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思維導圖+典型例題+知識精講+高頻真題+答案解析】例題1:林場工作人員統計了兩棵樹木的生長情況,并制成了它們生長情況的統計圖(如圖)①比較兩棵樹的生長情況,你發現了什么?②當兩樹都停止生長后,兩樹高度相差多少米?【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①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可知,甲乙兩棵樹開始的生長都很快,但在10年左右時,乙樹停止生長,而甲樹繼續生長到16年左右才停止生長.②根據統計圖可知,停止生長時甲樹高9米,乙樹高7米,所以相差:9﹣7=2(米).【解答】解:①比較兩棵樹的生長情況,我發現:甲乙兩棵樹開始的生長都很快,但在10年左右時,乙樹停止生長,而甲樹繼續生長到16年左右才停止生長.②9﹣7=2(米)答:當兩樹都停止生長后,兩樹高度相差2米.【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應用,關鍵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解決問題.例題2:如圖為某地去年1﹣5月份降水量統計圖.去年5月底,小明預測當年該地第二季度(4,5,6月份)的降水量是第一季度(1,2,3月份)的1.6倍到2倍.結果小明預測完全正確.根據這些信息,請你通過計算確定:去年6月份該地的降水量最多為多少毫米?【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根據題意可知,該地第二季度的降雨量最多是第一季度的2倍,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先求第一季度的降雨量為:30+40+45=115(毫米),則第二季度降雨量最多為:115×2=230(毫米).再求6月份的最大降雨量即可.【解答】解:(30+40+45)×2=115×2=230(毫米)則6月份的降雨量最多為:230﹣35﹣70=125(毫升)答:去年6月份該地的降水量最多為125毫米.【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折線統計圖的應用,關鍵根據所給折線統計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條件,解決問題.例題3:如圖是陳明與李強繪制的自己10~14歲之間體重變化統計圖,請根據統計圖回答下列問題。(1)陳明14歲時的體重比10歲時的體重增加了 0.667 倍。(2)周宏說:“表示陳明體重變化的折線傾斜度較大,所以陳明的體重增長較快。”你認為她說的是否正確?簡要說明理由。【答案】(1)66.7;(2)不正確,陳明體重變化的折線縱軸上一格表示2千克,李強體重變化的折線縱軸上一格表示5千克,所以不能根據傾斜度來看體重增長快慢。【分析】(1)用陳明14歲時的體重減10歲時的體重,再除以10歲時的體重即可。(2)陳明體重變化的折線縱軸上一格表示2千克,李強體重變化的折線縱軸上一格表示5千克,所以不能根據傾斜度來看體重增長快慢。【解答】解:(1)(50﹣30)÷30=20÷30≈0.667答:陳明14歲時的體重比10歲時的體重增加了0.0667倍。(2)她說的不正確,陳明體重變化的折線縱軸上一格表示2千克,李強體重變化的折線縱軸上一格表示5千克,所以不能根據傾斜度來看體重增長快慢。故答案為:66.7。【點評】本題是復式折線統計圖,要通過坐標軸以及圖例等讀懂本圖,根據圖中所示的數量解決問題。例題4:如圖是陽陽和東東6~12歲的身高情況統計圖,看圖回答問題。(1) 10 歲時,陽陽和東東一樣高。(2)12歲時,東東的身高比陽陽高多少?(請列式計算)【答案】(1)10;(2)2%。【分析】(1)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兩數據點重合,表示兩人身高一樣,找到橫軸對應年齡即可;12歲時東東和陽陽身高差既是答案。【解答】解:(1)10歲時,陽陽和東東一樣高。(2)153﹣150=3(cm)答:12歲時,東東的身高比陽陽高3cm。故答案為:3cm。【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能讀懂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單式折線統計圖 1.折線統計圖: 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用折線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數量的多少和增減變化.容易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2.折現統計圖制作步驟: (1)標題:根據統計表所反映的內容,在正上方寫上統計圖的名稱; (2)畫出橫、縱軸:先畫縱軸,后畫橫軸,橫、縱軸都要有單位,按紙面的大小來確定用一定單位表示一定的數量; (3)描點、連線:根據數量的多少,在縱、橫軸的恰當位置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序連接起來. 二、復式折線統計圖 1.定義: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用線段把各點順次連接起來. 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項目的具體數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變化的情況. 2.折線圖特點:易于顯示數據的變化的規律和趨勢.可以用來作股市的跌漲和統計氣溫. 3.作用: 復式折線統計圖一般用于兩者之間比較,主要作用還是看兩者之間的工作進度和增長. 折線統計圖分單式或復式.復式的折線統計圖有圖例,用不同顏色或形狀的線條區別開來. 4.區別: 與單式折線統計圖相差最大的是多了一條線,和第二個單位,但仍然能看出他的上升趨勢. 三、統計圖的特點 1.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夠顯示數據的變化趨勢,反映事物的變化情況. 2.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1)能夠使人們一眼看出各個數據的大小. (2)易于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 3.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1)用扇形的面積表示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顯示每組數據相對于總數的大小.1.小麗驅車外出兜風,半途中突然有一只貓沖到車前,她用力剎車才沒撞到它.小麗受驚后決定開車回家.以下的折線圖是小麗行車的速度記錄.(1)小麗行車期間的最高車速是多少?(2)小麗在什么時間為躲避那貓而踩剎車?(3)由如圖的數據,能否知道小麗回程的路線,是不是比她從家里出發到發生此意外事件的路線距離短?請解釋你的答案.2.楊莊小學2016年植樹情況統計圖如圖,根據如圖回答問題.(1)植樹最多的年級與最少的年級相差多少棵?(2)三年級植樹棵數比六年級少百分之幾?3.下面是航模興趣小組制作的兩架模型飛機在一次飛行中飛行時間和高度的記錄.(1)這兩架模型飛機各飛行了多少秒?哪一架飛行時間長一些?(2)起飛后第25秒甲模型飛機的飛行高度是多少米?乙模型飛機呢?(3)起飛后第多少秒后兩架飛機處于同一高度?起飛后第多少秒兩架飛機的高度相差最大?(4)說一說從起飛后,乙模型飛機第15秒至第20秒的飛行狀態.(5)從圖上看,哪架模型飛機的性能好一些?為什么?4.折線統計圖是小玲爸爸的轎車去年下半年的用油量情況.①這半年平均每月用油多少升?②如果每升汽油售價是6.4元(以2017年4月上海市汽油價格為標準),參照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每月用油量計算,小玲爸爸第二季度油卡里充值3500元,夠用嗎?5.如圖的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是李叔叔從7時到9時,由李莊到張莊騎車行駛的路程。根據統計圖回答下面的問題。(1)李叔叔是幾時從李莊出發的,幾時到達張莊,兩地間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李叔叔在中途停留了嗎?停留了多長時間?(3)李叔叔在騎車行駛的最后30分鐘行駛了多少千米?比他行駛的第1小時的平均速度快了多少?(4)李叔叔從李莊到張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6.