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2025年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調測 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2025年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調測 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2025年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調測 科學試卷
1.(2025·紹興模擬)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糧食釀酒 B.奶粉沖泡 C.蜂蜜加溫水 D.燒水冒氣泡
2.(2025·紹興模擬)紹興黃酒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它是由糯米釀造而成,糯稻的稻谷在生物體結構層次上屬于(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3.(2025·紹興模擬)浙江部分地區推廣“水稻-小龍蝦-中華鱉”綜合養殖模式。稻田為小龍蝦和中華鱉提供棲息環境,小龍蝦捕食稻田害蟲與雜草,其糞便可肥田,中華鱉捕食小龍蝦。下列關于該生態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小龍蝦和中華鱉屬于分解者,能促進物質循環
B.水稻與雜草會競爭,小龍蝦能加強它們的競爭
C.該模式中能量通過“水稻→小龍蝦→中華鱉”單向流動并循環利用
D.該模式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減少農藥使用同時提高能量利用率
4.(2025·紹興模擬)《天工開物》里記載了鑄造“鐘”和‘鼎”的方法:先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以牛油、黃蠟附其上數寸”,油蠟上刻上圖案后在油蠟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殼;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蠟”,在油蠟流出后形成的空腔中倒入銅液,待銅液冷卻后,“鐘鼎成矣”。其過程中,“炙化其中油蠟”和“銅液冷卻成鐘鼎”涉及到的物態變化分別是(  )
A.液化 凝固 B.熔化 凝固 C.熔化 凝華 D.液化 凝華
5.(2025·紹興模擬)我國科研人員利用二氧化碳、水和陽光合成淀粉,合成的第一步是利用氫氣將二氧化碳還原成甲醇,如圖為該反應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成物丙由三種元素組成
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甲和丁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相等
D.參加反應的甲、乙質量比為3:1
6.(2025·紹興模擬)現有甲、乙兩個物體(m甲>m乙),在相等的恒力F作用下,分別在水平方向和斜面上通過了相等的距離s,如圖所示。F在兩種情況下做的功分別為W甲、W乙,兩者大小判斷正確的是(  )
A.
B.
C.
D.水平面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未知,無法判斷
7.(2025·紹興模擬)地震是一種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自然現象。關于地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震都發生在地球板塊的內部
B.地震是外力作用的一種表現形式
C.地震時人若在高樓,應立即乘電梯逃離
D.地震時人若在底樓,應迅速轉移到開闊地帶
8.(2025·紹興模擬)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避免傳染的有效方法是接種水痘疫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痘可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B.從免疫學角度,水痘疫苗屬于抗體
C.接種水痘疫苗可使人獲得非特異性免疫
D.從預防傳染病角度,接種水痘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9.(2025·紹興模擬)2024年5月,我國科學家在基因編輯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基因“編輯”的主要部位是(  )
A.細胞質 B.細胞核 C.細胞膜 D.細胞壁
10.(2025·紹興模擬)如圖所示,一圓形左粗右細的水庫導管,a、b為粗管和細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兩點,當閥門關閉時,它們的壓強分別是 Pa、Pb。打開閥門后(設水庫水位基本保持不變),水管中有一氣泡,隨水流向右運動,在經過a點和 b 點時的體積分別為 Va、Vb。則(  )
A. B.
C.Pa> Pb Va> Vb D.
11.(2025·紹興模擬)2025年初,“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執行第41 次南極考察任務,并在中山科考站卸貨進行物資補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船加速前進時受力平衡 B.船勻速前進時受力平衡
C.卸貨后船所受浮力不變 D.卸貨前后船的慣性不變
12.(2025·紹興模擬)科學應基于證據與邏輯得出結論。下列有關證據和結論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硝酸鉛與碘化鉀發生了化學反應”是證據,“生成黃色沉淀”是結論
B.②中“觀察到生成物不能被磁鐵吸引”是證據,“金屬都能與非金屬反應”是結論
C.③中“觀察到血管內血細胞單行通過”是證據,“該血管是毛細血管”是結論
D.④中“觀察到橡皮塞向上跳出”是證據,“機械能轉化成內能”是結論
13.(2025·紹興模擬)某學習小組為了探究不同金屬導電性強弱,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在金屬片橫截面積、長度相同的情況下, 電流表A1、A2、A3測得的電流分別為I1、I2、I3, 且I1>I2>I3。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導電性: Ag> Cu> Fe
B.三種金屬中,Fe片電阻最大
C.設計并聯電路的目的是控制變量
D.利用圖中儀器,改為串聯電路也可得出相同結論
14.(2025·紹興模擬)兩燒杯中盛有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現向兩燒杯中分別加入質量都為m的金屬 Zn和Fe,生成氫氣的質量隨加入金屬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
A.Zn的活動性比 Fe強
B.當m=a時,放入 Zn的燒杯中鹽酸過量
C.當m=b時,兩燒杯中溶液的質量相等
D.當m=c時,兩燒杯中剩余的金屬質量 Zn>Fe
15.(2025·紹興模擬)體育考試時,小敏用相同的速度在相同高度將籃球沿不同軌跡從A點投向B點,如軌跡1和軌跡2所示。若空氣阻力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A到B點,軌跡1籃球重力勢能的變化量大于軌跡2
B.在B 點時,軌跡1籃球的機械能大于軌跡2籃球機械能
C.從A到B點,軌跡1和軌跡2中籃球動能的變化量相等
D.運動到最高點時,在軌跡1和軌跡2籃球的動能都為0
16.(2025·紹興模擬)科學家提出一種海水淡化技術,其原理如圖。
(1)下列凈水方法與海水淡化原理相似的是____。
A.沉降 B.過濾 C.吸附 D.蒸餾
(2)裝置中的鋁膜露置在空氣中不容易被腐蝕的原因是   。
(3)水蒸氣變成液態淡水的過程中,發生變化的是____。
A.分子種類 B.分子間隔 C.分子質量
17.(2025·紹興模擬)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
(1)在載玻片上滴加生理鹽水,其目的是____。
A.增加細胞活性 B.殺死細胞
C.便于染色 D.保持細胞正常形態
(2)使用顯微鏡觀察過程中,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物鏡,以免   。
(3)觀察時,起初使用的目鏡是5×,物鏡是10×,若想在視野中觀察到更多的細胞.應選擇物鏡放大倍數為   (選填“8×”或“15×”) 的鏡頭。
18.(2025·紹興模擬)2025年2月28日(農歷二月初一),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排列成一條直線,形成罕見的“七星連珠”現象。連珠的七星都屬于太陽系的   星,“七星連珠”當天的月相是   ,紹興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選填“晝短夜長”或“晝長夜短”)。
19.(2025·紹興模擬)在不同溫度下,向盛有50g水的燒杯中緩慢加入固體M,測得溶液質量與加入溶質M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隨著溫度升高,溶質M的溶解度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30℃時, A、B、C三點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選填字母)。
(3)20℃時, D點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
20.(2025·紹興模擬)在同一直線上相距較遠地放置兩個相同規格的條形磁鐵A、B。現在A上施加水平力F使其沿直線向磁鐵B運動,假設當A 運動一段時間后,兩磁鐵間才出現吸引力,吸在一起后共同運動。整個過程保持A做勻速直線運動,吸在一起前 B 始終靜止。
(1)在磁鐵A 靠近B過程中出現了吸引力,請在俯視圖中已畫出的一條磁感線上用箭頭標出其方向。   。
(2)整個過程中,磁鐵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變化是   。磁鐵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變化是   。
21.(2025·紹興模擬)2024年6月20日報道,我國首例國產“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如圖)植入手術成功實施。“人工心臟”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科學觀念。
(1)人工心臟能夠輔助或替代人類心臟的功能。當人工心臟工作時,把血液泵入主動脈,模擬的是人體心臟   (選填“左心室”或“右心室”)的功能。
(2)人工心臟主要由血泵、控制系統和能源裝置組成。血泵負責推動血液流動,這一功能與人體心臟的   功能相似。
(3)人工心臟植入患者體內后,患者的飲食需要避免高鹽、高脂飲食,以下食物中應該適量或減少攝入的是____。
A.蔬菜 B.水果 C.肥肉 D.魚類
22.(2025·紹興模擬)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普通圓柱形玻璃杯(質量為100g,底面積為50cm2 也可作為測量工具。
(1)玻璃杯可以測量物體的質量。如圖甲所示,將待測鐵塊放入玻璃杯中,靜止時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為5cm,已知 則鐵塊的質量為   g;
(2)玻璃杯可以測量未知液體的密度。如圖乙所示,將空玻璃杯放入待測液體中,靜止時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為2.5cm,則待測液體的密度為   g/cm3。
23.(2025·紹興模擬)利用植物的生物過程來吸收二氧化碳,是凈化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法。為探究某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與光照強度的關系,科技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
