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3 化學曲線問題分析坐標曲線類試題是中考??嫉囊环N題型。坐標曲線是通過數學橫縱坐標表示在化學實驗操作或化學反應過程中物質的變化。這類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設置了圖像來提供信息,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試題側重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信息提取以及數據處理能力,同時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主要有單獨型曲線和綜合型曲線兩種考查方式,涉及的知識點相對綜合。坐標曲線題的命題角度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單獨型曲線:金屬與酸的反應、溶解度曲線;綜合型曲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變化、溶液pH的變化、化學反應速率、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關系及壓強、體積、溫度的變化等.2024年浙江中考24題有考察到,2025出現的概率也很大。★重難點01: 金屬與酸的反應類1.等量金屬與足量酸反應(1)三種金屬中,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A>C>B。(2)三種金屬中,產生氫氣質量最多的是A,相對原子質量最大的是C。2.足量金屬與等量酸反應(1)四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Mg>AI>Zn>Fe(2)生成氫氣的質量由稀鹽酸的質量決定,完全反應后,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3.“m(H2)—m酸”的坐標曲線(1)如果兩種金屬都有剩余,加入等質量的稀鹽酸,生成氫氣的質量 相等。(2)隨著酸的加入,金屬 Zn 消耗的質量更大,當有一種金屬剩余時,剩余的金屬一定是Fe 。當兩種金屬都沒有剩余時,金屬Fe產生的氫氣多.4.m(H2)—m金屬”的坐標曲線(1)當金屬的質量為m時,生成氫氣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Al>Fe>Zn。(2)當稀鹽酸完全反應,三種金屬產生氫氣的質量 相等,參加反應的金屬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Zn>Fe>Al.1.(2020·金華·麗水)取一定質量的鋅粒和銅片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漸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質量與有關量的變化關系圖正確的是( ?。?br/>A. B. C. D.【答案】C【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描述的反應過程,確定相關量的變化規律即可。【解答】A.銅和稀硫酸不反應,因此隨著稀硫酸質量的增大,銅片的質量保持不變,故A錯誤;B.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因此鋅的質量隨稀硫酸質量的增大而減小,故B錯誤;C.在鋅沒有完全反應前,氫氣的質量隨著稀硫酸的質量增大而增大;當鋅粒完全反應后,氫氣的質量保持不變,故C正確;D.在鋅完全反應前,生成硫酸鋅的質量隨稀硫酸質量的增大而增大。當鋅完全反應后,硫酸鋅的質量保持不變,故D錯誤。故選C。2.(2022·寧波)已知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質量均為 m g的鈉、鎂、鋅三種金屬分別與25 g質量分數為19.6%的稀硫酸反應。(1)由于金屬的量不確定,產生氫氣的質量大小有多種可能(不考慮鎂與水的反應),如鎂、鋅產生氫氣的質量相同且都小于鈉產生的氫氣質量的情況表示為 請按以上表示,寫出所有可能情況: 。(2)試確定,當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小為 時,m的取值范圍 。(3)當 時,Zn與酸反應產生 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如下圖。請在圖中再畫出鈉和鎂兩種金屬分別與酸反應產生 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圖線。(在圖線上用元素符號注明)【答案】(1)Na> Mg> Zn、Na= Mg> Zn、Mg> Na> Zn(2)m≥3.25(3)【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依據鈉鎂鋅三種金屬同質量時與酸反應生成的氫氣質量關系是鎂>鈉>鋅,可知生成的氫氣質量關系有以下幾種情況①與三種金屬反應酸足量②酸量恰好與鋅反應,則鎂鋅生成的氫氣量相等,但鈉與水也反應會生成氫氣。③酸量與鋅反應后還有剩余。(2)當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小為Na>Mg=Zn時情況是Zn正好反應完或過量。(3)根據4.6g鈉鎂與酸反應生成的氫氣的量找到圖象的關鍵點,再結合(2)鋅的情況繪制圖象即可。【解答】 (1)Na>Mg>Zn、Na=Mg>Zn、Mg>Na>Zn、Mg>Na=Zn此題的特殊之處在于:鈉既可以與酸反應還可以與水反應,鎂、鋅只與酸反應而不與水反應。質量均為m g的鈉、鎂、鋅三種金屬與酸(過量)完全反應時產生氫氣的質量分別為:m g/23、m g/12、2m g/65.由此可以看出,鈉、鎂、鋅三種金屬與等量酸恰好完全反應(或生成等質量的氫氣)時,所消耗的金屬質量關系為:m(鋅)>m(Na)>m(Mg),于是:①酸過量(酸與鎂恰好完全反應)時,產生的氫氣質量的情況為:Mg>Na>Zn;②鈉、鎂、鋅均過量(或鋅恰好完全反應)時,過量的鈉可以水反應而產生的氫氣質量最多,鎂、鋅產生的氫氣質量因受酸的限制而相等:Na>Mg=Zn;③鈉、鎂均過量而鋅不足時,產生的氫氣質量的情況為:Na>Mg>Zn;④鎂過量、鈉恰好與酸完全反應,而鋅不足時:Na=Mg>Zn;(2)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當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小為Na>Mg=Zn時,鈉、鎂、鋅均應過量(或鋅恰好完全反應),因此m的大小只取決于鋅的質量。設:25 g 質量分數為19.6% 的稀硫酸與鋅恰好完全反應消耗鋅的質量為χZn+ H2SO4= H2SO4+ H2↑65 98X 25 g×19.6%65:98=χ:25 g×19.6%解得:χ=3.25g故:m≥3.25(3)解析:m=4.6 時,m>3.25.因此鈉、鎂、鋅均過量,鈉在酸消耗完后還可以與水反應,產生氫氣的量由鈉決定:2Na+H2SO4=Na2SO4+H2↑2Na+2H2O=2NaOH+H2↑,設:鈉產生的氫氣質量的y2Na----H246 24.6g y46:2=4.6g:y解得:y=0.2g鎂、鋅產生的氫氣質量因受酸的限制而相等,由上圖可知:均為0.1g。設:25 g 質量分數為19.6% 的稀硫酸與鎂恰好完全反應消耗鎂的質量為zMg+ H2SO4=MgSO4+ H2↑24 98Z 25 g×19.6%24:98=z:25 g×19.6%解得:z=1.2 g★重難點02: pH變化類pH 變化曲線酸堿反應的pH變化起始時,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隨著堿的繼續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堿性起始時,溶液的pH>7,此時溶液呈堿性;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隨著酸的繼續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酸堿反應的pH曲線滴堿入酸:起始時,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隨著堿的繼續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堿性滴酸入堿:起始時,溶液的pH>7,此時溶液呈堿性;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隨著酸的繼續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酸和鹽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堿性溶液:如向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反應開始時,Na2CO3先與HCl反應,溶液的pH逐漸增大,當HCl與Na2CO3反應完時,溶液pH=7,即AB段;然后Na2CO3和CaCl2開始反應,此過程中溶液的pH不變,pH=7,即BC段;當CaCl2與Na2CO3完全反應后,繼續滴加堿性Na2CO3溶液,溶液的pH>71.(2022·衢州)化學變化往往會導致一些量發生改變?,F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容器中不斷滴入Ca(OH)2溶液至過量,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容器中相關量隨滴加時間變化的是( ?。?br/>A. B. C. D.【答案】D【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根據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分析,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減小,而氫氧根離子和鈉離子保持不變,溶劑質量、沉淀質量都會增加,解答時需注意圖像的起點。【解答】A、 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容器中不斷滴入Ca(OH)2溶液至過量,因沒有改變氫氧根離子,所以 溶液pH總是大于7,不符合題意;B、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中含有水,水的質量會在原碳酸鈉溶液中溶劑的基礎上不斷增加,不符合題意;C、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沉淀質量會隨氫氧化鈣的增加通過反應從0增加,不符合題意;D、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鈉元素質量始終保持不變,符合題意;故選D。