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配套小學北師大版第四單元 100以內數的認識《數一數》《數一數》是新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學習了身邊的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00以內的數。教材以數雞蛋的情境為依托,借助小棒這一直觀學具,引導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和組成,初步建立計數單位“十”和“百”的概念,為后續學習100以內數的讀寫、大小比較等知識奠定基礎。1. 借助小棒展開數數活動,進一步認識 100 以內的數,感知100 的意義。2. 通過數小棒的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 “一”“十”“百”的意義和它們之間的關系,發展數感。3. 在數數活動中體會100以內的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應用意識。重點:學會用十個十個地數的方法數100以內的數。難點:理解10個十是一百。情景導入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有趣的地方——農場的雞蛋倉庫。農場里的阿姨們收集了好多雞蛋,正準備整理打包呢?(出示教材情境圖)。可是這么多雞蛋,阿姨們一時犯愁了,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個。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阿姨們數一數這些雞蛋嗎?生:愿意。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數一數。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探究新知活動一:用小棒代替雞蛋數一數師:同學們,一共有多少個雞蛋?讓我們用小棒代替雞蛋一起去數一數。小組任務要求:學生用學具獨立數一數,1根小棒代表1個雞蛋;小組交流,分享數的方法;班級匯報,總結數數的方法。匯報分享:師:一根一根地數,10根捆成一捆生:我用1根小棒代表一個雞蛋,1,2,……,一盒里有10個雞蛋,剛好是1捆。師:1捆剛好是10個一即1個十。師:接著我們用小棒表示出所有雞蛋。生1:我發現有9盒雞蛋,即用9捆小棒可以表示9盒雞蛋。生2:還剩下10個雞蛋,我們可以用10根小棒表示10個雞蛋。師:這樣我們合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雞蛋?生: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師:九十九的后面是什么呢?生:九十九再添上一就是一百。師:那我們知道有多少個雞蛋呢?生:一共有一百個雞蛋。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進一步認識100以內的數,知道九十九后面是一百。活動二:捆一捆,認一認師:同學們,我們剛才最后還剩了10個雞蛋,如果阿姨們把這10個雞蛋也裝進盒子里,即把最后的10根小棒捆成1捆會發生什么呢?生:把最后的10根小棒捆成1捆,我發現我們現在有10捆小棒。師:10捆小棒還能捆成更大的一捆。師:把10捆又捆成一大捆會發生什么呢?生:我發現把10捆捆成更大的一捆,也就是把10個十捆在一起,這樣就正好是一百。師:非常棒!10個十就是一百,一百中剛好有10個十。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10個一就是1個十”“10個十就是一百”,理解計數單位“百”。知道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一、十、百”。活動三:數一數,說一說師:同學們,能不能用我們過的數數的方法接著下面的數,數到一百呢?生:能。師: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接著下面的數一起數到一百。小組任務要求:學生利用自己學過的方法獨立數一數;小組交流,說一說你的方法;班級分享,交流數數的方法。匯報交流:方法一:一根一根地數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八十九、九十、九十一……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方法二:兩根兩根地數七十六、七十八、八十、……九十、九十二、九十四、九十六、九十八、一百。方法三:十根十根地數師: 我先十根十根的數,八十四、九十四,再怎樣數呢?生:再接著不能十根十根地數,需要一根一根地數。即接著是八十四、九十四、九十五、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師:我們以后再數數的時候需要注意,數到最后不能再十個十個地數時,需要一個一個地數。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掌握10個10個數的技巧,對比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這些方法,突破數到接近整十數時的難點,同時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反應力。效果評價:生生互評,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點評和指導。鞏固練習[教材習題]師:我們一起來檢驗一下學習效果吧!1.說一說。2. 數到一百,并與同伴說一說。3.和各有多少天?說一說你是怎么數的。思考:先觀察我們發現每行有10天,第三行的晴天和第四行的多云交換位置,剛好可以是完整的整行;同類第五行的晴天和第六行的多云交換位置也可以變成完整的整行,這樣數一數就方便多了。課堂小結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有什么收獲呢?如何用十個十個的方法數出100以內的數?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都有什么?師:今天你的表現怎樣呢?你的好朋友表現怎樣呢,我們來回顧一下。(學生自由發言)課后實踐綜合實踐:回家把今天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并利用今天的知識考考爸爸媽媽。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效果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完成實踐活動,并給予表揚和肯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