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平湖市8所鄉鎮學校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上·平湖期中)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以天地互動的方式,為全國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科普課。從航天員傳來的照片顯示,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氣水2.(2024八上·平湖期中)如圖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B.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C.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D.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3.(2024八上·平湖期中)以下情景中沒有受到浮力的物體是( )A.遨游的“天宮一號”B.上升的熱氣球C.航行的“遼寧號”D.下潛的“蛟龍號”4.(2024八上·平湖期中)具備基本的實驗技能是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A.蒸發食鹽水B.裝入固體粉末C.加熱液體D.讀取液體體積5.(2024八上·平湖期中)關于物質的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同的物質分散到水中都會形成溶液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不能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C.凡是均一、穩定、透明的液體都是溶液D.溶質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6.(2024八上·平湖期中) 市場上有一種俗稱“搖搖冰”的罐裝飲料,在飲料罐的夾層中分別裝入一種固體物質和水。飲用前,搖動飲料罐使它們混合后,罐內飲料溫度就會降低。據此分析,這種固體物質可能是 ( )A.食鹽 B.氫氧化鈉 C.氯化鈣 D.硝酸銨7.(2024八上·平湖期中)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B.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后,就變成了不飽和溶液C.無色的液體一定是溶液D.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8.(2024八上·平湖期中) 在粗鹽精制實驗中,三次用到玻璃棒,作用各不相同,下列不是其作用的是( )A.加速溶解 B.引流,防止濺出C.攪動熱的液體,使之受熱均勻 D.增加氯化鈉的溶解度9.(2024八上·平湖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但地球上的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53%。如圖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和人口數量各占世界總量的百分比示意圖。下列有關淡水資源的人均擁有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全球均衡分布 B.北美洲比南美洲多C.亞洲最少 D.大洋洲最多10.(2024八上·平湖期中)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著陸地面。飛船返回過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氣層是( )A. 暖層、中間層、對流層、平流層B.中間層、暖層、平流層、對流層C.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D.暖層、中間層、平流層、對流層11.(2024八上·平湖期中)下列關于天氣和氣候的說法正確的是( )A.今天陰轉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氣候B.今天最高氣溫21℃,最低氣溫16℃,它描述的是氣候C.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8.2℃,它描述的是氣候D.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描述的是天氣12.(2024八上·平湖期中)下列實驗中,不能用來說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 )A.牛奶盒的變化B.吸飲料C.筷子提米D.瓶中取袋13.(2024八上·平湖期中) 2024年元旦前后,廣西11位“砂榶橘”小朋友勇闖哈爾濱,引爆全網沖上熱搜。“砂榶橘”們欣賞到冰天雪地的北國風光,與家鄉溫暖的冬季氣候形成了極大反差。影響廣西和哈爾濱冬季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陸因素 B.緯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類活動14.(2024八上·平湖期中)如圖是書本上關于壓強的幾個常見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甲紙片不掉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B.實驗乙向里打氣,液體停止沸騰,說明液體的沸點隨著氣壓的增大而增大C.實驗丙吹氣時兩片紙片向中間靠攏,說明氣體的壓強隨著流速的增大而增大D.實驗丁壓強計浸入液體越深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說明同種液體中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5.(2024八上·平湖期中)科學研究中常用圖像來表示兩個量(x,y)之間的關系,以使研究的問題變得直觀明了。下列兩個量之間的關系不符合圖示的是( )。A.保持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的關系B.固體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C.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D.同種材料制成的實心物體,質量和體積的關系16.(2024八上·平湖期中) 魔法水母是一款受孩子喜愛的玩具,將魔法水母放入注水的礦泉水瓶中,旋緊瓶蓋后,可通過調整握塑料瓶的松緊來控制魔法水母的上浮、下沉及懸浮。(1) 魔法水母懸浮在水中時,浮力 重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 某款魔法水母實現上浮和下沉的原理與潛水艇的原理相同。其原理是靠改變 來實現浮沉。17.(2024八上·平湖期中) 分離混合物的常用方法有:A. 吸附法 B. 沉淀法 C. 過濾法 D. 結晶法 E、蒸餾法等,請選擇合理的方法分離下列混合物:(填字母序號)(1) 西瓜榨汁后,將果肉與西瓜汁分離,采用 ;(2) 將酒精和水分離,采用 .18.(2024八上·平湖期中)小科同學在廚房幫媽媽做飯時觀察到了一些現象,請你利用所學科學知識進行解釋:(1)烹煮西紅柿湯時,為了解湯的咸味是否適宜,只須取鍋中少量湯品嘗,這是因為溶液具有 (填“均一性”或“穩定性”)。(2)烹煮后的油鍋很難用水洗干凈,加點洗潔精就能輕而易舉地洗掉,這是因為 。19.(2024八上·平湖期中)一氣象觀測站在B地一天中測得以下幾個時間段的氣溫,請回答問題:時間 0時 2時 4時 6時 8時 10時 12時 14時 16時 18時 20時 22時溫度/℃ 12.2 10.4 9.4 11.1 12.0 17.6 18.5 21.4 20.5 18.1 14.4 13.9(1)已知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則可預測A地最低氣溫為 。(2)C地和D 地相比, 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處在 ,水汽上升過程中更容易冷凝成云。20.(2024八上·平湖期中)下表所示是氯化鈉、硝酸鉀部分溫度下的溶解度,請回答下列問題。溫度 (℃) 20 30 40 50 60氯化鈉溶解度(g) 36.0 36.3 36.4 37.0 37.3硝酸鉀溶解度 (g) 31.6 45.8 63.9 85.5 110.0(1)20℃時,將40g氯化鈉放入100g水里,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結果保留小數點后一位)(2)硝酸鉀從溶液中析出一般用冷卻熱飽和溶液法,是因為 。21.(2024八上·平湖期中)(1)讀大氣垂直分布圖(圖甲),圖中 (選填“A”或“B”)曲線能正確表示大氣溫度的垂直變化情況;(2)如圖乙和丙所示,將點燃的短蠟燭放在長玻璃筒底左側,一塊硬紙片豎插入筒的中間,不接觸底部、不接觸火焰,在筒口的右側放一支點燃的線香,可觀察到線香產生的煙在玻璃筒內的運動路徑如 (選填“圖乙“或“圖丙”)箭頭所示。22.(2024八上·平湖期中)高壓鍋在廚房里是一種常見的烹飪工具。現測得某品牌高壓鍋鍋蓋直徑20厘米,鍋蓋上的豎直排氣孔的橫截面積10毫米2,限壓閥的質量100克,鍋內的壓強每增加 帕,液體的沸點增加1℃。標準大氣壓 下水的沸點為100℃。(1)高壓鍋原理與下列哪幅圖的原理一致,請選擇 (選填“甲”或“乙”);(2)若它在標準大氣壓的地區使用,水的沸點可以達到 ℃。23.(2024八上·平湖期中)實驗室需要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氯化鈉溶液:(1)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驟見下圖,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2)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發現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應 。A.增加適量氯化鈉固體 B.減少適量氯化鈉固體 C.調節平衡螺母(3)用量筒來量取所需的水,若仰視量取水,則所配制的溶液的質量分數會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24.(2024八上·平湖期中)物理興趣小組在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以圖a、b、c、d、e分別為實驗情景。(g取10N/kg)(1)通過a、c兩次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 N;(2)通過c、e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的關系;(3)在某種液體中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記錄實驗數據,得到如圖f所示彈簧測力計讀數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深度的關系圖象,則該液體的密度為 。