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玩空氣》教案【核心概念】1.物質的結構與性質【學習內容及要求】1.2空氣與水是重要的物質。1~2年級:③認識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在玩泡泡游戲的過程中,知道泡泡里有空氣,知道空氣有多有少,人們能用空氣來保護物品等。2.科學思維通過觀察和使用氣泡膜,意識到充有空氣的氣泡膜可以保護其中的物品。3.探究實踐能主動探索與空氣相關的玩法,能使用空氣保護作用這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4.態度責任樂于參與到游戲中,并愿意向伙伴表達自己的想法。【重點與難點】重點:知道在泡泡和氣泡膜里有空氣,空氣有多有少。難點:能想辦法用空氣保護易碎物品。【教學準備】學生分組材料:泡泡液、吸管、注射器、氣泡膜、粉筆、膠帶、剪刀、打氣筒等。教師:泡泡表演道具、視頻、課件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玩泡泡 P1-4 演示玩泡泡 泡泡水要提前調配好,泡泡水開封久了也不易吹。 請生試著用吸管和泡泡液吹泡泡。 提問:玩泡泡和我們學習這個單元有什么關系? 引入課題:《玩空氣》 體驗玩泡泡 學生還可以在課間開展玩巨型泡泡、泡泡套人的活動。 預設: 泡泡里有空氣! 通過玩泡泡活動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熱情。探究泡泡里的空氣 P5-14 活動:用注射器吹泡泡。 一支注射器和一杯泡泡液。在淺盤中放入泡泡液。 提問:你們能用注射器吹出更大的泡泡嗎? 小結: 慢慢將注射器里面的空氣推入泡泡液,泡泡就形成了,注入的空氣越多,泡泡就越大。將泡泡里的空氣慢慢抽出來,泡泡就變小了。 學生用注射器吹泡泡,根據教師指導,探究泡泡里的空氣。 學生嘗試用多個注射器吹大泡泡。 預設: 我發現當推注射器時,泡泡變大;當拉注射器時,泡泡變小;我認為原因是泡泡里的空氣的多少變化了導致泡泡的大小變化。 泡泡液不直接放在桌子上,用大淺盤子來研究,更方便清潔。吹大泡泡中泡 P15-16 活動:吹大泡泡 提問:吹出大泡泡需要怎么辦? 活動:吹“泡中泡” 學生分組嘗試吹出更大的泡泡或“泡中泡”。 出示泡中泡材料,請生嘗試挑戰吹泡中泡。 播放微課,吹泡中泡指導。 組織吹泡中泡比賽,吹的層數多的小組獲勝,授予“泡泡王”稱號。 學生嘗試吹大泡泡。 預設: 需要讓泡泡中充入更多的空氣。 學生嘗試吹泡中泡,比賽吹泡中泡。 交流吹泡泡的心得。 也可以讓孩子自主探索吹泡中泡,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生自主選擇是否觀看微課視頻和觀看微課的時機。氣泡膜的作用 P17-24 1.觀察氣泡膜 生活中的泡泡還有很多,比如快遞包裝中的泡泡,這是什么樣的泡泡呢? 為方便大家觀察,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小塊的氣泡膜。 提問:輕輕捏,你有什么感覺?使勁捏,你發現了什么? 2.氣泡膜的作用 提問:快遞運輸中用到的類似包裝還有很多,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包裝呢? 生活中易碎的物品有很多,比如這根粉筆,掉到地上很容易就碎了。怎么讓粉筆掉在地上不碎? 3.用氣泡膜解決問題 如果將一盒易碎的餅干寄給你遠方的朋友,你打算怎么做呢? 4.思考 氣泡膜裹得越多越好嗎? 預設: 輕輕捏,感覺氣泡膜里有東西,泡泡的形狀會發生變化。 使勁捏,氣泡膜會噼里啪啦地炸開,炸開的泡泡會癟掉。 按照自己的設計,用氣泡膜和膠帶包裝粉筆,從相同高度松開手,測試粉筆會不會摔碎,并記錄結果。交流并得出泡泡膜能保護物品的結論。 預設: 可以用氣泡膜包好餅干運輸。 預設: 用太多氣泡膜不環保。 氣泡膜簡便易得,是學生積累關于空氣的經驗,建構對空氣的認知,建立空氣與生活聯系。 注重學習遷移。 培養批判性思維和環保意識。科學閱讀 P25 流星是在行星際空間的微粒和小固體塊,在接近地球時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進入地球大氣層,和空氣劇烈摩擦,產生高溫并發光。大部分流星在空中就燒掉了,還有一部分沒有燒掉的落到地上就是我們知道的隕石。 閱讀資料,交流對大氣層的認識。 預設:“大氣層還可以幫助我們抵御外界輻射” 了解大氣層。趣味實驗 P26 趣味實驗:彩虹泡泡龍。 播放演示視頻/演示彩虹泡泡龍實驗 課堂上分組如果來不及,可以鼓勵孩子們做家庭實驗 觀看演示。 學習實驗方法。 趣味實驗激發孩子興趣,鍛煉孩子動手能力。總結 總結:今天,我們吹了泡泡,也研究了氣泡膜,在玩空氣中你有哪些發現? 預設: 泡泡里有空氣,空氣有多有少,氣泡膜這些東西利用空氣來保護物品。 回顧學習。教學評價 基于教學目標進行評價,同時注意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在科學游戲中的行為習慣,建議教師用下面的評價語言支持學生。 如:“第X小組在玩泡泡的時候井然有序,不爭不搶,老師為你們點贊。”“第X小組的泡泡液弄灑了,老師看到XXX作為衛生委員主動幫助他們小組清理衛生,非常佩服”“剛剛XX同學和XX同學在玩的時候發生了爭吵,但很快認識到錯誤,很快和好了,讓我們為他們的友誼鼓掌”。 自我評估: 今天在玩的過程中有沒有和同學們友好相處。 組內互評: 學生彼此討論和評價小組成員在合作過程中的表現,如:分享意見、分工明確、樂于助人、溝通順暢。 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價,評價需要有助于促進。玩泡泡這節課對孩子們吸引力很大,教師要盡量積極評價,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板書】玩空氣泡泡 空氣多 泡泡大空氣少 泡泡小氣泡膜 保護7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