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校.本溪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第一次模擬考試姓名道德與法治試卷裝(本試卷共19道題滿分70分道德與法治、歷史考試時間共150分鐘)準考證號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日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第一部分選擇題(共3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這啟示當代青少年需要●A.認識自己B.樹立志向C.把握機遇D.學會思考2.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下列同學的交友行為中,最能體現“交友既需要熱情,也需要原則”這一理念的是A.小軒在好友遇到煩惱時總是幫他做決定訂B.小文漸漸疏遠了與自己競選班長的好友C.小宇對于好朋友打游戲的邀請從不拒絕D.小峰經常阻止好友背后詆毀他人的行為3.2025年春節熱播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哪吒面對困境,怒吼“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困境中堅守自我,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用行動改寫了被定義的人生。這啟示我們①要重視他人評價,檢視自身不足②要不斷激發潛能,做更好的自己③要增強生命韌性,綻放生命精彩④只要肯努力,就能實現人生目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盡孝在當下,我們要孝親敬長,這是因為①孝親敬長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線②孝親橄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③良好親子關系需要雙方互動溝通④不同的角色需要承擔相同的貴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第1頁(共8頁)5.我人航天不僅是星辰大海的浪漫夢想,更是“千人一桿槍,萬人一條船”的事業。無數航天人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不斷鑄就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這表明A.集體成員之間和而不同B.美好集體是善于合作的C.我們在集體中發展個性D.集體是成員的簡單相加6.“止于至普”是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下列名言古語能體現“止于至普”的是A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B.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C.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D.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7.2024年1月20日,鐵路部門提供“靜音車廂”,服務的動車組列車新增35列,購買“靜音車廂”車票應配合遵守靜音約定。“靜音車廂”的出現說明①有了規則就能保障社會秩序良好②社會規則劃定了行使自由的邊界③公共場所需要人人遵守社會公德④社會規則的遵守需要自律和他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數字故宮”是故宮博物院數字化技術打造的線上文化體驗平臺,讓公眾足不出戶在網絡上感受故宮的文化魅力,欣賞文物細節、感受古建筑之美,體驗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這說明網絡A.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了新平臺B.可促進人與人之間交往,拓展交往圈C.能打破傳統時空限制,促進經濟發展D.可以傳播正能量,促進民主政治進步9.2024年12月,扎西措獲評“青海好人”,她原是低保戶,在實現脫貧后,主動向政府申請退出低保,其精神感染了周邊村民,成為鄉村誠信建設的典范。扎西措的做法①體現誠信能贏得信任和尊重②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③表明誠信為了獲得物質回報④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2024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90年前紅軍開始了漫漫長征路。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A.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B.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C.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D,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