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生物復習第三單元第7講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課件(共160張PPT)+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生物復習第三單元第7講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課件(共160張PPT)+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7講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任務一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識圖
(1)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A]葉綠體。光合作用原料是[③]水和[④]二氧化碳;產物是[①]有機物和[②]氧氣;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⑤]是光。
(2)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
(3)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
(4)光合作用的實質: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2.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光合作用只能在綠色植物的葉片進行。 (×)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無時無刻進行著。 (×)
(3)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并將有機物里的能量釋放出來。 (×)
(4)綠葉制造的有機物經葉脈、葉柄、莖中的篩管可運到植株各處。 (√)
(5)光合作用必需的外界條件是有太陽光,人造光不起作用。 (×)
(6)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成了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
光合作用的過程
1.(2024·寧陽期末)寧陽縣被稱為“大棗之鄉”,是全國著名的大棗生產基地。葛石鎮是寧陽大棗的主產區,全鎮大棗已有2 700多年栽培歷史,總面積8萬畝,年產量3 500萬公斤。從早春棗樹發芽,到開花,最后碩果累累,能使大棗增產的物質主要來源于(  )
A.土壤中的無機鹽
B.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C.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
C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由題意可知,大棗增產物質主要來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主要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無機鹽不參與有機物的制造。]
2.(2024·泰安期末)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葉片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
B.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C.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在葉綠體中進行
D.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C [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莖的綠色部位也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葉片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A正確;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B正確;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在線粒體(不是葉綠體)中進行,C錯誤;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微生物,呼吸作用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過程。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D正確。]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3.(2024·泰安中考)紫葉芥菜是一種富含花青素的新型保健蔬菜,花青素呈紫色。紫葉芥菜的花青素含量顯著高于綠葉芥菜,但二者葉綠素含量無明顯差異。研究人員探究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對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光合速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2、圖3所示。請分析回答:
(1)圖1是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葉片橫切面示意圖,在顯微鏡下結構A1呈紫色、A2無色透明,結構B1、B2均呈綠色。花青素主要存在于葉片[  ]________([  ]填圖中代碼,橫線上填結構名稱)細胞中,葉綠素主要存在于葉肉細胞的________中。
(2)分析圖2中光照強度低于800 μmol·m-2·s-1時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光合速率的變化特點,推測紫葉芥菜在弱光環境中的適應能力________(填“強于”“同于”或“弱于”)綠葉芥菜。在農業生產中栽培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時,應為紫葉芥菜提供相對________的光照條件。
(3)分析圖3可知,當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相同時,________芥菜的光合速率較高,說明它利用二氧化碳的效率較高。根據兩種芥菜光合速率隨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特點,在溫室種植時為提高產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上述實驗及花青素在兩種芥菜葉片中的分布情況,推測紫葉芥菜葉片中存在的大量花青素,會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降低光合作用。
[解析] (1)花青素是一種存在于植物細胞液泡中的色素,而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關鍵色素,主要存在于葉綠體中。根據題目描述,A1(表皮)呈紫色,A2(表皮)無色透明,而B1和B2是葉肉,均呈綠色。可以推斷花青素主要存在于A1,即表皮細胞中,而葉綠素存在于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2)根據圖2所示,紫葉芥菜在光照強度低于800 μmol·m-2·s-1時的光合速率高于綠葉芥菜,說明其在弱光環境下的適應能力比綠葉芥菜強。因此,在農業生產中,為了提高紫葉芥菜的光合效率,應為其提供相對較弱的光照條件。(3)結合題圖3可知,綠葉芥菜在相同二氧化碳濃度下的光合速率高于紫葉芥菜,說明綠葉芥菜利用二氧化碳的效率較高。為了提高溫室中紫葉芥菜的產量,可以通過適當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來促進其光合作用。(4)結合上述分析可知,紫葉芥菜葉片中的花青素主要分布在表皮細胞中,而葉綠體主要分布在葉肉細胞中。紫葉芥菜葉片中存在的大量花青素,可能會對葉綠體進行了遮擋,從而影響了葉綠體內的葉綠素對光能的吸收和利用,進而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
[答案] (1)[A1]表皮 葉綠體 (2)強于 較弱 (3)綠葉 適當增加二氧化碳 (4)葉綠素吸收和利用光能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4.(2024·肥城一模)在鄉村振興幫扶工作組的指導下,某村興起了大棚草莓的種植熱潮。想要種出的草莓香甜飽滿,吸引游客前來采摘,下列針對大棚種植采取的措施,錯誤的是(  )
A.保證大棚內晝夜溫度恒定
B.合理控制草莓的種植密度
C.適當延長草莓的光照時間
D.白天增施二氧化碳“氣肥”
A [增加晝夜溫差,白天能提高光合作用,夜間能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消耗,增加產量。故保證大棚內晝夜溫度恒定不利于增加草莓產量,A錯誤;合理控制草莓的種植密度,能增加光照面積,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有利于增加草莓產量,B正確;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適當延長草莓的光照時間,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有利于增加草莓產量,C正確;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故白天增施二氧化碳“氣肥”,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有利于增加草莓產量,D正確。]
5.(2024·東平期末)玉米要高產,種子選擇很關鍵。玉米品種按照其植株葉片與莖稈夾角的大小,分為平展型(普通型)、半緊湊型(中間型)和緊湊型3種(如圖)。緊湊型玉米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間互相擋光的缺點,在增產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關于“緊湊型玉米”有利于增產的原因分析,較為科學的是(  )
A.種植密度大,使根呼吸作用減弱
B.種植密度大,溫度升高,光合作用增強
C.種植密度大,葉片呼吸作用減弱
D.增大了種植密度,從而增加了光合作用面積
D [種植密度大,使根呼吸作用增強,不利于增收,A錯誤;種植密度大,玉米呼吸作用強,分解有機物多,溫度升高,不利于增收,B錯誤;種植密度大,葉片呼吸作用強,分解有機物多,不利于增收,C錯誤;緊湊型玉米的葉片與莖的夾角小,減少植株間相互遮光,提高光合效率,利用這個特點,可以增大種植的密度,增加光合作用面積,從而提高產量,D正確。]
[感悟提升]
(1)光照最強,光合作用不一定最強,例如夏季中午光照最強時,由于氣孔關閉,使光合作用強度降低。
(2)“光照” 不僅僅是指陽光。
(3)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溫度、水分是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溫度越高、二氧化碳濃度越大、水分充足,光合作用越強。
(4)對光合作用部分研究對象的常用驗證方法
研究對象 驗證方法
光照 黑色材料遮光
葉綠體 用白邊葉(銀邊天竺葵)
水 將葉片主葉脈切斷
淀粉 滴碘液
任務二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填表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甲瓶溫度升高,乙瓶溫度不變 種子的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種子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甲瓶蠟燭熄滅,乙瓶蠟燭正常燃燒 種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氣
2.識圖
(1)圖中B表示的結構是線粒體。
(2)圖中a是氧氣,b是二氧化碳,c是水。
(3)呼吸作用的表達式: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4)呼吸作用的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3.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為了延長水果蔬菜等保存時間,我們應該盡量降低呼吸作用,以減少有機物消耗。 (√)
(2)農田適時松土,遇到澇害時排水,可以有效地抑制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
(3)將燃燒的蠟燭放入裝有萌發種子的廣口瓶,蠟燭很快熄滅的原因是萌發的種子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
(4)綠色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晚上進行呼吸作用。 (×)
(5)從空氣中含氧量考慮,早晨和傍晚對于喜歡在公園里鍛煉身體的人來說,早上鍛煉較好。 (×)
(6)綠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氣,所以晚上睡覺時最好把花放在臥室里。 (×)
呼吸作用相關的實驗
1.(2024·新泰一模)下列敘述與圖中實驗裝置不能驗證的是(  )
A.甲——驗證水和空氣是種子萌發的條件
B.乙——驗證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C.丙——驗證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丁——驗證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A [圖示中的兩個種子唯一的變量是水分,因此驗證的是水分是種子萌發的條件,A錯誤;金魚藻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把收集的氣體用燃燒后的余燼檢驗,如果復燃的話,說明產生的氣體是氧氣,B正確;將盆中植物的主葉脈切斷后,葉脈中的水分不能運輸到A區,因此A區與B區形成以水分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可以驗證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之一水分,C正確;萌發的種子生命力旺盛,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氣,用燃燒的蠟燭放入萌發種子的瓶內,蠟燭會熄滅,驗證了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氣,D正確。]
2.(2024·泰山二模)為探究某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設計甲、乙兩個裝置(說明:密閉裝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CO2,CO2緩沖液可使裝置內CO2濃度保持恒定,裝置氣密性良好),丙為乙內植物釋放O2的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在黑暗條件下,紅色液滴向右移動
B.甲在黑暗條件下,紅色液滴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可代表呼吸作用速率
C.乙在丙圖的A點光照條件下,紅色液滴不移動
D.乙在丙圖的B點光照條件下,紅色液滴向右移動
A [甲在黑暗條件下不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釋放的二氧化碳被甲裝置的NaOH溶液吸收,故甲裝置氣壓減小,紅色液滴會向左移動而不是向右移動,A錯誤;甲在黑暗條件下只進行呼吸作用,裝置內由于呼吸消耗氧氣而導致紅色液滴向左移動,則在單位時間內紅色液滴移動的距離可以代表呼吸作用速率,單位時間紅色液滴移動的距離越大代表其呼吸作用速率越快,B正確;乙在丙圖的A點光照條件下,光合作用氧氣釋放量等于呼吸作用氧氣消耗量,紅色液滴不移動,C正確;乙在丙圖的B點光照條件下光合作用氧氣釋放量大于呼吸作用氧氣消耗量,瓶內氣壓增大,紅色液滴向右移動,D正確。]
呼吸作用過程及呼吸原理的應用
3.(2024·泰安二模)細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給板結的土壤松土有利于根細胞進行呼吸
B.在儲存果蔬時,采用降低溫度、降低氧氣濃度等措施來減弱果蔬的呼吸作用
C.南方早稻催芽時常用溫水淋種,是為了提供適宜的溫度
D.創可貼要求透氣性好是為了促進好氧型細菌的繁殖
D [當土壤被松土后,氧氣可以更容易地進入土壤,為根細胞提供有氧呼吸所需的氧氣。因此,給板結的土壤松土有利于根細胞進行有氧呼吸,A正確;儲存果蔬時,我們希望延長其保鮮期,這就需要減少果蔬的呼吸作用,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通常采用降低溫度、降低氧氣濃度等措施,B正確;南方早稻催芽時常用溫水淋種,是為了提供適宜的溫度,打破種子休眠,C正確;創可貼要求透氣性好是為了抑制傷口處厭氧細菌的繁殖,D錯誤。]
4.(2024·泰安一模)新疆是我國棉花主產區,新疆棉以絨長、品質好、產量高著稱于世。如圖所示,我們平時說的棉花其實并不是棉花植株的花,而是綠色蒴果(棉鈴)內棉籽表皮上的絨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新疆棉棉鈴內棉籽表皮上的絨毛可以粘在動物身上把種子帶走,利于種子的傳播
B.棉籽屬于種子,棉鈴屬于果實,由此推斷棉花屬于被子植物
C.新疆夏季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是新疆棉品質好產量高的重要原因
D.枝葉生長過旺的棉花植株,常會引起蕾鈴大量脫落,原因是生殖生長過旺,對營養生長不利
D [枝葉生長過旺的棉花植株,營養物質都集中在枝葉上了,就會使得蕾鈴的營養物質供應不足,會引起蕾鈴大量脫落。如果摘除多余的枝葉,蕾鈴的營養供給充足,就會出現蕾鈴增多且大的現象,營養生長過旺對生殖器官生長不利,D錯誤。]
[感悟提升]
外界條件對呼吸作用的影響
(1)溫度:呼吸作用隨溫度升高而加強,但溫度過高呼吸作用又減弱。
(2)水分:在一定范圍內,呼吸作用隨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強。
(3)氧氣: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圍內隨氧氣濃度的增加而加強。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高時,呼吸作用受到抑制。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5.(2024·新泰二模)如圖為番茄葉肉細胞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產耗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情況,m、n代表氣體,X、Y代表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X為葉綠體,此時該細胞不進行呼吸作用
B.若Y為葉綠體,此時該細胞正處于黑暗環境
C.若m為氧氣,則此時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
D.若n為氧氣,則此光照條件利于有機物積累
D [若X為葉綠體,則Y為線粒體。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m為二氧化碳,n為氧氣。線粒體吸收n氧氣,釋放m二氧化碳,線粒體在進行呼吸作用。故此時細胞既進行呼吸作用也進行光合作用,A錯誤;若Y為葉綠體,則X為線粒體。線粒體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m是氧氣,n是二氧化碳。則Y葉綠體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在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此時細胞處于光照環境中,B錯誤;若m為氧氣,則n為二氧化碳。X吸收m氧氣,釋放n二氧化碳,則X為線粒體,Y為葉綠體。線粒體釋放的二氧化碳一部分用于Y葉綠體的光合作用,一部分釋放到外界,說明此時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C錯誤;若n為氧氣,則m為二氧化碳。X吸收m二氧化碳,釋放n氧氣,則X為葉綠體,那么Y為線粒體。葉綠體釋放的氧氣一部分用于線粒體的呼吸作用,一部分釋放到外界。說明此時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則此時光照強度有利于有機物積累,D正確。]
6.(2024·泰安二模)圖一為黃瓜葉肉細胞內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二為密閉裝置(內置黃瓜植株)中一晝夜氧氣濃度的變化曲線。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中,①代表的能量轉換器是________,該處能量的轉化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二中,B點和E點時,氧氣濃度既不增加也不減少。此時,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3)圖二中,CD段氧氣濃度增加緩慢,原因是部分氣孔關閉,影響了________的吸收。黃瓜一天中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是________(填時間)點。
(4)為繼續探究黃瓜的某種生理活動,設計了如圖三所示的實驗。光照6小時后,發現其重量明顯減輕,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黃瓜的花大而亮黃,屬蟲媒花。為提高大棚黃瓜的結果率,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結合題圖可知,圖一中,①代表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該處能量的轉化形式是光能轉化成化學能。(2)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結合圖二和分析可知,B點和E點是曲線最低點和最高點,植物在這兩個點上,能進行光合作用,而且此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所以B點和E點氧氣濃度既不增加也不減少。(3)在一定范圍內,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而增強。可見,圖二中,CD段氧氣濃度增加緩慢,原因是部分氣孔關閉,影響了二氧化碳的吸收,黃瓜植株的光合作用強度降低。圖二中,B點以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體內有機物開始逐漸積累。當超過E點時由于光照減弱,光合作用強度下降到低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體內的有機物開始出現消耗。可見,E點對應的時刻(18時),黃瓜一天中有機物積累的最多。(4)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可見,圖三中,光照6小時后,發現其重量明顯減輕,主要原因是黃瓜枝葉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裝置內的水分。(5)在開花植物中,約有84%的植物是通過昆蟲來幫助它們授粉。可見,黃瓜的花大而亮黃,屬蟲媒花。為提高大棚黃瓜的結果率,應采取的措施是在大棚內放養蜜蜂。
