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中通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上·溫州期中)中通學子每日都用晨跑迎來嶄新的一天,那么在跑步過程中會一直消耗體內的( )A.內能 B.機械能 C.電能 D.化學能【答案】D【知識點】能的多種形式【解析】【分析】儲存在體內的能量稱為化學能。【解答】人在跑步時要消耗體內的“能”,人通過進食來獲取能量,食物中儲存的能量叫化學能,所以跑步會消耗人的化學能。故答案為:D。2.(2024七上·溫州期中)實驗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基本方法。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A.點燃酒精燈 B.傾倒液體C.量取液體 D.滴加液體【答案】B【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俯視刻度會將體積讀大,實際量取的液體偏少。【解答】A、點燃酒精燈需要使用火柴,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盞酒精燈,否則易導致酒精灑出并起火,故A錯誤;B、傾倒液體時,取下的瓶塞應倒放在桌面上,應將試管略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著試劑瓶瓶口,試劑瓶上的標簽向著手心,故B正確;C、讀取量筒示數時,視線應與量筒內凹液面最低處持平,故C錯誤;D、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應將膠頭滴管置于試管口正上方懸空滴加,不可將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口或觸碰試管內壁,故D錯誤。故答案為:B。3.(2024七上·溫州期中)如圖是小科用刻度尺測量一個條形金屬片長度的情形,該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屬片的長度分別( )A.1cm、5.50cm B.1cm、2.80cm C.1mm、8.30cm D.1mm、2.80cm【答案】D【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刻度尺上最近的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離稱為分度值,讀數時要在精確值后估讀一位。【解答】由圖可知,刻度尺最小一格對應長度為1mm,所以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金屬片左端對齊刻度是5.50cm,金屬片末端對著的刻度線為8.30cm,故兩刻度值差即金屬片的長度L=8.30cm-5.50cm=2.80cm;故答案為:D。4.(2024七上·溫州期中)如圖是模擬孫悟空“騰云駕霧”的拍攝裝置,該裝置主要由“孫悟空”模型和“藍天白云”背景板組成。為了讓孫悟空從背景板的甲處移到乙處,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背景板相對于地面靜止,移動孫悟空:第二種方式是孫悟空相對于地面靜止,移動背景板。如果采用第二種方式,背景板按下列方向移動可以實現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解析】【分析】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參照物不同,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能不同。【解答】當孫悟空相對于地面靜止,移動背景板時,讓孫悟空從背景板的甲處移到乙處,則以悟空為參照物,背景板向右下運動。故答案為:D。5.(2024七上·溫州期中)2022年12月在甌江流域發現全球新物種——甌江小鰾鮈(如圖)。甌江小鰾鮈是一種小型魚類,全長不超過10厘米,常棲息在河流中下游,其在二歧分類表中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魚類屬于脊椎動物,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卵生,生活在水中。【解答】甌江小鰾鮈是一種小型魚類,屬于有脊椎動物,用鰓呼吸,用鰭游泳。故答案為:C。6.(2024七上·溫州期中)小明同學進行臨時裝片制作,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并繪制細胞模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制作臨時裝片時應滴加一滴清水,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B.光線過暗時可通過調節顯微鏡的結構②,以增加視野亮度C.從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需要調節顯微鏡的結構③D.細胞結構c內含遺傳物質,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答案】C【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顯微鏡的結構:①轉換器、②反光鏡、③粗準焦螺旋、④細準焦螺旋。由圖可知:a細胞壁、b液泡、c細胞核、d細胞質。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時,不能調整粗準焦螺旋,否則很可能觀察不到像。【解答】A、由繪制的細胞模型中有液泡可知,觀察的是植物細胞,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時,正確的步驟應是先用滴管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故A正確;B、光線過暗時可通過調節顯微鏡的結構②反光鏡,由平面鏡換為凹面鏡,以增加視野亮度,故B正確;C、從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需要調節顯微鏡的結構④細準焦螺旋,故C錯誤;D、c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內含遺傳物質,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主要存在于細胞核,所以c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故D正確。故答案為:C。7.(2024七上·溫州期中)為了比較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學根據維生素C可以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原理,設計了如幾種蔬菜汁液使其褪色,結果如下:蔬菜汁種類 黃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蔬菜汁滴加量 14滴 8滴 15滴 11滴據上表可知維生素C含量最少的蔬菜是( )A.黃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答案】C【知識點】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實驗通過比較蔬菜汁的滴加量來反映蔬菜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滴數越多,維生素C的含量越低。【解答】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時,消耗的蔬菜汁的滴數越多,說明該蔬菜汁維生素C的含量越低,由圖可知,消耗的芹菜汁的滴數最多,表明芹菜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少。故答案為:C。8.(2024七上·溫州期中)甲、乙兩車在同一地點沿平直路面同向行駛,兩車運動的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第10秒時,甲車的速度等于乙車的速度B.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速度是10米/秒C.甲車在0~20秒內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D.行駛20秒后,甲、乙兩車相遇【答案】C【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圖像為路程時間圖像,甲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說明甲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乙有一段圖像與橫坐標平行,說明此時路程不變,處于靜止狀態。【解答】A、由圖可知,第10秒時,甲車運動路程為200m,則甲車的速度第10秒時,乙處于靜止狀態,則乙車的速度為0,故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故A錯誤;B、由圖可知,0~5s內,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路程為150m,則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速度故B錯誤;C、由圖可知,在0~20s內,甲車運動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所以甲車在0~20秒內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D、由圖可知,行駛20秒后,甲車行駛路程為400m,乙車行駛路程為200m,則甲、乙兩車不會相遇,故D錯誤。