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山海聯盟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1.(2024九上·樂清期中)科學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傾倒液體B.稀釋濃硫酸C.氫氣還原氧化銅D.將鋅粒放入試管【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A. 取用液體藥品時,試管略微傾斜,瓶塞要倒放,故A錯誤;B.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故B錯誤;C.做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水分倒流,故C錯誤;D.加入塊狀固體時,將試管橫放,用鑷子將固體顆粒放入試管口,在慢慢豎起試管,讓固體顆粒滑到試管的底部,故D正確。故選D。2.(2024九上·樂清期中)如圖所示是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橘子的酸性比檸檬的酸性強 B.清潔劑為強酸性或強堿性C.胃酸過多的人適宜多吃西瓜 D.肥皂水能使石蕊試液變紅【答案】B【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溶液的pH<7,呈酸性;溶液的pH>7,呈堿性,結合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橘子的pH在3~4之間,檸檬的pH在2~3之間,因此檸檬的酸性比橘子的酸性強,故A錯誤;B.根據圖片可知,廁所清潔劑的pH在1~2之間,呈酸性,且酸性較強。廚房清潔劑的pH在12~13之間,pH﹥7,呈堿性,且堿性較強,故B正確;C.根據圖片可知,西瓜的pH在5~6之間,呈酸性,胃酸過多的人不適宜多吃呈酸性的食物,故C錯誤;D.根據圖片可知,肥皂水的pH約為10,呈堿性,能使石蕊試液變藍,故D錯誤。故選B。(2024九上·樂清期中)食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也是科學學習中重要的鹽。某校以《自然界的鹽到餐桌上的食鹽》為主題進行項目化學習,同學們在學習中需要完成以下幾個項目。據此回答下列小題。3.科學判斷:以下不屬于食鹽用途的是( )A.廚房調味品 B.制作腌制品C.配制生理鹽水 D.制取二氧化碳4.科學表達:根據已有學習經驗,可以采取蒸發結晶的方法從海水中分離得到粗鹽。以下可以表示該過程中相關科學量隨時間變化圖像的是( )A. B.C. D.5.科學應用:為判斷得到的食鹽樣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鈣,下列物質可用來鑒別的是( )A.鹽酸 B.碳酸鈉 C.硝酸銀 D.無色酚酞【答案】3.D4.C5.B【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解答】(1)根據氯化鈉的性質分析判斷;(2)根據蒸發結晶操作過程中各個物理量的變化分析判斷;(3)分析哪個試劑能夠與氯化鈣反應出現明顯現象,而不與氯化鈉反應即可。3.【解答】食鹽可用作廚房調味品,可用于制作腌制品,提純后得到的氯化鈉可用于配制生理鹽水,故A、B、C不合題意;食鹽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故D符合題意。故選D。4.【解答】AB.采取蒸發結晶的方法從海水中分離得到粗鹽,在飽和以前或剛剛飽和時不變,在達到飽和狀態之后溶質的質量會逐漸減少,故A、B錯誤;CD.當達到飽和之前,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減少,溶質質量分數逐漸增大;當達到飽和狀態后,溶質質量分數不再發生改變,故C正確,D錯誤。故選C。5.【解答】A.氯化鈣不能與鹽酸反應,故A不合題意;B.碳酸鈉能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故B符合題意;C.氯化鈉、氯化鈣均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銀沉淀,故C不合題意;D.氯化鈣顯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故D不合題意。故選B。(2024九上·樂清期中)金屬等材料的應用,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時材料使用中的環保與回收問題,也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據此回答下列小題:6.下列是學習小組同學周末在景區撿拾的垃圾,其中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A.礦泉水瓶 B.泡沫餐盒C.易拉罐 D.塑料垃圾袋7.我國研發制造的超薄銅箔,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等領域,技術領先全球。能加工成銅箔是利用銅的( )A.導電性 B.延展性 C.可燃性 D.密度大8.鎘是鎳鉻電池的重要材料,它可以從銅鎘渣(主要含有鎘、鋅、銅等單質)中分離回收,其過程如圖。鎘、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 )A.鋅>鎘>銅 B.鋅>銅>鎘 C.鎘>鋅>銅 D.鎘>銅>鋅【答案】6.C7.B8.A【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金屬材料是指金屬元素或以金屬元素為主構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的統稱。包括純金屬、合金、金屬材料金屬間化合物和特種金屬材料等。(2)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也能根據用途推測物質的性質;(3)甲能夠和乙的鹽溶液反應,那么甲的金屬活動性大于乙,據此分析判斷。6.【解答】礦泉水瓶、泡沫飯盒和塑料垃圾袋都是用塑料制成的,屬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A、B、D不合題意;易拉罐是鋁合金制成的,屬于金屬材料,故C符合題意。故選C;7.【解答】延展性是指材料在受到拉伸等外力作用時能夠發生塑性變形而不斷裂的性質。銅能夠被加工成很薄的銅箔,這正是利用了銅良好的延展性,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8.【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銅鎘渣中加入足量稀鹽酸,過濾,得到銅和濾液,說明銅不能與酸反應,鎘、鋅均能與稀鹽酸反應,則金屬活動性鎘、鋅>氫>銅。向濾液中加入適量鋅,反應后得到氯化鋅和鎘,說明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鎘強,即鋅>鎘;則鎘、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鋅>鎘>銅。故選A。(2024九上·樂清期中)對圖、表信息的處理能力,是學習科學的必備素養。分析圖文,回答下列小題。9.如圖是含鐵物質的化合價——物質類別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質a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濺 B.物質b是鐵銹,能被磁鐵吸引C.物質c能溶于水,形成黃色溶液 D.物質d的化學式可能是10.向三個盛有等質量鋅粉、鐵粉和鎂粉的燒杯中,分別滴加相同濃度的稀硫酸,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加入稀硫酸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用柱狀圖表示a、b、c、d四處圖像,其中不正確的是( )A.a處 B.b處 C.c處 D.d處【答案】9.D10.D【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各點鐵元素的化合價,結合物質種類確定物質的名稱,從而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2)當酸過量時,生成氫氣的質量取決于金屬的質量;當金屬過量時,生成氫氣的質量取決于酸的質量,據此對各個條形圖進行分析判斷即可。9.【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物質a是單質鐵, 鐵絲不能在空氣中燃燒,故A錯誤;B.根據圖片可知,物質b中鐵顯+2價,其氧化物是FeO,不是鐵銹,也不能被磁鐵吸引,故B錯誤;C.根據圖片可知,物質c是堿,鐵顯+3價,化學式是Fe(OH)3,不能溶于水形成黃色溶液,故C錯誤;D.根據圖片可知,物質d中鐵顯+3價,又屬于鹽。Cl-是酸根離子,顯-1價,因此該鹽的化學式可能是FeCl3,故D正確。故選D。10.【解答】A.a處鋅、鐵、鎂都沒有完全反應,此時產生氫氣的質量取決于加入的稀硫酸質量,此處加入的稀硫酸質量相等,因此產生的氫氣質量相等,故A正確不合題意;B.b處鐵、鎂沒有完全反應,參加反應的稀硫酸質量相等。