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開學測試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開學測試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開學測試科學試題
1.(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下列有關物理現象的描述,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
A.花園里鮮花怒放
B.奔馳的獵豹
C.公路上滾滾車流
D.草原上奔馳的駿馬
【答案】A
【知識點】機械運動的分類
【解析】【分析】物體空間位置發生改變的運動稱為機械運動。【解答】A、花園里鮮花怒放,位置未發生改變,因此不屬于機械運動,故A符合題意;
B、奔馳的獵豹,位置隨時間發生改變,屬于機械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C、公路上滾滾車流,位置隨時間發生改變,屬于機械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
D、草原上奔馳的駿馬,位置隨時間發生改變,屬于機械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下列對科學量的估測中,比較符合事實的是(  )
A.中學生步行的速度約為 20km/h
B.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約為 1N
C.一個中學生的重力為 50N
D.中學生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接近于 100Pa
【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 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事實的答案。
【解答】 A.中學生步行的速度約為4km/h,故A錯誤;
B.兩個雞蛋的質量約100g=0.1kg,托起兩個雞蛋的力在F=G=mg=0.1kg×10N/kg=1N左右,故B正確;
C.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原子的質量很小,一個碳原子的質量不是12g,故C錯誤;
D.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kg,站立時受力面積約400cm2,對地面的壓強為:,故D錯誤。
故選B。
3.(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越來越多的運動愛好者喜愛騎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車把上加裝橡膠套是為了減小摩擦
B.踏板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C.騎行速度越大,輪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越大
D.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自行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B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AB.增大摩擦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
C.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是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D.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解答】 A. 車把上加裝橡膠套是為了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從而增大摩擦 ,故A錯誤;
B.輪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故B正確;
C.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是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速度無關,因此騎行速度越大,輪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變,故C錯誤;
D.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自行車的支持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B。
4.(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小敏利用海綿、桌子和砝碼進行了如圖探究實驗。下列對整個探究活動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探究的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B.探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C.探究過程分析:通過觀察海綿凹陷面積大小判斷受力效果
D.探究的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答案】C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壓強大小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的變化
【解析】【分析】①壓力的作用效果表現在受力物體的形變上,受力物體形變程度大,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明顯;海綿是比較容易發生形變的物體,可以用海綿來感受壓力,通過海綿的形變程度來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②圖中用小凳子壓海綿,海綿受到的壓力等于小凳子的重力,在海綿上放一個砝碼來增大重力從而增大壓力;受力面積等于桌子和海綿的接觸面積,通過倒放來增大受力面積;③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的關系時,要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壓力的大小一定;同樣的道理,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要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受力面積一定;④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時,變化的那個物理量就是需要探究的因素,通過海綿的形變程度得出結論。可知甲乙可探究壓力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乙丙可探究受力面積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
【解答】看圖可知,通過實驗來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A、 探究的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故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探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故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探究過程分析:通過觀察海綿凹陷程度大小判斷受力效果,故C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D、探究的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故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5.(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是人血涂片示意圖,對該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缺鐵會影響②的功能 B.①能吞噬侵入人體的病菌
C.人患炎癥時①的數量會減少 D.③具有凝血功能
【答案】C
【知識點】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圖中,①是白細胞、②是紅細胞、③是血小板。白細胞雖然最大,但數目較少,血涂片中最容易找到的是紅細胞。【解答】A、血液中紅細胞數量過少或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過少稱為貧血;貧血會降低血液運輸氧的能力,從而影響身體的各項生理活動,容易疲勞。血紅蛋白是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缺鐵會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進而影響紅細胞的功能,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①是白細胞,白細胞是數量最少的血細胞,有細胞核,但比紅細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護功能,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白細胞又稱為吞噬細胞,白細胞的功能是防御,當人體患有炎癥時,人體血液中的白細胞會明顯增多,某些白細胞能夠穿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吞噬侵入人體的細菌和異物,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故C錯誤,符合題意;
D、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是體積最小的血細胞,在顯微鏡下基本上看不到,無細胞核,形狀不規則,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圖,從圖中獲取的信息正確的是(  )
A.金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一個金原子的中子數為197.0
C.一個金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118
D.一個金原子核帶有79個單位的正電荷
【答案】D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金元素屬于金屬元素,錯誤;
B、在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的數是相對原子質量;金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為197.0,不是中子數為197.0,錯誤;
C、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字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金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79,錯誤;
D、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字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金原子的質子數=原子序數=79,1個質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一個金原子核帶有79個單位的正電荷,正確。
故答案為:D。
7.(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植物體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根 C.根尖 D.根毛
【答案】B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根的主要功能是將植物體固定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導管具有運輸作用,能自下向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解答】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是根尖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與土壤中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吸水,根尖成熟區及其內部一部分細胞分化形成導管,能輸導水分和無機鹽,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8.(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生長的特殊水稻,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海邊灘涂是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數植物都不能在高鹽堿的海邊灘涂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邊沙土中溶液濃度過高 B.海邊灘涂水量過高
C.植物獲得光照強度不足 D.海邊灘涂無機鹽含量較低
【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分析】1、植物的正常生長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
2、植物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方式是擴散作用;
3、根吸收水分時水從濃度低的地方流向濃度高的地方。
【解答】植物的正常生長需要有充足的水分、無機鹽和光照。在海邊灘涂光照和無機鹽都是充足的,水也是充足的。但海邊灘涂的水是咸水,含鹽量很高。而根通過擴散作用從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前提是土壤浸出液的濃度要低于根細胞液的濃度,根才能吸水,反之植物會失去水分而使植物萎蔫死亡。灘涂邊的水由于濃度較高,根中細胞液的濃度低于灘涂土壤浸出液的濃度植物會失去水分,所以大多數植物都不能在灘涂生長的原因是海邊沙土中溶液濃度過高,A選項正確;B、C、D選項錯誤。
故選A
9.(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所示,AB為兩個彈簧秤,鉤碼為50牛頓,如不計滑輪摩擦和繩重,當鉤碼靜止時AB彈簧秤的讀數分別為(  )
A.50牛頓 0牛頓 B.50牛頓 50牛頓
C.0牛頓 50牛頓 D.50牛頓 100牛頓
【答案】B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彈力;力的測量
