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十校2023-2024學年下學期八年級期中聯考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十校2023-2024學年下學期八年級期中聯考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十校2023-2024學年下學期八年級期中聯考科學試題
1.(2024八下·海曙期中)魔術師表演“會跳舞的火焰”節目時,先在平臺上點燃一支蠟燭,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蠟燭附近,鼓面面對燭火。當他敲響小鼓,燭火就隨著鼓聲舞動。這一現象說明( ?。?br/>A.人的一種錯覺 B.燭火肯定被風吹動
C.魔術師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動發聲,帶動空氣振動
2.(2024八下·海曙期中)某同學將一把長20cm的塑料尺用手按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撥動尺子使之振動發聲(如圖所示),三次鋼尺露出桌面的長度分別為12cm,9cm,6cm,比較三次發聲,音調最高的是 ( )
A.12cm B.9cm C.6cm D.三次一樣高
3.(2024八下·海曙期中)下面是《科學》課本中關于聲現象的活動,其中描述錯誤的是( ?。?br/>A.圖甲實驗說明真空不能傳聲
B.圖乙實驗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C.圖丙實驗說明聲音在固體中也能傳播
D.圖丁實驗說明物體振動得越快,音調越低
4.(2024八下·海曙期中)下列所示的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
A.鉛筆好像被水面“折斷”
B.雨后天空中出現彩虹
C.人在墻上形成影子
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5.(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檢查視力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鏡中視力表的像是實像
B.鏡中視力表的像比視力表小
C.鏡中視力表的像到該同學的距離為5m
D.鏡中視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6.(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br/>A.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
B.景物逆光形成“剪影”
C.景物在汽車觀后鏡中成像
D.透過放大鏡觀察植物
7.(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科重做了教材中的光學實驗,其中實驗現象與結論相符的是( ?。?br/>A.甲圖:將右側背景板向后折,未觀察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消失
B.乙圖:將平面鏡傾斜放置,用蠟燭找不到重合的像,說明物像不等大
C.丙圖:往碗中加水,觀察到筷子折斷,說明光從水中進入空氣發生了偏折
D.丁圖:移去近視眼鏡,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得到清晰的像,說明近視眼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8.(2024八下·海曙期中)用眼不科學,容易造成近視。如圖甲、乙是兩眼球的成像示意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是近視眼,應佩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B.甲是近視眼,應佩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C.乙是近視眼,應佩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D.乙是近視眼,應佩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9.(2024八下·海曙期中)關于虛像和實像,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實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虛像不能
B.平面鏡成虛像,凸透鏡成實像
C.虛像是人的幻覺,并沒有光線進入人眼
D.實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虛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0.(2024八下·海曙期中)下列關于光學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硬紙板可以顯示光的傳播路徑
B.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使用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點時,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傳播方向一定會發生改變
D.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當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
11.(2024八下·海曙期中)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愛耳日”,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耳是人的聽覺器官,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
B.聽覺感受器位于內耳,形成聽覺的部位在耳蝸
C.飛機起降時可咀嚼口香糖,使咽鼓管張開從而使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D.青少年聽音樂時應少用耳塞,并控制音量
12.(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利用靜電噴槍給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間相互排斥,但會被物件吸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噴槍噴出小液滴的過程創造了電荷
B.靜電噴槍工作運用了摩擦起電的原理
C.涂料小液滴噴出后,帶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D.液滴接觸物件的瞬間,產生的電流方向是液滴流向物體
13.(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下圖所示,閉合開關后,四個小磁針指向(黑色為N極)都正確的是(  )
A. B.
C. D.
14.(2024八下·海曙期中)學生實驗用的電壓表有兩種量程0~3V和0~15V,電壓表上面一行示數看不清楚,而測量又必須用0~15V的量程,一同學見到指針指到小量程的1.7V,則實際的電壓是( ?。?br/>A.1.7V B.3.4V C.7.5V D.8.5V
15.(2024八下·海曙期中)下列關于電學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br/>A.將兩根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靠近,不能探究異種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B.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例如:橡膠、石墨
C.摩擦起電,是因為物體在摩擦的過程中創造了電荷
D.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因為沒有電流通過,所以導體電阻為零
16.(2024八下·海曙期中)泡腳有利于身體健康,如圖某型號足浴盆具有加熱保溫和按摩功能,電阻絲R用于加熱保溫,電動機M啟動按摩,S1為總開關,S2可以控制按摩功能,下列電路模型與此吻合的是(  )
A. B.
C. D.
17.(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1為定值電阻。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P向右滑動的過程中,關于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變化,判斷正確的是(  )
A.電壓表示數變小,電流表示數不變
B.電壓表示數不變,電流表示數變大
C.電壓表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不變
D.電壓表示數不變,電流表示數變小
18.(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科在醫院看到一種輸液報警器,如圖甲所示。當管內藥液流完時,電鈴發聲。報警器內部有一可變電阻,當輸液管內有液體時電阻大,無液體時電阻小,電路如圖乙所示。則當開關閉合,報警器電路工作時,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br/>A.藥液輸完時,電流表示數變小
B.藥液輸完時,電壓表示數變小
C.藥液輸完時,電鈴中的電磁鐵磁性最強
D.藥液未輸完時,電鈴不響是因為沒有電流通過
19.(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A為彈簧測力計,B為條形磁鐵,C為螺線管。閉合S時電流表箱和彈簧測力計都有示數,再閉合S1時,則(  )
A.電流表的示數變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
B.電流表的示數變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
C.電流表的示數減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
D.電流表的示數減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
20.(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為一種握力計和它的工作原理圖,電源電壓保持不變。握力顯示表是由電流表改裝而成,定值電阻R2起保護電路作用,其阻值為5,彈簧一端的滑片P在電阻R1的最上端時不施加力,移動到最下端時施加的力最大(彈簧的電阻不計)。握力計測量范圍為0~300N,電路中電流表變化范圍0.1~0.6A,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A.握力300N時電路中電流為0.6A
B.握力計工作電路中的電源電壓為2.5V
C.R1的電壓變化范圍是0.5V~2.5V
D.R1連入電路阻值變化的范圍是0~25
21.(2024八下·海曙期中)按要求填空:
(1)學習科學要學會利用書籍的信息進行反思,并從中獲取新的信息。如關于聲音的速度,課本上是這樣描述的:15℃時空氣中的是340m/s”。從描述中反思,我們可以得到: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和   有關;
(2)現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會設置噪聲監測設備。如圖是一款電子噪聲監測器,上面的數據單位是“分貝”,某時刻該裝置的顯示屏顯示如圖,這個數字表示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22.(2024八下·海曙期中)波蘭的一個非營利性組織(Parscc)為盲人開發出了一種3D打印智能眼鏡,它包括一個3D打印的鏡框、一個可更換的電池、一個IP數碼相機和一個耳機。該眼鏡能把拍攝到的文字、顏色形狀和圖像以音頻的形式傳達給人。
(1)如圖是照相機鏡頭成像原理示意圖。在圖中所標的a、b、c三點中,表示凸透鏡焦點的是   點;
(2)如果感光芯片上所成的文字的像變大,其轉換出的音頻信息響度也變大。由此可以推測,當該款眼鏡靠近文字時,盲人聽到的聲音響度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23.(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在科學實驗課上,方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做奧斯特實驗。方老師告訴同學們,為了讓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建議大家將通電直導線沿   方向放置(選填“東西”或“南北”),此時直導線在小磁針處產生的磁場方向和放在該點小磁針的   極指向一致(選填“N”或“S”)。
24.(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是用來描繪某一磁體周圍磁場的部分磁感線,由磁感線的分布特點可知,b點的磁場比a點的磁場  ?。ㄌ睢皬姟被颉叭酢保?; 若在 b 點放置一個可自由轉動的小磁針,則小磁針靜止時, 其S 極指向  ?。ㄌ睢癙”或“Q”)處。
25.(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是一款能發電的魔方充電器,轉動魔方時,它根據   原理發電,產生的電能儲存于魔方內。魔方還能通過USB端口給移動設備充電,給移動設備充電時,魔方相當于電路中的  ?。ㄟx填“電源”或“用電器”)。
26.(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閉合開關S后,電流表A的示數為0.3A,電流表的示數為0.1A,則通過電阻的電流為   A,通過電阻的電流為   A。
27.(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開關S閉合,甲、乙兩表為電壓表時,兩表的示數之比U甲:U乙=5:3,則R1:R2=  ??;當開關S斷開,甲、乙為電流表時,兩表示數之比I甲:I乙=   。
28.(2024八下·海曙期中)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分別如圖所示。的阻值為   ,若將和并聯后接在5V的電源兩端,則電路中的總電流為   A。
29.(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明選取一塊平板玻璃、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刻度尺、白紙、火柴、記號筆等器材進行實驗。他先點燃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方。請回答:
