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錦繡育才教育集團2025年中考模擬測試(二)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錦繡育才教育集團2025年中考模擬測試(二)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錦繡育才教育集團2025年中考模擬測試(二)科學試題
1.(2025·杭州模擬) 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安全和成功的保證,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量取液體 B.測溶液的
C.移走蒸發皿 D.過濾液體
2.(2025·杭州模擬)如圖所示,單側光引起了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長。下列對植物向光性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
A.莖在單側光下向光生長是感性運動
B.單側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長素分布均勻
C.該莖A 處的生長素濃度比B 處高
D.莖的向光性有利于植物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3.(2025·杭州模擬)像的成因有三個: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有實像和虛像兩種,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實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潛望鏡中看到景物的像;③人照鏡子時鏡中的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虛像的是②③ B.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②
C.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① D.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③
4.(2025·杭州模擬) 一次聚會中,小科看到餐桌上一個自動拾取牙簽盒很有趣,如圖甲所示,當按下頂上的圓柱體按鈕,松手時,一恨牙簽就從蓋子上的一個小孔中冒出,于是他拆開發現內部結構示意圖如圖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乙中桿AOD可看作杠桿,D處是可伸縮的彈簧
B.當按下按鈕時,按鈕作用在B點使之繞著O點逆時針轉動
C.當松開按鈕時,D點處受到向下的力,使A端翹起將牙簽送出
D.將牙簽送出時,桿AOD相當于省力杠桿
5.(2025·杭州模擬)下列對綠色開花植物的種子、植株、雌蕊和果實示意圖的描述,錯誤的是
A.豆漿中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圖1中的④
B.圖2中的①是由圖1中的②發育形成的
C.經過傳粉、受精后,圖3中的④會發育成圖4中的a
D.圖4中的b萌發需要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6.(2025·杭州模擬) 為調整空間站內的氣體成分,科學家利用物質轉化反應消耗航天員呼出的,該轉化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前后原子個數改變
B.反應的后分子種類不變
C.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D.參與反應的與的分子個數之比為
7.(2025·杭州模擬) 客觀事實是一類重要證據,下列事件可以作為2024年太平洋板塊活動頻繁證據的是(  )
①2024年4月3日中國臺灣花隴縣海域發生7.3級地震
②2024年10月22日甘肅武威市天祝縣發生3.2級地震
③2024年日本櫻島火山噴發頻率和規模高于往年平均水平
④2024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了18次下潛作業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2025·杭州模擬)如圖所示,A、B、C三木塊依次疊放,恒力F作用在B木塊上,使三者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木塊A和木塊B之間不存在摩擦力
B.木塊B對木塊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C.恒力F和地面摩擦力大小不相等
D.B、C間的摩擦力和地面處的摩擦力種類相同
9.(2025·杭州模擬)“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10.(2025·杭州模擬)“刷臉時代”已經到來,人臉識別在銀行、景區、校園等越來越多的場景落地應用,其原理是根據不同人的臉具有獨特的性狀特征,則決定人臉這一性狀特征的是(  )
A.DNA B.基因 C.蛋白質 D.大腦
11.(2025·杭州模擬) 如圖是關于氧氣化學性質的部分知識網絡,關于該圖說法正確的是(  )
A.S、P在氧氣中燃燒均會產生大量白煙
B.I、II兩類反應均體現了氧氣的可燃性
C.在、兩類反應中的產物不相同
D.I類反應放出熱量,類反應吸收熱量
12.(2025·杭州模擬) 某同學利用圖1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通直流電一段時間后,現象如圖所示。為證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組成的,拉瓦錫在高溫的條件下,用水蒸氣與紅熱的鐵反應得到了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和“易燃空氣”,模擬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點燃肥皂泡立即燃燒起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1實驗電解過程中,b中的液面會上升
B.圖2硬質玻璃管中的化學反應類型為分解反應
C.圖2中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大小保持不變
D.圖1和圖2兩個實驗都能表明水不是一種元素
13.(2025·杭州模擬) 在制作臨時裝片并觀察細胞結構實驗中,出現下列情況,其中描述錯誤的是(  )
A.圖甲,調節結構a能改變視野亮暗程度
B.圖乙,①是在使用高倍物鏡觀察
C.圖丙,為使細胞移到視野中央,裝片應向右下方移
D.圖丁,視野中出現黑色圓圈的原因,可能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
14.(2025·杭州模擬) 容器里裝有水,將燒杯底朝上壓入水中,如圖所示,在標準大氣壓下對容器底加熱。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燒杯內、外的水都不能沸騰
B.燒杯內、外的水都能沸騰
C.燒杯內、外的水溫度相等
D.燒杯內的水溫高于燒杯外的水溫
15.(2025·杭州模擬) 如圖是一般住宅戶內配電系統方框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E處應接入空氣開關,F處接入電能表
B.空氣開關自動跳閘,一定是發生了短路
C.控制電燈的開關連接錯誤
D.漏電保護器切斷電路時,空調和電燈不能工作
16.(2025·杭州模擬) 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與傳染病的斗爭史。每一次出現新的傳染病,人類都是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一點點找到武器,最終取得勝利。
【戴口罩:源起100多年前的流感】
因為流感主要通過   傳播,為了更有效地控制疫情,各國的人們都被強制要求戴口罩。2003年SARS肆虐后,人們又提出咳嗽和噴嚏禮儀,你做到了嗎?
【疫苗:從天花的陰影中,拯救了上億生命】
天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通過接種疫苗被完全消滅的傳染病。接種疫苗后人體內會產生相應的   ,這是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但部分病毒因存在一定變異性等原因,還需要每年接種,比如流感。
17.(2025·杭州模擬)將生長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過減少澆水進行干旱處理,處理后發現:該植物根細胞中溶質濃度增大,葉片氣孔開度減小。回答下列問題:
(1)經干旱處理后,該植物根細胞的吸水能力   。(選填“增強”、“不變”或“減弱”)
(2)與干旱處理前相比,干旱處理后該植物的光合速率會   (選填“變快”、“不變”或“變慢”),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2025·杭州模擬) 古諺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由來:古代漁網是用麻纖維織成,麻纖維吸水膨脹,古人打魚時漁網用三天后要曬兩天。
(1)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漁網使用的尼龍材質屬于   材料。
(2)天氣炎熱時,魚塘里魚總是接近水面游動,原因是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受   影響。
(3)生火烤魚,需要用燃燒的紙引燃木炭,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   。
19.(2025·杭州模擬) 火星探測器發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羥基氧化鐵),從而證明火星表面曾經存在過水。工業上用廢鐵屑(塵要成分為和)制備)制備主要流程如下。
(1)火星上存在,從而證明其存在過水的理由為   。
(2)“酸溶”時產生的氣體為   。
(3)“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物質的化學式為   。
(4)該流程中能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20.(2025·杭州模擬) 某滾桶洗衣機自帶加熱功能,其洗衣過程分“加熱水”、“保溫洗滌”、“脫水”三種狀態,圖乙是其簡化電路圖,其中電熱絲R1、R2的阻值分別為24.2Ω和242Ω。
(1)當開關置于2位置時,R2與電動機并聯,此時洗衣機的工作狀態是   (填“加熱水“保溫洗滌”或“脫水”)。
(2)該洗衣機脫水過中消耗的電能主要轉化為   能。
(3)洗衣機處于“加熱水”狀態(R1與R2并聯)正常工作的功率為多少   ?
21.(2025·杭州模擬) 如圖所示,接種疫苗的注射器針頭做得很尖,是為了增大   ,便于注射:小明用吸管模擬注射器吸水過程,如圖形狀的杯子中裝有一些水,小明用吸管吸水時,如果每一口吸入水的質量相同,則每吸一口,水對杯底的壓強減小量將   ;每吸一口,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將   。(以上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不變”)
22.(2025·杭州模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太陽因某種原因快速老化,體積膨脹,將逐漸吞沒鄰近星球,所以政府計劃采取措施推動地球走向新家園。
(1)假設太陽逐漸膨脹,最先被吞沒的行星會是   。
(2)“計劃”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臺巨大的發動機,產生和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轉。該推力的方向為   。
(3)若地球最后到達離太陽最近的恒星附近。該恒星可能位于   (選填“地月系”“太陽系”或“銀河系”)。
23.(2025·杭州模擬) 痛風,擁有若稱霸江湖的名號一一痛中之王。痛風屬于生活方式病,常見于中青年男性,經常在外就餐和點外賣,喜食火鍋、海鮮、啤酒、飲料、甜食等的人,都是痛風發病的主要人群,青少年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高尿酸血癥是產生痛風的主要原因。人體內含有嘌呤物質,上述食物中也含有較多嘌呤,這些嘌呤在人體內分解產生尿酸(以尿酸鹽的形式存在),當體內尿酸過多時(高尿酸血癥),就會導致痛風。E是治療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常用藥物,為了研發新的藥物,研究人員對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進行了研究。以下是實驗步驟:
①給正常大鼠漲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劑,獲得若干只高尿酸血癥大隊。
②將患高尿酸血癥的大鼠平均分成A、B、C三組,A組正常飼養,B組添加藥物E,C組添加與E同劑量的天然化合物。
③一段時間后,檢測三組大鼠血清中尿酸鹽含量,結果如圖所示。
請根據上述材料和實驗,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血液中尿酸鹽經腎臟中的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進入   ,形成原尿。原尿經過腎小管時,過多的尿酸鹽通過   作用重新進入血液,導致高尿酸血癥。
(2)若干只高尿酸血癥大鼠平均分成三組,除藥物外其他條件相同,目的是   。
(3)A和C、B與C的對照結果可以說明   。
(4)分析痛風的發病原因,你對青少年的飲食有什么建議?   。
24.(2025·杭州模擬) 隨著全球“雙碳”目標的提出,氨作為氫的酸體,越來越引起重視,氨氣正在由肥料走向燃料。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電池等方面廣泛應用。
Ⅰ.氨氣、氫氣都屬于清潔能源,其性質對比參數如表:
說明:爆炸限值是指可燃物質(如可燃氣體、蒸氣或粉塵)與空氣(或氧氣)混合后,在特定濃度范圍為遇火源能夠發生爆炸的濃度范圍。
性質參數 氫氣 氨氣
顏色、氣味 無色、無味 無色、刺激性
沸點/C -25177 -33.34
爆炸限值/% 4~75 15~28
水中溶解度 難溶于水 極易溶于水
(1)對比參數分析,你認為氨氣替代氫氣成為理想燃料的理由有   。
(2)在氨氣中添加適量的氫氣,進行混合燃燒,科學研究不同當量比下的氮氣/氫氣/空氣的帶燒速度(如圖1):
