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8校聯考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2月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8校聯考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2月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8校聯考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2月月考科學試題
1.(2025九下·蕭山月考)下列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制作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西湖綢傘制作 B.杭州刺繡
C.西湖龍井茶炒制 D.王星記扇子雕刻
2.(2025九下·蕭山月考)黑枸杞中的花青素遇堿性溶液變藍色,遇酸性溶液變紫色。下列廚房中的物質能使花青素變藍色的是(  )
A.食醋 B.白酒 C.純堿 D.食鹽水
3.(2025九下·蕭山月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通過平衡膳食餐盤(如圖)宣傳平衡膳食的理念。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魚肉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B.水果、蔬菜都可提供維生素
C.攝入食物的要以牛奶為主食 D.谷薯類食物中只含膳食纖維
4.(2025九下·蕭山月考)據了解,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環境的污染、藥物的濫用,腎病患病人群以驚人的速度在上升,發病率已高達10.8%,慢性腎病患者已多達1.3億人。腎炎患者往往是腎單位功能受損引起的,如圖為一個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以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血管名稱是入球小動脈
B.③中流的是動脈血
C.檢測④中的液體發現含有葡萄糖,說明此人就患有糖尿病
D.⑤中的尿素濃度比④高,這與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關
5.(2025九下·蕭山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且能為人體供能的營養素:糖類,脂肪,膳食纖維
B.含有酶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腸液,胰液,膽汁
C.能消化蛋白質的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唾液淀粉酶
D.消化系統可以分為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胃,小腸,大腸都屬于消化道
6.(2025九下·蕭山月考)如圖所示,小科在相同時間內,用相同大小的力,將不同質量的物體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分別移動相同的距離。在此過程中,該力所做功的大小分別為W1、W2,功率的大小分別為P1、P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7.(2025九下·蕭山月考)小科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來研究電熱與哪些因素有關。甲、乙兩瓶中煤油的質量與初溫都相同,瓶中電阻絲的大小關系為R甲<R乙,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兩根電阻絲的電流大小關系為I甲<I乙
B.實驗過程中用“轉換法”來比較產生熱量的多少
C.燒瓶內選用比熱容較大的液體,可使實驗現象更明顯
D.開關閉合相同的時間,甲燒瓶液面上升的更高
8.(2025九下·蕭山月考)“宏觀一微觀一符號”的三重表征是化學學科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獨特方法。
請仔細觀察圖1、圖2、圖3的微觀圖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
A.圖1中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發生變化的離子是氫離子、氫氧根離子
B.圖2中的D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只有:KOH+HCl═KCl+H2O
C.圖2中能體現酸的通性的有ABD
D.圖3為NaHSO4溶液的微觀圖示,NaHSO4溶液呈酸性
9.(2025九下·蕭山月考)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目的 物質 操作
A 鑒別 Na2CO3和Na2SO4溶液 滴加BaCl2溶液,觀察是否產生白色沉淀
B 除雜 CuSO4溶液中混有少量H2SO4 加過量的氧化銅,過濾
C 分離 鐵粉和銅粉 加入適量AgNO3溶液,過濾
D 制備 少量熟石灰 將石灰石加入足量水中
A.A B.B C.C D.D
10.(2025九下·蕭山月考)光發動機是一種把光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主要結構如下圖所示。在太陽光照射下,化學反應室內密封著的氣態物質發生反應:,導致室內氣壓增大;在無光條件下,室內發生“逆向反應”,導致室內氣壓減小。當窗口有光射入時,活塞移動,該過程相當于下圖汽油機四個沖程中的(  )
A. B.
C. D.
11.(2025九下·蕭山月考)周末某公園里常見孩子們用滑板滑草,偶爾也不用滑板直接滑。如圖是一孩子下滑過程,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速度相同時,使用滑板比不使用滑板整體的動能大
B.同一高度時,使用滑板和不使用滑板整體的勢能一樣
C.孩子的動能增加,機械能增加
D.孩子的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守恒
12.(2025九下·蕭山月考)前段時間,“加水就能跑的神車”事件一度成為輿論熱點,該汽車實際是利用車內水解制氫技術獲得氫氣,通過氫燃料電池給車提供動力(該技術成本很高,目前仍處在試驗階段),但被曲解為“加水就能跑”。下列對該事件的看法錯誤的是(  )
A.氫燃料電池是將氫氣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B.水解技術制取氫氣的過程一定要消耗其它能量
C.對于熱點事件要遵從科學原理,不能盲從
D.該車行駛的能量最終來源于水,水是一種能源
13.(2025九下·蕭山月考)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座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關于核電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核電站實現了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的能量轉化
B.秦山核電站利用了核聚變為電站提供能量
C.為方便居民用電,核電站應盡量靠近城市
D.核輻射主要有α,β,γ射線,其中α射線穿透能力最強
14.(2025九下·蕭山月考)螺絲釘是被擰成圓柱形的斜面,螺絲釘上的螺紋就像圖甲中形成的紋路,一圈圈螺紋的長相當于斜面的長度。仔細觀察如圖乙、丙所示的兩個螺絲釘,則(  )
A.乙更省力 B.丙更省力
C.乙、丙省力情況相同 D.乙、丙都能省功
15.(2025九下·蕭山月考)科學方法是學習科學的重要途徑,控制變量法、模型法、類比法、放大法是常用的科學方法。下列選項中對科學方法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用杠桿示意圖來表示人體手臂中的杠桿——模型法
B.用小球下陷的深度來反映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轉換法
C.探究重力勢能大小與高度關系時,使用兩個質量相同的小球——控制變量法
D.將形變的彈簧具有勢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勢能進行對比——放大法
16.(2025九下·蕭山月考)如圖1所示是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的實驗研究。
(1)隨著鹽酸不斷滴入,燒杯中溶液的pH逐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直到加到20mL時,溶液中顏色變化是   。
(2)隨著鹽酸不斷滴入,燒杯中溶液溫度變化如坐標圖2所示。某時刻測得溶液的溫度是32℃,則b點時溶液的酸堿性   (填“酸性”、“中性”或“堿性”)。
17.(2025九下·蕭山月考)下列是光亮鐵釘的系列變化。請回答問題:
(1)②中鐵釘銹蝕是由于空氣成分中的   導致的。
(2)反應①中,若用ma代表反應前光亮鐵釘的質量,mb代表反應后紅色鐵釘的質量,則它們的大小關系為ma   mb(填“<”、“>”或“=”)。
(3)研究發現在鐵表面鍍鎳不易銹蝕,鎳(Ni)在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知鎳的金屬活動性位于鎂和銅之間,能驗證鎂、鎳、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的方案有   (填寫字母)。
18.(2025九下·蕭山月考)某工廠利用廢硫酸和足量廢鐵屑反應來制取硫酸亞鐵。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這個反應類型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
(2)反應前后燒杯中溶液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H+是   (選填“①”“②”或“③”)。
19.(2025九下·蕭山月考)小錦整理了人體內物質代謝過程的知識結構及說明,請完成下列問題:
(1)消化系統①過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   內完成。
(2)圖中呼吸系統與循環系統之間發生a、b物質交換,a物質是   。
20.(2025九下·蕭山月考)如圖甲是心臟示意圖(①②③④為與心臟相連的血管,ABCD為心臟四腔),圖乙是心房與心室收縮和舒張的時間關系示意圖,據圖回答。
(1)糖尿病人通過皮下注射到身體的胰島素經血液循環首先進入心臟的   (填字母)。
(2)比較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血管①   (填“<”、“=”或“>”)血管④。
(3)圖乙中0.1s﹣0.4s,房室瓣處于   狀態(填“打開”或“閉合”)。
21.(2025九下·蕭山月考)如圖是中國自主設計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東方超環,它在1億度超高溫度下運行了近10秒。請回答:
(1)其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通過核   (填“聚變”或“裂變”),釋放巨大的核能,核能又轉化為   ,從而獲得高溫;
(2)“人造太陽”加熱功率達,若利用“人造太陽”發電,發電效率為60%,則每小時發電量達   焦。
22.(2025九下·蕭山月考)圖甲的滑輪組提升重200N的物體,已知拉力F為80N,不計繩重和摩擦。物體和繩子自由端的運動情況如圖乙所示,反映繩子自由端運動的圖線是   (選填“A”或“B”),動滑輪重為   N,3s 內對物體做的有用功為   J。
23.(2025九下·蕭山月考)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小濱進行了如圖甲實驗。請分析回答:
步驟1:取10支試管,分為5組。每組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濃度為2%的淀粉溶液。
步驟2: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
步驟3:將裝有混合溶液的5支試管(編號1、2、3、4、5)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
反應過程中,每隔1min從各支試管中取出一滴反應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顯色。已知碘液的顏色為棕黃色。
(1)小濱認為該實驗過程有一個錯誤,應在步驟2前   (填操作過程。)
(2)糾正該實驗錯誤步驟后,進行正確操作。第1min時,1—5號試管取出的反應液與碘液混合后均呈藍色,其原因是   。
(3)多次取樣觀察,記錄各組實驗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圖乙所示。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4)隨食物進入人體胃、腸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終轉變成氨基酸,并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這個過程屬于新陳代謝中的   作用(選填“同化”或“異化”)。
24.(2025九下·蕭山月考)鈷酸鋰一般用作鋰離子電池的正電極材料。如下圖是從鈷酸鋰廢極片(主要成分為鈷酸鋰)中回收得到和的一種工藝流程。
(1)操作1粉碎的目的是   。
(2)已知鋰的化合價是+1價,則中鈷元素的化合價是   。
(3)已知在水中的溶解性與氫氧化鈣相似。為了獲得較多高純度,操作5中熱水洗滌沉淀的效果比冷水更好,請闡述理由   。
(4)操作5得到,固體表面是否有硫酸根離子殘留,請寫出檢驗方法   。
25.(2025九下·蕭山月考)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燃燒可能會產生CO,為了檢驗天然氣燃燒后的氣體產物成分,進行如下實驗:
(1)實驗開始時,點燃D處酒精燈之前,先通一會兒,其目的是   。
(2)A中無水變藍,說明氣體產物中含有水: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氣體產物中含有   (填化學式)。
(3)實驗中觀察到   現象,說明氣體產物中還有CO。
(4)F處為尾氣處理裝置,下列裝置中合理的是   。
26.(2025九下·蕭山月考)在“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小晨所在的實驗小組用的電源電壓為9伏,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8伏,電阻大約為10歐。
(1)有兩個規格分別為“”、“”的滑動變阻器可供選擇。
本實驗中應該選擇規格   的滑動變阻器;
(2)圖甲是該小組連接的實物圖,其中有一根導線連接錯誤,請你在圖中連接錯誤的導線上打“×”,并在圖上補畫出正確的連線;   
(3)觀察圖乙,該實驗小組發現無法準確判斷電壓表指針是否指向3.8伏。于是他們重復做3次實驗,每次實驗都認為電壓表示數最接近3.8伏。相關實驗記錄及數據處理見下表:
實驗序號 電流表示數/A 測得燈泡的額定功率/W 測得燈泡額定功率的平均值/W
1 0.28 1.06
2 0.30 1.14
3 0.31 1.18
你認為這樣處理數據的方法是否合理并作說明   。
(4)實驗結束后,小晨在整理實驗器材時,發現滑動變阻器的BP部分比PC部分熱,這是因為   。
27.(2025九下·蕭山月考)某同學制作了直接測量液體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過程和原理如下:如圖甲所示,選擇一個長杠桿;在左側離支點10cm的位置A用細線固定一個質量為110g、容積為50mL的容器。右側用細線懸掛一質量為50g的鉤碼(細線的質量忽略不計)。
【測量過程】將下列實驗空白處補充完整:
(1)調節杠桿平衡時,發現杠桿左端下沉,需將平衡螺母向   端調節(填“左”或“右”);測量液體時往容器中加滿待測液體,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當容器中沒有液體時,鉤碼所在的位置即為“密度天平”的“零刻度”,“零刻度”距離支點O   cm;
(3)若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時,鉤碼在距離支點右側31cm處,液體的密度為   g/cm3;
(4)若此“密度天平”的量程不夠大,可以采用   的方法增大量程(寫出一種即可)。
28.(2025九下·蕭山月考)2024年11月3日杭州馬拉松鳴槍開炮,來自全世界國家和地區的萬名選手匯聚在黃龍體育中心,奔跑在西湖、錢塘江畔的賽道上。回答相關問題。
(1)若選手賽后感到肌肉酸痛,這是因為肌肉細胞   (選填“有氧呼吸”或“無氧呼吸”)產生了乳酸。
(2)某選手跑完全程馬拉松,體重減輕。從新陳代謝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   異化作用的結果。
(3)比賽當天氣溫較低,選手在比賽中機體的耗氧量與夏季參賽時會有什么變化,并說明原因。   。
29.(2025九下·蕭山月考)某純堿樣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鈉雜質。稱取該樣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質量稀鹽酸的燒杯中,碳酸鈉與稀鹽酸恰好充全反應,氣體完全逸出,得到不飽和NaCl溶液。反應過程中測得燒杯內混合物的質量(m)與反應時間(t)關系如圖所示。試回答:
(1)生成CO2的質量為   
(2)22.8g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為   
(3)計算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寫出解題過程,計算結果精確到0.1%)
30.(2025九下·蕭山月考)快走有利于身體健康,人走路時可以將腳視為杠桿(如圖所示)。行走時人的腳掌前端是支點,位于杠桿的一端,人體受到的重力是阻力,且作用點位于杠桿的中點,小腿肌肉施加的力是動力,位于杠桿的另一端。已知人的質量為60kg,g=10N/kg。求:
(1)請畫出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F的力臂l1。
(2)根據圖示計算小腿肌肉產生的拉力是多大?
