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道法9.1《日益完備的法律體系》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將修改代表法、監督法、監察法、國防教育……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民營經濟促進法、突發事件應對管理法、能源法等。這表明( )①法律應實際需要而制定和頒布②全面依法治國助推中國夢的實現③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永無止境④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這反映法律( )A.是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意志的體現 B.所有公民利益和意志的體現C.為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的環境 D.能滿足人民群眾的一切需求3.《慎子·逸文》中說:“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币馑际菄业姆芍贫?,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下長出來的,而是人們根據社會需要制定出來的,既合乎民心,又順乎民情。對此,下列解讀正確的有( )①國家制定法律要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②法律要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③人類社會形成后就有合乎人心的法律④法律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商君書·壹言》中說:“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則不威。”這句話告訴我們( )A.要借鑒國外法律體系,完善我國法律制度B.只重視民生發展,不必關心法制建設C.要立足國情和實際需要,開展立法工作D.法律應當由全體人民共同商量制定5.2024年,一批新的法律法規陸續施行。為了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保障殘疾人、老年人便捷地融入社會生活,施行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為了加強反間諜工作,維護國家安全,施行了新修訂的反間諜法……這說明( )①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③守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要自覺遵守法律④有了法律就有了法治,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釋9件。迄今現行有效法律共292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臻完善。近年來,一批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相繼出臺或修改完善。這( )A.表明我國已經實現了良法善治B.標志著我國法律體系的最終完善C.為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D.說明我國法律體系不完善7.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边@表明( )A.所有公民都享有相同的權利B.所有公民都履行相同的義務C.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D.只有成年人在法律面前才是平等的8.有人說,我國必須加強立法工作。比如,人工智能發展迅猛,但相關立法相對滯后。我國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 )A.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B.人人都遵守法律C.避免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D.建成社會主義國家9. 2024年,一批新的法律法規陸續施行。為了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保障殘疾人、老年人便捷地融入社會生活,施行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為了加強反間諜工作,維護國家安全,施行了新修訂的反間諜法……這說明( )①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③守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要自覺遵守法律④有了法律就有了法治,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努力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對此,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①關注法律體系建設②為法律的完善貢獻力量③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④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衛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某校七年級(1)班開展了以“法律為我們護航”為主題的課堂討論活動,同學們紛紛表達了對法律的看法,并寫在了留言板上。下面是其中的一條留言內容,它表明(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A.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B.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立法C.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正在逐步完善12.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網絡平臺發布的不文明行為通報中,一名8歲的兒童由于向熊貓扔玩具而被終身禁止再次進入熊貓基地。這是熊貓基地首次對未成年人實施終身禁入措施,也清晰地向社會表明:年齡絕不是違反規則的理由。這告訴我們應該( )A.積極參與社會規則的制定與改進B.提高媒介素養、打造向上向善的網絡空間C.敬畏規則,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D.學會依法辦事,用法律解決生活的難題13.我們要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遵守法律。下列行為沒有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有( )①期末考試時,小剛抄襲同桌的答案②張某開車時,不禮讓行人,亂闖紅燈③開始上課時,小強左顧右盼不聽課④網上交友時,小紅傳播好友的隱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助力法治中國建設踏上新征程。我國先后制定和修改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這說明( )①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②國家努力健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③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對所有法律進行修改④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啟了我國家庭教育進入“依法帶娃”時代;種子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和林業的發展;噪聲污染防治法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可見( )①我國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②法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③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④道德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標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分析說明題16.十多年來,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規740余件次,現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規598件,地方性法規1.4萬余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趨科學完善。編纂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民法典;國家安全、衛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領域法律相繼制定出臺;生態環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領域的法律進行了系統全面修訂;網絡信息、生物安全等新興領域立法取得突破;涉外領域立法不斷加強。發揮立、改、廢、釋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渠道,確保立法項目的確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審議、通過等各個環節都能夠聽到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搭建基層人民群眾參與國家立法的“直通車”——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結合材料,說明新時代我國立法工作呈現出哪些新變化。17.材料一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大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脫節、遠離學生實際、形式陳舊單一等突出問題。材料二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根據黨中央批準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傳部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完善,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1)材料中《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制定過程說明了什么?(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國家為什么要頒布《愛國主義教育法》?(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苯Y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作為青少年,我們該怎樣為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法》作出貢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道法9.1《日益完備的法律體系》同步練習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B C A C C A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A C C A A1.【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生活離不開法律。①③④:題文材料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制定和修改多部相關的各項法律,表明了法律應實際需要而制定和頒布,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永無止境,故①③④符合題意;②:“全面依法治國助推中國夢的實現”與題文材料的主旨不相符,故②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法律的本質。A:“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的意思是法律制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下長出來的,它產生于人間,符合人們的愿望而已,因此,這句話反映出法律是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意志的體現,故A符合題意;B:我國法律是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故B說法錯誤;C:該說法與材料中的這句話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D:法律能夠滿足并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大部分需求,“一切需求”說法絕對,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3.【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對法律的認識。①②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個國家的法律是順應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而產生的,說明國家制定法律要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法律要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法律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故①②④說法正確國家產生后才出現法律,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4.【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法律體系的來源、法律體系完善的意義。