因此鎂和鐵產生的氫氣質量相等,鋅產生的氫氣質量小于鎂(或鐵)產生的氫氣質量,故B正確不合題意;C.c處鋅、鐵、鎂都完全反應,根據圖示,完全反應時,鋅消耗的稀硫酸最少,鐵消耗的稀硫酸稍多,鎂消耗的稀硫酸最多,因此產生的氫氣鎂最多,鐵次之,鋅最少,故C正確不合題意;D.因為圖中c處鋅、鐵、鎂都完全反應,繼續加入稀硫酸至d處,三個反應產生的氫氣質量與c處比不會發生變化,而柱狀圖d中鋅產生的氫氣質量變成與鐵產生的氫氣質量相等,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1.(2024九上·樂清期中)《天工開物》中介紹了鋅的冶煉方法:“爐甘石、煤炭餅裝罐泥封”→“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冷淀毀罐取出”。如圖,反應區中發生的主要反應有:①分解生成和另一種氧化物;②與碳反應生成。(1)爐甘石屬于物質分類中的 。(選填“酸”、“堿”或“鹽”)。(2)與C反應生成,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該反應屬于_______。A.置換反應 B.化合反應 C.復分解反應(3)從化學變化的角度分析,先“冷淀”再“毀罐”取鋅的原因是: 。【答案】(1)鹽(2)A(3)防止鋅在高溫下重新氧化【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酸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2)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確定反應的基本類型;(3)高溫下鋅和氧氣反應會被氧化,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化學式 可知,碳酸鋅是由鋅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符合鹽的特點,屬于鹽;(2)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可知,該反應是一種化合物和一種單質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故選A;(3)根據題意可知,要先“冷淀”再“毀罐”取鋅,目的是降低裝置的溫度,防止生成的鋅在較高溫度下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鋅。(1)碳酸鋅是由鋅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符合鹽的特點,屬于鹽;(2)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一種化合物和一種單質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符合“一換一”的特點,屬于置換反應,故選:A;(3)要先“冷淀”再“毀罐”取鋅,目的是降低裝置的溫度,防止生成的鋅在較高溫度下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鋅。12.(2024九上·樂清期中)農作物的生長需要大量的氮、磷、鉀等元素,某學習小組開展了配置“無土營養液”的項目化學習。(1)甲、乙同學配置的無土營養液主要成分如下。結合評價量表給甲乙兩組打分,得分較高的是 。甲:KCl、K2CO3、CaCl2乙:KNO3、Ca(NO3)2、KCl指標 評價標準 分值指標一 營養液中含氮磷鉀元素,每種可加1分(同種不累加) 3分指標二 組內物質能共存,不發生化學反應,發生一個反應扣1分 2分小組同學結合酸堿鹽的性質學習,建構了“皇冠圖”模型表示物質間的反應情況。(2)現有一種無色營養液,可能由碳酸鉀、硫酸鉀、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鉀,可用_______進行檢驗。A.方案①,滴加稀HCl溶液 B.方案②,滴加BaCl2溶液(3)植物吸收的營養液中的無機鹽,主要由莖中的 (填結構)進行運輸。【答案】(1)乙(2)A(3)導管【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鹽的性質及用途;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根據指標一和指標二對兩組營養液分別進行打分,然后比較即可;(2)只要加入的試劑和碳酸鉀反應生成明顯現象即可;(3)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的一系列管狀結構,負責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由下向上輸送到植株的身體各處。【解答】(1)甲:KCl、K2CO3、CaCl2中含有鉀元素則指標一的分數為1;K2CO3與CaCl2生成碳酸鈣沉淀能發生反應,發生反應扣1分,則指標二得分為-1;則甲的得分為:(+1)+(-1)=0;乙:KNO3、Ca(NO3)2、KCl中含有鉀、氮元素得,則指標一為2分;組內物質能共存,不發生化學反應,則指標二扣0分,得分2分;那么乙的得分:2+2=4分;則甲乙兩組打分,得分較高的是乙;(2)A.碳酸鉀中的碳酸根與稀鹽酸中的氫離子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氣泡產生,而與硫酸鉀、氯化鉀與稀鹽酸均不反應,故A符合題意;B.碳酸鉀和硫酸鉀與鋇離子反應均能生成白色沉淀,現象相同,則無法探究是否含有碳酸鉀,故B不符合題意。故選A;(3)植物吸收的營養液中的無機鹽主要通過莖中的導管進行運輸。(1)甲:KCl、K2CO3、CaCl2中含有鉀元素加1,K2CO3與CaCl2生成碳酸鈣沉淀能發生反應,發生反應扣1分,得分0分;乙:KNO3、Ca(NO3)2、KCl中含有鉀、氮元素得2分,組內物質能共存,不發生化學反應,扣0分,得分2分;則甲乙兩組打分,得分較高的是乙;(2)結合“皇冠圖”模型可知:A、方案①,滴加稀HCl溶液:碳酸鉀中的碳酸根與稀鹽酸中的氫離子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氣泡產生;硫酸鉀、氯化鉀與稀鹽酸均不與稀鹽酸反應,無明顯反應,則可探究是否含有碳酸鉀、符合題意;B、方案②,滴加BaCl2溶液:Ba2+與碳酸鉀中的碳酸根離子、硫酸鉀中硫酸根離子反應均能生成白色沉淀,現象相同,則無法探究是否含有碳酸鉀,不符合題意。故選:A;(3)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的一系列管狀結構,負責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由下向上輸送到植株的身體各處,植物吸收的營養液中的無機鹽主要通過莖中的導管進行運輸。13.(2024九上·樂清期中)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含少量),項目小組為測定市售食用堿中的含量,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實驗操作】取12克食用堿樣品放入B瓶進行實驗。規范實驗操作,并用電子天平對某一裝置進行連續稱重,直至該裝置質量不再改變時停止實驗。測得該裝置質量改變了4.4克。(裝置中試劑過量,ACDE中均能完全吸收)回答下列問題:【原理分析】(1)實驗圖中連續稱重的裝置是 。【誤差交流】下表是項目組設計的本實驗“影響測量結果精確度的誤差分析”評價量表。評價要素 評價結果不能,0★ 部分,1★ 完全,3★誤差分析 指標一:能排除裝置內原有空氣中的干擾指標二:能排除外界空氣中的干擾指標三:能排除裝置內殘留的干擾指標四:能排除中混有水蒸氣的干擾(2)樂樂認為實驗裝置在指標四中能得3★,原因是: 。(3)要使指標一的評價結果為3★,規范實驗應進行的操作: 。【定量計算】(4)結合項目分析與實驗數據,計算該食用堿中的質量分數 。【答案】D;裝置C中濃硫酸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先關閉分液漏斗,再打開止水夾K,往A中鼓入一段時間空氣,稱量裝置D的質量記;再關閉K,打開分液漏斗加稀硫酸進行反應(合理即可);88.3%【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2)(3)首先通入空氣,其中的二氧化碳被裝置A吸收,剩余的其它將裝置內的空氣排出裝置外。打開分液漏斗的開關,此時反應開始,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其中的水蒸氣被濃硫酸吸收,而二氧化碳氣體被裝置D吸收,則裝置D的質量增大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4)寫出碳酸鈉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食用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裝置D能完全吸收裝置B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裝置D增加的質量就是裝置B生成的二氧化碳,則實驗圖中連續稱重的裝置是D;(2)根據圖片可知,裝置C中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二氧化碳,所以指標四中能得到 3★ ;(3)根據題意可知,先要排盡裝置內的空氣,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擾,然后測定裝置D的質量,具體的操作方法為:先關閉分液漏斗,再打開止水夾K,往A中鼓入一段時間空氣,稱量裝置D的質量記;再關閉K,打開分液漏斗加稀硫酸進行反應;(4)設食用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x,;解得:x≈88.3%。