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山海聯盟”2025 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一)科學 試題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山海聯盟”2025 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一)科學 試題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山海聯盟”2025 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一)科學 試題卷
1.(2025·浙江模擬)下列符號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CO B.H2O C.SO2 D.OH-
【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 根據水分子的構成進行解答。
【解答】 一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綜合四個選項,故B符合題意,而A、C、D不合題意。
故選B。
2.(2025·浙江模擬)對牛奶過敏者來說,從免疫學角度分析進入其體內的牛奶屬于 (  )
A.抗原 B.傳染源 C.病原體 D.抗體
【答案】A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抗原是能引起人體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抗體的物質。抗原是外來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異體血液和某些藥物都是抗原。
【解答】 “花粉”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刺激淋巴細胞會產生相應的抗體,春暖花開的季節個別人就會出現全身紅腫,后經醫生診斷為花粉過敏,這里的“花粉”從免疫學角度分析相當于抗原。
故選A。
3.(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為某同學復習力學知識時建構的思維導圖,圖中舉例Ⅱ處可補充的例子是 (  )
A.用力扔籃球,籃球向前飛 B.用力拉皮筋,皮筋被拉彎
C.擠壓橡皮泥,橡皮泥變形 D.站在沙灘上,腳陷入沙子
【答案】A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物體的形狀。
【解答】 A.用力扔籃球,籃球向前飛,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A符合題意;
B.將彈弓的橡皮筋拉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B不符合題意;
C.擠壓橡皮泥,橡皮泥變形,橡皮泥發生改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C不符合題意;
D.站在沙灘上,腳陷入沙子,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2025·浙江模擬)我國擁有世界上風速最快的超高速風洞。如圖所示,當風洞中的空氣快速流過飛機時,可認為飛機是運動的,則此時選擇的參照物為 (  )
A.地面 B.機翼
C.墻壁 D.風洞中的空氣
【答案】D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 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首先確定一個參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被研究的物體是靜止的,否則是運動的。
【解答】 將飛機固定在支架上,使高速氣流流過機身,以氣流為參照物,飛機相對于氣流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飛機是運動的,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5.(2025·浙江模擬)關于葡萄糖(化學式為C6H12O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B.一個葡萄糖分子中有12個碳原子
C.分子中碳和氫的原子個數比為6:1
D.是人體重要的供能物質
【答案】D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在化學式中,一種符號代表一種元素;
B.根據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進行分析;
C.根據原子個數比等于化學式中的角標之比進行分析;
D.根據人體營養素的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 A.葡萄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A錯誤;
B.一個葡萄糖分子中有6個碳原子,故B錯誤;
C.分子中碳和氫的原子個數比為6:12,故C錯誤;
D.葡萄糖是人體重要的供能物質,故D正確。
故選D。
6.(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振蕩燒瓶和將燒瓶放入熱水中都能使其中的鐵屑溫度升高,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振蕩燒瓶是通過對鐵屑做功使其內能減小
B.將燒瓶放入熱水是通過做功使鐵屑內能增加
C.僅通過鐵屑溫度升高不能判斷改變內能方式
D.鐵屑溫度升高的現象說明鐵屑的內能減少
【答案】C
【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
【解析】【分析】 改變內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熱傳遞;做功是能量的轉化,熱傳遞是能量的轉移。
【解答】 A.振蕩燒瓶時,鐵屑和燒瓶相互摩擦做功,通過對鐵屑做功使其內能增大,故A錯誤;
B.將燒瓶放入熱水,燒瓶內的鐵屑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使鐵屑內能增加,故B錯誤;
C.做功和熱傳遞都能夠使鐵屑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所以僅通過鐵屑溫度升高不能判斷改變內能方式,故C正確;
D.鐵屑溫度升高的現象說明鐵屑的內能增加,故D錯誤。
故選C。
7.(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為人體的結構層次示意圖,甲、乙、丙、丁分別代表不同的層次,屬于器官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根據對人體組織層次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 人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根據圖片可知,甲是細胞,乙是組織,丙是器官,丁是系統,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8.(2025·浙江模擬)生物體會通過自我調節機制來保持體內物質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人體在缺水時,最不可能產生的反應是 (  )
A.大腦產生渴的感覺刺激人體飲水
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會增強
C.大腸吸收水分的能力會增強
D.皮膚汗腺分泌的汗液會增加
【答案】D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解析】【分析】根據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 當人飲水不足、體內失水過多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就會升高,這一情況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故該刺激是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使得下丘腦一方面把信息傳到大腦皮層感覺中樞,使人產生渴覺而主動飲水,另一方面,下丘腦還分泌抗利尿激素(激素A),并由垂體釋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強了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
故D符合題意,而A、B、C不合題意。
故選D。
9.(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利用自制裝置(如圖所示)探究燃燒的條件,通入氧氣前白磷不燃燒,通入氧氣后白磷在水中燃燒。本實驗目的是探究燃燒需要 (  )
A.可燃物 B.助燃劑
C.溫度達到著火點 D.用火焰點燃
【答案】B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 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解答】 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后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所以實驗通過對比通入氧氣前后白磷的燃燒情況,探究的是燃燒需要助燃劑(氧氣)。
故選B。
10.(2025·浙江模擬)人員意外落水時,下列自救措施不可行的是(  )
A.落水后屏住呼吸 B.抓住身邊救生圈
C.頭朝上身體平躺 D.在水中呼喊掙扎
【答案】D
【知識點】急救常識
【解析】【分析】 出現意外、危機時,我們要撥打急救電話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解答】 人員意外落水后,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慌掙扎,要迅速采取自救措施,頭后仰,口朝上,頭朝上身體平躺、抓住身邊救生圈、落水后屏住呼吸。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1.(2025·浙江模擬)學校大門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人臉識別成功后開關S1閉合,燈泡發光,閘機感應到人靠近時開關S2閉合,電動機M工作,打開閘門放行。人臉識別未成功,燈泡和電動機 M均不工作。一列電路設計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
【解析】【分析】用電器相互影響為串聯,不相互影響為并聯。干路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支路開關控制所在支路上的用電器,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由題意可知,燈泡和電動機能獨立工作,互不影響,即兩者并聯,開關S1控制整個電路,位于干路上,開關S2控制電動機,在電動機的支路上,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12.(2025·浙江模擬)非洲大陸曾經與南美洲大陸是一個整體,后來受各種因素的作用破裂漂移而分開。下列現象不能支持以上觀點的是(  )
A.陸地上都有刮風降水等天氣現象
B.巖層中都存在舌羊齒古生物化石
C.非洲與南美洲海岸輪廓幾乎吻合
D.地殼漂浮在軟流層上受力會分離
【答案】A
【知識點】從大陸漂移學說到海底擴張學說
【解析】【分析】 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偶然發現,大西洋的兩岸,特別是非洲西岸與南美洲東岸的輪廓非常相似,南美洲大陸的凸出部分與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幾乎是吻合的,他堅信這不是巧合,便順著這條思路研究下去,后來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解答】 “非洲大陸曾經與南美洲大陸是一個整體,后來受各種因素的作用破裂漂移而分開”,為大陸漂移假說提供了證據。陸地上都有刮風降水等天氣現象,是大氣運動等因素形成的天氣特征,不支持大陸漂移說,故A錯誤符合題意;
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巖層中都存在舌羊齒古生物化石,說明在很久以前這兩塊大陸是相連的,支持大陸漂移說,故B正確不合題意;
非洲與南美洲海岸輪廓幾乎吻合,也就是非洲大陸與南美洲大陸曾經可能是一個整體,后來發生了漂移,支持大陸漂移說,故C正確不合題意;
地殼漂浮在軟流層上受力會分離,解釋了大陸為什么會發生漂移,支持大陸漂移說,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3.(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是小科學習了氧氣相關知識后整理的思維導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
B.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所以用排水法收集
C.氧氣具有助燃性決定其可作為助燃劑
D.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結構是氧分子
【答案】B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A.根據一個氧分子的構成分析;
B.根據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分析;
C.根據氧氣具有助燃性分析;
D.根據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析。