“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則不威”強調立法時必須考慮民情,否則法律將失去威嚴,體現我國立足國情和實際需要,開展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故C說法正確;A:題干主要體現要立足國情和實際需要開展立法工作,并未體現“借鑒國外法律體系”,故A不符合題意;國家既要重視民生發展,也要重視和積極推進法制建設,故B說法錯誤:D;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反映人民的意志,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5.【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①②:2024年,一批新的法律法規陸續施行,這說明法律滲透社會方方面面,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故①②說法正確;③: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要自覺遵守法律,故③說法錯誤;④:“就有”說法太絕對,有了法律不等于就有了法治,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6.【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法律體系完善的意義。C:分析題文可知,近年來,一批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相繼出臺或修改完善,這為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故C說法正確;A:“良法善治”需法律制定與實施并重,題干僅體現立法層面,無法說明已“實現”,故A說法錯誤;B:“最終完善”表述過于絕對,法律體系需隨社會發展持續調整,故B說法錯誤;D:題干表明我國法律體系在不斷完善,與“不完善”矛盾,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7.【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權利,故A說法錯誤;B:所有公民都平等的履行義務,故B說法錯誤C: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權利,平等的履行義務,故C說法正確;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8.【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意義。A: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法治環境,A說法正確;B:有利于人們有法可依,B說法錯誤;C:有利于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C說法錯誤;D: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9.【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①②:2024年,一批新的法律法規陸續施行,這說明法律滲透社會方方面面,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故①②說法正確;③: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要自覺遵守法律,故③說法錯誤“就有”說法太絕對,有了法律不等于就有了法治,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0.【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促進法律實施。①②③④:依據教材知識可知,作為社會一員,我們不僅要關注法律體系建設,為法律的完善貢獻力量,而且要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價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衛法律,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故①②③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D。11.【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保證法律實施的原因、法律的作用。 A:“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困難之處不在于制定法令,而在于讓法令得到切實貫徹執行,表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如果有了法律不實施、束之高閣,或者實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于事,故A說法正確; B: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故B說法錯誤;CD:材料主要強調法律實施的重要性,并未體現“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正在逐步完善”,故C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A。12.【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自覺遵守規則,C:分析題文可知,題目中,未成年人因不文明行為被終身禁入熊貓基地,表明違反規則的行為不會因年齡小而免于懲罰。這一案例強調每個人都應自覺遵守規則,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故C說法正確;A:題目未涉及規則的制定與改進,而是強調遵守現有規則,故A不符合題意;B:案例中的不文明行為是現實中的,與網絡空間無關,故B不符合題意;D:熊貓基地的處罰是對未成年人實施終身禁入措施,而非法律手段,且題目未提及用法律解決生活的難題,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3.【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對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認識和理解。②④:張某開車時,不禮讓行人,亂闖紅燈,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沒有遵守憲法和法律;網上交友時,小紅傳播好友的隱私,侵犯他人合法權利,沒有遵守憲法和法律,故②④說法符合題意;①③:期末考試時,小剛抄襲同桌的答案,違背誠信原則,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小強左顧右盼不聽課是沒有自覺的學習態度的表現,故①③說法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4.【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完善法律體系的措施。①:法律體系的完善,意味著人民的權利和利益得到了更好的法律保障,這自然有利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故①說法正確;②:從題文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在制定和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時,充分考慮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體現了我國法律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故②說法正確;③:“所有”表述過于絕對。全面推進法治建設并不意味著必須對所有法律進行修改,而是根據時代的需求和社會的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故③說法錯誤;④說法正確,但題文描述主要強調的是法律體系的完善和滿足人民的需求,而不是強調法律是統治階級的工具。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5.A【詳解】本題考查我國的法律體系。①②③:題干中法律的施行說明我國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體現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法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故①②③說法正確;④: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標尺,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6.【答案】①立法數量大幅增加。②多個領域立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憲備。③立法形式更加豐富多樣。④立法過程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分析】考點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運用教材知識的能力。核心素養:法治觀念。【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1:我國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規740余件次,現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規598件,地方性法規1.4萬余件一可鏈接立法數量大幅增加。關鍵詞②:編算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民法典……涉外領域立法不斷加強一可鏈接多個領域立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完備。關鍵詞③:發揮立、改、廢、釋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一可鏈接立法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關鍵詞④: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渠道,確保立法項目的確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審議、通過等各個環節都能夠聽到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一可鏈接立法過程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7.【答案】(1)我國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大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2)①當前,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存在大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脫節、遠離學生實際、形式陳舊單一等突出問題。②頒布愛國主義教育法有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法治環境;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有利于強化公民的國家意識和愛國意識,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3)Q)關注法律體系建設,為法律的完善貢獻力量。②從內心深處擁護《愛國生義教育法》,信仰法律的力量和價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衛法律,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③加強宣傳,讓身邊更多的人了解《愛國主義教育法》,推動法律的實施。④增強愛國意識,同一切危害國家的行為作斗爭。【分析】考點考查: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青少年踐行法治的要求。能力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法治觀念。【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的有關知識,從道理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根據黨中央批準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傳部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完善,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一可鏈接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大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向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A: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大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脫節、遠離學生實際、形式陳舊單一等突出問題一可鏈接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存在大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脫節、遠離學生實際、形式陳舊單一等突出問題。關鍵詞②: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一可鏈接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本題考查作為青少年,我們該怎樣為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法》作出貢獻,屬于開放性問題,回答要點符合題意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統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9.1《日益完備的法律體系》同步練習.doc 統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9.1《日益完備的法律體系》同步練習參考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