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2 壓強和浮力的大小比較與綜合計算目 錄01 題型綜述02 解題攻略提分秘籍知識點一、壓強比大小問題知識點二、浮力比大小問題知識點三、壓強和浮力的計算典例剖析題型1固體壓強大小比較題型2壓強的計算題型3液體壓強的比較大小題型4液體壓強的計算以及公式的應用題型5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題型6浮力大小的計算題型7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題型8冰塊熔化問題題型9密度計原理03 課后鞏固01題型綜述一、壓強題型特點情境多樣:固體壓強常以正方體、長方體等規則固體放在水平面上,或物體疊放等為情境,如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不同邊長的正方體金屬塊,考查對固體壓強公式p=F/S的理解和運用,需要根據物體的重力、接觸面積等計算壓強。結合密度:常與密度知識結合,通過給出物體的密度、體積等條件,先計算物體的質量和重力,進而得出壓力,再計算壓強。如已知某種材質的正方體的密度和邊長,求其對地面的壓強。與深度相關:液體壓強重點考查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常以不同形狀的容器裝液體,或在同一容器中改變液體深度等為背景,如探究不同深度處液體壓強大小的實驗裝置圖,讓考生比較不同點的壓強大小,需要運用p=ρgh進行分析容器形狀影響:涉及不同形狀容器(如柱形容器、上寬下窄容器、上窄下寬容器)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和壓強問題,需要考生理解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與液體重力的關系,根據F=pS和p=ρgh結合容器形狀判斷壓力和壓強的大小。二、浮力題型特點多種狀態對比:常給出多個物體在不同液體中的浮沉狀態,如漂浮、懸浮、下沉等,要求比較物體所受浮力大小。例如,將幾個不同材質的小球分別放入水和鹽水中,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浮(漂浮、懸浮)和F浮=ρ液gV排來判斷浮力大小關系。相同物體不同液體:以同一物體放入不同密度的液體為情境,考查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如把一個雞蛋分別放入水和濃鹽水中,根據雞蛋在不同液體中的狀態和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變化,需要考生理解排與液對浮力的影響。三、浮力綜合計算與壓強結合:將浮力與液體壓強知識綜合起來,如計算漂浮或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以及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等。多物體系統:涉及多個物體相互連接(如用繩子連接兩個物體)在液體中的浮力問題,需要對每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力的平衡條件列出方程求解。實際應用背景:以輪船、潛水艇、密度計等實際生活中的物體為背景,考查浮力的綜合計算。02 解題攻略確定研究對象:明確是計算固體壓強、液體壓強還是物體所受浮力,以及是對單個物體還是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進行分析。分析受力情況: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畫出受力示意圖。如計算液體中物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時,要分析物體受重力、浮力和容器底對它的支持力,根據力的平衡關系F支= G - F浮,再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得出物體對容器底的壓力F = F支,進而計算壓強。選擇合適公式:根據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選擇恰當的壓強或浮力公式進行計算。如已知物體質量m和體積V,放入某液體中,求浮力和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強,可先根據G = mg求出物體重力,再判斷物體浮沉狀態來確定浮力大小,根據V排的變化結合液體壓強公式求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強。【提分秘籍】知識點一、壓強比大小問題①固體壓強應優先考慮公式F=F/S,比較F壓力和S受力面積的關系,柱形固體也可使用P=ρgH來進行判斷②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與其它因素無關,而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與液體壓強和底面積有關,與其它因素無關。所以無論是同種液體、不同種液體還是加入固體,屬于哪一種情況,只要涉及到液體內部壓強以及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壓力時,應先根據公式P=ρ液gh比較P,再根據公式F=PS比較F。知識點二、浮力比大小問題1、根據浮沉條件比較①漂浮:若物體漂浮在液面上,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此時物體所受浮力F浮 = G。所以當比較兩個漂浮物體的浮力大小時,只需要比較它們的重力大小,重力大的物體所受浮力大。②懸浮:物體懸浮時,同樣有(F浮 = G)。所以對于兩個懸浮的物體,也是重力大的所受浮力大。如果知道物體的質量,可根據(G = mg)比較重力,進而比較浮力。③下沉:當物體下沉時,(F浮<G)。但如果要比較兩個下沉物體的浮力,不能僅根據重力判斷,需要結合阿基米德原理,通過比較V排和ρ液來確定浮力大小。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比較①同種液體:當物體都浸在同種液體中時,液體密度ρ液相同,根據F浮=ρ液gV排,此時V排越大,物體所受浮力越大。比如一個物體完全浸沒,另一個物體部分浸沒,那么完全浸沒的物體V排大,所受浮力大。②不同液體:若物體浸在不同液體中,且V排相同,根據F浮=ρ液gV排,液體密度ρ液大的,物體所受浮力大。例如一個物體在水中和在鹽水中都浸沒,因為鹽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物體在鹽水中所受浮力大。③綜合考慮:如果物體在不同液體中,V排和ρ液都不同,則需要綜合考慮兩者的影響。可根據F浮=ρ液gV排分別計算出浮力大小再進行比較。知識點三、壓強和浮力的計算近年中考有關浮力難題多以阿基米德原理和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通常會跟壓力、壓強、質量、密度、杠桿、滑輪等知識綜合在一起考查,浮體綜合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1)先明確物體在液體中的狀態:漂浮、懸浮等。(2)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只受到重力G物和浮力F浮兩個力的作用,并處于靜止狀態(漂浮或懸浮)。(3)列出二力平衡的方程: F浮= G物。(4)展開求解:將求浮力的公式F浮= ρ液gV排、重力公式G物=m物g (或G物=ρ物V物g )求未知量。(5)若受到重力G物和浮力F浮兩個力外,還有繩子拉力、彈簧的彈力、接觸面的支持力等作用,列出受力的等式,即F向上的力 = F向下的力,再根據公式解題。(6)需要注意的是單位轉換,不同狀態下浮力不同,用不同的符號代替,如F浮與F浮’等。【典例剖析】題型1固體壓強大小比較如圖所示,一塊長為L、質量分布均勻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與桌邊相齊,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緩慢地離開桌邊,在板A移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對桌面的摩擦力不斷變小B.A對桌面的彈力是桌面形變產生的C.A對桌面的壓強不變D.桌面對A的彈力不變【解答】解:A、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有關,所以,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緩慢地離開桌邊時,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不變,故A錯誤;B、A對桌面的彈力是A發生形變產生的,故B錯誤;C、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在板A移動過程中,A對桌面的壓力不變,因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緩慢地離開桌邊時,木板與桌面的接觸面積變小,受力面積變小,所以,由p可知,A對桌面的壓強變大,故C錯誤;D、桌面對A的彈力與A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由于A對桌面的壓力不變,所以桌面對A的彈力不變,故D正確。故選:D。如圖所示,用力F把木塊壓在豎直墻面上,木塊靜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只受重力、壓力和摩擦力B.木塊對墻面的壓強隨F增大而增大C.木塊受到的摩擦力隨F增大而增大D.木塊受到的重力和壓力是一對平衡力【解答】解:A.用力F把木塊壓在豎直墻面上,木塊靜止,在水平方向上木塊受到的壓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豎直方向上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總共四個力,故A錯誤;B、用力F把木塊壓在豎直墻面上,由于固體可以大小不變地傳遞壓力,所以當木塊受到的壓力增加時,木塊對墻面的壓力也增大,而受力面積不變,由p可知,木塊對墻面的壓強增大,故B正確;C、木塊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因為重力不變,所以壓力增大時,摩擦力大小不變,故C錯誤;D、木塊受到的重力和壓力方向不是相反的,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B。如圖所示,甲、乙兩個質量分布均勻的實心正方體分別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他們對地面壓強相等,若沿豎直方向將甲、乙各切除相同厚度,再將切除部分分別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甲、乙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甲和p乙,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無法確定【解答】解:設最初甲對地面的壓強為p甲0,其重力為G甲,邊長為h甲,最初乙對地面的壓強為p乙0,其重力為G乙,邊長為h乙,由題可知p甲0=p乙0,根據壓強定義式可得,即,所以①;若沿豎直方向將甲、乙各切除相同厚度,再將切除部分分別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則它們對地面的壓力不變(仍等于各自的重力),設切除的厚度均為h,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強為:p甲,乙對地面的壓強為:p乙,則②(需結合①式得出),由圖可知h甲>h乙,則h甲h>h乙h,h甲h乙﹣h甲h<h甲h乙﹣h乙h﹣﹣﹣﹣﹣③,根據②③可得1,所以p甲<p乙。故選B。題型2壓強的計算如圖甲所示,一塊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對長木板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推力F,使木板沿著桌面緩慢做水平向右的直線運動,直到木板長度的四分之一伸出桌面時停止運動。此過程中木板對桌面的壓強p與木板被推動距離s的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已知木板寬為0.2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長木板的底面積為0.2m2B.當s=0.25m時,木板對桌面的壓力為8NC.當s=0.2m時,木板對桌面的壓強為48PaD.移動過程中,木板對桌面的壓力先不變后增大【解答】解:A、由圖乙知,木板伸出桌面的長度為L=0.25m﹣0.1m=0.15m,木板的長度為a=4L=4×0.15m=0.6m,長木板的底面積為S=a×b=0.6m×0.2m=0.12m2,故A錯誤;B、由圖乙知,當木板沒有伸出桌面時,其對桌面的壓強p=40Pa,木板的重力G=F=pS=40Pa×0.12m2=4.8N,當s=0.25m時,木板處于平衡狀態,其對桌面的壓力F'=G=4.8N,故B錯誤;C、當s=0.2m時,木板與桌面間的受力面積S'=[0.6m﹣(0.2m﹣0.1m)]×0.2m=0.1m2,此時木板對桌面的壓力F″=G=4.8N,木板對桌面的壓強p'48Pa,故C正確;D、移動過程中,由于木板在豎直方向上始終處于二力平衡狀態,所以木板對桌面的壓力始終等于其重力,故D錯誤。故選:C。如圖所示,物體重20N,它與豎直墻面的接觸面積是0.2dm2,現用30N的水平力把物體按在墻上靜止,當逐漸減小水平壓力至25N時,物體沿墻面勻速下滑,則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當水平壓力為30N時,墻面受到的壓強是1.5×104PaB.當水平壓力為30N時,墻面受到的壓力是20NC.當水平壓力為30N時,物體受到墻面的摩擦力是30ND.當水平壓力由30N減小到25N時,摩擦力減小【解答】解:AB、圖中物體可以將左邊受到的壓力大小不變地傳給墻面,則墻壁受到的壓力為30N,墻面受到的壓強,故A正確,B錯誤;C、當水平壓力為30N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物體受到墻面的摩擦力f=G=20N,故C錯誤;D、當逐漸減小水平壓力至25N時,物體沿墻面勻速下滑,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重力不變,物體受到墻面的摩擦力不變,故D錯誤。故選:A。如圖甲所示,質量為2.7kg的正方體鋁塊放在粗糙程度完全相同,面積為0.1m2的水平桌面上,鋁塊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鋁塊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g=10N/kg,ρ鋁=2.7g/cm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1s時,鋁塊對桌面的壓強是270PaB.t=1s時,鋁塊向右勻速運動C.t=3s時,鋁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為2ND.t=6s時,將F改為水平向左、大小為3N的力,鋁塊將立刻向左做加速運動【解答】解:A、由ρ可知,鋁塊的體積V1000cm3,由于鋁塊是正方體,則鋁塊的邊長L10cm=0.1m,鋁塊的底面積S=0.1×0.1m=0.01m2,鋁塊對桌面的壓力:F=G=mg=2.7×10N/kg=27N,鋁塊對桌面的壓強:p2700Pa,故A錯誤;B、由圖乙v﹣t圖像可知,t=1s時,鋁塊的速度為0,即處于靜止狀態,故B錯誤;C、由圖乙v﹣t圖像可知,4~6s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推力F與滑動摩擦力f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摩擦力f1=F1=2N;物塊與水平地面的壓力大小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所以第3s時的摩擦力f2=2N,故C正確;D、t=6s時,把大小為2N、水平向右的推力F改為水平向左的力,物體由于慣性會繼續向前運動,即向右運動,此時推力和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相同,合力的大小F合=F′+f=3N+2N=5N,物體將先向右減速,速度為0后,向左做加速運動,故D錯誤。故選:C。題型3液體壓強的比較大小今年3.15消費者權益日曝光了多家知名奶茶店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引發關注知名品牌紛紛被查出存在食品生產標簽錯誤、使用腐爛水果等安全問題。如右圖,某奶茶飲料(未裝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將該飲料倒置過來放在桌面上,則( )A.杯內飲料對杯子底的壓強減小B.杯子對桌面的壓力增大C.杯子對桌面的壓強增大D.杯內飲料對杯子底的壓強增大【解答】解:AD、由圖可知,此時上端粗下端細,若倒置過來,上端細下端粗,液體深度變小,由p=ρ液gh可知,液體密度不變時,深度變小,故杯內飲料對杯子底的壓強減小,故A正確,D錯誤;BC、某奶茶飲料(未裝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對桌面的壓力大小等于杯子的總重,若將該飲料倒置過來放在桌面上,杯子的總重不變,故杯子對桌面的壓力不變,由于受力面積變大,由p可知,杯子對桌面的壓強變小,故BC錯誤。故選:A。底面積和質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個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現向甲、乙、丙容器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a、b、c三種液體,三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的關系為pa=pb=pcB.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關系為Fa=Fb=FcC.容器對桌面的壓強關系為p甲=p乙=p丙D.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關系為F甲>F乙>F丙【解答】解:A、向甲、乙、丙容器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a、b、c三種液體,三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由圖可知,甲中液體的體積最大,丙中液體的體積最小,根據ρ可知,ρa<ρb<ρc,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的關系為pa<pb<pc,故A錯誤;B、三容器地面相同,根據F=pS可知,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關系為:Fa<Fb<Fc,故B錯誤;CD、容器和容器內液體的質量相同,根據G=mg可知,容器內液體的重力相同,容器的重力也相同,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內液體的重力之和,則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相等,即F甲=F乙=F丙;根據p可知,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即p甲=p乙=p丙,故C正確,D錯誤。故選:C。在A、B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別倒入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甲和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則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B.若甲和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則甲的質量小于乙的質量C.若甲和乙的質量相等,則甲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等于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D.若甲和乙的質量相等,則A容器對地面的壓強小于B容器對地面的壓強【解答】解:AB、若甲和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由圖可知甲液體的深度小于乙液體的深度,根據p=ρgh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即ρ甲>ρ乙;采用割補法(如下圖所示),分別把容器兩側半球部分補上同種液體,此時兩容器均為柱形容器,割補后液體深度不變,液體密度不變,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不變,又因為容器底面積不變,所以割補前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變,且此時容器為柱形容器,則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等于割補后液體的總重力;由于p甲=p乙,兩容器的底面積相等,根據F=pS可知,甲、乙兩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甲=F乙;設缺口部分的液體體積為V,則有:m甲g+ρ甲Vg=m乙g+ρ乙Vg(m甲、m乙均為原來液體的質量),且ρ甲>ρ乙,整理可得:m甲﹣m乙=(ρ乙﹣ρ甲)V<0,所以m甲<m乙,故A錯誤,B正確;C、若甲和乙的質量相等,由圖知甲液體的體積小于乙液體的體積,由ρ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即ρ甲>ρ乙;同理由割補法可知,甲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甲=m甲g+ρ甲gV,乙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乙=m乙g+ρ乙gV,而m甲=m乙,ρ甲>ρ乙,所以F甲>F乙,又因為兩容器的底面積相等,所以根據公式p可知兩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關系為p甲>p乙,故C錯誤;D、若甲和乙的質量相等,且兩容器自身的質量也相等,則A容器和B容器的總質量相同,根據G=mg可知,兩容器的總重力相同;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容器對地面的壓力相等,且受力面積相等,根據p可知,兩容器對地面的壓強大小相等,故D錯誤。