[答案] (1)葉綠體 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2)等于 (3)二氧化碳(CO2) 18 (4)黃瓜枝葉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裝置內的水分 (5)在大棚內放養蜜蜂
任務三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1.識圖
(1)森林是“水庫”,參與生物圈水循環。若M表示水,則②代表的生理作用是蒸騰作用,其主要通過器官葉完成。
(2)森林是“碳庫”。若圖表示物質循環,則植物通過①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從而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森林是“水庫”“碳庫”“糧庫”,這些功能的實現都與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有關。
2.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生物圈的水循環必須通過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才能進行。 (×)
(2)森林可以看成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 (√)
(3)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有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4)人可以靠食用肉類、奶類和蛋類為生,所以說人類的食物來源于綠色植物是錯誤的。 (×)
(5)光合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氣中兩種氣體的含量穩定。 (×)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1.(2024·泰安期末)道路兩旁種大量樹木,改善了城市環境。下列關于城市綠化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調節環境濕度
B.城市綠化面積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氣質量
C.城市綠化后,可減少工業廢氣和車輛尾氣的排放
D.在道路兩旁栽種樹木,可以減小車輛噪聲對居民的影響
C [雖然有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但不能減少工業廢氣和車輛尾氣的排放。要減少車輛尾氣的排放,可以使用潔凈能源代替汽油、柴油;工業廢氣經過工業裝置回收及處理后才可以作為尾氣排入環境。]
2.(2024·東平月考)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B.制造的有機物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C.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消耗氧氣,排放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
D [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引起的,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能緩解溫室效應。]
重點實驗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1.實驗目的
(1)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2.實驗原理
淀粉遇碘變藍色,葉綠素易溶于酒精。
3.實驗步驟
4.實驗現象
見光部分變藍,遮光部分不變藍。
5.實驗結論
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6.思維進階
(1)實驗步驟中各操作的目的
①暗處理:將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目的是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全部運走或耗盡。
②遮光對照: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上、下兩面都遮蓋起來處理的目的是與未遮光部分形成對照。
③脫色: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水浴(或隔水)加熱,目的是使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
④染色:給葉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檢驗葉片中是否有淀粉生成。
(2)對照實驗原則
①此實驗的變量是光,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對照。
②此實驗中實驗組是天竺葵葉片的遮光部分。
(3)實驗結果異常分析
①滴加碘液用水沖洗后,觀察到葉片見光部分和遮光部分都不變藍,可能的原因是光照時間太短,葉片未能形成足夠多的淀粉。
②滴加碘液用水沖洗后,觀察到葉片遮光部分有些變藍,可能的原因是暗處理時間太短或遮光紙片未用曲別針夾緊等。
(4)學以致用:根據此實驗的結論,連續陰天時,請你提出一條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的措施增加人工光照。
(5)拓展探究:若要探究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可選用銀邊葉片的天竺葵作為實驗材料。
1.如圖是某興趣小組利用天竺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及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實驗步驟是:將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后放在光下照射幾小時,脫去葉片中葉綠素,清水漂洗葉片后滴加碘液,清水沖掉碘液后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現象如圖所示:葉片深色部分表示變藍,淺色部分表示不變藍。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脫去葉片中葉綠素的操作是將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變成黃白色
B.甲和乙對照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中液體是清水,乙中液體是氫氧化鈉溶液
C.丙的實驗現象說明葉片見光部分產生淀粉,實驗證明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
D.丁裝置天竺葵的銀邊不含葉綠素,實驗現象說明葉片不含葉綠素的部分不能產生淀粉
B [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使得密閉容器中的植物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合成淀粉,葉片不能呈現出藍色(甲組實驗結果),其對照組溶液為等量的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葉片能呈現出藍色(乙組實驗結果),故甲中液體是氫氧化鈉,乙中液體是清水,B錯誤。]
2.(2024·泰安二模)為探究綠色植物及種子的某些生命活動,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并實施了以下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甲中蠟燭熄滅說明種子釋放出了氧氣
B.圖2,實驗前要對植物進行暗處理,變量是光
C.圖3,2號種子環境條件適宜,一定能萌發
D.圖4,變量是氫氧化鈉,現象是A葉片變藍
B [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氣,所以圖1中的甲瓶中,燃燒的蠟燭熄滅,A錯誤;實驗前,裝置要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阻止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同時利用呼吸作用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圖2中,用不透光的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遮光部分和見光部分,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能形成以光為變量的對照實驗,B正確;種子在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可見,2號種子雖然環境條件適宜,但是也不一定能萌發,C錯誤;本實驗的實驗現象是A中具有二氧化碳,葉片能進行光合作用,實驗現象是葉片變藍;而B中葉片沒有二氧化碳,因此該處實驗現象是葉片不變藍,變量是二氧化碳,D錯誤。]
一、單項選擇題
1.(2024·新泰一模)下圖為綠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圖,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③表示蒸騰作用,它可拉動⑤的進行并促進水循環
B.植物綠色部位進行①過程,其他部位進行②過程
C.植物白天進行①過程,晚上進行②過程
D.④表示導管運輸有機物,⑤表示篩管運輸水和無機鹽
A [③表示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蒸騰作用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⑤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并且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A正確;植物綠色部位既進行①光合作用,也進行②呼吸作用,B錯誤;植物在白天主要進行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和③蒸騰作用,晚上進行②呼吸作用和③蒸騰作用,C錯誤;有機物主要在葉片產生,④表示篩管向下運輸有機物;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⑤表示導管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D錯誤。]
2.(2024·泰安二模)如圖表示某綠色植物在不同溫度下光強度和氧氣釋放速度的關系,正確的是(  )
A.光強度越大,植物光合速率越大
B.溫度越高,植物積累有機物越多
C.P點時,兩種溫度下植物制造氧氣的速度相等
D.光照為1千勒克司時,25 ℃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 [由圖中的曲線可知,在一定強度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大,氧氣釋放速度越快,即植物光合速率越大。而超過一定的光照強度,光反應不會增大,光合速率也不再增加,A錯誤;溫度通過影響酶的活性,從而影響細胞代謝,當溫度超過最適溫度時,光合速率將下降,不利于植物積累有機物,B錯誤;植物釋放氧氣的量等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量減去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的量。故圖中P點,15 ℃和25 ℃條件下植物的釋放氧氣量相同,不能說明兩種溫度下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的速度相等,C錯誤;由圖可知,光照為1千勒克司時,25 ℃下氧氣釋放速度等于0毫升/小時,則說明此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故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確。]
3.(2024·東平月考)將銀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晝夜,進行如圖所示實驗。該實驗不能驗證光合作用(  )
A.產生氧氣  B.需要光
C.需要葉綠體  D.需要二氧化碳
A [本實驗不能證明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A符合題意;鋁箔遮住的葉片和暴露在光下的葉片進行對比可以證明光合作用需要光,B不符合題意;葉的銀邊部分與綠色部分對比可以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C不符合題意;圖中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袋內綠葉和袋外綠葉對比可以證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D不符合題意。]
4.(2024·泰安二模)草莓可進行無性生殖,長期種植會使病毒積累在草莓植株體內,使其產量和品質下降。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培育脫毒草莓苗的過程如圖1所示。圖2是春季晴天某密閉草莓大棚內一晝夜某種氣體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草莓酸甜可口,其汁液主要儲存于細胞的液泡中
B.培養脫毒苗的過程有利于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
C.圖2測定的是氧氣的濃度變化
D.圖2所示一天24小時中,18點時有機物積累最多
C [圖2中曲線表示的是密閉草莓大棚內一晝夜某種氣體的變化情況,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由AB段可以看出該物質增加,因此該曲線測定的是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C錯誤。]
5.(2024·費縣一模)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呼吸作用的產物。在密閉溫室種植草莓并繪制了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1、圖2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分析圖1,A~B段草莓的呼吸作用強度小于光合作用
B.分析圖1,B點和D點草莓的呼吸作用強度等于光合作用強度
C.分析圖1,在0~24時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是12時左右
D.分析圖2,夜間溫度為20 ℃的草莓比夜間溫度為30 ℃的草莓消耗的有機物多
B [AB段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高,說明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A錯誤;圖中B點和D點分別是二氧化碳濃度最高和最低的時間,在B點和D點時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平衡點,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釋放二氧化碳,此時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達到相等,說明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所以在B點和D點時植物呼吸作用強度等于光合作用強度,B正確;在0~6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不斷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6~18時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不斷積累,18時有機物積累最多,C錯誤;在一定溫度范圍,溫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強,分解的有機物越多,所以夜間溫度20 ℃時的草莓比夜間30 ℃時的草莓消耗的有機物少,D錯誤。]
二、非選擇題
6.(2023·泰安中考)圖1是甲、乙兩種農作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釋放量與光照強度關系的曲線圖。圖2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某種物質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
(1)由圖1分析,當光照強度為__________時,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當光照強度為b1時,甲植物的葉片通過氣孔排到外界環境的物質主要有__________。光照強度為b2時,假設乙植物每小時單位葉面積積累的有機物是c毫克,通過呼吸作用每小時單位葉面積分解的有機物是d毫克,則乙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每小時單位葉面積合成的有機物是__________毫克。
(2)圖2實驗裝置可用于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該裝置進行實驗前,對這株植物處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隨后光照3小時,摘下葉片A和B,脫色后滴加碘液觀察現象。
(3)依據圖1,在溫室栽培甲、乙兩種農作物時,為乙提供的光照強度應適當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為甲提供的光照強度。當光照強度為b2時,在合理灌溉、合理密植的同時,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提高乙的產量。
[解析] (1)圖1中,當光照強度為a1時,甲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釋放量都為零,說明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當光照強度為b1時,甲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零,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時葉片通過氣孔排到外界環境的物質主要有蒸騰作用排出的水蒸氣和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氣。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植物積累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所以,光照強度為b2時,乙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每小時單位葉面積合成的有機物=每小時單位葉面積積累的有機物是c毫克+通過呼吸作用每小時單位葉面積分解的有機物是d毫克=(c+d)毫克。(2)圖2中,濃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圖2實驗裝置可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利用該裝置進行實驗前,對這株植物處理的方法是放到黑暗處一晝夜(或暗處理),目的是把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消耗,以排除原來貯存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3)依據圖1可知,乙植物在強光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大于甲植物,說明:在溫室栽培甲、乙兩種農作物時,為乙提供的光照強度應適當大于為甲提供的光照強度。當光照強度為b2時,光照強度不再是影響乙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因此,在合理灌溉、合理密植的同時,可采取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適當提高環境溫度等措施提高乙的產量(合理即可)。
[答案] (1)a1 水蒸氣、氧氣 c+d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 放到黑暗處一晝夜(或暗處理) (3)大于 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適當提高環境溫度等(合理即可)
7.(2022·泰安中考)興趣小組以蟛蜞菊為實驗材料,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利用不同濃度的碳酸氫鈉溶液提供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碳,其他條件相同,結果如下表。請分析回答:
條件 光照25 ℃
二氧化碳濃度 碳酸氫鈉溶液濃度
0 1% 2% 3%
蟛蜞菊單位時間產氧量(毫升) 0.14 1.26 1.68 1.88
