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下第3章 物質的特性 專題復習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下第3章 物質的特性 專題復習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章 專題復習
專題一、質量和密度的綜合運用
1.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位置、形狀、溫度及狀態等的改變而改變。
2.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在數值上等于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質量、體積都無關,與溫度、狀態有關。
3.密度計算公式為ρ=m/V,變形公式為m=ρV和V=m/ρ,可用于物質的密度、質量和體積的計算,并進一步鑒別物質的種類。在計算時,需注意單位統一。
典例1:(2025七下·婺城月考)小紅用一只杯子盛某種液體直至倒滿,測得液體體積V和液體與杯子的總質量m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圖求:
(1)該杯子的質量   。
(2)計算該液體的密度是多少
(3)當該杯子裝滿酒精時,杯子和液體的總質量是多少
【答案】(1)解:根據圖片可知,當液體體積為0時,即沒有液體時質量m=40g,即量杯子的質量。
(2)解:根據圖片可知,當體積為20cm3時,液體質量為60g-40g=20g,
則液體的密度:。
(3)解:由圖象可知,杯子的容積為V1=60cm3時,杯子裝滿酒精時,酒精的體積為V1=60cm3,
則酒精的質量:m1=ρV1=0.8g/cm3×60cm3=48g;
杯子裝滿酒精時,整個杯子的質量為m總=m+m1=40g+48g=88g。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1)杯子的質量就是當液體體積為零時,縱軸上的示數;
(2)利用公式可求出液體的密度,注意要減去杯子的質量;
(3)根據酒精密度大小,已知體積,可利用公式求出酒精質量大小,然后求出杯子和酒精的總質量。
變式1:(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將一根鐵絲剪斷后,剩余部分的密度   ;將密封鋼瓶中的氣體抽出一半后,剩余氣體的密度   ;液態蠟變為固態后,中間會凹陷下去,則蠟由液態變為固態時,它的體積將   ,密度   (后四空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不變;變小;變小;變大
【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1)根據密度的性質分析;
(2)根據分析剩余氣體的密度變化;
(3)分析蠟的體積變化,根據分析密度變化。
【解答】(1)將一根鐵絲剪斷后,鐵絲的物質種類不變,則剩余部分的密度不變;
(2)將密封鋼瓶中的氣體抽出一半后,氣體的質量減小而體積不變,根據可知,剩余氣體的密度變小;
(3)液態蠟變為固態后,中間會凹陷下去,則蠟由液態變為固態時,它的質量不變,而它的體積將變小,根據可知,密度變大。
變式2:(2025七下·金華月考)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現常被用于制造模型。小科選用了ABS塑料(如圖甲所示)來打印3D作品。
(1)已知體積為1cm3的ABS塑料質量為1.05g,這種材料密度是多少
(2)該同學用這種ABS材料打印了一個汽車模型,已知該作品的體積為50cm3,質量為47.25g,請你通過計算來判斷該作品是空心還是實心的 若為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少
【答案】(1)材料的密度:
(2)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 5cm3
解:材料的密度:
47.25g該材料的體積: 所以,作品是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
【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1)知道ABS塑料的體積和質量,根據求出這種材料的密度;
(2)根據求出47.25g該材料的體積,然后與作品的體積相比較判斷是否空心,作品的體積減去材料的體積即為空心部分的體積。
【解答】(1)材料的密度:;
變式3:(2025七下·金華月考)有一塊質量為9kg的冰塊,完成下列問題(冰的密度為0.9×103kg/m3,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
(1)求冰塊的體積。
(2)若冰塊吸熱后,全部熔化成水,求水的體積。
(3)求出減少的體積。
【答案】(1)由可得,冰塊的體積:
(2)因為冰熔化成水,狀態變化、質量不變,
所以熔化成水的質量:m水=m冰=9kg,
其體積:。
(3)
【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1)知道冰塊的質量和密度,根據求出冰塊的體積;
(2)利用m=ρV求出3dm3的冰的質量;而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狀態無關,冰化水,狀態變化、質量不變,可求熔化成水的質量,再利用求出冰熔化成水后水的體積。
【解答】(1)由可得,冰塊的體積:;
(2)因為冰熔化成水,狀態變化、質量不變,
所以熔化成水的質量:m水=m冰=9kg,
其體積:。
(3)
專題二、物質的特性
1.密度公式只表明密度大小等于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能說密度的大小隨質量和體積的變化而變化。
2.-般情況,不同物質的密度不相同,所以密度可以用來鑒別物質。
典例1:(2025七下·婺城月考)密度公式因能被寫成如圖所示的樣式而被稱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關于密度、質量、體積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與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質量比鋁的質量大
C.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
D.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為定值
【答案】D
【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同種物質,在一定狀態下密度是定值,當質量增大為原來的幾倍時,其體積也增大為原來的幾倍,而比值ρ不變,同種物質的質量m跟它的體積V成正比。
【解答】A.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同種物質,在一定狀態下,密度是一個定值,即其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定值,即物質的密度大小與物質的種類、狀態、溫度有關,與其質量和體積無關,故A錯誤;
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密度比鋁的密度大,故B錯誤;
C.將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質量變為原來的一半,因密度是物質的特性,物質不變,狀態不變,故密度不變,故C錯誤;
D.同種物質的質量m跟它的體積V成正比,若其體積增加一倍,質量也增加一倍,即物質的質量m與物質的體積V的比值是定值,故D正確。
故選D。
變式1:(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冰凍礦泉水完全熔化后,質量變小,密度不變
B.植物種子帶到太空后,質量變大,密度不變
C.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質量變小,密度不變
D.對于同種物質,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答案】C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只有在所含物質的多少發生變化時才會改變,如果只是改變了形狀、狀態、位置則不會發生改變;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質量、體積的變化一般不會引起密度的變化,只有氣體在膨脹和被壓縮時,密度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解答】A、冰熔化成水,是狀態發生了變化,質量不會改變,但密度卻變大了,故A錯誤;
B、物體被帶到太空只是改變了位置,質量、密度都不會改變,故B錯誤;
C、牛奶被喝掉一半,含有的物質變少了,質量自然變小,而牛奶依然是牛奶,物質沒變,所以密度不變,故C正確;
D、對于同一種物質,ρ不變,m=ρV,m與V成正比,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變式2:(2023七上·玉環期末)下列關于密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體的密度一定小于固體的密度
C.物體體積越小,密度一定越大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答案】D
【解析】密度的定義:單位體積所含的質量。公式:
【解答】A. 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體積多少無關,所以一滴水的密度和一桶水的密度相等,A錯誤
B. 液體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體的密度,如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B錯誤
C. 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體積多少無關,C錯誤
D. 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多少無關,D正確
變式3:小明的媽媽到某工藝品商店買了一件金銅合金制成的實心工藝品,商店的售貨員告訴她:這件工藝品是由質量相等的金、銅兩種金屬混合制成的,含金量為50%。小明的媽媽對商店售貨員的話表示懷疑,讓小明進行驗證。小明通過實驗測出工藝品的質量為1 200克,體積為104厘米3 , 并從課本中查出了金、銅的密度分別是19.3克/厘米3和8.9克/厘米3。
(1)請根據小明的實驗結果計算工藝品的密度;
(2)請根據售貨員的說法,計算出工藝品的密度,并說明售貨員的話是否可信;
(3)請計算這件工藝品的實際含金量。
【答案】(1)解:工藝品的密度ρ=11.54克/厘米3
(2)解:設標準工藝品中含金、銅質量均為m0若按售貨員說法,則工藝品的密度為ρ′=12.18克/厘米3 所以售貨員的話不可信
(3)解:設工藝品中實際含金質量為m1 將m=1 200克,V=104厘米3 ,ρ金=19.3克/厘米3 ,ρ銅=8.9克/厘米3代入上式得:m1=509.2克
所以這件工藝品的實際含金量為42.4%
專題三、物態變化的判斷
三種狀態 固態、液態、氣態
三個吸熱過程 熔化、汽化、升華
三個放熱過程 凝固、液化、凝華
三個互逆過程 熔化與凝固、汽化與液化、升華與凝華
三個不變溫度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放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三個必要條件 晶體熔化: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晶體凝固: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液體沸騰: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三個致冷作用 蒸發吸熱可致冷:如酒精涂在皮膚上,涼涼的