某班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近視人數和未近視人數變化如圖:(1)近視人數和未近視人數相差最多的是 年級, 年級開始近視人數超過了未近視人數。(2)六年級時近視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 。(3) 年級至 年級近視人數增加最快。7.如圖是甲車行駛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甲車3.5時行駛多少千米?8.下面是甲、乙兩店2022年12月~2023年5月“午睡地墊”月銷售量統計圖。(1)近半年以來,甲、乙兩店“午睡地墊” 月銷售相差最大,相差 萬條。(2)近半年銷售量最高的是 店。(3)如果你是校辦老師,你會選擇在哪家店購買,為什么?9.如圖是某城市10~15歲男女生平均身高折線統計圖。①當男女生 歲時,男生與女生平均身高一樣,15歲時,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 厘米。②比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變化,你能得什么結論?③把你的身高與平均值作比較,你有什么想法?10.下表是某年云南省玉溪市和四川省成都市月平均氣溫統計表.(單位:C)(1分;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玉溪市 16 18 21 25 27.5 28 27 26.5 26 25 22 17成都市 4 5 10 16 21 26 29 29 23.5 17.5 11 5.5(1)根據上表中的數據,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2)兩個城市氣溫相差最大的是 月,相差 .(3)簡單描述兩個城市全年氣溫變化情況.(4)哪個城市全年氣溫相對穩定一些?11.為了參加學校運動會的1分鐘跳繩比賽,冬冬和平平提前10天進行訓練,每天測試成績如圖:(1)他們兩人第1天的成績相差多少個?第10天呢?(2)你認為通過10天訓練,誰的進步大一些?12.第一小學的氣象小組把某星期7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制成了下面的統計圖。(1)這個星期的最高氣溫從星期 到星期 保持不變。(2)星期 的最高氣溫與前一天比相差最大。(3)星期 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相差最小。13.下面是周陽(男)和趙娟(女)6到12歲的身高統計圖。請看圖回答:(1) 歲時,他們兩人一樣高。(2)9歲時,周陽比趙娟高 厘米。(3)從10歲到12歲, 的身高增長快。14.蘭蘭和青青為了參加學校1分鐘跳繩比賽,提前10天進行訓練,如圖是蘭蘭和青青每天測試成績的折線統計圖,請根據統計圖,完成下面各題。(1)青青第1天的成績比她第10天的成績少 下,第9天蘭蘭的成績比青青的成績多 下。(2)蘭蘭和青青的訓練成績總體呈 趨勢, 的進步幅度大一些。(3)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解答。15.如是汽車的耗油量與路程之間的關系的圖象,根據圖象回答問題.(1)該汽車行駛20千米要耗油多少升?(2)這次行程總共耗油多少升?大約行駛了多少千米?16.小冬和爸爸爬山游玩,下圖是他們兩人爬山比賽情況的統計圖,認真觀察、分析統計圖,回答下列問題。(1) 在途中休息了 分鐘。(2)出發 分鐘后,兩人在距離起點 m處相遇。(3) 先到達終點,早 分鐘到達。(4)在比賽的過程中,小冬走過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請你根據圖中的數據說明理由。17.水池有A、B兩個進水管,先開A管,過一段時間后兩管同時打開.當A、B管同時打開后,每分鐘水位上升多少分米?18.下面是小明7~12歲的身高、體重與本市同齡兒童身高、體重平均水平比較的統計圖。(1)小明 歲時與本市同齡兒童的平均身高相差最大。(2)小明 歲時與本市同齡兒童的平均體重相差最小。19.根據下面的統計圖回答問題.(1)兩個城市分別在哪個月降水量最多?哪個月降水量最少?(2)兩個城市最高降水量的差是多少?降水量對生活有什么影響?20.仔細觀察統計圖并回答問題。(1)從開始植樹到第6年, 樹生長較快。(2)第 年,兩棵樹的高度一樣。(3)第15年,甲樹的高度是乙樹高度的幾分之幾?21.(1)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A城和B城的氣溫變化趨勢 (填“相同”或“相反”).(2)“A城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6~8月為夏季,氣候炎熱”.根據這條信息可以看出,統計圖中折線 表示的是A城的氣溫變化情況,折線 表示的是B城的氣溫變化情況.(3)A城月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是 月,月平均氣溫最低的月份是 月.(4)B城月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的平均氣溫是 ℃,這時A城的月平均氣溫是 ℃.22.如圖是根據某家電廠今年上半年銷售微波爐情況繪制成的折線統計圖.(1)說一說上半年銷售量的變化情況,想一想變化的原因.(2)如果每月賣出900臺微波爐便能收回成本,那么有哪幾個月盈利?哪幾個月虧本?哪幾個月不虧不盈?(3)從統計圖中你還得到哪些信息?請你寫下來.23.爸爸從家出發,騎自行車去離家4800米遠的銀行,如圖表示在這段時間里爸爸離家距離的變化情況.(1)爸爸來回路上一共用了多少分鐘?(2)爸爸在銀行辦事用了多少分鐘?24.小強騎自行車到距家6km遠的西湖去玩,根據如圖的折線統計圖回答問題.(1)小強在西湖玩了多長時間?(2)如果從出發起一直騎車不休息,幾時幾分可以到達西湖?(3)求小強返回時騎車的速度.25.如圖是號稱“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某段時間的噴水量和噴涌天數的統計表。噴水量/m3 16萬 32萬 48萬 64萬 96萬 ……噴涌天數(天) 1 2 3 4 6 ……(1)上表中趵突泉的噴水量和噴涌天數成什么比例關系?為什么?(2)在如圖中找出噴涌天數和對應噴水量的點,然后把它們連起來。(3)利用圖象回答:2.5天噴水 立方米,80萬立方米的水量需要噴涌 天。26.根據如圖的統計圖填空回答問題。(1)兩個車間 月份做衣服產量相差最大。(2)第 車間這五個月的產量增長速度最快。(3)4月份第一車間做衣服的產量是第二車間的幾分之幾?(4)5月份第二車間衣服的產量占這個月兩個車間總產量的幾分之幾?27.如圖所示是希望小學各年級學生近視人數統計圖,看圖回答問題。(1)根據統計圖,你能說說希望小學學生近視人數的變化趨勢嗎?(2)六年級近視的人數比五年級多24%,六年級近視的人數是多少?(3)根據以上信息,你想對同學們說些什么?28.如圖是小華騎自行車到6千米遠的森林公園去游玩的情況.(1)小華從出發到返回,一共經過了多長時間?(2)返回前,小華在路上用的時間比在公園里玩的時間多多少分鐘?(3)返回時,小華騎自行車每分鐘行走多少米?29.下面是甲、乙兩輛汽車與七星湖的距離統計圖.(1)如果甲,乙兩輛汽車在同一條路上相向而行,那么點A說明了什么?(2)你還能從圖中知道什么?30.如圖是麗麗發熱住院期間的體溫記錄情況統計圖.(1)這種統計圖是 統計圖.(2)護士每 小時為麗麗量一次體溫;麗麗體溫最高是 攝氏度;麗麗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 攝氏度.(3)從體溫看,麗麗的病情是惡化還是好轉?為什么?31.小樂到6千米遠的西溪去玩。請你根據折線圖回答:(1)小樂在西溪玩了多少時間?(2)如果一直走不休息,多少小時到達西溪?(3)求出返回時小樂騎自行車的速度。32.根據統計圖,回答下面的問題.(1)他們是同時開始競走的嗎?(2)陽陽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甜甜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33.A、B兩地相距2400米,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兩人行走情況如圖。根據圖意計算,兩人出發后經過多少分鐘相遇?34.某市某出租車公司收費標準如圖所示,如果小明只有13元錢,請計算出小明乘此出租車最遠能到達的距離。35.六年級(1)班從學校出發,乘大巴車去農場進行實踐活動,之后返回學校(大巴車行駛速度不變),如圖反映的是大巴車行駛路程與時間之間的關系.