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九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br/>A.石蠟熔化 B.汽油揮發 C.濕衣晾干 D.木柴燃燒2.(2024九上·嘉興期中)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機酸之一,在水溶液中可以解離出來H+,從而呈現酸性,主要用于飲料添加劑或藥物工業原料,下列物質不能與酒石酸反應的是( ?。?br/>A.Mg B.Fe2O3 C.NaOH D.CO23.(2024九上·嘉興期中)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為“全球戰塑”,我們應樹立“減塑限塑”環保理念,共同建設綠色、環保、健康的美麗家園。下列做法不符合該理念的是( )A.購物時自帶布袋 B.將廢棄塑料焚燒處理C.塑料垃圾分類投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吸管4.(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物質名稱、俗名、化學式完全對應的是 ()A.硫酸銅 膽礬 CuSO4 5H2O B.碳酸鈉 純堿 NaHCO3C.氫氧化鈣 生石灰 Ca(OH)2 D.氫氧化鈉 苛性鈉 NaOH5.(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離子組能在pH=10的無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O3-,K+,Na+,H+ B.K+,SO42-,Na+,NO3-C.Cl-,K+,SO42-,Cu2+ D.Ca2+,Cl-,CO32-,Na+6.(2024九上·嘉興期中)芋艿(俗稱毛芋)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新鮮芋艿在去皮時會出現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甙,沾上它會奇癢難忍,下列廚房中的物質止癢效果最好的是( ?。?br/>A.食醋 B.料酒 C.純堿 D.食鹽水7.(2024九上·嘉興期中)電腦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純度的硅。目前廣泛采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應為:SiO2+2C Si+2CO↑。該反應類型屬于( ?。?br/>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8.(2024九上·嘉興期中)科學思維是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對于幾種研究方法所舉的例子正確的是( ?。?br/>A.分類:陶瓷、塑料、金屬是生活用品中常用的材料,它們都屬于有機物B.比較:二氧化碳和鹽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則兩者都屬于酸C.歸納:NaOH、Ca(OH)2都能與CO2、SO2反應,得出某些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D.推理: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9.(2024九上·嘉興期中)鈀(Pd)是一種稀有的金屬,鈀鎳合金在電子工業等有廣泛應用。已知鈀、銅、鎳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是Ni>Cu>Pd,下列可以驗證三者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實驗組合是( ?。?br/>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0.(2024九上·嘉興期中)除去下列各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選用的試劑、方法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物質 雜質(少量) 操作方法A N2 O2 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碳粉B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適量氫氧化鈣溶液,過濾C 氯化鈉固體 泥沙 加水溶解,蒸發結晶D KCl溶液 K2SO4溶液 加入適量Ba(NO3)2溶液,過濾A.A B.B C.C D.D11.(2024九上·嘉興期中)某實驗室的廢液中 ,可能含有 FeSO4、 NaCl、 Na2SO4、 Ba(NO3)2中的一種或種。某同學取該廢液樣品觀察為無色透明溶液,向其中滴加 BaCl2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分析 ,下列對廢液的推斷正確的是( )A.一定存在 Ba(NO3)2 B.可能存在 Na2SO4C.可能存在 NaCl D.一定存在 FeSO412.(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br/>A.檢查氣密性B.稀釋濃硫酸C.滴管滴加液體D.測定某溶液的pH13.(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各組變化中,每一步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的是( )A.NaCl→Na2CO3→NaOH B.Fe→Fe2O3→Fe(OH)3C.BaSO4→BaCl2 →BaCO3 D.CuO→CuCl2→ZnCl214.(2024九上·嘉興期中)如圖是a、b、c、d四種液體的p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a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B.b一定是水C.c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 D.c的堿性比d強15.(2024九上·嘉興期中)圖像法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br/>A.圖甲是用一定量的木炭還原氧化銅,剩余固體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B.圖乙是等質量的鋅、鐵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C.圖丙是向硫酸和硫酸銅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沉淀質量與加入量的關系D.圖丁是在一定量的和混合液中加入鐵粉,溶質種類與加入量的關系16.(2024九上·嘉興期中)小樂嘗試尋找生活中的物質制作酸堿指示劑,下表是分別向不同試劑中滴加紫薯汁后的現象。試劑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蒸餾水 白醋 氨水滴加2滴紫薯汁后顯示的顏色 紅色 綠色 紫色 紅色 綠色(1)紫薯汁 (選填“能”或“不能”)作酸堿指示劑。(2)若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2滴紫薯汁后,將顯示 (選填“紅”“綠”或“紫”)色。17.(2024九上·嘉興期中)將以下物質按要求選擇填寫(填序號):①加碘鹽;②冰水混合物;③硫磺;④KClO3混合物 ??;單質 ;氧化物 ;鹽 。18.(2024九上·嘉興期中)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市舉行。作為G20峰會后的又一盛會,本屆亞運杭州又交出了一份完美的“零碳”答卷。杭州亞運會火炬取名為“薪火”,所用燃料為甲醇。火炬燃料隨著時代發展在不斷變遷,圖甲為部分大型運動會火炬燃料的變遷示意圖。(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 ,它是最簡單的一種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本次亞運會采用先進技術將甲醇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轉化為甲醇,實現了碳的“零排放”。圖乙為該轉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寫出甲醇的化學式: 。19.(2024九上·嘉興期中)小明家是種植蔬菜的專業戶,他學習了化學后知道:施用適量氮肥可以使種植的蔬菜葉色濃綠。(1)下列屬于氮肥的是 ____(填字母序號)。A.碳酸氫銨(NH4HCO3)B.硫酸鉀(K2SO4)C.磷礦粉[Ca3(PO4)2](2)氯化銨(NH4Cl)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加熱,生成了氯化鈉、水和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為增加肥效,銨態氮肥 (填“能”或“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20.(2024九上·嘉興期中)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是人類使用的三大類基礎材料,它們以各自的特點滿足著人類多方面的需要。(1)金屬材料中,鋼鐵是制造輪船的主要金屬材料,船身外通常裝上一定數目比鐵更活潑的金屬塊以防止腐蝕,該金屬塊可以選擇 (選填“銅”、“鋅”或“鉛”)。(2)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用于電子工業的高純碳酸鈣、高純氧化鈣生產流程如下:①硝酸鈣與碳酸銨在溶液中反應,其基本反應類型為 。②高純氧化鈣生產過程中,“干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ㄓ没瘜W方程式表示)。(3)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是經化學工業合成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很多。請舉例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合成材料 。21.(2024九上·嘉興期中)思維模型是依據事物發展內在規律建立的解決問題的基本框架,能引導有序思維、增進深度理解,促進問題解決。小新建構了“物質除雜”的思維模型(如圖)。(1)銅粉中混有少量的鐵粉,用磁鐵吸引除去,該方法屬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離轉移”或“反應轉化”);(2)根據“性質差異”,銅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鐵可用足量稀鹽酸除去,請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3)除去氯化鈉中的雜質氯化鋇,小新采用反應轉化的方法,需要的物質是 (寫出化學式)。22.(2024九上·嘉興期中)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鈉、硫酸銅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成分,小科設計方案,實驗步驟及現象如圖所示,請回下列答問題。(1)寫出產生白色沉淀A的化學方程式 。(2)白色沉淀B是 。(3)該實驗仍不能確定原固體粉末中可能有的物質是 。23.(2024九上·嘉興期中)實驗室有兩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分別是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1)為了鑒別它們:先把兩支試管分別貼上標簽①、②,然后進行如下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取少量未知無色溶液于①②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碳酸鈉溶液 ①中無明顯現象 ②中產生白色沉淀 ①試管中加入的無色溶液為 (2)繼續探究②試管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提出問題】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氫氧化鈉猜想二: 猜想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驗證猜想】若通過下列實驗得出猜想三成立,請寫出相應的實驗過程與現象。