(1)實驗中除碳酸氫鈉溶液濃度不同外,保持其他條件均相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在一定范圍內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增加________________。依據實驗結論,在溫室種植時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提高農作物產量。興趣小組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繼續探究,發現當碳酸氫鈉溶液濃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單位時間產氧量不再增加。因此,如果再進一步提高溫室種植農作物的產量,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生物方法固定并轉化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符合自然規律的二氧化碳利用方式。我國科學家通過生物工程等技術篩選、培養并大規模工廠化養殖微藻,利用微藻進行綠色制造。微藻葉綠體中進行的能量轉化是________________,并貯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微藻制造的有機物可以通過生物工程等技術轉化為生物燃料,有助于解決能源匱乏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微藻固定并轉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參與生態系統的________循環,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
[解析] (1)對照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實驗中除碳酸氫鈉溶液濃度不同外,保持其他條件均相同,目的是保證變量唯一。根據表中數據“蟛蜞菊單位時間產氧量逐漸增大”的結果,可得出結論是:在一定范圍內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漸增強。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依據上述實驗結論,在溫室種植時可采取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措施提高農作物產量。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因此,如果再進一步提高溫室種植農作物的產量,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強光照。(2)微藻葉綠體中進行的能量轉化是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并貯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結合分析可知,微藻固定并轉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碳)循環,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碳—氧的平衡。
[答案] (1)保證變量唯一(控制單一變量) 光合作用逐漸增強 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增強光照 (2)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物質(碳) 碳—氧
課時規范訓練(7)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2分)
1.(2024·齊齊哈爾中考)關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
C.綠色植物的所有器官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D.種植農作物時,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產量
C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因此,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A正確;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B正確;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如根尖細胞等不含葉綠體的細胞和器官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錯誤;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間距和株距科學合理,使植物的葉片互不遮擋。合理密植,有利于農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產量,D正確。]
2.(2024·安徽中考)某蔬菜工廠計劃采取適當增大晝夜溫差的措施來提高蔬菜的產量。下列對白天和夜間溫度的處理,正確的是(  )
A.白天和夜間都升溫
B.白天升溫,夜間降溫
C.白天和夜間都降溫
D.白天降溫,夜間升溫
B [白天有光,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適當升高溫度能提高光合速率,加快有機物的合成;夜晚無光,植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且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機物越少,所以夜晚適當降低溫度可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3.(2024·樂山中考)下圖1是綠色植物葉片中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圖2是氣孔的兩種狀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若圖1表示光合作用,則序號②代表的是氧氣
B.若圖1表示呼吸作用,則序號①代表二氧化碳
C.圖2氣孔處于甲狀態時可能促進①、②的進出
D.圖2氣孔處于乙狀態時可能降低③、④的運輸
B [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可見,若圖1表示呼吸作用,則序號①代表氧氣,②代表二氧化碳,B錯誤。]
4.(2024·云南中考)下列與生產生活有關的措施中,沒有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栽花或種莊稼需適時松土
B.農田遇到澇害時及時排水
C.貯藏蔬菜需適當降低溫度
D.種植農作物時合理密植
D [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科學提高農作物產量,由此可知,種植農作物時合理密植利用了光合作用原理。]
5.(2024·陜西中考)如圖①②是葡萄葉的不同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葡萄貯存的糖類物質由①細胞中的細胞核制造
B.①細胞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碳氧平衡
C.由②進入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原料
D.葡萄進行蒸騰作用,少量水分經②散失參與水循環
B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葡萄貯存的糖類物質由①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制造的,A錯誤;①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①葉肉細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不斷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對平衡,B正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由②氣孔進入的氧氣才是呼吸作用的原料,C錯誤;植物體通過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經②氣孔散失到大氣中,D錯誤。]
6.(2024·臨沂中考)下列農業生產中的做法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對莊稼進行及時的排澇、松土——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合理密植——植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
C.晴朗的中午,給塑料大棚通風——增加氧氣濃度,提高光合作用強度
D.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
C [晴朗的中午,由于光照強烈,塑料大棚內的溫度會迅速升高,導致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進而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此時給塑料大棚通風,主要是為了降低大棚內的溫度,同時補充因高溫而減少的二氧化碳濃度,而不是單純地增加氧氣濃度。因為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氧氣,C錯誤。]
7.(2024·河北中考)為研究施肥深度對干旱條件下小麥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人員在相同條件下,選擇符合實驗標準的三個地塊施肥、播種,長出植株后進行檢測,實驗數據(單位已省略)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實驗處理 生理指標 淺施 (15 cm) 中施 (30 cm) 深施 (45 cm)
葉綠素含量 1.8 2.1 2.5
氣孔導度 0.12 0.15 0.18
光合作用速率 18.5 22.3 26.7
注:氣孔導度數值越大,表示氣孔開放程度越大。
A.本實驗控制的變量是施肥深度
B.隨著施肥深度增加,小麥蒸騰作用減弱
C.小麥的光合作用速率與氣孔開放程度、葉綠素含量有關
D.干旱條件下深施肥提高了小麥的光合作用速率
B [氣孔導度數值越大,表示氣孔開放程度越大,蒸騰作用越強,隨著施肥深度增加,氣孔導度增大,小麥蒸騰作用增強,B錯誤。]
8.(2024·遂寧中考)當下,我國果蔬主產區普遍使用大型封閉式氣調冷藏庫(充入氮氣替換部分空氣)儲藏果蔬,以延長果蔬的保鮮時間,增加農民收益。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充入氮氣替換部分空氣降低了氣調冷藏庫中氧氣的含量
B.氣調冷藏庫空氣流通小,果蔬水分散失少,有利于保鮮
C.氣調冷藏庫中溫度低,細菌繁殖受抑制,果蔬不易腐爛
D.氣調冷藏庫中溫度低、氧氣少,果蔬不能進行呼吸作用
D [雖然氣調冷藏庫中的低溫和低氧環境可以減緩果蔬的呼吸作用,但并不能使果蔬完全停止呼吸。呼吸作用是細胞生存的基本過程,即使在不利的環境下,細胞也會進行一定程度的呼吸作用以維持生命活動,D錯誤。]
9.(2024·菏澤中考)某小組設計甲、乙、丙三套裝置,并實施有關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裝置可用于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B.乙裝置收集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細木條復燃
C.丙裝置光照時透明袋內壁出現小水珠,即可證明蒸騰作用的強弱與葉片面積有關
D.將丙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一晝夜,打開閥門,擠壓透明袋,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 [在實驗過程中丙裝置中的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蒸氣會凝結在透明袋的內壁上,因此在實驗過程中透明袋內壁上會出現小水珠,植物能進行蒸騰作用,沒有進行對照實驗,不可證明蒸騰作用的強弱與葉片面積有關,C錯誤。]
10.(2024·福建中考)下列有關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
A.①裝有煮熟種子的裝置中溫度更高
B.②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產生氧氣
C.③收集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④滴加碘液后葉片的遮光部分不變藍
D [①裝有煮熟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不能釋放出能量,溫度不會升高,沒有煮熟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出能量,溫度會升高,A錯誤;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煮熟的種子裝置,蠟燭不熄滅,而沒有煮熟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氣,燃燒的蠟燭熄滅,②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氣,B錯誤;金魚藻在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所以③收集的氣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錯誤;④滴加碘液后葉片的遮光部分,因缺少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沒有產生淀粉,滴加碘液不變藍色,D正確。]
11.(2024·泰安一模)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2022年秋季開始,勞動技術課進入課堂,中學生進行參觀、訪問、并且親自栽培植物,學到了與書本一樣有用的實踐知識,在實踐中,下列措施與目的一致的是(  )
A.果樹環割樹皮是為了限制水分的散失,提高果實產量
B.在傍晚或陰天移栽植物是為了增強幼苗的呼吸作用
C.給移栽植物打“吊瓶”,是為了補充水和無機鹽
D.“正其行,通其風”是為植物及時補充氧氣,增強光合作用
C [在掛果初期,果農通常將部分枝條的樹皮進行環割,目的是將韌皮部中的篩管切斷,防止有機物向下運輸從而提高產量,環割樹皮不能減緩蒸騰作用,A錯誤;傍晚或陰天的光照不強,植物蒸騰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錯誤;給移栽植物打“吊瓶”,是為了補充水和無機鹽,以提高成活率,C正確;“正其行,通其風”,即合理密植,一方面保證充分利用光能,另一方面保證空氣流通,為葉面補充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錯誤。]
12.(2024·泰山二模)如圖表示甲、乙兩種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對吸收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情況。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隨著光照強度不斷增加,光合作用持續增強
B.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
C.圖中f點時,甲、乙兩種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相等
D.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若溫度適度上升,a、b點位置會下移
D [在一定的范圍內隨光照強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增強,當光照強度達到飽和后,光照強度即使增加,光合作用也不再增強,A錯誤;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條件是光。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但該曲線圖只能體現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影響,不能體現光合作用受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B錯誤;真正光合速率=表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具體表達為:光合作用消耗總二氧化碳=從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可見,在光照強度為零時,甲植物釋放的二氧化碳比乙植物更多;在圖中e點時,甲乙兩植物的表觀光合速率相等。說明,f點時,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比乙植物的更強,C錯誤;呼吸作用的強弱主要受溫度、氧氣的含量等因素的影響,即溫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強,溫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當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若溫度適度上升,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大,釋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因此a、b點位置會下移,D正確。]
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14分)
13.(7分)圖1是被子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物質運輸方向,代碼Ⅰ、Ⅱ、Ⅲ、Ⅳ 表示物質,字母A、B、C、D表示結構。圖2是甲、乙兩種植物葉片的光合速率在某一時間段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
(1)圖1中Ⅰ、 Ⅳ表示的物質分別是________,A、B表示的結構分別是__________ ,結構C中進行的能量轉換是______________。
(2)圖2中6:00—20:00時間段,甲、乙兩種植物合成圖1中物質Ⅲ 較多的是________。乙植物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強、氣溫高,為降低__________ ,D關閉,物質Ⅱ不能進入葉片造成的。圖2中甲、乙兩種植物葉片在16:00的光合速率關系是____________。
(3)在一定濃度的物質 Ⅱ和恒定溫度條件下,把甲植物的葉片置于恒定光照條件下14小時,光合速率為每小時每平方厘米葉面積合成a毫克物質Ⅲ,其余10小時置于黑暗中。已知葉片的平均呼吸速率為每小時每平方厘米葉面積分解b毫克物質Ⅲ,則甲植物在上述24小時內每平方厘米葉面積積累物質Ⅲ__________( 用算式表示)毫克。
[解析] (1)Ⅰ表示的物質為水,Ⅳ表示的物質為氧氣,A為導管,B為篩管,C為葉綠體,在葉綠體內進行的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指的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中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的過程。(2)圖1中物質Ⅲ為有機物,圖2中曲線的縱坐標表示光合速率,6時-20時,光合速率都大于0,植物都會積累有機物,植物的光合速率可以用有機物生成的速率來表示,所有光合速率×時間可以表示有機物的積累量,即甲植物和乙植物曲線與橫坐標時間圍成的圖形面積可以分別表示它們積累的有機物多少,從圖中可以看出甲植物的面積大于乙植物,所以甲植物合成Ⅲ有機物較多。乙植物在12時左右光合速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強、氣溫高,為降低蒸騰作用水分的散失,[D]氣孔關閉,物質Ⅱ二氧化碳不能進入葉片,光合作用缺少原料,速率下降。圖2中甲、乙兩種植物葉片在16時的光合速率變化曲線交匯在同一點,表示此時甲乙光合速率相等。(3)甲植物,每小時每平方厘米葉面積可以合成a毫克物質Ⅲ有機物,則光照14小時后,合成的有機物總量為14a。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利用氧將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的過程。只要是活的植物體就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所以在24小時內,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為24b。則最終甲植物在上述24小時內每平方厘米葉面積積累物質Ⅲ有機物的量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量減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即為14a-24b。
[答案] (1)水、氧氣 導管、篩管 光能轉變為化學能 (2)甲 蒸騰作用 甲乙相等 (3)14a-24b
14.(7分)(2024·泰安一模)如圖一是某被子植物葉片結構示意圖,圖二是該被子植物一天內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請分析回答:
(1)圖二甲曲線所表示的生理活動是在圖一所示的[①]________中進行。這項生理活動的產物有兩種,由③運輸到植物體的其他器官、由④排放到大氣中的分別是______________。③和④分別是______________。②運輸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圖二分析,曲線DE段強度減弱的主要原因是:氣溫過高,為防止植物體內水分過度散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被子植物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點是________,只進行呼吸作用的時間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圖二甲曲線所表示的生理活動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而葉綠體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葉肉中,因此該生理活動主要是在圖一所示的[①]葉肉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有機物和氧氣兩種,有機物是通過篩管運輸的,氧氣等氣體主要是通過葉片上的氣孔排放到大氣中的。所以,這項生理活動的產物有有機物和氧氣兩種,由[③]篩管運輸到植物體其他器官的是有機物,由[④]氣孔排放到大氣中的是氧氣;③是篩管,④是氣孔。②是導管,能夠運輸水分和無機鹽。(2)根據圖二分析,曲線DE段光合作用強度減弱的主要原因是:氣溫過高,為防止植物體內水分過度散失,保證植物體對水分的需求,部分氣孔關閉,進入的二氧化碳減少。由圖二可以看出,從6時開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機物開始積累,到18時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有機物開始消耗,因此18時是該被子植物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點;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呼吸作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由圖可以看出,由于0~4時和20~24時沒有光照,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
