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講 動物的主要類群任務一 無脊椎動物1.連線(將下列各類動物以及和它對應的特點用線連起來)A.腔腸動物 a.身體不分節,體表有角質層B.扁形動物 b.身體扁平,有口無肛門C.線形動物 c.身體分節,運動器官為剛毛或疣足D.環節動物 d.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E.軟體動物 e.身體表面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F.節肢動物 f.身體和附肢都分節、有外骨骼[答案] A—e B—b C—a D—c E—d F—f2.識圖(1)身體呈輻射對稱的動物是[B]水螅(括號內填字母)。(2)A是渦蟲,屬于扁形動物,其主要特征是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3)體表有角質層的動物是[D]蛔蟲,該類群動物的消化管所具有的結構特點是有口有肛門。(4)E是軟體動物(動物類群),它的貝殼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質形成的。(5)C是蚯蚓,判斷前后端的標志是環帶。,無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征1.(2024·泰安二模)根據給出的各種動物,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水螅的體型是輻射對稱,更有利于生活在清澈緩流小溪中捕捉食物,靈活運動B.華枝睪吸蟲身體最發達的結構是生殖器官,它的體形與水螅相同,不利于其運動,適于寄生生活C.蚯蚓身體呈圓筒形,左右對稱,身體前端的環帶也是體節的一部分,分節現象有利于運動D.蝸牛是陸生軟體動物,靠簡單的肺呼吸,但身體要保持濕潤,附著于物體上匍匐運動C [水螅的體型是輻射對稱,便于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進行防御。但是,水螅的運動不如兩側對稱的生物靈活,A錯誤;華枝睪吸蟲身體最發達的結構是生殖器官,它的體形與水螅不相同:華枝睪吸蟲是兩側對稱,適于寄生生活,B錯誤;蚯蚓身體呈圓筒形,左右對稱,身體前端的環帶也是體節的一部分。蚯蚓等環節動物身體分節,可以使其運動更靈敏,轉向更靈活,有利于其捕食或逃避敵害,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C正確;蝸牛是陸生軟體動物,靠特化的外套膜(不是肺)呼吸,身體要保持濕潤,附著于物體上匍匐運動,D錯誤。]2.(2024·泰安一模)下列關于無脊椎動物類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A.血吸蟲和絳蟲的共同特征是身體呈輻射對稱,有口無肛門B.軟體動物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C.節肢動物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胸部有兩對翅和三對足,腹部有氣門D.蛔蟲屬于線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B [血吸蟲和絳蟲的共同特征是身體呈左右對稱,有口無肛門,A錯誤;軟體動物身體柔軟,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B正確;節肢動物的身體分部、足和觸角分節,體表有外骨骼。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胸部有兩對翅和三對足,腹部有氣門,是節肢動物中的昆蟲類的特征,C錯誤;蛔蟲屬于線形動物,身體細長,不分節,D錯誤。][感悟提升](1)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相同特點是有口無肛門。(2)線形動物比扁形動物高等之處是消化腔有口有肛門。(3)蛔蟲和豬肉絳蟲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相同特點是生殖器官特別發達。(4)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類群。任務二 脊椎動物1.識圖(1)圖中五種動物體內都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因此統稱為脊椎動物。(2)圖A是青蛙,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3)圖D是家鴿,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是肺,體內具有與之相通的氣囊,有輔助呼吸的作用,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4)圖B是魚的外形圖。魚身體呈流線型,用鰓呼吸。(5)圖C是蜥蜴的外形圖。蜥蜴的皮膚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6)圖E生殖方式的特點是胎生哺乳。(7)圖中所示動物中,體溫恒定的動物是D、E(填字母)。2.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就是兩棲類。 (×)(2)虎的牙齒可以分為門齒、犬齒和臼齒三種。 (√)(3)“鯨”,人們俗稱“鯨魚”,生活在水中,屬于魚類。 (×)(4)用肺呼吸的動物都是陸生動物,陸生動物不一定都用肺呼吸。 (×)(5)家兔的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后代的出生率。 (×)(6)爬行動物的生殖發育完全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征1.(2024·泰安中考)“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唐·李白《古朗月行》。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桂樹”是高大喬木,花呈綠白色,果實呈卵球形,屬于綠色開花植物B.“白兔”體表被毛;胎生哺乳;具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適于食草C.“蟾蜍”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主要用肺呼吸;變態發育D.“九烏”中的“烏”是指鳥類,飛行時氣囊輔助肺進行雙重呼吸B [桂樹開花,能結果實,屬于被子植物,即綠色開花植物,A正確;白兔屬于植食性哺乳動物,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沒有犬齒,B錯誤;蟾蜍是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幼體和成體的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C正確;鳥類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一次呼吸可以進行兩次氣體交換,稱為雙重呼吸,D正確。]2.(2024·泰安一模)下列有關脊椎動物類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A.鯽魚游泳時,前進動力來自頭部和軀干部的擺動B.青蛙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發育為變態發育C.蜥蜴的卵的結構特點確保其能在干燥的陸地上繁殖D.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和體溫恒定是鳥特有的特征C [魚類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通過軀干部和尾部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各種鰭起著協調作用,A錯誤;雌雄蛙抱對后,將精子和卵子產在水中,體外受精,幼體蝌蚪在水中發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明顯不同,屬于變態發育,B錯誤;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原因之一是卵的外面有堅韌的卵殼,能防止水分的蒸發,并起到保護作用,確保其能在干燥的陸地上繁殖,C正確;哺乳動物的體溫也恒定,體溫恒定不是鳥特有的特征,D錯誤。]動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境3.(2023·泰安中考)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蚯蚓通過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適于生活在潮濕的土壤環境B.蝗蟲的后足發達,有兩對翅,適于在陸地上跳躍和空中飛行C.蜥蜴的受精卵較大,卵內養料較多,卵外有堅韌的卵殼,能在陸地上發育D.