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文瀾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文瀾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文瀾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科學試題
1.(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列現象不屬于自然現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火山爆發 C.人工降雨 D.汶川地震
【答案】C
【知識點】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自然現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運作規律自發形成的某種狀況,其完全不受人為主觀能動性因素影響。如月有陰晴圓缺,四季變化,氣候的冷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命現象三大類。
【解答】自然現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運作規律自發形成的某種狀況,其完全不受人為主觀能動性因素影響。如月有陰晴圓缺,四季變化,氣候的冷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命現象三大類。雨后彩虹、火山爆發和汶川地震都是自然現象,人工降雨是人為造成的,不屬于自然現象,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2024七上·越城月考)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經過測量,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高468米,那么,在這一測量中,“測量”定義中所說的“公認的標準量”是(  )
A.1米 B.468米
C.東方明珠電視塔 D.測量用的尺子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在物理學中,每個物理量都有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這個標準量就是它的國際單位,據此分析即可。
【解答】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因此“測量”定義中所說的“公認的標準量”是1米。
故選A。
3.(2024七上·越城月考)僅憑肉眼觀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觀察時我們會借助工具。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放大鏡觀察指紋更清晰
B.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C.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天體能獲得更準確的信息
D.使用工具后的觀察結果肯定正確
【答案】D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
【解析】【分析】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顯微鏡能看到物質的細微部分,能觀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天文望遠鏡能觀察到更遠的天體;使用儀器的觀察,結果不一定正確。
【解答】A.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觀察指紋時更清晰,故A正確。
B.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故B正確。
C.用天文望遠鏡觀察遠處的天體,能獲得更準確的數據,故C正確。
D.使用儀器能擴大觀察范圍,但看到的并不一定正確,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4.(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列實驗室的做法,其中正確的是(  )
A.為了節約藥品,用剩的藥品應放回原試劑
B.為了獲取藥品性質,可觸摸藥品或品嘗藥品的味道
C.為了安全,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口不能對著人
D.為了能看到標簽,傾倒試液時,標簽不能向著手心
【答案】C
【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剩余藥品的處理原則解答。根據化學藥品多數有毒不能觸摸或品嘗解答。根據給試管加熱時的方法解答。根據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解答。
【解答】A、實驗室用剩的藥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要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故選項說法錯誤。
B、取用藥品時,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也不能嘗任何藥品味道,故選項說法錯誤。
C、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時,試管口不能對著有人的方向,以防液體沸騰濺出時傷人,故選項說法正確。
D、傾倒細口瓶里的藥液時,標簽要向著手心,以防造成液體流下腐蝕標簽,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C。
5.(2024七上·越城月考)實驗時,若將酒精燈打翻,引起酒精在桌面上燃燒,應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沖洗 B.用濕抹布或黃沙覆蓋
C.用嘴吹滅 D.都可以
【答案】B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酒精燈碰倒灑出酒精著火了,最便捷的撲火方法是用濕抹布蓋滅或用沙子蓋滅,這樣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又可以隔絕空氣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解答】酒精著火時最簡單的滅火方法是使用用濕抹布或黃沙覆蓋,能起到降溫和隔絕氧氣的作用。
故答案為:B。
6.(2024七上·越城月考)在體育達標測試中,小科同學對有關數據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
A.1000m 跑步成績是 50s B.1 秒鐘跳繩 3 次
C.立定跳遠成績是 10m D.百米賽跑后心跳是每秒 20 次
【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根據對速度、長度和心跳的認識分析判斷。
【解答】A.1000m跑步成績為50s,那么他的速度為:,與汽車的速度相似,太快了,故A錯誤;
B.1s跳繩3次,那么1min跳繩180次,在正常范圍內,故B正確;
C.立定跳遠的乘積能夠達到2m已經非常好了,10m太遠了,故C錯誤;
D.百米賽跑后,由于劇烈運動,人的心率會大幅增大,甚至達到每秒100次以上,故D錯誤。
故選B。
7.(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列幾種測量金屬球直徑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和三角尺輔助測量圓柱體直徑,三角尺一個直角邊要緊貼刻度邊緣,刻度尺的零刻線要對齊桌面。
【解答】依題意,測量金屬球直徑,須從零刻度線開始,故排除選項B;為減小誤差,測量時須保持三角板穩定且三角板豎直邊與金屬球接觸,故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8.(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科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一本書的長度, 記錄的結果分別是 25.19cm、25.18cm、26.20cm、25.19cm, 則最接近課本的真實值是(  )
A.25.44cm B.25.44cm C.25.19cm D.25.187cm
【答案】C
【知識點】估測;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改進測量方法、選用更精密的儀器;若測量數據中有某個數據與其他數據差異較大,可以判定為錯誤數據。
【解答】測量數據中26.20cm與其他數據真實值不同為錯誤數據,則剩余的數據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物體的長度為
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明為了給窗戶配上一塊玻璃,在以下的測量工具中,你認為選用哪種工具來測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最小刻度是 l 毫米,長度是 20 厘米的學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 l 厘米,長度是 15 米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 1 毫米,長度是 2 米的鋼卷尺
D.最小刻度是 l 厘米,長度是 1 米的米尺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長度的測量之刻度尺的使用之會選:測量時應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程度,再選擇滿足測量要求的刻度尺。教室窗戶的長度一般在1m左右,那么刻度尺的量程要比1m大,為了能準確測量,最小刻度越小越好,也就是1mm。
【解答】A、最小刻度 1 毫米的長度是 20 厘米的學生用尺,量程太小,不能一次測出;
B、最小刻度為 1 厘米的 15 米長的皮尺,量程符合,最小刻度太大,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
C、最小刻度為 1 毫米的 2米長的鋼卷尺,量程符合,最小刻度符合;
D、最小刻度 1 厘米的 1 米長的米尺,量程符合,最小刻度太大,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
故答案選:C
10.(2024七上·越城月考)測量液體的溫度,下列圖中正確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從溫度計的正確使用進行判斷: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沒在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沒在被測液體中要稍候一會兒,待到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壁,AB接觸了容器底或壁;C的玻璃泡沒有浸入液體中,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1.(2024七上·越城月考)現在使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氣體溫度計卻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如右上圖所示,球形容器內是空氣,下方的燒杯內盛水,一天,發現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則表明氣溫(  )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無法確定
【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伽利略溫度計使用空氣制成的,因此它是根據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當外界溫度升高時,球形瓶中的空氣溫度升高,壓強增大,迫使紅色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溫度越高,紅色液柱越向下。
