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節 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考點一、植物的根系(一)根系及其作用(二)根據有無明顯的主側根之分,植物的根系可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根系 直根系 須根系(須根系中也有主根,只是主根不發達,不明顯)特點 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之分 沒有明顯主、側根之分,由許多不定根組成圖示 (從植物的莖、葉、老根上長出的根,叫不定根)常見植物 大豆、白菜、番茄等大多數雙子葉植物 小麥、蔥、蒜等大多數單子葉植物(三)影響植物根在土壤中分布的因素植物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植物的種類以及外界環境等密切相關,如土壤的結構、水分、通氣狀況和肥力。例如,在缺水地區生長的植物根往往比在水源充足地區生長的植物根更為發達。在農業上,常利用控水、控肥來調整作物的根系,以達到豐產的目的。典例1:下列關于植物根系的說法,錯誤的是( )A.根系中都有一條明顯的主根B.菜豆等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的根系為直根系C.小麥、玉米的根系為須根系D.從莖、葉等部位生出的根是不定根【答案】A【解析】根系中由明顯主根的為直根系;沒有明顯主根的根系為須根系;【解答】A.根系中都有一條明顯的主根 ,錯誤;根系中由明顯主根的為直根系;沒有明顯主根的根系為須根系,A錯誤;B.菜豆等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的根系為直根系 ,B正確;C.小麥、玉米的根系為須根系 ,C正確;D.從莖、葉等部位生出的根是不定根 ,D正確;故答案為:A.變式1:如圖所示的植物的根系發達,推測該植物生存的環境是 ( )A.干旱的荒漠 B.泥濘的沼澤 C.多水的農田 D.濕潤的森林【答案】A【解析】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解答】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圖中植物根系的入土深度、擴展范圍比地上部分的主莖高度、擴展范圍大幾倍甚至幾十倍,是因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長許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處的水分,適應干旱缺水的荒漠環境。故答案為:A。變式2:(2024八下·浙江期末)俗話說:“樹有多高,根有多深。”樹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下列對這種現象的看法有錯誤的是( )A.植物的根能牢牢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B.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水分C.根所獲得的有機物來自更深的土壤D.樹大根深,蒸騰作用能力就更強【答案】C【解析】土壤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根吸收進入植物體的。許多植物的根十分發達,生長的范圍比枝葉大,能把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上,同時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土壤的結構、肥力、通氣狀況和水分狀況等密切相關。例如,在缺水地區生長的植物的根往往比水源充分地區生長的植物根更為發達。【解答】植物的根能牢牢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水分,樹大根深,蒸騰作用能力就更強。植物根所獲得的有機物來自綠葉的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故答案為C.變式3:如圖所示是菜豆和小麥的根系,請據圖回答:(1)圖甲是菜豆的根系,屬于 系。(2)圖乙是小麥的根系,屬于 系。【答案】(1)直根(2)須根【解析】菜豆、棉花的根系主根發達,長而粗,側根短而細,屬于直根系;小麥的主根不發達,不定根多而發達,屬于須根系.【解答】結合分析可知 (1)圖甲是菜豆的根系,屬于直根系。(2)圖乙是小麥的根系,屬于 須根 系。考點二、根的吸水和失水(一)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1)培育小麥種子,直到它們長出較長的根。(2)選取4株生長旺盛帶有綠葉和根系的幼苗,隨機分為A、B兩組。將A組的2株小麥植株所有根的前端剪去3~5毫米(即根尖),并在切口處涂上石蠟; B組不做處理。(3)將2組小麥幼苗分別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養,觀察其生長情況。(4)一段時間后,A組幼苗開始出現萎蔫現象,B組幼苗正常生長。由此得出結論:根尖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二)根尖的結構和功能(1)根尖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部分,它是根生長、分化、吸收養料最活躍的部位。從根尖的尖端起,根據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不同,依次可分成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四個部分。(2)觀察根尖①取小麥的幼根,先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根尖從尖端起,依次是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根毛區,在根毛區生有大量的根毛。②用顯微鏡(低倍鏡,不加蓋玻片)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③用顯微鏡觀察植物根尖縱切的永久裝片,可以發現根尖的四個組成部分的細胞形狀各不相同(三)植物的吸水和失水(1)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影響因素①選取4株生長旺盛的同種植物(如白菜等)幼苗,隨機分成2組。②將2組植物的根部洗凈,分別放人盛有清水和濃鹽水的2只錐形瓶中。③過20 ~ 40分鐘后觀察2組植物,加以比較。可以發現在清水中的植物正常生長,在濃鹽水中的植物葉片萎蔫。(2)根毛細胞適于吸水的特點根毛細胞的細胞壁極薄,液泡較大,內含豐富的細胞液。根毛細胞在土壤縫隙中穿過,與土壤顆粒緊密地黏附在一起,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3)土壤溶液土壤顆粒之間含有水分和無機鹽,稱為土壤溶液。(4)根毛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細胞吸水或失水取決于植物根毛細胞的細胞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和土壤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①細胞吸水條件: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②細胞失水條件: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如農業上一次施肥過多,容易造成“燒苗”(5)根毛吸水的過程根毛吸水的具體過程:水 → 根毛細胞 → 各皮層細胞 → 導管【能力拓展】①根的不斷長長是伸長區細胞不斷伸長和分生區細胞不斷分裂的結果。②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主要是通過根毛區的根毛實現的。③在根尖的四部分結構中,出現細胞分化的是根毛區,它的內部形成了導管,表面形成了根毛。④根毛細胞的液泡較大、細胞壁極薄,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水分和無機鹽進入根毛細胞。所以,根毛區是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細胞失水主要是指植物細胞液泡里細胞液中的水分向細胞外滲出,而不是細胞質中的水分向細胞外溢出。由于細胞液中的水分向細胞外滲出,液泡逐漸縮小,細胞質回縮,但細胞壁幾乎不變,最終導致細胞質與細胞壁分離。注意:若所選植物的根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就難以觀察到根毛,所以實驗需選用生長較快的幼根。典例1:(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生長的特殊水稻,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海邊灘涂是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數植物都不能在高鹽堿的海邊灘涂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A.海邊灘涂水量過高 B.海邊沙土中溶液濃度過高C.植物獲得光照強度不足 D.海邊灘涂無機鹽含量較低【答案】B【解析】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是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是吸水。吸水還是失水取決于細胞液濃度與周圍環境溶液的濃度大小。【解答】高鹽堿的海邊灘涂環境中土壤溶液的濃度要大于大多數植物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濃度,從而會失水,無法正常的生長,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變式1:(2024八下·嵊州期末)鹽拌黃瓜時,黃瓜細胞會出現如圖所示的狀態,原因是A.b濃度小于a濃度,細胞吸水 B.b濃度大于a濃度,細胞吸水C.a濃度小于b濃度,細胞失水 D.a濃度大于b濃度,細胞失水【答案】C【解析】細胞吸水和失水是由于外界溶液濃度與細胞液濃度不同而引起的現象。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發生質壁分離復原。植物細胞的失水過程中,細胞壁的結構和滲透壓會對細胞內水分的保持起到重要作用。細胞膜上的滲透調節蛋白也參與調控細胞的失水過程,確保細胞內外水分的平衡。【解答】鹽拌黃瓜時, 外界溶液的溶度大于黃瓜細胞液中的溶度,所以細胞會失水而萎焉;故答案為:C變式2:(2024八下·嵊州期末)如圖是用小麥苗來驗證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的實驗和小麥苗的根尖結構示意圖。(1)根據圖A到圖B的麥苗長勢判斷,甲試管中盛的是 (選填“土壤浸出液”或“蒸餾水”)。(2)小麥根尖結構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選填數字序號),該部位的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可以擴大根的 。【答案】(1)土壤浸出液(2)①;吸收面積【解析】一般植株的根尖從根頂端向后依次可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四個部分。【解答】(1) 根據圖A到圖B的麥苗長勢判斷,甲試管中的植物長得越來越好,說明盛的是土壤浸出液,因為土壤浸出液中有無機鹽,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2) 小麥根尖結構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①根毛區(選填數字序號),該部位的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可以擴大根的吸收面積;故答案為:(1) 土壤浸出液 (2)①;吸收面積變式3:(2024八下·義烏期末)以下為教材中觀察小麥根尖的活動:Ⅰ.取小麥的幼根,先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結構,注意根毛的數量和著生部位。Ⅱ.用顯微鏡(低倍鏡,不加蓋玻片)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Ⅲ.用顯微鏡觀察植物根尖縱切的永久裝片。回答以下問題:(1)在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除了載玻片上的水不會污染鏡頭外,還有一個原因最可能是____;A.了減少麻煩,方便操作B.為了擴大視野,便于觀察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蓋玻片觀察容易碰到鏡頭(2)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根尖各結構中的的部分細胞。實驗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細胞吸水能力強。則從細胞形態、結構上看,下列具備較強吸水功能的細胞是____;(用字母表示)A.根冠細胞 B.根毛細胞 C.分生區細胞 D.伸長區細胞(3)有同學認為:將小麥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養時,浸出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小一幼苗吸水現象越明顯。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1)C (2)B;D(3)不贊同。當細胞外土壤浸出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反而會失水。【解析】根是植物的營養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負責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無機鹽及可溶性小分子有機質,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貯存合成有機物質的作用。【解答】(1) 在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除了載玻片上的水不會污染鏡頭外,還有一個原因最可能是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蓋玻片觀察容易碰到鏡頭 ,A不是主要原因,B是錯誤的,該操作不會擴大視野,所以C合理;(2) 具有大液泡的細胞吸水能力強 則從細胞形態、結構上看,下列具備較強吸水功能的細胞是BD,因為他們都有大液泡;(3) 有同學認為:將小麥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養時,浸出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小幼苗吸水現象越明顯。 不贊同。