【資料卡片】當量比是燃料完全燃燒理論所需要的空氣量與實際供給的空氣量之比。
分析圖中數據,當“當量比”在   (填字母)范圍內,且   時,燃料燃燒速度最快。
A. B. C.1.1~1.2 D.
(3)Ⅱ.探究制備氮燃料的方法。
【方案1】利用碳酸氫銨制備氨氣。
【方案2】利用銨鹽溶液和堿溶液混合加熱制備氨氣。
經分析,方案1不合理,理由是   ;
(4)經討論改用銨鹽固體和堿固體混合物來提高氨氣產量(如圖2),出現   現象,證明氨氣收集滿了。
25.(2025·杭州模擬) 氧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人類對剛取氧氣的探究從未止步。化學小組以“氧氣制備”為主題展開的學科項目式學習。請問答下列問題:
(一)致敬科學家
1774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在隔絕空氣的裝置中加熱氧化汞,得到了一種能夠支持燃燒和供給呼吸的氣體,這就是氧氣。
(二)基礎性實驗
(1)用A裝置利用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要收集一瓶氧氣,收集裝置可選用   (填序號)。
(2)(三)跨學科實踐
某種家庭制氧機是利用分子篩技術獲得高濃度氧氣,其工作原理如圖G,則空氣中兩種主要氣體的分子體積大小為:氮氣   氧氣(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某種制氧劑的成分為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使用時向制氧劑中加水即可產生氧氣,反應分兩步,第一步的化學方程式為。同學們利用該制氧劑、飲料瓶和吸管制作了簡易家庭制氧機(如圖),則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填序號)。
A.裝藥品前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甲、乙瓶內氣體壓強相同
C.乙瓶可觀察產生氧氣的速率
D.反應前后的質量不變
(四)反思與總結
、、、空氣、都能產生氧氣,是因為它們都含有氧元素。
26.(2025·杭州模擬) 如圖甲所示是測量定值電阻Rx阻值的實驗電路,器材可以滿足實驗要求。
(1)現要求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時,電流表示數增大。請你按照對電壓表量程的選擇和對滑動變阻器連接的要求,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圖中實驗電路的連接;   
(2)同學們按照電路圖中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改變電阻Rx兩端的電壓進行了三次測量,其中第二次實驗中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請將表格中的實驗數據補充完整。
實驗次數 1 2 3
電壓U/V 1.0 1.6 1.8
電流I/A 0.32     0.56
電阻Rx/ 3.13     3.21
電阻的平均值Rx/
(3)同學們又設計了兩種測量方案,方案中定值電阻的阻值為R0。
①方案一:閉合開關S,如果電壓表V1和V2的讀數分別為U1和U2,則電阻Rx的阻值表達式為   ;
②方案二:電路中Rx≠R0,將S接到a,讀出電流表的示數I1,再將S接到b,讀出電流表的示數I2,由I1R0=I2Rx可得,請判斷結果是否正確并簡要說明理由   。
27.(2025·杭州模擬) 如圖甲所示是我們常見的按壓式圓珠筆,小明利用圓珠筆開展了以下實驗研究;
實驗一:研究彈簧彈力與壓縮量的關系,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序號 鉤碼質量(g) 彈簧壓縮量x(mm) 彈簧彈力F(N) k
1 50 2 0.5 0.25
2 100 4 1 0.25
實驗二:先將筆倒立向下按壓然后放手,筆將向上彈起一定的高度;彈跳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①把筆豎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壓外殼使其下端接觸桌面(見位置a);
②由靜止釋放,外殼豎直上升,彈簧恢復到原長(見位置b);
③筆繼續上升到離桌面2cm的最高處(見位置c)開始下落;
(1)實驗一表中的“k”應該填入的項目是:   ;
(2)為使得到的實驗結論更可靠,需進行   ;
(3)筆在上升過程中,筆的外殼的最大速度處于位置   之間;(選填“ab”或“bc”)
(4)若不計一切摩擦,請說明從a到b到c位置筆的內芯的機械能變化情況?   。
28.(2025·杭州模擬)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誤入氣管患者的標準方法,被稱為“生命的擁抱”、“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操作如甲、乙圖所示:先找到患者肚臍上方兩指距離作為用力點:下握拳,拇指側的拳眼放在用力點上;另一只手抱拳用向上、向內的力量,沖擊患者的上腹部,反復多次,直到異物排出,(注意:幼兒、孕婦、肥胖等患者等不能用此法)。
(1)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   。從而導致能量的供應不足,嚴重時會造成昏迷、甚至死亡。
(2)請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內容,解釋海姆立克急救法能使氣管中異物排出的原理:   
(3)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這個黃金急救法,某校志愿者團隊同學想利用周末時間進社區進行示范宣講,為了幫助社區居民理解這個方法的原理,該團隊同學自制了呼吸運動模型(圖丁)來模擬該過程,其中裝有液體的型管所起的作用是   。
29.(2025·杭州模擬) 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用酸溶液可以清除水垢。某同學通過實驗測定水垢中碳酸鈣的含量: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水垢中,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溶液中(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不產生,同時測量3分鐘內溶液增加的質量,結果如表所示:
時間/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增加的質量/g 0 30 50 60 66 66 66
試回答下列問題:
(1)請在坐標紙上,以反應時間為橫坐標,以產生氣體的質量為縱坐標,畫出產生氣體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
(2)從表中可以看出,水垢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最多是   。
(3)計算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30.(2025·杭州模擬) 小柯在科學課上設計了一款加熱裝置,加熱電路如圖甲所示,電阻和是阻值恒定的電熱絲,單刀雙擲開關可接或,再通過開關的通斷,實現“高、中、低”三種溫檔的調節,電阻為。
(1)中溫檔時,開關應   (選填“斷開”或“閉合”),開關接   (選填“a”或“b”);
(2)在高溫檔時,若要使整個電路的總功率不超過,求的最大阻值是多少?
(3)若電路中只有該裝置在低溫檔時工作了,如圖乙所示的家用電能來指示燈閃爍了150次,則該裝置的低溫檔功率為多少?若此時的阻值為,則電路實際電源電壓為多少伏?
31.(2025·杭州模擬) 傳統醫學博大精深。處處都彰顯若中華文化的璀璨。
(1)《本草綱目》記載:“其法用濃酒和精入瓶,蒸令氣上……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糧食加入酒曲發酵釀酒發生的是   (填“緩慢氧化”或“劇烈氧化”)。
(2)《傷寒論》中記載了大量艾灸療法。“艾灸”是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草含有豐富的黃酮素(),它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①艾灸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穴位處的內能,并且隨熏烤處溫度升高,艾條中的中藥滲入人體的速度會   (選填“加快”、“減慢”或“不變”)。
②艾葉燃燒后的灰燼中含有碳酸鉀,在農業生產中可作鉀肥,對植物的作用的是   。
32.(2025·杭州模擬) 2024年9月25日,中國東風-31AG型洲際導彈劃破天際,精準命中太平洋目標海域。洲際導彈的飛行過程分為初段OA、中段AB、末段BC三個階段,如圖所示。飛行初段,發動機內燃料燃燒推動導彈加速上升。飛行中段,發動機關閉,導彈依靠慣性在錢學森彈道飛行。飛行末段,發動機再次打開,急速墜落的導彈,還會釋放多個干擾彈,大大降低攔截成功率。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導彈飛行初段,其能量主要來自燃料儲存的   ;
(2)導彈飛行中段,距離地面等高的a、b兩點速度的大小關系:va   vb(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導彈飛行末段,除干擾彈外,導彈不斷加速俯沖,從被發現到命中攻擊點僅需十幾秒。若某攔截導彈發射點距離攻擊點60km,推力為1×105N,最大功率為3×108W,該攔截導彈能否成功攔截東風-31AG型洲際導彈,請計算說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常見實驗操作;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分析】A、根據量筒量程的選擇,應遵循“大而近”的原則,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蒸發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過濾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量筒量程選擇的依據有兩點:一是盡量保證量取一次,二是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5mL液體,10mL量筒能保證量取一次,且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誤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故選項實驗操作錯誤。
B、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不能用手拿試紙,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故選項實驗操作錯誤。
C、正在加熱的蒸發皿溫度較高,為防止燙傷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熱的蒸發皿,應用坩堝鉗夾取,故選項實驗操作錯誤。
D、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故選項實驗操作正確。
故答案為:D。
2.【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感應性
【解析】【分析】 植物體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運動,稱為感性運動。例如,含羞草在受到外界刺激后葉片閉合,合歡、酢漿草的葉片在受到光線明暗的刺激后張開或閉合,等等。植物體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運動,稱為向性運動,如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長,根的向重力性生長(在重力影響下向下生長),等等。植物的感性和向性運動在植物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解答】 A.莖在單側光下向光生長是向性運動,故A錯誤;
BC.單側光促使植物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向背光側運輸。所以該莖A處的生長素濃度比B處低,故B、C錯誤;
D.莖的向光性使生長在莖上的葉片更易接受陽光照射,有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故D正確。
故選D。
3.【答案】A
【知識點】實像與虛像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現象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
【解答】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
②在潛望鏡中看到景物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③人照鏡子時鏡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A.屬于虛像的是②③,故A正確;
B.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①,故B錯誤;
C.沒有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
D.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②③,故D錯誤。
故選A。
4.【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杠桿的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杠桿轉動方向分析;
(2)當按下按鈕時,分析按鈕作用點和支點,判斷杠桿轉動方向;
(3)松開按鈕后,彈簧的作用可以使牙簽彈起;
(4)分析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判斷杠桿的類型。
【解答】 A、桿AOD可看作以O點為支點的杠桿,由題意可知,D處是可伸長的彈簧,故A正確;
B、由圖乙可知,當按下按鈕時,按鈕作用在B點,杠桿繞著O點逆時針轉動,故B正確;
C、松開按鈕后,圖乙中D處受到彈簧向下的力,使杠桿AOD繞O點順時針轉動,使A端翹起將牙簽送出,故C錯誤;
D、將牙簽送出時,D處受到彈簧向下的力為動力,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杠桿AOD相當于費力杠桿,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5.【答案】C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花的結構
【解析】【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圖1是種子的結構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
圖2是種子的萌發形成的幼苗①葉、②莖、③根。
圖3是花的雌蕊結構①柱頭、②花柱、③子房壁、④胚珠。
圖4是果實的結構,a果皮,b種子。
【解答】A、豆漿主要來自大豆種子的子葉,即圖1中的④子葉,A正確。
B、圖2中的①是葉是由圖1中的②胚芽發育而來的,B正確。
C、經過傳粉、受精后,圖3中的④胚珠會發育成圖4中的b種子,C錯誤。
D、圖4中的b種子萌發需要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D正確。
故答案為:B。
6.【答案】D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根據轉化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寫出方程式,在根據方程式的意義、質量守恒定律、化合價原則等分析判斷有關的說法。
由反應的微觀過程圖可知,該反應的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
【解答】 A、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故A說法錯誤。
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該反應二氧化碳分子和氫分子通過反應變化成了甲醇分子和水分子,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故B說法錯誤。
C、該反應有單質氫氣參加反應,由化合價原則可知,反應前后一定氫元素的化合價一定發生了改變,故C說法錯誤。
D、由方程式的意義可知,參與反應的H2與CO2的分子個數之比為3:1,故D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7.【答案】D
【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
【解析】【分析】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層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太平洋板塊幾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陸地,又包括海洋。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在張裂地區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塊發生擠壓運動時,地表會不斷隆起,形成山脈。
【解答】①臺灣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活躍,火山、地震頻發;
②甘肅地震頻繁是因為該區域正處于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帶,與太平洋板塊無關;
③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因而多火山、地震;
④2024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了18次下潛作業,與太平洋板塊無關。
故答案為:D。
8.【答案】A
【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是:相互接觸,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接觸面不光滑。
【解答】解:A、木塊A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木塊A和木塊B之間不存在摩擦力,故A正確。
B、木塊B對木塊C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B錯誤。
CD,BC之間是靜摩擦力,地面間的摩擦力是動摩擦力,故CD錯誤。
故選:A。
9.【答案】C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
①物質從固態變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熔化,熔化需要吸熱,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熔點),狀態為固液共存態,非晶體的熔化是應該變軟變稀的過程,溫度持續上升。
②物質從液態變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凝固,凝固需要放熱,液態晶體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凝固點),狀態為固液共存態。
③ 物質從固態變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凝華,凝華需要吸熱;物質從氣態變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升華,升華需要放熱。
④物質從液態變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需要吸熱,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
⑤物質從氣態變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液化需要放熱,液化包括降溫和壓縮體積兩種方式;
【解答】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A錯誤;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B錯誤;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C正確;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0.【答案】B
【知識點】遺傳物質的傳遞
【解析】【分析】性狀是指可遺傳的發育個體和全面發育個體所能觀察到的(表型的)特征.