【解答】 A.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是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氧氣具有助燃性,決定其可作為助燃劑,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則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4.(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利用水滴、放大鏡、平面鏡、玻璃杯、玻璃片和可伸縮支架等材料設計并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水滴顯微鏡”,來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看到的4個視野如圖乙所示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視野①中表皮細胞重疊,原因是未將材料展平
B.視野②中有氣泡,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引起的
C.將視野③變成視野④,需要調節平面鏡
D.若要將視野④的細胞放大,可以更換成更高放大倍數的放大鏡
【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據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調節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 A.在視野①中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有重疊現象,這是因為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沒有將材料展平或展平操作不當,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蓋蓋玻片的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這樣可以避免產生氣泡,以免影響觀察,故視野②中有氣泡,是蓋蓋玻片操作不當引起的,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在顯微鏡結構中,粗準焦螺旋能夠較大范圍升降鏡筒和調節焦距,細準焦螺旋能夠較小范圍升降鏡筒和調節焦距,調節細準焦螺旋能夠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將視野③不清晰的物像變成視野④清晰的物像,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故C錯誤符合題意;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中的細胞數量越少,細胞的體積越大。要將視野④的細胞放大,可以更換成更高放大倍數的放大鏡,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5.(2025·浙江模擬)小科將裝有水和乒乓球的紙杯在一定高度靜止釋放,下落到達地面后,現象如圖所示。乒乓球靜止釋放時與反彈到最高點時相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乒乓球動能變大 B.乒乓球重力勢能變小
C.乒乓球機械能變大 D.該過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分析】 物體的動能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只有動能和勢能的轉化時,機械能是守恒的。
【解答】 AB.乒乓球靜止釋放時與反彈到最高點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乒乓球動能變小,重力勢能變大,故AB錯誤;
C.反彈瞬間,水給乒乓球做了功,乒乓球的機械能變大,故C正確;
D.該過程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D錯誤。
故選C。
16.(2025·浙江模擬)材料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推動材料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1)打磨石器屬于   變化。
(2)干法煉銅的原料為氧化銅和木炭,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   。
(3)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如圖所示,其本質原因是   。
【答案】(1)物理
(2)+2價
(3)金屬活動性順序不同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分析;
(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分析;
(3)根據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圖分析。
【解答】 (1)打磨石器,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2)氧化銅中氧元素顯-2價,設銅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x+(-2)=0,則x=+2。
(3)由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圖,金屬活動性強弱關系與人類利用金屬的先后,人類使用較早的金屬,其活動性較弱;金屬活動性越強,金屬的冶煉難易程度越難,影響了人類對金屬的使用。
17.(2025·浙江模擬)茶樹是山茶科山茶屬常綠灌木植物,葉呈長圓形或橢圓形,嫩葉制成茶葉,花白色,種子棕褐色,可以榨油。
(1)茶樹在分類上屬于   (選填“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
(2)茶樹的葉呈長圓形或橢圓形,這一性狀是由   決定的。
(3)茶農可通過茶花的授粉和果實發育產生新的茶樹,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
【答案】(1)被子植物
(2)基因
(3)有性生殖
【知識點】種子植物;植物的有性生殖;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1) 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具有根、莖、葉、種子;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2)基因確定生物的性狀;
(3)有性生殖是指由親代產生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如精子和卵子)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個體的繁殖方式。
【解答】(1) 由題干可知茶樹能夠開花,結果,因此茶樹屬于被子植物;
(2)茶樹的葉呈長圓形或橢圓形,這一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
(3) 茶農可通過茶花的授粉和果實發育產生新的茶樹,這種繁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18.(2025·浙江模擬)某科學興趣小組開展了自制棒棒糖的項目化活動,活動過程如圖甲所示,蔗糖的溶解度如圖乙所示。
(1)按照物質的組成分類,蔗糖溶液屬于   。
(2)燒杯 B中的溶液為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燒杯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   (填字母)。
【答案】(1)混合物
(2)飽和
(3)C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1)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
(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
(3)溶質質量分數=。
【解答】 (1)按照物質的組成分類,蔗糖溶液是由蔗糖和水組成的,屬于混合物;
(2)燒杯B中的底部有固體剩余,所以溶液為飽和溶液;
(3)燒杯C中沒有固體剩余,B、D中都有固體剩余,所以燒杯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C。
19.(2025·浙江模擬)如圖甲所示,傳統工藝品“走馬燈”上方平放葉輪,當下方蠟燭點燃時,葉輪旋轉并帶動輪軸上的剪紙轉動,紙影映在紙筒上,從而產生“走馬”的效果,走馬燈的簡易結構模型如圖乙所示。
(1)點燃蠟燭后紙筒上出現“走馬”的效果,利用的光學原理是   。
(2)移除蠟燭后,葉輪還能繼續轉動是由于葉輪具有   。
【答案】(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慣性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慣性
【解析】【分析】 (1)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產生的現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一切物體都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解答】 (1)點燃蠟燭后紙筒上出現“走馬”的效果,利用的光學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移除蠟燭后,葉輪還能繼續轉動是由于葉輪具有慣性。
20.(2025·浙江模擬)科學家通過研究魚鰓(如圖甲所示),發明了可穿戴的仿生人工鰓(如圖乙所示),人工鰓內部有大量的由“人工膜”組成的管道,吸氣時水通過管道,人可在水下自由呼吸。
(1)水經過魚鰓后,魚鰓血液中的氧氣含量   。
(2)下列魚鰓的特點中,利于其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是____(填字母)。
A.魚鰓內鰓小片密集排列
B.鰓小片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C.鰓內有大量的毛細血管
(3)推測“人工膜”具有的功能:   。
【答案】(1)增多
(2)A;B;C
(3)水中溶解的氧氣可以通過該膜但水不能通過
【知識點】動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水流入魚口,經過鰓絲時,水中的氧氣滲入毛細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從毛細血管滲出,排到水中,隨水從鰓蓋后緣流出。
(2)根據魚鰓的特點分析判斷;
(3)魚鰓能進行氣體交換,從水中獲取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仿生人工鰓模擬魚鰓,“人工膜”的功能應該是能讓水中的氧氣通過進入人體,同時讓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到水中,即能像魚鰓一樣進行氣體交換,從水中獲取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解答】 (1)根據題意可知,水經過魚鰓后,魚鰓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會增多。
(2)魚的呼吸器官是鰓,魚鰓內鰓小片密集排列,增大氣體交換的面積;鰓小片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鰓內有大量的毛細血管,魚鰓的這些特點都有利于其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故ABC正確。
故選ABC。
(3)推測“人工膜”具有的功能:水中溶解的氧氣可以通過該膜但水不能通過。
21.(2025·浙江模擬)小科同學利用自制三球儀裝置(如圖所示),模擬了月球、地球和太陽的相對運動。
(1)圖中B球代表   。
(2)此時的月相為   。
(3)此時在地球上可能觀測到的天文現象是   (選填“日食”或“月食”)。
【答案】(1)地球
(2)滿月
(3)月食
【知識點】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 當地球運動到太陽和月球中間時,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就會擋住太陽的光,在地球上處于背光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見,于是就發生了月食。此時正是農歷的十五或十六。
【解答】 (1)月球是地球衛星,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是太陽的行星,地球繞著太陽轉。題干中是由三個球組成的模型,三個球分別代表太陽、地球和月球,從右向左依次是太陽、B地球、A月球。
(2)此時正是農歷的十五或十六,此時的月相是滿月。
(3)當月球繞著地球轉動,人們看到月球如圖所示時,此時地球運動到太陽和月球中間時,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就會擋住太陽的光,在地球上處于背光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見,于是就發生了月食。
22.(2025·浙江模擬)磁吸式擦窗器如圖甲所示,解決了高空擦窗的難題。擦窗器由窗內、窗外兩部分組成,質量均為0.5kg,內部結構如圖乙所示。
(1)若此時磁鐵A 右側為 N極,則磁鐵 B左側為   極。
(2)擦窗器靜止在玻璃上,擦窗器的窗內部分受到摩擦力大小為    。
(3)若使用時發現阻力太大,應將圖乙中的磁鐵A   。
【答案】(1)S
(2)5N
(3)沿導軌向外移動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排斥,異名磁極相吸引。
(2)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力的知識計算摩擦力大小;
(3)磁力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距離的減小而增大。
【解答】 (1)若此時磁鐵A右側為N極,根據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則磁鐵B左側為S極。
(2)擦窗器靜止在玻璃上,即受力平衡,則擦窗器的窗內部分受到摩擦力大小為f=G=mg=0.5kg×10N/kg=5N。
