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節 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考點一、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一)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1)探究任務:通過實驗了解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2)提出問題: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什么 (3)建立假設:根據莖的結構,莖木質部的導管或韌皮部的篩管可能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由此可以作出下面的假設:①假設1: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進行的。②假設2: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韌皮部的篩管進行的。③假設3: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髓進行的。(4)實驗材料和器具:新鮮的帶葉的木本植物枝條若干,燒杯(或礦泉水瓶),紅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鏡等。(5)實驗步驟:①取粗細大小相似、葉片數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再分別按下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②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下表中。(6)實驗結果與分析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記錄被染色的部位)A.帶葉枝條(不做處理) 木質部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帶葉枝條 木質部C.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 未被染色結論: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運輸的。(7)表達與交流:①A、B組枝條的木質部均被染色,說明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運輸的,C組樹皮未被染色,說明樹皮不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②越靠近枝條的頂端,染色變得越來越淺,因為水分和無機鹽是由下向上運輸的。③A組枝條不用石蠟處理,B組枝條用石蠟密封切面的樹皮部分,C組枝條用石蠟密封切面的木質部和髓部。預期實驗結果和上表相同。2.植物通過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水分和無機鹽被根尖吸收后,會進入根部導管。由于根和莖中的導管是相互連通的,最后,它們就能進人莖中的導管。實驗證明,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能力拓展】①實驗時應選用新鮮帶葉的植物枝條,新鮮的植物生命活動旺盛,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葉片蒸騰作用較強,水分和無機鹽在枝條里的運輸速率快,實驗現象明顯。②如果實驗當天為陰天或在室內進行,可將實驗用植物枝條置于燈光下。③為了使實驗的效果更明顯,紅墨水的濃度應相對高些。典例1:(2023八下·路橋期末)市售“藍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用染料澆灌,花像吸水一樣將著色劑吸入開出藍花。莖運輸著色劑的部位是( )A.木質部 B.髓 C.形成層 D.韌皮部【答案】A【解析】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據此解答。【解答】導管位于維管束的木質部內,它的功能是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全身各器官,運輸方向自下而上。因此紅墨水中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向上運輸的。故觀察到就紅色的部分是木質部。故A正確,BCD錯誤。變式1:(2024八下·杭州期末)亞運籌備期間,杭州市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為了樹木生長更健康,園林工人時常會給樹打針輸液,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施肥“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樹莖的輸導組織中B.為了讓植物吸收更多的營養,可以注射高濃度的營養液C.給新移栽樹樹干補水可以保持樹干的水分,能促進根系萌發新根D.如果植株矮小,葉片上有許多褐斑,可以在藥水中添加含鉀元素的藥劑【答案】B【解析】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樹皮,靠近樹皮的外側,具有保護作用,內層為韌皮部里面有篩管可以運輸有機物。形成層,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產生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木質部。木質部,內有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里面有木纖維,對莖有很強的支持作用。髓,由薄壁細胞組成,具有儲存營養的作用。【解答】樹干從里往外由樹髓、木質部、形成層、韌皮部、保護層死細胞組成。這幾部分構造中,木質部中的導管承擔了向上傳導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并且所傳導的無機鹽濃度可以很高。給植物打針輸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針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質部,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水和無機鹽,因此在大樹移栽、弱樹復壯、古樹名木復壯、樹木急救等方面均采用此方法進行注射低濃度的營養液。故答案為:B。變式2:(2024八下·臨海期末)“藍色妖姬”是一種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用藍色染料澆灌花卉,讓花吸水的同時,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如圖甲)。小科為了研究染料是通過哪里將花染色的。他將三支白玫瑰枝條放入裝有稀釋的藍墨水的燒杯中,并置于陽光下照射。(1)待枝條基部顏色有變化后,取出枝條洗凈,橫切枝條進行觀察,發現莖橫切面上只有圖乙中的B部分成藍色,則B是莖中的哪個部位 。該部位中運輸水分的結構是 。(2)對枝條進行縱切,用放大鏡觀察莖的縱切面,發現藍色的部位從基部到頂部越來越淡,據此推測染料隨著水分在莖內部的運輸方向為 。【答案】(1)木質部;導管(2)自下而上【解析】木質部是樹干的主要組成部分,木質部由導管、管胞、木纖維和木薄壁組織細胞以及木射線組成。【解答】(1)莖橫切面上變成藍色的是靠近中間部位,可以看到染成藍色的部分是木質部,因為木質部中有導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2)正是因為木質部中含有導管是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用放大鏡觀察莖的縱切面,藍色的部位是木質部從基部到頂部的變化是越來越淡,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水分和無機鹽通過導管自下而上輸送。變式3:(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甲是植物根尖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圖甲中標號②所示部位叫 ,顯示細胞伸長最快的部位是標號 所示的部分。(2)圖乙是“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路徑”圖解,其中A所示的是 (填結構名稱),B 的主要功能是 ,(3)圖乙中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中運輸的基本路徑是 (選填序號)。A.葉中篩管→莖中篩管→根中篩管 B.根中篩管→莖中篩管→葉中篩管C.根中導管→莖中導管→葉中導管 D.