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思維導圖+典型例題+知識精講+高頻真題+答案解析】1.分數的基本性質 【知識解釋】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 2.最簡分數 【知識點歸納】 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或者說分子和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又稱既約分數.如:,,等. 3.分數大小的比較 【知識點歸納】 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1)真、假分數或整數部分相同的帶分數;分母相同,分子大則分數大;分子相同,則分母小的分數大;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通分后化成同分母或者同分子的分數再進行比較大小. (2)整數部分不同的帶分數,整數部分大的帶分數就比較大. 4.約分和通分 【定義解釋】 約分: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約分就是把分數化簡成最簡分數. 約分時一般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1除外)去除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簡分數為止. 通分: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通分就是把分母不同分數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 約分和通分的依據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或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約分方法: 約分:將分子和分母數共同的約數約去(也就是除以那個數)剩下如果還有相同因數就繼續約去,直到沒有為止; 通分的方法: 通分:使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但不改變原數大小的過程.先求出原來幾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然后把各分數分別化成用這個最小公倍數作分母的分數. 5.小數與分數的互化 【知識點歸納】 (1)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的后面寫幾個零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能約分的要約分 (2)分數化成小數:用分子去除分母,能除盡的就化成有限小數,有的不能除盡,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一般保留三位數 (3)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一、選擇題1.甲乙兩個自然數,甲數是乙數的9倍,甲、乙兩數的最大公因數是( )A.甲數 B.乙數 C.1 D.甲、乙兩數的積2.自然數b除以a,商是15,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 )。A.a B.b C.ab D.153.已知m、n都是非零自然數,且m÷n=11,那么m和n的最大公因數是( )。A.1 B.mn C.m D.n4.把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的長度是全長的( )A.米 B. C. D.米5.一張長24厘米,寬18厘米的長方形紙,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沒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 )。A.12個 B.18個 C.24個6.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2,這個分數的大小將( )。A.縮小到原來的 B.縮小到原來的C.保持不變 D.擴大到原來的4倍7.把的分子加上4,要使分數值不變,分母應( ).A.也加上4 B.乘4 C.乘28.甲乙兩數的最大公因數是4,那么甲數的5倍與乙數的5倍的最大公因數是( )。A.4 B.20 C.1009.若< < ,則式中a最多可能表示( )個不同的自然數.A.7 B.8 C.9 D.10二、填空題10.分數單位為的最簡真分數有( )。11.一堆糖有12塊,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堆糖的( ),每份是( )塊糖。12.兩個數的商是40,如果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15倍,商是( ).13.分數的分子乘上5,要想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應該乘上( )。14.通分是根據分數的 進行的,通分前后分數的 沒有變化,分數單位 。15.要使是假分數,是真分數,x應是 .16.,這個算式的整數部分是( )。三、判斷題17.假分數就是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 )18.所有的假分數一定大于1。( )19.7角是元,還可以寫成0.07元。( )20.把化成小數是1.375。( )21.大數是小數的倍數,大數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小數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22.是非0自然數,如果是假分數,是真分數,則等于7。( )四、計算題23.把下面的分數和小數互化。 24.求出下面每組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1)12和18 (2)7和6 (3)13和39 (4)21和35 (5)34和5125.先約分,再比較各組分數的大小。和 和 和 和五、作圖題26.在圖中表示下列分數。 27.用直線上的點表示下列分數。 六、解答題28.一塊長方形鐵皮,長96厘米,寬80厘米,要把它剪成同樣大小的正方形且沒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最長是多少厘米?最多能剪出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29.即將全部建成通車的寧啟鐵路,是我市的首條鐵路,它的一期工程(南京到海安)全長210千米,項目總投資32.9億元,其中泰州市境內長43千米。泰州境內的工程量約占總工程的幾分之幾?30.一個長方形的長是51與34的最大公因數(單位:厘米),寬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數(單位:厘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是多少?31.把一張長24分米、寬18分米的長方形鐵皮裁成同樣大小,而面積盡可能大的正方形,鐵皮沒有剩余。請問裁成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至少可以裁多少個正方形?(先在圖中畫一畫,再算一算。)32.有兩根長分別為36分米和48分米的木料,如果把它們截成一樣長的小段,不許有剩余,最長可以截成多少分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33.城東和城西兩個糧庫共有糧食540噸,從城東糧庫運出的糧食放入城西糧庫,兩個糧庫的糧食就同樣多。原來城東、城西兩個糧庫各有糧食多少噸?