實驗材料:生長狀況相同的某植物多株,二氧化碳測量儀,不同功率的光源(模擬不同光照強度),遮光設備等。
實驗步驟:
① 將多株植物等量分成 A、B、C、D 四組。
② 將四組植物分別放置在初始二氧化碳濃度相同.光照強度不同的密閉環境中,設置為A到D組光照強度依次增強。
③ 利用二氧化碳測量儀,每隔1小時測量并記錄一次四
組密閉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測量時間為 8 小時。實驗將測得數據繪制如右圖,請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設置了不同四組的目的是   。
(2)根據實驗數據,可以得出這種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   。
(3)若實驗中發現D組植物在8小時后CO2 濃度維持不變,其原因可能是   。
(4)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在實驗過程中還需要控制哪些相同的條件
   。 (寫出兩點)
24.(2025·紹興模擬)興趣小組同學往 NaOH 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時,發現溶液變成紅色,可片刻后紅色消失,重新恢復為無色。于是他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溶液的紅色為什么會變成無色呢
【猜想與假設】三位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小王:可能是NaOH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變質了
小敏:可能是酚酞與空氣中的O2反應了
小科:可能是與……有關
【討論交流】
(1)經集體討論,同學們認為小王的猜想是不合理的,原因是   。
為驗證自己的猜想,小敏和小科分別進行設計并實驗,結果如下表: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與解釋
小敏的方案 用煮沸過的蒸餾水配制上述NaOH溶液,冷卻后加入酚酞試液,并立即在液面上方滴些植物油。   紅色消失的現象與空氣中的O2無關。
小科的方案 將原氫氧化鈉溶液滴加酚酞溶液,然后加水稀釋。 溶液變成紅色,片刻,紅色消失,當加入的水達到一定值時,溶液重新變成紅色且不消失。 自己的猜想成立。
(2)小敏方案中“煮沸”和“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
(3)小敏方案中,實驗現象是   。
(4)根據小科的操作可知,小科提出紅色消失的猜想是:   。
25.(2025·紹興模擬)小敏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進行如下操作:
(1)如圖甲所示,將一張白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先將一塊薄玻璃板豎立在紙上,用筆順著玻璃板下沿畫一條直線,目的是為了確定   的位置。
(2)如圖乙所示,把蠟燭1點燃豎立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的蠟燭2,將蠟燭2豎立在玻璃板后并來回移動,直至蠟燭2與蠟燭1的像完全重合,得到像和物大小相等。以上運用了   的科學方法。
(3)如圖丙所示,記錄了三次物和像的位置,用直線連接A與B,C與D,E與F。分析圖線后可得出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還可得出的結論是   。
(4)小敏將蠟燭換成F發光體繼續實驗是為了直觀的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   。
26.(2025·紹興模擬)小敏在“測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用到的實驗器材有:電源電壓(3伏)、電流表、電壓表、“2.5伏”字樣的小燈泡L1、滑動變阻器(10歐姆 1安)、開關、導線若干。

序號 1 2 3 4
電壓U/V 1.50 2.00 2.50 2.80
電流I/A 0.20 0.24   0.32
(1)如圖甲是連接的實驗電路,在閉合開關前應先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移至   (選填“A”或“B”) 端。
(2)如圖乙是測量第3組數據時電路中電流表示數,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P1為   瓦。
(3)分析丙圖表格中的數據,其中第   組(填寫表格中序號的數字)數據有明顯錯誤。
(4)小敏想比較另一個額定電壓為2.5伏的小燈泡L2的額定功率P2與P1的大小關系,當L1正常發光時,他斷開開關,保持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不變,將L1替換為L2,閉合開關后,發現電壓表示數為2.3伏。依據上述現象, 可推斷出P1   P2(選填“>”、“=”或“<”).·也繼續完成了 P2的測量后,驗證了推斷。
27.(2025·紹興模擬)食品脫氧劑的主要成分是鐵粉,另有少量氯化鈉等物質,其原理是利用鐵生銹的原理除去氧氣。有人認為氯化鈉可以增強鐵粉的除氧能力,即能將容器中的氧氣濃度降到更低。為驗證該說法是否正確,小敏利用一端塞有橡皮塞的玻璃管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組別 加入試劑 AO/毫米 AB/毫米
I 1克鐵粉 500 101
Ⅱ 1克鐵粉+少量氯化鈉 500 104.5
① 將1克鐵粉(足量)迅速裝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油將玻璃管密封,油滴的下端標為A,輕彈玻璃管使鐵粉分布均勻且緊密,鐵粉的上端標為O,如圖甲所示。
② 靜置至油滴不再移動時,油滴的下端標為B,如圖乙所示。
③ 用刻度尺測量出AO 段和AB段的長度,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④ 另取1克鐵粉與少量氯化鈉,混合均勻后,重復上述實驗。
(1) 實驗中, 小敏將氧氣消耗的量轉化為   (選填“AO”、“BO”或“AB”)的長度。
(2)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忽略鐵粉之間混有的少量空氣,根據實驗Ⅱ的結果,可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精確到0.1%) 。
(4)小敏分別用脫氧劑和白磷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并用氧氣傳感器測得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丙所示。小敏認為用食品脫氧劑替換白磷進行該實驗更有優勢,他的理由是:   (寫出一條)。
28.(2025·紹興模擬)近期,動植物資源調查隊在我市某湖邊陰濕土壤上發現一少見的植物,其體型較小,假根生于葉狀體腹面。進一步研究發現該植物無輸導組織。
(1)根據上述描述,該植物最有可能屬于____。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裸子植物
(2)下列關于該植物的特點,正確的是____。
A.依靠種子繁殖后代
B.葉狀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C.適應干旱環境的能力較強
(3)假如要對該植物進行深入研究,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____(多選)。
A.觀察該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發育特征
B.研究該植物花的結構和功能
C.探究該植物獨特形態結構與陰濕環境的適應性關系
29.(2025·紹興模擬)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碳替代、碳減排、碳封存、碳循環4種途徑對全球碳中和的貢獻率如圖甲。
(1)圖甲表明:2050年對全球碳中和貢獻率最大的途徑是   。下列做法屬于該途徑的是   (選填字母)。
A.推廣使用氫能源 B.將CO2通入海底封存
(2)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環節,科學家比較了氨基乙酸鉀、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種吸收劑在不同煙氣流速下對煙氣中CO2的脫除效果,結果如圖乙,同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① 煙氣流速越快,CO2脫除率越   (選填“高”或“低”)。
② 當煙氣流速相同時,三種吸收劑中   對煙氣中CO2的脫除效果最好。
(3)為了實現CO2資源化,將含有22噸CO2的工業尾氣通過NaOH 溶液進行吸收,共消耗NaOH溶液200噸(尾氣中其他成分不與NaOH溶液反應),求該 NaOH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30.(2025·紹興模擬) 圖甲為自動氣象站中的測溫裝置,它的測溫電路可簡化為圖乙,其中的“恒流源”是一個能提供恒定電流的特殊電源,即電阻R變化時,通過R的電流大小保持不變。測溫時是通過數字電壓表的示數來反映環境的溫度、
(1)已知電阻R的阻值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如圖丙所示,則每升高1攝氏度,R的阻值增大   歐姆。
(2)某次環境溫度從20攝氏度上升到30攝氏度,發現電壓表的示數變化了8毫伏。當電壓表的示數為216毫伏時,環境溫度為多少攝氏度 (寫出計算過程)
(3)已知當溫度的變化值相同時,電壓表示數的變化值越大,該測溫裝置的靈敏度越高。若要提高該測溫裝置的靈敏度,可換一個電流值   (選填"更大"或"更小")的恒流源。
31.(2025·紹興模擬) 2024年10月30日,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圓滿完成我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4次載人飛行任務。
(1)運載火箭使用了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進劑。
反應原理: 則X的化學式是   。
(2)四氧化二氮常溫下就能轉化成二氧化氮(NO2),下列關于NO2與N2O4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
A.都屬于氧化物
B.分子中原子的個數相同
C.物質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
D.一個N2O4分子由兩個NO2分子構成
(3)飛船與空間站對接時為減小震動以保證安全,設置了電磁阻尼器,它可以簡化為如圖所示的磁鐵和線圈構成,當線圈水平向左運動時線圈的 ab邊中會產生電流,同時ab邊受到向右的阻力F,以減緩靠近速度。線圈 ab邊中產生電流的原理是   。
(4)神舟十九號首次將果蠅送上太空進行科學實驗,查閱果蠅資料如下:
果蠅是雙翅目昆蟲,它和人類一樣廣泛分布于世界各溫帶地區。果蠅以發酵爛水果上的酵母為食,有雌雄之分,身長3--4毫米,果蠅的復眼由800個小眼組成,每個小眼又是8個細胞湊成一圈,它容易飼養,生活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果蠅的染色體數目少而易于觀察,科學家研究發現果蠅許多基因與人類基因具有相似性,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上結構相似,存在共通性,作為經典的模式生物,人們對它的遺傳背景有著比其他生物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科學家送果蠅上太空主要是進行遺傳學的實驗研究,結合資料,請你簡要回答選擇果蠅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是: ①   ;②   。