家鴿的肺和氣囊都能進行氣體交換,適于空中飛行時獲得更多的氧氣D [家鴿屬于鳥類,鳥類的呼吸器官是肺,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而氣囊能暫時儲存氣體,輔助肺呼吸,但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D錯誤。]4.(2024·泰安二模)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普遍存在。關于動物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魚生活在水中,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B.蛔蟲的角質層可防止被寄主消化道的消化液分解,適于寄生生活C.鳥特有的雙重呼吸是肺和氣囊都可以進行氣體交換,適于飛行D.狼的牙齒有門齒、臼齒和犬齒的分化,提高了攝取食物的能力C [鳥的肺和氣囊相通,但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氣囊輔助肺進行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使鳥適于飛行,C錯誤。]一、單項選擇題1.(2024·泰安二模)“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下列與燕子飛行產生大量能量無關的是(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強B.氣囊輔助呼吸,可獲得充足的氧氣C.心跳頻率快,運輸氧能力強D.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中空D [鳥類的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中空,可以減輕飛行時的體重,與產生能量無直接關系,D符合題意。]2.(2024·新泰三模)“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重要觀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多數植物葉的上表皮比下表皮氣孔多,有利于保持植物體內的水分B.蟬體表的外骨骼保護和支持身體,并防止體內水分蒸發C.魚類的鰓絲密布著毛細血管,適于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D.家兔有門齒和臼齒,與其植食性生活相適應A [一般植物葉片的上表皮氣孔總是比下表皮的氣孔少,這樣可減少水分的散失,A錯誤;蟬是節肢動物,體表有外骨骼保護和支持身體,可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B正確;魚用鰓呼吸,魚鰓內含有豐富的血管,有利于魚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C正確;家兔是植食性動物,牙齒具有門齒、臼齒的分化,兔的犬齒退化、盲腸發達,適于消化植物纖維,與其植食性相適應,D正確。]3.(2024·泰安三模)麻雀后肢脛骨與跗骨之間的骨連接角度固定,無法向前伸直,所以不能單足行走只能跳躍。這種蹦跳方式也使得麻雀可較快起飛,逃離危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麻雀有發達的胸肌適應飛行B.這個特點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麻雀脛骨與跗骨之間以骨縫相連,不能活動D.麻雀依靠肺和氣囊進行氣體交換可保證較快起飛時氧氣的供應D [麻雀屬于鳥類,鳥類的呼吸方式為雙重呼吸,肺進行氣體交換,氣囊輔助呼吸,但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為鳥的飛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氣,D錯誤。]4.(2024·泰安二模)下列對四種動物類群和呼吸方式的概述正確的是( )A.蚯蚓—線形動物—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B.中華鱘—魚類—從鰓蓋后緣流出的水中氧氣增多C.家鴿—鳥類—雙重呼吸時,在肺和氣囊內進行氣體交換D.熊貓—哺乳動物—用肺進行呼吸,氣體交換能力強D [蚯蚓屬于環節動物,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體壁密布毛細血管,與呼吸功能相適應,A錯誤;中華鱘屬于魚類,用鰓呼吸,鰓絲內有大量的毛細血管。當水由口流進,經過鰓絲時,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細血管,排到水中,隨水從鰓蓋后緣的鰓孔排出體外,鰓蓋后緣流出的水中二氧化碳增多,B錯誤;家鴿屬于鳥類,鳥類的氣囊與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儲存空氣,輔助呼吸,不能進行氣體交換,C錯誤;哺乳動物的呼吸器官是肺,能進行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循環路線,氣體交換能力強,D正確。]5.(2024·棗莊中考)“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下列關于魚類和鳥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它們都屬于恒溫動物B.體內都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C.魚的呼吸器官是鰓和皮膚D.鳥類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是肺和氣囊B [魚類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而鳥類則是恒溫動物,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體溫,A錯誤;無論是魚類還是鳥類,它們的體內都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這是脊椎動物的一個共同特征,B正確;魚類的呼吸器官是鰓,它們通過鰓從水中提取氧氣,C錯誤;鳥類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是肺,它們通過肺來吸入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氣囊則主要起到儲存空氣、輔助呼吸和減輕體重的作用,但并不直接參與氣體交換,D錯誤。]6.(2024·菏澤中考)下列有關鯽魚的說法,錯誤的是( )A.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B.體表覆蓋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溫恒定C.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運動時的阻力,適于水中生活D.側線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壓的作用B [魚類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A正確;鯽魚屬于魚類,體表覆蓋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溫不恒定,B錯誤;鯽魚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運動時的阻力,適于水中生活,C正確;鯽魚的感覺器官是側線,側線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壓的作用,D正確。]7.(2024·聊城中考)“天高任鳥飛”,各種姿態的鳥在藍天中翱翔,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關于鳥類適于飛行的結構特征,敘述錯誤的是( )A.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B.氣囊可以擴大氣體交換的面積C.骨骼輕、薄,有的骨中空,可以減輕體重D.胸肌特別發達,為飛行提供足夠的動力B [鳥有氣囊,在飛行過程中吸氣和呼吸時氣體都經過肺,都能進行氣體交換,而氣囊沒有氣體交換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氣體交換的面積,B錯誤。]8.(2024·泰安一模)如圖為形態結構、生活習性互不相同的幾種動物,下列相關分析中,錯誤的是( )A.C在生殖和發育方面的特點:胎生哺乳,是動物界中最高等的類群B.A和C都是恒溫動物,C用肺呼吸,A有氣囊輔助肺呼吸C.A、B、C、D的共同特點是體內有脊柱,都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D.B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C [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的體內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無脊椎動物的體內沒有脊柱,A(家鴿)屬于鳥類、B(青蛙)屬于兩棲動物、C(熊貓)屬于哺乳動物,都屬于脊椎動物,體內有脊柱;D(蝗蟲)屬于節肢動物,體內沒有脊柱,是無脊椎動物,選項C錯誤。]