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猜想三成立24.(2024九上·嘉興期中)氯氣(Cl2)是黃綠色氣體,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紅試紙(染有品紅的紙)伸入氯水中,品紅褪色。【發現問題】氯水中的哪種成分能使品紅褪色呢?【查閱資料】氯氣溶于水,部分與水反應,方程式為Cl2+H2O=HCl+HClO。其中HClO的名稱叫次氯酸,是一種弱酸,具有強氧化性。【猜想】猜想1:……猜想2:是氯水中的“氯氣”使品紅褪色的;猜想3:是氯水中的“HCl”使品紅褪色的;猜想4:……【實驗探究】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過程分析①把品紅試紙伸入水中 沒有褪色 猜想1不成立②把品紅試紙伸入干燥的氯氣中 沒有褪色 猜想2不成立③把品紅試紙伸入_________中 沒有褪色 猜想3不成立(1)根據實驗操作①,猜想1的內容是: 。(2)為了驗證猜想3,實驗操作③把品紅試紙伸入 中。【結論】綜合以上實驗可以猜想4成立,得出的結論是: 。25.(2024九上·嘉興期中)某校微型實驗項目組以“C 還原 CuO”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任務一】探究反應后氣體產物實驗前,先通了一段時間的N2,點燃丙處酒精燈,發現丙處固體未變色。然后再點燃甲處酒精燈。反應開始后甲中固體變紅,若觀察到 現象,說明反應產生了 CO和CO2.【任務二】探究反應后固體產物小組成員取了5份等質量的CuO,在不同溫度下與C 反應,4小時后測得固體物質的XRD 圖譜圖像。為確保反應后的固體產物不含 Cu2O,據圖分析可以采取怎樣的措施? 【任務三】評價與改進如下是該項目成員對微型實驗設計的評價量表,請你幫助小組成員再添加一個評價維度,并寫出一條待改進的原因。評價維度 優秀 待改進可行性 實驗原理科學 實驗原理有誤操作性 操作簡便 操作復雜經濟性 藥品用量節省 藥品用量較多 …… 26.(2024九上·嘉興期中)某科學老師在探究金屬冶煉中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1)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此反應用于工業冶鐵,現有含氧化鐵80%的優質赤鐵礦120噸,假設冶煉過程中鐵無損失,鐵礦石中氧化鐵完全反應,可得到含雜質4%的生鐵多少噸 ?27.(2024九上·嘉興期中)在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鋇溶液進行中和反應實驗時,反應過程中溶液酸堿度變化及相關數據如圖所示。(1)根據此變化曲線,你認為實驗操作是將 滴加到另一種溶液中(2)當加入溶液的質量是a克時,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 色,此時溶液中溶質是 (寫化學式)(3)求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需寫出計算過程)28.(2024九上·嘉興期中)硅鋼是變壓器、充電器中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分是Fe和Si。某學生用硅鋼樣品做了如下實驗:取8.4g硅鋼樣品,將12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樣品中(稀硫酸與硅及其它雜質不反應),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重,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實驗次數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稀硫酸的用量/g 20 20 20 20 20 20剩余固體的質量/g 7.0 M 4.2 2.8 1.4 1.4(1)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該反應的原理 ??;表格中M= 。(2)計算該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 。(3)計算本實驗所用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解答】A.石蠟熔化,只是石蠟的存在狀態由固態變成液態,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B.汽油揮發,只是汽油由液態變成氣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C.濕衣晾干,只是水由液態變成氣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D.木柴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故選D。2.【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本題難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學性質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能與某些鹽反應。【解答】A、鎂為排在氫前的金屬,可以與酸反應,故A能反應;B、氧化鐵為金屬氧化物,可以與酸反應,故B能反應;C、氫氧化鈉為堿,能與酸反應,故C能反應;D、二氧化碳不與酸反應,故D不能反應。故選D3.【答案】B【知識點】白色污染與防治【解析】【分析】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兩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壞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解答】A.購物時自帶布袋,可以減小塑料袋的使用,故A正確不合題意;B.將廢棄塑料焚燒處理,會引起空氣污染,故B錯誤符合題意;C.塑料垃圾分類投放,可以減小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故C正確不合題意;D.使用可降解塑料吸管,也可以減小土壤污染,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4.【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常見物質的俗稱【解析】【分析】 根據常見化學物質的名稱、俗稱、化學式、所屬類別,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A.膽礬是五水合硫酸銅晶體的俗稱,其化學式為CuSO4 5H2O,故A錯誤;B.碳酸鈉俗稱純堿、蘇打,其化學式為Na2CO3,故B錯誤;C.氫氧化鈣的俗稱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學式為Ca(OH)2,故C錯誤;D.氫氧化鈉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其化學式為NaOH,故D正確。故選D。5.【答案】B【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共存問題即為各物質是否能發生反應,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共存,不能發生反應則能共存。解題的關鍵是復分解反應條件的掌握,若各物質或離子交換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氣體或沉淀或水生成,則能反應,即不能共存。【解答】 pH=10 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氫氧根離子;A、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能反應,不能共存,不符合題意;B、 K+,SO42-,Na+,NO3- 、OH-相互間不反應,可大量共存,符合題意;C、銅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能反應,不能共存,不符合題意;D、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能反應,不能共存,不符合題意;故選B。6.【答案】A【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中和反應是化學反應中復分解反應的一種,是酸和堿互相交換組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中和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但是復分解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解答】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沾上它會奇癢難忍,止癢最好是加酸性物質;A、食醋是酸的溶液,可以止癢;故A正確;B 、料酒主要成分是酒精,是中性的;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不能止癢;故B錯誤;C、純堿是碳酸鈉,其溶液呈堿性,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故C錯誤;D、食鹽水是中性溶液,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故D錯誤;故答案為:A。7.【答案】C【知識點】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數量,對化學反應的種類進行判斷。【解答】根據化學方程式 SiO2+2C Si+2CO↑ 可知,反應物為化合物和單質,生成物也是單質和化合物,因此屬于置換反應,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8.【答案】C【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簡單的有機物;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A.有機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簡稱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鹽、碳酸等除外);B.根據酸是指在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C.根據堿的化學性質分析;D.注意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解答】A.金屬不是有機物,故A錯誤;B.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但是二氧化碳不是酸,故B錯誤;C.NaOH、Ca(OH)2都能與CO2、SO2反應,得出某些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故C正確;D.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D錯誤。故選C。9.【答案】A【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如果金屬甲放入乙的鹽溶液中發生反應,那么金屬活動性甲大于乙;否則,甲小于乙,據此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鈀、銅、鎳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是Ni>Cu>Pd。A.根據圖片可知,①銅與硫酸鎳溶液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鎳>銅;③鈀與硫酸銅溶液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銅>鈀,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是Ni>Cu>Pd,故A正確;B.