故選:B。題型4液體壓強的計算以及公式的應用如圖所示,甲、乙、丙為底面積相同、重力相等,形狀不同的容器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裝有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液面高度相同,則( )A.容器對桌面的壓強關系是p甲=p乙=p丙B.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關系是F甲<F乙<F丙C.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關系是p′甲=p′乙=p′丙D.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關系是F′甲<F′乙<F′丙【解答】解:(1)甲、乙、丙三個質量相同,容器內液體的質量相等,則重力相等,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和液體的重力之和,所以三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相等,故B錯誤;三個容器的底面積相同,根據p可知,三容器對桌面的壓強關系為:p甲=p乙=p丙,故A正確;(2)裝有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從圖中可知液體的體積大小關系為V甲<V乙<V丙,根據ρ可知,液體的密度大小關系為ρ甲>ρ乙>ρ丙,根據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關系是p甲′>p乙′>p丙′,故C錯誤;由圖可知,甲容器上細下粗,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大于液體的重力;乙容器為直壁容器,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丙容器上粗下細,有一部分液體壓在容器的側壁上,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小于液體的重力,甲、乙、丙三種液體的質量相等,則液體的重力相等,所以,甲、乙、丙三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關系為:F甲′>F乙′>F丙′,故D錯誤。故選:A。如圖所示,一下半部分為圓柱形的玻璃瓶,深度為20cm,內封閉有質量為0.30kg的水。將玻璃瓶正放在水平面上時,水對玻璃瓶底部的壓強為900Pa;將玻璃瓶倒放在水平面上時,水對玻璃瓶蓋的壓強為1400Pa。若該玻璃瓶內裝滿密度為0.8×103kg/m3的酒精,則酒精的質量為( )A.0.36kg B.0.40kg C.0.44kg D.0.48kg【解答】解:玻璃瓶內水的質量為0.30kg=300g,則瓶內水的體積為V水300cm3,根據正放時水對底部壓強為900Pa,由p=ρgh可得水的深度為:h1,則瓶底的面積為Scm2;根據倒放時水對瓶蓋壓強為1400Pa,則此時水的深度為:h2,所以右圖中空余部分的高度為h3=H﹣h2=20cm﹣14cm=6cm,則右圖中空余部分的容積為:V空余=Sh3cm2×6cm=200cm3,整個玻璃瓶的容積為V容=V水+V空余=300cm3+200cm3=500cm3;若該玻璃瓶內裝滿密度為0.8×103kg/m3的酒精,則V酒精=V容=500cm3,酒精的質量為: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500cm3=400g=0.40kg。故選:B。題型5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如圖甲所示,盛有某一液體(密度為ρ)的圓柱形容器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積為S,用彈簧測力計懸掛一圓柱形金屬塊,將金屬塊從容器底部緩慢豎直向上拉出液體,彈簧測力計示數F與金屬塊下表面距容器底部距離h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塊的高度等于h1﹣h0B.金屬塊的密度為C.金屬塊在液面下上升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一直減小D.金屬塊拉出液體后與完全浸沒時相比,水平桌面受到的壓強變化了【解答】解:A、由圖象可知,金屬塊的上表面剛剛到的液面時,液體的深度為h0+H金,當金屬塊剛剛露出液面時水中的深度為h1,設容器的底面積為S,金屬塊的底面積為S1,則有S(h0+H金)=S1H金+Sh1,解得金屬塊的高度H金,由于S>S1,所以金屬塊的高度不等于h1﹣h0,故A錯誤;B、由圖象可知,當液體的深度為h1時金屬塊處于空氣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1,則金屬塊重力G=F1,金屬塊浸沒液體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0,則金屬塊浸沒液體中,圓柱體受到的浮力F浮=F1﹣F0;根據F浮=ρ液V排g可得:V=V排;所以,金屬塊密度:ρρ,故B錯誤;C、金屬塊在液面下上升的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F浮=ρ液V排g可知受到的浮力不變,故C錯誤;D、金屬塊拉出液體后與完全浸沒時相比,水平桌面受到的壓力減小量為ΔF=F浮=F1﹣F0,所以,水平桌面受到的壓強變化量:Δp,故D正確。故選:D。如圖所示,把一棱長為20cm的正方體物塊放進盛有水的薄壁柱形容器中,并用40N的壓力F使物體剛好浸沒在水中,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4000Pa。已知容器重10N,底面積為500cm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剛好浸沒在水中時水的深度為4cmB.正方體物塊的密度5×103kg/m3C.改變壓力F,靜止后物體有四分之一體積露出水面,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3600PaD.改變壓力F,靜止后物體有四分之一體積露出水面,此時容器對地面的壓力為180N【解答】解:A、由p=ρgh可得物體剛好浸沒在水中時水的深度h0.4m=40cm;故A錯誤;B、物塊的體積V=L3=(20cm)3=8000cm3=0.008m3,物塊剛好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排g=1.0×103kg/m3×0.008m3×10N/kg=80N,物體的重力G=F浮﹣F=80N﹣40N=40N,物體的質量m4kg,正方體物塊的密度:ρ0.5×103kg/m3;故B錯誤;CD、改變壓力F,靜止后物體有四分之一體積露出水面時,則排開水的體積減小量為:ΔV排V0.008m3=0.002m3,則下降的深度為:Δh0.04m,此時水的深度為:h′=h﹣Δh=0.4m﹣0.04m=0.36m,水對容器底的壓強:p′=ρ水gh′=1.0×103kg/m3×10N/kg×0.36m=3600Pa,故C正確;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力:F壓=p′S=3600P×500×10﹣4m2=180N,已知容器重10N,則容器對地面的壓力F壓′=F壓+G容器=180N+10N=190N;故D錯誤。故選:C。(多選)如圖,體積相同的兩物體 A、B用不可伸長的細線系住,放入水中后,A有四分之一體積露出水面,細線被拉直。已知A重4N,B受到的浮力為8N,A、B密度之比為2:那么( )A.A、B所受的重力之比為 2:5B.A、B所受的浮力之比為1:2C.細線對 A的拉力大小為1ND.B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零【解答】解:A、由題知,A、B密度之比ρA:ρB=2:5,VA:VB=1:1,由G=mg=ρVg可得A、B所受的重力之比:GA:GB=ρAVAg:ρBVBg=ρA:ρB=2:5,故A正確;B、已知A、B的體積相同,設均為V,A有四分之一體積露出水面,則A排開水的體積V排AV,B排開水的體積V排B=V,則A、B所受的浮力之比:F浮A:F浮B=ρ水V排Ag:ρ水V排BgV:V=3:4,故B錯誤;C、由題知,B受到的浮力F浮B=8N,因F浮A:F浮B=3:4,則A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8N=6N,A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重力和拉力,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細線對A的拉力大小:F拉=F浮A﹣GA=6N﹣4N=2N,故C錯誤;D、因為GA:GB=2:5,且GA=4N,所以GBGA4N=10N,B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壓=GA+GB﹣F浮A﹣F浮B=4N+10N﹣6N﹣8N=0N,故D正確。故選:AD。題型6浮力大小的計算一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圓柱體,將圓柱體從盛水的燒杯上方離水面某一高度處緩慢下降,然后將圓柱體逐漸浸入水中,如圖是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關系的圖象(忽略水面的變化),求:(1)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多少N?(2)圓柱體的密度是多少?(3)當圓柱體剛好全部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多少Pa?【解答】解:(1)由圖象可知,當h=0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2N,則物體的重力G=F拉=12N;由圖象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最小為F′=4N,則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G﹣F′=12N﹣4N=8N;(2)由G=mg可得,圓柱體的質量:m,因圓柱體完全浸沒時浮力最大,所以,由F浮=ρgV排可得,圓柱體的體積:V=V排,則圓柱體密度:ρρ水1.0×103kg/m3=1.5×103kg/m3;(3)由圖象可知,圓柱體在剛浸沒時,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7cm﹣3cm=4cm=0.04m,則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強:p=ρ水gh=1.0×103kg/m3×10N/kg×0.04m=400Pa。如圖甲所示,水平放置的長方體容器中水深16cm,用細線將沉在容器底的圓柱體物塊豎直向上勻速提升。從物塊剛剛離開容器底到拉出水面的過程中,拉力F與物塊下表面到容器底的距離h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細線的質量、體積及物塊帶走的水均忽略不計,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2)物塊取出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3)容器中水的質量。【解答】解:(1)由圖乙可知,當h>15cm時,物塊完全離開水面,物塊受到的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拉力,則物塊的重力:G=F′=13N;當h<9cm時,物塊完全浸沒在水中,此時拉力F=8N,物塊受到的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拉力、豎直向上的浮力,G=F+F浮,因此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G﹣F=13N﹣8N=5N。(2)由圖乙可知,當h=15cm時,物塊下表面剛好離開水面,則物塊取出后,容器中水的深度:h水′=15cm=0.15m,水對容器底的壓強:。(3)根據F浮=ρ水gV排可得,物塊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物塊浸沒時與物塊取出后相比,水面下降的高度:h=h水﹣h水′=0.16m﹣0.15m=0.01m,容器的底面積:,容器中水的體積:,根據可得,容器中水的質量:。水箱是生活中常用的供水工具,如圖所示是該模型的示意圖,儲水箱主要由一個重為10N,底面積是200cm2,高度為32cm(溢水口到桶底)的圓柱形金屬水桶、一個壓力傳感開關和兩個體積相同的實心圓柱體A、B組成,其中圓柱體A、B通過細線1與壓力傳感開關相連。已知加水前水箱的水桶內儲水高度為15cm,圓柱體B恰好一半浸在水中,此時壓力傳感器受到細線1豎直向下的拉力達到6.5N,水泵接受到信號從進水口開始向桶內加水,已知實心圓柱體A、B的重力分別為GA=2N、GB=7N,它們的底面積都是50cm2。(1)水泵向桶內加水前,水桶底部受到水的壓強是多少?(2)B浸入一半時,排開液體的體積是多少?(3)若細線2長5cm,當加水至細線1對A的拉力為1N時,細線1末端的拉力傳感器突然失控,導致A、B平穩下落(不考慮水波動),試求A、B穩定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強。【解答】解:(1)水桶底部受到水的壓強:p=ρ水gh1=1×103kg/m3×10N/kg×15×10﹣2m=1500Pa;(2)圓柱體B恰好一半浸在水中,此時壓力傳感器受到細線1豎直向下的拉力達到6.5N,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細線1對圓柱體A、B向上的拉力也為6.5N,以A、B的整體為研究對象,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拉+F浮B=GA+GB,所以圓柱體B受到的浮力:F浮B=GA+GB﹣F拉=2N+7N﹣6.5N=2.5N,則B浸入一半時,B排開水的體積:VB排2.5×10﹣4m3=250cm3;(3)根據題意可得B的體積:VB=2VB排=2×250cm3=500cm3,由V=Sh可得B的高度hB10cm,且圖中B露出水面的高度:hB露hB=5cm;當加水至細線1對A的拉力為1N時,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A、B受到的總浮力:F浮總=GA+GB﹣F拉′=2N+7N﹣1N=8N,A、B排開水的總體積:V排總8×10﹣4m3=800cm3>500cm3,因V排總>VB,所以此時B浸沒在水中,A部分浸入水中(如下圖2),此時A排開水的體積:VA排=V排總﹣VB=800cm3﹣500cm3=300cm3,則A浸入水中的深度:hA浸6cm,原來水深為15cm,結合下圖可知此時容器中水的深度:h2=h1+hB露+L線2+hA浸=15cm+5cm+5cm+6cm=31cm;A、B的總質量:m總0.9kg=900g,已知A、B的體積相同,則A、B的總體積:V總=2VB=2×500cm3=1000cm3,則A、B的平均密度:ρ平均0.9g/cm3<ρ水,所以細線1末端的拉力傳感器突然失控時,A、B平穩下落后,最終整體處于漂浮狀態,由漂浮條件可得,此時A、B受到的總浮力:F浮總′=GA+GB=2N+7N=9N,此時A、B排開水的總體積:V排總′9×10﹣4m3=900cm3,與拉力傳感器失控前相比,整體排開水的體積的增加量:ΔV排=V排總′﹣V排總=900cm3﹣800cm3=100cm3,則水面上升的高度:Δh0.5cm,此時水的深度為h3=h2+Δh=31cm+0.5cm=31.5cm,而溢水口到桶底的高度為32cm,所以水不會溢出,則A、B平穩下落后,容器內水的體積:V水=Sh3﹣V排總′=200cm2×31.5cm﹣900cm3=5400cm3,容器內水的質量:m水=ρ水V水=1g/cm3×5400cm3=5400g=5.4kg,則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壓=G桶+GA+GB+G水=10N+2N+7N+5.4kg×10N/kg=73N,所以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3650Pa。題型7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相同的兩個燒杯中分別裝有不同液體,把甲、乙兩球分別輕輕放入兩杯液體中,最后甲球沉底,乙球懸浮,如圖所示。甲、乙兩球排開液體質量相等,則( )A.甲球所受浮力比乙球小B.甲、乙球所受重力相等C.左側燒杯中所裝液體密度較大D.兩燒杯底部所受液體壓強相等【解答】解:A、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甲=G甲排=m甲排g,F浮乙=G乙排=m乙排g,因為甲、乙兩球排開液體質量相等,所以兩球浮力相等,故A錯誤;B、因為甲球在液體中沉底,甲球的重力大于浮力,乙球漂浮,乙球浮力等于重力,因為兩球浮力相等,所以甲球的重力大于乙球的重力,故B錯誤;CD、由題知,兩球浮力相等,即F浮甲=F浮乙,則:ρ甲液gV甲排=ρ乙液gV乙排,因V甲排<V乙排,所以ρ甲液>ρ乙液,由p=ρgh知,在深度相同時甲燒杯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大,故C正確,D錯誤。故選:C。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A、B是體積相等的兩個小球,A球沉沒在容器底,B球漂浮在液面上,甲液面低于乙液面,且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則( )①兩種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②兩種液體的質量m甲<m乙③兩個小球所受的重力GA<GB④兩個小球所受的浮力FA>FBA.②正確 B.②④正確 C.①③正確 D.④正確【解答】解:首先,我們來看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由于兩個容器完全相同且放在水平桌面上,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其中ρ為液體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h為液體深度),我們可以得出兩種液體的深度關系為h甲<h乙(因為甲液面低于乙液面)。由于壓強相等且g為常數,所以我們可以得出ρ甲>ρ乙,與選項①中的ρ甲<ρ乙相反,所以①錯誤。接著,我們來看兩種液體的質量關系。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受力面積相等,根據F=pS得,所以甲和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相等,即F甲=F乙,所以G甲+GA排=G乙+GB排,由于ρ甲>ρ乙,VB排<VA排,所以ρ甲VA排>ρ乙VB排,所以GA排>GB排,故G甲<G乙,從而m甲<m乙,所以②正確。然后,我們來看兩個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關系。由于A球沉沒在容器底,所以A球所受的浮力FA小于其重力GA(即FA<GA);而B球漂浮在液面上,所以B球所受的浮力FB等于其重力GB(即FB=GB)。又因為兩個小球體積相等,且都浸沒在液體中(只是A球完全浸沒,B球部分浸沒)。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由于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為ρ甲>ρ乙,且排開液體的體積A球更多,所以我們可以得出FA>FB。又因為FA<GA且FB=GB,所以我們可以得出GA>GB。與選項③中的GA<GB相反,所以③錯誤,且FA>FB,與選項④中的描述一致,所以④正確。故選:B。題型8冰塊熔化問題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盛有適量鹽水的燒杯中,漂浮著冰塊A,懸浮著物塊B,當冰塊A完全熔化后,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燒杯中水的密度變大B.燒杯內液面不發生變化C.杯底受到液體的壓強變小D.物塊B受到的浮力變大【解答】解:A、冰化成水后,由于水的密度要小于鹽水的密度,混合后,鹽水的密度變小,故A錯誤;B、冰塊漂浮,則F浮=G排=G冰,即:m排=m冰,則V排;冰塊全部熔化成水后質量不變,水的體積為:V水;,由于水的密度小于鹽水的密度,所以,V水>V排,即液面會上升,故B錯誤;C、根據力的相互作用,杯底受到的液體壓力等于漂浮的冰塊、懸浮的物塊以及鹽水的重力,冰熔化后,懸浮的物塊沉底,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力等于鹽水的重力和物塊B受到的浮力,由于此時浮力減小,故液體對杯底的壓力減小,壓強也減小,故C正確;D、冰化成水后,鹽水的密度變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塊B受到的浮力變小,故D錯誤。