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冀人版六年級科學下冊課時精選18.建筑物的系統一、填空題1.住房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地方,它必須具有一定的系統。我們每天早晚開水龍頭洗漱,接好洗衣機的水管洗衣服,這些活動都依靠家中的_______________系統。2.智能家居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3.建造一所舒適、環保的住宅應考慮_______________系統、結構系統、_______________系統、采光系統等。4.建造住宅就是一項復雜的_______________。5.家庭供暖系統由供水部分、_______________部分、_______________部分組成。6.根據建筑光學的原理和建筑對天然采光的要求一般分為_______________采光、_______________采光、_______________采光三類。二、選擇題7.樂樂調查了家里的天然氣供氣系統,并繪制了示意圖,如下圖。下列評價不正確的是( )。A.只有燃氣灶連接了天然氣B.燃氣灶、熱水器前面都有閥門C.熱水器連接了供電、供水、供氣系統8.絕大多數家庭的衛生間都有窗戶。窗戶的作用是( )。A.通風 B.采光 C.采光和通風9.小麗家的住房裝修好后,在白天不用開燈,房屋里都亮堂堂的,這是因為房屋的( )做得好。A.供電系統 B.采光系統 C.給排水系統10.設計建造一座房屋,需要考慮眾多因素,最優先要考慮的是( )。A.建造成本 B.外觀美麗 C.主體安全11.住宅中有些系統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些系統卻不是必需的,但有了它們能讓我們的生活錦上添花,下列屬于這種系統的是( )。A.結構系統 B.智能系統 C.供水系統12.燃氣熱水器是住宅的( )中的用水器。A.供暖系統 B.采光系統 C.供水系統13.住宅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地方,下列不是住宅必備系統的是( )。A.供水系統 B.供電系統 C.智能管控系統14.下列不屬于采光裝置的是( )。A.窗戶 B.電表 C.折光玻璃15.電表屬于房屋的 ( )系統材料。A.采光 B.供水 C.供電三、判斷題16.智能家居有利于提高家居的安全性。( )17.建筑設計之初就該考慮建筑的結構、采光、供水、供暖等。( )18.一套適宜生活的住宅除了室內的燈光,往往還需要良好的采光系統。 ( )19.住宅的采光系統主要包括門、折光玻璃或反光板等采光裝置。( )20.一所舒適環保的住宅包括供水系統、結構系統、供暖系統、采光系統。( )21.建筑物的供水系統只需要進水管、閥門和水龍頭就可以了。( )22.房屋的梁、柱、墻、窗戶是房屋的結構系統。( )23.空調物聯網智能控制系統能根據人們的活動時間規律,實現開啟和關閉的自動控制。( )24.混合采光能夠使建筑物的采光效果達到更好。( )四、連線題25.連線將建筑的主要系統與其功能、主要部件連接起來。結構系統 滿足用戶對水量、水質、水壓和水溫的要求 墻、梁供暖系統 使室內有良好的光照 暖氣片、回水管供水系統 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 窗戶、折光玻璃采光系統 保證所建造的建筑安全適用 進水管、用水器五、簡答題26.生活中的智能家居有哪些?應用了什么原理?有什么作用?六、綜合題27.洗手池的水究竟是從哪里進來,又從哪里出來的呢?樂樂非常好奇。他打開洗手池下面的柜子門,仔細觀察。如圖是樂樂家洗手池的水管連接情況,分析樂樂家的水管連接圖,在圖上用“實線”標出供水管道,用“虛線”標出排水管道。他又發現,洗手池的下面還有一個角閥,它有什么作用呢?28.觀察如圖所示的供暖系統的組成圖,完成下列題目。(1)家庭住宅采用的供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2)家庭住宅供暖系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3)由供熱站通過_______________將熱水送入家庭住宅,再通過室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熱器閥門進入散熱器,散熱后的水由散熱器出水口流入回水管,流出室外。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水力2.物聯網3.供水 供電4.工程5.散熱 回水6.側窗 天窗 混合7.C8.C9.B10.C11.B12.C13.C14.B15.C16.√17.√18.√19.×20.√21.×22.√23.√24.√25.26.生活中的智能冰箱、燈光、自動窗簾盒、空調自動控溫等都是常見的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依靠的是物聯網技術實時采集物體數據,并將物體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實時準確傳遞出去,通過其自身的智能處理功能,實現對物體的智能控制。智能家居提升了家居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智能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27.角閥的作用是控制水龍頭的進水。28. 集中供暖 供水部分 散熱部分 回水部分 管道 總閥門 熱水管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