(3)若使用時發現阻力太大,應減小它們之間的壓力,將圖乙中的磁鐵A向外移動。
23.(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利用自制實驗裝置探究外界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
【實驗器材】小麥苗、注射器、燒杯、CO2 緩釋劑、功率相同的 LED燈(冷光源)、不同顏色的透明塑料片、秒表。
【實驗步驟】
①將新鮮的小麥葉片剪成大小相同的方形葉片若干;
②將方形葉片置于注射器中,吸取一定量水,用橡膠塞堵住注射器小孔,反復拉動活塞;
③將方形葉片取出,分別放入裝有相同濃度、相同質量CO2緩釋劑的3個燒杯中,每個燒杯放20片,方形葉片均沉于底部;
④分別用紅色、藍色、綠色透明塑料片包裹LED燈,再將3個燒杯分別放置在裝置的“適當位置”處,關閉單透玻璃門(光只能從裝置內向裝置外單向通過);
⑤閉合開關使LED燈發光,5min后觀察并記錄各燒杯中方形葉片上浮的數量;
⑥取下透明塑料片重復上述實驗步驟。
(1)如圖甲所示,進行實驗步驟②,目的是   。
(2)如圖乙裝置,用“單透玻璃門”替代“木質門或透明玻璃”的優點是   。
(3)實驗步驟④中的“適當位置”指的是   。
(4)根據圖丙實驗數據,分析農業生產中大棚塑料薄膜的顏色應選用   。
【答案】(1)使葉片內的氣體逸出,便于葉片沉入燒杯底部
(2)便于觀察;防止外界光線進入裝置影響實驗
(3)距離LED燈的相同距離處(或位于刻度條的同一位置處)
(4)無色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1)抽拉注射器的活塞時,里面的水會對葉片施加壓力,從而使里面的氣體逸出;
(2)外界光線會對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影響,既然探究時通過LED燈泡提供光照,那么就要避免外界的光線射入裝置內;
(3)光照強度與光源和距離的大小有關;
(4)葉片上浮數量越多,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好,根據丙圖分析哪種色光的效果更好即可。
【解答】(1) 如圖甲所示,進行實驗步驟②,目的是:使葉片內的氣體逸出,便于葉片沉入燒杯底部;
(2)如圖乙裝置,用“單透玻璃門”替代“木質門或透明玻璃”的優點是:便于觀察;防止外界光線進入裝置影響實驗;
(3)實驗步驟④中的“適當位置”指的是:距離LED燈的相同距離處(或位于刻度條的同一位置處);
(4)根據丙圖可知,使用白光照射時,相同時間內葉片上浮的數量最多,即白光照射時光合作用更強烈,因此農業生產中大棚塑料薄膜的顏色應選用無色的。
24.(2025·浙江模擬)小科在參觀三峽大壩時,觀察到發電時水從出口急速噴射,如圖甲所示,噴射的水流速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小科進行了以下模擬探究。
(1)小科在礦泉水a、b、c處各鉆一個等大的小孔,在瓶中裝入水,實驗現象如圖乙所示。該實驗中小科想研究的是   會影響噴水的速度。
(2)圖乙實驗中,小科認為上方孔中噴水速度大于下方孔中噴水速度。對此,小江同學提出了質疑:距離越大不一定就代表速度大,因為水從孔中噴出到落入盤中,下落的高度不同,導致下落的   不同,因此不能根據噴水距離來比較速度。
(3)小科又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確保每個孔中水流下落的高度相同,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受此啟發,小江認為對圖乙的實驗結果進行適當的處理,也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請寫出一種處理實驗結果的方法:   (用圖或文字的形式表達)。
(4)根據圖丙實驗的結果,請解釋水電站的水輪機和出水口要建造在靠近大壩底部的原因:   。
【答案】(1)深度(或壓強)
(2)時間
(3)在圖乙中距離每個孔相同的高度處,分別畫出水平線,比較水平線的長度
(4)水的深度越深(壓強越大),噴射的水流速度越大,水輪機獲得的動能越多,能夠轉化出更多的電能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各個小孔處的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2)水從不同高度的孔噴出,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h是下落高度,g是重力加速度,t是運動時間),下落高度不同,運動時間也不同。
(3)測量不同孔噴出的水在水平方向移動相同距離所用的時間,時間越短,說明噴水速度越大;或者測量在相同時間內,不同孔噴出的水在水平方向移動的距離,距離越大,噴水速度越大。
(4)水電站的水輪機和出水口要建造在靠近大壩底部的原因:根據圖丙實驗結果可知,水的深度越大,噴水速度越大,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 (1)在礦泉水瓶不同位置鉆孔,此時各孔所處深度不同,因此液體壓強不同,所以該實驗研究的是水的深度對噴水速度(或壓強)的影響。
(2)距離越大不一定就代表速度大,因為水從孔中噴出到落入盤中,下落的高度不同,導致下落的時間不同,因此不能根據噴水距離來比較速度。
(3)受此啟發,小江認為對圖乙的實驗結果進行適當的處理,也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一種處理實驗結果的方法:在圖乙中距離每個孔相同的高度處,分別畫出水平線,比較水平線的長度;
(4)水電站的水輪機和出水口建造在靠近大壩底部,是因為底部水的深度大,水流出時的速度大,具有較大的動能,能夠更有效地推動水輪機轉動,將水的重力勢能轉化為水輪機的機械能,進而轉化為電能,提高發電效率。
25.(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利用圖甲裝置開展了二氧化碳氣體制取及性質探究實驗。
(1)【實驗原理】   
(2)【氣體制取】檢查圖甲裝置氣密性是在添加藥品   (選填“前”或“后”)。
(3)【拓展探究】對于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問題,他開展了如下探究。
①取三個相同規格的集氣瓶,一個集氣瓶裝滿空氣,另外兩個集氣瓶分別利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裝滿二氧化碳,在表中記錄集氣瓶裝滿氣體所需的時間。
②將三個集氣瓶分別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如圖乙所示,一段時間后,分別測量壓入水量(壓入水的體積占集氣瓶容積的比例),結果如表所示。
氣體樣本 空氣 向上排空氣法 排水法
裝滿氣體所需時間(s)   72 43
5min后壓入水量 幾乎為零 0.5% 0.6%
24h后壓入水量 幾乎為零 47% 90%
【實驗反思】解釋:利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倒扣在水槽中,24h后均有水進入集氣瓶內的原因是   。
(4)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利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優點為   。
【答案】(1)H2O
(2)前
(3)二氧化碳氣體溶于水且二氧化碳氣體與水反應,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大氣壓將水壓入集氣瓶內
(4)利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所需的時間短、純度高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的原則,推斷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中缺失的物質。
(2)依據實驗操作規范,明確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時機,若裝置漏氣會影響實驗結果,所以應在添加試劑前檢查。
(3)從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角度,解釋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氣體倒扣在水槽中24h后均有水進入集氣瓶的原因。
(4)通過對比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時集氣瓶內壓入水量及裝滿氣體所需時間等實驗數據,分析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優點。
【解答】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在CaCO3+2HCl=CaCl2+x+CO2↑中,反應前有1個鈣原子、1個碳原子、3個氧原子、2個氫原子、2個氯原子,反應后已有1個鈣原子、2個氯原子、1個碳原子、2個氧原子,故X=H2O。
(2)檢查圖甲裝置氣密性是在添加試劑前。因為若在添加試劑后檢查,一旦發現裝置氣密性不好,處理過程中試劑可能會造成浪費,且不利于實驗的順利進行。只有在添加試劑前確保裝置氣密性良好,才能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實驗的順利開展。
(3)利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倒扣在水槽中,24h后均有水進入集氣瓶內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隨著時間推移,集氣瓶內的二氧化碳不斷溶解在水中,導致瓶內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進入集氣瓶。
(4)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利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優點為: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時,集氣瓶裝滿氣體所需時間更短(排水法裝滿氣體需43s,向上排空氣法需72s);且24h后排水法收集的集氣瓶內壓入水量更多(排水法為90%,向上排空氣法為47%),說明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更純凈。
26.(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電路(電源電壓恒為3V),進行了如下探究。
(1)【實驗目的】探究電流與   的關系。
(2)【實驗步驟】
按圖甲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分別將5Ω、10Ω、20Ω的電阻接入電路中,記錄對應的電壓表示數和電流表示數,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表1空格處中的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通過電阻R 的電流為   。
表1
實驗組別 1 2 3
電壓U(V) 1.6 2 2.4
電阻R(Ω) 5 10 20
電流 I(A) 0.32 0.22  
表2
實驗組次 1 2 3
電壓U(V) 2 2 2
電阻R(Ω) 5 10 20
電流I(A) 0.40 0.20 0.10
(3)【實驗反思】查閱資料:電源本身存在較大的電阻。實驗中電阻兩端電壓改變的原因是   。
(4)【實驗改進】小科在原電路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電路元件順利完成了實驗,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請寫出電路元件的名稱及連接方式:   。
【答案】(1)電阻
(2)0.12A
(3)電源存在電阻且與電阻R 串聯,電阻兩端電壓會隨電阻 R 的增大而增大
(4)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
【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
【解析】【分析】 (1)根據實驗步驟分析實驗目的;
(2)根據圖乙電流表所選量程確定分度值讀數;
(3)根據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分析實驗中電阻兩端電壓改變的原因;
(4)根據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的特點分析小科在原電路的基礎上增加的電路元件的名稱及連接方式。
【解答】 (1)由實驗步驟可知,實驗中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即改變電阻,因此實驗目的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由圖乙可知,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分度值為0.02A,示數為0.12A;
(3)由于電源本身存在較大的電阻,即電源的電阻與定值電阻串聯,當換用定值電阻后,電路中的總電阻發生變化,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的電流改變,電源本身的電阻所分電壓發生改變,由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可知,電阻兩端電壓也發生改變;
(4)由表2中實驗結果可知,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由(3)可知,更換電阻后,電阻兩端的電壓發生改變,由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為了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可以在原電路中串聯一只滑動變阻器。
27.(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開展了“物質發生反應但無明顯現象”的驗證實驗。
【宏觀探究】①在滴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漸滴加稀鹽酸,反應過程中充分振蕩(如圖甲所示),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②利用溫度傳感器測出溶液的溫度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