【解析】【分析】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掛鉤一側受到的拉力。
【解答】圖中兩個彈簧測力計處于靜止狀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掛鉤上受到的力,題中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受到了50N的力,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0N。
故答案為:B。
10.(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下列關于二氧化氮的化學式NO2表示意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表示二氧化氮這種物質
B.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
C.二氧化氮這種物質由一種氮元素和兩種氧元素組成
D.一個二氧化氮分子由一個氮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
【答案】C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的含義:微觀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或表示一個分子的構成;宏觀表示一種物質或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進行解答。
【解答】A.可以表示二氧化氮這種物質,正確;
B.可以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正確;
C.可以表示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而元素是個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錯誤;
D.可以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個氮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正確;
故選:C
11.(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把一實心金屬塊浸在盛滿酒精的杯中靜止后,溢出酒精8g(酒精=0.8×103kg/m3),若把這一金屬塊浸在盛滿水的杯子中靜止后,從杯中溢出水的質量是(  )
A.15g B.12.5g C.10g D.8g
【答案】C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將實心金屬塊浸沒在盛滿酒精的容器中時,溢出酒精的體積和金屬塊的體積相等,知道溢出酒精的質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溢出酒精的體積即為金屬塊的體積;
若把這個金屬塊放入盛滿水的杯子里,溢出的水體積與金屬塊的體積相等,則利用m=ρV即可求出溢出水的質量。
【解答】 金屬塊完全浸沒在酒精中,
金屬塊的體積:,
若把這個金屬塊放入盛滿水的杯子里,則V排水=V=10cm3,
溢出水的質量:m水=ρ水V排水=1.0g/cm3×10cm3=10g。
故選C。
12.(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事實,錯誤的是(  )
A.“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C.水蒸發為水蒸氣時體積變大——分子之間間隔變大
D.氧氣支持燃燒,氮氣不支持燃燒——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 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A.“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詩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淡淡的梅花香味,是因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詩人聞到梅花花香,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是因為水分子分裂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氫分子、氧分子分別聚集成氫氣、氧氣,該事實說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水蒸發為水蒸氣時體積變大,是因為溫度升高,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氧氣支持燃燒,氮氣不支持燃燒,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3.(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在實驗室做粗鹽提純實驗時,準備過濾實驗所需的儀器有(  )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答案】D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過濾用于分離不互溶的固體和液體,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解答】在實驗室做粗鹽提純實驗時,準備過濾實驗所需儀器有燒杯、漏斗、鐵架臺、玻璃棒。
故答案為:D。
14.(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三效催化轉換器”可將汽車尾氣中有毒氣體處理為無毒氣體。如圖是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球體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
B.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
C.生成物中有單質
D.參與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比為3:2
【答案】D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常見物質的分類;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質反應的微粒個數關系是:
即在解題前先將兩側相同的物質消去,其為過量的反應物,未參與反應。
【解答】A、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生成物的微觀構成可知,有一種物質的分子是由同種的原子構成的,屬于單質,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上述圖示可知,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比為2:2=1:1,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5.(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某同學為了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設計了如表所示的對比實驗,其他同學看了該實驗設計后,提出下列修改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
試管號 加入的物質 1 2
稀淀粉糊(毫升) 2 2
恒溫處理(15分鐘) 37℃ 0℃
新鮮唾液(毫升) - 2
蒸餾水(毫升) 2 -
恒溫處理(15分鐘) 37℃ 0℃
碘液(滴) 2 2
A.1號試管不必加入2毫升蒸餾水,而應該加入2毫升新鮮唾液
B.2號試管不必加入2毫升新鮮唾液,而應該加入2毫升蒸餾水
C.2號試管應該保持在37℃環境中進行恒溫處理
D.1號試管應加入2毫升新鮮唾液,并保持在0℃環境中進行恒溫處理
【答案】A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探究的是溫度對酶的活性的影響,所以應控制除溫度以外的條件都相同,即要控制變量的唯一性。
【解答】A、該實驗的變量是溫度,因此,其余條件都要相同。1號試管不必加入2 mL蒸餾水,而應該加入2 mL新鮮唾液,故A正確;
B、2號試管不必加入2 mL蒸餾水,而應該加入2 mL新鮮唾液,故B錯誤;
C、1號試管和2號試管的溫度應不同,2號試管應該保持在0℃環境中進行恒溫處理,故C錯誤;
D、1號試管和2號試管的溫度應不同,1號試管應加入2mL新鮮唾液,并保持在37℃環境中進行恒溫處理,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6.(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是甲、乙兩輛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的小車的s—t圖象,由圖象可知(  )
A.7~20秒鐘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B.在0~5秒時間內,乙車的速度比甲車的速度大
C.第10秒鐘時,甲、乙兩車速度相同
D.經過5秒鐘,甲車通過的路程比乙車大
【答案】B
【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路程時間圖像中過原點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與橫坐標相平行的橫線說明物體處于靜止狀態。【解答】A、乙車在7~20s內的圖像是一條和時間軸平行的直線,所以乙車處于靜止狀態,故A不符合題意;
B、由圖像看出兩車在0~5s內的圖像是一條斜線,表示兩車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且在相同時間內甲車通過的路程小于乙車通過的路程,所以,故B符合題意;
C、由圖像看出兩車在10s時相遇,此時乙處于靜止狀態,甲還在勻速運動,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不符合題意;
D、由圖像看出甲車在5s末的路程為10m,乙車在5s末的路程為15m,所以在5s末乙通過的路程大于甲,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7.(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將未裝滿水且密閉的礦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圖所示。兩次放置時,水對瓶底和瓶蓋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 ,水對瓶底和水對瓶蓋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 則(  )
A. FA>FB B. FA=FB
C. FA>FB D. FA<FB
【答案】C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壓強大小比較;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倒立時,水面上下不同寬,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等于水的重力,需要通過計算壓力,壓強用進行計算。【解答】由圖可知,倒放時瓶中水的深度較大,根據可知,水對瓶蓋的壓強較大,即。正放時,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細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壓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時,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細,一部分水壓的是瓶子的側壁,瓶蓋受到的壓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時水對瓶底的壓力大于倒放時水對瓶蓋的壓力,即,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8.(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腸道顯微膠囊是一種用于診斷胃腸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設備(如圖),患者將智能膠囊吞下后,它即隨著胃腸肌肉的運動節奏依次通過消化道的各個結構,同時對經過的胃腸道進行連續攝像。結合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顯微膠囊可依次經過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
B.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④,④分泌的消化液對蛋白質進行初步的消化
C.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答案】C
【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臟、腸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臟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腸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內。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流入口腔中,參與糖類的初步消化;肝臟和胰腺分泌的膽汁和胰液流入小腸中參與食物的消化。
圖中,①是食道、②是肝臟、③是大腸、④是胃、⑤是胰腺、⑥是小腸。
【解答】A、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因此,顯微膠囊可依次經過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④是胃,胃對蛋白質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胃屬于消化道,顯微膠囊可進入,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②是肝臟,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顯微膠囊不能進入,故C錯誤,符合題意;
D、⑥是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屬于消化道,顯微膠囊可進入,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9.(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某釣魚愛好者站在充氣浮臺上釣魚,此時剛好將一條大魚從剛露出水面釣起至船上。在此過程中,船體受到的浮力變化情況與下列哪一選項最接近(魚的質量和體積保持不變)(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