二、非選擇題9.(2024·泰安期中)地球上的動物千姿百態,各種動物以獨特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下圖是蝗蟲和家鴿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蝗蟲是一種常見的昆蟲,適于陸地生活的原因之一是體表有________,可以保護和支持內部結構,防止體內水分的大量蒸發。在陸地上俗稱“登倒山”,是因為[ ]________發達,適于跳躍。(2)鳥類是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之一,其適于飛行的結構特點之一是[ ]________上有高聳的突起龍骨突,附著發達的胸肌。(3)蝗蟲和家鴿的飛行器官分別是________。(4)蝗蟲和家鴿的呼吸器官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而家鴿有[ ]________輔助呼吸,形成獨特的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解析] (1)蝗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大量蒸發,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蝗蟲三對足,其中[⑦]后足發達,適于跳躍。(2)鳥類的龍骨突的兩側有發達的肌肉——胸肌,胸肌發達收縮有力,飛行時能產生強大的動力,有利于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3)蝗蟲的翅和家鴿的翼是它們的飛行器官。(4)氣管是蝗蟲進行氣體交換的呼吸器官。家鴿的呼吸器官是[4]肺,但[5]氣囊與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儲存空氣,輔助呼吸,不能進行氣體交換。[答案] (1)外骨骼 [⑦]后足 (2)[2]胸骨(3)翅、翼 (4)氣管 肺 [5]氣囊課時規范訓練(16) 動物的主要類群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2分)1.(2024·泰安期末)下列關于水螅、渦蟲、蛔蟲、蝸牛的描述,正確的是( )A.水螅身體呈輻射對稱,能從各方向捕食和防御B.渦蟲身體背腹扁平,營寄生生活C.蛔蟲體表有角質層,有口無肛門D.除有殼的蝸牛外,其他三種都屬于軟體動物A [水螅屬于腔腸動物,身體體形稱為輻射對稱,便于從各方向捕食和防御,A正確;渦蟲屬于扁形動物,生活方式是營自由生活,B錯誤;蛔蟲身體細長,呈圓柱形,有口有肛門,消化管的結構簡單,體表有角質層,適合寄生生活,C錯誤;只有蝸牛屬于軟體動物,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水螅屬于腔腸動物、渦蟲屬于扁形動物、蛔蟲屬于線形動物,D錯誤。]2.(2024·泰安一模)下列有關動物特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蛔蟲的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B.烏龜屬于兩棲動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C.蜥蜴的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的依賴,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D.家兔的牙齒分化,提高了攝食能力,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B [烏龜屬于爬行動物,體表有甲,用肺呼吸。雖然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但不是兩棲動物,B錯誤。]3.(2024·泰安期中)自然界中動物種類繁多,形態特征千差萬別。關于下列四種動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乙和丁為變溫動物,丙為恒溫動物B.乙體表有外骨骼,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C.丙適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是肺和氣囊D.甲、丙、丁共同特征之一是體內有脊柱C [丙(鳥類)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是肺;氣囊可暫時貯存氣體,協助鳥類在飛行時完成雙重呼吸,不能進行氣體交換,C錯誤。]4.(2024·泰安期中)下列事實能用來證明“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一觀點的是( )①枯葉蝶雙翅合攏時像枯葉,適于隱藏自己;②青蛙的后肢發達,趾間有蹼,適合跳躍和游泳;③信鴿的骨骼輕且堅固,能減輕體重適于飛行;④蛔蟲具有角質層,能抵抗寄主消化液的侵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C [枯葉蝶的外形和體色似枯葉,適于隱藏自己,屬于保護色,①不符合題意;青蛙的后肢發達,趾間有蹼,適合跳躍和游泳,符合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②符合題意;信鴿是鳥類,骨骼輕且堅固,能減輕體重,適于飛行,符合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③符合題意;蛔蟲身體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起保護作用,能抵抗寄主消化液的侵蝕,符合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④符合題意。]5.(2024·泰安階段練)近幾年,中紀委加大反腐力度,強調了“打老虎”和“打蒼蠅”同等重要。這里用 “老虎”和“蒼蠅”比喻違法亂紀的國家工作人員。下列對這兩種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老虎和蒼蠅的共同特征是體內有脊柱B.蒼蠅與蜘蛛體表被有外骨骼,都屬于昆蟲C.老虎和白鰭豚都是哺乳動物,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體溫恒定D.蒼蠅有兩對足、三對翅,善于跳躍、適于飛行C [蒼蠅的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而老虎的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A錯誤;蒼蠅與蜘蛛體表被有外骨骼,蒼蠅是昆蟲,但是蜘蛛不是昆蟲,B錯誤;結合分析可知,老虎和白鰭豚都是哺乳動物,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體溫恒定,C正確;蒼蠅屬于昆蟲,有三對足、兩對翅,善于跳躍、適于飛行,D錯誤。]6.(2024·泰安期中)雨后,有時可以見到蚯蚓在地面上蠕動,蚯蚓對人類的益處很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觀察蚯蚓時,靠近環帶的一端是前端B.蚯蚓在粗糙的紙上運動的相對較快,原因是有利于剛毛的固定C.蚯蚓的環帶與營養有關系D.蚯蚓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在物質循環方面起重要作用C [蚯蚓的環帶有繁殖作用,蚯蚓繁殖期間,環帶上的腺細胞分泌蛋白質和黏液,形成一個套在環帶外面的蛋白質環。蛋白質環帶著1~3個受精卵從蚯蚓身上脫落,形成卵繭,以適宜不良環境,C錯誤。]7.(2024·聊城中考)走進水族館,可以觀賞到形態各異的動物,它們有各自的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母生活在海水中,身體柔軟,屬于軟體動物B.鯨魚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屬于魚類C.海龜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上爬行,屬于兩棲動物D.海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屬于哺乳動物D [水母生活在海水中,身體柔軟,輻射對稱,有口無肛門,屬于腔腸動物,A錯誤;鯨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屬于哺乳動物,B錯誤;海龜體表覆蓋甲,其幼體和成體都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心臟只有三個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體內受精,卵生或少數卵胎生,屬于爬行動物,C錯誤;海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屬于哺乳動物,D正確。]8.(2024·煙臺中考)雨后的校園里,常常會在靠近花壇的甬道上看到蚯蚓。關于蚯蚓的敘述正確的是( )A.