升華吸熱可致冷:如干冰升華吸熱,用于人工降雨
熔化吸熱可致冷:冰熔化吸熱,用于超市海鮮保鮮
典例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實驗室里,同學們進行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實驗。
(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P和Q,應先調整    (選填“P”或“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
(3)根據實驗數據,小科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后可知:①冰熔化過程中   ;
②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答案】Q;使冰受熱均;不變;等于
【解析】(1)酒精燈需要用外焰加熱,因此先放好酒精燈,再固定好鐵圈的高度,故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安裝器材;
(2)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時,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體受熱均勻,溫度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
(3)冰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用加熱時間的長短可以間接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
【解答】(1)在實驗中需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應根據酒精燈外焰的高度確定鐵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安裝,所以在組裝實驗裝置時,應先調整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這種加熱方法叫水浴法,能使冰受熱均勻。
(3)分析圖像后知道,①冰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
(4)不考慮熱量損失,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熱時間相等,所以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變式1:(2022·浙江· 七年級期末)將裝有海波的大試管放入盛有熱水的燒杯中(如圖a)。根據溫度計A和B的示數,繪制了海波和熱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b)。
(1)由圖像可知,海波的熔點是___________℃。
(2)在5~8分鐘之間,海波要從熱水中___________熱量,其溫度保持不變,此時海波處于______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
(3)第10分鐘后,試管內仍有少量海波不能熔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48 吸收 固液共存狀態 海波與水的溫度相同,海波不能繼續吸熱
【解析】(1)[1]晶體有固定的熔點,由圖象可知,海波的熔點是48℃。
(2)[2][3]在5~8分鐘之間,海波正在熔化過程中,需要從熱水中繼續吸收熱量。其溫度保持不變,此時海波處于固液共存階段。
(3)[4]由圖可知到第10min,試管外熱水的溫度為48℃,試管內的海波不能繼續吸熱,海波的熔化將停止,因為晶體熔化要達到熔點,還要能繼續吸熱。
變式2: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冰的熔化特點,他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觀察物質的狀態。
(1)應選用顆粒___________(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冰塊做實驗;
(2)圖甲是他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一時間”圖像。由圖像可知:冰熔化的特點是是吸熱,溫度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圖甲中第3min時,物質處于___________態。(選填“固”或“液” 或“固液共存”)
【答案】較小 不變 固
【解析】(1)在探究冰的熔化規律的實驗中,應選用顆粒較小的冰塊做實驗,較小的冰塊受熱均勻。
(2)[2]由圖甲可知,BC段是熔化過程,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3)[3]由圖甲可知,第4min開始熔化,到第10min時熔化結束,第3min時,冰還沒有開始熔化,處于固態。
變式3:(2022·浙江縉云縣七年級期末)有衛星數據顯示,在火星南極冰層之下隱藏著一大片充滿液態水的湖泊。厚厚的冰層下面水溫低至-74℃,但水仍保持著液態。對此科學家解釋是:可能是火星巖石中的鎂鹽、鈣鹽和鈉鹽等鹽類物質溶解到了水中降低了水的凝固點。鹽類物質可以降低液態水的凝固點嗎?某研究小組以常見的調料品食鹽為溶質進行研究。
【實驗步驟】
a.利用食鹽、蒸餾水分別配制純水、淡鹽水、濃鹽水;
b.取三個相同燒杯,加入等量的上述溶液,插入溫度計,記下此時溫度計的示數;
c.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同時觀察試管中液體狀態的變化,制得純冰、淡鹽冰、濃鹽冰;
d.在相同條件下測量三者的溫度變化,得到三條溫度變化曲線,如圖甲(①純水;②淡鹽水;③濃鹽水)。
(1)由圖甲可知,濃鹽水的凝固點是_______。
(2)圖甲的曲線①中,第25分鐘時,物質處于_______狀態。
(3)分析圖中實驗曲線可得的結論是_______。
(4)如果將一個裝有鹽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試管中的鹽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_______(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
【答案】-15℃ 固液共存 鹽類物質可以降低液態水的凝固點 變少
【解析】(1)由圖可知,當溫度為-15℃時,濃鹽水開始凝固,則濃鹽水的凝固點是-15℃,故填-15℃。
(2)曲線①代表純水,由圖可知,純水的凝固點為0℃,第25分鐘時,純水的溫度仍為0℃,說明純水繼續凝固,即純水沒有完全凝固,所以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故填固液共存。
(3)由圖可知,純水的凝固點為0℃,淡鹽水的凝固點為-5℃,濃鹽水的凝固點為-15℃,說明隨著食鹽濃度的增加,水的凝固點逐漸降低,即鹽類物質可以降低液態水的凝固點,故填鹽類物質可以降低液態水的凝固點。
(4)由圖可知,冰水混合物的凝固點為0℃,鹽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即冰水混合物的凝固點高于鹽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則將一個裝有鹽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試管中的鹽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熔化而變少,故填變少。
專題四、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特點 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有新的物質產生
舉例 “固、液、氣”三態的轉化、溶解、擴散、吸附、金屬導電和導熱等 物質燃燒、金屬生銹、食物腐敗、呼吸等
聯系 化學變化中總是伴隨著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沒有化學變化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特點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 只能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
舉例 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溶解性、揮發性、延展性、吸附性、導電性、導熱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酸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毒性等
3.物質的性質和變化的聯系與區別
(1)性質和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的,變化是一個“變”的過程,往往用動詞表示。
(2)性質和變化是密切聯系的,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變化,物質的變化是物質性質的具體表現。
(3)在區分某一敘述是物質的性質還是變化時,要注意抓住關鍵點,敘述中有“能”“會”“可以”等字詞的,指的就是物質的某種性質。
典例1:(2024七上·濱江期末)如圖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主要制作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開化石雕 B.龍泉青瓷燒制 C.溫州剪紙 D.嵊州竹編
【答案】B
【解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A、開化石雕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B、龍泉青瓷燒制,陶瓷是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
C、溫州剪紙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D、嵊州竹編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B。
變式1:(2024七上·杭州月考)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不合理的是(  )
A.用鎢制作燈泡的燈絲(熔點高)
B.用水銀作為體溫計的測溫物質(比熱小)
C.用氯乙烷治療運動損傷的疼痛(沸點高)
D.用泡沫做表演場景中的“滾石”(密度小)
【答案】C
【解析】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導熱性、密度、比熱容、導電性、硬度等等,結合選項,確定所描述的應用實例是利用了物質的哪一特性,便可做出判斷。
【解答】A.用鎢制作燈泡的燈絲是利用了鎢的熔點高的性質,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體溫計用水銀作為測溫物質是因為水銀的比熱容小,吸收熱量后溫度上升較快,能夠快捷地測出體溫,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當液態的氯乙烷噴出遇到溫度較高的皮膚時,會迅速汽化為氣態,液態的氯乙烷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量,利用沸點較低的性質,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用泡沫做表演場景中的“滾石“,是利用了塑料泡沫的密度小,相同體積時質量輕的特點,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