14.(2024九上·樂清期中)實驗室有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樂樂想了解其是否變質及變質情況,探究如下:【項目一】氫氧化鈉是否變質?樂樂取少量固體溶于水后,進行如下實驗并得出結論。方案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方案一 取該溶液2mL于試管中,滴入少量稀鹽酸 無明顯現象 沒有變質(1)請評價方案一的結論是否合理,說明理由: 。【項目二】氫氧化鈉是否完全變質?樂樂設計方案二進行探究。方案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方案二 ①先取該溶液2mL于試管中,滴入過量氯化鋇溶液 溶液變渾濁 ?②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放入試管中,滴入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色(2)方案二結論: 。(3)②處所選藥品除酚酞試液外,還可滴加 ,分析對應現象也能達成探究目的。【項目三】氫氧化鈉變質程度?樂樂取瓶中固體按如下方案繼續探究。(4)通過計算,確定所取固體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5)結合探究,寫出溶液A的溶質成分: 。(寫化學式)【答案】不合理,部分變質時滴入少量稀鹽酸,先與反應,也無明顯現象;部分變質;紫色石蕊試液;50%;、、【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當氫氧化鈉部分變質時,如果稀鹽酸足夠,那么肯定會產生氣泡;如果稀硫酸的量不夠,那么沒有和碳酸鈉反應,也不會看到氣體生成;(2)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一樣,水溶液呈堿性;(3)只要能和氫氧化鈉反應出現明顯不同的現象即可;(4)白色固體就是碳酸鋇,寫出反應的方程式,據此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最后計算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即可;(5)根據上面的現象和分析確定溶液A的成分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稀鹽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再和碳酸鈉反應,無明顯現象可能是稀鹽酸的量太少,只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沒有和碳酸鈉反應。因此方案一不合理;(2)①滴入過量氯化鋇溶液,溶液變渾濁,說明有碳酸鋇沉淀產生,即說明含有碳酸鈉;②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放入試管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由于其中的碳酸鈉已經除去,因此說明含有氫氧化鈉,則方案二結論為:部分變質;(3)②處氫氧化鈉遇到紫色石蕊試液變成藍色,遇到氯化銅、硝酸銅或氯化鐵時會生成不同顏色的沉淀,因此還可以用紫色石蕊試液或溶液或溶液或溶液來代替;(4)設固體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解得:x=10.6g,所取固體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5)由前面的計算可知,21.2g固體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氫氧化鈉不與氯化鋇反應,所以溶液A中的溶質有:氯化鋇、氫氧化鈉、氯化鈉,化學式為:、、。15.(2024九上·樂清期中)學習小組在實驗室探究銅、鋅、銀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與實驗】同學們設計并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實驗中所用金屬均已用砂紙打磨)。【解釋與結論】(1)實驗Ⅰ中鋅片表面有氣泡,實驗Ⅱ中的現象是 。由上述實驗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是:鋅>銅>銀。【反思與交流】(2)樂樂同學取了金屬R放入試管中,滴加稀硫酸后發現有氣泡產生,則金屬R (選填“能”或“不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化學反應。【拓展與延伸】小組同學用不同形狀的金屬鋅和不同濃度的稀硫酸溶液在室溫下進行實驗,探究鋅與稀硫酸反應快慢的影響因素,實驗記錄如下:實驗編號 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均取20mL) 鋅的形狀(均取1g) 3分鐘收集氫氣的體積(mL)① 20% 鋅粒 31.7② 20% 鋅片 50.9③ 30% 鋅粒 61.7④ 30% 鋅片 79.9(3)對比實驗①②,說明 ;(4)比較實驗編號 ,能說明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比鋅的形狀對反應快慢的影響更明顯。【答案】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能;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鋅與稀硫酸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①③【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銅和硝酸銀的反應產物的特征解答;(2)根據現象分析金屬R和氫元素的金屬活動性強弱,進而比較R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即可;(3)根據圖片確定哪個因素不同,根據收集氫氣的體積大小分析金屬活動性強弱,最后得出結論;(4)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解答】(1)在實驗Ⅱ中,銅片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銀和藍色的硝酸銅,那么實驗現象是: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2)根據題意可知,金屬R放入試管中,滴加稀硫酸,發現有氣泡產生,說明金屬R的活動性大于氫,即金屬R的活動性大于銅,故金屬R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化學反應;(3)根據實驗記錄表可知,實驗②中鋅片的接觸面積更大,且收集氫氣的體積更多,那么得到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鋅與稀硫酸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4)比較不同質量分數的硫酸對反應快慢的影響,其他因素應該相同,根據控制變量法,應選擇的實驗編號是①③或②④,由此得出不同形狀的鋅和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都會影響反應快慢。16.(2024九上·樂清期中)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獲取證據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為探究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實驗小組的同學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于是進行以下改進實驗:(1)甲同學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溶液的離子種類如圖1所示,其中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 。(填圖中序號)(2)如圖2所示,乙同學向溶液中通入氣體,測定該過程中溶液pH和溫度變化,實驗結果如圖3(溶液體積的變化可忽略)。①根據實驗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可以根據溫度變化來判斷酸堿是否完全反應B.可以根據變化曲線獲得酸堿中和反應的本質原因C.將溶液換成相應濃度的溶液也可以獲得類似圖像②丙同學向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中通入少量HCl氣體,溶液依然是紅色,此時溶液可能處于圖3中的 點。(選填“a”、“b”、“c”、“d”)(3)丁同學改用與稀混合,溶液出現了白色沉淀,他據此認為與發生了中和反應。你認為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答案】(1)②(2)ABC;b(3)不合理:,并不能證明與發生了反應。