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計劃課題 第五節 用化學式表示物質 課時 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目標類型/目標行為1.物質的結構與性質1.6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7~9年級:知道相對原子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學會查閱相對原子質量,能根據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物質的組成。科學觀念:通過對雙氧水和水組成的探究,從定量和定性兩個角度分析,學會用元素質量比、質量分數等方法表示物質的組成,并能根據化學式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和物質的組成,形成不同組成與結構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其功能和用途的科學觀念。科學思維:利用模型分析雙氧水和水的異同點,結合數據進行比較、推理,建立證據與解釋之間的關系并提出合理的見解,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培養創新思維。探究實踐:通過對奶粉事件的辯論,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方案,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態度責任:通過觀察收集到的包裝袋,直觀感受定量表達物質的組成在生活中的應用,形成科學服務于生活的認識;通過對奶粉事件的辯論,引導學生遵守科學技術應用中的公共規范、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以上目標依據《學科課程標準》第 頁 第 行學情分析小學階段學生已經對質量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而在前面課時的學習中,他們知道國際上規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表示原子的質量,知道了化學式可以表示物質的組成。因此,本課從化學式入手,通過對雙氧水和水的比較,引出相對分子質量,并引導學生計算氧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氧元素的質量分數,以幫助學生認識雙氧水和水在微觀組成上的不同,了解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在研究物質結構時的重要作用,滲透科學學科觀念,建立宏微觀相結合的思維模型。你分析一下哪些學生的原有知識不能支撐這堂課的學習?課程內容分析 課表解讀/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本節課是七年級下冊第2章第5節《用化學式表示物質》第二課時。教材在第3節《建構原子模型》中已經詳細介紹了相對原子質量的由來以及查閱方法,在上一課時學習化學式的基礎上,引入相對分子質量。教材較為詳細地羅列出相對分子質量的得出過程,并且在練習與應用中加入了化合物中元素質量比和質量分數計算的相關練習,突出質量比和質量分數這兩種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通過計算,可以深入了解物質的組成及性質,是科學家研究化合物結構的重要依據。教學過程學習任務① 復習化學式的含義學習活動 過氧乙酸消毒劑中含有哪些成分 教學活動 校園綜合實踐小組為探究食用菌該消毒劑中含有40%的過氧乙酸、55%的水 的生長和繁殖的條件,在校園勞動基地搭建和5%的雙氧水。教師追問:雙氧水(H2O2)也 了一個菇棚進行香菇的種植,接種前需對菇能殺菌消毒,它的化學式有什么含義 棚進行徹底的殺菌消毒,他們選擇了一種高效環保的消毒劑一過氧乙酸消毒劑。過程診斷創設情境,將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認識到科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復習化學式的含義,為下一步探究活動做好準備。學校任務② 建構“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學習活動 1個雙氧水分子比1個水分子多出 教學活動 給出雙氧水和水的分子模型,猜測1個氧原子,雙氧水分子質量更大。 哪一個分子質量更大。1個雙氧水分子的質量是2個氫原子和2個 能否利用數據進行相關計算來進行比較 氧原子質量的總和,但原子的實際質量太小 將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加,就是相對分為計算方便,一般采用相對原子質量計算。 子質量。以此來比較兩個分子的質量大小。相對分子質量和實際質量有什么不同 過程診斷利用微觀模型將1個雙氧水分子和1個水分子質量大小比較的問題具象化,引導學生從相對原子質量自然地過渡到相對分子質量。從“宏觀”“微觀”和“符號”三重表征視角下認識相對分子質量的意義。教學過程學習任務③ 定量探尋雙氧水和水的組成學習活動 兩者所表現出的宏觀性質不同, 教學活動 通過比較,我們發現雙氧水和水雖用途不同,雙氧水可以消毒殺菌等。 然元素組成相同,但由于每個分子中所含氧一瓶3%的醫用雙氧水消毒液。3%指的是什 原子個數不同,其相對分子質量也就不同,么 3%是指雙氧水的濃度;3%是這瓶消毒液 除此之外,它們還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中雙氧水的含量。這瓶消毒液中有3%的雙 這是一種表示物質組成的定量計算方法,叫氧水和97%的水。 質量分數,是雙氧水的質量占消毒液總質量質量分數也就是關于質量的比值。 的百分比。過程診斷(1) H 02及 H20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2) H O2及 H O 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的計算。學校任務④ 應用定量關系學習活動 展示課前收集的各種包裝袋實物 教學活動 展示氮肥的包裝袋,總氮≥45.0%或圖片。 是什么意思 氮元素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它 除此之外,你還在哪里看到過這種定量的表是構成植物蛋白質、葉綠素等重要物質的 達 基礎。現有尿素[CO(NH )2]、碳酸氫銨(NH4HCO )、硫酸銨[(NH4) SO]硝酸銨(NH,NO,)等常用的氮肥,分別計算出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和氮元素的質量分數,尋找含氮量最高的氮肥。過程診斷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表示物質組成的各種量,感受科學服務于生活;通過對氮肥中氮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在熟悉質量分數計算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質量分數在農業生產領域的重要作用。達標檢測奶粉中蛋白質含量的測量方法一般采用凱氏定氮法,通過氮的含量來推測蛋白質的含量。幾年前,不法奶粉商在產品中混人有毒化學物質三聚氰胺(C3N6H6)。通過計算分析不法奶粉商這么做的原因,并為相關部門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已知動物蛋白質中含氮量一般是16%左右)。課堂小結反思改進 本節課作業如果在上這節課,我會這樣設計: 板書設計第5節用化學式表示物質(第二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