葉中等管→莖中導管→根中導管【答案】分生區;③;根毛區;運輸水分與無機鹽;C【解析】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結構從頂端依次是①根冠、②分生區、③伸長區、④成熟區。2、植物的根毛:成熟區的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數量眾多,大大增加了根與土壤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3、植物的導管和篩管:導管:存在于植物的木質部,由許多長形、管狀的細胞組成,上下細胞間的細胞壁已經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主要功能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運輸方向是自下而上。篩管:存在于植物的韌皮部,由活細胞組成,細胞上下連接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叫做篩孔,主要功能是運輸有機物,運輸方向是自上而下。4、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路徑:植物通過根毛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然后進入根中的導管,再通過莖中的導管運輸到葉、花、果實等器官,即運輸路徑為根中導管→莖中導管→葉中導管。【解答】(1)②分生區被根冠包圍著,屬于分生組織,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③伸長區在分生區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2)成熟區也叫根毛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圖乙是“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路徑”圖解,其中A所示的是根毛區。B是導管,主要功能是運輸水分與無機鹽。(3)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導管是為一串管狀死細胞所組成,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當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一定方式進入根部的導管,然后植物就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把水分和無機鹽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即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中運輸的基本路徑是:根中導管→莖中導管→葉中導管。故答案為:C。考點二、有機物的運輸(一)探究有機物在莖中的運輸(1)過程: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選取一個枝條,用解剖刀在枝條中部剝除約1厘米寬的一圈樹皮,露出木質部。用刀輕刮木質部表面,然后用少許凡土林涂抹環剝的部位。每隔一周觀察并記錄枝條環剝部位的變化。(2)現象:一段時間后,在環剝部位的上方膨大形成枝瘤,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枝瘤在不斷長大。(3)分析:剝去一圈樹皮后,由于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的通道被切斷了,有機物就積存在傷口的上方,傷口上方部位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加快,樹皮就膨大起來,于是形成了瘤狀物。樹皮內只有韌皮部的篩管是上下相通的,可見,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向下運輸的。2.有機物的運輸(1)有機物的來源: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這些有機物除小部分留在葉肉細胞外,大部分需要運輸到莖、根、果實、種子等部位去。(2)有機物的輸送:主要在韌皮部的篩管中進行。(3)有機物的運輸方向:沿篩管自上而下運輸典例1:(2023八下·富陽期末)某同學家中的一棵蘋果樹,在蘋果成熟前由于某種原因損傷了部分樹皮,收獲時果實反而又大又好吃,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木質部輸送給果實更多的水分B.沒有受傷的樹皮的運輸能力更強了C.樹葉制造的營養物質向下運輸受阻而供給了果實D.木質部運輸有機物,損傷樹皮不影響果實的發育【答案】C【解析】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其中韌皮部中有篩管,向下運輸有機物,木質部中有導管,向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解答】A.損傷了部分樹皮,對木質部中水分的運輸沒有影響,A錯誤B.損傷了樹皮,相當于破壞了韌皮部中的篩管,向下運輸有機物的能力減弱了,B錯誤C.損傷了樹皮,相當于破壞了韌皮部中的篩管,有機物向下運輸受阻,從而更多的供給果實,C正確D.木質部中的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D錯誤故答案為:C變式1:有人在行道樹上捆扎鐵絲用來晾衣,結果導致樹木死亡。其原因是( )A.樹木因缺氧而死 B.樹木不能輸送水和無機鹽C.樹木輸送有機物的功能被破壞 D.樹木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導管是為一串管狀死細胞所組成,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當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一定方式進入根部的導管,然后植物就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把水分和無機鹽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而篩管是植物體中由上而下輸導有機物的管道.它們屬于輸導組織。【解答】篩管是植物韌皮部(樹皮內側)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方向自上而下。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樹木用鐵絲扎上晾衣,導致鐵絲割破樹皮,使有機物的運輸通道篩管被割斷,葉制造的有機物不能運輸到根;根得不到有機物,根不能進行呼吸作用獲得能量,時間長了就會導致樹木死亡, C 符合題意。故選:C變式2:一段枝條上面長有兩個大小相同的果實。如果將枝條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環剝(如圖所示)。那么,經過一段時間后:(1) 傷口的 (選填“上方”或“下方”)的樹皮會形成瘤狀物。(2) 果實 會很快萎縮,果實 會繼續生長,原因是 。【答案】(1)上方(2)B;A;有機物只能由上往下運輸,所以B得不到有機物,而A能繼續獲得有機物。【解析】根據導管、篩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如果對莖進行環割,這樣營養物質就積存在節口上端,使節口上端出的形成層得到豐富的營養物質,細胞就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狀物,我們發現枝條上端環剝口的上方會形成瘤狀物;(2)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如果對樹皮進行環割就相當于切斷了向下運輸有機物的篩管。由圖可以看出A周圍有葉子,葉制造的有機物能不斷送到A果實,可以得到豐富的營養物質,故可以繼續發育;B在其上下都進行了環割,有機物只能由上往下運輸,所以B得不到有機物,而A能繼續獲得有機物,得不到營養物質B將停止發育而凋落。故答案為:(1)上方;(2)B;A;有機物只能由上往下運輸,所以B得不到有機物,而A能繼續獲得有機物。變式3:(2023八下·濱江期末)小濱偶然發現月季莖折斷后仍能成活(如圖甲),想探究月季莖折斷后什么情況下還能成活?他將生理狀況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組,進行如下表所示的處理。(處理方法和位置如圖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斷物質的運輸。)組別 處理方法1 不做處理2 在B處韌皮部環割一圈3 在B處韌皮部環割半圈4 在A處木質部切斷并插入云母片(不影響韌皮部功能)5 在B處木質部切斷并插入云母片(不影響韌皮部功能)(1)第1組不做處理是為了作為 。(2)結合以上信息判斷,一段時間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實驗組有 (填組別)。(3)為探究月季折斷程度是否影響月季的存活,應增加一組(第6組)實驗的處理方法是 ,并與第5組形成對照。