根據圖片可知,①銅與硫酸鎳溶液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鎳>銅;②鈀與稀鹽酸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H>Pd,無法確定銅和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B錯誤;C.根據圖片可知,②鈀與稀鹽酸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H>Pd;④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說明了活動性Ni>H;無法確定鎳、鈀與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C錯誤;D.根據圖片可知,③鈀與硫酸銅溶液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銅>鈀;④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說明了活動性Ni>H;無法確定銅與鎳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D錯誤。故選A。10.【答案】B【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物質分離與提純。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解答】A、 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碳粉,碳與雜質氧氣反應會引入新雜質二氧化碳,錯誤;B、 加入適量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過濾得純凈的氫氧化鈉溶液,正確;C、除去氯化鈉中的泥沙,溶解后要過濾,錯誤;D、加適量硝酸鋇可除去硫酸鉀,但引入了新雜質硝酸鉀,錯誤;故答案為:B。11.【答案】C【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根據鐵離子在溶液中顯黃色及硫酸鋇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和物質間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可能含有的物質是不會影響題中現象的物質。【解答】 該廢液為無色溶液,所以一定沒有FeSO4;滴加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可知廢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即一定含有硫酸鈉;而原溶液為無色透明溶液,無渾濁,所以廢液中物質相互間不能反應生成沉淀,因為硫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故一定無硝酸鋇;而氯化鈉的存在與否,不影響題中的現象,故可能存在NaCl。A.由上邊的推斷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鈉,一定不存在Ba(NO3)2,故A錯誤;B.由上邊的推斷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鈉,故B錯誤;C.由上邊的推斷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鈉,一定不存在Ba(NO3)2和FeSO4,可能含有氯化鈉,故C正確;D.由上邊的推斷可知一定沒有FeSO4,故D錯誤。故選C。12.【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A.檢查裝置氣密性時,手握試管外壁,如導管口產生氣泡,說明裝置不漏氣,故A正確;B.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切不可將水注入濃硫酸中,故B錯誤;C.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垂懸在試管口上方,不可將膠頭滴管伸進試管內,故C錯誤;D.測定某溶液的pH時,應將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不可將pH試紙浸入待測溶液,試紙上的藥品會污染待測溶液,故D錯誤。故選A。13.【答案】D【知識點】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解析】【分析】根據所給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由該物質的性質判斷轉化是否可以一步實現。【解答】A、 氯化鈉不能一步轉化為碳酸鈉,不符合題意;B、 氧化鐵不能一步轉化為氫氧化鐵,不符合題意;C、 硫酸鋇不能一步轉化為氯化鋇,不符合題意;D、氧化銅與鹽酸反應可生成氯化銅,氯化銅與鋅反應可生成氯化鋅,符合題意;故選D。14.【答案】C【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A.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遇堿變紅色;B.呈中性的溶液不一定是水;C.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D.pH越小,堿性越弱,酸性越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a的pH<7,呈酸性,遇到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故A錯誤;B.根據圖片可知,b的pH=7,呈中性,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氯化鈉溶液,故B錯誤;C.根據圖片可知,c的pH>7,呈堿性,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故C正確;D.根據圖片可知,c的pH小于d的pH值,則c的堿性比d弱,故D錯誤。故選C。15.【答案】B【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對各個選項中的反應進行分析,確定研究的量的變化規律,然后與圖像進行對照即可。【解答】A.木炭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剩余的固體為銅,因此最終顧固體的質量不是0,故A錯誤;B.根據題意可知,鋅比鐵活潑,因此鋅與硫酸反應速率快,即圖像的傾斜角度較大。鋅和鐵都是二價金屬,鋅的相對原子質量比鐵大,根據反應關系、可知,等質量的鋅、鐵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最終鋅生成的氫氣少,故B正確;C.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然后再和硫酸銅反應,因此實驗開始時不會有沉淀產生,故C錯誤;D.根據題意可知,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比鋅弱,將鐵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銀、硝酸鋅的混合溶液中,不能與硝酸鋅溶液反應,鐵與AgNO3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AgNO3反應完后,最終溶液中含有硝酸鋅、硝酸亞鐵兩種溶質,故D錯誤。故選B。16.【答案】能;綠【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分析紫薯汁遇到酸、堿時是否呈現不同的顏色即可;(2)根據碳酸鈉的酸堿性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紫薯汁遇到酸呈紅色,遇到堿呈綠色,遇到中性溶液呈紫色,所以紫薯汁能作酸堿指示劑。(2)碳酸鈉溶液呈堿性,則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2滴紫薯汁后,將顯示綠色。17.【答案】①;③;②;④【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解答】①加碘鹽由氯化鈉、碘酸鉀等物質組成,屬于混合物;②冰水混合物是一種純凈物,而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因此屬于氧化物;③硫磺是由同一種硫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④KClO3是由鉀離子和氯酸根離子構成,屬于鹽。那么混合物:① ;單質:③ ;氧化物:②; 鹽:④。18.【答案】(1)甲烷;有機物(2)CH4O【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解析】【分析】(1)有機物即有機化合物,即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保持不變,據此推算甲醇的化學式。【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結構最簡單的有機物;(2)根據乙圖可知,反應前有6個H原子、1個C原子和2個O原子,反應后有2個H原子和1個O原子,故一個甲醇分子中含有1個C原子、4個H原子和1個O原子,其化學式為:CH3OH或CH4O。(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結構最簡單的有機物,故填:甲烷,有機物(2)如圖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反應前有6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反應后有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故一個甲醇分子中含有1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其化學式為:CH3OH或CH4O。19.【答案】(1)A(2)不能【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只含有氮元素的化肥為氮肥;(2) 銨鹽與堿性物質混合能發生反應生成氨氣,降低肥效.【解答】 (1)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故A符合題意;硫酸鉀只含有鉀元素,為鉀肥,故B不合題意;磷礦粉只含有磷元素,為磷肥,故C不合題意。故選A。(2)為增加肥效,銨態氮肥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20.【答案】(1)鋅(2)復分解反應;CaO+H2O=Ca(OH)2(3)塑料【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塑料、橡膠、纖維等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知識解答;(2)①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確定反應的基本類型;②根據氧化鈣和水的反應解答;(3)根據有機合成材料的知識解答。【解答】(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只有鋅排在鐵的前面,即它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故船身外通常裝上一定數目比鋅塊以防止腐蝕;(2)①根據題意可知,硝酸鈣與碳酸銨在溶液中反應生成碳酸鈣和硝酸銨,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所以復分解反應;②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則“干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受潮變質,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O=Ca(OH)2;(3)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1)船身外通常裝上一定數目比鐵更活潑的金屬塊以防止腐蝕,在給的金屬中只有鋅比鐵活潑,所以該金屬塊可以選擇鋅;(2)①硝酸鈣與碳酸銨在溶液中反應生成碳酸鈣和硝酸銨,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所以復分解反應;②高純氧化鈣生產過程中,“干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受潮變質,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O=Ca(OH)2;(3)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合成材料。