蚯蚓喜歡雨后爬到地面覓食B.靠身體腹面的剛毛收縮爬行C.蚯蚓和沙蠶、馬陸都屬于環節動物D.能疏松土壤、提高肥力,還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D [蚯蚓靠濕潤的體壁呼吸,雨后土壤里缺乏氧氣,所以蚯蚓紛紛爬出地面,A錯誤。用手觸摸蚯蚓的體壁,體表有黏液;腹部有剛毛,蚯蚓靠體壁肌肉和剛毛協助運動,B錯誤。蚯蚓和沙蠶符合環節動物的特征,都屬于環節動物;馬陸屬于節肢動物門多足綱,C錯誤。蚯蚓生活在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還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D正確。]9.(2024·煙臺中考)春天去煙臺長島游玩,有時會看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海豹,它們從渤海遼東灣游至長島海域休養生息,然后繼續向西北太平洋遷徙。下列對斑海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用肺呼吸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維持體溫恒定C.胎生、哺乳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陸地上生活,屬于兩棲動物D [斑海豹屬于哺乳動物,用肺呼吸,A不符合題意;斑海豹是哺乳動物,其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維持體溫恒定,B不符合題意;斑海豹具有胎生、哺乳的特點,C不符合題意;斑海豹是哺乳動物而不是兩棲動物,D符合題意。]10.(2024·煙臺中考)動物的外骨骼能防止體內水分的大量蒸發。以下動物具有外骨骼的是( )A BC DC [蝸牛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屬于軟體動物,沒有外骨骼,A錯誤;飛魚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也可借助鰭在水面上滑翔,B錯誤;螳螂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部分,身體和附肢都分節,體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的水分蒸發,使其能更好地適應陸地生活,C正確;蝙蝠胎生、哺乳,屬于能飛行的哺乳動物,D錯誤。]11.(2024·蘭州中考)各種動物都有其自身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下列動物與其特征匹配錯誤的是( )A.草履蟲——依靠纖毛運動B.螃蟹——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C.大黃魚——用肺呼吸D.家鴿——身體呈流線型C [魚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大黃魚屬于魚,用鰓呼吸,C錯誤。]12.(2024·吉林中考)如圖是一塊小麥田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B.乙和丙的身體和附肢都分節C.三種動物與小麥共同構成農田生態系統D.若麥田被重金屬污染,有毒物質在小麥體內積累最多B [甲(蚯蚓)是環節動物,用濕潤的體壁呼吸,A錯誤;乙(瓢蟲)和丙(蝗蟲)是節肢動物,身體和附肢都分節,B正確;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構成,它們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C錯誤;在生態系統中,有毒物質往往會通過食物鏈進行富集。在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如果麥田被重金屬污染,那么這些有毒物質會在更高級別的消費者體內積累更多,D錯誤。]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6分)13.(6分)(2024·牡丹江中考)飼養觀賞魚時,控制好水溫是很重要的。某中學七年二班第3小組同學通過觀察小魚在不同溫度下的呼吸頻率(每分鐘鰓蓋張合次數),來探究溫度對它生活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材料準備:小魚,大玻璃缸,大燒杯,溫度計,已曬過的自來水,熱水,冰塊。方法步驟:①向大燒杯中倒入已曬過的自來水,放入溫度計記錄溫度后,將3條小魚一起放入大燒杯中。②將大燒杯放入大玻璃缸中,向大燒杯中稍加熱水,當溫度上升到25 ℃時,保持溫度穩定,小魚安靜2分鐘后開始記錄小魚在1分鐘內的鰓蓋張合次數。稍停片刻,再重復兩次,記錄觀測數據。(每名學生只記錄其中1條小魚的鰓蓋張合次數)③向大玻璃缸內加冰塊,使燒杯中的水溫下降到20 ℃、15 ℃、10 ℃、5 ℃,再用同樣的方法,分別記錄各溫度下1分鐘內小魚的鰓蓋張合次數。溫度與呼吸頻率(鰓蓋張合次數)關系記錄表統計水溫 每分鐘呼吸頻率(鰓蓋張合次數)(次)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1號魚 2號魚 3號魚 1號魚 2號魚 3號魚 1號魚 2號魚 3號魚5 ℃ 10 7 9 11 6 9 10 7 8 910 ℃ 17 14 16 18 14 17 16 13 15 1615 ℃ 33 32 31 34 31 32 34 30 33 3220 ℃ 76 45 63 65 53 62 69 47 61 6025 ℃ 132 112 109 122 110 107 127 109 111 115(1)此實驗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實驗探究的變量是________。觀測三次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用的小魚種類、大小、活動狀況等基本相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表中數據分析,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小魚的鰓蓋張合次數可隨水溫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加”或“減少”),從而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提出問題是探究實驗的前提和基礎,實驗探究的問題是不同溫度對魚的呼吸頻率是否有影響。(2)探究不同溫度對魚的呼吸頻率是否有影響,實驗的變量是溫度,其他的條件保持相同。觀測三次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減少誤差,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加科學合理。(3)實驗用的小魚種類、大小、活動狀況等基本相同,其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使結果更加科學合理。(4)由表中數據分析,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小魚的鰓蓋張合次數可隨水溫的升高而增加,從而得出的結論是不同溫度對魚的呼吸頻率有影響。[答案] (1)不同溫度對魚的呼吸頻率是否有影響 (2)溫度 減少誤差,避免偶然性 (3)控制單一變量 (4)增加 不同溫度對魚的呼吸頻率有影響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70張PPT)第七單元 生物圈中的動物第七單元 生物圈中的動物第16講 動物的主要類群第七單元 生物圈中的動物課標導航 明標定向內容要求1.無脊椎動物與人類關系密切,如線形動物(蛔蟲)、環節動物(蚯蚓)、節肢動物(蝗蟲、蜜蜂)等。2.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都具有適應其生活方式和環境的主要特征。3.動植物類群可能對人類生活產生積極的或負面的影響。學業要求1.說明生物的不同分類等級及其相互關系,初步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2.對于給定的一組生物,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其進行分類。3.分析不同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關注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安全的影響,認同保護生物資源的重要性。4.主動宣傳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生物多樣性。深化研討 任務達成1.連線(將下列各類動物以及和它對應的特點用線連起來)A.腔腸動物 a.身體不分節,體表有角質層B.扁形動物 b.身體扁平,有口無肛門C.線形動物 c.身體分節,運動器官為剛毛或疣足任務一 無脊椎動物D.環節動物 d.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E.軟體動物 e.