變式2:(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物質的變化或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①食鹽是白色晶體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 ③酒精揮發 ④濃硫酸有腐蝕性
⑤堿石灰能吸收CO2 ⑥鐵絲生銹 ⑦銅能導電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答案】③⑧;④⑤
【解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穩定性;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味道、溶解性等;性質和變化,性質是特性,變化是過程,描述性質一般用“能、易、難、會、可以”等。
【解答】①食鹽是白色晶體,顏色狀態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氣味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③酒精揮發,只是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④濃硫酸有腐蝕性,腐蝕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⑤堿石灰能吸收CO2,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⑥鐵絲生銹,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⑦銅能導電,導電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③⑧屬于物理變化,④⑤屬于化學性質。
變式3:臭氧通常是一種淡藍色的、有魚腥味的氣體;臭氧不穩定,受熱極易轉化為氧氣;二氧化硫遇臭氧微熱就會迅速被氧化為三氧化硫,這是除去廢氣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用于冰箱的致冷劑(就是蒸發時吸熱而致冷的物質)如R12會破壞臭氧層,而新型致冷劑R600a不會破壞臭氧層,它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可燃性氣體,熔點-159.4℃,沸點-11.73℃。根據以上材料,回答:
(1)臭氧的物理性質有:   ;臭氧的化學性質有:   (各舉一種即可)
(2)在相同壓強下,將致冷劑R600a的溫度降到-159.4℃時,它的物質狀態是   當溫度在-11.73℃時繼續吸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當溫度在-11℃時,它的狀態為,   。
【答案】(1)淡藍色、有魚腥味、常溫下為氣體;不穩定、受熱易轉化為氧氣、微熱下能氧化二氧二化硫為三氧化硫
(2)固態、液態或者固液共存;不變;氣態
【解析】(1)物理性質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而化學性質是必須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2)①當晶體的溫度在熔點時,可能沒有熔化,可能正在熔化,也可能已經熔化完;
②當液體的溫度達到沸點后繼續吸入,那么溫度不變,但是會沸騰起來;
③溫度高于沸點為氣態,低于沸點為液態。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臭氧的物理性質有顏色為 淡藍色、有魚腥味、常溫下為氣體 ;化學性質有: 不穩定、受熱易轉化為氧氣、微熱下能氧化二氧二化硫為三氧化硫 ;
(2)①R600a的熔點為-159.4℃,則當 致冷劑R600a的溫度降到-159.4℃時, 它可能為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②它的沸點為-11.73℃,則 當溫度在-11.73℃時繼續吸熱,它的溫度不變,不斷變成氣態;
③當溫度在-11℃時,高于它的沸點,那么此時它為氣態。
1.(2024九上·浙江月考)葡萄酒營養豐富,適量飲用具有健身養顏的功效。下列家庭釀制葡萄酒的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搗碎
C.葡萄發酵成酒 D.用細紗布過濾后裝瓶
【答案】C
【解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
【解答】在家庭釀制葡萄酒的過程中,清洗葡萄使它變得干凈,把葡萄搗碎使它的形狀改變,用細紗布過濾后裝瓶除去渣子,這些過程都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而葡萄經過發酵后,生成了新物質乙醇,因此是化學變化,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故選C。
2.(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下列現象能作為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判斷依據是(  )
A.蠟燭燃燒時發光放熱
B.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小
C.蠟燭燃燒時狀態發生了改變
D.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答案】D
【解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
【解答】蠟燭燃燒時發光放熱、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小、蠟燭燃燒時狀態發生了改變,都不能說明有新物質生成,因此不能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故A、B、C不合題意;
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生成了新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3.(2022·浙江縉云縣七年級期末)在冬季,某校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噴射出來形成了如圖所示的“冰花”。關于“冰花”,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B.“冰花”是由噴出來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時的氣溫一定為0℃
D.“冰花”熔化的過程中要放熱
【答案】B
【解析】AB.“冰花”是噴射出來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華現象,故A錯誤,B正確;
C.水的凝固點為0℃,氣溫低于或等于0℃,如果繼續放熱,就會凝固,“冰花”形成時的氣溫不一定為0℃,可以低于0℃,故C錯誤;
D.“冰花”熔化的過程中要吸收熱量,故D錯誤。
4.(2024七下·寧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有關這一現象的解釋: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內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態水.其中正確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
【解答】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這是因為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沾在玻璃上,汗出在室內一面,故正確的是①④⑤,故A正確。
故選:A。
5.下列現象中由于凝華造成的是( )
A.放在廁所里去異味用的芳香球逐漸變小了 B.凍魚出冷庫后比進冷庫前重
C.用久了的燈泡的燈絲比新的細 D.碘受熱后冒出紫色的蒸氣
【答案】B
【解析】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向外放熱,據此分析判斷。
A.放在廁所里去異味用的芳香球逐漸變小了,其實是芳香球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故A不合題意;
B.凍魚出冷庫后比進冷庫前重,其實是外面的水蒸氣在凍魚表面放熱,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而形成了冰,故B符合題意;
C.用久了的燈泡的燈絲比新的細,其實是燈絲受熱后,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故C不合題意;
D.碘受熱后冒出紫色的蒸氣,其實是碘吸熱后,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故D不合題意。
6.(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當室內溫度為20℃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圖中基本反映了溫度計的讀數隨時間的變化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酒精蒸發吸熱,能使它附著的溫度計溫度下降;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掉后,受空氣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直到和周圍溫度示數相同時,不再上升;C圖象與事實相符合。故ABD錯誤。故選C。
7.(2022·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
【答案】D
【解析】AB.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
C.水的沸騰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干冰升華吸熱,水放熱,不能沸騰,故C錯誤;
D.盤里的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從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騰,看起來像是在“沸騰”,故D正確。
故選D。
8.(2022·浙江寧波·七年級期中)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吃粽子也成為人們過節的重要習俗。小彤看見媽媽在家煮粽子時,鍋中水沸騰后改用“小火”繼續煮。針對這種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點,能更快的將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騰更劇烈,沸點升高,不應該改用“小火”
C.水沸騰后,改用“小火”水溫升高較慢,鍋中水不易被燒干
D.水沸騰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溫都不變,用“小火”煮可節能
【答案】D
【解析】A.水沸騰后,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所以小火不能提高水的沸點,但可以節約燃料,故A錯誤;
B.液體的沸點跟氣壓有關,用“大火”不能使水的沸點升高,當水沸騰后應使用小火,可以節約燃料,故B錯誤;
C.水沸騰后,改用“小火”可以節約燃料,水的溫度都保持不變,故C錯誤;
D.水沸騰后,無論是用“大火”煮,還是用“小火”煮,水的溫度都保持不變,用“小火”煮可以節約燃料,故D正確。