【微觀分析】畫出反應的微觀模型圖,如圖丙所示。
【應用遷移】為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將裝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試管分別倒扣在裝有等質量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水槽中,一段時間后現象如圖丁所示。
(1)能證明氫氧化鈉和鹽酸能發生反應的現象是   。
(2)宏觀探究①屬于思維模型中的思路   (填數字)。
(3)從微觀角度分析,該化學反應的本質是   。
(4)應用遷移中的現象,能否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并說明理由:   。
【答案】(1)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溶液的溫度升高
(2)1
(3)
(4)能證明,試管B液面上升的高度大于試管A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解析】【分析】 (1)根據酚酞在堿性溶液中變紅分析;
(2)根據思維模型結合實驗探究分析;
(3)根據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分析;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試管內壓強減小水面上升,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造成試管中氣體減少的更多,壓強減小的更明顯,則觀察到B試管內液面上升比A試管的高,能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解答】 (1)酚酞試液在氫氧化鈉溶中變紅,逐漸滴加稀鹽酸,充分振蕩,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氫氧化鈉消失,進而證明酸堿發生中和反應;
(2)在滴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漸滴加稀鹽酸,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反應物氫氧化鈉消失,進而證明酸堿發生中和反應,屬于思維模型中的思路1。
(3)從微觀角度分析,該化學反應的本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即;
(4) 應用遷移中的現象, 能證明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理由是:因為B試管內液面上升比A試管的高,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造成試管中氣體減少的更多,壓強減小的更明顯。
28.(2025·浙江模擬)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搭載由斑馬魚和金魚藻等組成的封閉的小型生態系統裝置進入太空,實現了我國首次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
(1)該小型生態系統裝置在太空中會“失重”,其質量與在地球上時相比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金魚藻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
(3)下列斑馬魚的特點中,支持其作為科學研究材料的有 ____(填字母)。
A.體型小,生存能力強
B.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高
C.發育迅速實驗周期短
【答案】(1)不變
(2)生產者
(3)A;B;C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質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和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無關;
(2)生態系統是由非生物環境、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的。
非生物環境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也包括藍綠藻和一些光合細菌,是能利用簡單的無機物質制造食物的自養生物。消費者指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各種動物,包括植食動物、肉食動物、雜食動物和寄生動物等。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蚯蚓、白蟻、禿鷲等大型腐食性動物;
(3)只有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才適合做科學研究材料。
【解答】 (1)該小型生態系統裝置在太空中會“失重”,即失去重力,但是該小型生態系統裝置質量將不變。
(2)金魚藻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為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生產者。
(3)A.體型小,生存能力強可用于小型裝置,為實驗帶來便利,故A符合題意;
B.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高,適于對人類遺傳病的研究,故B符合題意;
C.發育迅速實驗周期短,實驗效率更高,故C符合題意。
故選ABC。
29.(2025·浙江模擬)小科利用皮蛋粉(配料表:生石灰、純堿、食鹽、黃土),開展了皮蛋的制作活動。
皮蛋制作說明書 1.把皮蛋粉倒入碗中,加入水,用勺子攪拌,調成糊狀。 2.將新鮮的蛋放入調好的皮蛋粉內,輕輕滾動,使其掛上一層厚的糊狀物質。 3.將裹滿糊狀物質的蛋放入塑料袋里密封保存7至 10天后,即可食用。
(1)皮蛋不僅美味,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皮蛋中除水外含量最多的營養素是   。
(2)皮蛋粉中加入水,發生如下反應:Ⅰ. CaO+H2O══Ca(OH)2;Ⅱ. Na2CO3+ Ca(OH)2══ 反應Ⅱ的化學反應類型為   。
(3)將蛋放入塑料袋里“密封保存”的目的是   。
(4)小科將皮蛋廢液進行處理,假設廢液中的堿以氫氧化鈉計算,氫氧化鈉質量分數與pH的對照如表所示,處理100g該廢液需要質量分數為16%的稀鹽酸20g,試通過計算并查表得出皮蛋廢液的pH大約為多少。
皮蛋廢液的pH 13.7 13.8 13.88 13.9 13.94 14
氫氧化鈉質量分數(%) 2 2.5 3 3.2 3.5 4
【答案】(1)蛋白質
(2)復分解反應
(3)防止外界微生物侵入蛋體;防止水分蒸發,使皮蛋液更好地滲入蛋中;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皮蛋液反應使之失效
(4)解:設廢液中 NaOH的質量為x,
40 36.5
x 16g×20%

解得:x≈3.5g,
則100g廢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 ,
結合表格數據可知,對應皮蛋廢液的pH 為13.94。
【知識點】食物與營養;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30.(2025·浙江模擬)小科同學購置了一臺電熱水器,銘牌信息如表所示。電熱水器的簡化電路圖如圖甲所示,S1 是手動開關,S2是溫控開關,置于熱水器水箱內部當水溫低于40℃時S2自動閉合,此時為加熱狀態;水溫達到73℃時S2自動斷開,此時為保溫狀態,R1和R2均為用來加熱且阻值不變的電熱絲。為確保安全,他還為電熱水器安裝了漏電保護器,如圖乙所示,當I1和I2的差值達到一定值時,漏電保護器內部的自動開關就會立即斷開,短時間內允許通過人體的最大電流為30mA。 [ρ水=1×103kg/m3,c水=4.2×103J/(kg·℃)]
額定電壓 220V
加熱功率 2200W
保溫功率 110W
水箱容量 0.04m
(1)為確保人體觸電后漏電保護器會立即斷開電路,其允許通過的電流差值最大為   。
(2)求電阻R1的阻值。
(3)若不計能量的損失,求開關S2從自動閉合到自動斷開過程所需的時間。
【答案】(1)30mA
(2)解:兩開關都閉合時,兩電阻并聯,只閉合S1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
根據并聯電阻的規律結合可知,
兩開關都閉合時,電功率大,為加熱擋,
只閉合S1時,為保溫擋,保溫功率為110W,
故電阻R1的阻值。
(3)解:滿箱水的質量;
水溫從40℃達到73℃時水吸收的熱量:=5.544×106J;
若不計能量的損失,開關S2從自動閉合(加熱狀態)到自動斷開過程所需的時間 。
【知識點】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與熱量的綜合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已知條件結合I1=I2+I3分析回答;
(2)分析開關轉換時電路的連接,根據電阻并聯的規律結合得出不同檔位電路的結構,根據得出R1大小;
(3)根據密度公式得出滿箱水的質量,根據吸熱公式得出水溫從40℃達到73℃時水吸收的熱量,根據W=Pt得出開關S2從自動閉合(加熱狀態)到自動斷開過程所需的時間。
【解答】 (1)當I1和I2的差值達到一定值時,漏電保護器內部的自動開關就會立即斷開,
短時間內允許通過人體的最大電流為30mA,
根據乙圖可知,I1=I2+I3,
為確保人體觸電后漏電保護器會立即斷開電路,其允許通過的電流差值最大為I1-I2=30mA=0.03A。
31.(2025·浙江模擬)學校工地上的“塔吊”引起小科同學的興趣。如圖甲是“塔吊”示意圖,AB是豎直支架,AC、AD為鋼絲繩;O為支點,C端裝有配重,E處裝有小車可在O、D兩點間移動,小車內部滑輪組結構如圖乙所示,OD=20m,OE=10m。當載重小車在 D點時,能安全起吊最大質量為1000kg的重物。某次作業時,塔吊在E處將3000N的重物向上吊起,此過程中重物高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丙所示,塔吊、鋼繩、小車和滑輪組的重力與摩擦忽略不計。
(1)此次作業中,圖乙中拉力 F的大小為   。
(2)計算整個過程中塔吊對重物做的功。
(3)為保證安全,求塔吊在 E 處能夠吊起的重物的最大重力為多少。
【答案】(1)1000N
(2)解: 整個過程中塔吊對重物做的功 W=Gh=3000N×15m=45000J;
(3)解:當載重小車在 D點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 OD,
則FD=GD= mg=1000kg×10N/ kg=10000N,
當載重小車在E點時.
則有 ,
即10000N
故 。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分析】 (1)根據滑輪組裝置確定繩子股數,塔吊、鋼繩、小車和滑輪組的重力與摩擦忽略不計,利用求出拉力F的大小;
(2)根據圖丙重物上升的高度,利用W=Gh求出整個過程中塔吊對重物做的功;
(3)當滑輪組移到E點時,配重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即可解答。
【解答】 (1)由圖乙可知,承擔重力的繩子段數n=3,
塔吊、鋼繩、小車和滑輪組的重力與摩擦忽略不計,
拉力F的大小為:。
32.(2025·浙江模擬)流感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在公共空間佩戴口罩可有效減少感染流感的風險。
材料一:口罩有多層結構(如圖甲),能夠有效阻擋空氣中的顆粒、飛沫、微生物。
材料二:病毒的直徑遠遠小于口罩的孔徑,噴熔布層吸水后過濾微生物的效果大大降低。
材料三:人體直接吸入酒精會損傷呼吸道黏膜。
(1)口罩所起的作用類似于化學實驗的過濾操作中所使用的   。
(2)推測口罩B層能夠過濾微生物的原理:   。
(3)從預防傳染病角度分析,戴口罩屬于   。
(4)有同學認為,可將一次性口罩放在醫用消毒酒精溶液中浸泡后再次使用,你贊同該同學的觀點嗎 并說明理由。
【答案】(1)濾紙
(2)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
(3)切斷傳播途徑
(4)不贊同,因為酒精溶液中的水會使口罩B層的過濾效果大大降低,從而無法有效地阻擋病毒和細菌,口罩可能會殘留酒精,會對呼吸道等造成刺激和傷害.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
【解析】【分析】(1)過濾操作用于分離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態物質;
(2)根據帶電體的性質解答;
(3)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4)一次性口罩的過濾層是通過特殊工藝制成的,浸泡在醫用消毒酒精溶液中,酒精會使口罩的纖維結構受到破壞,從而降低口罩對細菌和病毒的過濾效率,無法有效阻擋病原體。另外,一次性口罩在使用后,表面可能會吸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用酒精浸泡雖能殺死部分微生物,但無法去除口罩上吸附的有害顆粒和化學物質,再次使用時仍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還有就是浸泡后的口罩如果沒有進行徹底干燥,會處于潮濕狀態,容易滋生細菌,反而增加了感染風險。
【解答】 (1)口罩所起的作用類似于化學實驗的過濾操作中所使用的濾紙,對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過濾作用。
(2)推測口罩B層能夠過濾微生物的原理:對微生物具有靜電吸附和攔截作用,從而達到切斷傳播途徑的作用。
(3)從預防傳染病角度分析,戴口罩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4)我不贊該同學的觀點,理由為:酒精溶液中的水會使口罩B層的過濾效果大大降低,從而無法有效地阻擋病毒和細菌,口罩可能會殘留酒精,會對呼吸道等造成刺激和傷害。
1 / 1浙江省“山海聯盟”2025 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一)科學 試題卷