身體表面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F.節肢動物 f.身體和附肢都分節、有外骨骼[答案] A—e B—b C—a D—c E—d F—f2.識圖(1)身體呈輻射對稱的動物是[__]_____(括號內填字母)。(2)A是____,屬于扁形動物,其主要特征是身體呈____對稱,背腹____,有口無肛門。B水螅渦蟲兩側扁平(3)體表有角質層的動物是[__]_____,該類群動物的消化管所具有的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4)E是________(動物類群),它的貝殼是由______分泌的物質形成的。(5)C是蚯蚓,判斷前后端的標志是____。D蛔蟲有口有肛門軟體動物外套膜環帶考向 無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征1.(2024·泰安二模)根據給出的各種動物,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水螅的體型是輻射對稱,更有利于生活在清澈緩流小溪中捕捉食物,靈活運動B.華枝睪吸蟲身體最發達的結構是生殖器官,它的體形與水螅相同,不利于其運動,適于寄生生活C.蚯蚓身體呈圓筒形,左右對稱,身體前端的環帶也是體節的一部分,分節現象有利于運動D.蝸牛是陸生軟體動物,靠簡單的肺呼吸,但身體要保持濕潤,附著于物體上匍匐運動√C [水螅的體型是輻射對稱,便于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進行防御。但是,水螅的運動不如兩側對稱的生物靈活,A錯誤;華枝睪吸蟲身體最發達的結構是生殖器官,它的體形與水螅不相同:華枝睪吸蟲是兩側對稱,適于寄生生活,B錯誤;蚯蚓身體呈圓筒形,左右對稱,身體前端的環帶也是體節的一部分。蚯蚓等環節動物身體分節,可以使其運動更靈敏,轉向更靈活,有利于其捕食或逃避敵害,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C正確;蝸牛是陸生軟體動物,靠特化的外套膜(不是肺)呼吸,身體要保持濕潤,附著于物體上匍匐運動,D錯誤。]2.(2024·泰安一模)下列關于無脊椎動物類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A.血吸蟲和絳蟲的共同特征是身體呈輻射對稱,有口無肛門B.軟體動物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C.節肢動物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胸部有兩對翅和三對足,腹部有氣門D.蛔蟲屬于線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B [血吸蟲和絳蟲的共同特征是身體呈左右對稱,有口無肛門,A錯誤;軟體動物身體柔軟,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B正確;節肢動物的身體分部、足和觸角分節,體表有外骨骼。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胸部有兩對翅和三對足,腹部有氣門,是節肢動物中的昆蟲類的特征,C錯誤;蛔蟲屬于線形動物,身體細長,不分節,D錯誤。][感悟提升](1)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相同特點是有口無肛門。(2)線形動物比扁形動物高等之處是消化腔有口有肛門。(3)蛔蟲和豬肉絳蟲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相同特點是生殖器官特別發達。(4)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類群。1.識圖任務二 脊椎動物(1)圖中五種動物體內都有脊椎骨組成的____,因此統稱為脊椎動物。(2)圖A是____,幼體生活在水中,用__呼吸。(3)圖D是____,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是__,體內具有與之相通的____,有輔助呼吸的作用,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脊柱青蛙鰓家鴿肺氣囊(4)圖B是魚的外形圖。魚身體呈______,用__呼吸。(5)圖C是蜥蜴的外形圖。蜥蜴的皮膚表面覆蓋角質的____,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6)圖E生殖方式的特點是________。(7)圖中所示動物中,體溫恒定的動物是______(填字母)。流線型鰓鱗片胎生哺乳D、E2.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就是兩棲類。 ( )(2)虎的牙齒可以分為門齒、犬齒和臼齒三種。 ( )(3)“鯨”,人們俗稱“鯨魚”,生活在水中,屬于魚類。 ( )(4)用肺呼吸的動物都是陸生動物,陸生動物不一定都用肺呼吸。 ( )(5)家兔的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后代的出生率。 ( )(6)爬行動物的生殖發育完全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 )×√×××√真題感悟 明確考向243題號1√考向1 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征1.(2024·泰安中考)“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唐·李白《古朗月行》。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桂樹”是高大喬木,花呈綠白色,果實呈卵球形,屬于綠色開花植物B.“白兔”體表被毛;胎生哺乳;具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適于食草C.“蟾蜍”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主要用肺呼吸;變態發育D.“九烏”中的“烏”是指鳥類,飛行時氣囊輔助肺進行雙重呼吸真題感悟 明確考向243題號1B [桂樹開花,能結果實,屬于被子植物,即綠色開花植物,A正確;白兔屬于植食性哺乳動物,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沒有犬齒,B錯誤;蟾蜍是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幼體和成體的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C正確;鳥類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一次呼吸可以進行兩次氣體交換,稱為雙重呼吸,D正確。]23題號142.(2024·泰安一模)下列有關脊椎動物類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A.鯽魚游泳時,前進動力來自頭部和軀干部的擺動B.青蛙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發育為變態發育C.蜥蜴的卵的結構特點確保其能在干燥的陸地上繁殖D.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和體溫恒定是鳥特有的特征√23題號14C [魚類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通過軀干部和尾部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各種鰭起著協調作用,A錯誤;雌雄蛙抱對后,將精子和卵子產在水中,體外受精,幼體蝌蚪在水中發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明顯不同,屬于變態發育,B錯誤;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原因之一是卵的外面有堅韌的卵殼,能防止水分的蒸發,并起到保護作用,確保其能在干燥的陸地上繁殖,C正確;哺乳動物的體溫也恒定,體溫恒定不是鳥特有的特征,D錯誤。]23題號41考向2 動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境3.(2023·泰安中考)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蚯蚓通過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適于生活在潮濕的土壤環境B.蝗蟲的后足發達,有兩對翅,適于在陸地上跳躍和空中飛行C.蜥蜴的受精卵較大,卵內養料較多,卵外有堅韌的卵殼,能在陸地上發育D.家鴿的肺和氣囊都能進行氣體交換,適于空中飛行時獲得更多的氧氣√23題號41D [家鴿屬于鳥類,鳥類的呼吸器官是肺,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而氣囊能暫時儲存氣體,輔助肺呼吸,但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D錯誤。]243題號14.