【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產物確定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離子種類,進而推斷其它離子種類即可;(2)①根據酸和堿反應的現象分析判斷即可;②根據溶液顏色確定此時溶液的pH范圍,進而確定對應的時間即可;(3)根據酸堿反應的本質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鋇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則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①是①為鋇離子、②為氫氧根離子,③為氯離子,其中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氫氧根離子,故選②。(2)①A.氫氧化鋇和稀鹽酸反應時會向外放熱,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溫度最高,故A符合題意;B.當酸堿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說明酸堿反應的本質是和結合生成水,故B符合題意;C.氫氧化鋇和氫氧化鈉都是堿,都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故C符合題意。故選ABC。②溶液呈紅色,說明溶液呈堿性,此時反應正在反應中,故選b;(3)與稀混合,溶液出現的白色沉淀為,可以確定的離子反應為:,并不能證明與發生了反應,故不合理。(1)根據圖1溶液滴加稀鹽酸前后溶液的離子種類可知①為鋇離子、②為氫氧根離子,③為氯離子,其中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氫氧根離子,填②。(2)A、酸堿中和反應放熱,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溫度最高,此項符合題意;B、根據圖三溶液的pH由大于7減小至小于7可知酸堿反應的本質是和結合生成水,此項符合題意;C、酸堿中和反應都放出熱量且反應本質都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此項符合題意。故選ABC。(3)與稀混合,溶液出現的白色沉淀為,可以確定的離子反應為:,并不能證明與發生了反應,故不合理。17.(2024九上·樂清期中)某學習小組開展以“影響鐵銹蝕因素”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任務一】定性探究鐵銹蝕的因素。【查閱資料】①氯化鈣固體可作干燥劑。②一定條件下,碳可加快鐵的銹蝕,但其本身不參加反應。【進行實驗】取四枚潔凈無銹的相同鐵釘分別放入試管,進行圖1實驗,現象如表。試管 A B C D一周后現象 鐵釘表面有一層鐵銹 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 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 鐵釘表面有厚層鐵銹【得出結論】(1)對比A、B、C試管中實驗現象,說明鐵銹蝕主要是與空氣中的 發生反應;(2)對比A、D試管中實驗現象,說明鐵銹蝕還與 有關。【任務二】定量探究鐵銹蝕的因素。小組同學設計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并完成實驗探究。步驟1:檢查裝置氣密性;步驟2:將5g鐵粉和2g碳粉加入三頸燒瓶,t1時刻加入2mL飽和NaCl溶液;步驟3:立即塞緊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裝有5mL稀鹽酸的注射器;步驟4:觀察現象,采集數據。(3)據圖3可知:鐵銹蝕的過程中 (選填“吸熱”或“放熱”)。【任務三】反思鐵銹蝕的過程。(4)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注射器中的鹽酸會自動注入瓶內,原因是: 。(5)據圖3、圖4,t1~t2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減小,解釋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 。【答案】水蒸氣、氧氣;氯化鈉;放熱;鐵生銹消耗氧氣,瓶內氣壓下降,小于注射器內壓強;鐵生銹放熱,溫度升高使氣壓增大,但消耗氧氣使瓶內氣壓減小,氧氣消耗的壓強差大于升溫導致的壓強差,故瓶內氣壓減小【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解析】【分析】(1)分別對比AB、AC實驗,從而確定其中的變量,弄清鐵銹蝕的條件;(2)根據圖片確定A、D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3)溫度升高,則向外放熱;溫度降低,則從外界吸熱;(4)根據鐵銹蝕分析裝置內的氣壓變化即可;(5)消耗氧氣導致氣壓減小,放出熱量導致氣壓增大,分析二者對氣壓的影響大小即可。【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B對比說明鐵銹蝕與氧氣有關,A、C對比說明鐵銹蝕與水有關,則對比A、B、C試管中實驗現象,說明鐵銹蝕主要是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氧氣發生反應;(2)A中沒有食鹽,D中有食鹽,則對比A、D試管中實驗現象,說明鐵銹蝕還與NaCl有關;(3)根據圖3可知,鐵銹蝕的過程中溫度升高,說明鐵銹蝕的過程中向外放熱;(4)根據題意可知,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鐵生銹消耗氧氣,瓶內氣壓下降,小于注射器內壓強,故注射器中的鹽酸會自動注入瓶內;(5) t1~t2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減小的原因為: 鐵生銹消耗氧氣并放熱,溫度升高使氣壓增大,但消耗氧氣使瓶內氣壓減小,氧氣消耗的壓強差大于升溫導致的壓強差。18.(2024九上·樂清期中)胃酸過多會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影響人體健康。患者常用碳酸氫鈉片、鋁碳酸鎂片等藥物來治療。請回答以下問題:【原理分析】(1)鋁碳酸鎂片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鎂和氫氧化鋁,該藥片能治療胃酸過多的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述,寫出1條即可)【定量分析】(2)為測定碳酸氫鈉藥片中有效成分的占比,樂樂同學按圖甲進行實驗。請分析實驗數據,計算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 。【藥效分析】(3)為比較藥效,樂樂取兩種藥片各1.0g與足量的稀鹽酸進行反應,利用濃度傳感器和pH傳感器分別測出容器內濃度和溶液的變化,得到兩幅曲線如圖乙。小組同學分析后認為鋁碳酸鎂片治療胃酸的效果更好,請說出兩點理由 。【答案】;70%;碳酸氫鈉更容易造成胃脹氣;鋁碳酸鎂片中和酸的能力更強【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據此解釋治療胃酸過多的原理;(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總質量的減小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氫鈉的質量,進而計算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即可;(3)根據圖乙,從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多少,以及中和酸的能力兩個角度分析解答。【解答】(1) 鋁碳酸鎂片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鎂和氫氧化鋁,該藥片能治療胃酸過多的原理:①氫氧化鋁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方程式為:;②碳酸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分別為:;(2)根據題意可知,物質的總質量減小183g-81.9g=1.1g,即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1g,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解得:x=2.1g,則每片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為:×100%=70%;(3)分析圖像可知, 鋁碳酸鎂片治療胃酸的效果更好的原因為:① 等量的兩種藥品中,碳酸氫鈉片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越多,更容易造成胃脹氣;②鋁碳酸鎂片反應后酸性較弱,則中和酸的能力更強。1 / 1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山海聯盟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1.