25.(2024八上·平湖期中)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周末開展一次登山活動,他們想利用隨身攜帶的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線、刻度尺等相關用品測量山頂的大氣壓。測量方案如下: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針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B.如圖甲所示,用細線拴住注射器活塞頸部,使線的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動針筒,當活塞剛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C.讀出注射器針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積V;D.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針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長度L。請根據他們設計的方案回答以下問題:(1)操作A的目的是 ;(2)測量前,同學建議在活塞周圍涂抹潤滑油,然后將其插入針筒中,這樣做的好處: 。(3)若同學們用圖乙中②注射器在測量時,彈簧測力計被拉到5N,活塞仍沒有滑動。可改用圖乙中的 (選填“①”或“③”)注射器;(4)用測量步驟中的V、L和F表示大氣壓的值,則p= 。26.(2024八上·平湖期中)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利用。(1)如圖甲杭州雖然人口密集,但水資源相對充足,這是因為水循環中的 環節(填序號)能夠為陸地上補充水汽;(2)水凈化系統建設是“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如圖乙所示一種凈水機多級凈化的水的處理流程:Ⅰ.“活性炭顆粒”有 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一些雜質和異味;Ⅱ.經直飲水機處理的直飲水屬于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3)增加雨水的下滲是提高城市“彈性”的重要手段。如圖丙是植被護坡實驗的示意圖,A、B為兩個坡面,其中在B坡面上植草皮。用灑水壺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別對兩個坡面灑水。觀察到 (填“A”或“B”)坡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溝的水量多。27.(2024八上·平湖期中)在電解水實驗中,往往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強水的導電性。某同學分別在等量的蒸餾水中加入不同體積的同種硫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了三次實驗,測出收集20mL氫氣所需的時間,記錄的數據如下表:序號 1 2 3蒸餾水的體積/mL 200 200 200加入硫酸的體積/mL 10 5 2收集 20mL 氫氣所需的時間/s 396 758 1231(1)圖甲中的A端為電源 極(填”正”或”負”)。(2)圖乙是每次實驗產生氣泡的速度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請結合實驗數據說明曲線變化的原因 。(3)若實驗中用4%的硫酸溶液100克,通電一段時間后,硫酸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變為5%,則被分解的水的質量為多少克 (寫出計算過程)28.(2024八上·平湖期中)竹筏漂流是許多地區的旅游項目之一。現有一個用多根完全相同的竹子制作而成的竹筏,竹筏總質量為80kg,總體積為1m3,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繩子的質量和體積。計算(g=10N/ kg):(1)不載人時,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2)不載人時,竹筏浸入水中的體積為多大 (3)為安全起見,竹筏最多能有一半體積浸入水中,若竹筏上每人的平均體重為500N,則該竹筏最多能載幾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解析】【分析】球上水的總貯量約有13.9億km3,其中約97%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為人類利用。淡水的總量僅為0.36億km3,而且這不足地球總水量3%的淡水中,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極地和高山上,也難以為人類直接利用;22.4%為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處;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總量大約只有23萬km3,占淡水總量的0.36%。【解答】地球上水的總貯量約有13.9億km3,其中約97%為海洋咸水。所以,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海洋水。故答案為:B。2.【答案】C【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電解水時,負極產生的氫氣的體積是正極產生的氧氣的體積的2倍。【解答】A、 純凈的水幾乎不導電,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故A不符合題意;B、 電解水時,正氧負氫,氫二氧一,則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故B不符合題意;C、電解水時,正氧負氫,氫二氧一,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故C符合題意;D、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答案】A【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解答】A、太空中沒有空氣,故太空中運行的飛船沒有受到浮力,故A符合題意;B、空中上升的熱氣球受到空氣的浮力,故B不符合題意;C、浮力是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托起的力,航行的輪船受到水的向上托起的力,即受到浮力,故C不符合題意;D、潛艇在水中可以上浮或下沉,受到水的浮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4.【答案】C【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加熱試管中的藥品時,應用試管夾或者鐵架臺固定試管,不能直接用手拿。【解答】A、蒸發操作時,用玻璃棒攪拌,使熱量及時擴散,防止液體受熱不均而飛濺,故A不符合題意;B、粉末狀固體在取放時先把試管橫放,用藥匙將藥品送入試管底部再將試管豎起,故B不符合題意;C、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不能用手持試管,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試管與桌面呈45°角,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為防止液體沸騰時噴出傷人,試管口應朝著無人的方向,并能對著自己或別人,故C符合題意;D、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要與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溶液的組成和特點分析判斷。【解答】A.溶液的分散質為可溶性的物質,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物質分散到水中都會形成溶液,故A錯誤;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能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也就是溶液,故B錯誤;C.水就是均一、穩定、透明的液體,但它不是溶液,故C錯誤;D.溶質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故D正確。故選D。6.【答案】D【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解析】【分析】罐內飲料溫度降低,這一現象說明飲料罐的夾層中的固體物質和水搖動使它們混合時吸收熱量,在所列四種物質中找出與水混合吸收熱量的物質。【解答】 A.蔗糖溶于水時無明顯的吸熱放熱現象,故A不合題意;B.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溫度會升高,故B不合題意;C.氯化鈣溶于水時無明顯的吸熱放熱現象,故C不合題意。D.硝酸銨溶于水時吸收大量熱,可以使罐內飲料溫度明顯降低,故D符合題意。故選D。7.【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1)根據飽和溶液和溶液濃、稀之間的關系判斷;(2)如果溶液析出了晶體,那么它肯定是飽和溶液;(3)是否無色,不是判斷溶液的標準;(4)根據溫度對物質溶解度的影響判斷。【解答】A.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錯誤;B.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后,肯定還是飽和溶液,故B錯誤;C.純水就是無色的液體,但是純水不是溶液,故C錯誤;D.當溫度改變時,物質的溶解度可能發生改變,此時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故D正確。故選D。8.【答案】D【知識點】蒸發操作與粗鹽提純【解析】【分析】 粗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粗鹽提純是通過溶解(把不溶物與食鹽初步分離)、過濾(把不溶物徹底除去)、蒸發(食鹽從溶液中分離出來而得到食鹽的過程),結合玻璃棒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粗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粗鹽提純是通過溶解(把不溶物與食鹽初步分離)、過濾(把不溶物徹底除去)、蒸發(食鹽從溶液中分離出來而得到食鹽)得到精鹽的過程。A.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攪拌,加快粗鹽的溶解速率的作用,故A正確不合題意;B.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濺出,故B正確不合題意;C.