(1)他再取一段未點燃的同樣的蠟燭B放在像處,發現該蠟燭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像與物  ?。?br/>(2)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線把蠟燭A和它的像的位置連接起來,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于是通過本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之一:像距與物距相等。有些同學這個過程認為不合理,理由是  ??;
(3)實驗中將玻璃板的上端向蠟燭A的方向傾斜,像的位置將會   (選填“升高”或“降低”);
(4)在找準像的位置后,小明在白紙上標記出a、b、c三點,如圖乙。他應分別測出  ?。ㄟx填“a、b”、“b、c”或“a、c”)兩點到平板玻璃的距離進行比較。
30.(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光屏上出現了一個與燭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圖所示,
(1)在實驗前,應先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為了  ?。?br/>(2)可知此透鏡的焦距是   厘米;
(3)在這個實驗中如果不及時調整,隨著蠟燭的消耗,光屏上像的位置將  ?。ㄟx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31.(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強設計的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實驗電路如圖所示,下表是他所做實驗的記錄。
電磁鐵(線圈)匝數/匝 100 50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電流I/(A) 0.8 1.2 1.5 0.8 1.2 1.5
吸引小鐵釘的最多數目(枚) 7 11 14 5 8 10
(1)比較   兩次實驗可知,匝數一定,線圈中的電流越太,吸引鐵釘的數目越多,磁性越強。
(2)比較1、4(或2、5)兩次實驗可知:   。
32.(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明利用圖一電路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實驗過程如下:①將電壓表、電流表調零;②選用阻值為20歐的定值電阻接入間,按圖一連接電路;③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至適當位置,讀取電表示數;④再依次將15歐、10歐、5歐的定值電阻接入間,分別獲取實驗數據;⑤將實驗結果繪制成圖三中的曲線。
(1)小明在實驗過程③中,閉合開關,移動滑片至滑動變阻器阻值最小處,觀察到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二所示。發現錯誤后,小明及時進行改正,他的操作是:   。
(2)改正錯誤后,小明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則電壓表示數的變化是   。
(3)小紅也利用相同的電路進行實驗,卻得到了圖三中的曲線,造成小紅實驗結果錯誤的原因是   。
33.(2024八下·海曙期中)作圖題:
(1)在圖中,為凸透鏡焦點,為凹透鏡焦點。完成光線從左邊射向凸透鏡經折射后,再由凹透鏡射出的完整光路。
(2)請在圖中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34.(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
(1)當開關閉合,、斷開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4A,求此時電路的總電阻和電源電壓?
(2)當開關、和都閉合時,電流表示數為16A,燈泡正常發光,求此時通過燈L的電流和L的電阻?
35.(2024八下·海曙期中)有一種電加熱恒溫箱,工作原理如圖甲所示??刂齐娐酚呻妷簽榈碾娫?、電磁繼電器(線圈電阻不計)、滑動變阻器和熱敏電阻組成,圖乙是熱敏電阻阻值隨溫度變化的圖像;工作電路由電壓為的電源和電阻為的電熱絲組成。通過實驗測得當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流達到30mA時,電磁繼電器的銜鐵被吸下來。求: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按照題意將圖中的工作電路連接完整  ??;
(2)在升溫的過程中,電阻兩端的電壓會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100Ω時,恒溫箱內的溫度可保持在多少?
(4)要使恒溫箱設定的溫度值升高,下列調節方案可行的是(  )
A.減少線圈匝數 B.增大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
C.使用更粗更有力的彈簧 D.應向左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
【解析】【分析】 發聲體產生的振動在空氣或其他物質中的傳播叫做聲波。聲波借助各種介質向四面八方傳播。聲波通常是縱波,也有橫波,聲波所到之處的質點沿著傳播方向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聲波的傳播實質上是能量在介質中的傳遞。
【解答】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當敲響小鼓時,周圍的空氣會傳播聲音,所以會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而空氣的振動又引起了燭火的搖動,所以當敲 響小鼓,燭火就隨著鼓聲舞動 ,D選項正確,A、B、C錯誤。
故選D
2.【答案】C
【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頻率是指聲音每秒鐘振動的次數,頻率越快,音調越高;
【解答】當把鋼尺插在課桌的夾縫中進行撥動時,尺子露出桌面越長,振動越慢,音調越低;尺子露出桌面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即音調最高的是6cm,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答案】D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聲音的傳播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者是氣體;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解答】A.圖甲實驗用科學推理法說明真空不能傳聲,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圖乙實驗中運用轉換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通過桌子可以聽到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滑動時的速度越快,振動的頻率越大,梳子音調越高,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4.【答案】C
【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一種光學現象。指光在傳播到不同物質時,在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當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蓺w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光具有可逆性。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上是可逆的。
【解答】A.鉛筆好像被水面“折斷”屬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題意;
B.雨后天空中出現彩虹屬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題意;
C.人在墻上形成影子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故C符合題意;
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屬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答案】C
【知識點】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分析】平面鏡的成像特點:1.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常簡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解答】A、B、因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故A、B錯誤;
C、從圖示中可以看出,視力表距離平面鏡3m,因為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視力表的像距離平面鏡也為3m,而該同學距離平面鏡為2m,所以鏡中視力表的像到該同學的距離為3m+2m=5m,故C正確;
D、因為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錯誤。
故選C。
6.【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指光在傳播到不同物質時,在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當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從而使光線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偏折的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現象。平面鏡的成像特點:1.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常簡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解答】A.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故屬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題意;
B.景物逆光形成“剪影”是光在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后面光照不到的區域形成的影子,故B不符合題意;
C.景物在汽車觀后鏡中成像是凸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
D.透過放大鏡觀察植物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7.【答案】C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指光在傳播到不同物質時,在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當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從而使光線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偏折的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現象。
【解答】A.甲圖中,將右側背景板向后折,未觀察到反射光線,并不是因為反射光線消失,而是因為兩塊背景板沒有在同一平面內,故A錯誤;
B.乙圖中,將平面鏡傾斜放置,用蠟燭找不到重合的像,是因為像與物沒有在同一水平面上,但它們依然是等大的,故B錯誤;
C.丙圖中,往碗中加水,水中的筷子變彎,其實是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了折射現象,故C正確;
D.丁圖中,移去近視眼鏡,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得到清晰的像,說明有近視眼鏡時,像的位置更遠,說明近視眼鏡對光起發散作用,故D錯誤。
故選C。
8.【答案】D
【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解析】【分析】近視眼的原理是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者晶狀體的曲度過大,使得呈像在視網膜的前面,佩戴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
【解答】近視眼的晶狀體偏厚,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強,因此成像在視網膜前面,那么圖乙是近視眼;為了使光線發散,像后移到視網膜上,因此近視眼必須使用凹透鏡矯正,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9.【答案】A
【知識點】實像與虛像
【解析】【分析】A.實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虛像不能,故A正確;
B.平面鏡成虛像,凸透鏡可以成實像,也可以成虛像,故B錯誤;
C.虛像雖然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但是必須有光線射入眼睛,故C錯誤;
D.光在凹面鏡上發生反射也能成實像,光通過凸透鏡折射也能成虛像,故D錯誤。
故選A。
【解答】AB.根據實像和虛像的不同點判斷;
C.所有的像都是光線射入眼睛形成;
D.根據實像和虛像的形成判斷。
10.【答案】C
【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分析】光的反射指光在傳播到不同物質時,在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當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從而使光線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偏折的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現象。