【解答】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說明球形容器內的氣體壓強增大;球形容器內氣體壓強增大,是因為容器內氣體受熱體積變大;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氣溫度的,球內氣體受熱說明空氣的溫度升高了,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2.(2024七上·越城月考)有甲、乙、丙三種量杯,它的測量范圍和最小刻度分別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毫升;丙:50毫升,1毫升,現要測量體積約為40厘米3的酒精體積,選擇上述哪一種量杯進行測量好 ( )
A.甲 B.乙 C.丙 D.三種都可以
【答案】C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選擇量筒測量液體或間接測量固體體積時,對測量對象的體積大小要有所了解,然后據此選擇合適的量筒。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要測量體積約為的酒精,則需要選擇量程接近,且分度值較小的,因此丙量杯合適,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3.(2024七上·越城月考)某同學在用量取液體時,先用仰視讀得液體體積為34毫升,倒出一部分液體后,再用俯視讀得液體體積為15毫升,則倒出的液體體積是(  )
A.大于19mL B.小于19mL C.等于19mL D.無法判斷
【答案】A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要放平,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如果仰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低,若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大。根據量筒的讀數與實際值的關系來判斷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大小。
【解答】量取液體時,仰視讀取液體的體積數,讀數小于液體的實際體積數,即液體的實際體積數大于34毫升,倒出一部分液體后,再俯視讀取剩余液體的體積數,則讀數大于液體的實際體積數,即剩余液體的實際體積數少于15毫升,則倒出的液體體積大于19毫升。
故答案為:A。
14.(2024七上·越城月考)冬天烏蘇里江氣溫低到一50℃,冰面之下河水仍在流動,則與冰交界處水的溫度是(  )
A.-50℃ B.0℃
C.低于0℃,高于-50℃ D.無法判斷
【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水與冰的交界處,水和冰的溫度是相同的,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解答】冰下和水的交界處,有冰有水,其溫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5.(2024七上·越城月考)在氣溫是25℃的房間里,小明用水銀溫度計測沸水的溫度,由于立即讀數,造成讀數是50℃.那么50℃表示(  )
A.房間里空氣的溫度 B.沸水的溫度
C.溫度計中水銀的溫度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也就是說,外界的溫度會先作用于溫度計液泡內的液體,使液體的溫度改變,從而發生熱脹或冷縮的變化。
【解答】 A.房間內空氣的溫度是25℃,而讀數是50℃,所以不可能是周圍空氣的溫度,故A不符合題意;
B.這一刻度還沒有達到沸水的溫度,故B不符合題意;
CD.溫度計示數的變化是先使溫度計內的液體溫度變化,從而發生熱脹冷縮,進而指示出不同時刻的測溫物質的溫度,所以測量的是溫度計內水銀的溫度,故C符合題意,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16.(2024七上·越城月考)一同學先后用兩支均未甩過的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兩支體溫計的示數分別是 39.2℃和 37.2℃,那么他的體溫(  )
A.一定是 39.2℃ B.一定是 37.2℃
C.在 37.2℃到 39.2℃之間 D.低于或等于 37.2℃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體溫計的測溫特點分析。
【解答】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因此當溫度下降時,水銀柱不能依靠自身重力作用而流回液泡,即體溫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同一位同學的體溫肯定是一個數值,根據體溫計的測溫特點可知,它的體溫要么低于37.2℃,要么等于37.2℃。
故選D。
17.(2024七上·越城月考)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溫度計,玻璃泡的容積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內徑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斷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是()
A.甲最長 B.乙最長 C.丙最長 D.一樣長
【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玻璃管內徑越細,在水銀膨脹或收縮的體積相同時,液柱變化越大,讀數也越精確。
【解答】首先比較乙和丙,因為它們玻璃泡的容積相同,所以升高相同的溫度水銀膨脹的體積相同,又因為丙玻璃管的內徑稍粗一些,所以丙升高的高度要小一些,即乙的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比丙要大;然后比較甲和乙,因為甲玻璃泡的容積較大,所以升高相同的溫度水銀膨脹的體積甲較大,又因佳和乙丙玻璃管的內徑相同,所以甲升高的高度要大一些,即甲的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比乙要大;綜合比較可知,鄰兩刻度之間的距離是甲最長。
故答案為:A
18.(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科同學自制了一支溫度計,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時水銀柱長5厘米;把它插入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水銀柱長25厘米。用這支溫度計去測量一杯水的溫度時,水銀柱長為17厘米。則這杯水的溫度為(  )
A.35℃ B.60℃ C.68℃ D.85℃
【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度計上的刻度是均勻的,即溫度的變化量與水銀柱長度的變化量成正比。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設實際溫度為t,液柱長度為L,那么:,據此分析計算即可。
【解答】當水銀柱的長度為17cm時,根據得到:

解得:t=60℃。
故選B。
19.(2024七上·越城月考)想要學好科學,很多時候經過自己的思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同學的你幫她判斷一下,各選項中正確的是(  )
A.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同學的跳遠距離-偏小
B.在測量頭發的直徑, 頭發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偏小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 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偏大
D.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偏小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用力拉緊塑料卷尺,刻線之間距離增大。頭發絲沒有排列緊密,總長度增大;根據溫度計的使用規則進行分析;依據用量筒量液體體積時讀數時的注意事項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測量跳遠距離時,此距離是一定的,但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實長度變大,而分度值的示數沒有變化,所以測量結果比實際距離偏小,故A正確;
B.在測量頭發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會導致頭發絲的寬度測量結果偏大,所以計算的直徑偏大,故B錯誤;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 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否則溫度計示數會降低, 測量結果偏小,故C錯誤;
D.用量筒量液體體積時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體的凹液 面相平,否則測量的液體體積會不準確,俯視讀數會比實際值要大,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20.(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王在學校科技興趣小組活動的第一個課題順利完成了,正當高興時卻發現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媽媽說過前幾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鹽水,于是小王將土壤帶到實驗室里與老師一起研究,發現土壤中含的食鹽濃度過高。最后經過老師的分析知道當根生長的土壤溶液濃度過高時,植物反而會失水而枯死。對于文中的劃線部分,你覺得應屬于科學探究的哪個過程(  )
A.提出問題 B.收集證據 C.建立假設 D.得出結論
【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實驗的一般步驟:發現并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計劃并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解答】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所以“于是小王將土壤帶到實驗室里與老師一起研究,發現土壤中含的食鹽濃度過高,”,應屬于科學探究的收集證據。
故答案為:B。
21.(2024七上·越城月考)請在下面數據后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是22.5   ;
(2)某同學的身高為160   
(3)某位病人體溫為39   ;
(4)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為 596   。
【答案】(1)mm
(2)cm
(3)℃
(4)mL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長度、體積單位及其進率的認識,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
【解答】(1)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約為
(2)某同學的身高約為
(3)我國溫度為攝氏溫度,因此某位病人體溫為39℃。
(4)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 596mL。
(1)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約為
(2)某同學的身高約為
(3)我國溫度為攝氏溫度,因此某位病人體溫為39℃。
(4)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 596mL。