9.飛船在進入預定軌道并關閉發動機后在太空運行,甲航天員在飛船中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另一乙航天員站在月球表面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結果是(  )
A.甲乙測量結果和在地球上測得的質量一樣
B.甲乙都無法測出物體的質量
C.甲測量結果比在地球上測得的大,乙的結果比在地球上測得的小
D.甲測不出物體的質量,乙測得的質量和地球上一樣
【答案】D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重力的大小
【解析】根據質量的測量原理分析判斷。
【解答】一般情況下,我們使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原理就是:天平為等臂杠桿,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個托盤上物體的重力相等。根據G=mg可知,托盤上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在飛船中時,物體處于失重狀態,則不能測出物體質量。在月球表面,物體有重力,可以測量物體質量。由于物體質量不隨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測量結果與地球上一致,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10.(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醫院里有一只氧氣瓶,它的容積是,里面裝有密度為的氧氣,某次搶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氣,則瓶內剩余氧氣的密度為(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利用密度公式先計算氧氣瓶里的總質量,然后再求剩余氧氣的密度。
【解答】由密度公式得m=pV=10×10-3m3×2.5kg/m3=25g; 所以,剩余氧氣質量m2=25g-5g=20g
所以剩余氧氣的密度=m2/V=2kg/m3。
故答案為:B。
11.(2024七上·南潯期末)有一鐵塊,它的質量為0.25kg,它在高溫下熔化成鐵水后,質量將   (選填“變小”、“不變”、“變大”)。關于鐵的信息如下:①在常溫下是固體;②在常溫下呈銀白色;③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④會導電。以上信息屬于鐵的物理性質的是   。(填序號)
【答案】不變;①②④
【解析】根據物質的狀態的改變,質量不變以及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0.25kg的鐵塊在高溫下熔化成鐵水后,雖然狀態改變了,但質量不變;
①在常溫下是固體,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②在常溫下呈銀白色,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③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④會導電,利用鐵的導電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故屬于鐵的物理性質的是①②④。
12.把(1)中符合題意的字母填入(2)的空格中。
(1)A: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B:木炭能在空氣中燃燒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放熱
D:石蠟熔化
E:氧氣在通常狀況下是無色氣體
(2)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實驗現象的是    。
【答案】(1)E;B;D;A;C
【解析】在描述物質的性質時通常含有“可以”“能”“是”等字詞,變化通常是指物質的狀態和種類發生了改變,其中判斷一種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標準是看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質。
【解答】A: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屬于化學變化;
B:木炭能在空氣中燃燒,屬于化學性質;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放熱,屬于實驗現象;
D:石蠟熔化屬于物理變化;
E:氧氣在通常狀況下是無色氣體,屬于物理性質。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E;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B;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D;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而屬于實驗現象的是C。
13.(2022·浙江省余姚市實驗學校七年級階段練習)小明在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之前,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800℃.碘的熔點為113.7℃.采用圖中的兩種方式加熱,圖甲的碘顆粒吸熱會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下同),圖乙中的碘顆粒吸熱除了發生圖甲中的物態變化外,還可能會______;兩種方式停止加熱后,“碘錘”中的碘蒸汽會_________。
【答案】升華 熔化 凝華
【解析】[1]甲圖,在水中加熱,水的溫度約為100℃,碘的熔點為113.7℃,所以碘不會熔化;碘顆粒吸熱會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則該物態變化為升華。
[2]圖乙中,酒精燈外焰溫度約為800℃,高于碘的熔點,碘吸熱可能熔化。
[3]當停止加熱后,碘蒸汽放熱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則物態變化為凝華。
14.(2024七下·海曙期末)在探究固體的熔化實驗中,把分別裝有固體a與b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將溫度計正確的插入兩種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
(1)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此時a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體b屬于一種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已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標準大氣壓下,燒杯與試管中均加入水,通過酒精燈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沸騰。(選填“會”或“不會”)
【答案】(1)不變;固液共存
(2)非晶體
(3)不會
【解析】(1)晶體熔化時,雖然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晶體熔化前為固態,熔化后為液態,熔化中為固液共存態;
(2)晶體有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3)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
【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但是溫度不變,此時處于固液共存態;
(2)固態b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沒有熔點,因此為非晶體;
(3)根據題意可知,試管中的水可以從燒杯中的水吸熱,從而達到水的沸點100℃,但是此時內外水溫一致,因此不能再從外面吸熱,因此試管中的水不會沸騰。
15.(2024七下·海曙期末)如圖所示為“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如表所示為小應每隔1min測量并記錄的海波的溫度值。回答問題: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實驗時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到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這樣做的優點在于   ;
(2)由實驗數據可判斷海波是晶體,理由是   ;
(3)小應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
B.燒杯中的水少
C.對試管內的海波不斷攪拌
D.海波熔化過程中吸熱導致溫度升高
【答案】(1)受熱均勻,溫度上升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2)持續吸熱,溫度不變
(3)A
【解析】(1)水浴加熱法可以使被加熱物質受熱更加均勻,加熱過程更加緩慢;
(2)由圖象可知海波熔化過程的特點是持續吸熱,溫度不變;
(3)分析各選項是否可造成溫度計示數緩慢變化。
【解答】(1)實驗時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到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這樣做的優點在于:水浴加熱法可以使被加熱物質受熱更加均勻,加熱過程更加緩慢,便于記錄實驗數據;
(2)由圖象可知海波熔化過程的特點是持續吸熱,溫度保持48℃不變,即存在熔點,那么為晶體;
(3)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相當于直接測量燒杯中水的溫度,溫度計示數應會上升緩慢,故A正確;
B.該物質是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燒杯中的水過少,溫度計的玻璃泡不會碰到了試管壁,不會影響溫度計示數,故B錯誤;
C.熔化過程中,對試管內物質不斷攪拌,可使物質受熱均勻,溫度計示數上升較快,故C錯誤;
D.海波為晶體,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A。
16.(2024七下·寧波月考)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答案】(1)液體表面積
(2)甲、丙
(3)慢;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解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
【解答】(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和丙;
(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
②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17.(2022·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如圖甲所示,是“探究物質的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將固體物質和溫度計分別放入試管內,再放入大燒杯的水中,觀察固體的熔化過程。
(1)甲圖中正確測量操作中,溫度計放置有何要求?___________;