【解答】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硬紙板采用較粗糙的紙板可以顯示光的傳播路徑,故A正確;
B.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使用兩支相同的蠟燭,當蠟燭和像重合時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故B正確;
C. 探究光的析射特點時,當光從空氣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時,傳播方向不變,故C錯誤;
D.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因為蠟燭、凸透鏡、像是在同一直線上的,所以當蠟她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D正確;
故選C。
點睛:因為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所以蠟燭、凸透鏡、像是在同一直線上的,據此可快速判斷當蠟她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的位置變化。
11.【答案】B
【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
耳廓,收集聲波;
外耳道,將聲波傳至鼓膜;
鼓膜,把聲波振動轉為機械振動;
聽小骨,聽小骨把鼓膜的振動擴大并傳到內耳;
咽鼓管,連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蝸,里面有聽覺感受器,接受震動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聽神經,將耳蝸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解答】 A:耳是人的聽覺器官,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A正確。
B:聽覺感受器位于內耳,形成聽覺的部位在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B錯誤。
C:飛機起降時可咀嚼口香糖,使咽鼓管張開從而使鼓膜內外氣壓平衡,C正確。
D:青少年聽音樂時應少用耳塞,并控制音量,D正確。
故選B。
12.【答案】B
【知識點】摩擦起電;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解析】【分析】 摩擦起電是電子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的結果,使兩個物體帶上了等量的電荷。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因此原來不帶電的兩個物體摩擦起電時,它們所帶的電量在數值上必然相等。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解答】AB.噴槍噴出小液滴的過程,小液滴由于摩擦帶上了電荷,運用了摩擦起電的原理,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并沒有創造電荷,故A錯誤,B正確;
C.涂料小液滴噴出后,彼此間由于帶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C錯誤;
D.液滴接觸物件的瞬間,電子由小液滴移動到物件上,產生的電流方向是從物體流向液滴流,故D錯誤。
故選B。
13.【答案】D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
14.【答案】D
【知識點】電壓的測量及電壓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電壓表的兩個量程共用一排刻度,那么每個刻度對應的兩個電壓值之比等于對應的量程之比。
【解答】設實際電壓為U',
那么;
解得:U'=8.5V。
故選D。
15.【答案】A
【知識點】摩擦起電;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導體和絕緣體;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分析兩根橡膠棒是否帶異種電荷;
(2)石墨是導體;
(3)根據摩擦起電的本質判斷;
(4)根據導體電阻的影響因素判斷。
【解答】A.將兩根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都帶負電荷,相互靠近,只能探究同種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不能探究異種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故A正確;
B.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例如:橡膠、玻璃和陶瓷,而石墨為導體,故B錯誤;
C.摩擦起電,不是創造電荷,而是電荷轉移的過程,故C錯誤;
D.導體的電阻與它兩端的電壓和電流無關,只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有關,故D錯誤。
故選A。
16.【答案】B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分析兩個開關的連接方式、電動機和電阻的連接方式,然后選出正確的電路圖。
【解答】A、圖中電動機和電阻并聯,S1和R在一條支路,S1控制電阻,S2和電動機在另一條支路,S2控制電動機,故A不符合題意;
B、圖中電動機和電阻并聯,開關S1在干路中,是總開關,S2與電動機在一條支路中,S2控制電動機,故B符合題意;
C、圖中電動機和電阻并聯,開關S1在干路中,是總開關,S2與電阻在一條支路中,S2控制電阻,故C不符合題意;
D、圖中電動機和電阻串聯,兩個開關串聯,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7.【答案】D
【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
18.【答案】C
【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輸液管內有液體時,電阻大,無液體時電阻小,根據歐姆定律判斷電路中的電流表示數、電鈴兩端的電壓示數變化,根據P=UI判斷整個電路的電功率變化;根據電路圖和歐姆定律分析電鈴不響的原因。
【解答】
由乙圖知道,輸液管和電鈴串聯,電流表測總電流,電壓表測電鈴兩端的電壓。
A.藥液輸完時,輸液管的電阻變小,那么總電阻變小,根據歐姆定律知道,電流表示數變大,故A錯誤;
B.藥液輸完時,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由U=IR知道,電鈴兩端的電壓變大,即電壓表示數變大,故B錯誤;
C.藥液輸完時,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因此電鈴中的電磁鐵磁性最強,故C正確;
D.藥液未輸完時,電鈴不響不是因為沒有電流通過,而是因為通過電鈴的電流太小,故D錯誤。
故選C。
19.【答案】A
【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
【解析】【分析】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以及電流有關,線圈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磁性越強。根據右手螺旋定則判斷條形磁鐵和螺線管之間是引力還是斥力,再結合磁性強弱變化判斷力的大小變化情況。【解答】當開關S1閉合時,因兩電阻并聯,故電路中電阻減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電流變大,此時螺線管中磁場變強,由安培定則可知,螺線管上端為N極,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則對B的吸引變大,則B受到向下的力變強,因B在磁場力、重力及彈簧秤的拉力作用下處于靜止,即F=G+F磁
故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
故答案為:A。
20.【答案】D
【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
【解析】【分析】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同,電阻越大,分得的電壓越大;總電壓=各用電器兩端的電壓之和;
【解答】A.滑片P移動到最下端時施加的力最大時,R1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電路中的電流最小,則握力300N時電路中電流為0.1A,故A錯誤。
B.滑片P在電阻R1的最上端時,電路為R2的簡單電路,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大,握力計工作電路的電源電壓:U=I大R2=0.6A×5Ω=3V
故B錯誤。
C.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小為零時,R1的電壓為零;滑動變阻器阻值全部接入電路時,電路電流為0.1A,R1的電壓:U1=I小R1=0.1A×25Ω=2.5V;所以R1的電壓變化范圍是0-2.5V,故C錯誤。
D.滑片P移動到最下端時施加的力最大時,R1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電路中的電流最小,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
因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R1的最大阻值:R1=R-R2=30Ω-5Ω=25Ω
所以,R1連入電路阻值變化范圍0~25Ω,故D正確。
故選D。
21.【答案】(1)溫度
(2)響度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表示聲音的高度;響度表示聲音的強弱;音色表示聲音的特色;
【解答】(1)“15℃時空氣中的是340m/s”,表明不同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不同溫度下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2)聲音的響度指的是聲音的大小,噪聲監測設備監測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響度。
故答案為:(1)溫度(2)響度
(1)“15℃時空氣中的是340m/s”,表明不同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不同溫度下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2)聲音的響度指的是聲音的大小,噪聲監測設備監測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響度。
22.【答案】(1)a
(2)變大
【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23.【答案】南北;N
【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
【解析】【分析】科學上把小磁針靜止時N極的指向為磁場方向;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地理的南極是地磁的北極;
【解答】由于小磁針受到地磁場的作用,要指南北方向,為了觀察到明顯的偏轉現象,應使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為東西方向,故應使把直導線南北放置。直導線在小磁針處產生的磁場方向和放在該點小磁針的N極指向一致。
故答案為:南北;N
24.【答案】強;P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場和磁感線
【解析】【分析】磁場看不見,摸不著,為了更好的描述磁場,引入了磁感線模型,磁感線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場的強弱,越密越強,反之越弱.磁感線是有方向的,磁感線上的任何一點的切線方向跟小磁針放在該點的北極指向一致。
【解答】磁感線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場的強弱,越密越強,反之越弱.磁感線是有方向的,磁感線上的任何一點的切線方向跟小磁針放在該點的北極指向一致。從圖中可以看出a點的磁感線比b點的磁感線稀疏,故a點的磁場比b點的磁場弱,即b點的磁場比a點的磁場強。小磁針靜止在b點時,其N極指向與該點磁感線的方向一致,磁感線的方向是指向Q,故N極指向Q處,S極和N極的指向相反,所以S極指向P處。
故答案為:強;P
25.【答案】電磁感應;電源
【知識點】電磁感應
【解析】【分析】電磁感應現象是指閉合電路中,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感應電流的現象;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解答】轉動魔方時,閉合電路的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會產生感應電流,利用的是電磁感應現象。魔方給移動設備充電時,魔方提供電能,相當于電路中的電源。
故答案為:電磁感應;電源
26.【答案】0.1;0.2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
【解析】【分析】并聯電路特點:電壓相同:在并聯電路中,每個并聯元件之間的電壓是相等的。電流分配:在并聯電路中,電流會根據各個并聯元件的電阻、電容或電感值進行分配,電流大小與元件的電阻成反比??傠娙菰黾樱涸诓⒙撾娐分?,多個并聯電容會相加,因此總電容會增加。功率分配:并聯電路中的元件可以擁有不同的電流,因此功率可以通過元件的電壓和電流來計算。
【解答】根據電路圖可知,兩電阻并聯,電流表A測干路電流,A1測R1支路的電流,因此通過電阻R1的電流為0.1A。因為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電阻R2的電流:I2=I﹣I1=0.3A﹣0.1A=0.2A
故答案為:0.1;0.2
27.【答案】;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
【解析】【分析】并聯電路的特點包括:電壓強度相等,因為各支路連接在一起,承受同一電源的電壓??傠娏鞯扔诟髟娏髦?,因為每個支路提供了一個路徑供電流通過??傠娮栊∮诟髟娮柚凶钚〉囊粋€,因為并聯提供了多條并行路徑,降低了整體電阻阻礙。
【解答】當開關S閉合,甲乙兩表為電壓表時,兩電阻依次連接為串聯,甲電壓表測電源電壓,乙電壓表測R2兩端電壓,因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所以,兩電阻兩端的電壓之比:===,