22.(2024七上·越城月考)如圖,用兩種不同規格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圖甲鉛筆的長度是    cm,圖乙中鉛筆的長度是   cm。
【答案】4.7;4.70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據材料的熱脹冷縮,判斷出尺子本身的變化,再結合刻度值不變來進行分析。
【解答】圖甲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物體左側與2.0cm對齊,右側在6cm和7cm之間,估讀為6.7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6.7cm 2.0cm=4.7cm圖乙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2.00cm刻度線對齊,右側在6.70cm處,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6.70cm 2.00cm=4.70cm。
23.(2024七上·越城月考)為了較準確地測出金屬絲的直徑,可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進行測量,先數出金屬絲的總匝數為35匝。由圖可知,金屬絲匝數的總長度是   ,計算得金屬絲直徑是   mm。若在數匝數時少數了1匝,則測量值將偏   (填“大”或“小”)。
【答案】4.50 cm(4.48~4.50 cm均可);1.3;大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金屬絲的直徑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或者測不出或者誤差太大,如圖所示,把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測出線圈長度 L,則細銅絲直徑d=L/n。
【解答】由圖可知金屬絲匝數總長度:
L=6.00 cm-1.50 cm=4.50 cm,
線圈匝數n=35,故金屬絲直徑:
d==≈0.13 cm=1.3mm;
若在數匝數時少數了1匝,則測量值將偏大。
24.(2024七上·越城月考)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請根據圖用字母填空:
(1)用于量取液體的是   ;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   ;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    ;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   。
【答案】(1)E和F
(2)B
(3)A
(4)E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 根據常見的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等進行分析解答即可。熟悉各種儀器的名稱、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量取液體操作過程是根據需要量取液體的體積,選擇量程略大于所需體積的量筒,再將試劑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試劑瓶口緊挨著量筒口,緩緩地將液體倒入量筒中,接近所需刻度時停止傾倒,最后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用于量取液體的儀器是量筒和膠頭滴管,故填:E和F;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藥匙,故填:B;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試管,故填:A;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膠頭滴管,故填:E。
(1)量取液體操作過程是根據需要量取液體的體積,選擇量程略大于所需體積的量筒,再將試劑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試劑瓶口緊挨著量筒口,緩緩地將液體倒入量筒中,接近所需刻度時停止傾倒,最后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用于量取液體的儀器是量筒和膠頭滴管,故填:E和F;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藥匙,故填:B;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試管,故填:A;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膠頭滴管,故填:E。
25.(2024七上·越城月考)如圖所示,體溫計的讀數是   ;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來讀數,是因為體溫計玻璃泡前面有   。
【答案】36.5℃;有一段細小的彎曲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為37℃;進行讀數時,要注意認清分度值;體溫計與一般溫度計的不同之處是玻璃泡上方有一個細小的縮口。
【解答】圖中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讀數為36.5℃;由圖體溫計玻璃泡前面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導致液柱不能自動回到玻璃泡內,因此可以離開人體讀數。
26.(2024七上·越城月考)因礦石體積較大,某同學按如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
(1)他測得礦石的體積為   厘米3;
(2)如圖所測得的礦石體積比真實值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答案】70;偏大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此實驗利用了等效替代法測量形狀不規則固體的體積,礦石的體積等于量筒中的水變化的體積。取出礦石會帶出一部分水,據此分析測量誤差。
【解答】(1)如圖所示,BC步驟中加入水的體積等于石塊的體積,量筒的分度值為10mL,故測得礦石的體積為
(2)如圖所示,由于取出石塊時會帶走一部分水,在向燒杯中加水時會多加,測得的礦石體積比真實值偏大。
27.(2024七上·越城月考)實驗室用量筒測液體和形狀不規則固體的體積。
(1)如圖一中量筒內液體的讀數是   mL。如果采用仰視的方式讀數,則與正確的讀數相比是   〔填“偏大”或“偏小”);
(2)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的體積,小紅采用如所示的方法,在圖二中沒有必要的做是   (填字母),石蠟的體積是   。
【答案】(1)44;偏小
(2)AC;5立方厘米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量筒讀數時的要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仰視讀量筒內液體體積,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小;俯視讀數液體體積比實際偏大;
(2)因為石蠟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懸重法測出石蠟的體積,即在石蠟下方系一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
【解答】(1)由圖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mL,液面與44mL相平,則液體的體積為44mL。
采用仰視的方式讀數,實現會與液面下方的刻線相交,則體積讀數會偏小。
(2)懸重法測石蠟的體積,具體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并將鐵塊浸沒在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1 ,再用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2, 則石蠟的體積
據此分析 ,測量石蠟的體積只需要B和D兩次測量,A和C可以省去。
(1)[1]由圖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mL,液面與44mL相平,則液體的體積為44mL。
[2]采用仰視的方式讀數,實現會與液面下方的刻線相交,則體積讀數會偏小。
(2)[1][2]懸重法測石蠟的體積,具體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并將鐵塊浸沒在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1 ,再用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2, 則石蠟的體積
據此分析 ,測量石蠟的體積只需要B和D兩次測量,A和C可以省去。
28.(2024七上·越城月考)使用溫度計時,首先要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小科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分別進行了三次操作,如圖甲所示,其中正確的操作是   。圖乙中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別測得的冰和水的溫度,那么冰的溫度是   ,水的溫度是   。
【答案】C;-2;89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溫度計的使用規范分析解答;首先弄清溫度計的分度值,然后根據刻度增大的方向確定在0上還是0下,最后根據液面位置讀出示數即可。
【解答】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要先觀察它的量程和認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離開液體讀數, 故C操作正確。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測量冰的溫度時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兩格處,示數為-2。測量水的溫度時,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在80以上9格處,示數為89。
29.(2024七上·越城月考)新疆長絨棉具有纖維柔長、整齊度佳、強度高等優良性狀。為比較新疆棉和普通棉的保溫效果,某實驗探究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小組分別取相同質量的新疆棉和普通棉兩種保溫材料用作填充物,并取兩個相同的燒杯,倒入等量熱水,放入兩個相同的硬紙外殼,放置在相同的恒溫環境中,如圖甲乙所示。實驗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時間(min) 0 20 40 60 … 120 140
甲組水溫(℃) 95 74 56 41 … 27 25
乙組水溫(℃) 95 65 ? 35 … 25 25
(1)本實驗的環境溫度(即室溫)為   ℃。
(2)利用表格數據,本實驗可以通過觀察   來比較這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
(3)小科同學通過實驗得出:新疆棉的保溫效果更好,則他的實驗過程中   (選填“甲”或“乙”)裝置中的保溫材料為新疆棉。
(4)根據本實驗過程中水溫下降的特點,請你分析時間為40min時,乙組的水溫可能是下列選項中的哪一個   。
A.45℃  B.50℃  C.55℃  D.60℃
【答案】25;相同時間內水溫下降量(熱水溫度將至室溫所需時間);甲;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1)溫度計測得的最低溫度即為本實驗的環境溫度,分析表格可知本實驗的環境溫度;
(2)掌握控制變量法的應用,要探究不同材料的影響因素,除了材料的種類不同外,其它因素應相同;
(3)本實驗可以通過觀察相同時間內溫度計示數的變化來比較這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