[答案] (1)葉肉 有機物、氧氣 篩管、氣孔 水分和無機鹽 (2)部分氣孔關閉,進入的二氧化碳減少 18時 0~4時和20~24時
微專題(二) 綠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圖示 圖示解讀
識圖關鍵:根據箭頭指向,抓住進出的物質種類,結合植物三大生理過程的特點進行判斷。 知識儲備: 蒸騰作用:只散發水蒸氣。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進而判斷A:呼吸作用;B:蒸騰作用;C:光合作用。
識圖關鍵:明標:明確坐標含義;析線:分析曲線的走勢;看點:曲線的起點、交點。發生的條件:有光無光。 知識儲備: 光合作用:有光才能發生,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呼吸作用:無光有光都能進行,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曲線解析: ①AB、HI段,無光,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 ②BC、GH段,二氧化碳釋放量減少,二氧化碳吸收量為負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 ③CG段,二氧化碳吸收量為正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積累有機物。 ④C、G點二氧化碳吸收量為0,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⑤有機物最少的點是C,有機物最多的點是G。 ⑥DE段發生的原因為減弱蒸騰作用氣孔關閉,二氧化碳吸收量減少。
識圖關鍵:二氧化碳、氧氣在密閉容器內隨時間變化,光照的有無。 曲線解析: 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濃度減少(圖一BC段),氧氣濃度增加(圖二BE段)。 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圖一AB、CD段),氧氣濃度減少(圖二AB、EF段)。 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量不變(圖一B、C點);氧氣的量不變(圖二B、E點)。 ④圖一終點低于起點,經過一晝夜植物積累有機物;圖二終點高于起點,經過一晝夜植物積累有機物。
識圖關鍵:明標:明確坐標含義;析線:分析曲線的走勢;看點:曲線的起點、交點。發生的條件:有光無光。 知識儲備: 光合作用:有光才能發生,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呼吸作用:無光有光都能進行,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曲線解析: ①a點:光照強度為0,只進行呼吸作用,有機物減少。 ②ab段:光照強度逐漸增強,植物光合作用逐漸增強。但是光合作用強度還是小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減少。 ③b點:二氧化碳吸收量和氧氣釋放量為0,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此時植物體內有機物最少。 ④bd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機物增多。 ⑤c點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在隨光照強度增強而增大。
1.(2024·聊城中考)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況,可以幫助提高作物產量。關于玉米一天中生理過程變化的曲線(如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曲線Ⅰ為光合作用,Ⅱ為呼吸作用
B.玉米在a、c點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
C.比較a、p、c三點,p點有機物積累最多
D.在b點玉米停止進行光合作用
A [由曲線可知,曲線Ⅰ的活動只在白天進行,說明曲線Ⅰ為光合作用;曲線Ⅱ的活動全天候地進行,說明曲線Ⅱ是呼吸作用,A正確;a、c 點兩條曲線相交,說明此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B錯誤;比較 a、p、c 三點,c點積累的有機物最多,C錯誤;b 點光合作用強度雖有下降,但并沒有停止,只是中午溫度過高,部分氣孔關閉,從而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的強度,D錯誤。]
2.(2024·成都中考)在適宜光照條件下,某植物體內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過程如圖所示。圖中①②③代表的物質依次是(  )
A.二氧化碳、水、氧氣  B.二氧化碳、氧氣、水
C.氧氣、二氧化碳、水  D.氧氣、水、二氧化碳
B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光,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結合題圖可知,題圖中: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氣,③是水,故B正確。]
3.(2024·泰安模擬)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如圖一表示大豆氣孔的兩種狀態,圖二表示大豆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7月下旬某晴天,研究人員對山東某地大豆的相關生理過程進行了測量,結果如圖三所示。下列關于大豆葉片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一結構主要存在于圖二的③中,圖二中的①受損會降低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
B.葉片發黃最可能是圖二的②中葉綠體減少所致
C.12點時大豆葉片中的氣孔處于b狀態的數量增多
D.圖三所示大豆的生理活動只發生在葉片中
C [圖一結構是氣孔,主要存在于圖二的②表皮中;葉脈里含有導管和篩管,可以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因此,圖二中的①葉脈受損,會減少水分的運輸,從而降低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A錯誤;葉片發黃最可能是圖二的③葉肉細胞中葉綠體減少所致,B錯誤;在夏日中午12時,由于陽光過強,氣溫較高,大豆植株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使得蒸騰作用降低而關閉了一部分氣孔。所以,氣孔處于b關閉狀態的數量增多,C正確;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呼吸作用的場所是線粒體。因此,圖三所示的光合作用只發生在含有葉綠體的葉片等處,而呼吸作用可發生在所有的活細胞處,D錯誤。]
4.如圖甲是玉米植株24小時內二氧化碳吸收量的變化曲線,圖一到圖四為葉肉細胞內二氧化碳利用情況示意圖(①、②表示細胞內兩種能量轉換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中C點是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刻
B.圖甲中B、E兩點對應的是圖三表示的過程
C.圖甲中A~B(不包括B點)段對應的是圖四表示的過程
D.圖甲中從B點到E點(不包括B和E點)段對應的是圖二表示的過程
B [6點到18點白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18點以后,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而E點是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刻,A錯誤;圖三表示呼吸作用強度與光合作用相等,可見,B、E兩點對應的是圖三表示的過程,B正確;甲圖中A~B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而圖四表示呼吸作用強度小于光合作用。可見,甲圖中A~B(不包括B點)段對應的應該是圖二表示的過程,C錯誤;從B點到E點(不包括B和E點)段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圖二表示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可見,從B點到E點(不包括B和E點)段對應的應該是圖四表示的過程,D錯誤。]
5.(2024·泰安三模)科技人員為了提高西瓜的品質進行了相關研究。圖一表示西瓜植株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二表示密閉裝置中氧氣含量在24小時內的變化曲線,已知其他條件均適宜。請據圖回答問題:
(1)栽種西瓜時要疏密有致,其目的是提高圖一中[  ]________過程的效率。
(2)出苗后,尤其是葉展開后,一般采用小水勤澆的模式,西瓜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用于圖一中的[  ]________過程。
(3)開花結果,西瓜的花是單性花,傳粉方式是異花傳粉,為了提高結實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西瓜果實是由雌花上的________發育而來。
(4)據圖二曲線推測該西瓜植株在一天中積累了有機物,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栽種西瓜時要疏密有致,是為了讓葉片充分接觸到陽光,其目的是提高[B]光合作用過程的效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在該過程中,能量轉化的方式是光能轉化成化學能。(2)水是通過葉脈中的導管由下而上運輸來的,植物從土壤里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C]蒸騰作用由氣孔散失到大氣中。(3)西瓜的花是單性花,傳粉方式為異花傳粉。為了提高結實率,瓜農可通過人工輔助授粉或放養昆蟲的方式來進行傳粉。在果實與種子的形成過程中,西瓜果實是由雌花上的子房發育而來。(4)圖二曲線中A點低于F點,說明經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氧氣比開始的時候增多了,說明從全天來看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氣總量是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總量的,則該植物在一天中積累了有機物。
[答案] (1)[B]光合作用 (2)[C]蒸騰作用 (3)人工輔助授粉、利用昆蟲傳粉 子房 (4)F點比A點高(最終的氧氣濃度比初始高)
6.(2024·泰安三模)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綠色植物體的某些生理活動進行了如下探究:圖1是綠色植物體的某些生理活動過程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植物所進行的不同生理活動,①②③表示相關物質。圖2表示24小時密閉裝置內氧氣濃度的變化情況,圖3所示裝置用來比較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已知其他條件均適宜。請分析回答:
(1)有經驗的農民伯伯種田時,會采取間作套種、合理密植等措施,這是為了提高圖1中過程[  ]________的效率,圖1中表示水或水蒸氣的是________(填序號),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生理活動是[  ]________。
(2)若對植物某一葉片摘取稱重,一天中葉片質量最重的時刻是圖2中的點________(用字母表示),若該植物在一天中積累了有機物,其判斷依據是圖2曲線中A點低于________(填字母)點。
(3)圖3中當裝置甲處氣體的二氧化碳濃度低于乙處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對應圖2中的時間段是________(用數字表示)。
[解析] (1)有經驗的農民伯伯種田時,會采取間作套種、合理密植等措施,這是為了提高圖1中過程[甲]光合作用的效率,充分利用光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圖1中表示水或水蒸氣的是②,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生理活動是[乙]呼吸作用。(2)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在光照下進行,呼吸作用在有光和無光的條件下均在進行。6點時,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E點密閉裝置內氧氣濃度最高,積累有機物最多,此時若對植物某一葉片摘取稱重,則葉片最重;故一天中葉片質量最重的時刻是圖2中的E點。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分析圖2,該植物在一天中積累了有機物,判斷依據是曲線中A點低于F點,光合作用的釋放氧氣的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的量。(3)圖3中,甲處氣體的二氧化碳濃度低于乙處是因為發生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減少了,即此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對應圖2中的時間段是6點~18點。
[答案] (1)[甲]光合作用 ② [乙]呼吸作用 (2)E F (3)大于 6點~18點
7.(2024·泰安二模)小麥和玉米是我國北方地區普遍種植的農作物。一般情況下,在相對較弱的光照條件下,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比玉米高;隨著光照強度的提高,當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時,玉米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仍會繼續提高。某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測定了小麥和玉米葉片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濃度和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的變化,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曲線a、b代表小麥和玉米的光合作用曲線,其中能夠代表玉米的是曲線________(填圖中字母)。當光照強度為Y時,小麥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約為玉米的________倍。當光照強度為Z點時,要提高a的光合作用強度,可以考慮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設一晝夜中白天光照時間為12 h,當光照強度為Y時,________(填作物名稱)不能正常生長,原因是________。
A.葉片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大于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
B.葉片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小于白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
C.葉片白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與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相等
(3)在高溫的夏季,玉米會出現“光合午休”現象,即部分氣孔關閉以降低________作用,減少水分散失,影響二氧化碳的供應。
(4)如果檢測到玉米在一定光照強度下,葉肉細胞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來源和去路如圖二所示,則此時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________(填“<”或“>”)呼吸作用。
[解析] (1)根據題干信息可知:一般情況下,在相對較弱的光照條件下,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比玉米高;隨著光照強度的提高,當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時,玉米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仍會繼續提高。所以,曲線圖中,能夠代表玉米的是曲線a,代表小麥的是曲線b。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植物積累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結合題圖可知,當光照強度為Y時,小麥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可表示為:5+1=6,而此時玉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可表示為:2+2=4。所以,小麥制造的有機物約為玉米的:6÷4=1.5(倍)。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水平后,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再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繼續增加。這時候,植物的光合速率將不再受到光照強度的限制,而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如二氧化碳濃度、溫度、水分等。結合題圖可知,當光照強度為Z點時,要提高a的光合作用強度,可以考慮的措施是:適當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等。(寫1條,合理即可)(2)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假設一晝夜中白天光照時間為12 h,此時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無光照的另外12 h,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能進行呼吸作用。當光照強度為Y時,小麥積累有機物的量=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5+1)×12-1×24=48;玉米積累有機物的量=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2+2)×12-2×24=0。可見,當光照強度為Y時,玉米葉片白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與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相等,因此玉米不能正常生長,故C正確,AB錯誤。故選C。(3)在強烈的太陽光下,氣溫升高,植物水分蒸發加快,但植物的根系無法立即吸收足夠的水分來滿足需求,因此植物采取了關閉部分氣孔、減少水分散失的方法來保持體內的水分平衡。這樣雖然降低了植物的蒸騰作用,但是因為部分氣孔關閉,也使得進入葉肉細胞的二氧化碳量減少,從而造成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4)結合題圖可知,如果檢測到玉米在一定光照強度下,葉肉細胞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來源和去路如圖二所示,則此時細胞表現為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說明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答案] (1)a 1.5 適當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2)玉米 C (3)蒸騰 (4)<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60張PPT)
第7講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課標導航 明標定向
內容要求
1.植物能利用太陽能(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
2.細胞能通過分解糖類獲得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4.植物可以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和氧氣。
5.植物在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學業要求
1.運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等方面的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2.從物質循環與能量變化的角度,闡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設計單一變量的實驗,探究關于植物生活的影響因素。
深化研討 任務達成
1.識圖
任務一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A]______。光合作用原料是[③]__和[④]________;產物是[①]______和[②]____;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⑤]是___。
(2)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
(3)光合作用的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葉綠體