故選:C。某冰塊中有一小金屬塊,冰和金屬塊的總質量是61g,將它們放在盛有水的圓柱形容器中,恰好懸浮于水中(如圖甲所示)。當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cm(如圖乙所示)。容器的底面積為10cm2,冰塊中冰的體積是 cm3,金屬塊的質量是 g.金屬塊的密度是 kg/m已知冰的密度ρ冰=0.9×103kg/m3。【解答】解:設冰和金屬塊的總體積為V,其中冰的體積為V1,金屬塊的體積為V2;冰和金屬的總質量為m,其中冰的質量為m1,金屬塊的質量為m2。(1)由題意得,冰的體積減去熔化成水后的體積,就是水面下降的體積,即:V10.6cm×10cm2=6cm3,則:V1V1=6cm3,即:V1=60cm3。(2)由ρ可得:m1=ρ冰V1=0.9×103kg/m3×60×10﹣6m3=54×10﹣3kg=54g。故m2=m﹣m1=61g﹣54g=7g。(3)由于冰和金屬塊恰好懸浮于水中,則F浮=G總=mg=0.061kg×10N/kg=0.61N;由F浮=ρ水gV排得:V=V排6.1×10﹣5m3=61cm3V2=V﹣V1=61cm3﹣60cm3=1cm3所以金屬塊的密度ρ金屬7g/cm3=7×103kg/m3。故答案為:60;7;7×103。題型9密度計原理小明按照教材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制作簡易密度計(1)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并用石蠟封口。塞入金屬絲的目的是使吸管能 在液體中。(2)將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圖(a)所示,測得浸入的長度為H;放到另一液體中的情景如圖(b)所示,浸入的長度為h。用ρ液、ρ水分別表示液體和水的密度,則ρ液 ρ水(選填“>”、“<”或“=”),ρ液與ρ水、h及H的關系式是ρ液= 。(3)小明根據圖(a)在吸管上標出1.0刻度線(單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關系式進行計算,標出了0.8、0.9、1.1、1.2的刻度線(圖中未畫出)。結果發現,1.1刻線是在1.0刻線的 (選填“上”或“下”)方。(4)為檢驗刻度誤差,小明取來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其密度,然后再用這個密度計測量。但操作時卻出現了圖(c)所示的情形,這讓他很掃興。難道實驗就此終止了嗎,根據經驗或思考,在不更換食油的情況下,你認為可以進行怎樣的嘗試: 。【解答】解:(1)在吸管下端塞入一些塞入金屬絲作為配重并用石蠟封口,能降低吸管的重心,這樣做為了讓吸管能豎直漂浮在液體中;(2)由于吸管在(a)、(b)圖中均漂浮,所以F浮=G,則吸管在水和另一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由圖知V排a>V排b,根據F浮=ρgV排可知,ρ水<ρ液。設吸管的底面積為S,由于吸管在水和另一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則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水gSH=ρ液gSh,所以ρ液 ρ水;(3)根據(2)可知,將上端刻度與下端刻度進行比較,得到”密度計“刻度線的特點是上端刻度小、下端刻度大,所以1.1刻線是在1.0刻線的下方。(4)由圖c可知,密度計沉底了,因此不能再用這個密度計測量,應該使密度計漂浮在液體中,應再向容器中加油或者將容器換成直徑細些的,以提高油的深度從而增大密度計受到的浮力。故答案為:(1)豎直漂浮;(2)>; ρ水;(3)下;(4)再向容器中加油或者將容器換成直徑細些的。小明在粗細均勻的木棒一端纏繞一些細銅絲制成了如圖所示的簡易密度計(未標刻度,忽略銅絲的體積),為了給密度計標上刻度,小明將密度計分別放在水中和酒精中。密度計豎直漂浮在水中時,露出液面的長度L1為6.4cm,他在密度計上距頂端6.4cm處標記刻度線,該刻度線對應的密度值為1.0g/cm3;密度計豎直漂浮在酒精中時,露出液面的長度L2為4cm,他在密度計上距頂端4cm處標記刻度線,該刻度線對應的密度值為0.8g/cm3;利用上述數據,可計算出該密度計上對應密度值為1.2g/cm3的刻度線到密度計頂端的距離為 cm,根據上面的三條刻度線的對應值可知,密度計的刻度線是 的。【解答】解:a.設簡易密度計的橫截面積為S,長度為L,重力為G,密度計始終漂浮,則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當密度計豎直漂浮在水中時,則有ρ水gV排水=G,即1×103kg/m3×10N/kg×S(L﹣0.064cm)=G ①密度計豎直漂浮在酒精中時,則有ρ酒精gV排酒精=G,即0.8×103kg/m3×10N/kg×S(L﹣0.04cm)=G ②聯立①②,解得L=0.16m;當密度計豎直漂浮在密度值為1.2g/cm3的液體中時,設1.2g/cm3的刻度線到密度計頂端的距離為L3,則有1.2×103kg/m3×10N/kg×S(0.16m﹣L3)=G ③聯立②③,解得L3=0.08m=8cm,即對應密度值為1.2g/cm3的刻度線到密度計頂端的距離為8cm;b.對應0.8g/cm3、1g/cm3、1.2g/cm3的刻度線到密度計頂端的距離分別為4cm、6.4cm、8cm,據此可知刻度線到密度計頂端的距離與液體的密度不成線性函數關系,所以密度計的刻度線是不均勻且上小下大的。故答案為:8;不均勻且上小下大。三.課后鞏固1.(2021·寧波)將密度為0.9g/cm3、邊長為10cm的立方體冰塊,放入盛有水的柱狀容器中,靜止時冰塊有2cm露出水面,如圖所示。對容器緩慢加熱,直至冰塊完全熔化。在冰熔化過程中,下列判斷與事實不符的是( )A.冰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B.水面高度始終保持不變C.冰塊漂浮之后,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小D.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最多增大1.0N【答案】B【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晶體熔化的條件:①達到熔點;②繼續吸熱;(2)將冰塊的V排與熔化成水的體積進行比較即可;(3)根據浮沉條件判斷;(4)熔化熔化前,冰塊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增大值等于它受到的浮力,冰塊熔化后對容器底部壓力的增大值等于冰塊的重力,二者比較即可。【解答】A.冰塊吸收熱量熔化,但溫度保持不變,故A不合題意;B.冰塊熔化前,它受到的浮力F浮V排,水面的高度會增大,故B符合題意;C.冰塊漂浮后,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于熔化,冰塊的重力不斷減小,因此它受到的浮力逐漸減小,故C不合題意;D.冰塊熔化前,水對容器底部壓力的增大值為:F=F浮力=ρ水gV排=103kg/m3×10N/kg×(0.08m×0.1m×0.1m)=8N;冰塊熔化后,水對容器底部壓力的增大值等于冰塊的重力,即G=mg=ρ冰gV=0.9×103kg/m3×10N/kg×(0.1m×0.1m×0.1m)=9N;則水對容器底部壓力的增大值最大為:9N-8N=1N,故D不合題意。故選B。2.(2020·舟山)下列生活中的現象均與氣壓有關, 其中一個利用的原理與另外三個不同的是( )A.吸飲料B.拔火罐C.高壓鍋煮飯D.吸盤緊貼在墻面【答案】C【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現象包含的物理原理,找出其中不同的即可。【解答】吸飲料時,吸管中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飲料被壓入口中;拔火罐時,其中的棉花燃燒消耗氧氣,使罐內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強的作用下,罐被壓在皮膚上;吸盤能夠緊貼在墻面上,是因為大氣壓強的作用;高壓鍋煮飯,利用是液體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因此與其它三個原理不同的是C。故選C。3.(2023·衢州)小科通過研究得到“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的結論,下列四組實驗可以證明“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的是( )①測力計掛著浸在水中的鐵塊,慢慢下移,在鐵塊浸沒前測力計示數逐漸變小②測力計掛著浸沒在水中的鐵塊,讓鐵塊再下移一段距離測力計示數不變③將兩塊相同的木塊以橫、豎不同的姿態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④將質量相同、形狀各異的實心物體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A.只有②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當物體浸入的深度改變時,如果浮力發生改變,那么說明二者存在關系;否則,浮力與深度無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①探究浮力大小與深度的關系時,需要控制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只改變深度。而鐵塊慢慢浸入水中時,深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都增大,故①不合題意;②浸沒在水中的鐵塊,它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讓鐵塊再下移一段距離測力計示數不變,根據F浮力=G-F拉可知,鐵塊受到的浮力不變,這說明浮力與深度無關,故②符合題意;③將兩塊相同的木塊以橫、豎不同的姿態放入水中,則浸入的深度不同。但是二者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即二者浮力相等,那么說明浮力與深度無關,故③符合題意;④將質量相同、形狀各異的實心物體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它們受到的浮力都相等,但是浸入的深度不同,那么說明浮力大小與深度無關,故④符合題意。則能夠證明結論的是②③④。故選C。4.(2022·舟山)學習了物體的浮沉條件后,小舟做了如下實驗:在兩個薄氣球中加滿溫水,扎緊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別浸沒于盛有冷水與熱水的玻璃杯中(如圖)。若不計氣球自重,放手后兩氣球的運動情況是( )A.冷水、熱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熱水中上升C.冷水、熱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熱水中下沉【答案】D【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浮沉條件分析判斷。【解答】冷水的密度大于溫水,即氣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因此氣球在冷水中上浮。熱水的密度小于溫水,即氣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因此氣球在熱水中下沉。故選D。5.nbsp;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盤,砝碼放右盤,調節天平至指針指向分度盤中央。向溢水杯里輕放一個密度比水小的蠟塊,待蠟塊靜止,排開的水全部流入量筒后(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天平指針仍指向分度盤中央刻度B.蠟塊受到的浮力大于蠟塊的重力C.量筒中水的質量小于蠟塊的質量D.量筒中水的體積等于蠟塊的體積【答案】A【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6.(2025·衢州模擬)如圖為一種吸盤插花器,其下方為一個吸盤,上方有許多針狀結構,把花枝插在上面,吸盤固定在容器中,并在容器中加水可使鮮花較長時間不凋謝。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吸盤能牢牢固定在容器底部利用的是大氣壓B.針狀結構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C.花能較長時間不凋謝是因為水可以從花枝中的篩管向上運輸D.剛采摘不久的枝條仍能進行呼吸作用【答案】C【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細胞呼吸;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大氣壓的綜合應用7.(2025九下·浙江月考)當海水的溫度及所含鹽分變化時,可能會導致海水密度發生突變,在垂直海面方向上形成一個類似“懸崖”的突變水層。在如圖所示的情形中,若有潛艇潛航至此水域時,就會急速下沉,發生“掉深”事故,危及潛艇安全。我軍潛艇曾創造過遭遇“掉深”自救成功的奇跡。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潛艇在高密度水層懸浮時,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B.潛艇從高密度水層潛航進入低密度水層時,所受浮力不變C.潛艇遭遇“掉深”進行自救時,需快速排出水箱中的水D.潛艇從剛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過程中,其所受浮力變大【答案】C【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物體漂浮和懸浮時,浮力等于重力,但漂浮和懸浮時浮力不一定相等,所以物體的總重力可能發生了改變。【解答】A、潛艇在高密度水層懸浮時,受力平衡,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故A錯誤;B、潛艇從高密度水層潛航進入低密度水層時,液體密度減小,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由可知,所受浮力變小,故B錯誤;C、潛艇通過改變自身重力實現沉浮,要讓潛艇上升,則應減小自身的重力,所以自救時,需盡快排出水箱中的水,故C正確;D、潛艇從剛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過程中,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小,由可知,受到的浮力將變小,故D錯誤。故答案為:C。8.(2025·浙江模擬)2020年11月10日,中國自主研制的“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在“奮斗者”號下潛過程中的說法正確的是( )A.“奮斗者”號所用材料鈦合金是一種新型的有機合成材料B.“奮斗者”在水下下潛過程中所受壓力與浮力都逐漸增大C.“奮斗者”成功坐底的馬里亞納海溝是由板塊張裂形成D.“奮斗者”號采用聲吶等定位導航,聲波在海水中傳播速度比空氣中快【答案】D【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液體的壓強;浮力產生的原因;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新型金屬材料9.(2025九下·浙江模擬)如圖,水平桌面上放著一杯水,將橘子放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取出后剝皮再將橘子皮和剝了皮后的橘子放入水中,發現橘子皮漂浮在水中,剝了皮后的橘子沉到杯底。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橘子皮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所受的重力B.橘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C.剝了皮的橘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D.橘子所受浮力小于剝了皮的橘子所受浮力【答案】D【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剝皮前橘子的浮沉情況判斷出浮力與重力的關系,由剝皮后橘子的重力變小判斷出剝皮后所受浮力的變化,由阿基米德原理判斷出橘子排開水重力的變化。【解答】 A、橘子皮漂浮在水中,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漂浮時物體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所以橘子皮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所受的重力,A 選項正確。B、橘子放入水中漂浮,說明橘子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 選項正確。C、剝了皮后的橘子沉到杯底,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沉底時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所以剝了皮的橘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C 選項正確。D、橘子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剝了皮的橘子沉底,浮力小于重力,而橘子的重力大于剝了皮的橘子的重力,所以橘子所受浮力大于剝了皮的橘子所受浮力,D 選項錯誤。故答案為:D。10.(2025九下·蕭山模擬)科學實驗為結論的得出提供了支持。下列選項中,科學實驗與結論的關系正確的是( )A.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并定量測出其大小B.奧斯特實驗證明了電流的磁效應C.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實驗證明了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D.米勒模擬實驗證明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轉化的【答案】B【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A.世界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B.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C.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大部分α粒子直接穿過,只有少數粒子發生了大幅度的偏轉,這說明原子核內部絕大部分都是空的,只有原子中心是實心的,且質量很大,并且帶有正電荷,據此分析判斷即可;D.米勒模擬實驗支持了生命的起源。【解答】A.世界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但不能測出大氣壓的大小,故A錯誤;B.奧斯特實驗說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證明了電流的磁效應,故B正確;C.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實驗證明了原子核質量較大,原子內部空間較大,但不能證明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故C錯誤;D.米勒模擬實驗支持了生命物質可由非生命物質轉化的可能,故D錯誤。故選B。11.今年2月下旬,錢塘江中一艘貨船滿載河沙。因裝載貨物過重,達到最大吃水深度,在經過淺水區時有擱淺的風險。為使該貨船能順利通行,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往水中加鹽增大水的密度B.使用另一艘動力更強的貨船拖拽該貨船C.將淺水區河底沙子挖出來裝載入該貨船D.等待錢塘江漲潮時通過【答案】D【知識點】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 根據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 A.往水中加鹽增大水的密度,因為需要耗費的鹽較多,不符合實際且成本較高,故A不符合題意;B.使用另一艘動力更強的貨船拖拽該貨船,若船擱淺受到的阻力較大,拖拽容易損壞船底,故B不符合題意;C.將河底沙子挖出來裝載入該貨船,由于始終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而此時船的總重增加,會繼續下沉,還是擱淺,故C不符合題意;D.等待錢塘江漲潮時通過,水的深度會增加,船會向上移,可以安全通過,故D符合題意。故選D。12.(2025九下·蕭山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裝有體積相等的不同液體,靜置在水平桌面上,將同種材料制成的實心物體A、B分別放入甲、乙兩容器中,靜止時兩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容器的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相等B.物體A 受到的浮力大于物體B 受到的浮力C.甲容器中液體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體的密度D.