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中考科學三輪沖刺每日一練(第3天)一.選擇題(共10小題)1.在①氧化鐵、②金屬鋅、③氫氧化銅、④氯化鋇溶液四種物質中,跟稀硫酸、稀鹽酸都能發生反應且反應中表現了“酸的通性”的組合是( ?。?br/>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中國是茶文化之鄉,中國茶文化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煮茶”過程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茶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升高B.茶水入嘴時很燙是因為茶水含有的熱量多C.壺嘴冒出的“白氣”是汽化形成的現象D.茶香撲鼻,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3.為了研究小球運動時能量轉化的關系,小明設計了如下方案,使小球從左側平臺由靜止沿光滑軌道運動,其中小球能沿軌道到達右側平臺的是( ?。?br/>A.A B.B C.C D.D4.《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弊源笱┕潥馐?,便可進入農壓十一月,對應公歷大約是每年的12月6日至12月8日。結合題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大雪節氣在冬至之后B.大雪日,北極圈會出現極晝現象C.融雪過程會使氣溫上升D.大雪節氣到來時,地球正處于③階段5.如圖為某志愿者的電子獻血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該血樣可輸給A型血患者B.血中含有血細胞和血漿C.獻血時針頭插入的是動脈D.針眼處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細胞6.我國外科專家首創“跟腱—脊髓中樞—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術,解決了脊髓損傷導致的膀胱功能障礙難題。具體做法是:分別剪斷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傳出神經,然后將二者進行顯微手術縫合,如圖所示?;颊咄ㄟ^敲擊自己的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則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人體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B.人體在②中產生尿意的感覺C.上述人工反射弧的神經中樞位于①D.患者敲擊自己的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反射屬于條件反射7.在節假日懸掛燈籠營造喜慶氛圍是民間傳統的習俗。如圖,將兩個用相同材料制作的大、小燈籠分別懸掛在同一挑竿的不同掛鉤下,其中固定繩索受到拉力最小的是( ?。?br/>A. B.C. D.8.以下是健康人正常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其中在①②部位發生了重要生理作用,“ ”表示某種成分。能模擬尿素排出過程的是( )A.B. C. D.9.“反向蹦極”是一項比蹦極更刺激的運動。如圖所示,彈性輕繩的上端固定在O點,拉長后將下端固定在體驗者的身上,并與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環相連。打開扣環,人從A點由靜止釋放,像火箭一樣被“豎直發射”,上升到最高位置C點,其中在B點時速度最快,上下震蕩后靜止在空中。對此過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br/>A.人從B點運動到C點,重力勢能和動能都增加B.在最高點C時,彈性勢能達到最大值C.人從A點運動到B點,動能減小D.人上升和下降時最大速度不同10.圖像是表征事物的一種方法。借助圖像可以反映各種變化過程中相關量之間的關系。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關系的是( ?。?br/>A.向一定量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B.t℃時,向一定量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C.向一定量氫氧化鈉和氯化鋇的混合溶液中不斷加入稀硫酸D.向等質量的鋅與鐵中分別加入足量的同種稀鹽酸二.填空題(共8小題)11.超重、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的重要誘發因素,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 11.1%和 7.9%。(1)不良飲食習慣是造成個體超重肥胖的原因之一。據調查,18.9%的中小學生有經常飲用含糖飲料的問題,若人體吸收的葡萄糖過多,多余部分會轉變為 。(2)平衡膳食和參加體育運動,是預防肥胖的主要方法。①國家衛計委推薦我國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原因是水果蔬菜不僅含能量少還富含 等營養素。②體育運動時需要大量能量,這些能量是通過體內組織細胞 消耗有機物釋放出來的。12.物質與能量觀是重要的科學觀念。(1)“海綿城市”能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對城市區域水循環中影響最大的是 環節(選填“下滲”、“水汽輸送”或“蒸發”)。(2)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制作的節能夜跑燈在夜跑者跑步時能自動發光,則其能量來自于人體消耗的 。(3)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巨大的物質、能源的支持,人類開發了大量的礦產資源來滿足這一需求。下列礦石的主要成分屬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號)。A.鋁土礦(Al2O3)B.輝礦(Cu2S)C.磁鐵礦(Fe3O4)13.科學學習離不開實驗,利用氣球可以完成很多科學實驗,請分析回答:(1)在一只氣球表面畫上一些小圓點,用打氣筒持續向氣球充氣,觀察到小圓點之間的距離不斷增大,如圖甲所示。該實驗可以模擬宇宙在不斷地 。(2)用細線把兩氣球掛在木桿上,高度相當,保持靜止,如圖乙所示。向兩氣球中間吹氣,發現兩氣球相互靠近。解釋這個現象的科學原理是 。(3)打開裝置丙的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氣球鼓起。分液漏斗中所裝的物質X是 。14.