故答案為:C。9.(2024七上·溫州期中)小中查閱資料,利用溫州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制作了“二十四節氣觀測儀”(如甲圖),圭上刻度為乙圖,下列關于該觀測儀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用地點在溫州及與溫州同一緯度地區B.擺放時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側C.使用地點在溫州及與溫州同一緯度地區使用時間要在需在觀測日的正午,不同時區的測量地點要以當地的正午為準D.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小,所以相同地表面積所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比夏至日正午少【答案】B【知識點】地球公轉;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晝夜長短變化【解析】【分析】太陽高度角與影長成反比,太陽高度角越大,影長越短。【解答】在不同季節 ,太陽的出沒方位和正午高度不同,并有周期變化的規律。擺放時圭表南北放置,于露天將圭平置于表北面,根據圭上表影,測量、比較和標定日影的周日、周年變化,可以定方向、測時間、求出周年常數、劃分季節和制定歷法;使用地點在溫州及與溫州同一緯度地區使用時間要在需在觀測日的正午,不同時區的測量地點要以當地的正午為準;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小,所以相同地表面積所接受的太陽福射能量比夏至日正午少。故答案為:B。10.(2024七上·溫州期中)現在使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氣體溫度計卻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如右上圖所示,球形容器內是空氣,下方的燒杯內盛水,一天,發現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則表明氣溫(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無法確定【答案】A【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伽利略溫度計使用空氣制成的,因此它是根據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當外界溫度升高時,球形瓶中的空氣溫度升高,壓強增大,迫使紅色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溫度越高,紅色液柱越向下。【解答】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說明球形容器內的氣體壓強增大;球形容器內氣體壓強增大,是因為容器內氣體受熱體積變大;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氣溫度的,球內氣體受熱說明空氣的溫度升高了,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1.(2024七上·溫州期中)中通實驗學校七年級某興趣小組用地球儀和電燈模擬了地球的自轉運動。(1)地球自轉是指地球繞著 不停地旋轉運動。(2)撥動地球儀,使其自西向東轉動,如果從北極上空看是 時針方向旋轉。(3)如圖所示的實驗,可以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 現象。(選填“晝夜交替”或“四季更替”)(4)圖二為溫州市某校教學樓某日正午日影范圍和地球公轉示意圖。當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最小時,地球位于圖中的 處。(5)活動3:冬至日這一天,溫州的小通邀請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測量相同高度的兩幢樓的正午影子長度,繪制C、D兩圖(如圖三)。由此推理,為了更好的采光,與溫州相比,北京的樓間距應該 (填“大”或“小”)一些。【答案】(1)地軸(2)逆(3)晝夜交替(4)甲(5)大【知識點】地球自轉;晝夜交替;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晝夜長短變化【解析】【分析】(1)地球繞地軸自轉。(2)在北極上空看地球沿逆時針自轉。(3)自轉周期為1天,導致的是晝夜交替現象。(4)太陽高度越大,影長越大,影長最短的是夏至日,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5)由圖可知,北京的影長更長,所以樓間距應大一點。【解答】(1)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繞著地軸的旋轉運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3)圖中用地球儀和電燈模擬了地球的自轉運動,可以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4)圖二左圖為溫州市某校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圖二右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當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最小時即太陽高度最大時,地球位于圖二中的甲處即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時溫州正處于夏季。一年中,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大小的變化是由地球公轉產生的。(5)北京和溫州相比,北京影子更長,該城市位置偏北,太陽高度小。由此推理,為了更好的采光,與溫州相比,北京的樓間距應該更大一些。(1)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繞著地軸的旋轉運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3) 圖中用地球儀和電燈模擬了地球的自轉運動,可以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4)圖二左圖為溫州市某校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圖二右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當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最小時即太陽高度最大時,地球位于圖二中的甲處即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時溫州正處于夏季。一年中,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大小的變化是由地球公轉產生的。(5)北京和溫州相比,北京影子更長,該城市位置偏北,太陽高度小。由此推理,為了更好的采光,與溫州相比,北京的樓間距應該更大一些。12.(2024七上·溫州期中)顯微鏡的使用,是我們要學握的重要技能。請利用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如圖甲為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圖(被打亂順序)(1)若觀察時看到如圖乙所示圖像,則制作裝片步驟中最可能出問題的步驟是: 。(2)圖F滴加的染液是: 。圖A展平使用的儀器是: 。(3)使用目鏡為10×,物鏡為4×光學顯微鏡觀察圖形,視野如圖。若將物鏡也換為10×,則視野中的圖像是如圖中的:________。A. B.C. D.(4)如圖是羅伯特 胡克當年使用的顯微鏡,與羅伯特 胡克使用的這臺顯微鏡相比,同學們現在使用的光學顯微鏡有哪些改進,這給我們的觀察帶來了怎樣的好處?請列舉兩條。 。【答案】(1)E蓋蓋玻片(2)碘液;鑷子(3)B(4)①現在使用的光學顯微鏡有轉換器,方便更換物鏡;②有粗準焦螺旋,能快速升降鏡筒。【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蓋的時候操作失誤可能會導致氣泡的產生,氣泡在視野中是中間透明,周圍是黑色的小圓圈。(2)實驗時用鑷子展平洋蔥表皮,用紅墨水或碘液染色。(3)放大倍數變大,像變大,但位置不變。(4)光學顯微鏡的物鏡轉換器可以方便更換物鏡,改變放大倍數;粗準焦螺旋便于調焦。【解答】(1)蓋蓋玻片時,應用鑷子夾起潔凈的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的圖像來看,視野中出現了很多氣泡,這是在蓋E蓋玻片時產生失誤造成的。(2)圖F滴加的染液是稀碘液,是為了染色,將細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觀察。圖甲中A展平中,用鑷子將液滴中的表皮展平,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細胞重疊,影響觀察效果。(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所以從原來的放大40倍到現在放大100倍,所以圖像變大,倍數放大位置不發生改變,所以視野中的圖是B。