1.(2025·浙江模擬)下列符號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CO B.H2O C.SO2 D.OH-
2.(2025·浙江模擬)對牛奶過敏者來說,從免疫學角度分析進入其體內的牛奶屬于 (  )
A.抗原 B.傳染源 C.病原體 D.抗體
3.(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為某同學復習力學知識時建構的思維導圖,圖中舉例Ⅱ處可補充的例子是 (  )
A.用力扔籃球,籃球向前飛 B.用力拉皮筋,皮筋被拉彎
C.擠壓橡皮泥,橡皮泥變形 D.站在沙灘上,腳陷入沙子
4.(2025·浙江模擬)我國擁有世界上風速最快的超高速風洞。如圖所示,當風洞中的空氣快速流過飛機時,可認為飛機是運動的,則此時選擇的參照物為 (  )
A.地面 B.機翼
C.墻壁 D.風洞中的空氣
5.(2025·浙江模擬)關于葡萄糖(化學式為C6H12O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B.一個葡萄糖分子中有12個碳原子
C.分子中碳和氫的原子個數比為6:1
D.是人體重要的供能物質
6.(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振蕩燒瓶和將燒瓶放入熱水中都能使其中的鐵屑溫度升高,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振蕩燒瓶是通過對鐵屑做功使其內能減小
B.將燒瓶放入熱水是通過做功使鐵屑內能增加
C.僅通過鐵屑溫度升高不能判斷改變內能方式
D.鐵屑溫度升高的現象說明鐵屑的內能減少
7.(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為人體的結構層次示意圖,甲、乙、丙、丁分別代表不同的層次,屬于器官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2025·浙江模擬)生物體會通過自我調節機制來保持體內物質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人體在缺水時,最不可能產生的反應是 (  )
A.大腦產生渴的感覺刺激人體飲水
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會增強
C.大腸吸收水分的能力會增強
D.皮膚汗腺分泌的汗液會增加
9.(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利用自制裝置(如圖所示)探究燃燒的條件,通入氧氣前白磷不燃燒,通入氧氣后白磷在水中燃燒。本實驗目的是探究燃燒需要 (  )
A.可燃物 B.助燃劑
C.溫度達到著火點 D.用火焰點燃
10.(2025·浙江模擬)人員意外落水時,下列自救措施不可行的是(  )
A.落水后屏住呼吸 B.抓住身邊救生圈
C.頭朝上身體平躺 D.在水中呼喊掙扎
11.(2025·浙江模擬)學校大門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人臉識別成功后開關S1閉合,燈泡發光,閘機感應到人靠近時開關S2閉合,電動機M工作,打開閘門放行。人臉識別未成功,燈泡和電動機 M均不工作。一列電路設計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2.(2025·浙江模擬)非洲大陸曾經與南美洲大陸是一個整體,后來受各種因素的作用破裂漂移而分開。下列現象不能支持以上觀點的是(  )
A.陸地上都有刮風降水等天氣現象
B.巖層中都存在舌羊齒古生物化石
C.非洲與南美洲海岸輪廓幾乎吻合
D.地殼漂浮在軟流層上受力會分離
13.(2025·浙江模擬)如圖所示是小科學習了氧氣相關知識后整理的思維導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
B.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所以用排水法收集
C.氧氣具有助燃性決定其可作為助燃劑
D.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結構是氧分子
14.(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利用水滴、放大鏡、平面鏡、玻璃杯、玻璃片和可伸縮支架等材料設計并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水滴顯微鏡”,來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看到的4個視野如圖乙所示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視野①中表皮細胞重疊,原因是未將材料展平
B.視野②中有氣泡,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引起的
C.將視野③變成視野④,需要調節平面鏡
D.若要將視野④的細胞放大,可以更換成更高放大倍數的放大鏡
15.(2025·浙江模擬)小科將裝有水和乒乓球的紙杯在一定高度靜止釋放,下落到達地面后,現象如圖所示。乒乓球靜止釋放時與反彈到最高點時相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乒乓球動能變大 B.乒乓球重力勢能變小
C.乒乓球機械能變大 D.該過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16.(2025·浙江模擬)材料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推動材料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1)打磨石器屬于   變化。
(2)干法煉銅的原料為氧化銅和木炭,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   。
(3)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如圖所示,其本質原因是   。
17.(2025·浙江模擬)茶樹是山茶科山茶屬常綠灌木植物,葉呈長圓形或橢圓形,嫩葉制成茶葉,花白色,種子棕褐色,可以榨油。
(1)茶樹在分類上屬于   (選填“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
(2)茶樹的葉呈長圓形或橢圓形,這一性狀是由   決定的。
(3)茶農可通過茶花的授粉和果實發育產生新的茶樹,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
18.(2025·浙江模擬)某科學興趣小組開展了自制棒棒糖的項目化活動,活動過程如圖甲所示,蔗糖的溶解度如圖乙所示。
(1)按照物質的組成分類,蔗糖溶液屬于   。
(2)燒杯 B中的溶液為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燒杯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   (填字母)。
19.(2025·浙江模擬)如圖甲所示,傳統工藝品“走馬燈”上方平放葉輪,當下方蠟燭點燃時,葉輪旋轉并帶動輪軸上的剪紙轉動,紙影映在紙筒上,從而產生“走馬”的效果,走馬燈的簡易結構模型如圖乙所示。
(1)點燃蠟燭后紙筒上出現“走馬”的效果,利用的光學原理是   。
(2)移除蠟燭后,葉輪還能繼續轉動是由于葉輪具有   。
20.(2025·浙江模擬)科學家通過研究魚鰓(如圖甲所示),發明了可穿戴的仿生人工鰓(如圖乙所示),人工鰓內部有大量的由“人工膜”組成的管道,吸氣時水通過管道,人可在水下自由呼吸。
(1)水經過魚鰓后,魚鰓血液中的氧氣含量   。
(2)下列魚鰓的特點中,利于其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是____(填字母)。
A.魚鰓內鰓小片密集排列
B.鰓小片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C.鰓內有大量的毛細血管
(3)推測“人工膜”具有的功能:   。
21.(2025·浙江模擬)小科同學利用自制三球儀裝置(如圖所示),模擬了月球、地球和太陽的相對運動。
(1)圖中B球代表   。
(2)此時的月相為   。
(3)此時在地球上可能觀測到的天文現象是   (選填“日食”或“月食”)。
22.(2025·浙江模擬)磁吸式擦窗器如圖甲所示,解決了高空擦窗的難題。擦窗器由窗內、窗外兩部分組成,質量均為0.5kg,內部結構如圖乙所示。
(1)若此時磁鐵A 右側為 N極,則磁鐵 B左側為   極。
(2)擦窗器靜止在玻璃上,擦窗器的窗內部分受到摩擦力大小為    。
(3)若使用時發現阻力太大,應將圖乙中的磁鐵A   。
23.(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利用自制實驗裝置探究外界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
【實驗器材】小麥苗、注射器、燒杯、CO2 緩釋劑、功率相同的 LED燈(冷光源)、不同顏色的透明塑料片、秒表。
【實驗步驟】
①將新鮮的小麥葉片剪成大小相同的方形葉片若干;
②將方形葉片置于注射器中,吸取一定量水,用橡膠塞堵住注射器小孔,反復拉動活塞;
③將方形葉片取出,分別放入裝有相同濃度、相同質量CO2緩釋劑的3個燒杯中,每個燒杯放20片,方形葉片均沉于底部;
④分別用紅色、藍色、綠色透明塑料片包裹LED燈,再將3個燒杯分別放置在裝置的“適當位置”處,關閉單透玻璃門(光只能從裝置內向裝置外單向通過);
⑤閉合開關使LED燈發光,5min后觀察并記錄各燒杯中方形葉片上浮的數量;
⑥取下透明塑料片重復上述實驗步驟。
(1)如圖甲所示,進行實驗步驟②,目的是   。
(2)如圖乙裝置,用“單透玻璃門”替代“木質門或透明玻璃”的優點是   。
(3)實驗步驟④中的“適當位置”指的是   。
(4)根據圖丙實驗數據,分析農業生產中大棚塑料薄膜的顏色應選用   。
24.(2025·浙江模擬)小科在參觀三峽大壩時,觀察到發電時水從出口急速噴射,如圖甲所示,噴射的水流速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小科進行了以下模擬探究。
(1)小科在礦泉水a、b、c處各鉆一個等大的小孔,在瓶中裝入水,實驗現象如圖乙所示。該實驗中小科想研究的是   會影響噴水的速度。
(2)圖乙實驗中,小科認為上方孔中噴水速度大于下方孔中噴水速度。對此,小江同學提出了質疑:距離越大不一定就代表速度大,因為水從孔中噴出到落入盤中,下落的高度不同,導致下落的   不同,因此不能根據噴水距離來比較速度。
(3)小科又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確保每個孔中水流下落的高度相同,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受此啟發,小江認為對圖乙的實驗結果進行適當的處理,也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請寫出一種處理實驗結果的方法:   (用圖或文字的形式表達)。
(4)根據圖丙實驗的結果,請解釋水電站的水輪機和出水口要建造在靠近大壩底部的原因:   。
25.(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利用圖甲裝置開展了二氧化碳氣體制取及性質探究實驗。
(1)【實驗原理】   
(2)【氣體制取】檢查圖甲裝置氣密性是在添加藥品   (選填“前”或“后”)。
(3)【拓展探究】對于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問題,他開展了如下探究。
①取三個相同規格的集氣瓶,一個集氣瓶裝滿空氣,另外兩個集氣瓶分別利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裝滿二氧化碳,在表中記錄集氣瓶裝滿氣體所需的時間。
②將三個集氣瓶分別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如圖乙所示,一段時間后,分別測量壓入水量(壓入水的體積占集氣瓶容積的比例),結果如表所示。
氣體樣本 空氣 向上排空氣法 排水法
裝滿氣體所需時間(s)   72 43
5min后壓入水量 幾乎為零 0.5% 0.6%
24h后壓入水量 幾乎為零 47% 90%
【實驗反思】解釋:利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倒扣在水槽中,24h后均有水進入集氣瓶內的原因是   。
(4)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利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優點為   。
26.(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電路(電源電壓恒為3V),進行了如下探究。
(1)【實驗目的】探究電流與   的關系。
(2)【實驗步驟】
按圖甲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分別將5Ω、10Ω、20Ω的電阻接入電路中,記錄對應的電壓表示數和電流表示數,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表1空格處中的電流表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通過電阻R 的電流為   。
表1
實驗組別 1 2 3
電壓U(V) 1.6 2 2.4
電阻R(Ω) 5 10 20
電流 I(A) 0.32 0.22  
表2
實驗組次 1 2 3
電壓U(V) 2 2 2
電阻R(Ω) 5 10 20
電流I(A) 0.40 0.20 0.10
(3)【實驗反思】查閱資料:電源本身存在較大的電阻。實驗中電阻兩端電壓改變的原因是   。
(4)【實驗改進】小科在原電路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電路元件順利完成了實驗,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請寫出電路元件的名稱及連接方式:   。
27.(2025·浙江模擬)某同學開展了“物質發生反應但無明顯現象”的驗證實驗。
【宏觀探究】①在滴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漸滴加稀鹽酸,反應過程中充分振蕩(如圖甲所示),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②利用溫度傳感器測出溶液的溫度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