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小于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答案】B【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ACD.根據物體浮沉條件,結合圖示判斷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已知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又知深度關系,根據p=ρ液gh判斷兩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關系。根據m=ρV可知兩液體的質量的大小關系,根據G=mg可知兩液體的重力的大小關系,因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液體和物體的重力之和,據此得出兩杯對桌面的壓力大的大小關系,由壓強公式判斷出甲杯和乙杯對桌面壓強的關系。B.首先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判斷,判斷實心物體A、B的體積關系,又知實心物體A、B由同種材料制作,利用密度公式判斷其質量關系,再利用重力公式判斷其重力關系;根據物體浮沉條件判定浮力的大小關系。【解答】 ACD.實心物體A、B由同種材料制作,則密度相等,根據圖片可知,A漂浮,則A的密度小于甲液體的密度;B懸浮,則B的密度等于乙液體的密度,所以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靜止時液面等高,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容器粗細均勻,故甲容器和液體總重大于乙容器的,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大于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故ACD錯誤;B.根據題意可知,甲、乙兩相同的容器中裝有體積相等的兩種液體,將實心物體A、B分別放入兩容器中,靜止時液面等高,則甲液體與A排開液體的體積之和等于乙液體與B排開液體的體積之和,由圖可知,A處于漂浮狀態,A排開液體的體積小于物體的體積,B處于懸浮狀態,B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所以A的體積大于B的體積,實心物體A、B由同種材料制作,則密度相等,根據m=ρV得到A的質量大于B的質量,根據G=mg可知,A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由圖可知,A處于漂浮狀態,A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A的密度小于甲液體的密度;B處于懸浮狀態,B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B的密度等于乙液體的密度;因為A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所以A受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故B正確;故選B。13.(2022·溫州模擬)如圖是某-海底隧道的施工現場,起重船將圓柱形物體放入水中至全部浸沒的過程中,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變化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把船和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此過程中,船漂浮,所以船和物的總重力與船和物受到的浮力相等,即G船+G物=F浮船+F浮物; F浮物=ρ液gv排,當物體入水的過程中,v排先變大,浸沒后不變,所以F浮物先變大后不變;G船+G物不變,則F浮船=G船+G物-F浮物先變小后不變。【解答】G船+G物=F浮船+F浮物; F浮物=ρ液gv排,當物體入水的過程中,v排先變大,浸沒后不變,所以F浮物先變大后不變;G船+G物不變,則F浮船=G船+G物-F浮物先變小后不變。因為物體是圓柱形的,隨著物體浸入深度的增加,v排不是均勻增大的(先增大的快,水浸過圓柱體的直徑后,v排增大的慢),所以圓柱體的浮力也不是均勻增大的(先增大的快,后增大的慢),導致船的浮力變小也不是均勻的(先快后慢),所以A、B、D都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4.(2022·溫州模擬)溫州市區和永嘉隔江相望,為了安全兩邊江岸需要建設防護堤。如圖是甌江一段江面的示意圖,甲、乙、丙、丁是江岸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其中受到流水壓強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從甲到丁,江面逐漸變寬,則河水流速變小,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可知,甲處壓強最小而丁處壓強最大。故選D。15.(2017·浙江模擬)蘇通大橋施工時,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構件,假設一正方體構件被緩緩吊入江水中(如圖甲),在沉入過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h逐漸增大,隨著h的增大,正方體構件所受浮力F1、鋼繩拉力F2的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浮力F1隨h變化的圖線是圖乙中的①圖線B.構件的邊長為4mC.構件所受的最大浮力為1.2×105ND.構件的密度為2.5×103kg/m3【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本題的重點是能從圖中得出相關信息是本題的關鍵,難點是利用浮力、拉力以及構件重力的關系求構件的密度;(1)先分析構件下沉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變大,因此構件受到的浮力變大,當構件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時,構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再改變;(2)當構件完全淹沒時的高度則為構件的邊長;(3)當構件全部淹沒時,排開水的體積最大,則構件受到的浮力最大;從乙圖中可以判斷出最大浮力的范圍;(4)根據圖中可知構件完全浸沒時的拉力,此時構件受到的浮力、重力以及拉力的關系為F浮=G-F2 ,然后將密度和體積代入可得ρ水gv排=ρgv-F2,將已知數據代入即可求出構件的密度。【解答】A、由圖可知,構件在浸入水中的過程是排開的水的體積變大,所以浮力逐漸變大;當構件浸沒后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以浮力不變,因此浮力F1隨h變化的圖線是圖乙中的②;故A錯誤;B、從乙圖中可以看出,當構件完全淹沒時的高度為2m,則構件邊長為2m,故B錯誤;C、從乙圖中可以看出,當構件完全淹沒時受到的浮力小于1.2×105 N;故C錯誤;D、構件完全淹沒時,v排=2m×2m×2m=8m3,F2=1.2×105 N;則有:F浮=G-F2,ρ水gv排=ρgv-F2,1×103kg/m3×10N/kg×8m3=ρ×10N/kg×8m3-1.2×105 Nρ=2.5×103kg/m3故選D16.(2022·舟山模擬)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圖中, 注射器用來注射藥物是利用了大氣壓B.乙圖中, 發現自制氣壓計的細管內水柱升高, 表明外界大氣壓減小C.丙圖中,“拔罐” 時, 局部皮膚向罐內突起, 說明了大氣壓的存在D.丁圖中, 選用不同直徑的馬德堡半球, 拉開半球時所用的力大小相等【答案】B【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根據對大氣壓強的認識分析判斷。【解答】A.甲圖中, 注射器用來注射藥物是利用活塞對藥液產生的壓強,故A錯誤;B.乙圖中,當細管內液面靜止時,瓶內氣壓等于液柱壓強和外面大氣壓強之和,即p內=p大氣+p水柱。 自制氣壓計的細管內水柱升高,則水柱壓強增大,那么 表明外界大氣壓減小,故B正確;C.丙圖中,“拔罐” 時, 局部皮膚向罐內突起, 說明了人體內血壓的存在,故C錯誤;D.丁圖中,大氣壓強不變,根據F=pS可知, 選用不同直徑的馬德堡半球,受力面積大小不同,則 拉開半球時所用的力大小不等,故D錯誤。故選B。17.(2024.衢州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裝有體積相等的不同液體,靜置在水平桌面上,將同種材料制成的實心物體 A、B分別放入甲、乙兩容器中,靜止時兩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兩容器的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相等B.物體A受到的浮力大于物體 B受到的浮力C.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體的密度D.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小于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答案】B【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B.首先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判斷,判斷實心物體A、B的體積關系,又知實心物體A、B由同種材料制作,利用密度公式判斷其質量關系,再利用重力公式判斷其重力關系;根據物體浮沉條件判定浮力的大小關系;C.根據物體浮沉條件,結合圖示判斷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A.已知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又知深度關系,根據p=ρ液gh判斷兩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關系。D.根據m=ρV可知兩液體的質量的大小關系,根據G=mg可知兩液體的重力的大小關系,因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液體和物體的重力之和,據此得出兩杯對桌面的壓力大的大小關系,由壓強公式判斷出甲杯和乙杯對桌面壓強的關系。【解答】B.根據題意可知,甲、乙兩相同的容器中裝有體積相等的兩種液體,將實心物體A、B分別放入兩容器中,靜止時液面等高,則甲液體與A排開液體的體積之和等于乙液體與B排開液體的體積之和。由圖可知,A處于漂浮狀態,A排開液體的體積小于物體的體積,B處于懸浮狀態,B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所以A的體積大于B的體積;實心物體A、B由同種材料制作,則密度相等,根據m=ρV得到,A的質量大于B的質量,根據G=mg可知,A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由圖可知,A處于漂浮狀態,A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A的密度小于甲液體的密度;B處于懸浮狀態,B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B的密度等于乙液體的密度;因為A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所以A受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故B正確;C.由圖可知,A漂浮在甲液體中,A的密度小于甲液體的密度;B懸浮在乙液體中,B的密度等于乙液體的密度,由于實心物體A、B由同種材料制作,則A、B的密度相等,所以,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故C錯誤;A.由于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靜止時兩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根據p=ρ液gh可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故A錯誤;D.由題可知甲杯中液體的體積等于乙杯中液體的體積,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由m=ρV可知甲杯中液體的質量大于乙杯中液體的質量,根據G=mg可知,甲杯中液體的重力大于乙杯中液體的重力,A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甲杯和乙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液體、物體和杯子的總重力,兩個杯子是相同的,重力相同,所以甲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大于乙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兩個杯子的底面積相等,由可知,甲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大于乙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故D錯誤。故選B。18.(2024·路橋模擬)有一款沙漠取水裝置如右圖所示,其頂部裝有渦輪,底部插入地底兩米左右。有風時,渦輪旋轉使內部氣體流速變大,地表上方外部的熱空氣導入管內,形成的小水珠沿管壁流入儲水器,最后連接水泵或吸管將水取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表和地下溫差越小,獲得水越快B.無風的時候有利于儲水器里水的獲得C.用此裝置從空氣中獲得水的過程是化學變化過程D.旋轉時渦輪內部氣壓小于外界,利于外界空氣的進入【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A.根據液化放熱分析;B.根據“ 有風時,渦輪旋轉使內部氣體流速變大,地表上方外部的熱空氣導入管內”判斷;C.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D.流體總是從壓強大的地方流向壓強小的地方。【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沙漠取水利用水蒸氣液化放熱,則地表和地下溫差越大,越有利于液化發生,那么獲得水越快,故A錯誤;B.根據“有風時,渦輪旋轉使內部氣體流速變大,地表上方外部的熱空氣導入管內”可知,無風的時候不利于儲水器里水的獲得,故B錯誤;C.用此裝置從空氣中獲得水的過程只是水的狀態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D.旋轉時渦輪內部氣壓小于外界,利于外界空氣的進入,故D正確。故選D。19.(2024·平湖模擬) 為了打撈沉在水底的汽車,救援隊員用一艘大船裝滿泥沙,將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用鐵錨將汽車固定后,卸掉船里的泥沙,汽車將隨著船的上浮逐漸被拉起來。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時,經歷了如圖所示的三種情景: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 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 圖丙中鐵錨沉底。假設三種情況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F丙,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對考察船進行受力,然后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判斷出鐵錨對考察船的拉力變化即可判斷船身受到的浮力變化進行分析。【解答】 對船進行受力分析,因為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所以船和鐵錨都處于平衡狀態;船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重力和鐵鏈對船的拉力;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鐵錨對考察船的拉力為F1,由于考察船處于平衡狀態,根據受力平衡可得:F甲=G+F1……①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鐵錨對考察船的拉力為F1,由于考察船處于平衡狀態,根據受力平衡可得:F乙=G+F2……②圖丙中由于鐵錨沉底,則鐵錨對考察船的沒有拉力,由于考察船處于漂浮狀態,根據受力平衡可得:F丙=G……③鐵錨部分浸入水中時,根據受力平衡可得:F1=G鐵錨-F浮1……-④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根據受力平衡可得:F2=G鐵錨-F浮2……⑤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1<F浮2,則F1>F2……⑥由①②③⑥可得:F甲>F乙>F丙。故選C。20.(2024·平湖模擬)如圖,小寧將盛水的燒杯放在電子臺秤上,臺秤的示數如圖甲所示:將一個物塊放入水中,漂浮時臺秤示數為360g(如圖乙):用力將物塊下壓至全部浸沒在水中時,臺秤示數為400g(如圖丙):將物塊繼續下壓(從圖丙到圖丁),物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增加了0.8N,整個過程水始終未溢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的質量為100gB.木塊的密度為0.6g/cm3C.從圖丙到圖丁,杯底所受的壓強逐漸增大D.從圖丙到圖丁,物體受到水的浮力也增加了0.8N【答案】B【知識點】液體的壓強;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液體壓強的決定因素進行分析。【解答】A.將 盛水的燒杯放在電子臺秤上,示數為300 g,則燒杯和水的質量為300 g,將物塊投人水中,漂浮時臺秤示數為360g,所以物塊的質量m=360g-300g=60g,故A錯誤。B.用力將物塊全部壓入水中,此時臺秤示數為400 g,則排開水的質量m=400 g- 300 g= 100 g,則物塊的體積V物=V排= 100cm3 ,則物塊的密度=0.6 g/cm3',故B正確。CD.從圖丙到圖丁,物塊始終浸沒在水中,水面不再升高,由p=pgh可知,杯底水的壓強不變,浮力不變,故CD錯誤;故答案為:B21.(2024·余姚模擬)如圖所示,輕質桿可繞O點轉動,分別將質量相同的純金塊,純銀塊、金銀制作的王冠懸掛于桿的最左端并浸沒水中,將質量與王冠相同的重物對應懸掛在桿上的A、B、C處(圖中未畫出),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測得A、C兩點間的距離為7cm,B、C兩點間的距離為3cm。則王冠中金和銀的質量比為 ( )A.3:7 B.7:3 C.2:5 D.5:2【答案】A【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先根據純金塊、純銀塊、金銀制作的王冠的密度關系利用判斷三者體積關系,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出重物對應地懸掛在桿上的A、B、C的位置,然后分別列出三者懸掛于桿的最左端并浸沒水中時的等量關系式,結合數學知識將這三個方程進行整理即可得出王冠中金和銀的質量之比。【解答】設純金塊、純銀塊、金銀制作的王冠以及重物的質量為m,純金塊、純銀塊、金銀制作的王冠的密度分別為ρ1、ρ2、ρ3,體積分別為V1、V2、V3,由于ρ1>ρ3>ρ2,根據可知,三者的體積關系:V1<V3<V2,浸沒在水中時,三者排開水的體積與各自的體積相等,根據F浮=ρ水gV排可知,三者的浮力關系:F浮1<F浮3<F浮2,當質量相同(重力相同)的純金塊、純銀塊、金銀制作的王冠懸掛于桿的最左端并分別浸沒水中時,桿的最左端受到的拉力:F拉=G-F浮,由于F浮1<F浮3<F浮2,則F拉1>F拉3>F拉2,且左邊拉力的力臂相同,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相同的重物對應地懸掛在桿上的A、B、C處,如下圖所示: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杠桿平衡條件得,當純金塊懸掛于桿的最左端并浸沒水中時有:(mg-ρ水gV1)LOD=mg(LOB+LBC+LAC)-----①當純銀塊懸掛于桿的最左端并浸沒水中時有:(mg-ρ水gV2)LOD=mgLOB------②當金銀制作的王冠懸掛于桿的最左端并浸沒水中時有:(mg-ρ水gV3)LOD=mg(LOB+LBC)------③用①-②得,(ρ水gV2-ρ水gV1)LOD=mg(LBC+LAC)------④用③-②得,(ρ水gV2-ρ水gV3)LOD=mgLBC------⑤用④÷⑤得,,化簡整理得,10V3-3V1-7V2=0-----⑥設王冠中金和銀的質量分別為m1、m2,則王冠的體積:-----⑦純金塊的體積:-------⑧純銀塊的體積:---------⑨將⑦⑧⑨代入⑥整理得,,由于ρ1>ρ2>0,所以,10m1-3m=0;10m2-7m=0;解得:;;則王冠中金和銀的質量之比:。故答案為:A。22.