21.【答案】(1)分離轉移(2)(3)硫酸鈉(或)(合理即可)【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鹽的性質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分離轉移和反應轉化的區別在于是否發生化學變化;(2)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除雜的原則:①不與除雜試劑反應;②不引入新的雜質。【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用磁鐵將銅粉中的鐵粉除去,沒有發生化學反應,該方法屬于上述模型中的分離轉移;(2)銅粉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而氧化鐵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 + 6HCl = 2FeCl3+ 3H2O ;(3)除去氯化鈉中的雜質氯化鋇,小新采用反應轉化的方法,需要的物質可以是硫酸鈉(或Na2SO4),理由是:硫酸鈉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1)銅粉中混有少量的鐵粉,用磁鐵吸引除去,沒有發生化學反應,該方法屬于上述模型中的分離轉移;(2)銅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鐵可用足量稀鹽酸除去,原因是銅位于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的后面,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而氧化鐵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 + 6HCl = 2FeCl3+ 3H2O ;(3)硫酸鈉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除去氯化鈉中的雜質氯化鋇,小新采用反應轉化的方法,需要的物質可以是硫酸鈉(或Na2SO4)。22.【答案】(1)Na2SO4+BaCl2===BaSO4↓+2NaCl(2)AgCl(3)NaCl、NaNO3【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硫酸銅溶液呈藍色,碳酸鋇和硫酸鋇都是白色沉淀,但是前者可以與酸反應,后者不與酸反應;(2)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不同于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銀;(3)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哪種物質不能判斷其存在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碳酸鋇和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硫酸鋇不能和硝酸反應,根據白色沉淀不消失可知,該反應是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2)根據題意可知,無色溶液中肯定存在氯化鈉和氯化鋇,則步驟④中發生的反應是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氯化鋇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NaCl+AgNO3=AgCl↓+NaNO3、BaCl2+2AgNO3=2AgCl↓+Ba(NO3)2,則白色沉淀B是AgCl。(3)由分析可知以上實驗無法判斷是否含有氯化鈉和硝酸鈉,故填:NaCl、NaNO3。23.【答案】氫氧化鈉溶液;NaOH和Ca(OH)2;取水量②試管反應后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氯化鋇溶液,靜置,然后向上層清液中滴加酚酞試液;產生白色沉淀,溶液變為紅色【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酸、堿、鹽的鑒別;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以及澄清石灰水的反應產物解答;(2)可從完全反應,或者其中一種反應物有剩余的角度分析;[驗證猜想]驗證猜想三,其實就是驗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存在,可以借助沉淀檢驗并出去碳酸鈉,然后再借助酸堿性驗證氫氧化鈉的存在。【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鈉溶液不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因此沒有明顯現象;而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所以①試管中加入的無色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2)如果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則反應后溶液中溶質可能是氫氧化鈉;如果碳酸鈉有剩余,則可能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如果氫氧化鈣有剩余,則可能是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所以猜想二為:NaOH和Ca(OH)2。[驗證猜想] 如果猜想三成立,那么可以這樣驗證:取水量②試管反應后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碳酸鈉,然后靜置,向上層清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如果溶液變為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即猜想三成立。24.【答案】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紅褪色的;鹽酸;是氯水中HClO(次氯酸)使品紅褪色的【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中的操作對猜想①的內容進行推測;(2)根據猜想③的內容確定對應的實驗操作;[結論]根據前面的猜想可知,猜想④肯定是次氯酸使品紅試紙變色,結合實驗現象分析猜想④是否正確即可。【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在操作①中,把品紅試紙伸入水中,沒有褪色,說明氯水中的水不能使品紅褪色,故猜想1的內容是: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紅褪色的;(2)要證明猜想3不成立,即HCl不能使品紅試紙褪色,則只要把品紅試紙伸入到鹽酸中;[結論] 綜合以上實驗可以得出:能使品紅褪色的是次氯酸,25.【答案】乙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丙處黑色固體變紅。;將反應的溫度控制在500℃;環保性;有毒氣體擴散到空氣中【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任務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銅由黑變紅,據此進行判斷。任務二:根據圖像可知,當溫度高于500℃,不再有氧化亞銅產生。任務三:一氧化碳氣體有毒,所以還可增加一個“環保性”的評價緯度?!窘獯稹咳蝿找唬?br/>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乙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C和CuO在高溫條件下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CO與CuO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丙處黑色固體變紅,說明明C和CuO在高溫條件下反應會生成CO,則反應開始后甲中固體變紅,若觀察到乙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丙處黑色固體變紅現象,說明反應產生了CO和CO2。任務二:根據固體物質的XRD圖譜圖像可知,溫度為500℃時,反應后的固體產物中只有Cu,則為確保反應后的固體產物不含Cu2O,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將反應的溫度控制在500℃。任務三:項目成員對微型實驗設計的評價量表從可行性、操作性和經濟性三個評價維度進行了評價,還可以從環保性的評價維度進行評價,需要對尾氣進行處理,則待改進的方面是有毒氣體擴散到空氣中。26.【答案】(1)Fe2O3+3CO2Fe+3CO2(2)70【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2)寫出氧化鐵和一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根據氧化鐵的質量計算出提煉出含雜質4%的生鐵的質量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2)根據題意可知,赤鐵礦中氧化鐵的質量為:120t×80%=96t;設可煉出生鐵的質量為x,;解得:x=70t。(1)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2)設可煉出生鐵的質量為x,x=70t。27.【答案】稀鹽酸;紅;Ba(OH)2和BaCl2;4.16 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解析】【分析】 (1)根據開始時溶液的pH大于7,可以判斷出是將鹽酸滴加氫氧化鋇溶液中;(2)根據溶液的pH大于7呈堿性進行解答(3)當溶液的pH等于7時,說明恰好完全反應,根據加入鹽酸的量求出溶質的質量。【解答】(1)根據圖像可知,開始時溶液的pH大于7,說明溶液呈堿性,所以容器中為氫氧化鋇,即實驗操作是將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鋇溶液中;(2)根據圖像可知,當加入溶液的質量是a克時,溶液的pH大于7呈堿性,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此時氫氧化鋇溶液有剩余,此時溶液中溶質是Ba(OH)2和BaCl2;(3)設恰好完全反應時溶質的質量為x,;解得:x=4.16g。28.【答案】(1)Fe+H2SO4=FeSO4+H2↑;5.6(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硅及其它雜質的質量為1.4g,故鐵的質量為8.4g 1.4g=7.0g,那么硅鋼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是。(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00g稀硫酸與7.0g鐵完全反應。設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x【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①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②根據第1組數據計算得到20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鐵的質量,據此推算第2次實驗中剩余固體的質量即可;(2)根據表格數據確定雜質和硅的質量,用樣品質量減去雜質和硅的質量得到鐵的質量,最好與樣品質量作比即可;(3)寫出鐵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鐵的質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即可。【解答】(1)①根據題意可知,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②根據第1組數據可知:2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鐵的質量是:8.4g-7g=1.4g,則第2次實驗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為:M=7.0g-1.4g=5.6g。