二氧化碳
有機物
氧氣


2.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光合作用只能在綠色植物的葉片進行。 ( )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無時無刻進行著。 ( )
(3)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并將有機物里的能量釋放出來。 ( )
(4)綠葉制造的有機物經葉脈、葉柄、莖中的篩管可運到植株各處。 ( )
(5)光合作用必需的外界條件是有太陽光,人造光不起作用。 ( )
(6)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成了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 )
×
×
×

×

考向1 光合作用的過程
1.(2024·寧陽期末)寧陽縣被稱為“大棗之鄉”,是全國著名的大棗生產基地。葛石鎮是寧陽大棗的主產區,全鎮大棗已有2 700多年栽培歷史,總面積8萬畝,年產量3 500萬公斤。從早春棗樹發芽,到開花,最后碩果累累,能使大棗增產的物質主要來源于(  )
A.土壤中的無機鹽
B.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C.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
2
4
3
題號
1
5

C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由題意可知,大棗增產物質主要來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主要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無機鹽不參與有機物的制造。]
2
4
3
題號
1
5
2.(2024·泰安期末)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葉片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
B.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C.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在葉綠體中進行
D.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2
4
3
題號
1
5

C [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莖的綠色部位也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葉片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A正確;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B正確;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在線粒體(不是葉綠體)中進行,C錯誤;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微生物,呼吸作用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過程。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D正確。]
2
4
3
題號
1
5
考向2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3.(2024·泰安中考)紫葉芥菜是一種富含花青素的新型保健蔬菜,花青素呈紫色。紫葉芥菜的花青素含量顯著高于綠葉芥菜,但二者葉綠素含量無明顯差異。研究人員探究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對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光合速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2、圖3所示。請分析回答:
2
4
3
題號
1
5
2
4
3
題號
1
5
(1)圖1是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葉片橫切面示意圖,在顯微鏡下結構A1呈紫色、A2無色透明,結構B1、B2均呈綠色。花青素主要存在于葉片[  ]________([  ]填圖中代碼,橫線上填結構名稱)細胞中,葉綠素主要存在于葉肉細胞的________中。
(2)分析圖2中光照強度低于800 μmol·m-2·s-1時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光合速率的變化特點,推測紫葉芥菜在弱光環境中的適應能力________(填“強于”“同于”或“弱于”)綠葉芥菜。在農業生產中栽培紫葉芥菜和綠葉芥菜時,應為紫葉芥菜提供相對________的光照條件。
2
4
3
題號
1
5
A1
表皮
葉綠體
強于
較弱
(3)分析圖3可知,當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相同時,________芥菜的光合速率較高,說明它利用二氧化碳的效率較高。根據兩種芥菜光合速率隨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特點,在溫室種植時為提高產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上述實驗及花青素在兩種芥菜葉片中的分布情況,推測紫葉芥菜葉片中存在的大量花青素,會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降低光合作用。
2
4
3
題號
1
5
綠葉
適當增加二氧化碳
葉綠素吸收和利用光能
[解析] (1)花青素是一種存在于植物細胞液泡中的色素,而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關鍵色素,主要存在于葉綠體中。根據題目描述,A1(表皮)呈紫色,A2(表皮)無色透明,而B1和B2是葉肉,均呈綠色。可以推斷花青素主要存在于A1,即表皮細胞中,而葉綠素存在于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
(2)根據圖2所示,紫葉芥菜在光照強度低于800 μmol·m-2·s-1時的光合速率高于綠葉芥菜,說明其在弱光環境下的適應能力比綠葉芥菜強。因此,在農業生產中,為了提高紫葉芥菜的光合效率,應為其提供相對較弱的光照條件。
2
4
3
題號
1
5
(3)結合題圖3可知,綠葉芥菜在相同二氧化碳濃度下的光合速率高于紫葉芥菜,說明綠葉芥菜利用二氧化碳的效率較高。為了提高溫室中紫葉芥菜的產量,可以通過適當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來促進其光合作用。
(4)結合上述分析可知,紫葉芥菜葉片中的花青素主要分布在表皮細胞中,而葉綠體主要分布在葉肉細胞中。紫葉芥菜葉片中存在的大量花青素,可能會對葉綠體進行了遮擋,從而影響了葉綠體內的葉綠素對光能的吸收和利用,進而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
2
4
3
題號
1
5
考向3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4.(2024·肥城一模)在鄉村振興幫扶工作組的指導下,某村興起了大棚草莓的種植熱潮。想要種出的草莓香甜飽滿,吸引游客前來采摘,下列針對大棚種植采取的措施,錯誤的是(  )
A.保證大棚內晝夜溫度恒定
B.合理控制草莓的種植密度
C.適當延長草莓的光照時間
D.白天增施二氧化碳“氣肥”
2
4
3
題號
1
5

A [增加晝夜溫差,白天能提高光合作用,夜間能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消耗,增加產量。故保證大棚內晝夜溫度恒定不利于增加草莓產量,A錯誤;合理控制草莓的種植密度,能增加光照面積,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有利于增加草莓產量,B正確;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適當延長草莓的光照時間,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有利于增加草莓產量,C正確;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故白天增施二氧化碳“氣肥”,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有利于增加草莓產量,D正確。]
2
4
3
題號
1
5
5.(2024·東平期末)玉米要高產,種子選擇很關鍵。玉米品種按照其植株葉片與莖稈夾角的大小,分為平展型(普通型)、半緊湊型(中間型)和緊湊型3種(如圖)。緊湊型玉米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間互相擋光的缺點,在增產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關于“緊湊型玉米”有利于增產的原因分析,較為科學的是(  )
2
4
3
題號
1
5

A.種植密度大,使根呼吸作用減弱
B.種植密度大,溫度升高,光合作用增強
C.種植密度大,葉片呼吸作用減弱
D.增大了種植密度,從而增加了光合作用面積
D [種植密度大,使根呼吸作用增強,不利于增收,A錯誤;種植密度大,玉米呼吸作用強,分解有機物多,溫度升高,不利于增收,B錯誤;種植密度大,葉片呼吸作用強,分解有機物多,不利于增收,C錯誤;緊湊型玉米的葉片與莖的夾角小,減少植株間相互遮光,提高光合效率,利用這個特點,可以增大種植的密度,增加光合作用面積,從而提高產量,D正確。]
2
4
3
題號
1
5
[感悟提升]
(1)光照最強,光合作用不一定最強,例如夏季中午光照最強時,由于氣孔關閉,使光合作用強度降低。
(2)“光照” 不僅僅是指陽光。
(3)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溫度、水分是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溫度越高、二氧化碳濃度越大、水分充足,光合作用越強。
(4)對光合作用部分研究對象的常用驗證方法
研究對象 驗證方法
光照 黑色材料遮光
葉綠體 用白邊葉(銀邊天竺葵)
水 將葉片主葉脈切斷
淀粉 滴碘液
1.填表
任務二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甲瓶溫度____,乙瓶溫度____ 種子的呼吸作用釋放____
升高
不變
能量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澄清的石灰水______ 種子的呼吸作用釋放________
變渾濁
二氧化碳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甲瓶蠟燭____,乙瓶蠟燭________ 種子的呼吸作用吸收____
熄滅
正常燃燒
氧氣
2.識圖
(1)圖中B表示的結構是______。
(2)圖中a是____,b是________,c是__。
(3)呼吸作用的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呼吸作用的實質:____________________。
線粒體
氧氣
二氧化碳

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二氧化碳+
水+能量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3.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為了延長水果蔬菜等保存時間,我們應該盡量降低呼吸作用,以減少有機物消耗。 ( )
(2)農田適時松土,遇到澇害時排水,可以有效地抑制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 )
(3)將燃燒的蠟燭放入裝有萌發種子的廣口瓶,蠟燭很快熄滅的原因是萌發的種子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 )

×
×
(4)綠色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晚上進行呼吸作用。 ( )
(5)從空氣中含氧量考慮,早晨和傍晚對于喜歡在公園里鍛煉身體的人來說,早上鍛煉較好。 ( )
(6)綠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氣,所以晚上睡覺時最好把花放在臥室里。 ( )
×
×
×
考向1 呼吸作用相關的實驗
1.(2024·新泰一模)下列敘述與圖中實驗裝置不能驗證的是(  )
2
4
3
題號
1
5
6
A.甲——驗證水和空氣是種子萌發的條件
B.乙——驗證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C.丙——驗證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丁——驗證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2
4
3
題號
1
5
6

A [圖示中的兩個種子唯一的變量是水分,因此驗證的是水分是種子萌發的條件,A錯誤;金魚藻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把收集的氣體用燃燒后的余燼檢驗,如果復燃的話,說明產生的氣體是氧氣,B正確;將盆中植物的主葉脈切斷后,葉脈中的水分不能運輸到A區,因此A區與B區形成以水分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可以驗證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之一水分,C正確;萌發的種子生命力旺盛,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氣,用燃燒的蠟燭放入萌發種子的瓶內,蠟燭會熄滅,驗證了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氣,D正確。]
2
4
3
題號
1
5
6
2.(2024·泰山二模)為探究某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設計甲、乙兩個裝置(說明:密閉裝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CO2,CO2緩沖液可使裝置內CO2濃度保持恒定,裝置氣密性良好),丙為乙內植物釋放O2的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2
4
3
題號
1
5
6
A.甲在黑暗條件下,紅色液滴向右移動
B.甲在黑暗條件下,紅色液滴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可代表呼吸作用速率
C.乙在丙圖的A點光照條件下,紅色液滴不移動
D.乙在丙圖的B點光照條件下,紅色液滴向右移動
2
4
3
題號
1
5
6

A [甲在黑暗條件下不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釋放的二氧化碳被甲裝置的NaOH溶液吸收,故甲裝置氣壓減小,紅色液滴會向左移動而不是向右移動,A錯誤;甲在黑暗條件下只進行呼吸作用,裝置內由于呼吸消耗氧氣而導致紅色液滴向左移動,則在單位時間內紅色液滴移動的距離可以代表呼吸作用速率,單位時間紅色液滴移動的距離越大代表其呼吸作用速率越快,B正確;乙在丙圖的A點光照條件下,光合作用氧氣釋放量等于呼吸作用氧氣消耗量,紅色液滴不移動,C正確;乙在丙圖的B點光照條件下光合作用氧氣釋放量大于呼吸作用氧氣消耗量,瓶內氣壓增大,紅色液滴向右移動,D正確。]
2
4
3
題號
1
5
6
考向2 呼吸作用過程及呼吸原理的應用
3.(2024·泰安二模)細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給板結的土壤松土有利于根細胞進行呼吸
B.在儲存果蔬時,采用降低溫度、降低氧氣濃度等措施來減弱果蔬的呼吸作用
C.南方早稻催芽時常用溫水淋種,是為了提供適宜的溫度
D.創可貼要求透氣性好是為了促進好氧型細菌的繁殖
2
4
3
題號
1
5
6

D [當土壤被松土后,氧氣可以更容易地進入土壤,為根細胞提供有氧呼吸所需的氧氣。因此,給板結的土壤松土有利于根細胞進行有氧呼吸,A正確;儲存果蔬時,我們希望延長其保鮮期,這就需要減少果蔬的呼吸作用,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通常采用降低溫度、降低氧氣濃度等措施,B正確;南方早稻催芽時常用溫水淋種,是為了提供適宜的溫度,打破種子休眠,C正確;創可貼要求透氣性好是為了抑制傷口處厭氧細菌的繁殖,D錯誤。]
2
4
3
題號
1
5
6
4.(2024·泰安一模)新疆是我國棉花主產區,新疆棉以絨長、品質好、產量高著稱于世。如圖所示,我們平時說的棉花其實并不是棉花植株的花,而是綠色蒴果(棉鈴)內棉籽表皮上的絨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2
4
3
題號
1
5
6
A.新疆棉棉鈴內棉籽表皮上的絨毛可以粘在動物身上把種子帶走,利于種子的傳播
B.棉籽屬于種子,棉鈴屬于果實,由此推斷棉花屬于被子植物
C.新疆夏季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是新疆棉品質好產量高的重要原因
D.枝葉生長過旺的棉花植株,常會引起蕾鈴大量脫落,原因是生殖生長過旺,對營養生長不利
2
4
3
題號
1
5
6

D [枝葉生長過旺的棉花植株,營養物質都集中在枝葉上了,就會使得蕾鈴的營養物質供應不足,會引起蕾鈴大量脫落。如果摘除多余的枝葉,蕾鈴的營養供給充足,就會出現蕾鈴增多且大的現象,營養生長過旺對生殖器官生長不利,D錯誤。]
2
4
3
題號
1
5
6
[感悟提升]
外界條件對呼吸作用的影響
(1)溫度:呼吸作用隨溫度升高而加強,但溫度過高呼吸作用又減弱。
(2)水分:在一定范圍內,呼吸作用隨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強。
(3)氧氣: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圍內隨氧氣濃度的增加而加強。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高時,呼吸作用受到抑制。
考向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5.(2024·新泰二模)如圖為番茄葉肉細胞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產耗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情況,m、n代表氣體,X、Y代表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X為葉綠體,此時該細胞不進行呼吸作用
B.若Y為葉綠體,此時該細胞正處于黑暗環境
C.若m為氧氣,則此時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
D.若n為氧氣,則此光照條件利于有機物積累
2
4
3
題號
1
5
6

D [若X為葉綠體,則Y為線粒體。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m為二氧化碳,n為氧氣。線粒體吸收n氧氣,釋放m二氧化碳,線粒體在進行呼吸作用。故此時細胞既進行呼吸作用也進行光合作用,A錯誤;若Y為葉綠體,則X為線粒體。線粒體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m是氧氣,n是二氧化碳。則Y葉綠體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在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此時細胞處于光照環境中,B錯誤;若m為氧氣,則n為二氧化碳。X吸收m氧氣,釋放n二氧化碳,則X為線粒體,Y為葉綠體。線粒體釋放的二氧化碳一部分用于Y葉綠體的光合作用,一部分釋放到外界,說明此時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C錯誤;若n為氧氣,則m為二氧化碳。X吸收m二氧化碳,釋放n氧氣,則X為葉綠體,那么Y為線粒體。葉綠體釋放的氧氣一部分用于線粒體的呼吸作用,一部分釋放到外界。說明此時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則此時光照強度有利于有機物積累,D正確。]
2
4
3
題號
1
5
6
6.(2024·泰安二模)圖一為黃瓜葉肉細胞內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二為密閉裝置(內置黃瓜植株)中一晝夜氧氣濃度的變化曲線。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2
4
3
題號
1
5
6
(1)圖一中,①代表的能量轉換器是________,該處能量的轉化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二中,B點和E點時,氧氣濃度既不增加也不減少。此時,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3)圖二中,CD段氧氣濃度增加緩慢,原因是部分氣孔關閉,影響了_______________的吸收。黃瓜一天中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是________(填時間)點。
2
4
3
題號
1
5
6
葉綠體
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等于
二氧化碳(CO2)
18 
(4)為繼續探究黃瓜的某種生理活動,設計了如圖三所示的實驗。光照6小時后,發現其重量明顯減輕,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黃瓜的花大而亮黃,屬蟲媒花。為提高大棚黃瓜的結果率,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4
3
題號
1
5
6
黃瓜枝葉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裝置內的水分
在大棚內放養蜜蜂
[解析] (1)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結合題圖可知,圖一中,①代表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該處能量的轉化形式是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2
4
3
題號
1
5
6
(2)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結合圖二和分析可知,B點和E點是曲線最低點和最高點,植物在這兩個點上,能進行光合作用,而且此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所以B點和E點氧氣濃度既不增加也不減少。
2
4
3
題號
1
5
6
(3)在一定范圍內,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而增強。可見,圖二中,CD段氧氣濃度增加緩慢,原因是部分氣孔關閉,影響了二氧化碳的吸收,黃瓜植株的光合作用強度降低。圖二中,B點以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體內有機物開始逐漸積累。當超過E點時由于光照減弱,光合作用強度下降到低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體內的有機物開始出現消耗。可見,E點對應的時刻(18時),黃瓜一天中有機物積累的最多。
2
4
3
題號
1
5
6
(4)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可見,圖三中,光照6小時后,發現其重量明顯減輕,主要原因是黃瓜枝葉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裝置內的水分。
(5)在開花植物中,約有84%的植物是通過昆蟲來幫助它們授粉。可見,黃瓜的花大而亮黃,屬蟲媒花。為提高大棚黃瓜的結果率,應采取的措施是在大棚內放養蜜蜂。
2
4
3
題號
1
5
6
1.識圖
任務三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1)森林是“水庫”,參與生物圈水循環。若M表示水,則②代表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其主要通過器官__完成。
(2)森林是“碳庫”。若圖表示物質循環,則植物通過①光合作用將________轉化成____,從而維持生物圈的__________。
(3)森林是“水庫”“碳庫”“糧庫”,這些功能的實現都與氣體交換的“窗口”____有關。
蒸騰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氣
碳—氧平衡
氣孔
2.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生物圈的水循環必須通過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才能進行。 ( )
(2)森林可以看成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 ( )
(3)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有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
(4)人可以靠食用肉類、奶類和蛋類為生,所以說人類的食物來源于綠色植物是錯誤的。 ( )
(5)光合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氣中兩種氣體的含量穩定。 ( )
×


