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講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任務一 水分的吸收和運輸1.識圖(1)圖中吸收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②]成熟區,適于吸收水的結構特點是有大量根毛,增加了吸水的面積。(2)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要通過根莖葉中的[A]導管,向上運輸到植物的其他器官,用于各項生命活動,植物體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通過[B]篩管向下進行運輸。2.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例如小麥的需水量就比水稻要多。 (×)(2)玉米植株中導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 (×)(3)鹽堿地植物生長不好,是因為土壤溶液濃度過低,影響植物根部吸收水分。 (×)(4)莖中的導管是運輸水分的管道,導管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 (×)(5)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途徑:根毛→根的導管→莖的導管→葉的導管→氣孔。 (√)植物體內水的作用1.(2024·新泰期末)“沒有水,就沒有生命”,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那么對植物而言,水的作用在于( )①使葉片伸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②使植株硬挺,保持直立姿態 ③保持種子形狀,便于儲存及萌發 ④溶解無機鹽,使之能順利運輸到植物各個器官 ⑤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A [水是組成植物細胞的重要成分,水能使植株硬挺,枝葉舒展,有利于接收更多的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水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水的吸收和運輸2.(2024·新泰期中)我們游覽公園,在欣賞美麗景色的同時,也經常會發現園林工人在移栽較大的綠化樹木時,會給綠化樹“掛吊瓶”來補充水和無機鹽,以提高成活率,“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綠化樹木莖的哪一個結構中才可以達到目的( )A.韌皮部 B.木質部C.形成層 D.髓B [木質部內有木纖維和導管。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木纖維起支持作用,因此“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較大綠化樹莖(樹干)的木質部中,B正確。]3.(2024·泰安期末)如圖是綠色開花植物的某些生理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如果表示根對水分的吸收,吸收水分的同時可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一些無機鹽B.b如果表示水分從低往高運輸,輸導水分的結構是導管C.c如果表示水分的散失,“門戶”是氣孔D.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途徑是大氣→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莖葉→大氣D [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不是光合作用)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途徑是大氣→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莖葉→大氣。][感悟提升](1)除莖以外,根和葉脈等結構內也有導管,這些導管相互連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運輸的管網。(2)無機鹽溶解在水中,在植物體吸收和運輸水的同時,無機鹽就“搭著便車” 到達了植物體各部位。任務二 蒸騰作用1.識圖(1)[①]葉脈作用是支持和輸導;[②]上表皮;[③]葉肉,其細胞內含有大量的葉綠體;[④]下表皮;[⑤]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是蒸騰作用的“門戶” ,氣體交換的“窗口” 。(2)葉片是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的。2.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氣孔主要分布在植物葉片的上表皮,這有利于氣體更好地進行交換。 (×)(2)在植樹過程中,為了提高樹苗成活率,應該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 (×)(3)植物根吸收的水99%用于蒸騰作用,只有1%用于生命活動。 (√)(4)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主要原因是大樹有很強的蒸騰作用,帶走了周圍空氣的熱量。 (√)(5)蒸騰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動力。 (×)(6)移栽幼苗時根帶土的目的是保護幼根,利于成活。 (√)葉片的結構1.(2022·泰安中考)如圖是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數字表示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1屬于上皮組織,細胞排列比較緊密B.2內有輸導組織,能夠運輸營養物質C.4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D.5屬于營養組織,細胞內含有大量葉綠體A [1是上表皮,細胞排列比較緊密,保護內部組織,屬于保護組織,A錯誤;2是葉脈,內有輸導組織,能夠運輸營養物質,B正確;散布在表皮細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的4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也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C正確;5葉肉細胞內含有大量葉綠體,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屬于營養組織,D正確。]蒸騰作用的過程及其對植物生活的意義2.(2024·東平期末)下列有關“葉表皮上氣孔”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②氣孔是葉片散失水分的“門戶”,也是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 ③植物的氣孔很小,因此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很少 ④當一對保衛細胞吸水時,它們之間的氣孔就會閉合;反之,氣孔張開 ⑤氣孔地張開與閉合可以調節蒸騰作用的強度,使植物體內保持適量的水分A.①②③ B.①②⑤C.①④⑤ D.②③④B [①氣孔是由兩兩相對而生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呈半月形,內含葉綠體,①正確。②氣孔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②正確。③植物的氣孔很小,但是綠色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以氣體的形式通過氣孔散發出去,即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③錯誤。④保衛細胞吸水時,細胞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時,細胞收縮,氣孔閉合,④錯誤。⑤蒸騰作用是植物的一種重要生理功能,它主要由葉片進行。氣孔地張開和閉合控制著蒸騰作用的強度,⑤正確。]3.(2024·泰安期末)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蒸騰作用只在白天進行B.葉片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C.植物體內的每一根導管都是由許多長形、管狀的細胞所組成的D.蒸騰作用可以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量A [在白天,光照強,植物的氣孔就張開,植物的蒸騰作用就強,在晚上,沒有光照,植物的氣孔就閉合或是縮小,植物的蒸騰作用就弱,而不是停止。所以植物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進行蒸騰作用。][感悟提升](1)保衛細胞和葉肉細胞內有葉綠體;表皮細胞內無葉綠體。(2)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但不是唯一器官,幼嫩的莖也能進行蒸騰作用。(3)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4)移栽植物應注意:①帶土移栽;②雨后或傍晚移栽;③剪枝后移栽;④移栽后遮蓋。(5)沒有綠色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環仍會繼續。蒸騰作用相關的實驗4.(2024·泰安期末)將一段帶有葉的枝條放進滴有幾滴紅墨水的水中,在陽光下照射3~4小時,發現葉脈變紅后,將莖橫向切斷并縱向切開,觀察現象。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在陽光照射下進行實驗是為了促進枝條的蒸騰作用,縮短實驗時間B.滴加紅墨水的作用是為了清晰地觀察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位置和途徑C.從莖的橫切面和縱切面上可以看到變成紅色的部位是木質部和髓D.莖內運輸水分的結構是導管,運輸的方向是由植物體的下端到上端C [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本實驗中,將莖橫切,觀察切口,可以看到染成紅色的部分是木質部,再將枝條縱切開來,可以看到染成紅色的部分是木質部,正是因為木質部中的導管是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5.(2024·肥城期末)下面是興趣小組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圖示(同一植物四個枝條的葉片大小和數量一致,四個量筒內的水量相同,且水面都滴有植物油。實驗前按照圖示處理,實驗時在陽光下照射3小時),實驗結果如下表。