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繡湖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卷1.(2023九上·金華期末)“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下列陶瓷制作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鎮漿制泥 B.拉坯造型C.高溫燒制 D.磨光上釉【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解答】A、鎮漿制泥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B、拉坯造型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C、高溫燒制的過程中存在物質的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正確;D、磨光上釉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故答案為:C。2.(2023九上·金華期末)下列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 )A.稀釋濃硫酸 B.測溶液pHC.聞食醋 D.檢查裝置氣密性【答案】B【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聞氣體的氣味時的方法(招氣入鼻法)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稀釋濃硫酸,濃硫酸倒入水中會放出大量熱量,所以應把濃硫酸緩慢加入水中,并進行攪拌,使熱量及時揮發出去。B、測溶液pH方法:通常采用pH試紙進行測量,步驟: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并將其滴在pH試紙上,待穩定后與標準比色卡進行對比,判斷pH值。C、實驗室聞氣味,由于有有毒氣體,所以應采用扇聞的方法,避免一次吸入過量。D、通過用手握住左邊的燒瓶,如果裝置氣密性好,會在右邊燒杯里產生氣泡。故答案為:B。3.(2023九上·金華期末) 溫州泰順縣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黃腹角雉、獼猴、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組成了一個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答案】B【知識點】群落的物種組成;群落的結構【解析】【分析】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中的個體并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后代。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同一種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個基因庫。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空間內上的分布各物種的種群集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各個物種的種群,共同組成生態系統中有生命的部分。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解答】 溫州泰順縣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黃腹角雉、獼猴、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組成了一個 群落;故答案為:B4.(2023九上·金華期末)下列藥品未經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增加并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①苛性鈉 ②碳酸鈉晶體 ⑥濃鹽酸 ④濃硫酸 ⑤生石灰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④⑤【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藥品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增加并發生化學反應,也就是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新的物質,結合常見物質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①苛性鈉是氫氧化鈉的俗稱,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發生了化學變化導致質量增加;②碳酸鈉晶體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失去結晶水,質量會減少,發生的是化學變化;③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會使其質量減少;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使其質量增加,但發生的是物理變化;⑤生石灰是氧化鈣的俗稱,敞口露置在空氣中,能與空氣中的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發生了化學變化導致質量增加;故①⑤中的藥品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增加并發生化學反應。故答案為:C。5.(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為部分遺傳概念的關系圖,圖中A、B、C分別是( )A.染色體、遺傳信息、基因 B.染色體、基因、遺傳信息C.細胞核、染色體、基因 D.染色體、基因、細胞核【答案】A【知識點】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染色體:染色體主要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所以圖中 A 是染色體。遺傳信息:DNA 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 DNA 片段,遺傳信息蘊含在基因中,所以 B 是遺傳信息。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所以 C 是基因。【解答】通過分析可知,DNA主要存在于染色體上,因此A是染色體;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因此B遺傳信息;DNA上有決定生物性狀的叫基因,因此C是基因;故答案為:A。6.(2023九上·金華期末)等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則( )A.所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B.混合溶液中鈉離子與氯離子個數相等C.混合前后水分子總數不變D.混合前后陽離子總數不變【答案】B【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實質及反應中二者的質量關系分析。【解答】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質量比為40:36.5, 等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則A、 所用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大于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錯誤;B、 混合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鈉,鈉離子與氯離子個數相等,正確;C、 混合后有水分子生成,總數變大,錯誤;D、 混合前陽離子有氫離子,混合物氫離子變成水分子,陽離子總數減少,錯誤;故答案為:B。7.(2023九上·金華期末)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5顆北斗導航衛星,如圖1所示是北斗衛星在隨火箭加速上引的情景。人造地球衛星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時,離地球最近的一點叫近地點,最遠的一點叫遠地點,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圖1、2中衛星的機械能都不變B.如圖2人造地球衛星運行中,重力勢能變大,動能變大C.如圖1北斗衛星加速上升過程中,重力勢能變大,動能變大D.如圖2人造地球衛星運行中,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時,速度變大【答案】C【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解析】【分析】(1)影響動能的影響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運動的速度,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的高度,其中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在分析各個能量的變化時,根據各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2)不計空氣阻力時,機械能沒有轉化為內能,機械能守恒。【解答】C、北斗衛星在隨火箭加速上升的過程中,北斗衛星質量不變,速度變大、高度增加,故動能和重力勢能都變大,故C正確;B、由圖知道,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所以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故B錯誤;D、衛星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所以重力勢能變大,動能變小,速度減小,故D錯誤;A、由C正確,如圖1北斗衛星在隨火箭加速上升的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都變大,所以機械能變大;如圖2,由于人造地球衛星在大氣層外運行,不受空氣阻力,機械能是守恒的,故A錯誤。故答案為:C。8.(2023九上·金華期末)下列為毛細血管、小靜脈、小動脈,其敘述錯誤的是( )A.流速最快的是②B.管壁最薄的是③C.②內一定流動脈血D.人體器官內血液流動方向②→③→①【答案】C【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解析】【分析】人體三種血管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如表:①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小靜脈;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小動脈;③紅細胞單行通過,因此是毛細血管。【解答】A、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小動脈,管壁較厚,血液流速最快,A正確。B、③紅細胞單行通過,是毛細血管,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管壁最薄,B正確。C、②血管為動脈血管,動脈血管內不一定流動脈血,如肺動脈內流靜脈血,C錯誤。D、血液流動的方向是②(動脈)→③(毛細血管)→①(靜脈),D正確。故答案為:C。9.(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是洗衣機脫水自動裝置的部分示意圖,如果洗衣機在脫水時打開桶蓋,會使原來處于拉伸狀態的彈簧收縮,從而使剎車帶緊壓剎車盤,阻礙洗衣桶旋轉,起到制動的作用。以彈簧的拉力為動力,杠桿MN與下列工具可歸為一類的是( )A.道釘撬 B.筷子C.鋼絲鉗 D.起子【答案】A,C,D【知識點】杠桿的分類【解析】【分析】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解答】由圖知道,以彈簧的拉力為動力,則剎車盤對剎車帶的摩擦力為阻力,制動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杠桿MN是省力杠桿;道釘撬、鋼絲鉗、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桿,可與上述杠桿歸為一類;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ACD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CD。10.(2023九上·金華期末)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如圖是物質之間發生化學反應時的顏色變化。下列所加物質符合圖示要求的是( )A.①酚酞試劑 B.②銅C.③氧化鐵 D.④氫氧化鋇或硝酸鋇【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據此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稀硫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①應為紫色石蕊溶液,錯誤;B、銅與稀硫酸不反應,溶液不是淺綠色,錯誤;C、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生成的硫酸鐵溶液顯黃色,不可能是氧化鐵,錯誤;D、氫氧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水,硝酸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硝酸,兩種物質與稀硫酸反應都有生成白色沉淀,正確。故答案為:D。11.(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甲所示電路的電源電壓為3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圖乙是小燈泡的圖像。閉合開關S后,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動時,燈泡變暗B.電流表示數為0.4A時,燈泡的電阻是5ΩC.電壓表示數為2.5V時,小燈泡的功率是1.25WD.小燈泡正常發光時,滑動變阻器的電功率是0.25W【答案】D【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1)由圖象知,當電流為0.4A時,對應的電壓為1V,由歐姆定律得出燈的電阻;(2)由圖可知,閉合開關S后,燈泡與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變阻器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滑片P向左滑動時,分析電路中的電阻變化,由歐姆定律確定電路中的電流變化,根據P=UI確定燈的實際功率,從而得出燈泡亮度變化;(3)電壓表示數為2.5V時,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得出燈的電壓,由圖知此時通過燈泡的電流,根據P=UI得出小燈泡的功率;(4)小燈泡的電壓等于額定電壓2.5V時,燈正常發光,由圖象可知燈的額定電流,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求出變阻器的電壓,根據P=UI求出變阻器的功率。【解答】A、由圖知道,閉合開關S后,燈泡與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變阻器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滑片P向左滑動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小,電路中的電阻變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的電流變大,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知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變小,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規律可知燈泡兩端電壓變大,由P=UI知道,燈泡的實際功率增大,則燈泡變亮,故A錯誤;B、由燈泡的I-U圖像知道,當電流為0.4A時,燈泡的電壓為1V,由歐姆定律可得,燈的電阻故B錯誤;C、電壓表示數為2.5V時,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知道,燈兩端的電壓為由圖像知道,燈的電壓為0.5V時電流為0.3A,則小燈泡的功率故C錯誤;D、小燈泡的電壓等于額定電壓2.5V時,燈正常發光,由圖像知道,燈的額定電流為0.5A,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變阻器的電壓為此時滑動變阻器的功率故D正確。故答案為:D。12.(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表示4個不同生態系統的有關數據或關系,甲、乙、丙、丁分別為各自生態系統中的生物。①表示能量金字塔;②表示各生物中有機物含量;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屬富集量;④表示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關系。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圖①表示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B.圖②表示的食物鏈為:丙→乙→甲→丁C.圖③表示的食物鏈為:丙→甲→乙→丁D.