的認識解答。
【解答】(1)“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是清代詩人袁枚所作《苔》中的佳句,它描寫了上述生物中葫蘆蘚所代表的植物類群。
(2)向日葵的花盤總是朝著太陽的方向,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3) 圖中,向日葵和玉米屬于被子植物。青比較了葵花籽、松子和玉米粒的結構,發(fā)現(xiàn)向日葵、玉米屬于果實,因為其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4)藻類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具有莖、葉的分化,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裸子植物具有根、莖、葉、種子的分化,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分化;因此,把圖中的幾種植物按照結構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排序,應該是:衣藻→葫蘆蘚→鐵線蕨→紅松→玉米、向日葵。
(1)苔與葫蘆蘚都屬于苔蘚植物,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huán)境中。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和葉結構簡單,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假根無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能力,只起固定植物體的作用。
(2)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guī)律性反應;向日葵的花盤總是朝著太陽的方向,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3)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說的綠色開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圖中,向日葵和玉米屬于被子植物。
果實包括種子和果皮,比較葵花籽、松子和玉米粒的結構可以發(fā)現(xiàn),葵花籽和玉米粒的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屬于果實。
(4)藻類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具有莖、葉的分化,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裸子植物具有根、莖、葉、種子的分化,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分化;因此,把圖中的幾種植物按照結構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排序,應該是:衣藻→葫蘆蘚→鐵線蕨→紅松→玉米、向日葵。
32.(2024七上·杭州期中)在項目化學習中,某興趣小組用身邊的材料開展了“自制溫度計”的活動.
【項目設計】所用材料有小藥瓶、密封蓋、透明吸管、最小刻度為1mm的刻度尺、染色后的酒精等。
實驗序號 溫度t/℃ 液柱高h/mm
1 0 50.0
2 2 51.0
3 50 75.0
4 100 100.0
該小組找到了A、B兩款小藥瓶及C、D兩種吸管,如圖甲所示.為了提高自制溫度計的精確度,則最好選擇其中的   進行組合搭配;
【項目制作】如圖乙所示,先把小藥瓶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在表中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再根據(jù)液柱高度變化量和溫度變化量的關系,利用提供的刻度尺,在0~100℃之間進行溫度標注.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 46℃時的刻度應標注在液柱高度為   mm處;
【項目評價】根據(jù)如表所示的評價量表,請你對該溫度計進行等第評價:   ,并說明評價理由:   
“自制溫度計”評價量表
等第指標 優(yōu)秀 合格 待改進
科學性 結構完整,刻度標識均勻 結構完整,刻度標識均勻 結構不完整,刻度標識不均勻
準確性 精確度達到1℃ 精確度在2~4℃ 精確度在2~4℃
【答案】AD;73;合格;見詳解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jù)V=Sh可知,當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時,液體體積越大,液柱越細,則液柱的變化越明顯,測量越準確;
(2)①首先計算出1℃時液柱的變化量,再計算46℃時對應的液柱高度;
②根據(jù)題意計算出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然后與標準進行對照即可。
【解答】(1)根據(jù)V=Sh可知,液體總體積要盡量大一些,同時管子要細一些,此時液柱的變化量越大,則測量越精確,故選擇AD組合。
(2)①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0℃對應液柱高度為50.0mm,100℃對應的液柱高度100.0mm,
那么1℃液柱升高的高度為:
則46℃時的刻度應標注在液柱高度為;
②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0℃對應液柱高度為50.0mm,100℃對應的液柱高度100.0mm,
每1mm對應的溫度為
分度值為2℃,結構完整,刻度是均勻的,
故評價為合格。
33.(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wǎng).
(1)該食物網(wǎng)中共有   條食物鏈,請你寫出一條最長的食物鏈:   .
(2)給你寫出的食物鏈中的生物編制一個二歧分類檢索表.
【答案】(1)4;植物→昆蟲→青蛙→蛇→貓頭鷹
(2)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生物之間的食物聯(lián)系(食物鏈、食物網(wǎng))
【解析】【分析】(1)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chǎn)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2)特征不同的一群生物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逐步對比排列,進行分類,稱為二歧分類法,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1)該食物網(wǎng)中的食物鏈有:植物→昆蟲→鳥→貓頭鷹、植物→昆蟲→青蛙→蛇→貓頭鷹、植物→田鼠→貓頭鷹、植物→田鼠→蛇→貓頭鷹;共4條。最長的食物鏈是:植物→昆蟲→青蛙→蛇→貓頭鷹。
(2)將圖中食物鏈涉及的生物有:植物、昆蟲、鳥、貓頭鷹、青蛙、田鼠、蛇,對上述生物按二歧分類法編制的二歧分類檢索表:
(1)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chǎn)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該食物網(wǎng)中的食物鏈有:植物→昆蟲→鳥→貓頭鷹、植物→昆蟲→青蛙→蛇→貓頭鷹、植物→田鼠→貓頭鷹、植物→田鼠→蛇→貓頭鷹;共4條。最長的食物鏈是:植物→昆蟲→青蛙→蛇→貓頭鷹。
(2)將特征不同的一群生物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逐步對比排列,進行分類,稱為二歧分類法。圖中食物鏈涉及的生物有:植物、昆蟲、鳥、貓頭鷹、青蛙、田鼠、蛇,對上述生物按二歧分類法編制的二歧分類檢索表:
1 / 1浙江省杭州市山海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B卷
1.(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列不屬于自然科學問題的是(  )
A.植物生長需要什么條件
B.辛亥革命發(fā)生的社會背景是什么
C.雞蛋孵出小雞需要哪些條件
D.插在水中的鉛筆為什么會“折斷”
2.(2024七上·杭州期中)“自然發(fā)生說”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學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生物可以從非生物的物質中自然產(chǎn)生,而不需要任何先前的生命形式.這一理論在古代廣泛流行,特別是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盡管“自然發(fā)生說”在歷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它最終被科學實驗所反駁。下列哪位科學家通過實驗否定了“自然發(fā)生說”(  )
A.伽利略 B.巴斯德 C.第谷 D.開普勒
3.(2024七上·杭州期中)為了確保每個人在實驗環(huán)境中的安全和健康,實驗操作必須規(guī)范,下列操作不規(guī)范的是(  )
A.聞氣味 B.加熱液體
C.吹滅酒精燈 D.測量液體溫度
4.(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列的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 B.