(2024·泰安二模)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普遍存在。關于動物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魚生活在水中,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B.蛔蟲的角質層可防止被寄主消化道的消化液分解,適于寄生生活C.鳥特有的雙重呼吸是肺和氣囊都可以進行氣體交換,適于飛行D.狼的牙齒有門齒、臼齒和犬齒的分化,提高了攝取食物的能力√C [鳥的肺和氣囊相通,但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氣囊輔助肺進行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使鳥適于飛行,C錯誤。]一、單項選擇題1.(2024·泰安二模)“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下列與燕子飛行產生大量能量無關的是(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強B.氣囊輔助呼吸,可獲得充足的氧氣C.心跳頻率快,運輸氧能力強D.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中空1題號23456789√15分鐘練 當堂達標D [鳥類的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中空,可以減輕飛行時的體重,與產生能量無直接關系,D符合題意。]1題號234567892.(2024·新泰三模)“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重要觀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多數植物葉的上表皮比下表皮氣孔多,有利于保持植物體內的水分B.蟬體表的外骨骼保護和支持身體,并防止體內水分蒸發C.魚類的鰓絲密布著毛細血管,適于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D.家兔有門齒和臼齒,與其植食性生活相適應1題號23456789√A [一般植物葉片的上表皮氣孔總是比下表皮的氣孔少,這樣可減少水分的散失,A錯誤;蟬是節肢動物,體表有外骨骼保護和支持身體,可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B正確;魚用鰓呼吸,魚鰓內含有豐富的血管,有利于魚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C正確;家兔是植食性動物,牙齒具有門齒、臼齒的分化,兔的犬齒退化、盲腸發達,適于消化植物纖維,與其植食性相適應,D正確。]1題號234567893.(2024·泰安三模)麻雀后肢脛骨與跗骨之間的骨連接角度固定,無法向前伸直,所以不能單足行走只能跳躍。這種蹦跳方式也使得麻雀可較快起飛,逃離危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1題號23456789√A.麻雀有發達的胸肌適應飛行B.這個特點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麻雀脛骨與跗骨之間以骨縫相連,不能活動D.麻雀依靠肺和氣囊進行氣體交換可保證較快起飛時氧氣的供應D [麻雀屬于鳥類,鳥類的呼吸方式為雙重呼吸,肺進行氣體交換,氣囊輔助呼吸,但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為鳥的飛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氣,D錯誤。]1題號234567894.(2024·泰安二模)下列對四種動物類群和呼吸方式的概述正確的是( )A.蚯蚓—線形動物—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B.中華鱘—魚類—從鰓蓋后緣流出的水中氧氣增多C.家鴿—鳥類—雙重呼吸時,在肺和氣囊內進行氣體交換D.熊貓—哺乳動物—用肺進行呼吸,氣體交換能力強1題號23456789√D [蚯蚓屬于環節動物,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體壁密布毛細血管,與呼吸功能相適應,A錯誤;中華鱘屬于魚類,用鰓呼吸,鰓絲內有大量的毛細血管。當水由口流進,經過鰓絲時,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細血管,排到水中,隨水從鰓蓋后緣的鰓孔排出體外,鰓蓋后緣流出的水中二氧化碳增多,B錯誤;家鴿屬于鳥類,鳥類的氣囊與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儲存空氣,輔助呼吸,不能進行氣體交換,C錯誤;哺乳動物的呼吸器官是肺,能進行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循環路線,氣體交換能力強,D正確。]1題號234567895.(2024·棗莊中考)“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下列關于魚類和鳥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它們都屬于恒溫動物B.體內都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C.魚的呼吸器官是鰓和皮膚D.鳥類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是肺和氣囊1題號23456789√B [魚類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而鳥類則是恒溫動物,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體溫,A錯誤;無論是魚類還是鳥類,它們的體內都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這是脊椎動物的一個共同特征,B正確;魚類的呼吸器官是鰓,它們通過鰓從水中提取氧氣,C錯誤;鳥類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是肺,它們通過肺來吸入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氣囊則主要起到儲存空氣、輔助呼吸和減輕體重的作用,但并不直接參與氣體交換,D錯誤。]1題號234567896.(2024·菏澤中考)下列有關鯽魚的說法,錯誤的是( )A.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B.體表覆蓋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溫恒定C.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運動時的阻力,適于水中生活D.側線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壓的作用1題號23456789√B [魚類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A正確;鯽魚屬于魚類,體表覆蓋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溫不恒定,B錯誤;鯽魚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運動時的阻力,適于水中生活,C正確;鯽魚的感覺器官是側線,側線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壓的作用,D正確。]1題號234567897.(2024·聊城中考)“天高任鳥飛”,各種姿態的鳥在藍天中翱翔,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關于鳥類適于飛行的結構特征,敘述錯誤的是( )A.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B.氣囊可以擴大氣體交換的面積C.骨骼輕、薄,有的骨中空,可以減輕體重D.胸肌特別發達,為飛行提供足夠的動力1題號23456789√B [鳥有氣囊,在飛行過程中吸氣和呼吸時氣體都經過肺,都能進行氣體交換,而氣囊沒有氣體交換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氣體交換的面積,B錯誤。]1題號234567898.(2024·泰安一模)如圖為形態結構、生活習性互不相同的幾種動物,下列相關分析中,錯誤的是( )1題號23456789√A.C在生殖和發育方面的特點:胎生哺乳,是動物界中最高等的類群B.A和C都是恒溫動物,C用肺呼吸,A有氣囊輔助肺呼吸C.A、B、C、D的共同特點是體內有脊柱,都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D.B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C [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的體內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無脊椎動物的體內沒有脊柱,A(家鴿)屬于鳥類、B(青蛙)屬于兩棲動物、C(熊貓)屬于哺乳動物,都屬于脊椎動物,體內有脊柱;D(蝗蟲)屬于節肢動物,體內沒有脊柱,是無脊椎動物,選項C錯誤。]