圖④中丁為生產者,甲、乙為消費者,丙為分解者【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解析】【分析】1、生產者能夠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等。消費者直接或間接以生產者為食,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如細菌、真菌等。2、生物富集是指環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大量積聚的過程。3、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沿著食物鏈傳遞時,每個營養級都會通過呼吸作用等方式散失一部分能量,所以能量金字塔呈現出下寬上窄的形狀,4、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高級消費者,注意起點是生產者。箭頭指向捕食者。【解答】A、能量在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入下一個營養級。圖1表示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A正確。B、圖②是表示各生物中有機物含量,生產者有機物含量最高,隨著營養等級的增加,有機物含量逐漸減少,因此,圖②表示的食物鏈為:丙→乙→甲→丁,B正確。C、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屬富集量,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生產者重金屬含量最低,圖③表示的食物鏈為:丁→乙→甲→丙,C錯誤。D、觀圖④可知,所有箭頭都指向丙,由此可判斷丙是二氧化碳,丁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釋放二氧化碳,表示生產者,甲與丁是捕食關系,甲是消費者,甲和丁的箭頭都指向乙,乙表示分解者,D正確。故答案為:C。13.(2023九上·金華期末)我們可通過建立圖像來表示化學反應過程中物質間的量的相互關系。現有一份HCl和的混合液,將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到混合液中直至過量,則反應中各個量的圖像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一份含有HCl和MgCl2的混合液,現將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滴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過量,氫氧化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后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稀鹽酸顯酸性,pH小于7,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pH大于7,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現將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滴加入到含有HCl和MgCl2的混合液中直至過量,氫氧化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后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正確;B、鹽酸顯酸性,生成的氯化鈉呈中性,所以一開始溶液pH變大,在和氯化鎂的反應過程中,生成氯化鈉呈中性,所以中間有一段pH=7不變的過程,最后氫氧化鈉過量,溶液呈堿性pH大于7,且無限趨近于氫氧化鈉原溶液的pH,錯誤;C、一開始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水,氫氧化鈉溶液中也有溶劑水,所以水的來源有兩部分,之后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沒有水生成,只有氫氧化鈉溶液中帶有水,水的來源只有一部分,所以水的量增加的速度變慢,圖線傾斜角度變小,最后氫氧化鈉過量,水的來源同樣只有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溶劑,所以圖線傾斜角度不變,錯誤;D、氫氧化鈉先和鹽酸反應,所以溶液中氯化鎂質量不變,之后氯化鎂和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氯化鎂的質量減小直至為零,錯誤。故答案為:A。14.(2023九上·金華期末)下列關于傳染病和免疫的說法正確的是( )A.唾液中溶菌酶的殺菌作用和接種麻疹疫苗預防麻疹,都屬于特異性免疫B.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搞好個人衛生都是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C.對乙肝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乙肝的人群屬于易感人群D.免疫對人體總是有益的,人體的免疫功能越強越好【答案】C【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解析】【分析】1、傳染病傳染病的概念:由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控制傳染源:對傳染病患者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的蔓延。切斷傳播途徑:如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對一定場所進行消毒等。保護易感人群:如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接種疫苗等。2、免疫人體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由皮膚和黏膜組成,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能夠破壞許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吞噬細胞可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這兩道防線是生來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組成。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可以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屬于特異性免疫。【解答】A、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殺菌作用針對多種病原體發揮作用,因此屬于非特異性免疫;接種麻疹疫苗預防麻疹,具有專一性,屬于特異性免疫,A錯誤。B、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保護易感人群;搞好個人衛生是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B錯誤。C、對乙肝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乙肝的人群,屬于易感人群,C正確。D、免疫并不是對人體總是有益的,如免疫力過強易發生過敏反應,D錯誤。故答案為:C。15.(2023九上·金華期末)“反向蹦極”是一項比蹦極更刺激的運動。如圖所示,彈性輕繩的上端固定在O點,拉長后將下端固定在體驗者的身上,并與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環相連。打開扣環,人從A點由靜止釋放,像火箭一樣被“豎直發射”,上升到最高位置C點,其中在B點時速度最快,上下震蕩后靜止在空中。對此過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最低點A和最高點C彈性繩的彈性勢能一樣大B.到達B點時,彈性繩處于原長位置C.人上升和下降時最大速度相同,所處位置也相同。D.人從A到B的過程中,人的重力勢能和動能以及機械能都增加【答案】D【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影響彈性勢能的因素是彈性形變的程度,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彈性勢能越大;影響動能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有:質量和高度,質量一定時,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如果有摩擦阻力,機械能轉化時總量減小。【解答】A、扣環打開前彈性繩的彈性形變程度最大,彈性勢能最大,最高點C彈性繩沒有形變,沒有彈性勢能,故A錯誤;B、人在B點時速度最快,此時彈力與人的重力相等,此時彈性繩對人還有彈力,則不是繩的原長位置,故B錯誤;C、人上下振蕩后靜止在空中,說明受到了空氣阻力,因而整個過程機械能逐漸減小,因而人上升和下降時最大速度不同,故C錯誤;D、人從A到B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增大,重力勢能增加;質量不變、速度逐漸變大,動能變大,所以機械能增大,故D正確。故答案為:D。16.(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甲為航母上簡化的蒸汽彈射裝置,能帶動艦載機在兩秒鐘內達到起飛速度,圖乙為汽油機的工作沖程。(1)圖甲中下面那個滑輪是 ;(填動滑輪或定滑輪)(2)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氣缸內蒸汽體積膨脹,對外做功,同時推動活塞,使艦載機獲得巨大的動能。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的能量轉化與圖乙中的 圖(填字母)所示沖程相同。【答案】定滑輪;C【知識點】熱機的工作原理;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1)滑輪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2)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內燃機的四個沖程有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其中在做功沖程中,是內燃機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在壓縮沖程中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解答】(1)圖甲中兩個滑輪軸都是固定不動的,都是定滑輪,起到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2)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氣缸內蒸汽體積膨脹,對外做功,其內能減小,同時推動活塞,使艦載機獲得巨大的牽引力,該過程中內能轉化為機械能;C圖中汽油機兩氣門都關閉,火花塞點火和活塞向下移動,是汽油機的做功沖程,也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與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的原理相似。17.(2023九上·金華期末)某海島上生活著一種昆蟲, 經調查其翅的長度與個體數的關系如圖甲所示,已知翅越長昆蟲的飛翔能力越強,翅較短的不能飛翔。(1)昆蟲翅的長度不一,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著 現象;(2)該島上經常刮大風,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你認為可能性最大的是 (選填字母)。A. B. C. D.【答案】變異;B【知識點】遺傳和變異現象【解析】【分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自然選擇學說的中心論點是:物種是可變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1)過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產生很多后代。(2)生存斗爭自然界中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間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進行生存斗爭。(3)遺傳和變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生物個體既能保持親本的遺傳性狀,又會出現變異。出現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并將這些變異遺傳下去;出現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4)適者生存生存斗爭的結果是適應環境的生物(或個體)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不適應環境的生物被淘汰,這就是適者生存。【解答】(1)這些昆蟲的祖先的翅有的發達,有的正常,有的無翅或翅短不能飛翔,這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著變異現象。(2)由圖可知:這個海島上中等翅長的個體最多,而短翅和長翅個體數量少,但環境條件改變以后--島上經常刮大風,中等翅長的個體抗風能力比較弱,短翅的飛不起來,長翅的抗風能力強,生存下來的機會大增,因此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短翅和長翅個體數量多,中等翅長的個體少。故B符合題意。18.(2023九上·金華期末)請你結合學過的科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c、d表示心臟的四個腔,A、B表示人體身上的兩個器官,請據圖回答,若A是 ,則血管②中的血液與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降低。(2)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期,某同學不小心患了病毒性感冒,體溫達40℃左右,此時消化與吸收功能下降,原因是 【答案】腎臟;消化酶的催化作用受溫度影響【知識點】血液循環【解析】【分析】1、人體血液循環的途徑如圖所示: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即體循環是指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環;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可見體循環和肺循環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為人體各個組織細胞不斷的運來養料和氧,又不斷地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2、圖中的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①主動脈、②上、下腔靜脈、③肺靜脈、④肺動脈、A除肺以外的全身各器官、B肺。【解答】(1)腎臟的功能是形成尿液,隨尿液排出的有人體代謝產生的尿素及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等,所以若A是腎臟,則血管②中的血液與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降低。(2)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期,某同學不小心患了病毒性感冒,體溫達40℃左右,此時消化與吸收功能下降,原因是消化酶的催化作用受溫度影響,發燒時,人的體溫升高,消化酶的催化作用降低,所以消化與吸收功能下降。19.(2023九上·金華期末)小秀想把失去標簽的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三瓶溶液鑒別出來。為了鑒別這三種溶液,小秀重新貼標簽后取這三種溶液各少許,分別編號為A、B、C,按如圖步驟進行實驗,同時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1)小秀根據圖中所示實驗現象,推測三種溶液,其中A為 溶液。(2)小瑚認為不用碳酸鈉只用酚酞試劑也可以鑒別。其步驟如下:①分別取少量溶液與試管中,分別滴加酚酞溶液,只有一試管溶液變紅色② 。請完成步驟2,并根據步驟2實驗現象做出判定【答案】鹽酸;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加至紅色溶液中,A能使紅色溶液顏色消失,則A為鹽酸;C無有明顯現象,C為氯化鈉溶液【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酸、堿、鹽的鑒別;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A不能使酚酞變色且能與碳酸鈉產生氣泡,可知A是鹽酸。(2)鹽酸可以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的氯化鈉呈中性,紅色將褪去,而氯化鈉與氫氧化鈉不反應,溶液仍為紅色。【解答】(1)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分別顯酸性、中性和堿性,則A、B為鹽酸和氯化鈉溶液中的一種,B為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能與氯化鈉溶液反應,則A是鹽酸。(2)首先他往已裝入待測液且分別編號 A、B、C的三支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觀察到B溶液變紅色,則B為氫氧化鈉溶液,再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加至紅色溶液中,能使紅色消失的是鹽酸,無明顯變化的是氯化鈉溶液。