(3)人向前走一步,重心將升高約 5cm,求人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多少功?
31.(2025九下·蕭山月考)如圖甲所示是一種電熱水龍頭,圖乙是它的電路簡圖。電熱水龍頭的旋轉手柄可使扇形開關S同時接觸兩個相鄰觸點,從而控制流出的水為冷水、溫水或熱水。已知R1、R2是電熱絲,R2=55Ω,溫水擋的電功率是2.2kW。試回答或求解下列問題:
(1)當開關S同時接觸1、2觸點時,水龍頭放出的是   (選填“冷水”“溫水”或“熱水”)。
(2)電熱絲R1的阻值是多少?
(3)在某次使用該電熱水龍頭的過程中,流出的水的水溫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則在該次使用過程中消耗的總電能是多少?
32.(2025九下·蕭山月考)草系魚缸中的植物利用水中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為其中的魚類提供氧氣。但水環境是一個二氧化碳相對匱乏的環境,某項目小組為魚缸設計了二氧化碳和氧氣補給器,下表為產品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反應安全, 且可控。 反應安全,但不可控。 反應有較大安全隱患。
指標二 氣體能直接排出且速度可以觀測。 氣體能直接排出,但速度無法觀測。 氣體無法排出。
(1)如圖甲是某品牌二氧化碳補給器裝置圖,計泡器的作用是   。
(2)查閱資料后知道草系魚池先要通入二氧化碳兩天使水草長勢茂盛后再放入寵物魚,小組成員采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以上是項目組成員設計的二氧化碳氣體的發生裝置圖及操作方法。最后小組選用圖乙,根據評價量表,你認為他們的理由是:   
(3)小科查閱到如下信息: 20℃時,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飽和溶解度約為1.45g/L,草系魚缸中綠色植物在水中二氧化碳的吸收率約為15%。問:100克碳酸鈣在補給器中完全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能使60升的魚缸中綠色植物產生產生多少升氧氣(常溫常壓下氧氣密度=1.28g/L)。   (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只是物質的形狀、狀態等發生改變的變化。需要判斷每個選項的制作過程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A 、西湖綢傘制作主要是對綢布、竹材等進行裁剪、組裝等操作,只是物質的形狀和組合方式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 A 錯誤。
B 、杭州刺繡是通過針線在織物上繡制圖案,只是物質的形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 B 錯誤。
C、西湖龍井炒制過程中,茶葉中的成分會發生氧化等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 C 正確。
D 、王星記扇子雕刻是對扇骨等材料進行雕刻造型,只是物質的形狀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 D 錯誤。
故答案為:C。
2.【答案】C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信息花青素在不同溶液中顯示的顏色不同,對照“紫甘藍變成了紅色”分析判斷加入的調味品。
【解答】黑枸杞中的花青素遇堿性溶液變藍色,廚房的物品中純堿溶液為堿性,食醋溶液為酸性,白酒和食鹽水溶液為中性,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答案】B
【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1)糖類的作用: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由糖類提供,約占總能量的 50% - 70% 。谷薯類食物富含淀粉等糖類物質,在人體內經過消化分解為葡萄糖等單糖后被吸收,進而為細胞呼吸等生理過程提供能量,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如肌肉收縮、神經傳導等。
糖類為主:谷薯類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等糖類,在人體內可被消化分解為葡萄糖,為人體供能。例如大米中淀粉含量較高,是人們日常飲食中的重要能量來源。
(2)合理營養是指全面而平衡營養。“全面”是指攝取的營養素種類要齊全;“平衡”是指攝取的各種營養素的量要適合,與身體的需要保持平衡。為了做到合理營養,按“平衡膳食寶塔”均衡攝取五類食物,以避免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餐;在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30%左右。
【解答】A、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是糖類,魚肉里含有蛋白質,錯誤;
B、蔬菜水果都含有維生素,因此,水果、蔬菜都可提供維生素,正確;
C、平衡膳食寶塔分五層,最底層是谷類食物,因此攝入食物的要以谷類為主,錯誤;
D、谷薯類食物能提供的主要營養素大多數是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等,錯誤。
故答案為:B。
4.【答案】C
【知識點】泌尿系統
【解析】【分析】(1)尿液形成過程
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所以腎小囊中的原尿含有葡萄糖是正常現象 。
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腎小管不重吸收尿素,隨著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尿素等廢物在腎小管中被濃縮,導致腎小管中尿素濃度升高 。
(2)圖中的①入球小動脈,②腎小球,③出球小動脈,④腎小囊,⑤腎小管,⑥腎靜脈。
【解答】A、①血管是流入腎小球的血管,叫做入球小動脈。A正確;B、③是出球小動脈,由于在②腎小球內沒有進行氣體交換,因此此處動脈血。B正確;
C、某人⑤尿液中長期檢查出含有葡萄糖,說明此人患有糖尿病,這是主要是這是主要是由該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中引起的。C錯誤;
D、⑤是腎小管,原尿流經此處時發生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吸收進入血液。剩下的水、無機鹽、尿素等形成尿。因此此處的尿素濃度比④高。D正確。
故答案為:C。
5.【答案】D
【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每一類營養物質都是人體所必需的。
2、人體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
供能營養素:能為人體供能的營養素主要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脂肪是備用能源物質,蛋白質在必要時也能供能。膳食纖維雖然屬于糖類,但人體難以消化吸收,不能為人體供能,主要作用是促進腸道蠕動 。
3、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通道。
消化腺: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和肝臟等,它們分泌消化液,參與食物的消化過程 。
【解答】A、七大類營養物質中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且能為人體供能的營養素為:糖類、脂肪和蛋白質,膳食纖維在人體不能被消化和吸收,故A錯誤。
B、唾液、胃液、腸液、胰液都含有消化酶,膽汁不含消化酶,故B錯誤。
C、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能消化蛋白質,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故C錯誤。
D、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胃、小腸、大腸等都屬于消化道,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6.【答案】A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W=Fs得到該力在此過程中所做功;
根據得到功率的大小。
【解答】由題可知,先后兩次同樣大小的力,將不同質量的物體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別移動相同的距離,根據W=Fs可知它們做功相等;又因為兩次所用時間相同,根據可知功率的大小相同。
故答案為:A。
7.【答案】B
【知識點】比熱容;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電流都相等;
(2)在液體質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小的溫度變化大,據此進行分析;
(3)根據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
(4)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時,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同,還需要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
【解答】A、由圖可知,該電路為串聯電路,通過兩根電阻絲的電流是相同的,故A錯誤;
B、實驗中通過甲、乙兩瓶中煤油升高的溫度來比較產生熱量的多少,運用了轉換法,故B正確;
C、在液體質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小的物質溫度要升高的多,所以用比熱容小的液體可以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故C錯誤;
D、由圖可知,兩個電阻是串聯的,電流相等,通電時間相等,電阻R甲<R乙,根據焦耳定律Q=I2Rt可知,乙瓶中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多,則乙瓶中煤油吸收的熱量多,所以乙瓶中溫度計的液面升高得快,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8.【答案】B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圖1中,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判斷。
C、圖2中的D稀鹽酸、稀硫酸均能與氫氧化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進行分析判斷。
D、由NaHSO4溶液的微觀圖示,溶液中存在氫離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圖1中,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發生變化的離子是氫離子、氫氧根離子,故A不符合題意;
B、圖2中的D稀鹽酸、稀硫酸均能與氫氧化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鉀和水、硫酸鉀和水,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KOH+HCl═KCl+H2O、2KOH+H2SO4═K2SO4+2H2O,故B符合題意;
C、圖2中能體現酸相似化學性質的有ABD,C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鹽酸不能,故C不符合題意;
D、由NaHSO4溶液的微觀圖示,溶液中存在氫離子,則NaHSO4溶液呈酸性,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9.【答案】B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A、根據碳酸鈉和硫酸鈉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分析;
B、根據除雜原則分析;
C、根據鐵和銅都能與硝酸銀反應分析;
D、根據碳酸鈣的難溶性分析。
【解答】A、碳酸鈉和硫酸鈉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不符合題意;
B、加入過量的氧化銅,只雜質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過濾,可除去硫酸銅溶液中的硫酸,符合題意;
C、加適量硝酸銀溶液,鐵和銅都可與硝酸銀反應,無法分離,不符合題意;
D、石灰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將石灰石加入足量水中,無法制得熟石灰,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0.【答案】A
【知識點】熱機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根據氣門的關閉和活塞的運動方向判斷汽油機沖程的名稱;也可根據火花塞是否打火,氣流進出的方向判斷沖程名稱;
(2)分析光發動機的能量轉化,然后與汽油機的能量轉化進行比較即可。
【解答】A、圖中兩氣門關閉,活塞向下運動,是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A符合題意。B、圖中進氣門打開,是吸氣沖程,故B不合題意。
C、圖中排氣門打開,是排氣沖程,故C不合題意。
D、圖中兩氣門關閉,活塞向上運動,是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1.【答案】A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機械能=動能+勢能。
(2)下滑過程中,由于摩擦,部分機械能會轉化為內能。
【解答】A、速度相同時,使用滑板比不使用滑板整體的質量較大,所以動能也較大,故A正確;
B、高度相同時,使用滑板比不使用滑板整體的質量較大,所以勢能也較大,故B錯誤;
CD、孩子下滑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但還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即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所以機械能總量減小,故CD錯誤。
故答案為:A。
12.【答案】D
【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
【解析】【分析】(1)任何機械在工作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克服機械間的摩擦而產生額外功,因此效率不能達到100%;
(2)燃料中的化學能可通過技術手段最終再轉化為電能;
(3)根據能量守恒可做出判斷。
【解答】A、氫燃料電池是將氫氣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A正確。
B、“加水就能跑的神車”實際是利用車內水解制氫技術獲得氫氣,水解制氫技術制取氫氣的過程一定要消耗其他能量,故B正確。
C、對于熱點事件要遵從科學原理,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故C正確。
D、該車行駛的能量最終來源于水電解生成的氫氣,但不能直接說水是這里的能源,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13.【答案】A
【知識點】核電站及其工作原理;核能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核反應的過程分核聚變和核裂變。核能發電是利用鈾原子核裂變時放出的核能來發電的。核電站的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反應堆是通過可控裂變(鏈式反應)釋放能量的。
【解答】A、核電站中將核能先轉化為介質的內能,再推動發電機的轉子轉動,轉化為機械能,并在發電機中最終轉化為電能,實現了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的能量轉化,故A正確;
B、核電站發生的是可控的核裂變,故B錯誤;
C、核裂變過程中會產生核廢水,具有核輻射,所以核電站應盡量遠離城市,故C錯誤;
D、核輻射主要有α,β,γ射線,其中貫穿本領最強的是γ射線,最弱的是α射線,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4.【答案】A
【知識點】杠桿的分類;斜面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分析】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越平緩越省力,但同時也就越費距離,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擰相同的深度時,做的功多少相同,斜面越長越省力,由圖示可知乙的斜面最長,用的力最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5.【答案】D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科學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科學推理”、“模型法”、“轉換法”、“類比法”、“比較法”等方法。
