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 法律為我們護航 練習一、單選題1.下列觀點與下圖漫畫最吻合的是( )A.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B.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C.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D.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2.下列圖示說明法律( )A.是統治階級的工具 B.伴隨我們一生C.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D.比道德更重要3.2024年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學前教育法。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這表明我國法律的特征之一是( )A.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B.法律賦予了未成年人特權C.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D.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4.新修訂的《河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明確規定,學校周邊不得設置如酒吧、網吧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一旦發現違規設立相關場所,將面臨警告、罰款等處罰。這一規定體現的法律特征是(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B.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C.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D.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5.2025年3月,一批新規正式施行。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加強文物追索返還領域的國際合作;取消門診預交金、規范住院預交金;啟用國內漁船電子證書……這體現了( )①建設法治中國要賦予公民更多的自由和權利②社會因法治而進步,法治是國家最重要的工作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正逐步發展完善④法律促進社會發展,實現社會生活的制度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4年11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此法的出臺填補了學前教育法律的空白,實現了學前教育法律從“0”到“1”的突破,是我國教育法治建設和學前教育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②我國政府堅持科學立法,規范權力行使③我國堅持社會主義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④有利于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這表明( )①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②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③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④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我們要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遵守法律。下列行為沒有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有( )①期末考試時,小剛抄襲同桌的答案②張某開車時,不禮讓行人,亂闖紅燈③開始上課時,小強左顧右盼不聽課④網上交友時,小紅傳播好友的隱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實施將為殘疾人、老年人以及具有無障礙需求的其他人獲得社會服務或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等提供法律支撐。這說明( )A.此法是我國法律體系的核心B.法律體現全體社會成員的意志和利益C.有了法律保障,生活就沒有障礙了D.法律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10.近幾年,我國陸續出臺了網絡安全法、國歌法、圖書館法、英雄烈士保護法、外商投資法、民法典等法律,不斷滿足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這表明( )①我國的法律是最完善的法律②我國的法律體系日益完善③法治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④法律體系的完善沒有止境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1.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下列對法律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B.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C.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用法律與人打交道D.在生活中,法律是調節我們行為的唯一規則12.下圖說明了( )A.我們處處受到法律的保護,可以隨心所欲B.只要我們不做違法之事,法律就與我們無關C.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保障我們的生活D.未成年人年齡小、能力弱,只受法律的保護二、填空題13.法律對社會發展的作用①法律促進社會發展。法律為促進各行業各領域事業發展,建立 、富有活力的社會秩序,提供 和有力保障。②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強調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新時代社會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實現社會生活的 。14.法律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作用①社會公共利益是 社會成員的整體利益,蘊含每個人的 。②法律通過設定個人權利的 ,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個人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濫用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15.法律對社會秩序的作用①法律通過 成員的行為,實現社會的有序運行;②通過建立和實行各種社會制度,維護社會的文明和諧;③通過 和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16.法律體系完善的意義①社會生活的發展無止境,法律體系的完善也無止境。②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鞏固和發展 、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 。三、辨析題17.《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于2024年11月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法律體系。有人認為:只要不違法犯罪,法律就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生活中不需要法律。結合材料,聯系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對此觀點進行辨別與分析。四、分析說明題18.【感悟立法成就】十多年來,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規740余件次,現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規598件,地方性法規1.4萬余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趨科學完善。編纂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民法典;國家安全、衛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領域法律相繼制定出臺;生態環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領域的法律進行了系統全面修訂;網絡信息、生物安全等新興領域立法取得突破;涉外領域立法不斷加強。發揮立、改、廢、釋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渠道,確保立法項目的確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審議、通過等各個環節都能夠聽到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搭建基層人民群眾參與國家立法的“直通車”——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結合材料,說明新時代我國立法工作呈現出哪些新變化。19.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立足國情和實際需要,加快推進各領域立法工作,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1)結合材料一的內容和圖片,談談你對我國法律體系的性質和核心的認識。材料二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是為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而制定的。(2)從無到有,反映了我們法律的哪些特點?20.【學習法律,維護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四條在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或者開展娛樂、健身等活動,應當遵守公共場所管理者有關活動區域、時段、音量等規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聲污染;不得違反規定使用音響器材產生過大音量。第八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產生社會生活噪聲,經勸阻、調解和處理未能制止,持續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或者有其他擾亂公共秩序、妨害社會管理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對此,有人認為,在街道、廣場、公園等地放音樂跳舞是公民個人的權利,不應受到法律的約束。對此,你怎么看?請寫出理由。(2)法律保障我們的生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D B D C B C D B題號 11 12答案 D C1.A【詳解】本題考查生活離不開法律。A:我國通過學前教育法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說明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故A說法正確;BCD:說法正確但題干體現的是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故B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2.B【詳解】本題考查法律與生活的關系。B:從出生到老年,有不同的法律保護著我們,說明法律相伴我們一生,故B說法正確;AC:說法與圖中內容無關,故AC不符合題意;D:法律和道德都很重要,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3.D【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AD:這都是法律的特征。材料中,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法律,說明了法律的產生,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故D說法正確,A不符合題意;B: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特權,故B說法錯誤;C:這不屬于法律的特征,故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4.B【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特征。B:《河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明確規定,發現違規設立相關場所,將面臨警告、罰款等處罰,體現出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B說法正確;AD:說法是法律的特征,在題干中沒有體現,AD與題意不符;C:說法是法律的本質,C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5.D【詳解】本題考查完善法律體系、法律的作用。