在蒸發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動熱的液體,使之受熱均勻,防止液體飛濺,故C正確不合題意;D.溶解、過濾、蒸發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均不是增加氯化鈉的溶解度,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9.【答案】C【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解析】【分析】由表中數據可知,雖然亞洲淡水資源最多,但亞洲人口數量也最多,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最少。【解答】A、讀圖可知,全球淡水資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故A錯誤;B、讀圖可知,北美洲的淡水資源的人均擁有量少于南美洲淡水資源的人均擁有量,故B錯誤;C、圖中亞洲淡水資源總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亞洲的人口數量更多,因此亞洲的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最少,存在淡水資源缺乏問題,C正確;D、圖中淡水資源的人均擁有量最多的大洲是南美洲,故D錯誤。故答案為:C。10.【答案】D【知識點】大氣的分層【解析】【解答】根據大氣的溫度、密度和物質組成等特點,可以把地球大氣層從下至上分為五層,即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外層,現在飛船返回地球,將從上至下依次穿越暖層、中間層、平流層、對流層。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大氣的溫度、密度和物質組成等特點,可以把地球大氣層分為五層,即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外層。①對流層是大氣的底層,對流層在兩極地區的厚度約為8 千米,到赤道則增大到17~18千米,對流層集中了地球約四分之三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固體雜質。對流層最顯著的特點是有強烈的對流運動。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②平流層范圍為地表以上17-55km,大氣溫度隨高度上升而升高;其下部的臭氧層吸收紫外線使溫度升高,且天氣現象少,適合高空飛行。③中間層范圍從55千米上升到85千米,大氣溫度隨高度上升而降低;流星體大部分在這燃盡,是氣象研究的上界。④暖層又稱電離層,范圍為85千米到500千米,大氣溫度又呈逐漸升高的趨勢,能完成遠距離無線電通訊。⑤外層范圍是500千米以上,電話信息和電視圖象通過衛星來傳送,大氣溫度又呈逐漸升高的趨勢。11.【答案】C【知識點】天氣的概念;氣溫及其變化;氣候的概念;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1、天氣: 天氣是一定區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狀態(如冷暖、風雨、干濕、陰晴等)及其變化的總稱。 2、氣候:氣候是長時間內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平均或統計狀態,時間尺度為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以上。【解答】A. 今天陰轉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天氣,A錯誤;B. 今天最高氣溫21℃,最低氣溫16℃,它描述的是天氣,B錯誤;C.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8.2℃,它描述的是氣候 ,C正確;D.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描述的是氣候,D錯誤;故答案為:C12.【答案】C【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再與大氣壓強對照即可。【解答】A.用力吸氣后奶盒變扁了,是因為外界大氣壓強大于盒內壓強,那么這個現象說明了大氣壓的存在,故A不符合題意;B.用吸管吸飲料時,吸管內氣壓減小,飲料在大氣壓力作用下上升,故B不符合題意;C.筷子和米接觸,筷子和米之間產生摩擦力,與大氣壓強無關,故C符合題意;D.由于瓶和塑料袋之間存在大氣壓強,即使捆綁的再緊,也能把塑料袋從瓶中取出來。可以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3.【答案】B【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 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陸位置等。【解答】 影響廣西和哈爾濱冬季氣候差異的主因素是緯度因素,哈爾濱的緯度較高,廣西的緯度較低。故選B。14.【答案】C【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流體流速大、壓強小。【解答】A、覆杯實驗,裝滿杯子的水排出了空氣,蓋上紙片后杯子倒置,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杯子里的水流不出來,故A不符合題意;B、氣壓越高,液體沸點越高,氣壓越低,沸點越低,故B不符合題意;C、向兩張紙的中間吹氣紙片靠攏,說明流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故C符合題意;D、壓強計浸入液體越深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說明同種液體中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答案】B【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浮力產生的原因;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觀察分析圖像,找出圖中兩個量(x,y)之間的關系,看選項中哪兩個量的關系與圖像中的相符,找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不符合的選項即可。【解答】A、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可知,保持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成正比,故A不合題意;B、固體的溶解度可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也可能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二者沒有正比關系,故B符合題意;C、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重力成正比,故C不合題意;D、根據m=ρV可知,同種材料的實心物體,它的密度相同,則它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故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B。16.【答案】(1)等于(2)改變自身重力【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浮力大于重力,物體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體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體懸浮,據此分析解答。【解答】 (1) 魔法水母懸浮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2)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的。17.【答案】(1)C(2)E【知識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解析】【分析】 根據物質的特點以及分離方法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 (1)西瓜榨汁后,將果肉與西瓜汁分離,采用過濾的方法,故選C;(2) 將酒精和水分離,二者的沸點相差較大,可以采用蒸餾法分離,故選E。18.【答案】均一性;油不溶于水,而能夠溶于洗潔精中【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解析】【分析】(1)溶液均一、穩定,所以取出的少量湯的味道和剩余湯的味道相同。(2)相同的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解答】(1)烹煮西紅柿湯時,為了解湯的咸味是否適宜,只須取鍋中少量湯品嘗,這是因為溶液具有均一性。(2)烹煮后的油鍋很難用水洗干凈,加點洗潔精就能輕而易舉地洗掉,這是因為:油不溶于水,而能夠溶于洗潔精中。19.【答案】(1)-14.6 0C (2)C 迎風坡【知識點】氣溫及其變化;降水;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通過高度差計算溫度變化量。(2)氣候與地形有關,迎風坡降水較多。【解答】(1)據題干可知,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由于B地與A地相差4000米,所以氣溫相差24℃,從表中可知,B地最低氣溫為9.4℃,據此可以計算出 A地最低氣溫為-14.6℃。(2)讀圖可知,C地處于風向的迎風坡,遇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所以C地降水比D地多。20.【答案】(1)26.5%(2)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解析】【分析】(1)溶解度指的是某溫度下,每100g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質的質量。(2)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一般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式獲得晶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小,一般采用蒸發結晶的方式獲得晶體。【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20℃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那么可以推知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是36g;現在將40g氯化鈉放入100g水中,顯然不可能完全溶解,所以得到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26.5%;(2)由表中數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大,所以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使它結晶。