1 / 1浙江省嘉興市九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br/>A.石蠟熔化 B.汽油揮發 C.濕衣晾干 D.木柴燃燒【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解答】A.石蠟熔化,只是石蠟的存在狀態由固態變成液態,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B.汽油揮發,只是汽油由液態變成氣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C.濕衣晾干,只是水由液態變成氣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D.木柴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故選D。2.(2024九上·嘉興期中)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機酸之一,在水溶液中可以解離出來H+,從而呈現酸性,主要用于飲料添加劑或藥物工業原料,下列物質不能與酒石酸反應的是( )A.Mg B.Fe2O3 C.NaOH D.CO2【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本題難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學性質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能與某些鹽反應。【解答】A、鎂為排在氫前的金屬,可以與酸反應,故A能反應;B、氧化鐵為金屬氧化物,可以與酸反應,故B能反應;C、氫氧化鈉為堿,能與酸反應,故C能反應;D、二氧化碳不與酸反應,故D不能反應。故選D3.(2024九上·嘉興期中)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為“全球戰塑”,我們應樹立“減塑限塑”環保理念,共同建設綠色、環保、健康的美麗家園。下列做法不符合該理念的是( ?。?br/>A.購物時自帶布袋 B.將廢棄塑料焚燒處理C.塑料垃圾分類投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吸管【答案】B【知識點】白色污染與防治【解析】【分析】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兩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壞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解答】A.購物時自帶布袋,可以減小塑料袋的使用,故A正確不合題意;B.將廢棄塑料焚燒處理,會引起空氣污染,故B錯誤符合題意;C.塑料垃圾分類投放,可以減小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故C正確不合題意;D.使用可降解塑料吸管,也可以減小土壤污染,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4.(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物質名稱、俗名、化學式完全對應的是 ()A.硫酸銅 膽礬 CuSO4 5H2O B.碳酸鈉 純堿 NaHCO3C.氫氧化鈣 生石灰 Ca(OH)2 D.氫氧化鈉 苛性鈉 NaOH【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常見物質的俗稱【解析】【分析】 根據常見化學物質的名稱、俗稱、化學式、所屬類別,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A.膽礬是五水合硫酸銅晶體的俗稱,其化學式為CuSO4 5H2O,故A錯誤;B.碳酸鈉俗稱純堿、蘇打,其化學式為Na2CO3,故B錯誤;C.氫氧化鈣的俗稱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學式為Ca(OH)2,故C錯誤;D.氫氧化鈉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其化學式為NaOH,故D正確。故選D。5.(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離子組能在pH=10的無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O3-,K+,Na+,H+ B.K+,SO42-,Na+,NO3-C.Cl-,K+,SO42-,Cu2+ D.Ca2+,Cl-,CO32-,Na+【答案】B【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共存問題即為各物質是否能發生反應,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共存,不能發生反應則能共存。解題的關鍵是復分解反應條件的掌握,若各物質或離子交換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氣體或沉淀或水生成,則能反應,即不能共存。【解答】 pH=10 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氫氧根離子;A、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能反應,不能共存,不符合題意;B、 K+,SO42-,Na+,NO3- 、OH-相互間不反應,可大量共存,符合題意;C、銅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能反應,不能共存,不符合題意;D、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能反應,不能共存,不符合題意;故選B。6.(2024九上·嘉興期中)芋艿(俗稱毛芋)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新鮮芋艿在去皮時會出現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甙,沾上它會奇癢難忍,下列廚房中的物質止癢效果最好的是( ?。?br/>A.食醋 B.料酒 C.純堿 D.食鹽水【答案】A【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中和反應是化學反應中復分解反應的一種,是酸和堿互相交換組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中和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但是復分解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解答】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沾上它會奇癢難忍,止癢最好是加酸性物質;A、食醋是酸的溶液,可以止癢;故A正確;B 、料酒主要成分是酒精,是中性的;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不能止癢;故B錯誤;C、純堿是碳酸鈉,其溶液呈堿性,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故C錯誤;D、食鹽水是中性溶液,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故D錯誤;故答案為:A。7.(2024九上·嘉興期中)電腦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純度的硅。目前廣泛采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應為:SiO2+2C Si+2CO↑。該反應類型屬于( ?。?br/>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答案】C【知識點】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數量,對化學反應的種類進行判斷。【解答】根據化學方程式 SiO2+2C Si+2CO↑ 可知,反應物為化合物和單質,生成物也是單質和化合物,因此屬于置換反應,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8.(2024九上·嘉興期中)科學思維是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對于幾種研究方法所舉的例子正確的是( ?。?br/>A.分類:陶瓷、塑料、金屬是生活用品中常用的材料,它們都屬于有機物B.比較:二氧化碳和鹽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則兩者都屬于酸C.歸納:NaOH、Ca(OH)2都能與CO2、SO2反應,得出某些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D.推理: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答案】C【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簡單的有機物;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A.有機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簡稱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鹽、碳酸等除外);B.根據酸是指在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C.根據堿的化學性質分析;D.注意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解答】A.金屬不是有機物,故A錯誤;B.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但是二氧化碳不是酸,故B錯誤;C.NaOH、Ca(OH)2都能與CO2、SO2反應,得出某些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故C正確;D.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D錯誤。故選C。9.(2024九上·嘉興期中)鈀(Pd)是一種稀有的金屬,鈀鎳合金在電子工業等有廣泛應用。已知鈀、銅、鎳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是Ni>Cu>Pd,下列可以驗證三者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實驗組合是( ?。?br/>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如果金屬甲放入乙的鹽溶液中發生反應,那么金屬活動性甲大于乙;否則,甲小于乙,據此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鈀、銅、鎳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是Ni>Cu>Pd。A.根據圖片可知,①銅與硫酸鎳溶液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鎳>銅;③鈀與硫酸銅溶液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銅>鈀,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是Ni>Cu>Pd,故A正確;B.根據圖片可知,①銅與硫酸鎳溶液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鎳>銅;②鈀與稀鹽酸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H>Pd,無法確定銅和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B錯誤;C.根據圖片可知,②鈀與稀鹽酸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H>Pd;④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說明了活動性Ni>H;無法確定鎳、鈀與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C錯誤;D.