(4)經以上6組實驗可以得出折斷的月季是否仍能存活與月季折斷的程度和 有關。【答案】(1)對照 (2)2、5 (3)在B處將部分木質部切斷并插入云母片 (4)折斷的位置【解析】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其中維管束由韌皮部、形成層和木質部組成,形成層是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的一種分生組織,形成層細胞能不斷地側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細胞向內形成木質部,少量細胞向外形成韌皮部,從而使樹干不斷地生長加粗。【解答】(1)第1組不做處理是為了作為對照;(2) 存活的條件是:有木質部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運輸方向:從下往上),同時有韌皮部能運輸有機物(運輸方向:從上往下);結合以上信息判斷,一段時間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實驗組有 2、5;(3)為探究月季折斷程度是否影響月季的存活,應增加一組(第6組)實驗的處理方法是在B處將部分木質部切斷并插入云母片,并與第5組形成對照。(4)經以上6組實驗可以得出折斷的月季是否仍能存活與月季折斷的程度和折斷的位置有關。故答案為:(1)對照(2)2、5(3) 在B處將部分木質部切斷并插入云母片 (4) 折斷的位置1.(2024八下·長興期末)學校里的勞動實踐基地內,同學們種植了多種農作物,其中黃瓜的莖屬于( )A.直立莖 B.匍匐莖 C.攀援莖 D.纏繞莖【答案】C【解析】攀援莖是所有攀爬植物的重要部分,每一個植物在發芽生長過程中不斷張高,為了可以更好的生長它們便長出了攀援莖來支持自己向高處或各種地方生長。【解答】攀援莖細長,莖幼小時較為柔軟,不能直立,而是以卷須(如葡萄,黃瓜)、不定根、或吸盤(如爬山虎)等特有的結構攀援支持物上升生長。 黃瓜的莖能夠借著莖卷須盤卷在別的物體上向高處生長。故答案為:C。2.民間有“筍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說法,這是因為竹的莖中沒有( )A.韌皮部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答案】B【解析】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表皮起保護作用.韌皮部包括篩管(運輸有機物)和韌皮纖維(有韌性).木質部包括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和木纖維(堅硬).形成層的細胞能不斷地進行分裂,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解答】竹子屬于草本植物,沒有像木本植物一樣發達的形成層,不能每年產生新的木質部細胞和韌皮部細胞,所以"筍有多大,竹有多粗"。故選 B 。3.莖中貯藏營養物質的主要部位是( )A.樹皮 B.木質部 C.形成層 D.髓【答案】D【解析】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樹皮,靠近樹皮的外側,具有保護作用,內層為韌皮部里面有篩管可以運輸有機物。形成層,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產生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木質部。木質部,內有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里面有木纖維,對莖有很強的支持作用。髓,由薄壁細胞組成,具有儲存營養的作用。【解答】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表皮起保護作用。韌皮部包括篩管(運輸有機物)和韌皮纖維(有韌性)。木質部包括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和木纖維(堅硬)。形成層的細胞能不斷地進行分裂,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髓中儲存營養物質,屬于營養組織。故答案為:D。4. 在臺風來臨的時候,一些行道樹有時會被連根拔起,而樹干卻不會折斷。這主要是因為莖中具有發達的( )。A.木質部 B.韌皮部 C.形成層 D.髓【答案】A【解析】木本植物莖包括樹皮、木質部和髓,其中維管束由韌皮部、形成層和木質部組成,其中維管束由韌皮部、形成層和木質部組成,形成層是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的一種分生組織。能不斷的進行細胞分裂,可以不斷向內產生新的木質部與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使植物的莖不斷長粗。【解答】木質部有大量的木纖維組成,堅硬,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故在暴風雨中,大樹有時會連根拔起,而樹干卻折不斷。故答案為: A。5.(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在野外考察時,繪制出下面的樹樁年輪特征示意圖。根據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靠乙一側降水多,生長快B.靠乙一側降水少,生長快C.靠乙一側為樹干向陽面,生長快D.靠甲一側光照強于靠乙那一側【答案】C【解析】年輪的形成原理:年輪是由于一年內氣候條件不同,由形成層活動所形成的木質部在形態和結構上的差異而產生的。在春季和夏季,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形成層活動旺盛,所形成的木質部細胞大、壁薄、顏色淺,質地較疏松,稱為早材;到了秋季,氣溫漸涼,雨量減少,形成層活動逐漸減弱,所形成的木質部細胞小、壁厚、顏色深,質地較緊密,稱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間,界限不明顯,而相鄰兩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間,界限非常明顯,形成了年輪。【解答】觀察樹樁的年輪圖示:乙側的年輪間隔大于甲側,說明乙側是樹干的向陽面,生長速度快于甲側。故答案為:C。6.(2023八下·拱墅期末)用小刀割破橡膠樹的樹皮,白色膠乳就會流出,白色膠乳是( )A.從①中流出的有機物 B.從②中流出的有機物C.從①中流出的水和無機鹽 D.從②中流出的水和無機鹽【答案】B【解析】①是導管,位于木質部,負責運輸水和無機鹽;②是篩管,位于韌皮部,負責運輸有機物;【解答】白色膠乳是有機物,從植物韌皮部的篩管進行運輸的,所以B正確;故答案為:B.7.(2023八下·吳興期末)一些色彩繽紛的鮮花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臨近花期時,利用添加染色劑的液體進行水培,下列關于“某色花”的制作過程說法正確的是A.添加染料時,選用的濃度越大越好B.花朵吸收染料的動力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若在染料中添加有機物,花朵并不能吸收利用D.橫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其主要是韌皮部變色【答案】C【解析】A.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與外界水溶液濃度有關;B.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促進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C.植物一般吸收無機鹽作為養料;D.植物莖中的韌皮部運輸有機物;【解答】A.若選用的濃度越大,植物細胞會失水;B.花朵吸收染料的動力是植物的蒸騰作用;C.植物能自己合成有機物,不能吸收利用;D.木質部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故其木質部變色。故答案為:C8.產于朝鮮北部的鐵樺樹,其木材像鐵一樣堅硬,一般的槍彈打不進,所以常用于制造機械的齒輪。鐵樺樹木材的堅硬部位的所屬結構及意義分別是( )A.韌皮部,有很強的支持作用 B.木質部,有很強的支持作用C.韌皮部,運輸水和無機鹽 D.木質部,運輸有機物【答案】B【解析】植物的莖由表皮,皮層,維管組織和髓。其中維管組織由木質部和韌皮部組成,木質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和運輸水分,無機鹽;韌皮部主要是運輸有機物。【解答】題目中描述意思為木材很堅硬,即指它的莖韌性大,故指的是木質部,厚度大具有很強的支持作用。9.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現對枝條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環剝。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果實A能繼續長大,原因是運輸無機鹽的篩管未被切斷B.