【解答】A、將人體手臂簡化為杠桿模型運用了模型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通過小球下陷的深度來反映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運用了轉換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探究重力勢能大小與高度關系時,控制兩個小球的質量相同,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將形變的彈簧具有勢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勢能進行對比,運用了類比法,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6.【答案】(1)減小;紅色褪去變無色
(2)酸性
【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pH>7 ,鹽酸呈酸性,pH<7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鹽酸,發生中和反應,隨著鹽酸的加入,氫氧化鈉不斷被消耗,堿性減弱,所以溶液的 pH 逐漸減小。氫氧化鈉溶液中加了酚酞,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當滴加到 20mL 時,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中性,此時酚酞在中性溶液中顯無色,所以溶液顏色由紅色褪去變為無色。
(2)從溫度 - 鹽酸體積坐標圖可知,該反應過程中溫度先升高后降低,溫度最高點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b 點溫度處于下降階段,說明此時鹽酸已經過量 。因為鹽酸過量,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大于氫氧根離子濃度,所以溶液呈酸性。
【解答】(1)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隨著鹽酸的滴入,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溶液的堿性變弱,pH逐漸減小。酚酞溶液在酸性和中性環境中都為無色,所以隨著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進行,溶液紅色褪去變無色。
(2)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反應放熱,在圖2中,某時刻測得溶液的溫度是32℃,b點時溶液的酸堿性是酸性,因為b點時,溫度已經下降,滴加鹽酸過量。
(1)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隨著鹽酸的滴入,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溶液的堿性變弱,pH逐漸減小。酚酞溶液在酸性和中性環境中都為無色,所以隨著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進行,溶液紅色褪去變無色。
(2)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反應放熱,在圖2中,某時刻測得溶液的溫度是32℃,b點時溶液的酸堿性是酸性,因為b點時,溫度已經下降,滴加鹽酸過量。
17.【答案】(1)水蒸氣和氧氣
(2)<
(3)A、C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鐵銹蝕的過程,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進行分析。
(2)根據紅色鐵釘是鐵與可溶性銅鹽反應后的鐵釘,由于鐵的相對原子質量比銅小,進行分析。
(3)根據金屬的活動性進行分析。
【解答】(1)鐵銹蝕的過程,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②中鐵釘銹蝕是由于空氣成分中的水蒸氣和氧氣導致的。
(2)由圖可知,紅色鐵釘是鐵與可溶性銅鹽反應后的鐵釘,由于鐵的相對原子質量比銅小,導致紅色鐵釘比反應前的鐵釘質量大,所以ma小于mb。
(3)A、鎳與硫酸銅能反應,說明鎳強于銅,鎳與硫酸鎂不反應,說明鎂>鎳,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A符合題意;
B、鎳與硫酸銅能反應,說明鎳強于銅,鎂能與硫酸銅反應,鎂強于銅,不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B不符合題意;
C、鎂能與硫酸鎳反應,鎂強于鎳,銅與硫酸鎳不反應,說明鎳強于銅,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C。
(1)鐵銹蝕的過程,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②中鐵釘銹蝕是由于空氣成分中的水蒸氣和氧氣導致的。
(2)由圖可知,紅色鐵釘是鐵與可溶性銅鹽反應后的鐵釘,由于鐵的相對原子質量比銅小,導致紅色鐵釘比反應前的鐵釘質量大,所以ma小于mb。
(3)A.鎳與硫酸銅能反應,說明鎳強于銅,鎳與硫酸鎂不反應,說明鎂>鎳,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A符合題意;
B.鎳與硫酸銅能反應,說明鎳強于銅,鎂能與硫酸銅反應,鎂強于銅,不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B不符合題意;
C.鎂能與硫酸鎳反應,鎂強于鎳,銅與硫酸鎳不反應,說明鎳強于銅,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C符合題意。
故選AC。
18.【答案】(1)Fe+H2SO4═FeSO4+H2↑;置換反應
(2)①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來分析;
(2)根據反應前后燒杯中溶液的離子種類變化來分析。
【解答】(1)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置換反應。
(2)反應前溶液的離子是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后溶液的離子是亞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由圖可知,H+是①。
(1)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置換反應。
(2)反應前溶液的離子是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后溶液的離子是亞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由圖可知,H+是①。
19.【答案】(1)小腸
(2)氧氣
【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1)消化系統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小腸長度較長,內表面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能對多種營養物質進行消化;且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等都很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所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過程①主要在小腸內完成。
(2)呼吸系統與循環系統之間進行氣體交換。在肺泡處,肺泡內的氣體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氧氣從肺泡擴散進入血液,二氧化碳從血液擴散進入肺泡。圖中 a 物質是從呼吸系統進入循環系統,所以 a 物質是氧氣。
(3)分析題圖可知①表示吸收、③是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④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b表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解答】(1)①表示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是吸收;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m,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
(2)識圖可知:ab表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當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里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圖中a由呼吸系統進入到循環系統,因此a是氧氣。
(1)①表示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是吸收;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m,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
(2)識圖可知:ab表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當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里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圖中a由呼吸系統進入到循環系統,因此a是氧氣。
20.【答案】A;>;閉合
【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1)圖甲中①肺動脈,②上、下腔靜脈,③主動脈,④肺靜脈;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2)人體的血液循環圖解為:
【解答】(1)靜脈注射胰島素,胰島素的運輸途徑是:體靜脈→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組織細胞。可見,胰島素經血液循環首先進入心臟的A右心房。
(2)肺是呼吸器官,血液流經肺時,二氧化碳減少,人體內二氧化碳濃度始終保持最低的血管是肺靜脈。結合題圖可知,比較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血管①肺動脈>血管④肺靜脈。
(3)心臟每跳動一次,就是心臟收縮和舒張各一次。心臟工作過程是:左右心房收縮,分別將血液壓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時,房室瓣打開,動脈瓣關閉;左右心室收縮,分別將血液泵至主動脈和肺動脈,此時,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全心舒張,血液經靜脈被吸進心房,此時,房室瓣打開,動脈瓣關閉。結合題圖甲和圖乙可知,0.1s﹣0.4s,心房舒張且心室收縮(如題圖甲),所以房室瓣處于閉合狀態。
21.【答案】聚變;內能;2.16×1015
【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核能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目前人類獲取核能的兩種基本途徑是核聚變和核裂變。
(2)根據W=Pt和效率公式進行計算。
【解答】(1)東方超環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通過核聚變,釋放巨大的核能,核能又轉化為內能,從而獲得高溫。
(2)每小時發電量
W=W總η=Ptη=1×1012W×3600s×60%=2.16×1015J
22.【答案】A;40;300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解析】【分析】(1)由圖甲可知,n=3,則拉力端移動距離s=3h,據此確定圖乙中繩子自由端運動的s-t圖像是A還是B;
(2)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G+G動),據此求動滑輪重力;
(3)由圖乙可知,t=3s時,物體運動的高度h=1.5m,利用W=Gh求有用功。
【解答】由甲圖可知,動滑輪被3段繩子拉著,繩子移動的距離為物體移動距離的三倍,故反映繩子自由端運動的圖線是A。
動滑輪的重力為
由圖可知,3s內物體移動的距離為1.5m,則有用功為
23.【答案】將5組的試管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時間;淀粉酶的催化時間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變藍色;在15℃~55℃之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同化
【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1)淀粉遇到碘液會變藍,麥芽糖遇到碘液不會變藍。
(2)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高溫可能會使酶失去活性,低溫會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強。
(3)蛋白質的消化過程:首先在胃中被胃液消化成多肽,最后在小腸中被腸液和胰液消化成氨基酸。
【解答】(1)本實驗是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應以溫度為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該實驗過程有一個錯誤,應在步驟2前將5組的試管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時間,保證每組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都處于同樣的溫度下,然后再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避免偶然性。
(2)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時間太短,淀粉沒有被完全消化。所以,第1min時,1~5號試管取出的反應液與碘液混合后均呈藍色,其原因是淀粉酶的催化時間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變藍色。
(3)多次取樣觀察,記錄各組實驗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圖乙所示。柱形圖中,時間越短,說明該溫度條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越高。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在15℃~55℃之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
(4)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異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謝)是指生物體能夠把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變化過程。可見,食物進入人體胃、腸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終轉變成氨基酸,并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屬于新陳代謝中的同化作用。
24.【答案】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3;Li2CO3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取洗滌液適量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滴加氯化鋇溶液,如果不產生沉淀,說明洗滌干凈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據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進行分析;
(2)根據在化合物中,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
(3)根據Li2CO3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進行分析;
(4)根據鋇離子能和硫酸根離子結合生成比賽場地硫酸鋇,硫酸鋇不溶于稀硝酸進行分析。
【解答】(1)操作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鈷酸鋰中鋰元素為+1價,氧元素為-2價,設鈷元素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有:(+1)×1+(-2)×2+x×1=0,x=+3;
(3)操作5中熱水洗滌沉淀的效果比冷水更好,是因為Li2CO3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
(4)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結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鋇沉淀,實驗方案:取洗滌液適量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滴加氯化鋇溶液,如果不產生沉淀,說明洗滌干凈,即Li2CO3固體表面沒有硫酸根離子殘留。