【解析】【分析】船始終漂浮,由沉浮體積可知,浮力等于重力。根據判斷魚受到浮力的變化情況,魚受到的浮力越小,人對魚的拉力越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魚對人的拉力越大,船的總重力越大,浮力越大。
【解答】因為充氣浮臺始終漂浮,浮力等于其總的重力,將與魚逐漸被釣起的過程中,魚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變小,人對魚施加的拉力變大,導致充氣浮臺總重增多,則浮力變大,當魚被拿出水面后,所受浮力為0N,人對魚施加的拉力等于魚的重力且保持不變,因此充氣浮臺的浮力保持不變,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0.(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和B,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A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均為F
B.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水平面對它的摩擦力均為F
C.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均為F
D.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均為零
【答案】B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力與運動的關系;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時,可能受平衡力,也可能不受力。拉動B時,A與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可知沒有摩擦力。
【解答】ACD、甲圖以A為研究對象,A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對它的靜摩擦力作用,且f=F, 乙圖,AB同時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A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CD錯誤;
B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和拉力F,這兩個力相互平衡,則f=F,兩種情況下B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B正確。
故答案為:B。
21.(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下圖表示的是地殼里所含各種元素的分布。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出的金屬元素有   種。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為   ,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為   ,寫出鈉離子   。(填符號)
【答案】(1)6
(2)O;Al;Na+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種類與分布;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1)判斷是否屬于金屬元素可通過元素的中文名稱進行分辨,”钅“的是金屬元素,注意汞也是金屬元素。
(2)地殼中前4為元素為:氧、硅、鋁、鐵。
【解答】(1)金屬元素名稱的偏旁是“钅”故共有6中金屬元素。(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為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鈉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表示為:Na+。
(1)金屬元素名稱的偏旁是“钅”故共有6中金屬元素;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為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鈉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表示為:Na+。
22.(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為了便于運動數據記錄,許多跑者使用了可穿戴“智能手環”,如圖甲所示。為保證“智能手環”用電,我國研發的柔性、可裁剪的碲化鉍纖維素復合熱點薄膜電池”(簡稱“薄膜電池”)如圖乙,它能充分貼合人體體表,實現體表散熱為智能手環供電。
(1)碲化鉍(Bi2Te3)中鉍元素(Bi)的化合價+3,則碲元素(Te)的化合價為   。
(2)長跑時人體所需的氧氣是通過   (選填“擴散”或“呼吸”)作用從肺泡進入血液,能量則是來自細胞內的   作用。
【答案】-2;擴散;呼吸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單質的化合價均為零。
(2)人體內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擴散作用實現的,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解答】(1)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0,Te的化合價為x,設Bi的化合價為+3,則有3x+(+3)×2=0,x=-2,因此碲元素(Te)的化合價為-2。
(2)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是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作用實現的,長跑時,需要大量的氧氣,外界氣體進入肺泡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氧氣通過擴散作用進入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后,再經過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最后到達骨骼肌細胞,氧氣在骨骼肌細胞的線粒體中,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需要,因此能量來自細胞內的呼吸作用。
23.(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種玩具,該玩具中間是軸承,軸承內有滾珠,邊上有三個用密度較大的金屬制作的飛葉,撥動飛葉后,飛葉可以繞軸在指尖上長時間轉動(如圖)。陀螺對指尖的壓力和指尖對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對   力;飛葉轉速變慢時慣性將   (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
【答案】相互作用;不變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慣性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慣性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只和質量有關,慣性不是力,注意不能說“慣性力”、“慣性作用”、“受到慣性”等,只能說“由于慣性”或“具有慣性”。【解答】陀螺對指尖的壓力和指尖對陀螺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因此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慣性只與質量有關,當飛葉轉速變慢時,質量不變,慣性將不變。
24.(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①代表生理過程,a、b分別代表一種氣體。據圖回答:
(1)食物中的蛋白質在A系統的   (器官)內被分解為氨基酸。營養物質進入血液后,最先到達心臟四腔中的   。
(2)b代表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
(3)排出的尿液中發現了葡萄糖,則可能是腎單位中的   發生了病變。
【答案】(1)小腸;右心房
(2)CO2
(3)腎小管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泌尿系統
【解析】【分析】(1)圖示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部分生理過程,A是消化系統、B是呼吸系統、C是泌尿系統;①是吸收。經消化和靜脈注射進入血液的物質,經上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吸入的物質經肺靜脈進入左心房。
(2)B是呼吸系統,a是氧氣、b是二氧化碳,氣體通過擴散作用進行交換。
(3)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情況下將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吸收進血液。
【解答】(1)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質小腸內被分解為氨基酸。
營養物質通過小腸吸收進入血液,首先通過門靜脈到達肝臟,然后進入下腔靜脈,最終到達心臟的右心房。
(2)當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擴散到肺泡里,并通過呼氣排出體外,同時肺泡中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由題圖可知,b由血液擴散至肺泡,是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
(3)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正常情況下,葡萄糖在腎小球濾過后會在腎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如果尿液中出現葡萄糖,說明腎小管發生了病變,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現了問題。
(1)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質小腸內被分解為氨基酸。
營養物質通過小腸吸收進入血液,首先通過門靜脈到達肝臟,然后進入下腔靜脈,最終到達心臟的右心房。
(2)當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擴散到肺泡里,并通過呼氣排出體外,同時肺泡中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由題圖可知,b由血液擴散至肺泡,是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
(3)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正常情況下,葡萄糖在腎小球濾過后會在腎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如果尿液中出現葡萄糖,說明腎小管發生了病變,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現了問題。
25.(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所示是轎車車頂的外掀式天窗。在轎車行駛時,將天窗的前面關閉,后面微微向上打開,車頂形成一個凸面,這樣可以   (填“增大”或“減小”)天窗口空氣的流速,使天窗開口處的氣壓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車內的氣壓,這有利于保持車內空氣清新。
【答案】增大;小于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解答。
【解答】根據描述可知,車頂凸面從而使天窗口處形成一個曲面,可以增大天窗口空氣的流速,流速越大壓強越小;而車內空氣流速小而氣壓大,于是這時車內空氣向外流動,有利于保持車內空氣清新。
26.(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小寧從家鄉寧波到高原地區旅游,發現隨身攜帶的食品袋鼓起來了,如圖1所示。這是因為海拔高度升高,大氣壓   填“變大”或“變小”導致的。如圖2所示,用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測得當地大氣壓等于   m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如果在此地燒水,水沸騰時的溫度   100℃。(填“>”“<”或“=”)
【答案】變小;750;<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
【解析】【分析】高度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壓強越小。
液體的沸點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沸點越高。【解答】隨著海拔高度的增高,空氣密度減小,大氣壓也隨之降低;而袋內氣體由于密閉,氣壓幾乎不變,外界大氣壓小于袋內氣壓,外界大氣壓的變小導致袋裝小面包內部氣體膨脹。
如圖2所示,用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測得當地大氣壓等于750m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標準大氣壓下,水銀柱的高度為760mm,此地的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如果在此地燒水,由于氣壓越低液體的沸點越低,因此此地水沸騰時的溫度小于100℃。
27.(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臨海市大力發展內河港,提升通江達海能力。
(1)如圖是港口集裝箱吊機正在作業,隨著船上貨物增多,貨船受到的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若貨船從淡水港口出發入海后,受到的浮力不變,則排開海水的體積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變大;變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由沉浮條件可知,物體處于漂浮或懸浮狀態時,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時,浮力小于重力。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化。【解答】(1)由于船處于漂浮狀態,根據漂浮條件可知F浮=G;如果向船上裝貨物時,船的重力增大,則船受到的浮力將變大。
(2)若貨船從淡水港口出發入海后,因船在海水中也處于漂浮狀態,所受浮力不變;由于水的密度變大,根據F浮=ρ水gV排可知排開水的體積變小。
28.(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小車在三種不同水平面上運動一段距離后分別停留在如圖所示的位置。
(1)三次實驗中小車每次都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到達底端水平面時   ;