洗衣史上的第一個奇跡發生在公元前600年,當時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小科做了如圖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碳酸鉀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化學性質相似,A試管中溶液變 色;(2)C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產生,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A、B、C三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潔凈燒杯中,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無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15.我國“奮斗者”號潛水器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空間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萬米級載人艙。載人球殼使用鈦合金材料,該材料擁有諸多優越性和獨特性。查閱資料知道:鈦的金屬活動性介于鋁和鐵之間。請回答下列問題:(1)鈦合金屬于 (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將鈦條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3)載人球殼使用鈦合金材料主要是利用了該材料的 。A.抗壓強度大 B.良好的導電性 C.熔點低 D.抗腐蝕性能強16.小華利用電能表和手表估測規格為“220V 1100W”的電水壺的實際功率,電能表表盤如圖所示。在此電水壺中加水,將其接入電路并工作,數出電能表的指素燈在3min內閃爍80次,則計算可得電路的實際電功率是 W,實際電功率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電水壺額定功率,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 。17.我國生產的混合動力汽車是由一臺內燃機和一臺電機組成(如圖所示),這臺電機既可以當電動機,又可以充當發電機。(1)內燃機啟動向車輪輸送能量的同時也會給蓄電池充電,此過程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和 。(2)電機充當發電機時,它的發電原理是 。A.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B.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C.電磁感應現象(3)某種混合動力汽車電機(充當電動機)的額定功率為20kW,汽車所用的蓄電池的最大容量為30kW h,蓄電池充滿電后的電能全部供給電機,能使電機正常工作 小時。18.人體中各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緊密聯系的。(1)進食后,食物中的蛋白質在 中最終被消化成氨基酸。(2)賴氨酸(化學式是C6H14N2O2)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進人體發育、增強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樞神經組織功能的作用。賴氨酸中N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為 (精確到0.1%)。(3)某同學得到腸炎,到醫院注射了青霉素,青霉素至少要通過心臟 次才能到小腸。(4)血液流經x系統后,代謝廢物尿素含量明顯下降,x系統是 系統。三.解答題(共2小題)19.在探究酸、堿性質時,小明的操作過程如圖甲所示,燒杯中固體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乙所示。(1)ab段在加入稀鹽酸后,出現的現象是 。(2)bc段燒杯中固體質量并未增加,是因為NaOH溶液與 先反應。(3)cd點時,燒杯中不斷增加的固體是 。20.2021年5月15日,我國“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如圖甲),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圖乙是其階段Ⅲ著陸過程中的高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已知著陸巡視器在火星上總重4888N。(1)當著陸巡視器距火星地面2~4m時,著陸巡視器會向下噴氣,使著陸巡視器豎直下落的速度減小,請利用所學知識對速度減小的原因做出解釋?!? 。(2)著陸巡視器在t2~t4時段重力做功多少焦?(3)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成功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已知祝融號火星車高度有1.85m,質量達到了240kg,車輪與火星表面接觸總面積約為1.6×10﹣2m2,火星上物體的重力約為地球上的,則火星車對火星地面的壓強為多少?2025中考科學三輪沖刺每日一練(第3天)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0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A D B C B A D B一.選擇題(共10小題)1.【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據此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氧化鐵與稀鹽酸、稀硫酸均能反應,生成鹽和水;金屬鋅與稀鹽酸、稀硫酸均能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氫氧化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均能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氯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與稀鹽酸不反應。故表現了“酸的通性”的組合是①②③。故選:B。2.【分析】(1)液體沸騰時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2)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3)“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4)組成物質的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擴散現象能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解答】解:A、茶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A錯誤;B、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熱量,故B錯誤;C、水沸騰時壺口冒出的“白氣”,即高溫水蒸氣遇到外部較冷的空氣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C錯誤;D、茶香撲鼻是茶分子擴散的結果,表明分子不停無規則運動,故D正確。