20.(2023九上·金華期末)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各器官、系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圖是人體的某些生理活動示意圖。(1)經過、B器官后血液性質如何變化 。(2)某人得了急性咽喉炎,醫生在其手部進行靜脈輸液。藥物從手部到達咽喉的過程中至少需 次經過心臟。【答案】由含氧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顏色鮮的動脈血;2【知識點】血液循環【解析】【分析】1、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叫作血液循環。根據血液循環的途徑不同,可以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人體血液循環的途徑如圖所示: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即體循環是指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環;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可見體循環和肺循環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為人體各個組織細胞不斷的運來養料和氧,又不斷地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2、圖中的A消化系統、B肺、C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D泌尿系統。【解答】(1)經過B肺后血液性質的變化是:由含氧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顏色鮮的動脈血。(2)某人得了急性咽喉炎,醫生在其手部進行靜脈輸液。藥物從手部進入血液經上腔靜脈回到右心房、右心室;再由右心室經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回到左心房、左心室;最后由左心室經主動脈、各級動脈到達咽喉。所以藥物從手部到達咽喉的過程中至少需2次經過心臟。21.(2023九上·金華期末)(1)用如圖甲小車,搬運煤氣罐上樓,比直接扛上樓要省力的多,其中M、兩處為軸連接。如圖乙是小車實際搬運煤氣罐上樓的情形。如果要使小車上一個臺階,正確的操作順序是手握小車把手K,將力作用在K上,改變用力的方向就可完成。在上一個臺階過程中,abc三點都要成為支點一次。那么如圖乙開始上一個新臺階,最合理的支點順序是 (2)如圖丙所示,將一根質量忽略不計的輕質木棒OAB,其中,O端用絞鏈固定在墻上,木棒能繞O點轉動,在距O點三分之一OA處掛一重為120N的物體,若要保持此棒在如圖所示位置平衡,則加在B端的最小力為 N。【答案】b-c-a;32【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實際情況分析上臺階的過程,確定支點的位置。(2)若在杠桿上B端施加最小的力F,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該力的方向應該垂直OB斜向上,此時的動力臂最長,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求力的大小。【解答】(1)①手握小車把手K,向下用力作用在K上,杠桿繞b點轉動,此時杠桿的支點為b;②當車輪上臺階后,向前推車,杠桿繞c點轉動,此時支點為c;③將力作用在K上向上用力,此時,杠桿繞輪與臺階的接觸點a轉動,a為支點;故最合理的支點順序是b-c-a。(2)在阻力、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為使動力最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而開展,動力臂要最長,當OB為動力臂時,動力臂最大,動力最小;由于OA∶AB=4∶3根據勾股定理知道OA∶OB=4∶5根據杠桿平衡條件知道所以22.(2023九上·金華期末)資料顯示:可燃物在氧氣濃度低于一定值時不能燃燒,如紅磷在氧氣體積分數為10%以上才能燃燒,但鐵粉在氧氣體積分數為0.5%時還能繼續緩慢氧化消耗氧氣。暖寶寶是由鐵粉、氯化鈉、木炭粉、水組成,拆開包裝接觸氧氣后鐵粉生銹放出熱量均勻穩定,其中氯化鈉、木炭粉起到加速鐵粉氧化的作用。小秀想用暖寶寶來替代紅磷完成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精確測定。(1)如圖為書本上用紅磷測氧氣體積分數的實驗,實驗中進入左瓶中的水位不足集氣瓶體積的1/5,原因有那些 。A.導管內殘留部分水 B.點燃紅磷后插入集氣瓶動作緩慢C.裝置氣密性不好 D.氧氣濃度過低時紅磷無法繼續燃燒(2)小秀同學操作步驟如下:①如圖甲,往集氣瓶中加適量的水使液面沒過導管口,此時集氣瓶內上方空氣體積為,然后在集氣瓶中掛有足量拆封后的暖寶寶片,開始時量筒內所盛水的體積為②實驗一段時間等暖寶寶片不再發熱,讓整個裝置慢慢冷切到室溫后,集氣瓶內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保持不變,此時集氣瓶內水的體積比原來增加了,如圖乙,量筒內/剩余水的體積為根據小秀同學的實驗測出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為 (用、、或的相關數據來表示)【答案】ACD;×100%【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1)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以及產生誤差的原因來分析;(2)根據集氣瓶內和量筒內液體體積的變化以及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方法來分析。【解答】(1)用紅磷測氧氣體積分數的實驗,實驗中進入左瓶中的水位不足集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原因可能是導管內殘留部分水、裝置氣密性不好、氧氣濃度過低時紅磷無法繼續燃燒。而點燃紅磷后插入集氣瓶動作緩慢會導致測定結果偏大,故選ACD;(2)原集氣瓶內上方空氣體積為V0,集氣瓶內的水增加的體積即為被消耗的氧氣的體積,即被消耗的氧氣的體積為V3,則測出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為×100%;量筒內水減少的體積即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表示為:V1-V2,則測出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又可表示為×100%。23.(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小球,甲球由橡皮筋系住,乙球由細繩系住,都從水平位置由靜止開始釋放。當兩球到達懸點正下方A點時,橡皮條長度恰好與細繩長度相等,不考慮橡皮筋重、繩重及空氣阻力大小,則該過程中小球重力所做功 ,在A點時兩球的速度 (以上兩空均選填“>”、“<*”/或“=”)【答案】=;<【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1)根據W=Gh比較小球重力做功大小;(2)根據能量轉化的知識分析A點時動能大小,進而確定A點時速度大小。【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兩球的質量相同,兩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根據W=Gh=mgh可知,該過程中小球重力所做功W甲=W乙;(2)開始時,兩球處于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釋放,則兩球的重力勢能相等。下擺過程中,繩子不會伸長,而橡皮條會伸長,所以甲球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小球的動能和橡皮條的彈性勢能,而乙球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這樣,在最低點時,乙球的動能大,其速度較大,即v甲24.(2023九上·金華期末)九年級同學在進行《從自然界的銅到紀念幣中的銅》項目化學習課程。在課堂上,同學們設計了火法煉銅方案,如下:如圖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裝置,甲中錐形瓶內裝有鋅粒,分液漏斗里裝有稀硫酸,乙中裝有濃硫酸,丙中試管底部黑色固體為氧化銅。(1)實驗結束后發現甲裝置中質量變化量為4克,乙裝置中質量變化量為0.4克。則丙中固體粉末質量變化量為 克。(已知氧化銅足量,還原氧化銅時氫氣參與還原反應的量為全部的50%)(2)項目小組同學將實驗裝置改成如圖丁的簡易裝置,其中銅制燃燒匙可以在試管M中上下移動,)虛線框中的裝置需從圖戊中選取。圖戊中的細銅絲一端繞成螺旋狀,先在酒精燈上加熱,變黑后再迅速地伸到制得的氫氣中。在圖丁的虛線框中,應選用圖戊中的 (填“A”或“B”)裝置。【答案】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H2SO4=ZnSO4+H2↑;乙裝置中質量變化量為0.4g,為氫氣中水的質量0.4g;實驗結束后發現甲裝置中質量變化量為4g,即離開甲的氣體質量為4g,生成氫氣的質量為4g-0.4g=3.6g;參與反應的氫氣質量為3.6g×50%=1.8g;設氫氣與氧化銅反應后固體質量減少x,x=14.4g,答:丙中固體粉末質量變化量為14.4g。;B【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甲裝置中氣體總質量為4g,其中水蒸氣質量為0.4g(通過乙裝置增重),得到氫氣的質量為3.6g;然后根據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原理利用質量差量法即可計算出反應后固體質量的減少量;(2)根據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2)氫氣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因此應該采用B裝置,該裝置使氫氣與銅絲的接觸面積更大,使反應更充分。故答案為:B。25.(2023九上·金華期末)小瑚按下圖電路進行實驗。(1)小瑚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分別置于a和c點,(a、b、c、d、e四個間距相同的位置,a、e為滑動變阻器的兩個端點),當P置于 點小燈泡發光最亮。(2)小秀想改動一根導線,實現閉合開關后電燈從亮到熄滅連續變化,請你把小秀的設想完成。在答題卷上把要改動導線上打“×”,然后重新畫上一根符合要求的導線。 【答案】a;【知識點】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1)根據歐姆定律,電路中的電阻最小,電流最大,燈泡最亮,據此確定滑片位置;(2)實現閉合開關后電燈從亮到熄滅連續變化,說明燈泡的電壓連續改變且可以為零,根據滑片移動改變分壓大小分析。【解答】(1)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分別置于a和c點, a、e為滑動變阻器的兩個端點,置于a點,滑動變阻器被短路,因而電阻最小,電流最大,小燈泡發光最亮。(2)實現閉合開關后電燈從亮到熄滅連續變化,如果燈泡與滑動變阻器串聯,不可能使得燈泡的電流為0,因而必須采用并聯在滑片,移動滑片改變電壓大小,如圖所示:26.(2023九上·金華期末)刺參是一種野生海參,營養價值高,生活在高鹽的深海區域。鹽度是指1000克海水中所含鹽的克數,鹽度會對刺參中的消化酶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刺參的生長。(1)刺參中的膠原蛋白在人體內最終被消化為 。(2)某興趣小組配置了22‰、26‰、30‰、34‰、38‰共五種鹽度的鹽水,每種鹽水中放9頭刺參,并控制好溫度、飼料等因素。飼養60天后,切開刺參取出消化道,洗凈,水浴條件下攪拌15分鐘,制得酶液,在4℃下保存備用。對酶液中的一種蛋白酶進行活性測定,并作出圖線(如圖)。據圖分析,鹽度對這種蛋白酶活性影響的規律是: 。(3)根據該實驗研究,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該酶液只能消化蛋白質B.刺參蛋白酶的最適合鹽度是30‰C.水浴的溫度越高制作酶液所需的時間越短D.高鹽度使刺參失水,會影響蛋白酶的活性【答案】氨基酸;在一定鹽度范圍內,蛋白酶活性隨鹽度的增加而上升,在鹽度為30%時活性最強,隨后隨鹽度增加酶活性反而降低;BD【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解析】【分析】(1)消化酶是指參與消化的酶的總稱,主要作用是幫助消化,消化酶的活性主要受溫度和pH值的影響。蛋白質在小腸中最終被分解成氨基酸后被小腸吸收進血液。(2)分析圖像找出蛋白酶活性隨鹽度變化的規律,并分析活性最強的鹽度。(3)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但酶的種類有多種時,能消化多種物質。【解答】(1)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刺參中的膠原蛋白屬于蛋白質,在人體內最終被消化為氨基酸。(2)由圖中曲線可知,鹽水鹽度在22‰~30‰之間時,蛋白酶活性升高,鹽水鹽度在30‰~38‰之間時,蛋白酶活性降低,因此鹽度對這種蛋白酶活性影響的規律是:在一定鹽度范圍內,蛋白酶活性隨鹽度的增加而上升,在鹽度為30%時活性最強,隨后隨鹽度增加酶活性反而降低。(3)A、實驗的酶液是用刺參的消化道水浴條件下攪拌制得,因此含有刺參消化道內的多種消化酶,故該酶液不是只能消化蛋白質,故A不符合題意;BD、由曲線圖可知,鹽度為30‰時,蛋白酶活性最強,鹽度大于30‰時,蛋白酶活性降低,因此刺參蛋白酶的最適合鹽度是30‰,高鹽度使刺參失水,會影響蛋白酶的活性,故BD符合題意;C、溫度過高會導致酶失活以及變性,因此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水浴的溫度越高制作酶液所需的時間越短,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D。27.(2023九上·金華期末)小秀和小瑚為了探究“甲烷與氧化銅反應的產物”,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利用碳化鋁(固體)與水在常溫下反應生成的甲烷為原料(甲烷為溫室氣體,密度小于空氣),再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1)他們設計的裝置,是基于對與CuO反應的產物是 的猜測;(2)①是制取甲烷氣體的裝置,請選用圖中AB的 (填字母)裝置實驗。(3)小秀認為甲烷氣體無毒,裝置⑥進行尾氣處理是多余的,但小瑚認為有必要,你贊同誰的觀點?說明理由 ;(4)裝置②主要是吸盡空氣中的,③中現象由黑色變成紅色,④⑤中的現象如期發生。那么根據實驗現象可以說明甲烷具有 的化學性質。【答案】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B;小瑚的觀點正確,是因為如果反應生成了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又不能和氧化銅完全反應,沒有反應的一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境;還原性【知識點】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加熱時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解答】(1)裝置④可以檢驗是否生成水,裝置⑤可以檢驗是否生成二氧化碳,③能檢驗一氧化碳、⑥用來處理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因此他們設計的實驗裝置,是基于對甲烷與氧化銅反應的產物是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猜測;故填: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2)①是制取甲烷氣體的裝置,應該選用圖中AB的B裝置(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不需要加熱)實驗,故選B;(3)小瑚的觀點正確,是因為如果反應生成了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又不能和氧化銅完全反應,沒有反應的一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境;(4)裝置②主要是吸盡空氣中的CO2,③中現象由黑色變成紅色,④(白色固體變藍色,是因為水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固體五水硫酸銅)⑤(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的現象如期發生。那么根據實驗現象可以說明甲烷具有還原性的化學性質。28.(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所示是一個自制密度秤,其外形和桿秤差不多。其左端A點掛一個質量為0.2kg、體積為的鐵塊。提紐位于O處,秤砣放在B處時,秤桿恰好水平平衡。已知秤砣的質量為0.1kg,,把鐵塊浸沒在待測密度的液體中時,移動秤砣便可直接在桿上讀出液體的密度。(1)密度秤零刻度在O點右側 cm處;(2)現將鐵塊浸沒在待測液體中,秤砣左移1.5cm到C點時,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則待測液體的密度為 ;(3)關于該密度秤的刻度特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有哪些 A.該密度秤的刻度不均勻B.該密度秤的刻度左大右小C.秤砣質量變小密度秤的精度變高D.秤砣質量變大密度秤的量程變大【答案】10;1.2×103kg/m3;BC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解析】【分析】 (1)當鐵塊沒有浸在液體中時,秤砣所在位置就是密度秤的0刻度點。(2)當鐵塊浸沒在液體中,調整秤砣位置使秤桿平衡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有:(G鐵-F浮)OA=G秤砣OC。