(2024九上·樂清期中)科學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傾倒液體B.稀釋濃硫酸C.氫氣還原氧化銅D.將鋅粒放入試管2.(2024九上·樂清期中)如圖所示是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橘子的酸性比檸檬的酸性強 B.清潔劑為強酸性或強堿性C.胃酸過多的人適宜多吃西瓜 D.肥皂水能使石蕊試液變紅(2024九上·樂清期中)食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也是科學學習中重要的鹽。某校以《自然界的鹽到餐桌上的食鹽》為主題進行項目化學習,同學們在學習中需要完成以下幾個項目。據此回答下列小題。3.科學判斷:以下不屬于食鹽用途的是( )A.廚房調味品 B.制作腌制品C.配制生理鹽水 D.制取二氧化碳4.科學表達:根據已有學習經驗,可以采取蒸發結晶的方法從海水中分離得到粗鹽。以下可以表示該過程中相關科學量隨時間變化圖像的是( )A. B.C. D.5.科學應用:為判斷得到的食鹽樣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鈣,下列物質可用來鑒別的是( )A.鹽酸 B.碳酸鈉 C.硝酸銀 D.無色酚酞(2024九上·樂清期中)金屬等材料的應用,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時材料使用中的環保與回收問題,也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據此回答下列小題:6.下列是學習小組同學周末在景區撿拾的垃圾,其中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A.礦泉水瓶 B.泡沫餐盒C.易拉罐 D.塑料垃圾袋7.我國研發制造的超薄銅箔,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等領域,技術領先全球。能加工成銅箔是利用銅的( )A.導電性 B.延展性 C.可燃性 D.密度大8.鎘是鎳鉻電池的重要材料,它可以從銅鎘渣(主要含有鎘、鋅、銅等單質)中分離回收,其過程如圖。鎘、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 )A.鋅>鎘>銅 B.鋅>銅>鎘 C.鎘>鋅>銅 D.鎘>銅>鋅(2024九上·樂清期中)對圖、表信息的處理能力,是學習科學的必備素養。分析圖文,回答下列小題。9.如圖是含鐵物質的化合價——物質類別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質a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濺 B.物質b是鐵銹,能被磁鐵吸引C.物質c能溶于水,形成黃色溶液 D.物質d的化學式可能是10.向三個盛有等質量鋅粉、鐵粉和鎂粉的燒杯中,分別滴加相同濃度的稀硫酸,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加入稀硫酸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用柱狀圖表示a、b、c、d四處圖像,其中不正確的是( )A.a處 B.b處 C.c處 D.d處11.(2024九上·樂清期中)《天工開物》中介紹了鋅的冶煉方法:“爐甘石、煤炭餅裝罐泥封”→“其底鋪薪,發火煅紅”→“冷淀毀罐取出”。如圖,反應區中發生的主要反應有:①分解生成和另一種氧化物;②與碳反應生成。(1)爐甘石屬于物質分類中的 。(選填“酸”、“堿”或“鹽”)。(2)與C反應生成,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該反應屬于_______。A.置換反應 B.化合反應 C.復分解反應(3)從化學變化的角度分析,先“冷淀”再“毀罐”取鋅的原因是: 。12.(2024九上·樂清期中)農作物的生長需要大量的氮、磷、鉀等元素,某學習小組開展了配置“無土營養液”的項目化學習。(1)甲、乙同學配置的無土營養液主要成分如下。結合評價量表給甲乙兩組打分,得分較高的是 。甲:KCl、K2CO3、CaCl2乙:KNO3、Ca(NO3)2、KCl指標 評價標準 分值指標一 營養液中含氮磷鉀元素,每種可加1分(同種不累加) 3分指標二 組內物質能共存,不發生化學反應,發生一個反應扣1分 2分小組同學結合酸堿鹽的性質學習,建構了“皇冠圖”模型表示物質間的反應情況。(2)現有一種無色營養液,可能由碳酸鉀、硫酸鉀、氯化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鉀,可用_______進行檢驗。A.方案①,滴加稀HCl溶液 B.方案②,滴加BaCl2溶液(3)植物吸收的營養液中的無機鹽,主要由莖中的 (填結構)進行運輸。13.(2024九上·樂清期中)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含少量),項目小組為測定市售食用堿中的含量,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實驗操作】取12克食用堿樣品放入B瓶進行實驗。規范實驗操作,并用電子天平對某一裝置進行連續稱重,直至該裝置質量不再改變時停止實驗。測得該裝置質量改變了4.4克。(裝置中試劑過量,ACDE中均能完全吸收)回答下列問題:【原理分析】(1)實驗圖中連續稱重的裝置是 。【誤差交流】下表是項目組設計的本實驗“影響測量結果精確度的誤差分析”評價量表。評價要素 評價結果不能,0★ 部分,1★ 完全,3★誤差分析 指標一:能排除裝置內原有空氣中的干擾指標二:能排除外界空氣中的干擾指標三:能排除裝置內殘留的干擾指標四:能排除中混有水蒸氣的干擾(2)樂樂認為實驗裝置在指標四中能得3★,原因是: 。(3)要使指標一的評價結果為3★,規范實驗應進行的操作: 。【定量計算】(4)結合項目分析與實驗數據,計算該食用堿中的質量分數 。14.(2024九上·樂清期中)實驗室有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樂樂想了解其是否變質及變質情況,探究如下:【項目一】氫氧化鈉是否變質?樂樂取少量固體溶于水后,進行如下實驗并得出結論。方案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方案一 取該溶液2mL于試管中,滴入少量稀鹽酸 無明顯現象 沒有變質(1)請評價方案一的結論是否合理,說明理由: 。【項目二】氫氧化鈉是否完全變質?樂樂設計方案二進行探究。方案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方案二 ①先取該溶液2mL于試管中,滴入過量氯化鋇溶液 溶液變渾濁 ?②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放入試管中,滴入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色(2)方案二結論: 。(3)②處所選藥品除酚酞試液外,還可滴加 ,分析對應現象也能達成探究目的。【項目三】氫氧化鈉變質程度?樂樂取瓶中固體按如下方案繼續探究。(4)通過計算,確定所取固體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5)結合探究,寫出溶液A的溶質成分: 。(寫化學式)15.(2024九上·樂清期中)學習小組在實驗室探究銅、鋅、銀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與實驗】同學們設計并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實驗中所用金屬均已用砂紙打磨)。【解釋與結論】(1)實驗Ⅰ中鋅片表面有氣泡,實驗Ⅱ中的現象是 。由上述實驗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是:鋅>銅>銀。【反思與交流】(2)樂樂同學取了金屬R放入試管中,滴加稀硫酸后發現有氣泡產生,則金屬R (選填“能”或“不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化學反應。【拓展與延伸】小組同學用不同形狀的金屬鋅和不同濃度的稀硫酸溶液在室溫下進行實驗,探究鋅與稀硫酸反應快慢的影響因素,實驗記錄如下:實驗編號 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均取20mL) 鋅的形狀(均取1g) 3分鐘收集氫氣的體積(mL)① 20% 鋅粒 31.7② 20% 鋅片 50.9③ 30% 鋅粒 61.7④ 30% 鋅片 79.9(3)對比實驗①②,說明 ;(4)比較實驗編號 ,能說明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比鋅的形狀對反應快慢的影響更明顯。16.(2024九上·樂清期中)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獲取證據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為探究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實驗小組的同學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于是進行以下改進實驗:(1)甲同學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溶液的離子種類如圖1所示,其中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 。