故選:D。3.【分析】若摩擦和空氣阻力不可忽略,則運動過程中,有一部分機械能轉換為內能,據此分析;當摩擦力越小,越接近等高線,根據實驗現象推理得出光滑時,小球將到達右側等高線處。【解答】解:當右側軌道沒有摩擦阻力時,小球最高可到達右側等高線處。故選:A。4.【分析】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解答】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大雪,十一月節。冬至是12月22日前后,大雪節氣在冬至之前;大雪日,北極圈內會出現極夜現象,融雪過程會使氣溫下降,大雪節氣到來時,地球正處于③階段即北半球的秋分日與冬至日位置之間。故選:D。5.【分析】(1)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2)一般來說,輸血時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醫學研究證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過400毫升,血漿和血小板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自身的調節作用恢復到正常水平。一個健康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解答】解:A、該血樣只能輸給AB型血患者,A錯誤。B、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B正確。C、靜脈血管一般都位于淺表部位,且壓力小,容易止血,所以醫生抽血時針刺入體表的靜脈血管。因此獻血時針頭插入的是靜脈,C錯誤。D、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針眼處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D錯誤。故選:B。6.【分析】神經系統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一個完整的反射弧包括五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如圖所示,①②為神經中樞(脊髓)。【解答】解:A、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腎臟,而膀胱是暫時儲存尿液,A錯誤。B、“尿意”是在大腦皮層產生的,B錯誤。C、觀察圖所示重建的完整“跟腱—脊髓中樞—膀胱”人工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跟腱,神經中樞位于①,C正確。D、敲擊患者跟腱促發膀胱排尿,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屬于簡單(非條件)反射,D錯誤。故選:C。7.【分析】根據圖中繩子的位置不變,則動力臂不變,結合阻力不變,根據阻力和阻力臂的變化結合杠桿平衡條件分析。【解答】解:圖中繩子的位置和方向不變,則動力臂不變,根據杠桿平衡條件知,當物體越小,阻力越小,靠支點越近,阻力臂越小,在動力臂不變時,動力最小,故B中的動力最小。故選:B。8.【分析】尿的形成要經過①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和②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漿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質、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等;尿液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和尿素等。【解答】解:血漿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外,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尿素的途徑是:腎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集合管→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結合題圖可知,若“ ”表示尿素,BD圖的腎小管中沒有尿素,不符合;C圖中腎小管末端尿素含量小于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不符合。可見,符合尿素排出途徑的是A圖所示,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9.【分析】影響彈性勢能的因素是彈性形變的程度,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彈性勢能越大;影響動能的因素有:質量和速度,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有:質量和高度,質量一定時,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解答】解:A、人在B點時速度最快,從B點運動到C點,動能減小,故A錯誤;B、扣環打開前,彈性繩的彈性形變程度最大,彈性勢能最大,最高點C彈性繩沒有形變,沒有彈性勢能,故B錯誤;C、人在B點時速度最快,從A點運動到B點,動能增大,故C錯誤;D、上下震蕩后靜止在空中,說明受到了空氣阻力,因而整個過程機械能逐漸減小,因而人上升和下降時最大速度不同,故D正確。故選:D。10.【分析】A、根據向一定量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堿性逐漸減弱,酸性逐漸增強,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t℃時,向一定量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硝酸鉀能繼續溶解,當達到飽和狀態后不再繼續溶解,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結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結合等質量的兩種金屬與足量的同種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溶液的pH大于7,向一定量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堿性逐漸減弱,酸性逐漸增強,pH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的減小到等于7、小于7,故選項圖像錯誤。B、t℃時,向一定量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硝酸鉀能繼續溶解,當達到飽和狀態后不再繼續溶解,則溶質質量分數先增大,后不變,故選項圖像正確。