(3)求得液體浮力或密度與秤砣到O點距離的數學關系,若二者成一次函數關系,則刻度是均勻的;若不是,則不均勻。【解答】(1)已知OA=5cm=0.05mOB=10cm=0.1m假設秤桿的重心到O點的距離為L,則即解得G秤桿L=0則可知秤桿的重心在O點處;如圖甲所示,鐵塊沒有浸在任何液體中,即可視為其測量的液體密度為0,則此時秤砣所處的位置B點即為該密度秤的0刻度處。(2)當鐵塊浸沒在液體中時,鐵塊排開液體的體積為秤砣移到了C處,則OC=10cm-1.5cm=8.5cm=0.085m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即解得ρ液=1.2×103kg/m3(3) AB.設秤砣到O點的距離為L',液體的密度為ρ液',液體所受的浮力為F浮',則即解得由此可知密度秤的刻度是均勻的,該密度秤的刻度左大右小,故A錯誤,B正確;C.由于秤砣質量變小密度秤的精度變高,故C正確;D.由于可知秤砣質量變大密度秤的量程變大,故D正確。故答案為:BCD。29.(2023九上·金華期末)小秀利用如圖甲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已知電源電壓為6.0V保持不變,實驗用到的定值電阻阻值分別為25Ω、20Ω、15Ω、10Ω、5Ω,滑動變阻器的規格為“2A 50Ω”。電阻/歐 5 10 15 20 25電流/安 0.8 0.4 0.27 0.16(1)小秀同學對五個定值電阻進行了五次實驗,得出以上數據。請填上表中空格的數據的大小;(2)小/秀把定值電阻換成額定電壓2V的小燈泡,然后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根據實驗數據畫出如圖乙所示的圖像,則該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瓦;(3)小瑚利用一個電壓表(或一個電流表)和一個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電路,其中能順利的測出額定電壓為2.5V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的電路圖為 。A. B.C. D.【答案】0.2;0.8;AB【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求出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利用求出第4次實驗的電流;(2)根據圖乙確定燈泡額定電壓對于的額定電流,利用P=UI求出燈泡的額定功率;(3)AD、在只有電壓表的情況下,首先通過開關的轉換,電壓表能測燈的電壓,判斷燈正常發光,然后根據串聯電路的規律和歐姆定律可求出燈的額定電流,根據P=UI求出燈泡額定功率;BC、分析電路的連接、在只有電流表的情況下,定值電阻和電流表可起到測量電壓的作用,通過開關的轉換,測算出燈的額定電流,根據P=UI 求出燈泡額定功率。【解答】(1)由表中數據知道,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為研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要控制電壓不變,則當20Ω電阻接入電路時,通過20Ω電阻的電流為(2)由圖乙知道,當燈泡兩端電壓為2V時,通過燈泡的額定電流為0.4A,則小燈泡額定功率為(3)A、閉合S1,上面開關接2,移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示數為2.5V,則燈正常發光;保持滑片位置不動,閉合S1,上面開關接1,記下電壓表的示數U1,此時電壓表測R0與燈兩端的電壓,因電路的連接沒有改變,各電阻的大小和電壓沒有改變,燈仍正常發光,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知道,R0的電壓通過R0的電流,即燈的額定電流由P=UI可求燈的額定功率,故A符合題意;D、定值電阻R0與燈串聯,電路中只有電壓表,閉合S1,上面開關接2,電表測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閉合S1,上面開關接1時,電壓表測燈與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無法確定燈是否正常發光,故D不符合題意;B、閉合S1,S2接1,燈與R0并聯,電流表測通過R0的電流,移動滑片使電流表示數為根據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知道,燈的電壓一定為2.5V,燈正常發光;保持滑片位置不動,S2接2,記下電流表示數I,即為燈與定值的總電流,因電路的連接沒有改變,各電阻的大小和電壓沒有改變,通過燈與定值電阻的電流不變,燈仍正常發光,根據并聯電路電流的規律,燈的額定電流根據P=UI可求燈的額定功率,故B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閉合S1,無論S2接1還是2,都無法確定燈泡是否正常發光,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B。30.(2023九上·金華期末)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鉀、硝酸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Ⅰ、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水的質量的變化如圖1所示;Ⅱ、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的變化如圖2所示。(1)圖1中AB段一定含有的固體是 (2)圖2中DE段產生的現象為 ;(3)根據實驗現象及圖像,關于橫坐標b的數字大小在什么范圍是正確的 。A.20—22 B.22—24 C.24—26 D.26—28 E.28—30【答案】碳酸鋇;產生白色沉淀;A【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鉀、硝酸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Ⅰ.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水的質量的變化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加入足量的水后固體部分溶解,單獨的五種物質都能溶于水,碳酸鈉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硝酸鈉,硫酸鈉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則未溶解的固體可能是生成的碳酸鋇、硫酸鋇;Ⅱ.取少量B點時的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并且氫氧化鈉不能和其它四種物質反應,則原固體中一定沒有氫氧化鈉;Ⅲ.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的變化如圖2所示;由圖可知,固體部分溶解,碳酸鋇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鋇、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鋇不溶于酸,則加水后未溶解的固體是碳酸鋇和硫酸鋇,說明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以上實驗無法判斷氯化鉀是否存在;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由分析可知,AB段一定含有的固體是碳酸鋇;(2)由分析可知,DE段時硝酸鋇和硫酸鈉反應生產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故現象是:產生白色沉淀;(3)根據圖2可知CD段固體增加的質量與DE段固體減少的質量相等,設稀硝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a,CD段固體增加的質量為x,DE段消耗稀硝酸的質量為y,根據、可得:①②由①②可得,y=1.83g,則b=20+1.83=21.83。故答案為:A。31.(2023九上·金華期末)我市部分公交車以天然液化氣為燃料,其主要成分為甲烷。如果一輛公交主滿載乘客時總重力是8×105N,那么甲烷氣體完全燃燒產生的熱量可供公交車滿載時以10m/s的速度水平勻速行駛1600min。水平勻速行駛中公交車受到的平均阻力為車重的0.05倍。請回答下列問題:(1)甲烷氣體完全燃燒時,甲烷的 能轉化為內能。(2)公交車滿載時以10m/s的速度水平勻速行駛2min。求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寫出具體解題過程)(3)公交車的功率一定時,車上坡時應 (選填“減小”或“增大”)速度。【答案】化學;車水平勻速行駛時的牽引力F=f=0.05G=8×105N×0.05=4×104N由得,車2min行駛的距離s=vt=10m/s×2×60s=1200m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牽引力做的功W=Fs=4×104N×1200m=4.8×107J;減小【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甲烷氣體完全燃燒時,甲烷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2)根據速度公式算出公交車滿載時以10m/s的速度水平勻速行駛2min行駛的距離,由題知,勻速行駛中公交車受到的平均阻力f=0.05G,根據W=fs算出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3)利用分析公交車的功率一定時,通過車上坡時速度的變化來判斷牽引力的變化。【解答】(1)燃料燃燒時放出熱量,化學能轉化為內能。(2)車水平勻速行駛時的牽引力F=f=0.05G=8×105N×0.05=4×104N由得,車2min行駛的距離s=vt=10m/s×2×60s=1200m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牽引力做的功W=Fs=4×104N×1200m=4.8×107J(3)根據可得,公交車功率一定,車上坡時應減小速度,才能有較大的牽引力。32.(2023九上·金華期末)鈣鈦礦具有獨特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可被應用在太陽能電池、傳感器、替代貴金屬的催化劑等諸多領域。鈦酸鈣()是鈣鈦礦中的一種。(1)如圖是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其質子數為 。(2)鈦酸鈣中Ti的化合價為 。(3)鈦酸鈣的制備原理之一是:,理論上用10噸碳酸鈣可以生產鈦酸鈣的質量為多少? 【答案】20;+4;設理論上用10噸碳酸鈣可以生產鈦酸鈣的質量為m,【知識點】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在原子中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分析;(2)根據化合價原則由化學式求出元素的化合價;(3)根據碳酸鈣的質量和反應的方程式可求出生產鈦酸鈣的質量。【解答】(1)在原子中,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由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可知,鈣的原子序數是20,其質子數為20;(2)在鈦酸鈣( CaTiO3)中,鈣的化合價為+1價,氧的化合價為-2價,由化合價原則可知,Ti的化合價為+4;33.(2023九上·金華期末)下表為某電烤箱銘牌的部分參數,其簡化電路如圖所示,、均為電熱絲(電阻不隨溫度變化),其中。求:額定電壓 220V額定功率 低溫擋 440W中溫擋高溫擋(1)中溫擋時開關的閉合情況應該是接b處同時 ;(2)該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 (3)該電烤箱在高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額定功率。 【答案】閉合S2;2A;2750W【知識點】電功與熱量的綜合計算;電器的電功率【解析】【分析】 (1)S1接b處、且S2斷開時兩電阻串聯,總電阻最大;S1接b處、且S2閉合時只有R1單獨工作,電阻較大;S1接a處、且S2閉合時,兩電阻并聯,總電阻最小,由判斷出電路電功率的大小,進而判斷出各個擋位;(2)根據P=UI求解低溫擋正常工作電流;(3)根據算出低溫擋時電路的總電阻,根據R2=4R1算出兩個電阻值,由算出高溫時的電功率。【解答】(1)S1接b處、且S2斷開時兩電阻串聯,總電阻最大,由知道,電路的電功率最小,處于低溫擋;S1接b處、且S2閉合時只有R1單獨工作,電阻較大,由知道,電路的電功率較小,處于中溫擋;S1接a處、且S2閉合時,兩電阻并聯,總電阻最小,由知道,電路的電功率最大,處于高溫擋。(2)根據P=UI知道,該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為(3)低溫擋時電路的總電阻為因為R2=4R1,所以則R1=22Ω高溫時的電功率為答:(1)中溫擋時開關的閉合情況應該是接b處同時閉合S2;(2)該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為2A。(3)該電烤箱在高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額定功率為2750W。34.(2023九上·金華期末)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一批鐵樣品(含有雜質,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進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進行實驗,其中只有一位同學所用的稀硫酸與鐵樣品恰好完全反應。實驗數據如下表: 甲 乙 丙燒杯+稀硫酸 200g 150g 150g加入的鐵樣品 9g 9g 14g充分反應后,燒杯+剩余物 208.7g 158.7g 163.7g請你認真分析數據,回答下列問題:(燒杯的質量為25.4g,計算結果精確到1%)(1) 同學所用的稀硫酸與鐵樣品恰好完全反應;(2)計算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 (3)計算恰好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案】乙;乙同學實驗中產生氫氣的質量為:150g+9g-158.7g=0.3 g,設參加反應Fe的質量為x,生成FeSO4的質量為y,x═8.4g,y=22.8g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為:;;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甲同學和乙同學的實驗產生的氫氣量相同,鐵樣品質量相同,但甲同學用的稀硫酸質量多,說明甲同學的實驗稀硫酸過量;乙同學和丙同學的實驗用稀硫酸質量相同,鐵樣品質量丙同學的多,而產生的氫氣量仍相同,說明丙同學的實驗鐵樣品過量;據此即可判斷誰到底恰好完全反應。(2)上面分析已經知道,乙同學的實驗是恰好完全反應的,所以計算時要用乙同學實驗的數據,根據鐵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利用氫氣質量得到鐵的質量,再計算出樣品中的鐵的質量分數。(3)根據氫氣的質量可以求得反應生成的硫酸亞鐵的質量,再求出恰好完全反應后溶液的質量;最后根據,即可求得恰好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解答】(1)甲、乙比較說明9g鐵樣品完全反應能產生0.3g氫氣;乙、丙比較說明150g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0.3g氫氣,因此可以判斷乙同學所取用的稀硫酸與鐵樣品恰好完全反應;35.(2023九上·金華期末)項目化學習小組利用鉛筆芯,主要成分是石墨(由碳元素組成),自制簡易愛迪生燈泡。他們將直徑0.5毫米的鉛筆芯兩端接上導線,放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廣口瓶中,如圖所示。然后將導線另兩端連接電源和開關,閉合開關,鉛筆芯發光并漸漸變亮,稍后發現鉛筆芯明顯變細,繼續通電,鉛筆芯亮度漸漸變暗,最后鉛筆芯燒斷掉落,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請應用所學知識解釋上述實驗中出現的現象。【答案】見解析【知識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鉛筆芯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導電,電流經過鉛筆芯,電能轉化為內能,石墨溫度升高碳燃燒發光并放出大量的熱;石灰水可以檢驗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也能防止熾熱的鉛筆芯掉落使瓶底破裂;隨著燃燒的進行鉛筆芯越來越細電阻變大,總電壓不變,實際功率減小,亮度變暗,據此進行分析。【解答】鉛筆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導電;通電時,電流經過鉛筆芯,由于電流的熱效應,電能轉化為內能,石墨溫度升高碳燃燒發光;在燃燒過程中可以產生二氧化碳和大量的熱量,瓶中的石灰水可以檢驗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也能防止熾熱的鉛筆芯掉落使瓶底破裂;鉛筆芯越來越細電阻變大,總電壓不變,實際功率減小,亮度變暗。故答案為:鉛筆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導電;通電時,電流經過鉛筆芯,由于電流的熱效應,電能轉化為內能,石墨溫度升高碳燃燒發光;在燃燒過程中可以產生二氧化碳和大量的熱量,瓶中的石灰水可以檢驗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也能防止熾熱的鉛筆芯掉落使瓶底破裂;鉛筆芯越來越細電阻變大,總電壓不變,實際功率減小,亮度變暗。1 / 1浙江省金華市繡湖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卷1.