(4)相同時間內溫度下降的越慢說明該材料的保溫性能較好,據此分析哪個裝置中的保溫材料為新疆棉。
【解答】(1)由圖可知,兩個實驗裝置最后的溫度均為25℃,說明本實驗的環境溫為25℃,故填25。
(2)通過比較相同時間內水溫下降量可以判斷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故填相同時間內水溫下降量。
(3)新疆棉的保溫效果更好,則新疆棉下降相同的溫度需要的時間長一些,由圖可知,甲組實驗由95降至25時用的時間長一點,則實驗過程中甲裝置中的保溫材料為新疆棉,故填甲。
(4)由圖可知,溫度高時,裝置的溫度下降的快一些,溫度低時溫度降低得慢一些,且乙裝置降低相同復燃溫度量快一些,則時間為40min時,乙組的水溫低于甲組得水溫,且接近6040min時乙組的水溫,為45℃,故填A。
30.(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縉發現電腦是利用風扇來降溫的,他想知道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與風扇扇葉的哪些因素有關。他猜想可能與風扇扇葉的寬度、長度、傾斜角度等因素都有關系。為此,他用同一電動機分別制作了幾個不同的小風扇,相同轉速去吹動同一位置的同一紙片(如圖),并記錄數據如下表。
實驗組別 扇葉寬度/cm 扇葉長度/cm 扇葉傾斜角度θ 紙片被吹起的角度α
1 4 7 30° 35°
2 3 7 30° 30°
3 2 7 30° 20°
4 3 4 30° 20°
5 3 7 45° 40°
(1)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儀器有:量角器和   。
(2)實驗中,小縉通過觀察   來確定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
(3)他在分析空氣流動強度與扇葉長度的關系時,應選用序號為   的兩組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刻度尺;紙片被吹起的角度;2、4;扇葉寬度和扇葉傾斜角度相同時,扇葉越長,空氣流動強度越大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無法直接測量,需要轉換成其他的物理量進行測量,根據表格物理量可知答案;題干中給出影響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的因素,在探究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與某一因素的關系時,應控制其他物理量不變。
【解答】(1)實驗中需要測量風扇扇葉的寬度和長度,用到刻度尺。
(2)實驗中,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是用紙片被吹起的角度大小來判斷。
(3)要分析空氣流動強度與扇葉長度的關系時,要控制扇葉寬度和扇葉傾斜角度不變,而改變扇葉的長度,即2、4符合條件;由實驗數據可知,扇葉寬度和扇葉傾斜角度相同時,扇葉越長,空氣流動強度越大。
31.(2024七上·越城月考)通常人們認為大蒜具有抑菌作用。大蒜真的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嗎 某科學小組的同學利用大腸桿菌在無菌條件下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準備:取等大的10片濾紙片,5片浸泡于大蒜濾液中,5片浸泡于無菌水中備用; 將接種了等量大腸桿菌的10個培養基平均分成甲、乙兩組。實驗操作如表所示:
  甲組 乙組
實驗操作 取浸有大蒜濾液的濾紙片分別放在5個培養基的相應區域內 取浸有無菌水的濾紙片分別放在5個培養基的相應區域內
培養條件 在37℃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
實驗現象 濾紙片周圍0.5厘米(平均值)范圍內沒有大腸桿菌生長 濾紙片周圍有大腸桿菌生長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變量是   
(2)乙組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
(3)為什么要放在37℃的條件下培養    
(4)每組都使用了5個培養基,實驗結果取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   
(5)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1)有無大蒜濾液
(2)對照
(3)因為37℃是大腸桿菌繁殖最適宜的溫度
(4)減少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5)大蒜濾液能抑制細菌的生長與繁殖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一般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本實驗中,甲組使用浸有大蒜濾液的濾紙片,乙組使用浸有無菌水的濾紙片,其他條件相同,所以實驗的變量是有無大蒜濾液。
(2)乙組在實驗中作為對照組,起對照作用,通過與甲組的比較,可以看出大蒜濾液對大腸桿菌生長的影響。
(3)大腸桿菌在37℃時生長繁殖最快,將實驗置于37℃條件下培養可以保證實驗條件的一致性,使不同組之間的比較更有意義,從而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4)每組都使用了5個培養基,實驗結果取平均值,可以減少因個別培養基的差異而導致的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更具有說服力。
(5) 根據實驗現象,甲組濾紙片周圍沒有大腸桿菌生長,乙組濾紙片周圍有大腸桿菌生長,說明大蒜濾液對大腸桿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可得出大蒜能抑制細菌(大腸桿菌)的生長和繁殖的結論。
(1) 本實驗中,甲組使用浸有大蒜濾液的濾紙片,乙組使用浸有無菌水的濾紙片,其他條件相同,所以實驗的變量是有無大蒜濾液。
(2)乙組在實驗中作為對照組,起對照作用,通過與甲組的比較,可以看出大蒜濾液對大腸桿菌生長的影響。
(3)大腸桿菌在37℃時生長繁殖最快,將實驗置于37℃條件下培養可以保證實驗條件的一致性,使不同組之間的比較更有意義,從而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4)每組都使用了5個培養基,實驗結果取平均值,可以減少因個別培養基的差異而導致的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更具有說服力。
(5) 根據實驗現象,甲組濾紙片周圍沒有大腸桿菌生長,乙組濾紙片周圍有大腸桿菌生長,說明大蒜濾液對大腸桿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可得出大蒜能抑制細菌(大腸桿菌)的生長和繁殖的結論。
32.(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杭同學學習了長度測量做了下列兩個實驗:
①用如圖方法測得的硬幣直徑為   厘米。
②如圖所示,是一個醫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該位置時,針筒內部的容積。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厘米,計算出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數)。
【答案】1.85;2.98—3.00都可;6.67—6.71都可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從第一個圓的圓心到第五個圓的圓心長度為7.40cm,即4個圓的直徑和為7.40cm;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①如圖所示,從刻度0開始到所指刻度處,共有4個直徑;
這4個直徑的總和為:
7.4cm+0.00cm=7.40cm;
那么硬幣的直徑為:
=1.85cm;
②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那么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3.0cm+0.00cm=3.00cm;
那么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6.67。
1 / 1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文瀾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科學試題
1.(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列現象不屬于自然現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火山爆發 C.人工降雨 D.汶川地震
2.(2024七上·越城月考)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經過測量,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高468米,那么,在這一測量中,“測量”定義中所說的“公認的標準量”是(  )
A.1米 B.468米
C.東方明珠電視塔 D.測量用的尺子
3.(2024七上·越城月考)僅憑肉眼觀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觀察時我們會借助工具。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放大鏡觀察指紋更清晰
B.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C.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天體能獲得更準確的信息
D.使用工具后的觀察結果肯定正確
4.(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列實驗室的做法,其中正確的是(  )
A.為了節約藥品,用剩的藥品應放回原試劑
B.為了獲取藥品性質,可觸摸藥品或品嘗藥品的味道
C.為了安全,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口不能對著人
D.為了能看到標簽,傾倒試液時,標簽不能向著手心
5.(2024七上·越城月考)實驗時,若將酒精燈打翻,引起酒精在桌面上燃燒,應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沖洗 B.用濕抹布或黃沙覆蓋
C.用嘴吹滅 D.都可以
6.(2024七上·越城月考)在體育達標測試中,小科同學對有關數據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
A.1000m 跑步成績是 50s B.1 秒鐘跳繩 3 次
C.立定跳遠成績是 10m D.百米賽跑后心跳是每秒 20 次
7.(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列幾種測量金屬球直徑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8.(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科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一本書的長度, 記錄的結果分別是 25.19cm、25.18cm、26.20cm、25.19cm, 則最接近課本的真實值是(  )
A.25.44cm B.25.44cm C.25.19cm D.25.187cm
9.(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明為了給窗戶配上一塊玻璃,在以下的測量工具中,你認為選用哪種工具來測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最小刻度是 l 毫米,長度是 20 厘米的學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 l 厘米,長度是 15 米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 1 毫米,長度是 2 米的鋼卷尺
D.最小刻度是 l 厘米,長度是 1 米的米尺
10.(2024七上·越城月考)測量液體的溫度,下列圖中正確的是 (  )