【解答】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故B正確;
故答案為:B。
11.【答案】C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A、根據硫和磷燃燒的現象分析解答;
B、根據氧氣具有助燃性解答;
C、根據鐵燃燒的產物和鐵銹的成分分析解答;
D、根據燃燒和緩慢氧化都放出熱量解答.
【解答】A、硫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產生白煙,紅磷在氧氣中燃燒能夠產生大量白煙。故錯;
B、Ⅰ、Ⅱ兩類有氧氣參加的化學反應的相同點是都是氧化反應,均體現了氧氣的氧化性,故錯。
C、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鐵生銹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故對;
D,燃燒和緩慢氧化都放出熱量,故錯誤。
故答案為:C。
12.【答案】B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電解水時兩個玻璃管中都會產生氣體,將水壓入中間的漏斗中來分析;
B、根據水蒸氣和鐵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來分析;
C、根據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來分析;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來分析。
【解答】A、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兩個玻璃管中都會產生氣體,將水壓入中間的漏斗中,則b中的液面會上升,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B、硬質玻璃管中發生的反應是水蒸氣和鐵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該反應符合單換單、價改變的特點,屬于置換反應,故選項符合題意。
C、圖2中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水分子大小保持不變,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水蒸氣與鐵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鐵只能提供鐵元素,說明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3.【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顯微鏡的操作方法包括取拿和安放、對光、安放玻片、觀察、整理和存放。其中的觀察時要先目視物鏡將鏡筒降到最低,再注視目鏡緩慢提升鏡筒尋找物像。找到物像如果不太清晰,需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圖甲中的a為顯微鏡的反光鏡;圖乙中的①是在使用低倍物鏡觀察,②是在使用高倍物鏡觀察。
【解答】A、圖甲中的a為顯微鏡的反光鏡,能夠調節視野的亮暗程度,A正確。
B、圖乙中的①是在使用低倍物鏡觀察,②是在使用高倍物鏡觀察,B錯誤。
C、玻片移動的方向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所以圖丙,為使細胞移到視野中央,裝片應向右下方移,C正確。
D、圖丁,視野中出現的黑色圓圈,可能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出現的氣泡,D正確。
故答案為:B。
14.【答案】C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
【解析】【分析】液體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和繼續吸熱。液體的沸點水上方氣壓的增大而升高,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對容器加熱時,容器中的水由于吸熱溫度逐漸升高,會達到沸點,燒杯中的水吸收容器中水的熱量,溫度也會升高,達到容器中水的沸點;容器中的水溫度達到沸點以后,還在繼續吸熱,所以會沸騰,不斷地有水變成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由于容器中的水沸騰時溫度不變,所以燒杯中的水達到容器中水的沸點時,與容器中水的溫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熱量,溫度也不能繼續升高,燒杯內水的沸點大于容器中水的沸點,所以燒杯中的水不能沸騰。
故選C。
15.【答案】C
【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家庭電路中各組成的先后順序為: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開關、用電器、插座等;
(2)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短路;二是接入電路中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
(3)控制用電器的開關應接在火線和用電器之間;
(4)當電路漏電時,漏電保護器能自動“跳閘”對人或電路起到保護作用;當電路中的電流過大時,空氣開關會斷開電路。
【解答】A、為了計量整個家庭電路消耗電能的多少,家庭電路中電能表要安裝在總開關前面,所以E處為電能表,F處為總開關,故A錯誤;
B、若空氣開關自動跳閘,是因為電路中的電流過大,可能是發生了短路,也可能是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故B錯誤;
C、家庭電路中,控制用電器的開關應接在火線和用電器之間,斷開時用電器不帶電;由圖可知,此時的開關接在了零線與用電器之間,接法是錯誤的,故C正確;
D、漏電保護器斷開電路時,因為并聯電路互不影響,所以空調和電燈能工作,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6.【答案】飛沫和空氣;抗體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常見的傳染病;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傳染病要想流行起來,必須具備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據此可知,控制傳染病的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解答】(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過飛沫和空氣傳播的,屬于呼吸道傳染病。
(2)抗體是指抗原物質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該抗原物質的特殊蛋白質,可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
17.【答案】增強;變慢;葉片氣孔開度減小,進入植物體內的二氧化碳減少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1)經干旱處理后,該植物根細胞中溶質濃度增大,當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土壤液濃度時,細胞吸水,所以細胞的吸水能力增強;
(2) 與干旱處理前相比,干旱處理后該植物的光合速率會減弱,因為氣孔開度減小,使得供給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減少。
18.【答案】(1)合成
(2)溫度
(3)溫度達到著火點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燃燒與滅火;塑料、橡膠、纖維等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
【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中的過濾操作進行分析。
(2)根據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灼燒麻纖維,有燒紙的氣味進行分析。
(3)根據燃燒的條件是: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缺一不可進行分析。
【解答】(1)用漁網打魚,是將魚從水中分離出來,就如同過濾操作,是將不溶性固體與液體分離,所以用漁網打魚的過程,其原理與實驗操作中的過濾相似;故答案為:過濾。
(2)麻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羊毛纖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鑒別麻纖維和羊毛纖維的方法是灼燒聞氣味,因為灼燒麻纖維時,會產生燒紙的氣味;灼燒羊毛纖維時,會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尼龍是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制得的,所以現代漁網使用的尼龍材質屬于合成材料;故答案為:灼燒聞氣味;合成。
(3)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達到著火點,用燃燒的紙引燃木炭,是因為紙燃燒時放出熱量,使木炭的溫度達到著火點從而燃燒起來,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故答案為: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19.【答案】(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FeOOH中含氫元素,氫元素只能來自水
(2)二氧化碳(CO2)
(3)H2O
(4)硫酸(H2SO4)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改變,進行分析。
(2)根據提高反應溫度和H2SO4濃度,目的是加快反應速率,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碳酸亞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進行分析。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
(4)根據能循環利用的物質的特點分析。
【解答】 (1)FeOOH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證明火星表面曾經存在過水。
(2)廢鐵屑中含鐵(Fe)和碳酸亞鐵(FeSO4),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H2);碳酸亞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水和二氧化碳(CO2),所以“酸溶”時產生的氣體為氫氣和二氧化碳。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反應后Fe、O、H、S的個數分別是2、12、6、2,反應前除2X外Fe、O、H、S的個數分別是2、10、2、2,則2X含有2個O、4個H,X含有1個O、2個H,X的化學式為H2O。
(4)“酸溶”步驟消耗硫酸,根據小題(3)可知“沉淀”步驟又生成稀硫酸,所以該流程中能循環利用的物質是稀硫酸。
20.【答案】(1)保溫洗滌
(2)機械
(3)2200W
【知識點】電器的電功率;電功率
【解析】【分析】 (1)由電路圖可知,開關置于1位置時,R1與R2并聯,電路的總電阻最小,總功率最大,洗衣機處于“加熱水”狀態,開關置于2位置時,電動機與R2并聯,洗衣機處于“保溫洗滌”狀態,開關置于3位置時,電路中只有電動機工作,洗衣機處于脫水狀態;
(2)根據脫水時,只有電動機工作,由此可得出能量的轉化;
(3)當洗衣機處于加熱狀態時,兩個電阻并聯,根據公式分別計算出它們的電功率,然后相加得到此時的總功率即可。
【解答】 (1)根據乙圖可知,當開關位于1位置時,兩個電阻并聯,電阻最小,根據可知,此時加熱功率最大,應該為加熱水狀態。
當開關S位于2位置時,電阻R2與電動機并聯,此時既發熱也洗滌,應該為保溫洗滌狀態;
當開關S位于3位置時,只有電動機工作,應該為脫水狀態。
(2)該洗衣機脫水過程中消耗的電能主要轉化為機械能。
(3)洗衣機處于“加熱水”狀態,R1與R2并聯,
根據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知,U1=U2=U=220V,
正常工作時,電阻R1電功率;
正常工作時,電阻R1電功率;
電路的總功率P=P1+P2=2000W+200W=2200W。
21.【答案】壓強;變大;不變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強的變化
【解析】【分析】(1)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2)杯子的形狀是上寬下窄,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質量相同,分析杯內水的深度減小量如何變化,由p=ρgh分析Δp水的變化;
(3)由壓強公式分析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Δp杯如何變化。
【解答】 (1)接種疫苗的注射器針頭做得很尖,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便于注射;
(2)如果每一口吸入水的質量相同,根據公式可得每次吸入水的體積相同,則杯中水減小的體積相同;由于杯子的形狀是上寬下窄,則杯中水每次下降的高度Δh逐漸增大,而水對杯底的壓強減小量Δp水=ρgΔh,則Δp水將變大。
(3)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因每次吸入水的質量相同,則每次杯中減少水的質量Δm水相同,受力面積不變,所以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Δp杯保持不變。
22.【答案】(1)水星
(2)自東向西
(3)銀河系
【知識點】地球公轉;太陽系的組成
【解析】【分析】(1)太陽系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組成;
(2)地球的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
(3)銀河系由許多類似太陽系的恒星系組成的。
【解答】(1)水星距離太陽最近,故最先被吞沒的行星會是水星;
(2)地球的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故推力方向為自東向西;
(3) 地球最后到達離太陽最近的恒星附近 ,故可能位于銀河系。
23.【答案】(1)腎小囊;腎小管的重吸收
(2)保持單一變量
(3)E、F都具有降尿酸作用,且F降尿酸的作用比同劑量的E效果更好
(4)合理膳食,少食外賣、火鍋、海鮮、飲料等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泌尿系統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的基本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重復性原則。
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質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解答】(1)根據分析中尿液的形成過程可知,血液中尿酸鹽經腎臟中的腎小球和腎小囊的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經過腎小管時,過多的尿酸鹽通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新進入血液,導致高尿酸血癥。
(2)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對照實驗要求單一變量原則,即除飼料中添加的物質(藥物、同劑量F等)外,其他條件都要相同且適宜。
(3)A組正常飼養,C組添加與E同劑量的天然化合物F,再結合題中的條形統計圖可知,天然化合物F具有降尿酸的作用。
B組添加藥物E(治療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常用藥物),C組添加與E同劑量的天然化合物F,再結合題中的條形統計圖可知,天然化合物F降尿酸的作用比同劑量的E效果更好。
(4)根據題干信息“痛風屬于生活方式病,常見于中青年男性,經常在外就餐和點外賣,喜食火鍋、海鮮、啤酒、飲料、甜食等的人,都是痛風發病的主要人群,青少年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青少年要合理膳食,少吃火鍋、海鮮、啤酒、飲料、甜食等。
24.【答案】(1)氨氣有刺激性氣味,泄露后宜于發現,氨氣的爆炸限值范圍值較小,比較安全,氨氣極易溶于水,便于泄露時處理等
(2)C;40%
(3)碳酸氫銨分解生成氨氣和二氧化碳,得到的氨氣不純凈
(4)蘸有酚酞試液的棉花變紅
【知識點】新能源及其開發與利用
【解析】【分析】(1)通過對比氫氣和氨氣的性質參數,從沸點、爆炸限值、儲存運輸等方面分析氨氣替代氫氣成為理想燃料的理由。
(2)依據所給圖表數據,分析不同當量比和氨氣含量下燃料的燃燒速度,找出燃燒速度最快時對應的當量比范圍和氨氣含量。
(3)從碳酸氫銨分解產物的角度,分析方案1不合理的原因,判斷生成的其他氣體是否會影響氨氣的純度。
(4)根據氨氣的性質(堿性),確定檢驗氨氣收集滿的現象,思考蘸有酚酞試液的棉花在檢驗過程中的作用。
【解答】 (1)氨氣替代氫氣成為理想燃料的理由有:氨氣的沸點為-33.34℃,比氫氣的沸點-251.77℃高,相對更容易液化,便于儲存和運輸;氨氣的爆炸限值為 15-28%,相比氫氣的 4-75%,爆炸范圍更窄,使用起來相對更安全(寫出一點即可)。
(2)分析圖中數據,當“當量比”在 1.1-1.2 范圍內,且x(NH3) =40.0%時,燃料燃燒速度最快C。
(3)方案1不合理,理由是碳酸氫銨分解生成氨氣和二氧化碳,得到的氨氣不純凈
(4)經討論改用銨鹽固體和堿固體混合物來提高氨氣產量,當觀察到蘸有酚酞試液的棉花變紅現象,證明氨氣收集滿了。因為氨氣是堿性氣體,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當收集到的氨氣接觸到蘸有酚酞試液的棉花時,會使其變紅,從而可以判斷氨氣已收集滿。
25.【答案】(1)2KClO32KCl+3O2↑;D、F
(2)大于
(3)B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根據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并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來分析解答;根據鐵絲燃燒實驗中,集氣瓶底應留少量的水,則收集裝置最好選排水法收集分析解答;
(2)根據分子篩可將氧分子從空氣中“篩”出去來分析解答;
(3)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來分析解答;根據簡易家庭制氧機的操作、特點和原理等來分析解答;