×
×
考向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1.(2024·泰安期末)道路兩旁種大量樹木,改善了城市環境。下列關于城市綠化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調節環境濕度
B.城市綠化面積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氣質量
C.城市綠化后,可減少工業廢氣和車輛尾氣的排放
D.在道路兩旁栽種樹木,可以減小車輛噪聲對居民的影響

C [雖然有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但不能減少工業廢氣和車輛尾氣的排放。要減少車輛尾氣的排放,可以使用潔凈能源代替汽油、柴油;工業廢氣經過工業裝置回收及處理后才可以作為尾氣排入環境。]
2.(2024·東平月考)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B.制造的有機物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C.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消耗氧氣,排放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

D [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引起的,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能緩解溫室效應。]
重點實驗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1.實驗目的
(1)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____。
(2)探究__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2.實驗原理
淀粉遇碘變__色,葉綠素易溶于____。
淀粉


酒精
3.實驗步驟
4.實驗現象
見光部分____,遮光部分______。
5.實驗結論
__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____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6.思維進階
(1)實驗步驟中各操作的目的
①暗處理:將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變藍
不變藍

淀粉
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
全部運走或耗盡
②遮光對照: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上、下兩面都遮蓋起來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脫色: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水浴(或隔水)加熱,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染色:給葉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照實驗原則
①此實驗的變量是__,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對照。
②此實驗中實驗組是天竺葵葉片的________。
與未遮光部分形成對照
使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
檢驗葉片中是否有淀粉生成

遮光部分
(3)實驗結果異常分析
①滴加碘液用水沖洗后,觀察到葉片見光部分和遮光部分都不變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加碘液用水沖洗后,觀察到葉片遮光部分有些變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學以致用:根據此實驗的結論,連續陰天時,請你提出一條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
(5)拓展探究:若要探究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可選用________的天竺葵作為實驗材料。
光照時間太短,葉片未能形成足夠多的淀粉
暗處理時間太短或遮光紙片未用曲別針夾緊等
增加人工光照
銀邊葉片
1.如圖是某興趣小組利用天竺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及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實驗步驟是:將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后放在光下照射幾小時,脫去葉片中葉綠素,清水漂洗葉片后滴加碘液,清水沖掉碘液后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現象如圖所示:葉片深色部分表示變藍,淺色部分表示不變藍。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脫去葉片中葉綠素的操作是將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變成黃白色
B.甲和乙對照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中液體是清水,乙中液體是氫氧化鈉溶液
C.丙的實驗現象說明葉片見光部分產生淀粉,實驗證明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
D.丁裝置天竺葵的銀邊不含葉綠素,實驗現象說明葉片不含葉綠素的部分不能產生淀粉

B [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使得密閉容器中的植物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合成淀粉,葉片不能呈現出藍色(甲組實驗結果),其對照組溶液為等量的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葉片能呈現出藍色(乙組實驗結果),故甲中液體是氫氧化鈉,乙中液體是清水,B錯誤。]
2.(2024·泰安二模)為探究綠色植物及種子的某些生命活動,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并實施了以下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甲中蠟燭熄滅說明種子釋放出了氧氣
B.圖2,實驗前要對植物進行暗處理,變量是光
C.圖3,2號種子環境條件適宜,一定能萌發
D.圖4,變量是氫氧化鈉,現象是A葉片變藍

B [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氣,所以圖1中的甲瓶中,燃燒的蠟燭熄滅,A錯誤;實驗前,裝置要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阻止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同時利用呼吸作用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圖2中,用不透光的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遮光部分和見光部分,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能形成以光為變量的對照實驗,B正確;種子在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可見,2號種子雖然環境條件適宜,但是也不一定能萌發,C錯誤;本實驗的實驗現象是A中具有二氧化碳,葉片能進行光合作用,實驗現象是葉片變藍;而B中葉片沒有二氧化碳,因此該處實驗現象是葉片不變藍,變量是二氧化碳,D錯誤。]
2
4
3
題號
1
5
6
7

15分鐘練 當堂達標
一、單項選擇題
1.(2024·新泰一模)右圖為綠色植物
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圖,相關分析正
確的是(  )
A.③表示蒸騰作用,它可拉動⑤的進行并促進水循環
B.植物綠色部位進行①過程,其他部位進行②過程
C.植物白天進行①過程,晚上進行②過程
D.④表示導管運輸有機物,⑤表示篩管運輸水和無機鹽
真題感悟 明確考向
2
4
3
題號
1
5
A [③表示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蒸騰作用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⑤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并且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A正確;植物綠色部位既進行①光合作用,也進行②呼吸作用,B錯誤;植物在白天主要進行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和③蒸騰作用,晚上進行②呼吸作用和③蒸騰作用,C錯誤;有機物主要在葉片產生,④表示篩管向下運輸有機物;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⑤表示導管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D錯誤。]
6
7
2.(2024·泰安二模)如圖表示某綠色植物在不同溫度下光強度和氧氣釋放速度的關系,正確的是(  )
2
4
3
題號
1
5
6
7

A.光強度越大,植物光合速率越大
B.溫度越高,植物積累有機物越多
C.P點時,兩種溫度下植物制造氧氣的速度相等
D.光照為1千勒克司時,25 ℃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 [由圖中的曲線可知,在一定強度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大,氧氣釋放速度越快,即植物光合速率越大。而超過一定的光照強度,光反應不會增大,光合速率也不再增加,A錯誤;溫度通過影響酶的活性,從而影響細胞代謝,當溫度超過最適溫度時,光合速率將下降,不利于植物積累有機物,B錯誤;植物釋放氧氣的量等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量減去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的量。故圖中P點,15 ℃和25 ℃條件下植物的釋放氧氣量相同,不能說明兩種溫度下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的速度相等,C錯誤;由圖可知,光照為1千勒克司時,25 ℃下氧氣釋放速度等于0毫升/小時,則說明此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故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確。]
2
4
3
題號
1
5
6
7
3.(2024·東平月考)將銀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晝夜,進行如圖所示實驗。該實驗不能驗證光合作用(  )
2
4
3
題號
1
5
6
7

A.產生氧氣  B.需要光
C.需要葉綠體  D.需要二氧化碳
A [本實驗不能證明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A符合題意;鋁箔遮住的葉片和暴露在光下的葉片進行對比可以證明光合作用需要光,B不符合題意;葉的銀邊部分與綠色部分對比可以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C不符合題意;圖中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袋內綠葉和袋外綠葉對比可以證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D不符合題意。]
2
4
3
題號
1
5
6
7
4.(2024·泰安二模)草莓可進行無性生殖,長期種植會使病毒積累在草莓植株體內,使其產量和品質下降。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培育脫毒草莓苗的過程如圖1所示。圖2是春季晴天某密閉草莓大棚內一晝夜某種氣體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2
4
3
題號
1
5
6
7
A.草莓酸甜可口,其汁液主要儲存于細胞的液泡中
B.培養脫毒苗的過程有利于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
C.圖2測定的是氧氣的濃度變化
D.圖2所示一天24小時中,18點時有機物積累最多
2
4
3
題號
1
5
6
7
C [圖2中曲線表示的是密閉草莓大棚內一晝夜某種氣體的變化情況,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由AB段可以看出該物質增加,因此該曲線測定的是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C錯誤。]

5.(2024·費縣一模)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呼吸作用的產物。在密閉溫室種植草莓并繪制了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1、圖2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分析圖1,A~B段草莓的呼吸作用強度小于光合作用
B.分析圖1,B點和D點草莓的呼吸作用強度等于光合作用強度
C.分析圖1,在0~24時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是12時左右
D.分析圖2,夜間溫度為20 ℃的
草莓比夜間溫度為30 ℃的草莓消
耗的有機物多
2
4
3
題號
1
5
7
6

B [AB段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高,說明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A錯誤;圖中B點和D點分別是二氧化碳濃度最高和最低的時間,在B點和D點時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平衡點,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釋放二氧化碳,此時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達到相等,說明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所以在B點和D點時植物呼吸作用強度等于光合作用強度,B正確;在0~6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不斷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6~18時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不斷積累,18時有機物積累最多,C錯誤;在一定溫度范圍,溫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強,分解的有機物越多,所以夜間溫度20 ℃時的草莓比夜間30 ℃時的草莓消耗的有機物少,D錯誤。]
2
4
3
題號
1
5
7
6
二、非選擇題
6.(2023·泰安中考)圖1是甲、乙兩種農作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釋放量與光照強度關系的曲線圖。圖2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某種物質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
2
4
3
題號
1
5
6
7
(1)由圖1分析,當光照強度為_____時,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當光照強度為b1時,甲植物的葉片通過氣孔排到外界環境的物質主要有______________。光照強度為b2時,假設乙植物每小時單位葉面積積累的有機物是c毫克,通過呼吸作用每小時單位葉面積分解的有機物是d毫克,則乙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每小時單位葉面積合成的有機物是__________毫克。
(2)圖2實驗裝置可用于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該裝置進行實驗前,對這株植物處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隨后光照3小時,摘下葉片A和B,脫色后滴加碘液觀察現象。
2
4
3
題號
1
5
6
7
a1 
水蒸氣、氧氣
c+d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
放到黑暗處一晝夜(或暗處理)
(3)依據圖1,在溫室栽培甲、乙兩種農作物時,為乙提供的光照強度應適當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為甲提供的光照強度。當光照強度為b2時,在合理灌溉、合理密植的同時,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提高乙的產量。
2
4
3
題號
1
5
6
7
大于
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適當提高環境溫度等(合理即可)
[解析] (1)圖1中,當光照強度為a1時,甲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釋放量都為零,說明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當光照強度為b1時,甲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零,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時葉片通過氣孔排到外界環境的物質主要有蒸騰作用排出的水蒸氣和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氣。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植物積累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所以,光照強度為b2時,乙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每小時單位葉面積合成的有機物=每小時單位葉面積積累的有機物是c毫克+通過呼吸作用每小時單位葉面積分解的有機物是d毫克=(c+d)毫克。
2
4
3
題號
1
5
6
7
(2)圖2中,濃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圖2實驗裝置可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嗎?利用該裝置進行實驗前,對這株植物處理的方法是放到黑暗處一晝夜(或暗處理),目的是把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消耗,以排除原來貯存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
2
4
3
題號
1
5
6
7
(3)依據圖1可知,乙植物在強光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大于甲植物,說明:在溫室栽培甲、乙兩種農作物時,為乙提供的光照強度應適當大于為甲提供的光照強度。當光照強度為b2時,光照強度不再是影響乙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因此,在合理灌溉、合理密植的同時,可采取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適當提高環境溫度等措施提高乙的產量(合理即可)。
2
4
3
題號
1
5
6
7
7.(2022·泰安中考)興趣小組以蟛蜞菊為實驗材料,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利用不同濃度的碳酸氫鈉溶液提供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碳,其他條件相同,結果如下表。請分析回答:
2
4
3
題號
1
5
6
7
條件 光照25 ℃
二氧化碳濃度 碳酸氫鈉溶液濃度
0 1% 2% 3%
蟛蜞菊單位時間產氧量(毫升) 0.14 1.26 1.68 1.88
(1)實驗中除碳酸氫鈉溶液濃度不同外,保持其他條件均相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在一定范圍內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增加_________________。依據實驗結論,在溫室種植時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提高農作物產量。興趣小組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繼續探究,發現當碳酸氫鈉溶液濃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單位時間產氧量不再增加。因此,如果再進一步提高溫室種植農作物的產量,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2
4
3
題號
1
5
6
7
保證變量唯一(控制單一變量)
光合作用逐漸增強
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增強光照
(2)生物方法固定并轉化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符合自然規律的二氧化碳利用方式。我國科學家通過生物工程等技術篩選、培養并大規模工廠化養殖微藻,利用微藻進行綠色制造。微藻葉綠體中進行的能量轉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并貯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微藻制造的有機物可以通過生物工程等技術轉化為生物燃料,有助于解決能源匱乏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微藻固定并轉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參與生態系統的________循環,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
2
4
3
題號
1
5
6
7
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物質(碳)
碳—氧
[解析] (1)對照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實驗中除碳酸氫鈉溶液濃度不同外,保持其他條件均相同,目的是保證變量唯一。根據表中數據“蟛蜞菊單位時間產氧量逐漸增大”的結果,可得出結論是:在一定范圍內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漸增強。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依據上述實驗結論,在溫室種植時可采取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措施提高農作物產量。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因此,如果再進一步提高溫室種植農作物的產量,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強光照。
2
4
3
題號
1
5
6
7
(2)微藻葉綠體中進行的能量轉化是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并貯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結合分析可知,微藻固定并轉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碳)循環,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碳—氧的平衡。
2
4
3
題號
1
5
6
7
題號
課時規范訓練(7)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2分)
1.(2024·齊齊哈爾中考)關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
C.綠色植物的所有器官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D.種植農作物時,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產量
14
C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因此,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A正確;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B正確;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如根尖細胞等不含葉綠體的細胞和器官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錯誤;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間距和株距科學合理,使植物的葉片互不遮擋。合理密植,有利于農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產量,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題號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2.(2024·安徽中考)某蔬菜工廠計劃采取適當增大晝夜溫差的措施來提高蔬菜的產量。下列對白天和夜間溫度的處理,正確的是(  )
A.白天和夜間都升溫  B.白天升溫,夜間降溫
C.白天和夜間都降溫  D.白天降溫,夜間升溫
14
B [白天有光,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適當升高溫度能提高光合速率,加快有機物的合成;夜晚無光,植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且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機物越少,所以夜晚適當降低溫度可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題號
3
2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3.(2024·樂山中考)下圖1是綠色植物葉片中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圖2是氣孔的兩種狀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14
題號
3
2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A.若圖1表示光合作用,則序號②代表的是氧氣
B.若圖1表示呼吸作用,則序號①代表二氧化碳
C.圖2氣孔處于甲狀態時可能促進①、②的進出
D.圖2氣孔處于乙狀態時可能降低③、④的運輸
14