(2)試管內物質在將化過程中,某時刻溫度如圖乙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選填“A”、“B”或“C”);
(3)某同學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描繪出該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丙ABCDE),則可知該物質是_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說明理由___________;
(4)根據描繪的圖像,該物質在第7min時處于___________態,溫度為___________℃;仔細觀察圖像發現,AB段物質升溫比在CD段物質升溫___________(選填“快”或“慢”)。
【答案】見解析 B 晶體 見解析 液 70 慢
【解析】(1)[1]溫度計的玻璃泡要浸沒在被測物質中,不能接觸容器底和壁。
(2)[2]由圖乙知,A俯視,讀數會偏大,C仰視,讀數會偏小,B讀數方法正確。
(3)[3][4]由圖丙可知,由于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晶體。
(4)[5][6]由圖丙可知,該物質3~6min是熔化過程,物質在第7min時熔化結束,物質處于液態,溫度為70℃。
[7]物質在AB段,吸熱3min,物質溫度升高了30℃,物質在CD段,吸熱3min,物質溫度升高了40℃,所以該物質在AB段升溫比CD段升溫慢。
18.(2021七下·杭州開學考)小柯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
(1)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指針偏向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   (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
(2)可是他無論怎樣調節,天平都無法平衡。老師將游碼調節至3g 處,天平平衡;并建議他繼續使用這架天平進行稱量。小柯測得的物體質量如圖乙所示,請問該物體的真實質量為   。
(3)使用時,他發現砝碼是生銹的,則他的測量結果    (選填“偏大”、“偏小”或“仍然準確”)。
(4)這架天平配套的砝碼盒中的砝碼如圖丙所示,其中有兩個20g的砝碼,小妍認為可以去掉一個,你認為小妍的觀點是否正確?   。
【答案】(1)右
(2)24g
(3)偏小
(4)不正確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質量及其特性
【解析】天平使用前調節平衡時,要調節平衡螺母,規則是“右偏左調,左偏右調”,即指針向右偏就向左調平衡螺母,指針向左偏就向右調平衡螺母,調左側的還是右側的平衡螺母都一樣。天平是用來測量物體的質量的,使用之前要調平,調平是根據指針偏轉的位置調節,指針左偏,向右調節平衡螺母;指針右偏,則向左調節平衡螺母。
【解答】(1)圖中顯示指針向右偏,根據“右偏左調,左偏右調”的規則,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
(2)當游碼質量為3g,天平平衡,那么m左=m右+3g,當放上一個物體時,根據乙圖可知,測量結果為:20g+5g+2g=27g,即:27g=m右+3g,m右=24g,即物體的質量為24g。
(3)當砝碼生銹時,砝碼的質量比所標的值偏大,假設稱量1Kg的物體,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右盤放標示為1Kg的砝碼,這樣的話天平肯定偏向右盤,因為砝碼生銹,生銹的砝碼質量要大于標準值,那么要使天平平衡就要換小的砝碼,而測量值就是砝碼標示值的總和,那么這個總和就肯定小于1Kg,所以測量結果偏小,
(4)這架天平配套的砝碼盒中的砝碼如圖丙所示,其中有兩個20g的砝碼,小妍認為可以去掉一個,這觀點并不正確。
故答案為:(1)右(2)24g(3)偏小(4)不正確
19.(2025七下·金華月考)在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實驗中:
(1)調節天平平衡時,某同學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發現指針如圖甲所示,則接下來的操作應是向   。
(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量金屬塊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金屬塊的質量為    g。
(3)圖丙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你指出:   。
(4)若砝碼生銹了,則測量結果將    (選填“增大”:“偏小” “不變”)。
【答案】(1)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直至天平平衡(2)67.4
(3)用手拿砝碼(4)偏小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質量及其特性
【解析】(1)使用天平時,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再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央位置或左右偏轉的格數相同。
(2)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在質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3)砝碼和游碼要用鑷子夾取和撥動,用手拿砝碼會使砝碼生銹。
(4)生銹的砝碼質量變大,但砝碼上所標的質量不變。
(5)此題是利用累積法測物體的長度,當一個物體的長度太小無法測量時,可以測量n個相同物體的長度后除以n得一個物體的長度;但要注意課本的頁碼數不是課本的張數,一張紙是兩頁。
【解答】(1)用天平之前首先調節天平,將游碼移到標尺最左端后,指針左偏說明左端下沉,右端上翹,平衡螺母向右移動,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央位置。
(2)游碼對應的刻度值為2.4g,
物體的質量=砝碼的質量+游碼對應的刻度值=50g+10g+5g+2.4g=67.4g。
(3)砝碼應用鑷子夾取,所以圖中的錯誤是用手拿砝碼;
(4)正常情況下砝碼上標的質量是砝碼的實際質量,砝碼生銹后,自身質量變大。當測量同一物體時,需要減少砝碼或移動游碼,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此時所讀數值小于物體實際質量。
20.(2025七下·婺城月考)小陳通過實驗探究“同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器材】200毫升燒杯、100毫升量筒、膠頭滴管。
【實驗步驟】①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稱量其總質量;②將燒杯中的部分水轉移至量筒中,稱量燒杯和剩余水的總質量;③重復步驟②,獲得多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實驗數據記錄】
稱量次數 1 2 3 4 5  
向量筒轉移水的總體積(毫升) 0 20 40 60 80  
燒杯和水的總質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1)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2)第2次稱量時,燒杯中倒出水的質量為   克。
(3)為了使結論更具普遍性,興趣小組還應如何繼續實驗:   (請寫出實驗思路,不需寫具體步驟)。
(4)實驗改進后,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1)天平
(2)20
(3)換用不同種類的液體進行實驗
(4)同種液體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1)根據實驗目的“同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質量和體積,據此解答;
(2)第2次稱量時,燒杯中倒出水的質量等于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減去燒杯和剩余水的總質量;
(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換用不同材料多次進行實驗,收集多組數據,這樣得出的結論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
(4)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水的質量與體積的數量關系。
【解答】(1)根據實驗目的“同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質量和體積,其中體積可由量筒直接讀出,而質量則需要用天平測量;
(2)第2次稱量時,燒杯中倒出水的質量等于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減去燒杯和剩余水的總質量,即 m=202g-182g=20g;
(3)為了使結論更具普遍性,應換用不同種類的液體進行實驗;
(4)實驗改進后,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同種液體,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21.(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一個空心銅球質量為445g,在銅球的空心部分注滿水后總質量為545g。求這個空心銅球的總體積。(銅的密度為)
【答案】解:空心部分水的質量為
這個空心銅球空心部分的體積為
銅的體積為
這個空心銅球的總體積為
答:這個空心銅球的總體積為150cm3。
【知識點】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求出銅球中銅的體積,根據題意求出銅球內注入水的質量,然后求出水的體積,即銅球空心部分的體積,空心銅球的體積等于二者之和。
22.(2025七下·金華月考)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經調查我國有4億人需要配戴近視或遠視眼鏡,組成眼鏡主要材料的技術指標如表所示。求:
材料技術指標 樹脂鏡片 玻璃鏡片 銅合金鏡架 鈦合金鏡架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透光量 92% 90%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103 4.5×103
性能 較耐磨損 耐磨損 較耐腐蝕 耐腐蝕
參考價格(元/副) 300 600 100 200 120 480
(1)如果僅考慮使用輕便,眼鏡的鏡片應選用   。
(2)一副鈦合金鏡架的體積約為 則該鏡架的質量約為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
(3)小胡要配一副眼鏡,經驗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鏡,同時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蝕。則在配制眼鏡時應選擇   。估計價格為   元。
A.樹脂鏡片和銅合金鏡架
B.樹脂鏡片和鈦合金鏡架
C.玻璃鏡片和銅合金鏡架
D玻璃鏡片和鈦合金鏡架
【答案】(1)樹脂鏡片
(2)鈦合金鏡架的質量:m=p鈦合金V=4.5x103kg/m3x3x10-6m3=1.35x10-2kg
(3)B;780
【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1)體積一定,根據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小的質量小;
(2)知道體積和密度,根據密度公式求出其質量;