(2024·余姚模擬)用向下排氣法在容積為V mL 的集氣瓶中收集氨氣,由于空氣尚未排凈,最后瓶內氣體的平均式量為 19 ,將此盛滿氣體的集氣瓶倒置于水中,瓶內水馬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即停止上升,則在同溫同壓下,瓶內剩余氣體的體積為( )(已知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9)A. B. C. D.無法判斷【答案】C【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解析】【分析】空氣的平均式量為29,氨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利用瓶內氣體的平均式量為19,先計算氨氣的體積分數,則將此盛滿氣體的集氣瓶倒置于水中,水上升的體積為氨氣的體積,剩余氣體為空氣。【解答】設最后瓶內氣體中氨氣的物質的量為x,空氣的物質的量為y,由瓶內氣體的平均式量為19,則,解得,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即VmL的集氣瓶中收集氨氣為,將此盛滿氣體的集氣瓶倒置于水中,水上升的體積為氨氣的體積,剩余氣體為空氣,瓶內剩余氣體的體積為。故答案為:C。23.(2021·金華) 2020年11月10日,中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奮斗者”號通過艙外機械臂,獲取了一批樣品,為進一步開展深淵科學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在下潛過程中,“奮斗者”號外表面所承受的液體壓強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奮斗者號”攜帶樣品返航時,若以該樣品為參照物,“奮斗者號”是 (選填“靜止”或“運動”)的。【答案】(1)增大(2)靜止【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分析判斷;(2)如果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發生改變,則它是運動的;否則,它是靜止的。【解答】(1)在下潛過程中,“奮斗者”號所在的深度不斷增大,根據p=ρ液gh可知,外表面所承受的液體壓強將增大;(2)奮斗者號”攜帶樣品返航時,若以該樣品為參照物,“奮斗者號”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它是靜止的。24.(2022·衢州)注射器在科學實驗中用途廣泛。小科利用注射器進行了如下實驗:(1)如圖甲,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觀察到氣球 的現象,說明大氣壓的存在。(2)如圖乙是模擬潛水艇浮沉的實驗。當緩慢向內推注射器活塞,將玻璃球內的水從底部小孔壓出,玻璃球就上浮。玻璃球能上浮是因為它受到的浮力 它的總重力。活塞被向內推時,受到筒壁對它向 的摩擦力。【答案】(1)變大(2)大于或>;外或左【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1)氣球總是向氣壓減小的一側膨脹。(2)根據浮沉條件解答。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解答】(1)如圖甲,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則集氣瓶內空氣的體積增大而壓強減小,于是觀察到氣球變大的現象,說明大氣壓的存在。(2)玻璃球能上浮是因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總重力。活塞被向內推時,受到筒壁對它的摩擦力的方向與其方向相反,即摩擦力的方向向外或向左。25.(2025·溫州模擬)某同學利用家中的小球完成許多科學實驗,請用相關科學知識解決下列問題。(1)如圖1,把兩個乒乓球放在兩個水平放置的筷子上,用吸管對著中間使勁吹氣,發現乓球向中間靠攏。因為兩個乒乓球中間的氣體流速大,氣體壓強 ,形成了氣壓差。(2)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而掉落,在地面上的運動軌跡如圖2所示。球到達反彈的最高點B點時,若一切外力消失,則球將 (選填“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3)為比較圖2中A、B、C三處乒乓球的機械能大小,該同學換用表面涂黑的排球進行模擬,來比較M和N點的彈力大小。結合科學知識推測 點的地面上留下的黑色圓斑更大.【答案】(1)小(2)勻速直線運動(3)M【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26.(2025·溫州模擬)如圖為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漏刻的模型圖。漏水壺通過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壺中滴水,受水壺中的箭刻隨著壺內液面的升高而升高,壺口處箭刻上刻度指示的便是當時的時刻。(1)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為時間計量的起點來計量一天的時間,因此,在一年中不同節氣需更換不同的箭刻,“漏刻改箭”本質是因____所致。A.地球繞太陽公轉 B.地球繞地軸自轉 C.月球繞地球轉動(2)為準確計量時間,古人采用多級漏水壺逐級滴水的方式。為保證漏刻計時準確,應保持 號漏水壺中的液面高度恒定。 (選填“①”或“②”)(3)受水壺的浮舟漂浮在壺中,隨著水位升高,受到的浮力 。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答案】(1)A(2)②(3)不變【知識點】時間的測量;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27.(2023·湖州)學習小組利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進行如下實驗。(1)圖1是U形管壓強計,為了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金屬盒上的橡皮膜選用的是 (選填“易形變”或“不易形變")的。(2)如圖2,將壓強計金屬盒上的橡皮膜朝上,逐漸浸入至水中某一深度,壓強計,上反映的是橡皮膜 (選填“上方”、“下方”或“各個方向”)水產生的壓強。壓強大小用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來反映,此處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保持橡皮膜朝向不變,繼續向下浸入,發現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變大,說明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學習小組選擇圖3和圖4進行實驗,是想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 的關系。小組其他成員指出探究還不完整,繼續探究……【答案】(1)易形變(2)上方;轉換法(3)密度【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解析】【分析】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液體的密度以及深度轉換法主要是指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不可見、不易見的現象轉換成可見、易見的現象【解答】(1) U形管壓強計的原理:當金屬盒上的橡皮膜與液體接觸時,在水壓的作用下,橡皮膜發生形變,向內凹,使得金屬盒與U型管內液體之間的氣體壓強變大,將U型管左側液面往下壓,從而形成液面的高度差;水的壓強越大,橡皮膜的形變程度越大,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故橡皮膜應選用易形變的。(2)將壓強計金屬盒上的橡皮膜朝上,壓強計上反應的是橡皮膜上方水產生的壓強;壓強大小用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來反映,是將壓強的大小轉換成了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故采用的是轉換法(3)圖3和圖4中的液體種類不同,改變了液體的密度,因此探究的是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故答案為:(1)易形變 (2)上方 轉換法 (3)密度28.(2023·金華)研究小組利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實驗器材]壓強計、橡皮胰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玻璃杯、圓柱形容器等。[實驗過程]小金用手指按壓橡皮膜,如圖1所示,無論輕壓還是重壓,發現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幾乎不變化。(1)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2)解決上述問題后,小金按下列步驟進行實驗:①將金屬盒放入水中深度10厘米處觀察并記錄;②將金屬盒放入酒精中深度10厘米處觀察并記錄;③比較兩次實驗U形管左右兩邊液面高度差;④換用密度不同的液體,重復上述實驗。該實驗通過U形管左右兩邊液面高度差來判斷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這種科學方法是 ;[實驗結論]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3)[遷移應用]小金將一支兩端開口的玻璃管進行改裝,用橡皮膜將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內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觀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將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內,如圖2所示(固定儀器省略),再沿著玻璃杯內壁緩慢注水。當玻璃管內外液面相平時,橡皮膜的形變情況為 (選填”向下凸起”“向上凸起”或”相平”);(4)[拓展提升]圖3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分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在距離容器底同一高度處分別有M、N兩點。若PM=PN,則兩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大小關系是P甲 P乙(選填”>““=“或”<“)。【答案】(1)裝置漏氣(2)轉換法(3)向上凸起(4)>【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如果壓強計的密封性不好,那么橡皮膜上受到壓強后,里面的氣體會向外溢出,導致U形管內氣壓幾乎不變,因此兩側液面的高度幾乎不變。(2)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3)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比較橡皮膜受到水和酒精的壓強大小,而橡皮膜總是向壓強小的一側凸起。(4)首先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比較兩種液體密度大小,再根據這個公式比較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的大小。【解答】(1)小金用手指按壓橡皮膜,如圖1所示,無論輕壓還是重壓,發現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幾乎不變化,這說明橡皮管內氣壓幾乎不變,那么可能原因為:這個裝置漏氣。(2)該實驗通過U形管左右兩邊液面高度差來判斷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這種科學方法是轉換法;(3)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當玻璃管內外液面相平時, 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則酒精對橡皮膜向下的壓強小于外面水對它向上的壓強,則橡皮膜向上凸起。(4)根據圖片可知,深度hMρ乙。甲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ρ甲gh甲=ρ甲g(hM+h)=ρ甲ghM+ρ甲gh=pM+ρ甲gh;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乙=ρ乙gh乙=ρ乙g(hN+h)=ρ乙 ghN+ρ乙gh=pN+ρ乙gh;比較可知,p甲>p乙。29.(2022·杭州)小金設計了一款在缺氧環境或出現高濃度有毒有害氣體環境下逃生時使用的自救呼吸器。其設計思路如圖甲所示,自救呼吸器的結構如圖乙所示(其中箭頭方向表示氣體流動方向)。(1)呼吸氣路的設計:自教呼吸器使用時,需用鼻夾夾住鼻子,用嘴咬合呼吸軟管進行呼吸。在正常呼氣時,單向閥A和B的開閉情況是 (選填“A打開,B閉合”或“A閉合,B打開”)。(2)生氧藥品的選擇:小金查閱資料發現超氧化物(用MO2表示,其中M為+1價)可與人呼出氣中的CO2、H2O反應生成O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MO2+2H2O=4X+3O2↑4MO2+2CO2=2M2CO3+3O2X的化學式為 。500g超氧化鉀(KO2)和500g超氧化鈉(NaO2)的生氧性能如圖丙所示。小金依據人正常呼吸時需要生氧藥品的生氧速度不低于1L/min,并結合自救呼吸器的結構和生氧藥品的生氧性能,選取了KO2作為生氧藥品。選取KO2的優點是 。(寫出1點)(3)影響自救呼吸器有效防護時間的因素有 (選填序號)。①生氧藥品的質量 ②外界有毒有害氣體濃度③外界氧氣濃度 ④生氧藥品的種類【答案】(1)A打開,B閉合(2)MOH;生氧速度波動較小,使用時間較長,氧氣浪費較少(3)①④【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流體總是從氣壓大的地方流向氣壓小的地方,據此分析兩個單向閥的開啟情況。(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X的化學式。(3)在制氧過程中,如果生氧速度太大,會造成氣壓過大,從排氣面排出而浪費。如果生氧速度不穩定,那么會影響使用體驗,據此分析解答。(4)根據自救呼吸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判斷。【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單向閥B只能向上開啟,而A只能向下開啟。在正常呼氣時,呼吸軟管內氣壓增大,從而打開單向閥A,關閉單向閥B,廢氣從排氣面排出。(2)根據方程式 4MO2+2H2O=4X+3O2↑ 得到:4M+10O+4H=4X+6O,解得:4X=4M+4O+4H,即X=MOH。根據圖丙可知,選取KO2的優點是:生氧速度波動較小,使用時間較長,氧氣浪費較少。(3)影響自救呼吸器防護時間的其實就是生成氧氣的量,而生成氧氣的量有藥品的質量和種類決定,故選①④。30.(2021·衢州)圖甲所示容器,常用來研究容器內液體對容器側壁的壓強特點。(1)小科在容器中裝滿水,橡皮膜凸出,再將容器按圖乙箭頭方向,繞容器中軸線OO'在水平桌面上緩慢旋轉五圈(水與容器壁一起轉動且保持相對靜止),發現在整個轉動過程中橡皮膜凸出情況一直未變。上述操作及現象 (填“能”或“不能")作 為容器內的水對容器各個方向的側壁均存在壓強的證據。(2)小科去掉圖乙中3個小孔上的橡皮膜,發現并不是最下端的小孔噴水距離最大,難道不是水壓越大噴水距離也越大嗎?深入思考后他認為小孔噴水距離還可能與小孔離地高度有關。于是,他利用打孔器、大可樂瓶、干燥細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設計實驗進行探究:Ⅰ.用打孔器在大可樂瓶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打3個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Ⅱ.如圖丙所示,在水平地而上均勻鋪一層干燥細沙,將大可樂瓶加滿水放在細沙中央。Ⅲ.拔出瓶上一個小孔的塞子讓水噴出,一段時間后用塞子堵住小孔。Ⅳ.針對另外兩個小孔,分別重復步驟Ⅲ。V.移去大可樂瓶,測出相關數據得出初步結論。①小科重新設計實驗想探究的問題是 。②步驟Ⅲ中對“一段時間”的要求是 。【答案】(1)不能(2)小孔噴水距離與小孔處的水壓有什么關系?;水面有明顯下降,且能確保三個小孔噴水距離差異明顯【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過程分析是否能夠得到對應的結論即可;(2)①根據題干的描述確定小科要探究的問題;②如果三個小孔噴水距離相差不大,那么不利于得到實驗結論,因此要等待一段時間,直到三個小孔噴水距離差異明顯即可。【解答】(1)要探究容器里的水對容器各個方向的側壁都有壓強,就應該在容器側壁的不同方向上打孔,觀察橡皮膜是否凸起,而不是旋轉容器,故上述操作及現象不能作為容器內的水對容器各個方向的側壁均存在壓強的證據。(2)①根據“深入思考后他認為小孔噴水距離還可能與小孔離地高度有關。”可知,小科重新設計實驗想探究的問題是:小孔噴水距離與小孔處的水壓有什么關系?。②步驟Ⅲ中對“一段時間”的要求是:水面有明顯下降,且能確保三個小孔噴水距離差異明顯。31.(2021·衢州)將酒敞口放置,酒精度(酒中酒精的體積百分比)會變化嗎?小科認為:只要確定酒的密度是否變化就能作出判斷。于是利用身邊的物品,動手制作“密度秤”來測量酒的密度。步驟Ⅰ:按圖甲制作好秤桿,提起提紐,移動秤砣(小螺母),當秤桿水平平衡時用筆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B標記為“0”刻度(單位:g/cm3)。步驟Ⅱ:按圖乙所示,將大螺母浸沒在水中(大螺母必須浸沒且不碰底),提起提紐,移動秤砣,當秤桿水平平衡時用筆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C標記為“1”刻度。再將BC兩刻度之間分為10等份。步驟Ⅲ:測量酒的密度。(1)應用:小科,用該密度秤分別測出瓶蓋剛打開和敞口一段時間后酒的密度約為0.92g/cm3和0.96g/cm3,已知酒精密度為0.8g/cm3,應用密度知識可判斷出其酒精度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反思:在制作和測量過程中,大螺母必須浸沒的目的是 。(3)拓展:小科若要測量食鹽水的密度,他應先在密度秤上增加大于1的刻度,請你寫出利用直尺和筆標定刻度的過程: 。【答案】(1)變小(2)控制排開的液體體積相同(3)方法一:先測出BC的長度,以C點為起點向左畫出與BC等長的CD,再把CD長度十等分 方法二:先測每小格的長度,以C點為起點向左畫出與前面每小格等距的刻度【知識點】浮力的變化;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1)白酒其實是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因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所以水越多,白酒的密度越大;酒精越多,白酒的密度越小;(2)大螺母受到浮力的大小直接影響所測液體的密度,而浮力受到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體積的影響,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必須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3)根據圖片可知,液體的密度越大,刻度值越靠左,且液體的密度與刻度值成正比。B點為0,C點為1,可以根據BC的長度在C點左側量取得到D點,這就是刻度2的位置,將CD之間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據此刻度標注完成。也可以將CB之間平均分成10份,得到0.1的長度,據此在C點左側依次畫出對應的刻度值即可。【解答】(1)敞口一段時間后,白酒溶液的密度增大了,說明其中的酒精減小,而水相對增多了,故酒精度變小。(2)反思:在制作和測量過程中,大螺母必須浸沒的目的是:控制排開的液體體積相同。(3)利用直尺和筆標定刻度的過程:方法一:先測出BC的長度,以C點為起點向左畫出與BC等長的CD,再把CD長度十等分;方法二:先測每小格的長度,以C點為起點向左畫出與前面每小格等距的刻度。32.(2021·寧波)水對容器側壁有壓強,水從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提出猜想]水從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可能與小孔在水中的深度有關。[查閱資料和思考]如圖甲所示,h表示小孔在水中的深度,v表示水流從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H表示小孔到桌面的高度,s表示水流射程(小孔到落點的水平距離)。查閱資料可知,當H一定時,s隨v的增大而增大。要研究v和h的關系,由于v無法直接測量,轉為研究s、H、h的關系。[實驗步驟]①將容器置于木塊上,如圖乙所示。