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學霸培優課時精選)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3.我很誠實基礎訓練一、填空題。1.誠實是中華民族的______________,是做人之本。2.有時,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說______________,也會因為恐懼、______________或虛榮好勝而說謊。3.我們的成長需要______________的品質來陪伴,我們應該成為一個______________的人。4.“巧詐不如拙誠。”這句話源自《______________》。5.“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是______________(國家)作家海涅的名言。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明山賓賣牛》這個故事中的明山賓誠實無欺的品德令人敬佩。( )2.期末考試成績單要拿回家給父母看,所以小明懇請同學在考試中幫忙。( )3.在大事上必須誠實,小事上不需要誠實。( )4.小軍說,與其他年級競賽,我們要互相幫助,考試時可以互傳紙條。( )5.老師表揚鄧斌板報畫得好。鄧斌誠實地說:“這是陳明明畫的,我只是涂了顏色。”( )6.誠實是一種優良品質,不誠實的人很難得到真正的友誼。( )7.奶奶得了癌癥,爸爸沒有說出實情,對奶奶說了謊話。( )8.學校要組織繪畫大賽,小紅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便拿爸爸的作品去參賽。( )三、選擇題。1.名言“巧詐不如拙誠”是關于( )的名言。A.愛國B.敬業C.誠實D.友善2.下列不可能是說謊的原因的一項是( )。A.膽怯B.虛榮C.好勝D.責任3.放羊的孩子第一次撒謊說狼來了 ,愚弄了大家,第二次又撒謊說狼來了,善良的農夫們又沖上山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見到狼的影子。第三次狼真的來了,卻沒有人再相信他,因為( )。A.村里的人都太冷漠B.謊言讓他失去了大家對自己的信任C.第三次他還是在撒謊D.大家都不怕狼4.我們要誠實做人,下列( )屬于誠實。A.小明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同學的衣服上,他裝作什么都不知道B.王凱家里沒有車,但他向同學炫耀家里有三輛車C.張敏因為玩游戲沒有寫作業,卻向老師說她生病了D.明山賓把自己的牛害過病的事告訴了買主,買主聽后要求明山賓退錢。明山賓沒有與買主爭執,退還了錢5.在超市買東西回家后發現收銀員多找了錢,我應該( )。A.去花掉B.交給媽媽C.去還給售貨員D.偷偷藏起來能力提升四、簡答題。你知道的誠實的行為有哪些 五、辨析題。李宏單元考試沒考好,害怕父母責怪,就讓表哥在試卷上代爸爸簽字。他的這種做法對嗎 說出你的理由。六、綜合題。波波突然想到一個惡作劇。他跑到村頭,氣喘吁吁地對雯雯說:“你家來客人了。”爺爺得了重病。為了不影響他的心情,避免加重病情,芳芳和爸爸決定向爺爺隱瞞病情,并安慰他說,他的病很快會好起來的。1.兩位同學都對別人說了謊話你認為兩人的“謊言”是否有區別 說說你的看法。2.為推動誠信社會建設,請你寫出兩條關于誠信的宣傳標語。教材課后解答一、你同意哪種觀點 為什么 (見課本第17頁)答:我贊同第二種觀點。明山賓這樣做是誠實的表現。二、你是否也因為某種原因而說過謊 說謊以后你的心情怎樣 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你應該吸取什么教訓 (見課本第19頁)答:為了看電視我騙媽媽說作業做完了。說謊以后我內心很不安,電視也沒看好。媽媽檢查作業時,發現我沒有做完,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并罰我一個星期不許看電視。我以后再也不撒謊了,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三、你怎樣看待張強的行為 ( 見課本第20頁)答:張強的行為是一種誠實負責任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參考答案一、1.傳統美德 2.謊話 膽怯 3.誠實 誠實守信 4.韓非子·說林上 5.德國二、1.√ 2.× 3.× 4.× 5.√ 6.√ 7.√ 8.×三、1.C 2.D 3.B 4.D 5.C四、實話實說、實事求是;不欺騙、不辜負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不因一己私利搶他人的功勞;不因為恐懼,膽怯和虛榮好勝而改變自己的做法和說法。五、不正確。因為考試沒考好,害怕父母責怪,讓表哥在試卷上代爸爸簽字,是一種說謊的行為。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之本。李宏應該和爸爸實話實說,然后找到錯題原因,改正過來,爭取類似的題不再出錯。六、1.有區別。波波的謊言是惡意的;芳芳和爸爸的謊言是善意的。惡意的謊言應該被制止或糾正;善意的謊言是出于善良的動機,以維護他人利益為目的和出發點。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當我們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適度地說一些小謊的時候,謊言即變為理解、尊重和寬容,具有神奇的力量。2.示例:①誠信是做人之根本,誠信乃社會發展之根基。②誠信是美德,信用是生命;誠信為榮,失信可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