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節(jié) 植物的葉與蒸騰作用考點一、葉的結構(一)葉的形態(tài)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葉的大小和形狀差異很大。例如,王蓮漂浮于水面的圓形葉直徑可超過2米,而浮萍的葉只有幾毫米;楓香的葉寬大如拳,而松樹的葉細如縫衣針。葉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等特征與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1)生活在潮濕陰暗環(huán)境下的植物,一般葉片較大且葉表面無角質(zhì)層,以增加換氣的面積。(2)生活在干旱環(huán)境下的植物,葉片一般較小甚至退化成針刺狀(如刺葉石竹)或小鱗片狀(如麻黃),葉表面多覆蓋有蠟質(zhì)和不易透水的角質(zhì)層。(二)葉的結構葉的形態(tài)雖然是多種多樣的,它的基本結構卻是相似的。(1)葉的結構:植物的葉一般由葉柄和葉片組成。葉片通過葉柄著生在莖上。(2)葉片的結構:葉片是葉的主要部分,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等結構組成。①表皮:表皮覆蓋在葉片的表面,分為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層形狀不規(guī)則、排列緊密、無色透明的表皮細胞構成,有利于光線的透過和對葉片內(nèi)部結構的保護,并能防止水分散失和病蟲的侵害。②葉肉:葉肉在上、下表皮之間,由含有許多葉綠體的薄壁細胞組成,是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在能區(qū)分背腹面的葉片中,葉肉明顯地分為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兩部分。③葉脈:是生長在葉片中的維管束,多由導管和篩管構成,是水分、無機鹽、有機物的運輸通道,同時對葉片有支持作用,使葉片展開,以更多地接受陽光照射。典例1:(2024八下·長興期末)圖一是綠色植物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圖二是細胞結構示意圖,圖三是氣孔的關閉和開放兩種狀態(tài)示意圖。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1)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2)圖一中②所示細胞與圖中 (填“甲”或“乙”)細胞結構相似;(3)夏天正午陽光過強時,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往往處于圖三中 (填“丙”或“丁”)【答案】(1)根毛區(qū)(2)甲(3)丙【知識點】細胞的結構;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蒸騰作用【解析】動植物細胞都有的細胞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結構是: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細胞膜起著控制物質(zhì)進出的作用;細胞核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細胞質(zhì)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場所;液泡內(nèi)含細胞液,是營養(yǎng)物質(zhì)儲存的地方;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壁對植物其支持的作用。【解答】(1)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qū);(2)圖一中②所示細胞與圖中 甲細胞結構相似,屬于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3)夏天正午陽光過強時,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往往處于圖三中丙,氣孔關閉狀態(tài),防止植物失水過多;故答案為:(1)根毛區(qū)(2)甲(3)丙變式1:(2024八下·東陽期末)如圖為葉片結構示意圖,下列對相關結構和功能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1、3為表皮,是上皮組織,含葉綠體較多B.2為葉肉,是營養(yǎng)組織,能制造營養(yǎng)物質(zhì)C.5是葉脈,為輸導組織,起運輸養(yǎng)料的作用D.6為氣孔,是氣體交換的“門戶”【答案】A【知識點】蒸騰作用【解析】被子植物的葉片扁平,形成較大的光合和蒸騰面積。由于上下兩面受光不同,內(nèi)部結構也有所不同。一般把向光的一面稱為上表面或近軸面或腹面,相反的一面稱為下表面或遠軸面或背面。通常葉片的內(nèi)部結構分為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解答】A. 1、3為表皮,是上皮組織,是由許多上皮細胞構成的,上皮細胞是透明的,不含葉綠體,A錯誤;B. 2為葉肉,是營養(yǎng)組織,能制造營養(yǎng)物質(zhì) ,B正確;C. 5是葉脈,為輸導組織,起運輸養(yǎng)料的作用 ,C正確;D.6為氣孔,是氣體交換的“門戶”,D正確;故答案為:A變式2:如圖是菠菜葉片的結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葉片結構的上表皮由圖中序號 表示,葉脈由圖中序號 表示。(2) 是氣體交換的“窗口”,由圖中序號 表示。(3)[2]和[3]是葉肉細胞,其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所以葉肉細胞是葉片進行 的主要部位。(4)[1]和[4]所屬的組織是 (填字母)。A.營養(yǎng)組織 B.輸導組織 C.保護組織 D.分生組織【答案】(1)1;5 (2)氣孔;6 (3)光合作用 (4)C【解析】植物的葉片由表皮,葉肉,葉脈組成,表皮中的氣孔是植物氣體交換的通道,葉肉中的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葉脈是植物葉片運輸水分無機鹽,有機物的通道。【解答】(1)由圖可知,上表皮為1,葉脈為5其中有導管和篩管。(2)圖中的4結構為下表皮,其中有氣孔為6,是氣體交換的窗口。(3)葉肉細胞由圖中的2(柵欄組織)和3(海綿組織)組成,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4)圖中的1和4分別為上表皮和下表皮,具有保護功能,都屬于保護組織。故答案為:C變式3:(2023八下·杭州期末)圖一是綠色植物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圖二是細胞結構示意圖,圖三是氣孔的關閉和開放兩種狀態(tài)示意圖。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一中②所示細胞與圖二中 (填”甲”或”乙”)細胞結構相似;(2)圖一中⑤的結構名稱是 ,它是植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3)夏天正午陽光過強時,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往往處于圖三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狀態(tài)。【答案】(1)甲(2)氣孔(3)甲【解析】①動物細胞具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等結構,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葉綠體和液泡等結構。②半月形的細胞是保衛(wèi)細胞,兩個保衛(wèi)細胞之間的小孔是氣孔。氣孔不僅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而且是散失體內(nèi)水分的“門戶”。③保衛(wèi)細胞吸水時,細胞膨脹,氣孔打開蒸騰作用增強,保衛(wèi)細胞失水時,細胞萎縮,氣孔關閉,蒸騰作用減弱,植物能通過氣孔的開閉來調(diào)節(jié)蒸騰作用的快慢,使植物體內(nèi)始終保持著適量的水分。【解答】(1)圖一是綠色植物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②所示細胞屬于植物細胞,圖二中甲是植物細胞,故答案為“甲”。(2)⑤的結構名稱是氣孔。(3)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會關閉,故答案為“甲”。考點二、蒸騰作用(一)觀察植物蒸騰失水現(xiàn)象(1)實驗過程①選取一盆正處于生長旺盛期的闊葉植物(如天竺葵等)。②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幾片鄰近的葉片包扎起來。③對該植物澆水后,置于陽光下照射。④觀察塑料袋內(nèi)有沒有水珠產(chǎn)生。如果沒有水珠產(chǎn)生,請把植物搬到室內(nèi)使其快速冷卻,再觀察塑料袋上有沒有水珠。(2)現(xiàn)象:將植物置于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或照射一段時間搬到室內(nèi)快速冷卻后,可以發(fā)現(xiàn)塑料袋內(nèi)壁上有小水珠產(chǎn)生。(3)結論: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散失水分。(二)蒸騰作用(1)概念: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片)以氣體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作蒸騰作用。(2)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進行蒸騰作用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經(jīng)過莖的運輸?shù)竭_葉后,除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過程外,大部分從葉片散失了。事實上,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大約有99%是通過蒸騰作用散發(fā)出去的,只有約1%的水分會用于光合作用等其他生理過程。(3)進行蒸騰作用的部位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在葉柄和幼嫩莖處也能進行。(三)蒸騰作用的意義(1)蒸騰作用是水分吸收和運輸?shù)闹饕獎恿碓凑趄v作用能夠產(chǎn)生自下而上的蒸騰拉力,這種拉力是水分從根部運送到莖、枝、葉等部位的主要動力。(2)蒸騰作用能促進植物對無機鹽的運輸蒸騰作用產(chǎn)生拉力能夠促進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自下而上運輸,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植物體內(nèi)的運輸。(3)蒸騰作用能夠有效地降低葉片溫度夏天,葉片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會轉變成熱能,從而使葉片的溫度升高。溫度過高會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動的進行,嚴重時甚至導致某些葉片生命活動完全停止。蒸騰作用可以在溫度偏高的情況下有效地降低葉片的溫度。當液態(tài)的水汽化成水蒸氣,從氣孔中散失到大氣中時,會帶走大量的熱量,從而使葉片的溫度不會過高。(四)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因素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有大氣的溫度、濕度和氣流速度等。一般情況下,若氣孔周圍溫度低、濕度大、氣流速度慢,則蒸騰作用弱;若氣孔周圍溫度高、濕度小、氣流速度快,則蒸騰作用強。(五)探究水從葉的什么地方散失(1)實驗過程①選取一片生長旺盛的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②將A、B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試紙,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③向浸過氯化鈷溶液的藍色試紙滴一滴水,觀察到藍色試紙的顏色變紅。④過一段時間,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試紙顏色的變化。(2)現(xiàn)象:先變色的是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顏色深- 些的也是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3)結論:水是從葉的上、下表皮中散發(fā)出來的,而且下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六)探究水從葉的什么結構散失(1)過程①在載玻片上滴1滴清水。②用鑷子撕取蠶豆葉片的下表皮,把它們放在載玻片上,用解剖針把它們展平,加蓋蓋玻片。③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葉片的表皮細胞一般為形狀不規(guī)則的扁平狀,彼此鑲嵌成一層結合緊密的、較為牢固的組織。