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第四單元 人體生理與健康(一)第四章 人體內(nèi)物質(zhì)的運輸第一節(jié) 流動的組織——血液 第二課時新課導入血液血漿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別 人數(shù) 白細胞 (×109/升) 紅細胞 (×1012/升) 血小板 (×109/升)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淋巴細胞百分比 單核細胞百分比急性白血病兒童 80 48.8 2.9 60.1 19.1 53.55 33.55體檢健康 兒童 80 5.6 4.8 175.5 58.8 28.15 6.08新課導入 思考:急性白血病兒童的血液成分發(fā)生哪些變化?這種改變可能會對他們的健康帶來哪些傷害?兩組受試兒童組間相關(guān)血常規(guī)指標均值對比新知探究 資料 當皮膚等防御系統(tǒng)受損時,人體會立即啟動一套多重應(yīng)急方案。因為傷口暴露后,細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可能會趁機侵入。 受損組織細胞釋放出放特殊的信號物質(zhì),使血液循環(huán)加速,局部溫度升高。這種變化能幫助白細胞更快地抵達傷口,并積極對抗入侵者。白細胞就像人體的“守衛(wèi)”,它們能夠吞噬細菌、病毒或其他有害物質(zhì)。 盡管白細胞的外形看似笨重,但非常靈活,它們可以捕捉入侵的微生物。不同種類的白細胞可以對付不同種類的入侵者,確保人體得到更好的保護。 閱讀白細胞吞噬病菌的資料。新知探究 資料 當血管被割裂時,它會收縮以減少出血。同時,傷口附近的一種特殊蛋白質(zhì)會與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發(fā)生反應(yīng),促使血小板聚集。這一過程使大多數(shù)小傷口能在 1 至 3 分鐘內(nèi)止血。 在 17 種蛋白質(zhì)的共同作用下,經(jīng)過一系列復雜的連鎖反應(yīng),形成致密的纖維蛋白網(wǎng)。再過 6 至 10 分鐘,血塊就會完全封住傷口,防止繼續(xù)出血。 閱讀血小板凝血的資料。異常的血細胞 癥狀紅細胞 貧血血小板白細胞新知探究出血易感染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涂片造血干細胞分化示意圖造血干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新知探究 一、血細胞的形成 【任務(wù) 1】閱讀教材第 109 ~ 110 頁,學習血細胞的形成過程以及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的原理。 二、輸血與獻血 怎樣輸血才能有效救治患者?新知探究 【任務(wù) 2】閱讀關(guān)于輸血治療方式發(fā)展的資料,學習輸血的原則。新知探究 1818 年至 1829 年,英國醫(yī)生詹姆斯·布倫德爾共實施了 10 例人人之間的輸血,其中 4 例獲得了成功。第一個成功的病例是一位產(chǎn)后大量出血的婦女,她在接受了丈夫約 230 毫升的血后僥幸逃過了鬼門關(guān),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因輸血而獲救的的產(chǎn)婦。新知探究此人血型為 A 型血ABABORh 陽性血型Rh 陰性血型A 型標準血清 B 型標準血清 C 型標準血清A 型標準血清 B 型標準血清 C 型標準血清新知探究自愿無償獻血拓展提升 如何根據(jù)患者情況科學輸血?血液血漿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zhì)和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運輸氧造血干細胞包圍、吞噬病菌凝血、止血分裂分化輸血原則:輸同型血課堂小結(ji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