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下第3章 物質的特性 聚焦中考考點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下第3章 物質的特性 聚焦中考考點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章 聚焦中考考點
考點一、物質的質量
典例1:飛船在進入預定軌道并關閉發動機后在太空運行,甲航天員在飛船中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另一乙航天員站在月球表面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結果是( ?。?br/>A.甲乙測量結果和在地球上測得的質量一樣
B.甲乙都無法測出物體的質量
C.甲測量結果比在地球上測得的大,乙的結果比在地球上測得的小
D.甲測不出物體的質量,乙測得的質量和地球上一樣
【答案】D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重力的大小
【解析】根據質量的測量原理分析判斷。
【解答】一般情況下,我們使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原理就是:天平為等臂杠桿,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個托盤上物體的重力相等。根據G=mg可知,托盤上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在飛船中時,物體處于失重狀態,則不能測出物體質量。在月球表面,物體有重力,可以測量物體質量。由于物體質量不隨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測量結果與地球上一致,故D正確,而A、B、C錯誤。
變式1:下列事例中,物體的質量發生變化的是( ?。?br/>A.水凝結成冰 B.鐵塊壓成鐵片
C.敞口燒杯中正在沸騰的水 D.由月球帶回地球的土壤
【答案】C
【解析】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稱為質量,質量不會隨著狀態、形狀和空間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解答】A. 水凝結成冰 ,質量不會隨著物質的狀態而改變,所以質量不變,A錯誤;
B. 鐵塊壓成鐵片 ,質量不會隨著形狀的改變而改變,所以質量不變,B錯誤;
C.敞口燒杯中正在沸騰的水,水由液態變成氣態,部分水進入了空氣中,所以液態水的質量會減少,C錯誤;
D. 由月球帶回地球的土壤,質量并不會隨著空間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質量不變,D錯誤;
故答案為:C
變式2: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然后對天平進行調節。由于疏忽﹐當游碼位于20g位置時就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的中央紅線,然后將待測物體放在天平左盤,砝碼放在天平右盤。當天平右盤放入50g砝碼1個,20 g砝碼2個時,天平指針又恰好對準分度盤的中央紅線,則被測物體的實際質量為   g。另一名同學待天平調節正確后,發現天平的砝碼生銹了,如果用這架天平測得物體的質量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體的實際質量。
【答案】90;小于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質量及其特性
【解析】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2、調: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在分度盤中間,這時橫梁平衡;3、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天平左盤盤,向右盤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簡記為:“左物右碼”4、記:被測物體質量等于砝碼+游碼所在刻度,記錄數據一定要帶單位。5、整:實驗完畢整理實驗器材。
【解答】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然后對天平進行調節。由于疏忽﹐當游碼位于20g位置時就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的中央紅線,然后將待測物體放在天平左盤,砝碼放在天平右盤。當天平右盤放入·50g砝碼1個,20 g砝碼2個時,天平指針又恰好對準分度盤的中央紅線,則被測物體的實際質量為90g,不需要加上游碼的值。另一名同學待天平調節正確后,發現天平的砝碼生銹了,生銹的砝碼是偏大的,所以如果用這架天平測得物體的質量將小于物體的實際質量。
故答案為:90;小于
變式3:小柯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
(1)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指針偏向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   (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
(2)可是他無論怎樣調節,天平都無法平衡。老師將游碼調節至3g 處,天平平衡;并建議他繼續使用這架天平進行稱量。小柯測得的物體質量如圖乙所示,請問該物體的真實質量為   。
(3)使用時,他發現砝碼是生銹的,則他的測量結果    (選填“偏大”、“偏小”或“仍然準確”)。
(4)這架天平配套的砝碼盒中的砝碼如圖丙所示,其中有兩個20g的砝碼,小妍認為可以去掉一個,你認為小妍的觀點是否正確?   。
【答案】(1)右
(2)24g
(3)偏小
(4)不正確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質量及其特性
【解析】天平使用前調節平衡時,要調節平衡螺母,規則是“右偏左調,左偏右調”,即指針向右偏就向左調平衡螺母,指針向左偏就向右調平衡螺母,調左側的還是右側的平衡螺母都一樣。天平是用來測量物體的質量的,使用之前要調平,調平是根據指針偏轉的位置調節,指針左偏,向右調節平衡螺母;指針右偏,則向左調節平衡螺母。
【解答】(1)圖中顯示指針向右偏,根據“右偏左調,左偏右調”的規則,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
(2)當游碼質量為3g,天平平衡,那么m左=m右+3g,當放上一個物體時,根據乙圖可知,測量結果為:20g+5g+2g=27g,即:27g=m右+3g,m右=24g,即物體的質量為24g。
(3)當砝碼生銹時,砝碼的質量比所標的值偏大,假設稱量1Kg的物體,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右盤放標示為1Kg的砝碼,這樣的話天平肯定偏向右盤,因為砝碼生銹,生銹的砝碼質量要大于標準值,那么要使天平平衡就要換小的砝碼,而測量值就是砝碼標示值的總和,那么這個總和就肯定小于1Kg,所以測量結果偏小,
(4)這架天平配套的砝碼盒中的砝碼如圖丙所示,其中有兩個20g的砝碼,小妍認為可以去掉一個,這觀點并不正確。
故答案為:(1)右(2)24g(3)偏?。?)不正確
考點二、物質的密度
中考中主要考查物質密度的含義、應用密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等,各種題型均有涉及,難度適中。
典例1:(2023七上·德清期末)小德同學在莫干山劍池附近撿到了一塊漂亮的鵝卵石,他帶回學校,準備在實驗室測量鵝卵石的密度。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
(1)有以下五個實驗操作步驟:
①將鵝卵石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讀出鵝卵石和水的總體積V1;
②向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體積V2;
③從量筒中取出鵝卵石,讀出剩余水的體積V3;
④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鵝卵石的質量m;
⑤根據密度公式,算出鵝卵石的密度ρ。
為了能盡量減小誤差,實驗操作步驟的合理順序是______。
A.②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④②①⑤ D.④①③⑤
(2)如圖甲所示,小德在調節天平橫梁平衡過程中的錯誤操作是   。
(3)小德糾正錯誤后重新調節天平平衡,在稱量鵝卵石質量的過程中,當他將最小為5克的砝碼放入右盤后指針如圖乙所示;小德接下來的一步操作應是   ,直至天平平衡。
(4)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橫梁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丙所示,鵝卵石的體積如圖丁所示,由圖中數據可知,請計算出該鵝卵石的密度為   克/厘米3。
【答案】(1)C (2)游碼未回零 (3)取下5g的砝碼,調節游碼 (4)2.7
【解析】(1)根據密度公式可知,本實驗需得到鵝卵石的質量和體積,由于鵝卵石從量筒中取出后會粘上水使質量偏大,所以先測量鵝卵石的質量可以減小誤差。
(2)①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的方法是:
a.調平。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碼移到橫梁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這時橫梁平衡。
b.稱量。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估計物體的質量,用鑷子向右盤逐個加減砝碼,先試加質量大的砝碼,若偏大則改為小一檔,再調節游碼在橫梁標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復平衡。這時盤里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指示的質量值,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
c.稱量完畢,用鑷子將砝碼逐個放回砝碼盒內。
②為了保持天平測量的精確,使用時要注意:
a.每臺天平能夠測量的最大質量叫做天平的稱量。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時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
b.保持天平干燥、清潔。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盤里。不要把砝碼弄濕、弄臟,以免銹蝕。
【解答】(1)根據密度公式可知,可按照先測量鵝卵石質量,再測量體積,最后計算密度順序進行。
(2)如圖甲可知,在調節平衡螺母前,游碼未調回0刻度。
(3)將最小為5克的砝碼放入右盤后,指針右偏,說明加入的5g砝碼質量偏大,所以應取下5g砝碼,調節游碼,直至天平平衡。
(4)鵝卵石的質量為54g,體積為70mL-50mL=20mL,所以鵝卵石的密度。
(2023七上·長興期末)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小科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出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出幾組數據并繪出如圖所示圖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量杯的質量為40g B.甲液體可能是水
C.乙液體的密度是0.8g/cm3 D.50cm3的兩種液體質量相差20g
【答案】D
【解析】(1)(2)(3)從圖上可以直接分析出量杯的質量,液體與量杯總質量等于液體質量與量杯的質量之和,再利用密度公式計算得到液體的密度;
(2)當甲、乙兩種液體的體積都為50cm3,利用可得甲、乙兩種液體的質量,然后進行比較即可?!窘獯稹緼.由圖像可知,當V=0,m=40g,即量杯內沒有液體,量杯的質量為40g,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由題意和圖像可知,原來已裝有甲液體的體積V甲=60cm3,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為100g,
則甲液體的質量m甲=100g-40g=60g,
則甲液體的密度為:,所以甲液體可能是水,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由題意和圖像可知,原來已裝有乙液體的體積V乙=50cm3,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為80g,
則甲液體的質量m乙=80g-40g=40g,
則乙液體的密度,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當甲、乙兩種液體的體積都為V0=50cm3,
由可得,m甲=V0ρ甲=50cm3×1g/cm3=50g,
m乙=V0ρ乙=50cm3×0.8g/cm3=40g,
則m甲-m乙=50g-40g=10g,故D錯誤符合題意。
變式2:(2023七上·南潯期末)甲、乙是兩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金屬球,甲球質量為128g、體積為16cm3,乙球質量為60g、體積為12cm3,這兩個金屬球中,一個是實心的、一個是空心的,則空心的是   球,空心部分體積是   cm3。
【答案】乙;4.5
【解析】實心物體和空心物體的區別為空心物體的密度小于實心物體。
【解答】甲球的密度=,乙球的密度為,故空心球為乙球;
若乙球若為實心球,其體積等于,故空心部分=12-7.5=4.5 cm3 。
變式3:(2023七上·溫州期末)利用溫度計、量筒、天平(如圖甲)等測量工具可探索某些液體的性質,下表為測得的部分數據。
液體 密度(克/厘米3) 顏色 質量(克) 凝固點(℃)
① 0.93 無色 38 -98
② 0.79 無色 38 26
③ 13.6 銀色 21 -39
④ 0.93 無色 16 -98
(1)測量工具的規范使用,是測得準確結果的前提。任選圖甲中的一種工具,寫出其在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寫出一點即可)
(2)圖乙中哪些是同種液體呢?判斷并說明理由。
(3)牛奶密度是檢驗牛奶品質的常用指標之一,合格牛奶密度為1.02-1.03克/厘米 。采用圖丙方案可以測出牛奶密度,該批次牛奶合格嗎?寫出計算過程并判斷。
【答案】(1)量筒讀數時視線與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
(2)液體①④是同種液體,
理由:液體的密度與凝固點是物質的特性,表中這兩種液體的密度與凝固點都相同
(3)讀圖可得牛奶的質量m=72克-31克=41克
體積V=40毫升=40厘米3
牛奶的密度ρ=m/V=41克/40厘米3=1.025克/厘米3
該牛奶密度在1.02-1.03克/厘米3之間,為合格產品
【解析】(1)根據量筒、天平等使用規范解答;
(2)一般情況下,同種液體密度和凝固點相同,不同種液體密度和凝固點不同;
(3)根據圖片分別讀出燒杯和牛奶的總質量,然后相減得到量筒內牛奶的質量,再根據圖丙確定牛奶的體積,最后根據公式計算牛奶的密度,并與合格標準進行比較即可。
【解答】(1)①使用天平時,要放在水平桌面上。擺放砝碼時,左盤放物體,右盤放砝碼,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擺放;
②量筒讀數時視線與凹形液面最低處相平。
(2)圖乙中①④是同種液體,理由:液體的密度與凝固點是物質的特性,表中這兩種液體的密度與凝固點都相同。
考點三、物態變化
中考中主要考查熔化與凝固、汽化與液化、升華與凝華現象的識別、水的沸騰實驗、物態變化過程的特點等,各種題型均有涉及,難度適中。
典例1:利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的主要過程是: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在高空中直接變成氣體,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冰晶,冰晶下落時變成雨。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
A.干冰直接變成氣體是升華過程 B.干冰直接變成氣體是放熱過程
C.水蒸氣直接變成冰晶是凝華過程 D.冰晶下落時變成雨是吸熱過程
【答案】B
【解析】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因此干冰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二氧化碳的過程,叫升華,需要吸熱,故A正確不合題意,B錯誤符合題意;
水蒸氣直接變成冰晶,其實就是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屬于凝華現象,故C正確不合題意;
冰晶下落時,由固態變成液態發生熔化現象,應該是吸熱過程,故D正確不合題意。
變式1:(2024七下·寧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有關這一現象的解釋: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內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態水.其中正確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
【解答】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這是因為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沾在玻璃上,汗出在室內一面,故正確的是①④⑤,故A正確。
故選:A。
變式2:“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br/>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答案】C