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裝置 3小時后量筒內減少的水量(單位:毫升)甲 X乙 16毫升丙 10毫升丁 2毫升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發影響實驗效果B.對比甲和丁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進行C.根據圖示和表中實驗數據,可推斷甲裝置的X值應是26毫升D.乙比丙散失水量多的原因是葉片下表面比上表面有較多的氣孔C [植物油的作用是封住液面,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發影響實驗效果,A正確;對比甲和丁就形成了以葉片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所以實驗結果可以得出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進行,B正確;通過裝置乙得知,葉片下表面散失的水分=16-莖散失的水分=16-2=14毫升,通過裝置丙得知,葉片上表面散失的水分=10-莖散失的水分=10-2=8毫升,所以X=14+8+2=24毫升,C錯誤;葉片下表面比上表面有較多的氣孔,通過下表皮散失的水分要比通過上表皮散失的水分多。所以乙比丙散失水量多,D正確。]6.(2024·泰安三模)在“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課外實踐中,用干濕計分別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獲得的數據如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三個環境應在同一時間測量B.每個環境至少測量三次并取平均值C.相對濕度最大的是茂密的灌叢D.該現象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D [茂密的灌叢植物最多,蒸騰作用最強,相對濕度最大;植物相對較少的草地蒸騰作用較強,相對濕度較大;而沒有植物的裸地蒸騰作用最弱,相對濕度最小,該現象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D錯誤。][感悟提升]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1)光照強度:在一定的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蒸騰作用越強;光照強度越弱,蒸騰作用越弱。但光照過強(如正午),部分氣孔關閉,蒸騰作用反而減弱。(2)環境溫度:在一定的范圍內,溫度越高,蒸騰作用越強。(3)空氣濕度:空氣濕度越小,蒸騰作用越強;反之越弱。(4)空氣流動狀態:空氣流動越快,蒸騰作用越強;反之越弱。一、單項選擇題1.(2024·泰安期末)水和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體內水分充足時,葉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B.植物的生長只需要含氮、磷、鉀的無機鹽C.油菜生長過程中缺少含鉀的無機鹽時,只開花不結果實D.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A [水是新陳代謝過程的反應物質。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機物的合成和分解的過程中,都必須有水分子參與,A正確;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B錯誤;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C錯誤;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拉動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D錯誤。]2.(2024·泰安期中)“山上種滿樹,等于修水庫”,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關于生物圈水循環的描述,錯誤的是( )A.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環境的降水量B.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對植物本身是一種浪費C.森林中的枯枝落葉能吸納大量雨水,使雨水更多地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D.植物體內的水往高處流,主要是因為蒸騰作用能產生一種將水分向上運輸的拉力B [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這不是對水的浪費,蒸騰作用有其重要的意義,B錯誤。]3.(2024·濱州中考)下列生產措施與生物學原理對應錯誤的是( )A.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降低光合作用B.夜間適當降低大棚內的溫度——抑制呼吸作用C.水淹的農田及時排澇——保障農作物根部的氧氣供應D.作物種植時“正其行,通其風”——使作物周圍有充足的二氧化碳A [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4.(2024·煙臺中考)研究者測量了一棵灰樹18小時內水分的運輸速率和水分的吸收速率,并繪制曲線(如圖),分析正確的是( )A.水分的運輸速率大于吸收速率B.水分的運輸和吸收速率都與蒸騰作用無關C.水分運輸和吸收的最高速率相同D.水分的運輸速率和吸收速率存在相關性D [根據曲線圖可知:在上午6時至下午約5時,水分的運輸速率大于吸收速率;下午5時兩者相等;在下午5時至午夜0時,水分的運輸速率小于吸收速率,A錯誤;植物的蒸騰作用是一種“泵”的原理。它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運輸。可見,水分的運輸和吸收速率都與蒸騰作用有關,B錯誤;根據曲線圖可知,兩條曲線的最高點不在一條水平線上,所以水分運輸和吸收的最高速率并不相同,C錯誤;水分的運輸速率和吸收速率通常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因為植物的水分運輸和吸收是相互協調的過程,以維持植物體內水分平衡,D正確。]5.(2024·齊齊哈爾中考)關于綠色植物蒸騰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B.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C.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D.植物吸收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這對植物來說是一種浪費D [植物的蒸騰作用促進水分的吸收及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并能有效的散熱,所以植物吸收的水分,雖然通過蒸騰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這對植物來說不是一種浪費,D錯誤。]6.(2024·湖南模擬)為探究植被類型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某興趣小組選取校園內面積相等的三個區域進行了空氣濕度測量,結果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區域 裸地 草地 灌木叢平均空氣濕度 60% 72% 78%A.該實驗的變量為植被類型B.裸地可作為該實驗的對照組C.灌木叢的空氣濕度高于草地的空氣濕度D.測量時,不需要考慮三個區域的光照強度D [光照強度可能會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進而影響空氣濕度。所以,測量時,需要考慮三個區域的光照強度,D錯誤。]7.(2023·泰安期中)園林工人們在移栽綠化樹時會給綠化樹“掛吊瓶”,以提高成活率。給植物打針輸液是近年來植物施肥和防治病蟲害的常見方法。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給樹木輸液時針頭應插入莖木質部的導管內B.“掛吊瓶”輸入的液體將自下而上在植物體內運輸C.用作施肥的輸液液體,其主要成分應是水分和有機物D.該方法操作簡便,施肥或殺蟲效果好,且對環境污染小C [輸液液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無機鹽,有機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C錯誤。]8.(2024·泰安階段練)取甲、乙兩個相同的枝條(將乙的葉片全部摘除,甲不做處理),同時插入兩個裝有紅色墨水的燒杯,墨水表面鋪滿植物油(如圖),光下3~4小時后,發現甲枝條上少部分葉片的葉脈變紅了。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植物油可避免水分因蒸發而減少B.甲枝條內紅色液體上升速度較快C.甲、乙枝條的韌皮部被染成紅色D.證明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進行C [植物體內,導管位于木質部,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篩管位于韌皮部,能運輸有機物,紅墨水是通過導管運輸的,因此被染成紅色的應為木質部,C錯誤。]二、非選擇題9.(2024·泰安期末)如圖是綠色開花植物的生理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A表示根對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2)根吸收的水分,通過根、莖、葉中的________運輸到葉片后,大部分通過生理過程C散失到大氣中,過程C中水分散失的“門戶”是________。(3)B表示水分在植物體內從低處往高處運輸的過程,其動力主要來自[ ]________。(4)移栽植物時一般會去掉部分枝葉,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5)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的數量是驚人的,1公頃樹林的葉片,每天大約蒸發出100噸水,這些水分的散失對生物圈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6)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用甲、乙、丙、丁四組大小、發育程度相似,質量相同的新鮮菠菜葉,進行如下處理:組別 甲 乙 丙 丁涂凡士林的部位 上表皮 不涂 下表皮 上、下表皮再將上述四組葉片置于通風處,則出現萎蔫現象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A.