(1)由表中數據可知,20℃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那么可以推知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是36g;現在將40g氯化鈉放入100g水中,顯然不可能完全溶解,所以得到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26.5%;(2)由表中數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大,所以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使它結晶。21.【答案】A;圖丙【知識點】大氣的分層【解析】【分析】(1)對流層,隨海拔上升,氣溫降低;平流層,隨海拔上升,氣溫升高,可知A曲線能正確表示大氣溫度的垂直變化。(2)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所以觀察到線香產生的煙在玻璃筒內的運動路徑如圖丙箭頭所示。【解答】(1)據大氣垂直分布圖(圖甲),E是對流層,隨海拔上升,氣溫降低;D是平流層,隨海拔上升,氣溫升高;C是高層大氣,隨海拔上升,氣溫先降低后升高,故A曲線能正確表示大氣溫度的垂直變化情況。(2)點蠟燭一側,氣體受熱膨脹上升,煙應該往上升,沒點蠟燭一側,氣體較冷,氣體遇冷收縮下沉,煙應該往下沉,故觀察到線香產生的煙在玻璃筒內的運動路徑如圖丙箭頭所示。22.【答案】(1)甲(2)125【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液體沸點與大氣壓有關,氣壓越大,沸點越高。(2)高壓鍋內的壓強等于外界大氣壓加限壓閥產生的壓強。【解答】(1)高壓鍋的原理是通過增大鍋內氣壓增大沸點,與甲圖原理相同。(2)限壓閥的重力為鍋內最高氣壓為增加的溫度為水的沸點可以達到(1)高壓鍋的原理是通過增大鍋內氣壓增大沸點,與甲圖原理相同。(2)限壓閥的重力為鍋內最高氣壓為增加的溫度為水的沸點可以達到23.【答案】④⑤①②③;B;偏小【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配制溶液時,要在燒杯中溶解溶質,不能在量筒中溶解。(2)按計劃稱量一定質量的藥品時,不能調整砝碼和游碼,要通過加減藥品使天平平衡。(3)仰視視線在正確刻度的下方,會導致水偏多,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偏小。【解答】(1)配制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裝瓶保存,因此順序為:④⑤①②③。(2)指針偏向左盤,說明藥品質量大于砝碼質量,應減少適量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故答案為:B。(3)仰視量筒則量取的水偏多,溶質不變,導致所配的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偏小。24.【答案】0.5;液體密度;800【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稱重法測浮力:浮力等于重力減拉力。(2)ce液體密度不同,拉力不同,故浮力不同,可知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3)在物體浸沒前,隨著深度加深,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浮力變大。物體浸沒后,深度加深,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所以浮力不變。【解答】(1)由a、c兩次實驗中測力計示數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2)由圖c、e所示實驗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液體密度不同,該實驗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3)實驗c中,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為0.5N;實驗e中,物體的重力是2N,浸沒時,彈簧測力計示數是1.6N,則物體受到的浮力為因物體均浸沒,所以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所以該液體的密度25.【答案】(1)排盡注射器內空氣(2)密封不漏氣、減小摩擦(3)③(4)【知識點】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1)如果注射器內殘留空氣,則會導致測力計的示數偏小,那么測出大氣壓強的數值偏小;(2)潤滑油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封閉空隙;它的潤澤度很好,可以減小摩擦;(3)根據F=pS分析解答;(4)根據V=SL計算活塞的橫截面積,根據計算大氣壓強。【解答】(1)在操作A中,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針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其目的是排盡注射器內空氣。(2)測量前,要在活塞周圍涂抹潤滑油,然后將其插入針筒中,其目的是:密封不漏氣、減小摩擦;(3) 彈簧測力計被拉到5N,活塞仍沒有滑動 ,說明此時大氣壓力太大,要想辦法減小作用在活塞上的大氣壓力。根據公式可知,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也會越小,所以當彈簧測力計量程不夠時,可換用小量程注射器,故選③。(4)活塞的面積為,此時大氣壓強為:。(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針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其目的是排盡注射器內空氣。(2)為了密封不漏氣、減小摩擦,所以測量前,要在活塞周圍涂抹潤滑油,然后將其插入針筒中。(3)因為大氣的壓強是一定的,根據公式可知,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也會越小,所以當彈簧測力計量程不夠時,可換用小量程注射器,故選③。(4)活塞的面積為將測量結果代入壓強公式得26.【答案】③;吸附;混合物;A【知識點】水循環;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海陸間大循環包括:海洋水蒸發——水汽輸送——水汽凝結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江河匯集——流入海洋。(2)I.根據活性炭的吸附劑解答;II.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叫混合物。(3)根據綠色植被對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分析。【解答】(1)如圖甲杭州雖然人口密集,但水資源相對充足,這是因為水循環中的③(水汽輸送)環節能夠為陸地上補充水汽;(2)I.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II.經直飲水機處理的直飲水看著無色透明,但是其中仍含有可溶性雜質,屬于混合物。(3)B處坡面有植被護坡,當水灑下時,會被植物吸收,從而下滲,那么A坡是光滑的坡面,水灑下時因為是坡面,水往低處流,不能下滲,只能流入引水溝中。27.【答案】(1)負(2)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電解消耗的水越多,硫酸濃度越大,水電解的速度就越快(3)設分解的水的質量為x,則:100g×4%=(100g-x)×5%解得x=20g,答:分解的水的質量為20g。【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大的氣體是氫氣。(2)硫酸可以加快電解的速度,隨著水被電解,硫酸溶液的質量分數變大,電解速度加快。(3)根據電解前后硫酸的質量不變進行計算。【解答】(1)根據圖示可知,A試管中氣體的體積是B試管內氣體體積的二倍,因此A試管中的氣體為氫氣,圖甲中的A端為電源負極。(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水中硫酸濃度越大,水電解速率越快。結合反應時間與產生氣泡的速度關系圖可知,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產生氣泡的速度越快,即水電解速度越快,可能的原因是隨著電解水的不斷進行,水在不斷消耗,導致硫酸的濃度不斷增大,進而使水電解的速度加快。(1)根據圖示可知,A試管中氣體的體積是B試管內氣體體積的二倍,因此A試管中的氣體為氫氣,圖甲中的A端為電源負極;(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水中硫酸濃度越大,水電解速率越快。結合反應時間與產生氣泡的速度關系圖可知,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產生氣泡的速度越快,即水電解速度越快,可能的原因是隨著電解水的不斷進行,水在不斷消耗,導致硫酸的濃度不斷增大,進而使水電解的速度加快;(3)見答案。28.【答案】(1)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F浮=G= mg=80kg×10N/ kg=800N.(2)不載人時,竹筏浸入水中的體積為(3)竹筏一半的體積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m3×0.5 =5×103N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繩子的質量,竹筏仍然漂浮,則人的總重力為G總=F'浮-G竹筏=5×103N-800N=4200N所以,該竹筏最多能載的人數【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的變式進行計算。(3)利用最大排開液體的體積計算最大的浮力,減去竹筏的自重等于人最大的總重力,用總重力除以每個人的重力,即為最大能載的人數。(1)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F浮=G= mg=80kg×10N/ kg=800N(2)不載人時,竹筏浸入水中的體積為(3)竹筏一半的體積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m3×0.5 =5×103N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繩子的質量,竹筏仍然漂浮,則人的總重力為G總=F'浮-G竹筏=5×103N-800N=4200N所以,該竹筏最多能載的人數1 / 1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平湖市8所鄉鎮學校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上·平湖期中)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開講,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以天地互動的方式,為全國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科普課。