25.【答案】(1)將裝置的空氣排盡,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2)二氧化碳
(3)黑色固體變紅;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4)①②④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甲烷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無水硫酸銅用來檢驗水的存在,澄清的石灰水用來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氫氧化鈉用來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加熱反應得到銅和二氧化碳,多余的一氧化碳尾氣需要進行處理,以防污染空氣,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實驗開始時,點燃D處酒精燈之前,先通一會兒N2,其目的是排出裝置內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氣體產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或CO2)
(3)一氧化碳在加熱的條件下會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實驗中觀察到D裝置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E裝置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氣體產物中還有CO;
(4)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會污染環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F處為尾氣處理裝置,可以用①氣球收集,也可以用④點燃尾氣(一氧化碳點燃生成無毒的二氧化碳),也可以用②排水法收集(長管進長管出才能排出水),而③短管出無法排出水,由于一氧化碳難溶于水,短管會排出一氧化碳,故不合理,故裝置中合理的是①②④。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實驗開始時,點燃D處酒精燈之前,先通一會兒N2,其目的是排出裝置內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氣體產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或CO2)
(3)一氧化碳在加熱的條件下會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實驗中觀察到D裝置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E裝置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氣體產物中還有CO;
(4)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會污染環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F處為尾氣處理裝置,可以用①氣球收集,也可以用④點燃尾氣(一氧化碳點燃生成無毒的二氧化碳),也可以用②排水法收集(長管進長管出才能排出水),而③短管出無法排出水,由于一氧化碳難溶于水,短管會排出一氧化碳,故不合理,故裝置中合理的是①②④。
26.【答案】“”;;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實際功率不同,只有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才是額定功率。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得到的是不同電壓下功率的平均值,不是額定功率,所以這種處理數據方法不合理。;BP部分與PC部分串聯,且BP部分電阻比PC部分電阻大,根據焦耳定律可知,BP部分產生的熱量多。
【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特點,小燈泡正常發光時,求出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再根據歐姆定律分析。
(2)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實驗中,電壓表應與小燈泡并聯。圖中電壓表連接在小燈泡和滑動變阻器兩端,測的是二者總電壓,這是錯誤的。應將連接電壓表負接線柱與滑動變阻器B接線柱的導線去掉,把電壓表負接線柱與小燈泡左接線柱相連。
(3)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實際功率不同,只有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才是額定功率。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得到的是不同電壓下功率的平均值,不是額定功率,所以這種處理數據方法不合理。
(4)滑動變阻器BP部分有電流通過,電流的熱效應會使電能轉化為內能從而發熱;而PC部分沒有電流通過,所以不發熱,因此BP部分比PC部分熱。
【解答】(1)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電路電流為
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為
滑動變阻器接入電阻阻值為
故應選“”的滑動變阻器。
(2)由圖可知小燈泡和滑動變阻器是并聯電路,應改為串聯電路,電壓表測小燈泡兩端電壓,如圖:
(3)合理;三次實驗電壓表的示數都接近3.8V,此時對應的電流都為額定電流,為了減小誤差,可以去這三次額定功率的平均值,故這種求平均功率的方法是合理的。
(4)BP部分與PC部分串聯,且BP部分電阻比PC部分電阻大,根據焦耳定律可知,BP部分產生的熱量多。
27.【答案】右;22;0.9;增加杠桿的長度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分析】(1)杠桿左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左側,調節平衡螺母應使杠桿重心右移(左偏右移);
(2)在容器中未倒入液體時,直接將相關數據帶入杠桿的平衡條件公式F1L1=F2L2中,即可求出鉤碼所在的位置,這就是該“密度天平”的“零刻度”;
(3)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得液體的質量m,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得液體的密度;
(4)鉤碼的質量適當增大,說明杠桿一側的力增大,在力臂關系相同的情況下,另一側的力也會增大,即該“密度天平”的量程將增大;或在鉤碼質量不變時,減小OA的長度,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可增加密度天平的量程。
【解答】(1)杠桿左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偏左,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右兩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都要向杠桿上翹的右端調節。
(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

代入數據可得
解得,即“零刻度”距離支點O點22m。
(3)容器的質量為m1=110g,鉤碼的質量為m2=50g,容器中加滿液體的質量為m,由杠桿平衡條件得
代入數據可得
解得,容器中加滿液體的質量為m=45g,根據可得,液體的密度為
(4)[4]根據
可知,當鉤碼的質量適當增大時或增加杠桿的長度,都可使G總變大,即增大量程。
28.【答案】(1)無氧呼吸
(2)小于
(3)耗氧量會增加;因為外界溫度過低,可使人體向外界散熱量增加,人體需要加速新陳代謝產生更多的熱量來維持正常體溫,因此冬季參賽選手的耗氧量會增加
【知識點】代謝的多樣性
【解析】【分析】(1)當體溫過高時,新陳代謝加快,耗氧量增加,此時病人仍會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供氧不足,肌肉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2)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機物、貯藏能量;異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機物、排除代謝終產物、釋放能量.二者之間的關系為:作用方向相反;同時進行;異化作用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為異化作用提供物質,兩者相輔相成。
(3)人在寒冷環境中會通過增加產熱、減少散熱來維持體溫的恒定.增加產熱的途徑有:骨骼肌戰栗、立毛肌收縮、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從而提高代謝;減少散熱的途徑有:皮膚血管舒張,增加皮膚的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多。
【解答】(1)人體肌肉細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條件下也可以進行無氧呼吸,人體肌肉細胞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會造成肌肉酸痛。
(2)當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時,生物就生長,人就表現出體型增大,體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變化。當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時,生物可能在運動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現出逐漸消瘦的現象,因此某選手跑完全程馬拉松,體重減輕。從新陳代謝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小于異化作用的結果。
(3)由于冬季氣溫低,人體向外界散熱量增加,人體需要加速新陳代謝產生更多的熱量來維持正常體溫,因此冬季參賽選手的耗氧量會增加。
(1)人體肌肉細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條件下也可以進行無氧呼吸,人體肌肉細胞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會造成肌肉酸痛。
(2)當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時,生物就生長,人就表現出體型增大,體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變化。當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時,生物可能在運動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現出逐漸消瘦的現象,因此某選手跑完全程馬拉松,體重減輕。從新陳代謝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小于異化作用的結果。
(3)由于冬季氣溫低,人體向外界散熱量增加,人體需要加速新陳代謝產生更多的熱量來維持正常體溫,因此冬季參賽選手的耗氧量會增加。
29.【答案】(1)8.8g
(2)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x=21.2g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22.8g 21.2g=1.6g;答:22.8g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為1.6g。
(3)設: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y。y=23.4g 反應后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22.8g 21.2g +23.4g=25.0g;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2.5%。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求出二氧化碳的質量即可;
(2)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和方程式來分析解答;
(3)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和方程式求出生成氯化鈉的質量,再加上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鈉質量就是溶質質量,進而求出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即可。
【解答】由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208.8g 200g=8.8g;
(1)由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208.8g 200g=8.8g;
(2)見答案;
(3)見答案。
30.【答案】(1)過支點O作力F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為F的力臂l1
(2)重力為
根據題意知道,力F的力臂是G的力臂的二倍,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小腿肌肉對腳的拉力
(3)每向前走一步的過程中,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W=Gh=600N×0.05m=30J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力臂的畫法;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作力臂;
(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解答小腿肌肉對腳的拉力;
(2)小明踮腳過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等于踮腳一次所做的功;
【解答】(1)過支點O作力F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為F的力臂l1
(2)重力為
根據題意知道,力F的力臂是G的力臂的二倍,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小腿肌肉對腳的拉力
(3)每向前走一步的過程中,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W=Gh=600N×0.05m=30J
31.【答案】(1)溫水
(2)溫水擋的電功率是
電熱絲R1的阻值是
(3)流熱水時電路的功率為
由圖示圖像知道,熱水時間
溫水時間
消耗的電能
【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開關位置的改變,判斷出電路的連接情況,然后根據電功率公式判斷功率的大小,由此可知熱水或溫水的擋位;
(2)知道溫水功率,利用電功率公式求R1的阻值;
(3)根據圖示圖象應用電功公式求出電路消耗的電能。
【解答】(1)當開關處于位置1、2觸點時,電阻R1接入電路,電路中的電阻較大,根據可知,電路的總功率較小,水龍頭放出的是溫水。
(2)溫水擋的電功率是
電熱絲R1的阻值是
(3)流熱水時電路的功率為
由圖示圖像知道,熱水時間
溫水時間
消耗的電能
(1)當開關處于位置1、2觸點時,電阻R1接入電路,電路中的電阻較大,根據可知,電路的總功率較小,水龍頭放出的是溫水。
(2)溫水擋的電功率是
電熱絲R1的阻值是
(3)流熱水時電路的功率為
由圖示圖像知道,熱水時間
溫水時間
消耗的電能
32.【答案】觀測氣體排出速度;可以控制反應的速度, 防止生成的氣體的速度過快;設100克碳酸鈣完全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m,m=44g20℃時,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飽和溶解度約為1.45g/L,60升魚缸中最多溶解二氧化碳的質量=60L×1.45g/L=87L,所以反應生成44二氧化碳 能全部溶解。設產生氧氣的質量為x,x=4.8g;氧氣的體積=,答:產生氧氣的體積是3.75升。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氣泡的多少能反映氣體排出的多少分析回答;
(2)根據擠壓塑料瓶可控制加入鹽酸的量分析。
(3)根據碳酸的質量和反映的方程式可計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的質量和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可計算出產生氧氣的質量。
【解答】(1)通過觀察計泡器產生氣泡的多少,可以觀測氣體排出速度;
(2)由裝置的特點可知,擠壓塑料瓶可控制加入鹽酸的量,從而可以控制反應的速度,防止生成氣體的速度過快;
1 / 1浙江省杭州市蕭山8校聯考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2月月考科學試題
1.(2025九下·蕭山月考)下列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制作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西湖綢傘制作 B.杭州刺繡