A. B.
C. D.
11.(2024七上·越城月考)現在使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氣體溫度計卻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如右上圖所示,球形容器內是空氣,下方的燒杯內盛水,一天,發現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則表明氣溫(  )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無法確定
12.(2024七上·越城月考)有甲、乙、丙三種量杯,它的測量范圍和最小刻度分別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毫升;丙:50毫升,1毫升,現要測量體積約為40厘米3的酒精體積,選擇上述哪一種量杯進行測量好 ( )
A.甲 B.乙 C.丙 D.三種都可以
13.(2024七上·越城月考)某同學在用量取液體時,先用仰視讀得液體體積為34毫升,倒出一部分液體后,再用俯視讀得液體體積為15毫升,則倒出的液體體積是(  )
A.大于19mL B.小于19mL C.等于19mL D.無法判斷
14.(2024七上·越城月考)冬天烏蘇里江氣溫低到一50℃,冰面之下河水仍在流動,則與冰交界處水的溫度是(  )
A.-50℃ B.0℃
C.低于0℃,高于-50℃ D.無法判斷
15.(2024七上·越城月考)在氣溫是25℃的房間里,小明用水銀溫度計測沸水的溫度,由于立即讀數,造成讀數是50℃.那么50℃表示(  )
A.房間里空氣的溫度 B.沸水的溫度
C.溫度計中水銀的溫度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16.(2024七上·越城月考)一同學先后用兩支均未甩過的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兩支體溫計的示數分別是 39.2℃和 37.2℃,那么他的體溫(  )
A.一定是 39.2℃ B.一定是 37.2℃
C.在 37.2℃到 39.2℃之間 D.低于或等于 37.2℃
17.(2024七上·越城月考)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溫度計,玻璃泡的容積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內徑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斷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是()
A.甲最長 B.乙最長 C.丙最長 D.一樣長
18.(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科同學自制了一支溫度計,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時水銀柱長5厘米;把它插入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水銀柱長25厘米。用這支溫度計去測量一杯水的溫度時,水銀柱長為17厘米。則這杯水的溫度為(  )
A.35℃ B.60℃ C.68℃ D.85℃
19.(2024七上·越城月考)想要學好科學,很多時候經過自己的思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同學的你幫她判斷一下,各選項中正確的是(  )
A.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同學的跳遠距離-偏小
B.在測量頭發的直徑, 頭發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偏小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 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偏大
D.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偏小
20.(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王在學校科技興趣小組活動的第一個課題順利完成了,正當高興時卻發現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媽媽說過前幾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鹽水,于是小王將土壤帶到實驗室里與老師一起研究,發現土壤中含的食鹽濃度過高。最后經過老師的分析知道當根生長的土壤溶液濃度過高時,植物反而會失水而枯死。對于文中的劃線部分,你覺得應屬于科學探究的哪個過程(  )
A.提出問題 B.收集證據 C.建立假設 D.得出結論
21.(2024七上·越城月考)請在下面數據后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是22.5   ;
(2)某同學的身高為160   
(3)某位病人體溫為39   ;
(4)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為 596   。
22.(2024七上·越城月考)如圖,用兩種不同規格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圖甲鉛筆的長度是    cm,圖乙中鉛筆的長度是   cm。
23.(2024七上·越城月考)為了較準確地測出金屬絲的直徑,可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進行測量,先數出金屬絲的總匝數為35匝。由圖可知,金屬絲匝數的總長度是   ,計算得金屬絲直徑是   mm。若在數匝數時少數了1匝,則測量值將偏   (填“大”或“小”)。
24.(2024七上·越城月考)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請根據圖用字母填空:
(1)用于量取液體的是   ;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   ;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    ;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   。
25.(2024七上·越城月考)如圖所示,體溫計的讀數是   ;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來讀數,是因為體溫計玻璃泡前面有   。
26.(2024七上·越城月考)因礦石體積較大,某同學按如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
(1)他測得礦石的體積為   厘米3;
(2)如圖所測得的礦石體積比真實值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7.(2024七上·越城月考)實驗室用量筒測液體和形狀不規則固體的體積。
(1)如圖一中量筒內液體的讀數是   mL。如果采用仰視的方式讀數,則與正確的讀數相比是   〔填“偏大”或“偏小”);
(2)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的體積,小紅采用如所示的方法,在圖二中沒有必要的做是   (填字母),石蠟的體積是   。
28.(2024七上·越城月考)使用溫度計時,首先要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小科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分別進行了三次操作,如圖甲所示,其中正確的操作是   。圖乙中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別測得的冰和水的溫度,那么冰的溫度是   ,水的溫度是   。
29.(2024七上·越城月考)新疆長絨棉具有纖維柔長、整齊度佳、強度高等優良性狀。為比較新疆棉和普通棉的保溫效果,某實驗探究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小組分別取相同質量的新疆棉和普通棉兩種保溫材料用作填充物,并取兩個相同的燒杯,倒入等量熱水,放入兩個相同的硬紙外殼,放置在相同的恒溫環境中,如圖甲乙所示。實驗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時間(min) 0 20 40 60 … 120 140
甲組水溫(℃) 95 74 56 41 … 27 25
乙組水溫(℃) 95 65 ? 35 … 25 25
(1)本實驗的環境溫度(即室溫)為   ℃。
(2)利用表格數據,本實驗可以通過觀察   來比較這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
(3)小科同學通過實驗得出:新疆棉的保溫效果更好,則他的實驗過程中   (選填“甲”或“乙”)裝置中的保溫材料為新疆棉。
(4)根據本實驗過程中水溫下降的特點,請你分析時間為40min時,乙組的水溫可能是下列選項中的哪一個   。
A.45℃  B.50℃  C.55℃  D.60℃
30.(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縉發現電腦是利用風扇來降溫的,他想知道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與風扇扇葉的哪些因素有關。他猜想可能與風扇扇葉的寬度、長度、傾斜角度等因素都有關系。為此,他用同一電動機分別制作了幾個不同的小風扇,相同轉速去吹動同一位置的同一紙片(如圖),并記錄數據如下表。
實驗組別 扇葉寬度/cm 扇葉長度/cm 扇葉傾斜角度θ 紙片被吹起的角度α
1 4 7 30° 35°
2 3 7 30° 30°
3 2 7 30° 20°
4 3 4 30° 20°
5 3 7 45° 40°
(1)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儀器有:量角器和   。
(2)實驗中,小縉通過觀察   來確定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
(3)他在分析空氣流動強度與扇葉長度的關系時,應選用序號為   的兩組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   。