【解析】①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內能增加,分為晶體的熔化和非晶體的熔化,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②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需要放出熱量,內能減少,分為晶體的凝固和非晶體的凝固,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做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凝固點。
③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有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都能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沸點),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④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放出熱量,內能減少,有降溫和壓縮兩種途徑。
⑤升華——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內能增加。
⑥凝華——物質從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需要放出熱量,內能減少。
針對物質的三態變化,需清楚變化前后的狀態,再加以分析。
【解答】A.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錯誤;
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錯誤;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華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確;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華形成的小冰晶,故D錯誤;
變式3: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燈管的兩端各有一圈黑色,從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覺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請教,爸爸讓他在一支長試管內裝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懸掛了少量棉線的橡皮塞,用酒精燈慢慢加熱,如圖甲所示。
(1)加熱時小明看到碘粉沒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煙霧升起,這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過程,同時發現棉線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
(2)一段時間后,小明看到離試管底一段距離處,出現了一圈紫色的堆積物,并且時間越長,堆積越多,由此小明推斷日光燈管上的黑圈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
(3)經過這個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壓電線上凝結的厚冰柱(如圖乙所示)經過一個無雨、無雪的寒冷夜晚變粗的原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白天溫度高電線和冰柱遇熱膨脹 B.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厚冰柱凝華成了冰
C.空氣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變成了干冰
【答案】(1)升華 (2)凝華 (3)B
【解析】(1)物質吸熱后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
(2)物質放熱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
(3)根據前面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1)熱時小明看到碘粉沒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煙霧升起,即直接生成碘蒸氣,這是升華過程,同時發現棉線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
(2)小明推斷日光燈管上的黑圈是氣態的鎢放熱后直接變成固態發生了凝華現象形成的。
(3)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后直接由氣態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附著在冰柱表面形成冰,因此冰柱會逐漸變厚,故選B。
考點四、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典例1:(2023七上·溫州期末)小明發現路邊水坑,有的干得快,有的干得慢。他利用海綿模擬水坑,探究液體蒸發快慢的影響因素。實驗方案是:利用塑料薄膜將兩塊相同的海綿進行包裹;裁剪塑料薄膜使兩塊海綿露出大小不同的上表面;將海綿分別置于天平左右托盤并滴入等量的水(水未滲出),調節天平平衡。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
(1)根據實驗方案,描述預期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并說明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提示:實驗現象用示意圖或文字表述均可)
(2)有同學認為本實驗時間太長需要改進。寫出一種減少實驗時間的方法并說明理由。
【答案】(1)實驗現象:示意圖如下所示或文字表述:指針向右偏,左托盤升高右托盤降低。原因解釋:其他條件相同時,左盤液體表面積更大,蒸發更快,質量減少更多。
(2)使用酒精進行實驗,相同條件下酒精蒸發比水更快
【解析】(1)根據左右兩邊蒸發面積的不同分析蒸發的快慢,從而確定一段時間后左右兩個托盤的質量大小,進而確定托盤位置的改變。
(2)蒸發的快慢除了與液體的溫度、表面積和空氣流速有關外,還與液體的性質有關,可以挑選蒸發快的液體替換水即可。
【解答】(1)實驗現象:示意圖如下所示或文字表述:指針向右偏,左托盤升高右托盤降低。原因解釋:其他條件相同時,左盤液體表面積更大,蒸發更快,質量減少更多。
(2)減少實驗時間的方法使用酒精進行實驗,理由:相同條件下酒精蒸發比水更快。
變式1:(2023七上·長興期末)小科在四塊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 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關于本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實驗中每滴水的質量要相同
B.對比甲和乙,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積的關系
C.對比乙和丙,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的關系
D.對比甲和丁,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的關系
【答案】C
【解析】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溫度、表面積和上方空氣流速相同,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判斷。
【解答】A.實驗中每滴水的質量要相同,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甲和乙中水滴的溫度和空氣流速相同,只有表面積不變,那么對比甲和乙,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積的關系,故B正確不合題意;
C.乙和丙中水滴的表面積和溫度都不同,則對比乙和丙,不能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的關系,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甲和丁中水滴的溫度和表面積相同,只有空氣流速不同,則對比甲和丁,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的關系,故D正確不合題意。
變式2:(2024七下·海曙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后,決定探究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種類的關系。他們選擇了水和酒精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
(1)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將A、B兩個容器放在同一通風的環境中,還需設置B組的溫度為   ℃。
(2)該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實驗過程,繪制了容器中水和酒精在蒸發時體積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C為酒精,D為水。據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環境中的濕度越大,水分蒸發得越慢,如果將A組的環境濕度調節為50%,請在圖乙中畫出容器中水的體積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
【答案】(1)30
(2)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有關,在濕度、溫度、液體表面積大小相同時,酒精蒸發得比水快。
(3)
【解析】(1)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
(2)根據酒精和水的體積﹣時間圖像分析,用時短的,就是蒸發快的;
(3)環境中的濕度越大,水分蒸發越慢,相同的水,用時就要越長。
【解答】(1)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
(2)根據酒精和水的體積﹣時間圖像分析,用時短的,就是蒸發快的;
(3)環境中的濕度越大,水分蒸發越慢,相同的水,用時就要越長。
變式3:(2024七下·寧波月考)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ā翱臁被颉奥保?;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答案】(1)液體表面積
(2)甲、丙
(3)慢;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解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
【解答】(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和丙;
(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
②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考點五、水沸騰的實驗
典例1: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試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鐵圈位置過低,需要旋轉乙圖中的   (填”A”或”B”)進行調整。
(2)調整好酒精燈與鐵圈的距離后,實驗中發現:從開始給水加熱到水開始沸騰的時間太久,為了縮短加熱時間,請你提出一條有效的操作建議:   。
(3)改進操作后,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請你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在丙圖中完成加熱過程的”時間一溫度”關系圖。
實驗記錄表
時間/分鐘 0 1 2 3 4 5 6 7 8 9
水溫/℃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答案】(1)B
(2)減少水的質量
(3)
【解析】水的質量越大,加熱至沸騰所需要的熱量就越多,加熱時間越久。
【解答】(1)乙圖A可以調整鐵圈的方向和位置,B可以調節鐵圈的高度,所以鐵圈位置過低需要調節B。
(2)開始給水加熱到水開始沸騰的時間太久,可能是水太多了,為了縮短加熱時間,可以減少水的質量。
(3)根據描點法畫圖,答案見圖所示。
變式1:(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小明為了研究水沸騰時的特點,進行如下探究。
(1)為了完成此實驗,除已提供的鐵架臺、燒杯、石棉網、酒精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
(2)小明研究水的沸騰實驗時,他先后使用三個實驗裝置,分別如圖a (加蓋)、b、c所示,其中酒精燈和燒杯均為同一規格,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甲、乙、丙三幅圖象,則b裝置所對應的圖象是______。
(3)小明在家中觀察水壺中的水沸騰時,發現從壺嘴噴出一股 “白氣”,仔細觀察后發現在最靠近壺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見“白氣”,請你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______
【答案】秒表 甲 見解析
【解析】(1)[1]根據實驗目的知道,除題中提供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測量時間的工具,即秒表。
(2)[2]由實驗裝置abc圖知道,a裝置燒杯上面加了一個蓋,受氣壓變化影響,水的沸點高于100℃,所以用a裝置做實驗作出的圖象是丙圖。由乙、丙兩圖象知道,水的初溫相同,乙圖加熱較長時間水才能沸騰,原因可能是水過多,然后比較bc裝置知道,c裝置總燒杯內的水的質量較多,所以用c裝置做實驗作出的圖象是乙圖;則用b裝置做實驗作出的圖象是甲圖。
(3)[3]水沸騰時,從壺嘴出來很多的水蒸氣,最靠近壺嘴處溫度比較高,水蒸氣不能液化,離壺嘴較遠的地方溫度低,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們看到的“白氣”。
變式2:(2023七上·臨海期末)小海在學習了沸騰的知識后,進行了如下探究。
(1)圖甲為該實驗的裝置,小海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情況不同,圖乙中   (填“A”或”B”)是水沸騰時氣泡上升的情況。
(2)給一定量的水加熱,其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丙中曲線c所示(實線部分)。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量減少,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應是曲線   。
(3)臨海美食核桃燉蛋,在制作時可將裝有蛋液的碗直接放入水中煮熟,由此小海將裝有水的試管放入水中進行加熱(如圖丁),觀察到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卻未出現沸騰現象,原因是  。
【答案】(1)B
(2)a
(3)試管內外水的溫度相同,試管內的水無法吸熱
【解析】水沸騰時的氣泡上升過程中,體積不斷變大,直到液面破裂開,水未沸騰時氣泡上升過程中遇冷液化,體積變小。水量越大,加熱至沸騰所需的時間越長。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水沸騰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溫度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解答】(1)水沸騰時的氣泡上升過程中,體積不斷變大,直到液面破裂開,因此圖乙中B是水沸騰時氣泡變化的情況。
(2)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量減少,則會縮短水到達沸騰的時間,而水的沸點不變,因此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應是曲線a。曲線b,加熱至沸騰所需時間減少,說明水量減少,沸騰時的溫度升高,說明沸點升高,可能時氣壓變大。曲線d,加熱至沸騰所需時間減少,說明水量減少,沸騰時的溫度降低,說明沸點降低,可能時氣壓變小。
(3)水沸騰吃了溫度達到沸點并要繼續吸熱;燒杯內的水沸騰后溫度保持在沸點,試管內的水溫度也達到沸點后就不能再繼續吸熱了,所以未出現沸騰現象。
變式3:如圖甲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圖甲實驗裝置組裝順序應為___________(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實驗中某次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為___________℃。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由圖可知本實驗中水的沸點為___________℃。
(3)實驗中發現溫度計上部出現許多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是___________形成的。
(4)撤去酒精燈后,水仍能繼續沸騰一小段時間,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自下而上 92 98 水蒸氣液化 見解析