果實B不能繼續長大,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篩管C.枝條上1、2、3、4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2處D.枝條上部的葉片會萎蔫,因為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被切斷【答案】B【解析】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導管位于木質部中;輸導有機物的是篩管,位于韌皮部中。水分和無機鹽被根尖吸收后,會進入根部導管。由于根和莖中的導管是相互連通的,最后,它們就能進入到莖中央的導管。實驗證明,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有機物在葉中形成后,在莖的樹皮(篩管)中由上而下地運輸著。【解答】A、水和無機鹽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從下到上運輸,故A錯誤;B、有機物通過韌皮部中的篩管,從上到下運輸,果實B上部樹皮環剝,有機物無法運輸到B,果實不能繼續生長,故B正確;C、有機物通過韌皮部中的篩管,從上到下運輸,果實B上部樹皮環剝,有機物無法繼續向下運輸,在1處積累形成樹瘤,故C錯誤;D、水和無機鹽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從下到上運輸,環剝樹皮不影響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故D錯誤;故答案為:B。10.(2023八下·武義期末)成熟的桃子有甜味,是因為桃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這些糖分是由桃子的( )A.根從土壤中吸收,通過篩管運輸來的B.根從土壤中吸收,通過導管運輸來的C.葉片進行呼吸作用制造后,通過導管運輸來的D.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后,通過篩管運輸來的【答案】D【解析】桃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這些糖分是有機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有機物是通過篩管自上而下運輸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通過導管自下而上運輸。【解答】A.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無機鹽而不是有機物,故A錯誤;B.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無機鹽而不是有機物,故B錯誤;C.有機物是通過篩管運輸的,故C錯誤;D.有機物是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通過篩管運輸,故D正確。故答案為:D。11.(2024八下·武義期末)胎兒和母體間由臍帶連接,臍帶好比是兩者的橋梁,負責物質運輸.植物的莖如同是葉和根的橋梁,如下圖,a和b兩類物質由莖分別向下和向上運輸到根和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主要是水和無機鹽由莖中的髓運輸B.樹皮環割影響的是a的運輸C.b的運輸與蒸騰作用無關D.a主要指有機物,在導管運輸【答案】B【解析】植物體內主要有兩條運輸管道--導管和篩管。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b主要是水和無機鹽,a是有機物。【解答】A、b主要是水和無機鹽,由莖中的導管運輸,A錯誤;B、環割樹皮破壞了莖的韌皮部,阻斷了a有機物的運輸,B正確;C、蒸騰作用為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提供動力故b的運輸與蒸騰作用有關,C錯誤;D、a主要指有機物,在篩管中運輸,D錯誤。故選:B。12.(2023八下·黃巖期末)如圖為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莖結構中最硬的部位是①B.木質莖能加粗生長是因為有結構②C.③中具有運輸有機物功能的結構是篩管D.植物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主要通過部位④運輸【答案】B【解析】圖中為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模型圖,其中①樹皮、②形成層、③木質部、④髓。【解答】A.莖結構中最硬的部位是③木質部,故A錯誤;B.木質莖能加粗生長是因為有結構②形成層,形成層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向內分裂產生木質部,向外分裂產生韌皮部,故B正確;CD.③木質部中具有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通道——導管,韌皮部有運輸有機物功能的結構——篩管,故D錯誤。故答案為:B。13.(2023八下·柯橋期末)荷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構造如圖所示,它的藕(荷花的變態莖)生長在水底的淤泥里,它的葉柄和莖中有發達的孔道,是為了讓根獲得足夠的氧氣進行 作用,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 (填”導管”或”篩管”)輸送過來的。【答案】呼吸;篩管【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的過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植物體內導管是運輸水和無機鹽的,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解答】因為氧氣是呼吸作用的原料,讓根獲得足夠的氧氣是為了進行呼吸作用,有機物是通過篩管運輸的。所以填:呼吸,篩管。14.(2024八下·余杭期末)梨因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且口味清甜而受到人們的喜愛。(1)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則維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2)如圖示為果樹上的果實A及部分枝葉,若想果實A長的又大又甜,可在 (填序號)處剝去部分樹皮。【答案】(1)3:4 (2)①【解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氧氣和有機物,在活細胞,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 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則維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6×12:6×·16=3:4;(2)植物的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有機物通過莖中的篩管從上而下運輸, 如圖示為果樹上的果實A及部分枝葉,若想果實A長的又大又甜,可在①處剝去部分樹皮。故答案為:(1) 3:4 (2) ①15.(2024八下·嵊州期末)同學們學習了“植物的莖與物質的運輸”一節內容后,進行如下實驗活動。(1)將一根楊樹的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圖一),放在陽光下。觀察到葉脈發紅時,將枝條的莖進行橫切和縱切,能看到被染紅的是圖二中的 (填數字序號),此部位中的 屬于輸導組織,具有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2)將楊樹的枝條環割去一圈樹皮(圖三),一段時間后,會在環割處的 形成枝瘤(選填“上方”或“下方”)。【答案】(1)⑤;導管(2)上方【解析】①外樹皮,②韌皮部;③樹皮;④形成層;⑤木質部;⑥髓;木質部中有導管,導管負責自下而上的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中有篩管,篩管負責自上而下的運輸有機物;【解答】(1) 將一根楊樹的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圖一),放在陽光下。觀察到葉脈發紅時,將枝條的莖進行橫切和縱切,能看到被染紅的是圖二中的 ⑤木質部;因為木質部中有導管,導管屬于輸導組織,具有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2) 將楊樹的枝條環割去一圈樹皮(圖三),一段時間后,會在環割處的上方形成枝瘤,因為枝瘤中的只要物質是有機物,有機物是植物葉光合作用制造的,運輸的方向是自上而下;故答案為:(1)⑤ ;導管(2)上方16.某同學做了如圖所示實驗,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十幾小時后,植物的莖橫切面上變紅色的部位是 。