(2023九上·金華期末)“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下列陶瓷制作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鎮漿制泥 B.拉坯造型C.高溫燒制 D.磨光上釉2.(2023九上·金華期末)下列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 )A.稀釋濃硫酸 B.測溶液pHC.聞食醋 D.檢查裝置氣密性3.(2023九上·金華期末) 溫州泰順縣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黃腹角雉、獼猴、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組成了一個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物圈4.(2023九上·金華期末)下列藥品未經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增加并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①苛性鈉 ②碳酸鈉晶體 ⑥濃鹽酸 ④濃硫酸 ⑤生石灰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④⑤5.(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為部分遺傳概念的關系圖,圖中A、B、C分別是( )A.染色體、遺傳信息、基因 B.染色體、基因、遺傳信息C.細胞核、染色體、基因 D.染色體、基因、細胞核6.(2023九上·金華期末)等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則( )A.所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B.混合溶液中鈉離子與氯離子個數相等C.混合前后水分子總數不變D.混合前后陽離子總數不變7.(2023九上·金華期末)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5顆北斗導航衛星,如圖1所示是北斗衛星在隨火箭加速上引的情景。人造地球衛星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時,離地球最近的一點叫近地點,最遠的一點叫遠地點,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圖1、2中衛星的機械能都不變B.如圖2人造地球衛星運行中,重力勢能變大,動能變大C.如圖1北斗衛星加速上升過程中,重力勢能變大,動能變大D.如圖2人造地球衛星運行中,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時,速度變大8.(2023九上·金華期末)下列為毛細血管、小靜脈、小動脈,其敘述錯誤的是( )A.流速最快的是②B.管壁最薄的是③C.②內一定流動脈血D.人體器官內血液流動方向②→③→①9.(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是洗衣機脫水自動裝置的部分示意圖,如果洗衣機在脫水時打開桶蓋,會使原來處于拉伸狀態的彈簧收縮,從而使剎車帶緊壓剎車盤,阻礙洗衣桶旋轉,起到制動的作用。以彈簧的拉力為動力,杠桿MN與下列工具可歸為一類的是( )A.道釘撬 B.筷子C.鋼絲鉗 D.起子10.(2023九上·金華期末)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如圖是物質之間發生化學反應時的顏色變化。下列所加物質符合圖示要求的是( )A.①酚酞試劑 B.②銅C.③氧化鐵 D.④氫氧化鋇或硝酸鋇11.(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甲所示電路的電源電壓為3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圖乙是小燈泡的圖像。閉合開關S后,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動時,燈泡變暗B.電流表示數為0.4A時,燈泡的電阻是5ΩC.電壓表示數為2.5V時,小燈泡的功率是1.25WD.小燈泡正常發光時,滑動變阻器的電功率是0.25W12.(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表示4個不同生態系統的有關數據或關系,甲、乙、丙、丁分別為各自生態系統中的生物。①表示能量金字塔;②表示各生物中有機物含量;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屬富集量;④表示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關系。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圖①表示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B.圖②表示的食物鏈為:丙→乙→甲→丁C.圖③表示的食物鏈為:丙→甲→乙→丁D.圖④中丁為生產者,甲、乙為消費者,丙為分解者13.(2023九上·金華期末)我們可通過建立圖像來表示化學反應過程中物質間的量的相互關系。現有一份HCl和的混合液,將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到混合液中直至過量,則反應中各個量的圖像正確的是( )A. B.C. D.14.(2023九上·金華期末)下列關于傳染病和免疫的說法正確的是( )A.唾液中溶菌酶的殺菌作用和接種麻疹疫苗預防麻疹,都屬于特異性免疫B.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搞好個人衛生都是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C.對乙肝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乙肝的人群屬于易感人群D.免疫對人體總是有益的,人體的免疫功能越強越好15.(2023九上·金華期末)“反向蹦極”是一項比蹦極更刺激的運動。如圖所示,彈性輕繩的上端固定在O點,拉長后將下端固定在體驗者的身上,并與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環相連。打開扣環,人從A點由靜止釋放,像火箭一樣被“豎直發射”,上升到最高位置C點,其中在B點時速度最快,上下震蕩后靜止在空中。對此過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最低點A和最高點C彈性繩的彈性勢能一樣大B.到達B點時,彈性繩處于原長位置C.人上升和下降時最大速度相同,所處位置也相同。D.人從A到B的過程中,人的重力勢能和動能以及機械能都增加16.(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甲為航母上簡化的蒸汽彈射裝置,能帶動艦載機在兩秒鐘內達到起飛速度,圖乙為汽油機的工作沖程。(1)圖甲中下面那個滑輪是 ;(填動滑輪或定滑輪)(2)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氣缸內蒸汽體積膨脹,對外做功,同時推動活塞,使艦載機獲得巨大的動能。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的能量轉化與圖乙中的 圖(填字母)所示沖程相同。17.(2023九上·金華期末)某海島上生活著一種昆蟲, 經調查其翅的長度與個體數的關系如圖甲所示,已知翅越長昆蟲的飛翔能力越強,翅較短的不能飛翔。(1)昆蟲翅的長度不一,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著 現象;(2)該島上經常刮大風,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你認為可能性最大的是 (選填字母)。A. B. C. D.18.(2023九上·金華期末)請你結合學過的科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c、d表示心臟的四個腔,A、B表示人體身上的兩個器官,請據圖回答,若A是 ,則血管②中的血液與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降低。(2)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期,某同學不小心患了病毒性感冒,體溫達40℃左右,此時消化與吸收功能下降,原因是 19.(2023九上·金華期末)小秀想把失去標簽的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三瓶溶液鑒別出來。為了鑒別這三種溶液,小秀重新貼標簽后取這三種溶液各少許,分別編號為A、B、C,按如圖步驟進行實驗,同時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1)小秀根據圖中所示實驗現象,推測三種溶液,其中A為 溶液。(2)小瑚認為不用碳酸鈉只用酚酞試劑也可以鑒別。其步驟如下:①分別取少量溶液與試管中,分別滴加酚酞溶液,只有一試管溶液變紅色② 。請完成步驟2,并根據步驟2實驗現象做出判定20.(2023九上·金華期末)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各器官、系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圖是人體的某些生理活動示意圖。(1)經過、B器官后血液性質如何變化 。(2)某人得了急性咽喉炎,醫生在其手部進行靜脈輸液。藥物從手部到達咽喉的過程中至少需 次經過心臟。21.(2023九上·金華期末)(1)用如圖甲小車,搬運煤氣罐上樓,比直接扛上樓要省力的多,其中M、兩處為軸連接。如圖乙是小車實際搬運煤氣罐上樓的情形。如果要使小車上一個臺階,正確的操作順序是手握小車把手K,將力作用在K上,改變用力的方向就可完成。在上一個臺階過程中,abc三點都要成為支點一次。那么如圖乙開始上一個新臺階,最合理的支點順序是 (2)如圖丙所示,將一根質量忽略不計的輕質木棒OAB,其中,O端用絞鏈固定在墻上,木棒能繞O點轉動,在距O點三分之一OA處掛一重為120N的物體,若要保持此棒在如圖所示位置平衡,則加在B端的最小力為 N。22.(2023九上·金華期末)資料顯示:可燃物在氧氣濃度低于一定值時不能燃燒,如紅磷在氧氣體積分數為10%以上才能燃燒,但鐵粉在氧氣體積分數為0.5%時還能繼續緩慢氧化消耗氧氣。暖寶寶是由鐵粉、氯化鈉、木炭粉、水組成,拆開包裝接觸氧氣后鐵粉生銹放出熱量均勻穩定,其中氯化鈉、木炭粉起到加速鐵粉氧化的作用。小秀想用暖寶寶來替代紅磷完成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精確測定。(1)如圖為書本上用紅磷測氧氣體積分數的實驗,實驗中進入左瓶中的水位不足集氣瓶體積的1/5,原因有那些 。A.導管內殘留部分水 B.點燃紅磷后插入集氣瓶動作緩慢C.裝置氣密性不好 D.氧氣濃度過低時紅磷無法繼續燃燒(2)小秀同學操作步驟如下:①如圖甲,往集氣瓶中加適量的水使液面沒過導管口,此時集氣瓶內上方空氣體積為,然后在集氣瓶中掛有足量拆封后的暖寶寶片,開始時量筒內所盛水的體積為②實驗一段時間等暖寶寶片不再發熱,讓整個裝置慢慢冷切到室溫后,集氣瓶內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保持不變,此時集氣瓶內水的體積比原來增加了,如圖乙,量筒內/剩余水的體積為根據小秀同學的實驗測出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為 (用、、或的相關數據來表示)23.(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小球,甲球由橡皮筋系住,乙球由細繩系住,都從水平位置由靜止開始釋放。當兩球到達懸點正下方A點時,橡皮條長度恰好與細繩長度相等,不考慮橡皮筋重、繩重及空氣阻力大小,則該過程中小球重力所做功 ,在A點時兩球的速度 (以上兩空均選填“>”、“<*”/或“=”)24.(2023九上·金華期末)九年級同學在進行《從自然界的銅到紀念幣中的銅》項目化學習課程。在課堂上,同學們設計了火法煉銅方案,如下:如圖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裝置,甲中錐形瓶內裝有鋅粒,分液漏斗里裝有稀硫酸,乙中裝有濃硫酸,丙中試管底部黑色固體為氧化銅。(1)實驗結束后發現甲裝置中質量變化量為4克,乙裝置中質量變化量為0.4克。則丙中固體粉末質量變化量為 克。(已知氧化銅足量,還原氧化銅時氫氣參與還原反應的量為全部的50%)(2)項目小組同學將實驗裝置改成如圖丁的簡易裝置,其中銅制燃燒匙可以在試管M中上下移動,)虛線框中的裝置需從圖戊中選取。圖戊中的細銅絲一端繞成螺旋狀,先在酒精燈上加熱,變黑后再迅速地伸到制得的氫氣中。在圖丁的虛線框中,應選用圖戊中的 (填“A”或“B”)裝置。25.(2023九上·金華期末)小瑚按下圖電路進行實驗。(1)小瑚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分別置于a和c點,(a、b、c、d、e四個間距相同的位置,a、e為滑動變阻器的兩個端點),當P置于 點小燈泡發光最亮。(2)小秀想改動一根導線,實現閉合開關后電燈從亮到熄滅連續變化,請你把小秀的設想完成。在答題卷上把要改動導線上打“×”,然后重新畫上一根符合要求的導線。 26.(2023九上·金華期末)刺參是一種野生海參,營養價值高,生活在高鹽的深海區域。鹽度是指1000克海水中所含鹽的克數,鹽度會對刺參中的消化酶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刺參的生長。(1)刺參中的膠原蛋白在人體內最終被消化為 。(2)某興趣小組配置了22‰、26‰、30‰、34‰、38‰共五種鹽度的鹽水,每種鹽水中放9頭刺參,并控制好溫度、飼料等因素。飼養60天后,切開刺參取出消化道,洗凈,水浴條件下攪拌15分鐘,制得酶液,在4℃下保存備用。對酶液中的一種蛋白酶進行活性測定,并作出圖線(如圖)。據圖分析,鹽度對這種蛋白酶活性影響的規律是: 。(3)根據該實驗研究,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該酶液只能消化蛋白質B.刺參蛋白酶的最適合鹽度是30‰C.水浴的溫度越高制作酶液所需的時間越短D.高鹽度使刺參失水,會影響蛋白酶的活性27.(2023九上·金華期末)小秀和小瑚為了探究“甲烷與氧化銅反應的產物”,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利用碳化鋁(固體)與水在常溫下反應生成的甲烷為原料(甲烷為溫室氣體,密度小于空氣),再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1)他們設計的裝置,是基于對與CuO反應的產物是 的猜測;(2)①是制取甲烷氣體的裝置,請選用圖中AB的 (填字母)裝置實驗。(3)小秀認為甲烷氣體無毒,裝置⑥進行尾氣處理是多余的,但小瑚認為有必要,你贊同誰的觀點?說明理由 ;(4)裝置②主要是吸盡空氣中的,③中現象由黑色變成紅色,④⑤中的現象如期發生。那么根據實驗現象可以說明甲烷具有 的化學性質。28.(2023九上·金華期末)如圖所示是一個自制密度秤,其外形和桿秤差不多。其左端A點掛一個質量為0.2kg、體積為的鐵塊。提紐位于O處,秤砣放在B處時,秤桿恰好水平平衡。已知秤砣的質量為0.1kg,,把鐵塊浸沒在待測密度的液體中時,移動秤砣便可直接在桿上讀出液體的密度。(1)密度秤零刻度在O點右側 cm處;(2)現將鐵塊浸沒在待測液體中,秤砣左移1.5cm到C點時,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則待測液體的密度為 ;(3)關于該密度秤的刻度特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有哪些 A.該密度秤的刻度不均勻B.該密度秤的刻度左大右小C.秤砣質量變小密度秤的精度變高D.秤砣質量變大密度秤的量程變大29.(2023九上·金華期末)小秀利用如圖甲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已知電源電壓為6.0V保持不變,實驗用到的定值電阻阻值分別為25Ω、20Ω、15Ω、10Ω、5Ω,滑動變阻器的規格為“2A 50Ω”。電阻/歐 5 10 15 20 25電流/安 0.8 0.4 0.27 0.16(1)小秀同學對五個定值電阻進行了五次實驗,得出以上數據。請填上表中空格的數據的大小;(2)小/秀把定值電阻換成額定電壓2V的小燈泡,然后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根據實驗數據畫出如圖乙所示的圖像,則該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瓦;(3)小瑚利用一個電壓表(或一個電流表)和一個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電路,其中能順利的測出額定電壓為2.5V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的電路圖為 。A. B.C. D.30.(2023九上·金華期末)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鉀、硝酸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Ⅰ、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水的質量的變化如圖1所示;Ⅱ、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的變化如圖2所示。(1)圖1中AB段一定含有的固體是 (2)圖2中DE段產生的現象為 ;(3)根據實驗現象及圖像,關于橫坐標b的數字大小在什么范圍是正確的 。A.20—22 B.22—24 C.24—26 D.26—28 E.28—3031.(2023九上·金華期末)我市部分公交車以天然液化氣為燃料,其主要成分為甲烷。如果一輛公交主滿載乘客時總重力是8×105N,那么甲烷氣體完全燃燒產生的熱量可供公交車滿載時以10m/s的速度水平勻速行駛1600min。水平勻速行駛中公交車受到的平均阻力為車重的0.05倍。請回答下列問題:(1)甲烷氣體完全燃燒時,甲烷的 能轉化為內能。(2)公交車滿載時以10m/s的速度水平勻速行駛2min。求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寫出具體解題過程)(3)公交車的功率一定時,車上坡時應 (選填“減小”或“增大”)速度。32.