31.(2024七上·越城月考)通常人們認為大蒜具有抑菌作用。大蒜真的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嗎 某科學小組的同學利用大腸桿菌在無菌條件下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準備:取等大的10片濾紙片,5片浸泡于大蒜濾液中,5片浸泡于無菌水中備用; 將接種了等量大腸桿菌的10個培養基平均分成甲、乙兩組。實驗操作如表所示:
  甲組 乙組
實驗操作 取浸有大蒜濾液的濾紙片分別放在5個培養基的相應區域內 取浸有無菌水的濾紙片分別放在5個培養基的相應區域內
培養條件 在37℃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
實驗現象 濾紙片周圍0.5厘米(平均值)范圍內沒有大腸桿菌生長 濾紙片周圍有大腸桿菌生長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變量是   
(2)乙組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
(3)為什么要放在37℃的條件下培養    
(4)每組都使用了5個培養基,實驗結果取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   
(5)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2.(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杭同學學習了長度測量做了下列兩個實驗:
①用如圖方法測得的硬幣直徑為   厘米。
②如圖所示,是一個醫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該位置時,針筒內部的容積。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厘米,計算出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自然現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運作規律自發形成的某種狀況,其完全不受人為主觀能動性因素影響。如月有陰晴圓缺,四季變化,氣候的冷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命現象三大類。
【解答】自然現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運作規律自發形成的某種狀況,其完全不受人為主觀能動性因素影響。如月有陰晴圓缺,四季變化,氣候的冷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命現象三大類。雨后彩虹、火山爆發和汶川地震都是自然現象,人工降雨是人為造成的,不屬于自然現象,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在物理學中,每個物理量都有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這個標準量就是它的國際單位,據此分析即可。
【解答】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因此“測量”定義中所說的“公認的標準量”是1米。
故選A。
3.【答案】D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
【解析】【分析】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顯微鏡能看到物質的細微部分,能觀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天文望遠鏡能觀察到更遠的天體;使用儀器的觀察,結果不一定正確。
【解答】A.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觀察指紋時更清晰,故A正確。
B.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故B正確。
C.用天文望遠鏡觀察遠處的天體,能獲得更準確的數據,故C正確。
D.使用儀器能擴大觀察范圍,但看到的并不一定正確,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4.【答案】C
【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剩余藥品的處理原則解答。根據化學藥品多數有毒不能觸摸或品嘗解答。根據給試管加熱時的方法解答。根據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解答。
【解答】A、實驗室用剩的藥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要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故選項說法錯誤。
B、取用藥品時,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也不能嘗任何藥品味道,故選項說法錯誤。
C、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時,試管口不能對著有人的方向,以防液體沸騰濺出時傷人,故選項說法正確。
D、傾倒細口瓶里的藥液時,標簽要向著手心,以防造成液體流下腐蝕標簽,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C。
5.【答案】B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酒精燈碰倒灑出酒精著火了,最便捷的撲火方法是用濕抹布蓋滅或用沙子蓋滅,這樣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又可以隔絕空氣而達到滅火的目的。
【解答】酒精著火時最簡單的滅火方法是使用用濕抹布或黃沙覆蓋,能起到降溫和隔絕氧氣的作用。
故答案為:B。
6.【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根據對速度、長度和心跳的認識分析判斷。
【解答】A.1000m跑步成績為50s,那么他的速度為:,與汽車的速度相似,太快了,故A錯誤;
B.1s跳繩3次,那么1min跳繩180次,在正常范圍內,故B正確;
C.立定跳遠的乘積能夠達到2m已經非常好了,10m太遠了,故C錯誤;
D.百米賽跑后,由于劇烈運動,人的心率會大幅增大,甚至達到每秒100次以上,故D錯誤。
故選B。
7.【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和三角尺輔助測量圓柱體直徑,三角尺一個直角邊要緊貼刻度邊緣,刻度尺的零刻線要對齊桌面。
【解答】依題意,測量金屬球直徑,須從零刻度線開始,故排除選項B;為減小誤差,測量時須保持三角板穩定且三角板豎直邊與金屬球接觸,故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8.【答案】C
【知識點】估測;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改進測量方法、選用更精密的儀器;若測量數據中有某個數據與其他數據差異較大,可以判定為錯誤數據。
【解答】測量數據中26.20cm與其他數據真實值不同為錯誤數據,則剩余的數據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物體的長度為
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長度的測量之刻度尺的使用之會選:測量時應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程度,再選擇滿足測量要求的刻度尺。教室窗戶的長度一般在1m左右,那么刻度尺的量程要比1m大,為了能準確測量,最小刻度越小越好,也就是1mm。
【解答】A、最小刻度 1 毫米的長度是 20 厘米的學生用尺,量程太小,不能一次測出;
B、最小刻度為 1 厘米的 15 米長的皮尺,量程符合,最小刻度太大,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
C、最小刻度為 1 毫米的 2米長的鋼卷尺,量程符合,最小刻度符合;
D、最小刻度 1 厘米的 1 米長的米尺,量程符合,最小刻度太大,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
故答案選:C
10.【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從溫度計的正確使用進行判斷: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沒在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沒在被測液體中要稍候一會兒,待到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壁,AB接觸了容器底或壁;C的玻璃泡沒有浸入液體中,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1.【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伽利略溫度計使用空氣制成的,因此它是根據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當外界溫度升高時,球形瓶中的空氣溫度升高,壓強增大,迫使紅色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溫度越高,紅色液柱越向下。
【解答】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說明球形容器內的氣體壓強增大;球形容器內氣體壓強增大,是因為容器內氣體受熱體積變大;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氣溫度的,球內氣體受熱說明空氣的溫度升高了,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2.【答案】C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選擇量筒測量液體或間接測量固體體積時,對測量對象的體積大小要有所了解,然后據此選擇合適的量筒。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要測量體積約為的酒精,則需要選擇量程接近,且分度值較小的,因此丙量杯合適,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3.【答案】A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要放平,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如果仰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低,若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大。根據量筒的讀數與實際值的關系來判斷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大小。