B [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可見,若圖1表示呼吸作用,則序號①代表氧氣,②代表二氧化碳,B錯誤。]
題號
4
2
3
5
6
8
7
9
10
11
12
13
1

4.(2024·云南中考)下列與生產生活有關的措施中,沒有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栽花或種莊稼需適時松土 B.農田遇到澇害時及時排水
C.貯藏蔬菜需適當降低溫度 D.種植農作物時合理密植
14
D [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科學提高農作物產量,由此可知,種植農作物時合理密植利用了光合作用原理。]
題號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5.(2024·陜西中考)如圖①②是葡萄葉的不同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14
A.葡萄貯存的糖類物質由①細胞中的細胞核制造
B.①細胞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碳氧平衡
C.由②進入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原料
D.葡萄進行蒸騰作用,少量水分經②散失參與水循環
題號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B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葡萄貯存的糖類物質由①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制造的,A錯誤;①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①葉肉細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不斷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對平衡,B正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由②氣孔進入的氧氣才是呼吸作用的原料,C錯誤;植物體通過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經②氣孔散失到大氣中,D錯誤。]
14
題號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6.(2024·臨沂中考)下列農業生產中的做法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對莊稼進行及時的排澇、松土——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合理密植——植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
C.晴朗的中午,給塑料大棚通風——增加氧氣濃度,提高光合作用強度
D.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
14
題號
2
4
5
3
6
8
7
9
10
11
12
13
1
C [晴朗的中午,由于光照強烈,塑料大棚內的溫度會迅速升高,導致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進而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此時給塑料大棚通風,主要是為了降低大棚內的溫度,同時補充因高溫而減少的二氧化碳濃度,而不是單純地增加氧氣濃度。因為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是氧氣,C錯誤。]
14
題號
2
4
5
3
7
6
8
9
10
11
12
13
1
7.(2024·河北中考)為研究施肥深度對干旱條件下小麥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人員在相同條件下,選擇符合實驗標準的三個地塊施肥、播種,長出植株后進行檢測,實驗數據(單位已省略)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14
實驗處理生理指標 淺施(15 cm) 中施(30 cm) 深施(45 cm)
葉綠素含量 1.8 2.1 2.5
氣孔導度 0.12 0.15 0.18
光合作用速率 18.5 22.3 26.7
注:氣孔導度數值越大,表示氣孔開放程度越大。
題號
2
4
5
3
7
6
8
9
10
11
12
13
1
A.本實驗控制的變量是施肥深度
B.隨著施肥深度增加,小麥蒸騰作用減弱
C.小麥的光合作用速率與氣孔開放程度、葉綠素含量有關
D.干旱條件下深施肥提高了小麥的光合作用速率
14
B [氣孔導度數值越大,表示氣孔開放程度越大,蒸騰作用越強,隨著施肥深度增加,氣孔導度增大,小麥蒸騰作用增強,B錯誤。]

題號
2
4
5
3
8
6
7
9
10
11
12
13
1

8.(2024·遂寧中考)當下,我國果蔬主產區普遍使用大型封閉式氣調冷藏庫(充入氮氣替換部分空氣)儲藏果蔬,以延長果蔬的保鮮時間,增加農民收益。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充入氮氣替換部分空氣降低了氣調冷藏庫中氧氣的含量
B.氣調冷藏庫空氣流通小,果蔬水分散失少,有利于保鮮
C.氣調冷藏庫中溫度低,細菌繁殖受抑制,果蔬不易腐爛
D.氣調冷藏庫中溫度低、氧氣少,果蔬不能進行呼吸作用
14
題號
2
4
5
3
8
6
7
9
10
11
12
13
1
D [雖然氣調冷藏庫中的低溫和低氧環境可以減緩果蔬的呼吸作用,但并不能使果蔬完全停止呼吸。呼吸作用是細胞生存的基本過程,即使在不利的環境下,細胞也會進行一定程度的呼吸作用以維持生命活動,D錯誤。]
14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9.(2024·菏澤中考)某小組設計甲、乙、丙三套裝置,并實施有關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14
A.甲裝置可用于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B.乙裝置收集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細木條復燃
C.丙裝置光照時透明袋內壁出現小水珠,
即可證明蒸騰作用的強弱與葉片面積有關
D.將丙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一晝夜,打開
閥門,擠壓透明袋,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C [在實驗過程中丙裝置中的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蒸氣會凝結在透明袋的內壁上,因此在實驗過程中透明袋內壁上會出現小水珠,植物能進行蒸騰作用,沒有進行對照實驗,不可證明蒸騰作用的強弱與葉片面積有關,C錯誤。]
14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0.(2024·福建中考)下列有關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
14
A.①裝有煮熟種子的裝置中溫度更高
B.②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產生氧氣
C.③收集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④滴加碘液后葉片的遮光部分不變藍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D [①裝有煮熟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不能釋放出能量,溫度不會升高,沒有煮熟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出能量,溫度會升高,A錯誤;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煮熟的種子裝置,蠟燭不熄滅,而沒有煮熟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氣,燃燒的蠟燭熄滅,②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氣,B錯誤;金魚藻在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所以③收集的氣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錯誤;④滴加碘液后葉片的遮光部分,因缺少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沒有產生淀粉,滴加碘液不變藍色,D正確。]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1.(2024·泰安一模)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2022年秋季開始,勞動技術課進入課堂,中學生進行參觀、訪問、并且親自栽培植物,學到了與書本一樣有用的實踐知識,在實踐中,下列措施與目的一致的是(  )
A.果樹環割樹皮是為了限制水分的散失,提高果實產量
B.在傍晚或陰天移栽植物是為了增強幼苗的呼吸作用
C.給移栽植物打“吊瓶”,是為了補充水和無機鹽
D.“正其行,通其風”是為植物及時補充氧氣,增強光合作用
14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C [在掛果初期,果農通常將部分枝條的樹皮進行環割,目的是將韌皮部中的篩管切斷,防止有機物向下運輸從而提高產量,環割樹皮不能減緩蒸騰作用,A錯誤;傍晚或陰天的光照不強,植物蒸騰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錯誤;給移栽植物打“吊瓶”,是為了補充水和無機鹽,以提高成活率,C正確;“正其行,通其風”,即合理密植,一方面保證充分利用光能,另一方面保證空氣流通,為葉面補充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錯誤。]
14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12.(2024·泰山二模)如圖表示甲、乙兩種植物的二氧化碳相對吸收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情況。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隨著光照強度不斷增加,光合作用持續增強
B.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
C.圖中f點時,甲、乙兩種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相等
D.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若溫度適度上升,a、b點位置會下移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D [在一定的范圍內隨光照強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增強,當光照強度達到飽和后,光照強度即使增加,光合作用也不再增強,A錯誤;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條件是光。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但該曲線圖只能體現光合作用受光照強度影響,不能體現光合作用受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B錯誤;真正光合速率=表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具體表達為:光合作用消耗總二氧化碳=從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可見,在光照強度為零時,甲植物釋放的二氧化碳比乙植物更多;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
在圖中e點時,甲乙兩植物的表觀光合速率相等。說明,f點時,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比乙植物的更強,C錯誤;呼吸作用的強弱主要受溫度、氧氣的含量等因素的影響,即溫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強,溫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當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若溫度適度上升,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大,釋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因此a、b點位置會下移,D正確。]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14分)
13.(7分)圖1是被子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物質運輸方向,代碼Ⅰ、Ⅱ、Ⅲ、Ⅳ 表示物質,字母A、B、C、D表示結構。圖2是甲、乙兩種植物葉片的光合速率在某一時間段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
14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圖1中Ⅰ、 Ⅳ表示的物質分別是_________,A、B表示的結構分別是__________ ,結構C中進行的能量轉換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圖2中6:00—20:00時間段,甲、乙兩種植物合成圖1中物質Ⅲ 較多的是____。乙植物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強、氣溫高,為降低__________ ,D關閉,物質Ⅱ不能進入葉片造成的。圖2中甲、乙兩種植物葉片在16:00的光合速率關系是____________。
14
水、氧氣
導管、篩管
光能轉變為化學能

蒸騰作用 
甲乙相等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3)在一定濃度的物質 Ⅱ和恒定溫度條件下,把甲植物的葉片置于恒定光照條件下14小時,光合速率為每小時每平方厘米葉面積合成a毫克物質Ⅲ,其余10小時置于黑暗中。已知葉片的平均呼吸速率為每小時每平方厘米葉面積分解b毫克物質Ⅲ,則甲植物在上述24小時內每平方厘米葉面積積累物質Ⅲ_________( 用算式表示)毫克。
14
14a-24b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解析] (1)Ⅰ表示的物質為水,Ⅳ表示的物質為氧氣,A為導管,B為篩管,C為葉綠體,在葉綠體內進行的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指的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中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的過程。(2)圖1中物質Ⅲ為有機物,圖2中曲線的縱坐標表示光合速率,6時-20時,光合速率都大于0,植物都會積累有機物,植物的光合速率可以用有機物生成的速率來表示,所有光合速率×時間可以表示有機物的積累量,即甲植物和乙植物曲線與橫坐標時間圍成的圖形面積可以分別
14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表示它們積累的有機物多少,從圖中可以看出甲植物的面積大于乙植物,所以甲植物合成Ⅲ有機物較多。乙植物在12時左右光合速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強、氣溫高,為降低蒸騰作用水分的散失,[D]氣孔關閉,物質Ⅱ二氧化碳不能進入葉片,光合作用缺少原料,速率下降。圖2中甲、乙兩種植物葉片在16時的光合速率變化曲線交匯在同一點,表示此時甲乙光合速率相等。
14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3)甲植物,每小時每平方厘米葉面積可以合成a毫克物質Ⅲ有機物,則光照14小時后,合成的有機物總量為14a。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利用氧將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的過程。只要是活的植物體就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所以在24小時內,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為24b。則最終甲植物在上述24小時內每平方厘米葉面積積累物質Ⅲ有機物的量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量減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即為14a-24b。
14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4.(7分)(2024·泰安一模)如圖一是某被子植物葉片結構示意圖,圖二是該被子植物一天內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請分析回答:
14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1)圖二甲曲線所表示的生理活動是在圖一所示的[①]________中進行。這項生理活動的產物有兩種,由③運輸到植物體的其他器官、由④排放到大氣中的分別是______________。③和④分別是______________。②運輸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
(2)根據圖二分析,曲線DE段強度減弱的主要原因是:氣溫過高,為防止植物體內水分過度散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被子植物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點是________,只進行呼吸作用的時間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葉肉
有機物、氧氣
篩管、氣孔
水分和無機鹽
部分氣孔關閉,進入的二氧化碳減少
18時
0~4時和20~24時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解析] (1)圖二甲曲線所表示的生理活動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而葉綠體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葉肉中,因此該生理活動主要是在圖一所示的[①]葉肉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有機物和氧氣兩種,有機物是通過篩管運輸的,氧氣等氣體主要是通過葉片上的氣孔排放到大氣中的。所以,這項生理活動的產物有有機物和氧氣兩種,由[③]篩管運輸到植物體其他器官的是有機物,由[④]氣孔排放到大氣中的是氧氣;③是篩管,④是氣孔。②是導管,能夠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14
題號
9
2
4
5
3
8
6
7
10
11
12
13
1
(2)根據圖二分析,曲線DE段光合作用強度減弱的主要原因是:氣溫過高,為防止植物體內水分過度散失,保證植物體對水分的需求,部分氣孔關閉,進入的二氧化碳減少。由圖二可以看出,從6時開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機物開始積累,到18時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有機物開始消耗,因此18時是該被子植物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點;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呼吸作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由圖可以看出,由于0~4時和20~24時沒有光照,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
14
微專題(二) 綠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圖示
圖示解讀
識圖關鍵:根據箭頭指向,抓住進出的物質種類,結合植物三大生理過程的特點進行判斷。
知識儲備:
蒸騰作用:只散發水蒸氣。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進而判斷A:呼吸作用;B:蒸騰作用;C:光合作用。
圖示
圖示解讀
識圖關鍵:明標:明確坐標含義;析線:分析曲線的走勢;看點:曲線的起點、交點。發生的條件:有光無光。
知識儲備:
光合作用:有光才能發生,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呼吸作用:無光有光都能進行,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圖示解讀
曲線解析:
①AB、HI段,無光,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
②BC、GH段,二氧化碳釋放量減少,二氧化碳吸收量為負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
③CG段,二氧化碳吸收量為正值,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積累有機物。
④C、G點二氧化碳吸收量為0,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⑤有機物最少的點是C,有機物最多的點是G。
⑥DE段發生的原因為減弱蒸騰作用氣孔關閉,二氧化碳吸收量減少。
圖示
圖示解讀
識圖關鍵:二氧化碳、氧氣在密閉容器內隨時間變化,光照的有無。
曲線解析:
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濃度減少(圖一BC段),氧氣濃度增加(圖二BE段)。
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圖一AB、CD段),氧氣濃度減少(圖二AB、EF段)。
圖示解讀
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量不變(圖一B、C點);氧氣的量不變(圖二B、E點)。
④圖一終點低于起點,經過一晝夜植物積累有機物;圖二終點高于起點,經過一晝夜植物積累有機物。
圖示
圖示解讀
識圖關鍵:明標:明確坐標含義;析線:分析曲線的走勢;看點:曲線的起點、交點。發生的條件:有光無光。
知識儲備:
光合作用:有光才能發生,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呼吸作用:無光有光都能進行,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圖示解讀
曲線解析:
①a點:光照強度為0,只進行呼吸作用,有機物減少。
②ab段:光照強度逐漸增強,植物光合作用逐漸增強。但是光合作用強度還是小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減少。
③b點:二氧化碳吸收量和氧氣釋放量為0,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此時植物體內有機物最少。
④bd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機物增多。
⑤c點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在隨光照強度增強而增大。
真題感悟 明確考向
2
4
3
題號
1
5
1.(2024·聊城中考)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況,可以幫助提高作物產量。關于玉米一天中生理過程變化的曲線(如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曲線Ⅰ為光合作用,Ⅱ為呼吸作用
B.玉米在a、c點既不進行光合作用,
也不進行呼吸作用
C.比較a、p、c三點,p點有機物積累最多
D.在b點玉米停止進行光合作用
6
7

