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分課時教學設計《9.2.1圖形的平稱》教學設計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為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九章《圖形的平移》第一課時,嚴格聚焦 "平移概念的建構與初步應用",是后續學習平移特征(第二課時)的邏輯起點。教材通過生活實例抽象(滑雪、電梯、火車行駛)和數學操作具象化(三角板平移畫平行線),引導學生理解平移的本質——在平面內,圖形沿固定方向等距移動,形狀大小不變。核心任務是建立 "方向" 與 "距離" 的雙要素認知,識別平移中的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避免涉及平移性質(如線段平行相等)和作圖方法(如關鍵點定位)的深度探究。學習者分析 學生已掌握軸對稱概念,理解 "圖形變換中形狀大小不變" 的特性;能識別教材中典型平移現象,但對 "斜向平移"" 多對應點關系 " 缺乏精確認知。可能將 "移動方向" 等同于 "物體朝向",或忽略 "各點移動距離相等" 的本質;習慣用生活語言描述平移,難以用數學語言精準表達。教學目標 1.能結合教材實例說出平移的定義,明確平移由方向和距離決定; 2.能在簡單圖形平移中,準確找出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理解 "圖形各點同步平移" 的特性。 3.通過 "觀察生活實例→歸納共同特征→抽象數學概念" 的探究過程,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概念建構,發展數學抽象能力。 4.發現平移在現實中的應用,體會數學對物體運動的精準描述作用,增強 "用數學眼光分析生活現象" 的意識。教學重點 1.理解平移的概念和雙要素:方向和距離. 2.對正確識別平移前后圖形的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理解 "平移后圖形各元素一一對應" 的特性.教學難點 排除 "物體運動速度"" 運動軌跡曲直 "等非本質因素干擾,抓住" 沿固定方向等距移動 " 的核心特征,區分平移與其他運動.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情境導入教師活動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如圖 9.2.1 所示的一些現象: 滑雪運動員在白茫茫的平坦雪地上滑行, 大樓電梯上上下下地迎送來客, 火車在筆直的鐵軌上飛馳而過, 飛機起飛前在跑道上加速滑行, 這些都給我們以物體平行移動的感覺. 注:本章主要研究平面圖形在一個平面上的平移問題.學生活動1: 學生通過已學習的知識經過個人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推導出本課新知.活動意圖說明: 從實際出發,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具體實例認識圖形的平移.環節二:新知探究教師活動2: 思考:上面這些現象都給我們以物體平行移動的感覺.你能說說它們有什么樣的共同特征嗎? 上述現象中的物體只發生了位置的變化,形狀、大小均未改變. 總結歸納:如圖9.2.2,在同一平面內,三角板沿著由點A到點B的方向,從M處平行移動到N處. 像這樣的運動叫做平移.平移由移動的方向和距離決定. 如圖9.2.3,當我們使用直尺與三角板畫平行線時,△ABC沿著直尺PQ平移到△A'B'C'的位置,就可以畫出 AB的平行線A'B'了. 我們把點A與點A'叫做對應點,線段AB與線段A′B′叫做對應線段,∠A與∠A'叫做對應角. 填空: 點B的對應點是點 B' ;點C的對應點是點 C' ;線段AC的對應線段是線段 A'C' ;線段BC的對應線段是線段 B'C' ;∠B的對應角是 ∠B' ;∠C的對應角是 ∠C' . △ABC平移的方向就是由點B到點 B' 的方向,平移的距離就是線段BB'的 長度 . 試一試:在圖9.2.4中,△ABC沿著由點A到點A′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你知道線段AC的中點M以及線段BC上的點N平移到什么地方去了嗎?請在圖上標出它們的對應點M'和N'的位置. 圖形的平移在圖案設計中具有很大作用.如圖9.2.5所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都可以看成是由某一基本的圖案,在同一平面內沿著一定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產生的結果. 強調:1.圖形的平移不一定是水平的,也不一定是豎直的. 2.圖形的平移由移動的方向和距離所決定.學生活動2: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可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教師巡視,聽取學生的看法、見解,隨時參與討論. 活動意圖說明:引導學生建立模型,總結圖形平移的性質,激發學生探究平移的本質,加深對平移的認識. 積累解題經驗,提高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環節三:例題講解教師活動3: 例1如圖,△DEF是△ABC平移后得到的三角形,點P在AC上,線段BP在平移中漏掉了,請你在△DEF中補上,然后指出圖中的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 【答案】如圖,EG為BP平移后的對應線段. 對應點:點A與點D,點B與點E,點C與點F,點P與點G. 對應線段:AB與DE,BC與EF,AC與DF,BP與EG. 對應角:∠A與∠D,∠ABC與∠DEF,∠C與∠F. 【總結】本題考查了利用平移變換作圖,熟記平移變換的性質是解題的關鍵. 例2 如圖,△ABC是△DEF經過平移得到的,若,則BE= ,,若為的中點,為的中點,則. 【答案】4 cm,4 cm,4 cm 【總結】圖形在平移的過程中對應點間的距離就是平移的距離. 總結:平移的基本特征:圖形的大小、形狀都不改變,只改變圖形的位置. 平移的對應元素:對應頂點、對應邊(線段)、對應角.學生活動3: 學生觀察并回答教師規范解答,教師出示練習題組,鞏固例題,學生嘗試練習師巡視,個別指導. 認識圖形的平移變換,理解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決定條件.活動意圖說明: 讓學生在一定的數學活動中去體驗、感受數學,通過生活中實例認識圖形的平移變換,探索它的基本性質.能按要求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讓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不斷的完善.