(2)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路程越長,木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選填“快”或“慢”);
(3)進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將做   運動。
【答案】初速度相同;慢;勻速直線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1)為了控制變量,要求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所以要讓相同的小車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下滑。
(2)阻力小,運動狀態改變得慢,速度減小的慢。
(3)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時,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解答】(1)實驗中為了保證小車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使相同的小車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2)根據實驗分析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的越慢,運動的距離越長。
(3)由上述實驗分析可得,若小車不受力,即水平面絕對光滑,速度的大小將不會發生改變,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29.(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咸祥蘆浦村,是夏日避暑的好去處,遮天蔽日的林蔭和淙淙溪澗,還有清涼的石門水庫。小寧發現水庫的大壩是上窄下寬的構造,如圖1所示,猜想是否與液體壓強的特點有關呢?帶著疑問的他回校后,又在一次“科學創新實驗”社團活動中,看見如圖2所示的雙探頭壓強計,該裝置一次測量可采集多個數據,激起了他探究液體壓強的濃厚興趣。
(1)U形管A、B中裝入同種液體,小寧用手輕壓探頭C、D處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兩側液面都出現了明顯高度差且保持穩定,說明壓強計   (選填“漏氣”或“不漏氣”);
(2)小寧先在圖2的裝水的容器中進行實驗:然后換用密度大于水的硫酸銅溶液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如下表:
序號 液體種類 探頭C深度 hC/cm 高度差ΔhA/格 探頭D深度 hD/cm 高度差ΔhB/格
1 水 3 6 5 10
2 水 4 8 6 12
3 硫酸銅溶液 3 9 5 15
4 硫酸銅溶液 4 12 6 18
①分析表中   (填序號)兩次數據可知: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②分析表中1、3(或2、4)數據可知:深度相同時,液體   越大,壓強越大。
【答案】不漏氣;1、2或3、4;密度
【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1)能形成穩定的高度差,說明壓強差不變,可知裝置氣密性良好。
(2)結合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注意控制變量法的使用,每次探究只存在一個變量。【解答】(1)用手輕壓探頭C、D處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兩側液面都出現了明顯高度差且保持穩定,說明壓強計的氣密性良好,不漏氣。
(2)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需要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改變探頭所處的深度,因此選用1、2或3、4可知得出結論為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3]表中1、3(或2、4)數據中探頭所處的深度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且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即壓強越大。
30.(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
(1)B植物的光合作用開始于   (選填“c點前”、“c點”或“c點后”)
(2)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一段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   (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3)在農業生產中要使A植物正常生長,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點   
【答案】c點前;多于;d
【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1)圖中,a、b光照強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負值,表明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點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差相等。即圖像與橫坐標的交點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的點,光合作用開始與交點之前。
(2)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部分來自于空氣,部分來自于自身的呼吸作用,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同時,呼吸作用強度越大,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大,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越大,光合作用越強。
(3)植物正常生長,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積累有機物,即應大于圖像與橫坐標的交點對應的光照強度。【解答】(1)c點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相等,所以B植物的光合作用開始于c點前。
(2)從圖中看出,當光照強度為f時,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光照強度為0時,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強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強度。因此“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3)“要使植物A能正常生長”,必須使植物A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因此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d點。
31.(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小明用2mL的注射器、量程為0~10N的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粗略測量大氣壓的值。
步驟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驟二:如圖所示安裝好器材,水平向右緩慢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中的活塞被拉動
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2N。
步驟三: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有效長度為4.00cm,由此可算出注射器的橫截面積S
步驟四:算出大氣壓強值為_________Pa;
同組的小華分析了影響實驗結果的可能因素后,對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
(1)步驟四中算出大氣壓強值為   Pa;
(2)步驟一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氣,會導致測量出的大氣壓強值   ;(填“偏大”或“偏小”)
(3)取下橡皮帽,重復步驟二的操作,讀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3N由此可知,此時活塞所受到的   (填“摩擦力”或“大氣壓力”)為0.3N。
【答案】1.04×105;偏小;摩擦力
【知識點】誤差分析;摩擦力的存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的綜合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壓強,注意單位換算。
(2)未排盡裝置內的空氣,會導致測得的大氣壓偏小;活塞與注射器之間存在摩擦,會導致測得的大氣壓偏大。
(3)取下橡皮帽,兩側大氣壓相互抵消,壓力相等,測得的力為摩擦力。【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注射器的橫截面積為
大氣壓強值為
(2)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氣,導致測量大氣施加的壓力偏小,由可知,計算的壓強偏小。
(3)取下橡皮帽,此時注射器內外氣體壓強相等,此時注射器中的活塞被拉動時會受到筒內施加的摩擦力,因此讀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0.3N為活塞所受到的摩擦力。
32.(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食醋是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學式為 CH3COOH,請回答:
(1)醋酸屬于   選填(“單質”或“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
(3)6克醋酸中含    克氧元素
【答案】(1)化合物
(2)6:1
(3)3.2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只有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
(2)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
(3)氧元素的質量=醋酸質量×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解答】 (1)醋酸的化學式為 CH3COOH,是三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12×2):(1×4)=6:1;
(3)含 6.克氧元素的醋酸的質量為。
33.(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東錢湖是寧波人心目中的地標,整個東錢湖占地總面積約33km2,其中環湖自行車道長達8km。小寧周末和爸爸一起去東錢湖騎行,若爸爸以16km/h的速度勻速行駛,若車所受阻力恒為總重的0.1倍,車重10kg,爸爸重60kg。求:
(1)爸爸環湖騎行所需的時間。
(2)爸爸環湖騎行全程所受牽引力。
(3)爸爸環湖騎行時,自行車坐墊與他的接觸面積是200cm2,求爸爸對自行車坐墊的壓強。
【答案】(1)環湖所需時間為
(2)該車受到的阻力為f=0.1G總=0.1×(60kg+10kg)×10N/kg=70N
(3)人對自行車坐墊壓力為
F=G=mg=60Kg×10N/kg=600N
人對座墊壓強為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重力的大小;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1)。
(2)勻速行駛,牽引力等于阻力等于重力的0.1倍。
(3)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壓強,注意單位換算。
(1)環湖所需時間為
(2))該車受到的阻力為
f=0.1G總=0.1×(60kg+10kg)×10N/kg=70N
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受到的牽引力與阻力相互平衡,則牽引力F=f=70N
(3)人對自行車坐墊壓力為
F=G=mg=60Kg×10N/kg=600N
人對座墊壓強為
34.(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小明同學對一個金屬塊進行了兩次測量:第一次如圖(甲)所示,用細線系住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2.7N。第二次如圖(乙)所示,讓金屬塊浸沒在盛水的杯子中,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1.7N。(g取10N/kg)
金屬 金 銅 鐵 鋁
密度(×103kg/m3 19.3 8.9 7.9 2.7
(1)求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屬塊的體積;
(3)通過進一步計算,結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屬的密度”,說明金屬塊是何種金屬。
【答案】(1)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物 F=2.7N 1.7N=1N
(2)因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得,金屬塊的體積
V金=V排===1×10 4m3
(3)由題意可知,金屬塊的重力G=2.7N,由G=mg可得,金屬塊的質量
m===0.27kg
密度
ρ===2.7×103kg/m3
答:(1)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1N;(2)金屬塊的體積是1×10 4m3;(3)金屬材料的密度是2.7×103kg/m3。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
【解析】【分析】(1)稱重法測浮力:浮力=重力-拉力。
(2)金屬塊浸沒,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金屬塊的體積。
(3),利用這兩個公式進行計算。
1 / 1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開學測試科學試題
1.(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下列有關物理現象的描述,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
A.花園里鮮花怒放
B.奔馳的獵豹
C.公路上滾滾車流