水往濃度高的地方跑,當細胞外土壤浸出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反而會失水。故答案:(1)C(2)BD(3)不贊同。當細胞外土壤浸出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反而會失水。考點三、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一)驗證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1)實驗過程①配制4種營養液。其中1種按科學標準配制,另外3種分別缺氮、磷、鉀等元素。將它們分別倒人4只錐形瓶內,并用標簽注明“正常、缺氮、缺磷、缺鉀”等字樣。②選取生長旺盛的植物幼苗(如煙草、油菜、小麥等)4株或8株,小心洗去其根部附著物,最后用蒸餾水將其洗凈,并分別將它們“種植”在4只錐形瓶中。③記錄4種培養液中植物生長的基本狀況。如果發現異常生長,在相應的培養液中分別按標準添加含氮、磷、鉀等元素的化合物,再觀察它們的生長是否恢復正常。(2)實驗結果①記錄4種培養液中植物生長的基本狀況,可發現:標準培養液中,植株正常生長:缺氮培養液中,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缺磷培養液中,植株矮小、葉片暗綠帶紅:缺鉀培養液中,植株矮小、易倒伏,葉片上有褐斑。②在發現異常生長的相應培養液中分分別按標準添加含氮、磷、鉀等元素的化合物,再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結果它們的生長恢復正常。(二)無機鹽的作用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生長所需的各種無機鹽,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會起不同的作用。(1)用于構建植物體:如氮和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質的原料。(2)用于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如鉀能使莖稈粗壯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磷能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和開花等。如果缺少某種無機鹽,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長,會出現相應的營養缺乏癥狀。(三)氮、磷、鉀元素的作用植物在生活過程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鉀元素的無機鹽,它們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及缺乏時癥狀各不相同。含氮(N)的無機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增加產量,延緩衰老等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嚴重時葉脈呈淡棕色含磷( P)的無機鹽: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的成熟提前,增強抗性等生長緩慢,發育遲緩,嫩葉變小,老葉先呈暗綠色,后轉變為微紅色或紫紅色含鉀(K)的無機鹽:調節氣孔開閉,增加細胞壁厚度,尤其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合成和運輸生長緩慢,莖細,易倒伏,葉片易干尖,老葉易發黃,出現褐斑(四)“秸稈還田”可以提高農田的肥力在有植物生長的地方,都會有許多枯枝、落葉或死亡的生物體留在土壤里,這些生物體腐爛后產生的各種營養物質又會進入土壤,使土壤更為肥沃。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常提倡“秸稈還田”,以提高農田的肥力。【能力拓展】在配制營養液的過程中,除對照組外,其他各組一定要確保缺乏某種無機鹽。因此,操作中應洗凈有關器皿,實驗用水要用蒸餾水,不能用自來水等。植物在生活過程中需要量較大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除了這三種無機鹽外,植物還需要多種無機鹽,這些無機鹽的需要量較小,但對植物的生長發育也非常重要。如油菜缺硼會只開花不結果。無土栽培①概念:根據植物生長所需的無機鹽種類和數量配制適宜的營養液,用營養液來栽培植物,這就是無土栽培。②原理: 根只是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土壤僅對植物體起固定作用。③優點:更合理地滿足不同植物以及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期對各類無機鹽的需求,具有產量高、不受季節限制、節約水肥、清潔無污染等優點。注意:①植物生活需要無機鹽,但固體狀態無機鹽不能被植物吸收。根能直接吸收的是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②植物生長的不同時期,需要無機鹽的量是不同的。例如,油菜的營養器官生長時期,需要大量含氮的無機鹽,而在開花結果時期,則需要更多含磷的無機鹽。典例1: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生長所需的各種無機鹽,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會起不同的作用。下列植株是由于缺乏氮出現相應癥狀的是( )A.莖稈粗壯葉片墨綠 B.植株矮小葉片發黃C.植株暗綠帶紅 D.植株矮小葉片褐斑【答案】B【解析】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莖葉旺盛生長,缺氮時,植株弱小,葉片發黃;磷肥能夠促進花芽分化,提早開花結果,能使植物多開花多結果,促進幼苗根系生長和改善果實品質,缺磷時,幼芽和根系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色暗綠,無光澤,背面紫色;鉀能促進植株莖稈健壯,改善果實品質,增強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實的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機物向植物儲存器官內轉運,缺鉀時,植物易倒伏,葉片脈間缺綠,且沿葉緣逐漸出現壞死組織,漸呈褐色。【解答】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莖葉旺盛生長,缺氮時,植株弱小,葉片發黃;變式1:(2024八下·嘉興期末)植物工廠是一種新興的農業生產模式,可人工控制光照、溫度、CO2濃度等因素。(1)一株質量為20克的某植物幼苗,在植物工廠提供的適宜環境中栽培一段時間后,其質量增加到40克。該植株增加的質量來自于 。(填序號)①水 ②無機鹽 ③空氣(2)植物工廠中某植株出現“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的癥狀,其原因可能是缺少 元素。【答案】(1)①②③ (2)氮或N【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2)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解答】(1)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該植株增加的質量來自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該植株增加的質量來自于水和:二氧化碳,即①③。植物的生長還離不開氮、磷、鉀等無機鹽,即②。(2)植物工廠中某植株出現“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的癥狀,其原因可能是缺少含氮的無機鹽,因為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變式2:(2023八下·富陽期末)華北某地區經常出現蘋果小葉病,有人認為是土壤中缺鋅引起的,有人認為是土壤中缺鎂引起的,科研人員為弄清到底是缺哪種元素誘發蘋果小葉病,進行如下實驗。①選用品種相同、長勢相同的蘋果幼苗,洗凈根部后分成三組;②配制適量的完全培養液放入培養缸A,在培養缸B、C中分別加入相應的培養液;③將三組蘋果幼苗分別栽培在上述培養缸中;④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觀察記錄分析蘋果幼苗的生長發育情況。(1)步驟②中培養缸B、C的培養液應如何配置?答: 。(2)將蘋果幼苗根部洗凈的目的是 。(3)若出現實驗現象 ,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既與缺鎂有關,又與缺鋅有關。【答案】(1)在B中放入缺鋅的培養液,在C中放入缺鎂的培養液(2)避免原有的鋅鎂元素對實驗的干擾(3)BC兩組蘋果幼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小葉病出現【解析】實驗用的蘋果幼苗應該是從正常土壤中移栽過來的,因此幼苗的根上會有正常土壤,含有各種植物所需的元素【解答】(1)本實驗需要探究出現蘋果小葉病是否是土壤中缺鋅或者缺鎂引起的,因此在B中放入缺鋅的培養液,在C中放入缺鎂的培養液(2)蘋果幼苗根部可能本來就有鋅鎂元素,為了避免原有的鋅鎂元素對實驗的干擾,需要將蘋果幼苗根部洗凈(3)B中放入缺鋅的培養液,在C中放入缺鎂的培養液,因此如果BC兩組蘋果幼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小葉病出現,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既與缺鎂有關,又與缺鋅有關。故答案為:(1)在B中放入缺鋅的培養液,在C中放入缺鎂的培養液 (2) 避免原有的鋅鎂元素對實驗的干擾(3)BC兩組蘋果幼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小葉病出現變式3:(2023八下·越城期末)為驗證“鎂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小科同學進行以下實驗探究:【查閱資料】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各種無機鹽,鎂參與綠色植物葉綠素的形成,植物缺鎂會出現葉片失綠變黃、植物生長不良等癥狀。【實驗器材】完全營養液(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礦物質元素)、缺鎂的完全培養液、長勢相同的青菜幼苗、普通蒸餾水、含鎂蒸餾水、玻璃器皿若干。【實驗步驟】①選20株長勢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餾水洗凈根上的泥土,備用;②取2只玻璃器皿,編號甲、乙。甲組加入適量完全營養液,乙組加入等量的另一種液體、將幼苗隨機均分栽入其中;③將裝置放在溫暖有光通風的環境,并適時給根部通入空氣;④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幼苗的高度、葉片顏色等生長指標;⑤對所得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請回答:(1)步驟①中,“用蒸餾水洗凈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2)步驟②中,乙瓶中應該加入的液體是 (3)小紅認為,實驗所用的營養液濃度不宜太高,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其理由是: ;(4)小明認為,步驟②中,如果在甲、乙兩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含鎂蒸餾水和普通蒸餾水,其它步驟和條件與小科相同,也能得到相同的實驗結論。請對小明的觀點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 。【答案】(1)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擾實驗(2)等量不含鎂元素的完全營養液(3)營養液濃度過高會導致根部細胞脫水死亡(4)小明觀點不正確,控制變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為變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證適合其生長,本實驗中就不能用雖然相同而不適合其生長的蒸餾水,而要用完全營養液【解析】植物的根具有固定作用,植物的根能夠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解答】(1)為驗證“鎂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步驟①中,“用蒸餾水洗凈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擾實驗 ;(2) 步驟②中,乙瓶中應該加入的液體是 等量不含鎂元素的完全營養液,其對照的作用;(3) 小紅認為,實驗所用的營養液濃度不宜太高,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其理由是: 營養液濃度過高會導致根部細胞脫水死亡 ,因為水分會跑向濃度高的地方;(4) 小明觀點不正確,控制變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為變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證適合其生長,本實驗中就不能用雖然相同而不適合其生長的蒸餾水,而要用完全營養液故答案為:(1) 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擾實驗 (2) 等量不含鎂元素的完全營養液 (3) 營養液濃度過高會導致根部細胞脫水死亡 (4) 小明觀點不正確,控制變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為變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證適合其生長,本實驗中就不能用雖然相同而不適合其生長的蒸餾水,而要用完全營養液1.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里的插柳是指扦插。通常是剪取某些植物的莖、葉、芽等,插入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使其生成許多根后成為獨立的新植株。這里生出的根屬于( )A.主根 B.側根 C.須根 D.不定根【答案】D【解析】植物的所有根的統稱為根系,其中包括主根,側根,不定根等不同部位和類型的根。【解答】A.主根 亦稱“初生根”。由胚根發育而成的根,具有強烈的向地性,可垂直向土層深處生長2-3米,故不符合題意。B.側根是指主根或不定根初生生長后不久產生的分支 ,故不符合題意。C.在種子發芽后不久,主根退化,從胚軸下方或幼莖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稱為須根,故不符合題意。D.