【解答】 (1)A為固固加熱型裝置,試管口未放一團棉花,則是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并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ClO32KCl+3O2↑,
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鐵絲燃燒實驗中,為了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底,集氣瓶底應留少量的水,則收集裝置最好選排水法收集,則收集裝置最好選用F;
(2)由圖可知,分子篩可將氧分子從空氣中“篩”出去,則空氣中兩種主要氣體的分子體積大小為:氮氣大于氧氣;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有2個Na,1個C,2個H和5個O,反應后有2個Na,1個C,3個O,則反應后未知物中含2個H海外2個O,則未知物的化學式為H2O2;
A、裝藥品前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可以防止裝置漏氣,故A正確;
B、甲、乙兩瓶液面高度不同,乙瓶與大氣相連甲瓶氣壓大于乙瓶,則甲、乙瓶內氣體壓強不相同,故B錯誤;
C、氧氣不易溶于水,可根據乙瓶中產生氣泡的速率可觀察輸出氧氣的速率,故C正確;
D、MnO2在反應中作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則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26.【答案】(1)
(2)0.5;3.20
(3);該方案不正確,因為:在串聯電路中,根據分壓原理,用電器兩端電壓與其阻值成正比,因Rx≠R0,當開關S由a撥到b時,電阻R0和Rx兩端的電壓不相等,所以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Rx和R0兩端的電壓相等。
【知識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電路的動態分析
【解析】【分析】 (1)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時,電流表示數增大,說明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小,據此確定滑動變阻器選用的下端接線柱;
(2)根據電流表選用量程確定分度值讀數,利用歐姆定律求出Rx的阻值,然后求平均值;
①根據串聯分壓原理求出電阻Rx的阻值表達式;
②用等效替代法測待測電阻的電壓,但根據設計,當開關S由a撥到b時,電阻R0和Rx兩端的電壓不相等,故設計是不合理的。
【解答】 (1)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時,電流表示數增大,說明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小,故滑動變阻器選用左下接線柱與燈泡串聯在電路中,如下圖所示:

(2)第二次實驗中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電流表選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數為0.5A,則Rx的阻值為:;
①閉合開關S,如果電壓表V1和V2的讀數分別為U1和U2,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知,,
解得:;
②該方案不正確,因為:在串聯電路中,根據分壓原理,用電器兩端電壓與其阻值成正比,因Rx≠R0,當開關S由a撥到b時,電阻R0和Rx兩端的電壓不相等,所以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Rx和R0兩端的電壓相等。
27.【答案】(1)彈簧彈力與壓縮量的比值(N/mm)
(2)換用不同的彈簧多次實驗
(3)ab
(4)a到b機械能不變,b到c機械能增大
【知識點】彈力
【解析】【分析】(1)實驗表明: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2)實驗中,為了獲得普遍的規律,應多次測量;
(3)由a到b時,開始彈力大于筆的外殼重力,筆的外殼向上做加速運動,當彈力等于筆的外殼重力時,筆外殼的速度最大,據此分析筆的外殼的最大速度所處的位置;
(4)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被舉得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彈性勢能與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有關。
【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其他條件相同時,彈簧壓縮量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
(2)實驗中為了得到普遍規律,應換用不同測彈簧進行多次實驗。
(3)由a到b時,開始彈力大于筆的外殼重力,筆的外殼向上做加速運動,當彈力等于筆的外殼重力時,筆外殼的速度最大,此時彈簧還未恢復原狀,故筆外殼的最大速度處于位置ab之間。
(4)由題知,位置a是壓縮彈簧后形變程度最大處,彈性勢能也最大;從位置a到b,彈簧恢復至原長,彈簧的彈性勢能全部轉化為外殼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內芯速度和高度均不變,所以其機械能不變;從位置b到c,外殼帶 著內芯向上運動,外殼的一部分機械能轉移給內芯,內芯的機械能增大。所以從a到b到c位置筆的內芯的機械能先不變后增大。
28.【答案】(1)呼吸作用
(2)當突然用力施壓,擠壓橫膈膜,胸腔體積突然減小,肺內壓力瞬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的氣體向外沖出,給氣道異物一個力使其向外排出(或肺內的氣體向外沖出,帶動異物向外排出)
(3)模擬胸腔內氣壓的變化,幫助居民直觀理解呼吸運動過程中胸腔內
【知識點】急救常識
【解析】【分析】(1)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反應,最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稱為呼吸作用。
(2)氣管中異物堵塞,需要將異物從氣管排除,利用呼氣原理的方法將異物壓出;
【解答】(1)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呼吸作用。
(2)海姆立克急救法利用了呼氣運動的原理:當突然用力施壓,擠壓橫膈膜,胸腔體積突然減小,肺內壓力瞬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的氣體向外沖出,給氣道異物一個力使其向外排出(或肺內的氣體向外沖出,帶動異物向外排出)。
(3)戊所示U形管里放入紅墨水,這樣改進的一條優點可以模擬胸腔內氣壓的變化,幫助居民直觀理解呼吸運動過程中胸腔內。
29.【答案】(1)
(2)66
(3)設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
=
x=150g
則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100%=75%
答: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75%。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氫氧化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2)根據表中提供的數據可以判斷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
(3)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可以計算碳酸鈣的質量,進一步可以計算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200g水垢與鹽酸反應生成的CO2最多是 66g,產生氣體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
(2)從表中可以看出,200g水垢與鹽酸反應生成的CO2最多是 66g。
30.【答案】(1)閉合;b
(2)高溫擋工作時R1的電功率:,
在高溫擋時,若要使整個電路的總功率不超過150W,
則R2的最大電功率:P2=P高-P1=150W-100W=50W,
由可知,R2的最小阻值:
(3)圖乙中3000imp/(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
則指示燈閃爍150次,電路消耗的電能:,
該裝置的低溫擋功率:;
根據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R1、R2的串聯總電阻:R=R1+R'2=484Ω+316Ω=800Ω,
由可知,電路的實際電源電壓:。
【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電能的求法
【解析】【分析】 (1)由圖甲可知,當開關S1閉合、S2接a時,R1、R2并聯,當開關S1閉合、S2接b時,只有R1工作,當開關S1斷開、S2接b時,R1、R2串聯,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和可知加熱電路高溫擋、中溫擋和低溫擋的電路連接;
(2)根據可求出高溫擋工作時R1的電功率,根據P2=P高-P1求出R2的最大電功率,根據可求出R2的最小阻值;
(3)圖乙中3000imp/(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據此求出指示燈閃爍150次,電路消耗的電能,根據求出該裝置低溫擋的功率;根據串聯電路的電阻特點求出R1、R2的串聯總電阻,根據可求出電路的實際電源電壓。
【解答】 (1)由圖甲可知,當開關S1閉合、S2接a時,R1、R2并聯,根據并聯電路的特點可知,此時電路的總電阻最小,由可知,電路的總功率最大,加熱電路處于高緯度;
當開關S1斷開、S2接b時,R1、R2串聯,根據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此時電路的總電阻最大,總功率最小,加熱電路處于低溫擋;
當開關S1閉合、S2接b時,只有R1工作,加熱電路處于中溫擋;
(2)高溫擋工作時R1的電功率:,在高溫擋時,若要使整個電路的總功率不超過150W,則R2的最大電功率:P2=P高-P1=150W-100W=50W,
由可知,R2的最小阻值:;
(3)圖乙中3000imp/(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
則指示燈閃爍150次,電路消耗的電能:,
該裝置的低溫擋功率:;
根據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R1、R2的串聯總電阻:R=R1+R'2=484Ω+316Ω=800Ω,
由可知,電路的實際電源電壓:。
31.【答案】(1)緩慢氧化
(2)熱傳遞;加快;使植物莖稈粗壯,增強抗倒伏、抗病蟲害能力
【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
【解析】【分析】(1)根據發酵釀酒過程中,微生物將淀粉緩慢氧化轉化為酒精進行分析;
(2)根據熱傳遞的有關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1)發酵釀酒過程中,微生物將淀粉緩慢氧化轉化為酒精,該過程為緩慢氧化;
(2)①改變物體內能有做功和熱傳遞兩種方式。艾灸時,艾條燃燒產生的熱量傳遞到人體穴位處,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穴位處內能。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艾條中的中藥分子擴散速度加快,所以滲入人體的速度會加快。
②鉀肥能使植物的莖稈粗壯,增強植物抗倒伏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增強植物抗病蟲害的能力 ,促進植物生長。
32.【答案】(1)化學能
(2)大于
(3)根據可得該攔截導彈的最大速度:,攔截導彈發射點距離攻擊點60km,攔截導彈飛行的最短時間:,導彈飛行末段,除干擾彈外,導彈不斷加速俯沖,從被發現到命中攻擊點僅需十幾秒,比較可知該攔截導彈不能成功攔截東風-31AG型洲際導彈。
【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化學能與內能的轉化
【解析】【分析】 (1)燃料具有化學能;
(2)導彈飛行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生熱,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減小,距離地面等高的a、b兩點,其重力勢能相等,所以b處動能較小,據此比較其在距離地面等高的a、b兩點速度的大小關系;
(3)根據計算該攔截導彈的速度,攔截導彈發射點距離攻擊點60km,根據速度公式計算攔截導彈飛行的時間,
導彈飛行末段,除干擾彈外,導彈不斷加速俯沖,從被發現到命中攻擊點僅需十幾秒,比較可知該攔截導彈是否能成功攔截東風-31AG型洲際導彈。
【解答】 (1)導彈飛行初段,其能量主要來自燃料儲存的化學能;
(2)導彈飛行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生熱,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減小,距離地面等高的a、b兩點,其重力勢能相等,所以b處動能較小,速度較小,即距離地面等高的a、b兩點速度的大小關系是va大于vb;
(3)根據可得該攔截導彈的最大速度:,
攔截導彈發射點距離攻擊點60km,攔截導彈飛行的最短時間:,
導彈飛行末段,除干擾彈外,導彈不斷加速俯沖,從被發現到命中攻擊點僅需十幾秒,比較可知該攔截導彈不能成功攔截東風-31AG型洲際導彈。
1 / 1浙江省杭州市錦繡育才教育集團2025年中考模擬測試(二)科學試題
1.(2025·杭州模擬) 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安全和成功的保證,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量取液體 B.測溶液的
C.移走蒸發皿 D.過濾液體
【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常見實驗操作;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
【解析】【分析】A、根據量筒量程的選擇,應遵循“大而近”的原則,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蒸發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過濾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量筒量程選擇的依據有兩點:一是盡量保證量取一次,二是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5mL液體,10mL量筒能保證量取一次,且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誤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故選項實驗操作錯誤。
B、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不能用手拿試紙,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故選項實驗操作錯誤。
C、正在加熱的蒸發皿溫度較高,為防止燙傷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熱的蒸發皿,應用坩堝鉗夾取,故選項實驗操作錯誤。
D、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故選項實驗操作正確。
故答案為:D。
2.(2025·杭州模擬)如圖所示,單側光引起了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長。下列對植物向光性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
A.莖在單側光下向光生長是感性運動
B.單側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長素分布均勻
C.該莖A 處的生長素濃度比B 處高
D.莖的向光性有利于植物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感應性
【解析】【分析】 植物體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運動,稱為感性運動。例如,含羞草在受到外界刺激后葉片閉合,合歡、酢漿草的葉片在受到光線明暗的刺激后張開或閉合,等等。植物體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運動,稱為向性運動,如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長,根的向重力性生長(在重力影響下向下生長),等等。植物的感性和向性運動在植物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解答】 A.莖在單側光下向光生長是向性運動,故A錯誤;
BC.單側光促使植物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向背光側運輸。所以該莖A處的生長素濃度比B處低,故B、C錯誤;
D.莖的向光性使生長在莖上的葉片更易接受陽光照射,有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故D正確。
故選D。
3.(2025·杭州模擬)像的成因有三個: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有實像和虛像兩種,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實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潛望鏡中看到景物的像;③人照鏡子時鏡中的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虛像的是②③ B.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②
C.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① D.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③
【答案】A
【知識點】實像與虛像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現象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
【解答】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
②在潛望鏡中看到景物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③人照鏡子時鏡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A.屬于虛像的是②③,故A正確;
B.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①,故B錯誤;
