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19全國1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 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水洗塵垢汗洗心,胼手胝足德自成敬愛的師長、親愛的同學:大家好。立德樹人,必立足于胼手胝足的勞作、宵衣旰食的奮斗。從庭院灑掃到港珠澳大橋的建造,都是勞動成果的體現。勞動能化苦為樂,能化貧為富,能積健為雄。溫飽始于耕作,幸福歸于家園。立己達人,缺勞動即為空談,只有汗水才能升華理想為詩意,筑道路至遠方。僅僅依賴科技智能,是無法立人、成人、達人的。科技的發展,減少了人的體力勞動,但人的身體、人格的全面發育,必須在生活、勞動甚至挫折苦難中才能積淀,機器人可以替你掃除房間油漬,卻無法清洗人格的孱弱;科技產品能清理皮膚的污垢,卻無法沸騰你的激情和斗志。程序不能代替親身體驗,心靈的程序,得靠自己在生活勞動中辛勤編制。人性天生有趨利、偷懶的習性,不經汗水的打磨洗滌,人格怎能強健、晶瑩?心靈的陰霾、經絡的淤塞,只有勞動才能徹底蕩滌。國人對勞動素有勞心、勞力之分,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訓,此乃小儒之言,誤人誤己之論。自古以來,真圣賢真學問,大多離不開勞動、汗水的體驗,才臻于大成。古人稱文字學問為“小學”只有通過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行萬里路,洞察社會、完善自我的學問,方進階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科技智能、機器程序,絕無此功能。只有親身勞動,才能砥礪身心。熱愛勞動的品質,絕非僅屬于體力勞動者藍領工人。生活中勞動的意義,遠超金錢、汗水、苦累本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有此等大愿,幸福自然不期而至。勞動與享受本身就是一對孿生子,沒有苦難何來幸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坐享其成者,久之必成只會搖尾乞憐的寵物。生活中的勞動,本身就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人文素養的支點、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曾國藩位極人臣,卻以樸實的“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八字為家訓,其中“蔬、魚、豬、掃”四字,都是談培養勞動家風的。諸葛亮曾“躬耕隴畝”,陶淵明“帶月荷鋤歸”,庖丁通過解牛悟道,徐霞客足行天下完成巨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事業要成功,人生要幸福,必始于親歷親為,不畏辛勞,躬行磨礪。學生時代,積極參加勞動、家務、班務、志愿者服務,正是要養成躬行之志、練成躬行之力,培養視躬行為福的人生觀、行動力和幸福觀。少年時代缺了勞動,少了躬行,身心便緩慢成長,或成侏儒,僅靠高智商,或許能成就事業,但難以成就幸福。時下浮躁之風泛濫至青少年,穿名牌、開名車以示高端,不家務、輕勞動以示高貴,此風絕不可長。田野挑擔而行的運動量,秒殺跑步機上漫步;擦門擦窗洗地,體內胸中的塵滓會在不經意間也一并沖刷掉。長年累月堅持,親人愛,同事敬、社會擁戴,可謂真善美兼得、情商體質齊飛。白領藍領,都可成為財富的金領;智力體力,都能培養人生的能力。985、996,必起于灑掃、炒、跑的砥礪。勞動立人立德,科技立業立國,勞動與科技是鯤鵬的雙翼。智能產品是腦力勞動的成果,立人立家是幸福的初心。我校名“復興學校”,旨在堅守優良傳統,復興盛世輝煌。我等學子,如人人自覺在勤奮學習之余,踐行家務、公益、體力勞動,則人格定會更加健全,笑容更加燦爛。愿與大家砥礪共勉,謝謝大家的聆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