根據圖片可知,③鈀與硫酸銅溶液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銅>鈀;④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說明了活動性Ni>H;無法確定銅與鎳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D錯誤。故選A。10.(2024九上·嘉興期中)除去下列各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選用的試劑、方法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物質 雜質(少量) 操作方法A N2 O2 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碳粉B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適量氫氧化鈣溶液,過濾C 氯化鈉固體 泥沙 加水溶解,蒸發結晶D KCl溶液 K2SO4溶液 加入適量Ba(NO3)2溶液,過濾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物質分離與提純。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解答】A、 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碳粉,碳與雜質氧氣反應會引入新雜質二氧化碳,錯誤;B、 加入適量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過濾得純凈的氫氧化鈉溶液,正確;C、除去氯化鈉中的泥沙,溶解后要過濾,錯誤;D、加適量硝酸鋇可除去硫酸鉀,但引入了新雜質硝酸鉀,錯誤;故答案為:B。11.(2024九上·嘉興期中)某實驗室的廢液中 ,可能含有 FeSO4、 NaCl、 Na2SO4、 Ba(NO3)2中的一種或種。某同學取該廢液樣品觀察為無色透明溶液,向其中滴加 BaCl2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分析 ,下列對廢液的推斷正確的是( ?。?br/>A.一定存在 Ba(NO3)2 B.可能存在 Na2SO4C.可能存在 NaCl D.一定存在 FeSO4【答案】C【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根據鐵離子在溶液中顯黃色及硫酸鋇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和物質間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可能含有的物質是不會影響題中現象的物質。【解答】 該廢液為無色溶液,所以一定沒有FeSO4;滴加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可知廢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即一定含有硫酸鈉;而原溶液為無色透明溶液,無渾濁,所以廢液中物質相互間不能反應生成沉淀,因為硫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故一定無硝酸鋇;而氯化鈉的存在與否,不影響題中的現象,故可能存在NaCl。A.由上邊的推斷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鈉,一定不存在Ba(NO3)2,故A錯誤;B.由上邊的推斷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鈉,故B錯誤;C.由上邊的推斷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鈉,一定不存在Ba(NO3)2和FeSO4,可能含有氯化鈉,故C正確;D.由上邊的推斷可知一定沒有FeSO4,故D錯誤。故選C。12.(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br/>A.檢查氣密性B.稀釋濃硫酸C.滴管滴加液體D.測定某溶液的pH【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A.檢查裝置氣密性時,手握試管外壁,如導管口產生氣泡,說明裝置不漏氣,故A正確;B.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切不可將水注入濃硫酸中,故B錯誤;C.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垂懸在試管口上方,不可將膠頭滴管伸進試管內,故C錯誤;D.測定某溶液的pH時,應將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不可將pH試紙浸入待測溶液,試紙上的藥品會污染待測溶液,故D錯誤。故選A。13.(2024九上·嘉興期中)下列各組變化中,每一步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的是( ?。?br/>A.NaCl→Na2CO3→NaOH B.Fe→Fe2O3→Fe(OH)3C.BaSO4→BaCl2 →BaCO3 D.CuO→CuCl2→ZnCl2【答案】D【知識點】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解析】【分析】根據所給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由該物質的性質判斷轉化是否可以一步實現。【解答】A、 氯化鈉不能一步轉化為碳酸鈉,不符合題意;B、 氧化鐵不能一步轉化為氫氧化鐵,不符合題意;C、 硫酸鋇不能一步轉化為氯化鋇,不符合題意;D、氧化銅與鹽酸反應可生成氯化銅,氯化銅與鋅反應可生成氯化鋅,符合題意;故選D。14.(2024九上·嘉興期中)如圖是a、b、c、d四種液體的p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a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B.b一定是水C.c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 D.c的堿性比d強【答案】C【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A.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遇堿變紅色;B.呈中性的溶液不一定是水;C.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D.pH越小,堿性越弱,酸性越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a的pH<7,呈酸性,遇到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故A錯誤;B.根據圖片可知,b的pH=7,呈中性,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氯化鈉溶液,故B錯誤;C.根據圖片可知,c的pH>7,呈堿性,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故C正確;D.根據圖片可知,c的pH小于d的pH值,則c的堿性比d弱,故D錯誤。故選C。15.(2024九上·嘉興期中)圖像法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br/>A.圖甲是用一定量的木炭還原氧化銅,剩余固體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B.圖乙是等質量的鋅、鐵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C.圖丙是向硫酸和硫酸銅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沉淀質量與加入量的關系D.圖丁是在一定量的和混合液中加入鐵粉,溶質種類與加入量的關系【答案】B【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對各個選項中的反應進行分析,確定研究的量的變化規律,然后與圖像進行對照即可。【解答】A.木炭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剩余的固體為銅,因此最終顧固體的質量不是0,故A錯誤;B.根據題意可知,鋅比鐵活潑,因此鋅與硫酸反應速率快,即圖像的傾斜角度較大。鋅和鐵都是二價金屬,鋅的相對原子質量比鐵大,根據反應關系、可知,等質量的鋅、鐵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最終鋅生成的氫氣少,故B正確;C.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然后再和硫酸銅反應,因此實驗開始時不會有沉淀產生,故C錯誤;D.根據題意可知,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比鋅弱,將鐵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銀、硝酸鋅的混合溶液中,不能與硝酸鋅溶液反應,鐵與AgNO3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AgNO3反應完后,最終溶液中含有硝酸鋅、硝酸亞鐵兩種溶質,故D錯誤。故選B。16.(2024九上·嘉興期中)小樂嘗試尋找生活中的物質制作酸堿指示劑,下表是分別向不同試劑中滴加紫薯汁后的現象。試劑 稀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蒸餾水 白醋 氨水滴加2滴紫薯汁后顯示的顏色 紅色 綠色 紫色 紅色 綠色(1)紫薯汁 ?。ㄟx填“能”或“不能”)作酸堿指示劑。(2)若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2滴紫薯汁后,將顯示 (選填“紅”“綠”或“紫”)色。【答案】能;綠【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分析紫薯汁遇到酸、堿時是否呈現不同的顏色即可;(2)根據碳酸鈉的酸堿性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紫薯汁遇到酸呈紅色,遇到堿呈綠色,遇到中性溶液呈紫色,所以紫薯汁能作酸堿指示劑。(2)碳酸鈉溶液呈堿性,則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2滴紫薯汁后,將顯示綠色。17.(2024九上·嘉興期中)將以下物質按要求選擇填寫(填序號):①加碘鹽;②冰水混合物;③硫磺;④KClO3混合物 ??;單質 ??;氧化物 ??;鹽 。【答案】①;③;②;④【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解答】①加碘鹽由氯化鈉、碘酸鉀等物質組成,屬于混合物;②冰水混合物是一種純凈物,而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因此屬于氧化物;③硫磺是由同一種硫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④KClO3是由鉀離子和氯酸根離子構成,屬于鹽。那么混合物:① ;單質:③ ;氧化物:②; 鹽:④。18.(2024九上·嘉興期中)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市舉行。作為G20峰會后的又一盛會,本屆亞運杭州又交出了一份完美的“零碳”答卷。杭州亞運會火炬取名為“薪火”,所用燃料為甲醇?;鹁嫒剂想S著時代發展在不斷變遷,圖甲為部分大型運動會火炬燃料的變遷示意圖。(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 ,它是最簡單的一種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本次亞運會采用先進技術將甲醇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轉化為甲醇,實現了碳的“零排放”。圖乙為該轉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寫出甲醇的化學式: 。