2.(2022·浙江)燒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質,燒杯內液體的pH變化如圖所示。則符合該變化的一組物質是 ( ) X YA NaOH 溶液 稀 HCl(過量)B 稀 H2SO4 BaCl2 溶液(少量)C Ca(OH)2 溶液 CO2(適量)D 稀 H2SO4 H2O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根據圖象,開始時溶液的pH大于7,顯堿性,最后溶液的pH接近7,然后根據個選項給出的物質結合物質間的反應進行分析即可。【解答】A、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pH大于7,當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時,溶液的pH逐漸減小至小于7,故A錯誤;B、稀硫酸顯酸性,pH小于7,所以X不是稀硫酸,故B錯誤;C、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pH大于7,當通入適量二氧化碳時,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溶液的pH逐漸減小至等于7,故C正確;D、稀硫酸顯酸性,pH小于7,所以X不是稀硫酸,故D錯誤。故答案為:C。★重難點03: 壓強、體積、溫度變化類一、酸堿鹽反應的圖像問題1. 步驟:①看橫縱坐標和單位;②看起始點;③看曲線趨勢和平臺;④寫出反應方程式2. 圖像判斷①氣體 / 沉淀:起點是0, 產物開始為0②溶液質量的變化:利用質量守恒,產生的氣體、沉淀不能算作溶液的質量③溶質質量/導電性:看自由移動的離子例:向裝有氫氧化鋇的試管中逐漸加入稀硫酸向裝有氫氧化鋇的試管中逐漸加入硫酸鈉溶液Ba(OH)2 +Na2SO4 = BaSO4↓+2NaOH二、物質變化1. 濃鹽酸:物理變化(揮發性),溶質質量減少2. 濃氨水:物理變化(揮發性),溶質質量減少3. 濃硫酸:物理變化(吸水性),溶液質量增加4. CaO固體:吸水性(化學變化 CaO + H2O = Ca(OH)2 )5. NaOH固體:潮解(物理變化)+變質(化學變化:CO2 + 2NaOH = Na2CO3+ H2O)6. Fe:化學變化(與空氣中的H2O和O2有關)7. Cu:化學變化(與空氣中的H2O和O2及CO2有關),銅生銹變為銅綠,即堿式碳酸銅三、氣壓變化三、酸和堿反應引起的圖像1. 本質:H+ + OH- = H2O2. 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生:①指示劑②pH值變化:一定要上升超過7或者下降低于7注意—簡單地說pH值變大或變小不能說明一定發生了反應,也可能是被稀釋了③溫度變化:放熱反應3. 檢驗反應程度:①H+過量:CO32-/Zn粒/Fe粉等 ②OH-過量:Cu2+/Fe3+ ③恰好完全反應4. 圖像:①根據圖象判斷是酸入堿還是堿入酸 ②判斷成分組成,微粒的時候加上H2O舉例如下圖:(1)圖表示的是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2)各點對應溶液所含離子/微粒溶質 離子 微粒A:NaCl、NaOH Na+、Cl-、OH- 離子加上H2OB:NaCl、 Na+、Cl- 離子加上H2OC:NaCl、HCl Na+、Cl-、H+ 離子加上H2O1.(2020·衢州)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蕩。如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Na CO3溶液質量的變化情況。圖線AB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 ,在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答案】產生氣泡;氯化鈉和氯化鈣【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碳酸鈉溶液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溶液質量的增加速度較慢,即AB段;當稀鹽酸完全反應后,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溶液質量的增加速度更慢,即BD段;當氯化鈣完全反應后,既沒有沉淀生成,又沒有氣體產生,所以溶液質量增加最快。【解答】圖中AB段為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的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因此反應現象為:生成氣泡。C點在B和D之間,此時為碳酸鈉和氯化鈣的反應,溶液中肯定有前面反應的產物氯化鈉和尚未反應的氯化鈣。2.(2021·麗水)為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及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小科按圖甲連接好實驗裝置,往盛有一種溶液的燒杯中滴人另一種初溫相同的溶液、同時用玻璃棒攪拌、數字采集器和計算機實時顯示數據和曲線(如圖乙):橫坐標表示時間,左邊縱坐標表示pH,右邊縱坐標表示溶液的溫度。結合反應過程并分析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膠頭滴管中的試劑是 ,150秒時燒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質是 ??;(2)燒杯中溶液的溫度升高的原因是 。【答案】(1)稀鹽酸;NaCl和HCl(2)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放出熱量,溶液溫度逐漸上升,完全反應時,溶液溫度升到最高【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中溶液pH的變化確定該反應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結合反應過程中pH確定各點溶液中溶質種類分析。【解答】(1)由圖示可知,該反應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膠頭滴管中液體為稀鹽酸,150秒時燒杯中溶液pH小于7,則含有的溶質是 NaCl和HCl ;(2) 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放出熱量,燒杯內溶液溫度逐漸上升,完全反應時,溶液溫度升到最高 ;故答案為:(1)稀鹽酸; (2) NaCl和HCl ;(3)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放出熱量,溶液溫度逐漸上升,完全反應時,溶液溫度升到最高 。1.(2025·衢州模擬)圖甲為稀釋濃硫酸的操作,圖乙中能大致表示稀釋濃硫酸過程中燒杯內液體pH變化的是A. B. C. D.【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濃硫酸的稀釋【解析】【分析】濃硫酸遇水劇烈放熱,所以稀釋時要將濃硫酸加入到水中,酸性溶液,pH值越小,說明酸性越強。【解答】水呈中性,pH值為7,濃硫酸稀釋時將酸加入到水中,隨著酸的加入,燒杯中硫酸的質量分數變大,酸性變強,pH值減小。故答案為:A。(1題圖) (2題圖)2.(2024·鎮海區模擬)推理論證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能力,如圖曲線能正確反映下列化學變化中y與x變化關系的是( ?。?br/>A.黃銅(銅鋅合金)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氫氣的質量B.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氣體:y代表沉淀的質量C.稀鹽酸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D.硫酸銅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y代表沉淀的質量【答案】D【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銅不與硫酸反應,鋅與硫酸反應,氣體從原點起分析;B、根據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沉淀質量從原點起增加分析;C、根據鹽酸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pH增加分析;D、根據硫酸銅和硫酸中加入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再與硫酸銅反應分析。【解答】A、 黃銅(銅鋅合金)中滴入稀硫酸,氫氣質量應從原點開始增加,不符合題意;B、 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氣體,沉淀質量從原點起增加,不符合題意;C、 稀鹽酸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溶液pH從小于7增加至等于7,再大于7,不符合題意;D、 硫酸銅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然后再與硫酸銅反應,沉淀的質量在加入一定氫氧化鈉之后增加 ,符合題意;故選D。3.(2024.衢州模擬)小科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對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進行探究,測量結果如圖乙和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甲中儀器A盛放的是 NaOH 溶液B.圖乙中 a→d所示溶液中 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C.圖丙中V的數值最接近12D.圖丙中從f→g溫度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吸熱反應【答案】C【知識點】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A、根據反應時溶液pH的變化情況分析;B、根據反應時生成物增加,反應結束后生成物質量保持不變分析;C、根據酸堿反應放熱,溫度達到最高證明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pH=7分析;D、根據放熱反應,反應結束后溫度會慢慢恢復分析。