(先把線段圖補充完整,再解答)(5分)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B【分析】甲乙兩個自然數,甲數是乙數的9倍,即甲數和乙數成倍數關系,根據“當兩個數成倍數關系時,較大的那個數,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較小的那個數,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進行解答即可。【詳解】由題意知:甲數÷乙數=9,即甲數和乙數成倍數關系,則甲、乙兩數的最大公因數是:乙數;故答案為:B【點睛】此題主要考查求兩個數為倍數關系時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最大公約數為較小的數,較大的那個數,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2.B【分析】求兩數的最小公倍數,要看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兩個數為倍數關系時,最大公因數為較小的數,最小公倍數為較大的數;由此選擇情況解決問題。【詳解】根據題意,b÷a=15,b和a是倍數關系,且b>a;所以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b。故答案為:B【點睛】此題主要考查求兩個數為倍數關系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3.D【分析】當兩個數是倍數關系時,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是較小的數,最小公倍數是較大的數,據此解決即可。【詳解】因為m÷n=11,m、n是不為0的自然數,所以m是n的倍數,m和n的最大公因數是n。故答案為:D【點睛】本題考查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熟練牢記:當兩個數是倍數關系時,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是較小的數,最小公倍數是較大的數。4.C【分析】解決此題關鍵是弄清求的是分率還是具體的數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單位“1”;求具體的數量平均分的是具體的數量.【詳解】求每段長度占全長的幾分之幾,把繩子的全長看作單位“1”,平均分的是單位“1”,求的是分率,用除法計算.1÷8=.故選C.5.A【分析】長方形的長和寬都應該是正方形邊長的整倍數,正方形的邊長越大,分成的正方形就越少,所以24和18的最大公因數就是分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最大公因數是6,所以正方形的邊長就是6厘米,長方形的長是24厘米,所以長邊會有4個正方形,寬是18厘米,所以寬邊會有3個正方形,也就是分成的正方形會有3行每行有4個,所以最少可以分成12個。【詳解】24和18的最大公因數為6,可以分成的正方形邊長最大是6cm,(24÷6)×(18÷6)=4×3=12(個)最少可以分成12個。故答案為:A【點睛】考查最大公因數的應用,重點是能夠理解正方形的邊長就是長和寬的最大公因數。6.C【分析】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詳解】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2,這個分數的大小將保持不變。故答案為:C。7.C【分析】用原來的分子加上4求出現在的分子,判斷出分子擴大的倍數,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分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即可.【詳解】4+4=8,8÷4=2,分子乘2,要使分數值不變,分母應乘2.故答案為C8.B【分析】因為5和5有最大公因數5,所以甲乙兩數的最大公因數是:4×5=20,由此解答即可。【詳解】4×5=20故答案為:B【點睛】當兩個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時,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也會擴大相同的倍數。9.B【詳解】解:因為若 < <,則若 < <,所以6<a+4<15,所以2<a<11,a可以是3、4、5、6、7、8、9、10,共8個不同的自然數.10.、、、【分析】最簡真分數的意義:分子與分母互質并且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數就是最真簡分數,據此找出分數單位為的最簡真分數即可。【詳解】分數單位為的最簡真分數有:、、、。【點睛】根據最簡分數的意義及分母確定分子的取值是完成本題的關鍵。11. 6【分析】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求每份是多少,就用總數除以份數。【詳解】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這堆糖的;每份糖有幾塊:12÷2=6(塊)。【點睛】本題考查分數的意義,要理解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是幾。12.40【詳解】根據商不變的性質: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的大小不變.如果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15倍,那么商不變,所以商還是40.13.5【分析】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據此解答。【詳解】分數的分子乘上5,要想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應該乘上5。【點睛】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及應用。14. 基本性質 大小 變小【分析】根據通分和分數的意義與性質解答即可。【詳解】通分是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的,通分前后分數的大小不變,因為分母會發生變化,所以分數的單位也會變化。故答案為:基本性質;大小;變小。【點睛】此題考查通分的依據,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是解題關鍵。15.7 【分析】假分數是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數,真分數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數,由此根據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以及兩個分母的大小確定x的值即可.【詳解】解:根據假分數和真分數的意義可知,x應是7.故答案為716.6【分析】分數化成小數:用分子除以分母,按照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根據式子中每個分數的特點,先把每個分數寫成小數的形式,再利用湊整法將算式變為,最后的結果即可輕松得出答案。【詳解】這個算式的整數部分是6。【點睛】本題考查了高斯取整的有關計算,解答此題的關鍵是運用湊整法即可。17.×【詳解】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如:、都是假分數。故答案為:×18.×【分析】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詳解】假分數≥1。原題說法錯誤;故答案:×。【點睛】在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假分數時,一定要考慮分數等于1的特殊情況。19.×【分析】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1角是元,還可以寫成0.1元;7角是元,還可以寫成0.7元,據此可解此題。【詳解】根據分析判斷:7角是元,還可以寫成0.07元,所以判斷錯誤。【點睛】根據用小數表示錢的方法進行判斷:用元作單位,則寫在小數的小數點前面的數表示整元;小數點后第一位表示角,小數點后第二位表示分。