(2023九上·金華期末)鈣鈦礦具有獨特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可被應用在太陽能電池、傳感器、替代貴金屬的催化劑等諸多領域。鈦酸鈣()是鈣鈦礦中的一種。(1)如圖是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其質子數為 。(2)鈦酸鈣中Ti的化合價為 。(3)鈦酸鈣的制備原理之一是:,理論上用10噸碳酸鈣可以生產鈦酸鈣的質量為多少? 33.(2023九上·金華期末)下表為某電烤箱銘牌的部分參數,其簡化電路如圖所示,、均為電熱絲(電阻不隨溫度變化),其中。求:額定電壓 220V額定功率 低溫擋 440W中溫擋高溫擋(1)中溫擋時開關的閉合情況應該是接b處同時 ;(2)該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 (3)該電烤箱在高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額定功率。 34.(2023九上·金華期末)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一批鐵樣品(含有雜質,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進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進行實驗,其中只有一位同學所用的稀硫酸與鐵樣品恰好完全反應。實驗數據如下表: 甲 乙 丙燒杯+稀硫酸 200g 150g 150g加入的鐵樣品 9g 9g 14g充分反應后,燒杯+剩余物 208.7g 158.7g 163.7g請你認真分析數據,回答下列問題:(燒杯的質量為25.4g,計算結果精確到1%)(1) 同學所用的稀硫酸與鐵樣品恰好完全反應;(2)計算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 (3)計算恰好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35.(2023九上·金華期末)項目化學習小組利用鉛筆芯,主要成分是石墨(由碳元素組成),自制簡易愛迪生燈泡。他們將直徑0.5毫米的鉛筆芯兩端接上導線,放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廣口瓶中,如圖所示。然后將導線另兩端連接電源和開關,閉合開關,鉛筆芯發光并漸漸變亮,稍后發現鉛筆芯明顯變細,繼續通電,鉛筆芯亮度漸漸變暗,最后鉛筆芯燒斷掉落,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請應用所學知識解釋上述實驗中出現的現象。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解答】A、鎮漿制泥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B、拉坯造型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C、高溫燒制的過程中存在物質的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正確;D、磨光上釉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故答案為:C。2.【答案】B【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聞氣體的氣味時的方法(招氣入鼻法)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稀釋濃硫酸,濃硫酸倒入水中會放出大量熱量,所以應把濃硫酸緩慢加入水中,并進行攪拌,使熱量及時揮發出去。B、測溶液pH方法:通常采用pH試紙進行測量,步驟: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并將其滴在pH試紙上,待穩定后與標準比色卡進行對比,判斷pH值。C、實驗室聞氣味,由于有有毒氣體,所以應采用扇聞的方法,避免一次吸入過量。D、通過用手握住左邊的燒瓶,如果裝置氣密性好,會在右邊燒杯里產生氣泡。故答案為:B。3.【答案】B【知識點】群落的物種組成;群落的結構【解析】【分析】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中的個體并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后代。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同一種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個基因庫。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空間內上的分布各物種的種群集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各個物種的種群,共同組成生態系統中有生命的部分。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解答】 溫州泰順縣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黃腹角雉、獼猴、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組成了一個 群落;故答案為:B4.【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藥品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增加并發生化學反應,也就是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新的物質,結合常見物質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①苛性鈉是氫氧化鈉的俗稱,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發生了化學變化導致質量增加;②碳酸鈉晶體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失去結晶水,質量會減少,發生的是化學變化;③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會使其質量減少;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使其質量增加,但發生的是物理變化;⑤生石灰是氧化鈣的俗稱,敞口露置在空氣中,能與空氣中的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發生了化學變化導致質量增加;故①⑤中的藥品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增加并發生化學反應。故答案為:C。5.【答案】A【知識點】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染色體:染色體主要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所以圖中 A 是染色體。遺傳信息:DNA 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 DNA 片段,遺傳信息蘊含在基因中,所以 B 是遺傳信息。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所以 C 是基因。【解答】通過分析可知,DNA主要存在于染色體上,因此A是染色體;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因此B遺傳信息;DNA上有決定生物性狀的叫基因,因此C是基因;故答案為:A。6.【答案】B【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實質及反應中二者的質量關系分析。【解答】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質量比為40:36.5, 等質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則A、 所用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大于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錯誤;B、 混合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鈉,鈉離子與氯離子個數相等,正確;C、 混合后有水分子生成,總數變大,錯誤;D、 混合前陽離子有氫離子,混合物氫離子變成水分子,陽離子總數減少,錯誤;故答案為:B。7.【答案】C【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解析】【分析】(1)影響動能的影響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運動的速度,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的高度,其中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在分析各個能量的變化時,根據各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2)不計空氣阻力時,機械能沒有轉化為內能,機械能守恒。【解答】C、北斗衛星在隨火箭加速上升的過程中,北斗衛星質量不變,速度變大、高度增加,故動能和重力勢能都變大,故C正確;B、由圖知道,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所以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故B錯誤;D、衛星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所以重力勢能變大,動能變小,速度減小,故D錯誤;A、由C正確,如圖1北斗衛星在隨火箭加速上升的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都變大,所以機械能變大;如圖2,由于人造地球衛星在大氣層外運行,不受空氣阻力,機械能是守恒的,故A錯誤。故答案為:C。8.【答案】C【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解析】【分析】人體三種血管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如表:①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小靜脈;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小動脈;③紅細胞單行通過,因此是毛細血管。【解答】A、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小動脈,管壁較厚,血液流速最快,A正確。B、③紅細胞單行通過,是毛細血管,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管壁最薄,B正確。C、②血管為動脈血管,動脈血管內不一定流動脈血,如肺動脈內流靜脈血,C錯誤。D、血液流動的方向是②(動脈)→③(毛細血管)→①(靜脈),D正確。故答案為:C。9.【答案】A,C,D【知識點】杠桿的分類【解析】【分析】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解答】由圖知道,以彈簧的拉力為動力,則剎車盤對剎車帶的摩擦力為阻力,制動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杠桿MN是省力杠桿;道釘撬、鋼絲鉗、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桿,可與上述杠桿歸為一類;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ACD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CD。10.【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據此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稀硫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①應為紫色石蕊溶液,錯誤;B、銅與稀硫酸不反應,溶液不是淺綠色,錯誤;C、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生成的硫酸鐵溶液顯黃色,不可能是氧化鐵,錯誤;D、氫氧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水,硝酸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硝酸,兩種物質與稀硫酸反應都有生成白色沉淀,正確。故答案為:D。11.【答案】D【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1)由圖象知,當電流為0.4A時,對應的電壓為1V,由歐姆定律得出燈的電阻;(2)由圖可知,閉合開關S后,燈泡與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變阻器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滑片P向左滑動時,分析電路中的電阻變化,由歐姆定律確定電路中的電流變化,根據P=UI確定燈的實際功率,從而得出燈泡亮度變化;(3)電壓表示數為2.5V時,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得出燈的電壓,由圖知此時通過燈泡的電流,根據P=UI得出小燈泡的功率;(4)小燈泡的電壓等于額定電壓2.5V時,燈正常發光,由圖象可知燈的額定電流,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求出變阻器的電壓,根據P=UI求出變阻器的功率。【解答】A、由圖知道,閉合開關S后,燈泡與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變阻器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滑片P向左滑動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小,電路中的電阻變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的電流變大,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知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變小,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規律可知燈泡兩端電壓變大,由P=UI知道,燈泡的實際功率增大,則燈泡變亮,故A錯誤;B、由燈泡的I-U圖像知道,當電流為0.4A時,燈泡的電壓為1V,由歐姆定律可得,燈的電阻故B錯誤;C、電壓表示數為2.5V時,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知道,燈兩端的電壓為由圖像知道,燈的電壓為0.5V時電流為0.3A,則小燈泡的功率故C錯誤;D、小燈泡的電壓等于額定電壓2.5V時,燈正常發光,由圖像知道,燈的額定電流為0.5A,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變阻器的電壓為此時滑動變阻器的功率故D正確。故答案為:D。12.【答案】C【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解析】【分析】1、生產者能夠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等。消費者直接或間接以生產者為食,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如細菌、真菌等。2、生物富集是指環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大量積聚的過程。3、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沿著食物鏈傳遞時,每個營養級都會通過呼吸作用等方式散失一部分能量,所以能量金字塔呈現出下寬上窄的形狀,4、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高級消費者,注意起點是生產者。箭頭指向捕食者。【解答】A、能量在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入下一個營養級。圖1表示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A正確。B、圖②是表示各生物中有機物含量,生產者有機物含量最高,隨著營養等級的增加,有機物含量逐漸減少,因此,圖②表示的食物鏈為:丙→乙→甲→丁,B正確。C、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屬富集量,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生產者重金屬含量最低,圖③表示的食物鏈為:丁→乙→甲→丙,C錯誤。D、觀圖④可知,所有箭頭都指向丙,由此可判斷丙是二氧化碳,丁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釋放二氧化碳,表示生產者,甲與丁是捕食關系,甲是消費者,甲和丁的箭頭都指向乙,乙表示分解者,D正確。故答案為:C。13.