【答案】(1)甲烷;有機物(2)CH4O【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解析】【分析】(1)有機物即有機化合物,即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保持不變,據此推算甲醇的化學式。【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結構最簡單的有機物;(2)根據乙圖可知,反應前有6個H原子、1個C原子和2個O原子,反應后有2個H原子和1個O原子,故一個甲醇分子中含有1個C原子、4個H原子和1個O原子,其化學式為:CH3OH或CH4O。(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結構最簡單的有機物,故填:甲烷,有機物(2)如圖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反應前有6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反應后有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故一個甲醇分子中含有1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其化學式為:CH3OH或CH4O。19.(2024九上·嘉興期中)小明家是種植蔬菜的專業戶,他學習了化學后知道:施用適量氮肥可以使種植的蔬菜葉色濃綠。(1)下列屬于氮肥的是 ____(填字母序號)。A.碳酸氫銨(NH4HCO3)B.硫酸鉀(K2SO4)C.磷礦粉[Ca3(PO4)2](2)氯化銨(NH4Cl)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加熱,生成了氯化鈉、水和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為增加肥效,銨態氮肥 (填“能”或“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答案】(1)A(2)不能【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只含有氮元素的化肥為氮肥;(2) 銨鹽與堿性物質混合能發生反應生成氨氣,降低肥效.【解答】 (1)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故A符合題意;硫酸鉀只含有鉀元素,為鉀肥,故B不合題意;磷礦粉只含有磷元素,為磷肥,故C不合題意。故選A。(2)為增加肥效,銨態氮肥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20.(2024九上·嘉興期中)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是人類使用的三大類基礎材料,它們以各自的特點滿足著人類多方面的需要。(1)金屬材料中,鋼鐵是制造輪船的主要金屬材料,船身外通常裝上一定數目比鐵更活潑的金屬塊以防止腐蝕,該金屬塊可以選擇 ?。ㄟx填“銅”、“鋅”或“鉛”)。(2)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用于電子工業的高純碳酸鈣、高純氧化鈣生產流程如下:①硝酸鈣與碳酸銨在溶液中反應,其基本反應類型為 。②高純氧化鈣生產過程中,“干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是經化學工業合成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很多。請舉例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合成材料 。【答案】(1)鋅(2)復分解反應;CaO+H2O=Ca(OH)2(3)塑料【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塑料、橡膠、纖維等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知識解答;(2)①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確定反應的基本類型;②根據氧化鈣和水的反應解答;(3)根據有機合成材料的知識解答。【解答】(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只有鋅排在鐵的前面,即它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故船身外通常裝上一定數目比鋅塊以防止腐蝕;(2)①根據題意可知,硝酸鈣與碳酸銨在溶液中反應生成碳酸鈣和硝酸銨,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所以復分解反應;②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則“干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受潮變質,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O=Ca(OH)2;(3)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1)船身外通常裝上一定數目比鐵更活潑的金屬塊以防止腐蝕,在給的金屬中只有鋅比鐵活潑,所以該金屬塊可以選擇鋅;(2)①硝酸鈣與碳酸銨在溶液中反應生成碳酸鈣和硝酸銨,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所以復分解反應;②高純氧化鈣生產過程中,“干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受潮變質,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O=Ca(OH)2;(3)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合成材料。21.(2024九上·嘉興期中)思維模型是依據事物發展內在規律建立的解決問題的基本框架,能引導有序思維、增進深度理解,促進問題解決。小新建構了“物質除雜”的思維模型(如圖)。(1)銅粉中混有少量的鐵粉,用磁鐵吸引除去,該方法屬于上述模型中的 ?。ㄌ睢胺蛛x轉移”或“反應轉化”);(2)根據“性質差異”,銅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鐵可用足量稀鹽酸除去,請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3)除去氯化鈉中的雜質氯化鋇,小新采用反應轉化的方法,需要的物質是 ?。▽懗龌瘜W式)。【答案】(1)分離轉移(2)(3)硫酸鈉(或)(合理即可)【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鹽的性質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分離轉移和反應轉化的區別在于是否發生化學變化;(2)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除雜的原則:①不與除雜試劑反應;②不引入新的雜質。【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用磁鐵將銅粉中的鐵粉除去,沒有發生化學反應,該方法屬于上述模型中的分離轉移;(2)銅粉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而氧化鐵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 + 6HCl = 2FeCl3+ 3H2O ;(3)除去氯化鈉中的雜質氯化鋇,小新采用反應轉化的方法,需要的物質可以是硫酸鈉(或Na2SO4),理由是:硫酸鈉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1)銅粉中混有少量的鐵粉,用磁鐵吸引除去,沒有發生化學反應,該方法屬于上述模型中的分離轉移;(2)銅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鐵可用足量稀鹽酸除去,原因是銅位于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的后面,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而氧化鐵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 + 6HCl = 2FeCl3+ 3H2O ;(3)硫酸鈉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除去氯化鈉中的雜質氯化鋇,小新采用反應轉化的方法,需要的物質可以是硫酸鈉(或Na2SO4)。22.(2024九上·嘉興期中)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鈉、硫酸銅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成分,小科設計方案,實驗步驟及現象如圖所示,請回下列答問題。(1)寫出產生白色沉淀A的化學方程式 。(2)白色沉淀B是 。(3)該實驗仍不能確定原固體粉末中可能有的物質是 。【答案】(1)Na2SO4+BaCl2===BaSO4↓+2NaCl(2)AgCl(3)NaCl、NaNO3【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硫酸銅溶液呈藍色,碳酸鋇和硫酸鋇都是白色沉淀,但是前者可以與酸反應,后者不與酸反應;(2)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不同于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銀;(3)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哪種物質不能判斷其存在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碳酸鋇和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硫酸鋇不能和硝酸反應,根據白色沉淀不消失可知,該反應是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2)根據題意可知,無色溶液中肯定存在氯化鈉和氯化鋇,則步驟④中發生的反應是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氯化鋇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NaCl+AgNO3=AgCl↓+NaNO3、BaCl2+2AgNO3=2AgCl↓+Ba(NO3)2,則白色沉淀B是AgCl。(3)由分析可知以上實驗無法判斷是否含有氯化鈉和硝酸鈉,故填:NaCl、NaNO3。23.(2024九上·嘉興期中)實驗室有兩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分別是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1)為了鑒別它們:先把兩支試管分別貼上標簽①、②,然后進行如下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取少量未知無色溶液于①②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碳酸鈉溶液 ①中無明顯現象 ②中產生白色沉淀 ①試管中加入的無色溶液為 (2)繼續探究②試管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提出問題】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氫氧化鈉猜想二: 猜想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驗證猜想】若通過下列實驗得出猜想三成立,請寫出相應的實驗過程與現象。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猜想三成立【答案】氫氧化鈉溶液;NaOH和Ca(OH)2;取水量②試管反應后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氯化鋇溶液,靜置,然后向上層清液中滴加酚酞試液;產生白色沉淀,溶液變為紅色【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酸、堿、鹽的鑒別;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以及澄清石灰水的反應產物解答;(2)可從完全反應,或者其中一種反應物有剩余的角度分析;[驗證猜想]驗證猜想三,其實就是驗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存在,可以借助沉淀檢驗并出去碳酸鈉,然后再借助酸堿性驗證氫氧化鈉的存在。