32.(2025·紹興模擬) 人體的頭部結構如圖所示,其中標注了與咬合有關的部分結構。
(1)人的下頜骨可以看成杠桿,在咬食物時,咬肌收縮、下列模型能近似表示此杠桿動力和阻力方向的是____。
A. B.
C. D.
(2)某人咬合時牙齒受到的作用力為300牛.該力的力臂視作9厘米,咬肌施加給下頜骨的作用力的力臂視作3厘米,請計算此人咬肌施加作用力的大小。 (寫出計算過程)
(3)齲齒俗稱蛀牙,是青少年中發生率很高的牙病,而齲齒會影響到人的正常咬合。右圖當牙齒的   部位受到破壞會導致患者感覺到劇烈牙疼。
(4)使用含氟牙膏是預防齲齒的一種有效途徑,而含氟牙膏中摩擦劑的種類對氟化物能否有效預防齲齒又有較大影響。若某含氟牙膏中使用的摩擦劑成分可能為碳酸鈣、水合硅石(不溶于水且不與鹽酸反應)中的一種或兩種,而牙膏的其他成分均能溶于水且不與鹽酸反應。為探究此牙膏中麾擦劑的成分,請將以下實驗設計思路補充完整:①取一定量的牙膏樣品,加蒸餾水溶解;②過濾,分離濾液與沉淀;③取沉淀加入   ,觀察其溶解的情況。④根據現象預測結論:若全部溶解,則摩擦劑的成分是CaCO3;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A、糧食釀酒的過程中有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過程,故A正確;
B、奶粉沖泡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蜂蜜溶解在溫水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燒水冒氣泡是因為氣體溫度升高,溶解度變小從而逸出,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2.【答案】C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解答】稻谷屬于種子,在結構層次上屬于器官。
故答案為:C。
3.【答案】D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蚯蚓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陽光、空氣、水分等)。
【解答】A、小龍蝦和中華鱉是動物,屬于消費者,故A錯誤;
B、小龍蝦以雜草為食,可減弱水稻和雜草的競爭,故B錯誤;
C、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單向流動,逐漸遞減,不能循環使用,故C錯誤;
D、小龍蝦捕食害蟲,不僅能減少農藥的使用,還能利用害蟲的能量,糞便可肥田,可減少化肥的使用,可知,該模式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減少農藥使用同時提高能量利用率,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4.【答案】B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由氣態轉化為液態,稱為液化;由液體轉化為氣態,稱為汽化。由氣態轉化為固態稱為凝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稱為升華。
【解答】“炙化其中油蠟”,由固態轉化為液態,該過程屬于熔化過程;“銅液冷卻成鐘鼎”由液體轉化為固態,該過程屬于凝固。
故答案為:B。
5.【答案】A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單質+化合物=單質+化合物。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之比。
【解答】A、由圖可知,丙由氫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三種元素組成,故AA正確;
B、甲為單質,乙、丙和丁均為化合物,生成物中沒有單質,不屬于置換反應,故B錯誤;
C、甲的化學式為,單質的化合價為0,丁為,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故C錯誤;
D、乙為,參與反應的甲和乙的個數比為3:1,質量為,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6.【答案】C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做功的條件:物體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動距離。
【解答】兩圖中拉力大小相等且不變,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s相同,由可知,做的功相同,即。
故答案為:C。
7.【答案】D
【知識點】地震;地震的預報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時若來不及撤離到開闊地帶,應躲在建筑物中的小空間中并保護好頭部。
【解答】A、板塊交界處易發生碰撞和張裂,導致地震,所以地震發生在板塊交界處,故A錯誤;
B、地震是由地球內力導致的,故B錯誤;
C、地震發生時,不能乘坐電梯,故C錯誤;
D、地震時,若有機會應迅速躲到開闊地帶,防止建筑物倒塌導致受傷,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8.【答案】D
【知識點】抗生素;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預防傳染病的途徑:保護易感人體、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
【解答】A、抗生素可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能用抗生素治療,故A錯誤;
B、水痘疫苗能激起人體的免疫反應,屬于抗原,故B錯誤;
C、接種水痘可使人獲得特異性免疫,故C錯誤;
D、接種水痘能使人獲得免疫能力,不被傳染,屬于保護易感人群,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9.【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上具有效應的片段稱為基因。
【解答】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DNA在細胞核中。
故答案為:B。
10.【答案】A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液體壓強,h指的是物體距水面的距離。
【解答】由可知,深度相同的ab兩點受到的液體壓強相同。流體流速大、壓強小,b點水管較窄,水的流速快,氣泡受到的壓強小,所以體積更大。
故答案為:A。
11.【答案】B
【知識點】慣性;平衡狀態的判斷;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由沉浮條件可知,物體漂浮或懸浮時,浮力等于重力,要分析浮力變化情況可從重力變化情況進行分析。
【解答】AB、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時,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可知船勻速前進時受力平衡,故A錯誤,B正確;
C、船處于漂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卸貨后船的總重力減小,所以浮力減小,故C錯誤;
D、慣性大小與質量有關,卸貨后船的總質量減小,所以慣性減小,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2.【答案】C
【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化學變化現象
【解析】【分析】毛細血管很細,只允許紅細胞排成單行通過,血液流動速度最慢。
【解答】A、“生成黃色沉淀”是觀察到的現象,是證據,“硝酸鉛與碘化鉀發生了化學反應”是結論,故A錯誤;
B、“觀察到生成物不能被磁鐵吸引”是證據,但不能得出“金屬都能與非金屬反應”的結論,故B錯誤;
C、觀察到血管內血細胞單行通過”是證據,能得出“該血管是毛細血管”的結論,故C正確;
D、觀察到橡皮塞向上跳出”是證據,“得出的結論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3.【答案】D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并聯電路支路電壓等于電源電壓,所以支路電壓相等。
【解答】AB、并聯電路各支路電壓相等,由可知,電流越大,說明金屬片電阻越小,由 I1>I2>I3可知,電阻則導電性Ag> Cu> Fe,故AB正確,不符合題意;
C、使用并聯電路的目的是控制金屬片兩端的電壓相同,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利用圖中儀器不能得出電阻大小關系,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4.【答案】B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圖像出現拐點,說明反應已結束,金屬固體不溶于水,不屬于溶液中的成分。
【解答】A、圖中橫坐標不是時間,不能說明金屬活動性強弱,故A錯誤;
B、由圖可知,當m大于等于b時,表示鋅的曲線不再有氫氣產生,說明酸已完全反應,可知在b點前,酸過量,鋅完全反應,故B正確;
C、m等于b時,兩個燒杯中產生的氫氣的質量一樣多,m等于a時鐵中酸完全反應,所以從a到b鐵過量,燒杯中溶液的質量等于參與反應的鐵或鋅的質量加酸溶液的質量減去氫氣的質量,因鐵過量,所以參與反應的鐵的質量小于鋅,所以溶液質量不相同,故C錯誤;
D、由C可知,鐵中酸先反應完,所以剩余鐵的質量比鋅多,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5.【答案】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機械能守恒
【解析】【分析】小球達到最高點后做曲線運動,說明受到的重力與運動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可知最高點速度不為零,所以動能不為零。
【解答】ABC、不計空氣阻力,說明機械能守恒,從A到B點,籃球的質量不變,高度變高,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由于高度變化量相同,所以重力勢能變化量相同,由機械能守恒可知,動能變化量也相同,故AB錯誤,C正確;
D、運動到最高點時,軌跡1的高度更高,重力勢能更大,可知動能更小,但兩種情況下最高點的動能均不為零,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6.【答案】(1)D
(2)表面會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
(3)B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蒸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1)蒸餾:利用物質沸點不同將各成分分離。
(2)鋁雖是活潑金屬,但氧化鋁致密,能防止鋁進一步被氧化,所以清洗鋁制品時不能用鋼絲球刷,以免破壞氧化鋁保護膜。
(3)發生物態變化均屬于物理變化,只改變分子間間隙。
【解答】(1)由圖可知,海水淡化時,海水吸收水蒸氣汽化,從而與其他物體分離,與利用的是不同物質沸點不同,與蒸餾的原理相同。
故答案為:D。
(2)鋁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能隔絕氧氣,防止內部的鋁進一步被氧化。
(3)水蒸氣變成液體水,發生的是物理變化,分子本身不會發生改變,變化的是分子間的間隙。
故答案為:B。
17.【答案】(1)D
(2)物鏡壓壞玻片標本
(3)8×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滴的是生理鹽水,制作洋蔥表皮細胞滴的是清水。
(2)鏡筒上升時,眼睛應注視目鏡,直至觀察到較清晰的像。
(3)顯微鏡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 × 目鏡的放大倍數。
【解答】(1)在載玻片上滴生理鹽水能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利于觀察。
故答案為:D。
(2)鏡筒下降時,眼睛注視物鏡和玻片之間的距離,以免鏡筒將玻片壓壞。
(3)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更多的細胞,則放大倍數要減小,應使用放大倍數更小的物鏡,可知選擇的是8×”的鏡頭。
18.【答案】行;新月;晝短夜長
【知識點】晝夜長短變化;陰歷與月相的關系;行星及其衛星
【解析】【分析】從春分(3月21日左右,不包括春分)到秋分(9月21日左右,不包括秋分),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紹興晝長夜短,從秋分到第二年的春分,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紹興晝短夜長。
【解答】七星屬于行星,當天是農歷初一,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相是新月。
2月28日在冬至和春分之間,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紹興晝短夜長。
19.【答案】(1)增大
(2)C
(3)28.6%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溶解度指的是某溫度下,100g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質的質量。
(2)圖像出現拐點,說明不再繼續溶解M,即溶液已達飽和。
(3)由圖可知,20℃時,50g水中最多能溶解M的質量為20g。
【解答】(1)由圖可知,加入30gM時,30℃所得溶液的質量大于20℃所得溶液的質量,說明30℃時溶解的溶質的質量更大,可知30℃時溶解度更大,故M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2)由圖可知,30g之后,再添加M,溶液的質量也不再增大,說明不能繼續溶液M,則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A點和B點加入M的質量小于30g,所以溶液未達飽和。
(3)D點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20.【答案】(1)