(2)植物體承擔運輸功能的是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其中導管位于 ,負責運輸 。(3)縱切枝條,發現越往上紅色越淺,這是因為( )A.上面水太多,把紅色沖淡了B.上面的紅墨水隨水分蒸發C.水分、無機鹽是從下往上運輸的,越往上越少D.這是枝條自身的一個特點,不是水分引起的【答案】(1)木質部(2)木質部;水分和無機鹽(3)C【解析】本題考查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樹皮內側的韌皮部以及木質部的作用。【解答】(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包括表皮、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通過實驗觀察,將枝條橫切放入紅色墨水中,十幾小時后,莖的橫切面上木質部變紅。(2)樹皮內側是韌皮部,韌皮部內有篩管,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由上而下運輸到植物體的各部分,木質部內有導管,將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自下而上運輸到植物的身體各部分。(3)將枝條種結后發現,越往上紅色越淺,是由于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方向是從下往上運輸的,所以越往上越淺,選C。17.請分析圖示漫畫,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畫面1中根的表述說明它具有 的功能,完成該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2)神氣的葉表達了自己能為其他器官提供有機物,發揮此作用所需的原料是 。(3)莖“罷工”使葉干渴、萎蔫,這是莖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正常狀態下,如果沒有葉的蒸騰作用提供動力,莖也難以完成該工作。(4)莖“罷工”使根饑餓難耐,說明莖有輸導 的作用。【答案】(1)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根毛區(2)二氧化碳和水(3)導管(4)有機物【解析】植物體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種器官,各部分的作用如下:根:吸收,固著和支持,輸導,合成有機物,貯藏和繁殖,分泌莖:輸導,支持,貯藏和繁殖,光合作用葉: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吸收能力花:被子植物有性繁殖種子:增殖本種植物,渡過不良生境果實:保護種子,貯藏營養,輔助種子散布【解答】(1)根位于土壤中,能夠固定植物體,吸收水分和石機鹽,根尖的結構包括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其中成熟區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葉中含有豐富的葉綠體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將水分和二氧化碳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3)莖中有導管,導管能夠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如果沒有葉的蒸騰作用作用提供動力,莖也難以完成該工作。(4)莖中還有篩管,能夠將葉制造的有機物,運輸給其他器官。故答案為: (1) 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 根毛區 ; (2) 二氧化碳和水 ; (3) 導管 ; (4) 有機物 。18.(2024八下·余杭期末)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莖來運輸的,小科同學設計了實驗來探究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步驟一:他選取如圖甲所示的粗細相似、葉片數量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形狀相似、面積相近的斜面。步驟二:將枝條按要求處理好后,再將它們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紅墨水的燒杯中固定(如圖乙),置于 ▲ 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格中。枝條組別 實驗現象A.自然狀態的帶葉枝條(不作處理)B.剝去下半部分樹皮的帶葉枝條C.除去下半部分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 。(2)為了縮短實驗時間,步驟二中“?”處可填 。(3)得出結論后,小科認為切剝法處理枝條過程中容易受傷,可采用石蠟密封切面法處理枝條,應如何處理B、C組的枝條? 。【答案】(1)增大其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2)陽光充足,溫度較高,通風(3)用石蠟分別密封韌皮部和木質部【解析】植物莖中木質部中的導管可以自下而上的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植物莖中的韌皮部中的篩管可以自上而下的運輸有機物; 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 表面 (主要是葉子)以 水蒸汽 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是與物理學的 蒸發過程 不同,蒸騰作用不僅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植物本身的調節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解答】(1) 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增大其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2)為了縮短實驗時間,就要加快植物的蒸騰作用,步驟二中“?”處可填陽光充足,溫度較高,通風;(3) 得出結論后,小科認為切剝法處理枝條過程中容易受傷,可采用石蠟密封切面法處理枝條,應如何處理B、C組的枝條? 用石蠟分別密封韌皮部和木質部故答案為:(1) 增大其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 (2) 陽光充足,溫度較高,通風 (3) 用石蠟分別密封韌皮部和木質部19.(2021八下·拱墅期末)為了探究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速率和葉面積的關系,小樂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兩支樹齡相同、生長狀況相似的同種植物枝條,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把枝條放入盛有紅色染液的燒杯中;③1小時后,把枝條洗凈,并在兩支枝條的等高位置切出相應的切片(橫切面中出現紅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經過)。(1)將實驗步驟①補充完整 。(2)本實驗可通過比較 ,判斷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速率。(3)從實驗結果可知,植物運輸水分的速率和葉面積大小的關系是: 。(4)根據實驗結論,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答案】(1)分別留下6片和3片葉片(2)莖中紅色染液上升的長度(3)植物葉面積越大,運輸水分的速率越大(4)剪去部分枝葉(葉片)【解析】本題通過實驗探究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速率和葉面積的關系。(1)實驗步驟①補充完整分別留下6片和3片葉片。(2)導管的功能是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全身各器官,運輸方向自下而上,而導管會變紅,因此本實驗可通過比較莖中紅色染液上升的長度,判斷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速率。(3)通過觀察圖片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植物葉面積越大,運輸水分的速率越大。(4)由于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導管變紅,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剪去部分枝葉能夠減少水分的散失。20.