【解答】A、由乙圖像可知, 該反應著溶液的滴加pH減小,則是將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則A中為稱鹽酸,不符合題意;B、 圖乙中c點恰好完全反應,Cd反應結束,鹽酸過量,則 a→d所示溶液中 NaCl的質量先增加 后保持不變,不符合題意;C、 酸堿反應放熱,圖丙中V點對應溫度最高,說明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即溶液pH=7,由乙可確定V數值最接近12 ,符合題意;D、 圖丙中從f→g溫度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結束后,隨熱傳遞溫度慢慢恢復,不符合題意;故選C。4.(2025九下·慈溪模擬)某興趣小組實驗室制取CO2后的廢液中的溶質是和HCl。某同學取一定質量的該廢液于燒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 溶液充分反應。下列圖像是滴加過程中他對燒杯中物質變化情況的分析( 溶液呈中性),其中錯誤的是A. B. C. D.【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往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時,先發生的反應為:Na2CO3+2HCl=2NaCl+H2O+CO2↑,后發生的反應為CaCl2+Na2CO3=CaCO3↓+2NaCl。【解答】A.先發生的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一開始滴加碳酸鈉溶液時,不產生沉淀,待混合溶液中HCl消耗完后發生的反應為:CaCl2+Na2CO3=CaCO3↓+2NaCl,此時開始產生沉淀,待氯化鈣反應結束后沉淀質量不變,故A正確;B.由于先發生的反應為: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一開始滴加碳酸鈉溶液時,就開始產生氣體,待溶液中HCl消耗完之后,不在產生氣體,故B正確;C.往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時,先發生的反應為:Na2CO3+2HCl=2NaCl+H2O+CO2↑,參與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大于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且碳酸鈉溶液中含有水,此時溶液質量增加,后發生的反應為CaCl2+Na2CO3=CaCO3↓+2NaCl,參與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大于生成的碳酸鈣的質量,且碳酸鈉溶液中含有水,此時溶液質量繼續增加,反應結束后繼續滴加碳酸鈉溶液,溶液質量繼續增加,故C錯誤;D.由于溶液中含有HCl,溶液一開始pH值小于7,隨著碳酸鈉的加入,由于碳酸鈉和鹽酸反應,酸性減弱,溶液測pH值升高,當把鹽酸反應完后,碳酸鈉再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此時溶液的pH值等于7,當把氯化鈣反應完后,再加入碳酸鈉,由于碳酸鈉溶液顯堿性,所以溶液的pH值又升高且大于7,故D正確;故答案為:C。5.(2024·杭州模擬)下列圖象與對應的敘述相符合的是( )A.圖A是一定溫度下,向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固體B.圖B是高溫灼燒一定質量的大理石C.圖C是將等質量的Mg、Fe分別與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應D.圖D是向一定質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向不飽和溶液加溶質,溶液質量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分析;B、根據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分析;C、根據相等質量的硫酸與鎂、鐵反應,產生氫氣質量相等分析;D、根據向一定質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然后再與氯化鎂反應分析。【解答】A、 一定溫度下,向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固 體,溶液質量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不會從0點增加,不符合題意;B、 高溫灼燒一定質量的大理石 ,固體質量因二氧化碳的生成而減小,但氧化鈣仍是固體,不會減少至0,不符合題意;C、 將等質量的Mg、Fe分別與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應 ,相等質量的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相等,最終鎂消耗酸的質量大于鐵,產生氫氣質量鎂大于鐵,不符合題意;D、 向一定質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然后再與氯化鎂反應,沉淀在加入一定質量氫氧化鈉之后開始增加,符合題意;故選D。6.(2024·鄞州模擬) 下列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 )A.①向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過量的稀鹽酸B.②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鐵粉C.③等質量的鎂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充分反應D.④向等質量的氫氧化鎂和氧化鎂固體中,分別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鹽酸至過量【答案】D【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進行分析判斷。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鐵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氣,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鎂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進行分析判斷。D、等質量的氫氧化鎂和氧化鎂固體中,氧化鎂中含有的鎂元素的質量多,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逐滴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第一個過程溶劑增加的質量包括稀鹽酸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第二個過程溶劑增加的質量是稀鹽酸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前兩個過程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是HCl+NaOH═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和等質量的鹽酸反應,氫氧化鈉生成的水的質量多,第三個過程只是稀鹽酸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还蔬x項圖象正確。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鐵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氣,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的質量逐漸增加,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故選項圖象正確。C、鎂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每48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條件下恰好反應生成80份質量的氧化鎂,則等質量的鎂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充分反應,氧氣有剩余,故選項圖象正確。D、等質量的氫氧化鎂和氧化鎂固體中,氧化鎂中含有的鎂元素的質量多,分別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鹽酸至過量,氧化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鎂的質量多,故選項圖象錯誤。故答案為:D。7.(2024·余杭模擬)常溫下,相同質量的鎂和鐵分別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反應,以下圖像中縱坐標表示生成氫氣的質量,橫坐標表示相關的量。其中圖像表示正確的是( ?。?br/>A. B. C. D.【答案】C【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恰好完全反應時,24份質量的鎂和稀硫酸反應生成2份質量的氫氣,56份質量的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2份質量的氫氣,稀硫酸足量時,相同質量的鎂和鐵完全反應時,鎂生成的氫氣較多分析。【解答】恰好完全反應時,24份質量的鎂和稀硫酸反應生成2份質量的氫氣,56份質量的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2份質量的氫氣,稀硫酸足量時,相同質量的鎂和鐵完全反應時,鎂生成的氫氣較多。A. 鎂比鐵活潑,反應需要時間較短,故錯誤。B. 完全反應后鎂反應生成的氫氣較多,故錯誤。C. 反應的硫酸質量相等時,生成氫氣質量相等,最終鎂反應生成的氫氣較多,故正確。D. 最終鎂反應生成的氫氣較多,故錯誤。故答案為:C。8.(2023·慈溪模擬)兩個燒杯中裝有等質量的金屬鋅和鎂,然后分別逐漸加入同濃度的稀硫酸,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加入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該圖反映出鎂比鋅的金屬活動性強B.a點時,兩個燒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應C.b點時,兩個燒杯中產生氫氣的質量相同D.c點時,兩個燒杯中都有金屬剩余【答案】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金屬與酸的反應,首先應先明白圖中橫坐標與縱坐標代表的意義,其次分析出處于a、b、c各點的鎂與鋅的狀態,根據拐點與斜率判斷反應的進程。