(2)一直不變;先變大后不變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場和磁感線
【解析】【分析】(1)磁感線的方向為磁場方向,根據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N極出發,指向S極畫圖。
(2)先根據運動狀態分析摩擦力類型,若為靜摩擦,其大小變化情況和與它平衡的力的變化情況一致,若為滑動摩擦力,則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解答】(1)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N極出發,指向S極,如圖所示

(2)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整個過程中A產生的壓力不變,粗糙程度也不變,可知滑動摩擦力不變。
B在與A吸在一起之前始終靜止,受力平衡,A靠近B,吸引力逐漸變大,靜摩擦逐漸變大;吸在一起后靜摩擦變為滑動摩擦,壓力大小和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不變,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先變大后不變。
21.【答案】(1)左心室
(2)心肌
(3)C
【知識點】食物與營養;心臟和血管;人體血液循環模型
【解析】【分析】(1)右心室連接肺動脈。
(2)心肌的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
(3)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和纖維素含量較高,魚類蛋白質含量較高,肥肉脂肪含量較高。
【解答】(1)主動脈中的血液來自于左心室,所以該人體心臟模擬的是左心室的功能。
(2)心肌收縮,給血液流動提供動力,血泵負責推動血液流動,可知血泵與心肌的功能相似。
(3)肥肉中含有較多的脂肪,屬于高脂食物,應減少攝入。
故答案為:C。
22.【答案】(1)150
(2)0.8
【知識點】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沉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計算總重力再由重力公式求解總質量,從而求得鐵塊的質量。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浮力等于杯子的重力,聯立兩式求得液體密度。
【解答】(1)玻璃杯和鐵塊一起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則重力為
鐵塊的質量為

(2)玻璃杯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則
解得。
23.【答案】(1)形成對照,更明確地體現出光照強度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增強
(3)此時,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4)溫度、濕度、植物數量、測量儀器的精度等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1)實驗探究的是光照強度對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點的影響,則變量為光照強度,所以要改變光照強度,多做幾組實驗。
(2)二氧化碳濃度越低,說明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越強,據此分析。
(3)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優先來自于自身的呼吸作用,若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不夠,才會從環境中吸收二氧化碳。
(4)氣孔是植物體水分散失的通道,也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出的通道。
【解答】(1)多做幾組數據,通過對比可得出光照強度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影響。
(2)從A到D光照強度逐漸增強,由圖可知,裝置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減小,可知,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
(3)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變,說明即不吸收也不釋放二氧化碳,說明此時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相同。
(4)溫度對光合作用也會有影響,所以應控制裝置內溫度相同;濕度會影響蒸騰作用的強弱,從而影響氣孔的開閉情況,所以還應控制濕度相同。還需控制植物的數量、所用儀器的精度等相同。
24.【答案】(1)NaOH與CO2反應后得到的Na2CO3也顯堿性
(2)防止氫氧化鈉溶液與氧氣接觸
(3)溶液變成紅色,片刻,紅色消失
(4)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有關
【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水溶液都呈堿性,都能使酚酞變紅。
(2)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所以將水煮沸,水中的溶解氧將逸出。
(3)根據結論:與氧氣無關“可知,實驗現象應與題中現象相同。
(4)根據實驗操作可知,變量為溶液濃度,所以猜想與溶液濃度有關。
【解答】(1)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變質成碳酸鈉,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也會使酚酞變紅,不會恢復至無色。
(2)煮沸能將水中的溶解氧去除,植物油的密度小于水,會飄在水面上,隔絕氧氣。
(3)和氧氣無關,即無論是否與氧氣接觸,實驗現象與原來一致,即溶液變紅,片刻后又恢復無色。
(4)加水稀釋,改變的是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所以猜想是:該現象可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有關。
25.【答案】(1)玻璃板(或平面鏡)
(2)等效替代(法)
(3)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對稱性的發光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更好的測量像距。
(2)使用蠟燭2代替蠟燭1,這樣的研究方法稱為轉換法。
(3)平面鏡成像中,物與像關于平面鏡對稱,物距等于像距。
(4)使用左右不對稱的光源,目的是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對稱性。
【解答】(1)在紙上畫直線的目的是標注平面鏡的位置,便于后續測量物距和像距。
(2)用與蠟燭1完全相同的蠟燭2代替蠟燭1與像進行大小比對,屬于等效替代法。
(3)測量的分別是物距和像距,由圖可知,物距等于像距。
(4)F左右不對稱,可用于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否具有對稱性。
26.【答案】(1)A
(2)0.75
(3)2
(4)<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小燈泡電功率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1)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有效長度越長,電阻越大。
(2)電流表小量程的分度值為0.02A,大量程的分度值為0.1A。
(3)根據表示數據計算電阻,燈泡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4)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由歐姆定律可知,電阻越大,其兩端電壓越大。
【解答】(1)為了電路安全,連接電路時,閉合開關前要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處,即A端。
(2)電流表連接的是小量程,示數為0.3A,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3)由表中數據可知,第一組數據測得的電阻為
第二組數據測得的電阻為
第二組數據測得的電阻為
燈泡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但第2組和第3組電阻相同,可知第2組數據是錯誤的。
(4)串聯電路電阻越大,分壓越大,將L1替換為L2,電壓表示數減小,說明L2的電阻小于L2,兩燈的額定電壓相同,由可知,L2的額定功率大于L1的額定功率,即。

27.【答案】(1)AB
(2)氯化鈉可以增強鐵粉的除氧能力
(3)20.9%
(4)操作簡單、無污染、測量更精確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據油滴移動的距離表示的是消耗氧氣的量進行分析。
(2)對比兩次實驗的耗氧量,添加氯化鈉后耗氧量增多,說明氯化鈉可以增強鐵粉的除氧能力。
(3)氧氣的體積分數等于AB除以AO。
(4)根據圖像可知,食品脫氧劑幾乎能將氧氣耗盡,誤差更小。
【解答】(1)實驗采用了轉換法,用油滴移動的距離來反映氧氣的消耗量,即AB段的長度表示的是氧氣的消耗量。
(2)由表中數據可知,添加了氯化鈉后,AB段長度變長,即含氧量增多,可知:氯化鈉可以增強鐵粉的除氧能力。
(3)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4)由圖可知,使用食品脫氧劑能將氧氣消耗得更徹底,測量結果更準確且不會有污染物產生,更環保。
28.【答案】(1)B
(2)B
(3)A;C
【知識點】種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3)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苔蘚類植物的器官:莖和葉;蕨類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裸子植物的器官:根、莖、葉、種子。
(2)孢子植物:蕨類、苔蘚類、藻類。
【解答】(1)該植物有假根,有葉,符合苔蘚類植物的特征。
故答案為:B。
(2)A、苔蘚類植物屬于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故A錯誤;
B、植物點的葉肉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故B正確;
C、孢子的繁殖需要水,可知該植物不適應干旱環境,故C錯誤。
故答案為:B。
(3)要更深入了解該植物的生長等情況,需觀察該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發育特征和探究該植物獨特
形態結構與陰濕環境的適應性關系,苔蘚類植物沒有花,所以不能研究該植物花的結構和功能。
故答案為:AC。
29.【答案】(1)碳替代;A
(2)低;氨基乙酸鉀
(3)80 44
x 22t
根據80: 44=x: 22t 得x=40t
則NaOH%=40t/200t=20%。
【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低碳生活;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圖甲進行分析,占比越大,說明貢獻率越大。
(2)結合乙進行分析,圖像整體都向下,說明二氧化碳脫除率隨煙氣流速的增大而減小。
(3)由二氧化碳的質量通過方程式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注意方程式計算所得的是氫氧化鈉溶質的質量,再由質量分數公式計算溶液質量。
【解答】(1)由圖甲可知,2050年對全球碳中和貢獻率最大的是碳替代。
氫能源在使用時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推廣使用氫能源,可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屬于碳替代。
故答案為:A。
(2)由圖乙可知,二氧化碳脫除率隨煙氣流速的增大而減小;
由圖乙可知, 當煙氣流速相同時,氨基乙酸鉀對煙氣中CO2的脫除效果最好。
30.【答案】(1)0.4
(2)流過電阻R的電流不變,根據U=IR,則△U=I△R,由圖可知,20攝氏度上升到30攝氏度時,△R=4歐,所以I=2毫安,電壓表示數為216毫伏,據U=IR得到R=108歐,對應溫度為20攝氏度。
(3)更大
【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丙分析電阻與溫度變化量之間的關系。
(2)根據(1)中所得規律,計算電阻變化量,結合歐姆定律計算恒流源電流大小,得出電阻大小后根據圖丙讀出溫度。
(3)根據“電壓表示數的變化值越大,該測溫裝置的靈敏度越高”可知,要提高靈敏度則需增大電壓變化值,由歐姆定律可知,應增大電流。
【解答】(1)由圖丙可知,溫度每升高20℃,電阻增大8歐姆,可知溫度升高1℃電阻的變化量為。
(3)由U=IR可知,電阻變化一定時,電流值越大,電壓變化值越大,靈敏度越高。
31.【答案】(1)H2O
(2)A;C
(3)電磁感應
(4)果蠅的染色體數目少而易于觀察,科學家研究發現果蠅許多基因與人類基因具有相似性;果蠅容易飼養、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便于進行遺傳學實驗
【知識點】電磁感應;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判斷X的化學式,注意X前的系數。
(2)氧化物: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
(3)產生感應電流的原理是電磁感應。
(4)根據題中所給的果蠅的性質進行分析。
【解答】(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保持不變,可知X的化學式為H2O。
(2)A、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都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屬于氧化物,故A正確;