不定根指在植物莖或葉芽上長出的根,屬于植物的再生反應,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2023八下·金東期末)菜農在移栽茄子幼苗時,根部往往帶上許多泥土。”帶土”的科學意義是( )A.防止倒伏 B.便于運輸 C.保存營養 D.保護根尖【答案】D【解析】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會有一定的破壞,吸水的能力會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時,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葉,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一般選擇在陰天或傍晚時移栽,因為此時光照不強,會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的蒸發,同時,植株根部總是帶土移栽,這主要是為了保護根毛,保證移栽后植株對水和無機鹽的正常吸收,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解答】A.植物洗去根莖上的泥沙是為了防倒伏,故A錯誤;B.根部帶上許多泥土不利于運輸,故B錯誤;C.植物體的營養儲存在植物體內,故C錯誤;D.帶土移栽植物幼苗,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故D正確。故答案為:D。3.(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植物體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 )A.根系 B.根 C.根尖 D.根毛【答案】B【解析】根的主要功能是將植物體固定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導管具有運輸作用,能自下向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解答】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是根尖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與土壤中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吸水,根尖成熟區及其內部一部分細胞分化形成導管,能輸導水分和無機鹽,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4.(2023八下·仙居期末)當外界溶液中營養物質濃度大于植物細胞液濃度時,植物根毛細胞將( )A.吸水 B.失水C.先吸水后失水 D.先失水后吸水【答案】B【解析】水往濃度高的地方走,當外界溶液中營養物質濃度大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根毛細胞將失水;當外界溶液中營養物質濃度小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根毛細胞將吸水;【解答】當外界溶液中營養物質濃度大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根毛細胞將失水;故答案為:B5.(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進入根毛細胞后,從一個皮層細胞進入另一個皮層細胞,然后進入根的木質部導管,最后上升到植物體的各結構。該植物根的橫切結構(如圖)中各細胞的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 )A.外界溶液<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B.外界溶液<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C.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外界溶液D.根毛細胞>內皮層細胞>皮層細胞>外界溶液【答案】B【解析】植物細胞吸水的原理是:當細胞液濃度大于周圍水溶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當植物細胞液濃度小于周圍水溶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解答】水的擴散是從低濃度到高濃度,某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進入根毛細胞,從一個皮層細胞進入另一個皮層細胞,然后進入根的木質部導管,說明各細胞的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為外界溶液<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在“探究植物生長需要的無機鹽”的活動中,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除對照組外,其他三組都要缺乏某一元素B.操作時要洗凈有關器皿C.配制營養液時所需的水一定要用蒸餾水D.用自來水清洗根部的附著物【答案】D【解析】無土栽培中用人工配制的培養液,供給植物礦物營養的需要。所以植物營養液是根據植物生長發育過程需要無機鹽的種類與多少類配制的。由于植物對養分的要求因種類和生長發育的階段而異,所以配方也要相應地改變,培養同一種植物,在它的一生中也要不斷地修改培養液的配方。 已達到植物的需求,所以無土栽培的產量都比土壤栽培的高。【解答】A.對照實驗的要求是變量唯一,本實驗的變量是無機鹽,因此除對照組外,其他三組一定要缺乏某一種元素,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B.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性,操作中要洗凈有關器皿,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為了保證變量唯一,其他條件都要相同,因此配制中所需要的水一定要用蒸餾水,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自來水中含有一些無機鹽,不能保證變量唯一,因此不能用自來水清洗根部的附著物,故D錯誤,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某同學將兩株健壯程度相近的玉米幼苗分別放入試管中,標記為甲、乙,甲中加入一定量濃鹽水,乙中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時間后觀察玉米幼苗的長勢及根毛細胞的狀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①表示甲試管中玉米的根毛細胞B.甲試管中玉米會出現萎蔫現象C.乙試管中玉米根部細胞能夠吸水D.甲試管中玉米根毛細胞液濃度小于細胞周圍溶液濃度【答案】A【解析】根毛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當土壤溶液的濃度高于細 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當土壤溶液的濃度低于細胞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解答】A.①表示根毛細胞吸水,②表示根毛細胞失水,所以題圖中①表示乙試管中玉米的根毛細胞,②表示甲試管中玉米的根毛細胞,A錯誤。BD.甲試管中加入一定量濃鹽水,導致甲試管中玉米根毛細胞液濃度小于細胞周圍溶液濃度,植物細胞失水,甲試管中玉米會出現萎蔫現象,B、D正確。C.乙試管中加入等量清水,玉米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溶液濃度,乙試管中玉米根部細胞能夠吸水,C正確。故答案為:A。8.(2024·浙江期末)下列關于植物根的說法,錯誤的是( )A.發達的根系對植物有很好的固定作用B.根能吸收有機物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C.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區D.深藏在地下的根能進行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植物根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包括:1.吸收水分和養分:植物根可以通過根毛和吸收器等結構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為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水分和營養素。2.穩定植物體:植物根可以向土壤深入延伸,增加植物在土壤中的牢固度,防止其被風吹倒或水流沖走。3.儲存養分和水分:植物根可以將吸收到的營養物質和水分儲存在根部,以備不時之需。 這些儲存物質可以供植物在干旱或其他逆境條件下生存和生長。4.分泌激素和維持水平衡:植物根可以分泌生長激素,調控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還能夠調節植物的水分吸收和排放,維持植物的水平衡。【解答】A.發達的根系對植物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A正確;B.根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植物能通過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B錯誤;C.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區 ,C正確;D.深藏在地下的根能進行呼吸作用 ,D正確;故答案為:B9.(2023八下·婺城期末)番薯是一種高產且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塊根除作為主糧外,還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造工業的重要原料。下列有關番薯的說法正確的是( )A.番薯的莖屬于攀緣莖B.番薯的有機物是通過導管運輸的C.種植番薯應多施氮肥D.番薯所需的水分主要由根尖吸收【答案】D【解析】植物的莖主要有:直立莖:莖較堅硬,能直立。匍匐莖:平臥于地,四周蔓延,長不定根。攀緣莖:用卷須等攀援他物上升。纏繞莖:借莖本身纏繞他物上升。有機物由植物光合作用制造后通過篩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由根尖的根毛區吸收后通過導管運輸。植物生長需要各種無機鹽,其中最主要的是:N:促進植物生長,枝葉茂盛,P:促進根系生長,影響開花結籽,K:莖桿粗壯,不易倒伏。【解答】A.番薯的莖細長,而又柔弱,蔓延生長地面上,屬于匍匐莖,故A錯誤;B.番薯的葉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根,故B錯誤;C.氮肥可以促進植物枝葉生長,而番薯是塊根,故C 錯誤;D.番薯多需的水分主要由根尖的根毛區吸收的,故D正確。故答案為:D。10.(2024八下·金東期末)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對道路進行了全新規劃,并在道路兩旁等處加大了綠化、美化力度,此過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關做法及相應說法都正確的是( )A.給移栽后的苗木掛“營養針”,其針頭應插入莖的髓部B.為減少蒸騰散水,應去掉所有葉片后再進行移栽C.移栽過程中為了便于運輸和保持整潔,應將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凈D.移栽入土時,泥土不能填得太緊實,同時苗木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答案】D【解析】(1)影響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濃度等,所以光照時間越長,光合作用越強,植物制造的有機物就越多。(2)移栽植物時,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保護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是保證植物成活的關鍵。【解答】A.給移栽后的樹木輸入水和養分,針頭應插入較大綠化樹莖(樹干)的木質部中的導管中,A錯誤。B.葉片是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保留所有葉片移栽,會增加植物的蒸騰作用,B錯誤。C.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時要帶土移栽,以保護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C錯誤。D.移栽入土時,泥土不能填得太緊實,不利于根的呼吸,移栽時要保持一定距離,以免樹木相互爭奪陽光、水、養分,比如樹木之間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D正確。故答案為:D。11.(2024八下·余杭期末)同學們發現前一天剛施過肥的辣椒苗出現“燒苗”現象。(1)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辣椒苗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為 (填序號)。(2)辣椒苗出現“燒苗”的原因是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 (填寫“大于”、“小于”或“等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內水分含量下降而發生萎蔫。因此,需要適時補水。【答案】(1)① (2)大于【解析】一般植株的根尖從根頂端向后依次可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四個部分。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它是生長點外罩,具有保護生長錐分生組織的作用。根冠由許多薄壁細胞組成,這些薄壁細胞分泌含有多糖、果膠質的糖體,可潤滑土粒表面,有助根尖的延伸。分生區:即生長點,由分生組織細胞所構成,該部分大部分被根冠包圍,長1mm左右。伸長區:在分生區后邊的細胞,全長約數毫米,細胞分裂能力逐漸減弱至停止分裂,轉向細胞體積增大,明顯地表現為縱向伸長,是棉根向前伸延的主要部位;根毛區:位于伸長區之后。此區是細胞基本定型的區域,全長可達幾厘米。該區組織分化已趨成熟,也稱成熟區。【解答】(1) 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辣椒苗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為①根毛區,具有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2)水往濃度更高的地方走,辣椒苗出現“燒苗”的原因是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大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內水分含量下降而發生萎蔫。