從航天員傳來的照片顯示,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氣水【答案】B【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解析】【分析】球上水的總貯量約有13.9億km3,其中約97%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為人類利用。淡水的總量僅為0.36億km3,而且這不足地球總水量3%的淡水中,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極地和高山上,也難以為人類直接利用;22.4%為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處;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總量大約只有23萬km3,占淡水總量的0.36%。【解答】地球上水的總貯量約有13.9億km3,其中約97%為海洋咸水。所以,地球大部分面積被水體覆蓋,其中最龐大的水體是海洋水。故答案為:B。2.(2024八上·平湖期中)如圖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B.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C.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D.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答案】C【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電解水時,負極產生的氫氣的體積是正極產生的氧氣的體積的2倍。【解答】A、 純凈的水幾乎不導電,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故A不符合題意;B、 電解水時,正氧負氫,氫二氧一,則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故B不符合題意;C、電解水時,正氧負氫,氫二氧一,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故C符合題意;D、該實驗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2024八上·平湖期中)以下情景中沒有受到浮力的物體是( )A.遨游的“天宮一號”B.上升的熱氣球C.航行的“遼寧號”D.下潛的“蛟龍號”【答案】A【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解析】【分析】浮力指的是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解答】A、太空中沒有空氣,故太空中運行的飛船沒有受到浮力,故A符合題意;B、空中上升的熱氣球受到空氣的浮力,故B不符合題意;C、浮力是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托起的力,航行的輪船受到水的向上托起的力,即受到浮力,故C不符合題意;D、潛艇在水中可以上浮或下沉,受到水的浮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4.(2024八上·平湖期中)具備基本的實驗技能是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A.蒸發食鹽水B.裝入固體粉末C.加熱液體D.讀取液體體積【答案】C【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加熱試管中的藥品時,應用試管夾或者鐵架臺固定試管,不能直接用手拿。【解答】A、蒸發操作時,用玻璃棒攪拌,使熱量及時擴散,防止液體受熱不均而飛濺,故A不符合題意;B、粉末狀固體在取放時先把試管橫放,用藥匙將藥品送入試管底部再將試管豎起,故B不符合題意;C、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不能用手持試管,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試管與桌面呈45°角,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為防止液體沸騰時噴出傷人,試管口應朝著無人的方向,并能對著自己或別人,故C符合題意;D、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要與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2024八上·平湖期中)關于物質的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同的物質分散到水中都會形成溶液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不能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C.凡是均一、穩定、透明的液體都是溶液D.溶質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溶液的組成和特點分析判斷。【解答】A.溶液的分散質為可溶性的物質,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物質分散到水中都會形成溶液,故A錯誤;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能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也就是溶液,故B錯誤;C.水就是均一、穩定、透明的液體,但它不是溶液,故C錯誤;D.溶質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故D正確。故選D。6.(2024八上·平湖期中) 市場上有一種俗稱“搖搖冰”的罐裝飲料,在飲料罐的夾層中分別裝入一種固體物質和水。飲用前,搖動飲料罐使它們混合后,罐內飲料溫度就會降低。據此分析,這種固體物質可能是 ( )A.食鹽 B.氫氧化鈉 C.氯化鈣 D.硝酸銨【答案】D【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解析】【分析】罐內飲料溫度降低,這一現象說明飲料罐的夾層中的固體物質和水搖動使它們混合時吸收熱量,在所列四種物質中找出與水混合吸收熱量的物質。【解答】 A.蔗糖溶于水時無明顯的吸熱放熱現象,故A不合題意;B.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溫度會升高,故B不合題意;C.氯化鈣溶于水時無明顯的吸熱放熱現象,故C不合題意。D.硝酸銨溶于水時吸收大量熱,可以使罐內飲料溫度明顯降低,故D符合題意。故選D。7.(2024八上·平湖期中)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B.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后,就變成了不飽和溶液C.無色的液體一定是溶液D.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1)根據飽和溶液和溶液濃、稀之間的關系判斷;(2)如果溶液析出了晶體,那么它肯定是飽和溶液;(3)是否無色,不是判斷溶液的標準;(4)根據溫度對物質溶解度的影響判斷。【解答】A.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錯誤;B.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后,肯定還是飽和溶液,故B錯誤;C.純水就是無色的液體,但是純水不是溶液,故C錯誤;D.當溫度改變時,物質的溶解度可能發生改變,此時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故D正確。故選D。8.(2024八上·平湖期中) 在粗鹽精制實驗中,三次用到玻璃棒,作用各不相同,下列不是其作用的是( )A.加速溶解 B.引流,防止濺出C.攪動熱的液體,使之受熱均勻 D.增加氯化鈉的溶解度【答案】D【知識點】蒸發操作與粗鹽提純【解析】【分析】 粗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粗鹽提純是通過溶解(把不溶物與食鹽初步分離)、過濾(把不溶物徹底除去)、蒸發(食鹽從溶液中分離出來而得到食鹽的過程),結合玻璃棒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粗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粗鹽提純是通過溶解(把不溶物與食鹽初步分離)、過濾(把不溶物徹底除去)、蒸發(食鹽從溶液中分離出來而得到食鹽)得到精鹽的過程。A.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攪拌,加快粗鹽的溶解速率的作用,故A正確不合題意;B.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濺出,故B正確不合題意;C.在蒸發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動熱的液體,使之受熱均勻,防止液體飛濺,故C正確不合題意;D.溶解、過濾、蒸發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均不是增加氯化鈉的溶解度,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9.(2024八上·平湖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但地球上的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53%。如圖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和人口數量各占世界總量的百分比示意圖。下列有關淡水資源的人均擁有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全球均衡分布 B.北美洲比南美洲多C.亞洲最少 D.大洋洲最多【答案】C【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解析】【分析】由表中數據可知,雖然亞洲淡水資源最多,但亞洲人口數量也最多,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最少。