因串聯電路中電阻比等于電壓之比所以:==;
當開關S斷開,甲乙兩表為電流表時,兩電阻并聯,電流表甲測通過R2支路的電流,電流表乙測干路電流因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所以,通過兩電阻的電流之比:===
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兩電流表的示數之比:===。
故答案為:;
28.【答案】10;0.8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
【解析】【分析】 歐姆定律指出:通過導體兩端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比例常數被稱為電阻。公式為I=U/R。在交流電中,歐姆定律仍然適用,電壓與電流的比例常數被稱為阻抗,阻抗的概念是電阻的推廣。
【解答】[1]由圖知道,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為8V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0.8A,由歐姆定律知道,R1的阻值
[2]將R1和R2并聯后接在5V的電源兩端,并聯電路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此時通過R1的電流為0.5A,通過R2的電流為0.3A,并聯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干路的電流
故答案為:10;0.8
29.【答案】(1)大小相同
(2)只測量一次數據,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
(3)升高
(4)a、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常簡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解答】(1)蠟燭B和蠟燭A完全相同,蠟燭B放在像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則蠟燭B、蠟燭A和蠟燭A的像大小相等,說明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2)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線把蠟燭A和它的像的位置連接起來,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只測量一次數據,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沒有普遍性。
(3)將玻璃板的上端向物體A的方向略有傾斜,根據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可知:像的位置將會升高。
(4)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c點是a點對應的像的位置,應分別測出a、c兩點到平板玻璃的距離進行比較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的關系。
故答案為:(1)大小相同(2)只測量一次數據,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3)升高(4)a、c
(1)蠟燭B和蠟燭A完全相同,蠟燭B放在像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則蠟燭B、蠟燭A和蠟燭A的像大小相等,說明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
(2)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線把蠟燭A和它的像的位置連接起來,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只測量一次數據,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沒有普遍性。
(3)將玻璃板的上端向物體A的方向略有傾斜,根據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可知:像的位置將會升高。
(4)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c點是a點對應的像的位置,應分別測出a、c兩點到平板玻璃的距離進行比較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的關系。
30.【答案】(1)同一高度;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15.0
(3)上升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31.【答案】(1)1、2(或1、3或2、3或4、5或5、6或4、6)
(2)電流一定時,線圈匝數越多,吸引鐵釘數目越多,磁性越強
【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和電流的大小,線圈的匝數和有無鐵芯有關,電流越大,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
【解答】(1)比較1、2(或1、3或2、3或4、5或5、6或4、6)兩次實驗,可以發現在線圈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吸引鐵釘數目越多,電磁鐵磁性越強。
(2)比較1、4(或2、5或3、6)兩次實驗可知在:在電流一定時,線圈匝數越多,吸引鐵釘越多,電磁鐵磁性越強。
故答案為:(1)1、2(或1、3或2、3或4、5或5、6或4、6)(2)電流一定時,線圈匝數越多,吸引鐵釘數目越多,磁性越強
(1)比較1、2(或1、3或2、3或4、5或5、6或4、6)兩次實驗,可以發現在線圈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吸引鐵釘數目越多,電磁鐵磁性越強。
(2)比較1、4(或2、5或3、6)兩次實驗可知在:在電流一定時,線圈匝數越多,吸引鐵釘越多,電磁鐵磁性越強。
32.【答案】見解析;變大;沒有控制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
【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
【解析】【分析】 歐姆定律指出:通過導體兩端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比例常數被稱為電阻。公式為I=U/R。在交流電中,歐姆定律仍然適用,電壓與電流的比例常數被稱為阻抗,阻抗的概念是電阻的推廣。
【詳解】(1)由圖二知道,電流表的指針向零刻度線的左側偏轉,說明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接下來他的操作是:斷開開關,將電流表正負接線柱上的導線交換位置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
(2)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左移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變小,電路的總電阻變小,由知道,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由U=IR知道,電阻兩端的電壓變大,電壓表的示數變大。
(3)由圖三中的曲線b知道,當電阻分別為5Ω、10Ω、15Ω時,對應的電壓值分別為U1=I1R1=0.6A×5Ω=3V;U2=I2R2=0.4A×10Ω=4V;U3=I3R3=0.3A×15Ω=4.5V;所以,造成小紅實驗結果錯誤的原因是沒有控制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
故答案為:(1)斷開開關,將電流表正負接線柱上的導線交換位置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2)電壓表的示數變大(3)造成小紅實驗結果錯誤的原因是沒有控制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
33.【答案】(1)
(2)
【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凸透鏡畫圖,平行光進去必過一倍焦距點;過光心沿直線傳播;過焦點攝射入,必定平行出來;凹透鏡的成像規律:平行光進去,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必過焦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常簡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解答】(1)從凸透鏡焦點射向凸透鏡的光,經凸透鏡后與主軸平行射出。與凹透鏡主軸平行射向凹透鏡的光,經過凹透鏡后與主軸分離,其反射延長線與入射光線同側焦點在同一直線上。光路圖如下:
(2)從幾何學角度看,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關于鏡面對稱,注意:虛像與輔助線都要用虛線表示。圖如下:
34.【答案】(1)當開關S1閉合,S2、S3斷開時,R1、R2串聯,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因串聯電路中的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電路的總電阻
由知道,電源電壓
(2)當開關S1、S2和S3都閉合時,R1與燈泡L并聯,電流表測干路中的電流;通過R1的電流
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L的電流
由知道,L的電阻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電路的動態分析
【解析】【分析】歐姆定律指出:通過導體兩端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比例常數被稱為電阻。公式為I=U/R。在交流電中,歐姆定律仍然適用,電壓與電流的比例常數被稱為阻抗,阻抗的概念是電阻的推廣。
(1)當開關S1閉合,S2、S3斷開時,R1、R2串聯,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因串聯電路中的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電路的總電阻
由知道,電源電壓
(2)當開關S1、S2和S3都閉合時,R1與燈泡L并聯,電流表測干路中的電流;通過R1的電流
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L的電流
由知道,L的電阻
35.【答案】(1)
(2)變小
(3)50℃
(4)A;C
【知識點】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電磁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較低的電壓去控制較大電流、較高的電壓的一種“自動開關”。
【解答】(1)由題意知道,要在恒溫箱內的溫度升高到一定溫度時,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到一定程度,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流達到60mA,銜鐵被吸下來時,工作電路斷開,由此可以確定工作電路的連接方式如下圖
(2)控制電路中是滑動變阻器和熱敏電阻串聯,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不變,當溫度升高時,R1的阻值減小,導致總電阻減小。電源電壓不變,所以電路中的電流增大,由變形知道,R2兩端的電壓U2增大,熱敏電阻兩端的電壓
所以U1在變小。
(3)根據題意知道,U源=12V、I=60mA=0.06A,電路的總電阻
此時熱敏電阻的阻值
由圖像知道,熱敏電阻的阻值為100Ω時,對應的溫度為50℃。
(4)恒溫箱的溫度值要調高,熱敏電阻減小,此時要使控制電路中的電流不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不要增強,以防銜鐵被吸下來,
A.減少線圈匝數可減弱電磁鐵的磁性,故可行;
B.增大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會使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故不可行;
C.使用更粗更有力的彈簧,銜鐵不易被拉下,故可行;
D.向左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滑動變阻器減弱電流的電阻變小,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故不可行。
故選AC。
故答案為:(1)(2)變?。?)50℃(4)AC
(1)由題意知道,要在恒溫箱內的溫度升高到一定溫度時,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到一定程度,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流達到60mA,銜鐵被吸下來時,工作電路斷開,由此可以確定工作電路的連接方式如下圖
(2)控制電路中是滑動變阻器和熱敏電阻串聯,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不變,當溫度升高時,R1的阻值減小,導致總電阻減小。電源電壓不變,所以電路中的電流增大,由變形知道,R2兩端的電壓U2增大,熱敏電阻兩端的電壓
所以U1在變小。
(3)根據題意知道,U源=12V、I=60mA=0.06A,電路的總電阻
此時熱敏電阻的阻值
由圖像知道,熱敏電阻的阻值為100Ω時,對應的溫度為50℃。
(4)恒溫箱的溫度值要調高,熱敏電阻減小,此時要使控制電路中的電流不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不要增強,以防銜鐵被吸下來,
A.減少線圈匝數可減弱電磁鐵的磁性,故可行;
B.增大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會使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故不可行;
C.使用更粗更有力的彈簧,銜鐵不易被拉下,故可行;
D.向左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滑動變阻器減弱電流的電阻變小,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故不可行。
故選AC。