C. D.
5.(2024七上·杭州期中)在下列實驗室內常見的危險警告標志中,標志與含義對應不正確的是(  )
A.當心火災 B.當心腐蝕
C.當心中毒 D.當心激光
6.(2024七上·杭州期中)同學們對“如何讓鳳仙花生長得更好些?”這一問題產(chǎn)生了興趣,接下去最合理的一步研究是(  )。
A.設計實驗方法 B.提出我們自己的猜測
C.選擇一個因素來研究問題 D.測量鳳仙花的生長速度
7.(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果因某種原因,桃樹周圍的蜜蜂大量死亡,可能會影響到桃樹的繁殖”。這句話包含的科學道理是(  )
A.桃樹的生存必須依賴蜜蜂的活動
B.各種生物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
C.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
D.這句話是假設,蜜蜂與桃樹之間并不存在任何關系
8.(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是集聚“硬核”“黑科技”和“酷炫”于一體的“天才機器狗”,是傳統(tǒng)機器人的升級版,廣泛適用于各種智能巡檢場景,讓它在更加復雜和豐富的環(huán)境下也能成為人類的好幫手.下列能作為判斷“天才機器狗”是否屬于生物的依據(jù)是(  )
A.能否快速運動
B.能否發(fā)出聲音
C.能否生長和繁殖
D.能否對工程師發(fā)出的指令做出反應
9.(2024七上·杭州期中)種子植物是人類主要的植物性食物來源,下列食物中,我們食用部分屬于植物果實的是(  )
A.甘蔗
B.白菜
C.蓮藕
D.番茄
10.(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的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體形似瓢,體長可達,體重在3到之間.它們的身體分為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個部分,腹部有六對附肢,其中第一對稱為螯肢,用于捕捉食物,鱟屬于(  )
A.節(jié)肢動物 B.昆蟲類 C.爬行動物 D.軟體動物
11.(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列現(xiàn)象中能初發(fā)推測出地球可能是個球體的是(  )
A.太陽總是東升西落
B.水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
C.站在海邊看到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
D.日全食
12.(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列關于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出現(xiàn)的部分現(xiàn)象及對應原因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
A.視野中看到一污漬,移動裝片和轉動目鏡后污漬不動;該污漬最可能位于物鏡上
B.視野中有較多重疊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前沒有漱口
C.不能清晰地看到細胞核;實驗時沒有進行染色
D.通過目鏡看到的視野很暗;反光鏡反射的光沒有對準通光孔
13.(2024七上·杭州期中)小明對科學課本寬度進行了四次測量,分別為18.50cm、18.52cm、19.50cm、18.49cm。則測量結果應取(  )
A.18.50cm B.18.503cm C.18.75cm D.18.753cm
14.(2024七上·杭州期中)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認為各選項中一致的是(  )
選項 操作 結果
A 零刻度線磨損時,測量物體的長度 偏大
B 木尺受潮膨脹,去測量某物體的長度 偏大
C 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shù) 偏大
D 在測量頭發(fā)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 偏大
A.A B.B C.C D.D
15.(2024七上·杭州期中)向量筒里注水,俯視讀數(shù)為a mL,倒出一部分后,仰視讀數(shù)為b mL,則倒出的體積為(  )
A.等于(a-b)mL B.大于(a-b)mL
C.小于(a-b)mL D.上述三種可能都有
16.(2024七上·杭州期中)請在下列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shù)據(jù):
(1)我們的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70   ;
(2)一瓶礦泉水凈含量為596   ;
(3)小明身高約為1.68   。
17.(2024七上·杭州期中)金魚和鯨魚都生活在水中,但金魚用   呼吸,用鰭游泳,故屬于魚類,而鯨魚用   呼吸,具有哺乳動物最典型的特征:   ,故屬于哺乳動物。
18.(2024七上·杭州期中)一支使用過的體溫計,顯示示數(shù)為38.5℃,某同學在甩了2下,示數(shù)變?yōu)?7.5℃后給病人直接測體溫,最后讀數(shù)變?yōu)?8.0℃,則該病人的實際體溫為   ℃。
19.(2024七上·杭州期中)小科為了能讓遠方來的陰友熟悉校園區(qū)域分布情況,畫了如圖所示的學校地圖,仔細觀察該學校地圖后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地圖是用   來判斷方向的。
(2)綜合樓在體育館的   方向。
(3)從地圖的“語言”考慮,此地圖缺少了   和圖例。
20.(2024七上·杭州期中)在學習第2章第1節(jié)“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時,我們學會了顯微鏡的使用,結合顯微鏡的構造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結構C是   ;用此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裝片時,如果目鏡不變,而物鏡由“”轉向“”,這時視野內細胞大小變化為   (選填“變大”或“變小”),細胞數(shù)目變   (選填“多”或“少”),視野變   (選填“暗”或“亮”)。