1題號23456789二、非選擇題9.(2024·泰安期中)地球上的動物千姿百態,各種動物以獨特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下圖是蝗蟲和家鴿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題號23456789(1)蝗蟲是一種常見的昆蟲,適于陸地生活的原因之一是體表有________,可以保護和支持內部結構,防止體內水分的大量蒸發。在陸地上俗稱“登倒山”,是因為[ ]________發達,適于跳躍。(2)鳥類是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之一,其適于飛行的結構特點之一是[ ]________上有高聳的突起龍骨突,附著發達的胸肌。(3)蝗蟲和家鴿的飛行器官分別是________。(4)蝗蟲和家鴿的呼吸器官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而家鴿有[ ]________輔助呼吸,形成獨特的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1題號23456789外骨骼⑦后足2胸骨翅、翼氣管肺5氣囊[解析] (1)蝗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大量蒸發,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蝗蟲三對足,其中[⑦]后足發達,適于跳躍。(2)鳥類的龍骨突的兩側有發達的肌肉——胸肌,胸肌發達收縮有力,飛行時能產生強大的動力,有利于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3)蝗蟲的翅和家鴿的翼是它們的飛行器官。(4)氣管是蝗蟲進行氣體交換的呼吸器官。家鴿的呼吸器官是[4]肺,但[5]氣囊與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儲存空氣,輔助呼吸,不能進行氣體交換。1題號23456789題號13524687910111213√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2分)1.(2024·泰安期末)下列關于水螅、渦蟲、蛔蟲、蝸牛的描述,正確的是( )A.水螅身體呈輻射對稱,能從各方向捕食和防御B.渦蟲身體背腹扁平,營寄生生活C.蛔蟲體表有角質層,有口無肛門D.除有殼的蝸牛外,其他三種都屬于軟體動物課時規范訓練(16) 動物的主要類群A [水螅屬于腔腸動物,身體體形稱為輻射對稱,便于從各方向捕食和防御,A正確;渦蟲屬于扁形動物,生活方式是營自由生活,B錯誤;蛔蟲身體細長,呈圓柱形,有口有肛門,消化管的結構簡單,體表有角質層,適合寄生生活,C錯誤;只有蝸牛屬于軟體動物,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水螅屬于腔腸動物、渦蟲屬于扁形動物、蛔蟲屬于線形動物,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題號21345687910111213√2.(2024·泰安一模)下列有關動物特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蛔蟲的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B.烏龜屬于兩棲動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C.蜥蜴的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的依賴,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D.家兔的牙齒分化,提高了攝食能力,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B [烏龜屬于爬行動物,體表有甲,用肺呼吸。雖然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但不是兩棲動物,B錯誤。]題號32456879101112131√3.(2024·泰安期中)自然界中動物種類繁多,形態特征千差萬別。關于下列四種動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乙和丁為變溫動物,丙為恒溫動物B.乙體表有外骨骼,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C.丙適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是肺和氣囊D.甲、丙、丁共同特征之一是體內有脊柱C [丙(鳥類)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是肺;氣囊可暫時貯存氣體,協助鳥類在飛行時完成雙重呼吸,不能進行氣體交換,C錯誤。]題號42356879101112131√4.(2024·泰安期中)下列事實能用來證明“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一觀點的是( )①枯葉蝶雙翅合攏時像枯葉,適于隱藏自己;②青蛙的后肢發達,趾間有蹼,適合跳躍和游泳;③信鴿的骨骼輕且堅固,能減輕體重適于飛行;④蛔蟲具有角質層,能抵抗寄主消化液的侵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題號42356879101112131C [枯葉蝶的外形和體色似枯葉,適于隱藏自己,屬于保護色,①不符合題意;青蛙的后肢發達,趾間有蹼,適合跳躍和游泳,符合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②符合題意;信鴿是鳥類,骨骼輕且堅固,能減輕體重,適于飛行,符合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③符合題意;蛔蟲身體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起保護作用,能抵抗寄主消化液的侵蝕,符合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④符合題意。]題號24536879101112131√5.(2024·泰安階段練)近幾年,中紀委加大反腐力度,強調了“打老虎”和“打蒼蠅”同等重要。這里用 “老虎”和“蒼蠅”比喻違法亂紀的國家工作人員。下列對這兩種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老虎和蒼蠅的共同特征是體內有脊柱B.蒼蠅與蜘蛛體表被有外骨骼,都屬于昆蟲C.老虎和白鰭豚都是哺乳動物,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體溫恒定D.蒼蠅有兩對足、三對翅,善于跳躍、適于飛行題號24536879101112131C [蒼蠅的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而老虎的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A錯誤;蒼蠅與蜘蛛體表被有外骨骼,蒼蠅是昆蟲,但是蜘蛛不是昆蟲,B錯誤;結合分析可知,老虎和白鰭豚都是哺乳動物,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體溫恒定,C正確;蒼蠅屬于昆蟲,有三對足、兩對翅,善于跳躍、適于飛行,D錯誤。]題號24536879101112131√6.(2024·泰安期中)雨后,有時可以見到蚯蚓在地面上蠕動,蚯蚓對人類的益處很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觀察蚯蚓時,靠近環帶的一端是前端B.蚯蚓在粗糙的紙上運動的相對較快,原因是有利于剛毛的固定C.蚯蚓的環帶與營養有關系D.蚯蚓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在物質循環方面起重要作用C [蚯蚓的環帶有繁殖作用,蚯蚓繁殖期間,環帶上的腺細胞分泌蛋白質和黏液,形成一個套在環帶外面的蛋白質環。蛋白質環帶著1~3個受精卵從蚯蚓身上脫落,形成卵繭,以適宜不良環境,C錯誤。]題號24537689101112131√7.(2024·聊城中考)走進水族館,可以觀賞到形態各異的動物,它們有各自的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母生活在海水中,身體柔軟,屬于軟體動物B.鯨魚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屬于魚類C.海龜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上爬行,屬于兩棲動物D.