D.草原上奔馳的駿馬
2.(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下列對科學量的估測中,比較符合事實的是(  )
A.中學生步行的速度約為 20km/h
B.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約為 1N
C.一個中學生的重力為 50N
D.中學生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接近于 100Pa
3.(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越來越多的運動愛好者喜愛騎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車把上加裝橡膠套是為了減小摩擦
B.踏板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C.騎行速度越大,輪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越大
D.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自行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4.(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小敏利用海綿、桌子和砝碼進行了如圖探究實驗。下列對整個探究活動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探究的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B.探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C.探究過程分析:通過觀察海綿凹陷面積大小判斷受力效果
D.探究的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5.(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是人血涂片示意圖,對該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缺鐵會影響②的功能 B.①能吞噬侵入人體的病菌
C.人患炎癥時①的數量會減少 D.③具有凝血功能
6.(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圖,從圖中獲取的信息正確的是(  )
A.金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一個金原子的中子數為197.0
C.一個金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118
D.一個金原子核帶有79個單位的正電荷
7.(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植物體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根 C.根尖 D.根毛
8.(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生長的特殊水稻,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海邊灘涂是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數植物都不能在高鹽堿的海邊灘涂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邊沙土中溶液濃度過高 B.海邊灘涂水量過高
C.植物獲得光照強度不足 D.海邊灘涂無機鹽含量較低
9.(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所示,AB為兩個彈簧秤,鉤碼為50牛頓,如不計滑輪摩擦和繩重,當鉤碼靜止時AB彈簧秤的讀數分別為(  )
A.50牛頓 0牛頓 B.50牛頓 50牛頓
C.0牛頓 50牛頓 D.50牛頓 100牛頓
10.(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下列關于二氧化氮的化學式NO2表示意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表示二氧化氮這種物質
B.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
C.二氧化氮這種物質由一種氮元素和兩種氧元素組成
D.一個二氧化氮分子由一個氮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
11.(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把一實心金屬塊浸在盛滿酒精的杯中靜止后,溢出酒精8g(酒精=0.8×103kg/m3),若把這一金屬塊浸在盛滿水的杯子中靜止后,從杯中溢出水的質量是(  )
A.15g B.12.5g C.10g D.8g
12.(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事實,錯誤的是(  )
A.“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C.水蒸發為水蒸氣時體積變大——分子之間間隔變大
D.氧氣支持燃燒,氮氣不支持燃燒——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
13.(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在實驗室做粗鹽提純實驗時,準備過濾實驗所需的儀器有(  )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14.(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三效催化轉換器”可將汽車尾氣中有毒氣體處理為無毒氣體。如圖是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球體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
B.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
C.生成物中有單質
D.參與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比為3:2
15.(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某同學為了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設計了如表所示的對比實驗,其他同學看了該實驗設計后,提出下列修改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
試管號 加入的物質 1 2
稀淀粉糊(毫升) 2 2
恒溫處理(15分鐘) 37℃ 0℃
新鮮唾液(毫升) - 2
蒸餾水(毫升) 2 -
恒溫處理(15分鐘) 37℃ 0℃
碘液(滴) 2 2
A.1號試管不必加入2毫升蒸餾水,而應該加入2毫升新鮮唾液
B.2號試管不必加入2毫升新鮮唾液,而應該加入2毫升蒸餾水
C.2號試管應該保持在37℃環境中進行恒溫處理
D.1號試管應加入2毫升新鮮唾液,并保持在0℃環境中進行恒溫處理
16.(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是甲、乙兩輛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的小車的s—t圖象,由圖象可知(  )
A.7~20秒鐘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B.在0~5秒時間內,乙車的速度比甲車的速度大
C.第10秒鐘時,甲、乙兩車速度相同
D.經過5秒鐘,甲車通過的路程比乙車大
17.(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將未裝滿水且密閉的礦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圖所示。兩次放置時,水對瓶底和瓶蓋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 ,水對瓶底和水對瓶蓋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 則(  )
A. FA>FB B. FA=FB
C. FA>FB D. FA<FB
18.(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腸道顯微膠囊是一種用于診斷胃腸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設備(如圖),患者將智能膠囊吞下后,它即隨著胃腸肌肉的運動節奏依次通過消化道的各個結構,同時對經過的胃腸道進行連續攝像。結合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顯微膠囊可依次經過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
B.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④,④分泌的消化液對蛋白質進行初步的消化
C.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19.(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某釣魚愛好者站在充氣浮臺上釣魚,此時剛好將一條大魚從剛露出水面釣起至船上。在此過程中,船體受到的浮力變化情況與下列哪一選項最接近(魚的質量和體積保持不變)(  )
A. B.
C. D.
20.(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和B,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A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均為F
B.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水平面對它的摩擦力均為F
C.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均為F
D.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均為零
21.(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下圖表示的是地殼里所含各種元素的分布。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出的金屬元素有   種。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為   ,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為   ,寫出鈉離子   。(填符號)
22.(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為了便于運動數據記錄,許多跑者使用了可穿戴“智能手環”,如圖甲所示。為保證“智能手環”用電,我國研發的柔性、可裁剪的碲化鉍纖維素復合熱點薄膜電池”(簡稱“薄膜電池”)如圖乙,它能充分貼合人體體表,實現體表散熱為智能手環供電。
(1)碲化鉍(Bi2Te3)中鉍元素(Bi)的化合價+3,則碲元素(Te)的化合價為   。
(2)長跑時人體所需的氧氣是通過   (選填“擴散”或“呼吸”)作用從肺泡進入血液,能量則是來自細胞內的   作用。
23.(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種玩具,該玩具中間是軸承,軸承內有滾珠,邊上有三個用密度較大的金屬制作的飛葉,撥動飛葉后,飛葉可以繞軸在指尖上長時間轉動(如圖)。陀螺對指尖的壓力和指尖對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對   力;飛葉轉速變慢時慣性將   (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
24.(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①代表生理過程,a、b分別代表一種氣體。據圖回答:
(1)食物中的蛋白質在A系統的   (器官)內被分解為氨基酸。營養物質進入血液后,最先到達心臟四腔中的   。
(2)b代表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
(3)排出的尿液中發現了葡萄糖,則可能是腎單位中的   發生了病變。
25.(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所示是轎車車頂的外掀式天窗。在轎車行駛時,將天窗的前面關閉,后面微微向上打開,車頂形成一個凸面,這樣可以   (填“增大”或“減小”)天窗口空氣的流速,使天窗開口處的氣壓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車內的氣壓,這有利于保持車內空氣清新。
26.(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小寧從家鄉寧波到高原地區旅游,發現隨身攜帶的食品袋鼓起來了,如圖1所示。這是因為海拔高度升高,大氣壓   填“變大”或“變小”導致的。如圖2所示,用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測得當地大氣壓等于   m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如果在此地燒水,水沸騰時的溫度   100℃。(填“>”“<”或“=”)
27.(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臨海市大力發展內河港,提升通江達海能力。
(1)如圖是港口集裝箱吊機正在作業,隨著船上貨物增多,貨船受到的浮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若貨船從淡水港口出發入海后,受到的浮力不變,則排開海水的體積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8.(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小車在三種不同水平面上運動一段距離后分別停留在如圖所示的位置。
(1)三次實驗中小車每次都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到達底端水平面時   ;
(2)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路程越長,木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選填“快”或“慢”);
(3)進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將做   運動。
29.(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咸祥蘆浦村,是夏日避暑的好去處,遮天蔽日的林蔭和淙淙溪澗,還有清涼的石門水庫。小寧發現水庫的大壩是上窄下寬的構造,如圖1所示,猜想是否與液體壓強的特點有關呢?帶著疑問的他回校后,又在一次“科學創新實驗”社團活動中,看見如圖2所示的雙探頭壓強計,該裝置一次測量可采集多個數據,激起了他探究液體壓強的濃厚興趣。