(填圖中序號)(2)如圖2所示,乙同學向溶液中通入氣體,測定該過程中溶液pH和溫度變化,實驗結果如圖3(溶液體積的變化可忽略)。①根據實驗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可以根據溫度變化來判斷酸堿是否完全反應B.可以根據變化曲線獲得酸堿中和反應的本質原因C.將溶液換成相應濃度的溶液也可以獲得類似圖像②丙同學向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中通入少量HCl氣體,溶液依然是紅色,此時溶液可能處于圖3中的 點。(選填“a”、“b”、“c”、“d”)(3)丁同學改用與稀混合,溶液出現了白色沉淀,他據此認為與發生了中和反應。你認為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17.(2024九上·樂清期中)某學習小組開展以“影響鐵銹蝕因素”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任務一】定性探究鐵銹蝕的因素。【查閱資料】①氯化鈣固體可作干燥劑。②一定條件下,碳可加快鐵的銹蝕,但其本身不參加反應。【進行實驗】取四枚潔凈無銹的相同鐵釘分別放入試管,進行圖1實驗,現象如表。試管 A B C D一周后現象 鐵釘表面有一層鐵銹 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 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 鐵釘表面有厚層鐵銹【得出結論】(1)對比A、B、C試管中實驗現象,說明鐵銹蝕主要是與空氣中的 發生反應;(2)對比A、D試管中實驗現象,說明鐵銹蝕還與 有關。【任務二】定量探究鐵銹蝕的因素。小組同學設計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并完成實驗探究。步驟1:檢查裝置氣密性;步驟2:將5g鐵粉和2g碳粉加入三頸燒瓶,t1時刻加入2mL飽和NaCl溶液;步驟3:立即塞緊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裝有5mL稀鹽酸的注射器;步驟4:觀察現象,采集數據。(3)據圖3可知:鐵銹蝕的過程中 (選填“吸熱”或“放熱”)。【任務三】反思鐵銹蝕的過程。(4)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注射器中的鹽酸會自動注入瓶內,原因是: 。(5)據圖3、圖4,t1~t2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減小,解釋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 。18.(2024九上·樂清期中)胃酸過多會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影響人體健康。患者常用碳酸氫鈉片、鋁碳酸鎂片等藥物來治療。請回答以下問題:【原理分析】(1)鋁碳酸鎂片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鎂和氫氧化鋁,該藥片能治療胃酸過多的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述,寫出1條即可)【定量分析】(2)為測定碳酸氫鈉藥片中有效成分的占比,樂樂同學按圖甲進行實驗。請分析實驗數據,計算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 。【藥效分析】(3)為比較藥效,樂樂取兩種藥片各1.0g與足量的稀鹽酸進行反應,利用濃度傳感器和pH傳感器分別測出容器內濃度和溶液的變化,得到兩幅曲線如圖乙。小組同學分析后認為鋁碳酸鎂片治療胃酸的效果更好,請說出兩點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A. 取用液體藥品時,試管略微傾斜,瓶塞要倒放,故A錯誤;B.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故B錯誤;C.做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水分倒流,故C錯誤;D.加入塊狀固體時,將試管橫放,用鑷子將固體顆粒放入試管口,在慢慢豎起試管,讓固體顆粒滑到試管的底部,故D正確。故選D。2.【答案】B【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溶液的pH<7,呈酸性;溶液的pH>7,呈堿性,結合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橘子的pH在3~4之間,檸檬的pH在2~3之間,因此檸檬的酸性比橘子的酸性強,故A錯誤;B.根據圖片可知,廁所清潔劑的pH在1~2之間,呈酸性,且酸性較強。廚房清潔劑的pH在12~13之間,pH﹥7,呈堿性,且堿性較強,故B正確;C.根據圖片可知,西瓜的pH在5~6之間,呈酸性,胃酸過多的人不適宜多吃呈酸性的食物,故C錯誤;D.根據圖片可知,肥皂水的pH約為10,呈堿性,能使石蕊試液變藍,故D錯誤。故選B。【答案】3.D4.C5.B【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解答】(1)根據氯化鈉的性質分析判斷;(2)根據蒸發結晶操作過程中各個物理量的變化分析判斷;(3)分析哪個試劑能夠與氯化鈣反應出現明顯現象,而不與氯化鈉反應即可。3.【解答】食鹽可用作廚房調味品,可用于制作腌制品,提純后得到的氯化鈉可用于配制生理鹽水,故A、B、C不合題意;食鹽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故D符合題意。故選D。4.【解答】AB.采取蒸發結晶的方法從海水中分離得到粗鹽,在飽和以前或剛剛飽和時不變,在達到飽和狀態之后溶質的質量會逐漸減少,故A、B錯誤;CD.當達到飽和之前,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減少,溶質質量分數逐漸增大;當達到飽和狀態后,溶質質量分數不再發生改變,故C正確,D錯誤。故選C。5.【解答】A.氯化鈣不能與鹽酸反應,故A不合題意;B.碳酸鈉能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故B符合題意;C.氯化鈉、氯化鈣均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銀沉淀,故C不合題意;D.氯化鈣顯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故D不合題意。故選B。【答案】6.C7.B8.A【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解答】(1)金屬材料是指金屬元素或以金屬元素為主構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的統稱。包括純金屬、合金、金屬材料金屬間化合物和特種金屬材料等。(2)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也能根據用途推測物質的性質;(3)甲能夠和乙的鹽溶液反應,那么甲的金屬活動性大于乙,據此分析判斷。6.【解答】礦泉水瓶、泡沫飯盒和塑料垃圾袋都是用塑料制成的,屬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A、B、D不合題意;易拉罐是鋁合金制成的,屬于金屬材料,故C符合題意。故選C;7.【解答】延展性是指材料在受到拉伸等外力作用時能夠發生塑性變形而不斷裂的性質。銅能夠被加工成很薄的銅箔,這正是利用了銅良好的延展性,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8.【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銅鎘渣中加入足量稀鹽酸,過濾,得到銅和濾液,說明銅不能與酸反應,鎘、鋅均能與稀鹽酸反應,則金屬活動性鎘、鋅>氫>銅。向濾液中加入適量鋅,反應后得到氯化鋅和鎘,說明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鎘強,即鋅>鎘;則鎘、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鋅>鎘>銅。故選A。【答案】9.D10.D【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各點鐵元素的化合價,結合物質種類確定物質的名稱,從而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2)當酸過量時,生成氫氣的質量取決于金屬的質量;當金屬過量時,生成氫氣的質量取決于酸的質量,據此對各個條形圖進行分析判斷即可。9.【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物質a是單質鐵, 鐵絲不能在空氣中燃燒,故A錯誤;B.根據圖片可知,物質b中鐵顯+2價,其氧化物是FeO,不是鐵銹,也不能被磁鐵吸引,故B錯誤;C.根據圖片可知,物質c是堿,鐵顯+3價,化學式是Fe(OH)3,不能溶于水形成黃色溶液,故C錯誤;D.