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冀人版六年級科學下冊課時精選17.建筑物的結構一、填空題1.除了氣候和環境的影響,建筑物的特點還與人們的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有關。2.房屋的結構系統包括房屋的梁、柱、_______________等主要承重構件。3.趙州橋是_______________結構,攔河大壩是_______________結構,埃菲爾鐵塔是_______________結構,悉尼歌劇院是_______________結構。4.不同地區的建筑物結構會受到當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響。5.薄殼結構的建筑物模仿了_______________的結構特點,它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且能承受較大壓力。二、選擇題6.下列建筑物屬于薄殼結構的是( )。A.鐵架橋 B.大壩 C.悉尼歌劇院7.人類最早建造的房屋是( )。A.獸皮帳篷 B.木屋 C.洞穴8.下列哪種結構是框架結構的典型代表?( )A.故宮的太和殿 B.埃菲爾鐵塔 C.長城9.墻體在建筑物中主要起到( )作用。A.裝飾 B.承重 C.分隔空間、承重10.以下哪種不是影響建筑物穩定性的因素?( )A.建筑物的形狀 B.建筑材料 C.建筑物的顏色11.框架結構的建筑物中,起到支撐作用的主要是( )。A.墻面 B.框架 C.屋頂12.許多現代高層建筑采用鋼結構,主要是因為鋼材具有( )的特點。A.價格便宜 B.重量輕、強度高 C.美觀13.三角形結構在建筑物中被廣泛應用,是因為它具有( )的特點。A.穩定性好 B.空間大 C.容易搭建14.用相同材料搭建的下列形狀的框架,最穩固的是( )。A.正方形 B.長方形 C.三角形三、判斷題15.為了足球教練更好地觀看整個足球場的情況,指揮塔臺建得越高越好。( )16.東方建筑物講求對稱美的比較多,例如故宮、天壇都是對稱建筑。( )17.普通的一張A4紙,無論折成什么樣的結構,承載的木質象棋子數量都相差不多。( )18.造房子時,屋頂采用薄殼結構主要是為了美觀。( )19.建筑物的結構越復雜,就一定越穩固。( )20.三角形結構在任何情況下都比其他形狀的結構更穩固。( )21.薄殼結構的屋頂不能承受較大的重量。( )22.所有的建筑物都必須有堅固的地基。( )23.鋼鐵造的輪船不僅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大量貨物,這是因為鋼鐵本身的重量很重。( )四、連線題24.根據下列的標準對建筑物的結構進行分類連線。 山海關 中國國家體育場 杭州國際會議中心 埃及的金字塔框架結構 拱形結構 三角形結構 球形結構五、簡答題25.請簡要介紹三種常見的建筑物結構類型及其特點。六、實驗題26.樂樂給建筑的形狀和結構分類,發現很多建筑的外形是上部小,底部大,如下圖。這種結構有什么優點?他決定做實驗進行驗證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埃菲爾鐵塔他用同樣的卡紙,制作了兩個相同的圓柱,一個在底部粘貼了3個螺母,另一個在頂部粘貼了3個螺母,如下圖。將兩根圓柱一起放在材料盤中進行晃動,發現螺母在頂部的圓柱易傾倒(1)分析樂樂的實驗方法和現象,推測他研究的問題可能是 。(2)分析實驗結論,可以發現 。27.實驗名稱:建筑物的結構、選材與受力的關系序號 實驗過程 具體做法 科學道理1 搭一個正方體框架,然后用木棍加以固定,比一比誰搭的框架可以承載重物更多。2 用一張16開的白紙和兩個相距10厘米的橋墩,搭座紙橋。比一比誰的紙橋上放的棋子多。3 用3個雞蛋,比一比怎樣使它們承載的重物更多。4 用16開的白紙將一本重0.5千克的16開圖書支起5厘米。比一比,誰用的白紙最少實驗結論:建筑物采用某種結構或選擇某種特殊形狀的材料,主要目的之一是 。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生活方式 文化傳承2.墻3.拱形 實心 框架 薄殼4.氣候 地形5.蛋殼 用料少6.C7.A8.B9.C10.C11.B12.B13.A14.C15.×16.√17.×18.×19.×20.×21.×22.√23.×24.25.①磚混結構:由磚和混凝土等材料組成,結構簡單、成本較低,常用于普通住宅,有一定承重和分隔空間能力。②框架結構:由梁、柱等組成框架承重,空間布局靈活,常用于寫字樓等,墻面可靈活設置。③拱形結構:能將壓力分散,承受力強,如趙州橋,適合建造橋梁等大型建筑。26.上輕下重的建筑和上重下輕的建筑誰更穩固 上輕下重的建筑更穩固27.框架的每個面的對角線各固定一根木棍,做成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把白紙折成“W”形(答案不唯一) 改變形狀可以增加紙橋的承重能力 將3個雞蛋底部用蛋托固定,擺成正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球形結構承載力大 將白紙做成5厘米高的4個空心紙筒 空心結構節省材料,承重能力強,不易折斷 增大建筑物的承受力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