B、一個四氧化二氮分子中含有6個原子,一個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3個原子,可知原子個數不同,故B錯誤;
C、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都是1;2,可知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故C正確;
D、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不能構成分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AC。
(3)由“線圈水平向左運動時線圈的ab邊中會產生電流”可知,該裝置能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能量轉化形式與發電機相同,原理是電磁感應。
(4)由文中信息可知,果蠅容易飼養,生活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且果蠅的染色體數目少而易于觀察,科學家研究發現果蠅許多基因與人類基因具有相似性。
32.【答案】(1)C
(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可得 則 F2=900N
(3)牙髓
(4)過量鹽酸;若部分溶解,則摩擦劑的成分是CaCO3和水合硅石;若全部不溶解,則摩擦劑的成分是水合硅石
【知識點】杠桿及其五要素;杠桿的平衡條件;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動力,使杠桿發生轉動的力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
(3)神經系統能產生痛覺,所以傷到牙髓中的牙神經時會感覺疼痛。
(4)不能用稀硫酸,因為硫酸鈣微弱,會附著在碳酸鈣表面,阻止反應進一步進行,影響判斷。
【解答】(1)咬食物時,下頜骨向上運動,可知動力方向向上,阻力的方向向下。
故答案為:C。
(3)牙髓中有牙神經,牙髓被破壞后損傷牙神經,會感覺到痛。
(4)摩擦劑的主要成分是可能是碳酸鈣和水和硅石,由酸的通性可知,酸能與碳酸鈣反應將其溶解,而水合硅石不與酸反應,可知加入的是過量的稀鹽酸。
可知:若為碳酸鈣和水合硅石的混合物,則沉淀部分溶解,若只有水合硅石,則沉淀不溶解。
1 / 1浙江省紹興市2025年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調測 科學試卷
1.(2025·紹興模擬)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糧食釀酒 B.奶粉沖泡 C.蜂蜜加溫水 D.燒水冒氣泡
【答案】A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A、糧食釀酒的過程中有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過程,故A正確;
B、奶粉沖泡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蜂蜜溶解在溫水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燒水冒氣泡是因為氣體溫度升高,溶解度變小從而逸出,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2.(2025·紹興模擬)紹興黃酒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它是由糯米釀造而成,糯稻的稻谷在生物體結構層次上屬于(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答案】C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解答】稻谷屬于種子,在結構層次上屬于器官。
故答案為:C。
3.(2025·紹興模擬)浙江部分地區推廣“水稻-小龍蝦-中華鱉”綜合養殖模式。稻田為小龍蝦和中華鱉提供棲息環境,小龍蝦捕食稻田害蟲與雜草,其糞便可肥田,中華鱉捕食小龍蝦。下列關于該生態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小龍蝦和中華鱉屬于分解者,能促進物質循環
B.水稻與雜草會競爭,小龍蝦能加強它們的競爭
C.該模式中能量通過“水稻→小龍蝦→中華鱉”單向流動并循環利用
D.該模式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減少農藥使用同時提高能量利用率
【答案】D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蚯蚓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陽光、空氣、水分等)。
【解答】A、小龍蝦和中華鱉是動物,屬于消費者,故A錯誤;
B、小龍蝦以雜草為食,可減弱水稻和雜草的競爭,故B錯誤;
C、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單向流動,逐漸遞減,不能循環使用,故C錯誤;
D、小龍蝦捕食害蟲,不僅能減少農藥的使用,還能利用害蟲的能量,糞便可肥田,可減少化肥的使用,可知,該模式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減少農藥使用同時提高能量利用率,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4.(2025·紹興模擬)《天工開物》里記載了鑄造“鐘”和‘鼎”的方法:先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以牛油、黃蠟附其上數寸”,油蠟上刻上圖案后在油蠟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殼;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蠟”,在油蠟流出后形成的空腔中倒入銅液,待銅液冷卻后,“鐘鼎成矣”。其過程中,“炙化其中油蠟”和“銅液冷卻成鐘鼎”涉及到的物態變化分別是(  )
A.液化 凝固 B.熔化 凝固 C.熔化 凝華 D.液化 凝華
【答案】B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由氣態轉化為液態,稱為液化;由液體轉化為氣態,稱為汽化。由氣態轉化為固態稱為凝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稱為升華。
【解答】“炙化其中油蠟”,由固態轉化為液態,該過程屬于熔化過程;“銅液冷卻成鐘鼎”由液體轉化為固態,該過程屬于凝固。
故答案為:B。
5.(2025·紹興模擬)我國科研人員利用二氧化碳、水和陽光合成淀粉,合成的第一步是利用氫氣將二氧化碳還原成甲醇,如圖為該反應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成物丙由三種元素組成
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甲和丁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相等
D.參加反應的甲、乙質量比為3:1
【答案】A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置換反應:單質+化合物=單質+化合物。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之比。
【解答】A、由圖可知,丙由氫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三種元素組成,故AA正確;
B、甲為單質,乙、丙和丁均為化合物,生成物中沒有單質,不屬于置換反應,故B錯誤;
C、甲的化學式為,單質的化合價為0,丁為,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故C錯誤;
D、乙為,參與反應的甲和乙的個數比為3:1,質量為,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6.(2025·紹興模擬)現有甲、乙兩個物體(m甲>m乙),在相等的恒力F作用下,分別在水平方向和斜面上通過了相等的距離s,如圖所示。F在兩種情況下做的功分別為W甲、W乙,兩者大小判斷正確的是(  )
A.
B.
C.
D.水平面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未知,無法判斷
【答案】C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做功的條件:物體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動距離。
【解答】兩圖中拉力大小相等且不變,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s相同,由可知,做的功相同,即。
故答案為:C。
7.(2025·紹興模擬)地震是一種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自然現象。關于地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震都發生在地球板塊的內部
B.地震是外力作用的一種表現形式
C.地震時人若在高樓,應立即乘電梯逃離
D.地震時人若在底樓,應迅速轉移到開闊地帶
【答案】D
【知識點】地震;地震的預報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時若來不及撤離到開闊地帶,應躲在建筑物中的小空間中并保護好頭部。
【解答】A、板塊交界處易發生碰撞和張裂,導致地震,所以地震發生在板塊交界處,故A錯誤;
B、地震是由地球內力導致的,故B錯誤;
C、地震發生時,不能乘坐電梯,故C錯誤;
D、地震時,若有機會應迅速躲到開闊地帶,防止建筑物倒塌導致受傷,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8.(2025·紹興模擬)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避免傳染的有效方法是接種水痘疫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水痘可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B.從免疫學角度,水痘疫苗屬于抗體
C.接種水痘疫苗可使人獲得非特異性免疫
D.從預防傳染病角度,接種水痘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答案】D
【知識點】抗生素;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人體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預防傳染病的途徑:保護易感人體、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
【解答】A、抗生素可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能用抗生素治療,故A錯誤;
B、水痘疫苗能激起人體的免疫反應,屬于抗原,故B錯誤;
C、接種水痘可使人獲得特異性免疫,故C錯誤;
D、接種水痘能使人獲得免疫能力,不被傳染,屬于保護易感人群,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9.(2025·紹興模擬)2024年5月,我國科學家在基因編輯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基因“編輯”的主要部位是(  )
A.細胞質 B.細胞核 C.細胞膜 D.細胞壁
【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上具有效應的片段稱為基因。
【解答】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DNA在細胞核中。
故答案為:B。
10.(2025·紹興模擬)如圖所示,一圓形左粗右細的水庫導管,a、b為粗管和細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兩點,當閥門關閉時,它們的壓強分別是 Pa、Pb。打開閥門后(設水庫水位基本保持不變),水管中有一氣泡,隨水流向右運動,在經過a點和 b 點時的體積分別為 Va、Vb。則(  )
A. B.
C.Pa> Pb Va> Vb D.
【答案】A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液體壓強,h指的是物體距水面的距離。
【解答】由可知,深度相同的ab兩點受到的液體壓強相同。流體流速大、壓強小,b點水管較窄,水的流速快,氣泡受到的壓強小,所以體積更大。
故答案為:A。
11.(2025·紹興模擬)2025年初,“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執行第41 次南極考察任務,并在中山科考站卸貨進行物資補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船加速前進時受力平衡 B.船勻速前進時受力平衡
C.卸貨后船所受浮力不變 D.卸貨前后船的慣性不變
【答案】B
【知識點】慣性;平衡狀態的判斷;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由沉浮條件可知,物體漂浮或懸浮時,浮力等于重力,要分析浮力變化情況可從重力變化情況進行分析。
【解答】AB、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時,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可知船勻速前進時受力平衡,故A錯誤,B正確;
C、船處于漂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卸貨后船的總重力減小,所以浮力減小,故C錯誤;
D、慣性大小與質量有關,卸貨后船的總質量減小,所以慣性減小,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2.(2025·紹興模擬)科學應基于證據與邏輯得出結論。下列有關證據和結論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硝酸鉛與碘化鉀發生了化學反應”是證據,“生成黃色沉淀”是結論
B.②中“觀察到生成物不能被磁鐵吸引”是證據,“金屬都能與非金屬反應”是結論
C.③中“觀察到血管內血細胞單行通過”是證據,“該血管是毛細血管”是結論