C、向一定量氫氧化鈉和氯化鋇的混合溶液中不斷加入稀硫酸,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結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一開始就產生沉淀,圖像起點應從0開始,隨著反應的進行,沉淀的質量逐漸增加,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故選項圖像錯誤。D、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反應速率快,至完全反應所需時間短;向等質量的鋅與鐵中分別加入足量的同種稀鹽酸,金屬完全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為,最終產生氫氣的質量為鐵>鋅,故選項圖像錯誤。故選:B。二.填空題(共8小題)11.【分析】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在細胞內將有機物氧化分解并產生能量的化學過程,是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項生命活動。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需要消耗能量,這些能量來自生物體內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等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七大類營養素:水、無機鹽、維生素、膳食纖維、糖類、脂肪、蛋白質。【解答】解:(1)脂肪一般是儲存在體內作為備用能源,肥胖的人體內往往脂肪較多,而脂肪是人體內重要的營養物質,有動物脂肪和植物脂肪之分,若人體吸收的葡萄糖過多,多余部分會轉變為脂肪。(2)①水果蔬菜不僅含能量少還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水等營養素。②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在細胞內將有機物氧化分解并產生能量的化學過程,是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項生命活動。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需要消耗能量,這些能量來自生物體內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等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體育運動時需要大量能量,這些能量是通過體內組織細胞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釋放出來的。故答案為:(1)脂肪(2)維生素、膳食纖維;呼吸作用。12.【分析】(1)根據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完成。(2)根據能量的轉化知識完成。(3)根據氧化物的概念分析解答。【解答】解:(1)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有:蒸發、降水、水汽運輸、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海綿城市”能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對城市區域水循環中影響最大的是下滲環節;(2)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制作的節能夜跑燈在夜跑者跑步時能自動發光,則其能量來自于人體消耗的化學能;(3)由兩種元素組成,且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為氧化物,因此礦石的主要成分屬于氧化物的是AC。故答案為:(1)下滲;(2)化學能;(3)AC。13.【分析】(1)星系之間的距離在不斷擴大,那么整個宇宙的體積也就在不斷的擴大,也就是整個宇宙在不斷的膨脹中,這就是譜線“紅移”現象;(2)液體和氣體都稱為流體,生活中常見的流體是水和空氣,流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流體的流速越小,壓強越大;(3)碳酸鈣與硫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解答】解:(1)二十世紀,天文學家哈勃發現星系的光譜向長波方向偏移,稱之為譜線“紅移”,此現象說明星系在遠離我們而去,并推斷出整個宇宙在不斷的膨脹中。把氣球吹成球形后,用沾有墨汁的毛筆在氣球表面均勻地畫上小圓點,再把氣球吹至排球大小,發現黑點之間的距離增大,該實驗可以模擬宇宙在不斷的膨脹。(2)當用力向兩氣球中間吹氣時,中間的空氣流速增大、壓強減小,兩側的氣體壓強大于中間的壓強,因此,兩個氣球會相互靠近;本實驗說明在氣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3)該裝置是固液在常溫下制取氣體的裝置,若生成H2使氣球脹大,則分液漏斗中所裝的液體物質是稀硫酸,化學式是:H2SO4。故答案為:(1)膨脹;(2)氣體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3)稀硫酸。14.【分析】顯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變紅色。稀鹽酸和碳酸鉀反應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鉀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鉀。【解答】解:(1)碳酸鉀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化學性質相似,碳酸鈉溶液顯堿性,碳酸鉀溶液也顯堿性,A試管中溶液變紅色。故答案為:紅。(2)C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產生,是因為碳酸鉀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K2CO3+Ca(OH)2═CaCO3↓+2KOH。故答案為:K2CO3+Ca(OH)2═CaCO3↓+2KOH。(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A、B、C三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潔凈燒杯中,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不含有鹽酸,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說明溶液不顯堿性,即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鉀、氫氧化鉀、氫氧化鈣。無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質是反應生成的KCl。