【解析】(1)[1]酒精燈需用外焰加熱,所以要放好酒精燈,再固定鐵圈的高度;而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沒到液體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燒杯后,再調節溫度計的高度,因此必須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2)[2]圖乙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則該溫度計的示數為92℃。
[3]由圖象丙知,水在第2min開始沸騰,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98℃不變,所以本實驗中水的沸點是98℃。
(3)[4]水沸騰時,熱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溫度計液化形成小水珠。
(4)[5]酒精燈加熱時,鐵圈和石棉網的溫度升高,高于水的溫度,當移開酒精燈時,水還會從鐵圈和石棉網吸收熱量,繼續沸騰一小段時間。
考點六、物質變化與性質
典例1:(2023七上·紹興期末)往氣球中滴入少許酒精,將氣球擠癟(圖甲),把氣球充氣口扎緊后放入熱水中,觀察到氣球自動鼓起來(圖乙)。
(1)酒精在常溫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寫出酒精的一種物理性質:  。
(2)氣球自動鼓起來的過程中是因為里面的酒精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3)若扎緊的癟氣球中酒精的質量為a克。當氣球自動鼓起來時,請在圖丙中畫出氣球內酒精的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圖。
【答案】(1)酒精易揮發、無色透明、常溫下液態(寫一個即可)
(2)汽化
(3)
【解析】(1)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導電性、溶解性、延展性等。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比如穩定性、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等。
(2)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3)根據酒精質量的變化規律分析解答。
【解答】(1)酒精易揮發,無色透明、常溫下為液態,都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
(2)氣球自動鼓起來的過程中,其實酒精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即發生汽化。
(3)將氣球扎緊后,雖然酒精的氣體的體積不斷增大,但是質量保持不變,如下圖所示:
變式1:(2024九下·義烏開學考)下列我國古代的技術應用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br/>A.糧食釀酒 B.棉紗織布 C.火藥應用 D.瓷器燒制
【答案】B
【解析】化學變化的本質: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A.糧食釀酒,其實就是糧食發酵生成酒精的過程,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故A不合題意;
B.棉紗織布,只是改變了棉紗的存在狀態,沒有新物質生成,沒有發生化學變化,故B符合題意;
C.火藥應用,火藥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發生了化學變化,故C不合題意;
D.燒瓷器的過程是瓷土中礦物從無規混合到形成化學鍵成為部分結晶的過程,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故D不合題意。故選B。
變式2:(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物質的變化或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①食鹽是白色晶體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 ③酒精揮發 ④濃硫酸有腐蝕性
⑤堿石灰能吸收CO2 ⑥鐵絲生銹 ⑦銅能導電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答案】③⑧;④⑤
【解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穩定性;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味道、溶解性等;性質和變化,性質是特性,變化是過程,描述性質一般用“能、易、難、會、可以”等。
【解答】①食鹽是白色晶體,顏色狀態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氣味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③酒精揮發,只是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④濃硫酸有腐蝕性,腐蝕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⑤堿石灰能吸收CO2,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⑥鐵絲生銹,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⑦銅能導電,導電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③⑧屬于物理變化,④⑤屬于化學性質。
變式3:化學變化過程常常伴隨著發光、放熱現象,如許多物質燃燒時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的現象.小麗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學習小組的同學對此展開討論和驗證.
(1)[提出問題]    ?
[猜想]
猜想一:都是化學變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
[實驗]
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觀察到:a.燒杯內壁上出現水珠;b.手摸燒杯有   的感覺;c.蠟燭火焰逐漸變小,直至熄滅.
分析:蠟燭燃燒生成的新物質中有水,蠟燭燃燒為   (填”化學”或”物理”)變化.
(2)觀察白熾燈(燈管為鎢絲):a.通電前,燈絲為銀白色固體;b.通電中,發出黃光,手摸燈泡感覺  ??;c.通電后,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燈絲通電發光、放熱屬于    (填”化學”或”物理”)變化.[結論]猜想    (填”一”或”二”)正確.
(3)[拓展]物質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關于物質變化,某同學做出了以下總結,請你判斷是否正確.如果正確,請說明理由;如果不正確,請舉一個否定該說法的實例.
①有氣體產生的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②有顏色改變的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③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沒有發生物理變化:   
【答案】(1)有發光 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發熱;化學
(2)發熱;物理;二
(3)不正確,如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是物理變化;不正確,如紅墨水滴入水中,屬于擴散現象,沒有生成新物質,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不正確,蠟燭燃燒時,發生了化學變化,但同時也發生了熔化等物理變化
【解析】(1)[提出問題] 根據題干部分小麗的疑問提出問題;
【實驗】根據蠟燭燃燒時向外放熱解答;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
(2)根據燈泡發光放熱解答。根據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解答,進而確定哪個猜想正確。
(3)從日常生活和知識積累中尋找相關實例,對問題進行判斷即可。
【解答】(1)[提出問題] 化學變化過程常常伴隨著發光、放熱現象,而小麗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那么提出問題: 有發光 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 。
【實驗】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觀察到:a.燒杯內壁上出現水珠;b.手摸燒杯有發熱的感覺;c.蠟燭火焰逐漸變小,直至熄滅。
分析:蠟燭燃燒生成的新物質中有水,蠟燭燃燒為化學變化。
(2)觀察白熾燈(燈管為鎢絲):a.通電前,燈絲為銀白色固體;b.通電中,發出黃光,手摸燈泡感覺發熱;c.通電后,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燈絲通電發光、放熱屬于物理變化。
[結論]根據前面的分析可知,有發光發熱的現象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即猜想二正確。
1.(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下列現象能作為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判斷依據是(  )
A.蠟燭燃燒時發光放熱
B.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小
C.蠟燭燃燒時狀態發生了改變
D.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答案】D
【解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
【解答】蠟燭燃燒時發光放熱、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小、蠟燭燃燒時狀態發生了改變,都不能說明有新物質生成,因此不能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故A、B、C不合題意;
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生成了新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故D符合題意。故選D。
2.(2023七上·義烏期末)一望無垠的藍天上有時會有飛機飛過后留下一條“白白的尾巴”,這是飛機云,關于飛機云的形成可能與哪種物態變化有關( ?。?br/>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升華
【答案】A
【解析】確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從而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解答】飛機噴出的水蒸氣溫度很高,而周圍空氣溫度較低,水蒸氣放熱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從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這就是我們看得的白白的尾巴。
3.(2023七上·婺城期末)小科同學在探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時,在兩塊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別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如圖所示。觀察圖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  )
A.液體的溫度 B.液體的表面積
C.液體上方空氣的流速 D.液體的種類
【答案】B
【解析】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上方空氣的流動速度、液體的種類。
【解答】觀察圖中情景,兩滴水的表面積不同,顯然,小明同學研究的是蒸發快慢與水的表面積的關系,故ACD錯誤,B正確。
4.(2023七上·東陽期末)自然美錄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古人通過詩詞來呈現。下列詩詞中的有關自然現象(加著重號)不是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B.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C.踏霧乘同歸,撼玉山上側
D.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答案】D
【解析】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液態,液化要放熱;凝華指物質由氣態直接轉變成固態,凝華要放熱?!窘獯稹緼.雨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露的形成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故B不符合題意;
C.霧的形成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故C不符合題意;
D.霜是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的,故D符合題意。
5.(2024七下·海曙期中)中國古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寒露潔秋空,遙山紛在矚”——露的形成是熔化現象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C.“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答案】B
【解析】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
【解答】A、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A錯誤;
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B正確;
C、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屬于液化現象,故C錯誤;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6.(2022·浙江臺州·七年級期末)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鍋內的水中蒸食物,碗與鍋底不接觸,如圖所示。當鍋里的水沸騰以后,碗中的湯將( ?。?br/>A.同時沸騰 B.不會沸騰,湯的溫度總是低于水的沸點
C.稍后沸騰 D.不會沸騰,湯的溫度能夠達到水的沸點
【答案】D
【解析】開始鍋與碗中的水都會吸熱升溫,當鍋中的水達到沸點時吸熱會沸騰起來,但溫度不再升高,此時碗中的水也會達到沸點,但由于碗中的水與鍋中水的溫度相同,所以不能繼續吸熱,所以碗中的水不會沸騰,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7.(2022·浙江·余姚市陽明中學七年級期中)如圖,燒瓶里裝了半瓶水,加熱至沸騰。接著,用軟木塞把瓶口塞緊,并把燒瓶翻過來,這時水已經停止沸騰。然后把碎冰渣倒在朝天的燒瓶底上,這時瓶內的水就又重新沸騰起來了。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底部熱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騰了 B.瓶內的氣壓變小,所以水再次沸騰
C.冰把熱量傳給了水,所以水再次沸騰了 D.瓶內的氣壓變大,所以水再次沸騰
【答案】B
【分析】液體的沸點隨液面上的氣壓減小而降低;液體的沸點隨液面上的氣壓增大而升高。
【解析】把碎冰渣倒在朝天的燒瓶底上,燒瓶內的水蒸氣液化導致瓶內的氣壓減小,水的沸點降低從而使水再次沸騰,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8.(2022·浙江臺州·七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燒杯中盛有甲液體,試管內盛有乙液體。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甲沸騰而乙不沸騰。已知1標準大氣壓下,酒精沸點是78℃,水沸點是100℃,煤油沸點是150℃,下列判斷中符合題意的是( ?。?br/>A.甲液體為水,乙液體為酒精
B.甲液體為酒精,乙液體為水
C.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酒精
D.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水
【答案】B
【解析】液體沸騰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溫度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
由圖及題意知道,甲中液體的沸點如果低于乙中液體的沸點,乙中液體不能達到沸點,也不能繼續吸熱,乙中液體不能沸騰;甲中液體如果與乙中液體種類相同,乙中液體只能達到沸點,但不能繼續吸熱,乙中液體不能沸騰;甲中液體的沸點如果高于乙中液體的沸點,乙中液體才能達到沸點,并能繼續吸熱,乙中液體才能沸騰,故甲液體為酒精,乙液體為水,只有B符合題意。
9.(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當室內溫度為20℃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圖中基本反映了溫度計的讀數隨時間的變化是( ?。?br/>A. B.