因此,需要適時補水。故答案為:(1)①(2)大于12.(2023八下·拱墅期末)2020年10月,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創下鹽堿地水稻高產新紀錄。如圖所示為“海水稻”植株和根尖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問題:(1)“海水稻”的根系為 (填“直根系”或“須根系”),根能夠不斷伸長的原因是分生區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和[ ] (填寫序號和結構名稱)細胞能較快生長。(2)“海水稻”通過[ ] (填寫序號和結構名稱)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吸水時,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須根系;②伸長區(2)①根毛區;大于【解析】單子葉植物的主根出生后不久就停止生長或死亡,在胚軸和莖基部的節上生出許多粗細相等的不定根,再由不定根上生成側根,整個根系外形呈絮狀,所以把它稱做須根系。①是根毛區,②是伸長區,③是分生區,④根冠;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滲透作用;根毛細胞吸水的原理是滲透作用,根毛細胞液濃度>土壤溶液濃度。【解答】(1)沒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之分,長出許多不定根的根系稱為須根系,“海水稻”的根系為須根系; 根能夠不斷伸長的原因是分生區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和[ ② ]伸長區細胞能較快生長。(2)根毛區是主要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所以“海水稻”通過[ ① ]根毛區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水往濃度高的地方走,所以根毛區吸水時,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故答案為:(1)須根系;②伸長區(2)①根毛區;大于13.(2022八下·南潯期末)氮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構成生物體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氣中游離態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數生物所利用,必須經過變化,并與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銨鹽等) ,才能被植物利用。(1)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區;(2)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A.莖秤細小易倒伏,葉有褐斑 B.生長矮小,葉色發黃C.生長緩慢,葉色暗綠帶紅 D.只開花不結果(3)空氣中的N2轉化為NH3的過程中,N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轉變為 價。【答案】(1)根毛 (2)B (3)-3【解析】(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結構從頂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成熟區也叫根毛區,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肥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3)根據化學價代數和為零計算。【解答】(1)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2)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生長矮小,葉色發黃。(3)空氣中的N2轉化為NH3的過程中,H的化合價為+1價,則N的化合價為-3價。故N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轉變為-3價。14.(2023八下·杭州期末)無土栽培是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來培育植物的新型農業技術。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項:(1)營養液中應含有多種無機鹽,若缺少含 (選填“氮”“磷”或“鉀”)的無機鹽,會出現植株矮小,葉片上有褐斑。(2)植物的根從營養液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區。小應為使無土栽培的植物長得快,配制了濃度極高的營養液,結果導致該植物萎蔫而死亡。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鉀 (2)成熟;培養液中的濃度大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導致植物細胞失水【解析】當細胞外濃度高于細胞內濃度時,細胞失水。當細胞外濃度低于細胞內濃度時,細胞吸水。 一,缺氮時,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 二,缺磷時,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并出現紫色。 三,缺鉀時,植株的莖桿軟弱,容易倒伏,葉片邊緣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漸焦枯。【解答】(1)營養液中應含有多種無機鹽,若缺少含鉀的無機鹽,會出現植株矮小,葉片上有褐斑。缺氮的無機鹽,植物的葉片會發黃;缺磷的無機鹽,植物的葉片會暗綠帶紅;(2)植物的根從營養液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成熟)區。培養液中的濃度大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導致植物細胞失水而萎蔫;所以小應為使無土栽培的植物長得快,配制了濃度極高的營養液,結果導致該植物萎蔫而死亡。故答案為:(1)鉀(2)成熟; 培養液中的濃度大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導致植物細胞失水15.(2023八下·上虞期末)圖甲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油菜(如圖乙)三個部位的切片的一部分。(1)①取自于圖乙中的 (選“A”、“B”或“C”)。(2)②中的 管負責有機物的運輸。(3)③中顯示了一個完整的根毛細胞,它的作用跟吸收 有關。【答案】(1)A(2)篩管(3)水和無機鹽【解析】甲圖中依次是葉表皮細胞,莖中的篩管,根毛細胞。乙圖A是葉片,B是莖,C是根。【解答】(1)①是葉表皮細胞,取之于葉片,故答案為:A(2)②是篩管,負責有機物的運輸,故答案為:篩管(3)③是根毛細胞,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部位是根毛區,故答案為:水和無機鹽16.(2024八下·蒼南期末)海水稻是由袁隆平團隊研發的一種水稻品種.如圖所示中①、②、③分別表示海水稻所進行的某項生理活動,請分析下列有關海水稻的問題.(1)海水稻的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是由圖中生理活動 (填序號)提供的.(2)海水稻的生理活動①、②、③中的氣體主要都通過葉片的 (填結構名稱)進出的.(3)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的原因可能是:根細胞細胞液濃度 (選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濃度,根細胞吸水.【答案】(1)③ (2)氣孔 (3)大于【解析】(1)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2)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故圖示中的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蒸騰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解答】(1)由于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故海水稻的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由圖中生理活動③呼吸作用提供。(2) 海水稻的生理活動①、②、③中的氣體主要都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出的,氣孔是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3)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的原因可能是海水稻根細胞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根細胞能夠吸水。17.(2024八下·越城月考)前一段時間,小科同學僅用一根黃瓜創作出的一幅作品《青山綠水》在朋友圈刷屏了(圖1)。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1)有一天,小科同學與媽媽一起在院子里搭了黃瓜架,種植了黃瓜秧苗(圖2),小科看到媽媽經常給黃瓜苗澆水,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約有 用于蒸騰作用。(2)黃瓜是用卷須纏上架子的(圖3),它的莖屬于 莖(選填“纏繞莖”“攀緣莖”“直立莖”“匍匐莖”)。(3)一盤爽口的糖拌黃瓜(如圖4)也可以讓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小科親手做這道菜后發現,如果放糖后太久黃瓜吃起來就不爽口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答案】99%;攀緣;黃瓜細胞周圍的糖水濃度高于黃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造成的【解析】1、植物的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通過葉片的氣孔等部位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通過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約 99%)都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外界,只有約 1% 的水分用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動。2、植物莖的類型:直立莖:莖垂直于地面,直立生長,如楊樹、小麥等。纏繞莖:莖本身纏繞于其他的支持物上升,如牽牛花、菜豆等。攀緣莖:莖細長,自身不能直立生長,而是借助卷須(如黃瓜、葡萄)、吸盤(如爬山虎)、鉤刺(如薔薇)、不定根(如常春藤)等特殊結構攀附在其他物體上生長。匍匐莖:莖平臥地面,節上生有不定根,如草莓、甘薯等。黃瓜用卷須纏上架子生長,其莖屬于攀緣莖。3、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取決于細胞周圍溶液的濃度與細胞液濃度的大小關系。當細胞周圍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當細胞周圍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在制作糖拌黃瓜時,放糖后,黃瓜細胞周圍的糖水濃度高于黃瓜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導致黃瓜變軟,吃起來就不爽口了。【解答】(1)植物根吸收的水分99%以上用于蒸騰作用。(2)黃瓜是用卷須纏上架子,使它的柔軟的莖不斷向上攀緣生長,所以黃瓜的莖屬于攀緣莖。(3)當周圍液體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會失水,所以糖拌黃瓜放久了出現許多汁液,是因為黃瓜細胞周圍的糖水濃度高于黃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造成的。18.(2022八下·南潯期末)氮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構成生物體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氣中游離態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數生物所利用,必須經過變化,并與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銨鹽等) ,才能被植物利用。(1)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區;(2)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A.莖秤細小易倒伏,葉有褐斑 B.生長矮小,葉色發黃C.生長緩慢,葉色暗綠帶紅 D.只開花不結果(3)空氣中的N2轉化為NH3的過程中,N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轉變為 價。【答案】(1)根毛 (2)B (3)-3【解析】(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結構從頂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成熟區也叫根毛區,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肥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3)根據化學價代數和為零計算。【解答】(1)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2)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生長矮小,葉色發黃。(3)空氣中的N2轉化為NH3的過程中,H的化合價為+1價,則N的化合價為-3價。故N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轉變為-3價。19.小強想利用蘿卜的吸水和失水實驗來驗證植物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實驗操作如下:a.