(1)U形管A、B中裝入同種液體,小寧用手輕壓探頭C、D處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兩側液面都出現了明顯高度差且保持穩定,說明壓強計   (選填“漏氣”或“不漏氣”);
(2)小寧先在圖2的裝水的容器中進行實驗:然后換用密度大于水的硫酸銅溶液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如下表:
序號 液體種類 探頭C深度 hC/cm 高度差ΔhA/格 探頭D深度 hD/cm 高度差ΔhB/格
1 水 3 6 5 10
2 水 4 8 6 12
3 硫酸銅溶液 3 9 5 15
4 硫酸銅溶液 4 12 6 18
①分析表中   (填序號)兩次數據可知: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②分析表中1、3(或2、4)數據可知:深度相同時,液體   越大,壓強越大。
30.(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如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
(1)B植物的光合作用開始于   (選填“c點前”、“c點”或“c點后”)
(2)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一段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   (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3)在農業生產中要使A植物正常生長,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點   
31.(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小明用2mL的注射器、量程為0~10N的彈簧測力計和刻度尺粗略測量大氣壓的值。
步驟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驟二:如圖所示安裝好器材,水平向右緩慢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中的活塞被拉動
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2N。
步驟三: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有效長度為4.00cm,由此可算出注射器的橫截面積S
步驟四:算出大氣壓強值為_________Pa;
同組的小華分析了影響實驗結果的可能因素后,對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
(1)步驟四中算出大氣壓強值為   Pa;
(2)步驟一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氣,會導致測量出的大氣壓強值   ;(填“偏大”或“偏小”)
(3)取下橡皮帽,重復步驟二的操作,讀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3N由此可知,此時活塞所受到的   (填“摩擦力”或“大氣壓力”)為0.3N。
32.(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食醋是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學式為 CH3COOH,請回答:
(1)醋酸屬于   選填(“單質”或“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
(3)6克醋酸中含    克氧元素
33.(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東錢湖是寧波人心目中的地標,整個東錢湖占地總面積約33km2,其中環湖自行車道長達8km。小寧周末和爸爸一起去東錢湖騎行,若爸爸以16km/h的速度勻速行駛,若車所受阻力恒為總重的0.1倍,車重10kg,爸爸重60kg。求:
(1)爸爸環湖騎行所需的時間。
(2)爸爸環湖騎行全程所受牽引力。
(3)爸爸環湖騎行時,自行車坐墊與他的接觸面積是200cm2,求爸爸對自行車坐墊的壓強。
34.(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小明同學對一個金屬塊進行了兩次測量:第一次如圖(甲)所示,用細線系住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2.7N。第二次如圖(乙)所示,讓金屬塊浸沒在盛水的杯子中,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1.7N。(g取10N/kg)
金屬 金 銅 鐵 鋁
密度(×103kg/m3 19.3 8.9 7.9 2.7
(1)求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屬塊的體積;
(3)通過進一步計算,結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屬的密度”,說明金屬塊是何種金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機械運動的分類
【解析】【分析】物體空間位置發生改變的運動稱為機械運動。【解答】A、花園里鮮花怒放,位置未發生改變,因此不屬于機械運動,故A符合題意;
B、奔馳的獵豹,位置隨時間發生改變,屬于機械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C、公路上滾滾車流,位置隨時間發生改變,屬于機械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
D、草原上奔馳的駿馬,位置隨時間發生改變,屬于機械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 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事實的答案。
【解答】 A.中學生步行的速度約為4km/h,故A錯誤;
B.兩個雞蛋的質量約100g=0.1kg,托起兩個雞蛋的力在F=G=mg=0.1kg×10N/kg=1N左右,故B正確;
C.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原子的質量很小,一個碳原子的質量不是12g,故C錯誤;
D.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kg,站立時受力面積約400cm2,對地面的壓強為:,故D錯誤。
故選B。
3.【答案】B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AB.增大摩擦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
C.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是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D.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解答】 A. 車把上加裝橡膠套是為了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從而增大摩擦 ,故A錯誤;
B.輪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故B正確;
C.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是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速度無關,因此騎行速度越大,輪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變,故C錯誤;
D.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自行車的支持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B。
4.【答案】C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壓強大小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的變化
【解析】【分析】①壓力的作用效果表現在受力物體的形變上,受力物體形變程度大,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明顯;海綿是比較容易發生形變的物體,可以用海綿來感受壓力,通過海綿的形變程度來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②圖中用小凳子壓海綿,海綿受到的壓力等于小凳子的重力,在海綿上放一個砝碼來增大重力從而增大壓力;受力面積等于桌子和海綿的接觸面積,通過倒放來增大受力面積;③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的關系時,要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壓力的大小一定;同樣的道理,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要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受力面積一定;④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時,變化的那個物理量就是需要探究的因素,通過海綿的形變程度得出結論。可知甲乙可探究壓力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乙丙可探究受力面積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
【解答】看圖可知,通過實驗來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A、 探究的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故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探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故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探究過程分析:通過觀察海綿凹陷程度大小判斷受力效果,故C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D、探究的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故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5.【答案】C
【知識點】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圖中,①是白細胞、②是紅細胞、③是血小板。白細胞雖然最大,但數目較少,血涂片中最容易找到的是紅細胞。【解答】A、血液中紅細胞數量過少或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過少稱為貧血;貧血會降低血液運輸氧的能力,從而影響身體的各項生理活動,容易疲勞。血紅蛋白是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缺鐵會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進而影響紅細胞的功能,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①是白細胞,白細胞是數量最少的血細胞,有細胞核,但比紅細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護功能,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白細胞又稱為吞噬細胞,白細胞的功能是防御,當人體患有炎癥時,人體血液中的白細胞會明顯增多,某些白細胞能夠穿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吞噬侵入人體的細菌和異物,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故C錯誤,符合題意;
D、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是體積最小的血細胞,在顯微鏡下基本上看不到,無細胞核,形狀不規則,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答案】D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金元素屬于金屬元素,錯誤;
B、在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的數是相對原子質量;金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為197.0,不是中子數為197.0,錯誤;
C、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字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金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79,錯誤;
D、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字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金原子的質子數=原子序數=79,1個質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一個金原子核帶有79個單位的正電荷,正確。
故答案為:D。
7.【答案】B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根的主要功能是將植物體固定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導管具有運輸作用,能自下向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解答】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是根尖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與土壤中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吸水,根尖成熟區及其內部一部分細胞分化形成導管,能輸導水分和無機鹽,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8.【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分析】1、植物的正常生長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
2、植物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方式是擴散作用;
3、根吸收水分時水從濃度低的地方流向濃度高的地方。