1 / 1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十校2023-2024學年下學期八年級期中聯考科學試題
1.(2024八下·海曙期中)魔術師表演“會跳舞的火焰”節目時,先在平臺上點燃一支蠟燭,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蠟燭附近,鼓面面對燭火。當他敲響小鼓,燭火就隨著鼓聲舞動。這一現象說明(  )
A.人的一種錯覺 B.燭火肯定被風吹動
C.魔術師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動發聲,帶動空氣振動
【答案】D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
【解析】【分析】 發聲體產生的振動在空氣或其他物質中的傳播叫做聲波。聲波借助各種介質向四面八方傳播。聲波通常是縱波,也有橫波,聲波所到之處的質點沿著傳播方向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聲波的傳播實質上是能量在介質中的傳遞。
【解答】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當敲響小鼓時,周圍的空氣會傳播聲音,所以會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而空氣的振動又引起了燭火的搖動,所以當敲 響小鼓,燭火就隨著鼓聲舞動 ,D選項正確,A、B、C錯誤。
故選D
2.(2024八下·海曙期中)某同學將一把長20cm的塑料尺用手按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撥動尺子使之振動發聲(如圖所示),三次鋼尺露出桌面的長度分別為12cm,9cm,6cm,比較三次發聲,音調最高的是 ( )
A.12cm B.9cm C.6cm D.三次一樣高
【答案】C
【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頻率是指聲音每秒鐘振動的次數,頻率越快,音調越高;
【解答】當把鋼尺插在課桌的夾縫中進行撥動時,尺子露出桌面越長,振動越慢,音調越低;尺子露出桌面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即音調最高的是6cm,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2024八下·海曙期中)下面是《科學》課本中關于聲現象的活動,其中描述錯誤的是( ?。?br/>A.圖甲實驗說明真空不能傳聲
B.圖乙實驗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C.圖丙實驗說明聲音在固體中也能傳播
D.圖丁實驗說明物體振動得越快,音調越低
【答案】D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聲音的傳播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者是氣體;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解答】A.圖甲實驗用科學推理法說明真空不能傳聲,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圖乙實驗中運用轉換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通過桌子可以聽到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滑動時的速度越快,振動的頻率越大,梳子音調越高,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4.(2024八下·海曙期中)下列所示的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br/>A.鉛筆好像被水面“折斷”
B.雨后天空中出現彩虹
C.人在墻上形成影子
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答案】C
【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一種光學現象。指光在傳播到不同物質時,在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當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光具有可逆性。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上是可逆的。
【解答】A.鉛筆好像被水面“折斷”屬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題意;
B.雨后天空中出現彩虹屬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題意;
C.人在墻上形成影子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故C符合題意;
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屬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檢查視力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鏡中視力表的像是實像
B.鏡中視力表的像比視力表小
C.鏡中視力表的像到該同學的距離為5m
D.鏡中視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答案】C
【知識點】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分析】平面鏡的成像特點:1.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常簡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解答】A、B、因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故A、B錯誤;
C、從圖示中可以看出,視力表距離平面鏡3m,因為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視力表的像距離平面鏡也為3m,而該同學距離平面鏡為2m,所以鏡中視力表的像到該同學的距離為3m+2m=5m,故C正確;
D、因為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錯誤。
故選C。
6.(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br/>A.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
B.景物逆光形成“剪影”
C.景物在汽車觀后鏡中成像
D.透過放大鏡觀察植物
【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指光在傳播到不同物質時,在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當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從而使光線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偏折的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現象。平面鏡的成像特點:1.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常簡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解答】A.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故屬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題意;
B.景物逆光形成“剪影”是光在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后面光照不到的區域形成的影子,故B不符合題意;
C.景物在汽車觀后鏡中成像是凸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
D.透過放大鏡觀察植物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7.(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科重做了教材中的光學實驗,其中實驗現象與結論相符的是( ?。?br/>A.甲圖:將右側背景板向后折,未觀察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消失
B.乙圖:將平面鏡傾斜放置,用蠟燭找不到重合的像,說明物像不等大
C.丙圖:往碗中加水,觀察到筷子折斷,說明光從水中進入空氣發生了偏折
D.丁圖:移去近視眼鏡,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得到清晰的像,說明近視眼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答案】C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指光在傳播到不同物質時,在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當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從而使光線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偏折的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現象。
【解答】A.甲圖中,將右側背景板向后折,未觀察到反射光線,并不是因為反射光線消失,而是因為兩塊背景板沒有在同一平面內,故A錯誤;
B.乙圖中,將平面鏡傾斜放置,用蠟燭找不到重合的像,是因為像與物沒有在同一水平面上,但它們依然是等大的,故B錯誤;
C.丙圖中,往碗中加水,水中的筷子變彎,其實是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了折射現象,故C正確;
D.丁圖中,移去近視眼鏡,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得到清晰的像,說明有近視眼鏡時,像的位置更遠,說明近視眼鏡對光起發散作用,故D錯誤。
故選C。
8.(2024八下·海曙期中)用眼不科學,容易造成近視。如圖甲、乙是兩眼球的成像示意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r/>A.甲是近視眼,應佩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B.甲是近視眼,應佩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C.乙是近視眼,應佩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D.乙是近視眼,應佩戴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矯正
【答案】D
【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解析】【分析】近視眼的原理是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者晶狀體的曲度過大,使得呈像在視網膜的前面,佩戴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
【解答】近視眼的晶狀體偏厚,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強,因此成像在視網膜前面,那么圖乙是近視眼;為了使光線發散,像后移到視網膜上,因此近視眼必須使用凹透鏡矯正,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9.(2024八下·海曙期中)關于虛像和實像,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實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虛像不能
B.平面鏡成虛像,凸透鏡成實像
C.虛像是人的幻覺,并沒有光線進入人眼
D.實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虛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A
【知識點】實像與虛像
【解析】【分析】A.實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虛像不能,故A正確;
B.平面鏡成虛像,凸透鏡可以成實像,也可以成虛像,故B錯誤;
C.虛像雖然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但是必須有光線射入眼睛,故C錯誤;
D.光在凹面鏡上發生反射也能成實像,光通過凸透鏡折射也能成虛像,故D錯誤。
故選A。
【解答】AB.根據實像和虛像的不同點判斷;
C.所有的像都是光線射入眼睛形成;
D.根據實像和虛像的形成判斷。
10.(2024八下·海曙期中)下列關于光學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硬紙板可以顯示光的傳播路徑
B.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使用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點時,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傳播方向一定會發生改變
D.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當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
【答案】C
【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分析】光的反射指光在傳播到不同物質時,在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當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從而使光線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偏折的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現象。
【解答】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硬紙板采用較粗糙的紙板可以顯示光的傳播路徑,故A正確;