【解答】量取液體時,仰視讀取液體的體積數,讀數小于液體的實際體積數,即液體的實際體積數大于34毫升,倒出一部分液體后,再俯視讀取剩余液體的體積數,則讀數大于液體的實際體積數,即剩余液體的實際體積數少于15毫升,則倒出的液體體積大于19毫升。
故答案為:A。
14.【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水與冰的交界處,水和冰的溫度是相同的,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解答】冰下和水的交界處,有冰有水,其溫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5.【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也就是說,外界的溫度會先作用于溫度計液泡內的液體,使液體的溫度改變,從而發生熱脹或冷縮的變化。
【解答】 A.房間內空氣的溫度是25℃,而讀數是50℃,所以不可能是周圍空氣的溫度,故A不符合題意;
B.這一刻度還沒有達到沸水的溫度,故B不符合題意;
CD.溫度計示數的變化是先使溫度計內的液體溫度變化,從而發生熱脹冷縮,進而指示出不同時刻的測溫物質的溫度,所以測量的是溫度計內水銀的溫度,故C符合題意,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16.【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體溫計的測溫特點分析。
【解答】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因此當溫度下降時,水銀柱不能依靠自身重力作用而流回液泡,即體溫計的示數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同一位同學的體溫肯定是一個數值,根據體溫計的測溫特點可知,它的體溫要么低于37.2℃,要么等于37.2℃。
故選D。
17.【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玻璃管內徑越細,在水銀膨脹或收縮的體積相同時,液柱變化越大,讀數也越精確。
【解答】首先比較乙和丙,因為它們玻璃泡的容積相同,所以升高相同的溫度水銀膨脹的體積相同,又因為丙玻璃管的內徑稍粗一些,所以丙升高的高度要小一些,即乙的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比丙要大;然后比較甲和乙,因為甲玻璃泡的容積較大,所以升高相同的溫度水銀膨脹的體積甲較大,又因佳和乙丙玻璃管的內徑相同,所以甲升高的高度要大一些,即甲的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比乙要大;綜合比較可知,鄰兩刻度之間的距離是甲最長。
故答案為:A
18.【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度計上的刻度是均勻的,即溫度的變化量與水銀柱長度的變化量成正比。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設實際溫度為t,液柱長度為L,那么:,據此分析計算即可。
【解答】當水銀柱的長度為17cm時,根據得到:

解得:t=60℃。
故選B。
19.【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用力拉緊塑料卷尺,刻線之間距離增大。頭發絲沒有排列緊密,總長度增大;根據溫度計的使用規則進行分析;依據用量筒量液體體積時讀數時的注意事項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測量跳遠距離時,此距離是一定的,但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實長度變大,而分度值的示數沒有變化,所以測量結果比實際距離偏小,故A正確;
B.在測量頭發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會導致頭發絲的寬度測量結果偏大,所以計算的直徑偏大,故B錯誤;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 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否則溫度計示數會降低, 測量結果偏小,故C錯誤;
D.用量筒量液體體積時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體的凹液 面相平,否則測量的液體體積會不準確,俯視讀數會比實際值要大,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20.【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實驗的一般步驟:發現并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計劃并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解答】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所以“于是小王將土壤帶到實驗室里與老師一起研究,發現土壤中含的食鹽濃度過高,”,應屬于科學探究的收集證據。
故答案為:B。
21.【答案】(1)mm
(2)cm
(3)℃
(4)mL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長度、體積單位及其進率的認識,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
【解答】(1)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約為
(2)某同學的身高約為
(3)我國溫度為攝氏溫度,因此某位病人體溫為39℃。
(4)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 596mL。
(1)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約為
(2)某同學的身高約為
(3)我國溫度為攝氏溫度,因此某位病人體溫為39℃。
(4)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 596mL。
22.【答案】4.7;4.70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據材料的熱脹冷縮,判斷出尺子本身的變化,再結合刻度值不變來進行分析。
【解答】圖甲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物體左側與2.0cm對齊,右側在6cm和7cm之間,估讀為6.7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6.7cm 2.0cm=4.7cm圖乙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2.00cm刻度線對齊,右側在6.70cm處,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6.70cm 2.00cm=4.70cm。
23.【答案】4.50 cm(4.48~4.50 cm均可);1.3;大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金屬絲的直徑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或者測不出或者誤差太大,如圖所示,把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測出線圈長度 L,則細銅絲直徑d=L/n。
【解答】由圖可知金屬絲匝數總長度:
L=6.00 cm-1.50 cm=4.50 cm,
線圈匝數n=35,故金屬絲直徑:
d==≈0.13 cm=1.3mm;
若在數匝數時少數了1匝,則測量值將偏大。
24.【答案】(1)E和F
(2)B
(3)A
(4)E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 根據常見的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等進行分析解答即可。熟悉各種儀器的名稱、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量取液體操作過程是根據需要量取液體的體積,選擇量程略大于所需體積的量筒,再將試劑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試劑瓶口緊挨著量筒口,緩緩地將液體倒入量筒中,接近所需刻度時停止傾倒,最后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用于量取液體的儀器是量筒和膠頭滴管,故填:E和F;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藥匙,故填:B;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試管,故填:A;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膠頭滴管,故填:E。
(1)量取液體操作過程是根據需要量取液體的體積,選擇量程略大于所需體積的量筒,再將試劑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試劑瓶口緊挨著量筒口,緩緩地將液體倒入量筒中,接近所需刻度時停止傾倒,最后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用于量取液體的儀器是量筒和膠頭滴管,故填:E和F;
(2)常用于取用固態粉末狀藥品的是藥匙,故填:B;
(3)用于少量液體反應容器的是試管,故填:A;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膠頭滴管,故填:E。