(2)顯微鏡觀察“p”字玻片時,視野內看到的物像是   。
(3)若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細胞質按順時針方向流動,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為   (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
(4)在用此顯微鏡完成“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過程中,滴加的染液是   。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加的是   。
21.(2024七上·杭州期中)一位同學用刻度尺量出粉筆的長度為5.62cm,那么這位同學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值為   cm,本次讀數(shù)的準確值為   cm。若污漬遮擋了刻度尺上的一小部分刻度,   (選填“會”或“不會”)影響測量出的物體長度。
22.(2024七上·杭州期中)根據(jù)如圖所示的測量工具,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甲所示的刻度尺,所測量物體的長度為   ;
(2)如圖乙所示的溫度計,示數(shù)為   ℃;
(3)如圖丙所示的體溫計,示數(shù)為   ℃;
(4)如圖丁所示的量筒,小石塊的體積為   。
23.(2024七上·杭州期中)綠葉海天牛是一種軟體動物,它剛孵化時往往呈半透明或白色,通過食用濱海無隔藻將葉綠體永久儲存在體內,從而獲得光合作用的能力.因形似樹葉,綠葉海天牛被稱為“行走的葉子”。在生物學上,這種形似樹葉的行為稱為   (選填“保護色”或“擬態(tài)”)。
24.(2024七上·杭州期中)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適應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下列屬于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是   ;屬于生物影響環(huán)境的是   (均填字母)。
A.雷鳥的羽毛顏色會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換
B.過度放牧,會使草原逐漸沙漠化
C.有蚯蚓活動的土壤,土質比較疏松
D.行道樹下比烈日下涼爽
25.(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是動、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   (選填“甲”或“乙”)表示植物細胞。
(2)細胞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號,下同),其內含有遺傳物質,可以控制細胞內外物質進出的結構是   。
26.(2024七上·杭州期中)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小林與小紅的說法,可信的是   (選填“小林”或“小紅”)。
(2)A點的經(jīng)緯度是   。
(3)小林大致在小紅的   方向。
27.(2024七上·杭州期中)科學興趣小組活動中,小科進行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并制作細胞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制作臨時裝片: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其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其目的是   。
(2)圖甲中,觀察裝片時,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jié)過程中,一定不需要調節(jié)的顯微鏡結構是   (填序號).為了將視野從A調到B,應將裝片往   移動。
(3)如圖乙所示,1、2為顯微鏡的目鏡,3、4為顯微鏡的物鏡,5、6為物鏡距離載玻片的位置,小科想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大的細胞,應該選用的正確組合為_________(填字母)。
A.1、3、5 B.2、3、5 C.1、4、5 D.2、4、6
28.(2024七上·杭州期中)小科想探究蝸牛運動快慢是否與溫度有關。小科用如圖甲所示的方格紙, 以及培養(yǎng)皿、棉線、記號筆、刻度尺獲取蝸牛運動的距離。方案設計如下: 在三張大小相同的方格紙上標注中心位置O, 取其中一張紙置于培養(yǎng)皿下方,在培養(yǎng)皿內倒入溫度為13℃、深為1厘米的水。將同一只蝸牛置于中心點O 處水中,待蝸牛開始爬行時,計時觀察3分鐘。根據(jù)蝸牛在每隔 30秒的位置, 在標有 13℃的方格紙上描點, 并用光滑的曲線連接。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重復操作記錄 22℃和31℃條件下蝸牛的運動路徑并計算結果。
組別 溫度 3分鐘內蝸牛運動的 平均距離/厘米
1 13℃ a
2 22℃ b
3 31℃ c
(1)圖甲是小科觀察記錄的一組數(shù)據(jù),小科依據(jù)圖甲獲取蝸牛運動距離的操作是   ;
(2)小麗認為小科的設計中用同一只蝸牛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幾次實驗,前一次溫度對蝸牛下一次溫度下的運動會產(chǎn)生影響。為避免這種影響,應如何改進?   ;
(3)小科修改方案之后,重新實驗, 收集并處理數(shù)據(jù)。如果溫度越高, 蝸牛爬的越快。則a、b、c之間的大小的關系是   。
29.(2024七上·杭州期中)小金做了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后想到:人體細胞生活在生理鹽水中,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那么植物細胞是否也會發(fā)生這樣的改變呢?