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解析] (1)圖中A表示根對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2)水分是通過根、莖、葉的導管運輸的,水分進入植物體內少部分用于植物體進行各種正常的生命活動,絕大部分的水通過[C]蒸騰作用以氣體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而蒸騰作用的“門戶”是氣孔。(3)B表示水分在植物體內從低處往高處運輸的過程,其動力主要來自[C]蒸騰作用。(4)植物在移栽過程中總會損傷一些幼根和根毛,導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移栽植物時要去掉部分枝葉、選擇陰天或傍晚移栽、移栽以后要遮陰等,都是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5)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被植物體利用,99%都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去了,從而增加空氣濕度,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6)葉片上的氣孔是植物體散失水分的窗口,葉片的下表皮的氣孔數比上表皮多;則對甲、乙、丙、丁四組大小、發育程度相似,質量相同的新鮮菠菜葉作表格中的處理后,在同樣的時間內,乙葉片散失水分最多,由于下表皮氣孔比上表皮多,甲涂的是上表皮,因此甲葉片次之,丙葉片又次之,丁葉片因為上、下表皮的氣孔都被凡士林密封了,基本不散失水;因此,四個葉片出現萎蔫的先后順序是:乙→甲→丙→丁,B符合題意。[答案] (1)成熟區 (2)導管 氣孔 (3)[C]蒸騰作用 (4)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 (5)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 (6)B課時規范訓練(6)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2分)1.(2024·黑龍江中考)取一段帶葉的莖,把它放入滴有幾滴紅墨水的水里,并在陽光下照射幾小時,被染紅的部分是( )A.木質部中的篩管B.木質部中的導管C.韌皮部中的篩管D.韌皮部中的導管B [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取一段帶葉的莖,把它放入滴有幾滴紅墨水的水里,并在陽光下照射幾小時,被染紅的部分是木質部,正是因為木質部中含有導管是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2.(2024·眉山中考)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兩個枝條,分別標記為A、B,枝條A保留葉片,枝條B摘除葉片,然后,將它們分別插入兩個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這兩個裝置放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24小時。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實驗的變量是有無葉片B.量筒中滴加油滴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發C.實驗結束后,A所在量筒比B所在量筒液面低D.兩量筒中液面差異的原因是枝條A進行了光合作用D [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葉片對水分的影響,因此有無葉片是實驗的變量,A正確;油滴鋪滿水面可以阻止水分通過量筒口蒸發,確保水分的變化僅由植物枝條引起,B正確;由于枝條A保留了葉片,葉片可以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導致A所在量筒的液面下降。而枝條B沒有葉片,幾乎無法進行蒸騰作用,因此B所在量筒的液面應該相對較高,C正確;液面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枝條A的蒸騰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D錯誤。]3.(2024·連云港中考)移栽植物最好在陰天或傍晚,必要時還要去掉部分枝葉,這是為了降低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騰作用 D.吸收作用C [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會有一定的破壞,吸水的能力會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時,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葉,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現萎蔫現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4.(2023·濱州中考)如圖所示為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植物蒸騰作用的強弱與葉片面積的大小密切相關B.三個塑料袋內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C>B>AC.蒸騰作用越強,根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速度越快D.將裝置置于濕度小的環境中,可使實驗現象更明顯A [主要分布在葉片上的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因此植物蒸騰作用的強弱與葉片面積的大小密切相關,A正確。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葉片越多,蒸騰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所以,可預測葉片最多的A袋內壁水珠最多;葉片較少的B袋內壁水珠較少;無葉片的C袋內壁水珠最少。所以,三個塑料袋內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A>B>C,B錯誤。蒸騰作用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但不能促進對無機鹽的吸收,C錯誤。該實驗中,植物的枝葉分別套在A、B、C三個密閉的塑料袋中,因此將裝置置于濕度小的環境中,不會使實驗現象更明顯,D錯誤。]5.(2024·泰山一模)某興趣小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鮮枝條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實驗處理如圖所示,圖甲所示是去掉葉片的枝條。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試管中的水分自然蒸發,影響實驗效果B.裝置甲和丁組合,可探究葉片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C.裝置乙和丙組合,可探究氣孔在葉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D.乙、丙、丁中,水分通過莖和葉脈中的篩管,由葉表面的氣孔散失到大氣D [乙、丙、丁中,水分通過莖和葉脈中的導管,由葉表面的氣孔散失到大氣,篩管運輸的是有機物,D錯誤。]6.(2024·無錫中考)下面幾種植物中,宜選作植物蒸騰作用實驗材料的是( )A.仙人掌 B.雪松C.天竺葵 D.睡蓮C [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在葉片進行。天竺葵的葉片表面積較大,蒸騰作用旺盛,有利于觀察;仙人掌的葉退化為刺狀、雪松的葉退化為針狀,葉的表面積較小,蒸騰作用很弱,短時間內不易觀察;睡蓮在水中蒸騰作用幾乎不能體現。]7.移栽樹木時常常會給樹木掛“吊瓶”,以提高成活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針頭刺入的部位是木質部B.吊瓶中液體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葡萄糖C.吊瓶液體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蒸騰作用D.針頭刺入部位不必太高,蒸騰作用能促進液體運輸到頂端的枝葉B [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樹木的導管分布在木質部,故應該將針頭刺入木質部,A正確。吊瓶中液體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無機鹽,B錯誤。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吊瓶液體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蒸騰作用,C正確。蒸騰作用能促進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故針頭刺入部位不必太高,蒸騰作用能促進液體運輸到頂端的枝葉,D正確。故選B。]8.(2024·青島模擬)檉柳適于在鹽堿灘涂上生長,具有耐鹽堿特性,夏、秋季開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檉柳也適于生活在干旱環境中,為防止水分蒸發其葉片的表皮上沒有氣孔B.檉柳可通過扦插快速繁殖,也可通過種子進行繁殖C.檉柳吸收水分時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D.檉柳根毛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經導管運輸到莖和葉A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氣孔從外界獲得二氧化碳,因此,檉柳有氣孔。檉柳葉片退化成了細小的鱗片以適應干旱的環境,A錯誤。]9.(2024·泰安模擬)研究表明,植物的葉片面積、氣孔狀態與分布跟環境有密切的關系。以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長在干旱地區的植物葉片面積相對較小,陽光充足地區的植物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背光面B.氣孔地張開與閉合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C.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同種植物,氣孔的數量與分布也是不完全相同的D.生活在背光處的相同植物葉片,其葉面積變小,葉片變厚D [生長在干旱地區的植物,由于缺水,所以植物葉片面積相對較小,以減少蒸騰作用;氣孔地開閉受光照強度的影響,陽光充足地區的植物,為防止水分過多散失,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背光面,A正確。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所以氣孔地張開與閉合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B正確。