(3)根據表格提供的信息進行解答。
【解答】(1)根據m=ρV可知僅考慮使用輕便,眼鏡的鏡片體積一定時,應選用密度較小的材料,所以選擇樹脂鏡片;
(2)鈦合金鏡架的質量:m=ρ鈦合金V=4.5×103kg/m3×3×10-6m3=1.35×10-2kg;
(3)小胡要配一副眼鏡,經驗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鏡,同時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蝕,故鏡片選擇樹脂鏡片(300元),鏡架選擇鈦合金鏡架480元,估計價格為300元+480元=780元。
23.(2025七下·婺城月考)有一只玻璃瓶、水和若干金屬圓珠,小科利用電子天平進行以下測量:
①測出空玻璃瓶的質量;②將空玻璃瓶裝滿水,測量總質量;③將空玻璃瓶裝入一些金屬圓珠,測量總質量;④將測量c中的瓶子灌水至瓶口,測量總質量。
各測量數據見電子天平顯示的示數,請根據測量數據計算。
(1)玻璃瓶的容積。
(2)瓶中金屬圓珠的質量
(3)金屬圓珠的密度
【答案】(1)解:將空玻璃瓶裝滿水,測量總質量m1=400g,
瓶中水的質量m水=m1-m瓶=400g-100g=300g,
那么瓶中水的體積,
因瓶中裝滿水,則水的體積即為瓶子容積,
即玻璃瓶的容積V=V水=300cm3。
(2)解:空玻璃瓶裝入一些金屬圓珠,測量總質量m2=700g,
則瓶中金屬圓珠的質量m圓珠=m2-m瓶=700g-100g=600g。
(3)解:此時瓶中水的體積:,
金屬圓珠的體積:V圓珠=V水-V水'=300cm3-200cm3=100cm3,
金屬圓珠的密度:。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1)空玻璃瓶裝滿水,測量總質量減去空瓶的質量,即為瓶中水的質量,由密度公式變形求得水的體積即為玻璃瓶的容積;
(2)空玻璃瓶裝入一些金屬圓珠,測量總質量減去空瓶的質量即為瓶中金屬圓珠的質量;
(3)根據此時瓶、金屬圓珠和水的總質量和水的密度求出此時水的體積,再由金屬圓珠和水的總體積減去此時水的體積即為金屬圓珠的體積,再由密度公式便可求出金屬圓珠的密度。
24.(2024七下·浦江期中)一個容積V0=500cm3、質量m0=0.5kg的瓶子里裝有水。烏鴉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銜了很多小石塊填到瓶子里,讓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內有質量m水=0.4kg的水(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石塊的密度ρ石=2.6×103kg/m3),求:
(1)瓶中水的體積V1;
(2)烏鴉投入瓶子中的石塊的體積V2;
(3)烏鴉投入石塊后,瓶子、石塊和水的總質量m。
【答案】(1)由公式
可知,瓶內水的體積為
(2)投入瓶子中的石塊的體積為
(3)石塊的質量為
投入石塊后,瓶子、石塊和水的總質量為
答:(1)瓶中水的體積為400cm3;
(2)烏鴉投入瓶子中的石塊的體積為100cm3;
(3)烏鴉投入石塊后,瓶子、石塊和水的總質量為1160g。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1)根據瓶中水的質量,利用公式求出瓶中水的體積;
(2)當水面上升到瓶口時,石塊的總體積等于瓶子的容積減去水的體積,利用求這些石塊的質量,進一步計算烏鴉投入石塊后,瓶子、石塊和水的總質量;
(3)根據密度公式計算2kg水的體積,據此表示桶中冰熔化為水的體積,冰熔化為水后,質量不變,根據m=ρV列方程可得桶的容積。
25.(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如圖甲所示,底面積為50cm2、高為10cm的平底圓柱形容器和一個質量為100g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計)容器內盛某種液體時,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與液體的體積關系如圖乙所示,
求:
(1)液體的密度是多少?
(2)容器內盛滿這種液體后,液體的質量是多少?
(3)容器內盛滿這種液體后,再將小球輕輕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待液體溢盡,擦干容器壁,測得總質量為660g;則小球的密度為多少?
【答案】(1)解:由乙圖可知,液體體積為0時的總質量為100g,
則容器的質量為m容器=100g,
當液體體積為V液=200cm3時,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m總=300g,
則液體的質量m液=m總-m容器=300g-100g=200g,
液體的密度:;
(2)解:容器內盛滿這種液體時,液體的體積:V液'=V=Sh=50cm2×10cm=500cm3,
則液體的質量:m液'=ρV液'=1g/cm3×500cm3=500g,
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m總'=m容器+m液'=100g+500g=600g;
(3)解:根據題意可知,將小球輕輕地放入容器中,
溢出液體的質量:m溢=m容器+m球+m液'-m總=100g+100g+500g-660g=40g,
則小球的體積,
則小球的密度。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1)從圖象可知,液體體積為0時的總質量就是容器質量,讀出一定總質量對應的液體體積,根據m液=m總-m容器求出液體的質量,利用計算液體的密度;
(2)根據V=Sh計算裝滿液體的體積(容器容積),利用密度公式m液'=ρV液'計算裝滿液體后液體的質量,最后根據m總'=m容器+m液'求出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
(3)容器內盛滿這種液體后,再將小球輕輕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浸沒溶液中,根據m溢=m容器+m球+m液'-m總計算出溢出水的質量,根據計算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小球的體積,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小球的密度。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章 專題復習
專題一、質量和密度的綜合運用
1.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位置、形狀、溫度及狀態等的改變而改變。
2.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在數值上等于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質量、體積都無關,與溫度、狀態有關。
3.密度計算公式為ρ=m/V,變形公式為m=ρV和V=m/ρ,可用于物質的密度、質量和體積的計算,并進一步鑒別物質的種類。在計算時,需注意單位統一。
典例1:(2025七下·婺城月考)小紅用一只杯子盛某種液體直至倒滿,測得液體體積V和液體與杯子的總質量m的關系如圖所示,根據圖求:
(1)該杯子的質量   。
(2)計算該液體的密度是多少
(3)當該杯子裝滿酒精時,杯子和液體的總質量是多少
變式1:(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將一根鐵絲剪斷后,剩余部分的密度   ;將密封鋼瓶中的氣體抽出一半后,剩余氣體的密度   ;液態蠟變為固態后,中間會凹陷下去,則蠟由液態變為固態時,它的體積將   ,密度   (后四空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變式2:(2025七下·金華月考)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現常被用于制造模型。小科選用了ABS塑料(如圖甲所示)來打印3D作品。
(1)已知體積為1cm3的ABS塑料質量為1.05g,這種材料密度是多少
(2)該同學用這種ABS材料打印了一個汽車模型,已知該作品的體積為50cm3,質量為47.25g,請你通過計算來判斷該作品是空心還是實心的 若為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少
變式3:(2025七下·金華月考)有一塊質量為9kg的冰塊,完成下列問題(冰的密度為0.9×103kg/m3,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
(1)求冰塊的體積。
(2)若冰塊吸熱后,全部熔化成水,求水的體積。
(3)求出減少的體積。
專題二、物質的特性
1.密度公式只表明密度大小等于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能說密度的大小隨質量和體積的變化而變化。
2.-般情況,不同物質的密度不相同,所以密度可以用來鑒別物質。
典例1:(2025七下·婺城月考)密度公式因能被寫成如圖所示的樣式而被稱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關于密度、質量、體積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與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質量比鋁的質量大
C.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
D.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為定值
變式1:(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冰凍礦泉水完全熔化后,質量變小,密度不變
B.植物種子帶到太空后,質量變大,密度不變
C.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質量變小,密度不變
D.對于同種物質,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變式2:(2023七上·玉環期末)下列關于密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一定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體的密度一定小于固體的密度
C.物體體積越小,密度一定越大 D.密度是物質的特性,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變式3:小明的媽媽到某工藝品商店買了一件金銅合金制成的實心工藝品,商店的售貨員告訴她:這件工藝品是由質量相等的金、銅兩種金屬混合制成的,含金量為50%。小明的媽媽對商店售貨員的話表示懷疑,讓小明進行驗證。小明通過實驗測出工藝品的質量為1 200克,體積為104厘米3 , 并從課本中查出了金、銅的密度分別是19.3克/厘米3和8.9克/厘米3。
(1)請根據小明的實驗結果計算工藝品的密度;
(2)請根據售貨員的說法,計算出工藝品的密度,并說明售貨員的話是否可信;
(3)請計算這件工藝品的實際含金量。
專題三、物態變化的判斷
三種狀態 固態、液態、氣態
三個吸熱過程 熔化、汽化、升華
三個放熱過程 凝固、液化、凝華
三個互逆過程 熔化與凝固、汽化與液化、升華與凝華
三個不變溫度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放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三個必要條件 晶體熔化: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晶體凝固: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液體沸騰: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三個致冷作用 蒸發吸熱可致冷:如酒精涂在皮膚上,涼涼的