D.④中“觀察到橡皮塞向上跳出”是證據,“機械能轉化成內能”是結論
【答案】C
【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化學變化現象
【解析】【分析】毛細血管很細,只允許紅細胞排成單行通過,血液流動速度最慢。
【解答】A、“生成黃色沉淀”是觀察到的現象,是證據,“硝酸鉛與碘化鉀發生了化學反應”是結論,故A錯誤;
B、“觀察到生成物不能被磁鐵吸引”是證據,但不能得出“金屬都能與非金屬反應”的結論,故B錯誤;
C、觀察到血管內血細胞單行通過”是證據,能得出“該血管是毛細血管”的結論,故C正確;
D、觀察到橡皮塞向上跳出”是證據,“得出的結論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3.(2025·紹興模擬)某學習小組為了探究不同金屬導電性強弱,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在金屬片橫截面積、長度相同的情況下, 電流表A1、A2、A3測得的電流分別為I1、I2、I3, 且I1>I2>I3。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導電性: Ag> Cu> Fe
B.三種金屬中,Fe片電阻最大
C.設計并聯電路的目的是控制變量
D.利用圖中儀器,改為串聯電路也可得出相同結論
【答案】D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并聯電路支路電壓等于電源電壓,所以支路電壓相等。
【解答】AB、并聯電路各支路電壓相等,由可知,電流越大,說明金屬片電阻越小,由 I1>I2>I3可知,電阻則導電性Ag> Cu> Fe,故AB正確,不符合題意;
C、使用并聯電路的目的是控制金屬片兩端的電壓相同,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利用圖中儀器不能得出電阻大小關系,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4.(2025·紹興模擬)兩燒杯中盛有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現向兩燒杯中分別加入質量都為m的金屬 Zn和Fe,生成氫氣的質量隨加入金屬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
A.Zn的活動性比 Fe強
B.當m=a時,放入 Zn的燒杯中鹽酸過量
C.當m=b時,兩燒杯中溶液的質量相等
D.當m=c時,兩燒杯中剩余的金屬質量 Zn>Fe
【答案】B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圖像出現拐點,說明反應已結束,金屬固體不溶于水,不屬于溶液中的成分。
【解答】A、圖中橫坐標不是時間,不能說明金屬活動性強弱,故A錯誤;
B、由圖可知,當m大于等于b時,表示鋅的曲線不再有氫氣產生,說明酸已完全反應,可知在b點前,酸過量,鋅完全反應,故B正確;
C、m等于b時,兩個燒杯中產生的氫氣的質量一樣多,m等于a時鐵中酸完全反應,所以從a到b鐵過量,燒杯中溶液的質量等于參與反應的鐵或鋅的質量加酸溶液的質量減去氫氣的質量,因鐵過量,所以參與反應的鐵的質量小于鋅,所以溶液質量不相同,故C錯誤;
D、由C可知,鐵中酸先反應完,所以剩余鐵的質量比鋅多,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5.(2025·紹興模擬)體育考試時,小敏用相同的速度在相同高度將籃球沿不同軌跡從A點投向B點,如軌跡1和軌跡2所示。若空氣阻力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A到B點,軌跡1籃球重力勢能的變化量大于軌跡2
B.在B 點時,軌跡1籃球的機械能大于軌跡2籃球機械能
C.從A到B點,軌跡1和軌跡2中籃球動能的變化量相等
D.運動到最高點時,在軌跡1和軌跡2籃球的動能都為0
【答案】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機械能守恒
【解析】【分析】小球達到最高點后做曲線運動,說明受到的重力與運動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可知最高點速度不為零,所以動能不為零。
【解答】ABC、不計空氣阻力,說明機械能守恒,從A到B點,籃球的質量不變,高度變高,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由于高度變化量相同,所以重力勢能變化量相同,由機械能守恒可知,動能變化量也相同,故AB錯誤,C正確;
D、運動到最高點時,軌跡1的高度更高,重力勢能更大,可知動能更小,但兩種情況下最高點的動能均不為零,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6.(2025·紹興模擬)科學家提出一種海水淡化技術,其原理如圖。
(1)下列凈水方法與海水淡化原理相似的是____。
A.沉降 B.過濾 C.吸附 D.蒸餾
(2)裝置中的鋁膜露置在空氣中不容易被腐蝕的原因是   。
(3)水蒸氣變成液態淡水的過程中,發生變化的是____。
A.分子種類 B.分子間隔 C.分子質量
【答案】(1)D
(2)表面會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
(3)B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蒸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1)蒸餾:利用物質沸點不同將各成分分離。
(2)鋁雖是活潑金屬,但氧化鋁致密,能防止鋁進一步被氧化,所以清洗鋁制品時不能用鋼絲球刷,以免破壞氧化鋁保護膜。
(3)發生物態變化均屬于物理變化,只改變分子間間隙。
【解答】(1)由圖可知,海水淡化時,海水吸收水蒸氣汽化,從而與其他物體分離,與利用的是不同物質沸點不同,與蒸餾的原理相同。
故答案為:D。
(2)鋁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能隔絕氧氣,防止內部的鋁進一步被氧化。
(3)水蒸氣變成液體水,發生的是物理變化,分子本身不會發生改變,變化的是分子間的間隙。
故答案為:B。
17.(2025·紹興模擬)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
(1)在載玻片上滴加生理鹽水,其目的是____。
A.增加細胞活性 B.殺死細胞
C.便于染色 D.保持細胞正常形態
(2)使用顯微鏡觀察過程中,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物鏡,以免   。
(3)觀察時,起初使用的目鏡是5×,物鏡是10×,若想在視野中觀察到更多的細胞.應選擇物鏡放大倍數為   (選填“8×”或“15×”) 的鏡頭。
【答案】(1)D
(2)物鏡壓壞玻片標本
(3)8×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滴的是生理鹽水,制作洋蔥表皮細胞滴的是清水。
(2)鏡筒上升時,眼睛應注視目鏡,直至觀察到較清晰的像。
(3)顯微鏡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 × 目鏡的放大倍數。
【解答】(1)在載玻片上滴生理鹽水能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利于觀察。
故答案為:D。
(2)鏡筒下降時,眼睛注視物鏡和玻片之間的距離,以免鏡筒將玻片壓壞。
(3)要在視野中觀察到更多的細胞,則放大倍數要減小,應使用放大倍數更小的物鏡,可知選擇的是8×”的鏡頭。
18.(2025·紹興模擬)2025年2月28日(農歷二月初一),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排列成一條直線,形成罕見的“七星連珠”現象。連珠的七星都屬于太陽系的   星,“七星連珠”當天的月相是   ,紹興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選填“晝短夜長”或“晝長夜短”)。
【答案】行;新月;晝短夜長
【知識點】晝夜長短變化;陰歷與月相的關系;行星及其衛星
【解析】【分析】從春分(3月21日左右,不包括春分)到秋分(9月21日左右,不包括秋分),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紹興晝長夜短,從秋分到第二年的春分,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紹興晝短夜長。
【解答】七星屬于行星,當天是農歷初一,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相是新月。
2月28日在冬至和春分之間,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紹興晝短夜長。
19.(2025·紹興模擬)在不同溫度下,向盛有50g水的燒杯中緩慢加入固體M,測得溶液質量與加入溶質M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隨著溫度升高,溶質M的溶解度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30℃時, A、B、C三點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選填字母)。
(3)20℃時, D點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
【答案】(1)增大
(2)C
(3)28.6%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溶解度指的是某溫度下,100g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質的質量。
(2)圖像出現拐點,說明不再繼續溶解M,即溶液已達飽和。
(3)由圖可知,20℃時,50g水中最多能溶解M的質量為20g。
【解答】(1)由圖可知,加入30gM時,30℃所得溶液的質量大于20℃所得溶液的質量,說明30℃時溶解的溶質的質量更大,可知30℃時溶解度更大,故M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2)由圖可知,30g之后,再添加M,溶液的質量也不再增大,說明不能繼續溶液M,則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A點和B點加入M的質量小于30g,所以溶液未達飽和。
(3)D點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20.(2025·紹興模擬)在同一直線上相距較遠地放置兩個相同規格的條形磁鐵A、B。現在A上施加水平力F使其沿直線向磁鐵B運動,假設當A 運動一段時間后,兩磁鐵間才出現吸引力,吸在一起后共同運動。整個過程保持A做勻速直線運動,吸在一起前 B 始終靜止。
(1)在磁鐵A 靠近B過程中出現了吸引力,請在俯視圖中已畫出的一條磁感線上用箭頭標出其方向。   。
(2)整個過程中,磁鐵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變化是   。磁鐵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變化是   。
【答案】(1)
(2)一直不變;先變大后不變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場和磁感線
【解析】【分析】(1)磁感線的方向為磁場方向,根據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N極出發,指向S極畫圖。
(2)先根據運動狀態分析摩擦力類型,若為靜摩擦,其大小變化情況和與它平衡的力的變化情況一致,若為滑動摩擦力,則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解答】(1)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從N極出發,指向S極,如圖所示

(2)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整個過程中A產生的壓力不變,粗糙程度也不變,可知滑動摩擦力不變。
B在與A吸在一起之前始終靜止,受力平衡,A靠近B,吸引力逐漸變大,靜摩擦逐漸變大;吸在一起后靜摩擦變為滑動摩擦,壓力大小和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不變,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先變大后不變。
21.(2025·紹興模擬)2024年6月20日報道,我國首例國產“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如圖)植入手術成功實施。“人工心臟”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科學觀念。
(1)人工心臟能夠輔助或替代人類心臟的功能。當人工心臟工作時,把血液泵入主動脈,模擬的是人體心臟   (選填“左心室”或“右心室”)的功能。
(2)人工心臟主要由血泵、控制系統和能源裝置組成。血泵負責推動血液流動,這一功能與人體心臟的   功能相似。
(3)人工心臟植入患者體內后,患者的飲食需要避免高鹽、高脂飲食,以下食物中應該適量或減少攝入的是____。
A.蔬菜 B.水果 C.肥肉 D.魚類
【答案】(1)左心室
(2)心肌
(3)C
【知識點】食物與營養;心臟和血管;人體血液循環模型
【解析】【分析】(1)右心室連接肺動脈。
(2)心肌的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
(3)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和纖維素含量較高,魚類蛋白質含量較高,肥肉脂肪含量較高。
【解答】(1)主動脈中的血液來自于左心室,所以該人體心臟模擬的是左心室的功能。
(2)心肌收縮,給血液流動提供動力,血泵負責推動血液流動,可知血泵與心肌的功能相似。
(3)肥肉中含有較多的脂肪,屬于高脂食物,應減少攝入。
故答案為:C。
22.(2025·紹興模擬)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普通圓柱形玻璃杯(質量為100g,底面積為50cm2 也可作為測量工具。
(1)玻璃杯可以測量物體的質量。如圖甲所示,將待測鐵塊放入玻璃杯中,靜止時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為5cm,已知 則鐵塊的質量為   g;