C. D.
【答案】C
【解析】酒精蒸發吸熱,能使它附著的溫度計溫度下降;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掉后,受空氣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直到和周圍溫度示數相同時,不再上升;C圖象與事實相符合。故ABD錯誤。故選C。
10.(2023七上·紹興期末)在使用天平時,分度盤上的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如圖所示。若以下四種情景中出現該狀況時,后續的操作應該是( ?。?br/>A.在天平調平時,向左調節平衡螺母
B.在測量某物體質量時,繼續加砝碼
C.在測量某物體質量時,繼續向左移動游碼
D.在稱取11g食鹽時,繼續向石移動游碼
【答案】B
【解析】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此時天平的指針偏左,說明左盤物質的質量偏大,而右盤砝碼的質量偏小,那么此時的操作應該為:在測量物體的質量時,繼續往右盤加砝碼,故B正確,C、D錯誤;
在天平調平時,指針偏左,說明左盤質量大,右盤質量小,此時平衡螺母向右調節,故A錯誤。
11.(2022·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小金需要稱量 10.6 克氯化鈉固體,他按正確的步驟操作,稱量時發現托盤天平指針略向左偏轉,則應采取的措施( ?。?br/>A.減少砝碼 B.將游碼向右移動
C.取出一些氯化鈉固體 D.再加一些氯化鈉固體
【答案】C
【解析】在定量稱量的過程中,一旦砝碼和游碼的數量確定后,就不能再改變。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只能通過調整左盤藥品的質量實現。稱量時發現托盤天平指針略向左偏轉,說明左盤的氯化鈉固體質量偏大,因此應該取出一些氯化鈉固體。故選C。
12.(2023七上·臨海期末)規格相同的瓶子裝了不同的液體,放在橫梁已平衡的天平上,結果如圖所示,則( ?。?br/>A.甲瓶液體質量較大 B.乙瓶液體質量較大
C.乙瓶液體密度較大 D.兩瓶液體密度相等
【答案】C
【解析】規格相同的瓶子裝了不同的液體,放在橫梁已平衡的天平上,結果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的位置,說明液體的質量相等。圖中看出甲液體的體積大于乙液體,所以甲液體密度小于乙液體密度。
【解答】A.甲瓶液體的質量與乙瓶液體的質量相等,故A錯誤;
B.甲瓶液體的質量與乙瓶液體的質量相等,故B錯誤;
C.甲瓶液體的質量與乙瓶液體的質量相等,但甲液體的體積大于乙液體,所以甲液體密度小于乙液體密度,故C正確;
D.甲液體密度小于乙液體密度,故D錯誤;
13.(2023七上·義烏期末)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從地球帶到太空中的鉛筆能”懸浮”于艙內,是由于密度變小了
B.氧氣罐中的氧氣用去一半,密度減小一半
C.水從 0℃凝固成 0℃冰的過程中,密度逐漸變小
D.同一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質量不變
【答案】A
【解析】根據質量和密度的特性判斷。
【解答】A.密度是物質本身一種性質,只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位置無關,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氧氣罐中的氣體體積不變,當用去一半后,它的質量減半,根據公式可知,它的密度減半,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水從 0℃凝固成 0℃冰的過程中,密度逐漸變小,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同一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質量不變,故D正確不合題意。
14.(2023七上·杭州期末)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甲圖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
B.從乙圖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6克
C.從甲圖中可見,120克D物質的體積是200厘米3
D.從甲圖中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3:1
【答案】C
【解析】(1)根據甲圖,利用公式比較物質的密度大?。?br/>(2)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結合m=ρV判斷;
(3)根據計算120gD的體積;
(4)將A、B的密度作比即可。
【解答】A.根據甲圖可知,A的密度:;
B的密度:;
C的密度:;
D的密度:;
則ρC=ρ水,故A錯誤;
B.根據乙圖可知,陰影部分為長方形,面積S=密度×體積,它的值為:m=ρV=4g/cm3×3cm3=12g,故B錯誤;
C.120gD的體積為:,故C正確;
D.A、B的密度之比:ρA:ρB=2.5g/cm3:1.5g/cm3=5:3,故D錯誤。
15.(2024七上·拱墅期末)為應對新冠疫情,我們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還可以用 75%的酒精溶液對手進行消毒。 小科同學查閱資料發現酒精具有如下性質:酒精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①易燃、②易揮發、③ 無色透明的液體;④具有略帶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請回答:
(1)以上屬于化學性質的有    (填文中序號);
(2)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臨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還常用于為高燒患者擦身,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質,能吸收并帶走患者身上的熱量, 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3)酒精與水混合后體積會變小是因為   
【答案】(1)①
(2)易揮發
(3)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解析】(1)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化學性質與化學變化是任何物質所固有的特性。
(2)根據酒精的物理性質解答;
(3)根據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即可。
【解答】(1)屬于化學性質的是:易燃性,故選①;
(2)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臨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還常用于為高燒患者擦身,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易揮發的性質,能吸收并帶走患者身上的熱量, 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3)酒精與水混合后體積會變小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16.臭氧通常是一種淡藍色的、有魚腥味的氣體;臭氧不穩定,受熱極易轉化為氧氣;二氧化硫遇臭氧微熱就會迅速被氧化為三氧化硫,這是除去廢氣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用于冰箱的致冷劑(就是蒸發時吸熱而致冷的物質)如R12會破壞臭氧層,而新型致冷劑R600a不會破壞臭氧層,它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可燃性氣體,熔點-159.4℃,沸點-11.73℃。根據以上材料,回答:
(1)臭氧的物理性質有:  ??;臭氧的化學性質有:   (各舉一種即可)
(2)在相同壓強下,將致冷劑R600a的溫度降到-159.4℃時,它的物質狀態是   當溫度在-11.73℃時繼續吸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當溫度在-11℃時,它的狀態為,   。
【答案】(1)淡藍色、有魚腥味、常溫下為氣體;不穩定、受熱易轉化為氧氣、微熱下能氧化二氧二化硫為三氧化硫
(2)固態、液態或者固液共存;不變;氣態
【解析】(1)物理性質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而化學性質是必須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2)①當晶體的溫度在熔點時,可能沒有熔化,可能正在熔化,也可能已經熔化完;
②當液體的溫度達到沸點后繼續吸入,那么溫度不變,但是會沸騰起來;
③溫度高于沸點為氣態,低于沸點為液態。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臭氧的物理性質有顏色為 淡藍色、有魚腥味、常溫下為氣體 ;化學性質有: 不穩定、受熱易轉化為氧氣、微熱下能氧化二氧二化硫為三氧化硫 ;
(2)①R600a的熔點為-159.4℃,則當 致冷劑R600a的溫度降到-159.4℃時, 它可能為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②它的沸點為-11.73℃,則 當溫度在-11.73℃時繼續吸熱,它的溫度不變,不斷變成氣態;
③當溫度在-11℃時,高于它的沸點,那么此時它為氣態。
17.(2024七下·鄞州期末)圖甲為某物質的熔化圖像,根據圖像可知:
(1)第15min時該物質處于  ?。ㄌ顮顟B)。
(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1)固液共存 (2)增大;不變
【解析】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常溫下空氣處于氣態,酒精處于液態,銅處于固態。根據固體熔化的不同特點,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晶體具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時溫度持續上升。固體熔化時要從外界吸熱。晶體熔化的溫度叫做熔點,熔點會受大氣壓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例如,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0℃,當壓力升高時,冰的熔點也會相應提升,當壓力下降時,冰的熔點也會降為0℃以下。不同晶體的熔點不同。同一個晶體的凝點與熔點相同。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放熱,且溫度不斷下降,非晶體沒有固定熔點;
【解答】(1)第15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0-10分鐘屬于固態,10-20分鐘是固液共存態,20-30分鐘是液態;
(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增加,因為正在熔化的物質中會吸熱,冰水混合物被吸熱,水結成冰,所以冰的質量增加,水在凝固的過程中會放熱并且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 不變 ;
故答案為:(1)固液共存(2)增大;不變
18.(2024七下·海曙期末)在探究固體的熔化實驗中,把分別裝有固體a與b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將溫度計正確的插入兩種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
(1)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此時a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體b屬于一種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已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標準大氣壓下,燒杯與試管中均加入水,通過酒精燈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沸騰。(選填“會”或“不會”)
【答案】(1)不變;固液共存
(2)非晶體
(3)不會
【解析】(1)晶體熔化時,雖然吸熱,但是溫度保持不變。晶體熔化前為固態,熔化后為液態,熔化中為固液共存態;
(2)晶體有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3)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
【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吸熱,但是溫度不變,此時處于固液共存態;
(2)固態b熔化時溫度不斷升高,沒有熔點,因此為非晶體;
(3)根據題意可知,試管中的水可以從燒杯中的水吸熱,從而達到水的沸點100℃,但是此時內外水溫一致,因此不能再從外面吸熱,因此試管中的水不會沸騰。
19.(2023九下·慶元模擬)人們都說:“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對此,小科設計了以下實驗驗證:
①將一定質量溫度為tl的冷水裝入一個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液面如圖甲所示位置,標記為A;
②向杯中插入導管,將100℃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水蒸氣全部被吸收),發現杯中水面明顯上升;
③一段時間后,停止通入水蒸氣,移出導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標記為B,再測出此時杯中水的溫度為t2,比較發現t2高于tl。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氣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的結果;
(2)小華認為小科的實驗還不足以證明他的觀點,小華的改進步驟如下:
①再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與第一個保溫杯中質量相同,溫度為tl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直至B處;
③搖勻后測出此時保溫杯中的水溫為t3,若t3低于  ?。ㄟx填“t1”或“t2”),則可以說明“被100℃的水蒸氣燙傷更嚴重”是因為100℃的水蒸氣變成100℃的熱水時,還會放出熱量。
(3)為了防止在開蓋時被水蒸氣燙傷,你認為下列開蓋方法最安全的是   。
【答案】(1)液化
(2)t2
(3)B
【解析】(1)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2)100℃的水蒸氣先液化放熱,變成水后再繼續放熱,因此它比100℃的水多一段放熱的過程,那么對應的冷水吸收的熱量多,最終溫度就會偏高;
(3)注意開蓋時水蒸氣是否會傷到人即可。
【解答】(1)水蒸氣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
(2)t3為只有熱水放熱溫度,t2為水蒸氣液化和熱水放熱后的溫度,即前者小于后者,即t3低于t2;
(3)觀察可知,B中開蓋后,蒸屜中的水蒸氣只能從左側排出,而人在右側,此時水蒸氣不會傷到人,故選B。
20.(2024七下·奉化期末)小寧設計并制作了如圖咸水淡化裝置,同時針對該裝置設計了評價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裝置結構 結構完整,有加熱、冷卻和收集裝置 結構較完整,缺少較好的冷卻裝置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
指標二:淡化效果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較快、連續穩定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標三:?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經過汽化,后經過  ?。ㄌ钗飸B變化名稱)變成淡水流入容器,則易拉罐內咸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根據評價需要,請你提出一項評價指標寫在指標三“?”處   。
【答案】(1)液化;變大
(2)節能環保(或操作簡便、推廣價值大、制作成本低等,合理均可)