【解答】植物的正常生長需要有充足的水分、無機鹽和光照。在海邊灘涂光照和無機鹽都是充足的,水也是充足的。但海邊灘涂的水是咸水,含鹽量很高。而根通過擴散作用從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前提是土壤浸出液的濃度要低于根細胞液的濃度,根才能吸水,反之植物會失去水分而使植物萎蔫死亡。灘涂邊的水由于濃度較高,根中細胞液的濃度低于灘涂土壤浸出液的濃度植物會失去水分,所以大多數植物都不能在灘涂生長的原因是海邊沙土中溶液濃度過高,A選項正確;B、C、D選項錯誤。
故選A
9.【答案】B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彈力;力的測量
【解析】【分析】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掛鉤一側受到的拉力。
【解答】圖中兩個彈簧測力計處于靜止狀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掛鉤上受到的力,題中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受到了50N的力,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0N。
故答案為:B。
10.【答案】C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的含義:微觀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或表示一個分子的構成;宏觀表示一種物質或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進行解答。
【解答】A.可以表示二氧化氮這種物質,正確;
B.可以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正確;
C.可以表示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而元素是個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錯誤;
D.可以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個氮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正確;
故選:C
11.【答案】C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將實心金屬塊浸沒在盛滿酒精的容器中時,溢出酒精的體積和金屬塊的體積相等,知道溢出酒精的質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溢出酒精的體積即為金屬塊的體積;
若把這個金屬塊放入盛滿水的杯子里,溢出的水體積與金屬塊的體積相等,則利用m=ρV即可求出溢出水的質量。
【解答】 金屬塊完全浸沒在酒精中,
金屬塊的體積:,
若把這個金屬塊放入盛滿水的杯子里,則V排水=V=10cm3,
溢出水的質量:m水=ρ水V排水=1.0g/cm3×10cm3=10g。
故選C。
12.【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 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A.“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詩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淡淡的梅花香味,是因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詩人聞到梅花花香,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是因為水分子分裂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氫分子、氧分子分別聚集成氫氣、氧氣,該事實說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水蒸發為水蒸氣時體積變大,是因為溫度升高,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氧氣支持燃燒,氮氣不支持燃燒,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3.【答案】D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過濾用于分離不互溶的固體和液體,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解答】在實驗室做粗鹽提純實驗時,準備過濾實驗所需儀器有燒杯、漏斗、鐵架臺、玻璃棒。
故答案為:D。
14.【答案】D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常見物質的分類;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質反應的微粒個數關系是:
即在解題前先將兩側相同的物質消去,其為過量的反應物,未參與反應。
【解答】A、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生成物的微觀構成可知,有一種物質的分子是由同種的原子構成的,屬于單質,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上述圖示可知,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比為2:2=1:1,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5.【答案】A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探究的是溫度對酶的活性的影響,所以應控制除溫度以外的條件都相同,即要控制變量的唯一性。
【解答】A、該實驗的變量是溫度,因此,其余條件都要相同。1號試管不必加入2 mL蒸餾水,而應該加入2 mL新鮮唾液,故A正確;
B、2號試管不必加入2 mL蒸餾水,而應該加入2 mL新鮮唾液,故B錯誤;
C、1號試管和2號試管的溫度應不同,2號試管應該保持在0℃環境中進行恒溫處理,故C錯誤;
D、1號試管和2號試管的溫度應不同,1號試管應加入2mL新鮮唾液,并保持在37℃環境中進行恒溫處理,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6.【答案】B
【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路程時間圖像中過原點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與橫坐標相平行的橫線說明物體處于靜止狀態。【解答】A、乙車在7~20s內的圖像是一條和時間軸平行的直線,所以乙車處于靜止狀態,故A不符合題意;
B、由圖像看出兩車在0~5s內的圖像是一條斜線,表示兩車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且在相同時間內甲車通過的路程小于乙車通過的路程,所以,故B符合題意;
C、由圖像看出兩車在10s時相遇,此時乙處于靜止狀態,甲還在勻速運動,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不符合題意;
D、由圖像看出甲車在5s末的路程為10m,乙車在5s末的路程為15m,所以在5s末乙通過的路程大于甲,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7.【答案】C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壓強大小比較;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倒立時,水面上下不同寬,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等于水的重力,需要通過計算壓力,壓強用進行計算。【解答】由圖可知,倒放時瓶中水的深度較大,根據可知,水對瓶蓋的壓強較大,即。正放時,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細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壓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時,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細,一部分水壓的是瓶子的側壁,瓶蓋受到的壓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時水對瓶底的壓力大于倒放時水對瓶蓋的壓力,即,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8.【答案】C
【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臟、腸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臟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腸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內。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流入口腔中,參與糖類的初步消化;肝臟和胰腺分泌的膽汁和胰液流入小腸中參與食物的消化。
圖中,①是食道、②是肝臟、③是大腸、④是胃、⑤是胰腺、⑥是小腸。
【解答】A、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因此,顯微膠囊可依次經過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④是胃,胃對蛋白質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胃屬于消化道,顯微膠囊可進入,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②是肝臟,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顯微膠囊不能進入,故C錯誤,符合題意;
D、⑥是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屬于消化道,顯微膠囊可進入,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9.【答案】B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
【解析】【分析】船始終漂浮,由沉浮體積可知,浮力等于重力。根據判斷魚受到浮力的變化情況,魚受到的浮力越小,人對魚的拉力越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魚對人的拉力越大,船的總重力越大,浮力越大。
【解答】因為充氣浮臺始終漂浮,浮力等于其總的重力,將與魚逐漸被釣起的過程中,魚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變小,人對魚施加的拉力變大,導致充氣浮臺總重增多,則浮力變大,當魚被拿出水面后,所受浮力為0N,人對魚施加的拉力等于魚的重力且保持不變,因此充氣浮臺的浮力保持不變,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0.【答案】B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力與運動的關系;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時,可能受平衡力,也可能不受力。拉動B時,A與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可知沒有摩擦力。
【解答】ACD、甲圖以A為研究對象,A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對它的靜摩擦力作用,且f=F, 乙圖,AB同時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A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CD錯誤;
B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和拉力F,這兩個力相互平衡,則f=F,兩種情況下B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B正確。
故答案為:B。
21.【答案】(1)6
(2)O;Al;Na+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種類與分布;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1)判斷是否屬于金屬元素可通過元素的中文名稱進行分辨,”钅“的是金屬元素,注意汞也是金屬元素。
(2)地殼中前4為元素為:氧、硅、鋁、鐵。
【解答】(1)金屬元素名稱的偏旁是“钅”故共有6中金屬元素。(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為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鈉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表示為:Na+。
(1)金屬元素名稱的偏旁是“钅”故共有6中金屬元素;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為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鈉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表示為:Na+。
22.【答案】-2;擴散;呼吸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單質的化合價均為零。
(2)人體內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擴散作用實現的,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解答】(1)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0,Te的化合價為x,設Bi的化合價為+3,則有3x+(+3)×2=0,x=-2,因此碲元素(Te)的化合價為-2。
(2)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是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作用實現的,長跑時,需要大量的氧氣,外界氣體進入肺泡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氧氣通過擴散作用進入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后,再經過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最后到達骨骼肌細胞,氧氣在骨骼肌細胞的線粒體中,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需要,因此能量來自細胞內的呼吸作用。