(1)小金先在顯微鏡下觀察正常狀態(tài)下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如圖1,圖中A是   (填結構名稱)。
(2)接著,小金將洋蔥表皮細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過顯微鏡觀察,看到的細胞形狀如圖2,細胞膜和細胞壁距離變大,但細胞的外形沒有發(fā)生變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師告訴小金,這是質壁分離現(xiàn)象。小金把此洋蔥表皮細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細胞又復原了,如圖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進行了實驗,并記錄如下現(xiàn)象。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蘇打溶液 25%的食鹽溶液
操作 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這樣重復三次
“分離”時間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載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重復多次
能否“復原” 能 能 不能
①該實驗目的是研究植物細胞的這種“分離”和“復原”與   的關系。
②以上實驗結果或現(xiàn)象支持下列哪些觀點?   (填字母)。
A.三種溶液引起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分離”速度不同
B.三種溶液都能引起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發(fā)生“分離”
C.清水都能使已發(fā)生“分離”的植物細胞“復原”
30.(2024七上·杭州期中)對測量儀器、測量方法的觀察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1)若有一個量筒和一個量杯的量程都是(設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的液體,對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將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它們最小刻度都是,則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測量準確度較高的是   (選填“量筒”“量杯”或“兩者一樣”);
(2)小科想測一塊不規(guī)則礦石的體積,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小科利用一只燒杯,按圖甲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則其測得的礦石的體積是   cm3。該方法測得的礦石體積可能與實際體積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一樣”)。因為該方法誤差較大,小科在老師指導下重新進行了實驗:①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在水面處做好標記A;②放入礦石后在水面做好標記B;③取出礦石,   ;④把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至標記B;最終測出礦石體積。
(3)小科在測量圓柱體的周長時,把一張矩形紙條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紙條的邊沒有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如圖乙所示.然后在紙的重疊處用針扎個孔,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測兩孔之間的距離,你認為如此測出的圓柱體的周長值   (選填“會偏大”“會偏小”或“實驗無錯誤”)
31.(2024七上·杭州期中)我國氣候、地形種類豐富,孕育了各種多姿多彩的綠色植物和動物。某校七年級學生小青跟隨父母回村看望爺爺奶奶,期間,小青在樹林和農(nóng)田里看到了很多植物,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他還在農(nóng)科站技術員李叔叔的指導下,用顯微鏡觀察了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如圖所示是他看到的一些生物,請你一起來觀察、分析。
(1)“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是清代詩人袁枚所作《苔》中的佳句,它描寫了上述生物中   所代表的植物類群。
(2)小青驚奇地發(fā)現(xiàn)向日葵的花盤總是朝著太陽的方向,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
(3)圖中屬于被子植物的是   。小青比較了葵花籽、松子和玉米粒的結構,發(fā)現(xiàn)   屬于果實,因為其種子外面有   包被。
(4)請你把圖中的幾種植物按照結構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排序:   →玉米、向日葵(用→表示)。
32.(2024七上·杭州期中)在項目化學習中,某興趣小組用身邊的材料開展了“自制溫度計”的活動.
【項目設計】所用材料有小藥瓶、密封蓋、透明吸管、最小刻度為1mm的刻度尺、染色后的酒精等。
實驗序號 溫度t/℃ 液柱高h/mm
1 0 50.0
2 2 51.0
3 50 75.0
4 100 100.0
該小組找到了A、B兩款小藥瓶及C、D兩種吸管,如圖甲所示.為了提高自制溫度計的精確度,則最好選擇其中的   進行組合搭配;
【項目制作】如圖乙所示,先把小藥瓶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在表中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再根據(jù)液柱高度變化量和溫度變化量的關系,利用提供的刻度尺,在0~100℃之間進行溫度標注.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 46℃時的刻度應標注在液柱高度為   mm處;
【項目評價】根據(jù)如表所示的評價量表,請你對該溫度計進行等第評價:   ,并說明評價理由:   
“自制溫度計”評價量表
等第指標 優(yōu)秀 合格 待改進
科學性 結構完整,刻度標識均勻 結構完整,刻度標識均勻 結構不完整,刻度標識不均勻
準確性 精確度達到1℃ 精確度在2~4℃ 精確度在2~4℃
33.(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網(wǎng).
(1)該食物網(wǎng)中共有   條食物鏈,請你寫出一條最長的食物鏈:   .
(2)給你寫出的食物鏈中的生物編制一個二歧分類檢索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自然科學問題通常涉及對自然現(xiàn)象、物質、能量等的研究和解釋。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ACD選項涉及植物生長條件、生物孵化條件和光的折射現(xiàn)象,均屬于自然科學范疇,故A、C、D不合題意;
B涉及歷史事件的社會背景,屬于社會科學問題,不屬于自然科學問題,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2.【答案】B
【知識點】生物進化的理論
【解析】【分析】根據(jù)對自然科學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法國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巴斯德,通過著名的“鵝頸瓶實驗”證明了微生物只能來自微生物,而不能憑空產(chǎn)生,從而徹底否定了“自然發(fā)生說” ,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3.【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jù)常見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分析判斷。
【解答】A.聞氣體氣味時,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僅使少量的氣體飄入鼻孔,禁止把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且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不能接觸燒杯內壁,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4.【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
【解答】A.,nm和mm的進率錯誤,
故A錯誤;
B.,cm和dm的進率錯誤,
故B錯誤;
CD.,
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5.【答案】D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jù)常見危險警告標志的含義判斷。
【解答】是當心火災,是當心腐蝕,是當心中毒,是當心爆炸,
故A、B、C正確不合題意,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6.【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解析】【分析】探究的過程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fā)現(xiàn)問題后,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對問題作出假設。再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然后,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最后表達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