【答案】A【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一份含有HCl和MgCl2的混合液,現將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滴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過量,氫氧化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后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稀鹽酸顯酸性,pH小于7,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pH大于7,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現將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滴加入到含有HCl和MgCl2的混合液中直至過量,氫氧化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后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正確;B、鹽酸顯酸性,生成的氯化鈉呈中性,所以一開始溶液pH變大,在和氯化鎂的反應過程中,生成氯化鈉呈中性,所以中間有一段pH=7不變的過程,最后氫氧化鈉過量,溶液呈堿性pH大于7,且無限趨近于氫氧化鈉原溶液的pH,錯誤;C、一開始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水,氫氧化鈉溶液中也有溶劑水,所以水的來源有兩部分,之后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沒有水生成,只有氫氧化鈉溶液中帶有水,水的來源只有一部分,所以水的量增加的速度變慢,圖線傾斜角度變小,最后氫氧化鈉過量,水的來源同樣只有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溶劑,所以圖線傾斜角度不變,錯誤;D、氫氧化鈉先和鹽酸反應,所以溶液中氯化鎂質量不變,之后氯化鎂和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氯化鎂的質量減小直至為零,錯誤。故答案為:A。14.【答案】C【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解析】【分析】1、傳染病傳染病的概念:由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控制傳染源:對傳染病患者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的蔓延。切斷傳播途徑:如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對一定場所進行消毒等。保護易感人群:如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接種疫苗等。2、免疫人體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由皮膚和黏膜組成,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能夠破壞許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溶解。吞噬細胞可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這兩道防線是生來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組成。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可以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屬于特異性免疫。【解答】A、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殺菌作用針對多種病原體發揮作用,因此屬于非特異性免疫;接種麻疹疫苗預防麻疹,具有專一性,屬于特異性免疫,A錯誤。B、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保護易感人群;搞好個人衛生是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B錯誤。C、對乙肝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乙肝的人群,屬于易感人群,C正確。D、免疫并不是對人體總是有益的,如免疫力過強易發生過敏反應,D錯誤。故答案為:C。15.【答案】D【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影響彈性勢能的因素是彈性形變的程度,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彈性勢能越大;影響動能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有:質量和高度,質量一定時,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如果有摩擦阻力,機械能轉化時總量減小。【解答】A、扣環打開前彈性繩的彈性形變程度最大,彈性勢能最大,最高點C彈性繩沒有形變,沒有彈性勢能,故A錯誤;B、人在B點時速度最快,此時彈力與人的重力相等,此時彈性繩對人還有彈力,則不是繩的原長位置,故B錯誤;C、人上下振蕩后靜止在空中,說明受到了空氣阻力,因而整個過程機械能逐漸減小,因而人上升和下降時最大速度不同,故C錯誤;D、人從A到B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增大,重力勢能增加;質量不變、速度逐漸變大,動能變大,所以機械能增大,故D正確。故答案為:D。16.【答案】定滑輪;C【知識點】熱機的工作原理;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解析】【分析】(1)滑輪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2)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內燃機的四個沖程有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其中在做功沖程中,是內燃機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在壓縮沖程中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解答】(1)圖甲中兩個滑輪軸都是固定不動的,都是定滑輪,起到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2)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氣缸內蒸汽體積膨脹,對外做功,其內能減小,同時推動活塞,使艦載機獲得巨大的牽引力,該過程中內能轉化為機械能;C圖中汽油機兩氣門都關閉,火花塞點火和活塞向下移動,是汽油機的做功沖程,也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與蒸汽彈射裝置工作時的原理相似。17.【答案】變異;B【知識點】遺傳和變異現象【解析】【分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自然選擇學說的中心論點是:物種是可變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1)過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產生很多后代。(2)生存斗爭自然界中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間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進行生存斗爭。(3)遺傳和變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生物個體既能保持親本的遺傳性狀,又會出現變異。出現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并將這些變異遺傳下去;出現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4)適者生存生存斗爭的結果是適應環境的生物(或個體)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不適應環境的生物被淘汰,這就是適者生存。【解答】(1)這些昆蟲的祖先的翅有的發達,有的正常,有的無翅或翅短不能飛翔,這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著變異現象。(2)由圖可知:這個海島上中等翅長的個體最多,而短翅和長翅個體數量少,但環境條件改變以后--島上經常刮大風,中等翅長的個體抗風能力比較弱,短翅的飛不起來,長翅的抗風能力強,生存下來的機會大增,因此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短翅和長翅個體數量多,中等翅長的個體少。故B符合題意。18.【答案】腎臟;消化酶的催化作用受溫度影響【知識點】血液循環【解析】【分析】1、人體血液循環的途徑如圖所示: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即體循環是指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環;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可見體循環和肺循環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為人體各個組織細胞不斷的運來養料和氧,又不斷地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2、圖中的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①主動脈、②上、下腔靜脈、③肺靜脈、④肺動脈、A除肺以外的全身各器官、B肺。【解答】(1)腎臟的功能是形成尿液,隨尿液排出的有人體代謝產生的尿素及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等,所以若A是腎臟,則血管②中的血液與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降低。(2)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期,某同學不小心患了病毒性感冒,體溫達40℃左右,此時消化與吸收功能下降,原因是消化酶的催化作用受溫度影響,發燒時,人的體溫升高,消化酶的催化作用降低,所以消化與吸收功能下降。19.【答案】鹽酸;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加至紅色溶液中,A能使紅色溶液顏色消失,則A為鹽酸;C無有明顯現象,C為氯化鈉溶液【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酸、堿、鹽的鑒別;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A不能使酚酞變色且能與碳酸鈉產生氣泡,可知A是鹽酸。(2)鹽酸可以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的氯化鈉呈中性,紅色將褪去,而氯化鈉與氫氧化鈉不反應,溶液仍為紅色。【解答】(1)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分別顯酸性、中性和堿性,則A、B為鹽酸和氯化鈉溶液中的一種,B為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能與氯化鈉溶液反應,則A是鹽酸。(2)首先他往已裝入待測液且分別編號 A、B、C的三支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觀察到B溶液變紅色,則B為氫氧化鈉溶液,再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加至紅色溶液中,能使紅色消失的是鹽酸,無明顯變化的是氯化鈉溶液。20.【答案】由含氧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顏色鮮的動脈血;2【知識點】血液循環【解析】【分析】1、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叫作血液循環。根據血液循環的途徑不同,可以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人體血液循環的途徑如圖所示: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即體循環是指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環;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可見體循環和肺循環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為人體各個組織細胞不斷的運來養料和氧,又不斷地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2、圖中的A消化系統、B肺、C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D泌尿系統。【解答】(1)經過B肺后血液性質的變化是:由含氧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顏色鮮的動脈血。(2)某人得了急性咽喉炎,醫生在其手部進行靜脈輸液。藥物從手部進入血液經上腔靜脈回到右心房、右心室;再由右心室經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回到左心房、左心室;最后由左心室經主動脈、各級動脈到達咽喉。所以藥物從手部到達咽喉的過程中至少需2次經過心臟。21.【答案】b-c-a;32【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實際情況分析上臺階的過程,確定支點的位置。(2)若在杠桿上B端施加最小的力F,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該力的方向應該垂直OB斜向上,此時的動力臂最長,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求力的大小。【解答】(1)①手握小車把手K,向下用力作用在K上,杠桿繞b點轉動,此時杠桿的支點為b;②當車輪上臺階后,向前推車,杠桿繞c點轉動,此時支點為c;③將力作用在K上向上用力,此時,杠桿繞輪與臺階的接觸點a轉動,a為支點;故最合理的支點順序是b-c-a。(2)在阻力、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為使動力最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而開展,動力臂要最長,當OB為動力臂時,動力臂最大,動力最小;由于OA∶AB=4∶3根據勾股定理知道OA∶OB=4∶5根據杠桿平衡條件知道所以22.【答案】ACD;×100%【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1)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以及產生誤差的原因來分析;(2)根據集氣瓶內和量筒內液體體積的變化以及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方法來分析。【解答】(1)用紅磷測氧氣體積分數的實驗,實驗中進入左瓶中的水位不足集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原因可能是導管內殘留部分水、裝置氣密性不好、氧氣濃度過低時紅磷無法繼續燃燒。而點燃紅磷后插入集氣瓶動作緩慢會導致測定結果偏大,故選ACD;(2)原集氣瓶內上方空氣體積為V0,集氣瓶內的水增加的體積即為被消耗的氧氣的體積,即被消耗的氧氣的體積為V3,則測出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為×100%;量筒內水減少的體積即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表示為:V1-V2,則測出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又可表示為×100%。23.【答案】=;<【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1)根據W=Gh比較小球重力做功大小;(2)根據能量轉化的知識分析A點時動能大小,進而確定A點時速度大小。【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兩球的質量相同,兩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根據W=Gh=mgh可知,該過程中小球重力所做功W甲=W乙;(2)開始時,兩球處于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釋放,則兩球的重力勢能相等。下擺過程中,繩子不會伸長,而橡皮條會伸長,所以甲球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小球的動能和橡皮條的彈性勢能,而乙球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這樣,在最低點時,乙球的動能大,其速度較大,即v甲24.【答案】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H2SO4=ZnSO4+H2↑;乙裝置中質量變化量為0.4g,為氫氣中水的質量0.4g;實驗結束后發現甲裝置中質量變化量為4g,即離開甲的氣體質量為4g,生成氫氣的質量為4g-0.4g=3.6g;參與反應的氫氣質量為3.6g×50%=1.8g;設氫氣與氧化銅反應后固體質量減少x,x=14.4g,答:丙中固體粉末質量變化量為14.4g。;B【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甲裝置中氣體總質量為4g,其中水蒸氣質量為0.4g(通過乙裝置增重),得到氫氣的質量為3.6g;然后根據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原理利用質量差量法即可計算出反應后固體質量的減少量;(2)根據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2)氫氣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因此應該采用B裝置,該裝置使氫氣與銅絲的接觸面積更大,使反應更充分。