(2)玻璃杯可以測量未知液體的密度。如圖乙所示,將空玻璃杯放入待測液體中,靜止時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為2.5cm,則待測液體的密度為   g/cm3。
【答案】(1)150
(2)0.8
【知識點】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沉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計算總重力再由重力公式求解總質量,從而求得鐵塊的質量。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浮力等于杯子的重力,聯立兩式求得液體密度。
【解答】(1)玻璃杯和鐵塊一起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則重力為
鐵塊的質量為

(2)玻璃杯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則
解得。
23.(2025·紹興模擬)利用植物的生物過程來吸收二氧化碳,是凈化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法。為探究某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與光照強度的關系,科技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
實驗材料:生長狀況相同的某植物多株,二氧化碳測量儀,不同功率的光源(模擬不同光照強度),遮光設備等。
實驗步驟:
① 將多株植物等量分成 A、B、C、D 四組。
② 將四組植物分別放置在初始二氧化碳濃度相同.光照強度不同的密閉環境中,設置為A到D組光照強度依次增強。
③ 利用二氧化碳測量儀,每隔1小時測量并記錄一次四
組密閉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測量時間為 8 小時。實驗將測得數據繪制如右圖,請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設置了不同四組的目的是   。
(2)根據實驗數據,可以得出這種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   。
(3)若實驗中發現D組植物在8小時后CO2 濃度維持不變,其原因可能是   。
(4)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在實驗過程中還需要控制哪些相同的條件
   。 (寫出兩點)
【答案】(1)形成對照,更明確地體現出光照強度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2)增強
(3)此時,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4)溫度、濕度、植物數量、測量儀器的精度等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1)實驗探究的是光照強度對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點的影響,則變量為光照強度,所以要改變光照強度,多做幾組實驗。
(2)二氧化碳濃度越低,說明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越強,據此分析。
(3)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優先來自于自身的呼吸作用,若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不夠,才會從環境中吸收二氧化碳。
(4)氣孔是植物體水分散失的通道,也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出的通道。
【解答】(1)多做幾組數據,通過對比可得出光照強度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影響。
(2)從A到D光照強度逐漸增強,由圖可知,裝置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減小,可知,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
(3)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變,說明即不吸收也不釋放二氧化碳,說明此時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相同。
(4)溫度對光合作用也會有影響,所以應控制裝置內溫度相同;濕度會影響蒸騰作用的強弱,從而影響氣孔的開閉情況,所以還應控制濕度相同。還需控制植物的數量、所用儀器的精度等相同。
24.(2025·紹興模擬)興趣小組同學往 NaOH 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時,發現溶液變成紅色,可片刻后紅色消失,重新恢復為無色。于是他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溶液的紅色為什么會變成無色呢
【猜想與假設】三位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小王:可能是NaOH與空氣中的CO2反應變質了
小敏:可能是酚酞與空氣中的O2反應了
小科:可能是與……有關
【討論交流】
(1)經集體討論,同學們認為小王的猜想是不合理的,原因是   。
為驗證自己的猜想,小敏和小科分別進行設計并實驗,結果如下表: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與解釋
小敏的方案 用煮沸過的蒸餾水配制上述NaOH溶液,冷卻后加入酚酞試液,并立即在液面上方滴些植物油。   紅色消失的現象與空氣中的O2無關。
小科的方案 將原氫氧化鈉溶液滴加酚酞溶液,然后加水稀釋。 溶液變成紅色,片刻,紅色消失,當加入的水達到一定值時,溶液重新變成紅色且不消失。 自己的猜想成立。
(2)小敏方案中“煮沸”和“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
(3)小敏方案中,實驗現象是   。
(4)根據小科的操作可知,小科提出紅色消失的猜想是:   。
【答案】(1)NaOH與CO2反應后得到的Na2CO3也顯堿性
(2)防止氫氧化鈉溶液與氧氣接觸
(3)溶液變成紅色,片刻,紅色消失
(4)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有關
【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水溶液都呈堿性,都能使酚酞變紅。
(2)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所以將水煮沸,水中的溶解氧將逸出。
(3)根據結論:與氧氣無關“可知,實驗現象應與題中現象相同。
(4)根據實驗操作可知,變量為溶液濃度,所以猜想與溶液濃度有關。
【解答】(1)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變質成碳酸鈉,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也會使酚酞變紅,不會恢復至無色。
(2)煮沸能將水中的溶解氧去除,植物油的密度小于水,會飄在水面上,隔絕氧氣。
(3)和氧氣無關,即無論是否與氧氣接觸,實驗現象與原來一致,即溶液變紅,片刻后又恢復無色。
(4)加水稀釋,改變的是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所以猜想是:該現象可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有關。
25.(2025·紹興模擬)小敏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進行如下操作:
(1)如圖甲所示,將一張白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先將一塊薄玻璃板豎立在紙上,用筆順著玻璃板下沿畫一條直線,目的是為了確定   的位置。
(2)如圖乙所示,把蠟燭1點燃豎立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的蠟燭2,將蠟燭2豎立在玻璃板后并來回移動,直至蠟燭2與蠟燭1的像完全重合,得到像和物大小相等。以上運用了   的科學方法。
(3)如圖丙所示,記錄了三次物和像的位置,用直線連接A與B,C與D,E與F。分析圖線后可得出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還可得出的結論是   。
(4)小敏將蠟燭換成F發光體繼續實驗是為了直觀的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   。
【答案】(1)玻璃板(或平面鏡)
(2)等效替代(法)
(3)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對稱性的發光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更好的測量像距。
(2)使用蠟燭2代替蠟燭1,這樣的研究方法稱為轉換法。
(3)平面鏡成像中,物與像關于平面鏡對稱,物距等于像距。
(4)使用左右不對稱的光源,目的是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相對平面鏡具有對稱性。
【解答】(1)在紙上畫直線的目的是標注平面鏡的位置,便于后續測量物距和像距。
(2)用與蠟燭1完全相同的蠟燭2代替蠟燭1與像進行大小比對,屬于等效替代法。
(3)測量的分別是物距和像距,由圖可知,物距等于像距。
(4)F左右不對稱,可用于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否具有對稱性。
26.(2025·紹興模擬)小敏在“測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用到的實驗器材有:電源電壓(3伏)、電流表、電壓表、“2.5伏”字樣的小燈泡L1、滑動變阻器(10歐姆 1安)、開關、導線若干。

序號 1 2 3 4
電壓U/V 1.50 2.00 2.50 2.80
電流I/A 0.20 0.24   0.32
(1)如圖甲是連接的實驗電路,在閉合開關前應先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移至   (選填“A”或“B”) 端。
(2)如圖乙是測量第3組數據時電路中電流表示數,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P1為   瓦。
(3)分析丙圖表格中的數據,其中第   組(填寫表格中序號的數字)數據有明顯錯誤。
(4)小敏想比較另一個額定電壓為2.5伏的小燈泡L2的額定功率P2與P1的大小關系,當L1正常發光時,他斷開開關,保持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不變,將L1替換為L2,閉合開關后,發現電壓表示數為2.3伏。依據上述現象, 可推斷出P1   P2(選填“>”、“=”或“<”).·也繼續完成了 P2的測量后,驗證了推斷。
【答案】(1)A
(2)0.75
(3)2
(4)<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小燈泡電功率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1)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有效長度越長,電阻越大。
(2)電流表小量程的分度值為0.02A,大量程的分度值為0.1A。
(3)根據表示數據計算電阻,燈泡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4)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由歐姆定律可知,電阻越大,其兩端電壓越大。
【解答】(1)為了電路安全,連接電路時,閉合開關前要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處,即A端。
(2)電流表連接的是小量程,示數為0.3A,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3)由表中數據可知,第一組數據測得的電阻為
第二組數據測得的電阻為
第二組數據測得的電阻為
燈泡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但第2組和第3組電阻相同,可知第2組數據是錯誤的。
(4)串聯電路電阻越大,分壓越大,將L1替換為L2,電壓表示數減小,說明L2的電阻小于L2,兩燈的額定電壓相同,由可知,L2的額定功率大于L1的額定功率,即。

27.(2025·紹興模擬)食品脫氧劑的主要成分是鐵粉,另有少量氯化鈉等物質,其原理是利用鐵生銹的原理除去氧氣。有人認為氯化鈉可以增強鐵粉的除氧能力,即能將容器中的氧氣濃度降到更低。為驗證該說法是否正確,小敏利用一端塞有橡皮塞的玻璃管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組別 加入試劑 AO/毫米 AB/毫米
I 1克鐵粉 500 101
Ⅱ 1克鐵粉+少量氯化鈉 500 104.5
① 將1克鐵粉(足量)迅速裝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油將玻璃管密封,油滴的下端標為A,輕彈玻璃管使鐵粉分布均勻且緊密,鐵粉的上端標為O,如圖甲所示。
② 靜置至油滴不再移動時,油滴的下端標為B,如圖乙所示。
③ 用刻度尺測量出AO 段和AB段的長度,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④ 另取1克鐵粉與少量氯化鈉,混合均勻后,重復上述實驗。
(1) 實驗中, 小敏將氧氣消耗的量轉化為   (選填“AO”、“BO”或“AB”)的長度。
(2)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忽略鐵粉之間混有的少量空氣,根據實驗Ⅱ的結果,可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精確到0.1%) 。
(4)小敏分別用脫氧劑和白磷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并用氧氣傳感器測得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丙所示。小敏認為用食品脫氧劑替換白磷進行該實驗更有優勢,他的理由是:   (寫出一條)。
【答案】(1)AB