大②堵住三個小孔,往容器中加入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2 壓強和浮力的大小比較與綜合計算目 錄01 題型綜述02 解題攻略提分秘籍知識點一、壓強比大小問題知識點二、浮力比大小問題知識點三、壓強和浮力的計算典例剖析題型1固體壓強大小比較題型2壓強的計算題型3液體壓強的比較大小題型4液體壓強的計算以及公式的應用題型5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題型6浮力大小的計算題型7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題型8冰塊熔化問題題型9密度計原理03 課后鞏固01 題型綜述一、壓強題型特點情境多樣:固體壓強常以正方體、長方體等規則固體放在水平面上,或物體疊放等為情境,如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不同邊長的正方體金屬塊,考查對固體壓強公式p=F/S的理解和運用,需要根據物體的重力、接觸面積等計算壓強。結合密度:常與密度知識結合,通過給出物體的密度、體積等條件,先計算物體的質量和重力,進而得出壓力,再計算壓強。如已知某種材質的正方體的密度和邊長,求其對地面的壓強。與深度相關:液體壓強重點考查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常以不同形狀的容器裝液體,或在同一容器中改變液體深度等為背景,如探究不同深度處液體壓強大小的實驗裝置圖,讓考生比較不同點的壓強大小,需要運用p=ρgh進行分析容器形狀影響:涉及不同形狀容器(如柱形容器、上寬下窄容器、上窄下寬容器)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和壓強問題,需要考生理解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與液體重力的關系,根據F=pS和p=ρgh結合容器形狀判斷壓力和壓強的大小。二、浮力題型特點多種狀態對比:常給出多個物體在不同液體中的浮沉狀態,如漂浮、懸浮、下沉等,要求比較物體所受浮力大小。例如,將幾個不同材質的小球分別放入水和鹽水中,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浮(漂浮、懸浮)和F浮=ρ液gV排來判斷浮力大小關系。相同物體不同液體:以同一物體放入不同密度的液體為情境,考查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如把一個雞蛋分別放入水和濃鹽水中,根據雞蛋在不同液體中的狀態和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變化,需要考生理解排與液對浮力的影響。三、浮力綜合計算與壓強結合:將浮力與液體壓強知識綜合起來,如計算漂浮或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以及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等。多物體系統:涉及多個物體相互連接(如用繩子連接兩個物體)在液體中的浮力問題,需要對每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力的平衡條件列出方程求解。實際應用背景:以輪船、潛水艇、密度計等實際生活中的物體為背景,考查浮力的綜合計算。02 解題攻略確定研究對象:明確是計算固體壓強、液體壓強還是物體所受浮力,以及是對單個物體還是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進行分析。分析受力情況: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畫出受力示意圖。如計算液體中物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時,要分析物體受重力、浮力和容器底對它的支持力,根據力的平衡關系F支= G - F浮,再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得出物體對容器底的壓力F = F支,進而計算壓強。選擇合適公式:根據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選擇恰當的壓強或浮力公式進行計算。如已知物體質量m和體積V,放入某液體中,求浮力和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強,可先根據G = mg求出物體重力,再判斷物體浮沉狀態來確定浮力大小,根據V排的變化結合液體壓強公式求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強。【提分秘籍】知識點一、壓強比大小問題①固體壓強應優先考慮公式F=F/S,比較F壓力和S受力面積的關系,柱形固體也可使用P=ρgH來進行判斷②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與其它因素無關,而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與液體壓強和底面積有關,與其它因素無關。所以無論是同種液體、不同種液體還是加入固體,屬于哪一種情況,只要涉及到液體內部壓強以及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壓力時,應先根據公式P=ρ液gh比較P,再根據公式F=PS比較F。知識點二、浮力比大小問題1、根據浮沉條件比較①漂浮:若物體漂浮在液面上,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此時物體所受浮力F浮 = G。所以當比較兩個漂浮物體的浮力大小時,只需要比較它們的重力大小,重力大的物體所受浮力大。②懸浮:物體懸浮時,同樣有(F浮 = G)。所以對于兩個懸浮的物體,也是重力大的所受浮力大。如果知道物體的質量,可根據(G = mg)比較重力,進而比較浮力。③下沉:當物體下沉時,(F浮<G)。但如果要比較兩個下沉物體的浮力,不能僅根據重力判斷,需要結合阿基米德原理,通過比較V排和ρ液來確定浮力大小。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比較①同種液體:當物體都浸在同種液體中時,液體密度ρ液相同,根據F浮=ρ液gV排,此時V排越大,物體所受浮力越大。比如一個物體完全浸沒,另一個物體部分浸沒,那么完全浸沒的物體V排大,所受浮力大。②不同液體:若物體浸在不同液體中,且V排相同,根據F浮=ρ液gV排,液體密度ρ液大的,物體所受浮力大。例如一個物體在水中和在鹽水中都浸沒,因為鹽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物體在鹽水中所受浮力大。③綜合考慮:如果物體在不同液體中,V排和ρ液都不同,則需要綜合考慮兩者的影響。可根據F浮=ρ液gV排分別計算出浮力大小再進行比較。知識點三、壓強和浮力的計算近年中考有關浮力難題多以阿基米德原理和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通常會跟壓力、壓強、質量、密度、杠桿、滑輪等知識綜合在一起考查,浮體綜合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1)先明確物體在液體中的狀態:漂浮、懸浮等。(2)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只受到重力G物和浮力F浮兩個力的作用,并處于靜止狀態(漂浮或懸浮)。(3)列出二力平衡的方程: F浮= G物。(4)展開求解:將求浮力的公式F浮= ρ液gV排、重力公式G物=m物g (或G物=ρ物V物g )求未知量。(5)若受到重力G物和浮力F浮兩個力外,還有繩子拉力、彈簧的彈力、接觸面的支持力等作用,列出受力的等式,即F向上的力 = F向下的力,再根據公式解題。(6)需要注意的是單位轉換,不同狀態下浮力不同,用不同的符號代替,如F浮與F浮’等。【典例剖析】題型1固體壓強大小比較如圖所示,一塊長為L、質量分布均勻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與桌邊相齊,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緩慢地離開桌邊,在板A移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對桌面的摩擦力不斷變小B.A對桌面的彈力是桌面形變產生的C.A對桌面的壓強不變D.桌面對A的彈力不變如圖所示,用力F把木塊壓在豎直墻面上,木塊靜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只受重力、壓力和摩擦力B.木塊對墻面的壓強隨F增大而增大C.木塊受到的摩擦力隨F增大而增大D.木塊受到的重力和壓力是一對平衡力如圖所示,甲、乙兩個質量分布均勻的實心正方體分別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他們對地面壓強相等,若沿豎直方向將甲、乙各切除相同厚度,再將切除部分分別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甲、乙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甲和p乙,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無法確定題型2壓強的計算如圖甲所示,一塊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對長木板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推力F,使木板沿著桌面緩慢做水平向右的直線運動,直到木板長度的四分之一伸出桌面時停止運動。此過程中木板對桌面的壓強p與木板被推動距離s的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已知木板寬為0.2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長木板的底面積為0.2m2B.當s=0.25m時,木板對桌面的壓力為8NC.當s=0.2m時,木板對桌面的壓強為48PaD.移動過程中,木板對桌面的壓力先不變后增大如圖所示,物體重20N,它與豎直墻面的接觸面積是0.2dm2,現用30N的水平力把物體按在墻上靜止,當逐漸減小水平壓力至25N時,物體沿墻面勻速下滑,則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當水平壓力為30N時,墻面受到的壓強是1.5×104PaB.當水平壓力為30N時,墻面受到的壓力是20NC.當水平壓力為30N時,物體受到墻面的摩擦力是30ND.當水平壓力由30N減小到25N時,摩擦力減小如圖甲所示,質量為2.7kg的正方體鋁塊放在粗糙程度完全相同,面積為0.1m2的水平桌面上,鋁塊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鋁塊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g=10N/kg,ρ鋁=2.7g/cm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1s時,鋁塊對桌面的壓強是270PaB.t=1s時,鋁塊向右勻速運動C.t=3s時,鋁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為2ND.t=6s時,將F改為水平向左、大小為3N的力,鋁塊將立刻向左做加速運動題型3液體壓強的比較大小今年3.15消費者權益日曝光了多家知名奶茶店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引發關注知名品牌紛紛被查出存在食品生產標簽錯誤、使用腐爛水果等安全問題。如右圖,某奶茶飲料(未裝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將該飲料倒置過來放在桌面上,則( )A.杯內飲料對杯子底的壓強減小B.杯子對桌面的壓力增大C.杯子對桌面的壓強增大D.杯內飲料對杯子底的壓強增大底面積和質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個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現向甲、乙、丙容器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a、b、c三種液體,三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的關系為pa=pb=pcB.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關系為Fa=Fb=FcC.容器對桌面的壓強關系為p甲=p乙=p丙D.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關系為F甲>F乙>F丙在A、B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別倒入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甲和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則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B.若甲和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則甲的質量小于乙的質量C.若甲和乙的質量相等,則甲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等于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D.若甲和乙的質量相等,則A容器對地面的壓強小于B容器對地面的壓強題型4液體壓強的計算以及公式的應用如圖所示,甲、乙、丙為底面積相同、重力相等,形狀不同的容器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裝有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液面高度相同,則( )A.容器對桌面的壓強關系是p甲=p乙=p丙B.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關系是F甲<F乙<F丙C.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關系是p′甲=p′乙=p′丙D.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關系是F′甲<F′乙<F′丙如圖所示,一下半部分為圓柱形的玻璃瓶,深度為20cm,內封閉有質量為0.30kg的水。將玻璃瓶正放在水平面上時,水對玻璃瓶底部的壓強為900Pa;將玻璃瓶倒放在水平面上時,水對玻璃瓶蓋的壓強為1400Pa。若該玻璃瓶內裝滿密度為0.8×103kg/m3的酒精,則酒精的質量為( )A.0.36kg B.0.40kg C.0.44kg D.0.48kg題型5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如圖甲所示,盛有某一液體(密度為ρ)的圓柱形容器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積為S,用彈簧測力計懸掛一圓柱形金屬塊,將金屬塊從容器底部緩慢豎直向上拉出液體,彈簧測力計示數F與金屬塊下表面距容器底部距離h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塊的高度等于h1﹣h0B.金屬塊的密度為C.金屬塊在液面下上升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一直減小D.金屬塊拉出液體后與完全浸沒時相比,水平桌面受到的壓強變化了如圖所示,把一棱長為20cm的正方體物塊放進盛有水的薄壁柱形容器中,并用40N的壓力F使物體剛好浸沒在水中,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4000Pa。已知容器重10N,底面積為500cm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剛好浸沒在水中時水的深度為4cmB.正方體物塊的密度5×103kg/m3C.改變壓力F,靜止后物體有四分之一體積露出水面,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3600PaD.改變壓力F,靜止后物體有四分之一體積露出水面,此時容器對地面的壓力為180N(多選)如圖,體積相同的兩物體 A、B用不可伸長的細線系住,放入水中后,A有四分之一體積露出水面,細線被拉直。已知A重4N,B受到的浮力為8N,A、B密度之比為2:那么( )A.A、B所受的重力之比為 2:5B.A、B所受的浮力之比為1:2C.細線對 A的拉力大小為1ND.B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零題型6浮力大小的計算一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圓柱體,將圓柱體從盛水的燒杯上方離水面某一高度處緩慢下降,然后將圓柱體逐漸浸入水中,如圖是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關系的圖象(忽略水面的變化),求:(1)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多少N?(2)圓柱體的密度是多少?(3)當圓柱體剛好全部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多少Pa?如圖甲所示,水平放置的長方體容器中水深16cm,用細線將沉在容器底的圓柱體物塊豎直向上勻速提升。從物塊剛剛離開容器底到拉出水面的過程中,拉力F與物塊下表面到容器底的距離h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細線的質量、體積及物塊帶走的水均忽略不計,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2)物塊取出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3)容器中水的質量。水箱是生活中常用的供水工具,如圖所示是該模型的示意圖,儲水箱主要由一個重為10N,底面積是200cm2,高度為32cm(溢水口到桶底)的圓柱形金屬水桶、一個壓力傳感開關和兩個體積相同的實心圓柱體A、B組成,其中圓柱體A、B通過細線1與壓力傳感開關相連。已知加水前水箱的水桶內儲水高度為15cm,圓柱體B恰好一半浸在水中,此時壓力傳感器受到細線1豎直向下的拉力達到6.5N,水泵接受到信號從進水口開始向桶內加水,已知實心圓柱體A、B的重力分別為GA=2N、GB=7N,它們的底面積都是50cm2。(1)水泵向桶內加水前,水桶底部受到水的壓強是多少?(2)B浸入一半時,排開液體的體積是多少?(3)若細線2長5cm,當加水至細線1對A的拉力為1N時,細線1末端的拉力傳感器突然失控,導致A、B平穩下落(不考慮水波動),試求A、B穩定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強。題型7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相同的兩個燒杯中分別裝有不同液體,把甲、乙兩球分別輕輕放入兩杯液體中,最后甲球沉底,乙球懸浮,如圖所示。甲、乙兩球排開液體質量相等,則( )A.甲球所受浮力比乙球小B.甲、乙球所受重力相等C.左側燒杯中所裝液體密度較大D.兩燒杯底部所受液體壓強相等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A、B是體積相等的兩個小球,A球沉沒在容器底,B球漂浮在液面上,甲液面低于乙液面,且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則( )①兩種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②兩種液體的質量m甲<m乙③兩個小球所受的重力GA<GB④兩個小球所受的浮力FA>FBA.②正確 B.②④正確 C.①③正確 D.④正確題型8冰塊熔化問題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盛有適量鹽水的燒杯中,漂浮著冰塊A,懸浮著物塊B,當冰塊A完全熔化后,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燒杯中水的密度變大B.燒杯內液面不發生變化C.杯底受到液體的壓強變小D.物塊B受到的浮力變大某冰塊中有一小金屬塊,冰和金屬塊的總質量是61g,將它們放在盛有水的圓柱形容器中,恰好懸浮于水中(如圖甲所示)。當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cm(如圖乙所示)。容器的底面積為10cm2,冰塊中冰的體積是 cm3,金屬塊的質量是 g.金屬塊的密度是 kg/m已知冰的密度ρ冰=0.9×103kg/m3。題型9密度計原理小明按照教材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制作簡易密度計(1)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并用石蠟封口。塞入金屬絲的目的是使吸管能 在液體中。(2)將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圖(a)所示,測得浸入的長度為H;放到另一液體中的情景如圖(b)所示,浸入的長度為h。用ρ液、ρ水分別表示液體和水的密度,則ρ液 ρ水(選填“>”、“<”或“=”),ρ液與ρ水、h及H的關系式是ρ液= 。(3)小明根據圖(a)在吸管上標出1.0刻度線(單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關系式進行計算,標出了0.8、0.9、1.1、1.2的刻度線(圖中未畫出)。結果發現,1.1刻線是在1.0刻線的 (選填“上”或“下”)方。(4)為檢驗刻度誤差,小明取來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其密度,然后再用這個密度計測量。但操作時卻出現了圖(c)所示的情形,這讓他很掃興。難道實驗就此終止了嗎,根據經驗或思考,在不更換食油的情況下,你認為可以進行怎樣的嘗試: 。小明在粗細均勻的木棒一端纏繞一些細銅絲制成了如圖所示的簡易密度計(未標刻度,忽略銅絲的體積),為了給密度計標上刻度,小明將密度計分別放在水中和酒精中。