故答案為:B。(4)根據羅伯特 胡克當年使用的這臺顯微鏡圖片可以看出,它比我們使用的顯微鏡缺少轉換器,不方便更換物鏡;無粗準焦螺旋,不能快速升降鏡筒;無細準焦螺旋,不能進行精細的調節。即同學們現在使用的光學顯微鏡有轉換器,方便更換物鏡;有粗準焦螺旋,能快速升降鏡筒;有細準焦螺旋,能進行精細的調節。(1)蓋蓋玻片時,應用鑷子夾起潔凈的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的圖像來看,視野中出現了很多氣泡,這是在蓋E蓋玻片時產生失誤造成的。(2)圖F滴加的染液是稀碘液,是為了染色,將細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觀察。圖甲中A展平中,用鑷子將液滴中的表皮展平,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細胞重疊,影響觀察效果。(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所以從原來的放大40倍到現在放大100倍,所以圖像變大,倍數放大位置不發生改變,所以視野中的圖是B。故選B。(4)根據羅伯特 胡克當年使用的這臺顯微鏡圖片可以看出,它比我們使用的顯微鏡缺少轉換器,不方便更換物鏡;無粗準焦螺旋,不能快速升降鏡筒;無細準焦螺旋,不能進行精細的調節。即同學們現在使用的光學顯微鏡有轉換器,方便更換物鏡;有粗準焦螺旋,能快速升降鏡筒;有細準焦螺旋,能進行精細的調節。13.(2024七上·溫州期中)在學習《速度》一節的內容后,同學們想探究紙錐下落快慢與紙錐的錐角及其扇形半徑的關系,他們用普通復印紙裁出3個不同規格的扇形紙片,制成了如圖甲所示的3個紙錐實驗中,紙錐每次從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用秒表多次測量每個紙錐下落的時間,取平均值后記錄在下表中,請你解答:紙錐編號 下落高度 扇形紙片半徑 剪掉的扇形圓心角 紙錐錐角 下落時間1 1.9 10 90 81.9 2.202 1.9 10 135 71.1 1.843 1.9 5 90 81.9 2.20(1)實驗中通過紙錐的 來反應紙錐下落的快慢;(2)對于紙錐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圖乙所示的兩種擺放方式,你認為正確的是 (填“”或“”)(3)分析表格數據,根據實驗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結論是 (4)小明隨后用同種紙張制成了相等的兩個紙錐如圖丙,其中4號紙錐的錐角比5號紙錐的錐角大,如果從相同的高度同時由靜止釋放兩個紙錐,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A.4號紙錐先到地B.5號紙錐先到地C.兩個紙錐同時到達地面【答案】下落時間;A;紙錐下落速度與扇形紙片半徑無關,與紙錐錐角有關,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下落速度越慢;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1)實驗采用了轉換法,用紙錐的下落時間來反映紙錐下落的快慢。(2)為了控制變量,應讓紙錐從同一高度開始釋放。(3)半徑改變,紙錐下落速度不變 ,可知紙錐下落速度與半徑無關;紙錐錐角不同,紙錐下落速度不同 ,可知紙錐下落速度與紙錐錐角有關。(4)由前面一小題的結論推導可知,錐角大的4號下落速度小,所以后落到地面。【解答】(1)比較快慢時,即可采用相同時間比距離,也可采用相同距離比時間的方法。實驗中通過紙錐的下落時間來反映紙錐下落的快慢,下落時間少,紙錐下落的快。(2)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應把兩個紙錐拿到同一高度同時由靜止釋放;圖乙A中兩紙錐的下端高度相同,圖乙B中兩紙錐的上端高度相同,而落地時是下端觸地,故應選圖A的位置釋放。(3)根據表格中編號為1、2的數據知道,下落高度、扇形紙片半徑相同,紙錐錐角不同,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下落速度越慢;根據表格中編號為1、3的數據知道,下落高度、紙錐錐角相同,扇形紙片半徑不同,下落時間相同,下落速度相同,即紙錐下落速度與扇形紙片半徑無關;綜合分析可得出的結論:紙錐下落速度與扇形紙片半徑無關,與紙錐錐角有關,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下落速度越慢。(4)由(3)知道,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下落速度越慢,由于4號紙錐的錐角比5號紙錐的錐角大,所以4號紙錐的下落時間長,下落速度慢,即5號紙錐先到地,故B正確。故答案為:B。14.(2024七上·溫州期中)研究顯示:煙草中的煙焦油和尼古丁都可以增加心跳速度,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為了探究煙草對心率的影響,小中進行如下實驗:【材料選擇】塑料瓶、注射器、香煙等。【對象選取】①爬巖鰍(灰褐色,腹部皮膚透明,心臟為卵圓形,心率穩定在100次/分鐘):②金魚(白色,頭大,腹圓,四開大尾,尾鰭透明薄如蟬翼)。【實驗步驟】Ⅰ:取4個塑料瓶,分別標記①、②、③、④。往瓶中各加入100mL蒸餾水,再分別通入100mL、200mL、300mL、400mL煙草煙霧。充分振蕩,靜置1小時后獲得煙霧溶解液;Ⅱ:選取1條健康狀況良好的爬巖鰍,放入①號瓶中,記錄爬巖鰍1分鐘的心跳數;Ⅲ:將爬巖鰍從①號瓶取出,放入清水中一段時間.然后將其放入②號瓶中,記錄爬巖鰍1分鐘的心跳數;Ⅳ:依次將爬巖鰍放入③、④號瓶中,重復上述實驗。Ⅴ:將測量的數據繪制成折線圖(如圖3)。(1)小中同學選取爬巖鰍作為實驗對象的理由是 。(2)步驟Ⅲ中,將爬巖鰍從香煙溶解液中取后需要“放入清水中一段時間”,實驗中“一段時間”需要滿足的要求是 。(3)小通發現小中的實驗中有一處明顯的缺陷,即 。(4)分析圖3,請提出一個可繼續探究的問題 。【答案】(1)爬巖鰍腹部皮膚透明,便于記錄心跳數;心率穩定,煙草浸出液濃度變化對心率的影響具可比較性(2)爬巖鰍的心率重新恢復在100次/分鐘(3)缺少對照組(4)探究煙草浸出液對爬巖鰍的致死量。【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1)由文中信息可知,爬巖鰍腹部皮膚透明,可以觀察到心臟的跳動,且心率穩定。(2)為了控制變量,應等爬巖鰍心率恢復到實驗前的100次/分鐘,再將其放入②號瓶中。(3)4組實驗中均加入了不同體積的煙草煙霧,沒有設置對照組。(4)由圖3可知,煙草煙霧對爬巖鰍的心率有影響,所以可以探究煙草煙霧對爬巖鰍的致死量。【解答】(1)由題意知,爬巖鰍腹部皮膚透明,可以觀察到心臟的跳動,且心率穩定在100次/分鐘,可以對比不同濃度煙草浸出液對心率的影響。(2)放入清水中一段時間,等爬巖鰍的心率重新恢復在100次/分鐘再做實驗,這樣才能比較煙草浸出液變化對心率的影響是增加還是降低。(3)缺少對照組,應該增加一個塑料瓶⑤,往瓶中加入100mL蒸餾水作為對照組(4)圖3可以看到在通入100mL和200mL煙草煙霧的條件下,爬巖鰍心率增加,通入300mL和400mL煙草煙霧心率降低,那么繼續加大煙草煙霧通入量是否會致死,致死量是多少?可以繼續探究這個問題。(1)由題意知,爬巖鰍腹部皮膚透明,可以觀察到心臟的跳動,且心率穩定在100次/分鐘,可以對比不同濃度煙草浸出液對心率的影響。(2)放入清水中一段時間,等爬巖鰍的心率重新恢復在100次/分鐘再做實驗,這樣才能比較煙草浸出液變化對心率的影響是增加還是降低。(3)缺少對照組,應該增加一個塑料瓶⑤,往瓶中加入100mL蒸餾水作為對照組。(4)圖3可以看到在通入100mL和200mL煙草煙霧的條件下,爬巖鰍心率增加,通入300mL和400mL煙草煙霧心率降低,那么繼續加大煙草煙霧通入量是否會致死,致死量是多少?可以繼續探究這個問題。15.(2024七上·溫州期中)如圖甲所示是一個以改善水質為主要功能的人工濕地。據此,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乙和圖丙所示:人工濕地內的蘆葦、藻類植物、浮游動物、草食性魚、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和其他非生物因素共同組成了一個 ;(2)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是食物關系體現的渠道,請寫出圖丙濕地內“生態浮床”示意圖中的一條食物鏈:藻類→ 。食藻類蝦和草食性魚之間的生物關系是 。(3)分析圖丙信息,“生態浮床”可以通過遮蔽陽光抑制藻類生長,其主要原因是抑制了藻類的光合作用這一生理過程,這種生理過程在植物細胞的 里發生。【答案】(1)生態系統(2)食藻類蝦→肉食性魚;競爭(3)葉綠體【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人工濕地包含了生態系統的4個成分,所以屬于生態系統。(2)食物鏈中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3)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解答】(1)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人工濕地內的蘆葦、藻類植物、浮游動物、草食性魚、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和其他非生物因素共同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在該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包括:藻類→食藻類蝦→肉食性魚、藻類→草食性魚→肉食性魚。