【解析】(1)物質由液態變為氣體的變化是汽化,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
(2)根據評價需要,可以從節能環保角度評價。
【解答】(1)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經過汽化,后經過液化變成淡水;則易拉罐內水的質量減少,咸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將變大;
(2)實驗裝置的評價可從裝置的結構是否合理完整、實驗效果是否明顯、裝置是否節能環保、操作是否簡便、裝置是否有推廣價值和制作成本是否廉價幾方面進行評價,指標三為節能環保或操作簡便或推廣價值工或制作成本。
21.(2022·浙江麗水·七年級期末)小雅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請分析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加熱一定時間后,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___________℃。
(2)實驗過程中氣泡出現圖乙現象,該現象出現的時間可能是圖丙中的___________。
A.“第2分鐘” B.“第4分鐘” C.“第6分鐘”
(3)另一組的小華實驗時在燒杯上加蓋了硬紙片,這種做法的優點是___________。
(4)水在沸騰時溫度不再升高,但移開酒精燈,沸騰馬上停止,這一現象說明______是沸騰的條件之一。
【答案】90 C 見解析 繼續吸熱
【解析】(1)[1]根據甲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則此時水的溫度為90℃。
(2)[2]水在沸騰前,下面的水溫高,上面的水溫低,因此從底部產生的氣泡體積逐漸減小。水在沸騰后,下面和上面的水溫相同,則從底部產生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逐漸增大。根據乙圖可知,此時的水正在沸騰。根據丙圖可知,第6min時水溫不變,此時正在沸騰,故選C。
(3)[3]另一組的小華實驗時在燒杯上加蓋了硬紙片,可以減少熱量散失,縮短加熱時間。
(4)[4]水在沸騰時,移開酒精燈,沸騰馬上停止,說明液體沸騰時需要繼續吸熱。
22.(2023七上·義烏期末)為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同學在 4 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
(1)通過    兩組的對照,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表面流速有關。
(2)在研究水的溫度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時,對水滴進行加熱 (如圖C)直至沸騰,且水滴 比對照組先消失。該實驗結果能否作為支持“溫度越高,蒸發越快”的證據?   。
(3)小明同學想改進實驗,于是繼續進行了如下操作:在相同環境下的兩塊相同的玻璃板 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 (如右圖),結果發現甲圖中水先蒸發完,于是他得出結論:水蒸
發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水的表面積越小蒸發越快。請分析小明的實驗設計和結論得出是
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
【答案】(1)AB (2)不能 (3)不合理 存在質量和表面積兩個變量
【解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
(2)(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
【解答】(1)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表面積的關系時,必須控制水的質量、溫度和空氣流速相同,只改變表面積,故選實驗AB。
(2)在對照實驗A和C中,水的質量、表面積和空氣流速相同,只有溫度不同,因此可以作為支持“溫度越高,蒸發越快”的證據。
(3)根據圖片可知,小明設計的實驗不合理,理由:存在質量和表面積兩個變量。
23.(2023七上·嘉興期末)在研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時,建立如下假設:
①可能跟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有關;②可能跟液體溫度的高低有關;③可能跟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
根據假設,設計了如圖裝置對上述三種假設進行實驗,據此回答:
(1)進行甲實驗時的具體操作是:在兩塊玻璃片上各滴一滴酒精,然后   。
(2)進行乙實驗時,老師讓同學用水來代替酒精進行實驗,原因是 。
A.水更容易蒸發 B.酒精容易著火
(3)支持假設③成立的實驗現象是   。
【答案】(1)將其中一塊玻璃板用手輕輕晃動一下,是玻璃片上的酒精推開,增大其表面積,觀察兩塊玻璃片上的酒精蒸發的快慢。
(2)B
(3)右邊的液體先蒸發完
【解析】蒸發是任何溫度下都會發生生的在液體表面的一種緩慢的汽化現象,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液體的溫度和液體表面空氣的流速有關;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的越快;
【解答】(1)甲組實驗探究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積的關系;
(2)酒精容易燃燒,存在危險性;選B;
(3)支持假設③成立的實驗現象是右邊的液體先蒸發完;
24.(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實驗室里,同學們進行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實驗。
(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P和Q,應先調整   ?。ㄟx填“P”或“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br/>(3)根據實驗數據,小科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后可知:①冰熔化過程中  ??;
②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答案】Q;使冰受熱均;不變;等于
【解析】(1)酒精燈需要用外焰加熱,因此先放好酒精燈,再固定好鐵圈的高度,故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安裝器材;
(2)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時,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體受熱均勻,溫度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
(3)冰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用加熱時間的長短可以間接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
【解答】(1)在實驗中需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應根據酒精燈外焰的高度確定鐵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安裝,所以在組裝實驗裝置時,應先調整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這種加熱方法叫水浴法,能使冰受熱均勻。
(3)分析圖像后知道,①冰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
(4)不考慮熱量損失,加熱時間越長,物質吸收的熱量越多,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熱時間相等,所以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25.(2022七上·蒼南期末)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溫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樹木、植物的枝葉上出現小晶體(如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下霜了”;有霜的季節,農作物常被凍壞,人們就說遭受霜凍;實際上,農作物不是因為霜而受凍的,0℃以下的低氣溫才是真正的“兇手”;當空氣干燥時,即使溫度降到-20℃~ -10℃,也不會出現霜,此時農作物早被凍壞了;農民們稱這種情況為“黑霜”。
請你回答:
(1)霜的形成對應的物態變化名稱是   ;
(2)請你根據知文,說明“霜”形成的條件是什么?   ;(3)為了防止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農民通常采用覆膜和灌溉法。灌溉法就是在霜凍發生的前一天灌水,這樣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使土壤降溫幅度小。此方法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什么特性?   。
【答案】(1)凝華
(2)只有空氣較濕潤且當氣溫驟降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才會凝華為冰晶——霜
(3)水的比熱容大
【解析】考查了物態變化,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比熱容大的物質,升溫慢降溫也慢;
【解答】(1)霜是由氣態的水蒸氣直接凝華而成的小冰晶,所以物態變化是凝華;
(2)條件一、地面的溫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條件二:空氣較濕潤 ;兩個條件需要同時滿足;
(3)利用了水的比熱容大,因為比熱容大的物體,升溫慢降溫也慢,可以在夜間其保暖的作用;
26.(2023七上·寧海期末)小敏想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請回答以下問題:
(1)小敏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歸零后發現刻度盤如圖甲所示,接下來他應進行的操作是    。
(2)天平平衡后,小敏將物體放在左盤稱量,待天平再次平衡后如圖乙,則物體的質量為   。
(3)若小敏想稱量13g食鹽,將天平調平后還進行了以下操作:①在天平兩盤各放一張白紙,調節天平平衡;②使天平再次平衡,完成食鹽的稱量;③在右盤放入一個10g砝碼,并將游碼移至3g處;④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⑤往左盤加入食鹽。以上操作合理的順序為   。
【答案】(1)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直到天平平衡
(2)68g
(3)④①③⑤②
【解析】(1)平衡螺母總是向輕的那端調節;
(2)物體的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
(3)根據定量稱量的操作步驟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圖甲可知,天平的指針偏左,即左盤重,右盤輕,因此平衡螺母應該向右調節,直到天平平衡。
(2)根據圖乙可知,砝碼的質量為:50g+10g+5g=65g。標尺的分度值為0.2g,則游碼質量為3g,那么物體的質量為:65g+3g=68g。
(3)若小敏想稱量13g食鹽,將天平調平后還進行了以下操作:
④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
①在天平兩盤各放一張白紙,調節天平平衡;
③在右盤放入一個10g砝碼,并將游碼移至3g處;
⑤往左盤加入食鹽;
②使天平再次平衡,完成食鹽的稱量,
即合理的順序為④①③⑤②。
27.(2022七上·鎮海期末)小科同學用托盤天平測量一杯食用油的質量。測量前,他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進行天平橫梁平衡的調節,調節完成后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
(1)請你指出小科調節天平橫梁平衡的過程中遺漏的步驟:   。
(2)完成遺漏的操作步驟后,為了調節橫梁平衡,他需向   (填“左”或“右”)調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到分度盤中央刻度線或在中央刻度線兩側等幅擺動。
(3)正確調平后,把空燒杯放在天平的左盤,發現在右盤加入一定量的砝碼后,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再加入一個最小的砝碼,又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則他應進行的操作是   。
(4)正確操作后,讀出空燒杯的質量為m1。把適量食用油倒入燒杯中,并把燒杯放在左盤,在右盤增添砝碼,天平平衡后,砝碼和游碼情況如圖乙,請讀出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m2為   g。計算得到食用油的質量m=m2-m1。
【答案】(1)游碼沒有歸零 (2)右
(3)取下最小的砝碼,向右移動游碼,直至天平平衡 (4)69
【解析】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的方法是:
1.調平。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碼移到橫梁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這時橫梁平衡。
2.稱量。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估計物體的質量,用鑷子向右盤逐個加減砝碼,先試加質量大的砝碼,若偏大則改為小一檔,再調節游碼在橫梁標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復平衡。這時盤里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指示的質量值,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
3.稱量完畢,用鑷子將砝碼逐個放回砝碼盒內。
為了保持天平測量的精確,使用時要注意:
1.每臺天平能夠測量的最大質量叫做天平的稱量。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時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
2.保持天平干燥、清潔。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盤里。不要把砝碼弄濕、弄臟,以免銹蝕。
【解答】
(1)從圖中可知,游碼沒有調回到零刻度。
(2)向左調節游碼至0刻度后,相當于右盤質量變小,則指針左偏,所以向右調節平衡螺母。
(3)不加最小質量的砝碼,指針左偏,加入最小質量的砝碼指針右偏,說明需要增加的質量小于最小砝碼的質量,所以取下最小的砝碼,向右移動游碼,直至天平平衡即可。
(4)左盤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砝碼的質量+游碼指示的質量。
28.(2023七上·紹興期末)溢水杯是與燒杯類似的容器,其側壁有一個溢水口,當所加液體液面超過溢水口時,液體會從溢水口溢出。于是小明利用溢水杯、體積為5厘米3的金屬塊和天平測量某未知液體的密度。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步驟一:溢水杯中盛滿被測液體后稱出總質量 m1 = 克
步驟二:稱出金屬塊質量m2=13.5克
步驟三:金屬塊放入盛滿被測液體的溢水杯中,溢出液體后稱出總質量m3=60克
(1)步驟一中,已知砝碼為50克,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m1值為   克。
(2)根據測得的數據,請計算該未知液體的密度。
(3)若把實驗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導致測量結果如何變化?請說明理由    。
【答案】(1)51
(2)溢出液體的質量為:m溢=m1+m2 m3=51g+13.5g-60g=4.5g;
溢出液體的體積等于金屬塊的體積,未知液體的密度為:ρ=m溢V=4.5g·5cm3=0.9g/cm3