密度計豎直漂浮在水中時,露出液面的長度L1為6.4cm,他在密度計上距頂端6.4cm處標記刻度線,該刻度線對應的密度值為1.0g/cm3;密度計豎直漂浮在酒精中時,露出液面的長度L2為4cm,他在密度計上距頂端4cm處標記刻度線,該刻度線對應的密度值為0.8g/cm3;利用上述數據,可計算出該密度計上對應密度值為1.2g/cm3的刻度線到密度計頂端的距離為 cm,根據上面的三條刻度線的對應值可知,密度計的刻度線是 的。三.課后鞏固1.(2021·寧波)將密度為0.9g/cm3、邊長為10cm的立方體冰塊,放入盛有水的柱狀容器中,靜止時冰塊有2cm露出水面,如圖所示。對容器緩慢加熱,直至冰塊完全熔化。在冰熔化過程中,下列判斷與事實不符的是( )A.冰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B.水面高度始終保持不變C.冰塊漂浮之后,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小D.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最多增大1.0N2.(2020·舟山)下列生活中的現象均與氣壓有關, 其中一個利用的原理與另外三個不同的是( )A.吸飲料B.拔火罐C.高壓鍋煮飯D.吸盤緊貼在墻面3.(2023·衢州)小科通過研究得到“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的結論,下列四組實驗可以證明“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的是( )①測力計掛著浸在水中的鐵塊,慢慢下移,在鐵塊浸沒前測力計示數逐漸變小②測力計掛著浸沒在水中的鐵塊,讓鐵塊再下移一段距離測力計示數不變③將兩塊相同的木塊以橫、豎不同的姿態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④將質量相同、形狀各異的實心物體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A.只有②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4.(2022·舟山)學習了物體的浮沉條件后,小舟做了如下實驗:在兩個薄氣球中加滿溫水,扎緊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別浸沒于盛有冷水與熱水的玻璃杯中(如圖)。若不計氣球自重,放手后兩氣球的運動情況是( )A.冷水、熱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熱水中上升C.冷水、熱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熱水中下沉5.nbsp;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盤,砝碼放右盤,調節天平至指針指向分度盤中央。向溢水杯里輕放一個密度比水小的蠟塊,待蠟塊靜止,排開的水全部流入量筒后(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天平指針仍指向分度盤中央刻度B.蠟塊受到的浮力大于蠟塊的重力C.量筒中水的質量小于蠟塊的質量D.量筒中水的體積等于蠟塊的體積6.(2025·衢州模擬)如圖為一種吸盤插花器,其下方為一個吸盤,上方有許多針狀結構,把花枝插在上面,吸盤固定在容器中,并在容器中加水可使鮮花較長時間不凋謝。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吸盤能牢牢固定在容器底部利用的是大氣壓B.針狀結構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C.花能較長時間不凋謝是因為水可以從花枝中的篩管向上運輸D.剛采摘不久的枝條仍能進行呼吸作用7.(2025九下·浙江月考)當海水的溫度及所含鹽分變化時,可能會導致海水密度發生突變,在垂直海面方向上形成一個類似“懸崖”的突變水層。在如圖所示的情形中,若有潛艇潛航至此水域時,就會急速下沉,發生“掉深”事故,危及潛艇安全。我軍潛艇曾創造過遭遇“掉深”自救成功的奇跡。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潛艇在高密度水層懸浮時,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B.潛艇從高密度水層潛航進入低密度水層時,所受浮力不變C.潛艇遭遇“掉深”進行自救時,需快速排出水箱中的水D.潛艇從剛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過程中,其所受浮力變大8.(2025·浙江模擬)2020年11月10日,中國自主研制的“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在“奮斗者”號下潛過程中的說法正確的是( )A.“奮斗者”號所用材料鈦合金是一種新型的有機合成材料B.“奮斗者”在水下下潛過程中所受壓力與浮力都逐漸增大C.“奮斗者”成功坐底的馬里亞納海溝是由板塊張裂形成D.“奮斗者”號采用聲吶等定位導航,聲波在海水中傳播速度比空氣中快9.(2025九下·浙江模擬)如圖,水平桌面上放著一杯水,將橘子放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取出后剝皮再將橘子皮和剝了皮后的橘子放入水中,發現橘子皮漂浮在水中,剝了皮后的橘子沉到杯底。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橘子皮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所受的重力B.橘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C.剝了皮的橘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D.橘子所受浮力小于剝了皮的橘子所受浮力10.(2025九下·蕭山模擬)科學實驗為結論的得出提供了支持。下列選項中,科學實驗與結論的關系正確的是( )A.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并定量測出其大小B.奧斯特實驗證明了電流的磁效應C.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實驗證明了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D.米勒模擬實驗證明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轉化的11.今年2月下旬,錢塘江中一艘貨船滿載河沙。因裝載貨物過重,達到最大吃水深度,在經過淺水區時有擱淺的風險。為使該貨船能順利通行,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往水中加鹽增大水的密度B.使用另一艘動力更強的貨船拖拽該貨船C.將淺水區河底沙子挖出來裝載入該貨船D.等待錢塘江漲潮時通過12.(2025九下·蕭山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裝有體積相等的不同液體,靜置在水平桌面上,將同種材料制成的實心物體A、B分別放入甲、乙兩容器中,靜止時兩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容器的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相等B.物體A 受到的浮力大于物體B 受到的浮力C.甲容器中液體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體的密度D.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小于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13.(2022·溫州模擬)如圖是某-海底隧道的施工現場,起重船將圓柱形物體放入水中至全部浸沒的過程中,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變化是( )A. B.C. D.14.(2022·溫州模擬)溫州市區和永嘉隔江相望,為了安全兩邊江岸需要建設防護堤。如圖是甌江一段江面的示意圖,甲、乙、丙、丁是江岸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其中受到流水壓強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2017·浙江模擬)蘇通大橋施工時,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構件,假設一正方體構件被緩緩吊入江水中(如圖甲),在沉入過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h逐漸增大,隨著h的增大,正方體構件所受浮力F1、鋼繩拉力F2的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浮力F1隨h變化的圖線是圖乙中的①圖線B.構件的邊長為4mC.構件所受的最大浮力為1.2×105ND.構件的密度為2.5×103kg/m316.(2022·舟山模擬)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圖中, 注射器用來注射藥物是利用了大氣壓B.乙圖中, 發現自制氣壓計的細管內水柱升高, 表明外界大氣壓減小C.丙圖中,“拔罐” 時, 局部皮膚向罐內突起, 說明了大氣壓的存在D.丁圖中, 選用不同直徑的馬德堡半球, 拉開半球時所用的力大小相等17.(2024.衢州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裝有體積相等的不同液體,靜置在水平桌面上,將同種材料制成的實心物體 A、B分別放入甲、乙兩容器中,靜止時兩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兩容器的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相等B.物體A受到的浮力大于物體 B受到的浮力C.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體的密度D.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小于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18.(2024·路橋模擬)有一款沙漠取水裝置如右圖所示,其頂部裝有渦輪,底部插入地底兩米左右。有風時,渦輪旋轉使內部氣體流速變大,地表上方外部的熱空氣導入管內,形成的小水珠沿管壁流入儲水器,最后連接水泵或吸管將水取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表和地下溫差越小,獲得水越快B.無風的時候有利于儲水器里水的獲得C.用此裝置從空氣中獲得水的過程是化學變化過程D.旋轉時渦輪內部氣壓小于外界,利于外界空氣的進入19.(2024·平湖模擬) 為了打撈沉在水底的汽車,救援隊員用一艘大船裝滿泥沙,將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用鐵錨將汽車固定后,卸掉船里的泥沙,汽車將隨著船的上浮逐漸被拉起來。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時,經歷了如圖所示的三種情景: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 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 圖丙中鐵錨沉底。假設三種情況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F丙,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A. B.C. D.20.(2024·平湖模擬)如圖,小寧將盛水的燒杯放在電子臺秤上,臺秤的示數如圖甲所示:將一個物塊放入水中,漂浮時臺秤示數為360g(如圖乙):用力將物塊下壓至全部浸沒在水中時,臺秤示數為400g(如圖丙):將物塊繼續下壓(從圖丙到圖丁),物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增加了0.8N,整個過程水始終未溢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的質量為100gB.木塊的密度為0.6g/cm3C.從圖丙到圖丁,杯底所受的壓強逐漸增大D.從圖丙到圖丁,物體受到水的浮力也增加了0.8N21.(2024·余姚模擬)如圖所示,輕質桿可繞O點轉動,分別將質量相同的純金塊,純銀塊、金銀制作的王冠懸掛于桿的最左端并浸沒水中,將質量與王冠相同的重物對應懸掛在桿上的A、B、C處(圖中未畫出),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測得A、C兩點間的距離為7cm,B、C兩點間的距離為3cm。則王冠中金和銀的質量比為 ( )A.3:7 B.7:3 C.2:5 D.5:222.(2024·余姚模擬)用向下排氣法在容積為V mL 的集氣瓶中收集氨氣,由于空氣尚未排凈,最后瓶內氣體的平均式量為 19 ,將此盛滿氣體的集氣瓶倒置于水中,瓶內水馬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即停止上升,則在同溫同壓下,瓶內剩余氣體的體積為( )(已知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9)A. B. C. D.無法判斷23.(2021·金華) 2020年11月10日,中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奮斗者”號通過艙外機械臂,獲取了一批樣品,為進一步開展深淵科學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在下潛過程中,“奮斗者”號外表面所承受的液體壓強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奮斗者號”攜帶樣品返航時,若以該樣品為參照物,“奮斗者號”是 (選填“靜止”或“運動”)的。24.(2022·衢州)注射器在科學實驗中用途廣泛。小科利用注射器進行了如下實驗:(1)如圖甲,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觀察到氣球 的現象,說明大氣壓的存在。(2)如圖乙是模擬潛水艇浮沉的實驗。當緩慢向內推注射器活塞,將玻璃球內的水從底部小孔壓出,玻璃球就上浮。玻璃球能上浮是因為它受到的浮力 它的總重力。活塞被向內推時,受到筒壁對它向 的摩擦力。25.(2025·溫州模擬)某同學利用家中的小球完成許多科學實驗,請用相關科學知識解決下列問題。(1)如圖1,把兩個乒乓球放在兩個水平放置的筷子上,用吸管對著中間使勁吹氣,發現乓球向中間靠攏。因為兩個乒乓球中間的氣體流速大,氣體壓強 ,形成了氣壓差。(2)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而掉落,在地面上的運動軌跡如圖2所示。球到達反彈的最高點B點時,若一切外力消失,則球將 (選填“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3)為比較圖2中A、B、C三處乒乓球的機械能大小,該同學換用表面涂黑的排球進行模擬,來比較M和N點的彈力大小。結合科學知識推測 點的地面上留下的黑色圓斑更大.26.(2025·溫州模擬)如圖為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漏刻的模型圖。漏水壺通過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壺中滴水,受水壺中的箭刻隨著壺內液面的升高而升高,壺口處箭刻上刻度指示的便是當時的時刻。(1)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為時間計量的起點來計量一天的時間,因此,在一年中不同節氣需更換不同的箭刻,“漏刻改箭”本質是因____所致。A.地球繞太陽公轉 B.地球繞地軸自轉 C.月球繞地球轉動(2)為準確計量時間,古人采用多級漏水壺逐級滴水的方式。為保證漏刻計時準確,應保持 號漏水壺中的液面高度恒定。 (選填“①”或“②”)(3)受水壺的浮舟漂浮在壺中,隨著水位升高,受到的浮力 。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7.(2023·湖州)學習小組利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進行如下實驗。(1)圖1是U形管壓強計,為了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金屬盒上的橡皮膜選用的是 (選填“易形變”或“不易形變")的。(2)如圖2,將壓強計金屬盒上的橡皮膜朝上,逐漸浸入至水中某一深度,壓強計,上反映的是橡皮膜 (選填“上方”、“下方”或“各個方向”)水產生的壓強。壓強大小用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來反映,此處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保持橡皮膜朝向不變,繼續向下浸入,發現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變大,說明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學習小組選擇圖3和圖4進行實驗,是想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 的關系。小組其他成員指出探究還不完整,繼續探究……28.(2023·金華)研究小組利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實驗器材]壓強計、橡皮胰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玻璃杯、圓柱形容器等。[實驗過程]小金用手指按壓橡皮膜,如圖1所示,無論輕壓還是重壓,發現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幾乎不變化。(1)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2)解決上述問題后,小金按下列步驟進行實驗:①將金屬盒放入水中深度10厘米處觀察并記錄;②將金屬盒放入酒精中深度10厘米處觀察并記錄;③比較兩次實驗U形管左右兩邊液面高度差;④換用密度不同的液體,重復上述實驗。該實驗通過U形管左右兩邊液面高度差來判斷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這種科學方法是 ;[實驗結論]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3)[遷移應用]小金將一支兩端開口的玻璃管進行改裝,用橡皮膜將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內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觀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將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內,如圖2所示(固定儀器省略),再沿著玻璃杯內壁緩慢注水。當玻璃管內外液面相平時,橡皮膜的形變情況為 (選填”向下凸起”“向上凸起”或”相平”);(4)[拓展提升]圖3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分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在距離容器底同一高度處分別有M、N兩點。若PM=PN,則兩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大小關系是P甲 P乙(選填”>““=“或”<“)。29.(2022·杭州)小金設計了一款在缺氧環境或出現高濃度有毒有害氣體環境下逃生時使用的自救呼吸器。其設計思路如圖甲所示,自救呼吸器的結構如圖乙所示(其中箭頭方向表示氣體流動方向)。(1)呼吸氣路的設計:自教呼吸器使用時,需用鼻夾夾住鼻子,用嘴咬合呼吸軟管進行呼吸。在正常呼氣時,單向閥A和B的開閉情況是 (選填“A打開,B閉合”或“A閉合,B打開”)。(2)生氧藥品的選擇:小金查閱資料發現超氧化物(用MO2表示,其中M為+1價)可與人呼出氣中的CO2、H2O反應生成O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MO2+2H2O=4X+3O2↑4MO2+2CO2=2M2CO3+3O2X的化學式為 。500g超氧化鉀(KO2)和500g超氧化鈉(NaO2)的生氧性能如圖丙所示。小金依據人正常呼吸時需要生氧藥品的生氧速度不低于1L/min,并結合自救呼吸器的結構和生氧藥品的生氧性能,選取了KO2作為生氧藥品。選取KO2的優點是 。(寫出1點)(3)影響自救呼吸器有效防護時間的因素有 (選填序號)。①生氧藥品的質量 ②外界有毒有害氣體濃度③外界氧氣濃度 ④生氧藥品的種類30.(2021·衢州)圖甲所示容器,常用來研究容器內液體對容器側壁的壓強特點。(1)小科在容器中裝滿水,橡皮膜凸出,再將容器按圖乙箭頭方向,繞容器中軸線OO'在水平桌面上緩慢旋轉五圈(水與容器壁一起轉動且保持相對靜止),發現在整個轉動過程中橡皮膜凸出情況一直未變。上述操作及現象 (填“能”或“不能")作 為容器內的水對容器各個方向的側壁均存在壓強的證據。(2)小科去掉圖乙中3個小孔上的橡皮膜,發現并不是最下端的小孔噴水距離最大,難道不是水壓越大噴水距離也越大嗎?深入思考后他認為小孔噴水距離還可能與小孔離地高度有關。于是,他利用打孔器、大可樂瓶、干燥細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設計實驗進行探究:Ⅰ.