真題感悟 明確考向
2
4
3
題號
1
5
A [由曲線可知,曲線Ⅰ的活動只在白天進行,說明曲線Ⅰ為光合作用;曲線Ⅱ的活動全天候地進行,說明曲線Ⅱ是呼吸作用,A正確;a、c 點兩條曲線相交,說明此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B錯誤;比較 a、p、c 三點,c點積累的有機物最多,C錯誤;b 點光合作用強度雖有下降,但并沒有停止,只是中午溫度過高,部分氣孔關閉,從而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的強度,D錯誤。]
6
7
2.(2024·成都中考)在適宜光照條件下,某植物體內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過程如圖所示。圖中①②③代表的物質依次是(  )
A.二氧化碳、水、氧氣 
B.二氧化碳、氧氣、水
C.氧氣、二氧化碳、水 
D.氧氣、水、二氧化碳
2
4
3
題號
1
5
6
7

B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光,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結合題圖可知,題圖中: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氣,③是水,故B正確。]
2
4
3
題號
1
5
6
7
3.(2024·泰安模擬)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如圖一表示大豆氣孔的兩種狀態,圖二表示大豆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7月下旬某晴天,研究人員對山東某地大豆的相關生理過程進行了測量,結果如圖三所示。下列關于大豆葉片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2
4
3
題號
1
5
6
7
A.圖一結構主要存在于圖二的③中,圖二中的①受損會降低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
B.葉片發黃最可能是圖二的②中葉綠體減少所致
C.12點時大豆葉片中的氣孔處于b狀態的數量增多
D.圖三所示大豆的生理活動只發生在葉片中

2
4
3
題號
1
5
6
7
C [圖一結構是氣孔,主要存在于圖二的②表皮中;葉脈里含有導管和篩管,可以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因此,圖二中的①葉脈受損,會減少水分的運輸,從而降低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A錯誤;葉片發黃最可能是圖二的③葉肉細胞中葉綠體減少所致,B錯誤;在夏日中午12時,由于陽光過強,氣溫較高,大豆植株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使得蒸騰作用降低而關閉了一部分氣孔。所以,氣孔處于b關閉狀態的數量增多,C正確;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呼吸作用的場所是線粒體。因此,圖三所示的光合作用只發生在含有葉綠體的葉片等處,而呼吸作用可發生在所有的活細胞處,D錯誤。]
4.如圖甲是玉米植株24小時內二氧化碳吸收量的變化曲線,圖一到圖四為葉肉細胞內二氧化碳利用情況示意圖(①、②表示細胞內兩種能量轉換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2
4
3
題號
1
5
6
7
A.圖甲中C點是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刻
B.圖甲中B、E兩點對應的是圖三表示的過程
C.圖甲中A~B(不包括B點)段對應的是圖四表示的過程
D.圖甲中從B點到E點(不包括B和E點)段對應的是圖二表示的過程
2
4
3
題號
1
5
6
7

B [6點到18點白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18點以后,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而E點是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刻,A錯誤;圖三表示呼吸作用強度與光合作用相等,可見,B、E兩點對應的是圖三表示的過程,B正確;甲圖中A~B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而圖四表示呼吸作用強度小于光合作用。可見,甲圖中A~B(不包括B點)段對應的應該是圖二表示的過程,C錯誤;從B點到E點(不包括B和E點)段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圖二表示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可見,從B點到E點(不包括B和E點)段對應的應該是圖四表示的過程,D錯誤。]
2
4
3
題號
1
5
6
7
5.(2024·泰安三模)科技人員為了提高西瓜的品質進行了相關研究。圖一表示西瓜植株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二表示密閉裝置中氧氣含量在24小時內的變化曲線,已知其他條件均適宜。請據圖回答問題:
2
4
3
題號
1
5
7
6
(1)栽種西瓜時要疏密有致,其目的是提高圖一中[  ]________過程的效率。
(2)出苗后,尤其是葉展開后,一般采用小水勤澆的模式,西瓜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用于圖一中的[  ]_________過程。
(3)開花結果,西瓜的花是單性花,傳粉方式是異花傳粉,為了提高結實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西瓜果實是由雌花上的______發育而來。
(4)據圖二曲線推測該西瓜植株在一天中積累了有機物,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
3
題號
1
5
7
6
B
光合作用
C
蒸騰作用
人工輔助授粉、利用昆蟲傳粉
子房
F點比A點高(最終的氧氣濃度比初始高)
[解析] (1)栽種西瓜時要疏密有致,是為了讓葉片充分接觸到陽光,其目的是提高[B]光合作用過程的效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在該過程中,能量轉化的方式是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2)水是通過葉脈中的導管由下而上運輸來的,植物從土壤里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C]蒸騰作用由氣孔散失到大氣中。
2
4
3
題號
1
5
7
6
(3)西瓜的花是單性花,傳粉方式為異花傳粉。為了提高結實率,瓜農可通過人工輔助授粉或放養昆蟲的方式來進行傳粉。在果實與種子的形成過程中,西瓜果實是由雌花上的子房發育而來。
(4)圖二曲線中A點低于F點,說明經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氧氣比開始的時候增多了,說明從全天來看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氣總量是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總量的,則該植物在一天中積累了有機物。
2
4
3
題號
1
5
7
6
6.(2024·泰安三模)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綠色植物體的某些生理活動進行了如下探究:圖1是綠色植物體的某些生理活動過程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植物所進行的不同生理活動,①②③表示相關物質。圖2表示24小時密閉裝置內氧氣濃度的變化情況,圖3所示裝置用來比較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已知其他條件均適宜。請分析回答:
2
4
3
題號
1
5
6
7
(1)有經驗的農民伯伯種田時,會采取間作套種、合理密植等措施,這是為了提高圖1中過程[  ]________的效率,圖1中表示水或水蒸氣的是________(填序號),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生理活動是[  ]________。
2
4
3
題號
1
5
6
7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若對植物某一葉片摘取稱重,一天中葉片質量最重的時刻是圖2中的點________(用字母表示),若該植物在一天中積累了有機物,其判斷依據是圖2曲線中A點低于________(填字母)點。
(3)圖3中當裝置甲處氣體的二氧化碳濃度低于乙處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對應圖2中的時間段是___________(用數字表示)。
2
4
3
題號
1
5
6
7
E 
F 
大于
6點~18點
[解析] (1)有經驗的農民伯伯種田時,會采取間作套種、合理密植等措施,這是為了提高圖1中過程[甲]光合作用的效率,充分利用光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圖1中表示水或水蒸氣的是②,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生理活動是[乙]呼吸作用。
2
4
3
題號
1
5
6
7
(2)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在光照下進行,呼吸作用在有光和無光的條件下均在進行。6點時,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E點密閉裝置內氧氣濃度最高,積累有機物最多,此時若對植物某一葉片摘取稱重,則葉片最重;故一天中葉片質量最重的時刻是圖2中的E點。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分析圖2,該植物在一天中積累了有機物,判斷依據是曲線中A點低于F點,光合作用的釋放氧氣的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的量。
2
4
3
題號
1
5
6
7
(3)圖3中,甲處氣體的二氧化碳濃度低于乙處是因為發生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減少了,即此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對應圖2中的時間段是6點~18點。
2
4
3
題號
1
5
6
7
7.(2024·泰安二模)小麥和玉米是我國北方地區普遍種植的農作物。一般情況下,在相對較弱的光照條件下,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比玉米高;隨著光照強度的提高,當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時,玉米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仍會繼續提高。某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測定了小麥和玉米葉片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濃度和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光合作
用強度隨光照強度的變化,如圖
所示。請分析回答:
2
4
3
題號
1
5
6
7
(1)曲線a、b代表小麥和玉米的光合作用曲線,其中能夠代表玉米的是曲線___(填圖中字母)。當光照強度為Y時,小麥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約為玉米的____倍。當光照強度為Z點時,要提高a的光合作用強度,可以考慮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
3
題號
1
5
6
7
a 
1.5
適當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2)假設一晝夜中白天光照時間為12 h,當光照強度為Y時,________(填作物名稱)不能正常生長,原因是________。
A.葉片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大于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
B.葉片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小于白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
C.葉片白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與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相等
2
4
3
題號
1
5
6
7
玉米
C 
(3)在高溫的夏季,玉米會出現“光合午休”現象,即部分氣孔關閉以降低________作用,減少水分散失,影響二氧化碳的供應。
(4)如果檢測到玉米在一定光照強度下,葉肉細胞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來源和去路如圖二所示,則此時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________(填“<”或“>”)呼吸作用。
2
4
3
題號
1
5
6
7
蒸騰
<
[解析] (1)根據題干信息可知:一般情況下,在相對較弱的光照條件下,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比玉米高;隨著光照強度的提高,當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時,玉米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仍會繼續提高。所以,曲線圖中,能夠代表玉米的是曲線a,代表小麥的是曲線b。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植物積累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結合題圖可知,當光照強度為Y時,小麥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可表示為:5+1=6,而此時玉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可表示為:2+2=4。所以,
2
4
3
題號
1
5
6
7
小麥制造的有機物約為玉米的:6÷4=1.5(倍)。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水平后,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再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繼續增加。這時候,植物的光合速率將不再受到光照強度的限制,而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如二氧化碳濃度、溫度、水分等。結合題圖可知,當光照強度為Z點時,要提高a的光合作用強度,可以考慮的措施是:適當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等。(寫1條,合理即可)(2)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假設一晝夜中白天光照時間為12 h,此時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無光照的另外12 h,植物
2
4
3
題號
1
5
6
7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能進行呼吸作用。當光照強度為Y時,小麥積累有機物的量=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5+1)×12-1×24=48;玉米積累有機物的量=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2+2)×12-2×24=0。可見,當光照強度為Y時,玉米葉片白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與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相等,因此玉米不能正常生長,故C正確,AB錯誤。故選C。
2
4
3
題號
1
5
6
7
(3)在強烈的太陽光下,氣溫升高,植物水分蒸發加快,但植物的根系無法立即吸收足夠的水分來滿足需求,因此植物采取了關閉部分氣孔、減少水分散失的方法來保持體內的水分平衡。這樣雖然降低了植物的蒸騰作用,但是因為部分氣孔關閉,也使得進入葉肉細胞的二氧化碳量減少,從而造成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4)結合題圖可知,如果檢測到玉米在一定光照強度下,葉肉細胞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來源和去路如圖二所示,則此時細胞表現為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說明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
4
3
題號
1
5
6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乌拉特中旗| 湟源县| 玛多县| 秦皇岛市| 宜城市| 夹江县| 汨罗市| 邵阳市| 宜都市| 敖汉旗| 庐江县| 英超| 云和县| 南皮县| 喀什市| 大安市| 思南县| 湾仔区| 行唐县| 交口县| 宁远县| 淮滨县| 新泰市| 大余县| 阳曲县| 新宾| 佛冈县| 大厂| 汤阴县| 罗田县| 东城区| 攀枝花市| 仁寿县| 河南省| 房山区| 射阳县| 淮南市| 陆川县| 东乡族自治县| 孝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