請同學們觀察圖象,進行數據分析,求大巴車離開學校多少小時時,大巴車與農場相距10km.36.觀察如圖,完成問題.(1)第1天 的成績好,第2天 的成績好.(2)哪天兩人成績最接近?差多少下?(3)如果從兩人中選一人參加比賽,你會選準?并說明理由.37.小甬和小真兩人從甲地勻速步行到乙地,小甬出發5分鐘后,小真以一定的速度沿同一路線行走,設小甬、小真兩人相距s(米),小甬行走的時間為t(分),s(米)關于t(分)的圖象如圖所示,求a。38.李欣和劉云為了參加學校運動會1分鐘跳繩比賽,提前10天進行訓練,每天測試成績如圖的統計圖:根據上面的統計圖,回答問題。(1)李欣和劉云第3天的成績相差 次,第9天的成績相差 次。(2)李欣和劉云跳繩的成績呈現 趨勢, 的進步幅度大。(3)李欣的最好跳繩成績是1分鐘跳 次,劉云的最好成績是1分鐘跳 次。39.一輛汽車在公路上行駛,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圖.(1)這輛車10小時行駛多少千米?(2)行駛600千米要多少時?40.某電動汽車經銷部某一周銷售情況如圖:(1)哪種型號的電動汽車銷量大些?(2)如果你是經銷部經理,上圖反映的信息對你有什么幫助?41.如圖,電車從A站經過B站到達C站,然后返回.去時在B站停車,而返回時不停車.已知去時的車速為48千米/小時,則返回時的車速是多少千米/小時?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1.小麗驅車外出兜風,半途中突然有一只貓沖到車前,她用力剎車才沒撞到它.小麗受驚后決定開車回家.以下的折線圖是小麗行車的速度記錄.(1)小麗行車期間的最高車速是多少?(2)小麗在什么時間為躲避那貓而踩剎車?(3)由如圖的數據,能否知道小麗回程的路線,是不是比她從家里出發到發生此意外事件的路線距離短?請解釋你的答案.【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小麗行車期間的最高車速是60千米/時.(2)小麗在9:06為躲避那貓而踩剎車.(3)由圖中的數據,可以知道小麗回程的路線比她從家里出發到發生此意外事件的路線距離短.因為小麗從家里出發到發生意外事件時用了6分鐘,回程時到發生意外事件時雖然也用了6分鐘,雖然都用最高速度行了4分鐘,但是回程時的最高速度只有36千米/時行了4分鐘,而出發時用最高速度60千米/時卻行了4分鐘.據此解答.【解答】解:( 1 )小麗行車期間的最高車速是60千米/時.( 2 )小麗在9:06為躲避那貓而踩剎車.( 3 )答:由圖中的數據,可以知道小麗回程的路線比她從家里出發到發生此意外事件的路線距離短.因為小麗從家里出發到發生意外事件時用了6分鐘,回程時到發生意外事件時雖然也用了6分鐘,雖然都用最高速度行了4分鐘,但是回程時的最高速度只有36千米/時行了4分鐘,而出發時用最高速度60千米/時卻行了4分鐘.用的時間雖然相同,但回程時的速度卻很慢,所以回程時的路線短.【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楊莊小學2016年植樹情況統計圖如圖,根據如圖回答問題.(1)植樹最多的年級與最少的年級相差多少棵?(2)三年級植樹棵數比六年級少百分之幾?【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可知,植樹最多的年級是五年級,植樹最少的年級是一年級,根據求一個數比另一個多或少幾,用減法解答.(2)把六年級植樹的棵數看作單位“1”,先求出三年級比六年級少植樹多少棵,再根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用除法解答.【解答】解:(1)645﹣200=445(棵)答:植樹最多的年級與最少的年級相差445棵.(2)(500﹣400)÷500=100÷500=0.2=20%答:三年級植樹棵數比六年級少20%.【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3.下面是航模興趣小組制作的兩架模型飛機在一次飛行中飛行時間和高度的記錄.(1)這兩架模型飛機各飛行了多少秒?哪一架飛行時間長一些?(2)起飛后第25秒甲模型飛機的飛行高度是多少米?乙模型飛機呢?(3)起飛后第多少秒后兩架飛機處于同一高度?起飛后第多少秒兩架飛機的高度相差最大?(4)說一說從起飛后,乙模型飛機第15秒至第20秒的飛行狀態.(5)從圖上看,哪架模型飛機的性能好一些?為什么?【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觀察統計圖可知,甲飛機飛了40秒,乙飛機飛了35秒,甲飛機飛行的時間長一些,(2)起飛后第25秒甲模型飛機的飛行高度是25米,乙模型飛機處在20米.(3)起飛后大約15秒兩架飛機的高度相差最大,第30秒兩架飛機的高度相差最大.(4)乙模型飛機第15秒至第20秒飛機的飛行水平行駛狀態.(5)從圖上看,甲模型飛機的性能好一些.因為甲模型飛機不但飛得高,而且飛行時間長.【解答】解:(1)這兩架飛機中,甲飛機的飛行時間長一些.(2)起飛后第25秒甲模型飛機的飛行高度是25米,乙模型飛機處在20米.(3)起飛后大約15秒兩架飛機的高度相差最大,第30秒兩架飛機的高度相差最大.(4)乙模型飛機第15秒至第20秒飛機的飛行水平行駛狀態.(5)從圖上看,甲模型飛機的性能好一些.因為甲模型飛機不但飛得高,而且飛行時間長.【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4.折線統計圖是小玲爸爸的轎車去年下半年的用油量情況.①這半年平均每月用油多少升?②如果每升汽油售價是6.4元(以2017年4月上海市汽油價格為標準),參照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每月用油量計算,小玲爸爸第二季度油卡里充值3500元,夠用嗎?【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①根據求平均數的方法,用7~12月份用油的總量除以6即可.②根據下半年平均每月的用油量求出第二季度的用油量,然后根據單價×數量=總價,求出第二季度用汽油的總價,然后與3500元進行比較,如果小于3500元,說明夠,如果大于3500元,說明不夠.【解答】解:①(180+160+0+100+280+240)÷6=960÷6=160(升);答:這半年平均每月用油160升.②6.4×(160×3)=6.4×480=3072(元),3072元<3500元,答:小玲爸爸第二季度油卡里充值3500元,夠用.【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5.如圖的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是李叔叔從7時到9時,由李莊到張莊騎車行駛的路程。根據統計圖回答下面的問題。(1)李叔叔是幾時從李莊出發的,幾時到達張莊,兩地間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李叔叔在中途停留了嗎?停留了多長時間?(3)李叔叔在騎車行駛的最后30分鐘行駛了多少千米?比他行駛的第1小時的平均速度快了多少?(4)李叔叔從李莊到張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7時,9時,30千米;(2)停留了,停留了30分鐘;(3)15千米,15千米/時;(4)15千米/時。【分析】(1)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李叔叔是上午7時從李莊出發的,9時到達張莊,共行駛30千米;(2)李叔叔8時至8時30分在途中停留,停留了30分鐘;(3)李叔叔在騎車行駛的最后30分鐘行駛了30﹣15=15(千米),比他行駛的第1小時的平均速度快了多少,根據速度=路程÷時間分別求出第一小時行駛的速度和最后30分鐘行駛的速度進行解答即可。(4)求平均速度用總路程除以總時間即可。【解答】解:(1)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李叔叔是上午7時從李莊出發的,9時到達張莊,共行駛30千米;(2)李叔叔8時至8時30分在途中停留,停留了30分鐘;(3)李叔叔在騎車行駛的最后30分鐘行駛了30﹣15=15(千米),第一小時行駛的速度:15÷1=15(千米/時)最后30分鐘行駛的速度:30分=0.5小時15÷0.5=30(千米/時)30﹣15=15(千米/時)答:比他行駛的第1小時的平均速度快了15千米/時。(4)李叔叔共行駛了2小時,走了30千米30÷2=15(千米/時)答:李叔叔從李莊到張莊的平均速度是15千米/時。【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6.某班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近視人數和未近視人數變化如圖:(1)近視人數和未近視人數相差最多的是 一 年級, 五 年級開始近視人數超過了未近視人數。