表皮上有成對的半月形細胞,叫保衛(wèi)細胞。④換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可看到保衛(wèi)細胞中有葉綠體⑤另取一片葉子,浸在盛有熱水( 60攝氏度左右)的燒杯中,仔細觀察葉片表面,可發(fā)現(xiàn)葉片兩面都有氣泡產(chǎn)生,且下表皮比上表皮多,這是因為下表皮氣孔多。(2)結論:葉片的表皮細胞之間有成對的半月形的細胞圍成的氣孔,而且一般葉片的下表皮氣孔比上表皮氣孔多。(七)氣孔(1)保衛(wèi)細胞:葉的表皮上有成對的半月形細胞,叫作保衛(wèi)細胞。(2)氣孔:兩個半月形的保衛(wèi)細胞之間的小孔是氣孔。在進行蒸騰作用時,葉中的水以氣體形式從氣孔中散發(fā)出來。氣孔不僅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而且是散失體內(nèi)水分的“門戶”。氣孔的開閉,由保衛(wèi)細胞控制著。當氣孔關閉時,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弱,同時,也減弱了光合作用(因為缺少二氧化碳作為原料)。(八)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nèi)的運輸(1)水在植物體內(nèi)的運輸途徑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進人根內(nèi),然后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輸送到葉肉細胞,這些水分中的絕大部分通過葉片氣孔以蒸騰作用的方式散失到大氣中。植物能通過氣孔的開閉來調(diào)節(jié)蒸騰作用的快慢,使植物體內(nèi)始終保持著適量的水分。。【能力拓展】①無水氯化鈷試紙的顏色是藍色,試紙吸水后,水合氯化鈷試紙的顏色呈紅色。②實驗前用濾紙先將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否則會影響實驗效果。③選用同一片葉進行實驗,目的是減少無關變量的干擾,因為葉片的大小、新鮮程度等也會影響實驗結果。氣孔的開閉保衛(wèi)細胞呈半月形,一個保衛(wèi)細胞與另一個保衛(wèi)細胞相鄰的一側,細胞壁相對較厚,與表皮細胞相連的弓形一面,細胞壁較薄,這和氣孔的開閉密切相關。當陽光照射時,保衛(wèi)細胞可進行光合作用,使其細胞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增大而吸水,吸水膨脹后,保衛(wèi)細胞就會向細胞壁薄的一側擴展,使氣孔逐漸開放;若保衛(wèi)細胞失水,它們就會相對回縮,而使氣孔逐漸關閉。典例1:(2024八下·三門期末)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植物的蒸騰作用快慢是不同的。小科利用如圖裝置來探究“溫度對植物蒸騰作用快慢的影響”。(1)實驗中選用的植物枝條有何要求? 。(2)小科將該裝置放在不同溫度的地方,一段時間后,請你幫小科預測實驗現(xiàn)象及對應的結論: 。【答案】(1)選用的植物枝條應健康、新鮮,且葉片數(shù)量和表面積應相近,以確保實驗的可比性。(2)在較高溫度下,裝置中的水面下降得更快,說明蒸騰作用增強;在較低溫度下,水面下降得較慢,說明蒸騰作用減弱【知識點】蒸騰作用【解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熱量,使氣溫降低,夏天也較涼爽,形成良性循環(huán).蒸騰作用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蒸騰作用還能降低溫度.森林地區(qū)植物的蒸騰作用非常旺盛,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解答】(1)實驗中,選用的植物枝條應健康、新鮮;健康的新鮮枝條能夠正常進行蒸騰作用,而相似的葉片數(shù)量和表面積可以減少其他變量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具可靠性。(2)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流動狀況等。溫度升高時,水分的蒸發(fā)速度加快,植物的蒸騰作用增強;反之,溫度降低時,水分蒸發(fā)減緩,蒸騰作用減弱。因此,通過觀察裝置中水面下降的速度,可以預測蒸騰作用的快慢。(1)實驗中,選用的植物枝條應健康、新鮮;健康的新鮮枝條能夠正常進行蒸騰作用,而相似的葉片數(shù)量和表面積可以減少其他變量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具可靠性。(2)溫度升高時,水分的蒸發(fā)速度加快,植物的蒸騰作用增強;反之,溫度降低時,水分蒸發(fā)減緩,蒸騰作用減弱。因此,通過觀察裝置中水面下降的速度,可以預測蒸騰作用的快慢。變式1:(2024·浙江期末)如圖所示是地球水循環(huán)示意圖,根據(jù)示意圖分析,下列對植物蒸騰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完成的B.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增加空氣中的氧氣含量C.葉的蒸騰作用是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和無機鹽運輸?shù)闹饕獎恿?br/>D.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增大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在地球水循環(huán)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答案】B【知識點】蒸騰作用;水循環(huán)【解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是與物理學的蒸發(fā)過程不同,蒸騰作用不僅受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植物本身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解答】A. 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完成的 ,A正確;B.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增加空氣中的水蒸氣的含量,B錯誤;C. 葉的蒸騰作用是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和無機鹽運輸?shù)闹饕獎恿?,C正確;D. 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增大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在地球水循環(huán)中起著重要的作用,D正確;故答案為:B變式2:(2024八下·臨海期末)如圖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實驗裝置,對植物進行澆水后,將該裝置放在陽光下照射2個小時,觀察塑料袋內(nèi)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1)A、B、C三個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為 。(2)由此實驗可知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3)移栽樹木時往往要剪掉部分枝葉,其主要目的是 。【答案】(1)ABC (2)葉 (3)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知識點】葉的形態(tài)結構;蒸騰作用【解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 葉片上的氣孔是氣體進出植物體的門戶,因此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分析解答。【解答】(1)葉子越多,蒸騰作用越強,A、B、C三個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為 ABC;(2)葉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蒸騰作用可以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3)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葉片;剛剛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根的吸水能力很弱, 去掉部分枝葉,可以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變式3:(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同學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數(shù)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深一些.方案二:把一片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冷水中,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shù)目.方案三:取3株具有等量等大葉片的該植物嫩枝,按圖丙所示方法處理.(1)方案一實驗中,濾紙貼上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先變色且顏色深一些.這種實驗現(xiàn)象說明下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 ?。ㄟx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上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2)小明按方案二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無論上表皮還是下表皮都沒有觀察到氣泡.根據(jù)學過的知識,你認為小明沒有觀察到氣泡可能的原因是 ?。?br/>(3)在方案三中,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zhì)量調(diào)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時測一次各裝置的質(zhì)量,直至實驗結束得到如圖丁的實驗結果,請判斷實驗時間為12小時的時候,由下表皮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為 克.【答案】(1)多于(2)自來水的溫度不夠高(3)3【知識點】蒸騰作用【解析】當氣孔張開時,葉片內(nèi)的水分吸收熱量變成水蒸氣,經(jīng)氣孔擴散到外界空氣中去。因此,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受保衛(wèi)細胞的控制,當保衛(wèi)細胞吸足水分,氣孔打開。當保衛(wèi)細胞失去水分,氣孔關閉。【解答】(1)發(fā)現(xiàn)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先變色且顏色深一些,說明下表皮散失了更多水分,即 明下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2)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有氣溫、光照和濕度。 溫度太低,無法正常進行蒸騰作用;(3)由圖可得總散失水分質(zhì)量為5g,上表皮散失水分2g, 故由下表皮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為3g。1.(2023八下·上虞期末)高大的千年樟樹,促進水分“爬”上樹梢的動力來自( ?。?br/>A.蒸騰作用 B.吸收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答案】A【解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片)以水蒸氣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根吸收的水分99%通過蒸騰作用散失。蒸騰作用產(chǎn)生的拉力是水分吸收的動力,是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nèi)運輸?shù)膭恿Α?br/>【解答】蒸騰作用產(chǎn)生的拉力是水分吸收的動力,是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nèi)運輸?shù)膭恿Α正確,故答案為:A2.(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圖為小金觀察比較氣孔與水分散失的實驗,采用3片相同的女貞(一種常綠喬木)樹葉(可以堵塞氣孔)分別處理樹葉,幾天后,預期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br/>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答案】C【知識點】蒸騰作用【解析】1、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的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主要器官是葉片。