【解答】同學們對“如何讓鳳仙花生長得更好些?”,這屬于科學探究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接下來應該是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猜想,為后面設計實驗方案提供依據(jù),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7.【答案】B
【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lián)系(食物鏈、食物網(wǎng))
【解析】【分析】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通過影響與適應維持著生態(tài)平衡。
【解答】因為某種原因, 桃樹周圍的蜜蜂大量死亡,可能會影響到桃樹的繁殖 ,說明蜜蜂與桃樹之間相互影響,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依賴關系,故B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8.【答案】C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根據(jù)生物的共同特征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快速運動、發(fā)出聲音以及對指令做出反應,都可以通過機械或電子設備實現(xiàn),并不特定于生物,故A、B、D不合題意;
生長和繁殖是生物特有的特征,故C符合題意。
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答案】D
【知識點】果實與種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據(jù)圖片分析各個選項中哪個屬于果實即可。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甘蔗的食用部分屬于植物的莖,故A不合題意;
白菜的食用部分屬于植物的葉,故B不合題意;
蓮藕的食用部分屬于植物的莖,故C不合題意;
番茄的食用部分屬于植物的果實,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0.【答案】A
【知識點】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根據(jù)不同動物的特征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鱟具有分節(jié)的身體和附肢,它們的身體分為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個部分,符合節(jié)肢動物的特征。
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1.【答案】C
【知識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解析】【分析】對各個選項中現(xiàn)象的成因進行分析,哪個與地球形狀有關,哪個就是正確選項。
【解答】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地球的自轉有關,和地球的形狀無關,故A不合題意;
水從高處流向低處是受地勢的影響,與地球形狀無關,故B不合題意;
站在海邊看到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能證明地球是球體,故C符合題意;
日全食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與地球形狀無關,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12.【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根據(jù)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A.視野中看到一污漬,移動裝片和轉動目鏡后污漬不動,則該污漬最可能位于物鏡上,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如果刮取的碎屑在生理鹽水中沒有涂抹均勻,那么視野中的口腔上皮細胞有重疊現(xiàn)象,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需要染色,目的是觀察細胞核,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如果通過目鏡看到的視野很暗,可能是反光鏡反射的光沒有對準通光孔,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3.【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結果略有差異,但是相差不大,據(jù)此排除錯誤數(shù)據(jù),最后計算剩余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比較可知,19.50cm明顯偏大,為錯誤數(shù)據(jù),將其去掉,則測量結果為:。
故選A。
14.【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 )在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液面的最高點或最低點相平。俯視會導致讀數(shù)偏大,仰視會導致讀數(shù)偏小;
(2)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
(3)空氣溫度低于沸水的溫度;
(4 )在用積累法測量頭發(fā)直徑時,要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否則測出的頭發(fā)總直徑偏大。
【解答】解:A、如果0刻度線磨損,測量的起始端可以與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測量結果要減去前面的數(shù)值,故A錯誤;
B、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用這樣的刻度尺去測量物體長度,結果會偏小,故B錯誤;
C、空氣溫度低于沸水的溫度,所以在移出沸水中后,溫度計的示數(shù)會降低,即示數(shù)偏小,故C錯誤;
D、在用積累法測量頭發(fā)直徑時,若沒有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則測出的頭發(fā)總直徑偏大,導致求得的頭發(fā)直徑偏大,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5.【答案】C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jù)“俯視大仰視小”的規(guī)律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俯視液體,則讀出的讀數(shù)偏大,但量取的偏小,即實際液體體積V1小于amL;
仰視液體,看到的讀數(shù)偏小,而量取的實際液體偏大,即剩余液體的體積V2大于bmL;
根據(jù)V=V1-V2可知,倒出的水的體積小于(a-b)mL。
故選C。
16.【答案】(1)dm
(2)mL
(3)m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3)長度的國際單位為m,比它小的單位有dm、cm、mm、μm和nm;
(2)容積的常用單位為L和mL;
【解答】(1)科學課本的長度大約是27cm左右,合2.70dm。
(2)1瓶礦泉水的質量大約500g左右,則凈含量為596 毫升。
(3)初中生的身高比成年人略低些,約為1.68m。
(1)根據(jù)經(jīng)驗,物理課本的長度大約是20cm左右,故我們的科學課本的長度為2.70dm。
(2)1瓶礦泉水的凈含量為596 毫升。
(3)初中生的身高比成年人略低些,約為1.68m。
17.【答案】鰓;肺;胎生哺乳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根據(jù)魚類和哺乳動物的特征分析解答。
【解答】 金魚和鯨魚都生活在水中, 金魚用鰓呼吸,并用鰭游泳,屬于魚類。鯨魚雖然生活在水中,但用肺呼吸,并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故屬于哺乳動物。
18.【答案】38.0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從而保證它的示數(shù)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使用前,將體溫計甩了幾下,使其恢復正常后讀數(shù),最后示數(shù)從37.5℃升高為38.0℃,則此時顯示的溫度是實際溫度,那么該病人的實際體溫為38.0℃。
19.【答案】(1)一般定向法
(2)西南
(3)比例尺
【知識點】常見地圖與地圖符號、注記、方向
【解析】【分析】(1)根據(jù)地圖上方向的規(guī)定方法解答;
(2)根據(jù)“一般定向法”分析;
(3)地圖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據(jù)此分析解答。本題以觀察學校地圖為材料,涉及了地圖的三要素、方向的判斷方法等知識點,結合圖示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該地圖既沒有指向標,又沒有指向標與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一般定向法規(guī)定確定方向。
(2)根據(jù)圖片可知,綜合樓在體育館的左下方,即西偏南,那么綜合樓在體育館的西南方向。
(3)地圖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如果按照地圖三要素來看,此地圖少比例尺和圖例。
(1)讀圖可知,該地圖沒有指向標,沒有指向標與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一般定向法規(guī)定確定方向。
(2)圖中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一般定向法可知,綜合樓在體育館的西南方向。
(3)地圖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如果按照地圖三要素來看,此地圖少比例尺和圖例。
20.【答案】(1)物鏡;變小;多;亮
(2)d