(2)六年級時近視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 75% 。(3) 五 年級至 六 年級近視人數增加最快。【答案】(1)一,五;(2)75%;(3)五,六。【分析】(1)根據圖示可知,一年級未近視人數最多,近視人數最少,即一年級近視人數和未近視人數相差最多,五年級開始近視人數超過未近視人數;(2)近視率=近視人數÷全班人數,據此解答;(3)分別計算相鄰兩個年級近視人數的增加情況后比較大小即可作答。【解答】解:(1)一年級未近視人數最多,近視人數最少,即一年級近視人數和未近視人數相差最多,五年級開始近視人數超過未近視人數;(2)30÷(30+10)×100%=30÷40×100%=75%答:六年級時近視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75%。(3)5﹣3=2(人)12﹣5=7(人)16﹣12=4(人)21﹣16=5(人)30﹣21=9(人)2<4<5<7<9,即五年級至六年級近視人數增加最快。故答案為:(1)一,五;(2)75%;(3)五,六。【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能讀懂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解決問題的能力。7.如圖是甲車行駛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甲車3.5時行駛多少千米?【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可知:甲車2小時行駛150千米,因為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設3.5小時行駛x千米,據此列比例解答.【解答】解:設3.5小時行駛x千米,2x=3.5×150xx=262.5.答:3.5小時行駛262.5千米.【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8.下面是甲、乙兩店2022年12月~2023年5月“午睡地墊”月銷售量統計圖。(1)近半年以來,甲、乙兩店“午睡地墊” 12 月銷售相差最大,相差 0.8 萬條。(2)近半年銷售量最高的是 甲 店。(3)如果你是校辦老師,你會選擇在哪家店購買,為什么?【答案】(1)12,0.8;(2)甲;(3)甲店,因為近半年銷售量最高的是甲店。(答案不唯一)【分析】(1)用減法列式分別計算6個月份兩個店相差多少萬條,由此解答本題;(2)用加法列式計算兩個店半年的銷售量,由此解答本題;(3)選擇銷量高的店,由此解答本題。【解答】解:(1)2.4﹣1.6=0.8(萬條)2.6﹣1.9=0.7(萬條)2.7﹣2.0=0.7(萬條)2.4﹣1.9=0.5(萬條)2.1﹣2.0=0.1(萬條)2.4﹣1.8=0.6(萬條)0.8>0.7>0.6>0.5>0.1答:近半年以來,甲、乙兩店“午睡地墊”12月銷售相差最大,相差0.8萬條。(2)2.4+2.6+2.7+2.4+2.0+1.8=13.9(萬條)1.6+1.9+2.0+1.9+2.1+2.4=11.9(萬條)答:近半年銷售量最高的是甲店。(3)我選擇甲店來購買,因為近半年銷售量最高的是甲店。(答案不唯一)故答案為:12,0.8;甲。【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應用。9.如圖是某城市10~15歲男女生平均身高折線統計圖。①當男女生 11 歲時,男生與女生平均身高一樣,15歲時,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 9 厘米。②比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變化,你能得什么結論?③把你的身高與平均值作比較,你有什么想法?【答案】①11,9;②在12之前女生的平均身高高于男生,從13歲到15歲,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于女生。③答案不唯一。我是一名男生,今年12歲,身高是154厘米,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稍高一些。我的想法是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分析】①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當男女生11歲時,男生與女生平均身高一樣,再根據求一個數的比另一個數多幾,用減法解答。②在12之前女生的平均身高高于男生,從13歲到15歲,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于女生。③答案不唯一。我是一名男生,今年12歲,身高是154厘米,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稍高一些。我的想法是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解答】解:①167﹣158=9(厘米)答:當男女生11歲時,男生與女生平均身高一樣,15歲時,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9厘米。②在12之前女生的平均身高高于男生,從13歲到15歲,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于女生。③答案不唯一。我是一名男生,今年12歲,身高是154厘米,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稍高一些。我的想法是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故答案為:11,9。【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10.下表是某年云南省玉溪市和四川省成都市月平均氣溫統計表.(單位:C)(1分;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玉溪市 16 18 21 25 27.5 28 27 26.5 26 25 22 17成都市 4 5 10 16 21 26 29 29 23.5 17.5 11 5.5(1)根據上表中的數據,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2)兩個城市氣溫相差最大的是 2 月,相差 13℃ .(3)簡單描述兩個城市全年氣溫變化情況.(4)哪個城市全年氣溫相對穩定一些?【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按照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2)兩個城市氣溫相差最大的是2月份,相差13℃.(3)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可知:玉溪市月平均氣溫從1月到6月呈上升趨勢,從7月到12月呈下降趨勢;成都市月平均氣溫從1月到8月呈上升趨勢,從9月到12月呈下降趨勢.(4)通過比較發現,玉溪市全年氣溫相對穩定一些.【解答】解:(1)作圖如下:(2)18﹣5=13(℃);答:兩個城市氣溫相差最大的是2月份,相差13℃.(3)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可知:玉溪市月平均氣溫從1月到6月呈上升趨勢,從7月到12月呈下降趨勢;成都市月平均氣溫從1月到8月呈上升趨勢,從9月到12月呈下降趨勢.(4)通過比較發現,玉溪市全年氣溫相對穩定一些.故答案為:2、13℃.【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及應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11.為了參加學校運動會的1分鐘跳繩比賽,冬冬和平平提前10天進行訓練,每天測試成績如圖:(1)他們兩人第1天的成績相差多少個?第10天呢?(2)你認為通過10天訓練,誰的進步大一些?【答案】(1)1個,2個;(2)平平。【分析】(1)根據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用減法解答。(2)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通過10天的訓練,我認為平平進步大一些。據此解答。【解答】解:(1)153﹣152=1(個)167﹣165=2(個)答:他們兩人第1天的成績相差1個,第10天相差2個。