【微觀分析】畫出反應的微觀模型圖,如圖丙所示。
【應用遷移】為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將裝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試管分別倒扣在裝有等質量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水槽中,一段時間后現象如圖丁所示。
(1)能證明氫氧化鈉和鹽酸能發生反應的現象是   。
(2)宏觀探究①屬于思維模型中的思路   (填數字)。
(3)從微觀角度分析,該化學反應的本質是   。
(4)應用遷移中的現象,能否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并說明理由:   。
28.(2025·浙江模擬)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搭載由斑馬魚和金魚藻等組成的封閉的小型生態系統裝置進入太空,實現了我國首次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
(1)該小型生態系統裝置在太空中會“失重”,其質量與在地球上時相比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金魚藻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
(3)下列斑馬魚的特點中,支持其作為科學研究材料的有 ____(填字母)。
A.體型小,生存能力強
B.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高
C.發育迅速實驗周期短
29.(2025·浙江模擬)小科利用皮蛋粉(配料表:生石灰、純堿、食鹽、黃土),開展了皮蛋的制作活動。
皮蛋制作說明書 1.把皮蛋粉倒入碗中,加入水,用勺子攪拌,調成糊狀。 2.將新鮮的蛋放入調好的皮蛋粉內,輕輕滾動,使其掛上一層厚的糊狀物質。 3.將裹滿糊狀物質的蛋放入塑料袋里密封保存7至 10天后,即可食用。
(1)皮蛋不僅美味,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皮蛋中除水外含量最多的營養素是   。
(2)皮蛋粉中加入水,發生如下反應:Ⅰ. CaO+H2O══Ca(OH)2;Ⅱ. Na2CO3+ Ca(OH)2══ 反應Ⅱ的化學反應類型為   。
(3)將蛋放入塑料袋里“密封保存”的目的是   。
(4)小科將皮蛋廢液進行處理,假設廢液中的堿以氫氧化鈉計算,氫氧化鈉質量分數與pH的對照如表所示,處理100g該廢液需要質量分數為16%的稀鹽酸20g,試通過計算并查表得出皮蛋廢液的pH大約為多少。
皮蛋廢液的pH 13.7 13.8 13.88 13.9 13.94 14
氫氧化鈉質量分數(%) 2 2.5 3 3.2 3.5 4
30.(2025·浙江模擬)小科同學購置了一臺電熱水器,銘牌信息如表所示。電熱水器的簡化電路圖如圖甲所示,S1 是手動開關,S2是溫控開關,置于熱水器水箱內部當水溫低于40℃時S2自動閉合,此時為加熱狀態;水溫達到73℃時S2自動斷開,此時為保溫狀態,R1和R2均為用來加熱且阻值不變的電熱絲。為確保安全,他還為電熱水器安裝了漏電保護器,如圖乙所示,當I1和I2的差值達到一定值時,漏電保護器內部的自動開關就會立即斷開,短時間內允許通過人體的最大電流為30mA。 [ρ水=1×103kg/m3,c水=4.2×103J/(kg·℃)]
額定電壓 220V
加熱功率 2200W
保溫功率 110W
水箱容量 0.04m
(1)為確保人體觸電后漏電保護器會立即斷開電路,其允許通過的電流差值最大為   。
(2)求電阻R1的阻值。
(3)若不計能量的損失,求開關S2從自動閉合到自動斷開過程所需的時間。
31.(2025·浙江模擬)學校工地上的“塔吊”引起小科同學的興趣。如圖甲是“塔吊”示意圖,AB是豎直支架,AC、AD為鋼絲繩;O為支點,C端裝有配重,E處裝有小車可在O、D兩點間移動,小車內部滑輪組結構如圖乙所示,OD=20m,OE=10m。當載重小車在 D點時,能安全起吊最大質量為1000kg的重物。某次作業時,塔吊在E處將3000N的重物向上吊起,此過程中重物高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丙所示,塔吊、鋼繩、小車和滑輪組的重力與摩擦忽略不計。
(1)此次作業中,圖乙中拉力 F的大小為   。
(2)計算整個過程中塔吊對重物做的功。
(3)為保證安全,求塔吊在 E 處能夠吊起的重物的最大重力為多少。
32.(2025·浙江模擬)流感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在公共空間佩戴口罩可有效減少感染流感的風險。
材料一:口罩有多層結構(如圖甲),能夠有效阻擋空氣中的顆粒、飛沫、微生物。
材料二:病毒的直徑遠遠小于口罩的孔徑,噴熔布層吸水后過濾微生物的效果大大降低。
材料三:人體直接吸入酒精會損傷呼吸道黏膜。
(1)口罩所起的作用類似于化學實驗的過濾操作中所使用的   。
(2)推測口罩B層能夠過濾微生物的原理:   。
(3)從預防傳染病角度分析,戴口罩屬于   。
(4)有同學認為,可將一次性口罩放在醫用消毒酒精溶液中浸泡后再次使用,你贊同該同學的觀點嗎 并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 根據水分子的構成進行解答。
【解答】 一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綜合四個選項,故B符合題意,而A、C、D不合題意。
故選B。
2.【答案】A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抗原是能引起人體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抗體的物質。抗原是外來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異體血液和某些藥物都是抗原。
【解答】 “花粉”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刺激淋巴細胞會產生相應的抗體,春暖花開的季節個別人就會出現全身紅腫,后經醫生診斷為花粉過敏,這里的“花粉”從免疫學角度分析相當于抗原。
故選A。
3.【答案】A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物體的形狀。
【解答】 A.用力扔籃球,籃球向前飛,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A符合題意;
B.將彈弓的橡皮筋拉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B不符合題意;
C.擠壓橡皮泥,橡皮泥變形,橡皮泥發生改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C不符合題意;
D.站在沙灘上,腳陷入沙子,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答案】D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 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首先確定一個參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被研究的物體是靜止的,否則是運動的。
【解答】 將飛機固定在支架上,使高速氣流流過機身,以氣流為參照物,飛機相對于氣流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飛機是運動的,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5.【答案】D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在化學式中,一種符號代表一種元素;
B.根據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進行分析;
C.根據原子個數比等于化學式中的角標之比進行分析;
D.根據人體營養素的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 A.葡萄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A錯誤;
B.一個葡萄糖分子中有6個碳原子,故B錯誤;
C.分子中碳和氫的原子個數比為6:12,故C錯誤;
D.葡萄糖是人體重要的供能物質,故D正確。
故選D。
6.【答案】C
【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
【解析】【分析】 改變內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熱傳遞;做功是能量的轉化,熱傳遞是能量的轉移。
【解答】 A.振蕩燒瓶時,鐵屑和燒瓶相互摩擦做功,通過對鐵屑做功使其內能增大,故A錯誤;
B.將燒瓶放入熱水,燒瓶內的鐵屑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使鐵屑內能增加,故B錯誤;
C.做功和熱傳遞都能夠使鐵屑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所以僅通過鐵屑溫度升高不能判斷改變內能方式,故C正確;
D.鐵屑溫度升高的現象說明鐵屑的內能增加,故D錯誤。
故選C。
7.【答案】C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根據對人體組織層次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 人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根據圖片可知,甲是細胞,乙是組織,丙是器官,丁是系統,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8.【答案】D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解析】【分析】根據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 當人飲水不足、體內失水過多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就會升高,這一情況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故該刺激是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使得下丘腦一方面把信息傳到大腦皮層感覺中樞,使人產生渴覺而主動飲水,另一方面,下丘腦還分泌抗利尿激素(激素A),并由垂體釋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強了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
故D符合題意,而A、B、C不合題意。
故選D。
9.【答案】B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 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解答】 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后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所以實驗通過對比通入氧氣前后白磷的燃燒情況,探究的是燃燒需要助燃劑(氧氣)。
故選B。
10.【答案】D
【知識點】急救常識
【解析】【分析】 出現意外、危機時,我們要撥打急救電話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解答】 人員意外落水后,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慌掙扎,要迅速采取自救措施,頭后仰,口朝上,頭朝上身體平躺、抓住身邊救生圈、落水后屏住呼吸。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1.【答案】B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
【解析】【分析】用電器相互影響為串聯,不相互影響為并聯。干路開關控制所有用電器,支路開關控制所在支路上的用電器,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由題意可知,燈泡和電動機能獨立工作,互不影響,即兩者并聯,開關S1控制整個電路,位于干路上,開關S2控制電動機,在電動機的支路上,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12.【答案】A
【知識點】從大陸漂移學說到海底擴張學說
【解析】【分析】 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偶然發現,大西洋的兩岸,特別是非洲西岸與南美洲東岸的輪廓非常相似,南美洲大陸的凸出部分與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幾乎是吻合的,他堅信這不是巧合,便順著這條思路研究下去,后來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解答】 “非洲大陸曾經與南美洲大陸是一個整體,后來受各種因素的作用破裂漂移而分開”,為大陸漂移假說提供了證據。陸地上都有刮風降水等天氣現象,是大氣運動等因素形成的天氣特征,不支持大陸漂移說,故A錯誤符合題意;
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巖層中都存在舌羊齒古生物化石,說明在很久以前這兩塊大陸是相連的,支持大陸漂移說,故B正確不合題意;
非洲與南美洲海岸輪廓幾乎吻合,也就是非洲大陸與南美洲大陸曾經可能是一個整體,后來發生了漂移,支持大陸漂移說,故C正確不合題意;
地殼漂浮在軟流層上受力會分離,解釋了大陸為什么會發生漂移,支持大陸漂移說,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3.【答案】B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A.根據一個氧分子的構成分析;
B.根據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分析;
C.根據氧氣具有助燃性分析;
D.根據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析。