2、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是由一對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wèi)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保衛(wèi)細胞吸水,氣孔張開,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閉合。一般陸生植物的葉背面(下表皮)氣孔比葉正面(上表皮)氣孔多。【解答】植物散失水分主要通過分布在葉表面的氣孔,葉的氣孔主要分布在下表面。圖中①葉片上下表面都涂凡士林,氣孔被完全阻塞,水分散失最少;②葉片下表面涂凡士林,多數(shù)氣孔也被阻塞,水分散失較少;③葉片上表面涂凡士林,下表面暴露,因而水分通過下表面的氣孔散失最多。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如圖是綠色開花植物的某些生理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a(chǎn)表示根對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qū)B.b表示水分由導管從低往高運輸,動力主要來自蒸騰作用C.c表示水分的散失,“門戶”是氣孔D.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途徑是:大氣→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莖葉→大氣【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植物體內(nèi)的吸水結構(根),以及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過程。【解答】A.a為植物的根,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B.b表示水從下方流向上方需克服重力,故動力來自于蒸騰作用;C.植物葉片是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通過氣孔跑到空氣中;D.d選項所描述的為植物蒸騰作用參與水循環(huán)的途徑,大氣-自然降水-根系-莖葉-大氣。故答案為:D4.(2022八下·婺城期末)氣孔是氧氣、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當保衛(wèi)細胞含水量多時氣孔大(如圖甲),含水量少時氣孔小甚至關閉(如圖乙)。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將葉片浸入濃鹽水中,氣孔將如圖甲所示B.保衛(wèi)細胞的形狀能改變是因為沒有細胞壁C.蒸騰作用能在溫度偏高的情況下有效降低葉片溫度D.植物體光合作用強弱與保衛(wèi)細胞的含水量關系不大【答案】C【解析】(1)氣孔是由兩兩相對而生的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處在于能夠自動的開閉.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2)植物能進行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植物體外的一個過程,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nèi)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解答】A:鹽水的濃度比較大,將葉片浸入濃鹽水,細胞會失水,氣孔將會變小甚至關閉,A錯誤.B:氣孔的保衛(wèi)細胞含有葉綠體,因為細胞壁面對孔隙的一側(腹側)比較厚,而外側(背側)比較薄,所以隨著細胞內(nèi)壓的變化,可進行開閉運動,B錯誤;C:在汽化過程中要吸熱,所以植物進行蒸騰作用能帶走葉片的部分熱量,C正確.D:由分析知道:保衛(wèi)細胞形狀能改變與細胞的含水量有關,D錯誤.故選:C。5.(2024八下·嵊州期末)如圖表示向日葵在24小時內(nèi)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毫克/小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暗處,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B.在暗處,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C.在光下,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D.在光下,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答案】B【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是與物理學的蒸發(fā)過程不同,蒸騰作用不僅受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植物本身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其主要過程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內(nèi)導管→莖內(nèi)導管→葉內(nèi)導管→氣孔→大氣.植物幼小時,暴露在空氣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騰。植物主要通過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解答】在暗處,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速率;在光下,蒸騰速率先大于吸收速率后小于吸收速率,所以B正確;故答案為:B6.(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圖甲是小科想探究“葉片哪一面氣孔數(shù)目多”所進行的實驗:圖乙、丙為某陸生植物葉表皮中的不同狀態(tài)下的保衛(wèi)細胞。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圖甲是根據(jù)葉片兩面出現(xiàn)氣泡數(shù)量的多少來判定的B.圖甲實驗中所用的熱水必須90℃以上C.圖乙表示晴天正午溫度較高時的形態(tài)D.圖丙表示保衛(wèi)細胞吸水較多時的形態(tài)【答案】A【知識點】葉的形態(tài)結構【解析】蒸騰作用 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 (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與物理學的蒸發(fā)過程不同,蒸騰作用不僅受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植物本身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植物幼小時,暴露在空氣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騰。【解答】A.圖甲是根據(jù)葉片兩面出現(xiàn)氣泡數(shù)量的多少來判定的 ,A正確;B. 圖甲實驗中所用的是水就可以了,B錯誤;C. 圖丙表示晴天正午溫度較高時的形態(tài),因為失水過多,氣孔關閉,C錯誤;D. 圖乙表示保衛(wèi)細胞吸水較多時的形態(tài),氣孔打開,D錯誤;故答案為:A7.(2024八下·三門期末)模型構建是學習科學的方法之一,它能夠讓復雜抽象的科學知識簡單化、直觀化。如圖是小科同學利用相關材料制作的植物氣孔模型。則圖中氣球模擬 。從充氣口充入空氣使氣球圍成的“空腔”變大,此時模擬氣孔 ?。ㄟx填“張開”或“閉合”)。【答案】保衛(wèi)細胞;張開【知識點】葉的形態(tài)結構【解析】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是由一對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wèi)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保衛(wèi)細胞吸水,氣孔張開,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閉合。一般陸生植物的葉背面氣孔比葉正面氣孔多。當氣孔張開時,葉片內(nèi)的水分吸收熱量變成水蒸氣,經(jīng)氣孔擴散到外界空氣中。【解答】圖是植物氣孔模型,氣孔是由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圖中氣球相當于保衛(wèi)細胞。氣球的膨脹代表保衛(wèi)細胞吸水膨脹,使氣孔張開。因此,從充氣口充入空氣使氣球變大,對應于氣孔的張開。8.(2024八下·金東期末)八(1)班同學以“植物中的物質(zhì)運輸”為主題開展相關的大單元學習。小科同學畫出圖甲所示葉片上的物質(zhì)流動圖,并利用顯微鏡觀察了蠶豆下表皮裝片和根尖的縱切片,如圖乙是顯微鏡下的部分視野,圖丙是他繪制的根毛細胞。請回答:(1)圖甲中代表有機物運輸路徑的是 (填圖中序號)。(2)圖乙中“? ”代表的是 細胞。(3)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條件是圖丙中的細胞液濃度 ?。ㄌ睢按笥凇薄靶∮凇被颉暗扔凇保┩寥廊芤簼舛取?br/>【答案】(1)④ (2)保衛(wèi) (3)大于【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莖的運輸作用;蒸騰作用【解析】莖中篩管自上而下的運輸有機物。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解答】(1)葉片制造有機物,通過莖中篩管自上而下的運輸;(2)圖乙中“? ”代表的是保衛(wèi)細胞,保衛(wèi)細胞之間的孔是氣孔,是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3)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條件是圖丙中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9.(2024八下·拱墅期末)研究表明,植物的蒸騰作用與其耐熱性密切相關。小樂擬通過研究某品種耐熱辣椒的蒸騰作用來探尋其耐熱機理。(1)小樂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一組實驗,若要驗證某品種耐熱辣椒體內(nèi)水分主要是由葉片散失的,則應選擇 ?。ㄟx填字母),預期的實驗現(xiàn)象是 。(2)小樂將生長狀況一致的該品種耐熱辣椒置于能控制光照、溫度和濕度等條件的人工氣候箱中培養(yǎng),定時測量其蒸騰速率,結果如圖乙所示。①本實驗的自變量為 和處理時間,其他環(huán)境條件相同且適宜。②試根據(jù)如圖乙所示的實驗結果,分析該品種耐熱辣椒的耐熱機理。 。【答案】(1)BD;裝置D中塑料袋內(nèi)無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2)溫度;溫度過高,關閉部分氣孔,有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使其能夠適應高溫環(huán)境【知識點】葉的形態(tài)結構;蒸騰作用【解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是與物理學的蒸發(fā)過程不同,蒸騰作用不僅受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植物本身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其主要過程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內(nèi)導管→莖內(nèi)導管→葉內(nèi)導管→氣孔→大氣.植物幼小時,暴露在空氣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騰。【解答】(1)小樂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一組實驗,若要驗證某品種耐熱辣椒體內(nèi)水分主要是由葉片散失的,則應選擇BD(選填字母),可以防止土壤中的水蒸發(fā),對本實驗造成干擾,預期的實驗現(xiàn)象是裝置D中塑料袋內(nèi)無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2)①本實驗的自變量為溫度和處理時間,其他環(huán)境條件相同且適宜。②試根據(jù)如圖乙所示的實驗結果,分析該品種耐熱辣椒的耐熱機理。溫度過高,關閉部分氣孔,有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使其能夠適應高溫環(huán)境故答案為:(1)BD;裝置D中塑料袋內(nèi)無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2)溫度;溫度過高,關閉部分氣孔,者有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使其能夠適應高溫環(huán)境10.(2023八下·吳興期末)小科發(fā)現(xiàn)溫室大棚的內(nèi)壁掛著許多了水珠,于是想對水珠的來源做一個探究。(1)除了土壤中的水分蒸發(fā)以外,水珠最可能是因為植物的 作用。