將體積大小相同的兩個蘿卜條分別放入甲、乙兩個燒杯中;b.甲燒杯中放入50毫升清水,乙燒杯中放入50升20%的鹽水。請根據實驗現象和圖A、B回答問題:(1)實驗一段時間后,甲燒杯中的蘿卜細胞處于 (填“吸水”或“失水”)狀態,就如圖 中的細胞。(2)乙燒杯中的蘿卜經過一段時間后軟縮。這是由于蘿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填“大于”或“小于”)燒杯中溶液的濃度,使細胞不斷失水的緣故。(3)通過上述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植物根毛的細胞液濃度 土壤溶液濃度,則根毛吸水;植物根毛的細胞液濃度 土壤溶液濃度,則根毛失水。【答案】(1)吸水;A(2)小于(3)大于;小于【解析】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植物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反之,植物細胞失水;植物的根有兩個作用:第一,固定作用;第二,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根尖是指從根的最先端到著生根毛這一段幼嫩部分。長約4-6mm,是根中生命活動最活躍的部分。不論主根、側根或不定根都具有根尖。根的伸長、對水分和養料的吸收、成熟組織的分化以及對重力與光線的反應都發生于這一區域。由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組成。【解答】(1)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植物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反之,植物細胞失水;所以實驗一段時間后,甲燒杯中的蘿卜細胞處于吸水狀態,就如圖A中的細胞。(2)乙燒杯中的蘿卜經過一段時間后軟縮。這是由于蘿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小于燒杯中溶液的濃度,使細胞不斷失水的緣故。(3) 通過上述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植物根毛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則根毛吸水;植物根毛的細胞液濃度小于土壤溶液濃度,則根毛失水。故答案為:(1)吸水;A(2)小于(3)大于;小于20.(2023八下·義烏期中)小明是一個初二的學生,他常常看到媽媽將做菜后留下的蛋殼倒扣在花盆中,媽媽認為蛋殼中含有促進植物生長的營養物質。蛋殼真能促進植物生長嗎?小明是一個喜歡動腦愛鉆研的學生,為了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他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①首先選取了發育情況相同的3株健壯吊蘭幼苗,分別栽入體積相同、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個花盆中(甲和乙中裝洗凈的細沙、丙中裝普通的土壤)。②甲盆中不放蛋殼,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殼。其他管理條件都相同。③一段時間后,吊蘭生長狀況發生了變化。小明將變化情況記錄在下表中:植株 實驗前質量/g 實驗后質量/g 生長情況甲 41 51 植株弱小、葉色變黃乙 41 70 植株較健壯、葉色較綠丙 41 99 植株健壯、葉色濃綠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小明在實驗中提出的問題是 。(2)比較 兩盆植株的變化情況,可以得出結論:蛋殼能促進植物的生長。如果小明實驗前選取的吊蘭幼苗發育情況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結論 。(3)實驗后,小明對丙盆吊蘭呵護有加,由于澆水過勤。吊蘭爛根死亡,這主要是因為土壤中水分太多,導致 (填選項字母)。A.根吸收了過多水分,造成細胞破裂B.根部細菌大量繁殖,損傷了植物的根C.土壤中營養成分過少,造成根細胞死亡D.土壤中氧氣過少,根無法進行正常呼吸【答案】(1)蛋殼能促進植物生長嗎?(2)甲、乙;不能(3)D【解析】(1)根據實驗探究的一般步驟分析(2)根據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3)根據爛根的原理分析【解答】(1)根據題意小明在實驗中提出的問題是:蛋殼能促進植物生長嗎?(2)甲和乙的變量是有無蛋殼,甲中不放蛋殼,一段時間后植株弱小、葉色變黃;乙中方蛋殼,一段時間后植株較健壯、葉色較綠,說明通過比較甲、乙可以得出結論:蛋殼能促進植物生長;如果小明實驗前選取的吊蘭幼苗發育情況不相同,則出現了兩個變量了,沒有控制單一變量,所以不能得出上述結論。(3)吊蘭爛根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澆水過勤,使得土壤中的空氣被水排除,根無法進行正常呼吸死亡,故A、B、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1)蛋殼能促進植物生長嗎? (2) 甲、乙 ;不能 (3)D21.(2024八下·上城期末)植物的水分代謝是指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和蒸騰的過程,如圖甲所示。(1)請根據已學知識和圖甲中的信息,在圖乙葉片中找出水分的運輸路徑是 (填序號)。(2)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原因: 。(3)植物的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時,也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如果植物出現生長不良,葉色泛黃,可以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AK2CO3 B.CO(NH2)2 C.NH4HCO3 D.KH2PO4【答案】(1)③→②(2)根尖表皮細胞內細胞液的濃度高于土壤溶液溶度,所以能滲透吸水(3)BC【解析】(1)根吸收水分,莖通過導管將水輸送到葉中,再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空氣中,據此解答;(2)根據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原因進行解答;(3)根據各種化肥的功效進行解答。【解答】(1)根據圖甲可知,在圖乙中水分運輸的路徑是:③→②;(2)由于根尖表皮細胞內細胞液的濃度高于土壤溶液溶度,所以能滲透吸水;(3)植物葉色泛黃可能是由于缺氮引起的,因此植物出現生長不良、葉色泛黃,可以施氮肥;A.碳酸鉀屬于鉀肥,不符合題意;B.尿素屬于氮肥,符合題意;C.碳酸把銨屬于氮肥,符合題意;D.磷酸二氫鉀屬于復合肥,其營養元素為鉀元素與磷元素,不符合題意;故選BC。故答案為:(1)③→②;(2)根尖表皮細胞內細胞液的濃度高于土壤溶液溶度,所以能滲透吸水;(3)BC。22.(2023八下·義烏期中)學生興趣小組為了研究外界溶液濃度對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影響,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各從頂端向下挖一個大小一樣的洞。在A蘿卜洞內裝上濃鹽水,在B蘿卜洞內裝上等量的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蘿卜洞內液面升降的變化(如圖一)。(1)過了12小時后觀察發現:A蘿卜洞里的水變多,蘿卜變軟;B蘿卜洞里的水則變少,蘿卜變硬,那么,此時B蘿卜細胞發生了如圖二中 (填序號)所示的變化。(2)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的濃度 (選填“大于”或“小于”)蘿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反之則細胞失水。(3)根據以上實驗結論,我們可以解釋農業生產中一次施肥過多,會造成水稻的“燒苗”現象,這是因為 。A.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根細胞失水 B.土壤溫度太高C.水分太多,根無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夠的營養【答案】(1)① (2)大于 (3)A【解析】當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失水,細胞液中的水分就會進入到溶液中,反之細胞會吸水,外界的水分會進入到細胞的液泡中【解答】(1)B蘿卜洞里的水變少了,說明B蘿卜吸水了,因此液泡的體積會變大。(2)濃鹽水的濃度比細胞液的濃度要大,A蘿卜洞里的水變,說明A蘿卜失水,清水的濃度比細胞液濃度小,B蘿卜洞里的水則變少,說明B蘿卜吸水了,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的濃度大于蘿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反之則細胞失水。(3)施肥過多,肥料溶解在土壤中的水中,使得土壤中的溶液濃度比植物根細胞細胞液濃度高,導致根細胞失水。故答案為(1)① (2)大于 (3)A23.(2023八下·新昌期末)小科是一個八年級的學生,他常常看到媽媽將做菜后留下的蛋殼倒扣在花盆中,媽媽認為蛋殼中含有促進植物生長的營養物質。蛋殼真能促進植物生長嗎?小科為了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他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①首先選取了發育情況相同的3株健壯君子蘭幼苗,分別栽入體積相同、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個花盆中(甲和乙中裝洗凈的細沙、丙中裝普通的土壤)。②甲盆中不放蛋殼,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殼。其他管理條件都相同。③一段時間后,君子蘭生長狀況發生了變化。小科將變化情況記錄在下表中:植株 實驗前質量/g 實驗后質量/g 生長情況甲 41 51 植株矮小、葉色發黃乙 41 70 植株較健壯、葉色較綠丙 41 99 植株健壯、葉色濃綠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小科在實驗中提出的問題是 。(2)比較 兩盆植株的變化情況,可以得出結論:蛋殼能促進植物的生長。甲組君子蘭植株矮小、葉色發黃是因為缺少 (選填“氮”、“磷”或“鉀”)元素。(3)實驗后,小科對丙盆君子蘭呵護有加,由于澆水過勒,君子蘭爛根死亡,這主要是因為土壤中水分太多,導致_______(填選項字母).A.根吸收了過多水分,造成細胞破裂B.土壤中氧氣過少,根無法進行正常呼吸【答案】(1)蛋殼能促進植物生長嗎 (2)甲、乙;氮 (3)B【解析】化肥主要包括含有氮元素的氮肥、含有磷元素的磷肥、含有鉀元素的鉀肥、含兩種或兩種以上主要營養元素的復合肥料等。氮肥含有組成葉綠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農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磷肥能促進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吸收養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進作物穗數增多、籽粒飽滿。鉀肥能促使農作物生長旺盛,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能力,促進糖和淀粉的生成。【解答】(1)根據“媽媽認為蛋殼中含有促進植物生長的營養物質。蛋殼真能促進植物生長嗎?”可以提出蛋殼能促進植物生長嗎?(2)根據探究“蛋殼能促進植物生長嗎?”那么設計對照實驗中除了蛋殼以外,其他條件如濕度、溫度等都應當相同。也就是說只有蛋殼是不同的,蛋殼有無就是這個對照實驗的惟一變量。因此比較甲、乙兩盆植株的變化情況,可以得出結論:蛋殼能促進植物的生長。氮元素能促進葉綠素的合成,所以葉片發黃、植株矮小是由于缺乏氮元素。(3)澆水過勤,花土總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縫隙中的空氣排擠出來了,使土壤的氧氣過少,根毛無法呼吸,導致吊蘭爛根死亡。24.(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體內水分散失的途徑”時,小棉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取A、B、C三個相同的量筒,放在室內陰涼處.A中不插植物,B、C中各插一支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B去掉所有葉片,C保留所有葉片,每天上午8時,向量筒加水至100mL.晚上8時記錄液面的刻度,連續5天.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分析數據并回答問題:組別 液面刻度(mL)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A 99.5 99.5 99 99.7 99.3B 94 96 90 97 92C 60 62 50 64 60(1)在探究天竺葵的莖散失水分時,應選取哪兩個組進行對照 .(2)量筒C第三天通過葉片散失的水分是 mL.(3)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后,可得出的結論是 .(4)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也需要無機鹽,找實驗材料時,小棉發現有株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你認為主要應該施加含 的無機鹽.【答案】(1)A、B(2)40(3)植物體內水分主要通過葉片散失;(或者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莖和葉散失,以葉片散失為主)合理即可(4)N(氮)【解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可見葉片是蒸騰作用主要部位。其次葉柄和幼嫩的莖也能蒸騰少量的水分,也能進行一定的蒸騰作用。【解答】(1)本實驗的目的是研究植物與水分散失的關系,而有無植物成為實驗的變量,BC各放入一枝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其中C保留所有葉片,B去掉所有葉片,A不放植物。想探究莖散失水分,變量應該是莖,應選擇A和B。(2)第三天,B沒有葉子,一共散失的水分是10mL;C保留所有葉片,一共散失的水分是50mL,通過葉散失的水分是50-10=40(mL)。(3)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因此, 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 應該施加含氮的無機鹽。25.