(2023八下·拱墅期末)小樂通過實驗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部位,實驗步驟如下:①取粗細大小相似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如圖所示。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積相同,再分別按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②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B組枝條只將剝去樹皮的木質部部分浸入紅墨水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枝條橫切面被染色的部位。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A.自然狀態的枝條(不作處理) 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枝條 C.除去木質部的枝條,只留下樹皮 (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積相同,其目的是 。(2)A組和B組對照,基于的假設是 。(3)按照實驗步驟正確操作后,觀察發現3根枝條中上部的橫截面都未被染色。請從實驗選材角度分析,說明原因: 。(4)改進實驗后,依據現象可以得出結論: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運輸的。若將A組枝條進行縱切,依據 的現象,還可說明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自下而上的。【答案】(1)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表面積,同時控制變量(2)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韌皮部進行的(3)枝條不帶葉,不能進行蒸騰作用為水分的吸收和運輸提供動力(4)縱切面上越靠近枝條的頂端,染色變得越來越淺【解析】植物的韌皮部有篩管,篩管負責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植物的木質部中有導管,導管負責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解答】(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積相同,其目的是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表面積,同時控制變量;(2) 樹皮中有韌皮部,韌皮部中有幫助有機物運輸的篩管,所以A組和B組對照,基于的假設是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韌皮部進行的;(3)蒸騰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動力,所以枝條不帶葉,不能進行蒸騰作用為水分的吸收和運輸提供動力,所以上半部分的橫截面都未被染色;(4) 改進實驗后,依據現象可以得出結論: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運輸的。若將A組枝條進行縱切,依據縱切面上越靠近枝條的頂端,染色變得越來越淺的現象,還可說明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自下而上的。故答案為:(1)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表面積,同時控制變量(2)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韌皮部進行的 (3) 枝條不帶葉,不能進行蒸騰作用為水分的吸收和運輸提供動力 (4)縱切面上越靠近枝條的頂端,染色變得越來越淺21.(2021八下·麗水期末)麗水市網紅景點——古堰畫鄉有十多棵千年以上樹齡的古香樟樹。有的古香樟樹的“樹心”已經朽爛,變成了“空心樹”(如圖),可這些古香樟樹還能正常生長。“空心樹”周圍經常有加固裝置,以防止“空心樹”倒塌。請分析空心的古香樟樹還能正常生長的原因。【答案】⒈這棵“空心”的古香樟樹只有部分的木質部(或部分木質部和韌皮部)根靠蒸騰拉力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 并通過完好的木質部的導管輸送到莖和葉:而綠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能通過完好的樹皮韌皮部端管輸送到根部。植物的各項生理功能都得以正常進行,所以這棵“空心”古香樟樹還能正常生長。。⒉這棵古香樟樹朽爛的“樹心”只是部分的木質部(或部分木質部和韌皮部) ;根從土壤中吸收來的水和無機鹽,能通過完好的木質部的導管輸送到莖和葉:綠葉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能通過完好的樹皮韌皮部篩管輸送到根部。所以這棵“空心”古香樟樹還能正常生長。【解析】植物體內主要有兩條運輸管道——導管和篩管。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不需要能量。導管是為一串管狀死細胞所組成,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植物體就是靠根、莖、葉的導管把水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節 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考點一、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一)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1)探究任務:通過實驗了解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2)提出問題: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什么 (3)建立假設:根據莖的結構,莖木質部的導管或韌皮部的篩管可能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由此可以作出下面的假設:①假設1: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進行的。②假設2: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韌皮部的篩管進行的。③假設3: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髓進行的。(4)實驗材料和器具:新鮮的帶葉的木本植物枝條若干,燒杯(或礦泉水瓶),紅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鏡等。(5)實驗步驟:①取粗細大小相似、葉片數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再分別按下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②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下表中。(6)實驗結果與分析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記錄被染色的部位)A.帶葉枝條(不做處理) 木質部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帶葉枝條 木質部C.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 未被染色結論: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運輸的。(7)表達與交流:①A、B組枝條的木質部均被染色,說明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運輸的,C組樹皮未被染色,說明樹皮不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②越靠近枝條的頂端,染色變得越來越淺,因為水分和無機鹽是由下向上運輸的。③A組枝條不用石蠟處理,B組枝條用石蠟密封切面的樹皮部分,C組枝條用石蠟密封切面的木質部和髓部。預期實驗結果和上表相同。2.植物通過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水分和無機鹽被根尖吸收后,會進入根部導管。由于根和莖中的導管是相互連通的,最后,它們就能進人莖中的導管。實驗證明,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能力拓展】①實驗時應選用新鮮帶葉的植物枝條,新鮮的植物生命活動旺盛,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葉片蒸騰作用較強,水分和無機鹽在枝條里的運輸速率快,實驗現象明顯。