(2)通過10天的訓練,我認為平平進步大一些。【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12.第一小學的氣象小組把某星期7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制成了下面的統計圖。(1)這個星期的最高氣溫從星期 三 到星期 五 保持不變。(2)星期 三 的最高氣溫與前一天比相差最大。(3)星期 日 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相差最小。【答案】三,五;三;日。【分析】(1)這個星期的最高氣溫從星期三到星期五保持不變;(2)星期三的最高氣溫與前一天比相差最大;(3)星期日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相差最小。【解答】解:(1)這個星期的最高氣溫從星期三到星期五保持不變;(2)星期三的最高氣溫與前一天比相差最大;(3)星期日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相差最小。故答案為:三,五;三;日。【點評】仔細觀察統計圖,獲取準確信息是解答關鍵。13.下面是周陽(男)和趙娟(女)6到12歲的身高統計圖。請看圖回答:(1) 10 歲時,他們兩人一樣高。(2)9歲時,周陽比趙娟高 2 厘米。(3)從10歲到12歲, 趙娟 的身高增長快。【答案】(1)10;(2)2;(3)趙娟。【分析】(1)通過觀察統計圖直接回答問題。(2)根據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用減法解答。(3)通過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可知,從10歲到12歲,趙娟的身高增長塊。據此解答。【解答】解:(1)10歲時,他們兩人一樣高。(2)134﹣132=2(厘米)答:9歲時,周陽比趙娟高2厘米。(3)從10歲到12歲,趙娟的身高增長塊。故答案為:10;2;趙娟。【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14.蘭蘭和青青為了參加學校1分鐘跳繩比賽,提前10天進行訓練,如圖是蘭蘭和青青每天測試成績的折線統計圖,請根據統計圖,完成下面各題。(1)青青第1天的成績比她第10天的成績少 13 下,第9天蘭蘭的成績比青青的成績多 5 下。(2)蘭蘭和青青的訓練成績總體呈 上升 趨勢, 蘭蘭 的進步幅度大一些。(3)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解答。【答案】(1)12,5;(2)上升,蘭蘭;(3)答案不唯一。蘭蘭第10天的成績比第一天多多少下?15下。【分析】(1)根據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用減法解答。(2)蘭蘭和青青的訓練成績總體呈算式趨勢,蘭蘭的進步幅度大一些。(3)答案不唯一。蘭蘭第10天的成績比第一天多多少下?根據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用減法解答。【解答】解:(1)165﹣153=12(下)165﹣160=5(下)答:青青第1天的成績比她第10天的成績少12下,第9天蘭蘭的成績比青青的成績多5下。(2)蘭蘭和青青的訓練成績總體呈算式趨勢,蘭蘭的進步幅度大一些。(3)答案不唯一。蘭蘭第10天的成績比第一天多多少下?167﹣152=15(下)答:蘭蘭第10天的成績比第一天多15下。故答案為:12,5;上升,蘭蘭。【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15.如是汽車的耗油量與路程之間的關系的圖象,根據圖象回答問題.(1)該汽車行駛20千米要耗油多少升?(2)這次行程總共耗油多少升?大約行駛了多少千米?【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計算該汽車行駛20千米要耗油多少升.(2)這次行程總耗油量是20升,大約行駛了150千米.【解答】解:(1)4÷30×20(升)答:該汽車行駛20千米要耗油升.30﹣10=20(升)20÷(4÷30)=150(千米)(2)答:這次行程總耗油量是20升,大約行駛了150千米.【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16.小冬和爸爸爬山游玩,下圖是他們兩人爬山比賽情況的統計圖,認真觀察、分析統計圖,回答下列問題。(1) 爸爸 在途中休息了 5 分鐘。(2)出發 15 分鐘后,兩人在距離起點 300 m處相遇。(3) 小冬 先到達終點,早 2.5 分鐘到達。(4)在比賽的過程中,小冬走過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請你根據圖中的數據說明理由。【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爸爸在途中休息了5分鐘。(2)出發后15分鐘,兩人在距離起點300米處相遇。(3)小冬先達到終點,早2.5分鐘。(4)因為正比例的圖象是一條直線,由此可知,在比賽的過程中,小冬走過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據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爸爸在途中休息了5分鐘。(2)出發后15分鐘,兩人在距離起點300米處相遇。(3)小冬先達到終點,早2.5分鐘。(4)因為正比例的圖象是一條直線,由此可知,在比賽的過程中,小冬走過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故答案為:爸爸、5;15、300;小冬、2.5。【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17.水池有A、B兩個進水管,先開A管,過一段時間后兩管同時打開.當A、B管同時打開后,每分鐘水位上升多少分米?【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可知:單開A管15分鐘水位上升到20分米,兩管同時開5分鐘水位上升了(40﹣20)分米,根據“等分”除法的意義,用除法解答即可.【解答】解:(40﹣20)÷(20﹣15)=20÷5=4(分米),答:每分鐘水位上升4分米.【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18.下面是小明7~12歲的身高、體重與本市同齡兒童身高、體重平均水平比較的統計圖。(1)小明 12 歲時與本市同齡兒童的平均身高相差最大。(2)小明 7 歲時與本市同齡兒童的平均體重相差最小。【答案】(1)12;(2)7。【分析】(1)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小明12歲時與本市同齡兒童的平均身高相差最大。(2)小明7歲時時與本市同齡兒童的平均體重相差最小。據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小明12歲時與本市同齡兒童的平均身高相差最大。(2)小明7歲時時與本市同齡兒童的平均體重相差最小。故答案為:12;7。【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19.根據下面的統計圖回答問題.(1)兩個城市分別在哪個月降水量最多?哪個月降水量最少?(2)兩個城市最高降水量的差是多少?降水量對生活有什么影響?【答案】(1)7,南寧11月份,石家莊3月份.(2)399,降水量的多少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有著極大影響.降水過多會導致洪澇災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與不便;降水過少,則會給生活用水、農田澆灌等帶來困難,只有適度的降水量才有益于我們的生產生活.(答案不唯一.)【分析】(1)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兩個城市都是7月份降水量最多.南寧11月份的降水量最少,石家莊3月份的降水量最少.(2)求兩個城市最高降水量的差是多少,根據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用減法解答;降水量的多少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有著極大影響.降水過多會導致洪澇災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與不便;降水過少,則會給生活用水、農田澆灌等帶來困難,只有適度的降水量才有益于我們的生產生活.