根據圖片可知,物質d中鐵顯+3價,又屬于鹽。Cl-是酸根離子,顯-1價,因此該鹽的化學式可能是FeCl3,故D正確。故選D。10.【解答】A.a處鋅、鐵、鎂都沒有完全反應,此時產生氫氣的質量取決于加入的稀硫酸質量,此處加入的稀硫酸質量相等,因此產生的氫氣質量相等,故A正確不合題意;B.b處鐵、鎂沒有完全反應,參加反應的稀硫酸質量相等。因此鎂和鐵產生的氫氣質量相等,鋅產生的氫氣質量小于鎂(或鐵)產生的氫氣質量,故B正確不合題意;C.c處鋅、鐵、鎂都完全反應,根據圖示,完全反應時,鋅消耗的稀硫酸最少,鐵消耗的稀硫酸稍多,鎂消耗的稀硫酸最多,因此產生的氫氣鎂最多,鐵次之,鋅最少,故C正確不合題意;D.因為圖中c處鋅、鐵、鎂都完全反應,繼續加入稀硫酸至d處,三個反應產生的氫氣質量與c處比不會發生變化,而柱狀圖d中鋅產生的氫氣質量變成與鐵產生的氫氣質量相等,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1.【答案】(1)鹽(2)A(3)防止鋅在高溫下重新氧化【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酸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2)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確定反應的基本類型;(3)高溫下鋅和氧氣反應會被氧化,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化學式 可知,碳酸鋅是由鋅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符合鹽的特點,屬于鹽;(2)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可知,該反應是一種化合物和一種單質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故選A;(3)根據題意可知,要先“冷淀”再“毀罐”取鋅,目的是降低裝置的溫度,防止生成的鋅在較高溫度下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鋅。(1)碳酸鋅是由鋅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符合鹽的特點,屬于鹽;(2)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一種化合物和一種單質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符合“一換一”的特點,屬于置換反應,故選:A;(3)要先“冷淀”再“毀罐”取鋅,目的是降低裝置的溫度,防止生成的鋅在較高溫度下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鋅。12.【答案】(1)乙(2)A(3)導管【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鹽的性質及用途;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根據指標一和指標二對兩組營養液分別進行打分,然后比較即可;(2)只要加入的試劑和碳酸鉀反應生成明顯現象即可;(3)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的一系列管狀結構,負責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由下向上輸送到植株的身體各處。【解答】(1)甲:KCl、K2CO3、CaCl2中含有鉀元素則指標一的分數為1;K2CO3與CaCl2生成碳酸鈣沉淀能發生反應,發生反應扣1分,則指標二得分為-1;則甲的得分為:(+1)+(-1)=0;乙:KNO3、Ca(NO3)2、KCl中含有鉀、氮元素得,則指標一為2分;組內物質能共存,不發生化學反應,則指標二扣0分,得分2分;那么乙的得分:2+2=4分;則甲乙兩組打分,得分較高的是乙;(2)A.碳酸鉀中的碳酸根與稀鹽酸中的氫離子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氣泡產生,而與硫酸鉀、氯化鉀與稀鹽酸均不反應,故A符合題意;B.碳酸鉀和硫酸鉀與鋇離子反應均能生成白色沉淀,現象相同,則無法探究是否含有碳酸鉀,故B不符合題意。故選A;(3)植物吸收的營養液中的無機鹽主要通過莖中的導管進行運輸。(1)甲:KCl、K2CO3、CaCl2中含有鉀元素加1,K2CO3與CaCl2生成碳酸鈣沉淀能發生反應,發生反應扣1分,得分0分;乙:KNO3、Ca(NO3)2、KCl中含有鉀、氮元素得2分,組內物質能共存,不發生化學反應,扣0分,得分2分;則甲乙兩組打分,得分較高的是乙;(2)結合“皇冠圖”模型可知:A、方案①,滴加稀HCl溶液:碳酸鉀中的碳酸根與稀鹽酸中的氫離子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氣泡產生;硫酸鉀、氯化鉀與稀鹽酸均不與稀鹽酸反應,無明顯反應,則可探究是否含有碳酸鉀、符合題意;B、方案②,滴加BaCl2溶液:Ba2+與碳酸鉀中的碳酸根離子、硫酸鉀中硫酸根離子反應均能生成白色沉淀,現象相同,則無法探究是否含有碳酸鉀,不符合題意。故選:A;(3)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的一系列管狀結構,負責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由下向上輸送到植株的身體各處,植物吸收的營養液中的無機鹽主要通過莖中的導管進行運輸。13.【答案】D;裝置C中濃硫酸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先關閉分液漏斗,再打開止水夾K,往A中鼓入一段時間空氣,稱量裝置D的質量記;再關閉K,打開分液漏斗加稀硫酸進行反應(合理即可);88.3%【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2)(3)首先通入空氣,其中的二氧化碳被裝置A吸收,剩余的其它將裝置內的空氣排出裝置外。打開分液漏斗的開關,此時反應開始,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其中的水蒸氣被濃硫酸吸收,而二氧化碳氣體被裝置D吸收,則裝置D的質量增大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4)寫出碳酸鈉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食用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裝置D能完全吸收裝置B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裝置D增加的質量就是裝置B生成的二氧化碳,則實驗圖中連續稱重的裝置是D;(2)根據圖片可知,裝置C中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二氧化碳,所以指標四中能得到 3★ ;(3)根據題意可知,先要排盡裝置內的空氣,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擾,然后測定裝置D的質量,具體的操作方法為:先關閉分液漏斗,再打開止水夾K,往A中鼓入一段時間空氣,稱量裝置D的質量記;再關閉K,打開分液漏斗加稀硫酸進行反應;(4)設食用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x,;解得:x≈88.3%。14.【答案】不合理,部分變質時滴入少量稀鹽酸,先與反應,也無明顯現象;部分變質;紫色石蕊試液;50%;、、【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當氫氧化鈉部分變質時,如果稀鹽酸足夠,那么肯定會產生氣泡;如果稀硫酸的量不夠,那么沒有和碳酸鈉反應,也不會看到氣體生成;(2)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一樣,水溶液呈堿性;(3)只要能和氫氧化鈉反應出現明顯不同的現象即可;(4)白色固體就是碳酸鋇,寫出反應的方程式,據此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最后計算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即可;(5)根據上面的現象和分析確定溶液A的成分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稀鹽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再和碳酸鈉反應,無明顯現象可能是稀鹽酸的量太少,只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沒有和碳酸鈉反應。