②如果實驗當天為陰天或在室內進行,可將實驗用植物枝條置于燈光下。③為了使實驗的效果更明顯,紅墨水的濃度應相對高些。典例1:(2023八下·路橋期末)市售“藍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用染料澆灌,花像吸水一樣將著色劑吸入開出藍花。莖運輸著色劑的部位是( )A.木質部 B.髓 C.形成層 D.韌皮部變式1:(2024八下·杭州期末)亞運籌備期間,杭州市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為了樹木生長更健康,園林工人時常會給樹打針輸液,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施肥“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樹莖的輸導組織中B.為了讓植物吸收更多的營養,可以注射高濃度的營養液C.給新移栽樹樹干補水可以保持樹干的水分,能促進根系萌發新根D.如果植株矮小,葉片上有許多褐斑,可以在藥水中添加含鉀元素的藥劑變式2:(2024八下·臨海期末)“藍色妖姬”是一種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用藍色染料澆灌花卉,讓花吸水的同時,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如圖甲)。小科為了研究染料是通過哪里將花染色的。他將三支白玫瑰枝條放入裝有稀釋的藍墨水的燒杯中,并置于陽光下照射。(1)待枝條基部顏色有變化后,取出枝條洗凈,橫切枝條進行觀察,發現莖橫切面上只有圖乙中的B部分成藍色,則B是莖中的哪個部位 。該部位中運輸水分的結構是 。(2)對枝條進行縱切,用放大鏡觀察莖的縱切面,發現藍色的部位從基部到頂部越來越淡,據此推測染料隨著水分在莖內部的運輸方向為 。變式3:(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甲是植物根尖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圖甲中標號②所示部位叫 ,顯示細胞伸長最快的部位是標號 所示的部分。(2)圖乙是“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路徑”圖解,其中A所示的是 (填結構名稱),B 的主要功能是 ,(3)圖乙中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中運輸的基本路徑是 (選填序號)。A.葉中篩管→莖中篩管→根中篩管 B.根中篩管→莖中篩管→葉中篩管C.根中導管→莖中導管→葉中導管 D.葉中等管→莖中導管→根中導管考點二、有機物的運輸(一)探究有機物在莖中的運輸(1)過程: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選取一個枝條,用解剖刀在枝條中部剝除約1厘米寬的一圈樹皮,露出木質部。用刀輕刮木質部表面,然后用少許凡土林涂抹環剝的部位。每隔一周觀察并記錄枝條環剝部位的變化。(2)現象:一段時間后,在環剝部位的上方膨大形成枝瘤,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枝瘤在不斷長大。(3)分析:剝去一圈樹皮后,由于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的通道被切斷了,有機物就積存在傷口的上方,傷口上方部位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加快,樹皮就膨大起來,于是形成了瘤狀物。樹皮內只有韌皮部的篩管是上下相通的,可見,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向下運輸的。2.有機物的運輸(1)有機物的來源: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這些有機物除小部分留在葉肉細胞外,大部分需要運輸到莖、根、果實、種子等部位去。(2)有機物的輸送:主要在韌皮部的篩管中進行。(3)有機物的運輸方向:沿篩管自上而下運輸典例1:(2023八下·富陽期末)某同學家中的一棵蘋果樹,在蘋果成熟前由于某種原因損傷了部分樹皮,收獲時果實反而又大又好吃,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木質部輸送給果實更多的水分B.沒有受傷的樹皮的運輸能力更強了C.樹葉制造的營養物質向下運輸受阻而供給了果實D.木質部運輸有機物,損傷樹皮不影響果實的發育變式1:有人在行道樹上捆扎鐵絲用來晾衣,結果導致樹木死亡。其原因是( )A.樹木因缺氧而死 B.樹木不能輸送水和無機鹽C.樹木輸送有機物的功能被破壞 D.樹木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變式2:一段枝條上面長有兩個大小相同的果實。如果將枝條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環剝(如圖所示)。那么,經過一段時間后:(1) 傷口的 (選填“上方”或“下方”)的樹皮會形成瘤狀物。(2) 果實 會很快萎縮,果實 會繼續生長,原因是 。變式3:(2023八下·濱江期末)小濱偶然發現月季莖折斷后仍能成活(如圖甲),想探究月季莖折斷后什么情況下還能成活?他將生理狀況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組,進行如下表所示的處理。(處理方法和位置如圖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斷物質的運輸。)組別 處理方法1 不做處理2 在B處韌皮部環割一圈3 在B處韌皮部環割半圈4 在A處木質部切斷并插入云母片(不影響韌皮部功能)5 在B處木質部切斷并插入云母片(不影響韌皮部功能)(1)第1組不做處理是為了作為 。(2)結合以上信息判斷,一段時間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實驗組有 (填組別)。(3)為探究月季折斷程度是否影響月季的存活,應增加一組(第6組)實驗的處理方法是 ,并與第5組形成對照。(4)經以上6組實驗可以得出折斷的月季是否仍能存活與月季折斷的程度和 有關。1.(2024八下·長興期末)學校里的勞動實踐基地內,同學們種植了多種農作物,其中黃瓜的莖屬于( )A.直立莖 B.匍匐莖 C.攀援莖 D.纏繞莖2.民間有“筍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說法,這是因為竹的莖中沒有( )A.韌皮部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3.莖中貯藏營養物質的主要部位是( )A.樹皮 B.木質部 C.形成層 D.髓4. 在臺風來臨的時候,一些行道樹有時會被連根拔起,而樹干卻不會折斷。這主要是因為莖中具有發達的( )。A.木質部 B.韌皮部 C.形成層 D.髓5.(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在野外考察時,繪制出下面的樹樁年輪特征示意圖。根據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靠乙一側降水多,生長快B.靠乙一側降水少,生長快C.靠乙一側為樹干向陽面,生長快D.靠甲一側光照強于靠乙那一側6.(2023八下·拱墅期末)用小刀割破橡膠樹的樹皮,白色膠乳就會流出,白色膠乳是( )A.從①中流出的有機物 B.從②中流出的有機物C.從①中流出的水和無機鹽 D.從②中流出的水和無機鹽7.(2023八下·吳興期末)一些色彩繽紛的鮮花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臨近花期時,利用添加染色劑的液體進行水培,下列關于“某色花”的制作過程說法正確的是A.添加染料時,選用的濃度越大越好B.花朵吸收染料的動力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若在染料中添加有機物,花朵并不能吸收利用D.橫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其主要是韌皮部變色8.產于朝鮮北部的鐵樺樹,其木材像鐵一樣堅硬,一般的槍彈打不進,所以常用于制造機械的齒輪。鐵樺樹木材的堅硬部位的所屬結構及意義分別是( )A.韌皮部,有很強的支持作用 B.木質部,有很強的支持作用C.韌皮部,運輸水和無機鹽 D.木質部,運輸有機物9.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現對枝條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環剝。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果實A能繼續長大,原因是運輸無機鹽的篩管未被切斷B.果實B不能繼續長大,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篩管C.枝條上1、2、3、4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2處D.