食藻類蝦和草食性魚都以藻類為食,它們之間的生物關系是競爭。(3)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植物細胞的葉綠體里發生。(1)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人工濕地內的蘆葦、藻類植物、浮游動物、草食性魚、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和其他非生物因素共同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在該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包括:藻類→食藻類蝦→肉食性魚、藻類→草食性魚→肉食性魚。食藻類蝦和草食性魚都以藻類為食,它們之間的生物關系是競爭。(3)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植物細胞的葉綠體里發生。16.(2024七上·溫州期中)為了向七年級新生介紹校園的植物,學校開展了“制作校園植物手冊”的項目化學習,要求選定藻類、苔蘚、蕨類、裸子、被子植物等五類植物中的4類編制手冊和檢索表.下表是某同學制作的植物手冊:植物 葫蘆蘚 金毛狗蕨 紅葉石楠 桂樹圖譜特征 植株矮小,有莖、葉的分化 根和莖臥生,頂端生有葉、葉下有孢子囊 葉緣帶鋸齒,花多,果實呈黃紅色 葉對生,花絲極短,果實呈紫黑色植物種類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1)手冊中有一種植物在陰暗潮濕的墻壁上容易找到,根據植物的習性推測,它是 .(2)植物手冊的一項評價指標如下,請根據該指標對手冊進行等級評定,并簡述理由 .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植物種類數量 包含4類植物 包含3類植物 包含2類植物(3)如下圖是小組對上述四種植物編制的檢索表,請判斷乙代表的植物是 。有花 2 無花 甲 葉緣光滑平整 乙 葉緣帶鋸齒 丙 植物銘牌——金毛狗蕨 ____________(4)編制植物手冊后,同學們開展為校園植物書寫銘牌的活動,查閱發現金毛狗蕨分布于我國云南、四川南部、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請你為金毛狗蕨寫一段銘牌資料,要求25字左右,包含植物具有的器官、繁殖方式和適宜生活的環境等信息 。【答案】葫蘆蘚;合格,因為紅葉石楠和桂樹都是被子植物,所以手冊只包含了3類植物;桂樹;它包含根莖葉,孢子繁殖,生活于溫暖(濕潤南方)地區【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種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1)苔蘚類植物通過孢子繁殖,沒有根,生活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2)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3)乙有花,屬于被子植物,葉緣光滑平整,表示桂樹。(4)金毛狗蕨屬于蕨類,孢子植物,器官有:根、莖、葉。【解答】(1)苔蘚植物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植株矮小,有莖、葉的分化,常存在于陰暗潮濕并且沒有嚴重污染的地方,因此手冊中有一種植物在陰暗潮濕的墻壁上容易找到,根據植物的習性推測,它屬于苔蘚植物。(2)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金毛狗蕨屬于蕨類植物;紅葉石楠和桂樹都具有果實,屬于被子植物,一共包含3類植物,因此評價等級為合格。(3)甲無花,表示葫蘆蘚、金毛狗蕨;乙有花、葉緣光滑平整,表示桂樹;丙有花、葉緣帶鋸齒,表示紅葉石楠。(4)金毛狗蕨屬于蕨類植物,生活在陰濕的地方,具有根、莖、葉器官的分化,不開花結果,它通過孢子繁殖后代。17.(2024七上·溫州期中)溫州軌道交通S2線于2023年8月26日開通運營。S2線北起樂清南抵瑞安,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如圖(1)該線路顯示,從樂清到瑞安列車做 運動;(選填“直線”或“曲線”)(2)列車進站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列車中的乘客是 的;(3)從上望站到汀田站,距離4千米,列車需行駛6分鐘(寫出計算過程),則列車的速度為 。【答案】曲線;運動;40km/h【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列車運動方向發生改變,所以做的是曲線運動。(2)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靜止的。(3),注意當路程的單位是千米時,時間的單位是小時。【解答】(1)由圖可知,列車從樂清到瑞安的路徑是曲線,因此做的是曲線運動。(2)列車進站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列車中的乘客位置發生改變,因此是運動的。(3)列車的速度為。18.(2024七上·溫州期中)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乙同學的做法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后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1-V2。請分析上述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1)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與 、承持水平。(2)如果兩位同學讀數都正確,測出石塊的體積,較接近真實值的是 (填“甲”或“乙”)(3)若甲同學實驗讀數,如圖一所示,則小石塊的體積是 .(4)甲同學的下列操作,可導致測量結果偏小的是。A.石塊浸入水中深度過大B.在浸入小石塊時不慎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C.改用粗線拴住石塊,讀數均正確D.待小石塊浸沒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答案】(1)凹形液面最低處(2)甲(3)20立方厘米(4)B;D【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 (1)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底部相平;(2)乙同學的操作中,將石塊取出量筒時,石塊上會附著一些水;(3)由左邊的量筒讀出水的體積V1,由右邊的量筒讀出水和石塊的總體積V2,則石塊的體積等于V2-V1;(4)根據選項分析不同的操作對測量的影響即可。【解答】(1)為了使讀數更精確,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底部相平。(2)乙同學的操作中,將石塊取出量筒時,石塊上會附著一些水,使測量的石塊的體積偏大。故甲測量比較準確,乙測得體積較大。(3)由圖一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是10mL,水的體積為110mL,總體積為130mL,所以小石塊的體積是V=130mL-110mL=20mL=20cm3(4)A、石塊浸沒后,改變其在水中的深度,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測量結果不變,故A不符合題意;B、投入石塊,有水滴飛濺出來,導致V2偏小,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小,故B符合題意;C、改用粗線拴住石塊,導致V2偏大,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大,故C不符合題意;D、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導致V2偏小,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小,故D符合題意。故選BD。(1)為了使讀數更精確,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底部相平。(2)乙同學的操作中,將石塊取出量筒時,石塊上會附著一些水,使測量的石塊的體積偏大。故甲測量比較準確,乙測得體積較大。(3)由圖一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是10mL,水的體積為110mL,總體積為130mL,所以小石塊的體積是V=130mL-110mL=20mL=20cm3(4)A.石塊浸沒后,改變其在水中的深度,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測量結果不變,故A不符合題意;B.投入石塊,有水滴飛濺出來,導致V2偏小,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小,故B符合題意;C.改用粗線拴住石塊,導致V2偏大,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大,故C不符合題意;D.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導致V2偏小,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小,故D符合題意。故選BD。