(3)若把實驗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使稱出的金屬質量偏大,計算的溢出液體質量偏大,液體密度偏大
【解析】(1)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質量加游碼質量,根據圖甲確定m1的大??;
(2)根據圖片可知,丙中總質量與乙中總質量之差等于溢水杯和剩余液體的總質量,而甲中總質量與這個總質量的差就是排出液體的質量。接下來根據計算出金屬塊的體積。
(3)將金屬塊從水中取出時會帶出部分水,從而使金屬塊的質量偏大,然后根據公式分析測出測量液體密度的變化即可。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50g+1g=51g;
(2)溢出液體的質量為:m排=m1-(m3-m2)= m1+m2 m3 =51g+13.5g-60g=4.5g;
溢出液體的體積等于金屬塊的體積,
未知液體的密度為:。
(3)若把實驗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理由: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使稱出的金屬質量偏大,計算的溢出液體質量偏大,液體密度偏大。
29.(2023七上·長興期末)小科從超市買來一瓶橙汁,他想不用量筒,只用托盤天平,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和適量的水,來測量橙汁的密度。
(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零刻度處時,他發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使橫梁平衡;
(2)小科的其他操作如下:
①用已調好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如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其質量為    g;
②向一個燒杯倒入適量橙汁,用天平測出橙汁和燒杯的總質量為132g;
③向另一個燒杯中倒入與橙汁等體積的純凈水(如圖丙),用天平測出水和燒杯的總質量為122g;
(3)則橙汁的密度ρ橙汁=   g/cm3。
【答案】(1)左 (2)72 (3)1.2
【解析】(1)平衡螺母應該向輕的那端調節;
(2)①空燒杯的質量等于砝碼質量加游碼質量;
(3)根據公式可知,當液體的體積相同時,液體的質量與密度成正比,據此分析計算即可?!窘獯稹浚?)根據圖甲可知,天平的指針偏向右邊,則天平的右盤重,左盤輕,因此平衡螺母應該向左調節。
(2)①根據乙圖可知,砝碼的質量為:50g+20g=70g,游碼的質量為2g,則空燒杯的質量為:50g+20g=70g;
(3)根據題意可知,橙汁和水的體積都等于燒杯的容積,則二者體積相等,
根據公式可知,當液體的體積相同時,液體的質量與密度成正比,
即:;;
解得:ρ橙汁=1.2g/cm3。
30.(2021七下·臺州開學考)一鋁球的質量為81克,體積為40厘米3,求:
(1)此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必須寫明判斷理由和計算過程)
(2)若在其空心部分注滿水銀后求此球的總質量變為多少?(已知ρ水銀=13.6×103kg/m3,ρ鋁=2.7×103kg/m3)
【答案】(1)假設鋁球是實心的,已知鋁球的質量是81g,密度為 ρ鋁=2.7×103kg/m3,
鋁球的體積為:<40cm3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體積為40cm3-30cm3=10cm3。
當空心部分注滿水銀后水銀的質量為:m=ρV=13.6g/cm3×10cm3=136g,
此球的總質量為136g+81g=217g
【解析】(1)假設鋁球是實心,根據 計算出金屬鋁的體積,然后與球的體積進行比較即可;
(2)首先根據V空=V球-V實計算出空心部分的體積,再根據m水銀=ρ水銀V水銀計算出注滿水銀后的質量,最后根據m總=m球+m水銀計算出總質量。
31.(2023七上·上虞期末)女兒紅是紹興名酒,細心的小虞發現了一壇1.5升裝的女兒紅(如圖甲所示)。小虞同學想測女兒紅酒的密度及其質量,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沒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步驟進行了測量,測量內容及順序如圖(乙)所示。(ρ水=1×103kg/m3)
(1)調節天平前應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若分度盤指針如圖丁所示,應向   調節平衡螺母(填“左”或“右”),使橫梁平衡;
(2)他第三次測得物體的質量如圖(丙)中砝碼和游碼所示,請根據題中所給數據求出女兒紅酒的密度。
(3)求這一壇1.5升的女兒紅中所裝酒液的質量。
【答案】(1)左
(2)m水=54g-14g=40g
V酒=V水=m水÷ρ水=40g÷1g/cm3=40cm3
m酒=52.4g-14g=38.4g
ρ酒=m酒÷V酒=38.4g÷40cm3=0.96g/cm3
(3)m酒=ρ酒×V酒=0.96g/cm3×1500cm3=1440g=1.44Kg
【解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橫梁平衡,平衡螺母都向指針所在位置的反方向調節;
(2)根據題目中給出的實驗器材,結合實驗原理可知,由于沒有量筒,此題的難點在于如何測量液體的體積。根據圖示的步驟可知,它是利用同一容器裝不同的液體,液體的體積相同,即利用水的體積來代換女兒紅酒的體積。
(3)根據女兒紅的密度與已知酒瓶體積可以求酒液質量。
【解答】
(1)使用天平時,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后,由圖甲知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右側,應該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橫梁平衡;
(2)根據圖示中的砝碼示數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求出瓶子裝滿女兒紅的質量,之后減去空瓶的質量求出女兒紅的質量;再之后根據瓶子裝滿水的質量與空瓶質量,水的密度求出水的體積;女兒紅的體積等于水的體積,之后可以求出女兒紅的密度;
(3)用女兒紅密度和需求體積可以求出女兒紅酒液質量。
32.(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人類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總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氣凝膠”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氣凝膠是一種多孔狀、類似海綿結構的硅元素固體,孔狀內有99.8%的空間。這種新材料密度僅為3mg/cm3 , 看似脆弱不堪,其實非常堅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溫。因為它耐磨且富有彈性,所以很多職業登山者登山時所穿的鞋子都是氣凝膠制成的。
(1)氣凝膠密度僅為3mg/cm3=___________kg/m3;
(2)已知某大型飛機采用現在盛行的超高強度結構鋼(ρ鋼=7.8×103kg/m3)制造,耗鋼130t;若采用“氣凝膠”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需“氣凝膠”質量為多少kg?
【答案】3
【解析】(1)[1]氣凝膠的密度為
(2)造同一架飛機所需材料的體積一定,需“氣凝膠”質量為
33.(2023七上·蘭溪期末)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重要的研究方法。細心的小明同學觀察到電茶壺在煮茶的過程中(如圖所示)的兩個現象:①一開始聞不到茶香,煮沸后茶香溢滿整個茶室;②在靠近壺嘴處看不見“白氣”,在離壺嘴較高處有“白氣”產生。請你根據圖中的情景結合所學知識,解釋產生這兩個現象的原因。
【答案】分子不停的無規則運動跟溫度有關。一開始溫度不高,分子運動不劇烈;煮沸后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劇烈,茶葉中的有關分子從茶壺中擴散出來充滿茶室,再進入鼻腔,人們感覺到茶香溢滿整個茶室。茶壺中水吸收熱量汽化,產生的水蒸氣從壺嘴出來。由于壺嘴處氣溫較高水蒸氣無法放熱液化,所以壺嘴處看不見“白氣”從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上升過程中遇到較冷的空氣,放熱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氣”。
【解析】(1)擴散現象表明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由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我們把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2)大量實驗表明,所有氣體在溫度降低到足夠低時,都會發生液化成為液體。
【解答】①茶香與溫度的關系,從分子無規則運動與溫度的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
②溫度高水易汽化形成水蒸氣,溫度較低,水蒸氣易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章 聚焦中考考點
考點一、物質的質量
典例1:飛船在進入預定軌道并關閉發動機后在太空運行,甲航天員在飛船中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另一乙航天員站在月球表面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結果是( ?。?br/>A.甲乙測量結果和在地球上測得的質量一樣
B.甲乙都無法測出物體的質量
C.甲測量結果比在地球上測得的大,乙的結果比在地球上測得的小
D.甲測不出物體的質量,乙測得的質量和地球上一樣
變式1:下列事例中,物體的質量發生變化的是( ?。?br/>A.水凝結成冰 B.鐵塊壓成鐵片
C.敞口燒杯中正在沸騰的水 D.由月球帶回地球的土壤
變式2: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然后對天平進行調節。由于疏忽﹐當游碼位于20g位置時就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的中央紅線,然后將待測物體放在天平左盤,砝碼放在天平右盤。當天平右盤放入50g砝碼1個,20 g砝碼2個時,天平指針又恰好對準分度盤的中央紅線,則被測物體的實際質量為   g。另一名同學待天平調節正確后,發現天平的砝碼生銹了,如果用這架天平測得物體的質量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體的實際質量。
變式3:小柯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
(1)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指針偏向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   (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
(2)可是他無論怎樣調節,天平都無法平衡。老師將游碼調節至3g 處,天平平衡;并建議他繼續使用這架天平進行稱量。小柯測得的物體質量如圖乙所示,請問該物體的真實質量為   。
(3)使用時,他發現砝碼是生銹的,則他的測量結果    (選填“偏大”、“偏小”或“仍然準確”)。
(4)這架天平配套的砝碼盒中的砝碼如圖丙所示,其中有兩個20g的砝碼,小妍認為可以去掉一個,你認為小妍的觀點是否正確?   。
考點二、物質的密度
中考中主要考查物質密度的含義、應用密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等,各種題型均有涉及,難度適中。
典例1:(2023七上·德清期末)小德同學在莫干山劍池附近撿到了一塊漂亮的鵝卵石,他帶回學校,準備在實驗室測量鵝卵石的密度。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
(1)有以下五個實驗操作步驟:
①將鵝卵石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讀出鵝卵石和水的總體積V1;
②向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水的體積V2;
③從量筒中取出鵝卵石,讀出剩余水的體積V3;
④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鵝卵石的質量m;
⑤根據密度公式,算出鵝卵石的密度ρ。
為了能盡量減小誤差,實驗操作步驟的合理順序是______。
A.②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④②①⑤ D.④①③⑤
(2)如圖甲所示,小德在調節天平橫梁平衡過程中的錯誤操作是   。
(3)小德糾正錯誤后重新調節天平平衡,在稱量鵝卵石質量的過程中,當他將最小為5克的砝碼放入右盤后指針如圖乙所示;小德接下來的一步操作應是   ,直至天平平衡。
(4)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橫梁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丙所示,鵝卵石的體積如圖丁所示,由圖中數據可知,請計算出該鵝卵石的密度為   克/厘米3。
(2023七上·長興期末)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小科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出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出幾組數據并繪出如圖所示圖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量杯的質量為40g B.甲液體可能是水
C.乙液體的密度是0.8g/cm3 D.50cm3的兩種液體質量相差20g
變式2:(2023七上·南潯期末)甲、乙是兩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金屬球,甲球質量為128g、體積為16cm3,乙球質量為60g、體積為12cm3,這兩個金屬球中,一個是實心的、一個是空心的,則空心的是   球,空心部分體積是   cm3。
變式3:(2023七上·溫州期末)利用溫度計、量筒、天平(如圖甲)等測量工具可探索某些液體的性質,下表為測得的部分數據。
液體 密度(克/厘米3) 顏色 質量(克) 凝固點(℃)
① 0.93 無色 38 -98
② 0.79 無色 38 26
③ 13.6 銀色 21 -39
④ 0.93 無色 16 -98
(1)測量工具的規范使用,是測得準確結果的前提。任選圖甲中的一種工具,寫出其在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寫出一點即可)
(2)圖乙中哪些是同種液體呢?判斷并說明理由。
(3)牛奶密度是檢驗牛奶品質的常用指標之一,合格牛奶密度為1.02-1.03克/厘米 。采用圖丙方案可以測出牛奶密度,該批次牛奶合格嗎?寫出計算過程并判斷。
考點三、物態變化
中考中主要考查熔化與凝固、汽化與液化、升華與凝華現象的識別、水的沸騰實驗、物態變化過程的特點等,各種題型均有涉及,難度適中。
典例1:利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的主要過程是: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在高空中直接變成氣體,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冰晶,冰晶下落時變成雨。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
A.干冰直接變成氣體是升華過程 B.干冰直接變成氣體是放熱過程
C.水蒸氣直接變成冰晶是凝華過程 D.冰晶下落時變成雨是吸熱過程
變式1:(2024七下·寧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會“出汗”。有關這一現象的解釋: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內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態水.其中正確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變式2:“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br/>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變式3: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燈管的兩端各有一圈黑色,從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覺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請教,爸爸讓他在一支長試管內裝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懸掛了少量棉線的橡皮塞,用酒精燈慢慢加熱,如圖甲所示。