枝條上部的葉片會萎蔫,因為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被切斷10.(2023八下·武義期末)成熟的桃子有甜味,是因為桃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這些糖分是由桃子的( )A.根從土壤中吸收,通過篩管運輸來的B.根從土壤中吸收,通過導管運輸來的C.葉片進行呼吸作用制造后,通過導管運輸來的D.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后,通過篩管運輸來的11.(2024八下·武義期末)胎兒和母體間由臍帶連接,臍帶好比是兩者的橋梁,負責物質運輸.植物的莖如同是葉和根的橋梁,如下圖,a和b兩類物質由莖分別向下和向上運輸到根和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主要是水和無機鹽由莖中的髓運輸B.樹皮環割影響的是a的運輸C.b的運輸與蒸騰作用無關D.a主要指有機物,在導管運輸12.(2023八下·黃巖期末)如圖為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莖結構中最硬的部位是①B.木質莖能加粗生長是因為有結構②C.③中具有運輸有機物功能的結構是篩管D.植物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主要通過部位④運輸13.(2023八下·柯橋期末)荷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構造如圖所示,它的藕(荷花的變態莖)生長在水底的淤泥里,它的葉柄和莖中有發達的孔道,是為了讓根獲得足夠的氧氣進行 作用,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 (填”導管”或”篩管”)輸送過來的。14.(2024八下·余杭期末)梨因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且口味清甜而受到人們的喜愛。(1)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則維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2)如圖示為果樹上的果實A及部分枝葉,若想果實A長的又大又甜,可在 (填序號)處剝去部分樹皮。15.(2024八下·嵊州期末)同學們學習了“植物的莖與物質的運輸”一節內容后,進行如下實驗活動。(1)將一根楊樹的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圖一),放在陽光下。觀察到葉脈發紅時,將枝條的莖進行橫切和縱切,能看到被染紅的是圖二中的 (填數字序號),此部位中的 屬于輸導組織,具有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2)將楊樹的枝條環割去一圈樹皮(圖三),一段時間后,會在環割處的 形成枝瘤(選填“上方”或“下方”)。16.某同學做了如圖所示實驗,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十幾小時后,植物的莖橫切面上變紅色的部位是 。(2)植物體承擔運輸功能的是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其中導管位于 ,負責運輸 。(3)縱切枝條,發現越往上紅色越淺,這是因為( )A.上面水太多,把紅色沖淡了B.上面的紅墨水隨水分蒸發C.水分、無機鹽是從下往上運輸的,越往上越少D.這是枝條自身的一個特點,不是水分引起的17.請分析圖示漫畫,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畫面1中根的表述說明它具有 的功能,完成該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2)神氣的葉表達了自己能為其他器官提供有機物,發揮此作用所需的原料是 。(3)莖“罷工”使葉干渴、萎蔫,這是莖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正常狀態下,如果沒有葉的蒸騰作用提供動力,莖也難以完成該工作。(4)莖“罷工”使根饑餓難耐,說明莖有輸導 的作用。18.(2024八下·余杭期末)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莖來運輸的,小科同學設計了實驗來探究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步驟一:他選取如圖甲所示的粗細相似、葉片數量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形狀相似、面積相近的斜面。步驟二:將枝條按要求處理好后,再將它們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紅墨水的燒杯中固定(如圖乙),置于 ▲ 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格中。枝條組別 實驗現象A.自然狀態的帶葉枝條(不作處理)B.剝去下半部分樹皮的帶葉枝條C.除去下半部分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 。(2)為了縮短實驗時間,步驟二中“?”處可填 。(3)得出結論后,小科認為切剝法處理枝條過程中容易受傷,可采用石蠟密封切面法處理枝條,應如何處理B、C組的枝條? 。19.(2021八下·拱墅期末)為了探究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速率和葉面積的關系,小樂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兩支樹齡相同、生長狀況相似的同種植物枝條,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把枝條放入盛有紅色染液的燒杯中;③1小時后,把枝條洗凈,并在兩支枝條的等高位置切出相應的切片(橫切面中出現紅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經過)。(1)將實驗步驟①補充完整 。(2)本實驗可通過比較 ,判斷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速率。(3)從實驗結果可知,植物運輸水分的速率和葉面積大小的關系是: 。(4)根據實驗結論,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20.(2023八下·拱墅期末)小樂通過實驗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部位,實驗步驟如下:①取粗細大小相似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如圖所示。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積相同,再分別按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②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B組枝條只將剝去樹皮的木質部部分浸入紅墨水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枝條橫切面被染色的部位。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A.自然狀態的枝條(不作處理) 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枝條 C.除去木質部的枝條,只留下樹皮 (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積相同,其目的是 。(2)A組和B組對照,基于的假設是 。(3)按照實驗步驟正確操作后,觀察發現3根枝條中上部的橫截面都未被染色。請從實驗選材角度分析,說明原因: 。(4)改進實驗后,依據現象可以得出結論: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運輸的。若將A組枝條進行縱切,依據 的現象,還可說明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自下而上的。21.(2021八下·麗水期末)麗水市網紅景點——古堰畫鄉有十多棵千年以上樹齡的古香樟樹。有的古香樟樹的“樹心”已經朽爛,變成了“空心樹”(如圖),可這些古香樟樹還能正常生長。“空心樹”周圍經常有加固裝置,以防止“空心樹”倒塌。請分析空心的古香樟樹還能正常生長的原因。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下第四章 第4節 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 舉一反三(原卷版).doc 八下第四章 第4節 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 舉一反三(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