B.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使用兩支相同的蠟燭,當蠟燭和像重合時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故B正確;
C. 探究光的析射特點時,當光從空氣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時,傳播方向不變,故C錯誤;
D.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因為蠟燭、凸透鏡、像是在同一直線上的,所以當蠟她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D正確;
故選C。
點睛:因為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所以蠟燭、凸透鏡、像是在同一直線上的,據此可快速判斷當蠟她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的位置變化。
11.(2024八下·海曙期中)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愛耳日”,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耳是人的聽覺器官,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
B.聽覺感受器位于內耳,形成聽覺的部位在耳蝸
C.飛機起降時可咀嚼口香糖,使咽鼓管張開從而使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D.青少年聽音樂時應少用耳塞,并控制音量
【答案】B
【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解析】【分析】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
耳廓,收集聲波;
外耳道,將聲波傳至鼓膜;
鼓膜,把聲波振動轉為機械振動;
聽小骨,聽小骨把鼓膜的振動擴大并傳到內耳;
咽鼓管,連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蝸,里面有聽覺感受器,接受震動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聽神經,將耳蝸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解答】 A:耳是人的聽覺器官,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A正確。
B:聽覺感受器位于內耳,形成聽覺的部位在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B錯誤。
C:飛機起降時可咀嚼口香糖,使咽鼓管張開從而使鼓膜內外氣壓平衡,C正確。
D:青少年聽音樂時應少用耳塞,并控制音量,D正確。
故選B。
12.(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利用靜電噴槍給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間相互排斥,但會被物件吸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噴槍噴出小液滴的過程創造了電荷
B.靜電噴槍工作運用了摩擦起電的原理
C.涂料小液滴噴出后,帶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D.液滴接觸物件的瞬間,產生的電流方向是液滴流向物體
【答案】B
【知識點】摩擦起電;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解析】【分析】 摩擦起電是電子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的結果,使兩個物體帶上了等量的電荷。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因此原來不帶電的兩個物體摩擦起電時,它們所帶的電量在數值上必然相等。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解答】AB.噴槍噴出小液滴的過程,小液滴由于摩擦帶上了電荷,運用了摩擦起電的原理,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并沒有創造電荷,故A錯誤,B正確;
C.涂料小液滴噴出后,彼此間由于帶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C錯誤;
D.液滴接觸物件的瞬間,電子由小液滴移動到物件上,產生的電流方向是從物體流向液滴流,故D錯誤。
故選B。
13.(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下圖所示,閉合開關后,四個小磁針指向(黑色為N極)都正確的是( ?。?br/>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
14.(2024八下·海曙期中)學生實驗用的電壓表有兩種量程0~3V和0~15V,電壓表上面一行示數看不清楚,而測量又必須用0~15V的量程,一同學見到指針指到小量程的1.7V,則實際的電壓是( ?。?br/>A.1.7V B.3.4V C.7.5V D.8.5V
【答案】D
【知識點】電壓的測量及電壓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電壓表的兩個量程共用一排刻度,那么每個刻度對應的兩個電壓值之比等于對應的量程之比。
【解答】設實際電壓為U',
那么;
解得:U'=8.5V。
故選D。
15.(2024八下·海曙期中)下列關于電學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br/>A.將兩根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靠近,不能探究異種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B.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例如:橡膠、石墨
C.摩擦起電,是因為物體在摩擦的過程中創造了電荷
D.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因為沒有電流通過,所以導體電阻為零
【答案】A
【知識點】摩擦起電;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導體和絕緣體;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分析兩根橡膠棒是否帶異種電荷;
(2)石墨是導體;
(3)根據摩擦起電的本質判斷;
(4)根據導體電阻的影響因素判斷。
【解答】A.將兩根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都帶負電荷,相互靠近,只能探究同種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不能探究異種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故A正確;
B.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例如:橡膠、玻璃和陶瓷,而石墨為導體,故B錯誤;
C.摩擦起電,不是創造電荷,而是電荷轉移的過程,故C錯誤;
D.導體的電阻與它兩端的電壓和電流無關,只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有關,故D錯誤。
故選A。
16.(2024八下·海曙期中)泡腳有利于身體健康,如圖某型號足浴盆具有加熱保溫和按摩功能,電阻絲R用于加熱保溫,電動機M啟動按摩,S1為總開關,S2可以控制按摩功能,下列電路模型與此吻合的是( ?。?br/>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分析兩個開關的連接方式、電動機和電阻的連接方式,然后選出正確的電路圖。
【解答】A、圖中電動機和電阻并聯,S1和R在一條支路,S1控制電阻,S2和電動機在另一條支路,S2控制電動機,故A不符合題意;
B、圖中電動機和電阻并聯,開關S1在干路中,是總開關,S2與電動機在一條支路中,S2控制電動機,故B符合題意;
C、圖中電動機和電阻并聯,開關S1在干路中,是總開關,S2與電阻在一條支路中,S2控制電阻,故C不符合題意;
D、圖中電動機和電阻串聯,兩個開關串聯,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7.(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1為定值電阻。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P向右滑動的過程中,關于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變化,判斷正確的是( ?。?br/>A.電壓表示數變小,電流表示數不變
B.電壓表示數不變,電流表示數變大
C.電壓表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不變
D.電壓表示數不變,電流表示數變小
【答案】D
【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
18.(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科在醫院看到一種輸液報警器,如圖甲所示。當管內藥液流完時,電鈴發聲。報警器內部有一可變電阻,當輸液管內有液體時電阻大,無液體時電阻小,電路如圖乙所示。則當開關閉合,報警器電路工作時,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br/>A.藥液輸完時,電流表示數變小
B.藥液輸完時,電壓表示數變小
C.藥液輸完時,電鈴中的電磁鐵磁性最強
D.藥液未輸完時,電鈴不響是因為沒有電流通過
【答案】C
【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輸液管內有液體時,電阻大,無液體時電阻小,根據歐姆定律判斷電路中的電流表示數、電鈴兩端的電壓示數變化,根據P=UI判斷整個電路的電功率變化;根據電路圖和歐姆定律分析電鈴不響的原因。
【解答】
由乙圖知道,輸液管和電鈴串聯,電流表測總電流,電壓表測電鈴兩端的電壓。
A.藥液輸完時,輸液管的電阻變小,那么總電阻變小,根據歐姆定律知道,電流表示數變大,故A錯誤;
B.藥液輸完時,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由U=IR知道,電鈴兩端的電壓變大,即電壓表示數變大,故B錯誤;
C.藥液輸完時,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因此電鈴中的電磁鐵磁性最強,故C正確;
D.藥液未輸完時,電鈴不響不是因為沒有電流通過,而是因為通過電鈴的電流太小,故D錯誤。
故選C。
19.(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A為彈簧測力計,B為條形磁鐵,C為螺線管。閉合S時電流表箱和彈簧測力計都有示數,再閉合S1時,則( ?。?br/>A.電流表的示數變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
B.電流表的示數變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
C.電流表的示數減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
D.電流表的示數減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
【答案】A
【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
【解析】【分析】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以及電流有關,線圈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磁性越強。根據右手螺旋定則判斷條形磁鐵和螺線管之間是引力還是斥力,再結合磁性強弱變化判斷力的大小變化情況?!窘獯稹慨旈_關S1閉合時,因兩電阻并聯,故電路中電阻減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電流變大,此時螺線管中磁場變強,由安培定則可知,螺線管上端為N極,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則對B的吸引變大,則B受到向下的力變強,因B在磁場力、重力及彈簧秤的拉力作用下處于靜止,即F=G+F磁
故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
故答案為:A。
20.(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為一種握力計和它的工作原理圖,電源電壓保持不變。握力顯示表是由電流表改裝而成,定值電阻R2起保護電路作用,其阻值為5,彈簧一端的滑片P在電阻R1的最上端時不施加力,移動到最下端時施加的力最大(彈簧的電阻不計)。握力計測量范圍為0~300N,電路中電流表變化范圍0.1~0.6A,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A.握力300N時電路中電流為0.6A
B.握力計工作電路中的電源電壓為2.5V
C.R1的電壓變化范圍是0.5V~2.5V
D.R1連入電路阻值變化的范圍是0~25
【答案】D
【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
【解析】【分析】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同,電阻越大,分得的電壓越大;總電壓=各用電器兩端的電壓之和;
【解答】A.滑片P移動到最下端時施加的力最大時,R1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電路中的電流最小,則握力300N時電路中電流為0.1A,故A錯誤。
B.滑片P在電阻R1的最上端時,電路為R2的簡單電路,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大,握力計工作電路的電源電壓:U=I大R2=0.6A×5Ω=3V
故B錯誤。
C.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小為零時,R1的電壓為零;滑動變阻器阻值全部接入電路時,電路電流為0.1A,R1的電壓:U1=I小R1=0.1A×25Ω=2.5V;所以R1的電壓變化范圍是0-2.5V,故C錯誤。