25.【答案】36.5℃;有一段細小的彎曲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為37℃;進行讀數時,要注意認清分度值;體溫計與一般溫度計的不同之處是玻璃泡上方有一個細小的縮口。
【解答】圖中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讀數為36.5℃;由圖體溫計玻璃泡前面有一段細小的彎曲,導致液柱不能自動回到玻璃泡內,因此可以離開人體讀數。
26.【答案】70;偏大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此實驗利用了等效替代法測量形狀不規則固體的體積,礦石的體積等于量筒中的水變化的體積。取出礦石會帶出一部分水,據此分析測量誤差。
【解答】(1)如圖所示,BC步驟中加入水的體積等于石塊的體積,量筒的分度值為10mL,故測得礦石的體積為
(2)如圖所示,由于取出石塊時會帶走一部分水,在向燒杯中加水時會多加,測得的礦石體積比真實值偏大。
27.【答案】(1)44;偏小
(2)AC;5立方厘米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量筒讀數時的要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仰視讀量筒內液體體積,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小;俯視讀數液體體積比實際偏大;
(2)因為石蠟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可用懸重法測出石蠟的體積,即在石蠟下方系一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
【解答】(1)由圖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mL,液面與44mL相平,則液體的體積為44mL。
采用仰視的方式讀數,實現會與液面下方的刻線相交,則體積讀數會偏小。
(2)懸重法測石蠟的體積,具體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并將鐵塊浸沒在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1 ,再用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2, 則石蠟的體積
據此分析 ,測量石蠟的體積只需要B和D兩次測量,A和C可以省去。
(1)[1]由圖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mL,液面與44mL相平,則液體的體積為44mL。
[2]采用仰視的方式讀數,實現會與液面下方的刻線相交,則體積讀數會偏小。
(2)[1][2]懸重法測石蠟的體積,具體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并將鐵塊浸沒在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1 ,再用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2, 則石蠟的體積
據此分析 ,測量石蠟的體積只需要B和D兩次測量,A和C可以省去。
28.【答案】C;-2;89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溫度計的使用規范分析解答;首先弄清溫度計的分度值,然后根據刻度增大的方向確定在0上還是0下,最后根據液面位置讀出示數即可。
【解答】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要先觀察它的量程和認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離開液體讀數, 故C操作正確。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測量冰的溫度時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兩格處,示數為-2。測量水的溫度時,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在80以上9格處,示數為89。
29.【答案】25;相同時間內水溫下降量(熱水溫度將至室溫所需時間);甲;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1)溫度計測得的最低溫度即為本實驗的環境溫度,分析表格可知本實驗的環境溫度;
(2)掌握控制變量法的應用,要探究不同材料的影響因素,除了材料的種類不同外,其它因素應相同;
(3)本實驗可以通過觀察相同時間內溫度計示數的變化來比較這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
(4)相同時間內溫度下降的越慢說明該材料的保溫性能較好,據此分析哪個裝置中的保溫材料為新疆棉。
【解答】(1)由圖可知,兩個實驗裝置最后的溫度均為25℃,說明本實驗的環境溫為25℃,故填25。
(2)通過比較相同時間內水溫下降量可以判斷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故填相同時間內水溫下降量。
(3)新疆棉的保溫效果更好,則新疆棉下降相同的溫度需要的時間長一些,由圖可知,甲組實驗由95降至25時用的時間長一點,則實驗過程中甲裝置中的保溫材料為新疆棉,故填甲。
(4)由圖可知,溫度高時,裝置的溫度下降的快一些,溫度低時溫度降低得慢一些,且乙裝置降低相同復燃溫度量快一些,則時間為40min時,乙組的水溫低于甲組得水溫,且接近6040min時乙組的水溫,為45℃,故填A。
30.【答案】刻度尺;紙片被吹起的角度;2、4;扇葉寬度和扇葉傾斜角度相同時,扇葉越長,空氣流動強度越大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無法直接測量,需要轉換成其他的物理量進行測量,根據表格物理量可知答案;題干中給出影響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的因素,在探究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與某一因素的關系時,應控制其他物理量不變。
【解答】(1)實驗中需要測量風扇扇葉的寬度和長度,用到刻度尺。
(2)實驗中,風扇產生的空氣流動強度是用紙片被吹起的角度大小來判斷。
(3)要分析空氣流動強度與扇葉長度的關系時,要控制扇葉寬度和扇葉傾斜角度不變,而改變扇葉的長度,即2、4符合條件;由實驗數據可知,扇葉寬度和扇葉傾斜角度相同時,扇葉越長,空氣流動強度越大。
31.【答案】(1)有無大蒜濾液
(2)對照
(3)因為37℃是大腸桿菌繁殖最適宜的溫度
(4)減少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5)大蒜濾液能抑制細菌的生長與繁殖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一般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 本實驗中,甲組使用浸有大蒜濾液的濾紙片,乙組使用浸有無菌水的濾紙片,其他條件相同,所以實驗的變量是有無大蒜濾液。
(2)乙組在實驗中作為對照組,起對照作用,通過與甲組的比較,可以看出大蒜濾液對大腸桿菌生長的影響。
(3)大腸桿菌在37℃時生長繁殖最快,將實驗置于37℃條件下培養可以保證實驗條件的一致性,使不同組之間的比較更有意義,從而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4)每組都使用了5個培養基,實驗結果取平均值,可以減少因個別培養基的差異而導致的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更具有說服力。
(5) 根據實驗現象,甲組濾紙片周圍沒有大腸桿菌生長,乙組濾紙片周圍有大腸桿菌生長,說明大蒜濾液對大腸桿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可得出大蒜能抑制細菌(大腸桿菌)的生長和繁殖的結論。
(1) 本實驗中,甲組使用浸有大蒜濾液的濾紙片,乙組使用浸有無菌水的濾紙片,其他條件相同,所以實驗的變量是有無大蒜濾液。
(2)乙組在實驗中作為對照組,起對照作用,通過與甲組的比較,可以看出大蒜濾液對大腸桿菌生長的影響。
(3)大腸桿菌在37℃時生長繁殖最快,將實驗置于37℃條件下培養可以保證實驗條件的一致性,使不同組之間的比較更有意義,從而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4)每組都使用了5個培養基,實驗結果取平均值,可以減少因個別培養基的差異而導致的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更具有說服力。
(5) 根據實驗現象,甲組濾紙片周圍沒有大腸桿菌生長,乙組濾紙片周圍有大腸桿菌生長,說明大蒜濾液對大腸桿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可得出大蒜能抑制細菌(大腸桿菌)的生長和繁殖的結論。
32.【答案】1.85;2.98—3.00都可;6.67—6.71都可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從第一個圓的圓心到第五個圓的圓心長度為7.40cm,即4個圓的直徑和為7.40cm;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①如圖所示,從刻度0開始到所指刻度處,共有4個直徑;
這4個直徑的總和為:
7.4cm+0.00cm=7.40cm;
那么硬幣的直徑為:
=1.85cm;
②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那么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3.0cm+0.00cm=3.00cm;
那么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6.67。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城县| 宣武区| 云安县| 峨边| 青神县| 东台市| 柘荣县| 常德市| 镇远县| 浏阳市| 南漳县| 阳泉市| 商洛市| 铜鼓县| 阿瓦提县| 丹江口市| 集贤县| 普安县| 涞源县| 大英县| 甘谷县| 阳曲县| 武平县| 贺州市| 琼结县| 新和县| 新营市| 文化| 迁安市| 平陆县| 满城县| 正定县| 兰坪| 林周县| 辰溪县| 四平市| 彝良县| 龙江县| 中方县| 乌鲁木齐县|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