(3)順時針
(4)碘液;生理鹽水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根據(jù)所指結構的名稱解答。觀察同一視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小,數(shù)量多、視野亮;高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大,數(shù)量少、視野暗。
(2)(3)根據(jù)顯微鏡的成像特點解答;
(4)根據(jù)洋蔥臨時裝片和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制作方法解答。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C是物鏡;物鏡上有螺紋,它像上螺釘一樣安裝在轉換器的孔上,靠近被觀察的物體。放大倍數(shù)低的物鏡,長度短;放大倍數(shù)高的物鏡,長度長。
用此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裝片時,如果目鏡不變,而物鏡由高倍鏡轉換為低倍鏡,這時視野內細胞變小、細胞數(shù)目變多、視野變亮。
(2)顯微鏡成像是倒像,即上下相反、左右顛倒,因此“p”字在顯微鏡下會呈現(xiàn)為“d”字。
(3)若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細胞質按順時針方向流動,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為順時針。
(4)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了便更清晰地觀察細胞結構,通常使用碘液進行染色。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了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和活性,通常在載玻片中央滴加生理鹽水。
(1)識圖可知,圖中結構C是物鏡;物鏡上有螺紋,它像上螺釘一樣安裝在轉換器的孔上,靠近被觀察的物體。放大倍數(shù)低的物鏡,長度短;放大倍數(shù)高的物鏡,長度長。
觀察同一視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小,數(shù)量多、視野亮;高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大,數(shù)量少、視野暗。因此,用此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裝片時,如果目鏡不變,而物鏡由高倍鏡轉換為低倍鏡,這時視野內細胞變小、細胞數(shù)目變多、視野變亮。
(2)顯微鏡成像是倒像,是上下相反、左右顛倒的物像;因此“p”字在顯微鏡下會呈現(xiàn)為“d”字。
(3)顯微鏡成像是倒像,是上下相反、左右顛倒的物像;因此若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細胞質按順時針方向流動,則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為順時針。
(4)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通常使用碘液進行染色,以便更清晰地觀察細胞結構。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通常在載玻片中央滴加生理鹽水,以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和活性。
21.【答案】0.1;5.6;不會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長度測量結果由準確值和估讀值構成,右邊第一位為估讀數(shù)字,剩下的為準確值,右邊第二位所在的單位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
(2)根據(jù)刻度尺的讀數(shù)方法解答。
【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5.62cm中,5.6cm為準確值,估讀值為0.06cm,數(shù)字“6”所在的單位為0.1cm,則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
(2)如果只是中間部分刻度被污漬遮擋,但是不影響測量看物體的起始止處讀數(shù),因此不影響觀察分度值,就不會影響測量出的物體長度。
22.【答案】(1)3.00
(2)-14
(3)38.1
(4)20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jù)甲圖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據(jù)“測量值=準確值+估讀值”記錄兩個刻度值,然后相減即可;
(2)(3)根據(jù)圖片確定溫度計的分度值,根據(jù)液面的位置讀出示數(shù)即可;
(4)根據(jù)丁圖確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將兩個量筒的示數(shù)相減即可。
【解答】(1)根據(jù)甲圖可知,該刻度值的分度值為0.1cm,物體左邊對準3.50cm,右邊對準6.50cm,則物體的長度為:
(2)根據(jù)乙圖可知,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液柱所在位置為0℃以下,故讀數(shù)為:-10℃+(-1℃)×4=-14℃。
(3)如丙圖所示,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故讀數(shù)為38.1℃。
(4)根據(jù)丁圖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5mL,故石塊的體積為。
(1)如圖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為0.1cm,物體左邊為3.50cm,右邊為6.50cm,故物體的長度為
(2)如圖所示的溫度計,分度值為1℃,液柱所在位置為0℃以下,故讀數(shù)為-14℃。
(3)如圖所示的體溫計,分度值為0.1℃,故讀數(shù)為38.1℃。
(4)量筒的分度值為5mL,放入石塊前水的體積為100mL,放入石塊后總體積為120mL,故石塊的體積為
23.【答案】擬態(tài)
【知識點】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擬態(tài)指的是一個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獲得與另一種成功物種相似的外表,以欺瞞捕獵者遠離物種,或者是引誘獵物靠近物種,有的動物形態(tài)和環(huán)境相似。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相似,從而不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利于其避敵和捕食,這種體色叫做保護色;
【解答】綠葉海天牛因形似樹葉,被稱為“行走的葉子”,在生物學上,這種形似樹葉的行為稱為擬態(tài)。
24.【答案】A;BCD
【知識點】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根據(jù)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雷鳥的羽毛顏色隨季節(jié)變化是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B.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原沙漠化,是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
C.蚯蚓活動使土壤疏松,屬于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D.行道樹提供陰涼,屬于植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因此,屬于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是A;屬于生物影響環(huán)境的是BCD。
25.【答案】(1)甲
(2)③;②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綠色部位的植物細胞還有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2)①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
②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界環(huán)境分開,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內部環(huán)境。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chǎn)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圖甲具有①細胞壁、④液泡、⑥葉綠體,為植物細胞。
(2)①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故選③;
②細胞膜②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
(1)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液泡,綠色部位的植物細胞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和線粒體。因此,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綠色部位的植物細胞還有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圖甲具有①細胞壁、④液泡、⑥葉綠體,為植物細胞。
(2)③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