1 / 1浙江省溫州市中通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上·溫州期中)中通學子每日都用晨跑迎來嶄新的一天,那么在跑步過程中會一直消耗體內的( )A.內能 B.機械能 C.電能 D.化學能2.(2024七上·溫州期中)實驗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基本方法。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A.點燃酒精燈 B.傾倒液體C.量取液體 D.滴加液體3.(2024七上·溫州期中)如圖是小科用刻度尺測量一個條形金屬片長度的情形,該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屬片的長度分別( )A.1cm、5.50cm B.1cm、2.80cm C.1mm、8.30cm D.1mm、2.80cm4.(2024七上·溫州期中)如圖是模擬孫悟空“騰云駕霧”的拍攝裝置,該裝置主要由“孫悟空”模型和“藍天白云”背景板組成。為了讓孫悟空從背景板的甲處移到乙處,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背景板相對于地面靜止,移動孫悟空:第二種方式是孫悟空相對于地面靜止,移動背景板。如果采用第二種方式,背景板按下列方向移動可以實現的是( )A. B.C. D.5.(2024七上·溫州期中)2022年12月在甌江流域發現全球新物種——甌江小鰾鮈(如圖)。甌江小鰾鮈是一種小型魚類,全長不超過10厘米,常棲息在河流中下游,其在二歧分類表中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6.(2024七上·溫州期中)小明同學進行臨時裝片制作,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并繪制細胞模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制作臨時裝片時應滴加一滴清水,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B.光線過暗時可通過調節顯微鏡的結構②,以增加視野亮度C.從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需要調節顯微鏡的結構③D.細胞結構c內含遺傳物質,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7.(2024七上·溫州期中)為了比較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學根據維生素C可以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原理,設計了如幾種蔬菜汁液使其褪色,結果如下:蔬菜汁種類 黃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蔬菜汁滴加量 14滴 8滴 15滴 11滴據上表可知維生素C含量最少的蔬菜是( )A.黃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8.(2024七上·溫州期中)甲、乙兩車在同一地點沿平直路面同向行駛,兩車運動的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第10秒時,甲車的速度等于乙車的速度B.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速度是10米/秒C.甲車在0~20秒內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D.行駛20秒后,甲、乙兩車相遇9.(2024七上·溫州期中)小中查閱資料,利用溫州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制作了“二十四節氣觀測儀”(如甲圖),圭上刻度為乙圖,下列關于該觀測儀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用地點在溫州及與溫州同一緯度地區B.擺放時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側C.使用地點在溫州及與溫州同一緯度地區使用時間要在需在觀測日的正午,不同時區的測量地點要以當地的正午為準D.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小,所以相同地表面積所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比夏至日正午少10.(2024七上·溫州期中)現在使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氣體溫度計卻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如右上圖所示,球形容器內是空氣,下方的燒杯內盛水,一天,發現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則表明氣溫(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無法確定11.(2024七上·溫州期中)中通實驗學校七年級某興趣小組用地球儀和電燈模擬了地球的自轉運動。(1)地球自轉是指地球繞著 不停地旋轉運動。(2)撥動地球儀,使其自西向東轉動,如果從北極上空看是 時針方向旋轉。(3)如圖所示的實驗,可以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 現象。(選填“晝夜交替”或“四季更替”)(4)圖二為溫州市某校教學樓某日正午日影范圍和地球公轉示意圖。當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最小時,地球位于圖中的 處。(5)活動3:冬至日這一天,溫州的小通邀請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測量相同高度的兩幢樓的正午影子長度,繪制C、D兩圖(如圖三)。由此推理,為了更好的采光,與溫州相比,北京的樓間距應該 (填“大”或“小”)一些。12.(2024七上·溫州期中)顯微鏡的使用,是我們要學握的重要技能。請利用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如圖甲為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圖(被打亂順序)(1)若觀察時看到如圖乙所示圖像,則制作裝片步驟中最可能出問題的步驟是: 。(2)圖F滴加的染液是: 。圖A展平使用的儀器是: 。(3)使用目鏡為10×,物鏡為4×光學顯微鏡觀察圖形,視野如圖。若將物鏡也換為10×,則視野中的圖像是如圖中的:________。A. B.C. D.(4)如圖是羅伯特 胡克當年使用的顯微鏡,與羅伯特 胡克使用的這臺顯微鏡相比,同學們現在使用的光學顯微鏡有哪些改進,這給我們的觀察帶來了怎樣的好處?請列舉兩條。 。13.(2024七上·溫州期中)在學習《速度》一節的內容后,同學們想探究紙錐下落快慢與紙錐的錐角及其扇形半徑的關系,他們用普通復印紙裁出3個不同規格的扇形紙片,制成了如圖甲所示的3個紙錐實驗中,紙錐每次從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用秒表多次測量每個紙錐下落的時間,取平均值后記錄在下表中,請你解答:紙錐編號 下落高度 扇形紙片半徑 剪掉的扇形圓心角 紙錐錐角 下落時間1 1.9 10 90 81.9 2.202 1.9 10 135 71.1 1.843 1.9 5 90 81.9 2.20(1)實驗中通過紙錐的 來反應紙錐下落的快慢;(2)對于紙錐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圖乙所示的兩種擺放方式,你認為正確的是 (填“”或“”)(3)分析表格數據,根據實驗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結論是 (4)小明隨后用同種紙張制成了相等的兩個紙錐如圖丙,其中4號紙錐的錐角比5號紙錐的錐角大,如果從相同的高度同時由靜止釋放兩個紙錐,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A.4號紙錐先到地B.5號紙錐先到地C.兩個紙錐同時到達地面14.(2024七上·溫州期中)研究顯示:煙草中的煙焦油和尼古丁都可以增加心跳速度,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為了探究煙草對心率的影響,小中進行如下實驗:【材料選擇】塑料瓶、注射器、香煙等。【對象選取】①爬巖鰍(灰褐色,腹部皮膚透明,心臟為卵圓形,心率穩定在100次/分鐘):②金魚(白色,頭大,腹圓,四開大尾,尾鰭透明薄如蟬翼)。【實驗步驟】Ⅰ:取4個塑料瓶,分別標記①、②、③、④。往瓶中各加入100mL蒸餾水,再分別通入100mL、200mL、300mL、400mL煙草煙霧。充分振蕩,靜置1小時后獲得煙霧溶解液;Ⅱ:選取1條健康狀況良好的爬巖鰍,放入①號瓶中,記錄爬巖鰍1分鐘的心跳數;Ⅲ:將爬巖鰍從①號瓶取出,放入清水中一段時間.然后將其放入②號瓶中,記錄爬巖鰍1分鐘的心跳數;Ⅳ:依次將爬巖鰍放入③、④號瓶中,重復上述實驗。Ⅴ:將測量的數據繪制成折線圖(如圖3)。(1)小中同學選取爬巖鰍作為實驗對象的理由是 。(2)步驟Ⅲ中,將爬巖鰍從香煙溶解液中取后需要“放入清水中一段時間”,實驗中“一段時間”需要滿足的要求是 。(3)小通發現小中的實驗中有一處明顯的缺陷,即 。(4)分析圖3,請提出一個可繼續探究的問題 。15.(2024七上·溫州期中)如圖甲所示是一個以改善水質為主要功能的人工濕地。