生活的環境不同,水分、溫度、光照強度都不一樣,所以同種植物氣孔的數量與分布不是完全相同的,C正確。生活在背陰處的相同植物葉片,葉面積大,葉片變薄,D錯誤。]10.(2024·濟寧期末)下圖是利用盆栽天竺葵來探究影響蒸騰作用因素的幾個實驗裝置,在光照、溫度等條件都適宜的情況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如果用來探究“葉是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應選取②④兩個裝置進行對照實驗B.如果用來探究光照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可以選取③⑤兩個裝置進行對照實驗C.如果用來探究空氣流動狀況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可以選取②⑤兩個裝置進行對照實驗D.在探究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時首先需要對植物進行暗處理A [為排除花盆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對實驗的干擾,應將透明塑料袋捆扎在天竺葵莖的基部,因此如果用來探究“葉是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應選取②④兩個裝置進行對照實驗,A正確;③沒有將透明塑料袋捆扎在莖的基部,因此無法排除塑料袋內壁的水珠是來自蒸騰作用還是土壤中的水分蒸發,③⑤兩個裝置不能進行對照實驗,B錯誤;②和⑤除光照條件不同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因此不能用來探究空氣流動狀況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C錯誤;蒸騰作用是指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因此在探究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時不需要對植物進行暗處理,D錯誤。]11.(2024·臨沂二模)為探究被子植物葉片的一些生理功能,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在針筒內裝入適量清水,針孔處插入枝條,在U形管中加入100毫升藍墨水,連接針筒和U形管,將針孔及連接處密封后放在適宜環境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實驗結果。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U形管中的液面發生了變化是因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所致B.U形管中的液面發生了變化是因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所致C.該實驗證明了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D.該實驗證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A [該圖中枝條上的葉通過蒸騰作用把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了大氣中,針筒中的水分減少,因此U形管中的液面發生了變化是因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所致。]12.(2024·聊城模擬)聊城東阿黃啟元村的草莓因個體大、味鮮美而著稱,小明為了體驗勞動的樂趣,去摘草莓時向種植戶討要了一株草莓苗,回家種在了花盆里并一次性給草莓施加了很多化肥,草莓當晚就出現萎蔫現象。此時,采取下列哪項措施可使其恢復正常( )A.給花盆疏松土壤B.向花盆中澆適量的水C.把花盆搬到暗處D.用塑料袋把花盆罩起來B [若一次性給草莓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不能吸水,反而會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燒苗”現象。因此要向花盆中澆適量的水,降低土壤溶液濃度。]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15分)13.(7分)(2024·泰安期末)綠色植物通過吸收水分和蒸騰作用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肥是莊稼寶,施足又施巧。”給莊稼施肥最好是在土壤濕潤時,或在下雨、澆水前后進行。從“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角度談一下個人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嘗試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角度解釋:________________。(3)為探究水的運輸,某同學將圖一裝置(木本植物枝條)放在陽光下照射3~4小時,發現整個葉片都紅了,而莖的表面并不紅。取出枝條橫切,發現變紅的部位是[ ]________,位于該部位運輸水分的結構是________。(注:[ ]中填圖中序號或代碼,其后填名稱,以下同。)(4)為探究“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若將圖一裝置中的紅墨水換成清水,并滴加植物油,使油鋪滿水面,定為甲裝置;另外再設置一個乙裝置,乙裝置與甲裝置的不同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試管中滴加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期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隨著水分一起通過導管向上運輸至植物體的各個器官。(2)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表面積大增,利于吸水。(3)將圖一裝置放在陽光下照射3~ 4小時后,取出枝條把莖橫向切斷,發現橫切面上變紅的部位是[②]木質部。該部位中的導管具有運輸水分的功能。(4)乙裝置與甲裝置的不同之處是將枝條上的葉全部去掉。在試管內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這是為了防止瓶內水分的蒸發,以減少瓶內水分散失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散失到植物體外的大氣中的過程。所以預期現象是甲裝置液面下降明顯。[答案] (1)無機鹽(肥料)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運輸到植物體各器官(意思正確即可) (2)根尖的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意思正確即可,在此基礎上的詳細解釋亦可) (3)[②]木質部 導管 (4)將枝條上的葉全部去掉或換一枝無葉枝條 避免試管內的水分因蒸發而減少,影響效果 甲裝置液面下降明顯(反之,亦可)14.(8分)(2024·泰安期末)實驗課上,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請完成他們的實驗步驟。Ⅰ.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1)將新鮮的菠菜葉片平放在小木板上。(2)右手捏緊____________刀片,沿著垂直于________的方向,迅速切割葉片。(3)每切一次,將刀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皿中蘸一下,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4)用毛筆蘸出________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Ⅱ.制作葉片下表皮臨時裝片(5)用鑷子撕下一小塊蠶豆葉片的下表皮,制成臨時裝片。Ⅲ.觀察葉片的結構(6)將制作好的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如圖一和圖二所示。Ⅳ.交流(7)圖二中的⑦⑧⑨分別對應的是圖一中的________(填序號),圖一中[ ]________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8)通過觀察,小欣發現葉片由多種組織構成,并認為每種組織的結構都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請你從圖一所示的②④兩種結構中任選一種,仿照表中的實例,填寫表格:結構 主要組織 結構與功能的關系①⑤ 保護組織 細胞排列緊密,與其保護內部組織的功能相適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2)并排的兩片 主葉脈 (4)最薄(7)③⑥⑤ [⑥]氣孔 (8)②(或④) 營養組織(或輸導組織) 葉肉細胞里含有許多葉綠體,并且含有大量液泡儲存著營養物質,與其儲藏營養物質的功能相適應(或葉脈中有導管和篩管,與其輸導作用的功能相適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79張PPT)第6講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課標導航 明標定向內容要求1.植物根部吸收生活所需的水和無機鹽,通過導管向上運輸,供植物利用,其中大部分水通過蒸騰作用散失。2.葉片產生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供植物其他器官利用。3.植物通過對水的吸收和散失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學業要求1.運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等方面的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相關現象。2.從物質循環與能量變化的角度,闡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深化研討 任務達成1.識圖任務一 水分的吸收和運輸(1)圖中吸收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__]______,適于吸收水的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要通過根莖葉中的[A]____,向上運輸到植物的其他器官,用于各項生命活動,植物體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通過[B]____向下進行運輸。②成熟區有大量根毛,增加了吸水的面積導管篩管2.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例如小麥的需水量就比水稻要多。 ( )(2)玉米植株中導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 ( )(3)鹽堿地植物生長不好,是因為土壤溶液濃度過低,影響植物根部吸收水分。 ( )(4)莖中的導管是運輸水分的管道,導管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 ( )(5)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途徑:根毛→根的導管→莖的導管→葉的導管→氣孔。 ( )××××√考向1 植物體內水的作用1.(2024·新泰期末)“沒有水,就沒有生命”,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那么對植物而言,水的作用在于( )①使葉片伸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②使植株硬挺,保持直立姿態 ③保持種子形狀,便于儲存及萌發 ④溶解無機鹽,使之能順利運輸到植物各個器官 ⑤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A [水是組成植物細胞的重要成分,水能使植株硬挺,枝葉舒展,有利于接收更多的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水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考向2 水的吸收和運輸2.(2024·新泰期中)我們游覽公園,在欣賞美麗景色的同時,也經常會發現園林工人在移栽較大的綠化樹木時,會給綠化樹“掛吊瓶”來補充水和無機鹽,以提高成活率,“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綠化樹木莖的哪一個結構中才可以達到目的( )A.韌皮部 B.木質部 C.形成層 D.髓√B [木質部內有木纖維和導管。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木纖維起支持作用,因此“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較大綠化樹莖(樹干)的木質部中,B正確。]3.(2024·泰安期末)如圖是綠色開花植物的某些生理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如果表示根對水分的吸收,吸收水分的同時可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一些無機鹽B.b如果表示水分從低往高運輸,輸導水分的結構是導管C.c如果表示水分的散失,“門戶”是氣孔D.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途徑是大氣→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莖葉→大氣√D [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不是光合作用)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途徑是大氣→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莖葉→大氣。][感悟提升](1)除莖以外,根和葉脈等結構內也有導管,這些導管相互連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運輸的管網。(2)無機鹽溶解在水中,在植物體吸收和運輸水的同時,無機鹽就“搭著便車” 到達了植物體各部位。1.識圖任務二 蒸騰作用(1)[①]____作用是__________;[②]______;[③]____,其細胞內含有大量的______;[④]______;[⑤]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________圍成的空腔,是蒸騰作用的“門戶” ,________的“窗口” 。(2)葉片是由表皮、____和葉脈組成的。葉脈支持和輸導上表皮葉肉葉綠體下表皮保衛細胞氣體交換葉肉2.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氣孔主要分布在植物葉片的上表皮,這有利于氣體更好地進行交換。 ( )(2)在植樹過程中,為了提高樹苗成活率,應該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 ( )(3)植物根吸收的水99%用于蒸騰作用,只有1%用于生命活動。 ( )(4)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主要原因是大樹有很強的蒸騰作用,帶走了周圍空氣的熱量。 ( )(5)蒸騰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動力。 ( )(6)移栽幼苗時根帶土的目的是保護幼根,利于成活。 ( )××√√×√考向1 葉片的結構1.(2022·泰安中考)如圖是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數字表示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1屬于上皮組織,細胞排列比較緊密B.2內有輸導組織,能夠運輸營養物質C.4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D.5屬于營養組織,細胞內含有大量葉綠體243題號156√A [1是上表皮,細胞排列比較緊密,保護內部組織,屬于保護組織,A錯誤;2是葉脈,內有輸導組織,能夠運輸營養物質,B正確;散布在表皮細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的4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也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C正確;5葉肉細胞內含有大量葉綠體,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屬于營養組織,D正確。]243題號156考向2 蒸騰作用的過程及其對植物生活的意義2.(2024·東平期末)下列有關“葉表皮上氣孔”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 ②氣孔是葉片散失水分的“門戶”,也是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 ③植物的氣孔很小,因此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很少 ④當一對保衛細胞吸水時,它們之間的氣孔就會閉合;反之,氣孔張開 ⑤氣孔地張開與閉合可以調節蒸騰作用的強度,使植物體內保持適量的水分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243題號156√B [①氣孔是由兩兩相對而生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呈半月形,內含葉綠體,①正確。②氣孔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②正確。③植物的氣孔很小,但是綠色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以氣體的形式通過氣孔散發出去,即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③錯誤。④保衛細胞吸水時,細胞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時,細胞收縮,氣孔閉合,④錯誤。⑤蒸騰作用是植物的一種重要生理功能,它主要由葉片進行。氣孔地張開和閉合控制著蒸騰作用的強度,⑤正確。]243題號1563.(2024·泰安期末)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蒸騰作用只在白天進行B.葉片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C.植物體內的每一根導管都是由許多長形、管狀的細胞所組成的D.蒸騰作用可以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量243題號156√A [在白天,光照強,植物的氣孔就張開,植物的蒸騰作用就強,在晚上,沒有光照,植物的氣孔就閉合或是縮小,植物的蒸騰作用就弱,而不是停止。所以植物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進行蒸騰作用。][感悟提升](1)保衛細胞和葉肉細胞內有葉綠體;表皮細胞內無葉綠體。(2)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但不是唯一器官,幼嫩的莖也能進行蒸騰作用。(3)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4)移栽植物應注意:①帶土移栽;②雨后或傍晚移栽;③剪枝后移栽;④移栽后遮蓋。(5)沒有綠色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環仍會繼續。243題號156√考向3 蒸騰作用相關的實驗4.(2024·泰安期末)將一段帶有葉的枝條放進滴有幾滴紅墨水的水中,在陽光下照射3~4小時,發現葉脈變紅后,將莖橫向切斷并縱向切開,觀察現象。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在陽光照射下進行實驗是為了促進枝條的蒸騰作用,縮短實驗時間B.滴加紅墨水的作用是為了清晰地觀察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的位置和途徑C.從莖的橫切面和縱切面上可以看到變成紅色的部位是木質部和髓D.莖內運輸水分的結構是導管,運輸的方向是由植物體的下端到上端C [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本實驗中,將莖橫切,觀察切口,可以看到染成紅色的部分是木質部,再將枝條縱切開來,可以看到染成紅色的部分是木質部,正是因為木質部中的導管是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243題號1565.(2024·肥城期末)下面是興趣小組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圖示(同一植物四個枝條的葉片大小和數量一致,四個量筒內的水量相同,且水面都滴有植物油。實驗前按照圖示處理,實驗時在陽光下照射3小時),實驗結果如下表。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243題號156243題號156裝置 3小時后量筒內減少的水量(單位:毫升)甲 X乙 16毫升丙 10毫升丁 2毫升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發影響實驗效果B.對比甲和丁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進行C.根據圖示和表中實驗數據,可推斷甲裝置的X值應是26毫升D.