23.【答案】相互作用;不變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慣性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慣性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只和質量有關,慣性不是力,注意不能說“慣性力”、“慣性作用”、“受到慣性”等,只能說“由于慣性”或“具有慣性”。【解答】陀螺對指尖的壓力和指尖對陀螺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因此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慣性只與質量有關,當飛葉轉速變慢時,質量不變,慣性將不變。
24.【答案】(1)小腸;右心房
(2)CO2
(3)腎小管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泌尿系統
【解析】【分析】(1)圖示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部分生理過程,A是消化系統、B是呼吸系統、C是泌尿系統;①是吸收。經消化和靜脈注射進入血液的物質,經上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吸入的物質經肺靜脈進入左心房。
(2)B是呼吸系統,a是氧氣、b是二氧化碳,氣體通過擴散作用進行交換。
(3)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情況下將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吸收進血液。
【解答】(1)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質小腸內被分解為氨基酸。
營養物質通過小腸吸收進入血液,首先通過門靜脈到達肝臟,然后進入下腔靜脈,最終到達心臟的右心房。
(2)當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擴散到肺泡里,并通過呼氣排出體外,同時肺泡中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由題圖可知,b由血液擴散至肺泡,是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
(3)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正常情況下,葡萄糖在腎小球濾過后會在腎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如果尿液中出現葡萄糖,說明腎小管發生了病變,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現了問題。
(1)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因此,食物中的蛋白質小腸內被分解為氨基酸。
營養物質通過小腸吸收進入血液,首先通過門靜脈到達肝臟,然后進入下腔靜脈,最終到達心臟的右心房。
(2)當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擴散到肺泡里,并通過呼氣排出體外,同時肺泡中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由題圖可知,b由血液擴散至肺泡,是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
(3)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正常情況下,葡萄糖在腎小球濾過后會在腎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如果尿液中出現葡萄糖,說明腎小管發生了病變,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現了問題。
25.【答案】增大;小于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解答。
【解答】根據描述可知,車頂凸面從而使天窗口處形成一個曲面,可以增大天窗口空氣的流速,流速越大壓強越小;而車內空氣流速小而氣壓大,于是這時車內空氣向外流動,有利于保持車內空氣清新。
26.【答案】變小;750;<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系
【解析】【分析】高度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壓強越小。
液體的沸點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沸點越高。【解答】隨著海拔高度的增高,空氣密度減小,大氣壓也隨之降低;而袋內氣體由于密閉,氣壓幾乎不變,外界大氣壓小于袋內氣壓,外界大氣壓的變小導致袋裝小面包內部氣體膨脹。
如圖2所示,用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測得當地大氣壓等于750m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標準大氣壓下,水銀柱的高度為760mm,此地的氣壓小于標準大氣壓,如果在此地燒水,由于氣壓越低液體的沸點越低,因此此地水沸騰時的溫度小于100℃。
27.【答案】變大;變小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由沉浮條件可知,物體處于漂浮或懸浮狀態時,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時,浮力小于重力。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化。【解答】(1)由于船處于漂浮狀態,根據漂浮條件可知F浮=G;如果向船上裝貨物時,船的重力增大,則船受到的浮力將變大。
(2)若貨船從淡水港口出發入海后,因船在海水中也處于漂浮狀態,所受浮力不變;由于水的密度變大,根據F浮=ρ水gV排可知排開水的體積變小。
28.【答案】初速度相同;慢;勻速直線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1)為了控制變量,要求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所以要讓相同的小車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下滑。
(2)阻力小,運動狀態改變得慢,速度減小的慢。
(3)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時,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解答】(1)實驗中為了保證小車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使相同的小車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2)根據實驗分析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的越慢,運動的距離越長。
(3)由上述實驗分析可得,若小車不受力,即水平面絕對光滑,速度的大小將不會發生改變,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29.【答案】不漏氣;1、2或3、4;密度
【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1)能形成穩定的高度差,說明壓強差不變,可知裝置氣密性良好。
(2)結合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注意控制變量法的使用,每次探究只存在一個變量。【解答】(1)用手輕壓探頭C、D處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兩側液面都出現了明顯高度差且保持穩定,說明壓強計的氣密性良好,不漏氣。
(2)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需要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改變探頭所處的深度,因此選用1、2或3、4可知得出結論為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3]表中1、3(或2、4)數據中探頭所處的深度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且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即壓強越大。
30.【答案】c點前;多于;d
【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1)圖中,a、b光照強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負值,表明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點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差相等。即圖像與橫坐標的交點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的點,光合作用開始與交點之前。
(2)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部分來自于空氣,部分來自于自身的呼吸作用,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同時,呼吸作用強度越大,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大,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越大,光合作用越強。
(3)植物正常生長,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積累有機物,即應大于圖像與橫坐標的交點對應的光照強度。【解答】(1)c點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相等,所以B植物的光合作用開始于c點前。
(2)從圖中看出,當光照強度為f時,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光照強度為0時,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強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強度。因此“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3)“要使植物A能正常生長”,必須使植物A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因此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d點。
31.【答案】1.04×105;偏小;摩擦力
【知識點】誤差分析;摩擦力的存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大氣壓的綜合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壓強,注意單位換算。
(2)未排盡裝置內的空氣,會導致測得的大氣壓偏小;活塞與注射器之間存在摩擦,會導致測得的大氣壓偏大。
(3)取下橡皮帽,兩側大氣壓相互抵消,壓力相等,測得的力為摩擦力。【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注射器的橫截面積為
大氣壓強值為
(2)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氣,導致測量大氣施加的壓力偏小,由可知,計算的壓強偏小。
(3)取下橡皮帽,此時注射器內外氣體壓強相等,此時注射器中的活塞被拉動時會受到筒內施加的摩擦力,因此讀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0.3N為活塞所受到的摩擦力。
32.【答案】(1)化合物
(2)6:1
(3)3.2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只有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
(2)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
(3)氧元素的質量=醋酸質量×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解答】 (1)醋酸的化學式為 CH3COOH,是三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12×2):(1×4)=6:1;
(3)含 6.克氧元素的醋酸的質量為。
33.【答案】(1)環湖所需時間為
(2)該車受到的阻力為f=0.1G總=0.1×(60kg+10kg)×10N/kg=70N
(3)人對自行車坐墊壓力為
F=G=mg=60Kg×10N/kg=600N
人對座墊壓強為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重力的大小;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1)。
(2)勻速行駛,牽引力等于阻力等于重力的0.1倍。
(3)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壓強,注意單位換算。
(1)環湖所需時間為
(2))該車受到的阻力為
f=0.1G總=0.1×(60kg+10kg)×10N/kg=70N
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受到的牽引力與阻力相互平衡,則牽引力F=f=70N
(3)人對自行車坐墊壓力為
F=G=mg=60Kg×10N/kg=600N
人對座墊壓強為
34.【答案】(1)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物 F=2.7N 1.7N=1N
(2)因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得,金屬塊的體積
V金=V排===1×10 4m3
(3)由題意可知,金屬塊的重力G=2.7N,由G=mg可得,金屬塊的質量
m===0.27kg
密度
ρ===2.7×103kg/m3
答:(1)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1N;(2)金屬塊的體積是1×10 4m3;(3)金屬材料的密度是2.7×103kg/m3。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
【解析】【分析】(1)稱重法測浮力:浮力=重力-拉力。
(2)金屬塊浸沒,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金屬塊的體積。
(3),利用這兩個公式進行計算。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克东县| 叙永县| 台安县| 都昌县| 上虞市| 彩票| 神池县| 孙吴县| 攀枝花市| 监利县| 呈贡县| 房产| 肇东市| 大同县| 镶黄旗| 察哈| 大足县| 屏南县| 西峡县| 广安市| 绩溪县| 岳普湖县| 温宿县| 富裕县| 嘉黎县| 政和县| 泽库县| 丽水市| 云南省| 新昌县| 收藏| 郑州市| 阿克| 安国市| 通渭县| 达拉特旗| 酉阳| 循化| 婺源县|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