(2024八下·武義期末)小科爬山時在山谷陰濕處找到很多腎蕨和鳳尾蘚,發現他們都有根莖葉的結構但卻分屬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這使他很疑惑.于是它帶回一些樣本和同學一起探究.【提出問題】鳳尾蘚是苔蘚植物怎么也有根?【建立假設】鳳尾蘚的根是假根;(1)【獲取事實與證據】小科認為真根除了固定植株外還有 的功能,假如鳳尾薛的根是假根,將其切除應該不會影響它的生存.于是他和同學將腎蕨和鳳尾蘚都分成兩組,對照組不做處理,實驗組都切除根部.兩組都固定在疏松多孔的巖石上,定時澆水和植物營養液.(2)多日后發現腎蕨對照組存活而實驗組死亡,鳳尾蘚 (填實驗預期結果).(3)【得出結論】鳳尾蘚的根是假根;【討論與交流】有同學提出質疑:該實驗結論不嚴謹,他發現切除根部的鳳尾蘚又長出新根,可能是新長出的根承擔了根的功能.【重新設計研究方案】小科和同學們查閱文獻后認為,根是由多種組織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可以用顯微鏡觀察鳳尾蘚的根是否有根的結構來鑒定.【新的研究和證據】經過對鳳尾蘚根部切片的顯微觀察,發現它的結構非常簡單,完全找不到正常根尖的基本結構,比如沒有發現在根尖最頂端具有保護功能的組織 (填根尖結構);(4)也沒有發現正常根毛區中應該有的運輸水和無機鹽的 (填某輸導組織).【再次得出結論】鳳尾蘚的根是假根.【答案】(1)吸收水分和無機鹽(2)對照組存活,實驗組也存活(3)根冠(4)導管【解析】1、苔蘚植物主要特征:①一般具有莖和葉,莖中無導管,葉中無葉脈,所以無輸導組織;②沒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細的假根.起固著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③葉只有一層細胞,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④受精過程離不開水。2、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結構從頂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3、導管是由一種死亡了的,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它位于維管束的木質部內,它的功能是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全身各器官,運輸方向自下而上。【解答】(1)真根的功能通常包括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以及儲存養分。因此小科認為真根除了固定植株外還有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2)預期結果是,如果鳳尾蘚的根是假根,切除它們不應該影響植物的生存,因為假根不負責吸收水分和養分。因此多日后發現腎蕨對照組存活而實驗組死亡,鳳尾蘚對照組存活,實驗組也存活。(3)根冠是覆蓋在根尖上的保護組織,有助于保護分生組織和根尖。經過對鳳尾蘚根部切片的顯微觀察,發現它的結構非常簡單,完全找不到正常根尖的基本結構,比如沒有發現在根尖最頂端具有保護功能的組織根冠。(4)輸導組織包括導管和篩管,負責在植物體內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質。因此也沒有發現正常根毛區中應該有的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26.(2024八下·溫州期末)“立柱式”無土栽培是一種新型的栽培模式(如圖甲),具有緩解耕地緊張、產量高、節約成本等優點.立柱式無士栽培模式具有以下結構特點:①多根直立式栽培柱置于同一個大棚中,大棚頂部采用固定的透光棚膜.②每根栽培柱底部安裝旋轉的轉盤,栽培柱側面有序錯位排布數十個種植口.③種植口內部中空,每個種植口底部與栽培柱頂部的儲液箱、底部的集液槽通過管道連通.④種植口內一般選擇生長高度不超過的果蔬作物.請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立柱式”無土栽培模式能緩解耕地緊張、提高作物產量和節約成本等優點作出合理解釋.【答案】答題要素:光照、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立柱提高空間利用率;營養液循環利用和采用大棚能節能;根系正常進行呼吸作用;自動化的原理;選擇特定植物的原因.高水平的回答(5分):能完整、系統地運用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知識作出符合原理、證據及邏輯的解釋.滿分示例:立柱栽培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立柱可旋轉,采用透明大棚,種植口有序錯位排布,選擇生長高度不超過的果蔬作物,這些措施可以提供光能利用率,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棚具有保溫作用,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儲液箱的營養液為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無機鹽,并循環利用節約資源.種植口中有進液管道與排液管道,避免積液過多,使根系正常進行呼吸作用,促進生長.【解析】無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葉土、蛭石等介質作植株根系的基質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觸營養液的栽培方法。【解答】采用立柱,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透明大棚光照強且能保溫,封閉環境,植物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易累積,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多余的營養液可以流回到集液槽繼續使用。當營養液過少時,壓力傳感器電阻會減小,使得電路中電流增大,銜鐵被吸下。工作電路接通,水泵開始工作抽取營養液,可實現自動補充營養液;種植口有序錯位排布,避免遮擋,可提高光能利用率;若植物選擇過高,則會因重力作用懸掛下來遮擋下方植物,影響下方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節 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考點一、植物的根系(一)根系及其作用(二)根據有無明顯的主側根之分,植物的根系可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根系 直根系 須根系(須根系中也有主根,只是主根不發達,不明顯)特點 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之分 沒有明顯主、側根之分,由許多不定根組成圖示 (從植物的莖、葉、老根上長出的根,叫不定根)常見植物 大豆、白菜、番茄等大多數雙子葉植物 小麥、蔥、蒜等大多數單子葉植物(三)影響植物根在土壤中分布的因素植物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植物的種類以及外界環境等密切相關,如土壤的結構、水分、通氣狀況和肥力。例如,在缺水地區生長的植物根往往比在水源充足地區生長的植物根更為發達。在農業上,常利用控水、控肥來調整作物的根系,以達到豐產的目的。典例1:下列關于植物根系的說法,錯誤的是( )A.根系中都有一條明顯的主根B.菜豆等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的根系為直根系C.小麥、玉米的根系為須根系D.從莖、葉等部位生出的根是不定根變式1:如圖所示的植物的根系發達,推測該植物生存的環境是 ( )A.干旱的荒漠 B.泥濘的沼澤 C.多水的農田 D.濕潤的森林變式2:(2024八下·浙江期末)俗話說:“樹有多高,根有多深。”樹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下列對這種現象的看法有錯誤的是( )A.植物的根能牢牢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B.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水分C.根所獲得的有機物來自更深的土壤D.樹大根深,蒸騰作用能力就更強變式3:如圖所示是菜豆和小麥的根系,請據圖回答:(1)圖甲是菜豆的根系,屬于 系。(2)圖乙是小麥的根系,屬于 系。考點二、根的吸水和失水(一)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1)培育小麥種子,直到它們長出較長的根。(2)選取4株生長旺盛帶有綠葉和根系的幼苗,隨機分為A、B兩組。將A組的2株小麥植株所有根的前端剪去3~5毫米(即根尖),并在切口處涂上石蠟; B組不做處理。(3)將2組小麥幼苗分別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養,觀察其生長情況。(4)一段時間后,A組幼苗開始出現萎蔫現象,B組幼苗正常生長。由此得出結論:根尖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二)根尖的結構和功能(1)根尖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部分,它是根生長、分化、吸收養料最活躍的部位。從根尖的尖端起,根據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不同,依次可分成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四個部分。(2)觀察根尖①取小麥的幼根,先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根尖從尖端起,依次是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根毛區,在根毛區生有大量的根毛。②用顯微鏡(低倍鏡,不加蓋玻片)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③用顯微鏡觀察植物根尖縱切的永久裝片,可以發現根尖的四個組成部分的細胞形狀各不相同(三)植物的吸水和失水(1)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影響因素①選取4株生長旺盛的同種植物(如白菜等)幼苗,隨機分成2組。②將2組植物的根部洗凈,分別放人盛有清水和濃鹽水的2只錐形瓶中。③過20 ~ 40分鐘后觀察2組植物,加以比較。可以發現在清水中的植物正常生長,在濃鹽水中的植物葉片萎蔫。(2)根毛細胞適于吸水的特點根毛細胞的細胞壁極薄,液泡較大,內含豐富的細胞液。根毛細胞在土壤縫隙中穿過,與土壤顆粒緊密地黏附在一起,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3)土壤溶液土壤顆粒之間含有水分和無機鹽,稱為土壤溶液。(4)根毛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細胞吸水或失水取決于植物根毛細胞的細胞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和土壤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①細胞吸水條件: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②細胞失水條件: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如農業上一次施肥過多,容易造成“燒苗”(5)根毛吸水的過程根毛吸水的具體過程:水 → 根毛細胞 → 各皮層細胞 → 導管【能力拓展】①根的不斷長長是伸長區細胞不斷伸長和分生區細胞不斷分裂的結果。②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主要是通過根毛區的根毛實現的。③在根尖的四部分結構中,出現細胞分化的是根毛區,它的內部形成了導管,表面形成了根毛。④根毛細胞的液泡較大、細胞壁極薄,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水分和無機鹽進入根毛細胞。所以,根毛區是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細胞失水主要是指植物細胞液泡里細胞液中的水分向細胞外滲出,而不是細胞質中的水分向細胞外溢出。由于細胞液中的水分向細胞外滲出,液泡逐漸縮小,細胞質回縮,但細胞壁幾乎不變,最終導致細胞質與細胞壁分離。注意:若所選植物的根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就難以觀察到根毛,所以實驗需選用生長較快的幼根。典例1:(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生長的特殊水稻,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海邊灘涂是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數植物都不能在高鹽堿的海邊灘涂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A.海邊灘涂水量過高 B.海邊沙土中溶液濃度過高C.植物獲得光照強度不足 D.海邊灘涂無機鹽含量較低變式1:(2024八下·嵊州期末)鹽拌黃瓜時,黃瓜細胞會出現如圖所示的狀態,原因是A.b濃度小于a濃度,細胞吸水 B.b濃度大于a濃度,細胞吸水C.a濃度小于b濃度,細胞失水 D.a濃度大于b濃度,細胞失水變式2:(2024八下·嵊州期末)如圖是用小麥苗來驗證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的實驗和小麥苗的根尖結構示意圖。(1)根據圖A到圖B的麥苗長勢判斷,甲試管中盛的是 (選填“土壤浸出液”或“蒸餾水”)。(2)小麥根尖結構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選填數字序號),該部位的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可以擴大根的 。變式3:(2024八下·義烏期末)以下為教材中觀察小麥根尖的活動:Ⅰ.取小麥的幼根,先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結構,注意根毛的數量和著生部位。Ⅱ.用顯微鏡(低倍鏡,不加蓋玻片)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Ⅲ.用顯微鏡觀察植物根尖縱切的永久裝片。回答以下問題:(1)在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除了載玻片上的水不會污染鏡頭外,還有一個原因最可能是____;A.了減少麻煩,方便操作B.為了擴大視野,便于觀察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蓋玻片觀察容易碰到鏡頭(2)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根尖各結構中的的部分細胞。