(2)小科做出假設,并通過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實驗驗證。那么他作出的假設是 。(3)下列對該實驗設計的相關分析,說法不正確的是 。A.加入油層可以防止水分從液面蒸發(fā)B.實驗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騰作用強弱C.該實驗應該多次重復,結果才更加可信D.三支試管分別放在不同濕度條件下【答案】(1)蒸騰作用(2)葉的多少影響蒸騰作用的強度,植物蒸騰與葉片的數(shù)量有關(合理即可)(3)D【解析】(1)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主要以蒸騰作用的形式散失到空氣中去;(2)如圖所示,其實驗變量為葉片的多少;(3)空氣的濕度高低會影響植物蒸騰作用散失水分的多少。【解答】(1) 水珠最可能是因為植物的蒸騰作用;(2)實驗變量為葉片的多少,故假設為: 葉的多少影響蒸騰作用強度,植物蒸騰與葉片的數(shù)量有關 ;(3)三只試管實驗變量為葉片多少,故其余無關變量應相同且適宜。11.(2023八下·黃巖期末)某生物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探究影響植物蒸騰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各裝置的枝條大小及葉片數(shù)量相同且來自同種植物。初始質(zhì)量均為300克。各裝置均放置在通風狀況相同的環(huán)境中,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請回答:(1)瓶中清水表面滴植物油,這么做的目的是 。(2)將甲、乙兩組進行對照,探究的問題是 。(3)興趣小組根據(jù)實驗得出結論:光照可以促進植物的蒸騰作用。其依據(jù)是 。【答案】(1)防止錐形瓶內(nèi)水分蒸發(fā)避免對實驗的影響(2)濕度能影響蒸騰作用的速率嗎?(3)圖2中乙組5小時后裝置質(zhì)量小于丁組【解析】(1)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nèi)的水通過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過程。(2)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是對照組。【解答】(1)清水表面滴植物油可以形成油層,目的是防止錐形瓶內(nèi)水分蒸發(fā)避免對實驗的影響;(2)選擇甲、乙兩組裝置進行對照,唯一變量是濕度,所以可以探究濕度能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速率嗎?(3)從圖2中可以看出,乙組5小時后裝置重量小于丁組。乙組有光照,丁組沒有光照,說明光照可以促進植物的蒸騰作用,使更多的水分散失到大氣中,所以重量更輕。故答案為:(1)防止錐形瓶內(nèi)水分蒸發(fā)避免對實驗的影響;(2)濕度能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速率嗎?(3)圖2中乙組5小時后裝置質(zhì)量小于丁組。12.(2023八下·洞頭月考)小科進行“驗證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的實踐活動:取規(guī)格相同的甲、乙、丙三個量筒,盛有等量清水,分別插入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枝條。如圖,甲中的枝條保留全部葉片,乙中的枝條摘除部分葉片,丙中的枝條摘除全部葉片。在每個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這三個裝置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24小時后,觀察量筒中液面的變化。請回答:(1)該實驗的對照組是 。(2)如果實驗成功,可以觀察到三個量筒內(nèi)液面由高到低的順是 。(3)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樹樹蔭下明顯低于陽光直曬下的氣溫,其原因是 。【答案】(1)甲(2)丙,乙,甲(3)樹葉通過蒸發(fā)散發(fā)出水分時,水由液體變?yōu)闅鈶B(tài)發(fā)生汽化,水汽化時要從周圍環(huán)境吸收熱量,從而使環(huán)境溫度降低【解析】(1)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原理分析(2)根據(jù)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分析(3)根據(jù)蒸騰作用以及汽化吸熱分析【解答】(1)本題要驗證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需要改變?nèi)~片的數(shù)量,正常葉片數(shù)量的植物作為對照組。(2)葉片數(shù)量越多,植物蒸騰作用越劇烈,失去的水分就越多。(3)蒸騰作用是植物中的水發(fā)生了汽化,汽化會吸熱,使周圍的問題降低。故答案為(1)甲 (2) 丙,乙,甲 (3) 樹葉通過蒸發(fā)散發(fā)出水分時,水由液體變?yōu)闅鈶B(tài)發(fā)生汽化,水汽化時要從周圍環(huán)境吸收熱量,從而使環(huán)境溫度降低13.(2023八下·椒江期末)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取8株長勢相近的水培綠蘿,平均分為兩組,每組4株,進行如下操作。液面下降的平均距離/cm時間.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9:00 0 0 011:00 0.2 0 013 :00 0.4 0.05 015:00 1.1 0.08 017:00 1.4 0.1 0步驟一:按上圖所示設置三組實驗。步驟二:分別往相同的容量瓶中加入等量且適量的清水,記錄起始刻度值,再各滴加5滴植物油。步驟三:用透明保鮮袋罩住綠蘿,用棉線扎緊袋口。步驟四:每隔2小時觀察保鮮袋中水珠情況,測量并計算容量瓶中液面下降的平均距離。(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是: (2)第二組液面也出現(xiàn)下降,主要原因是: (3)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明顯,可采取的方法有: 。(寫出一種即可)【答案】(1)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2)植物體內(nèi)水分也能從莖表面散失(植物的莖也能進行蒸騰作用)(3)將裝置放置在光照更強處(陽光下也可)、增加葉片數(shù)量、使用闊葉植物等( 合理即可)【解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是與物理學的蒸發(fā)過程不同,蒸騰作用不僅受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植物本身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其主要過程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內(nèi)導管→莖內(nèi)導管→葉內(nèi)導管→氣孔→大氣.植物幼小時,暴露在空氣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騰。 影響蒸騰作用強弱的因素:氣溫、光照和濕度等一般情況下,如果氣孔周圍氣溫高,光照強,濕度小,氣孔開放程度就大,蒸騰作用就越強;如果氣孔周圍氣溫低,光照弱,濕度大,氣孔開放程度就小,蒸騰作用就越弱。當然,在溫度很高,光照很強(達到光飽和點)的情況下,氣孔關閉,植物整騰作用幾乎停止,這是植物為了保持體內(nèi)水分的一種適應。【解答】(1)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是: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2) 第二組液面也出現(xiàn)下降,對比第三組的對照組,得出的主要原因是:植物體內(nèi)水分也能從莖表面散失 ;(3) 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應該增強其蒸騰作用,所以可采取的方法有將裝置放置在光照更強處(陽光下也可)、增加葉片數(shù)量、使用闊葉植物等;故答案為:(1) 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 (2) 植物體內(nèi)水分也能從莖表面散失(植物的莖也能進行蒸騰作用) (3) 將裝置放置在光照更強處(陽光下也可)、增加葉片數(shù)量、使用闊葉植物等( 合理即可)14.有一個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研究“水是從葉的什么地方散發(fā)出來的”。步驟如下:①在一株蠶豆上選取一片生長旺盛的葉片,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②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試紙(藍色氯化鈷遇水變紅色)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貼在上表皮的記為A,貼在下表皮的記為B),并用回形針將它們固定。③用嘴向另外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試紙哈氣(或直接在試紙上滴一滴水),觀察藍色試紙發(fā)生了什么變化。④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試紙顏色的變化,比較哪一張試紙先變色,哪一張試紙的顏色更深一些。(1)本實驗中設計步驟③的目的是 。(2)在步驟④中試紙的顏色會從藍色漸漸變成 色,先變色的是 (填“A”或“B”)。(3)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證明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試紙遇水變紅色(2)紅;B(3)水是從葉片的上、下表皮中散發(fā)出來的,而且,下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解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是與物理學的蒸發(fā)過程不同,蒸騰作用不僅受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植物本身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其主要過程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內(nèi)導管→莖內(nèi)導管→葉內(nèi)導管→氣孔→大氣.植物幼小時,暴露在空氣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騰。【解答】(1)本實驗中設計步驟③的目的形成對照,證明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試紙遇水變紅色;(2)在步驟④中試紙的顏色會從藍色漸漸變成紅色,先變色的是B;因為下表面的氣孔數(shù)目大于上表面,植物下表面散失的水分比上表面更多;(3)從實驗的現(xiàn)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水是從葉片的上、下表皮中散發(fā)出來的,而且,下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故答案為:(1) 證明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試紙遇水變紅色 (2)紅,B(3) 水是從葉片的上、下表皮中散發(fā)出來的,而且,下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15.(2024·浙江期末)將一株生長旺盛的綠色植物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nèi),置于室外進行培養(yǎng),用CO2濃度檢測儀測得一天中該玻璃罩內(nèi)CO2濃度的變化情況,繪制成如圖甲所示的曲線。圖乙是葉片表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表皮由大量無色透明.的表皮細胞組成,有利于光的透過;表皮上的氣孔不僅僅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還是散發(fā)體內(nèi)水分的“門戶”。(1)根據(jù)圖甲分析,該綠色植物一天中有機物的合成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消耗量。(2)圖甲中BC段與AB段相比,CO2濃度增加減慢,可能的原因是 。(3)炎熱夏天的中午,密閉容器中CO2濃度會出現(xiàn)圖甲中FG段所示的變化,生物學上稱之為植物的“午睡”現(xiàn)象,這是植物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方式。請你利用所學的知識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解釋。