C.沒有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
D.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②③,故D錯誤。
故選A。
4.(2025·杭州模擬) 一次聚會中,小科看到餐桌上一個自動拾取牙簽盒很有趣,如圖甲所示,當按下頂上的圓柱體按鈕,松手時,一恨牙簽就從蓋子上的一個小孔中冒出,于是他拆開發現內部結構示意圖如圖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乙中桿AOD可看作杠桿,D處是可伸縮的彈簧
B.當按下按鈕時,按鈕作用在B點使之繞著O點逆時針轉動
C.當松開按鈕時,D點處受到向下的力,使A端翹起將牙簽送出
D.將牙簽送出時,桿AOD相當于省力杠桿
【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杠桿的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杠桿轉動方向分析;
(2)當按下按鈕時,分析按鈕作用點和支點,判斷杠桿轉動方向;
(3)松開按鈕后,彈簧的作用可以使牙簽彈起;
(4)分析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判斷杠桿的類型。
【解答】 A、桿AOD可看作以O點為支點的杠桿,由題意可知,D處是可伸長的彈簧,故A正確;
B、由圖乙可知,當按下按鈕時,按鈕作用在B點,杠桿繞著O點逆時針轉動,故B正確;
C、松開按鈕后,圖乙中D處受到彈簧向下的力,使杠桿AOD繞O點順時針轉動,使A端翹起將牙簽送出,故C錯誤;
D、將牙簽送出時,D處受到彈簧向下的力為動力,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杠桿AOD相當于費力杠桿,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5.(2025·杭州模擬)下列對綠色開花植物的種子、植株、雌蕊和果實示意圖的描述,錯誤的是
A.豆漿中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圖1中的④
B.圖2中的①是由圖1中的②發育形成的
C.經過傳粉、受精后,圖3中的④會發育成圖4中的a
D.圖4中的b萌發需要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答案】C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花的結構
【解析】【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圖1是種子的結構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
圖2是種子的萌發形成的幼苗①葉、②莖、③根。
圖3是花的雌蕊結構①柱頭、②花柱、③子房壁、④胚珠。
圖4是果實的結構,a果皮,b種子。
【解答】A、豆漿主要來自大豆種子的子葉,即圖1中的④子葉,A正確。
B、圖2中的①是葉是由圖1中的②胚芽發育而來的,B正確。
C、經過傳粉、受精后,圖3中的④胚珠會發育成圖4中的b種子,C錯誤。
D、圖4中的b種子萌發需要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D正確。
故答案為:B。
6.(2025·杭州模擬) 為調整空間站內的氣體成分,科學家利用物質轉化反應消耗航天員呼出的,該轉化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前后原子個數改變
B.反應的后分子種類不變
C.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D.參與反應的與的分子個數之比為
【答案】D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根據轉化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寫出方程式,在根據方程式的意義、質量守恒定律、化合價原則等分析判斷有關的說法。
由反應的微觀過程圖可知,該反應的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
【解答】 A、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故A說法錯誤。
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該反應二氧化碳分子和氫分子通過反應變化成了甲醇分子和水分子,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故B說法錯誤。
C、該反應有單質氫氣參加反應,由化合價原則可知,反應前后一定氫元素的化合價一定發生了改變,故C說法錯誤。
D、由方程式的意義可知,參與反應的H2與CO2的分子個數之比為3:1,故D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7.(2025·杭州模擬) 客觀事實是一類重要證據,下列事件可以作為2024年太平洋板塊活動頻繁證據的是(  )
①2024年4月3日中國臺灣花隴縣海域發生7.3級地震
②2024年10月22日甘肅武威市天祝縣發生3.2級地震
③2024年日本櫻島火山噴發頻率和規模高于往年平均水平
④2024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了18次下潛作業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
【解析】【分析】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層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太平洋板塊幾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陸地,又包括海洋。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在張裂地區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塊發生擠壓運動時,地表會不斷隆起,形成山脈。
【解答】①臺灣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活躍,火山、地震頻發;
②甘肅地震頻繁是因為該區域正處于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帶,與太平洋板塊無關;
③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因而多火山、地震;
④2024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了18次下潛作業,與太平洋板塊無關。
故答案為:D。
8.(2025·杭州模擬)如圖所示,A、B、C三木塊依次疊放,恒力F作用在B木塊上,使三者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木塊A和木塊B之間不存在摩擦力
B.木塊B對木塊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C.恒力F和地面摩擦力大小不相等
D.B、C間的摩擦力和地面處的摩擦力種類相同
【答案】A
【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是:相互接觸,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接觸面不光滑。
【解答】解:A、木塊A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木塊A和木塊B之間不存在摩擦力,故A正確。
B、木塊B對木塊C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B錯誤。
CD,BC之間是靜摩擦力,地面間的摩擦力是動摩擦力,故CD錯誤。
故選:A。
9.(2025·杭州模擬)“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答案】C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
①物質從固態變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熔化,熔化需要吸熱,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熔點),狀態為固液共存態,非晶體的熔化是應該變軟變稀的過程,溫度持續上升。
②物質從液態變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凝固,凝固需要放熱,液態晶體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凝固點),狀態為固液共存態。
③ 物質從固態變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凝華,凝華需要吸熱;物質從氣態變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升華,升華需要放熱。
④物質從液態變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需要吸熱,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
⑤物質從氣態變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液化需要放熱,液化包括降溫和壓縮體積兩種方式;
【解答】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A錯誤;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B錯誤;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C正確;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0.(2025·杭州模擬)“刷臉時代”已經到來,人臉識別在銀行、景區、校園等越來越多的場景落地應用,其原理是根據不同人的臉具有獨特的性狀特征,則決定人臉這一性狀特征的是(  )
A.DNA B.基因 C.蛋白質 D.大腦
【答案】B
【知識點】遺傳物質的傳遞
【解析】【分析】性狀是指可遺傳的發育個體和全面發育個體所能觀察到的(表型的)特征.
【解答】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故B正確;
故答案為:B。
11.(2025·杭州模擬) 如圖是關于氧氣化學性質的部分知識網絡,關于該圖說法正確的是(  )
A.S、P在氧氣中燃燒均會產生大量白煙
B.I、II兩類反應均體現了氧氣的可燃性
C.在、兩類反應中的產物不相同
D.I類反應放出熱量,類反應吸收熱量
【答案】C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A、根據硫和磷燃燒的現象分析解答;
B、根據氧氣具有助燃性解答;
C、根據鐵燃燒的產物和鐵銹的成分分析解答;
D、根據燃燒和緩慢氧化都放出熱量解答.
【解答】A、硫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產生白煙,紅磷在氧氣中燃燒能夠產生大量白煙。故錯;
B、Ⅰ、Ⅱ兩類有氧氣參加的化學反應的相同點是都是氧化反應,均體現了氧氣的氧化性,故錯。
C、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鐵生銹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故對;
D,燃燒和緩慢氧化都放出熱量,故錯誤。
故答案為:C。
12.(2025·杭州模擬) 某同學利用圖1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通直流電一段時間后,現象如圖所示。為證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組成的,拉瓦錫在高溫的條件下,用水蒸氣與紅熱的鐵反應得到了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和“易燃空氣”,模擬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點燃肥皂泡立即燃燒起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1實驗電解過程中,b中的液面會上升
B.圖2硬質玻璃管中的化學反應類型為分解反應
C.圖2中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大小保持不變
D.圖1和圖2兩個實驗都能表明水不是一種元素
【答案】B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電解水時兩個玻璃管中都會產生氣體,將水壓入中間的漏斗中來分析;
B、根據水蒸氣和鐵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來分析;
C、根據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來分析;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來分析。
【解答】A、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兩個玻璃管中都會產生氣體,將水壓入中間的漏斗中,則b中的液面會上升,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B、硬質玻璃管中發生的反應是水蒸氣和鐵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該反應符合單換單、價改變的特點,屬于置換反應,故選項符合題意。
C、圖2中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水分子大小保持不變,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水蒸氣與鐵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鐵只能提供鐵元素,說明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3.(2025·杭州模擬) 在制作臨時裝片并觀察細胞結構實驗中,出現下列情況,其中描述錯誤的是(  )
A.圖甲,調節結構a能改變視野亮暗程度
B.圖乙,①是在使用高倍物鏡觀察
C.圖丙,為使細胞移到視野中央,裝片應向右下方移
D.圖丁,視野中出現黑色圓圈的原因,可能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
【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顯微鏡的操作方法包括取拿和安放、對光、安放玻片、觀察、整理和存放。其中的觀察時要先目視物鏡將鏡筒降到最低,再注視目鏡緩慢提升鏡筒尋找物像。找到物像如果不太清晰,需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圖甲中的a為顯微鏡的反光鏡;圖乙中的①是在使用低倍物鏡觀察,②是在使用高倍物鏡觀察。
【解答】A、圖甲中的a為顯微鏡的反光鏡,能夠調節視野的亮暗程度,A正確。
B、圖乙中的①是在使用低倍物鏡觀察,②是在使用高倍物鏡觀察,B錯誤。
C、玻片移動的方向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所以圖丙,為使細胞移到視野中央,裝片應向右下方移,C正確。
D、圖丁,視野中出現的黑色圓圈,可能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出現的氣泡,D正確。
故答案為:B。
14.(2025·杭州模擬) 容器里裝有水,將燒杯底朝上壓入水中,如圖所示,在標準大氣壓下對容器底加熱。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燒杯內、外的水都不能沸騰
B.燒杯內、外的水都能沸騰
C.燒杯內、外的水溫度相等
D.燒杯內的水溫高于燒杯外的水溫
【答案】C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
【解析】【分析】液體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和繼續吸熱。液體的沸點水上方氣壓的增大而升高,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對容器加熱時,容器中的水由于吸熱溫度逐漸升高,會達到沸點,燒杯中的水吸收容器中水的熱量,溫度也會升高,達到容器中水的沸點;容器中的水溫度達到沸點以后,還在繼續吸熱,所以會沸騰,不斷地有水變成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由于容器中的水沸騰時溫度不變,所以燒杯中的水達到容器中水的沸點時,與容器中水的溫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熱量,溫度也不能繼續升高,燒杯內水的沸點大于容器中水的沸點,所以燒杯中的水不能沸騰。
故選C。
15.(2025·杭州模擬) 如圖是一般住宅戶內配電系統方框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E處應接入空氣開關,F處接入電能表
B.空氣開關自動跳閘,一定是發生了短路
C.控制電燈的開關連接錯誤
D.漏電保護器切斷電路時,空調和電燈不能工作
【答案】C
【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家庭電路中各組成的先后順序為: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開關、用電器、插座等;
(2)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短路;二是接入電路中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
(3)控制用電器的開關應接在火線和用電器之間;
(4)當電路漏電時,漏電保護器能自動“跳閘”對人或電路起到保護作用;當電路中的電流過大時,空氣開關會斷開電路。
【解答】A、為了計量整個家庭電路消耗電能的多少,家庭電路中電能表要安裝在總開關前面,所以E處為電能表,F處為總開關,故A錯誤;
B、若空氣開關自動跳閘,是因為電路中的電流過大,可能是發生了短路,也可能是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故B錯誤;
C、家庭電路中,控制用電器的開關應接在火線和用電器之間,斷開時用電器不帶電;由圖可知,此時的開關接在了零線與用電器之間,接法是錯誤的,故C正確;
D、漏電保護器斷開電路時,因為并聯電路互不影響,所以空調和電燈能工作,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6.(2025·杭州模擬) 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與傳染病的斗爭史。每一次出現新的傳染病,人類都是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一點點找到武器,最終取得勝利。
【戴口罩:源起100多年前的流感】
因為流感主要通過   傳播,為了更有效地控制疫情,各國的人們都被強制要求戴口罩。2003年SARS肆虐后,人們又提出咳嗽和噴嚏禮儀,你做到了嗎?