③④:題文中,我國一系列法律法規正式施行,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正逐步發展完善,體現了法律促進社會發展,有利于實現社會生活的制度化,故③④說法正確;①:賦予公民更多的自由和權利,在題文中未涉及,故①不符合題意;②:最重要,說法絕對化,法治是國家重要的工作,故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6.C 7.B【解析】6.本題考查對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健全法律體系的措施的認識和理解。①④:依據教材知識并分析題干可知,學前教育法的出臺填補了法律空白體現了我國在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同時學前教育法出臺有助于規范和保護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故①④說法正確;②:政府不是立法機關,沒有立法權,故②說法錯誤;③:題文未能體現我國堅持社會主義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故③說法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本題考查對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法律的特征的認識和理解。①③:依據教材知識并分析題干可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學前教育法表明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同時體現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故①③說法正確;②:題干未能體現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故②說法不符合題意;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8.C【詳解】本題考查對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認識和理解。②④:張某開車時,不禮讓行人,亂闖紅燈,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沒有遵守憲法和法律;網上交友時,小紅傳播好友的隱私,侵犯他人合法權利,沒有遵守憲法和法律,故②④說法符合題意;①③:期末考試時,小剛抄襲同桌的答案,違背誠信原則,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小強左顧右盼不聽課是沒有自覺的學習態度的表現,故①③說法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9.D【詳解】本題考查法律與生活的關系。A:《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是我國法律體系的一部分,但并非核心,我國法律體系的核心是憲法,故A說法錯誤; B:法律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而非全體社會成員的意志和利益,故B說法錯誤; C:法律保障可以為生活提供便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生活中的障礙,故C說法錯誤; D:《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制定和頒布是為了滿足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生活需求,體現了法律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故D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10.B【詳解】本題考查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②④:題文中,我國陸續出臺了網絡安全法、國歌法、圖書館法、英雄烈士保護法、外商投資法、民法典等法律,不斷滿足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這表明我國的法律體系日益完善,體現了法律體系的完善沒有止境,故②④符合題意;①:我國沒有最完善的法律,法律需要與時俱進,故①說法錯誤;③:說法正確,題文中未涉及法治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故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1.D【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作用。AB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生活中,我門要學會用法律與人打交道,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故ABC正確;D:法律是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之一;故D說法錯誤;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故本題選D。12.C【詳解】本題考查生活與法律的關系的相關知識。A:法律保護我們的生活,但法律同時也規范我們的行為,我們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不能隨心所欲,故A說法錯誤;B:法律不僅規范我們不做違法之事,還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時刻保障著我們的生活秩序,故B說法錯誤;C:從出生到上學、工作、養老,不同階段都有相應法律保障我們的權益,這充分說明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保障我們的生活,故C說法正確;D:未成年人年齡小、能力弱,確實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但同時未成年人也需要遵守法律,并非只受保護,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3. 方向指引 制度化、 法治化【詳解】本題考查法律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14. 全體 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界限【詳解】本題考查法律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作用,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15. 規范全體社會 調解糾紛 制裁違法犯罪【詳解】本題考查法律對社會秩序的作用,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16. 社會主義制度 法治環境【詳解】本題考查法律體系完善的意義,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17.觀點錯誤。①法律與生活息息相關。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法律已經深深地嵌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②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法律規定我們享有的權利和應該履行的義務,也為我們批評、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我們既受到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隨著法制建設的推進,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分析】考點考查: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的作用。能力考查:辨別分析能力。核心素養:法治觀念。【詳解】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觀點:只要不違法犯罪,法律就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生活中不需要法律。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錯誤。論據①: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法律已經深深地嵌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論據②: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我們的生活。論據③:法律規定我們享有的權利和應該履行的義務。論據④:我們既受到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8.①立法數量大幅增加。②多個領域立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備。③立法形式更加豐富多樣。④立法過程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分析】考點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運用教材知識的能力。核心素養:法治觀念。【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我國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規740余件次,現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規598件,地方性法規1.4萬余件→可鏈接立法數量大幅增加。關鍵詞②:編纂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民法典……涉外領域立法不斷加強→可鏈接多個領域立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備。關鍵詞③:發揮立、改、廢、釋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可鏈接立法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關鍵詞④: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渠道,確保立法項目的確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審議、通過等各個環節都能夠聽到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可鏈接立法過程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9.(1)我國的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以憲法為核心。(2)我國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努力做到有法可依,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分析】考點考查:我國法律體系的性質和核心、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和闡述問題。 核心素養:法治觀念。【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我國法律體系的性質和核心的有關知識,從認識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我國法律體系圖以憲法為核心,其他法律圍繞周圍→可聯系我國的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以憲法為核心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可聯系我國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努力做到有法可依,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0.(1)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個人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濫用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2)法律維護社會秩序;法律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法律促進社會發展。【分析】考點考查:法律保障生活。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運用教材知識的能力。核心素養:法治觀念。【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法律保障生活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在街道、廣場、公園等地放音樂跳舞是公民個人的權利,不應受到法律的約束→可鏈接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個人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濫用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法律保障生活的表現,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