因此方案一不合理;(2)①滴入過量氯化鋇溶液,溶液變渾濁,說明有碳酸鋇沉淀產生,即說明含有碳酸鈉;②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放入試管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由于其中的碳酸鈉已經除去,因此說明含有氫氧化鈉,則方案二結論為:部分變質;(3)②處氫氧化鈉遇到紫色石蕊試液變成藍色,遇到氯化銅、硝酸銅或氯化鐵時會生成不同顏色的沉淀,因此還可以用紫色石蕊試液或溶液或溶液或溶液來代替;(4)設固體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解得:x=10.6g,所取固體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5)由前面的計算可知,21.2g固體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氫氧化鈉不與氯化鋇反應,所以溶液A中的溶質有:氯化鋇、氫氧化鈉、氯化鈉,化學式為:、、。15.【答案】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能;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鋅與稀硫酸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①③【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銅和硝酸銀的反應產物的特征解答;(2)根據現象分析金屬R和氫元素的金屬活動性強弱,進而比較R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即可;(3)根據圖片確定哪個因素不同,根據收集氫氣的體積大小分析金屬活動性強弱,最后得出結論;(4)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解答】(1)在實驗Ⅱ中,銅片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銀和藍色的硝酸銅,那么實驗現象是: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生成,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2)根據題意可知,金屬R放入試管中,滴加稀硫酸,發現有氣泡產生,說明金屬R的活動性大于氫,即金屬R的活動性大于銅,故金屬R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化學反應;(3)根據實驗記錄表可知,實驗②中鋅片的接觸面積更大,且收集氫氣的體積更多,那么得到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鋅與稀硫酸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4)比較不同質量分數的硫酸對反應快慢的影響,其他因素應該相同,根據控制變量法,應選擇的實驗編號是①③或②④,由此得出不同形狀的鋅和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都會影響反應快慢。16.【答案】(1)②(2)ABC;b(3)不合理:,并不能證明與發生了反應。【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產物確定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離子種類,進而推斷其它離子種類即可;(2)①根據酸和堿反應的現象分析判斷即可;②根據溶液顏色確定此時溶液的pH范圍,進而確定對應的時間即可;(3)根據酸堿反應的本質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鋇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則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①是①為鋇離子、②為氫氧根離子,③為氯離子,其中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氫氧根離子,故選②。(2)①A.氫氧化鋇和稀鹽酸反應時會向外放熱,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溫度最高,故A符合題意;B.當酸堿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說明酸堿反應的本質是和結合生成水,故B符合題意;C.氫氧化鋇和氫氧化鈉都是堿,都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故C符合題意。故選ABC。②溶液呈紅色,說明溶液呈堿性,此時反應正在反應中,故選b;(3)與稀混合,溶液出現的白色沉淀為,可以確定的離子反應為:,并不能證明與發生了反應,故不合理。(1)根據圖1溶液滴加稀鹽酸前后溶液的離子種類可知①為鋇離子、②為氫氧根離子,③為氯離子,其中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氫氧根離子,填②。(2)A、酸堿中和反應放熱,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溫度最高,此項符合題意;B、根據圖三溶液的pH由大于7減小至小于7可知酸堿反應的本質是和結合生成水,此項符合題意;C、酸堿中和反應都放出熱量且反應本質都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此項符合題意。故選ABC。(3)與稀混合,溶液出現的白色沉淀為,可以確定的離子反應為:,并不能證明與發生了反應,故不合理。17.【答案】水蒸氣、氧氣;氯化鈉;放熱;鐵生銹消耗氧氣,瓶內氣壓下降,小于注射器內壓強;鐵生銹放熱,溫度升高使氣壓增大,但消耗氧氣使瓶內氣壓減小,氧氣消耗的壓強差大于升溫導致的壓強差,故瓶內氣壓減小【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解析】【分析】(1)分別對比AB、AC實驗,從而確定其中的變量,弄清鐵銹蝕的條件;(2)根據圖片確定A、D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3)溫度升高,則向外放熱;溫度降低,則從外界吸熱;(4)根據鐵銹蝕分析裝置內的氣壓變化即可;(5)消耗氧氣導致氣壓減小,放出熱量導致氣壓增大,分析二者對氣壓的影響大小即可。【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B對比說明鐵銹蝕與氧氣有關,A、C對比說明鐵銹蝕與水有關,則對比A、B、C試管中實驗現象,說明鐵銹蝕主要是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氧氣發生反應;(2)A中沒有食鹽,D中有食鹽,則對比A、D試管中實驗現象,說明鐵銹蝕還與NaCl有關;(3)根據圖3可知,鐵銹蝕的過程中溫度升高,說明鐵銹蝕的過程中向外放熱;(4)根據題意可知,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鐵生銹消耗氧氣,瓶內氣壓下降,小于注射器內壓強,故注射器中的鹽酸會自動注入瓶內;(5) t1~t2段溫度升高,瓶內壓強減小的原因為: 鐵生銹消耗氧氣并放熱,溫度升高使氣壓增大,但消耗氧氣使瓶內氣壓減小,氧氣消耗的壓強差大于升溫導致的壓強差。18.【答案】;70%;碳酸氫鈉更容易造成胃脹氣;鋁碳酸鎂片中和酸的能力更強【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據此解釋治療胃酸過多的原理;(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總質量的減小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氫鈉的質量,進而計算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即可;(3)根據圖乙,從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多少,以及中和酸的能力兩個角度分析解答。【解答】(1) 鋁碳酸鎂片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鎂和氫氧化鋁,該藥片能治療胃酸過多的原理:①氫氧化鋁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方程式為:;②碳酸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分別為:;(2)根據題意可知,物質的總質量減小183g-81.9g=1.1g,即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1g,設碳酸氫鈉的質量為x,;解得:x=2.1g,則每片藥片中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為:×100%=70%;(3)分析圖像可知, 鋁碳酸鎂片治療胃酸的效果更好的原因為:① 等量的兩種藥品中,碳酸氫鈉片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越多,更容易造成胃脹氣;②鋁碳酸鎂片反應后酸性較弱,則中和酸的能力更強。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山海聯盟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山海聯盟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