【解答】A、由關系圖能看出鎂比鋅生成的氫氣多,并不能反映出鎂比鋅的金屬活動性強,故選項錯誤;B、由圖可知,a點時鎂剛好完全反應,此時鋅已經反應完了,故選項錯誤;C、b點時鋅早已反應完,b點對應的縱坐標大于鋅完全反應時對應的縱坐標,故選項錯誤;D、c點時,鎂與鋅均沒有完全反應,兩個燒杯中均有金屬剩余,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8題圖) (9題圖)9.(2024·紹興會模擬)向質量均為m的兩種不同金屬a和b中分別滴加50g相同濃度的稀硫酸,反應過程中產生氫氣的質量與所加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滴加 50g稀硫酸后的溶液質量關系為ma>mbB.滴加 50g稀硫酸后溶液中均含有兩種溶質C.若金屬a是鐵,則金屬b可能是鋅D.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均排在H前面【答案】A【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等質量金屬與等質量過量的酸反應,產生氫氣越多,所得溶液質量越小分析;B、根據加入稀硫酸過量后溶液中溶質還一定有硫酸分析;C、根據等質量鐵和鋅完全反應產生氫氣質量關系分析;D、根據能與酸反應的金屬排在金屬活動性氫前分析。【解答】A、滴加 50g稀硫酸后,a產生氫氣質量大于b,則反應后的溶液質量關系為maB、 滴加 50g稀硫酸后硫酸均過量,溶液中除生成的鹽外還都含硫酸,即均含有兩種溶質 ,不符合題意;C、鐵和鋅形成化合物均為+2價,鐵的相對原子質量小于鋅,若金屬a是鐵,則金屬b可能是鋅 ,不符合題意;D、 兩種金屬都能與酸反應,活動性均排在H前面 ,不符合題意;故選A。10.(2025九下·蕭山模擬)向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并振蕩,反應過程如圖所示。請回答:(1)該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程度為 (選填“部分變質” 或“全部變質”)。(2)請寫出氫氧化鈉變質的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D點溶液蒸發結晶得到的物質是 (用化學式表示)。【答案】(1)部分變質(2)2NaOH+CO2=Na2CO3+H2Q(3)NaCl【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中溶液質量的增大速度的變化分析解答;(2)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根據D點確定反應進度,進而確定溶液中的溶質種類即可。【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溶液質量開始時增大速度較快,后來速度減慢,再后來加快,應該是稀鹽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再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氫氧化鈉溶液為部分變質;(2)氫氧化鈉變質,即氫氧化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則反應的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Q 。(3)D點時溶液質量增大較快,應該為加入的稀鹽酸過量,此時溶質為反應產物氯化鈉和氯化氫。在蒸發結晶時,氯化鈉揮發,那么只會得到氯化鈉晶體,化學式為NaCl。(10題圖) (11題圖)11.(2024·杭州模擬)向盛有一定質量 和 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過量的鋅粉,并不斷攪拌。溶液質量與加入鋅粉的質量關系如圖。請回答:(1)寫出b~c段(不包括b點)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分別寫出 a、d所對應溶質的化學式 ; 。(3)指出 a~b段溶液質量變化的原因 。【答案】(1)(2)AgNO3、Cu(NO3)2、Zn(NO3)2;Zn(NO3)2(3)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由方程式可知,溶液的質量一直減小【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進行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屬能將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且置換時先把最弱的金屬置換出來,并通過各反應的關系進行溶液質量的變化分析【解答】(1)向一定質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時,鋅先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后和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為:Zn+ 2AgNO3= Zn(NO3)2+ 2Ag65 216Zn+ Cu(NO3)2= Zn(NO3)2+ Cu65 64由以上質量關系可知,鋅和硝酸銀反應時溶液質量減小,和硝酸銅反應時溶液質量增大,a點時鋅和部分硝酸銀反應,溶液中的溶質有反應生成的硝酸鋅、沒有反應的硝酸銅和過量的硝酸銀;b~c 段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是鋅和硝酸銅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Cu(NO3)2═Zn (NO3)2+Cu。(2)在a點時,硝酸銀沒有全部參加反應,溶液中含有硝酸銀、硝酸銅和生成的硝酸鋅,溶質是三種;c點時硝酸銅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只有硝酸鋅,則d點的溶質為硝酸鋅;(3)a~b段溶液中,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由方程式可知,溶液的質量一直減小。12.(2025·拱墅模擬)為了更好更有意義地研究化學,興趣小組同學開展了探究NaOH與CO2是否發生反應的實驗,設計過程如下:【方案一】從反應物角度探究NaOH與(是否發生反應。(1)小劉設計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試管中,一段時間后打開止水夾K,觀察到B中導管紅墨水液面上升。小劉認為此現象不足以證明NaOH與發生了反應,他的理由是 。(2)小施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圖2所示裝置驗證小劉的觀點。實驗時分別迅速將注射器內的液體全部注入到裝滿的甲乙燒瓶中,關閉注射器活塞,測得燒瓶內壓強與時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①乙裝置注射器中的液體X為 。②該實驗能證明NaOH與(發生反應的依據是 。【方案二】從生成物角度探究NaOH與CO2是否發生反應。【查閱資料】常溫下,NaOH與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g)如表所示。NaOII Na2CO317.3 <0.01小陳根據上述資料設計如表所示實驗證明NaOH與CO2發生反應。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將CO2氣體通入到 中 觀察到溶液變渾濁 NaOH與CO2發生反應【答案】(1)二氧化碳會溶于水并與水反應(2)45mL蒸餾水;最終甲燒瓶內壓強比乙燒瓶更小;NaOH的乙醇溶液【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方案一】(1)結合二氧化碳溶解性和水反應進行分析;(2)①45mL蒸餾水;②最終甲燒瓶內壓強比乙燒瓶更小【方案二】結合對照實驗進行分析。【解答】 【方案一】(1)因為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且二氧化碳也可以和水反應,導致壓強減?。?br/>(2)①為了控制變量,加入的體積應該是45mL;②因為二氧化碳既可以和溶液中的水反應,也可以和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最后甲中壓強減小的比乙更厲害;【方案二】為了驗證上述實驗,需要將水換成其他溶劑,所以將二氧化碳通入到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中。13.(2024·浙江模擬)實驗室用100mL含20gNaOH的溶液捕獲( 一定時間后,測定 的吸收量。方法是用鹽酸逐滴加入到吸收CO2后的溶液中,產生的( 氣體的質量與加入鹽酸溶液的質量關系示意圖如下:已知 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發生的反應過程如下求:(1)吸收的 CO2質量是 g。(2)鹽酸溶液的質量分數是 。【答案】(1)13.2(2)9.125%【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1)從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分析。(2)根據碳酸鈉的質量分析。14.某化學興趣小組以“探究中和反應”為主題展開研究性學習。回答下列問題:【設計與實驗】實驗一小軍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不斷加入稀鹽酸至過量。(1)溶液的顏色變化是 ,酚酞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其基本反應類型是 反應。(3)滴加稀鹽酸至圖1中c點時,溶液的溶質是 。(4)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是 ?。ㄌ睢胺艧帷被颉拔鼰帷保┓磻?。(5)圖2中,約23s后曲線下降的原因是 。【交流與評價】(6)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下列應用與中和反應原理有關的是____(填字母序號)。A.用食醋去除皮蛋中殘留的堿B.用CaO和H2O反應來加熱食物C.