【解答】A、讀圖可知,全球淡水資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故A錯誤;B、讀圖可知,北美洲的淡水資源的人均擁有量少于南美洲淡水資源的人均擁有量,故B錯誤;C、圖中亞洲淡水資源總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亞洲的人口數量更多,因此亞洲的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最少,存在淡水資源缺乏問題,C正確;D、圖中淡水資源的人均擁有量最多的大洲是南美洲,故D錯誤。故答案為:C。10.(2024八上·平湖期中)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著陸地面。飛船返回過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氣層是( )A. 暖層、中間層、對流層、平流層B.中間層、暖層、平流層、對流層C.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D.暖層、中間層、平流層、對流層【答案】D【知識點】大氣的分層【解析】【解答】根據大氣的溫度、密度和物質組成等特點,可以把地球大氣層從下至上分為五層,即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外層,現在飛船返回地球,將從上至下依次穿越暖層、中間層、平流層、對流層。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大氣的溫度、密度和物質組成等特點,可以把地球大氣層分為五層,即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外層。①對流層是大氣的底層,對流層在兩極地區的厚度約為8 千米,到赤道則增大到17~18千米,對流層集中了地球約四分之三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固體雜質。對流層最顯著的特點是有強烈的對流運動。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②平流層范圍為地表以上17-55km,大氣溫度隨高度上升而升高;其下部的臭氧層吸收紫外線使溫度升高,且天氣現象少,適合高空飛行。③中間層范圍從55千米上升到85千米,大氣溫度隨高度上升而降低;流星體大部分在這燃盡,是氣象研究的上界。④暖層又稱電離層,范圍為85千米到500千米,大氣溫度又呈逐漸升高的趨勢,能完成遠距離無線電通訊。⑤外層范圍是500千米以上,電話信息和電視圖象通過衛星來傳送,大氣溫度又呈逐漸升高的趨勢。11.(2024八上·平湖期中)下列關于天氣和氣候的說法正確的是( )A.今天陰轉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氣候B.今天最高氣溫21℃,最低氣溫16℃,它描述的是氣候C.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8.2℃,它描述的是氣候D.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描述的是天氣【答案】C【知識點】天氣的概念;氣溫及其變化;氣候的概念;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與聯系;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1、天氣: 天氣是一定區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狀態(如冷暖、風雨、干濕、陰晴等)及其變化的總稱。 2、氣候:氣候是長時間內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平均或統計狀態,時間尺度為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以上。【解答】A. 今天陰轉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天氣,A錯誤;B. 今天最高氣溫21℃,最低氣溫16℃,它描述的是天氣,B錯誤;C.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8.2℃,它描述的是氣候 ,C正確;D.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描述的是氣候,D錯誤;故答案為:C12.(2024八上·平湖期中)下列實驗中,不能用來說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 )A.牛奶盒的變化B.吸飲料C.筷子提米D.瓶中取袋【答案】C【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再與大氣壓強對照即可。【解答】A.用力吸氣后奶盒變扁了,是因為外界大氣壓強大于盒內壓強,那么這個現象說明了大氣壓的存在,故A不符合題意;B.用吸管吸飲料時,吸管內氣壓減小,飲料在大氣壓力作用下上升,故B不符合題意;C.筷子和米接觸,筷子和米之間產生摩擦力,與大氣壓強無關,故C符合題意;D.由于瓶和塑料袋之間存在大氣壓強,即使捆綁的再緊,也能把塑料袋從瓶中取出來。可以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3.(2024八上·平湖期中) 2024年元旦前后,廣西11位“砂榶橘”小朋友勇闖哈爾濱,引爆全網沖上熱搜。“砂榶橘”們欣賞到冰天雪地的北國風光,與家鄉溫暖的冬季氣候形成了極大反差。影響廣西和哈爾濱冬季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陸因素 B.緯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類活動【答案】B【知識點】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 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陸位置等。【解答】 影響廣西和哈爾濱冬季氣候差異的主因素是緯度因素,哈爾濱的緯度較高,廣西的緯度較低。故選B。14.(2024八上·平湖期中)如圖是書本上關于壓強的幾個常見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甲紙片不掉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B.實驗乙向里打氣,液體停止沸騰,說明液體的沸點隨著氣壓的增大而增大C.實驗丙吹氣時兩片紙片向中間靠攏,說明氣體的壓強隨著流速的增大而增大D.實驗丁壓強計浸入液體越深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說明同種液體中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答案】C【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流體流速大、壓強小。【解答】A、覆杯實驗,裝滿杯子的水排出了空氣,蓋上紙片后杯子倒置,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杯子里的水流不出來,故A不符合題意;B、氣壓越高,液體沸點越高,氣壓越低,沸點越低,故B不符合題意;C、向兩張紙的中間吹氣紙片靠攏,說明流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故C符合題意;D、壓強計浸入液體越深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說明同種液體中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2024八上·平湖期中)科學研究中常用圖像來表示兩個量(x,y)之間的關系,以使研究的問題變得直觀明了。下列兩個量之間的關系不符合圖示的是( )。A.保持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的關系B.固體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C.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D.同種材料制成的實心物體,質量和體積的關系【答案】B【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浮力產生的原因;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觀察分析圖像,找出圖中兩個量(x,y)之間的關系,看選項中哪兩個量的關系與圖像中的相符,找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不符合的選項即可。【解答】A、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可知,保持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成正比,故A不合題意;B、固體的溶解度可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也可能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二者沒有正比關系,故B符合題意;C、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重力成正比,故C不合題意;D、根據m=ρV可知,同種材料的實心物體,它的密度相同,則它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故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B。16.(2024八上·平湖期中) 魔法水母是一款受孩子喜愛的玩具,將魔法水母放入注水的礦泉水瓶中,旋緊瓶蓋后,可通過調整握塑料瓶的松緊來控制魔法水母的上浮、下沉及懸浮。(1) 魔法水母懸浮在水中時,浮力 重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 某款魔法水母實現上浮和下沉的原理與潛水艇的原理相同。其原理是靠改變 來實現浮沉。【答案】(1)等于(2)改變自身重力【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浮力大于重力,物體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體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體懸浮,據此分析解答。【解答】 (1) 魔法水母懸浮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2)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的。17.(2024八上·平湖期中) 分離混合物的常用方法有:A. 吸附法 B. 沉淀法 C. 過濾法 D. 結晶法 E、蒸餾法等,請選擇合理的方法分離下列混合物:(填字母序號)(1) 西瓜榨汁后,將果肉與西瓜汁分離,采用 ;(2) 將酒精和水分離,采用 .【答案】(1)C(2)E【知識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解析】【分析】 根據物質的特點以及分離方法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 (1)西瓜榨汁后,將果肉與西瓜汁分離,采用過濾的方法,故選C;(2) 將酒精和水分離,二者的沸點相差較大,可以采用蒸餾法分離,故選E。