(1)加熱時小明看到碘粉沒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煙霧升起,這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過程,同時發現棉線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
(2)一段時間后,小明看到離試管底一段距離處,出現了一圈紫色的堆積物,并且時間越長,堆積越多,由此小明推斷日光燈管上的黑圈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
(3)經過這個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壓電線上凝結的厚冰柱(如圖乙所示)經過一個無雨、無雪的寒冷夜晚變粗的原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白天溫度高電線和冰柱遇熱膨脹 B.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厚冰柱凝華成了冰
C.空氣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變成了干冰
考點四、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典例1:(2023七上·溫州期末)小明發現路邊水坑,有的干得快,有的干得慢。他利用海綿模擬水坑,探究液體蒸發快慢的影響因素。實驗方案是:利用塑料薄膜將兩塊相同的海綿進行包裹;裁剪塑料薄膜使兩塊海綿露出大小不同的上表面;將海綿分別置于天平左右托盤并滴入等量的水(水未滲出),調節天平平衡。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
(1)根據實驗方案,描述預期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并說明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提示:實驗現象用示意圖或文字表述均可)
(2)有同學認為本實驗時間太長需要改進。寫出一種減少實驗時間的方法并說明理由。
變式1:(2023七上·長興期末)小科在四塊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 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關于本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實驗中每滴水的質量要相同
B.對比甲和乙,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積的關系
C.對比乙和丙,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的關系
D.對比甲和丁,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的關系
變式2:(2024七下·海曙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后,決定探究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種類的關系。他們選擇了水和酒精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
(1)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將A、B兩個容器放在同一通風的環境中,還需設置B組的溫度為   ℃。
(2)該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實驗過程,繪制了容器中水和酒精在蒸發時體積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C為酒精,D為水。據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環境中的濕度越大,水分蒸發得越慢,如果將A組的環境濕度調節為50%,請在圖乙中畫出容器中水的體積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
變式3:(2024七下·寧波月考)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br/>(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ā翱臁被颉奥保?;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考點五、水沸騰的實驗
典例1: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試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鐵圈位置過低,需要旋轉乙圖中的   (填”A”或”B”)進行調整。
(2)調整好酒精燈與鐵圈的距離后,實驗中發現:從開始給水加熱到水開始沸騰的時間太久,為了縮短加熱時間,請你提出一條有效的操作建議:   。
(3)改進操作后,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請你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在丙圖中完成加熱過程的”時間一溫度”關系圖。
實驗記錄表
時間/分鐘 0 1 2 3 4 5 6 7 8 9
水溫/℃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變式1:(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小明為了研究水沸騰時的特點,進行如下探究。
(1)為了完成此實驗,除已提供的鐵架臺、燒杯、石棉網、酒精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
(2)小明研究水的沸騰實驗時,他先后使用三個實驗裝置,分別如圖a (加蓋)、b、c所示,其中酒精燈和燒杯均為同一規格,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甲、乙、丙三幅圖象,則b裝置所對應的圖象是______。
(3)小明在家中觀察水壺中的水沸騰時,發現從壺嘴噴出一股 “白氣”,仔細觀察后發現在最靠近壺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見“白氣”,請你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______
變式2:(2023七上·臨海期末)小海在學習了沸騰的知識后,進行了如下探究。
(1)圖甲為該實驗的裝置,小海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情況不同,圖乙中   (填“A”或”B”)是水沸騰時氣泡上升的情況。
(2)給一定量的水加熱,其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丙中曲線c所示(實線部分)。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量減少,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應是曲線   。
(3)臨海美食核桃燉蛋,在制作時可將裝有蛋液的碗直接放入水中煮熟,由此小海將裝有水的試管放入水中進行加熱(如圖丁),觀察到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卻未出現沸騰現象,原因是  。
變式3:如圖甲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圖甲實驗裝置組裝順序應為___________(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實驗中某次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為___________℃。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由圖可知本實驗中水的沸點為___________℃。
(3)實驗中發現溫度計上部出現許多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是___________形成的。
(4)撤去酒精燈后,水仍能繼續沸騰一小段時間,其原因是___________。
考點六、物質變化與性質
典例1:(2023七上·紹興期末)往氣球中滴入少許酒精,將氣球擠癟(圖甲),把氣球充氣口扎緊后放入熱水中,觀察到氣球自動鼓起來(圖乙)。
(1)酒精在常溫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寫出酒精的一種物理性質:  。
(2)氣球自動鼓起來的過程中是因為里面的酒精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3)若扎緊的癟氣球中酒精的質量為a克。當氣球自動鼓起來時,請在圖丙中畫出氣球內酒精的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圖。
變式1:(2024九下·義烏開學考)下列我國古代的技術應用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br/>A.糧食釀酒 B.棉紗織布 C.火藥應用 D.瓷器燒制
變式2:(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物質的變化或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①食鹽是白色晶體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 ③酒精揮發 ④濃硫酸有腐蝕性
⑤堿石灰能吸收CO2 ⑥鐵絲生銹 ⑦銅能導電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變式3:化學變化過程常常伴隨著發光、放熱現象,如許多物質燃燒時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的現象.小麗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學習小組的同學對此展開討論和驗證.
(1)[提出問題]    ?
[猜想]
猜想一:都是化學變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
[實驗]
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觀察到:a.燒杯內壁上出現水珠;b.手摸燒杯有   的感覺;c.蠟燭火焰逐漸變小,直至熄滅.
分析:蠟燭燃燒生成的新物質中有水,蠟燭燃燒為   (填”化學”或”物理”)變化.
(2)觀察白熾燈(燈管為鎢絲):a.通電前,燈絲為銀白色固體;b.通電中,發出黃光,手摸燈泡感覺  ??;c.通電后,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燈絲通電發光、放熱屬于    (填”化學”或”物理”)變化.[結論]猜想    (填”一”或”二”)正確.
(3)[拓展]物質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關于物質變化,某同學做出了以下總結,請你判斷是否正確.如果正確,請說明理由;如果不正確,請舉一個否定該說法的實例.
①有氣體產生的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②有顏色改變的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③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沒有發生物理變化:   
1.(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下列現象能作為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判斷依據是(  )
A.蠟燭燃燒時發光放熱
B.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小
C.蠟燭燃燒時狀態發生了改變
D.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2.(2023七上·義烏期末)一望無垠的藍天上有時會有飛機飛過后留下一條“白白的尾巴”,這是飛機云,關于飛機云的形成可能與哪種物態變化有關( ?。?br/>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升華
3.(2023七上·婺城期末)小科同學在探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時,在兩塊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別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如圖所示。觀察圖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 ?。?br/>A.液體的溫度 B.液體的表面積
C.液體上方空氣的流速 D.液體的種類
4.(2023七上·東陽期末)自然美錄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古人通過詩詞來呈現。下列詩詞中的有關自然現象(加著重號)不是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br/>A.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B.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C.踏霧乘同歸,撼玉山上側
D.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5.(2024七下·海曙期中)中國古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寒露潔秋空,遙山紛在矚”——露的形成是熔化現象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C.“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6.(2022·浙江臺州·七年級期末)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鍋內的水中蒸食物,碗與鍋底不接觸,如圖所示。當鍋里的水沸騰以后,碗中的湯將(  )
A.同時沸騰 B.不會沸騰,湯的溫度總是低于水的沸點
C.稍后沸騰 D.不會沸騰,湯的溫度能夠達到水的沸點
7.(2022·浙江·余姚市陽明中學七年級期中)如圖,燒瓶里裝了半瓶水,加熱至沸騰。接著,用軟木塞把瓶口塞緊,并把燒瓶翻過來,這時水已經停止沸騰。然后把碎冰渣倒在朝天的燒瓶底上,這時瓶內的水就又重新沸騰起來了。根據上述實驗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底部熱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騰了 B.瓶內的氣壓變小,所以水再次沸騰
C.冰把熱量傳給了水,所以水再次沸騰了 D.瓶內的氣壓變大,所以水再次沸騰
8.(2022·浙江臺州·七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燒杯中盛有甲液體,試管內盛有乙液體。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甲沸騰而乙不沸騰。已知1標準大氣壓下,酒精沸點是78℃,水沸點是100℃,煤油沸點是150℃,下列判斷中符合題意的是( ?。?br/>A.甲液體為水,乙液體為酒精
B.甲液體為酒精,乙液體為水
C.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酒精
D.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水
9.(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當室內溫度為20℃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圖中基本反映了溫度計的讀數隨時間的變化是( ?。?br/>A. B.