用NaOH來處理石油產品中殘余的硫酸【答案】(1)由紅色變為無色;通過顏色變化證明反應的發生(2)NaOH+HCl═NaCl+H2O;復分解實驗二小麗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用pH傳感器測定溶液的pH,用溫度傳感器測定溶液的溫度,溶液的pH和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3)NaCl、HCl(4)放熱(5)反應已結束,繼續加過量鹽酸會使溶液溫度降低(6)A;C【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放熱。醋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解答】(1)溶液的顏色變化是由紅色變成無色,酚酞在實驗中的作用是通過顏色變化證明反應的發生;(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其基本反應類型是復分解反應;(3)滴加稀鹽酸至圖1中c點時,溶液的溶質是反應生成的氯化鈉和過量的氯化氫;(4)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升高,是放熱反應;(5)圖2中,約23s后曲線下降的原因是反應已結束,繼續加過量鹽酸會使溶液溫度降低。;(6)A.用食醋去除皮蛋中殘留的堿,醋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是酸堿中和反應;B.用CaO和H2O反應來加熱食物,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不是酸堿中和反應;C.用NaOH來處理石油產品中殘余的硫酸,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是酸堿中和反應;故選AC。故答案為:(1)由紅色變為無色;通過顏色變化證明反應的發生;(2)NaOH+HCl═NaCl+H2O;復分解;(3)NaCl、HCl;(4)放熱;(5)反應已結束,繼續加過量鹽酸會使溶液溫度降低;(6)AC。15.(2025·浙江模擬)為了探究酸堿反應,甲乙同學做了如下兩個實驗,如圖所示:(1)如果酸堿能反應,甲實驗中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2)為了探究酸堿是否恰好完全反應,在乙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質量分數為26.5%的 溶液,如圖丙,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如圖丁,則乙反應后是____。A.鹽酸過量 B. C.恰好完全反應(3)丙實驗中最終生成多少克沉淀 并在圖戊中畫出實驗過程中產生沉淀的曲線。(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2)A(3)設生成的CaCO3的質量為x106 10010.6g x106: 10.6g=100: xX=10g|【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鹽酸和氫氧化鈣的反應進行分析;(2)鹽酸和氫氧化鈣的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反應后的溶液含有氯化鈣,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結合曲線圖分析;(3)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分析計算根據計算數據繪制曲線圖即可。【解答】 (1)鹽酸和氫氧化鈣的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甲燒杯溶液的紅色變為無色,說明酸堿能反應;(2)由圖丁可知乙反應后的溶液pH<7,說明溶液中仍有稀鹽酸,直到滴加的Na2CO3溶液達到30.0g,稀鹽酸被完全反應掉,Na2CO3溶液開始與CaCl2溶液反應,當滴加Na2CO3溶液到70.0g時,CaCl2溶液被完全反應掉。16.(2025九下·慈溪模擬)易拉罐是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其主要成分是鋁鎂合金(已知其他雜質不溶于酸也不與稀硫酸反應),為了測定易拉罐鋁鎂合金中兩種元素的質量比,小科開展了如圖甲的實驗/實驗中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資料:氫氧化鋁是一種白色沉淀,可與氫氧化鈉反應: 氫氧化鎂不與氫氧化鈉反應。(1)從圖可知,當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克時,溶液乙中有且只有一種溶質。(2)通過圖中信息計算將鎂離子轉化為沉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質質量為多少 (3)根據實驗數據,該易拉罐中鋁元素和鎂元素的質量的為 【答案】(1)b(2)(3)【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鋁反應考慮;根據氫氧化鎂的質量計算出鎂元素質量,根據氫氧化鋁質量計算出鋁元素質量。【解答】(1)稀硫酸和鎂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和鋁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和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和硫酸鋁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硫酸鈉,和氫氧化鋁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根據圖示可知,滴入氫氧化鈉溶液a克時,氫氧化鈉與恰好硫酸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為硫酸鎂、硫酸鋁和硫酸鈉;滴入氫氧化鈉溶液b克時,硫酸鎂、硫酸鋁恰好與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為硫酸鈉;滴入氫氧化鈉溶液c克時,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是NaAlO2、硫酸鈉,因此:從圖可知,當滴入氫氧化鈉溶液b克時,溶液乙中有且只有一種溶質是硫酸鈉,化學式為:Na2SO4;(2)由乙中圖示可知,生成氫氧化鋁的質量為mA-mB;生成氫氧化鎂的質量:mB, 將鎂離子轉化為沉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質質量為;(3)由乙中圖示可知,生成氫氧化鋁的質量為mA-mB;生成氫氧化鎂的質量:m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氫氧化鋁中的鋁元素質量、氫氧化鎂中鎂元素質量分別等于易拉罐中鋁元素、鎂元素的質量,該易拉罐中鋁元素和鎂元素的質量比為=。17.(2024·浙江模擬)常溫下,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測得水的質量、氯化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甲、乙所示。求:(1) 圖像 表示氯化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2)當加入40gNaOH 溶液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3)a 的值。(4)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至0.1%)【答案】(1)甲(2)設當加入NaOH 溶液20g 時, 其溶質為x。NaOH+HCl =NaCl+H2 O40 58.5x 5.85 g當加入40g NaOH 溶液時恰好反應, 設生成NaCl質量為y。NaOH + HCl=NaCl+H2 O40 36.5 58.5 1840 g×20% m y n(3)設恰好反應時,需要HCl的質量為m,生成水的質量為n。m=7.3g n=3.6 gag+3.6g+(40g-40g×20%)=105.3g(4).5%【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進行解答;(2)根據20g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完全反應生成5.85g氯化鈉,根據生成氯化鈉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20g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溶質的質量,由此計算出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從而計算出40g氫氧化鈉溶液中所含氫氧化鈉的質量,根據40g氫氧化鈉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40g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氯化鈉的質量,從乙圖找出加入40氫氧化鈉溶液時水的質量,進一步計算出氯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3)根據化學方程式及40g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計算出生成水的質量及稀鹽酸中氯化氫的質量,從而計算出a的質量;(4)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計算出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解答】(1)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一開始時氯化鈉的質量為0,則圖像甲表示氯化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2)根據20g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完全反應生成5.85g氯化鈉,根據生成氯化鈉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20g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溶質的質量,由此計算出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從而計算出40g氫氧化鈉溶液中所含氫氧化鈉的質量,根據40g氫氧化鈉溶液中所含溶質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40g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氯化鈉的質量,從乙圖找出加入40氫氧化鈉溶液時水的質量,進一步計算出加入40g氫氧化鈉溶液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3)根據化學方程式及40g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計算出生成水的質量及稀鹽酸中氯化氫的質量,從而計算出a的質量;(4)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計算出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18.