用打孔器在大可樂瓶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打3個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Ⅱ.如圖丙所示,在水平地而上均勻鋪一層干燥細沙,將大可樂瓶加滿水放在細沙中央。Ⅲ.拔出瓶上一個小孔的塞子讓水噴出,一段時間后用塞子堵住小孔。Ⅳ.針對另外兩個小孔,分別重復步驟Ⅲ。V.移去大可樂瓶,測出相關數據得出初步結論。①小科重新設計實驗想探究的問題是 。②步驟Ⅲ中對“一段時間”的要求是 。31.(2021·衢州)將酒敞口放置,酒精度(酒中酒精的體積百分比)會變化嗎?小科認為:只要確定酒的密度是否變化就能作出判斷。于是利用身邊的物品,動手制作“密度秤”來測量酒的密度。步驟Ⅰ:按圖甲制作好秤桿,提起提紐,移動秤砣(小螺母),當秤桿水平平衡時用筆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B標記為“0”刻度(單位:g/cm3)。步驟Ⅱ:按圖乙所示,將大螺母浸沒在水中(大螺母必須浸沒且不碰底),提起提紐,移動秤砣,當秤桿水平平衡時用筆將此時秤砣的懸掛點C標記為“1”刻度。再將BC兩刻度之間分為10等份。步驟Ⅲ:測量酒的密度。(1)應用:小科,用該密度秤分別測出瓶蓋剛打開和敞口一段時間后酒的密度約為0.92g/cm3和0.96g/cm3,已知酒精密度為0.8g/cm3,應用密度知識可判斷出其酒精度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反思:在制作和測量過程中,大螺母必須浸沒的目的是 。(3)拓展:小科若要測量食鹽水的密度,他應先在密度秤上增加大于1的刻度,請你寫出利用直尺和筆標定刻度的過程: 。32.(2021·寧波)水對容器側壁有壓強,水從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提出猜想]水從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可能與小孔在水中的深度有關。[查閱資料和思考]如圖甲所示,h表示小孔在水中的深度,v表示水流從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H表示小孔到桌面的高度,s表示水流射程(小孔到落點的水平距離)。查閱資料可知,當H一定時,s隨v的增大而增大。要研究v和h的關系,由于v無法直接測量,轉為研究s、H、h的關系。[實驗步驟]①將容器置于木塊上,如圖乙所示。大②堵住三個小孔,往容器中加入適量的水。記錄h和H。③打開小孔,同時測量并記錄從三個小孔水平射出的水流射程s。④換高度不同的木塊,重復步驟①-③。[實驗數據及分析]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小孔 a b c a b c a b ch/cm 10 20 30 10 20 30 10 20 30H/cm 30 20 10 40 30 20 50 40 30s/cm 35 41 35 40 49 50 45 58 59(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小孔在水中的深度h一定時,水流射程s隨小孔距桌面的高度H增大而 (填“增大”或“減小”)。(2)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通過比較實驗序號為 的三組數據,可以得出:水從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v與小孔在水中的深度h有關。(3)小寧再分別用食鹽水和酒精替換水進行實驗,目的是為了探究液體從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v是否與 有關。33.(2024·鹿城模擬)如圖所示,浸沒在水中一定深度的金屬鋁塊A,質量為27kg,現用重為10N的動滑輪緩慢勻速提升鋁塊,若不計摩擦和繩重,g=10N/kg,ρ鋁=2.7×103千克/米3。請計算:(1)浸沒在水中一定深度的金屬鋁塊所受浮力是多少?(2)若將物體A從圖示位置緩慢勻速提升1m,此過程中鋁塊未露出水面,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3)若將鋁塊從圖示位置緩慢勻速提升至全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請在圖中畫出拉力F與上升高度h的變化關系圖像。34.(2025九下·溫州模擬)小明在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時,發現老師研究的物體都是在液體里下沉的,于是他想用木塊驗證“浮力大小F浮是否等于木塊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G排”。(1)小明先通過推理驗證:因木塊票存在水面,木塊所受浮力 F浮等于重力G木。若要驗證F浮等于G排,只需驗證 ,又因為G=mg,所以只需驗證 m木等于m排于是,小明進行如下實驗:a.用電子秤測出木塊質量m木; b.用電子秤測出小燒杯質量m杯;c.將木塊輕輕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用小燒杯收集木塊排開的水;d.用電子秤測出小燒杯和排開的水的總質量m總。(2)實驗數據記錄如表所示:研究對象 木塊質量m米/克 小燒杯質量m杯/克 杯和水總質量m總/克 排開水的質量 mm/克木塊 80 38 118 a表格中 a= 。(3)小華認為可按圖乙簡化實驗: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電子秤上,將木塊輕輕放入溢水杯的同時,用手拿著小燒杯全部收集排出的水。若觀察到 ,即可得到(4)小華還發現,下沉的物體不能通過“m物=m排”間接驗證‘ 原因是 。35.(2024·鄞州模擬) 同學們在用微小壓強計、刻度尺和裝有適量水的燒杯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特點”時,發現向上提升壓強計探頭位置時,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 (如圖甲),針對上述現象,有同學得出“水中某點壓強與該點到容器底部的距離L 有關”的結論。小明和小華認為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并分別設計了實驗進行驗證:(1)小明將壓強計探頭固定在圖乙位置,測量并記錄探頭到容器底部的距離L 及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 然后向燒杯中加水,發現 他認為:本實驗中L 大小不變,但壓強大小不等,所以壓強大小與L 無關。請你評價小明的設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2)小華實驗步驟為:①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入燒杯的水中,測量并記錄探頭到容器底部的距離 、探頭到水面的距離 H及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②向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調整探頭所在的位置, 。(請寫出后續操作要點)③分析數據,若 ,則說明水中某點壓強跟該點到容器底部的距離L無關。36.(2024·拱墅會考)覆杯實驗是科學中的經典實驗。小樂在薄壁玻璃杯內盛滿水,杯口蓋上一張硬紙片(不留空氣),然后托住硬紙片,將玻璃杯倒置,水不流出,硬紙片也不掉下,如圖甲所示。(1)小樂在實驗時將玻璃杯逆時針旋轉90°至如圖乙所示狀態,其目的是證明 。(2)當玻璃杯處于如圖甲所示狀態時,玻璃杯中水的高度為15cm,杯口圓面積為,若實驗時大氣壓強為,不計硬紙片質量,則硬紙片與水和杯接觸的部分,受到向下的壓力為 N;得出上述數據的理由是 。37.(2024·余姚模擬)小科發現吹氣球時所用的力大小是在變的,于是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某型號氣球彈力產生的壓強p與半徑R 的關系如圖甲所示。為此小科用二只相同的該型號氣球A、B按如圖乙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實驗步驟】①閉合閥門3,打開閥門1、2,向 A氣球中充氣,使其半徑為15cm,閉合閥門2。②打開閥門3,向B氣球中充氣,使其半徑為10cm,閉合閥門1。③打開閥門2,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實驗分析】(1)根據圖甲描述該氣球彈力產生的壓強與半徑的關系: 。(2)完成步驟①和步驟②后,A、B氣球彈力產生的壓強大小關系為 pA pB。(3)推測步驟③中兩氣球大小如何變化并說明理由: 。38.(2024·溫州三模)為了估測本地大氣壓,某同學用吸盤、玻璃板和以及彈簧測力計設計實驗:把吸盤吸在玻璃板上如圖(a),測出吸盤的面積為S,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緩慢拉動吸盤。多次實驗,記下吸盤剛好脫離玻璃板時的拉力。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此時的拉力與大氣對吸盤的壓力大小相等。然后利用公式可計算出大氣壓強。請回答:(1)吸盤吸附在玻璃板上之前,往往先要對吸盤蘸少許水,原因是 。(2)如圖為吸盤示意圖,為得到準確的吸盤面積S,小明應該測量的是 。(選填“吸盤內表面積”或“吸盤橫截面積”)(3)操作時發現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太小,就利用杠桿設計了如圖(b)的改進實驗。測得吸盤剛好脫離玻璃板時,測力計的拉力為F.由此計算出此地的大氣壓值為p= 。(4)通過調查發現此次的測量值比氣象部門提供的數據偏大,請分析實驗過程并根據所學知識列舉一個導致實驗結果偏大的原因。 39.(2024·浙江模擬)小科對于浮力大小影響因素提出了如下四種猜想: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深度有關;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力有關;猜想四: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有關.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小科選擇了空塑料瓶、橡皮泥、燒杯、彈簧測力計、水、鹽水等實驗器材進行探究.他先選擇裝入部分橡皮泥的塑料瓶,轉緊瓶蓋后進行如下探究,實驗過程如圖所示.(1)小科比較實驗步驟d、e,可以確定猜想 .(選填“正確”或“錯誤”)(2)比較實驗步驟 ,小科認為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深度無關.(3)要驗證猜想三是否正確,可以在塑料瓶中 后再進行探究.(4)為了驗證猜想四,小科將橡皮泥捏成一團放入盛水的燒杯中,橡皮泥下沉至杯底,再將橡皮泥捏成碗狀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通過分析可知,第一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于第二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所以小科認為猜想四是正確的.小金不同意小明的結論,她指出小科實驗過程中只關注了橡皮泥形狀的改變,沒有控制 相同.40.(2024·龍港模擬)某學習小組自制“浮力秤”,用來稱量物體的質量,如圖甲所示。它是由浮體和外筒構成的,浮體包括小筒和秤盤。已知小筒的質量為50g,筒內裝入100g的細砂,底面積為 可浸入水中的最大深度為20cm,秤盤的質量為10g,外筒是足夠高的透明大筒,容器壁厚度可忽略不計。(1)小筒內裝入細沙的作用是 。(2)小筒上的零刻度線距小筒底部的距離h是多少 (3)下表是“浮力秤”模型評價量表,請選擇任意一個指標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浮力秤”模型評價量表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刻度均勻 刻度不均勻 沒有刻度指標二 最大量程超過500克 最大量程在300-500克 最大量程小于300克41.(2024·上虞模擬)小虞同學嘗試制作簡易密度計。(1)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并用石蠟封口。塞入金屬絲的目的是使吸管能豎直 (選填“漂浮”、 “懸浮”或“下沉”)在液體中。(2)將吸管放到水中如圖(a)所示,測得浸入的長度為H;放到另一液體中的情景如圖(b)所示,測得浸入的長度為h。用 ρ水、ρ液分別表示水和液體的密度,則 ρ水 ρ液(選填“=”、 “>”或“<”),此外h與ρ水、ρ液及H的關系式為h= (3)小虞根據圖(a)在吸管上標出 1.0 刻度線(單位 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關系式進行計算,標出了08、0.9、1.1、1.2 的刻度線(圖中未畫出)。結果發現相鄰刻線的間距 (選填“均勻”或“不均勻”)。(4)小虞用這個自制密度計測量食用油密度時出現了圖(c)所示的情形,無法得出結果。請你根據經驗或思考,在不更換食用油的情況下,你認為可以進行怎樣的嘗試: 。42.(2024·浙江二模)五一放假小新一家去野生動物園游玩,在路上車胎扎到了釘子,嚴重漏氣需要換上備胎。小新爸爸利用千斤頂輕輕松松地將重達1500kg的汽車抬起,小新很是好奇,能否自己做一個簡易的千斤頂呢 【探尋千斤頂原理】(1)如圖1所示用50N 的水平推力去壓圖釘,手指感覺并不明顯,但石灰墻的墻面受到的壓強較大,很快就出現了裂縫。請解釋墻面受到的壓強較大的原因是 。(2)那么液體是否也有類似的效果呢 小新查閱資料發現,1648年帕斯卡在陽臺上僅用幾杯水通過細管就能將樓下密閉的木桶壓裂(如圖2 所示)。從液體壓強的角度解釋,木桶壓裂的原因是 。小新進一步查閱后,發現了液體傳壓的特點: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夠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3)【初建千斤頂演示模型】小新思考后,組裝了如圖3所示的千斤頂模型,用來實現通過較小力來產生較大力的效果。若在 B 端用500N的力去抬起放置在 A 端1500kg的汽車,則大小活塞的面積之比為 ;(4)【評價與反思】按照上述模型制作而成的千斤頂在實際使用中,還有可能存在的不足是 。 (寫出一條即可)43.小明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影響因素。(1)壓強計通過U形管兩側液面的 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使用前,用手按壓金屬盒上的橡皮膜,發現兩側液面沒有明顯變化,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 。A. 向 U形管中注入一些水B.將U 形管中水倒出一些C.檢查裝置是否漏氣(2)小明在圖甲中,保持金屬盒深度不變,改變橡皮膜朝向,目的是為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 是否有關。(3)小明還猜想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和密度有關。他在圖甲基礎上,繼續將金屬盒下移一段距離,發現壓強變大。若接下來又進行了圖乙所示實驗,再與圖甲比較, (選填“能”或“不能”)得出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的初步結論。44.(2024·嘉興模擬)為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科學興趣小組進行如下研究:【建立假設】①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②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假設需要一定的事實經驗作為支撐,舉一個支持假設②的事實: 。【探究過程】科學小組經討論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帶有刻度的注射器,并在注射器的活塞下安裝相同的彈簧,將注射器固定在木板上。實驗時,在針筒上分別疊放1 塊、2 塊、3塊、4塊、5 塊相同的鐵板,觀察彈簧形變量并記錄于表中。實驗次數 1 2 3 4 5注射器個數/個 3鐵塊數量/塊 1. 2 3 4 5彈簧形變量/格 2 4 6 8 10本實驗中通過彈簧的形變量來顯示 。【探究結論】根據實驗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45.(2024·紹興模擬)小明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影響因素。(1)壓強計通過U形管兩側液面的 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使用前,用手按壓金屬盒上的橡皮膜,發現兩側液面沒有明顯變化,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 。A.向U形管中注入一些水B.將U形管中水倒出一些C.檢查裝置是否漏氣(2)小明在圖甲中,保持金屬盒深度不變,改變橡皮膜朝向,目的是為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 是否有關。(3)小明還猜想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和密度有關。他在圖甲基礎上,繼續將金屬盒下移一段距離,發現壓強變大。若接下來又進行了圖乙所示實驗,再與圖甲比較, (選填“能”或“不能”)得出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的初步結論。46.(2024·嘉興模擬)為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科學興趣小組進行如下研究:【建立假設】①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②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假設需要一定的事實經驗作為支撐,舉一個支持假設②的事實: 。實驗次數 1 2 3 4 5注射器個數/個 3鐵塊數量/塊 1 2 3 4 5彈簧形變量/格 2 4 6 8 10【探究過程】科學小組經討論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帶有刻度的注射器,并在注射器的活塞下安裝相同的彈簧,將注射器固定在木板上。實驗時,在針筒上分別疊放1塊、2塊、3塊、4塊、5塊相同的鐵板,觀察彈簧形變量并記錄于表中。本實驗中通過彈簧的形變量來顯示 。【探究結論】根據實驗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47.(2022·金華)太陽能將成為全球未來供電的主要能源。某學校開展了“制作太陽能動力小車”的項目活動。小科制作的小車已經完成測定的參數如下:小車的質量為100g,車長8cm、寬6.5cm、高3cm,輪胎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2cm2。完成下列問題:(1)小車靜止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2)某次測試中,小車在陽光照射下行駛40米用時1分20秒,該次測試中小車的速度為多少?(3)測試中,小車以最快速度0.8m/s在水平地面上勻速直線行駛,若受到的阻力為重力的0.1倍,此時小車的功率為多少瓦?48.(2025·嘉興模擬)用兩種不同充電樁,對同一輛純電動汽車充滿電的相關數據如下表,不計充電過程中的能量損失。充電樁 電池初始狀態 充電電壓/V 充電電流/A 充滿電的時間/h普通充電樁 相同 220 30 10快充充電樁 600 100 (1)一輛電車的質量為1500千克,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總和為0.2平方米,停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 (2)用普通充電樁充滿電,消耗的電能為多少千瓦時 (3)用快充充電樁充滿電,需要多少小時 (4)目前存在普通充電樁充電時間長,充電樁緊缺等問題。為解決此問題,除用快充充電樁充電外,再提出一種設想。49.(2025·金華模擬)今年央視春晚舞臺上,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H1進行了精彩的表演。已知每個H1機器人質量約為47千克,在表演過程中,機器人雙腳站立在水平舞臺上,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00厘米2。請回答:(1)機器人遇到障礙物會及時躲避,這需要中央處理器快速處理攝像頭捕捉到的光電信號,中央處理器相當于人體反射弧中的____。A.感受器 B.神經中樞 C.效應器 D.傳出神經(2)人形機器人的制作需要用到PEEK復合材料,該材料只含碳、氫、氧三種元素,現將4.6克該材料放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生的氣體通過裝有足量濃硫酸的洗氣瓶后,再緩慢通入裝有足量飽和澄清石灰水洗氣瓶,瓶內產生的沉淀質量隨通氣時間的變化情況見下表:時間(秒) 0 5 10 30 40沉淀質量(克) 0 10 20 30 30求該材料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3)求H1機器人雙腳站立時對水平舞臺的壓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中考科學二輪熱點題型--專題02 壓強和浮力的大小比較與綜合計算(學生版).docx 2025年中考科學二輪熱點題型--專題02 壓強和浮力的大小比較與綜合計算(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