②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界環(huán)境分開,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內部環(huán)境。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chǎn)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26.【答案】(1)小紅
(2)0°,20°N
(3)西南
【知識點】經(jīng)緯網(wǎng)
【解析】【分析】(1)根據(jù)東西半球的劃分方法解答;(2)根據(jù)圖片確定A點的經(jīng)緯度;
(3)在經(jīng)緯網(wǎng)上,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jù)題意可知,東半球的范圍應是由20°W向東到160°E,小林位于東半球,沒有跨西半球,小紅位于東半球,可信的是小紅。
(2)根據(jù)圖片可知,向東增大是東經(jīng),圖中A點的經(jīng)度是0°,向北增大是北緯,A點的緯度是20°N,則A點的經(jīng)緯度為:(0°,20°N)。
(3)根據(jù)圖片可知,小林大致在小紅的西南方向。
(1)東半球的范圍應是由20°W向東到160°E,小林位于東半球,沒有跨西半球,小紅位于東半球,可信的是小紅。
(2)由圖可知,向東增大是東經(jīng),圖中A點的經(jīng)度是0°,向北增大是北緯,A點的緯度是20°N。
(3)在經(jīng)緯網(wǎng)上,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可以看出,小林大致在小紅的西南方向。
27.【答案】(1)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氣泡
(2)③;左上方
(3)D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根據(jù)制作臨時裝片的注意事項解答;
(2)①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jié)過程,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方,先將觀察目標向左上方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②微鏡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裝片就應向哪一方移動,物像可移動到視野中央;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倍數(shù)乘以物鏡倍數(shù)。
【解答】(1) 制作臨時裝片: 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使它的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氣泡而影響觀察。
(2)①根據(jù)圖片可知,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jié)過程中,鏡筒的高度不需要大幅度調節(jié),即一定不需要調節(jié)的顯微鏡結構③粗準焦螺旋。
②為了將視野從A(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調到B(物像在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往左上方移動。
(3)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大的細胞,需要選擇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組合。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倍數(shù)乘以物鏡倍數(shù)。目鏡2的倍數(shù)大于目鏡1,物鏡4的倍數(shù)大于物鏡3,因此選擇目鏡2和物鏡4。物鏡距離載玻片的位置5和6中,6的位置更近,是高倍鏡下物鏡與玻片的距離。因此,正確組合為D(2、4、6)。
故選D。
(1)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使它的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氣泡而影響觀察。
(2)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jié)過程,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方,先將觀察目標向左上方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可見,圖甲中,觀察裝片時,在視野從A到D的調節(jié)過程中,一定不需要調節(jié)的顯微鏡結構③粗準焦螺旋。
顯微鏡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裝片就應向哪一方移動,物像可移動到視野中央;因此,為了將視野從A(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調到B(物像在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往左上方移動。
(3)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最大的細胞,需要選擇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組合。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倍數(shù)乘以物鏡倍數(shù)。目鏡2的倍數(shù)大于目鏡1,物鏡4的倍數(shù)大于物鏡3,因此選擇目鏡2和物鏡4。物鏡距離載玻片的位置5和6中,6的位置更近,是高倍鏡下物鏡與玻片的距離。因此,正確組合為D(2、4、6)。
故選D。
28.【答案】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蝸牛運動的距離;取生理狀態(tài)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c>b>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可以使用棉線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
(2)同一只蝸牛不可避免會受到前一次溫度的影響,而用不同的蝸牛就可以避免這種影響;
(3)根據(jù)“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分析。
【解答】(1) 小科依據(jù)圖甲獲取蝸牛運動距離的操作是: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
(2)同一只蝸牛不可避免會受到前一次溫度的影響,而用不同的蝸牛就可以避免這種影響,即可以取生理狀態(tài)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3)根據(jù)題意可知,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在相同時間內,運用的距離越大,故c>b>a。
29.【答案】液泡;細胞壁;溶液種類;A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
【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具有細胞液,貯存著各種物質;
(2)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的功能;(3)①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探究中的變量即可;
②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三種溶液是否會引起洋蔥鱗片葉分離速度不同即可。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圖1中A是液泡。
(2)將洋蔥表皮細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過顯微鏡觀察,看到的細胞形狀如圖2,細胞膜和細胞壁距離變大,但細胞的外形沒有發(fā)生變化,原因是細胞壁具有支持作用。
(3)①由表格可知,實驗探究的是溶液的類型對洋蔥表皮細胞的影響,因此實驗目的是研究植物細胞的這種“分離”和“復原”與溶液類型的關系。
②根據(jù)表格中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可得出結論是:三種溶液引起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分離”速度不同,三種溶液都能引起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發(fā)生“分離”,AB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
故選AB。
30.【答案】(1)大于;量筒
(2)70;偏大;將燒杯中水加至標記A
(3)實驗無錯誤
【知識點】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①根據(jù)量杯的形狀分析液體體積和高度的關系;
②相同體積時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越大,則測量越準確。
(2)①讀出兩個量筒的示數(shù),然后相減即可;
②上面方法產(chǎn)生誤差最大的原因是石塊取出時帶走了一部分水,如果把這部分水加回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據(jù)此分析;
(3)無論紙條是否與圓柱體垂直,兩個針孔之間的距離就是圓柱的周長。
【解答】(1)①量杯上大下小,即相同高度時上面的體積肯定大于下面的體積,即高度處液體的體積肯定小于100mL,即100mL的刻度線大于;
②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勻,而量杯的刻度則“下疏上密’,因此,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量杯會因上端相鄰刻度較密而不易讀數(shù)準確,應選用量筒來進行測量更準確。
(2)①根據(jù)題意可知,量筒倒出液體的體積為石塊的體積,而量筒的分度值為10mL,故石塊的體積為;
此方法在B步驟中取出石塊時會粘水,帶走一部分水,C步驟加水時會多加,導致測量的體積偏大。