C.西湖龍井茶炒制 D.王星記扇子雕刻
【答案】C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只是物質的形狀、狀態等發生改變的變化。需要判斷每個選項的制作過程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A 、西湖綢傘制作主要是對綢布、竹材等進行裁剪、組裝等操作,只是物質的形狀和組合方式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 A 錯誤。
B 、杭州刺繡是通過針線在織物上繡制圖案,只是物質的形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 B 錯誤。
C、西湖龍井炒制過程中,茶葉中的成分會發生氧化等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 C 正確。
D 、王星記扇子雕刻是對扇骨等材料進行雕刻造型,只是物質的形狀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 D 錯誤。
故答案為:C。
2.(2025九下·蕭山月考)黑枸杞中的花青素遇堿性溶液變藍色,遇酸性溶液變紫色。下列廚房中的物質能使花青素變藍色的是(  )
A.食醋 B.白酒 C.純堿 D.食鹽水
【答案】C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信息花青素在不同溶液中顯示的顏色不同,對照“紫甘藍變成了紅色”分析判斷加入的調味品。
【解答】黑枸杞中的花青素遇堿性溶液變藍色,廚房的物品中純堿溶液為堿性,食醋溶液為酸性,白酒和食鹽水溶液為中性,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2025九下·蕭山月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通過平衡膳食餐盤(如圖)宣傳平衡膳食的理念。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魚肉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B.水果、蔬菜都可提供維生素
C.攝入食物的要以牛奶為主食 D.谷薯類食物中只含膳食纖維
【答案】B
【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1)糖類的作用: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由糖類提供,約占總能量的 50% - 70% 。谷薯類食物富含淀粉等糖類物質,在人體內經過消化分解為葡萄糖等單糖后被吸收,進而為細胞呼吸等生理過程提供能量,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如肌肉收縮、神經傳導等。
糖類為主:谷薯類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等糖類,在人體內可被消化分解為葡萄糖,為人體供能。例如大米中淀粉含量較高,是人們日常飲食中的重要能量來源。
(2)合理營養是指全面而平衡營養。“全面”是指攝取的營養素種類要齊全;“平衡”是指攝取的各種營養素的量要適合,與身體的需要保持平衡。為了做到合理營養,按“平衡膳食寶塔”均衡攝取五類食物,以避免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餐;在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30%左右。
【解答】A、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是糖類,魚肉里含有蛋白質,錯誤;
B、蔬菜水果都含有維生素,因此,水果、蔬菜都可提供維生素,正確;
C、平衡膳食寶塔分五層,最底層是谷類食物,因此攝入食物的要以谷類為主,錯誤;
D、谷薯類食物能提供的主要營養素大多數是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等,錯誤。
故答案為:B。
4.(2025九下·蕭山月考)據了解,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環境的污染、藥物的濫用,腎病患病人群以驚人的速度在上升,發病率已高達10.8%,慢性腎病患者已多達1.3億人。腎炎患者往往是腎單位功能受損引起的,如圖為一個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以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血管名稱是入球小動脈
B.③中流的是動脈血
C.檢測④中的液體發現含有葡萄糖,說明此人就患有糖尿病
D.⑤中的尿素濃度比④高,這與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關
【答案】C
【知識點】泌尿系統
【解析】【分析】(1)尿液形成過程
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所以腎小囊中的原尿含有葡萄糖是正常現象 。
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腎小管不重吸收尿素,隨著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尿素等廢物在腎小管中被濃縮,導致腎小管中尿素濃度升高 。
(2)圖中的①入球小動脈,②腎小球,③出球小動脈,④腎小囊,⑤腎小管,⑥腎靜脈。
【解答】A、①血管是流入腎小球的血管,叫做入球小動脈。A正確;B、③是出球小動脈,由于在②腎小球內沒有進行氣體交換,因此此處動脈血。B正確;
C、某人⑤尿液中長期檢查出含有葡萄糖,說明此人患有糖尿病,這是主要是這是主要是由該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中引起的。C錯誤;
D、⑤是腎小管,原尿流經此處時發生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吸收進入血液。剩下的水、無機鹽、尿素等形成尿。因此此處的尿素濃度比④高。D正確。
故答案為:C。
5.(2025九下·蕭山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且能為人體供能的營養素:糖類,脂肪,膳食纖維
B.含有酶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腸液,胰液,膽汁
C.能消化蛋白質的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唾液淀粉酶
D.消化系統可以分為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胃,小腸,大腸都屬于消化道
【答案】D
【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每一類營養物質都是人體所必需的。
2、人體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
供能營養素:能為人體供能的營養素主要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脂肪是備用能源物質,蛋白質在必要時也能供能。膳食纖維雖然屬于糖類,但人體難以消化吸收,不能為人體供能,主要作用是促進腸道蠕動 。
3、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通道。
消化腺: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和肝臟等,它們分泌消化液,參與食物的消化過程 。
【解答】A、七大類營養物質中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且能為人體供能的營養素為:糖類、脂肪和蛋白質,膳食纖維在人體不能被消化和吸收,故A錯誤。
B、唾液、胃液、腸液、胰液都含有消化酶,膽汁不含消化酶,故B錯誤。
C、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能消化蛋白質,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故C錯誤。
D、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胃、小腸、大腸等都屬于消化道,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6.(2025九下·蕭山月考)如圖所示,小科在相同時間內,用相同大小的力,將不同質量的物體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分別移動相同的距離。在此過程中,該力所做功的大小分別為W1、W2,功率的大小分別為P1、P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W=Fs得到該力在此過程中所做功;
根據得到功率的大小。
【解答】由題可知,先后兩次同樣大小的力,將不同質量的物體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別移動相同的距離,根據W=Fs可知它們做功相等;又因為兩次所用時間相同,根據可知功率的大小相同。
故答案為:A。
7.(2025九下·蕭山月考)小科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來研究電熱與哪些因素有關。甲、乙兩瓶中煤油的質量與初溫都相同,瓶中電阻絲的大小關系為R甲<R乙,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兩根電阻絲的電流大小關系為I甲<I乙
B.實驗過程中用“轉換法”來比較產生熱量的多少
C.燒瓶內選用比熱容較大的液體,可使實驗現象更明顯
D.開關閉合相同的時間,甲燒瓶液面上升的更高
【答案】B
【知識點】比熱容;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電流都相等;
(2)在液體質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小的溫度變化大,據此進行分析;
(3)根據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
(4)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時,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同,還需要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
【解答】A、由圖可知,該電路為串聯電路,通過兩根電阻絲的電流是相同的,故A錯誤;
B、實驗中通過甲、乙兩瓶中煤油升高的溫度來比較產生熱量的多少,運用了轉換法,故B正確;
C、在液體質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小的物質溫度要升高的多,所以用比熱容小的液體可以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故C錯誤;
D、由圖可知,兩個電阻是串聯的,電流相等,通電時間相等,電阻R甲<R乙,根據焦耳定律Q=I2Rt可知,乙瓶中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多,則乙瓶中煤油吸收的熱量多,所以乙瓶中溫度計的液面升高得快,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8.(2025九下·蕭山月考)“宏觀一微觀一符號”的三重表征是化學學科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獨特方法。
請仔細觀察圖1、圖2、圖3的微觀圖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
A.圖1中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發生變化的離子是氫離子、氫氧根離子
B.圖2中的D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只有:KOH+HCl═KCl+H2O
C.圖2中能體現酸的通性的有ABD
D.圖3為NaHSO4溶液的微觀圖示,NaHSO4溶液呈酸性
【答案】B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圖1中,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判斷。
C、圖2中的D稀鹽酸、稀硫酸均能與氫氧化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進行分析判斷。
D、由NaHSO4溶液的微觀圖示,溶液中存在氫離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圖1中,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發生變化的離子是氫離子、氫氧根離子,故A不符合題意;
B、圖2中的D稀鹽酸、稀硫酸均能與氫氧化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鉀和水、硫酸鉀和水,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KOH+HCl═KCl+H2O、2KOH+H2SO4═K2SO4+2H2O,故B符合題意;
C、圖2中能體現酸相似化學性質的有ABD,C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鹽酸不能,故C不符合題意;
D、由NaHSO4溶液的微觀圖示,溶液中存在氫離子,則NaHSO4溶液呈酸性,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9.(2025九下·蕭山月考)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
選項 目的 物質 操作
A 鑒別 Na2CO3和Na2SO4溶液 滴加BaCl2溶液,觀察是否產生白色沉淀
B 除雜 CuSO4溶液中混有少量H2SO4 加過量的氧化銅,過濾
C 分離 鐵粉和銅粉 加入適量AgNO3溶液,過濾
D 制備 少量熟石灰 將石灰石加入足量水中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A、根據碳酸鈉和硫酸鈉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分析;
B、根據除雜原則分析;
C、根據鐵和銅都能與硝酸銀反應分析;
D、根據碳酸鈣的難溶性分析。
【解答】A、碳酸鈉和硫酸鈉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不符合題意;
B、加入過量的氧化銅,只雜質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過濾,可除去硫酸銅溶液中的硫酸,符合題意;
C、加適量硝酸銀溶液,鐵和銅都可與硝酸銀反應,無法分離,不符合題意;
D、石灰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將石灰石加入足量水中,無法制得熟石灰,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0.(2025九下·蕭山月考)光發動機是一種把光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主要結構如下圖所示。在太陽光照射下,化學反應室內密封著的氣態物質發生反應:,導致室內氣壓增大;在無光條件下,室內發生“逆向反應”,導致室內氣壓減小。當窗口有光射入時,活塞移動,該過程相當于下圖汽油機四個沖程中的(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熱機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根據氣門的關閉和活塞的運動方向判斷汽油機沖程的名稱;也可根據火花塞是否打火,氣流進出的方向判斷沖程名稱;
(2)分析光發動機的能量轉化,然后與汽油機的能量轉化進行比較即可。
【解答】A、圖中兩氣門關閉,活塞向下運動,是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A符合題意。B、圖中進氣門打開,是吸氣沖程,故B不合題意。
C、圖中排氣門打開,是排氣沖程,故C不合題意。
D、圖中兩氣門關閉,活塞向上運動,是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1.(2025九下·蕭山月考)周末某公園里常見孩子們用滑板滑草,偶爾也不用滑板直接滑。如圖是一孩子下滑過程,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速度相同時,使用滑板比不使用滑板整體的動能大
B.同一高度時,使用滑板和不使用滑板整體的勢能一樣
C.孩子的動能增加,機械能增加
D.孩子的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守恒
【答案】A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解析】【分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機械能=動能+勢能。
(2)下滑過程中,由于摩擦,部分機械能會轉化為內能。
【解答】A、速度相同時,使用滑板比不使用滑板整體的質量較大,所以動能也較大,故A正確;
B、高度相同時,使用滑板比不使用滑板整體的質量較大,所以勢能也較大,故B錯誤;
CD、孩子下滑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但還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即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所以機械能總量減小,故CD錯誤。
故答案為:A。