【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鈉溶液不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因此沒有明顯現象;而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所以①試管中加入的無色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2)如果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則反應后溶液中溶質可能是氫氧化鈉;如果碳酸鈉有剩余,則可能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如果氫氧化鈣有剩余,則可能是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所以猜想二為:NaOH和Ca(OH)2。[驗證猜想] 如果猜想三成立,那么可以這樣驗證:取水量②試管反應后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碳酸鈉,然后靜置,向上層清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如果溶液變為紅色,說明含有氫氧化鈉,即猜想三成立。24.(2024九上·嘉興期中)氯氣(Cl2)是黃綠色氣體,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紅試紙(染有品紅的紙)伸入氯水中,品紅褪色。【發現問題】氯水中的哪種成分能使品紅褪色呢?【查閱資料】氯氣溶于水,部分與水反應,方程式為Cl2+H2O=HCl+HClO。其中HClO的名稱叫次氯酸,是一種弱酸,具有強氧化性。【猜想】猜想1:……猜想2:是氯水中的“氯氣”使品紅褪色的;猜想3:是氯水中的“HCl”使品紅褪色的;猜想4:……【實驗探究】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過程分析①把品紅試紙伸入水中 沒有褪色 猜想1不成立②把品紅試紙伸入干燥的氯氣中 沒有褪色 猜想2不成立③把品紅試紙伸入_________中 沒有褪色 猜想3不成立(1)根據實驗操作①,猜想1的內容是: 。(2)為了驗證猜想3,實驗操作③把品紅試紙伸入 中。【結論】綜合以上實驗可以猜想4成立,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紅褪色的;鹽酸;是氯水中HClO(次氯酸)使品紅褪色的【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中的操作對猜想①的內容進行推測;(2)根據猜想③的內容確定對應的實驗操作;[結論]根據前面的猜想可知,猜想④肯定是次氯酸使品紅試紙變色,結合實驗現象分析猜想④是否正確即可。【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在操作①中,把品紅試紙伸入水中,沒有褪色,說明氯水中的水不能使品紅褪色,故猜想1的內容是: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紅褪色的;(2)要證明猜想3不成立,即HCl不能使品紅試紙褪色,則只要把品紅試紙伸入到鹽酸中;[結論] 綜合以上實驗可以得出:能使品紅褪色的是次氯酸,25.(2024九上·嘉興期中)某校微型實驗項目組以“C 還原 CuO”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任務一】探究反應后氣體產物實驗前,先通了一段時間的N2,點燃丙處酒精燈,發現丙處固體未變色。然后再點燃甲處酒精燈。反應開始后甲中固體變紅,若觀察到 現象,說明反應產生了 CO和CO2.【任務二】探究反應后固體產物小組成員取了5份等質量的CuO,在不同溫度下與C 反應,4小時后測得固體物質的XRD 圖譜圖像。為確保反應后的固體產物不含 Cu2O,據圖分析可以采取怎樣的措施? 【任務三】評價與改進如下是該項目成員對微型實驗設計的評價量表,請你幫助小組成員再添加一個評價維度,并寫出一條待改進的原因。評價維度 優秀 待改進可行性 實驗原理科學 實驗原理有誤操作性 操作簡便 操作復雜經濟性 藥品用量節省 藥品用量較多 …… 【答案】乙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丙處黑色固體變紅。;將反應的溫度控制在500℃;環保性;有毒氣體擴散到空氣中【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任務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銅由黑變紅,據此進行判斷。任務二:根據圖像可知,當溫度高于500℃,不再有氧化亞銅產生。任務三:一氧化碳氣體有毒,所以還可增加一個“環保性”的評價緯度?!窘獯稹咳蝿找唬?br/>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乙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C和CuO在高溫條件下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CO與CuO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丙處黑色固體變紅,說明明C和CuO在高溫條件下反應會生成CO,則反應開始后甲中固體變紅,若觀察到乙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丙處黑色固體變紅現象,說明反應產生了CO和CO2。任務二:根據固體物質的XRD圖譜圖像可知,溫度為500℃時,反應后的固體產物中只有Cu,則為確保反應后的固體產物不含Cu2O,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將反應的溫度控制在500℃。任務三:項目成員對微型實驗設計的評價量表從可行性、操作性和經濟性三個評價維度進行了評價,還可以從環保性的評價維度進行評價,需要對尾氣進行處理,則待改進的方面是有毒氣體擴散到空氣中。26.(2024九上·嘉興期中)某科學老師在探究金屬冶煉中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1)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此反應用于工業冶鐵,現有含氧化鐵80%的優質赤鐵礦120噸,假設冶煉過程中鐵無損失,鐵礦石中氧化鐵完全反應,可得到含雜質4%的生鐵多少噸 ???【答案】(1)Fe2O3+3CO2Fe+3CO2(2)70【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2)寫出氧化鐵和一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根據氧化鐵的質量計算出提煉出含雜質4%的生鐵的質量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2)根據題意可知,赤鐵礦中氧化鐵的質量為:120t×80%=96t;設可煉出生鐵的質量為x,;解得:x=70t。(1)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2)設可煉出生鐵的質量為x,x=70t。27.(2024九上·嘉興期中)在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鋇溶液進行中和反應實驗時,反應過程中溶液酸堿度變化及相關數據如圖所示。(1)根據此變化曲線,你認為實驗操作是將 滴加到另一種溶液中(2)當加入溶液的質量是a克時,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 色,此時溶液中溶質是 (寫化學式)(3)求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需寫出計算過程)【答案】稀鹽酸;紅;Ba(OH)2和BaCl2;4.16 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解析】【分析】 (1)根據開始時溶液的pH大于7,可以判斷出是將鹽酸滴加氫氧化鋇溶液中;(2)根據溶液的pH大于7呈堿性進行解答(3)當溶液的pH等于7時,說明恰好完全反應,根據加入鹽酸的量求出溶質的質量。【解答】(1)根據圖像可知,開始時溶液的pH大于7,說明溶液呈堿性,所以容器中為氫氧化鋇,即實驗操作是將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鋇溶液中;(2)根據圖像可知,當加入溶液的質量是a克時,溶液的pH大于7呈堿性,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此時氫氧化鋇溶液有剩余,此時溶液中溶質是Ba(OH)2和BaCl2;(3)設恰好完全反應時溶質的質量為x,;解得:x=4.16g。28.(2024九上·嘉興期中)硅鋼是變壓器、充電器中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分是Fe和Si。某學生用硅鋼樣品做了如下實驗:取8.4g硅鋼樣品,將12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樣品中(稀硫酸與硅及其它雜質不反應),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重,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實驗次數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稀硫酸的用量/g 20 20 20 20 20 20剩余固體的質量/g 7.0 M 4.2 2.8 1.4 1.4(1)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該反應的原理 ??;表格中M= 。(2)計算該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 。(3)計算本實驗所用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答案】(1)Fe+H2SO4=FeSO4+H2↑;5.6(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硅及其它雜質的質量為1.4g,故鐵的質量為8.4g 1.4g=7.0g,那么硅鋼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是。(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00g稀硫酸與7.0g鐵完全反應。設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x【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①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②根據第1組數據計算得到20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鐵的質量,據此推算第2次實驗中剩余固體的質量即可;(2)根據表格數據確定雜質和硅的質量,用樣品質量減去雜質和硅的質量得到鐵的質量,最好與樣品質量作比即可;(3)寫出鐵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根據鐵的質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即可。【解答】(1)①根據題意可知,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②根據第1組數據可知:2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鐵的質量是:8.4g-7g=1.4g,則第2次實驗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為:M=7.0g-1.4g=5.6g。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九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九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