18.(2024八上·平湖期中)小科同學在廚房幫媽媽做飯時觀察到了一些現象,請你利用所學科學知識進行解釋:(1)烹煮西紅柿湯時,為了解湯的咸味是否適宜,只須取鍋中少量湯品嘗,這是因為溶液具有 (填“均一性”或“穩定性”)。(2)烹煮后的油鍋很難用水洗干凈,加點洗潔精就能輕而易舉地洗掉,這是因為 。【答案】均一性;油不溶于水,而能夠溶于洗潔精中【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解析】【分析】(1)溶液均一、穩定,所以取出的少量湯的味道和剩余湯的味道相同。(2)相同的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解答】(1)烹煮西紅柿湯時,為了解湯的咸味是否適宜,只須取鍋中少量湯品嘗,這是因為溶液具有均一性。(2)烹煮后的油鍋很難用水洗干凈,加點洗潔精就能輕而易舉地洗掉,這是因為:油不溶于水,而能夠溶于洗潔精中。19.(2024八上·平湖期中)一氣象觀測站在B地一天中測得以下幾個時間段的氣溫,請回答問題:時間 0時 2時 4時 6時 8時 10時 12時 14時 16時 18時 20時 22時溫度/℃ 12.2 10.4 9.4 11.1 12.0 17.6 18.5 21.4 20.5 18.1 14.4 13.9(1)已知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則可預測A地最低氣溫為 。(2)C地和D 地相比, 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處在 ,水汽上升過程中更容易冷凝成云。【答案】(1)-14.6 0C (2)C 迎風坡【知識點】氣溫及其變化;降水;影響氣候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通過高度差計算溫度變化量。(2)氣候與地形有關,迎風坡降水較多。【解答】(1)據題干可知,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由于B地與A地相差4000米,所以氣溫相差24℃,從表中可知,B地最低氣溫為9.4℃,據此可以計算出 A地最低氣溫為-14.6℃。(2)讀圖可知,C地處于風向的迎風坡,遇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所以C地降水比D地多。20.(2024八上·平湖期中)下表所示是氯化鈉、硝酸鉀部分溫度下的溶解度,請回答下列問題。溫度 (℃) 20 30 40 50 60氯化鈉溶解度(g) 36.0 36.3 36.4 37.0 37.3硝酸鉀溶解度 (g) 31.6 45.8 63.9 85.5 110.0(1)20℃時,將40g氯化鈉放入100g水里,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結果保留小數點后一位)(2)硝酸鉀從溶液中析出一般用冷卻熱飽和溶液法,是因為 。【答案】(1)26.5%(2)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解析】【分析】(1)溶解度指的是某溫度下,每100g溶劑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質的質量。(2)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一般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式獲得晶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小,一般采用蒸發結晶的方式獲得晶體。【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20℃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那么可以推知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是36g;現在將40g氯化鈉放入100g水中,顯然不可能完全溶解,所以得到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26.5%;(2)由表中數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大,所以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使它結晶。(1)由表中數據可知,20℃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那么可以推知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是36g;現在將40g氯化鈉放入100g水中,顯然不可能完全溶解,所以得到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00%=26.5%;(2)由表中數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大,所以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使它結晶。21.(2024八上·平湖期中)(1)讀大氣垂直分布圖(圖甲),圖中 (選填“A”或“B”)曲線能正確表示大氣溫度的垂直變化情況;(2)如圖乙和丙所示,將點燃的短蠟燭放在長玻璃筒底左側,一塊硬紙片豎插入筒的中間,不接觸底部、不接觸火焰,在筒口的右側放一支點燃的線香,可觀察到線香產生的煙在玻璃筒內的運動路徑如 (選填“圖乙“或“圖丙”)箭頭所示。【答案】A;圖丙【知識點】大氣的分層【解析】【分析】(1)對流層,隨海拔上升,氣溫降低;平流層,隨海拔上升,氣溫升高,可知A曲線能正確表示大氣溫度的垂直變化。(2)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所以觀察到線香產生的煙在玻璃筒內的運動路徑如圖丙箭頭所示。【解答】(1)據大氣垂直分布圖(圖甲),E是對流層,隨海拔上升,氣溫降低;D是平流層,隨海拔上升,氣溫升高;C是高層大氣,隨海拔上升,氣溫先降低后升高,故A曲線能正確表示大氣溫度的垂直變化情況。(2)點蠟燭一側,氣體受熱膨脹上升,煙應該往上升,沒點蠟燭一側,氣體較冷,氣體遇冷收縮下沉,煙應該往下沉,故觀察到線香產生的煙在玻璃筒內的運動路徑如圖丙箭頭所示。22.(2024八上·平湖期中)高壓鍋在廚房里是一種常見的烹飪工具。現測得某品牌高壓鍋鍋蓋直徑20厘米,鍋蓋上的豎直排氣孔的橫截面積10毫米2,限壓閥的質量100克,鍋內的壓強每增加 帕,液體的沸點增加1℃。標準大氣壓 下水的沸點為100℃。(1)高壓鍋原理與下列哪幅圖的原理一致,請選擇 (選填“甲”或“乙”);(2)若它在標準大氣壓的地區使用,水的沸點可以達到 ℃。【答案】(1)甲(2)125【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大氣壓的綜合應用【解析】【分析】(1)液體沸點與大氣壓有關,氣壓越大,沸點越高。(2)高壓鍋內的壓強等于外界大氣壓加限壓閥產生的壓強。【解答】(1)高壓鍋的原理是通過增大鍋內氣壓增大沸點,與甲圖原理相同。(2)限壓閥的重力為鍋內最高氣壓為增加的溫度為水的沸點可以達到(1)高壓鍋的原理是通過增大鍋內氣壓增大沸點,與甲圖原理相同。(2)限壓閥的重力為鍋內最高氣壓為增加的溫度為水的沸點可以達到23.(2024八上·平湖期中)實驗室需要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氯化鈉溶液:(1)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驟見下圖,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2)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發現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應 。A.增加適量氯化鈉固體 B.減少適量氯化鈉固體 C.調節平衡螺母(3)用量筒來量取所需的水,若仰視量取水,則所配制的溶液的質量分數會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答案】④⑤①②③;B;偏小【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配制溶液時,要在燒杯中溶解溶質,不能在量筒中溶解。(2)按計劃稱量一定質量的藥品時,不能調整砝碼和游碼,要通過加減藥品使天平平衡。(3)仰視視線在正確刻度的下方,會導致水偏多,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偏小。【解答】(1)配制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裝瓶保存,因此順序為:④⑤①②③。(2)指針偏向左盤,說明藥品質量大于砝碼質量,應減少適量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故答案為:B。(3)仰視量筒則量取的水偏多,溶質不變,導致所配的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偏小。24.(2024八上·平湖期中)物理興趣小組在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以圖a、b、c、d、e分別為實驗情景。(g取10N/kg)(1)通過a、c兩次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 N;(2)通過c、e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的關系;(3)在某種液體中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記錄實驗數據,得到如圖f所示彈簧測力計讀數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深度的關系圖象,則該液體的密度為 。【答案】0.5;液體密度;800【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稱重法測浮力:浮力等于重力減拉力。(2)ce液體密度不同,拉力不同,故浮力不同,可知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3)在物體浸沒前,隨著深度加深,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浮力變大。物體浸沒后,深度加深,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所以浮力不變。【解答】(1)由a、c兩次實驗中測力計示數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2)由圖c、e所示實驗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液體密度不同,該實驗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3)實驗c中,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為0.5N;實驗e中,物體的重力是2N,浸沒時,彈簧測力計示數是1.6N,則物體受到的浮力為因物體均浸沒,所以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所以該液體的密度25.