據此解答.【解答】解:(1)兩個城市都是7月份降水量最多.南寧11月份的降水量最少,石家莊3月份的降水量最少.(2)462.9﹣63.9=399 (毫米)答:兩個城市最高降水量的差399毫米.降水量的多少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有著極大影響.降水過多會導致洪澇災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與不便;降水過少,則會給生活用水、農田澆灌等帶來困難,只有適度的降水量才有益于我們的生產生活.(答案不唯一.)【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把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0.仔細觀察統計圖并回答問題。(1)從開始植樹到第6年, 甲 樹生長較快。(2)第 9 年,兩棵樹的高度一樣。(3)第15年,甲樹的高度是乙樹高度的幾分之幾?【答案】(1)甲;(2)9;(3)。【分析】(1)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從開始植樹到第6年,甲樹生長較快。(2)第9年,兩棵樹的高度一樣。(3)把第15年乙樹的高度看作單位“1”,根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除法解答。【解答】解:(1)從開始植樹到第6年,甲樹生長較快。(2)第9年,兩棵樹的高度一樣。(3)7÷9答:第15年,甲樹的高度是乙樹高度的。故答案為:甲;9;。【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1.(1)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A城和B城的氣溫變化趨勢 相反 (填“相同”或“相反”).(2)“A城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6~8月為夏季,氣候炎熱”.根據這條信息可以看出,統計圖中折線 ② 表示的是A城的氣溫變化情況,折線 ① 表示的是B城的氣溫變化情況.(3)A城月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是 7 月,月平均氣溫最低的月份是 1 月.(4)B城月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的平均氣溫是 24.3 ℃,這時A城的月平均氣溫是 2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可知,A城和B城的氣溫變化趨勢相反.(2)“A城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6~8月為夏季,氣候炎熱”.根據這條信息可以看出,統計圖中折線②表示的是A城的氣溫變化情況,折線①表示的是B城的氣溫變化情況.(3)A城月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是7月份,月平均氣溫最低的月份是1月份.(4)B城月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的平均氣溫是24.3℃,這時A城的月平均氣溫是2℃.據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A城和B城的氣溫變化趨勢相反.(2)“A城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6~8月為夏季,氣候炎熱”.根據這條信息可以看出,統計圖中折線②表示的是A城的氣溫變化情況,折線①表示的是B城的氣溫變化情況.(3)A城月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是7月份,月平均氣溫最低的月份是1月份.(4)B城月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的平均氣溫是24.3℃,這時A城的月平均氣溫是2℃.故答案為:相反;②、①;7、1;24.3、2.【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2.如圖是根據某家電廠今年上半年銷售微波爐情況繪制成的折線統計圖.(1)說一說上半年銷售量的變化情況,想一想變化的原因.(2)如果每月賣出900臺微波爐便能收回成本,那么有哪幾個月盈利?哪幾個月虧本?哪幾個月不虧不盈?(3)從統計圖中你還得到哪些信息?請你寫下來.【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發現,一月份到二月份銷售量呈上升趨勢,從二月份到六月份銷售量呈下降趨勢,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宣傳力度不夠,另一個原因可能沒有真正讓利給顧客.(2)如果每月賣出900臺微波爐便能收回成本,一月份、二月份、四月份這三個月盈利,三月份和六月份虧本,四月份不虧不盈.(3)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二月份銷售量最多,三月份銷售量最少.【解答】解:(1)一月份到二月份銷售量呈上升趨勢,從二月份到六月份銷售量呈下降趨勢,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宣傳力度不夠,另一個原因可能沒有真正讓利給顧客.(2)如果每月賣出900臺微波爐便能收回成本,四月份的銷售量正好是900臺,所以四月份不虧不盈.1000﹣900=100(臺)1250﹣900=350(臺)940﹣900=40(臺)所以,一月份、二月份、四月份這三個月盈利,900﹣760=140(臺)900﹣800=100(臺)所以,三月份和六月份虧本.(3)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二月份銷售量最多,是1250臺;三月份銷售量最少,是760臺.【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3.爸爸從家出發,騎自行車去離家4800米遠的銀行,如圖表示在這段時間里爸爸離家距離的變化情況.(1)爸爸來回路上一共用了多少分鐘?(2)爸爸在銀行辦事用了多少分鐘?【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去用了20分鐘,返回用了30分鐘,根據加法的意義,用加法解答.(2)爸爸在銀行辦事用了40分鐘.據此解答.【解答】解:(1)20+30=50(分鐘)答:爸爸來回路上一共用了50分鐘.(2)60﹣20=40(分鐘)答:爸爸在銀行辦事用了40分鐘.【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4.小強騎自行車到距家6km遠的西湖去玩,根據如圖的折線統計圖回答問題.(1)小強在西湖玩了多長時間?(2)如果從出發起一直騎車不休息,幾時幾分可以到達西湖?(3)求小強返回時騎車的速度.【答案】30分鐘;13時30分;200米/分.【分析】(1)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小強從14時~14時30分,在西湖玩了30分鐘.(2)如果從出發起一直騎車不休息,只需要30分鐘就到,所以13時30分可以到達西湖.(3)小強返回用了30分鐘,根據速度=路程÷時間,據此列式解答.【解答】解:(1)小強從14時~14時30分,在西湖玩了30分鐘.(2)如果從出發起一直騎車不休息,只需要30分鐘就到,所以13時30分可以到達西湖.(3)6千米=6000米6000÷30=200(米/分)答:小強返回時騎車的速度是每分鐘行駛200米.【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5.如圖是號稱“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某段時間的噴水量和噴涌天數的統計表。噴水量/m3 16萬 32萬 48萬 64萬 96萬 ……噴涌天數(天) 1 2 3 4 6 ……(1)上表中趵突泉的噴水量和噴涌天數成什么比例關系?為什么?(2)在如圖中找出噴涌天數和對應噴水量的點,然后把它們連起來。(3)利用圖象回答:2.5天噴水 40 立方米,80萬立方米的水量需要噴涌 5 天。【答案】(1)正比例關系,因為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2)(3)40,5。【分析】(1)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相關聯的成正比例,它們的之間的關系是正比例關系。