【解答】 A.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是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氧氣具有助燃性,決定其可作為助燃劑,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則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4.【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據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調節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 A.在視野①中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有重疊現象,這是因為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沒有將材料展平或展平操作不當,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蓋蓋玻片的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這樣可以避免產生氣泡,以免影響觀察,故視野②中有氣泡,是蓋蓋玻片操作不當引起的,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在顯微鏡結構中,粗準焦螺旋能夠較大范圍升降鏡筒和調節焦距,細準焦螺旋能夠較小范圍升降鏡筒和調節焦距,調節細準焦螺旋能夠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將視野③不清晰的物像變成視野④清晰的物像,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故C錯誤符合題意;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中的細胞數量越少,細胞的體積越大。要將視野④的細胞放大,可以更換成更高放大倍數的放大鏡,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5.【答案】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分析】 物體的動能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只有動能和勢能的轉化時,機械能是守恒的。
【解答】 AB.乒乓球靜止釋放時與反彈到最高點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乒乓球動能變小,重力勢能變大,故AB錯誤;
C.反彈瞬間,水給乒乓球做了功,乒乓球的機械能變大,故C正確;
D.該過程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D錯誤。
故選C。
16.【答案】(1)物理
(2)+2價
(3)金屬活動性順序不同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分析;
(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分析;
(3)根據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圖分析。
【解答】 (1)打磨石器,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2)氧化銅中氧元素顯-2價,設銅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x+(-2)=0,則x=+2。
(3)由人類冶煉出金屬單質的順序圖,金屬活動性強弱關系與人類利用金屬的先后,人類使用較早的金屬,其活動性較弱;金屬活動性越強,金屬的冶煉難易程度越難,影響了人類對金屬的使用。
17.【答案】(1)被子植物
(2)基因
(3)有性生殖
【知識點】種子植物;植物的有性生殖;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1) 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具有根、莖、葉、種子;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2)基因確定生物的性狀;
(3)有性生殖是指由親代產生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如精子和卵子)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個體的繁殖方式。
【解答】(1) 由題干可知茶樹能夠開花,結果,因此茶樹屬于被子植物;
(2)茶樹的葉呈長圓形或橢圓形,這一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
(3) 茶農可通過茶花的授粉和果實發育產生新的茶樹,這種繁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18.【答案】(1)混合物
(2)飽和
(3)C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1)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由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
(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
(3)溶質質量分數=。
【解答】 (1)按照物質的組成分類,蔗糖溶液是由蔗糖和水組成的,屬于混合物;
(2)燒杯B中的底部有固體剩余,所以溶液為飽和溶液;
(3)燒杯C中沒有固體剩余,B、D中都有固體剩余,所以燒杯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C。
19.【答案】(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慣性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慣性
【解析】【分析】 (1)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產生的現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一切物體都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解答】 (1)點燃蠟燭后紙筒上出現“走馬”的效果,利用的光學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移除蠟燭后,葉輪還能繼續轉動是由于葉輪具有慣性。
20.【答案】(1)增多
(2)A;B;C
(3)水中溶解的氧氣可以通過該膜但水不能通過
【知識點】動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水流入魚口,經過鰓絲時,水中的氧氣滲入毛細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從毛細血管滲出,排到水中,隨水從鰓蓋后緣流出。
(2)根據魚鰓的特點分析判斷;
(3)魚鰓能進行氣體交換,從水中獲取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仿生人工鰓模擬魚鰓,“人工膜”的功能應該是能讓水中的氧氣通過進入人體,同時讓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到水中,即能像魚鰓一樣進行氣體交換,從水中獲取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解答】 (1)根據題意可知,水經過魚鰓后,魚鰓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會增多。
(2)魚的呼吸器官是鰓,魚鰓內鰓小片密集排列,增大氣體交換的面積;鰓小片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鰓內有大量的毛細血管,魚鰓的這些特點都有利于其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故ABC正確。
故選ABC。
(3)推測“人工膜”具有的功能:水中溶解的氧氣可以通過該膜但水不能通過。
21.【答案】(1)地球
(2)滿月
(3)月食
【知識點】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 當地球運動到太陽和月球中間時,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就會擋住太陽的光,在地球上處于背光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見,于是就發生了月食。此時正是農歷的十五或十六。
【解答】 (1)月球是地球衛星,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是太陽的行星,地球繞著太陽轉。題干中是由三個球組成的模型,三個球分別代表太陽、地球和月球,從右向左依次是太陽、B地球、A月球。
(2)此時正是農歷的十五或十六,此時的月相是滿月。
(3)當月球繞著地球轉動,人們看到月球如圖所示時,此時地球運動到太陽和月球中間時,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就會擋住太陽的光,在地球上處于背光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見,于是就發生了月食。
22.【答案】(1)S
(2)5N
(3)沿導軌向外移動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排斥,異名磁極相吸引。
(2)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力的知識計算摩擦力大小;
(3)磁力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距離的減小而增大。
【解答】 (1)若此時磁鐵A右側為N極,根據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則磁鐵B左側為S極。
(2)擦窗器靜止在玻璃上,即受力平衡,則擦窗器的窗內部分受到摩擦力大小為f=G=mg=0.5kg×10N/kg=5N。
(3)若使用時發現阻力太大,應減小它們之間的壓力,將圖乙中的磁鐵A向外移動。
23.【答案】(1)使葉片內的氣體逸出,便于葉片沉入燒杯底部
(2)便于觀察;防止外界光線進入裝置影響實驗
(3)距離LED燈的相同距離處(或位于刻度條的同一位置處)
(4)無色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1)抽拉注射器的活塞時,里面的水會對葉片施加壓力,從而使里面的氣體逸出;
(2)外界光線會對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影響,既然探究時通過LED燈泡提供光照,那么就要避免外界的光線射入裝置內;
(3)光照強度與光源和距離的大小有關;
(4)葉片上浮數量越多,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好,根據丙圖分析哪種色光的效果更好即可。
【解答】(1) 如圖甲所示,進行實驗步驟②,目的是:使葉片內的氣體逸出,便于葉片沉入燒杯底部;
(2)如圖乙裝置,用“單透玻璃門”替代“木質門或透明玻璃”的優點是:便于觀察;防止外界光線進入裝置影響實驗;
(3)實驗步驟④中的“適當位置”指的是:距離LED燈的相同距離處(或位于刻度條的同一位置處);
(4)根據丙圖可知,使用白光照射時,相同時間內葉片上浮的數量最多,即白光照射時光合作用更強烈,因此農業生產中大棚塑料薄膜的顏色應選用無色的。
24.【答案】(1)深度(或壓強)
(2)時間
(3)在圖乙中距離每個孔相同的高度處,分別畫出水平線,比較水平線的長度
(4)水的深度越深(壓強越大),噴射的水流速度越大,水輪機獲得的動能越多,能夠轉化出更多的電能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各個小孔處的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2)水從不同高度的孔噴出,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h是下落高度,g是重力加速度,t是運動時間),下落高度不同,運動時間也不同。
(3)測量不同孔噴出的水在水平方向移動相同距離所用的時間,時間越短,說明噴水速度越大;或者測量在相同時間內,不同孔噴出的水在水平方向移動的距離,距離越大,噴水速度越大。
(4)水電站的水輪機和出水口要建造在靠近大壩底部的原因:根據圖丙實驗結果可知,水的深度越大,噴水速度越大,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 (1)在礦泉水瓶不同位置鉆孔,此時各孔所處深度不同,因此液體壓強不同,所以該實驗研究的是水的深度對噴水速度(或壓強)的影響。
(2)距離越大不一定就代表速度大,因為水從孔中噴出到落入盤中,下落的高度不同,導致下落的時間不同,因此不能根據噴水距離來比較速度。
(3)受此啟發,小江認為對圖乙的實驗結果進行適當的處理,也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一種處理實驗結果的方法:在圖乙中距離每個孔相同的高度處,分別畫出水平線,比較水平線的長度;
(4)水電站的水輪機和出水口建造在靠近大壩底部,是因為底部水的深度大,水流出時的速度大,具有較大的動能,能夠更有效地推動水輪機轉動,將水的重力勢能轉化為水輪機的機械能,進而轉化為電能,提高發電效率。
25.【答案】(1)H2O
(2)前
(3)二氧化碳氣體溶于水且二氧化碳氣體與水反應,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大氣壓將水壓入集氣瓶內
(4)利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所需的時間短、純度高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的原則,推斷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中缺失的物質。