12.(2025九下·蕭山月考)前段時間,“加水就能跑的神車”事件一度成為輿論熱點,該汽車實際是利用車內水解制氫技術獲得氫氣,通過氫燃料電池給車提供動力(該技術成本很高,目前仍處在試驗階段),但被曲解為“加水就能跑”。下列對該事件的看法錯誤的是(  )
A.氫燃料電池是將氫氣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B.水解技術制取氫氣的過程一定要消耗其它能量
C.對于熱點事件要遵從科學原理,不能盲從
D.該車行駛的能量最終來源于水,水是一種能源
【答案】D
【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
【解析】【分析】(1)任何機械在工作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克服機械間的摩擦而產生額外功,因此效率不能達到100%;
(2)燃料中的化學能可通過技術手段最終再轉化為電能;
(3)根據能量守恒可做出判斷。
【解答】A、氫燃料電池是將氫氣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A正確。
B、“加水就能跑的神車”實際是利用車內水解制氫技術獲得氫氣,水解制氫技術制取氫氣的過程一定要消耗其他能量,故B正確。
C、對于熱點事件要遵從科學原理,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故C正確。
D、該車行駛的能量最終來源于水電解生成的氫氣,但不能直接說水是這里的能源,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13.(2025九下·蕭山月考)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座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關于核電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核電站實現了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的能量轉化
B.秦山核電站利用了核聚變為電站提供能量
C.為方便居民用電,核電站應盡量靠近城市
D.核輻射主要有α,β,γ射線,其中α射線穿透能力最強
【答案】A
【知識點】核電站及其工作原理;核能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核反應的過程分核聚變和核裂變。核能發電是利用鈾原子核裂變時放出的核能來發電的。核電站的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反應堆是通過可控裂變(鏈式反應)釋放能量的。
【解答】A、核電站中將核能先轉化為介質的內能,再推動發電機的轉子轉動,轉化為機械能,并在發電機中最終轉化為電能,實現了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的能量轉化,故A正確;
B、核電站發生的是可控的核裂變,故B錯誤;
C、核裂變過程中會產生核廢水,具有核輻射,所以核電站應盡量遠離城市,故C錯誤;
D、核輻射主要有α,β,γ射線,其中貫穿本領最強的是γ射線,最弱的是α射線,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4.(2025九下·蕭山月考)螺絲釘是被擰成圓柱形的斜面,螺絲釘上的螺紋就像圖甲中形成的紋路,一圈圈螺紋的長相當于斜面的長度。仔細觀察如圖乙、丙所示的兩個螺絲釘,則(  )
A.乙更省力 B.丙更省力
C.乙、丙省力情況相同 D.乙、丙都能省功
【答案】A
【知識點】杠桿的分類;斜面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分析】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越平緩越省力,但同時也就越費距離,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擰相同的深度時,做的功多少相同,斜面越長越省力,由圖示可知乙的斜面最長,用的力最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5.(2025九下·蕭山月考)科學方法是學習科學的重要途徑,控制變量法、模型法、類比法、放大法是常用的科學方法。下列選項中對科學方法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用杠桿示意圖來表示人體手臂中的杠桿——模型法
B.用小球下陷的深度來反映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轉換法
C.探究重力勢能大小與高度關系時,使用兩個質量相同的小球——控制變量法
D.將形變的彈簧具有勢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勢能進行對比——放大法
【答案】D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科學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科學推理”、“模型法”、“轉換法”、“類比法”、“比較法”等方法。
【解答】A、將人體手臂簡化為杠桿模型運用了模型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通過小球下陷的深度來反映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運用了轉換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探究重力勢能大小與高度關系時,控制兩個小球的質量相同,運用了控制變量法,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將形變的彈簧具有勢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勢能進行對比,運用了類比法,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6.(2025九下·蕭山月考)如圖1所示是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的實驗研究。
(1)隨著鹽酸不斷滴入,燒杯中溶液的pH逐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直到加到20mL時,溶液中顏色變化是   。
(2)隨著鹽酸不斷滴入,燒杯中溶液溫度變化如坐標圖2所示。某時刻測得溶液的溫度是32℃,則b點時溶液的酸堿性   (填“酸性”、“中性”或“堿性”)。
【答案】(1)減小;紅色褪去變無色
(2)酸性
【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pH>7 ,鹽酸呈酸性,pH<7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鹽酸,發生中和反應,隨著鹽酸的加入,氫氧化鈉不斷被消耗,堿性減弱,所以溶液的 pH 逐漸減小。氫氧化鈉溶液中加了酚酞,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當滴加到 20mL 時,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中性,此時酚酞在中性溶液中顯無色,所以溶液顏色由紅色褪去變為無色。
(2)從溫度 - 鹽酸體積坐標圖可知,該反應過程中溫度先升高后降低,溫度最高點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b 點溫度處于下降階段,說明此時鹽酸已經過量 。因為鹽酸過量,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大于氫氧根離子濃度,所以溶液呈酸性。
【解答】(1)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隨著鹽酸的滴入,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溶液的堿性變弱,pH逐漸減小。酚酞溶液在酸性和中性環境中都為無色,所以隨著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進行,溶液紅色褪去變無色。
(2)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反應放熱,在圖2中,某時刻測得溶液的溫度是32℃,b點時溶液的酸堿性是酸性,因為b點時,溫度已經下降,滴加鹽酸過量。
(1)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隨著鹽酸的滴入,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溶液的堿性變弱,pH逐漸減小。酚酞溶液在酸性和中性環境中都為無色,所以隨著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進行,溶液紅色褪去變無色。
(2)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反應放熱,在圖2中,某時刻測得溶液的溫度是32℃,b點時溶液的酸堿性是酸性,因為b點時,溫度已經下降,滴加鹽酸過量。
17.(2025九下·蕭山月考)下列是光亮鐵釘的系列變化。請回答問題:
(1)②中鐵釘銹蝕是由于空氣成分中的   導致的。
(2)反應①中,若用ma代表反應前光亮鐵釘的質量,mb代表反應后紅色鐵釘的質量,則它們的大小關系為ma   mb(填“<”、“>”或“=”)。
(3)研究發現在鐵表面鍍鎳不易銹蝕,鎳(Ni)在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知鎳的金屬活動性位于鎂和銅之間,能驗證鎂、鎳、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的方案有   (填寫字母)。
【答案】(1)水蒸氣和氧氣
(2)<
(3)A、C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鐵銹蝕的過程,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進行分析。
(2)根據紅色鐵釘是鐵與可溶性銅鹽反應后的鐵釘,由于鐵的相對原子質量比銅小,進行分析。
(3)根據金屬的活動性進行分析。
【解答】(1)鐵銹蝕的過程,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②中鐵釘銹蝕是由于空氣成分中的水蒸氣和氧氣導致的。
(2)由圖可知,紅色鐵釘是鐵與可溶性銅鹽反應后的鐵釘,由于鐵的相對原子質量比銅小,導致紅色鐵釘比反應前的鐵釘質量大,所以ma小于mb。
(3)A、鎳與硫酸銅能反應,說明鎳強于銅,鎳與硫酸鎂不反應,說明鎂>鎳,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A符合題意;
B、鎳與硫酸銅能反應,說明鎳強于銅,鎂能與硫酸銅反應,鎂強于銅,不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B不符合題意;
C、鎂能與硫酸鎳反應,鎂強于鎳,銅與硫酸鎳不反應,說明鎳強于銅,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C。
(1)鐵銹蝕的過程,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氧氣和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②中鐵釘銹蝕是由于空氣成分中的水蒸氣和氧氣導致的。
(2)由圖可知,紅色鐵釘是鐵與可溶性銅鹽反應后的鐵釘,由于鐵的相對原子質量比銅小,導致紅色鐵釘比反應前的鐵釘質量大,所以ma小于mb。
(3)A.鎳與硫酸銅能反應,說明鎳強于銅,鎳與硫酸鎂不反應,說明鎂>鎳,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A符合題意;
B.鎳與硫酸銅能反應,說明鎳強于銅,鎂能與硫酸銅反應,鎂強于銅,不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B不符合題意;
C.鎂能與硫酸鎳反應,鎂強于鎳,銅與硫酸鎳不反應,說明鎳強于銅,可以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C符合題意。
故選AC。
18.(2025九下·蕭山月考)某工廠利用廢硫酸和足量廢鐵屑反應來制取硫酸亞鐵。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這個反應類型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
(2)反應前后燒杯中溶液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H+是   (選填“①”“②”或“③”)。
【答案】(1)Fe+H2SO4═FeSO4+H2↑;置換反應
(2)①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來分析;
(2)根據反應前后燒杯中溶液的離子種類變化來分析。
【解答】(1)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置換反應。
(2)反應前溶液的離子是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后溶液的離子是亞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由圖可知,H+是①。
(1)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置換反應。
(2)反應前溶液的離子是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反應后溶液的離子是亞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由圖可知,H+是①。
19.(2025九下·蕭山月考)小錦整理了人體內物質代謝過程的知識結構及說明,請完成下列問題:
(1)消化系統①過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   內完成。
(2)圖中呼吸系統與循環系統之間發生a、b物質交換,a物質是   。
【答案】(1)小腸
(2)氧氣
【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1)消化系統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小腸。小腸長度較長,內表面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能對多種營養物質進行消化;且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等都很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所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過程①主要在小腸內完成。
(2)呼吸系統與循環系統之間進行氣體交換。在肺泡處,肺泡內的氣體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氧氣從肺泡擴散進入血液,二氧化碳從血液擴散進入肺泡。圖中 a 物質是從呼吸系統進入循環系統,所以 a 物質是氧氣。
(3)分析題圖可知①表示吸收、③是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④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b表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解答】(1)①表示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是吸收;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m,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
(2)識圖可知:ab表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當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里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圖中a由呼吸系統進入到循環系統,因此a是氧氣。
(1)①表示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是吸收;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是與小腸的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小腸長約5~6m,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
(2)識圖可知:ab表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當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里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圖中a由呼吸系統進入到循環系統,因此a是氧氣。
20.(2025九下·蕭山月考)如圖甲是心臟示意圖(①②③④為與心臟相連的血管,ABCD為心臟四腔),圖乙是心房與心室收縮和舒張的時間關系示意圖,據圖回答。
(1)糖尿病人通過皮下注射到身體的胰島素經血液循環首先進入心臟的   (填字母)。
(2)比較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血管①   (填“<”、“=”或“>”)血管④。
(3)圖乙中0.1s﹣0.4s,房室瓣處于   狀態(填“打開”或“閉合”)。
【答案】A;>;閉合
【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血液循環