乙比丙散失水量多的原因是葉片下表面比上表面有較多的氣孔√C [植物油的作用是封住液面,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發影響實驗效果,A正確;對比甲和丁就形成了以葉片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所以實驗結果可以得出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進行,B正確;通過裝置乙得知,葉片下表面散失的水分=16-莖散失的水分=16-2=14毫升,通過裝置丙得知,葉片上表面散失的水分=10-莖散失的水分=10-2=8毫升,所以X=14+8+2=24毫升,C錯誤;葉片下表面比上表面有較多的氣孔,通過下表皮散失的水分要比通過上表皮散失的水分多。所以乙比丙散失水量多,D正確。]243題號1566.(2024·泰安三模)在“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課外實踐中,用干濕計分別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獲得的數據如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三個環境應在同一時間測量B.每個環境至少測量三次并取平均值C.相對濕度最大的是茂密的灌叢D.該現象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243題號156√D [茂密的灌叢植物最多,蒸騰作用最強,相對濕度最大;植物相對較少的草地蒸騰作用較強,相對濕度較大;而沒有植物的裸地蒸騰作用最弱,相對濕度最小,該現象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D錯誤。]243題號156[感悟提升]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1)光照強度:在一定的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蒸騰作用越強;光照強度越弱,蒸騰作用越弱。但光照過強(如正午),部分氣孔關閉,蒸騰作用反而減弱。(2)環境溫度:在一定的范圍內,溫度越高,蒸騰作用越強。(3)空氣濕度:空氣濕度越小,蒸騰作用越強;反之越弱。(4)空氣流動狀態:空氣流動越快,蒸騰作用越強;反之越弱。一、單項選擇題1.(2024·泰安期末)水和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體內水分充足時,葉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B.植物的生長只需要含氮、磷、鉀的無機鹽C.油菜生長過程中缺少含鉀的無機鹽時,只開花不結果實D.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1題號23456789√15分鐘練 當堂達標1題號23456789A [水是新陳代謝過程的反應物質。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機物的合成和分解的過程中,都必須有水分子參與,A正確;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B錯誤;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C錯誤;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拉動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D錯誤。]2.(2024·泰安期中)“山上種滿樹,等于修水庫”,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關于生物圈水循環的描述,錯誤的是( )A.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環境的降水量B.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對植物本身是一種浪費C.森林中的枯枝落葉能吸納大量雨水,使雨水更多地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D.植物體內的水往高處流,主要是因為蒸騰作用能產生一種將水分向上運輸的拉力1題號23456789√1題號23456789B [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這不是對水的浪費,蒸騰作用有其重要的意義,B錯誤。]3.(2024·濱州中考)下列生產措施與生物學原理對應錯誤的是( )A.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降低光合作用B.夜間適當降低大棚內的溫度——抑制呼吸作用C.水淹的農田及時排澇——保障農作物根部的氧氣供應D.作物種植時“正其行,通其風”——使作物周圍有充足的二氧化碳1題號23456789√A [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4.(2024·煙臺中考)研究者測量了一棵灰樹18小時內水分的運輸速率和水分的吸收速率,并繪制曲線(如圖),分析正確的是( )A.水分的運輸速率大于吸收速率B.水分的運輸和吸收速率都與蒸騰作用無關C.水分運輸和吸收的最高速率相同D.水分的運輸速率和吸收速率存在相關性1題號23456789√D [根據曲線圖可知:在上午6時至下午約5時,水分的運輸速率大于吸收速率;下午5時兩者相等;在下午5時至午夜0時,水分的運輸速率小于吸收速率,A錯誤;植物的蒸騰作用是一種“泵”的原理。它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運輸。可見,水分的運輸和吸收速率都與蒸騰作用有關,B錯誤;根據曲線圖可知,兩條曲線的最高點不在一條水平線上,所以水分運輸和吸收的最高速率并不相同,C錯誤;水分的運輸速率和吸收速率通常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因為植物的水分運輸和吸收是相互協調的過程,以維持植物體內水分平衡,D正確。]1題號234567895.(2024·齊齊哈爾中考)關于綠色植物蒸騰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B.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C.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D.植物吸收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這對植物來說是一種浪費1題號23456789√D [植物的蒸騰作用促進水分的吸收及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并能有效的散熱,所以植物吸收的水分,雖然通過蒸騰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這對植物來說不是一種浪費,D錯誤。]6.(2024·湖南模擬)為探究植被類型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某興趣小組選取校園內面積相等的三個區域進行了空氣濕度測量,結果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1題號23456789區域 裸地 草地 灌木叢平均空氣濕度 60% 72% 78%A.該實驗的變量為植被類型B.裸地可作為該實驗的對照組C.灌木叢的空氣濕度高于草地的空氣濕度D.測量時,不需要考慮三個區域的光照強度1題號23456789D [光照強度可能會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進而影響空氣濕度。所以,測量時,需要考慮三個區域的光照強度,D錯誤。]√7.(2023·泰安期中)園林工人們在移栽綠化樹時會給綠化樹“掛吊瓶”,以提高成活率。給植物打針輸液是近年來植物施肥和防治病蟲害的常見方法。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給樹木輸液時針頭應插入莖木質部的導管內B.“掛吊瓶”輸入的液體將自下而上在植物體內運輸C.用作施肥的輸液液體,其主要成分應是水分和有機物D.該方法操作簡便,施肥或殺蟲效果好,且對環境污染小1題號23456789√C [輸液液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無機鹽,有機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C錯誤。]8.(2024·泰安階段練)取甲、乙兩個相同的枝條(將乙的葉片全部摘除,甲不做處理),同時插入兩個裝有紅色墨水的燒杯,墨水表面鋪滿植物油(如圖),光下3~4小時后,發現甲枝條上少部分葉片的葉脈變紅了。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植物油可避免水分因蒸發而減少B.甲枝條內紅色液體上升速度較快C.甲、乙枝條的韌皮部被染成紅色D.證明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進行1題號23456789√C [植物體內,導管位于木質部,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篩管位于韌皮部,能運輸有機物,紅墨水是通過導管運輸的,因此被染成紅色的應為木質部,C錯誤。]1題號23456789二、非選擇題9.(2024·泰安期末)如圖是綠色開花植物的生理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題號23456789(1)A表示根對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2)根吸收的水分,通過根、莖、葉中的________運輸到葉片后,大部分通過生理過程C散失到大氣中,過程C中水分散失的“門戶”是________。(3)B表示水分在植物體內從低處往高處運輸的過程,其動力主要來自[ ]________。1題號23456789成熟區導管氣孔C蒸騰作用(4)移栽植物時一般會去掉部分枝葉,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5)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的數量是驚人的,1公頃樹林的葉片,每天大約蒸發出100噸水,這些水分的散失對生物圈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1題號23456789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6)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用甲、乙、丙、丁四組大小、發育程度相似,質量相同的新鮮菠菜葉,進行如下處理:1題號23456789再將上述四組葉片置于通風處,則出現萎蔫現象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A.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組別 甲 乙 丙 丁涂凡士林的部位 上表皮 不涂 下表皮 上、下表皮B[解析] (1)圖中A表示根對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2)水分是通過根、莖、葉的導管運輸的,水分進入植物體內少部分用于植物體進行各種正常的生命活動,絕大部分的水通過[C]蒸騰作用以氣體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而蒸騰作用的“門戶”是氣孔。