升華吸熱可致冷:如干冰升華吸熱,用于人工降雨
熔化吸熱可致冷:冰熔化吸熱,用于超市海鮮保鮮
典例1:(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實驗室里,同學們進行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實驗。
(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P和Q,應先調整    (選填“P”或“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
(3)根據實驗數據,小科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后可知:①冰熔化過程中   ;
②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變式1:(2022·浙江· 七年級期末)將裝有海波的大試管放入盛有熱水的燒杯中(如圖a)。根據溫度計A和B的示數,繪制了海波和熱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b)。
(1)由圖像可知,海波的熔點是___________℃。
(2)在5~8分鐘之間,海波要從熱水中___________熱量,其溫度保持不變,此時海波處于______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
(3)第10分鐘后,試管內仍有少量海波不能熔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
變式2: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冰的熔化特點,他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觀察物質的狀態。
(1)應選用顆粒___________(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冰塊做實驗;
(2)圖甲是他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一時間”圖像。由圖像可知:冰熔化的特點是是吸熱,溫度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圖甲中第3min時,物質處于___________態。(選填“固”或“液” 或“固液共存”)
變式3:(2022·浙江縉云縣七年級期末)有衛星數據顯示,在火星南極冰層之下隱藏著一大片充滿液態水的湖泊。厚厚的冰層下面水溫低至-74℃,但水仍保持著液態。對此科學家解釋是:可能是火星巖石中的鎂鹽、鈣鹽和鈉鹽等鹽類物質溶解到了水中降低了水的凝固點。鹽類物質可以降低液態水的凝固點嗎?某研究小組以常見的調料品食鹽為溶質進行研究。
【實驗步驟】
a.利用食鹽、蒸餾水分別配制純水、淡鹽水、濃鹽水;
b.取三個相同燒杯,加入等量的上述溶液,插入溫度計,記下此時溫度計的示數;
c.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示數,同時觀察試管中液體狀態的變化,制得純冰、淡鹽冰、濃鹽冰;
d.在相同條件下測量三者的溫度變化,得到三條溫度變化曲線,如圖甲(①純水;②淡鹽水;③濃鹽水)。
(1)由圖甲可知,濃鹽水的凝固點是_______。
(2)圖甲的曲線①中,第25分鐘時,物質處于_______狀態。
(3)分析圖中實驗曲線可得的結論是_______。
(4)如果將一個裝有鹽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試管中的鹽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_______(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
專題四、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特點 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有新的物質產生
舉例 “固、液、氣”三態的轉化、溶解、擴散、吸附、金屬導電和導熱等 物質燃燒、金屬生銹、食物腐敗、呼吸等
聯系 化學變化中總是伴隨著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沒有化學變化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特點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 只能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
舉例 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溶解性、揮發性、延展性、吸附性、導電性、導熱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酸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毒性等
3.物質的性質和變化的聯系與區別
(1)性質和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的,變化是一個“變”的過程,往往用動詞表示。
(2)性質和變化是密切聯系的,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變化,物質的變化是物質性質的具體表現。
(3)在區分某一敘述是物質的性質還是變化時,要注意抓住關鍵點,敘述中有“能”“會”“可以”等字詞的,指的就是物質的某種性質。
典例1:(2024七上·濱江期末)如圖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主要制作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開化石雕 B.龍泉青瓷燒制 C.溫州剪紙 D.嵊州竹編
變式1:(2024七上·杭州月考)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不合理的是(  )
A.用鎢制作燈泡的燈絲(熔點高)
B.用水銀作為體溫計的測溫物質(比熱小)
C.用氯乙烷治療運動損傷的疼痛(沸點高)
D.用泡沫做表演場景中的“滾石”(密度小)
變式2:(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物質的變化或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①食鹽是白色晶體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 ③酒精揮發 ④濃硫酸有腐蝕性
⑤堿石灰能吸收CO2 ⑥鐵絲生銹 ⑦銅能導電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變式3:臭氧通常是一種淡藍色的、有魚腥味的氣體;臭氧不穩定,受熱極易轉化為氧氣;二氧化硫遇臭氧微熱就會迅速被氧化為三氧化硫,這是除去廢氣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用于冰箱的致冷劑(就是蒸發時吸熱而致冷的物質)如R12會破壞臭氧層,而新型致冷劑R600a不會破壞臭氧層,它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可燃性氣體,熔點-159.4℃,沸點-11.73℃。根據以上材料,回答:
(1)臭氧的物理性質有:   ;臭氧的化學性質有:   (各舉一種即可)
(2)在相同壓強下,將致冷劑R600a的溫度降到-159.4℃時,它的物質狀態是   當溫度在-11.73℃時繼續吸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當溫度在-11℃時,它的狀態為,   。
1.(2024九上·浙江月考)葡萄酒營養豐富,適量飲用具有健身養顏的功效。下列家庭釀制葡萄酒的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搗碎
C.葡萄發酵成酒 D.用細紗布過濾后裝瓶
2.(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下列現象能作為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判斷依據是(  )
A.蠟燭燃燒時發光放熱
B.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小
C.蠟燭燃燒時狀態發生了改變
D.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3.(2022·浙江縉云縣七年級期末)在冬季,某校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噴射出來形成了如圖所示的“冰花”。關于“冰花”,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B.“冰花”是由噴出來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時的氣溫一定為0℃
D.“冰花”熔化的過程中要放熱
4.(2024七下·寧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有關這一現象的解釋: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內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態水.其中正確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5.下列現象中由于凝華造成的是( )
A.放在廁所里去異味用的芳香球逐漸變小了 B.凍魚出冷庫后比進冷庫前重
C.用久了的燈泡的燈絲比新的細 D.碘受熱后冒出紫色的蒸氣
6.(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當室內溫度為20℃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圖中基本反映了溫度計的讀數隨時間的變化是(  )
A. B.
C. D.
7.(2022·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
8.(2022·浙江寧波·七年級期中)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吃粽子也成為人們過節的重要習俗。小彤看見媽媽在家煮粽子時,鍋中水沸騰后改用“小火”繼續煮。針對這種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點,能更快的將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騰更劇烈,沸點升高,不應該改用“小火”
C.水沸騰后,改用“小火”水溫升高較慢,鍋中水不易被燒干
D.水沸騰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溫都不變,用“小火”煮可節能
9.飛船在進入預定軌道并關閉發動機后在太空運行,甲航天員在飛船中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另一乙航天員站在月球表面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結果是(  )
A.甲乙測量結果和在地球上測得的質量一樣
B.甲乙都無法測出物體的質量
C.甲測量結果比在地球上測得的大,乙的結果比在地球上測得的小
D.甲測不出物體的質量,乙測得的質量和地球上一樣
10.(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醫院里有一只氧氣瓶,它的容積是,里面裝有密度為的氧氣,某次搶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氣,則瓶內剩余氧氣的密度為(  )