【解析】【分析】(1)圖甲中①肺動脈,②上、下腔靜脈,③主動脈,④肺靜脈;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2)人體的血液循環圖解為:
【解答】(1)靜脈注射胰島素,胰島素的運輸途徑是:體靜脈→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組織細胞。可見,胰島素經血液循環首先進入心臟的A右心房。
(2)肺是呼吸器官,血液流經肺時,二氧化碳減少,人體內二氧化碳濃度始終保持最低的血管是肺靜脈。結合題圖可知,比較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血管①肺動脈>血管④肺靜脈。
(3)心臟每跳動一次,就是心臟收縮和舒張各一次。心臟工作過程是:左右心房收縮,分別將血液壓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時,房室瓣打開,動脈瓣關閉;左右心室收縮,分別將血液泵至主動脈和肺動脈,此時,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全心舒張,血液經靜脈被吸進心房,此時,房室瓣打開,動脈瓣關閉。結合題圖甲和圖乙可知,0.1s﹣0.4s,心房舒張且心室收縮(如題圖甲),所以房室瓣處于閉合狀態。
21.(2025九下·蕭山月考)如圖是中國自主設計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東方超環,它在1億度超高溫度下運行了近10秒。請回答:
(1)其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通過核   (填“聚變”或“裂變”),釋放巨大的核能,核能又轉化為   ,從而獲得高溫;
(2)“人造太陽”加熱功率達,若利用“人造太陽”發電,發電效率為60%,則每小時發電量達   焦。
【答案】聚變;內能;2.16×1015
【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核能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目前人類獲取核能的兩種基本途徑是核聚變和核裂變。
(2)根據W=Pt和效率公式進行計算。
【解答】(1)東方超環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通過核聚變,釋放巨大的核能,核能又轉化為內能,從而獲得高溫。
(2)每小時發電量
W=W總η=Ptη=1×1012W×3600s×60%=2.16×1015J
22.(2025九下·蕭山月考)圖甲的滑輪組提升重200N的物體,已知拉力F為80N,不計繩重和摩擦。物體和繩子自由端的運動情況如圖乙所示,反映繩子自由端運動的圖線是   (選填“A”或“B”),動滑輪重為   N,3s 內對物體做的有用功為   J。
【答案】A;40;300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解析】【分析】(1)由圖甲可知,n=3,則拉力端移動距離s=3h,據此確定圖乙中繩子自由端運動的s-t圖像是A還是B;
(2)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G+G動),據此求動滑輪重力;
(3)由圖乙可知,t=3s時,物體運動的高度h=1.5m,利用W=Gh求有用功。
【解答】由甲圖可知,動滑輪被3段繩子拉著,繩子移動的距離為物體移動距離的三倍,故反映繩子自由端運動的圖線是A。
動滑輪的重力為
由圖可知,3s內物體移動的距離為1.5m,則有用功為
23.(2025九下·蕭山月考)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小濱進行了如圖甲實驗。請分析回答:
步驟1:取10支試管,分為5組。每組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濃度為2%的淀粉溶液。
步驟2: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
步驟3:將裝有混合溶液的5支試管(編號1、2、3、4、5)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
反應過程中,每隔1min從各支試管中取出一滴反應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顯色。已知碘液的顏色為棕黃色。
(1)小濱認為該實驗過程有一個錯誤,應在步驟2前   (填操作過程。)
(2)糾正該實驗錯誤步驟后,進行正確操作。第1min時,1—5號試管取出的反應液與碘液混合后均呈藍色,其原因是   。
(3)多次取樣觀察,記錄各組實驗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圖乙所示。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4)隨食物進入人體胃、腸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終轉變成氨基酸,并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這個過程屬于新陳代謝中的   作用(選填“同化”或“異化”)。
【答案】將5組的試管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時間;淀粉酶的催化時間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變藍色;在15℃~55℃之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同化
【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1)淀粉遇到碘液會變藍,麥芽糖遇到碘液不會變藍。
(2)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高溫可能會使酶失去活性,低溫會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強。
(3)蛋白質的消化過程:首先在胃中被胃液消化成多肽,最后在小腸中被腸液和胰液消化成氨基酸。
【解答】(1)本實驗是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應以溫度為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該實驗過程有一個錯誤,應在步驟2前將5組的試管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時間,保證每組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都處于同樣的溫度下,然后再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避免偶然性。
(2)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時間太短,淀粉沒有被完全消化。所以,第1min時,1~5號試管取出的反應液與碘液混合后均呈藍色,其原因是淀粉酶的催化時間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變藍色。
(3)多次取樣觀察,記錄各組實驗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圖乙所示。柱形圖中,時間越短,說明該溫度條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越高。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在15℃~55℃之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
(4)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異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謝)是指生物體能夠把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變化過程。可見,食物進入人體胃、腸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終轉變成氨基酸,并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屬于新陳代謝中的同化作用。
24.(2025九下·蕭山月考)鈷酸鋰一般用作鋰離子電池的正電極材料。如下圖是從鈷酸鋰廢極片(主要成分為鈷酸鋰)中回收得到和的一種工藝流程。
(1)操作1粉碎的目的是   。
(2)已知鋰的化合價是+1價,則中鈷元素的化合價是   。
(3)已知在水中的溶解性與氫氧化鈣相似。為了獲得較多高純度,操作5中熱水洗滌沉淀的效果比冷水更好,請闡述理由   。
(4)操作5得到,固體表面是否有硫酸根離子殘留,請寫出檢驗方法   。
【答案】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3;Li2CO3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取洗滌液適量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滴加氯化鋇溶液,如果不產生沉淀,說明洗滌干凈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據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進行分析;
(2)根據在化合物中,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
(3)根據Li2CO3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進行分析;
(4)根據鋇離子能和硫酸根離子結合生成比賽場地硫酸鋇,硫酸鋇不溶于稀硝酸進行分析。
【解答】(1)操作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2)鈷酸鋰中鋰元素為+1價,氧元素為-2價,設鈷元素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有:(+1)×1+(-2)×2+x×1=0,x=+3;
(3)操作5中熱水洗滌沉淀的效果比冷水更好,是因為Li2CO3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
(4)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結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鋇沉淀,實驗方案:取洗滌液適量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滴加氯化鋇溶液,如果不產生沉淀,說明洗滌干凈,即Li2CO3固體表面沒有硫酸根離子殘留。
25.(2025九下·蕭山月考)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燃燒可能會產生CO,為了檢驗天然氣燃燒后的氣體產物成分,進行如下實驗:
(1)實驗開始時,點燃D處酒精燈之前,先通一會兒,其目的是   。
(2)A中無水變藍,說明氣體產物中含有水: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氣體產物中含有   (填化學式)。
(3)實驗中觀察到   現象,說明氣體產物中還有CO。
(4)F處為尾氣處理裝置,下列裝置中合理的是   。
【答案】(1)將裝置的空氣排盡,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2)二氧化碳
(3)黑色固體變紅;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4)①②④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甲烷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無水硫酸銅用來檢驗水的存在,澄清的石灰水用來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氫氧化鈉用來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加熱反應得到銅和二氧化碳,多余的一氧化碳尾氣需要進行處理,以防污染空氣,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實驗開始時,點燃D處酒精燈之前,先通一會兒N2,其目的是排出裝置內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氣體產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或CO2)
(3)一氧化碳在加熱的條件下會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實驗中觀察到D裝置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E裝置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氣體產物中還有CO;
(4)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會污染環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F處為尾氣處理裝置,可以用①氣球收集,也可以用④點燃尾氣(一氧化碳點燃生成無毒的二氧化碳),也可以用②排水法收集(長管進長管出才能排出水),而③短管出無法排出水,由于一氧化碳難溶于水,短管會排出一氧化碳,故不合理,故裝置中合理的是①②④。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實驗開始時,點燃D處酒精燈之前,先通一會兒N2,其目的是排出裝置內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氣體產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或CO2)
(3)一氧化碳在加熱的條件下會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實驗中觀察到D裝置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E裝置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氣體產物中還有CO;
(4)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會污染環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F處為尾氣處理裝置,可以用①氣球收集,也可以用④點燃尾氣(一氧化碳點燃生成無毒的二氧化碳),也可以用②排水法收集(長管進長管出才能排出水),而③短管出無法排出水,由于一氧化碳難溶于水,短管會排出一氧化碳,故不合理,故裝置中合理的是①②④。
26.(2025九下·蕭山月考)在“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小晨所在的實驗小組用的電源電壓為9伏,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8伏,電阻大約為10歐。
(1)有兩個規格分別為“”、“”的滑動變阻器可供選擇。
本實驗中應該選擇規格   的滑動變阻器;
(2)圖甲是該小組連接的實物圖,其中有一根導線連接錯誤,請你在圖中連接錯誤的導線上打“×”,并在圖上補畫出正確的連線;   
(3)觀察圖乙,該實驗小組發現無法準確判斷電壓表指針是否指向3.8伏。于是他們重復做3次實驗,每次實驗都認為電壓表示數最接近3.8伏。相關實驗記錄及數據處理見下表:
實驗序號 電流表示數/A 測得燈泡的額定功率/W 測得燈泡額定功率的平均值/W
1 0.28 1.06
2 0.30 1.14
3 0.31 1.18
你認為這樣處理數據的方法是否合理并作說明   。
(4)實驗結束后,小晨在整理實驗器材時,發現滑動變阻器的BP部分比PC部分熱,這是因為   。
【答案】“”;;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實際功率不同,只有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才是額定功率。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得到的是不同電壓下功率的平均值,不是額定功率,所以這種處理數據方法不合理。;BP部分與PC部分串聯,且BP部分電阻比PC部分電阻大,根據焦耳定律可知,BP部分產生的熱量多。
【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特點,小燈泡正常發光時,求出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再根據歐姆定律分析。
(2)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實驗中,電壓表應與小燈泡并聯。圖中電壓表連接在小燈泡和滑動變阻器兩端,測的是二者總電壓,這是錯誤的。應將連接電壓表負接線柱與滑動變阻器B接線柱的導線去掉,把電壓表負接線柱與小燈泡左接線柱相連。
(3)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實際功率不同,只有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才是額定功率。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得到的是不同電壓下功率的平均值,不是額定功率,所以這種處理數據方法不合理。
(4)滑動變阻器BP部分有電流通過,電流的熱效應會使電能轉化為內能從而發熱;而PC部分沒有電流通過,所以不發熱,因此BP部分比PC部分熱。
【解答】(1)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電路電流為