(3)B表示水分在植物體內從低處往高處運輸的過程,其動力主要來自[C]蒸騰作用。1題號23456789(4)植物在移栽過程中總會損傷一些幼根和根毛,導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移栽植物時要去掉部分枝葉、選擇陰天或傍晚移栽、移栽以后要遮陰等,都是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5)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被植物體利用,99%都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去了,從而增加空氣濕度,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1題號23456789(6)葉片上的氣孔是植物體散失水分的窗口,葉片的下表皮的氣孔數比上表皮多;則對甲、乙、丙、丁四組大小、發育程度相似,質量相同的新鮮菠菜葉作表格中的處理后,在同樣的時間內,乙葉片散失水分最多,由于下表皮氣孔比上表皮多,甲涂的是上表皮,因此甲葉片次之,丙葉片又次之,丁葉片因為上、下表皮的氣孔都被凡士林密封了,基本不散失水;因此,四個葉片出現萎蔫的先后順序是:乙→甲→丙→丁,B符合題意。1題號23456789題號課時規范訓練(6)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13524687910111213√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2分)1.(2024·黑龍江中考)取一段帶葉的莖,把它放入滴有幾滴紅墨水的水里,并在陽光下照射幾小時,被染紅的部分是( )A.木質部中的篩管 B.木質部中的導管C.韌皮部中的篩管 D.韌皮部中的導管14B [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取一段帶葉的莖,把它放入滴有幾滴紅墨水的水里,并在陽光下照射幾小時,被染紅的部分是木質部,正是因為木質部中含有導管是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題號21345687910111213√2.(2024·眉山中考)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兩個枝條,分別標記為A、B,枝條A保留葉片,枝條B摘除葉片,然后,將它們分別插入兩個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這兩個裝置放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24小時。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實驗的變量是有無葉片B.量筒中滴加油滴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發C.實驗結束后,A所在量筒比B所在量筒液面低D.兩量筒中液面差異的原因是枝條A進行了光合作用14題號21345687910111213D [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葉片對水分的影響,因此有無葉片是實驗的變量,A正確;油滴鋪滿水面可以阻止水分通過量筒口蒸發,確保水分的變化僅由植物枝條引起,B正確;由于枝條A保留了葉片,葉片可以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導致A所在量筒的液面下降。而枝條B沒有葉片,幾乎無法進行蒸騰作用,因此B所在量筒的液面應該相對較高,C正確;液面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枝條A的蒸騰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D錯誤。]14題號32456879101112131√3.(2024·連云港中考)移栽植物最好在陰天或傍晚,必要時還要去掉部分枝葉,這是為了降低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騰作用 D.吸收作用14C [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會有一定的破壞,吸水的能力會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時,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葉,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現萎蔫現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題號42356879101112131√4.(2023·濱州中考)如圖所示為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植物蒸騰作用的強弱與葉片面積的大小密切相關B.三個塑料袋內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C>B>AC.蒸騰作用越強,根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速度越快D.將裝置置于濕度小的環境中,可使實驗現象更明顯14題號42356879101112131A [主要分布在葉片上的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因此植物蒸騰作用的強弱與葉片面積的大小密切相關,A正確。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葉片越多,蒸騰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所以,可預測葉片最多的A袋內壁水珠最多;葉片較少的B袋內壁水珠較少;無葉片的C袋內壁水珠最少。所以,三個塑料袋內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A>B>C,B錯誤。蒸騰作用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但不能促進對無機鹽的吸收,C錯誤。該實驗中,植物的枝葉分別套在A、B、C三個密閉的塑料袋中,因此將裝置置于濕度小的環境中,不會使實驗現象更明顯,D錯誤。]14題號245368791011121315.(2024·泰山一模)某興趣小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鮮枝條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實驗處理如圖所示,圖甲所示是去掉葉片的枝條。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14題號24536879101112131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試管中的水分自然蒸發,影響實驗效果B.裝置甲和丁組合,可探究葉片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C.裝置乙和丙組合,可探究氣孔在葉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D.乙、丙、丁中,水分通過莖和葉脈中的篩管,由葉表面的氣孔散失到大氣14√D [乙、丙、丁中,水分通過莖和葉脈中的導管,由葉表面的氣孔散失到大氣,篩管運輸的是有機物,D錯誤。]題號24536879101112131√6.(2024·無錫中考)下面幾種植物中,宜選作植物蒸騰作用實驗材料的是( )A.仙人掌 B.雪松C.天竺葵 D.睡蓮14C [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在葉片進行。天竺葵的葉片表面積較大,蒸騰作用旺盛,有利于觀察;仙人掌的葉退化為刺狀、雪松的葉退化為針狀,葉的表面積較小,蒸騰作用很弱,短時間內不易觀察;睡蓮在水中蒸騰作用幾乎不能體現。]題號24537689101112131√7.移栽樹木時常常會給樹木掛“吊瓶”,以提高成活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針頭刺入的部位是木質部B.吊瓶中液體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葡萄糖C.吊瓶液體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蒸騰作用D.針頭刺入部位不必太高,蒸騰作用能促進液體運輸到頂端的枝葉14題號24537689101112131B [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樹木的導管分布在木質部,故應該將針頭刺入木質部,A正確。吊瓶中液體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無機鹽,B錯誤。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吊瓶液體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蒸騰作用,C正確。蒸騰作用能促進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故針頭刺入部位不必太高,蒸騰作用能促進液體運輸到頂端的枝葉,D正確。故選B。]14題號24538679101112131√8.(2024·青島模擬)檉柳適于在鹽堿灘涂上生長,具有耐鹽堿特性,夏、秋季開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檉柳也適于生活在干旱環境中,為防止水分蒸發其葉片的表皮上沒有氣孔B.檉柳可通過扦插快速繁殖,也可通過種子進行繁殖C.檉柳吸收水分時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D.檉柳根毛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經導管運輸到莖和葉14A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氣孔從外界獲得二氧化碳,因此,檉柳有氣孔。檉柳葉片退化成了細小的鱗片以適應干旱的環境,A錯誤。]題號92453867101112131√9.(2024·泰安模擬)研究表明,植物的葉片面積、氣孔狀態與分布跟環境有密切的關系。以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長在干旱地區的植物葉片面積相對較小,陽光充足地區的植物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背光面B.氣孔地張開與閉合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C.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同種植物,氣孔的數量與分布也是不完全相同的D.