據此解答。(2)先描出噴涌天數和對應噴水量的點,然后順次連接各點畫出圖像。(3)正比例圖像是一條直線,利用圖像直接回答問題。【解答】解:(1)16:1=32:2=48:3=64:4......所以上表中趵突泉的噴水量和噴涌天數成什么比例關系,因為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2)作圖如下:(3)答:2.5天噴水40立方米,80萬立方米的水量需要噴涌5天。故答案為:40,5。【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義及應用,掌握正比例圖像的畫法及應用。26.根據如圖的統計圖填空回答問題。(1)兩個車間 1 月份做衣服產量相差最大。(2)第 二 車間這五個月的產量增長速度最快。(3)4月份第一車間做衣服的產量是第二車間的幾分之幾?(4)5月份第二車間衣服的產量占這個月兩個車間總產量的幾分之幾?【答案】(1)1;(2)二;(3)(4)【分析】(1)通過觀察統計圖直接回答問題。(2)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第二車間這五個月的產量增長速度最快。(3)把4月份第二車間的產量看作單位“1”,根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除法解答。(4)先求出5月份兩個車間的總產量,把5月份兩個車間的總產量看作單位“1”,根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除法解答。【解答】解:(1)兩個車間1月份做衣服產量相差最大。(2)第二車間這五個月的產量增長速度最快。(3)60÷70答:4月份第一車間做衣服的產量是第二車間的。(4)80÷(80+70)=80÷150答:5月份第二車間衣服的產量占這個月兩個車間總產量的。故答案為:1;二。【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27.如圖所示是希望小學各年級學生近視人數統計圖,看圖回答問題。(1)根據統計圖,你能說說希望小學學生近視人數的變化趨勢嗎?(2)六年級近視的人數比五年級多24%,六年級近視的人數是多少?(3)根據以上信息,你想對同學們說些什么?【答案】(1)上升趨勢;(2)62人;(3)由于近似人數的上升,想對同學們說,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用眼衛生,保護好我們的視力。(答案不唯一)【分析】(1)根據統計圖中折線的走勢說出小學生近視眼變化的趨勢;(2)把五年級近視人數看作單位“1”,六年級比五年級多24%,六年級是五年級的(1+24%),用五年級近視人數乘(1+24%),即可求出六年級近視人數;(3)根據折線的變化趨勢,說出自己的建議,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解答】解:(1)從折線統計圖中,折線的趨勢可以看出,希望小學學生近視人數的變化趨勢是上升趨勢。(2)50×(1+24%)=50×1.24=62(人)答:六年級近視的人數是62人。(3)由于近視人數的上升,想對同學們說,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用眼衛生,保護好我們的視力。(答案不唯一)【點評】本題考查折線統計圖的實際應用,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答問題。28.如圖是小華騎自行車到6千米遠的森林公園去游玩的情況.(1)小華從出發到返回,一共經過了多長時間?(2)返回前,小華在路上用的時間比在公園里玩的時間多多少分鐘?(3)返回時,小華騎自行車每分鐘行走多少米?【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小華從1時出發到33時返回,求從出發到返回一共經過了多長時間就用返回的時間減去出發的時間解答.(2)返回前,小華在路上用的時間是1小時,在公園里玩的時間是小時,求多多少分鐘用減法解答,再化成分鐘即可.(3)先把時間化成分鐘,把路程化成米,再用路程除以返回的時間解答.【解答】解:(1)3=3(小時)答:一共經過了2小時.(2)1=1(小時)答:返回前,小華在路上用的時間比在公園里玩的時間多20分鐘.(3)小時小時=40分鐘,6千米=6000米6000÷40=150(米)答:返回時,小華騎自行車每分鐘行走150米.【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能從統計圖中獲取與問題有關的信息,再根據基本的數量關系解決問題.要注意單位的統一.29.下面是甲、乙兩輛汽車與七星湖的距離統計圖.(1)如果甲,乙兩輛汽車在同一條路上相向而行,那么點A說明了什么?(2)你還能從圖中知道什么?【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可知,如果甲,乙兩輛汽車在同一條路上相向而行,那么點A說明了兩車在此相遇.(2)從圖中可以知道甲車的速度比乙車的速度快.據此解答.【解答】解:(1)如果甲,乙兩輛汽車在同一條路上相向而行,那么點A說明了兩車在此相遇.(2)從圖中可以知道甲車的速度比乙車的速度快.【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30.如圖是麗麗發熱住院期間的體溫記錄情況統計圖.(1)這種統計圖是 折線 統計圖.(2)護士每 6 小時為麗麗量一次體溫;麗麗體溫最高是 39.5 攝氏度;麗麗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 37.5 攝氏度.(3)從體溫看,麗麗的病情是惡化還是好轉?為什么?【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這種統計圖是折線統計圖.(2)護士每隔6小時為麗麗量一次體溫,麗麗體溫最高是39.5℃,麗麗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37.5℃.(3)從體溫看,麗麗的病情是好轉,因為她的體溫逐漸接近正常體溫.據此解答.【解答】解:(1)這種統計圖是折線統計圖.(2)護士每隔6小時為麗麗量一次體溫,麗麗體溫最高是39.5℃,麗麗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37.5℃.(3)從體溫看,麗麗的病情是好轉,因為她的體溫逐漸接近正常體溫.故答案為:折線;6、39.5、37.5【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主要,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31.小樂到6千米遠的西溪去玩。請你根據折線圖回答:(1)小樂在西溪玩了多少時間?(2)如果一直走不休息,多少小時到達西溪?(3)求出返回時小樂騎自行車的速度。【答案】(1)30分鐘,(2)小時,(3)12千米/小時。【分析】(1)小樂2時到西溪,2時30分開始返回。(2)小樂在去西溪的途中休息了20分鐘,他是從1時出發,2時到達西溪,如果一直走不休息,到達西溪的用時就是1時減去20分鐘。(3)返回時小樂用時30分鐘,路程除以時間等于速度。【解答】解:(1)2:30﹣2:00=30(分鐘)答:小樂在西溪玩了30分鐘。(2)1時﹣20分鐘=40分鐘小時答:如果一直走不休息,小時到達西溪。(3)6÷0.5=12(千米/小時)答:返回時小樂騎自行車每小時行12千米。【點評】理解折線統計圖的意義是解決本題的關鍵。32.根據統計圖,回答下面的問題.(1)他們是同時開始競走的嗎?(2)陽陽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甜甜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可知,他們不是同時開始競走的,陽陽比甜甜提前4分鐘開始走.(2)根據速度=路程÷時間,據此列式解答.【解答】解:(1)陽陽比甜甜提前4分鐘開始走,所以他們不是同時開始競走的.(2)800÷(50﹣30)=800÷20=40(米/分)800÷(50﹣34)=800÷16=50(米/分)答:陽陽平均每分鐘走40米,甜甜平均每分鐘走50米.【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33.A、B兩地相距2400米,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兩人行走情況如圖。根據圖意計算,兩人出發后經過多少分鐘相遇?【答案】分鐘。