【答案】(1)大于(2)溫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減弱(3)白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而CO2是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入的;由于夏天的中午光照強度過大,為了降低蒸騰作用,防止散失過多的水分,葉片的氣孔關閉(或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關閉);氣孔關閉,使CO2的吸收且減小,從而抑制光合作用的進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CO2的消耗量堿??;但總體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O2的總量減小,只是減小幅度變小【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氧氣和有機物,在活細胞,分解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根據(jù)圖甲分析,該綠色植物一天中有機物的合成量大于消耗量。因為裝置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減少了,說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大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所以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2)圖甲中BC段與AB段相比,CO2濃度增加減慢,可能的原因是溫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減弱;(3)白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而CO2是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入的;由于夏天的中午光照強度過大,為了降低蒸騰作用,防止散失過多的水分,葉片的氣孔關閉(或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關閉);氣孔關閉,使CO2的吸收且減小,從而抑制光合作用的進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CO2的消耗量堿??;但總體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O2的總量減小,只是減小幅度變小故答案為:(1)大于(2)溫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減弱(3)白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而CO2是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入的;由于夏天的中午光照強度過大,為了降低蒸騰作用,防止散失過多的水分,葉片的氣孔關閉(或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關閉);氣孔關閉,使CO2的吸收且減小,從而抑制光合作用的進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CO2的消耗量堿??;但總體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O2的總量減小,只是減小幅度變小16.(2024八下·長興期末)小周探究植物蒸騰作用速率的影響因素,用普通塑料瓶做底座,增加裝置穩(wěn)定性,用精度較高的移液管(帶刻度的玻璃管)代替普通導管,可測出細微液面變化,并可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較精確的實驗結果。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實驗步驟:①采摘同一部位長勢一致留有 10 片葉的海桐枝若干, 隨機分成 3 組, 每組 3 枝。②每隔 10m in 對移液管液面高度進行一次讀數(shù),記錄水位差數(shù)據(jù)。③每組實驗重復 3 次,記錄每組實驗葉片失水平均值。以下為用蒸騰計裝置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植物蒸騰速率的影響。組別 溫度/℃ 風速 光照情況 蒸騰計高度變化平均值甲 30 三擋電扇 光照 h1乙 30 一檔電扇 光照 h2丙 30 一檔電扇 光照 h3丁 15 一檔電扇 黑暗 h4請根據(jù)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小周基于 的猜想,進而設置了甲、乙實驗。(2)如果 h3 > h4,小周認為能得出植物蒸騰作用與溫度的關系,請判斷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3)若要證明植物的葉是水分散失的唯一器官,小周該利用圖中器材設計方案,請用圖示或文字的形式寫在答題卡的相應區(qū)域 。【答案】(1)氣流速度會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速率(2)不能,丙和乙除溫度不同外,光照情況也不能,未控制單一變量(3)取一株相同的植物,去掉葉片后,再次實驗,觀察移液管液面高度的變化【知識點】葉的形態(tài)結構;蒸騰作用【解析】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水分供應 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是蒸騰作用的基礎,如果植物缺水,就會減弱或中斷蒸騰作用,甚至引起植物枯死。 因此,水分供應是影響蒸騰作用的決定性因素。 蒸騰作用影響因素;2.光照強度光照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來源,但光照強度過強會導致植物葉片溫度升高,增加蒸騰作用,從而消耗更多的水分。 因此,在光照強度過強的環(huán)境下,植物會適當降低蒸騰作用以減少水分損失。 3.濕度空氣濕度是影響蒸騰作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諝鉂穸仍酱螅趄v作用越弱;【解答】(1) 小周基于 氣流速度會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速率 的猜想,進而設置了甲、乙實驗。(2) 如果 ,小周認為能得出植物蒸騰作用與溫度的關系,請判斷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不能,丙和乙除溫度不同外,光照情況也不能,未控制單一變量;(3) 若要證明植物的葉是水分散失的唯一器官,小周該利用圖中器材設計方案,請用圖示或文字的形式寫在答題卡的相應區(qū)域:取一株相同的植物,去掉葉片后,再次實驗,觀察移液管液面高度的變化故答案為:(1)氣流速度會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速率 (2)不能,丙和乙除溫度不同外,光照情況也不能,未控制單一變量 (3)取一株相同的植物,去掉葉片后,再次實驗,觀察移液管液面高度的變化17.小葉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shù)目)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用顯微鏡觀察同一張蠶豆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方案二:把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60℃左右的水中(如圖),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shù)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更深一些。(1)采用方案 可以觀察到葉片的保衛(wèi)細胞。(2)方案二中觀察到 的現(xiàn)象,說明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葉采用方案三進行實驗,貼上濾紙后經(jīng)過較長時間,發(fā)現(xiàn)兩張藍色濾紙顏色變?yōu)橐粯蛹t。小葉認為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同樣多,與方案二的實驗結論不一致。于是去問老師,老師詢問了小葉的實驗過程后,指出小葉用方案三所做實驗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老師如此判斷的理由是 。【答案】(1)一 (2)下表皮氣泡的數(shù)目比上表皮多(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給分)(3)實驗時間過長導致兩張濾紙都吸收了足夠多的水分(只回答“吸收了足夠多的水分”或“時間過長”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給分)【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葉的形態(tài)結構【解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解答】(1)方案一:用顯微鏡觀察同一張蠶豆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所以采用方案一可以觀察到葉片的保衛(wèi)細胞。(2)方案二:把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60℃左右的熱水中,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shù)目,如果下表皮氣泡的數(shù)目比上表皮多,說明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方案三: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濾紙,小葉同學認為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同樣多,與方案二實驗結論不一樣。原因是實驗時間過長導致兩張濾紙都吸收了足夠的水分。故答案為: (1) 一 ; (2) 下表皮氣泡的數(shù)目比上表皮多; (3) 實驗時間過長導致兩張濾紙都吸收了足夠多的水分 。18.(2024八下·武義期末)小康在研究某植物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shù)目)時,采取如下方法:方法1:取3株大小、來源相同、具有等量葉片的該植物嫩枝,依圖甲所示方法處理.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zhì)量調(diào)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時記錄各個裝置的質(zhì)量變化,實驗結果曲線圖如圖乙,直至實驗結束.方法2:用顯微鏡觀察該植物同一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并統(tǒng)計氣孔的數(shù)目.(1)該實驗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 ;(2)圖乙中,曲線Ⅲ表示的裝置是 (填“A”“B”或“C”)(3)小康分析數(shù)據(jù)后在圖乙中畫出了實線段b,b的長度表示的意義是 ?。?br/>【答案】(1)防止水分蒸發(fā) (2)A (3)b的長度表示了通過下表皮散失的水分的量【解析】(1)葉片包括表皮、葉肉、葉脈三部分;葉肉細胞、保衛(wèi)細胞都含有葉綠體,表皮細胞無色透明沒有葉綠體。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2)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nèi)的水通過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過程。【解答】(1)該實驗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蒸發(fā)(2)A葉片不處理蒸騰作用最大,因此質(zhì)量變化最大,B葉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只用氣孔少的上表面進行蒸騰作用,因此B裝置質(zhì)量略有減少,C葉片兩面涂上凡士林,不進行蒸騰作用,因此質(zhì)量基本不變。則曲線I表示裝置C質(zhì)量變化,曲線II表示B裝置質(zhì)量變化,曲線Ⅲ表示裝置A質(zhì)量變化。(3)曲線Ⅲ表示的是A裝置質(zhì)量變化,曲線II是B裝置質(zhì)量變化,B中葉片下表皮涂抹了凡士林,即A正常蒸騰作用,B是只有上表皮氣孔正常參與蒸騰作用,則b的長度表示了通過下表皮氣孔散失的水分的質(zhì)量。19.(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各裝置的初始質(zhì)量均為300克,枝條大小及葉片數(shù)量相同且來自同株植物。各組實驗結果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如表所示。組別 5小時后裝置質(zhì)量(g)甲 150乙 100丙 200丁 130(1)如果甲、乙是一組對照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2)如果乙、丁是一組對照實驗,丁組中的“ ”處應填 ℃。(3)根據(jù)乙、丙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 。