【疫苗:從天花的陰影中,拯救了上億生命】
天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通過接種疫苗被完全消滅的傳染病。接種疫苗后人體內會產生相應的   ,這是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但部分病毒因存在一定變異性等原因,還需要每年接種,比如流感。
【答案】飛沫和空氣;抗體
【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常見的傳染病;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解析】【分析】傳染病要想流行起來,必須具備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據此可知,控制傳染病的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解答】(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過飛沫和空氣傳播的,屬于呼吸道傳染病。
(2)抗體是指抗原物質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該抗原物質的特殊蛋白質,可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
17.(2025·杭州模擬)將生長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過減少澆水進行干旱處理,處理后發現:該植物根細胞中溶質濃度增大,葉片氣孔開度減小。回答下列問題:
(1)經干旱處理后,該植物根細胞的吸水能力   。(選填“增強”、“不變”或“減弱”)
(2)與干旱處理前相比,干旱處理后該植物的光合速率會   (選填“變快”、“不變”或“變慢”),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增強;變慢;葉片氣孔開度減小,進入植物體內的二氧化碳減少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1)經干旱處理后,該植物根細胞中溶質濃度增大,當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土壤液濃度時,細胞吸水,所以細胞的吸水能力增強;
(2) 與干旱處理前相比,干旱處理后該植物的光合速率會減弱,因為氣孔開度減小,使得供給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減少。
18.(2025·杭州模擬) 古諺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由來:古代漁網是用麻纖維織成,麻纖維吸水膨脹,古人打魚時漁網用三天后要曬兩天。
(1)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漁網使用的尼龍材質屬于   材料。
(2)天氣炎熱時,魚塘里魚總是接近水面游動,原因是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受   影響。
(3)生火烤魚,需要用燃燒的紙引燃木炭,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   。
【答案】(1)合成
(2)溫度
(3)溫度達到著火點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燃燒與滅火;塑料、橡膠、纖維等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
【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中的過濾操作進行分析。
(2)根據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灼燒麻纖維,有燒紙的氣味進行分析。
(3)根據燃燒的條件是: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缺一不可進行分析。
【解答】(1)用漁網打魚,是將魚從水中分離出來,就如同過濾操作,是將不溶性固體與液體分離,所以用漁網打魚的過程,其原理與實驗操作中的過濾相似;故答案為:過濾。
(2)麻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羊毛纖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鑒別麻纖維和羊毛纖維的方法是灼燒聞氣味,因為灼燒麻纖維時,會產生燒紙的氣味;灼燒羊毛纖維時,會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尼龍是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制得的,所以現代漁網使用的尼龍材質屬于合成材料;故答案為:灼燒聞氣味;合成。
(3)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達到著火點,用燃燒的紙引燃木炭,是因為紙燃燒時放出熱量,使木炭的溫度達到著火點從而燃燒起來,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故答案為: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19.(2025·杭州模擬) 火星探測器發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羥基氧化鐵),從而證明火星表面曾經存在過水。工業上用廢鐵屑(塵要成分為和)制備)制備主要流程如下。
(1)火星上存在,從而證明其存在過水的理由為   。
(2)“酸溶”時產生的氣體為   。
(3)“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物質的化學式為   。
(4)該流程中能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答案】(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FeOOH中含氫元素,氫元素只能來自水
(2)二氧化碳(CO2)
(3)H2O
(4)硫酸(H2SO4)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改變,進行分析。
(2)根據提高反應溫度和H2SO4濃度,目的是加快反應速率,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碳酸亞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進行分析。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
(4)根據能循環利用的物質的特點分析。
【解答】 (1)FeOOH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證明火星表面曾經存在過水。
(2)廢鐵屑中含鐵(Fe)和碳酸亞鐵(FeSO4),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H2);碳酸亞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水和二氧化碳(CO2),所以“酸溶”時產生的氣體為氫氣和二氧化碳。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反應后Fe、O、H、S的個數分別是2、12、6、2,反應前除2X外Fe、O、H、S的個數分別是2、10、2、2,則2X含有2個O、4個H,X含有1個O、2個H,X的化學式為H2O。
(4)“酸溶”步驟消耗硫酸,根據小題(3)可知“沉淀”步驟又生成稀硫酸,所以該流程中能循環利用的物質是稀硫酸。
20.(2025·杭州模擬) 某滾桶洗衣機自帶加熱功能,其洗衣過程分“加熱水”、“保溫洗滌”、“脫水”三種狀態,圖乙是其簡化電路圖,其中電熱絲R1、R2的阻值分別為24.2Ω和242Ω。
(1)當開關置于2位置時,R2與電動機并聯,此時洗衣機的工作狀態是   (填“加熱水“保溫洗滌”或“脫水”)。
(2)該洗衣機脫水過中消耗的電能主要轉化為   能。
(3)洗衣機處于“加熱水”狀態(R1與R2并聯)正常工作的功率為多少   ?
【答案】(1)保溫洗滌
(2)機械
(3)2200W
【知識點】電器的電功率;電功率
【解析】【分析】 (1)由電路圖可知,開關置于1位置時,R1與R2并聯,電路的總電阻最小,總功率最大,洗衣機處于“加熱水”狀態,開關置于2位置時,電動機與R2并聯,洗衣機處于“保溫洗滌”狀態,開關置于3位置時,電路中只有電動機工作,洗衣機處于脫水狀態;
(2)根據脫水時,只有電動機工作,由此可得出能量的轉化;
(3)當洗衣機處于加熱狀態時,兩個電阻并聯,根據公式分別計算出它們的電功率,然后相加得到此時的總功率即可。
【解答】 (1)根據乙圖可知,當開關位于1位置時,兩個電阻并聯,電阻最小,根據可知,此時加熱功率最大,應該為加熱水狀態。
當開關S位于2位置時,電阻R2與電動機并聯,此時既發熱也洗滌,應該為保溫洗滌狀態;
當開關S位于3位置時,只有電動機工作,應該為脫水狀態。
(2)該洗衣機脫水過程中消耗的電能主要轉化為機械能。
(3)洗衣機處于“加熱水”狀態,R1與R2并聯,
根據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知,U1=U2=U=220V,
正常工作時,電阻R1電功率;
正常工作時,電阻R1電功率;
電路的總功率P=P1+P2=2000W+200W=2200W。
21.(2025·杭州模擬) 如圖所示,接種疫苗的注射器針頭做得很尖,是為了增大   ,便于注射:小明用吸管模擬注射器吸水過程,如圖形狀的杯子中裝有一些水,小明用吸管吸水時,如果每一口吸入水的質量相同,則每吸一口,水對杯底的壓強減小量將   ;每吸一口,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將   。(以上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不變”)
【答案】壓強;變大;不變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強的變化
【解析】【分析】(1)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2)杯子的形狀是上寬下窄,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質量相同,分析杯內水的深度減小量如何變化,由p=ρgh分析Δp水的變化;
(3)由壓強公式分析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Δp杯如何變化。
【解答】 (1)接種疫苗的注射器針頭做得很尖,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便于注射;
(2)如果每一口吸入水的質量相同,根據公式可得每次吸入水的體積相同,則杯中水減小的體積相同;由于杯子的形狀是上寬下窄,則杯中水每次下降的高度Δh逐漸增大,而水對杯底的壓強減小量Δp水=ρgΔh,則Δp水將變大。
(3)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因每次吸入水的質量相同,則每次杯中減少水的質量Δm水相同,受力面積不變,所以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Δp杯保持不變。
22.(2025·杭州模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太陽因某種原因快速老化,體積膨脹,將逐漸吞沒鄰近星球,所以政府計劃采取措施推動地球走向新家園。
(1)假設太陽逐漸膨脹,最先被吞沒的行星會是   。
(2)“計劃”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臺巨大的發動機,產生和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轉。該推力的方向為   。
(3)若地球最后到達離太陽最近的恒星附近。該恒星可能位于   (選填“地月系”“太陽系”或“銀河系”)。
【答案】(1)水星
(2)自東向西
(3)銀河系
【知識點】地球公轉;太陽系的組成
【解析】【分析】(1)太陽系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組成;
(2)地球的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
(3)銀河系由許多類似太陽系的恒星系組成的。
【解答】(1)水星距離太陽最近,故最先被吞沒的行星會是水星;
(2)地球的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故推力方向為自東向西;
(3) 地球最后到達離太陽最近的恒星附近 ,故可能位于銀河系。
23.(2025·杭州模擬) 痛風,擁有若稱霸江湖的名號一一痛中之王。痛風屬于生活方式病,常見于中青年男性,經常在外就餐和點外賣,喜食火鍋、海鮮、啤酒、飲料、甜食等的人,都是痛風發病的主要人群,青少年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高尿酸血癥是產生痛風的主要原因。人體內含有嘌呤物質,上述食物中也含有較多嘌呤,這些嘌呤在人體內分解產生尿酸(以尿酸鹽的形式存在),當體內尿酸過多時(高尿酸血癥),就會導致痛風。E是治療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常用藥物,為了研發新的藥物,研究人員對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進行了研究。以下是實驗步驟:
①給正常大鼠漲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劑,獲得若干只高尿酸血癥大隊。
②將患高尿酸血癥的大鼠平均分成A、B、C三組,A組正常飼養,B組添加藥物E,C組添加與E同劑量的天然化合物。
③一段時間后,檢測三組大鼠血清中尿酸鹽含量,結果如圖所示。
請根據上述材料和實驗,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血液中尿酸鹽經腎臟中的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進入   ,形成原尿。原尿經過腎小管時,過多的尿酸鹽通過   作用重新進入血液,導致高尿酸血癥。
(2)若干只高尿酸血癥大鼠平均分成三組,除藥物外其他條件相同,目的是   。
(3)A和C、B與C的對照結果可以說明   。
(4)分析痛風的發病原因,你對青少年的飲食有什么建議?   。
【答案】(1)腎小囊;腎小管的重吸收
(2)保持單一變量
(3)E、F都具有降尿酸作用,且F降尿酸的作用比同劑量的E效果更好
(4)合理膳食,少食外賣、火鍋、海鮮、飲料等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泌尿系統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的基本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重復性原則。
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質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解答】(1)根據分析中尿液的形成過程可知,血液中尿酸鹽經腎臟中的腎小球和腎小囊的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經過腎小管時,過多的尿酸鹽通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新進入血液,導致高尿酸血癥。
(2)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對照實驗要求單一變量原則,即除飼料中添加的物質(藥物、同劑量F等)外,其他條件都要相同且適宜。
(3)A組正常飼養,C組添加與E同劑量的天然化合物F,再結合題中的條形統計圖可知,天然化合物F具有降尿酸的作用。
B組添加藥物E(治療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常用藥物),C組添加與E同劑量的天然化合物F,再結合題中的條形統計圖可知,天然化合物F降尿酸的作用比同劑量的E效果更好。
(4)根據題干信息“痛風屬于生活方式病,常見于中青年男性,經常在外就餐和點外賣,喜食火鍋、海鮮、啤酒、飲料、甜食等的人,都是痛風發病的主要人群,青少年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青少年要合理膳食,少吃火鍋、海鮮、啤酒、飲料、甜食等。
24.(2025·杭州模擬) 隨著全球“雙碳”目標的提出,氨作為氫的酸體,越來越引起重視,氨氣正在由肥料走向燃料。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電池等方面廣泛應用。
Ⅰ.氨氣、氫氣都屬于清潔能源,其性質對比參數如表:
說明:爆炸限值是指可燃物質(如可燃氣體、蒸氣或粉塵)與空氣(或氧氣)混合后,在特定濃度范圍為遇火源能夠發生爆炸的濃度范圍。
性質參數 氫氣 氨氣
顏色、氣味 無色、無味 無色、刺激性
沸點/C -25177 -33.34
爆炸限值/% 4~75 15~28
水中溶解度 難溶于水 極易溶于水
(1)對比參數分析,你認為氨氣替代氫氣成為理想燃料的理由有   。
(2)在氨氣中添加適量的氫氣,進行混合燃燒,科學研究不同當量比下的氮氣/氫氣/空氣的帶燒速度(如圖1):