(2025九下·東陽模擬)向一定質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請回答以下問題:(1)實驗過程所發生的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2)原混合物中硫酸鈉的質量是多少克?(寫出解答過程)(3)d點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有 。【答案】(1)復分解反應(2)解: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鋇的質量為x,Na2SO4的質量為y197 44X 0.88g則硫酸鋇的質量為142 233y 2.33gy=1.42g(3)BaCl2、NaCl、HCl【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根據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來分析;(2)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求出碳酸鋇的質量,用沉淀總質量減去碳酸鋇質量即為硫酸鋇質量,根據硫酸鋇質量求出混合物中硫酸鈉的質量;(3)根據d點時溶液中有加入氯化鋇后生成的氯化鈉、過量的氯化鋇,以及加入鹽酸后生成的氯化鋇、過量的鹽酸來分析。【解答】 (1)向一定質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所以0a段沉淀質量不斷增加,ab段沉淀質量不變,說明Na2CO3、Na2SO4已經完全反應,此時氯化鋇過量,b點開始加入鹽酸,碳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綜上所述,實驗過程所發生的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復分解反應。(3)由(1)的分析可知,b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生成的氯化鈉和過量的氯化鋇,加入鹽酸后,碳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d點時鹽酸過量,所以d點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有氯化鈉、氯化鋇、氯化氫。19.(2024·寧波模擬)鋁箔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包裝材料,放置久了,其銀白色光澤會變暗淡,故又稱假銀箔。(1)小科用放置很久的鋁箔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和反應時間關系如圖所示。在0~t1時間段內,鋁箔表面看不到明顯的氣泡,原因是 。(2)為進一步測量鋁箔中單質鋁的質量分數,小科取1.9g鋁箔樣品與50.0g稀鹽酸充分反應(2Al 鋁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總質量為51.7g。計算樣品中單質鋁的質量分數。(3)在 時間段產生氣泡的速度逐漸放緩,直到反應停止時,鋁箔還有大量剩余。 時間段產生氣泡速度放緩的原因是 。【答案】(1)鋁在空氣中被氧化,生成了一層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鋁與稀鹽酸反應;(2)生成氫氣的質量:1.9g+50g-51.7g=0.2g設需要參加反應的單質鋁的質量為x單質鋁的質量分數(3)稀鹽酸溶質的質量分數在降低【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解析】【分析】(1)根據鋁的性質分析回答;(2)由于鋁與稀鹽酸反應放出了氫氣,減少的質量就是生成的氫氣的質量,由氫氣的質量求出鋁的質量再計算出樣品中單質鋁的質量分數;(3)根據溶液的濃度逐漸降低分析回答。【解答】(1)在0~t1時間段內,鋁箔表面看不到明顯的氣泡,原因是:鋁在空氣中被氧氣氧化,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氧化鋁與稀鹽酸反應;故答案為:鋁在空氣中被氧氣氧化,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阻止鋁與稀鹽酸反應;(3)t2~t3時間段產生氣泡速度放緩的原因是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在反應中逐漸降低;故答案為: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在反應中逐漸降低。20.(2024·鎮海區模擬)將鐵粉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攪拌使之充分反應。實驗過程中,加入物質的質量與燒杯中剩余固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1)a點時剩余的固體物質是 (填化學式)。(2)n點對應的橫坐標數值是(3)實驗過程中共產生 FeSO4多少克?(4)模型能夠直觀反映化學變化的結果。將一定質量的鎂條放入某一溶液(如圖),其溶質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的質量相同,充分反應后燒杯內固體的組成和質量大小關系不可能的是 。【答案】(1)CuFe(2)11.2(3)解:設5.6g鐵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的質量為x,硫酸亞鐵的質量為yx=6.4g, y=15.2g設鐵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的質量為zz=15.2gY+z=15.2g+15.2g=30.4g(4)C【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由題意和圖示可知,將鐵粉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鐵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了硫酸亞鐵和銅,再加入稀硫酸時,固體的質量能減小,說明了鐵有剩余,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了硫酸亞鐵和氫氣,銅與稀硫酸不反應。【解答】(1)由分析可知,a點時,鐵與硫酸銅未反應完,固體物質是鐵和銅,在b點時,稀硫酸與鐵未反應完,固體物質是鐵和銅;(2)加入鐵粉5.6克,硫酸銅完全反應,銅被鐵完全置換出來,則m=6.4克,n點縱坐標為12g,則n點 對應的橫坐標數值是(12g-6.4g)+5.6g=11.2g;(3)兩個化學反應過程都產生硫酸亞鐵,前后兩個過程消耗的鐵都為5.6g,代入化學方程式即可得到 共產生 FeSO4多少克 。(4)A.硫酸銅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硫酸亞鐵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36.8%,則等質量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中,銅元素的質量大于鐵元素的質量。鎂、鐵、銅的金屬活動性依次減弱,將鎂條放人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鎂先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鎂和銅,硫酸銅反應完全后,鎂再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鐵和硫酸鎂。若鎂恰好和硫酸銅反應完全且無剩余,則得到的金屬只有銅,A項正確;B.若鎂和硫酸銅.硫酸亞鐵都恰好反應完全,鎂不再剩余,則得到的金屬是銅和鐵,且銅的質量大于鐵的質量,B項正確;CD.若鎂剩余,則銅、鐵完全被置換出來,得到的金屬是鎂、鐵、銅,銅的質量大于鐵的質量',C項錯誤,D項正確。故答案為: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3 化學曲線問題分析坐標曲線類試題是中考??嫉囊环N題型。坐標曲線是通過數學橫縱坐標表示在化學實驗操作或化學反應過程中物質的變化。這類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設置了圖像來提供信息,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試題側重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信息提取以及數據處理能力,同時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主要有單獨型曲線和綜合型曲線兩種考查方式,涉及的知識點相對綜合。坐標曲線題的命題角度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單獨型曲線:金屬與酸的反應、溶解度曲線;綜合型曲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變化、溶液pH的變化、化學反應速率、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關系及壓強、體積、溫度的變化等.2024年浙江中考24題有考察到,2025出現的概率也很大。★重難點01: 金屬與酸的反應類1.等量金屬與足量酸反應(1)三種金屬中,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A>C>B。(2)三種金屬中,產生氫氣質量最多的是A,相對原子質量最大的是C。2.