(4)除實驗中的三種因素外,請再寫出一種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 。【答案】(1)濕度(2)30(3)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植物的蒸騰作用越強烈;(4)環(huán)境中空氣的流動速度【知識點】蒸騰作用【解析】(1)光照光對蒸騰作用的影響首先是引起氣孔的開放,減少氣孔阻力,從而增強蒸騰作用。其次,光可以提高大氣與葉子的溫度,增加葉內(nèi)外蒸氣壓差,加快蒸騰速率。(2)溫度對蒸騰速率的影響很大。當大氣溫度降低時,葉溫比氣溫高出2~10℃,因而氣孔下腔蒸氣壓的增加大于空氣蒸氣壓的增加,使葉內(nèi)外蒸氣壓差增大,蒸騰速率增大;當氣溫過高時,葉片過度失水,氣孔關閉,蒸騰減弱。(3)濕度在溫度相同時,大氣的相對濕度越大,其蒸氣壓就越大,葉內(nèi)外蒸氣壓差就變小,氣孔下腔的水蒸氣不易擴散出去,蒸騰減弱;反之,大氣的相對濕度較低,則蒸騰速率加快。(4)風速風速較大,可將葉面氣孔外水蒸氣擴散層吹散,而代之以相對濕度較低的空氣,既減少了擴散阻力,又增加了葉內(nèi)外蒸氣壓差,可以加速蒸騰。強風可能會引起氣孔關閉,內(nèi)部阻力增大,蒸騰減弱。【解答】(1)如果甲、乙是一組對照實驗,探究的問題是濕度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2)如果乙、丁是一組對照實驗,根據(jù)控制變量法,控制單一變量,所以丁組中的“ ”處應填30℃。(3)根據(jù)乙、丙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植物的蒸騰作用越強烈;(4)除實驗中的三種因素外,請再寫出一種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 環(huán)境中空氣的流動速度;故答案為:(1)濕度(2)30(3)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植物的蒸騰作用越強烈;(4)環(huán)境中空氣的流動速度20.(2024八下·柯橋期末)某校八年級學生的勞動實踐課程內(nèi)容為在學校勞動實踐基地上種植蔬菜。為了提高蔬菜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同學們咨詢當?shù)夭宿r(nóng),獲得了以下的經(jīng)驗分享。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摻入一定比例的沙子。②將家禽、家畜的糞便及雜草等堆積一段時間“發(fā)酵”成肥料。(發(fā)酵是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③搭配種植高矮不同的多品種蔬菜。④合理灌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以上能提高蔬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經(jīng)驗作出合理解釋。【答案】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摻入一定比例沙子提高土壤的透氣性,能夠有利于蔬菜根的呼吸作用,提高蔬菜的產(chǎn)量。②“發(fā)酵”能殺死其中的一些寄生蟲與有害小動物且滋養(yǎng)了大量的微生物,寄生蟲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尸體被分解者分解后,產(chǎn)生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各種無機鹽被根吸收,避免化肥的大量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質(zhì)。③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可以利用分層現(xiàn)象進行套種,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進而來提高蔬菜產(chǎn)量。4)夏天中午土壤溫度高,水分蒸發(fā)的快,此時澆水土壤溫度突然下降,會刺激到植株,容易導致花朵凋謝,葉子枯萎現(xiàn)象。冬季傍晚溫度較低,此時澆水很容易將植株凍傷,并且不利于植株的生長。【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chǎn)物【解析】光合作用進行的部分必須有葉綠體的細胞,因為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基礎,形象地比喻為制造有機物的“機器”。呼吸作用所有的活細胞都要進行,細胞活著就要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而生命活動需要能量支持才能正常完成,而這個能量是由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得來的,沒有呼吸作用,細胞就不能正常生活,就會死亡。根一般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主要功能為固持植物體,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礦物質(zhì),將水與礦物質(zhì)輸導到莖,以及儲藏養(yǎng)分。21.(2022八下·溫州期末)網(wǎng)購綠植經(jīng)濟、便捷,為提高綠植的成活率,商家會在運輸時進行特殊處理:①選取長勢良好的植株,運輸前一周充分澆水、置于充足的陽光下培養(yǎng):②根部帶土挖取,外層用保水性強且有大量空隙的濕谷皮包裹:③修剪多余的枝葉,保留4-5 片葉片,捆綁固定:④內(nèi)層用透氣的報紙包裹,外包裝盒上進行打孔處理。請根據(jù)上述信息,并結合已學知識,對上述“特殊處理”能提高綠植的成活率作出合理解釋。【答案】長勢良好的植株生命活動旺盛,有利于綠植成活;運輸前一周給予充足的水分和光照,有利于綠植光合作用,積累更多的有機物:帶土挖取,可保護根尖(根毛區(qū))以減少根部的損傷;外層用濕谷皮包裹,可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帶有空隙的谷皮透氣性強,內(nèi)層用透氣的報紙包裹、外包裝打孔處理,可為植物,尤其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氣,以進行呼吸作用;修剪枝葉,可避免蒸騰作用過強而失水,保留4~5片葉片,可使植物移栽后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提高成活率。【解析】綠植的成活率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植物的根等因素有關。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影響因素有光照、溫度、濕度等。植物的根也要呼吸,它所消耗的有機物,主要來自葉光合作用制造的。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節(jié) 植物的葉與蒸騰作用考點一、葉的結構(一)葉的形態(tài)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葉的大小和形狀差異很大。例如,王蓮漂浮于水面的圓形葉直徑可超過2米,而浮萍的葉只有幾毫米;楓香的葉寬大如拳,而松樹的葉細如縫衣針。葉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等特征與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1)生活在潮濕陰暗環(huán)境下的植物,一般葉片較大且葉表面無角質(zhì)層,以增加換氣的面積。(2)生活在干旱環(huán)境下的植物,葉片一般較小甚至退化成針刺狀(如刺葉石竹)或小鱗片狀(如麻黃),葉表面多覆蓋有蠟質(zhì)和不易透水的角質(zhì)層。(二)葉的結構葉的形態(tài)雖然是多種多樣的,它的基本結構卻是相似的。(1)葉的結構:植物的葉一般由葉柄和葉片組成。葉片通過葉柄著生在莖上。(2)葉片的結構:葉片是葉的主要部分,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等結構組成。①表皮:表皮覆蓋在葉片的表面,分為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層形狀不規(guī)則、排列緊密、無色透明的表皮細胞構成,有利于光線的透過和對葉片內(nèi)部結構的保護,并能防止水分散失和病蟲的侵害。②葉肉:葉肉在上、下表皮之間,由含有許多葉綠體的薄壁細胞組成,是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在能區(qū)分背腹面的葉片中,葉肉明顯地分為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兩部分。③葉脈:是生長在葉片中的維管束,多由導管和篩管構成,是水分、無機鹽、有機物的運輸通道,同時對葉片有支持作用,使葉片展開,以更多地接受陽光照射。典例1:(2024八下·長興期末)圖一是綠色植物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圖二是細胞結構示意圖,圖三是氣孔的關閉和開放兩種狀態(tài)示意圖。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1)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2)圖一中②所示細胞與圖中 (填“甲”或“乙”)細胞結構相似;(3)夏天正午陽光過強時,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往往處于圖三中 (填“丙”或“丁”)變式1:(2024八下·東陽期末)如圖為葉片結構示意圖,下列對相關結構和功能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1、3為表皮,是上皮組織,含葉綠體較多B.2為葉肉,是營養(yǎng)組織,能制造營養(yǎng)物質(zhì)C.5是葉脈,為輸導組織,起運輸養(yǎng)料的作用D.6為氣孔,是氣體交換的“門戶”變式2:如圖是菠菜葉片的結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葉片結構的上表皮由圖中序號 表示,葉脈由圖中序號 表示。(2) 是氣體交換的“窗口”,由圖中序號 表示。(3)[2]和[3]是葉肉細胞,其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所以葉肉細胞是葉片進行 的主要部位。(4)[1]和[4]所屬的組織是 (填字母)。A.營養(yǎng)組織 B.輸導組織 C.保護組織 D.分生組織變式3:(2023八下·杭州期末)圖一是綠色植物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圖二是細胞結構示意圖,圖三是氣孔的關閉和開放兩種狀態(tài)示意圖。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一中②所示細胞與圖二中 (填”甲”或”乙”)細胞結構相似;(2)圖一中⑤的結構名稱是 ,它是植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3)夏天正午陽光過強時,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往往處于圖三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狀態(tài)。考點二、蒸騰作用(一)觀察植物蒸騰失水現(xiàn)象(1)實驗過程①選取一盆正處于生長旺盛期的闊葉植物(如天竺葵等)。②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幾片鄰近的葉片包扎起來。③對該植物澆水后,置于陽光下照射。④觀察塑料袋內(nèi)有沒有水珠產(chǎn)生。如果沒有水珠產(chǎn)生,請把植物搬到室內(nèi)使其快速冷卻,再觀察塑料袋上有沒有水珠。(2)現(xiàn)象:將植物置于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或照射一段時間搬到室內(nèi)快速冷卻后,可以發(fā)現(xiàn)塑料袋內(nèi)壁上有小水珠產(chǎn)生。(3)結論: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散失水分。(二)蒸騰作用(1)概念: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片)以氣體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作蒸騰作用。(2)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進行蒸騰作用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經(jīng)過莖的運輸?shù)竭_葉后,除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過程外,大部分從葉片散失了。事實上,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大約有99%是通過蒸騰作用散發(fā)出去的,只有約1%的水分會用于光合作用等其他生理過程。(3)進行蒸騰作用的部位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在葉柄和幼嫩莖處也能進行。