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為
滑動變阻器接入電阻阻值為
故應選“”的滑動變阻器。
(2)由圖可知小燈泡和滑動變阻器是并聯電路,應改為串聯電路,電壓表測小燈泡兩端電壓,如圖:
(3)合理;三次實驗電壓表的示數都接近3.8V,此時對應的電流都為額定電流,為了減小誤差,可以去這三次額定功率的平均值,故這種求平均功率的方法是合理的。
(4)BP部分與PC部分串聯,且BP部分電阻比PC部分電阻大,根據焦耳定律可知,BP部分產生的熱量多。
27.(2025九下·蕭山月考)某同學制作了直接測量液體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過程和原理如下:如圖甲所示,選擇一個長杠桿;在左側離支點10cm的位置A用細線固定一個質量為110g、容積為50mL的容器。右側用細線懸掛一質量為50g的鉤碼(細線的質量忽略不計)。
【測量過程】將下列實驗空白處補充完整:
(1)調節杠桿平衡時,發現杠桿左端下沉,需將平衡螺母向   端調節(填“左”或“右”);測量液體時往容器中加滿待測液體,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當容器中沒有液體時,鉤碼所在的位置即為“密度天平”的“零刻度”,“零刻度”距離支點O   cm;
(3)若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時,鉤碼在距離支點右側31cm處,液體的密度為   g/cm3;
(4)若此“密度天平”的量程不夠大,可以采用   的方法增大量程(寫出一種即可)。
【答案】右;22;0.9;增加杠桿的長度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分析】(1)杠桿左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左側,調節平衡螺母應使杠桿重心右移(左偏右移);
(2)在容器中未倒入液體時,直接將相關數據帶入杠桿的平衡條件公式F1L1=F2L2中,即可求出鉤碼所在的位置,這就是該“密度天平”的“零刻度”;
(3)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得液體的質量m,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得液體的密度;
(4)鉤碼的質量適當增大,說明杠桿一側的力增大,在力臂關系相同的情況下,另一側的力也會增大,即該“密度天平”的量程將增大;或在鉤碼質量不變時,減小OA的長度,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可增加密度天平的量程。
【解答】(1)杠桿左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偏左,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右兩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都要向杠桿上翹的右端調節。
(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

代入數據可得
解得,即“零刻度”距離支點O點22m。
(3)容器的質量為m1=110g,鉤碼的質量為m2=50g,容器中加滿液體的質量為m,由杠桿平衡條件得
代入數據可得
解得,容器中加滿液體的質量為m=45g,根據可得,液體的密度為
(4)[4]根據
可知,當鉤碼的質量適當增大時或增加杠桿的長度,都可使G總變大,即增大量程。
28.(2025九下·蕭山月考)2024年11月3日杭州馬拉松鳴槍開炮,來自全世界國家和地區的萬名選手匯聚在黃龍體育中心,奔跑在西湖、錢塘江畔的賽道上。回答相關問題。
(1)若選手賽后感到肌肉酸痛,這是因為肌肉細胞   (選填“有氧呼吸”或“無氧呼吸”)產生了乳酸。
(2)某選手跑完全程馬拉松,體重減輕。從新陳代謝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   異化作用的結果。
(3)比賽當天氣溫較低,選手在比賽中機體的耗氧量與夏季參賽時會有什么變化,并說明原因。   。
【答案】(1)無氧呼吸
(2)小于
(3)耗氧量會增加;因為外界溫度過低,可使人體向外界散熱量增加,人體需要加速新陳代謝產生更多的熱量來維持正常體溫,因此冬季參賽選手的耗氧量會增加
【知識點】代謝的多樣性
【解析】【分析】(1)當體溫過高時,新陳代謝加快,耗氧量增加,此時病人仍會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供氧不足,肌肉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2)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機物、貯藏能量;異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機物、排除代謝終產物、釋放能量.二者之間的關系為:作用方向相反;同時進行;異化作用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為異化作用提供物質,兩者相輔相成。
(3)人在寒冷環境中會通過增加產熱、減少散熱來維持體溫的恒定.增加產熱的途徑有:骨骼肌戰栗、立毛肌收縮、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從而提高代謝;減少散熱的途徑有:皮膚血管舒張,增加皮膚的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多。
【解答】(1)人體肌肉細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條件下也可以進行無氧呼吸,人體肌肉細胞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會造成肌肉酸痛。
(2)當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時,生物就生長,人就表現出體型增大,體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變化。當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時,生物可能在運動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現出逐漸消瘦的現象,因此某選手跑完全程馬拉松,體重減輕。從新陳代謝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小于異化作用的結果。
(3)由于冬季氣溫低,人體向外界散熱量增加,人體需要加速新陳代謝產生更多的熱量來維持正常體溫,因此冬季參賽選手的耗氧量會增加。
(1)人體肌肉細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條件下也可以進行無氧呼吸,人體肌肉細胞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會造成肌肉酸痛。
(2)當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時,生物就生長,人就表現出體型增大,體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變化。當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時,生物可能在運動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現出逐漸消瘦的現象,因此某選手跑完全程馬拉松,體重減輕。從新陳代謝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小于異化作用的結果。
(3)由于冬季氣溫低,人體向外界散熱量增加,人體需要加速新陳代謝產生更多的熱量來維持正常體溫,因此冬季參賽選手的耗氧量會增加。
29.(2025九下·蕭山月考)某純堿樣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鈉雜質。稱取該樣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質量稀鹽酸的燒杯中,碳酸鈉與稀鹽酸恰好充全反應,氣體完全逸出,得到不飽和NaCl溶液。反應過程中測得燒杯內混合物的質量(m)與反應時間(t)關系如圖所示。試回答:
(1)生成CO2的質量為   
(2)22.8g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為   
(3)計算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寫出解題過程,計算結果精確到0.1%)
【答案】(1)8.8g
(2)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x=21.2g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22.8g 21.2g=1.6g;答:22.8g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為1.6g。
(3)設: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y。y=23.4g 反應后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22.8g 21.2g +23.4g=25.0g;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2.5%。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求出二氧化碳的質量即可;
(2)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和方程式來分析解答;
(3)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和方程式求出生成氯化鈉的質量,再加上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鈉質量就是溶質質量,進而求出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即可。
【解答】由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208.8g 200g=8.8g;
(1)由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208.8g 200g=8.8g;
(2)見答案;
(3)見答案。
30.(2025九下·蕭山月考)快走有利于身體健康,人走路時可以將腳視為杠桿(如圖所示)。行走時人的腳掌前端是支點,位于杠桿的一端,人體受到的重力是阻力,且作用點位于杠桿的中點,小腿肌肉施加的力是動力,位于杠桿的另一端。已知人的質量為60kg,g=10N/kg。求:
(1)請畫出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F的力臂l1。
(2)根據圖示計算小腿肌肉產生的拉力是多大?
(3)人向前走一步,重心將升高約 5cm,求人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多少功?
【答案】(1)過支點O作力F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為F的力臂l1
(2)重力為
根據題意知道,力F的力臂是G的力臂的二倍,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小腿肌肉對腳的拉力
(3)每向前走一步的過程中,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W=Gh=600N×0.05m=30J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力臂的畫法;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作力臂;
(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解答小腿肌肉對腳的拉力;
(2)小明踮腳過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等于踮腳一次所做的功;
【解答】(1)過支點O作力F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為F的力臂l1
(2)重力為
根據題意知道,力F的力臂是G的力臂的二倍,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小腿肌肉對腳的拉力
(3)每向前走一步的過程中,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W=Gh=600N×0.05m=30J
31.(2025九下·蕭山月考)如圖甲所示是一種電熱水龍頭,圖乙是它的電路簡圖。電熱水龍頭的旋轉手柄可使扇形開關S同時接觸兩個相鄰觸點,從而控制流出的水為冷水、溫水或熱水。已知R1、R2是電熱絲,R2=55Ω,溫水擋的電功率是2.2kW。試回答或求解下列問題:
(1)當開關S同時接觸1、2觸點時,水龍頭放出的是   (選填“冷水”“溫水”或“熱水”)。
(2)電熱絲R1的阻值是多少?
(3)在某次使用該電熱水龍頭的過程中,流出的水的水溫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則在該次使用過程中消耗的總電能是多少?
【答案】(1)溫水
(2)溫水擋的電功率是
電熱絲R1的阻值是
(3)流熱水時電路的功率為
由圖示圖像知道,熱水時間
溫水時間
消耗的電能
【知識點】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開關位置的改變,判斷出電路的連接情況,然后根據電功率公式判斷功率的大小,由此可知熱水或溫水的擋位;
(2)知道溫水功率,利用電功率公式求R1的阻值;
(3)根據圖示圖象應用電功公式求出電路消耗的電能。
【解答】(1)當開關處于位置1、2觸點時,電阻R1接入電路,電路中的電阻較大,根據可知,電路的總功率較小,水龍頭放出的是溫水。
(2)溫水擋的電功率是
電熱絲R1的阻值是
(3)流熱水時電路的功率為
由圖示圖像知道,熱水時間
溫水時間
消耗的電能
(1)當開關處于位置1、2觸點時,電阻R1接入電路,電路中的電阻較大,根據可知,電路的總功率較小,水龍頭放出的是溫水。
(2)溫水擋的電功率是
電熱絲R1的阻值是
(3)流熱水時電路的功率為
由圖示圖像知道,熱水時間
溫水時間
消耗的電能
32.(2025九下·蕭山月考)草系魚缸中的植物利用水中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為其中的魚類提供氧氣。但水環境是一個二氧化碳相對匱乏的環境,某項目小組為魚缸設計了二氧化碳和氧氣補給器,下表為產品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反應安全, 且可控。 反應安全,但不可控。 反應有較大安全隱患。
指標二 氣體能直接排出且速度可以觀測。 氣體能直接排出,但速度無法觀測。 氣體無法排出。
(1)如圖甲是某品牌二氧化碳補給器裝置圖,計泡器的作用是   。
(2)查閱資料后知道草系魚池先要通入二氧化碳兩天使水草長勢茂盛后再放入寵物魚,小組成員采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以上是項目組成員設計的二氧化碳氣體的發生裝置圖及操作方法。最后小組選用圖乙,根據評價量表,你認為他們的理由是:   
(3)小科查閱到如下信息: 20℃時,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飽和溶解度約為1.45g/L,草系魚缸中綠色植物在水中二氧化碳的吸收率約為15%。問:100克碳酸鈣在補給器中完全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能使60升的魚缸中綠色植物產生產生多少升氧氣(常溫常壓下氧氣密度=1.28g/L)。   (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觀測氣體排出速度;可以控制反應的速度, 防止生成的氣體的速度過快;設100克碳酸鈣完全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m,m=44g20℃時,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飽和溶解度約為1.45g/L,60升魚缸中最多溶解二氧化碳的質量=60L×1.45g/L=87L,所以反應生成44二氧化碳 能全部溶解。設產生氧氣的質量為x,x=4.8g;氧氣的體積=,答:產生氧氣的體積是3.75升。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氣泡的多少能反映氣體排出的多少分析回答;
(2)根據擠壓塑料瓶可控制加入鹽酸的量分析。
(3)根據碳酸的質量和反映的方程式可計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的質量和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可計算出產生氧氣的質量。
【解答】(1)通過觀察計泡器產生氣泡的多少,可以觀測氣體排出速度;
(2)由裝置的特點可知,擠壓塑料瓶可控制加入鹽酸的量,從而可以控制反應的速度,防止生成氣體的速度過快;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盘山县| 黎川县| 从江县| 神农架林区| 昌黎县| 丰都县| 贵港市| 阳江市| 治县。| 马公市| 台中市| 钟山县| 文登市| 武强县| 香港| 安塞县| 镇雄县| 苍梧县| 扎兰屯市| 峨眉山市| 浦东新区| 丹凤县| 阜平县| 拜泉县| 怀集县| 开江县| 文山县| 曲松县| 边坝县| 萨迦县| 简阳市| 鹿邑县| 周宁县| 建昌县| 湄潭县| 清苑县| 广饶县| 峨眉山市| 如皋市| 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