實驗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細胞吸水能力強。則從細胞形態、結構上看,下列具備較強吸水功能的細胞是____;(用字母表示)A.根冠細胞 B.根毛細胞 C.分生區細胞 D.伸長區細胞(3)有同學認為:將小麥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養時,浸出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小一幼苗吸水現象越明顯。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簡要說明理由。 。考點三、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一)驗證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1)實驗過程①配制4種營養液。其中1種按科學標準配制,另外3種分別缺氮、磷、鉀等元素。將它們分別倒人4只錐形瓶內,并用標簽注明“正常、缺氮、缺磷、缺鉀”等字樣。②選取生長旺盛的植物幼苗(如煙草、油菜、小麥等)4株或8株,小心洗去其根部附著物,最后用蒸餾水將其洗凈,并分別將它們“種植”在4只錐形瓶中。③記錄4種培養液中植物生長的基本狀況。如果發現異常生長,在相應的培養液中分別按標準添加含氮、磷、鉀等元素的化合物,再觀察它們的生長是否恢復正常。(2)實驗結果①記錄4種培養液中植物生長的基本狀況,可發現:標準培養液中,植株正常生長:缺氮培養液中,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缺磷培養液中,植株矮小、葉片暗綠帶紅:缺鉀培養液中,植株矮小、易倒伏,葉片上有褐斑。②在發現異常生長的相應培養液中分分別按標準添加含氮、磷、鉀等元素的化合物,再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結果它們的生長恢復正常。(二)無機鹽的作用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生長所需的各種無機鹽,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會起不同的作用。(1)用于構建植物體:如氮和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質的原料。(2)用于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如鉀能使莖稈粗壯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磷能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和開花等。如果缺少某種無機鹽,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長,會出現相應的營養缺乏癥狀。(三)氮、磷、鉀元素的作用植物在生活過程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鉀元素的無機鹽,它們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及缺乏時癥狀各不相同。含氮(N)的無機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增加產量,延緩衰老等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嚴重時葉脈呈淡棕色含磷( P)的無機鹽: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的成熟提前,增強抗性等生長緩慢,發育遲緩,嫩葉變小,老葉先呈暗綠色,后轉變為微紅色或紫紅色含鉀(K)的無機鹽:調節氣孔開閉,增加細胞壁厚度,尤其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合成和運輸生長緩慢,莖細,易倒伏,葉片易干尖,老葉易發黃,出現褐斑(四)“秸稈還田”可以提高農田的肥力在有植物生長的地方,都會有許多枯枝、落葉或死亡的生物體留在土壤里,這些生物體腐爛后產生的各種營養物質又會進入土壤,使土壤更為肥沃。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常提倡“秸稈還田”,以提高農田的肥力。【能力拓展】在配制營養液的過程中,除對照組外,其他各組一定要確保缺乏某種無機鹽。因此,操作中應洗凈有關器皿,實驗用水要用蒸餾水,不能用自來水等。植物在生活過程中需要量較大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除了這三種無機鹽外,植物還需要多種無機鹽,這些無機鹽的需要量較小,但對植物的生長發育也非常重要。如油菜缺硼會只開花不結果。無土栽培①概念:根據植物生長所需的無機鹽種類和數量配制適宜的營養液,用營養液來栽培植物,這就是無土栽培。②原理: 根只是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土壤僅對植物體起固定作用。③優點:更合理地滿足不同植物以及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期對各類無機鹽的需求,具有產量高、不受季節限制、節約水肥、清潔無污染等優點。注意:①植物生活需要無機鹽,但固體狀態無機鹽不能被植物吸收。根能直接吸收的是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②植物生長的不同時期,需要無機鹽的量是不同的。例如,油菜的營養器官生長時期,需要大量含氮的無機鹽,而在開花結果時期,則需要更多含磷的無機鹽。典例1: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生長所需的各種無機鹽,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會起不同的作用。下列植株是由于缺乏氮出現相應癥狀的是( )A.莖稈粗壯葉片墨綠 B.植株矮小葉片發黃C.植株暗綠帶紅 D.植株矮小葉片褐斑變式1:(2024八下·嘉興期末)植物工廠是一種新興的農業生產模式,可人工控制光照、溫度、CO2濃度等因素。(1)一株質量為20克的某植物幼苗,在植物工廠提供的適宜環境中栽培一段時間后,其質量增加到40克。該植株增加的質量來自于 。(填序號)①水 ②無機鹽 ③空氣(2)植物工廠中某植株出現“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的癥狀,其原因可能是缺少 元素。變式2:(2023八下·富陽期末)華北某地區經常出現蘋果小葉病,有人認為是土壤中缺鋅引起的,有人認為是土壤中缺鎂引起的,科研人員為弄清到底是缺哪種元素誘發蘋果小葉病,進行如下實驗。①選用品種相同、長勢相同的蘋果幼苗,洗凈根部后分成三組;②配制適量的完全培養液放入培養缸A,在培養缸B、C中分別加入相應的培養液;③將三組蘋果幼苗分別栽培在上述培養缸中;④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觀察記錄分析蘋果幼苗的生長發育情況。(1)步驟②中培養缸B、C的培養液應如何配置?答: 。(2)將蘋果幼苗根部洗凈的目的是 。(3)若出現實驗現象 ,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既與缺鎂有關,又與缺鋅有關。變式3:(2023八下·越城期末)為驗證“鎂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小科同學進行以下實驗探究:【查閱資料】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各種無機鹽,鎂參與綠色植物葉綠素的形成,植物缺鎂會出現葉片失綠變黃、植物生長不良等癥狀。【實驗器材】完全營養液(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礦物質元素)、缺鎂的完全培養液、長勢相同的青菜幼苗、普通蒸餾水、含鎂蒸餾水、玻璃器皿若干。【實驗步驟】①選20株長勢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餾水洗凈根上的泥土,備用;②取2只玻璃器皿,編號甲、乙。甲組加入適量完全營養液,乙組加入等量的另一種液體、將幼苗隨機均分栽入其中;③將裝置放在溫暖有光通風的環境,并適時給根部通入空氣;④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幼苗的高度、葉片顏色等生長指標;⑤對所得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請回答:(1)步驟①中,“用蒸餾水洗凈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2)步驟②中,乙瓶中應該加入的液體是 (3)小紅認為,實驗所用的營養液濃度不宜太高,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其理由是: ;(4)小明認為,步驟②中,如果在甲、乙兩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含鎂蒸餾水和普通蒸餾水,其它步驟和條件與小科相同,也能得到相同的實驗結論。請對小明的觀點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 。1.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里的插柳是指扦插。通常是剪取某些植物的莖、葉、芽等,插入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使其生成許多根后成為獨立的新植株。這里生出的根屬于( )A.主根 B.側根 C.須根 D.不定根2.(2023八下·金東期末)菜農在移栽茄子幼苗時,根部往往帶上許多泥土。”帶土”的科學意義是( )A.防止倒伏 B.便于運輸 C.保存營養 D.保護根尖3.(2025八下·余姚開學考)植物體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 )A.根系 B.根 C.根尖 D.根毛4.(2023八下·仙居期末)當外界溶液中營養物質濃度大于植物細胞液濃度時,植物根毛細胞將( )A.吸水 B.失水C.先吸水后失水 D.先失水后吸水5.(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進入根毛細胞后,從一個皮層細胞進入另一個皮層細胞,然后進入根的木質部導管,最后上升到植物體的各結構。該植物根的橫切結構(如圖)中各細胞的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 )A.外界溶液<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B.外界溶液<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C.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外界溶液D.根毛細胞>內皮層細胞>皮層細胞>外界溶液6.在“探究植物生長需要的無機鹽”的活動中,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除對照組外,其他三組都要缺乏某一元素B.操作時要洗凈有關器皿C.配制營養液時所需的水一定要用蒸餾水D.用自來水清洗根部的附著物7.某同學將兩株健壯程度相近的玉米幼苗分別放入試管中,標記為甲、乙,甲中加入一定量濃鹽水,乙中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時間后觀察玉米幼苗的長勢及根毛細胞的狀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①表示甲試管中玉米的根毛細胞B.甲試管中玉米會出現萎蔫現象C.乙試管中玉米根部細胞能夠吸水D.甲試管中玉米根毛細胞液濃度小于細胞周圍溶液濃度8.(2024·浙江期末)下列關于植物根的說法,錯誤的是( )A.發達的根系對植物有很好的固定作用B.根能吸收有機物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C.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區D.深藏在地下的根能進行呼吸作用9.(2023八下·婺城期末)番薯是一種高產且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塊根除作為主糧外,還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造工業的重要原料。下列有關番薯的說法正確的是( )A.番薯的莖屬于攀緣莖B.番薯的有機物是通過導管運輸的C.種植番薯應多施氮肥D.番薯所需的水分主要由根尖吸收10.(2024八下·金東期末)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對道路進行了全新規劃,并在道路兩旁等處加大了綠化、美化力度,此過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關做法及相應說法都正確的是( )A.給移栽后的苗木掛“營養針”,其針頭應插入莖的髓部B.為減少蒸騰散水,應去掉所有葉片后再進行移栽C.移栽過程中為了便于運輸和保持整潔,應將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凈D.移栽入土時,泥土不能填得太緊實,同時苗木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11.(2024八下·余杭期末)同學們發現前一天剛施過肥的辣椒苗出現“燒苗”現象。(1)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辣椒苗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為 (填序號)。(2)辣椒苗出現“燒苗”的原因是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 (填寫“大于”、“小于”或“等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內水分含量下降而發生萎蔫。因此,需要適時補水。12.(2023八下·拱墅期末)2020年10月,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創下鹽堿地水稻高產新紀錄。如圖所示為“海水稻”植株和根尖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問題:(1)“海水稻”的根系為 (填“直根系”或“須根系”),根能夠不斷伸長的原因是分生區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和[ ] (填寫序號和結構名稱)細胞能較快生長。(2)“海水稻”通過[ ] (填寫序號和結構名稱)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吸水時,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3.