海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屬于哺乳動物題號24537689101112131D [水母生活在海水中,身體柔軟,輻射對稱,有口無肛門,屬于腔腸動物,A錯誤;鯨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屬于哺乳動物,B錯誤;海龜體表覆蓋甲,其幼體和成體都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心臟只有三個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體內受精,卵生或少數卵胎生,屬于爬行動物,C錯誤;海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屬于哺乳動物,D正確。]題號24538679101112131√8.(2024·煙臺中考)雨后的校園里,常常會在靠近花壇的甬道上看到蚯蚓。關于蚯蚓的敘述正確的是( )A.蚯蚓喜歡雨后爬到地面覓食B.靠身體腹面的剛毛收縮爬行C.蚯蚓和沙蠶、馬陸都屬于環節動物D.能疏松土壤、提高肥力,還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題號24538679101112131D [蚯蚓靠濕潤的體壁呼吸,雨后土壤里缺乏氧氣,所以蚯蚓紛紛爬出地面,A錯誤。用手觸摸蚯蚓的體壁,體表有黏液;腹部有剛毛,蚯蚓靠體壁肌肉和剛毛協助運動,B錯誤。蚯蚓和沙蠶符合環節動物的特征,都屬于環節動物;馬陸屬于節肢動物門多足綱,C錯誤。蚯蚓生活在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還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D正確。]題號92453867101112131√9.(2024·煙臺中考)春天去煙臺長島游玩,有時會看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海豹,它們從渤海遼東灣游至長島海域休養生息,然后繼續向西北太平洋遷徙。下列對斑海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用肺呼吸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維持體溫恒定C.胎生、哺乳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陸地上生活,屬于兩棲動物題號92453867101112131D [斑海豹屬于哺乳動物,用肺呼吸,A不符合題意;斑海豹是哺乳動物,其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維持體溫恒定,B不符合題意;斑海豹具有胎生、哺乳的特點,C不符合題意;斑海豹是哺乳動物而不是兩棲動物,D符合題意。]題號9245386710111213110.(2024·煙臺中考)動物的外骨骼能防止體內水分的大量蒸發。以下動物具有外骨骼的是( )√題號92453867101112131C [蝸牛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屬于軟體動物,沒有外骨骼,A錯誤;飛魚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也可借助鰭在水面上滑翔,B錯誤;螳螂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部分,身體和附肢都分節,體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的水分蒸發,使其能更好地適應陸地生活,C正確;蝙蝠胎生、哺乳,屬于能飛行的哺乳動物,D錯誤。]題號92453867101112131√11.(2024·蘭州中考)各種動物都有其自身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下列動物與其特征匹配錯誤的是( )A.草履蟲——依靠纖毛運動B.螃蟹——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C.大黃魚——用肺呼吸D.家鴿——身體呈流線型C [魚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大黃魚屬于魚,用鰓呼吸,C錯誤。]題號9245386710111213112.(2024·吉林中考)如圖是一塊小麥田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B.乙和丙的身體和附肢都分節C.三種動物與小麥共同構成農田生態系統D.若麥田被重金屬污染,有毒物質在小麥體內積累最多√題號92453867101112131B [甲(蚯蚓)是環節動物,用濕潤的體壁呼吸,A錯誤;乙(瓢蟲)和丙(蝗蟲)是節肢動物,身體和附肢都分節,B正確;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構成,它們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C錯誤;在生態系統中,有毒物質往往會通過食物鏈進行富集。在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如果麥田被重金屬污染,那么這些有毒物質會在更高級別的消費者體內積累更多,D錯誤。]題號92453867101112131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6分)13.(6分)(2024·牡丹江中考)飼養觀賞魚時,控制好水溫是很重要的。某中學七年二班第3小組同學通過觀察小魚在不同溫度下的呼吸頻率(每分鐘鰓蓋張合次數),來探究溫度對它生活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材料準備:小魚,大玻璃缸,大燒杯,溫度計,已曬過的自來水,熱水,冰塊。方法步驟:①向大燒杯中倒入已曬過的自來水,放入溫度計記錄溫度后,將3條小魚一起放入大燒杯中。題號92453867101112131②將大燒杯放入大玻璃缸中,向大燒杯中稍加熱水,當溫度上升到25 ℃時,保持溫度穩定,小魚安靜2分鐘后開始記錄小魚在1分鐘內的鰓蓋張合次數。稍停片刻,再重復兩次,記錄觀測數據。(每名學生只記錄其中1條小魚的鰓蓋張合次數)③向大玻璃缸內加冰塊,使燒杯中的水溫下降到20 ℃、15 ℃、10 ℃、5 ℃,再用同樣的方法,分別記錄各溫度下1分鐘內小魚的鰓蓋張合次數。題號92453867101112131溫度與呼吸頻率(鰓蓋張合次數)關系記錄表統計水溫 每分鐘呼吸頻率(鰓蓋張合次數)(次)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1號魚 2號魚 3號魚 1號魚 2號魚 3號魚 1號魚 2號魚 3號魚5 ℃ 10 7 9 11 6 9 10 7 8 910 ℃ 17 14 16 18 14 17 16 13 15 16題號92453867101112131統計水溫 每分鐘呼吸頻率(鰓蓋張合次數)(次)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1號魚 2號魚 3號魚 1號魚 2號魚 3號魚 1號魚 2號魚 3號魚15 ℃ 33 32 31 34 31 32 34 30 33 3220 ℃ 76 45 63 65 53 62 69 47 61 6025 ℃ 132 112 109 122 110 107 127 109 111 115題號92453867101112131(1)此實驗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實驗探究的變量是________。觀測三次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用的小魚種類、大小、活動狀況等基本相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不同溫度對魚的呼吸頻率是否有影響溫度減少誤差,避免偶然性 控制單一變量 (4)由表中數據分析,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小魚的鰓蓋張合次數可隨水溫的升高而_______(填“增加”或“減少”),從而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不同溫度對魚的呼吸頻率有影響題號92453867101112131[解析] (1)提出問題是探究實驗的前提和基礎,實驗探究的問題是不同溫度對魚的呼吸頻率是否有影響。(2)探究不同溫度對魚的呼吸頻率是否有影響,實驗的變量是溫度,其他的條件保持相同。觀測三次并取平均值的目的是減少誤差,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加科學合理。(3)實驗用的小魚種類、大小、活動狀況等基本相同,其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使結果更加科學合理。(4)由表中數據分析,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小魚的鰓蓋張合次數可隨水溫的升高而增加,從而得出的結論是不同溫度對魚的呼吸頻率有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生物復習第七單元第16講動物的主要類群學案.docx 中考生物復習第七單元第16講動物的主要類群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