D.滑片P移動到最下端時施加的力最大時,R1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電路中的電流最小,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
因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R1的最大阻值:R1=R-R2=30Ω-5Ω=25Ω
所以,R1連入電路阻值變化范圍0~25Ω,故D正確。
故選D。
21.(2024八下·海曙期中)按要求填空:
(1)學習科學要學會利用書籍的信息進行反思,并從中獲取新的信息。如關于聲音的速度,課本上是這樣描述的:15℃時空氣中的是340m/s”。從描述中反思,我們可以得到: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和   有關;
(2)現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會設置噪聲監測設備。如圖是一款電子噪聲監測器,上面的數據單位是“分貝”,某時刻該裝置的顯示屏顯示如圖,這個數字表示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  ?。ㄟx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答案】(1)溫度
(2)響度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表示聲音的高度;響度表示聲音的強弱;音色表示聲音的特色;
【解答】(1)“15℃時空氣中的是340m/s”,表明不同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不同溫度下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2)聲音的響度指的是聲音的大小,噪聲監測設備監測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響度。
故答案為:(1)溫度(2)響度
(1)“15℃時空氣中的是340m/s”,表明不同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不同溫度下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2)聲音的響度指的是聲音的大小,噪聲監測設備監測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響度。
22.(2024八下·海曙期中)波蘭的一個非營利性組織(Parscc)為盲人開發出了一種3D打印智能眼鏡,它包括一個3D打印的鏡框、一個可更換的電池、一個IP數碼相機和一個耳機。該眼鏡能把拍攝到的文字、顏色形狀和圖像以音頻的形式傳達給人。
(1)如圖是照相機鏡頭成像原理示意圖。在圖中所標的a、b、c三點中,表示凸透鏡焦點的是   點;
(2)如果感光芯片上所成的文字的像變大,其轉換出的音頻信息響度也變大。由此可以推測,當該款眼鏡靠近文字時,盲人聽到的聲音響度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答案】(1)a
(2)變大
【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23.(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在科學實驗課上,方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做奧斯特實驗。方老師告訴同學們,為了讓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建議大家將通電直導線沿   方向放置(選填“東西”或“南北”),此時直導線在小磁針處產生的磁場方向和放在該點小磁針的   極指向一致(選填“N”或“S”)。
【答案】南北;N
【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
【解析】【分析】科學上把小磁針靜止時N極的指向為磁場方向;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地理的南極是地磁的北極;
【解答】由于小磁針受到地磁場的作用,要指南北方向,為了觀察到明顯的偏轉現象,應使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為東西方向,故應使把直導線南北放置。直導線在小磁針處產生的磁場方向和放在該點小磁針的N極指向一致。
故答案為:南北;N
24.(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是用來描繪某一磁體周圍磁場的部分磁感線,由磁感線的分布特點可知,b點的磁場比a點的磁場   (填“強”或“弱”); 若在 b 點放置一個可自由轉動的小磁針,則小磁針靜止時, 其S 極指向   (填“P”或“Q”)處。
【答案】強;P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場和磁感線
【解析】【分析】磁場看不見,摸不著,為了更好的描述磁場,引入了磁感線模型,磁感線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場的強弱,越密越強,反之越弱.磁感線是有方向的,磁感線上的任何一點的切線方向跟小磁針放在該點的北極指向一致。
【解答】磁感線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場的強弱,越密越強,反之越弱.磁感線是有方向的,磁感線上的任何一點的切線方向跟小磁針放在該點的北極指向一致。從圖中可以看出a點的磁感線比b點的磁感線稀疏,故a點的磁場比b點的磁場弱,即b點的磁場比a點的磁場強。小磁針靜止在b點時,其N極指向與該點磁感線的方向一致,磁感線的方向是指向Q,故N極指向Q處,S極和N極的指向相反,所以S極指向P處。
故答案為:強;P
25.(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是一款能發電的魔方充電器,轉動魔方時,它根據   原理發電,產生的電能儲存于魔方內。魔方還能通過USB端口給移動設備充電,給移動設備充電時,魔方相當于電路中的   (選填“電源”或“用電器”)。
【答案】電磁感應;電源
【知識點】電磁感應
【解析】【分析】電磁感應現象是指閉合電路中,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感應電流的現象;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解答】轉動魔方時,閉合電路的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會產生感應電流,利用的是電磁感應現象。魔方給移動設備充電時,魔方提供電能,相當于電路中的電源。
故答案為:電磁感應;電源
26.(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閉合開關S后,電流表A的示數為0.3A,電流表的示數為0.1A,則通過電阻的電流為   A,通過電阻的電流為   A。
【答案】0.1;0.2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
【解析】【分析】并聯電路特點:電壓相同:在并聯電路中,每個并聯元件之間的電壓是相等的。電流分配:在并聯電路中,電流會根據各個并聯元件的電阻、電容或電感值進行分配,電流大小與元件的電阻成反比。總電容增加:在并聯電路中,多個并聯電容會相加,因此總電容會增加。功率分配:并聯電路中的元件可以擁有不同的電流,因此功率可以通過元件的電壓和電流來計算。
【解答】根據電路圖可知,兩電阻并聯,電流表A測干路電流,A1測R1支路的電流,因此通過電阻R1的電流為0.1A。因為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電阻R2的電流:I2=I﹣I1=0.3A﹣0.1A=0.2A
故答案為:0.1;0.2
27.(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開關S閉合,甲、乙兩表為電壓表時,兩表的示數之比U甲:U乙=5:3,則R1:R2=  ?。划旈_關S斷開,甲、乙為電流表時,兩表示數之比I甲:I乙=   。
【答案】;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
【解析】【分析】并聯電路的特點包括:電壓強度相等,因為各支路連接在一起,承受同一電源的電壓??傠娏鞯扔诟髟娏髦?,因為每個支路提供了一個路徑供電流通過。總電阻小于各元件電阻中最小的一個,因為并聯提供了多條并行路徑,降低了整體電阻阻礙。
【解答】當開關S閉合,甲乙兩表為電壓表時,兩電阻依次連接為串聯,甲電壓表測電源電壓,乙電壓表測R2兩端電壓,因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所以,兩電阻兩端的電壓之比:===,
因串聯電路中電阻比等于電壓之比所以:==;
當開關S斷開,甲乙兩表為電流表時,兩電阻并聯,電流表甲測通過R2支路的電流,電流表乙測干路電流因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所以,通過兩電阻的電流之比:===
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兩電流表的示數之比:===。
故答案為:;
28.(2024八下·海曙期中)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分別如圖所示。的阻值為   ,若將和并聯后接在5V的電源兩端,則電路中的總電流為   A。
【答案】10;0.8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
【解析】【分析】 歐姆定律指出:通過導體兩端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比例常數被稱為電阻。公式為I=U/R。在交流電中,歐姆定律仍然適用,電壓與電流的比例常數被稱為阻抗,阻抗的概念是電阻的推廣。
【解答】[1]由圖知道,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為8V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0.8A,由歐姆定律知道,R1的阻值
[2]將R1和R2并聯后接在5V的電源兩端,并聯電路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此時通過R1的電流為0.5A,通過R2的電流為0.3A,并聯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干路的電流
故答案為:10;0.8
29.(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明選取一塊平板玻璃、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刻度尺、白紙、火柴、記號筆等器材進行實驗。他先點燃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方。請回答:
(1)他再取一段未點燃的同樣的蠟燭B放在像處,發現該蠟燭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像與物  ??;
(2)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線把蠟燭A和它的像的位置連接起來,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于是通過本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之一:像距與物距相等。有些同學這個過程認為不合理,理由是  ??;
(3)實驗中將玻璃板的上端向蠟燭A的方向傾斜,像的位置將會  ?。ㄟx填“升高”或“降低”);
(4)在找準像的位置后,小明在白紙上標記出a、b、c三點,如圖乙。他應分別測出  ?。ㄟx填“a、b”、“b、c”或“a、c”)兩點到平板玻璃的距離進行比較。
【答案】(1)大小相同
(2)只測量一次數據,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
(3)升高
(4)a、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常簡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解答】(1)蠟燭B和蠟燭A完全相同,蠟燭B放在像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則蠟燭B、蠟燭A和蠟燭A的像大小相等,說明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2)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線把蠟燭A和它的像的位置連接起來,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只測量一次數據,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沒有普遍性。
(3)將玻璃板的上端向物體A的方向略有傾斜,根據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可知:像的位置將會升高。
(4)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c點是a點對應的像的位置,應分別測出a、c兩點到平板玻璃的距離進行比較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的關系。
故答案為:(1)大小相同(2)只測量一次數據,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3)升高(4)a、c
(1)蠟燭B和蠟燭A完全相同,蠟燭B放在像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則蠟燭B、蠟燭A和蠟燭A的像大小相等,說明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
(2)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線把蠟燭A和它的像的位置連接起來,用刻度尺測量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只測量一次數據,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沒有普遍性。
(3)將玻璃板的上端向物體A的方向略有傾斜,根據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可知:像的位置將會升高。
(4)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c點是a點對應的像的位置,應分別測出a、c兩點到平板玻璃的距離進行比較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的關系。