據此,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乙和圖丙所示:人工濕地內的蘆葦、藻類植物、浮游動物、草食性魚、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和其他非生物因素共同組成了一個 ;(2)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是食物關系體現的渠道,請寫出圖丙濕地內“生態浮床”示意圖中的一條食物鏈:藻類→ 。食藻類蝦和草食性魚之間的生物關系是 。(3)分析圖丙信息,“生態浮床”可以通過遮蔽陽光抑制藻類生長,其主要原因是抑制了藻類的光合作用這一生理過程,這種生理過程在植物細胞的 里發生。16.(2024七上·溫州期中)為了向七年級新生介紹校園的植物,學校開展了“制作校園植物手冊”的項目化學習,要求選定藻類、苔蘚、蕨類、裸子、被子植物等五類植物中的4類編制手冊和檢索表.下表是某同學制作的植物手冊:植物 葫蘆蘚 金毛狗蕨 紅葉石楠 桂樹圖譜特征 植株矮小,有莖、葉的分化 根和莖臥生,頂端生有葉、葉下有孢子囊 葉緣帶鋸齒,花多,果實呈黃紅色 葉對生,花絲極短,果實呈紫黑色植物種類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1)手冊中有一種植物在陰暗潮濕的墻壁上容易找到,根據植物的習性推測,它是 .(2)植物手冊的一項評價指標如下,請根據該指標對手冊進行等級評定,并簡述理由 .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植物種類數量 包含4類植物 包含3類植物 包含2類植物(3)如下圖是小組對上述四種植物編制的檢索表,請判斷乙代表的植物是 。有花 2 無花 甲 葉緣光滑平整 乙 葉緣帶鋸齒 丙 植物銘牌——金毛狗蕨 ____________(4)編制植物手冊后,同學們開展為校園植物書寫銘牌的活動,查閱發現金毛狗蕨分布于我國云南、四川南部、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請你為金毛狗蕨寫一段銘牌資料,要求25字左右,包含植物具有的器官、繁殖方式和適宜生活的環境等信息 。17.(2024七上·溫州期中)溫州軌道交通S2線于2023年8月26日開通運營。S2線北起樂清南抵瑞安,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如圖(1)該線路顯示,從樂清到瑞安列車做 運動;(選填“直線”或“曲線”)(2)列車進站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列車中的乘客是 的;(3)從上望站到汀田站,距離4千米,列車需行駛6分鐘(寫出計算過程),則列車的速度為 。18.(2024七上·溫州期中)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乙同學的做法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后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1-V2。請分析上述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1)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與 、承持水平。(2)如果兩位同學讀數都正確,測出石塊的體積,較接近真實值的是 (填“甲”或“乙”)(3)若甲同學實驗讀數,如圖一所示,則小石塊的體積是 .(4)甲同學的下列操作,可導致測量結果偏小的是。A.石塊浸入水中深度過大B.在浸入小石塊時不慎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C.改用粗線拴住石塊,讀數均正確D.待小石塊浸沒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能的多種形式【解析】【分析】儲存在體內的能量稱為化學能。【解答】人在跑步時要消耗體內的“能”,人通過進食來獲取能量,食物中儲存的能量叫化學能,所以跑步會消耗人的化學能。故答案為:D。2.【答案】B【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俯視刻度會將體積讀大,實際量取的液體偏少。【解答】A、點燃酒精燈需要使用火柴,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盞酒精燈,否則易導致酒精灑出并起火,故A錯誤;B、傾倒液體時,取下的瓶塞應倒放在桌面上,應將試管略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著試劑瓶瓶口,試劑瓶上的標簽向著手心,故B正確;C、讀取量筒示數時,視線應與量筒內凹液面最低處持平,故C錯誤;D、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應將膠頭滴管置于試管口正上方懸空滴加,不可將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口或觸碰試管內壁,故D錯誤。故答案為:B。3.【答案】D【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解析】【分析】刻度尺上最近的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離稱為分度值,讀數時要在精確值后估讀一位。【解答】由圖可知,刻度尺最小一格對應長度為1mm,所以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金屬片左端對齊刻度是5.50cm,金屬片末端對著的刻度線為8.30cm,故兩刻度值差即金屬片的長度L=8.30cm-5.50cm=2.80cm;故答案為:D。4.【答案】D【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解析】【分析】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參照物不同,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能不同。【解答】當孫悟空相對于地面靜止,移動背景板時,讓孫悟空從背景板的甲處移到乙處,則以悟空為參照物,背景板向右下運動。故答案為:D。5.【答案】C【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分析】魚類屬于脊椎動物,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卵生,生活在水中。【解答】甌江小鰾鮈是一種小型魚類,屬于有脊椎動物,用鰓呼吸,用鰭游泳。故答案為:C。6.【答案】C【知識點】細胞的結構;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顯微鏡的結構:①轉換器、②反光鏡、③粗準焦螺旋、④細準焦螺旋。由圖可知:a細胞壁、b液泡、c細胞核、d細胞質。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時,不能調整粗準焦螺旋,否則很可能觀察不到像。【解答】A、由繪制的細胞模型中有液泡可知,觀察的是植物細胞,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時,正確的步驟應是先用滴管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故A正確;B、光線過暗時可通過調節顯微鏡的結構②反光鏡,由平面鏡換為凹面鏡,以增加視野亮度,故B正確;C、從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需要調節顯微鏡的結構④細準焦螺旋,故C錯誤;D、c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內含遺傳物質,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主要存在于細胞核,所以c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故D正確。故答案為:C。7.【答案】C【知識點】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實驗通過比較蔬菜汁的滴加量來反映蔬菜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滴數越多,維生素C的含量越低。【解答】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時,消耗的蔬菜汁的滴數越多,說明該蔬菜汁維生素C的含量越低,由圖可知,消耗的芹菜汁的滴數最多,表明芹菜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少。故答案為:C。8.【答案】C【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圖像為路程時間圖像,甲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說明甲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乙有一段圖像與橫坐標平行,說明此時路程不變,處于靜止狀態。【解答】A、由圖可知,第10秒時,甲車運動路程為200m,則甲車的速度第10秒時,乙處于靜止狀態,則乙車的速度為0,故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故A錯誤;B、由圖可知,0~5s內,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路程為150m,則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速度故B錯誤;C、由圖可知,在0~20s內,甲車運動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所以甲車在0~20秒內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D、由圖可知,行駛20秒后,甲車行駛路程為400m,乙車行駛路程為200m,則甲、乙兩車不會相遇,故D錯誤。