【資料卡片】當量比是燃料完全燃燒理論所需要的空氣量與實際供給的空氣量之比。
分析圖中數據,當“當量比”在   (填字母)范圍內,且   時,燃料燃燒速度最快。
A. B. C.1.1~1.2 D.
(3)Ⅱ.探究制備氮燃料的方法。
【方案1】利用碳酸氫銨制備氨氣。
【方案2】利用銨鹽溶液和堿溶液混合加熱制備氨氣。
經分析,方案1不合理,理由是   ;
(4)經討論改用銨鹽固體和堿固體混合物來提高氨氣產量(如圖2),出現   現象,證明氨氣收集滿了。
【答案】(1)氨氣有刺激性氣味,泄露后宜于發現,氨氣的爆炸限值范圍值較小,比較安全,氨氣極易溶于水,便于泄露時處理等
(2)C;40%
(3)碳酸氫銨分解生成氨氣和二氧化碳,得到的氨氣不純凈
(4)蘸有酚酞試液的棉花變紅
【知識點】新能源及其開發與利用
【解析】【分析】(1)通過對比氫氣和氨氣的性質參數,從沸點、爆炸限值、儲存運輸等方面分析氨氣替代氫氣成為理想燃料的理由。
(2)依據所給圖表數據,分析不同當量比和氨氣含量下燃料的燃燒速度,找出燃燒速度最快時對應的當量比范圍和氨氣含量。
(3)從碳酸氫銨分解產物的角度,分析方案1不合理的原因,判斷生成的其他氣體是否會影響氨氣的純度。
(4)根據氨氣的性質(堿性),確定檢驗氨氣收集滿的現象,思考蘸有酚酞試液的棉花在檢驗過程中的作用。
【解答】 (1)氨氣替代氫氣成為理想燃料的理由有:氨氣的沸點為-33.34℃,比氫氣的沸點-251.77℃高,相對更容易液化,便于儲存和運輸;氨氣的爆炸限值為 15-28%,相比氫氣的 4-75%,爆炸范圍更窄,使用起來相對更安全(寫出一點即可)。
(2)分析圖中數據,當“當量比”在 1.1-1.2 范圍內,且x(NH3) =40.0%時,燃料燃燒速度最快C。
(3)方案1不合理,理由是碳酸氫銨分解生成氨氣和二氧化碳,得到的氨氣不純凈
(4)經討論改用銨鹽固體和堿固體混合物來提高氨氣產量,當觀察到蘸有酚酞試液的棉花變紅現象,證明氨氣收集滿了。因為氨氣是堿性氣體,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當收集到的氨氣接觸到蘸有酚酞試液的棉花時,會使其變紅,從而可以判斷氨氣已收集滿。
25.(2025·杭州模擬) 氧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人類對剛取氧氣的探究從未止步。化學小組以“氧氣制備”為主題展開的學科項目式學習。請問答下列問題:
(一)致敬科學家
1774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在隔絕空氣的裝置中加熱氧化汞,得到了一種能夠支持燃燒和供給呼吸的氣體,這就是氧氣。
(二)基礎性實驗
(1)用A裝置利用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要收集一瓶氧氣,收集裝置可選用   (填序號)。
(2)(三)跨學科實踐
某種家庭制氧機是利用分子篩技術獲得高濃度氧氣,其工作原理如圖G,則空氣中兩種主要氣體的分子體積大小為:氮氣   氧氣(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某種制氧劑的成分為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使用時向制氧劑中加水即可產生氧氣,反應分兩步,第一步的化學方程式為。同學們利用該制氧劑、飲料瓶和吸管制作了簡易家庭制氧機(如圖),則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填序號)。
A.裝藥品前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甲、乙瓶內氣體壓強相同
C.乙瓶可觀察產生氧氣的速率
D.反應前后的質量不變
(四)反思與總結
、、、空氣、都能產生氧氣,是因為它們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1)2KClO32KCl+3O2↑;D、F
(2)大于
(3)B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根據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并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來分析解答;根據鐵絲燃燒實驗中,集氣瓶底應留少量的水,則收集裝置最好選排水法收集分析解答;
(2)根據分子篩可將氧分子從空氣中“篩”出去來分析解答;
(3)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來分析解答;根據簡易家庭制氧機的操作、特點和原理等來分析解答;
【解答】 (1)A為固固加熱型裝置,試管口未放一團棉花,則是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并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ClO32KCl+3O2↑,
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鐵絲燃燒實驗中,為了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炸裂集氣瓶底,集氣瓶底應留少量的水,則收集裝置最好選排水法收集,則收集裝置最好選用F;
(2)由圖可知,分子篩可將氧分子從空氣中“篩”出去,則空氣中兩種主要氣體的分子體積大小為:氮氣大于氧氣;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有2個Na,1個C,2個H和5個O,反應后有2個Na,1個C,3個O,則反應后未知物中含2個H海外2個O,則未知物的化學式為H2O2;
A、裝藥品前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可以防止裝置漏氣,故A正確;
B、甲、乙兩瓶液面高度不同,乙瓶與大氣相連甲瓶氣壓大于乙瓶,則甲、乙瓶內氣體壓強不相同,故B錯誤;
C、氧氣不易溶于水,可根據乙瓶中產生氣泡的速率可觀察輸出氧氣的速率,故C正確;
D、MnO2在反應中作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則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26.(2025·杭州模擬) 如圖甲所示是測量定值電阻Rx阻值的實驗電路,器材可以滿足實驗要求。
(1)現要求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時,電流表示數增大。請你按照對電壓表量程的選擇和對滑動變阻器連接的要求,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圖中實驗電路的連接;   
(2)同學們按照電路圖中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改變電阻Rx兩端的電壓進行了三次測量,其中第二次實驗中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請將表格中的實驗數據補充完整。
實驗次數 1 2 3
電壓U/V 1.0 1.6 1.8
電流I/A 0.32     0.56
電阻Rx/ 3.13     3.21
電阻的平均值Rx/
(3)同學們又設計了兩種測量方案,方案中定值電阻的阻值為R0。
①方案一:閉合開關S,如果電壓表V1和V2的讀數分別為U1和U2,則電阻Rx的阻值表達式為   ;
②方案二:電路中Rx≠R0,將S接到a,讀出電流表的示數I1,再將S接到b,讀出電流表的示數I2,由I1R0=I2Rx可得,請判斷結果是否正確并簡要說明理由   。
【答案】(1)
(2)0.5;3.20
(3);該方案不正確,因為:在串聯電路中,根據分壓原理,用電器兩端電壓與其阻值成正比,因Rx≠R0,當開關S由a撥到b時,電阻R0和Rx兩端的電壓不相等,所以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Rx和R0兩端的電壓相等。
【知識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電路的動態分析
【解析】【分析】 (1)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時,電流表示數增大,說明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小,據此確定滑動變阻器選用的下端接線柱;
(2)根據電流表選用量程確定分度值讀數,利用歐姆定律求出Rx的阻值,然后求平均值;
①根據串聯分壓原理求出電阻Rx的阻值表達式;
②用等效替代法測待測電阻的電壓,但根據設計,當開關S由a撥到b時,電阻R0和Rx兩端的電壓不相等,故設計是不合理的。
【解答】 (1)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時,電流表示數增大,說明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小,故滑動變阻器選用左下接線柱與燈泡串聯在電路中,如下圖所示:

(2)第二次實驗中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電流表選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數為0.5A,則Rx的阻值為:;
①閉合開關S,如果電壓表V1和V2的讀數分別為U1和U2,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知,,
解得:;
②該方案不正確,因為:在串聯電路中,根據分壓原理,用電器兩端電壓與其阻值成正比,因Rx≠R0,當開關S由a撥到b時,電阻R0和Rx兩端的電壓不相等,所以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Rx和R0兩端的電壓相等。
27.(2025·杭州模擬) 如圖甲所示是我們常見的按壓式圓珠筆,小明利用圓珠筆開展了以下實驗研究;
實驗一:研究彈簧彈力與壓縮量的關系,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序號 鉤碼質量(g) 彈簧壓縮量x(mm) 彈簧彈力F(N) k
1 50 2 0.5 0.25
2 100 4 1 0.25
實驗二:先將筆倒立向下按壓然后放手,筆將向上彈起一定的高度;彈跳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①把筆豎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壓外殼使其下端接觸桌面(見位置a);
②由靜止釋放,外殼豎直上升,彈簧恢復到原長(見位置b);
③筆繼續上升到離桌面2cm的最高處(見位置c)開始下落;
(1)實驗一表中的“k”應該填入的項目是:   ;
(2)為使得到的實驗結論更可靠,需進行   ;
(3)筆在上升過程中,筆的外殼的最大速度處于位置   之間;(選填“ab”或“bc”)
(4)若不計一切摩擦,請說明從a到b到c位置筆的內芯的機械能變化情況?   。
【答案】(1)彈簧彈力與壓縮量的比值(N/mm)
(2)換用不同的彈簧多次實驗
(3)ab
(4)a到b機械能不變,b到c機械能增大
【知識點】彈力
【解析】【分析】(1)實驗表明: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2)實驗中,為了獲得普遍的規律,應多次測量;
(3)由a到b時,開始彈力大于筆的外殼重力,筆的外殼向上做加速運動,當彈力等于筆的外殼重力時,筆外殼的速度最大,據此分析筆的外殼的最大速度所處的位置;
(4)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被舉得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彈性勢能與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有關。
【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其他條件相同時,彈簧壓縮量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
(2)實驗中為了得到普遍規律,應換用不同測彈簧進行多次實驗。
(3)由a到b時,開始彈力大于筆的外殼重力,筆的外殼向上做加速運動,當彈力等于筆的外殼重力時,筆外殼的速度最大,此時彈簧還未恢復原狀,故筆外殼的最大速度處于位置ab之間。
(4)由題知,位置a是壓縮彈簧后形變程度最大處,彈性勢能也最大;從位置a到b,彈簧恢復至原長,彈簧的彈性勢能全部轉化為外殼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內芯速度和高度均不變,所以其機械能不變;從位置b到c,外殼帶 著內芯向上運動,外殼的一部分機械能轉移給內芯,內芯的機械能增大。所以從a到b到c位置筆的內芯的機械能先不變后增大。
28.(2025·杭州模擬)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誤入氣管患者的標準方法,被稱為“生命的擁抱”、“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操作如甲、乙圖所示:先找到患者肚臍上方兩指距離作為用力點:下握拳,拇指側的拳眼放在用力點上;另一只手抱拳用向上、向內的力量,沖擊患者的上腹部,反復多次,直到異物排出,(注意:幼兒、孕婦、肥胖等患者等不能用此法)。
(1)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   。從而導致能量的供應不足,嚴重時會造成昏迷、甚至死亡。