(2022八下·南潯期末)氮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構成生物體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氣中游離態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數生物所利用,必須經過變化,并與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銨鹽等) ,才能被植物利用。(1)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區;(2)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A.莖秤細小易倒伏,葉有褐斑 B.生長矮小,葉色發黃C.生長緩慢,葉色暗綠帶紅 D.只開花不結果(3)空氣中的N2轉化為NH3的過程中,N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轉變為 價。14.(2023八下·杭州期末)無土栽培是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來培育植物的新型農業技術。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項:(1)營養液中應含有多種無機鹽,若缺少含 (選填“氮”“磷”或“鉀”)的無機鹽,會出現植株矮小,葉片上有褐斑。(2)植物的根從營養液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區。小應為使無土栽培的植物長得快,配制了濃度極高的營養液,結果導致該植物萎蔫而死亡。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15.(2023八下·上虞期末)圖甲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油菜(如圖乙)三個部位的切片的一部分。(1)①取自于圖乙中的 (選“A”、“B”或“C”)。(2)②中的 管負責有機物的運輸。(3)③中顯示了一個完整的根毛細胞,它的作用跟吸收 有關。16.(2024八下·蒼南期末)海水稻是由袁隆平團隊研發的一種水稻品種.如圖所示中①、②、③分別表示海水稻所進行的某項生理活動,請分析下列有關海水稻的問題.(1)海水稻的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是由圖中生理活動 (填序號)提供的.(2)海水稻的生理活動①、②、③中的氣體主要都通過葉片的 (填結構名稱)進出的.(3)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的原因可能是:根細胞細胞液濃度 (選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濃度,根細胞吸水.17.(2024八下·越城月考)前一段時間,小科同學僅用一根黃瓜創作出的一幅作品《青山綠水》在朋友圈刷屏了(圖1)。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1)有一天,小科同學與媽媽一起在院子里搭了黃瓜架,種植了黃瓜秧苗(圖2),小科看到媽媽經常給黃瓜苗澆水,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約有 用于蒸騰作用。(2)黃瓜是用卷須纏上架子的(圖3),它的莖屬于 莖(選填“纏繞莖”“攀緣莖”“直立莖”“匍匐莖”)。(3)一盤爽口的糖拌黃瓜(如圖4)也可以讓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小科親手做這道菜后發現,如果放糖后太久黃瓜吃起來就不爽口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18.(2022八下·南潯期末)氮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構成生物體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氣中游離態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數生物所利用,必須經過變化,并與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銨鹽等) ,才能被植物利用。(1)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區;(2)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A.莖秤細小易倒伏,葉有褐斑 B.生長矮小,葉色發黃C.生長緩慢,葉色暗綠帶紅 D.只開花不結果(3)空氣中的N2轉化為NH3的過程中,N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轉變為 價。19.小強想利用蘿卜的吸水和失水實驗來驗證植物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實驗操作如下:a.將體積大小相同的兩個蘿卜條分別放入甲、乙兩個燒杯中;b.甲燒杯中放入50毫升清水,乙燒杯中放入50升20%的鹽水。請根據實驗現象和圖A、B回答問題:(1)實驗一段時間后,甲燒杯中的蘿卜細胞處于 (填“吸水”或“失水”)狀態,就如圖 中的細胞。(2)乙燒杯中的蘿卜經過一段時間后軟縮。這是由于蘿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填“大于”或“小于”)燒杯中溶液的濃度,使細胞不斷失水的緣故。(3)通過上述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植物根毛的細胞液濃度 土壤溶液濃度,則根毛吸水;植物根毛的細胞液濃度 土壤溶液濃度,則根毛失水。20.(2023八下·義烏期中)小明是一個初二的學生,他常常看到媽媽將做菜后留下的蛋殼倒扣在花盆中,媽媽認為蛋殼中含有促進植物生長的營養物質。蛋殼真能促進植物生長嗎?小明是一個喜歡動腦愛鉆研的學生,為了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他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①首先選取了發育情況相同的3株健壯吊蘭幼苗,分別栽入體積相同、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個花盆中(甲和乙中裝洗凈的細沙、丙中裝普通的土壤)。②甲盆中不放蛋殼,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殼。其他管理條件都相同。③一段時間后,吊蘭生長狀況發生了變化。小明將變化情況記錄在下表中:植株 實驗前質量/g 實驗后質量/g 生長情況甲 41 51 植株弱小、葉色變黃乙 41 70 植株較健壯、葉色較綠丙 41 99 植株健壯、葉色濃綠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小明在實驗中提出的問題是 。(2)比較 兩盆植株的變化情況,可以得出結論:蛋殼能促進植物的生長。如果小明實驗前選取的吊蘭幼苗發育情況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結論 。(3)實驗后,小明對丙盆吊蘭呵護有加,由于澆水過勤。吊蘭爛根死亡,這主要是因為土壤中水分太多,導致 (填選項字母)。A.根吸收了過多水分,造成細胞破裂B.根部細菌大量繁殖,損傷了植物的根C.土壤中營養成分過少,造成根細胞死亡D.土壤中氧氣過少,根無法進行正常呼吸21.(2024八下·上城期末)植物的水分代謝是指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和蒸騰的過程,如圖甲所示。(1)請根據已學知識和圖甲中的信息,在圖乙葉片中找出水分的運輸路徑是 (填序號)。(2)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原因: 。(3)植物的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時,也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如果植物出現生長不良,葉色泛黃,可以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AK2CO3 B.CO(NH2)2 C.NH4HCO3 D.KH2PO422.(2023八下·義烏期中)學生興趣小組為了研究外界溶液濃度對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影響,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各從頂端向下挖一個大小一樣的洞。在A蘿卜洞內裝上濃鹽水,在B蘿卜洞內裝上等量的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蘿卜洞內液面升降的變化(如圖一)。(1)過了12小時后觀察發現:A蘿卜洞里的水變多,蘿卜變軟;B蘿卜洞里的水則變少,蘿卜變硬,那么,此時B蘿卜細胞發生了如圖二中 (填序號)所示的變化。(2)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的濃度 (選填“大于”或“小于”)蘿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反之則細胞失水。(3)根據以上實驗結論,我們可以解釋農業生產中一次施肥過多,會造成水稻的“燒苗”現象,這是因為 。A.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根細胞失水 B.土壤溫度太高C.水分太多,根無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夠的營養23.(2023八下·新昌期末)小科是一個八年級的學生,他常常看到媽媽將做菜后留下的蛋殼倒扣在花盆中,媽媽認為蛋殼中含有促進植物生長的營養物質。蛋殼真能促進植物生長嗎?小科為了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他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①首先選取了發育情況相同的3株健壯君子蘭幼苗,分別栽入體積相同、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個花盆中(甲和乙中裝洗凈的細沙、丙中裝普通的土壤)。②甲盆中不放蛋殼,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殼。其他管理條件都相同。③一段時間后,君子蘭生長狀況發生了變化。小科將變化情況記錄在下表中:植株 實驗前質量/g 實驗后質量/g 生長情況甲 41 51 植株矮小、葉色發黃乙 41 70 植株較健壯、葉色較綠丙 41 99 植株健壯、葉色濃綠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小科在實驗中提出的問題是 。(2)比較 兩盆植株的變化情況,可以得出結論:蛋殼能促進植物的生長。甲組君子蘭植株矮小、葉色發黃是因為缺少 (選填“氮”、“磷”或“鉀”)元素。(3)實驗后,小科對丙盆君子蘭呵護有加,由于澆水過勒,君子蘭爛根死亡,這主要是因為土壤中水分太多,導致_______(填選項字母).A.根吸收了過多水分,造成細胞破裂B.土壤中氧氣過少,根無法進行正常呼吸24.(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體內水分散失的途徑”時,小棉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取A、B、C三個相同的量筒,放在室內陰涼處.A中不插植物,B、C中各插一支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B去掉所有葉片,C保留所有葉片,每天上午8時,向量筒加水至100mL.晚上8時記錄液面的刻度,連續5天.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分析數據并回答問題:組別 液面刻度(mL)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A 99.5 99.5 99 99.7 99.3B 94 96 90 97 92C 60 62 50 64 60(1)在探究天竺葵的莖散失水分時,應選取哪兩個組進行對照 .(2)量筒C第三天通過葉片散失的水分是 mL.(3)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后,可得出的結論是 .(4)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也需要無機鹽,找實驗材料時,小棉發現有株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你認為主要應該施加含 的無機鹽.25.(2024八下·武義期末)小科爬山時在山谷陰濕處找到很多腎蕨和鳳尾蘚,發現他們都有根莖葉的結構但卻分屬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這使他很疑惑.于是它帶回一些樣本和同學一起探究.【提出問題】鳳尾蘚是苔蘚植物怎么也有根?【建立假設】鳳尾蘚的根是假根;(1)【獲取事實與證據】小科認為真根除了固定植株外還有 的功能,假如鳳尾薛的根是假根,將其切除應該不會影響它的生存.于是他和同學將腎蕨和鳳尾蘚都分成兩組,對照組不做處理,實驗組都切除根部.兩組都固定在疏松多孔的巖石上,定時澆水和植物營養液.(2)多日后發現腎蕨對照組存活而實驗組死亡,鳳尾蘚 (填實驗預期結果).(3)【得出結論】鳳尾蘚的根是假根;【討論與交流】有同學提出質疑:該實驗結論不嚴謹,他發現切除根部的鳳尾蘚又長出新根,可能是新長出的根承擔了根的功能.【重新設計研究方案】小科和同學們查閱文獻后認為,根是由多種組織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可以用顯微鏡觀察鳳尾蘚的根是否有根的結構來鑒定.【新的研究和證據】經過對鳳尾蘚根部切片的顯微觀察,發現它的結構非常簡單,完全找不到正常根尖的基本結構,比如沒有發現在根尖最頂端具有保護功能的組織 (填根尖結構);(4)也沒有發現正常根毛區中應該有的運輸水和無機鹽的 (填某輸導組織).【再次得出結論】鳳尾蘚的根是假根.26.(2024八下·溫州期末)“立柱式”無土栽培是一種新型的栽培模式(如圖甲),具有緩解耕地緊張、產量高、節約成本等優點.立柱式無士栽培模式具有以下結構特點:①多根直立式栽培柱置于同一個大棚中,大棚頂部采用固定的透光棚膜.②每根栽培柱底部安裝旋轉的轉盤,栽培柱側面有序錯位排布數十個種植口.③種植口內部中空,每個種植口底部與栽培柱頂部的儲液箱、底部的集液槽通過管道連通.④種植口內一般選擇生長高度不超過的果蔬作物.請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立柱式”無土栽培模式能緩解耕地緊張、提高作物產量和節約成本等優點作出合理解釋.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下第四章 第3節 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 舉一反三(原卷版).doc 八下第四章 第3節 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 舉一反三(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