(三)蒸騰作用的意義(1)蒸騰作用是水分吸收和運輸?shù)闹饕獎恿碓凑趄v作用能夠產(chǎn)生自下而上的蒸騰拉力,這種拉力是水分從根部運送到莖、枝、葉等部位的主要動力。(2)蒸騰作用能促進植物對無機鹽的運輸蒸騰作用產(chǎn)生拉力能夠促進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自下而上運輸,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植物體內(nèi)的運輸。(3)蒸騰作用能夠有效地降低葉片溫度夏天,葉片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會轉變成熱能,從而使葉片的溫度升高。溫度過高會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動的進行,嚴重時甚至導致某些葉片生命活動完全停止。蒸騰作用可以在溫度偏高的情況下有效地降低葉片的溫度。當液態(tài)的水汽化成水蒸氣,從氣孔中散失到大氣中時,會帶走大量的熱量,從而使葉片的溫度不會過高。(四)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因素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有大氣的溫度、濕度和氣流速度等。一般情況下,若氣孔周圍溫度低、濕度大、氣流速度慢,則蒸騰作用弱;若氣孔周圍溫度高、濕度小、氣流速度快,則蒸騰作用強。(五)探究水從葉的什么地方散失(1)實驗過程①選取一片生長旺盛的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②將A、B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試紙,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③向浸過氯化鈷溶液的藍色試紙滴一滴水,觀察到藍色試紙的顏色變紅。④過一段時間,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試紙顏色的變化。(2)現(xiàn)象:先變色的是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顏色深- 些的也是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3)結論:水是從葉的上、下表皮中散發(fā)出來的,而且下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六)探究水從葉的什么結構散失(1)過程①在載玻片上滴1滴清水。②用鑷子撕取蠶豆葉片的下表皮,把它們放在載玻片上,用解剖針把它們展平,加蓋蓋玻片。③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葉片的表皮細胞一般為形狀不規(guī)則的扁平狀,彼此鑲嵌成一層結合緊密的、較為牢固的組織。表皮上有成對的半月形細胞,叫保衛(wèi)細胞。④換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可看到保衛(wèi)細胞中有葉綠體⑤另取一片葉子,浸在盛有熱水( 60攝氏度左右)的燒杯中,仔細觀察葉片表面,可發(fā)現(xiàn)葉片兩面都有氣泡產(chǎn)生,且下表皮比上表皮多,這是因為下表皮氣孔多。(2)結論:葉片的表皮細胞之間有成對的半月形的細胞圍成的氣孔,而且一般葉片的下表皮氣孔比上表皮氣孔多。(七)氣孔(1)保衛(wèi)細胞:葉的表皮上有成對的半月形細胞,叫作保衛(wèi)細胞。(2)氣孔:兩個半月形的保衛(wèi)細胞之間的小孔是氣孔。在進行蒸騰作用時,葉中的水以氣體形式從氣孔中散發(fā)出來。氣孔不僅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而且是散失體內(nèi)水分的“門戶”。氣孔的開閉,由保衛(wèi)細胞控制著。當氣孔關閉時,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弱,同時,也減弱了光合作用(因為缺少二氧化碳作為原料)。(八)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nèi)的運輸(1)水在植物體內(nèi)的運輸途徑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進人根內(nèi),然后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輸送到葉肉細胞,這些水分中的絕大部分通過葉片氣孔以蒸騰作用的方式散失到大氣中。植物能通過氣孔的開閉來調(diào)節(jié)蒸騰作用的快慢,使植物體內(nèi)始終保持著適量的水分。。【能力拓展】①無水氯化鈷試紙的顏色是藍色,試紙吸水后,水合氯化鈷試紙的顏色呈紅色。②實驗前用濾紙先將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否則會影響實驗效果。③選用同一片葉進行實驗,目的是減少無關變量的干擾,因為葉片的大小、新鮮程度等也會影響實驗結果。氣孔的開閉保衛(wèi)細胞呈半月形,一個保衛(wèi)細胞與另一個保衛(wèi)細胞相鄰的一側,細胞壁相對較厚,與表皮細胞相連的弓形一面,細胞壁較薄,這和氣孔的開閉密切相關。當陽光照射時,保衛(wèi)細胞可進行光合作用,使其細胞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增大而吸水,吸水膨脹后,保衛(wèi)細胞就會向細胞壁薄的一側擴展,使氣孔逐漸開放;若保衛(wèi)細胞失水,它們就會相對回縮,而使氣孔逐漸關閉。典例1:(2024八下·三門期末)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植物的蒸騰作用快慢是不同的。小科利用如圖裝置來探究“溫度對植物蒸騰作用快慢的影響”。(1)實驗中選用的植物枝條有何要求? 。(2)小科將該裝置放在不同溫度的地方,一段時間后,請你幫小科預測實驗現(xiàn)象及對應的結論: 。變式1:(2024·浙江期末)如圖所示是地球水循環(huán)示意圖,根據(jù)示意圖分析,下列對植物蒸騰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完成的B.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增加空氣中的氧氣含量C.葉的蒸騰作用是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和無機鹽運輸?shù)闹饕獎恿?br/>D.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增大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在地球水循環(huán)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變式2:(2024八下·臨海期末)如圖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實驗裝置,對植物進行澆水后,將該裝置放在陽光下照射2個小時,觀察塑料袋內(nèi)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1)A、B、C三個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為 。(2)由此實驗可知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3)移栽樹木時往往要剪掉部分枝葉,其主要目的是 。變式3:(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同學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數(shù)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深一些.方案二:把一片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冷水中,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shù)目.方案三:取3株具有等量等大葉片的該植物嫩枝,按圖丙所示方法處理.(1)方案一實驗中,濾紙貼上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先變色且顏色深一些.這種實驗現(xiàn)象說明下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 ?。ㄟx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上表皮散發(fā)出來的水分.(2)小明按方案二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無論上表皮還是下表皮都沒有觀察到氣泡.根據(jù)學過的知識,你認為小明沒有觀察到氣泡可能的原因是 .(3)在方案三中,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zhì)量調(diào)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時測一次各裝置的質(zhì)量,直至實驗結束得到如圖丁的實驗結果,請判斷實驗時間為12小時的時候,由下表皮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為 克.1.(2023八下·上虞期末)高大的千年樟樹,促進水分“爬”上樹梢的動力來自( ?。?br/>A.蒸騰作用 B.吸收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2.(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圖為小金觀察比較氣孔與水分散失的實驗,采用3片相同的女貞(一種常綠喬木)樹葉(可以堵塞氣孔)分別處理樹葉,幾天后,預期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br/>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3.如圖是綠色開花植物的某些生理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a(chǎn)表示根對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qū)B.b表示水分由導管從低往高運輸,動力主要來自蒸騰作用C.c表示水分的散失,“門戶”是氣孔D.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途徑是:大氣→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莖葉→大氣4.(2022八下·婺城期末)氣孔是氧氣、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當保衛(wèi)細胞含水量多時氣孔大(如圖甲),含水量少時氣孔小甚至關閉(如圖乙)。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br/>A.將葉片浸入濃鹽水中,氣孔將如圖甲所示B.保衛(wèi)細胞的形狀能改變是因為沒有細胞壁C.蒸騰作用能在溫度偏高的情況下有效降低葉片溫度D.植物體光合作用強弱與保衛(wèi)細胞的含水量關系不大5.(2024八下·嵊州期末)如圖表示向日葵在24小時內(nèi)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毫克/小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暗處,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B.在暗處,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C.在光下,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D.在光下,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6.(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圖甲是小科想探究“葉片哪一面氣孔數(shù)目多”所進行的實驗:圖乙、丙為某陸生植物葉表皮中的不同狀態(tài)下的保衛(wèi)細胞。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圖甲是根據(jù)葉片兩面出現(xiàn)氣泡數(shù)量的多少來判定的B.圖甲實驗中所用的熱水必須90℃以上C.圖乙表示晴天正午溫度較高時的形態(tài)D.圖丙表示保衛(wèi)細胞吸水較多時的形態(tài)7.(2024八下·三門期末)模型構建是學習科學的方法之一,它能夠讓復雜抽象的科學知識簡單化、直觀化。如圖是小科同學利用相關材料制作的植物氣孔模型。則圖中氣球模擬 。從充氣口充入空氣使氣球圍成的“空腔”變大,此時模擬氣孔 ?。ㄟx填“張開”或“閉合”)。8.(2024八下·金東期末)八(1)班同學以“植物中的物質(zhì)運輸”為主題開展相關的大單元學習。小科同學畫出圖甲所示葉片上的物質(zhì)流動圖,并利用顯微鏡觀察了蠶豆下表皮裝片和根尖的縱切片,如圖乙是顯微鏡下的部分視野,圖丙是他繪制的根毛細胞。請回答:(1)圖甲中代表有機物運輸路徑的是 ?。ㄌ顖D中序號)。(2)圖乙中“? ”代表的是 細胞。(3)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條件是圖丙中的細胞液濃度 ?。ㄌ睢按笥凇薄靶∮凇被颉暗扔凇保┩寥廊芤簼舛取?br/>9.