30.(2024八下·海曙期中)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光屏上出現了一個與燭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圖所示,
(1)在實驗前,應先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為了  ??;
(2)可知此透鏡的焦距是   厘米;
(3)在這個實驗中如果不及時調整,隨著蠟燭的消耗,光屏上像的位置將  ?。ㄟx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答案】(1)同一高度;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15.0
(3)上升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31.(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強設計的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實驗電路如圖所示,下表是他所做實驗的記錄。
電磁鐵(線圈)匝數/匝 100 50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電流I/(A) 0.8 1.2 1.5 0.8 1.2 1.5
吸引小鐵釘的最多數目(枚) 7 11 14 5 8 10
(1)比較   兩次實驗可知,匝數一定,線圈中的電流越太,吸引鐵釘的數目越多,磁性越強。
(2)比較1、4(或2、5)兩次實驗可知:   。
【答案】(1)1、2(或1、3或2、3或4、5或5、6或4、6)
(2)電流一定時,線圈匝數越多,吸引鐵釘數目越多,磁性越強
【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和電流的大小,線圈的匝數和有無鐵芯有關,電流越大,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
【解答】(1)比較1、2(或1、3或2、3或4、5或5、6或4、6)兩次實驗,可以發現在線圈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吸引鐵釘數目越多,電磁鐵磁性越強。
(2)比較1、4(或2、5或3、6)兩次實驗可知在:在電流一定時,線圈匝數越多,吸引鐵釘越多,電磁鐵磁性越強。
故答案為:(1)1、2(或1、3或2、3或4、5或5、6或4、6)(2)電流一定時,線圈匝數越多,吸引鐵釘數目越多,磁性越強
(1)比較1、2(或1、3或2、3或4、5或5、6或4、6)兩次實驗,可以發現在線圈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吸引鐵釘數目越多,電磁鐵磁性越強。
(2)比較1、4(或2、5或3、6)兩次實驗可知在:在電流一定時,線圈匝數越多,吸引鐵釘越多,電磁鐵磁性越強。
32.(2024八下·海曙期中)小明利用圖一電路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實驗過程如下:①將電壓表、電流表調零;②選用阻值為20歐的定值電阻接入間,按圖一連接電路;③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至適當位置,讀取電表示數;④再依次將15歐、10歐、5歐的定值電阻接入間,分別獲取實驗數據;⑤將實驗結果繪制成圖三中的曲線。
(1)小明在實驗過程③中,閉合開關,移動滑片至滑動變阻器阻值最小處,觀察到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二所示。發現錯誤后,小明及時進行改正,他的操作是:   。
(2)改正錯誤后,小明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則電壓表示數的變化是   。
(3)小紅也利用相同的電路進行實驗,卻得到了圖三中的曲線,造成小紅實驗結果錯誤的原因是   。
【答案】見解析;變大;沒有控制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
【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
【解析】【分析】 歐姆定律指出:通過導體兩端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比例常數被稱為電阻。公式為I=U/R。在交流電中,歐姆定律仍然適用,電壓與電流的比例常數被稱為阻抗,阻抗的概念是電阻的推廣。
【詳解】(1)由圖二知道,電流表的指針向零刻度線的左側偏轉,說明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接下來他的操作是:斷開開關,將電流表正負接線柱上的導線交換位置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
(2)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左移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變小,電路的總電阻變小,由知道,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由U=IR知道,電阻兩端的電壓變大,電壓表的示數變大。
(3)由圖三中的曲線b知道,當電阻分別為5Ω、10Ω、15Ω時,對應的電壓值分別為U1=I1R1=0.6A×5Ω=3V;U2=I2R2=0.4A×10Ω=4V;U3=I3R3=0.3A×15Ω=4.5V;所以,造成小紅實驗結果錯誤的原因是沒有控制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
故答案為:(1)斷開開關,將電流表正負接線柱上的導線交換位置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2)電壓表的示數變大(3)造成小紅實驗結果錯誤的原因是沒有控制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
33.(2024八下·海曙期中)作圖題:
(1)在圖中,為凸透鏡焦點,為凹透鏡焦點。完成光線從左邊射向凸透鏡經折射后,再由凹透鏡射出的完整光路。
(2)請在圖中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答案】(1)
(2)
【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凸透鏡畫圖,平行光進去必過一倍焦距點;過光心沿直線傳播;過焦點攝射入,必定平行出來;凹透鏡的成像規律:平行光進去,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必過焦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常簡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解答】(1)從凸透鏡焦點射向凸透鏡的光,經凸透鏡后與主軸平行射出。與凹透鏡主軸平行射向凹透鏡的光,經過凹透鏡后與主軸分離,其反射延長線與入射光線同側焦點在同一直線上。光路圖如下:
(2)從幾何學角度看,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關于鏡面對稱,注意:虛像與輔助線都要用虛線表示。圖如下:
34.(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
(1)當開關閉合,、斷開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4A,求此時電路的總電阻和電源電壓?
(2)當開關、和都閉合時,電流表示數為16A,燈泡正常發光,求此時通過燈L的電流和L的電阻?
【答案】(1)當開關S1閉合,S2、S3斷開時,R1、R2串聯,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因串聯電路中的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電路的總電阻
由知道,電源電壓
(2)當開關S1、S2和S3都閉合時,R1與燈泡L并聯,電流表測干路中的電流;通過R1的電流
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L的電流
由知道,L的電阻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電路的動態分析
【解析】【分析】歐姆定律指出:通過導體兩端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比例常數被稱為電阻。公式為I=U/R。在交流電中,歐姆定律仍然適用,電壓與電流的比例常數被稱為阻抗,阻抗的概念是電阻的推廣。
(1)當開關S1閉合,S2、S3斷開時,R1、R2串聯,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因串聯電路中的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所以電路的總電阻
由知道,電源電壓
(2)當開關S1、S2和S3都閉合時,R1與燈泡L并聯,電流表測干路中的電流;通過R1的電流
因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L的電流
由知道,L的電阻
35.(2024八下·海曙期中)有一種電加熱恒溫箱,工作原理如圖甲所示。控制電路由電壓為的電源、電磁繼電器(線圈電阻不計)、滑動變阻器和熱敏電阻組成,圖乙是熱敏電阻阻值隨溫度變化的圖像;工作電路由電壓為的電源和電阻為的電熱絲組成。通過實驗測得當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流達到30mA時,電磁繼電器的銜鐵被吸下來。求: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按照題意將圖中的工作電路連接完整  ?。?br/>(2)在升溫的過程中,電阻兩端的電壓會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100Ω時,恒溫箱內的溫度可保持在多少?
(4)要使恒溫箱設定的溫度值升高,下列調節方案可行的是(  )
A.減少線圈匝數 B.增大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
C.使用更粗更有力的彈簧 D.應向左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答案】(1)
(2)變小
(3)50℃
(4)A;C
【知識點】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電磁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較低的電壓去控制較大電流、較高的電壓的一種“自動開關”。
【解答】(1)由題意知道,要在恒溫箱內的溫度升高到一定溫度時,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到一定程度,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流達到60mA,銜鐵被吸下來時,工作電路斷開,由此可以確定工作電路的連接方式如下圖
(2)控制電路中是滑動變阻器和熱敏電阻串聯,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不變,當溫度升高時,R1的阻值減小,導致總電阻減小。電源電壓不變,所以電路中的電流增大,由變形知道,R2兩端的電壓U2增大,熱敏電阻兩端的電壓
所以U1在變小。
(3)根據題意知道,U源=12V、I=60mA=0.06A,電路的總電阻
此時熱敏電阻的阻值
由圖像知道,熱敏電阻的阻值為100Ω時,對應的溫度為50℃。
(4)恒溫箱的溫度值要調高,熱敏電阻減小,此時要使控制電路中的電流不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不要增強,以防銜鐵被吸下來,
A.減少線圈匝數可減弱電磁鐵的磁性,故可行;
B.增大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會使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故不可行;
C.使用更粗更有力的彈簧,銜鐵不易被拉下,故可行;
D.向左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滑動變阻器減弱電流的電阻變小,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故不可行。
故選AC。
故答案為:(1)(2)變?。?)50℃(4)AC
(1)由題意知道,要在恒溫箱內的溫度升高到一定溫度時,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到一定程度,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流達到60mA,銜鐵被吸下來時,工作電路斷開,由此可以確定工作電路的連接方式如下圖
(2)控制電路中是滑動變阻器和熱敏電阻串聯,滑動變阻器的阻值不變,當溫度升高時,R1的阻值減小,導致總電阻減小。電源電壓不變,所以電路中的電流增大,由變形知道,R2兩端的電壓U2增大,熱敏電阻兩端的電壓
所以U1在變小。
(3)根據題意知道,U源=12V、I=60mA=0.06A,電路的總電阻
此時熱敏電阻的阻值
由圖像知道,熱敏電阻的阻值為100Ω時,對應的溫度為50℃。
(4)恒溫箱的溫度值要調高,熱敏電阻減小,此時要使控制電路中的電流不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不要增強,以防銜鐵被吸下來,
A.減少線圈匝數可減弱電磁鐵的磁性,故可行;
B.增大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會使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故不可行;
C.使用更粗更有力的彈簧,銜鐵不易被拉下,故可行;
D.向左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滑動變阻器減弱電流的電阻變小,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故不可行。
故選AC。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舞钢市| 乌海市| 伊宁县| 基隆市| 基隆市| 南投市| 安福县| 大竹县| 新竹县| 昔阳县| 化德县| 喀喇沁旗| 绍兴县| 中牟县| 大田县| 仙游县| 洛扎县| 永州市| 翁牛特旗| 施秉县| 昌都县| 濉溪县| 玉门市| 镇江市| 永福县| 会泽县| 温宿县| 左贡县| 南江县| 通山县| 正阳县| 扶沟县| 射阳县| 邢台县| 乐昌市| 道真| 虹口区| 都江堰市| 寿阳县|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