(2)依據實驗操作規范,明確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時機,若裝置漏氣會影響實驗結果,所以應在添加試劑前檢查。
(3)從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角度,解釋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氣體倒扣在水槽中24h后均有水進入集氣瓶的原因。
(4)通過對比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時集氣瓶內壓入水量及裝滿氣體所需時間等實驗數據,分析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優點。
【解答】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在CaCO3+2HCl=CaCl2+x+CO2↑中,反應前有1個鈣原子、1個碳原子、3個氧原子、2個氫原子、2個氯原子,反應后已有1個鈣原子、2個氯原子、1個碳原子、2個氧原子,故X=H2O。
(2)檢查圖甲裝置氣密性是在添加試劑前。因為若在添加試劑后檢查,一旦發現裝置氣密性不好,處理過程中試劑可能會造成浪費,且不利于實驗的順利進行。只有在添加試劑前確保裝置氣密性良好,才能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實驗的順利開展。
(3)利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倒扣在水槽中,24h后均有水進入集氣瓶內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隨著時間推移,集氣瓶內的二氧化碳不斷溶解在水中,導致瓶內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進入集氣瓶。
(4)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利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優點為: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時,集氣瓶裝滿氣體所需時間更短(排水法裝滿氣體需43s,向上排空氣法需72s);且24h后排水法收集的集氣瓶內壓入水量更多(排水法為90%,向上排空氣法為47%),說明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更純凈。
26.【答案】(1)電阻
(2)0.12A
(3)電源存在電阻且與電阻R 串聯,電阻兩端電壓會隨電阻 R 的增大而增大
(4)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
【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
【解析】【分析】 (1)根據實驗步驟分析實驗目的;
(2)根據圖乙電流表所選量程確定分度值讀數;
(3)根據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分析實驗中電阻兩端電壓改變的原因;
(4)根據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的特點分析小科在原電路的基礎上增加的電路元件的名稱及連接方式。
【解答】 (1)由實驗步驟可知,實驗中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即改變電阻,因此實驗目的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由圖乙可知,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分度值為0.02A,示數為0.12A;
(3)由于電源本身存在較大的電阻,即電源的電阻與定值電阻串聯,當換用定值電阻后,電路中的總電阻發生變化,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的電流改變,電源本身的電阻所分電壓發生改變,由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可知,電阻兩端電壓也發生改變;
(4)由表2中實驗結果可知,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由(3)可知,更換電阻后,電阻兩端的電壓發生改變,由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為了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可以在原電路中串聯一只滑動變阻器。
27.【答案】(1)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溶液的溫度升高
(2)1
(3)
(4)能證明,試管B液面上升的高度大于試管A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解析】【分析】 (1)根據酚酞在堿性溶液中變紅分析;
(2)根據思維模型結合實驗探究分析;
(3)根據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分析;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試管內壓強減小水面上升,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造成試管中氣體減少的更多,壓強減小的更明顯,則觀察到B試管內液面上升比A試管的高,能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解答】 (1)酚酞試液在氫氧化鈉溶中變紅,逐漸滴加稀鹽酸,充分振蕩,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氫氧化鈉消失,進而證明酸堿發生中和反應;
(2)在滴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漸滴加稀鹽酸,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反應物氫氧化鈉消失,進而證明酸堿發生中和反應,屬于思維模型中的思路1。
(3)從微觀角度分析,該化學反應的本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即;
(4) 應用遷移中的現象, 能證明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理由是:因為B試管內液面上升比A試管的高,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造成試管中氣體減少的更多,壓強減小的更明顯。
28.【答案】(1)不變
(2)生產者
(3)A;B;C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質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和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無關;
(2)生態系統是由非生物環境、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的。
非生物環境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也包括藍綠藻和一些光合細菌,是能利用簡單的無機物質制造食物的自養生物。消費者指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各種動物,包括植食動物、肉食動物、雜食動物和寄生動物等。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蚯蚓、白蟻、禿鷲等大型腐食性動物;
(3)只有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才適合做科學研究材料。
【解答】 (1)該小型生態系統裝置在太空中會“失重”,即失去重力,但是該小型生態系統裝置質量將不變。
(2)金魚藻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為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生產者。
(3)A.體型小,生存能力強可用于小型裝置,為實驗帶來便利,故A符合題意;
B.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高,適于對人類遺傳病的研究,故B符合題意;
C.發育迅速實驗周期短,實驗效率更高,故C符合題意。
故選ABC。
29.【答案】(1)蛋白質
(2)復分解反應
(3)防止外界微生物侵入蛋體;防止水分蒸發,使皮蛋液更好地滲入蛋中;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皮蛋液反應使之失效
(4)解:設廢液中 NaOH的質量為x,
40 36.5
x 16g×20%

解得:x≈3.5g,
則100g廢液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 ,
結合表格數據可知,對應皮蛋廢液的pH 為13.94。
【知識點】食物與營養;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30.【答案】(1)30mA
(2)解:兩開關都閉合時,兩電阻并聯,只閉合S1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
根據并聯電阻的規律結合可知,
兩開關都閉合時,電功率大,為加熱擋,
只閉合S1時,為保溫擋,保溫功率為110W,
故電阻R1的阻值。
(3)解:滿箱水的質量;
水溫從40℃達到73℃時水吸收的熱量:=5.544×106J;
若不計能量的損失,開關S2從自動閉合(加熱狀態)到自動斷開過程所需的時間 。
【知識點】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與熱量的綜合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已知條件結合I1=I2+I3分析回答;
(2)分析開關轉換時電路的連接,根據電阻并聯的規律結合得出不同檔位電路的結構,根據得出R1大小;
(3)根據密度公式得出滿箱水的質量,根據吸熱公式得出水溫從40℃達到73℃時水吸收的熱量,根據W=Pt得出開關S2從自動閉合(加熱狀態)到自動斷開過程所需的時間。
【解答】 (1)當I1和I2的差值達到一定值時,漏電保護器內部的自動開關就會立即斷開,
短時間內允許通過人體的最大電流為30mA,
根據乙圖可知,I1=I2+I3,
為確保人體觸電后漏電保護器會立即斷開電路,其允許通過的電流差值最大為I1-I2=30mA=0.03A。
31.【答案】(1)1000N
(2)解: 整個過程中塔吊對重物做的功 W=Gh=3000N×15m=45000J;
(3)解:當載重小車在 D點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 OD,
則FD=GD= mg=1000kg×10N/ kg=10000N,
當載重小車在E點時.
則有 ,
即10000N
故 。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分析】 (1)根據滑輪組裝置確定繩子股數,塔吊、鋼繩、小車和滑輪組的重力與摩擦忽略不計,利用求出拉力F的大小;
(2)根據圖丙重物上升的高度,利用W=Gh求出整個過程中塔吊對重物做的功;
(3)當滑輪組移到E點時,配重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即可解答。
【解答】 (1)由圖乙可知,承擔重力的繩子段數n=3,
塔吊、鋼繩、小車和滑輪組的重力與摩擦忽略不計,
拉力F的大小為:。
32.【答案】(1)濾紙
(2)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
(3)切斷傳播途徑
(4)不贊同,因為酒精溶液中的水會使口罩B層的過濾效果大大降低,從而無法有效地阻擋病毒和細菌,口罩可能會殘留酒精,會對呼吸道等造成刺激和傷害.
【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
【解析】【分析】(1)過濾操作用于分離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態物質;
(2)根據帶電體的性質解答;
(3)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4)一次性口罩的過濾層是通過特殊工藝制成的,浸泡在醫用消毒酒精溶液中,酒精會使口罩的纖維結構受到破壞,從而降低口罩對細菌和病毒的過濾效率,無法有效阻擋病原體。另外,一次性口罩在使用后,表面可能會吸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用酒精浸泡雖能殺死部分微生物,但無法去除口罩上吸附的有害顆粒和化學物質,再次使用時仍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還有就是浸泡后的口罩如果沒有進行徹底干燥,會處于潮濕狀態,容易滋生細菌,反而增加了感染風險。
【解答】 (1)口罩所起的作用類似于化學實驗的過濾操作中所使用的濾紙,對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過濾作用。
(2)推測口罩B層能夠過濾微生物的原理:對微生物具有靜電吸附和攔截作用,從而達到切斷傳播途徑的作用。
(3)從預防傳染病角度分析,戴口罩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4)我不贊該同學的觀點,理由為:酒精溶液中的水會使口罩B層的過濾效果大大降低,從而無法有效地阻擋病毒和細菌,口罩可能會殘留酒精,會對呼吸道等造成刺激和傷害。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源县| 大港区| 郸城县| 正安县| 崇礼县| 玛多县| 稻城县| 邵东县| 崇礼县| 隆尧县| 赣榆县| 饶平县| 杂多县| 涿鹿县| 宁阳县| 汾西县| 论坛| 都兰县| 杂多县| 比如县| 长沙市| 贡山| 中方县| 乐亭县| 新蔡县| 九龙城区| 会理县| 吴桥县| 屏南县| 楚雄市| 灵石县| 德化县| 龙海市| 易门县| 双柏县| 贵德县| 博罗县| 通河县| 泾源县| 福建省| 北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