20.√【分析】把化成小數,用分子除以分母即可。【詳解】11÷8=1.375。故答案為:√21.√【分析】大數能被小數整除,說明大數是小數的整數倍,求兩個數為倍數關系時的最大公約數:兩個數為倍數關系,最大公約數為較小的數;由此解答問題即可。【詳解】由題意得,大數÷小數=整數(0除外),可知大數是小數的倍數,所以大數和小數的最大公約數是小數。故答案為√。【點睛】此題主要考查求兩個數為倍數關系時的最大公約數:兩個數為倍數關系,最大公約數為較小的數。22.×【分析】真分數是指分數小于1的分數,特征是分數的分子小于分母;假分數是指分數大于或等于1的分數,特征是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據此可得出答案。【詳解】是假分數,則分數的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即;是真分數,則分數中分子小于分母,即,綜合可得:,可取的值是6和7。故本題錯誤。【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真分數和假分數,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并運用分數的分類知識。23.見詳解【分析】小數化成分數:先把小數寫成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為分母,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為分子,能約分的要約分。分數化成小數:一般方法是分子除以分母。【詳解】;;;;;;24.(1)最大公因數是,最小公倍數是。(2)最大公因數是1,最小公倍數是。(3)最大公因數是13,最小公倍數是39。(4)最大公因數是7,最小公倍數是。(5)最大公因數是17,最小公倍數是。【分析】(1)、(4)、(5)利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即可;(2)7和6是互質數,是互質數的兩個數,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是1 ,最小公倍數即這兩個數的乘積;(3)13和39是倍數關系,兩個數為倍數關系時,最大公因數為較小的數,較大的那個數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詳解】(1);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數是;(2)7和6是互質數,7和6的最大公因數是1,7和6的最小公倍數是;(3)39是13的倍數,13和39的最大公因數是13,13和39的最小公倍數是39;(4);21和35的最大公因數是7;21和35的最小公倍數是;(5);34和51的最大公因數是17;34和51的最小公倍數是。25.=;=;=;=;=;>;=;=;<;=2;=;<【分析】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將分數約分成最簡分數,約分: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即可得到最簡分數,最簡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互質。分數比較大小:分母相同,分子較大的分數比較大,分子較小的分數比較小;分子相同,分母較大的分數比較小,分母較小的分數比較大;整數和假分數比較,先把假分數化為帶分數,再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則假分數大,據此解答。【詳解】====所以=====因為>所以>====因為<所以<===2===因為2<所以<26.見詳解【分析】表示將單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表示將單位“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表示將單位“1”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表示將單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詳解】如圖:【點睛】明確分數的意義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7.圖見詳解【分析】:把0和1之間平均分為8小格,在0和1之間第1小格的位置;:把0和1之間平均分為8小格,在0和1之間第4小格的位置;:把0和1之間平均分為8小格,在0和1之間第6小格的位置;:把0和1之間平均分為8小格,在0和1之間第5小格的位置。【詳解】作圖如下:【點睛】本題考查了分數的意義,將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28.16厘米;30個【分析】找到96、80的最大公因數,即為正方形的邊長;依此分別求出長邊,寬邊正方形的個數,相乘即可求出可以剪正方形的個數。【詳解】80=2×2×2×2×596=2×2×2×2×2×380和96的最大公因數是:2×2×2×2=16(96÷16)×(80÷16)=6×5=30(個)答:剪出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最長是16厘米,最多能剪出30個這樣的正方形。【點睛】此題主要考查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兩個數的公有質因數連乘積是最大公因數。29.【分析】直接用泰州市境內工程量÷一期工程(南京到海安)工程總量即可求解。【詳解】43÷210=答:泰州境內的工程量約占總工程的。【點睛】考查了分數的意義,本題可以將一期工程(南京到海安)工程總量看作單位“1”分成的份數,泰州市境內工程量看作占全長的份數。30.58厘米和204平方厘米【詳解】試題分析:先分別求出51與34的最大公因數,4和6的最小公倍數,從而可以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解:因為51與34的最大公因數是17,4和6的最小公倍是12,則長方形的周長=(17+12)×2=58(厘米);長方形的面積=17×12=204(平方厘米);答: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是58厘米和204平方厘米.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求出51與34的最大公因數,4和6的最小公倍數,進而可以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31.6分米;12個【分析】由題意可知,要使正方形的面積盡可能的大,則正方形的邊長應最長,所以正方形的邊長應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數,用24和18分別除以最大公因數,再把它們的商相乘即可。【詳解】24=2×2×2×318=2×3×3則24和18的最大公因數是2×3=6(24÷6)×(18÷6)=4×3=12(個)答:正方形邊長是6分米,至少可以裁12個正方形。【點睛】本題考查最大公因數,明確正方形的邊長是長方形的長和寬的最大公因數是解題的關鍵。32.12分米;7段【分析】要求“最長可以截成多少分米”就是求出36和48的最大公因數,再利用除法計算即可解決問題。【詳解】36=2×2×3×348=2×2×2×2×32×2×3=1236和48的最大公因數是12,所以最長可以截成12分米。(36+48)÷12=84÷12=7(段)答:最長可以截成12分米,一共可以截成7段。【點睛】此題關鍵是:抓住最長截成的長度是這兩根木材長度的最大公因數進行解答。33.城東324噸,城西216噸(圖略)【分析】通過線段圖可知城東糧庫原來糧食有6份,城西糧庫糧食有4份,一共有10份。先求出每份有多少,即可解決問題。【詳解】圖略540÷(6+4)=54(噸)城東:54×6=324(噸)城西:54×4=216(噸)答:原來城東糧庫有糧食324噸,城西糧庫有糧食216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