故答案為:C。9.【答案】B【知識點】地球公轉;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晝夜長短變化【解析】【分析】太陽高度角與影長成反比,太陽高度角越大,影長越短。【解答】在不同季節 ,太陽的出沒方位和正午高度不同,并有周期變化的規律。擺放時圭表南北放置,于露天將圭平置于表北面,根據圭上表影,測量、比較和標定日影的周日、周年變化,可以定方向、測時間、求出周年常數、劃分季節和制定歷法;使用地點在溫州及與溫州同一緯度地區使用時間要在需在觀測日的正午,不同時區的測量地點要以當地的正午為準;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小,所以相同地表面積所接受的太陽福射能量比夏至日正午少。故答案為:B。10.【答案】A【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解析】【分析】伽利略溫度計使用空氣制成的,因此它是根據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當外界溫度升高時,球形瓶中的空氣溫度升高,壓強增大,迫使紅色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溫度越高,紅色液柱越向下。【解答】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說明球形容器內的氣體壓強增大;球形容器內氣體壓強增大,是因為容器內氣體受熱體積變大;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氣溫度的,球內氣體受熱說明空氣的溫度升高了,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1.【答案】(1)地軸(2)逆(3)晝夜交替(4)甲(5)大【知識點】地球自轉;晝夜交替;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晝夜長短變化【解析】【分析】(1)地球繞地軸自轉。(2)在北極上空看地球沿逆時針自轉。(3)自轉周期為1天,導致的是晝夜交替現象。(4)太陽高度越大,影長越大,影長最短的是夏至日,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5)由圖可知,北京的影長更長,所以樓間距應大一點。【解答】(1)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繞著地軸的旋轉運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3)圖中用地球儀和電燈模擬了地球的自轉運動,可以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4)圖二左圖為溫州市某校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圖二右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當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最小時即太陽高度最大時,地球位于圖二中的甲處即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時溫州正處于夏季。一年中,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大小的變化是由地球公轉產生的。(5)北京和溫州相比,北京影子更長,該城市位置偏北,太陽高度小。由此推理,為了更好的采光,與溫州相比,北京的樓間距應該更大一些。(1)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繞著地軸的旋轉運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3) 圖中用地球儀和電燈模擬了地球的自轉運動,可以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4)圖二左圖為溫州市某校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圖二右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圖。當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最小時即太陽高度最大時,地球位于圖二中的甲處即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時溫州正處于夏季。一年中,教學樓正午日影范圍大小的變化是由地球公轉產生的。(5)北京和溫州相比,北京影子更長,該城市位置偏北,太陽高度小。由此推理,為了更好的采光,與溫州相比,北京的樓間距應該更大一些。12.【答案】(1)E蓋蓋玻片(2)碘液;鑷子(3)B(4)①現在使用的光學顯微鏡有轉換器,方便更換物鏡;②有粗準焦螺旋,能快速升降鏡筒。【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蓋的時候操作失誤可能會導致氣泡的產生,氣泡在視野中是中間透明,周圍是黑色的小圓圈。(2)實驗時用鑷子展平洋蔥表皮,用紅墨水或碘液染色。(3)放大倍數變大,像變大,但位置不變。(4)光學顯微鏡的物鏡轉換器可以方便更換物鏡,改變放大倍數;粗準焦螺旋便于調焦。【解答】(1)蓋蓋玻片時,應用鑷子夾起潔凈的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的圖像來看,視野中出現了很多氣泡,這是在蓋E蓋玻片時產生失誤造成的。(2)圖F滴加的染液是稀碘液,是為了染色,將細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觀察。圖甲中A展平中,用鑷子將液滴中的表皮展平,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細胞重疊,影響觀察效果。(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所以從原來的放大40倍到現在放大100倍,所以圖像變大,倍數放大位置不發生改變,所以視野中的圖是B。故答案為:B。(4)根據羅伯特 胡克當年使用的這臺顯微鏡圖片可以看出,它比我們使用的顯微鏡缺少轉換器,不方便更換物鏡;無粗準焦螺旋,不能快速升降鏡筒;無細準焦螺旋,不能進行精細的調節。即同學們現在使用的光學顯微鏡有轉換器,方便更換物鏡;有粗準焦螺旋,能快速升降鏡筒;有細準焦螺旋,能進行精細的調節。(1)蓋蓋玻片時,應用鑷子夾起潔凈的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的圖像來看,視野中出現了很多氣泡,這是在蓋E蓋玻片時產生失誤造成的。(2)圖F滴加的染液是稀碘液,是為了染色,將細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觀察。圖甲中A展平中,用鑷子將液滴中的表皮展平,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細胞重疊,影響觀察效果。(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所以從原來的放大40倍到現在放大100倍,所以圖像變大,倍數放大位置不發生改變,所以視野中的圖是B。故選B。(4)根據羅伯特 胡克當年使用的這臺顯微鏡圖片可以看出,它比我們使用的顯微鏡缺少轉換器,不方便更換物鏡;無粗準焦螺旋,不能快速升降鏡筒;無細準焦螺旋,不能進行精細的調節。即同學們現在使用的光學顯微鏡有轉換器,方便更換物鏡;有粗準焦螺旋,能快速升降鏡筒;有細準焦螺旋,能進行精細的調節。13.【答案】下落時間;A;紙錐下落速度與扇形紙片半徑無關,與紙錐錐角有關,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下落速度越慢;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1)實驗采用了轉換法,用紙錐的下落時間來反映紙錐下落的快慢。(2)為了控制變量,應讓紙錐從同一高度開始釋放。(3)半徑改變,紙錐下落速度不變 ,可知紙錐下落速度與半徑無關;紙錐錐角不同,紙錐下落速度不同 ,可知紙錐下落速度與紙錐錐角有關。(4)由前面一小題的結論推導可知,錐角大的4號下落速度小,所以后落到地面。【解答】(1)比較快慢時,即可采用相同時間比距離,也可采用相同距離比時間的方法。實驗中通過紙錐的下落時間來反映紙錐下落的快慢,下落時間少,紙錐下落的快。(2)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應把兩個紙錐拿到同一高度同時由靜止釋放;圖乙A中兩紙錐的下端高度相同,圖乙B中兩紙錐的上端高度相同,而落地時是下端觸地,故應選圖A的位置釋放。(3)根據表格中編號為1、2的數據知道,下落高度、扇形紙片半徑相同,紙錐錐角不同,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下落速度越慢;根據表格中編號為1、3的數據知道,下落高度、紙錐錐角相同,扇形紙片半徑不同,下落時間相同,下落速度相同,即紙錐下落速度與扇形紙片半徑無關;綜合分析可得出的結論:紙錐下落速度與扇形紙片半徑無關,與紙錐錐角有關,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下落速度越慢。