【分析】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甲從A到B共用30分鐘,乙從B到A共用24分鐘,根據速度=路程÷時間,分別求出甲、乙平均每分鐘走的速度,再根據相遇時間=路程÷速度和,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2400÷(2400÷30+2400÷24)=2400÷(80+100)=2400÷180(分鐘)答:兩人出發后經過分鐘相遇。【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關鍵是掌握相遇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及應用。34.某市某出租車公司收費標準如圖所示,如果小明只有13元錢,請計算出小明乘此出租車最遠能到達的距離。【答案】6千米。【分析】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可知,某出租車的起步價是2千米內(包括2千米)5元,超過2千米每千米收費(11﹣5)÷(5﹣2)=2(元),如果小明只有13元,首先用13元減去起步價(5元),用剩下的錢除以超過2千米每千米的收費求出超過起步價以外行駛的距離,然后加上2千米就是最遠能到達的距離。【解答】解:(11﹣5)÷(5﹣2)=6÷3=2(元)2+(13﹣5)÷2=2+8÷2=2+4=6(千米)答:如果小明只有13元錢,乘此出租車最遠能到達的距離是6千米。【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35.六年級(1)班從學校出發,乘大巴車去農場進行實踐活動,之后返回學校(大巴車行駛速度不變),如圖反映的是大巴車行駛路程與時間之間的關系.請同學們觀察圖象,進行數據分析,求大巴車離開學校多少小時時,大巴車與農場相距10km.【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大巴車從學校出發行駛1小時達到農場,學校距離農場40千米,根據時間=路程÷速度,據此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去時:10÷40=0.25(小時)返回時:3+0.25=3.25(小時)答:去時大巴車離開學校0.25小時時,大巴車與農場相距10千米;返回時,大巴車離開學校3.25小時時,大巴車與農場相距10千米。【點評】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且能夠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36.觀察如圖,完成問題.(1)第1天 穆欣 的成績好,第2天 回媛媛 的成績好.(2)哪天兩人成績最接近?差多少下?(3)如果從兩人中選一人參加比賽,你會選準?并說明理由.【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比較兩個人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成績即可解答.(2)觀察統計圖發現第1天和第2天兩人成績最接近,再用減法求相差.(3)觀察統計圖發現,回媛媛的成績比穆欣的成績好些,所以如果從兩人中選一人參加比賽,會選回媛媛.【解答】解:(1)因為153>152,155>154,所以第1天穆欣的成績好,第2天回媛媛的成績好.(2)153﹣152=1(下)155﹣154=1(下)答:第1天和第2天兩人成績最接近,差1下.(3)如果從兩人中選一人參加比賽,會選回媛媛,因為回媛媛的成績比穆欣的成績好些,故答案為:穆欣,回媛媛,回媛媛.【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根據折線統計圖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預測即可.37.小甬和小真兩人從甲地勻速步行到乙地,小甬出發5分鐘后,小真以一定的速度沿同一路線行走,設小甬、小真兩人相距s(米),小甬行走的時間為t(分),s(米)關于t(分)的圖象如圖所示,求a。【答案】20【分析】首先看懂圖形表達的意思,前5分鐘小真沒有走,35分鐘后,小真停下了,到40分鐘小甬追上了小真,據此解答即可。【解答】解:5+(40﹣35)=5+5=10(分)5÷1040﹣10=30(分)3015(分)a=15+5=20。【點評】看懂圖形表達的意思,是解答此題的關鍵。38.李欣和劉云為了參加學校運動會1分鐘跳繩比賽,提前10天進行訓練,每天測試成績如圖的統計圖:根據上面的統計圖,回答問題。(1)李欣和劉云第3天的成績相差 1 次,第9天的成績相差 5 次。(2)李欣和劉云跳繩的成績呈現 上升 趨勢, 劉云 的進步幅度大。(3)李欣的最好跳繩成績是1分鐘跳 165 次,劉云的最好成績是1分鐘跳 167 次。【答案】(1)1,5;(2)上升,劉云;(3)165,167。【分析】統計圖中縱軸表示天數,橫軸表示跳繩次數;(1)找出第3天李欣和劉云兩人的跳繩成績,相減求出第3天成績相差幾次,同樣找出第9天李欣和劉云兩人的跳繩成績,相減求出第9天成績相差幾次;(2)從圖折線可以看出,雖然兩人這10天的成績有升有降,但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李欣由最初的153次提升到最后的165次,劉云從最初的152次提升到最后的167次,分別求出兩人提升的次數,提升次數較多的同學,進步幅度大;(3)兩人跳繩成績的折線上最高點表示的成績,是兩人的最好成績。【解答】(1)159﹣158=1(次)165﹣160=5(次)答:李欣和劉云第3天的成績相差1次,第9天的成績相差5次。(2)167﹣152=15(次)165﹣153=12(次)15>12答:李欣和劉云跳繩的成績呈現上升趨勢,劉云的進步幅度大。(3)李欣的最好跳繩成績是1分鐘跳165次,劉云的最好成績是1分鐘跳167次。故答案為:1,5;上升,劉云;165,167。【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讀取信息進行分析的能力。39.一輛汽車在公路上行駛,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圖.(1)這輛車10小時行駛多少千米?(2)行駛600千米要多少時?【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根據圖示可知,這輛車速度不變,路程乙時間成正比例,所以1小時行80千米,10小時行:80×10=800(千米).(2)根據題意利用公式:時間=路程÷速度,行600千米所用時間為:600÷80=7.5(小時).【解答】解:(1)80×10=800(千米)答:這輛車10小時行駛800千米.(2)600÷80=7.5(小時)答:行駛600千米要7.5時.【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單式折線統計圖,關鍵根據統計圖找對解決問題的條件,利用路程、速度和時間之間的關系做題.40.某電動汽車經銷部某一周銷售情況如圖:(1)哪種型號的電動汽車銷量大些?(2)如果你是經銷部經理,上圖反映的信息對你有什么幫助?【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通過觀察統計圖,可知A型號的電動汽車銷量大些;(2)如果你是經銷部經理,應多進A型號的電動汽車,因為A型號的電動汽車銷售量大些.【解答】解:(1)A型號的電動汽車銷量大些;(2)上圖反映,應多進A型號的電動汽車,因為A型號的電動汽車銷售量大些.【點評】此題考查根據統計表提供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1.如圖,電車從A站經過B站到達C站,然后返回.去時在B站停車,而返回時不停車.已知去時的車速為48千米/小時,則返回時的車速是多少千米/小時?【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從統計圖中可知電車從A站到達B站用了4分鐘,并在B站休息了1分鐘,從B站到達C站用了5分鐘,所以電車從A站到達C站共行駛了4+5=9(分鐘),根據“速度×時間=路程”求出從A站到C站的距離;電車在C站休息了3分鐘,從第13分鐘開始行駛到第19分鐘返回A站,根據“速度=路程÷時間”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0分鐘﹣1分鐘=9分鐘小時19分鐘﹣13分鐘=6分鐘小時48=7.2=72(千米/時)答:返回時的車速是72千米/小時.【點評】此題首先根據問題從圖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據數量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和“速度=路程÷時間”即可作出解答.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