故答案為:B。25.【答案】a;【知識點】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1)根據歐姆定律,電路中的電阻最小,電流最大,燈泡最亮,據此確定滑片位置;(2)實現閉合開關后電燈從亮到熄滅連續變化,說明燈泡的電壓連續改變且可以為零,根據滑片移動改變分壓大小分析。【解答】(1)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分別置于a和c點, a、e為滑動變阻器的兩個端點,置于a點,滑動變阻器被短路,因而電阻最小,電流最大,小燈泡發光最亮。(2)實現閉合開關后電燈從亮到熄滅連續變化,如果燈泡與滑動變阻器串聯,不可能使得燈泡的電流為0,因而必須采用并聯在滑片,移動滑片改變電壓大小,如圖所示:26.【答案】氨基酸;在一定鹽度范圍內,蛋白酶活性隨鹽度的增加而上升,在鹽度為30%時活性最強,隨后隨鹽度增加酶活性反而降低;BD【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解析】【分析】(1)消化酶是指參與消化的酶的總稱,主要作用是幫助消化,消化酶的活性主要受溫度和pH值的影響。蛋白質在小腸中最終被分解成氨基酸后被小腸吸收進血液。(2)分析圖像找出蛋白酶活性隨鹽度變化的規律,并分析活性最強的鹽度。(3)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但酶的種類有多種時,能消化多種物質。【解答】(1)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刺參中的膠原蛋白屬于蛋白質,在人體內最終被消化為氨基酸。(2)由圖中曲線可知,鹽水鹽度在22‰~30‰之間時,蛋白酶活性升高,鹽水鹽度在30‰~38‰之間時,蛋白酶活性降低,因此鹽度對這種蛋白酶活性影響的規律是:在一定鹽度范圍內,蛋白酶活性隨鹽度的增加而上升,在鹽度為30%時活性最強,隨后隨鹽度增加酶活性反而降低。(3)A、實驗的酶液是用刺參的消化道水浴條件下攪拌制得,因此含有刺參消化道內的多種消化酶,故該酶液不是只能消化蛋白質,故A不符合題意;BD、由曲線圖可知,鹽度為30‰時,蛋白酶活性最強,鹽度大于30‰時,蛋白酶活性降低,因此刺參蛋白酶的最適合鹽度是30‰,高鹽度使刺參失水,會影響蛋白酶的活性,故BD符合題意;C、溫度過高會導致酶失活以及變性,因此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水浴的溫度越高制作酶液所需的時間越短,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D。27.【答案】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B;小瑚的觀點正確,是因為如果反應生成了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又不能和氧化銅完全反應,沒有反應的一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境;還原性【知識點】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加熱時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解答】(1)裝置④可以檢驗是否生成水,裝置⑤可以檢驗是否生成二氧化碳,③能檢驗一氧化碳、⑥用來處理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因此他們設計的實驗裝置,是基于對甲烷與氧化銅反應的產物是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猜測;故填: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2)①是制取甲烷氣體的裝置,應該選用圖中AB的B裝置(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不需要加熱)實驗,故選B;(3)小瑚的觀點正確,是因為如果反應生成了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又不能和氧化銅完全反應,沒有反應的一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境;(4)裝置②主要是吸盡空氣中的CO2,③中現象由黑色變成紅色,④(白色固體變藍色,是因為水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固體五水硫酸銅)⑤(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的現象如期發生。那么根據實驗現象可以說明甲烷具有還原性的化學性質。28.【答案】10;1.2×103kg/m3;BC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解析】【分析】 (1)當鐵塊沒有浸在液體中時,秤砣所在位置就是密度秤的0刻度點。(2)當鐵塊浸沒在液體中,調整秤砣位置使秤桿平衡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有:(G鐵-F浮)OA=G秤砣OC。(3)求得液體浮力或密度與秤砣到O點距離的數學關系,若二者成一次函數關系,則刻度是均勻的;若不是,則不均勻。【解答】(1)已知OA=5cm=0.05mOB=10cm=0.1m假設秤桿的重心到O點的距離為L,則即解得G秤桿L=0則可知秤桿的重心在O點處;如圖甲所示,鐵塊沒有浸在任何液體中,即可視為其測量的液體密度為0,則此時秤砣所處的位置B點即為該密度秤的0刻度處。(2)當鐵塊浸沒在液體中時,鐵塊排開液體的體積為秤砣移到了C處,則OC=10cm-1.5cm=8.5cm=0.085m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即解得ρ液=1.2×103kg/m3(3) AB.設秤砣到O點的距離為L',液體的密度為ρ液',液體所受的浮力為F浮',則即解得由此可知密度秤的刻度是均勻的,該密度秤的刻度左大右小,故A錯誤,B正確;C.由于秤砣質量變小密度秤的精度變高,故C正確;D.由于可知秤砣質量變大密度秤的量程變大,故D正確。故答案為:BCD。29.【答案】0.2;0.8;AB【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求出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利用求出第4次實驗的電流;(2)根據圖乙確定燈泡額定電壓對于的額定電流,利用P=UI求出燈泡的額定功率;(3)AD、在只有電壓表的情況下,首先通過開關的轉換,電壓表能測燈的電壓,判斷燈正常發光,然后根據串聯電路的規律和歐姆定律可求出燈的額定電流,根據P=UI求出燈泡額定功率;BC、分析電路的連接、在只有電流表的情況下,定值電阻和電流表可起到測量電壓的作用,通過開關的轉換,測算出燈的額定電流,根據P=UI 求出燈泡額定功率。【解答】(1)由表中數據知道,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為研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要控制電壓不變,則當20Ω電阻接入電路時,通過20Ω電阻的電流為(2)由圖乙知道,當燈泡兩端電壓為2V時,通過燈泡的額定電流為0.4A,則小燈泡額定功率為(3)A、閉合S1,上面開關接2,移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示數為2.5V,則燈正常發光;保持滑片位置不動,閉合S1,上面開關接1,記下電壓表的示數U1,此時電壓表測R0與燈兩端的電壓,因電路的連接沒有改變,各電阻的大小和電壓沒有改變,燈仍正常發光,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知道,R0的電壓通過R0的電流,即燈的額定電流由P=UI可求燈的額定功率,故A符合題意;D、定值電阻R0與燈串聯,電路中只有電壓表,閉合S1,上面開關接2,電表測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閉合S1,上面開關接1時,電壓表測燈與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無法確定燈是否正常發光,故D不符合題意;B、閉合S1,S2接1,燈與R0并聯,電流表測通過R0的電流,移動滑片使電流表示數為根據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知道,燈的電壓一定為2.5V,燈正常發光;保持滑片位置不動,S2接2,記下電流表示數I,即為燈與定值的總電流,因電路的連接沒有改變,各電阻的大小和電壓沒有改變,通過燈與定值電阻的電流不變,燈仍正常發光,根據并聯電路電流的規律,燈的額定電流根據P=UI可求燈的額定功率,故B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閉合S1,無論S2接1還是2,都無法確定燈泡是否正常發光,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B。30.【答案】碳酸鋇;產生白色沉淀;A【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鉀、硝酸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Ⅰ.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水的質量的變化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加入足量的水后固體部分溶解,單獨的五種物質都能溶于水,碳酸鈉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硝酸鈉,硫酸鈉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則未溶解的固體可能是生成的碳酸鋇、硫酸鋇;Ⅱ.取少量B點時的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并且氫氧化鈉不能和其它四種物質反應,則原固體中一定沒有氫氧化鈉;Ⅲ.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的變化如圖2所示;由圖可知,固體部分溶解,碳酸鋇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鋇、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鋇不溶于酸,則加水后未溶解的固體是碳酸鋇和硫酸鋇,說明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以上實驗無法判斷氯化鉀是否存在;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由分析可知,AB段一定含有的固體是碳酸鋇;(2)由分析可知,DE段時硝酸鋇和硫酸鈉反應生產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故現象是:產生白色沉淀;(3)根據圖2可知CD段固體增加的質量與DE段固體減少的質量相等,設稀硝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a,CD段固體增加的質量為x,DE段消耗稀硝酸的質量為y,根據、可得:①②由①②可得,y=1.83g,則b=20+1.83=21.83。故答案為:A。31.【答案】化學;車水平勻速行駛時的牽引力F=f=0.05G=8×105N×0.05=4×104N由得,車2min行駛的距離s=vt=10m/s×2×60s=1200m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牽引力做的功W=Fs=4×104N×1200m=4.8×107J;減小【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甲烷氣體完全燃燒時,甲烷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2)根據速度公式算出公交車滿載時以10m/s的速度水平勻速行駛2min行駛的距離,由題知,勻速行駛中公交車受到的平均阻力f=0.05G,根據W=fs算出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3)利用分析公交車的功率一定時,通過車上坡時速度的變化來判斷牽引力的變化。【解答】(1)燃料燃燒時放出熱量,化學能轉化為內能。(2)車水平勻速行駛時的牽引力F=f=0.05G=8×105N×0.05=4×104N由得,車2min行駛的距離s=vt=10m/s×2×60s=1200m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牽引力做的功W=Fs=4×104N×1200m=4.8×107J(3)根據可得,公交車功率一定,車上坡時應減小速度,才能有較大的牽引力。32.【答案】20;+4;設理論上用10噸碳酸鈣可以生產鈦酸鈣的質量為m,【知識點】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在原子中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分析;(2)根據化合價原則由化學式求出元素的化合價;(3)根據碳酸鈣的質量和反應的方程式可求出生產鈦酸鈣的質量。【解答】(1)在原子中,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由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可知,鈣的原子序數是20,其質子數為20;(2)在鈦酸鈣( CaTiO3)中,鈣的化合價為+1價,氧的化合價為-2價,由化合價原則可知,Ti的化合價為+4;33.【答案】閉合S2;2A;2750W【知識點】電功與熱量的綜合計算;電器的電功率【解析】【分析】 (1)S1接b處、且S2斷開時兩電阻串聯,總電阻最大;S1接b處、且S2閉合時只有R1單獨工作,電阻較大;S1接a處、且S2閉合時,兩電阻并聯,總電阻最小,由判斷出電路電功率的大小,進而判斷出各個擋位;(2)根據P=UI求解低溫擋正常工作電流;(3)根據算出低溫擋時電路的總電阻,根據R2=4R1算出兩個電阻值,由算出高溫時的電功率。【解答】(1)S1接b處、且S2斷開時兩電阻串聯,總電阻最大,由知道,電路的電功率最小,處于低溫擋;S1接b處、且S2閉合時只有R1單獨工作,電阻較大,由知道,電路的電功率較小,處于中溫擋;S1接a處、且S2閉合時,兩電阻并聯,總電阻最小,由知道,電路的電功率最大,處于高溫擋。(2)根據P=UI知道,該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為(3)低溫擋時電路的總電阻為因為R2=4R1,所以則R1=22Ω高溫時的電功率為答:(1)中溫擋時開關的閉合情況應該是接b處同時閉合S2;(2)該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為2A。(3)該電烤箱在高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額定功率為2750W。34.【答案】乙;乙同學實驗中產生氫氣的質量為:150g+9g-158.7g=0.3 g,設參加反應Fe的質量為x,生成FeSO4的質量為y,x═8.4g,y=22.8g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為:;;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甲同學和乙同學的實驗產生的氫氣量相同,鐵樣品質量相同,但甲同學用的稀硫酸質量多,說明甲同學的實驗稀硫酸過量;乙同學和丙同學的實驗用稀硫酸質量相同,鐵樣品質量丙同學的多,而產生的氫氣量仍相同,說明丙同學的實驗鐵樣品過量;據此即可判斷誰到底恰好完全反應。(2)上面分析已經知道,乙同學的實驗是恰好完全反應的,所以計算時要用乙同學實驗的數據,根據鐵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利用氫氣質量得到鐵的質量,再計算出樣品中的鐵的質量分數。(3)根據氫氣的質量可以求得反應生成的硫酸亞鐵的質量,再求出恰好完全反應后溶液的質量;最后根據,即可求得恰好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解答】(1)甲、乙比較說明9g鐵樣品完全反應能產生0.3g氫氣;乙、丙比較說明150g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0.3g氫氣,因此可以判斷乙同學所取用的稀硫酸與鐵樣品恰好完全反應;35.【答案】見解析【知識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鉛筆芯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導電,電流經過鉛筆芯,電能轉化為內能,石墨溫度升高碳燃燒發光并放出大量的熱;石灰水可以檢驗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也能防止熾熱的鉛筆芯掉落使瓶底破裂;隨著燃燒的進行鉛筆芯越來越細電阻變大,總電壓不變,實際功率減小,亮度變暗,據此進行分析。【解答】鉛筆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導電;通電時,電流經過鉛筆芯,由于電流的熱效應,電能轉化為內能,石墨溫度升高碳燃燒發光;在燃燒過程中可以產生二氧化碳和大量的熱量,瓶中的石灰水可以檢驗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也能防止熾熱的鉛筆芯掉落使瓶底破裂;鉛筆芯越來越細電阻變大,總電壓不變,實際功率減小,亮度變暗。故答案為:鉛筆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導電;通電時,電流經過鉛筆芯,由于電流的熱效應,電能轉化為內能,石墨溫度升高碳燃燒發光;在燃燒過程中可以產生二氧化碳和大量的熱量,瓶中的石灰水可以檢驗實驗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也能防止熾熱的鉛筆芯掉落使瓶底破裂;鉛筆芯越來越細電阻變大,總電壓不變,實際功率減小,亮度變暗。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繡湖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繡湖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