足量金屬與等量酸反應(1)四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Mg>AI>Zn>Fe(2)生成氫氣的質量由稀鹽酸的質量決定,完全反應后,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3.“m(H2)—m酸”的坐標曲線(1)如果兩種金屬都有剩余,加入等質量的稀鹽酸,生成氫氣的質量 相等。(2)隨著酸的加入,金屬 Zn 消耗的質量更大,當有一種金屬剩余時,剩余的金屬一定是Fe 。當兩種金屬都沒有剩余時,金屬Fe產生的氫氣多.4.m(H2)—m金屬”的坐標曲線(1)當金屬的質量為m時,生成氫氣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Al>Fe>Zn。(2)當稀鹽酸完全反應,三種金屬產生氫氣的質量 相等,參加反應的金屬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Zn>Fe>Al.1.(2020·金華·麗水)取一定質量的鋅粒和銅片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漸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質量與有關量的變化關系圖正確的是( ?。?br/>A. B. C. D.2.(2022·寧波)已知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質量均為 m g的鈉、鎂、鋅三種金屬分別與25 g質量分數為19.6%的稀硫酸反應。(1)由于金屬的量不確定,產生氫氣的質量大小有多種可能(不考慮鎂與水的反應),如鎂、鋅產生氫氣的質量相同且都小于鈉產生的氫氣質量的情況表示為 請按以上表示,寫出所有可能情況: 。(2)試確定,當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小為 時,m的取值范圍 。(3)當 時,Zn與酸反應產生 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如下圖。請在圖中再畫出鈉和鎂兩種金屬分別與酸反應產生 的質量與金屬質量(m)的關系圖線。(在圖線上用元素符號注明)★重難點02: pH變化類pH 變化曲線酸堿反應的pH變化起始時,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隨著堿的繼續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堿性起始時,溶液的pH>7,此時溶液呈堿性;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隨著酸的繼續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酸堿反應的pH曲線滴堿入酸:起始時,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隨著堿的繼續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堿性滴酸入堿:起始時,溶液的pH>7,此時溶液呈堿性;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隨著酸的繼續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酸和鹽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堿性溶液:如向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反應開始時,Na2CO3先與HCl反應,溶液的pH逐漸增大,當HCl與Na2CO3反應完時,溶液pH=7,即AB段;然后Na2CO3和CaCl2開始反應,此過程中溶液的pH不變,pH=7,即BC段;當CaCl2與Na2CO3完全反應后,繼續滴加堿性Na2CO3溶液,溶液的pH>71.(2022·衢州)化學變化往往會導致一些量發生改變。現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容器中不斷滴入Ca(OH)2溶液至過量,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容器中相關量隨滴加時間變化的是( )A. B. C. D.2.(2022·浙江)燒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質,燒杯內液體的pH變化如圖所示。則符合該變化的一組物質是 ( ) X YA NaOH 溶液 稀 HCl(過量)B 稀 H2SO4 BaCl2 溶液(少量)C Ca(OH)2 溶液 CO2(適量)D 稀 H2SO4 H2OA.A B.B C.C D.D★重難點03: 壓強、體積、溫度變化類一、酸堿鹽反應的圖像問題1. 步驟:①看橫縱坐標和單位;②看起始點;③看曲線趨勢和平臺;④寫出反應方程式2. 圖像判斷①氣體 / 沉淀:起點是0, 產物開始為0②溶液質量的變化:利用質量守恒,產生的氣體、沉淀不能算作溶液的質量③溶質質量/導電性:看自由移動的離子例:向裝有氫氧化鋇的試管中逐漸加入稀硫酸向裝有氫氧化鋇的試管中逐漸加入硫酸鈉溶液Ba(OH)2 +Na2SO4 = BaSO4↓+2NaOH二、物質變化1. 濃鹽酸:物理變化(揮發性),溶質質量減少2. 濃氨水:物理變化(揮發性),溶質質量減少3. 濃硫酸:物理變化(吸水性),溶液質量增加4. CaO固體:吸水性(化學變化 CaO + H2O = Ca(OH)2 )5. NaOH固體:潮解(物理變化)+變質(化學變化:CO2 + 2NaOH = Na2CO3+ H2O)6. Fe:化學變化(與空氣中的H2O和O2有關)7. Cu:化學變化(與空氣中的H2O和O2及CO2有關),銅生銹變為銅綠,即堿式碳酸銅三、氣壓變化三、酸和堿反應引起的圖像1. 本質:H+ + OH- = H2O2. 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生:①指示劑②pH值變化:一定要上升超過7或者下降低于7注意—簡單地說pH值變大或變小不能說明一定發生了反應,也可能是被稀釋了③溫度變化:放熱反應3. 檢驗反應程度:①H+過量:CO32-/Zn粒/Fe粉等 ②OH-過量:Cu2+/Fe3+ ③恰好完全反應4. 圖像:①根據圖象判斷是酸入堿還是堿入酸 ②判斷成分組成,微粒的時候加上H2O舉例如下圖:(1)圖表示的是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2)各點對應溶液所含離子/微粒溶質 離子 微粒A:NaCl、NaOH Na+、Cl-、OH- 離子加上H2OB:NaCl、 Na+、Cl- 離子加上H2OC:NaCl、HCl Na+、Cl-、H+ 離子加上H2O1.(2020·衢州)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蕩。如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Na CO3溶液質量的變化情況。圖線AB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 ,在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 。2.(2021·麗水)為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及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小科按圖甲連接好實驗裝置,往盛有一種溶液的燒杯中滴人另一種初溫相同的溶液、同時用玻璃棒攪拌、數字采集器和計算機實時顯示數據和曲線(如圖乙):橫坐標表示時間,左邊縱坐標表示pH,右邊縱坐標表示溶液的溫度。結合反應過程并分析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膠頭滴管中的試劑是 ,150秒時燒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質是 ?。?br/>(2)燒杯中溶液的溫度升高的原因是 。1.(2025·衢州模擬)圖甲為稀釋濃硫酸的操作,圖乙中能大致表示稀釋濃硫酸過程中燒杯內液體pH變化的是A. B. C. D.(1題圖) (2題圖)2.(2024·鎮海區模擬)推理論證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能力,如圖曲線能正確反映下列化學變化中y與x變化關系的是( ?。?br/>A.黃銅(銅鋅合金)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氫氣的質量B.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氣體:y代表沉淀的質量C.稀鹽酸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D.硫酸銅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y代表沉淀的質量3.(2024.衢州模擬)小科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對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進行探究,測量結果如圖乙和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甲中儀器A盛放的是 NaOH 溶液B.圖乙中 a→d所示溶液中 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C.圖丙中V的數值最接近12D.圖丙中從f→g溫度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吸熱反應4.(2025九下·慈溪模擬)某興趣小組實驗室制取CO2后的廢液中的溶質是和HCl。某同學取一定質量的該廢液于燒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 溶液充分反應。下列圖像是滴加過程中他對燒杯中物質變化情況的分析( 溶液呈中性),其中錯誤的是A. B. C. D.5.(2024·杭州模擬)下列圖象與對應的敘述相符合的是( ?。?br/>A.圖A是一定溫度下,向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固體B.圖B是高溫灼燒一定質量的大理石C.圖C是將等質量的Mg、Fe分別與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應D.圖D是向一定質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6.(2024·鄞州模擬) 下列圖象不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 )A.