(2)請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內容,解釋海姆立克急救法能使氣管中異物排出的原理:   
(3)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這個黃金急救法,某校志愿者團隊同學想利用周末時間進社區進行示范宣講,為了幫助社區居民理解這個方法的原理,該團隊同學自制了呼吸運動模型(圖丁)來模擬該過程,其中裝有液體的型管所起的作用是   。
【答案】(1)呼吸作用
(2)當突然用力施壓,擠壓橫膈膜,胸腔體積突然減小,肺內壓力瞬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的氣體向外沖出,給氣道異物一個力使其向外排出(或肺內的氣體向外沖出,帶動異物向外排出)
(3)模擬胸腔內氣壓的變化,幫助居民直觀理解呼吸運動過程中胸腔內
【知識點】急救常識
【解析】【分析】(1)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反應,最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稱為呼吸作用。
(2)氣管中異物堵塞,需要將異物從氣管排除,利用呼氣原理的方法將異物壓出;
【解答】(1)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呼吸作用。
(2)海姆立克急救法利用了呼氣運動的原理:當突然用力施壓,擠壓橫膈膜,胸腔體積突然減小,肺內壓力瞬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的氣體向外沖出,給氣道異物一個力使其向外排出(或肺內的氣體向外沖出,帶動異物向外排出)。
(3)戊所示U形管里放入紅墨水,這樣改進的一條優點可以模擬胸腔內氣壓的變化,幫助居民直觀理解呼吸運動過程中胸腔內。
29.(2025·杭州模擬) 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用酸溶液可以清除水垢。某同學通過實驗測定水垢中碳酸鈣的含量: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水垢中,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溶液中(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不產生,同時測量3分鐘內溶液增加的質量,結果如表所示:
時間/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增加的質量/g 0 30 50 60 66 66 66
試回答下列問題:
(1)請在坐標紙上,以反應時間為橫坐標,以產生氣體的質量為縱坐標,畫出產生氣體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
(2)從表中可以看出,水垢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最多是   。
(3)計算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答案】(1)
(2)66
(3)設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
=
x=150g
則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100%=75%
答: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75%。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氫氧化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2)根據表中提供的數據可以判斷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
(3)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可以計算碳酸鈣的質量,進一步可以計算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200g水垢與鹽酸反應生成的CO2最多是 66g,產生氣體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
(2)從表中可以看出,200g水垢與鹽酸反應生成的CO2最多是 66g。
30.(2025·杭州模擬) 小柯在科學課上設計了一款加熱裝置,加熱電路如圖甲所示,電阻和是阻值恒定的電熱絲,單刀雙擲開關可接或,再通過開關的通斷,實現“高、中、低”三種溫檔的調節,電阻為。
(1)中溫檔時,開關應   (選填“斷開”或“閉合”),開關接   (選填“a”或“b”);
(2)在高溫檔時,若要使整個電路的總功率不超過,求的最大阻值是多少?
(3)若電路中只有該裝置在低溫檔時工作了,如圖乙所示的家用電能來指示燈閃爍了150次,則該裝置的低溫檔功率為多少?若此時的阻值為,則電路實際電源電壓為多少伏?
【答案】(1)閉合;b
(2)高溫擋工作時R1的電功率:,
在高溫擋時,若要使整個電路的總功率不超過150W,
則R2的最大電功率:P2=P高-P1=150W-100W=50W,
由可知,R2的最小阻值:
(3)圖乙中3000imp/(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
則指示燈閃爍150次,電路消耗的電能:,
該裝置的低溫擋功率:;
根據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R1、R2的串聯總電阻:R=R1+R'2=484Ω+316Ω=800Ω,
由可知,電路的實際電源電壓:。
【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電能的求法
【解析】【分析】 (1)由圖甲可知,當開關S1閉合、S2接a時,R1、R2并聯,當開關S1閉合、S2接b時,只有R1工作,當開關S1斷開、S2接b時,R1、R2串聯,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和可知加熱電路高溫擋、中溫擋和低溫擋的電路連接;
(2)根據可求出高溫擋工作時R1的電功率,根據P2=P高-P1求出R2的最大電功率,根據可求出R2的最小阻值;
(3)圖乙中3000imp/(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據此求出指示燈閃爍150次,電路消耗的電能,根據求出該裝置低溫擋的功率;根據串聯電路的電阻特點求出R1、R2的串聯總電阻,根據可求出電路的實際電源電壓。
【解答】 (1)由圖甲可知,當開關S1閉合、S2接a時,R1、R2并聯,根據并聯電路的特點可知,此時電路的總電阻最小,由可知,電路的總功率最大,加熱電路處于高緯度;
當開關S1斷開、S2接b時,R1、R2串聯,根據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此時電路的總電阻最大,總功率最小,加熱電路處于低溫擋;
當開關S1閉合、S2接b時,只有R1工作,加熱電路處于中溫擋;
(2)高溫擋工作時R1的電功率:,在高溫擋時,若要使整個電路的總功率不超過150W,則R2的最大電功率:P2=P高-P1=150W-100W=50W,
由可知,R2的最小阻值:;
(3)圖乙中3000imp/(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
則指示燈閃爍150次,電路消耗的電能:,
該裝置的低溫擋功率:;
根據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R1、R2的串聯總電阻:R=R1+R'2=484Ω+316Ω=800Ω,
由可知,電路的實際電源電壓:。
31.(2025·杭州模擬) 傳統醫學博大精深。處處都彰顯若中華文化的璀璨。
(1)《本草綱目》記載:“其法用濃酒和精入瓶,蒸令氣上……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糧食加入酒曲發酵釀酒發生的是   (填“緩慢氧化”或“劇烈氧化”)。
(2)《傷寒論》中記載了大量艾灸療法。“艾灸”是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草含有豐富的黃酮素(),它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①艾灸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穴位處的內能,并且隨熏烤處溫度升高,艾條中的中藥滲入人體的速度會   (選填“加快”、“減慢”或“不變”)。
②艾葉燃燒后的灰燼中含有碳酸鉀,在農業生產中可作鉀肥,對植物的作用的是   。
【答案】(1)緩慢氧化
(2)熱傳遞;加快;使植物莖稈粗壯,增強抗倒伏、抗病蟲害能力
【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
【解析】【分析】(1)根據發酵釀酒過程中,微生物將淀粉緩慢氧化轉化為酒精進行分析;
(2)根據熱傳遞的有關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1)發酵釀酒過程中,微生物將淀粉緩慢氧化轉化為酒精,該過程為緩慢氧化;
(2)①改變物體內能有做功和熱傳遞兩種方式。艾灸時,艾條燃燒產生的熱量傳遞到人體穴位處,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穴位處內能。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艾條中的中藥分子擴散速度加快,所以滲入人體的速度會加快。
②鉀肥能使植物的莖稈粗壯,增強植物抗倒伏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增強植物抗病蟲害的能力 ,促進植物生長。
32.(2025·杭州模擬) 2024年9月25日,中國東風-31AG型洲際導彈劃破天際,精準命中太平洋目標海域。洲際導彈的飛行過程分為初段OA、中段AB、末段BC三個階段,如圖所示。飛行初段,發動機內燃料燃燒推動導彈加速上升。飛行中段,發動機關閉,導彈依靠慣性在錢學森彈道飛行。飛行末段,發動機再次打開,急速墜落的導彈,還會釋放多個干擾彈,大大降低攔截成功率。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導彈飛行初段,其能量主要來自燃料儲存的   ;
(2)導彈飛行中段,距離地面等高的a、b兩點速度的大小關系:va   vb(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導彈飛行末段,除干擾彈外,導彈不斷加速俯沖,從被發現到命中攻擊點僅需十幾秒。若某攔截導彈發射點距離攻擊點60km,推力為1×105N,最大功率為3×108W,該攔截導彈能否成功攔截東風-31AG型洲際導彈,請計算說明   。
【答案】(1)化學能
(2)大于
(3)根據可得該攔截導彈的最大速度:,攔截導彈發射點距離攻擊點60km,攔截導彈飛行的最短時間:,導彈飛行末段,除干擾彈外,導彈不斷加速俯沖,從被發現到命中攻擊點僅需十幾秒,比較可知該攔截導彈不能成功攔截東風-31AG型洲際導彈。
【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化學能與內能的轉化
【解析】【分析】 (1)燃料具有化學能;
(2)導彈飛行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生熱,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減小,距離地面等高的a、b兩點,其重力勢能相等,所以b處動能較小,據此比較其在距離地面等高的a、b兩點速度的大小關系;
(3)根據計算該攔截導彈的速度,攔截導彈發射點距離攻擊點60km,根據速度公式計算攔截導彈飛行的時間,
導彈飛行末段,除干擾彈外,導彈不斷加速俯沖,從被發現到命中攻擊點僅需十幾秒,比較可知該攔截導彈是否能成功攔截東風-31AG型洲際導彈。
【解答】 (1)導彈飛行初段,其能量主要來自燃料儲存的化學能;
(2)導彈飛行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生熱,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減小,距離地面等高的a、b兩點,其重力勢能相等,所以b處動能較小,速度較小,即距離地面等高的a、b兩點速度的大小關系是va大于vb;
(3)根據可得該攔截導彈的最大速度:,
攔截導彈發射點距離攻擊點60km,攔截導彈飛行的最短時間:,
導彈飛行末段,除干擾彈外,導彈不斷加速俯沖,從被發現到命中攻擊點僅需十幾秒,比較可知該攔截導彈不能成功攔截東風-31AG型洲際導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嘉善县| 江永县| 长沙市| 光山县| 北海市| 清水县| 揭西县| 北宁市| 乐都县| 白山市| 娄烦县| 竹溪县| 寿宁县| 无为县| 武陟县| 苏州市| 西青区| 吴堡县| 郸城县| 巨鹿县| 县级市| 即墨市| 策勒县| 青田县| 炉霍县| 任丘市| 涡阳县| 玉林市| 柞水县| 临城县| 乌拉特中旗| 张掖市| 沧源| 财经| 师宗县| 金溪县| 河北省| 新化县| 辛集市|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