A. B. C. D.
11.(2024七上·南潯期末)有一鐵塊,它的質量為0.25kg,它在高溫下熔化成鐵水后,質量將   (選填“變小”、“不變”、“變大”)。關于鐵的信息如下:①在常溫下是固體;②在常溫下呈銀白色;③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④會導電。以上信息屬于鐵的物理性質的是   。(填序號)
12.把(1)中符合題意的字母填入(2)的空格中。
(1)A: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B:木炭能在空氣中燃燒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放熱
D:石蠟熔化
E:氧氣在通常狀況下是無色氣體
(2)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實驗現象的是    。
13.(2022·浙江省余姚市實驗學校七年級階段練習)小明在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之前,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800℃.碘的熔點為113.7℃.采用圖中的兩種方式加熱,圖甲的碘顆粒吸熱會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下同),圖乙中的碘顆粒吸熱除了發生圖甲中的物態變化外,還可能會______;兩種方式停止加熱后,“碘錘”中的碘蒸汽會_________。
14.(2024七下·海曙期末)在探究固體的熔化實驗中,把分別裝有固體a與b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將溫度計正確的插入兩種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
(1)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此時a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體b屬于一種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已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標準大氣壓下,燒杯與試管中均加入水,通過酒精燈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沸騰。(選填“會”或“不會”)
15.(2024七下·海曙期末)如圖所示為“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如表所示為小應每隔1min測量并記錄的海波的溫度值。回答問題: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實驗時將裝有海波的試管放到水中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這樣做的優點在于   ;
(2)由實驗數據可判斷海波是晶體,理由是   ;
(3)小應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A.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
B.燒杯中的水少
C.對試管內的海波不斷攪拌
D.海波熔化過程中吸熱導致溫度升高
16.(2024七下·寧波月考)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17.(2022·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如圖甲所示,是“探究物質的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將固體物質和溫度計分別放入試管內,再放入大燒杯的水中,觀察固體的熔化過程。
(1)甲圖中正確測量操作中,溫度計放置有何要求?___________;
(2)試管內物質在將化過程中,某時刻溫度如圖乙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選填“A”、“B”或“C”);
(3)某同學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描繪出該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丙ABCDE),則可知該物質是__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說明理由___________;
(4)根據描繪的圖像,該物質在第7min時處于___________態,溫度為___________℃;仔細觀察圖像發現,AB段物質升溫比在CD段物質升溫___________(選填“快”或“慢”)。
18.(2021七下·杭州開學考)小柯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
(1)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指針偏向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   (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
(2)可是他無論怎樣調節,天平都無法平衡。老師將游碼調節至3g 處,天平平衡;并建議他繼續使用這架天平進行稱量。小柯測得的物體質量如圖乙所示,請問該物體的真實質量為   。
(3)使用時,他發現砝碼是生銹的,則他的測量結果    (選填“偏大”、“偏小”或“仍然準確”)。
(4)這架天平配套的砝碼盒中的砝碼如圖丙所示,其中有兩個20g的砝碼,小妍認為可以去掉一個,你認為小妍的觀點是否正確?   。
19.(2025七下·金華月考)在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實驗中:
(1)調節天平平衡時,某同學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發現指針如圖甲所示,則接下來的操作應是向   。
(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量金屬塊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金屬塊的質量為    g。
(3)圖丙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你指出:   。
(4)若砝碼生銹了,則測量結果將    (選填“增大”:“偏小” “不變”)。
20.(2025七下·婺城月考)小陳通過實驗探究“同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器材】200毫升燒杯、100毫升量筒、膠頭滴管。
【實驗步驟】①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稱量其總質量;②將燒杯中的部分水轉移至量筒中,稱量燒杯和剩余水的總質量;③重復步驟②,獲得多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實驗數據記錄】
稱量次數 1 2 3 4 5  
向量筒轉移水的總體積(毫升) 0 20 40 60 80  
燒杯和水的總質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1)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2)第2次稱量時,燒杯中倒出水的質量為   克。
(3)為了使結論更具普遍性,興趣小組還應如何繼續實驗:   (請寫出實驗思路,不需寫具體步驟)。
(4)實驗改進后,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1.(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一個空心銅球質量為445g,在銅球的空心部分注滿水后總質量為545g。求這個空心銅球的總體積。(銅的密度為)
22.(2025七下·金華月考)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經調查我國有4億人需要配戴近視或遠視眼鏡,組成眼鏡主要材料的技術指標如表所示。求:
材料技術指標 樹脂鏡片 玻璃鏡片 銅合金鏡架 鈦合金鏡架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透光量 92% 90%    
密度(kg/m3) 1.3×103 2.5×103 8×103 4.5×103
性能 較耐磨損 耐磨損 較耐腐蝕 耐腐蝕
參考價格(元/副) 300 600 100 200 120 480
(1)如果僅考慮使用輕便,眼鏡的鏡片應選用   。
(2)一副鈦合金鏡架的體積約為 則該鏡架的質量約為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
(3)小胡要配一副眼鏡,經驗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鏡,同時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蝕。則在配制眼鏡時應選擇   。估計價格為   元。
A.樹脂鏡片和銅合金鏡架
B.樹脂鏡片和鈦合金鏡架
C.玻璃鏡片和銅合金鏡架
D玻璃鏡片和鈦合金鏡架
23.(2025七下·婺城月考)有一只玻璃瓶、水和若干金屬圓珠,小科利用電子天平進行以下測量:
①測出空玻璃瓶的質量;②將空玻璃瓶裝滿水,測量總質量;③將空玻璃瓶裝入一些金屬圓珠,測量總質量;④將測量c中的瓶子灌水至瓶口,測量總質量。
各測量數據見電子天平顯示的示數,請根據測量數據計算。
(1)玻璃瓶的容積。
(2)瓶中金屬圓珠的質量
(3)金屬圓珠的密度
24.(2024七下·浦江期中)一個容積V0=500cm3、質量m0=0.5kg的瓶子里裝有水。烏鴉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銜了很多小石塊填到瓶子里,讓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內有質量m水=0.4kg的水(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石塊的密度ρ石=2.6×103kg/m3),求:
(1)瓶中水的體積V1;
(2)烏鴉投入瓶子中的石塊的體積V2;
(3)烏鴉投入石塊后,瓶子、石塊和水的總質量m。
25.(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如圖甲所示,底面積為50cm2、高為10cm的平底圓柱形容器和一個質量為100g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計)容器內盛某種液體時,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與液體的體積關系如圖乙所示,
求:
(1)液體的密度是多少?
(2)容器內盛滿這種液體后,液體的質量是多少?
(3)容器內盛滿這種液體后,再將小球輕輕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待液體溢盡,擦干容器壁,測得總質量為660g;則小球的密度為多少?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市| 文安县| 奉贤区| 丹东市| 寻乌县| 梧州市| 凤翔县| 宁海县| 化州市| 留坝县| 沙湾县| 文登市| 会东县| 福建省| 聂拉木县| 石城县| 仙居县| 怀安县| 邵阳市| 绥滨县| 始兴县| 杭锦旗| 西乡县| 许昌县| 定边县| 盘锦市| 昭平县| 西安市| 民和| 台东县| 东台市| 长沙市| 台东县| 锦州市| 泰兴市| 密云县| 玉门市| 钟祥市| 张家口市| 三门峡市|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