①向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過量的稀鹽酸B.②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鐵粉C.③等質量的鎂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充分反應D.④向等質量的氫氧化鎂和氧化鎂固體中,分別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鹽酸至過量7.(2024·余杭模擬)常溫下,相同質量的鎂和鐵分別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反應,以下圖像中縱坐標表示生成氫氣的質量,橫坐標表示相關的量。其中圖像表示正確的是( ?。?br/>A. B. C. D.8.(2023·慈溪模擬)兩個燒杯中裝有等質量的金屬鋅和鎂,然后分別逐漸加入同濃度的稀硫酸,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加入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圖反映出鎂比鋅的金屬活動性強B.a點時,兩個燒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應C.b點時,兩個燒杯中產生氫氣的質量相同D.c點時,兩個燒杯中都有金屬剩余(8題圖) (9題圖)9.(2024·紹興會模擬)向質量均為m的兩種不同金屬a和b中分別滴加50g相同濃度的稀硫酸,反應過程中產生氫氣的質量與所加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滴加 50g稀硫酸后的溶液質量關系為ma>mbB.滴加 50g稀硫酸后溶液中均含有兩種溶質C.若金屬a是鐵,則金屬b可能是鋅D.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均排在H前面10.(2025九下·蕭山模擬)向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并振蕩,反應過程如圖所示。請回答:(1)該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程度為 (選填“部分變質” 或“全部變質”)。(2)請寫出氫氧化鈉變質的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D點溶液蒸發結晶得到的物質是 (用化學式表示)。(10題圖) (11題圖)11.(2024·杭州模擬)向盛有一定質量 和 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過量的鋅粉,并不斷攪拌。溶液質量與加入鋅粉的質量關系如圖。請回答:(1)寫出b~c段(不包括b點)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分別寫出 a、d所對應溶質的化學式 ; 。(3)指出 a~b段溶液質量變化的原因 。12.(2025·拱墅模擬)為了更好更有意義地研究化學,興趣小組同學開展了探究NaOH與CO2是否發生反應的實驗,設計過程如下:【方案一】從反應物角度探究NaOH與(是否發生反應。(1)小劉設計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試管中,一段時間后打開止水夾K,觀察到B中導管紅墨水液面上升。小劉認為此現象不足以證明NaOH與發生了反應,他的理由是 。(2)小施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圖2所示裝置驗證小劉的觀點。實驗時分別迅速將注射器內的液體全部注入到裝滿的甲乙燒瓶中,關閉注射器活塞,測得燒瓶內壓強與時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①乙裝置注射器中的液體X為 。②該實驗能證明NaOH與(發生反應的依據是 。【方案二】從生成物角度探究NaOH與CO2是否發生反應。【查閱資料】常溫下,NaOH與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g)如表所示。NaOII Na2CO317.3 <0.01小陳根據上述資料設計如表所示實驗證明NaOH與CO2發生反應。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將CO2氣體通入到 中 觀察到溶液變渾濁 NaOH與CO2發生反應13.(2024·浙江模擬)實驗室用100mL含20gNaOH的溶液捕獲( 一定時間后,測定 的吸收量。方法是用鹽酸逐滴加入到吸收CO2后的溶液中,產生的( 氣體的質量與加入鹽酸溶液的質量關系示意圖如下:已知 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發生的反應過程如下求:(1)吸收的 CO2質量是 g。(2)鹽酸溶液的質量分數是 。14.某化學興趣小組以“探究中和反應”為主題展開研究性學習?;卮鹣铝袉栴}:【設計與實驗】實驗一小軍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不斷加入稀鹽酸至過量。(1)溶液的顏色變化是 ,酚酞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其基本反應類型是 反應。(3)滴加稀鹽酸至圖1中c點時,溶液的溶質是 。(4)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5)圖2中,約23s后曲線下降的原因是 。【交流與評價】(6)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下列應用與中和反應原理有關的是____(填字母序號)。A.用食醋去除皮蛋中殘留的堿B.用CaO和H2O反應來加熱食物C.用NaOH來處理石油產品中殘余的硫酸15.(2025·浙江模擬)為了探究酸堿反應,甲乙同學做了如下兩個實驗,如圖所示:(1)如果酸堿能反應,甲實驗中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2)為了探究酸堿是否恰好完全反應,在乙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質量分數為26.5%的 溶液,如圖丙,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如圖丁,則乙反應后是____。A.鹽酸過量 B.過量 C.恰好完全反應(3)丙實驗中最終生成多少克沉淀 并在圖戊中畫出實驗過程中產生沉淀的曲線。(寫出計算過程)16.(2025九下·慈溪模擬)易拉罐是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其主要成分是鋁鎂合金(已知其他雜質不溶于酸也不與稀硫酸反應),為了測定易拉罐鋁鎂合金中兩種元素的質量比,小科開展了如圖甲的實驗/實驗中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資料:氫氧化鋁是一種白色沉淀,可與氫氧化鈉反應: 氫氧化鎂不與氫氧化鈉反應。(1)從圖可知,當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克時,溶液乙中有且只有一種溶質。(2)通過圖中信息計算將鎂離子轉化為沉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質質量為多少 (3)根據實驗數據,該易拉罐中鋁元素和鎂元素的質量的為 。17.(2024·浙江模擬)常溫下,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測得水的質量、氯化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甲、乙所示。求:(1) 圖像 表示氯化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2)當加入40gNaOH 溶液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3)a 的值。(4)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至0.1%)18.(2025九下·東陽模擬)向一定質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請回答以下問題:(1)實驗過程所發生的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2)原混合物中硫酸鈉的質量是多少克?(寫出解答過程)(3)d點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有 。19.(2024·寧波模擬)鋁箔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包裝材料,放置久了,其銀白色光澤會變暗淡,故又稱假銀箔。(1)小科用放置很久的鋁箔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和反應時間關系如圖所示。在0~t1時間段內,鋁箔表面看不到明顯的氣泡,原因是 。(2)為進一步測量鋁箔中單質鋁的質量分數,小科取1.9g鋁箔樣品與50.0g稀鹽酸充分反應(2Al 鋁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總質量為51.7g。計算樣品中單質鋁的質量分數。(3)在 時間段產生氣泡的速度逐漸放緩,直到反應停止時,鋁箔還有大量剩余。 時間段產生氣泡速度放緩的原因是 。20.(2024·鎮海區模擬)將鐵粉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攪拌使之充分反應。實驗過程中,加入物質的質量與燒杯中剩余固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1)a點時剩余的固體物質是 ?。ㄌ罨瘜W式)。(2)n點對應的橫坐標數值是(3)實驗過程中共產生 FeSO4多少克?(4)模型能夠直觀反映化學變化的結果。將一定質量的鎂條放入某一溶液(如圖),其溶質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的質量相同,充分反應后燒杯內固體的組成和質量大小關系不可能的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3化學曲線問題分析-2025年中考科學【熱點·重點·難點】專練(浙江通用)-學生版.docx 專題3化學曲線問題分析-2025年中考科學【熱點·重點·難點】專練(浙江通用)-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