C. D.
10.(2023七上·紹興期末)在使用天平時,分度盤上的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如圖所示。若以下四種情景中出現該狀況時,后續的操作應該是(  )
A.在天平調平時,向左調節平衡螺母
B.在測量某物體質量時,繼續加砝碼
C.在測量某物體質量時,繼續向左移動游碼
D.在稱取11g食鹽時,繼續向石移動游碼
11.(2022·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小金需要稱量 10.6 克氯化鈉固體,他按正確的步驟操作,稱量時發現托盤天平指針略向左偏轉,則應采取的措施( ?。?br/>A.減少砝碼 B.將游碼向右移動
C.取出一些氯化鈉固體 D.再加一些氯化鈉固體
12.(2023七上·臨海期末)規格相同的瓶子裝了不同的液體,放在橫梁已平衡的天平上,結果如圖所示,則( ?。?br/>A.甲瓶液體質量較大 B.乙瓶液體質量較大
C.乙瓶液體密度較大 D.兩瓶液體密度相等
13.(2023七上·義烏期末)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br/>A.從地球帶到太空中的鉛筆能”懸浮”于艙內,是由于密度變小了
B.氧氣罐中的氧氣用去一半,密度減小一半
C.水從 0℃凝固成 0℃冰的過程中,密度逐漸變小
D.同一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質量不變
14.(2023七上·杭州期末)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甲圖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
B.從乙圖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6克
C.從甲圖中可見,120克D物質的體積是200厘米3
D.從甲圖中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3:1
15.(2024七上·拱墅期末)為應對新冠疫情,我們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還可以用 75%的酒精溶液對手進行消毒。 小科同學查閱資料發現酒精具有如下性質:酒精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①易燃、②易揮發、③ 無色透明的液體;④具有略帶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請回答:
(1)以上屬于化學性質的有    (填文中序號);
(2)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臨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還常用于為高燒患者擦身,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質,能吸收并帶走患者身上的熱量, 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3)酒精與水混合后體積會變小是因為   
16.臭氧通常是一種淡藍色的、有魚腥味的氣體;臭氧不穩定,受熱極易轉化為氧氣;二氧化硫遇臭氧微熱就會迅速被氧化為三氧化硫,這是除去廢氣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用于冰箱的致冷劑(就是蒸發時吸熱而致冷的物質)如R12會破壞臭氧層,而新型致冷劑R600a不會破壞臭氧層,它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可燃性氣體,熔點-159.4℃,沸點-11.73℃。根據以上材料,回答:
(1)臭氧的物理性質有:  ??;臭氧的化學性質有:   (各舉一種即可)
(2)在相同壓強下,將致冷劑R600a的溫度降到-159.4℃時,它的物質狀態是   當溫度在-11.73℃時繼續吸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當溫度在-11℃時,它的狀態為,   。
17.(2024七下·鄞州期末)圖甲為某物質的熔化圖像,根據圖像可知:
(1)第15min時該物質處于  ?。ㄌ顮顟B)。
(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18.(2024七下·海曙期末)在探究固體的熔化實驗中,把分別裝有固體a與b的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內加熱。將溫度計正確的插入兩種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體a的熔化圖像如圖乙所示,固體b的熔化圖像如圖丙所示。
(1)固體a熔化過程中,繼續加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此時a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體b屬于一種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已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標準大氣壓下,燒杯與試管中均加入水,通過酒精燈加熱,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沸騰。(選填“會”或“不會”)
19.(2023九下·慶元模擬)人們都說:“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熱水燙傷嚴重得多”。對此,小科設計了以下實驗驗證:
①將一定質量溫度為tl的冷水裝入一個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液面如圖甲所示位置,標記為A;
②向杯中插入導管,將100℃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水蒸氣全部被吸收),發現杯中水面明顯上升;
③一段時間后,停止通入水蒸氣,移出導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標記為B,再測出此時杯中水的溫度為t2,比較發現t2高于tl。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氣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的結果;
(2)小華認為小科的實驗還不足以證明他的觀點,小華的改進步驟如下:
①再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與第一個保溫杯中質量相同,溫度為tl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直至B處;
③搖勻后測出此時保溫杯中的水溫為t3,若t3低于   (選填“t1”或“t2”),則可以說明“被100℃的水蒸氣燙傷更嚴重”是因為100℃的水蒸氣變成100℃的熱水時,還會放出熱量。
(3)為了防止在開蓋時被水蒸氣燙傷,你認為下列開蓋方法最安全的是   。
20.(2024七下·奉化期末)小寧設計并制作了如圖咸水淡化裝置,同時針對該裝置設計了評價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裝置結構 結構完整,有加熱、冷卻和收集裝置 結構較完整,缺少較好的冷卻裝置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
指標二:淡化效果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較快、連續穩定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標三:?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經過汽化,后經過   (填物態變化名稱)變成淡水流入容器,則易拉罐內咸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將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根據評價需要,請你提出一項評價指標寫在指標三“?”處   。
21.(2022·浙江麗水·七年級期末)小雅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請分析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加熱一定時間后,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___________℃。
(2)實驗過程中氣泡出現圖乙現象,該現象出現的時間可能是圖丙中的___________。
A.“第2分鐘” B.“第4分鐘” C.“第6分鐘”
(3)另一組的小華實驗時在燒杯上加蓋了硬紙片,這種做法的優點是___________。
(4)水在沸騰時溫度不再升高,但移開酒精燈,沸騰馬上停止,這一現象說明______是沸騰的條件之一。
22.(2023七上·義烏期末)為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同學在 4 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
(1)通過    兩組的對照,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表面流速有關。
(2)在研究水的溫度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時,對水滴進行加熱 (如圖C)直至沸騰,且水滴 比對照組先消失。該實驗結果能否作為支持“溫度越高,蒸發越快”的證據?   。
(3)小明同學想改進實驗,于是繼續進行了如下操作:在相同環境下的兩塊相同的玻璃板 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 (如右圖),結果發現甲圖中水先蒸發完,于是他得出結論:水蒸
發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水的表面積越小蒸發越快。請分析小明的實驗設計和結論得出是
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
23.(2023七上·嘉興期末)在研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時,建立如下假設:
①可能跟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有關;②可能跟液體溫度的高低有關;③可能跟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
根據假設,設計了如圖裝置對上述三種假設進行實驗,據此回答:
(1)進行甲實驗時的具體操作是:在兩塊玻璃片上各滴一滴酒精,然后   。
(2)進行乙實驗時,老師讓同學用水來代替酒精進行實驗,原因是 。
A.水更容易蒸發 B.酒精容易著火
(3)支持假設③成立的實驗現象是   。
24.(2024七下·鎮海區期末)實驗室里,同學們進行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實驗。
(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P和Q,應先調整   ?。ㄟx填“P”或“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
(3)根據實驗數據,小科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后可知:①冰熔化過程中  ??;
②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25.(2022七上·蒼南期末)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溫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樹木、植物的枝葉上出現小晶體(如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下霜了”;有霜的季節,農作物常被凍壞,人們就說遭受霜凍;實際上,農作物不是因為霜而受凍的,0℃以下的低氣溫才是真正的“兇手”;當空氣干燥時,即使溫度降到-20℃~ -10℃,也不會出現霜,此時農作物早被凍壞了;農民們稱這種情況為“黑霜”。
請你回答:
(1)霜的形成對應的物態變化名稱是  ??;
(2)請你根據知文,說明“霜”形成的條件是什么?   ;(3)為了防止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農民通常采用覆膜和灌溉法。灌溉法就是在霜凍發生的前一天灌水,這樣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使土壤降溫幅度小。此方法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什么特性?   。
26.(2023七上·寧海期末)小敏想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請回答以下問題:
(1)小敏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歸零后發現刻度盤如圖甲所示,接下來他應進行的操作是    。
(2)天平平衡后,小敏將物體放在左盤稱量,待天平再次平衡后如圖乙,則物體的質量為   。
(3)若小敏想稱量13g食鹽,將天平調平后還進行了以下操作:①在天平兩盤各放一張白紙,調節天平平衡;②使天平再次平衡,完成食鹽的稱量;③在右盤放入一個10g砝碼,并將游碼移至3g處;④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⑤往左盤加入食鹽。以上操作合理的順序為   。
27.(2022七上·鎮海期末)小科同學用托盤天平測量一杯食用油的質量。測量前,他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進行天平橫梁平衡的調節,調節完成后指針靜止時的位置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
(1)請你指出小科調節天平橫梁平衡的過程中遺漏的步驟:   。
(2)完成遺漏的操作步驟后,為了調節橫梁平衡,他需向  ?。ㄌ睢白蟆被颉坝摇保┱{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到分度盤中央刻度線或在中央刻度線兩側等幅擺動。
(3)正確調平后,把空燒杯放在天平的左盤,發現在右盤加入一定量的砝碼后,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再加入一個最小的砝碼,又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則他應進行的操作是   。
(4)正確操作后,讀出空燒杯的質量為m1。把適量食用油倒入燒杯中,并把燒杯放在左盤,在右盤增添砝碼,天平平衡后,砝碼和游碼情況如圖乙,請讀出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m2為   g。計算得到食用油的質量m=m2-m1。
28.(2023七上·紹興期末)溢水杯是與燒杯類似的容器,其側壁有一個溢水口,當所加液體液面超過溢水口時,液體會從溢水口溢出。于是小明利用溢水杯、體積為5厘米3的金屬塊和天平測量某未知液體的密度。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步驟一:溢水杯中盛滿被測液體后稱出總質量 m1 = 克
步驟二:稱出金屬塊質量m2=13.5克
步驟三:金屬塊放入盛滿被測液體的溢水杯中,溢出液體后稱出總質量m3=60克
(1)步驟一中,已知砝碼為50克,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m1值為   克。
(2)根據測得的數據,請計算該未知液體的密度。
(3)若把實驗步驟二和步驟三對調,會導致測量結果如何變化?請說明理由    。
29.(2023七上·長興期末)小科從超市買來一瓶橙汁,他想不用量筒,只用托盤天平,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和適量的水,來測量橙汁的密度。
(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零刻度處時,他發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使橫梁平衡;
(2)小科的其他操作如下:
①用已調好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如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其質量為    g;
②向一個燒杯倒入適量橙汁,用天平測出橙汁和燒杯的總質量為132g;
③向另一個燒杯中倒入與橙汁等體積的純凈水(如圖丙),用天平測出水和燒杯的總質量為122g;
(3)則橙汁的密度ρ橙汁=   g/cm3。
30.(2021七下·臺州開學考)一鋁球的質量為81克,體積為40厘米3,求:
(1)此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必須寫明判斷理由和計算過程)
(2)若在其空心部分注滿水銀后求此球的總質量變為多少?(已知ρ水銀=13.6×103kg/m3,ρ鋁=2.7×103kg/m3)
31.(2023七上·上虞期末)女兒紅是紹興名酒,細心的小虞發現了一壇1.5升裝的女兒紅(如圖甲所示)。小虞同學想測女兒紅酒的密度及其質量,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沒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步驟進行了測量,測量內容及順序如圖(乙)所示。(ρ水=1×103kg/m3)
(1)調節天平前應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若分度盤指針如圖丁所示,應向   調節平衡螺母(填“左”或“右”),使橫梁平衡;
(2)他第三次測得物體的質量如圖(丙)中砝碼和游碼所示,請根據題中所給數據求出女兒紅酒的密度。
(3)求這一壇1.5升的女兒紅中所裝酒液的質量。
32.(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人類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總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氣凝膠”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氣凝膠是一種多孔狀、類似海綿結構的硅元素固體,孔狀內有99.8%的空間。這種新材料密度僅為3mg/cm3 , 看似脆弱不堪,其實非常堅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溫。因為它耐磨且富有彈性,所以很多職業登山者登山時所穿的鞋子都是氣凝膠制成的。
(1)氣凝膠密度僅為3mg/cm3=___________kg/m3;
(2)已知某大型飛機采用現在盛行的超高強度結構鋼(ρ鋼=7.8×103kg/m3)制造,耗鋼130t;若采用“氣凝膠”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需“氣凝膠”質量為多少kg?
33.(2023七上·蘭溪期末)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重要的研究方法。細心的小明同學觀察到電茶壺在煮茶的過程中(如圖所示)的兩個現象:①一開始聞不到茶香,煮沸后茶香溢滿整個茶室;②在靠近壺嘴處看不見“白氣”,在離壺嘴較高處有“白氣”產生。請你根據圖中的情景結合所學知識,解釋產生這兩個現象的原因。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鼓县| 曲松县| 来凤县| 汶川县| 出国| 定襄县| 会东县| 成安县| 楚雄市| 霍城县| 沙湾县| 昭苏县| 澜沧| 额敏县| 保德县| 洛浦县| 铜川市| 重庆市| 双柏县| 绵阳市| 吉水县| 沁水县| 宁强县| 滁州市| 米脂县| 南城县| 湄潭县| 鸡泽县| 石城县| 仁寿县| 清涧县| 游戏| 呼和浩特市| 花莲市| 出国| 镇雄县| 南漳县| 绥化市| 凤山市| 临澧县|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