(4)由(3)知道,紙錐錐角越大,下落時間越長,下落速度越慢,由于4號紙錐的錐角比5號紙錐的錐角大,所以4號紙錐的下落時間長,下落速度慢,即5號紙錐先到地,故B正確。故答案為:B。14.【答案】(1)爬巖鰍腹部皮膚透明,便于記錄心跳數;心率穩定,煙草浸出液濃度變化對心率的影響具可比較性(2)爬巖鰍的心率重新恢復在100次/分鐘(3)缺少對照組(4)探究煙草浸出液對爬巖鰍的致死量。【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1)由文中信息可知,爬巖鰍腹部皮膚透明,可以觀察到心臟的跳動,且心率穩定。(2)為了控制變量,應等爬巖鰍心率恢復到實驗前的100次/分鐘,再將其放入②號瓶中。(3)4組實驗中均加入了不同體積的煙草煙霧,沒有設置對照組。(4)由圖3可知,煙草煙霧對爬巖鰍的心率有影響,所以可以探究煙草煙霧對爬巖鰍的致死量。【解答】(1)由題意知,爬巖鰍腹部皮膚透明,可以觀察到心臟的跳動,且心率穩定在100次/分鐘,可以對比不同濃度煙草浸出液對心率的影響。(2)放入清水中一段時間,等爬巖鰍的心率重新恢復在100次/分鐘再做實驗,這樣才能比較煙草浸出液變化對心率的影響是增加還是降低。(3)缺少對照組,應該增加一個塑料瓶⑤,往瓶中加入100mL蒸餾水作為對照組(4)圖3可以看到在通入100mL和200mL煙草煙霧的條件下,爬巖鰍心率增加,通入300mL和400mL煙草煙霧心率降低,那么繼續加大煙草煙霧通入量是否會致死,致死量是多少?可以繼續探究這個問題。(1)由題意知,爬巖鰍腹部皮膚透明,可以觀察到心臟的跳動,且心率穩定在100次/分鐘,可以對比不同濃度煙草浸出液對心率的影響。(2)放入清水中一段時間,等爬巖鰍的心率重新恢復在100次/分鐘再做實驗,這樣才能比較煙草浸出液變化對心率的影響是增加還是降低。(3)缺少對照組,應該增加一個塑料瓶⑤,往瓶中加入100mL蒸餾水作為對照組。(4)圖3可以看到在通入100mL和200mL煙草煙霧的條件下,爬巖鰍心率增加,通入300mL和400mL煙草煙霧心率降低,那么繼續加大煙草煙霧通入量是否會致死,致死量是多少?可以繼續探究這個問題。15.【答案】(1)生態系統(2)食藻類蝦→肉食性魚;競爭(3)葉綠體【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人工濕地包含了生態系統的4個成分,所以屬于生態系統。(2)食物鏈中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3)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解答】(1)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人工濕地內的蘆葦、藻類植物、浮游動物、草食性魚、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和其他非生物因素共同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在該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包括:藻類→食藻類蝦→肉食性魚、藻類→草食性魚→肉食性魚。食藻類蝦和草食性魚都以藻類為食,它們之間的生物關系是競爭。(3)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植物細胞的葉綠體里發生。(1)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人工濕地內的蘆葦、藻類植物、浮游動物、草食性魚、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和其他非生物因素共同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在該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包括:藻類→食藻類蝦→肉食性魚、藻類→草食性魚→肉食性魚。食藻類蝦和草食性魚都以藻類為食,它們之間的生物關系是競爭。(3)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植物細胞的葉綠體里發生。16.【答案】葫蘆蘚;合格,因為紅葉石楠和桂樹都是被子植物,所以手冊只包含了3類植物;桂樹;它包含根莖葉,孢子繁殖,生活于溫暖(濕潤南方)地區【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種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1)苔蘚類植物通過孢子繁殖,沒有根,生活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2)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3)乙有花,屬于被子植物,葉緣光滑平整,表示桂樹。(4)金毛狗蕨屬于蕨類,孢子植物,器官有:根、莖、葉。【解答】(1)苔蘚植物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植株矮小,有莖、葉的分化,常存在于陰暗潮濕并且沒有嚴重污染的地方,因此手冊中有一種植物在陰暗潮濕的墻壁上容易找到,根據植物的習性推測,它屬于苔蘚植物。(2)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金毛狗蕨屬于蕨類植物;紅葉石楠和桂樹都具有果實,屬于被子植物,一共包含3類植物,因此評價等級為合格。(3)甲無花,表示葫蘆蘚、金毛狗蕨;乙有花、葉緣光滑平整,表示桂樹;丙有花、葉緣帶鋸齒,表示紅葉石楠。(4)金毛狗蕨屬于蕨類植物,生活在陰濕的地方,具有根、莖、葉器官的分化,不開花結果,它通過孢子繁殖后代。17.【答案】曲線;運動;40km/h【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列車運動方向發生改變,所以做的是曲線運動。(2)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靜止的。(3),注意當路程的單位是千米時,時間的單位是小時。【解答】(1)由圖可知,列車從樂清到瑞安的路徑是曲線,因此做的是曲線運動。(2)列車進站時,以地面為參照物,列車中的乘客位置發生改變,因此是運動的。(3)列車的速度為。18.【答案】(1)凹形液面最低處(2)甲(3)20立方厘米(4)B;D【知識點】體積的測量【解析】【分析】 (1)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底部相平;(2)乙同學的操作中,將石塊取出量筒時,石塊上會附著一些水;(3)由左邊的量筒讀出水的體積V1,由右邊的量筒讀出水和石塊的總體積V2,則石塊的體積等于V2-V1;(4)根據選項分析不同的操作對測量的影響即可。【解答】(1)為了使讀數更精確,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底部相平。(2)乙同學的操作中,將石塊取出量筒時,石塊上會附著一些水,使測量的石塊的體積偏大。故甲測量比較準確,乙測得體積較大。(3)由圖一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是10mL,水的體積為110mL,總體積為130mL,所以小石塊的體積是V=130mL-110mL=20mL=20cm3(4)A、石塊浸沒后,改變其在水中的深度,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測量結果不變,故A不符合題意;B、投入石塊,有水滴飛濺出來,導致V2偏小,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小,故B符合題意;C、改用粗線拴住石塊,導致V2偏大,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大,故C不符合題意;D、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導致V2偏小,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小,故D符合題意。故選BD。(1)為了使讀數更精確,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底部相平。(2)乙同學的操作中,將石塊取出量筒時,石塊上會附著一些水,使測量的石塊的體積偏大。故甲測量比較準確,乙測得體積較大。(3)由圖一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是10mL,水的體積為110mL,總體積為130mL,所以小石塊的體積是V=130mL-110mL=20mL=20cm3(4)A.石塊浸沒后,改變其在水中的深度,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測量結果不變,故A不符合題意;B.投入石塊,有水滴飛濺出來,導致V2偏小,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小,故B符合題意;C.改用粗線拴住石塊,導致V2偏大,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大,故C不符合題意;D.放入石塊后,仰視讀數,導致V2偏小,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體積偏小,故D符合題意。故選BD。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中通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中通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