生活在背光處的相同植物葉片,其葉面積變小,葉片變厚14題號92453867101112131D [生長在干旱地區的植物,由于缺水,所以植物葉片面積相對較小,以減少蒸騰作用;氣孔地開閉受光照強度的影響,陽光充足地區的植物,為防止水分過多散失,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背光面,A正確。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所以氣孔地張開與閉合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B正確。生活的環境不同,水分、溫度、光照強度都不一樣,所以同種植物氣孔的數量與分布不是完全相同的,C正確。生活在背陰處的相同植物葉片,葉面積大,葉片變薄,D錯誤。]14題號9245386710111213110.(2024·濟寧期末)下圖是利用盆栽天竺葵來探究影響蒸騰作用因素的幾個實驗裝置,在光照、溫度等條件都適宜的情況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14A.如果用來探究“葉是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應選取②④兩個裝置進行對照實驗B.如果用來探究光照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可以選取③⑤兩個裝置進行對照實驗C.如果用來探究空氣流動狀況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可以選取②⑤兩個裝置進行對照實驗D.在探究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時首先需要對植物進行暗處理題號9245386710111213114√A [為排除花盆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對實驗的干擾,應將透明塑料袋捆扎在天竺葵莖的基部,因此如果用來探究“葉是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應選取②④兩個裝置進行對照實驗,A正確;③沒有將透明塑料袋捆扎在莖的基部,因此無法排除塑料袋內壁的水珠是來自蒸騰作用還是土壤中的水分蒸發,③⑤兩個裝置不能進行對照實驗,B錯誤;②和⑤除光照條件不同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因此不能用來探究空氣流動狀況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C錯誤;蒸騰作用是指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因此在探究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時不需要對植物進行暗處理,D錯誤。]題號9245386710111213114題號9245386710111213111.(2024·臨沂二模)為探究被子植物葉片的一些生理功能,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在針筒內裝入適量清水,針孔處插入枝條,在U形管中加入100毫升藍墨水,連接針筒和U形管,將針孔及連接處密封后放在適宜環境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實驗結果。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14題號92453867101112131A.U形管中的液面發生了變化是因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所致B.U形管中的液面發生了變化是因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所致C.該實驗證明了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D.該實驗證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14√A [該圖中枝條上的葉通過蒸騰作用把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了大氣中,針筒中的水分減少,因此U形管中的液面發生了變化是因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所致。]題號92453867101112131√1412.(2024·聊城模擬)聊城東阿黃啟元村的草莓因個體大、味鮮美而著稱,小明為了體驗勞動的樂趣,去摘草莓時向種植戶討要了一株草莓苗,回家種在了花盆里并一次性給草莓施加了很多化肥,草莓當晚就出現萎蔫現象。此時,采取下列哪項措施可使其恢復正常( )A.給花盆疏松土壤B.向花盆中澆適量的水C.把花盆搬到暗處D.用塑料袋把花盆罩起來題號9245386710111213114B [若一次性給草莓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不能吸水,反而會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燒苗”現象。因此要向花盆中澆適量的水,降低土壤溶液濃度。]題號92453867101112131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15分)13.(7分)(2024·泰安期末)綠色植物通過吸收水分和蒸騰作用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4題號92453867101112131(1)“肥是莊稼寶,施足又施巧。”給莊稼施肥最好是在土壤濕潤時,或在下雨、澆水前后進行。從“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角度談一下個人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嘗試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角度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無機鹽(肥料)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運輸到植物體各器官(意思正確即可)根尖的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意思正確即可,在此基礎上的詳細解釋亦可)題號92453867101112131(3)為探究水的運輸,某同學將圖一裝置(木本植物枝條)放在陽光下照射3~4小時,發現整個葉片都紅了,而莖的表面并不紅。取出枝條橫切,發現變紅的部位是[ ]________,位于該部位運輸水分的結構是________。(注:[ ]中填圖中序號或代碼,其后填名稱,以下同。)14②木質部導管題號92453867101112131(4)為探究“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若將圖一裝置中的紅墨水換成清水,并滴加植物油,使油鋪滿水面,定為甲裝置;另外再設置一個乙裝置,乙裝置與甲裝置的不同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試管中滴加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期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將枝條上的葉全部去掉或換一枝無葉枝條避免試管內的水分因蒸發而減少, 影響效果甲裝置液面下降明顯(反之,亦可)題號9245386710111213114[解析] (1)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隨著水分一起通過導管向上運輸至植物體的各個器官。(2)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表面積大增,利于吸水。(3)將圖一裝置放在陽光下照射3~ 4小時后,取出枝條把莖橫向切斷,發現橫切面上變紅的部位是[②]木質部。該部位中的導管具有運輸水分的功能。(4)乙裝置與甲裝置的不同之處是將枝條上的葉全部去掉。在試管內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這是為了防止瓶內水分的蒸發,以減少瓶內水分散失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散失到植物體外的大氣中的過程。所以預期現象是甲裝置液面下降明顯。題號924538671011121311414.(8分)(2024·泰安期末)實驗課上,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請完成他們的實驗步驟。題號92453867101112131Ⅰ.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1)將新鮮的菠菜葉片平放在小木板上。(2)右手捏緊____________刀片,沿著垂直于________的方向,迅速切割葉片。(3)每切一次,將刀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皿中蘸一下,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4)用毛筆蘸出_______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14并排的兩片主葉脈最薄題號92453867101112131Ⅱ.制作葉片下表皮臨時裝片(5)用鑷子撕下一小塊蠶豆葉片的下表皮,制成臨時裝片。Ⅲ.觀察葉片的結構(6)將制作好的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如圖一和圖二所示。Ⅳ.交流(7)圖二中的⑦⑧⑨分別對應的是圖一中的________(填序號),圖一中[ ]________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14③⑥⑤ ⑥氣孔題號92453867101112131(8)通過觀察,小欣發現葉片由多種組織構成,并認為每種組織的結構都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請你從圖一所示的②④兩種結構中任選一種,仿照表中的實例,填寫表格:14結構 主要組織 結構與功能的關系①⑤ 保護組織 細胞排列緊密,與其保護內部組織的功能相適應題號9245386710111213114結構 主要組織 結構與功能的關系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或④)營養組織(或輸導組織) 葉肉細胞里含有許多葉綠體,并且含有大量液泡儲存著營養物質,與其儲藏營養物質的功能相適應(或葉脈中有導管和篩管,與其輸導作用的功能相適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生物復習第三單元第6講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學案.docx 中考生物復習第三單元第6講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