②上面方法產(chǎn)生誤差最大的原因是石塊取出時帶走了一部分水,如果把這部分水加回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步驟如下:①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在水面處做好標記A;②放入礦石后在水面做好標記B;③取出礦石,將燒杯中水加至標記A;這樣就把石塊帶走的水補回來了,最終測出礦石體積與真實體積更相近。
(3)根據(jù)題意可知,紙帶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因為量的是兩孔間的直線段的長度,所以紙條的邊是否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對測量結果都沒有影響,該測量方法正確。
(1)[1][2]如果量杯是上下粗細一致的,那么100mL是200mL的,則此時液面的高度恰好在處。而實際上量杯上大下小,則高度處液體的體積肯定小于100mL,即100mL的刻度線大于,如果它們的分度值相同,根據(jù)它們的形狀特點可知,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勻,而量杯的刻度則“下疏上密’,因此,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量杯會因上端相鄰刻度較密而不易讀數(shù)準確,應選用量筒來進行測量更準確。
(2)[1][2]量程倒出液體的體積為石塊的體積,故石塊的體積為
此方法在B步驟中取出石塊時會粘水,帶走一部分水,C步驟加水時會多加,導致測量的體積偏大。
[3]上面方法產(chǎn)生誤差最大的原因是石塊取出時帶走了一部分水,如果把這部分水加回來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步驟如下:①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在水面處做好標記A;②放入礦石后在水面做好標記B;③取出礦石,將燒杯中水加至標記A;這樣就把石塊帶走的水補回來了,最終測出礦石體積與真實體積更相近。
(3)紙帶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因為量的是兩孔間的直線段的長度,所以紙條的邊是否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對測量結果都沒有影響,該測量方法正確。
31.【答案】(1)葫蘆蘚
(2)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3)向日葵、玉米;向日葵、玉米;果皮
(4)衣藻→葫蘆蘚→鐵線蕨→紅松
【知識點】種子植物;植物的感應性
【解析】【分析】(1)葫蘆蘚都屬于苔蘚植物,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huán)境中。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和葉結構簡單,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
(2)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guī)律性反應;
(3)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說的綠色開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4)根據(jù)對植物結構的認識解答。
【解答】(1)“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是清代詩人袁枚所作《苔》中的佳句,它描寫了上述生物中葫蘆蘚所代表的植物類群。
(2)向日葵的花盤總是朝著太陽的方向,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3) 圖中,向日葵和玉米屬于被子植物。青比較了葵花籽、松子和玉米粒的結構,發(fā)現(xiàn)向日葵、玉米屬于果實,因為其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4)藻類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具有莖、葉的分化,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裸子植物具有根、莖、葉、種子的分化,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分化;因此,把圖中的幾種植物按照結構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排序,應該是:衣藻→葫蘆蘚→鐵線蕨→紅松→玉米、向日葵。
(1)苔與葫蘆蘚都屬于苔蘚植物,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huán)境中。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和葉結構簡單,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假根無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能力,只起固定植物體的作用。
(2)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guī)律性反應;向日葵的花盤總是朝著太陽的方向,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3)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說的綠色開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圖中,向日葵和玉米屬于被子植物。
果實包括種子和果皮,比較葵花籽、松子和玉米粒的結構可以發(fā)現(xiàn),葵花籽和玉米粒的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屬于果實。
(4)藻類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具有莖、葉的分化,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裸子植物具有根、莖、葉、種子的分化,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分化;因此,把圖中的幾種植物按照結構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排序,應該是:衣藻→葫蘆蘚→鐵線蕨→紅松→玉米、向日葵。
32.【答案】AD;73;合格;見詳解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jù)V=Sh可知,當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時,液體體積越大,液柱越細,則液柱的變化越明顯,測量越準確;
(2)①首先計算出1℃時液柱的變化量,再計算46℃時對應的液柱高度;
②根據(jù)題意計算出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然后與標準進行對照即可。
【解答】(1)根據(jù)V=Sh可知,液體總體積要盡量大一些,同時管子要細一些,此時液柱的變化量越大,則測量越精確,故選擇AD組合。
(2)①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0℃對應液柱高度為50.0mm,100℃對應的液柱高度100.0mm,
那么1℃液柱升高的高度為:
則46℃時的刻度應標注在液柱高度為;
②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0℃對應液柱高度為50.0mm,100℃對應的液柱高度100.0mm,
每1mm對應的溫度為
分度值為2℃,結構完整,刻度是均勻的,
故評價為合格。
33.【答案】(1)4;植物→昆蟲→青蛙→蛇→貓頭鷹
(2)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生物之間的食物聯(lián)系(食物鏈、食物網(wǎng))
【解析】【分析】(1)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chǎn)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2)特征不同的一群生物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逐步對比排列,進行分類,稱為二歧分類法,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1)該食物網(wǎng)中的食物鏈有:植物→昆蟲→鳥→貓頭鷹、植物→昆蟲→青蛙→蛇→貓頭鷹、植物→田鼠→貓頭鷹、植物→田鼠→蛇→貓頭鷹;共4條。最長的食物鏈是:植物→昆蟲→青蛙→蛇→貓頭鷹。
(2)將圖中食物鏈涉及的生物有:植物、昆蟲、鳥、貓頭鷹、青蛙、田鼠、蛇,對上述生物按二歧分類法編制的二歧分類檢索表:
(1)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chǎn)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該食物網(wǎng)中的食物鏈有:植物→昆蟲→鳥→貓頭鷹、植物→昆蟲→青蛙→蛇→貓頭鷹、植物→田鼠→貓頭鷹、植物→田鼠→蛇→貓頭鷹;共4條。最長的食物鏈是:植物→昆蟲→青蛙→蛇→貓頭鷹。
(2)將特征不同的一群生物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逐步對比排列,進行分類,稱為二歧分類法。圖中食物鏈涉及的生物有:植物、昆蟲、鳥、貓頭鷹、青蛙、田鼠、蛇,對上述生物按二歧分類法編制的二歧分類檢索表: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乡县| 芜湖县| 邢台县| 黄平县| 通山县| 肇州县| 宁津县| 白城市| 秭归县| 闽侯县| 梓潼县| 佛坪县| 姜堰市| 横峰县| 新源县| 延庆县| 武邑县| 甘德县| 靖宇县| 噶尔县| 衡东县| 定兴县| 尉犁县| 博兴县| 报价| 株洲县| 巴彦县| 正宁县| 三门峡市| 额济纳旗| 江达县| 安图县| 射洪县| 永和县| 鸡东县| 互助| 清涧县| 青岛市| 望奎县| 灵山县|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