故答案為:KCl。15.【分析】(1)鈦合金中至少含有兩種物質,是混合物。(2)鈦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鈦和銅。(3)載人球殼使用鈦合金材料主要是利用了該材料的抗壓強度大、抗腐蝕性能強。【解答】解:(1)鈦合金中至少含有兩種物質,是混合物。故答案為:混合物。(2)將鈦條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鈦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鈦和銅,能觀察到的現象是析出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故答案為:析出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成無色。(3)載人球殼使用鈦合金材料主要是利用了該材料的抗壓強度大、抗腐蝕性能強。故答案為:AD。16.【分析】800imp/(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的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800次,據此求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80次時,電路消耗的電能,再利用P求電路的實際功率;利用該方法測量用電器的實際功率時,只讓該用電器工作,關閉其它用電器。【解答】解:800imp/(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的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800次,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80次時,電路消耗的電能:WkW h=0.1kW h,電路的電功率:P2kW=2000W,電路的實際電功率大于電水壺額定功率,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數電能表指示燈閃爍次數時,沒有關閉其它用電器。故答案為:2000;大于;數電能表指示燈閃爍次數時,沒有關閉其它用電器。17.【分析】(1)內燃機工作時,給蓄電池充電,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2)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3)根據電能的公式變形即可求出時間。【解答】解:(1)內燃機啟動向車輪輸送能量的同時也會給蓄電池充電,此過程是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2)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故C正確;(3)由公式W=Pt可知,t1.5h。故答案為:電能;C;1.5。18.【分析】(1)根據食物中蛋白質的消化最終是在小腸被消化進行分析;(2)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分析;(3)根據臀部注射藥物,藥物進入血液后流經的路徑進行分析;(4)根據泌尿系統的主要功能進行分析。【解答】解:(1)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在胃液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然后進入小腸,在小腸內多種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終被分解為氨基酸。所以食物中的蛋白質在小腸中最終被消化成氨基酸;(2)賴氨酸(化學式是C6H14N2O2)中N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00%≈19.2%;(3)臀部注射藥物,藥物進入血液經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小腸動脈→小腸處毛細血管到達小腸。所以青霉素至少要通過心臟2次才能到小腸;(4)泌尿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和排出尿液。血液流經泌尿系統后,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謝廢物會形成尿液排出體外,所以血液流經泌尿系統后,代謝廢物尿素含量明顯下降;因此血液流經x系統后,代謝廢物尿素含量明顯下降,x系統是泌尿系統。故答案為:(1)小腸;(2)19.2%;(3)2;(4)泌尿。三.解答題(共2小題)19.【分析】稀鹽酸和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氫氧化鈉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解答】解:(1)ab段在加入稀鹽酸后,稀鹽酸和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出現的現象是黑色的氧化銅固體溶解,溶液變藍色。(2)bc段燒杯中固體質量并未增加,是因為NaOH溶液與HCl先反應。(3)cd點時,燒杯中不斷增加的固體是氫氧化鈉和氯化銅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銅。故答案為:(1)黑色的氧化銅固體溶解,溶液變藍色。(2)HCl。(3)Cu(OH)2。20.【分析】(1)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兩個角度分析;(2)由圖乙可知著陸巡視器在t2~t4時段下降的高度,由W=Gh可求得著陸巡視器在t2~t4時段重力做功;(3)先根據G=mg求出火星車的所受的重力,火星車對火星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根據p可求得火星車對火星地面的壓強。【解答】解:(1)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噴出氣體對巡視器產生豎直向上的力,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所以巡視器速度減??;(2)由圖乙可知著陸巡視器在t2~t4時段下降的高度h=100m,著陸巡視器在t2~t4時段重力做功為:W=Gh=4888N×100m=4.888×105J;(3)火星車的重力為:G火mg240kg×10N/kg=800N,火星車對火星表面的壓力等于火星車的重力,即F=G火=800N,則火星車對火星地面的壓強為:p5×104Pa。答:(1)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噴出氣體對巡視器產生豎直向上的力,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所以巡視器速度減小;(2)著陸巡視器在t2~t4時段重力做功4.888×105J;(3)火星車對火星地面的壓強是5×104Pa。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