(2)氯化鈉可以增強鐵粉的除氧能力
(3)20.9%
(4)操作簡單、無污染、測量更精確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據油滴移動的距離表示的是消耗氧氣的量進行分析。
(2)對比兩次實驗的耗氧量,添加氯化鈉后耗氧量增多,說明氯化鈉可以增強鐵粉的除氧能力。
(3)氧氣的體積分數等于AB除以AO。
(4)根據圖像可知,食品脫氧劑幾乎能將氧氣耗盡,誤差更小。
【解答】(1)實驗采用了轉換法,用油滴移動的距離來反映氧氣的消耗量,即AB段的長度表示的是氧氣的消耗量。
(2)由表中數據可知,添加了氯化鈉后,AB段長度變長,即含氧量增多,可知:氯化鈉可以增強鐵粉的除氧能力。
(3)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4)由圖可知,使用食品脫氧劑能將氧氣消耗得更徹底,測量結果更準確且不會有污染物產生,更環保。
28.(2025·紹興模擬)近期,動植物資源調查隊在我市某湖邊陰濕土壤上發現一少見的植物,其體型較小,假根生于葉狀體腹面。進一步研究發現該植物無輸導組織。
(1)根據上述描述,該植物最有可能屬于____。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裸子植物
(2)下列關于該植物的特點,正確的是____。
A.依靠種子繁殖后代
B.葉狀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C.適應干旱環境的能力較強
(3)假如要對該植物進行深入研究,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____(多選)。
A.觀察該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發育特征
B.研究該植物花的結構和功能
C.探究該植物獨特形態結構與陰濕環境的適應性關系
【答案】(1)B
(2)B
(3)A;C
【知識點】種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3)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苔蘚類植物的器官:莖和葉;蕨類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裸子植物的器官:根、莖、葉、種子。
(2)孢子植物:蕨類、苔蘚類、藻類。
【解答】(1)該植物有假根,有葉,符合苔蘚類植物的特征。
故答案為:B。
(2)A、苔蘚類植物屬于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故A錯誤;
B、植物點的葉肉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故B正確;
C、孢子的繁殖需要水,可知該植物不適應干旱環境,故C錯誤。
故答案為:B。
(3)要更深入了解該植物的生長等情況,需觀察該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發育特征和探究該植物獨特
形態結構與陰濕環境的適應性關系,苔蘚類植物沒有花,所以不能研究該植物花的結構和功能。
故答案為:AC。
29.(2025·紹興模擬)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碳替代、碳減排、碳封存、碳循環4種途徑對全球碳中和的貢獻率如圖甲。
(1)圖甲表明:2050年對全球碳中和貢獻率最大的途徑是   。下列做法屬于該途徑的是   (選填字母)。
A.推廣使用氫能源 B.將CO2通入海底封存
(2)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環節,科學家比較了氨基乙酸鉀、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種吸收劑在不同煙氣流速下對煙氣中CO2的脫除效果,結果如圖乙,同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① 煙氣流速越快,CO2脫除率越   (選填“高”或“低”)。
② 當煙氣流速相同時,三種吸收劑中   對煙氣中CO2的脫除效果最好。
(3)為了實現CO2資源化,將含有22噸CO2的工業尾氣通過NaOH 溶液進行吸收,共消耗NaOH溶液200噸(尾氣中其他成分不與NaOH溶液反應),求該 NaOH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碳替代;A
(2)低;氨基乙酸鉀
(3)80 44
x 22t
根據80: 44=x: 22t 得x=40t
則NaOH%=40t/200t=20%。
【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低碳生活;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圖甲進行分析,占比越大,說明貢獻率越大。
(2)結合乙進行分析,圖像整體都向下,說明二氧化碳脫除率隨煙氣流速的增大而減小。
(3)由二氧化碳的質量通過方程式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注意方程式計算所得的是氫氧化鈉溶質的質量,再由質量分數公式計算溶液質量。
【解答】(1)由圖甲可知,2050年對全球碳中和貢獻率最大的是碳替代。
氫能源在使用時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推廣使用氫能源,可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屬于碳替代。
故答案為:A。
(2)由圖乙可知,二氧化碳脫除率隨煙氣流速的增大而減小;
由圖乙可知, 當煙氣流速相同時,氨基乙酸鉀對煙氣中CO2的脫除效果最好。
30.(2025·紹興模擬) 圖甲為自動氣象站中的測溫裝置,它的測溫電路可簡化為圖乙,其中的“恒流源”是一個能提供恒定電流的特殊電源,即電阻R變化時,通過R的電流大小保持不變。測溫時是通過數字電壓表的示數來反映環境的溫度、
(1)已知電阻R的阻值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如圖丙所示,則每升高1攝氏度,R的阻值增大   歐姆。
(2)某次環境溫度從20攝氏度上升到30攝氏度,發現電壓表的示數變化了8毫伏。當電壓表的示數為216毫伏時,環境溫度為多少攝氏度 (寫出計算過程)
(3)已知當溫度的變化值相同時,電壓表示數的變化值越大,該測溫裝置的靈敏度越高。若要提高該測溫裝置的靈敏度,可換一個電流值   (選填"更大"或"更小")的恒流源。
【答案】(1)0.4
(2)流過電阻R的電流不變,根據U=IR,則△U=I△R,由圖可知,20攝氏度上升到30攝氏度時,△R=4歐,所以I=2毫安,電壓表示數為216毫伏,據U=IR得到R=108歐,對應溫度為20攝氏度。
(3)更大
【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丙分析電阻與溫度變化量之間的關系。
(2)根據(1)中所得規律,計算電阻變化量,結合歐姆定律計算恒流源電流大小,得出電阻大小后根據圖丙讀出溫度。
(3)根據“電壓表示數的變化值越大,該測溫裝置的靈敏度越高”可知,要提高靈敏度則需增大電壓變化值,由歐姆定律可知,應增大電流。
【解答】(1)由圖丙可知,溫度每升高20℃,電阻增大8歐姆,可知溫度升高1℃電阻的變化量為。
(3)由U=IR可知,電阻變化一定時,電流值越大,電壓變化值越大,靈敏度越高。
31.(2025·紹興模擬) 2024年10月30日,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圓滿完成我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4次載人飛行任務。
(1)運載火箭使用了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進劑。
反應原理: 則X的化學式是   。
(2)四氧化二氮常溫下就能轉化成二氧化氮(NO2),下列關于NO2與N2O4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
A.都屬于氧化物
B.分子中原子的個數相同
C.物質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
D.一個N2O4分子由兩個NO2分子構成
(3)飛船與空間站對接時為減小震動以保證安全,設置了電磁阻尼器,它可以簡化為如圖所示的磁鐵和線圈構成,當線圈水平向左運動時線圈的 ab邊中會產生電流,同時ab邊受到向右的阻力F,以減緩靠近速度。線圈 ab邊中產生電流的原理是   。
(4)神舟十九號首次將果蠅送上太空進行科學實驗,查閱果蠅資料如下:
果蠅是雙翅目昆蟲,它和人類一樣廣泛分布于世界各溫帶地區。果蠅以發酵爛水果上的酵母為食,有雌雄之分,身長3--4毫米,果蠅的復眼由800個小眼組成,每個小眼又是8個細胞湊成一圈,它容易飼養,生活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果蠅的染色體數目少而易于觀察,科學家研究發現果蠅許多基因與人類基因具有相似性,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上結構相似,存在共通性,作為經典的模式生物,人們對它的遺傳背景有著比其他生物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科學家送果蠅上太空主要是進行遺傳學的實驗研究,結合資料,請你簡要回答選擇果蠅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是: ①   ;②   。
【答案】(1)H2O
(2)A;C
(3)電磁感應
(4)果蠅的染色體數目少而易于觀察,科學家研究發現果蠅許多基因與人類基因具有相似性;果蠅容易飼養、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便于進行遺傳學實驗
【知識點】電磁感應;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判斷X的化學式,注意X前的系數。
(2)氧化物: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
(3)產生感應電流的原理是電磁感應。
(4)根據題中所給的果蠅的性質進行分析。
【解答】(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保持不變,可知X的化學式為H2O。
(2)A、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都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屬于氧化物,故A正確;
B、一個四氧化二氮分子中含有6個原子,一個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3個原子,可知原子個數不同,故B錯誤;
C、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都是1;2,可知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故C正確;
D、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不能構成分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AC。
(3)由“線圈水平向左運動時線圈的ab邊中會產生電流”可知,該裝置能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能量轉化形式與發電機相同,原理是電磁感應。
(4)由文中信息可知,果蠅容易飼養,生活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且果蠅的染色體數目少而易于觀察,科學家研究發現果蠅許多基因與人類基因具有相似性。
32.(2025·紹興模擬) 人體的頭部結構如圖所示,其中標注了與咬合有關的部分結構。
(1)人的下頜骨可以看成杠桿,在咬食物時,咬肌收縮、下列模型能近似表示此杠桿動力和阻力方向的是____。
A. B.
C. D.
(2)某人咬合時牙齒受到的作用力為300牛.該力的力臂視作9厘米,咬肌施加給下頜骨的作用力的力臂視作3厘米,請計算此人咬肌施加作用力的大小。 (寫出計算過程)
(3)齲齒俗稱蛀牙,是青少年中發生率很高的牙病,而齲齒會影響到人的正常咬合。右圖當牙齒的   部位受到破壞會導致患者感覺到劇烈牙疼。
(4)使用含氟牙膏是預防齲齒的一種有效途徑,而含氟牙膏中摩擦劑的種類對氟化物能否有效預防齲齒又有較大影響。若某含氟牙膏中使用的摩擦劑成分可能為碳酸鈣、水合硅石(不溶于水且不與鹽酸反應)中的一種或兩種,而牙膏的其他成分均能溶于水且不與鹽酸反應。為探究此牙膏中麾擦劑的成分,請將以下實驗設計思路補充完整:①取一定量的牙膏樣品,加蒸餾水溶解;②過濾,分離濾液與沉淀;③取沉淀加入   ,觀察其溶解的情況。④根據現象預測結論:若全部溶解,則摩擦劑的成分是CaCO3;   。
【答案】(1)C
(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可得 則 F2=900N
(3)牙髓
(4)過量鹽酸;若部分溶解,則摩擦劑的成分是CaCO3和水合硅石;若全部不溶解,則摩擦劑的成分是水合硅石
【知識點】杠桿及其五要素;杠桿的平衡條件;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動力,使杠桿發生轉動的力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
(3)神經系統能產生痛覺,所以傷到牙髓中的牙神經時會感覺疼痛。
(4)不能用稀硫酸,因為硫酸鈣微弱,會附著在碳酸鈣表面,阻止反應進一步進行,影響判斷。
【解答】(1)咬食物時,下頜骨向上運動,可知動力方向向上,阻力的方向向下。
故答案為:C。
(3)牙髓中有牙神經,牙髓被破壞后損傷牙神經,會感覺到痛。
(4)摩擦劑的主要成分是可能是碳酸鈣和水和硅石,由酸的通性可知,酸能與碳酸鈣反應將其溶解,而水合硅石不與酸反應,可知加入的是過量的稀鹽酸。
可知:若為碳酸鈣和水合硅石的混合物,則沉淀部分溶解,若只有水合硅石,則沉淀不溶解。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州市| 车致| 钟祥市| 嘉禾县| 辛集市| 北票市| 菏泽市| 军事| 永吉县| 揭东县| 南华县| 稻城县| 海原县| 图木舒克市| 洛浦县| 贞丰县| 沙坪坝区| 邹城市| 黄石市| 沂水县| 青铜峡市| 容城县| 枣庄市| 洱源县| 萝北县| 昭通市| 军事| 扎兰屯市| 新泰市| 东平县| 巴东县| 宝兴县| 敦煌市| 苗栗县| 建水县| 汝城县| 丰原市| 福清市| 贡嘎县| 承德县|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