(2024八下·拱墅期末)研究表明,植物的蒸騰作用與其耐熱性密切相關。小樂擬通過研究某品種耐熱辣椒的蒸騰作用來探尋其耐熱機理。(1)小樂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一組實驗,若要驗證某品種耐熱辣椒體內(nèi)水分主要是由葉片散失的,則應選擇 (選填字母),預期的實驗現(xiàn)象是 。(2)小樂將生長狀況一致的該品種耐熱辣椒置于能控制光照、溫度和濕度等條件的人工氣候箱中培養(yǎng),定時測量其蒸騰速率,結果如圖乙所示。①本實驗的自變量為 和處理時間,其他環(huán)境條件相同且適宜。②試根據(jù)如圖乙所示的實驗結果,分析該品種耐熱辣椒的耐熱機理?!? 。10.(2023八下·吳興期末)小科發(fā)現(xiàn)溫室大棚的內(nèi)壁掛著許多了水珠,于是想對水珠的來源做一個探究。(1)除了土壤中的水分蒸發(fā)以外,水珠最可能是因為植物的 作用。(2)小科做出假設,并通過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實驗驗證。那么他作出的假設是 。(3)下列對該實驗設計的相關分析,說法不正確的是 。A.加入油層可以防止水分從液面蒸發(fā)B.實驗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騰作用強弱C.該實驗應該多次重復,結果才更加可信D.三支試管分別放在不同濕度條件下11.(2023八下·黃巖期末)某生物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探究影響植物蒸騰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各裝置的枝條大小及葉片數(shù)量相同且來自同種植物。初始質(zhì)量均為300克。各裝置均放置在通風狀況相同的環(huán)境中,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請回答:(1)瓶中清水表面滴植物油,這么做的目的是 。(2)將甲、乙兩組進行對照,探究的問題是 。(3)興趣小組根據(jù)實驗得出結論:光照可以促進植物的蒸騰作用。其依據(jù)是 。12.(2023八下·洞頭月考)小科進行“驗證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的實踐活動:取規(guī)格相同的甲、乙、丙三個量筒,盛有等量清水,分別插入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枝條。如圖,甲中的枝條保留全部葉片,乙中的枝條摘除部分葉片,丙中的枝條摘除全部葉片。在每個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這三個裝置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24小時后,觀察量筒中液面的變化。請回答:(1)該實驗的對照組是 。(2)如果實驗成功,可以觀察到三個量筒內(nèi)液面由高到低的順是 。(3)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樹樹蔭下明顯低于陽光直曬下的氣溫,其原因是 。13.(2023八下·椒江期末)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取8株長勢相近的水培綠蘿,平均分為兩組,每組4株,進行如下操作。液面下降的平均距離/cm時間.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9:00 0 0 011:00 0.2 0 013 :00 0.4 0.05 015:00 1.1 0.08 017:00 1.4 0.1 0步驟一:按上圖所示設置三組實驗。步驟二:分別往相同的容量瓶中加入等量且適量的清水,記錄起始刻度值,再各滴加5滴植物油。步驟三:用透明保鮮袋罩住綠蘿,用棉線扎緊袋口。步驟四:每隔2小時觀察保鮮袋中水珠情況,測量并計算容量瓶中液面下降的平均距離。(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是: (2)第二組液面也出現(xiàn)下降,主要原因是: (3)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明顯,可采取的方法有: 。(寫出一種即可)14.有一個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研究“水是從葉的什么地方散發(fā)出來的”。步驟如下:①在一株蠶豆上選取一片生長旺盛的葉片,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②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試紙(藍色氯化鈷遇水變紅色)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貼在上表皮的記為A,貼在下表皮的記為B),并用回形針將它們固定。③用嘴向另外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試紙哈氣(或直接在試紙上滴一滴水),觀察藍色試紙發(fā)生了什么變化。④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試紙顏色的變化,比較哪一張試紙先變色,哪一張試紙的顏色更深一些。(1)本實驗中設計步驟③的目的是 。(2)在步驟④中試紙的顏色會從藍色漸漸變成 色,先變色的是 (填“A”或“B”)。(3)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15.(2024·浙江期末)將一株生長旺盛的綠色植物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nèi),置于室外進行培養(yǎng),用CO2濃度檢測儀測得一天中該玻璃罩內(nèi)CO2濃度的變化情況,繪制成如圖甲所示的曲線。圖乙是葉片表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表皮由大量無色透明.的表皮細胞組成,有利于光的透過;表皮上的氣孔不僅僅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還是散發(fā)體內(nèi)水分的“門戶”。(1)根據(jù)圖甲分析,該綠色植物一天中有機物的合成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消耗量。(2)圖甲中BC段與AB段相比,CO2濃度增加減慢,可能的原因是 。(3)炎熱夏天的中午,密閉容器中CO2濃度會出現(xiàn)圖甲中FG段所示的變化,生物學上稱之為植物的“午睡”現(xiàn)象,這是植物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方式。請你利用所學的知識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解釋。16.(2024八下·長興期末)小周探究植物蒸騰作用速率的影響因素,用普通塑料瓶做底座,增加裝置穩(wěn)定性,用精度較高的移液管(帶刻度的玻璃管)代替普通導管,可測出細微液面變化,并可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較精確的實驗結果。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實驗步驟:①采摘同一部位長勢一致留有 10 片葉的海桐枝若干, 隨機分成 3 組, 每組 3 枝。②每隔 10m in 對移液管液面高度進行一次讀數(shù),記錄水位差數(shù)據(jù)。③每組實驗重復 3 次,記錄每組實驗葉片失水平均值。以下為用蒸騰計裝置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植物蒸騰速率的影響。組別 溫度/℃ 風速 光照情況 蒸騰計高度變化平均值甲 30 三擋電扇 光照 h1乙 30 一檔電扇 光照 h2丙 30 一檔電扇 光照 h3丁 15 一檔電扇 黑暗 h4請根據(jù)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小周基于 的猜想,進而設置了甲、乙實驗。(2)如果 h3 > h4,小周認為能得出植物蒸騰作用與溫度的關系,請判斷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3)若要證明植物的葉是水分散失的唯一器官,小周該利用圖中器材設計方案,請用圖示或文字的形式寫在答題卡的相應區(qū)域 。17.小葉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shù)目)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用顯微鏡觀察同一張蠶豆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方案二:把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60℃左右的水中(如圖),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shù)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更深一些。(1)采用方案 可以觀察到葉片的保衛(wèi)細胞。(2)方案二中觀察到 的現(xiàn)象,說明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葉采用方案三進行實驗,貼上濾紙后經(jīng)過較長時間,發(fā)現(xiàn)兩張藍色濾紙顏色變?yōu)橐粯蛹t。小葉認為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同樣多,與方案二的實驗結論不一致。于是去問老師,老師詢問了小葉的實驗過程后,指出小葉用方案三所做實驗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老師如此判斷的理由是 。18.(2024八下·武義期末)小康在研究某植物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shù)目)時,采取如下方法:方法1:取3株大小、來源相同、具有等量葉片的該植物嫩枝,依圖甲所示方法處理.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zhì)量調(diào)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時記錄各個裝置的質(zhì)量變化,實驗結果曲線圖如圖乙,直至實驗結束.方法2:用顯微鏡觀察該植物同一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并統(tǒng)計氣孔的數(shù)目.(1)該實驗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 ??;(2)圖乙中,曲線Ⅲ表示的裝置是 ?。ㄌ睢癆”“B”或“C”)(3)小康分析數(shù)據(jù)后在圖乙中畫出了實線段b,b的長度表示的意義是 ??;19.(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各裝置的初始質(zhì)量均為300克,枝條大小及葉片數(shù)量相同且來自同株植物。各組實驗結果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如表所示。組別 5小時后裝置質(zhì)量(g)甲 150乙 100丙 200丁 130(1)如果甲、乙是一組對照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2)如果乙、丁是一組對照實驗,丁組中的“ ”處應填 ℃。(3)根據(jù)乙、丙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 。(4)除實驗中的三種因素外,請再寫出一種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 。20.(2024八下·柯橋期末)某校八年級學生的勞動實踐課程內(nèi)容為在學校勞動實踐基地上種植蔬菜。為了提高蔬菜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同學們咨詢當?shù)夭宿r(nóng),獲得了以下的經(jīng)驗分享。①往菜地的土壤中摻入一定比例的沙子。②將家禽、家畜的糞便及雜草等堆積一段時間“發(fā)酵”成肥料。(發(fā)酵是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③搭配種植高矮不同的多品種蔬菜。④合理灌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以上能提高蔬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經(jīng)驗作出合理解釋。21.(2022八下·溫州期末)網(wǎng)購綠植經(jīng)濟、便捷,為提高綠植的成活率,商家會在運輸時進行特殊處理:①選取長勢良好的植株,運輸前一周充分澆水、置于充足的陽光下培養(yǎng):②根部帶土挖取,外層用保水性強且有大量空隙的濕谷皮包裹:③修剪多余的枝葉,保留4-5 片葉片,捆綁固定:④內(nèi)層用透氣的報紙包裹,外包裝盒上進行打孔處理。請根據(jù)上述信息,并結合已學知識,對上述“特殊處理”能提高綠植的成活率作出合理解釋。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下第四章 第5節(jié) 植物的葉與蒸騰作用 舉一反三(原卷版).doc 八下第四章 第5節(jié) 植物的葉與蒸騰作用 舉一反三(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