板書設計 9.2 平 移 9.2.1 圖形的平移 平移的概念: 例1 例2課堂練習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 1.下列圖形中,不能通過其中一個四邊形平移得到的是( ) 2.小軍同學在網格紙上將某些圖形進行平移操作,他發現平移前后的兩個圖形所組成的圖形可以是軸對稱圖形.如圖所示,現在他將正方形ABCD從當前位置開始進行一次平移操作,平移后的正方形的頂點也在格點上,則使平移前后的兩個正方形組成軸對稱圖形的平移方向有( ) A.3種 B.4種 C.5種 D.無數種 3.如圖,在10×6的網格中,每個小方格的邊長都是1個單位長度,將△ABC平移到△DEF的位置,下面的平移步驟正確的是( ) A.把△ABC先向左平移5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長度 B.把△ABC先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長度 C.把△ABC先向左平移5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2個單位長度 D.把△ABC先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2個單位長度 選做題: 4.如圖,△EFD是由△ABC平移得到的,則平移的距離為( ) A.線段AB的長度 B.線段AE的長度 C.線段BE的長度 D.線段EF的長度 5.如圖,△DEF是由△ABC平移得到的,則平移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平移的距離是____________. 6.如圖,把三角尺的斜邊緊靠直尺平移,一個頂點從刻度“5”平移到刻度“10”,則頂點C平移的距離CC′=________. 【綜合拓展類作業】 7.平移變換不僅與幾何圖形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在一些特殊結構的漢字中,也有平移變換的現象,如:“日”“朋”“圭”等,請你開動腦筋,再寫出兩個具有平移變換現象的漢字:________. 8.新定義問題在如圖的方格紙中,把一個圖形先沿水平方向平移|a|個格(當a為正數時,表示向右平移;當a為負數時,表示向左平移),再沿豎直方向平移|b|個格(當b為正數時,表示向上平移;當b為負數時,表示向下平移),得到一個新的圖形,我們把這個過程記為[a,b].例如:把圖中的△ABC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5格得到△A1B1C1,可以把這個過程記為[3,-5].若再將△A1B1C1經過[5,2]得到△A2B2C2,則△ABC經過平移得到△A2B2C2的過程是( ) A.[2,7] B.[8,-3] C.[8,-7] D.[-8,-2]1.[答案] D 2.[解析] C ①正方形向上平移;②正方形向下平移;③正方形向右平移;④將正方形沿射線BD的方向平移;⑤將正方形沿射線AC的方向平移.故有5種平移方向. 3.[解析] A 注意是從△ABC平移到△DEF,只需觀察點A是如何平移到點D的位置,即可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4.[解析] B 點A,E為對應點,故線段AE的長度可作為平移的距離. 5.[答案] 答案不唯一,如:點A到點D的方向 線段AD的長度 6.[答案] 5 cm 7.[答案] 答案不唯一,如弱、喆 8 [解析] B ∵兩次平移后△ABC水平方向的變化分別為3,5,說明圖形先向右平移了3格后,又向右平移了5格,那么一共向右平移了3+5=8(格); 豎直方向的變化分別為-5,2,說明圖形先向下平移了5格后,又向上平移了2格,那么豎直方向平移了-5+2=-3(格), ∴△ABC經過平移得到△A2B2C2的過程是[8,-3]. 故選B.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 1.如圖,若△DEF是由△ABC平移后得到的,已知點A、D之間的距離為1,CE=2,則BC的長為( ) 第1題圖 A.3 B.1 C.2 D.不確定 2.如圖,在△ABC中,∠C=90°,AC=4,將△ABC沿CB方向平移得到△DEF.若四邊形ABED的面積等于8,則平移的距離為 . 第2題圖 3.如圖,已知△DEF是由△ABC平移所得. (1)點A的對應點是點 ,點B的對應點是點 ,點C的對應點是點 ; (2)對應角∠ABC= ,∠BAC= ,∠ACB= ; (3)線段AD、BE、CF叫做對應點間的連線,猜想這三條線段之間有什么關系呢?(無需證明) 選做題: 4.如圖,網格中的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個單位長度,圖中“魚”的各個頂點都在格點上.把“魚”先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1個單位長度,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并求出平移后的“魚”的面積. 5.如圖,將△ABC沿著從B到D的方向平移后得到△EDF.若AE=12cm,CE=4cm. (1)△ABC平移的距離是多少? (2)求線段BD、EF的長. 【綜合拓展類作業】 6.南湖公園有很多長方形草地,草地里修了很多有趣的小路.如圖,三個圖形都是長為50m、寬為30m的長方形草地,且小路的寬都是1m. (1)如圖1,陰影部分為1m寬的小路(FF1=EE1=1m),長方形除去陰影部分后剩余部分為草地,則草地的面積為 ; 圖1 (2)如圖2,有兩條寬均為1m的小路(圖中陰影部分),則草地的面積為 ; 圖2 (3)如圖3,非陰影部分為1m寬的小路,沿著小路的中間從入口E處走到出口F處,所走的路線(圖中虛線)長為 . 圖3 答案:1.A 2.2 3.(1)D E F (2)∠DEF ∠EDF ∠DFE (3)AD∥BE∥CF,AD=BE=CF. 4.作圖略,平移后的“魚”的面積為11. 5.(1)平移的距離是12cm. (2)BD=12cm,EF=8cm. 6.(1)1470m2 (2)1421m2 (3)108m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實例認識圖形的平移,發現和識別生活中的平移現象,經過作圖的操作過程,能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并能指出平移前后的點、線段與角的對應關系,提高作圖能力,發展空間觀念,進一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及審美意識,培養學生對圖形的欣賞意識.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