(2024八上·平湖期中)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周末開展一次登山活動,他們想利用隨身攜帶的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線、刻度尺等相關用品測量山頂的大氣壓。測量方案如下: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針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B.如圖甲所示,用細線拴住注射器活塞頸部,使線的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動針筒,當活塞剛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C.讀出注射器針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積V;D.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針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長度L。請根據他們設計的方案回答以下問題:(1)操作A的目的是 ;(2)測量前,同學建議在活塞周圍涂抹潤滑油,然后將其插入針筒中,這樣做的好處: 。(3)若同學們用圖乙中②注射器在測量時,彈簧測力計被拉到5N,活塞仍沒有滑動。可改用圖乙中的 (選填“①”或“③”)注射器;(4)用測量步驟中的V、L和F表示大氣壓的值,則p= 。【答案】(1)排盡注射器內空氣(2)密封不漏氣、減小摩擦(3)③(4)【知識點】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解析】【分析】(1)如果注射器內殘留空氣,則會導致測力計的示數偏小,那么測出大氣壓強的數值偏小;(2)潤滑油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封閉空隙;它的潤澤度很好,可以減小摩擦;(3)根據F=pS分析解答;(4)根據V=SL計算活塞的橫截面積,根據計算大氣壓強。【解答】(1)在操作A中,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針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其目的是排盡注射器內空氣。(2)測量前,要在活塞周圍涂抹潤滑油,然后將其插入針筒中,其目的是:密封不漏氣、減小摩擦;(3) 彈簧測力計被拉到5N,活塞仍沒有滑動 ,說明此時大氣壓力太大,要想辦法減小作用在活塞上的大氣壓力。根據公式可知,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也會越小,所以當彈簧測力計量程不夠時,可換用小量程注射器,故選③。(4)活塞的面積為,此時大氣壓強為:。(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針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其目的是排盡注射器內空氣。(2)為了密封不漏氣、減小摩擦,所以測量前,要在活塞周圍涂抹潤滑油,然后將其插入針筒中。(3)因為大氣的壓強是一定的,根據公式可知,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也會越小,所以當彈簧測力計量程不夠時,可換用小量程注射器,故選③。(4)活塞的面積為將測量結果代入壓強公式得26.(2024八上·平湖期中)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利用。(1)如圖甲杭州雖然人口密集,但水資源相對充足,這是因為水循環中的 環節(填序號)能夠為陸地上補充水汽;(2)水凈化系統建設是“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如圖乙所示一種凈水機多級凈化的水的處理流程:Ⅰ.“活性炭顆粒”有 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一些雜質和異味;Ⅱ.經直飲水機處理的直飲水屬于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3)增加雨水的下滲是提高城市“彈性”的重要手段。如圖丙是植被護坡實驗的示意圖,A、B為兩個坡面,其中在B坡面上植草皮。用灑水壺以相同的水量、速度分別對兩個坡面灑水。觀察到 (填“A”或“B”)坡上水的流速大、流入引水溝的水量多。【答案】③;吸附;混合物;A【知識點】水循環;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解析】【分析】(1)海陸間大循環包括:海洋水蒸發——水汽輸送——水汽凝結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江河匯集——流入海洋。(2)I.根據活性炭的吸附劑解答;II.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叫混合物。(3)根據綠色植被對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分析。【解答】(1)如圖甲杭州雖然人口密集,但水資源相對充足,這是因為水循環中的③(水汽輸送)環節能夠為陸地上補充水汽;(2)I.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II.經直飲水機處理的直飲水看著無色透明,但是其中仍含有可溶性雜質,屬于混合物。(3)B處坡面有植被護坡,當水灑下時,會被植物吸收,從而下滲,那么A坡是光滑的坡面,水灑下時因為是坡面,水往低處流,不能下滲,只能流入引水溝中。27.(2024八上·平湖期中)在電解水實驗中,往往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強水的導電性。某同學分別在等量的蒸餾水中加入不同體積的同種硫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了三次實驗,測出收集20mL氫氣所需的時間,記錄的數據如下表:序號 1 2 3蒸餾水的體積/mL 200 200 200加入硫酸的體積/mL 10 5 2收集 20mL 氫氣所需的時間/s 396 758 1231(1)圖甲中的A端為電源 極(填”正”或”負”)。(2)圖乙是每次實驗產生氣泡的速度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請結合實驗數據說明曲線變化的原因 。(3)若實驗中用4%的硫酸溶液100克,通電一段時間后,硫酸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變為5%,則被分解的水的質量為多少克 (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負(2)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電解消耗的水越多,硫酸濃度越大,水電解的速度就越快(3)設分解的水的質量為x,則:100g×4%=(100g-x)×5%解得x=20g,答:分解的水的質量為20g。【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大的氣體是氫氣。(2)硫酸可以加快電解的速度,隨著水被電解,硫酸溶液的質量分數變大,電解速度加快。(3)根據電解前后硫酸的質量不變進行計算。【解答】(1)根據圖示可知,A試管中氣體的體積是B試管內氣體體積的二倍,因此A試管中的氣體為氫氣,圖甲中的A端為電源負極。(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水中硫酸濃度越大,水電解速率越快。結合反應時間與產生氣泡的速度關系圖可知,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產生氣泡的速度越快,即水電解速度越快,可能的原因是隨著電解水的不斷進行,水在不斷消耗,導致硫酸的濃度不斷增大,進而使水電解的速度加快。(1)根據圖示可知,A試管中氣體的體積是B試管內氣體體積的二倍,因此A試管中的氣體為氫氣,圖甲中的A端為電源負極;(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水中硫酸濃度越大,水電解速率越快。結合反應時間與產生氣泡的速度關系圖可知,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產生氣泡的速度越快,即水電解速度越快,可能的原因是隨著電解水的不斷進行,水在不斷消耗,導致硫酸的濃度不斷增大,進而使水電解的速度加快;(3)見答案。28.(2024八上·平湖期中)竹筏漂流是許多地區的旅游項目之一。現有一個用多根完全相同的竹子制作而成的竹筏,竹筏總質量為80kg,總體積為1m3,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繩子的質量和體積。計算(g=10N/ kg):(1)不載人時,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2)不載人時,竹筏浸入水中的體積為多大 (3)為安全起見,竹筏最多能有一半體積浸入水中,若竹筏上每人的平均體重為500N,則該竹筏最多能載幾人 【答案】(1)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F浮=G= mg=80kg×10N/ kg=800N.(2)不載人時,竹筏浸入水中的體積為(3)竹筏一半的體積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m3×0.5 =5×103N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繩子的質量,竹筏仍然漂浮,則人的總重力為G總=F'浮-G竹筏=5×103N-800N=4200N所以,該竹筏最多能載的人數【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的變式進行計算。(3)利用最大排開液體的體積計算最大的浮力,減去竹筏的自重等于人最大的總重力,用總重力除以每個人的重力,即為最大能載的人數。(1)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F浮=G= mg=80kg×10N/ kg=800N(2)不載人時,竹筏浸入水中的體積為(3)竹筏一半的體積浸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m3×0.5 =5×103N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繩子的質量,竹筏仍然漂浮,則人的總重力為G總=F'浮-G竹筏=5×103N-800N=4200N所以,該竹筏最多能載的人數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平湖市8所鄉鎮學校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平湖市8所鄉鎮學校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