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選擇題1~6題,每小題5分,7~15題,每小題6分,共84分。一、選擇題1.(2021·海南,2)分泌蛋白在細胞內合成與加工后,經囊泡運輸到細胞外起作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核糖體上合成的肽鏈經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加工形成分泌蛋白B.囊泡在運輸分泌蛋白的過程中會發生膜成分的交換C.參與分泌蛋白合成與加工的細胞器的膜共同構成了生物膜系統D.合成的分泌蛋白通過胞吐排出細胞2.如圖表示幾種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其中①~③表示細胞器,④為囊泡的形成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①是合成肽鏈的場所,在真核細胞中①的合成與核仁有關B.②是多肽鏈進行加工的場所,在蛋白質的運輸過程中②的膜面積會發生變化C.③是物質運輸的樞紐,其加工后的物質在囊泡中的位置存在差異D.圖中囊泡可來源于②或③,其包裹的成熟的蛋白質可在細胞外發揮作用3.(2022·廣東,9)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變會影響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某突變酵母菌菌株的分泌蛋白最終積累在高爾基體中。此外,還可能檢測到分泌蛋白的場所是( )A.線粒體、囊泡 B.內質網、細胞外C.線粒體、細胞質基質 D.內質網、囊泡4.(2024·重慶長壽區期中)生物膜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聯系緊密。COPⅠ、COPⅡ是兩種包被膜泡,可以介導蛋白質在甲與乙之間的運輸,過程如圖所示。膜泡和囊泡的運輸均依賴細胞骨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抑制細胞骨架的形成將影響溶酶體的正常功能B.COPⅡ增多,COPⅠ減少,可導致乙的膜面積逐漸減少C.圖中溶酶體膜與細菌細胞膜的融合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D.使用3H標記該細胞的亮氨酸,細胞外檢測到的放射性全部來自分泌蛋白5.下列關于生物膜與生物膜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A.磷脂分子是構成所有生物膜的基本結構成分B.膜蛋白往往在磷脂雙分子層上呈不對稱分布C.生物體內的所有膜構成了細胞的生物膜系統D.生物膜系統與細胞能量轉換、信息傳遞有關6.(2024·保定聯考)細胞膜是細胞生命的屏障,其結構的完整性確保了細胞各項生命活動的正常運行,是細胞維持生命穩態的基礎。某研究團隊發現秀麗線蟲表皮細胞損傷后高爾基體自身以及高爾基體來源的囊泡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聚集在傷口,進行膜修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膜的損傷直接影響物質運輸以及細胞的穩態B.細胞膜和高爾基體膜的成分和結構相似,兩者可直接相互交換C.高爾基體來源的囊泡參與膜修復的過程體現生物膜的結構特點D.若阻止高爾基體的移動,則破損細胞膜的修復效率、線蟲損傷后的存活率均下降7.(2024·安徽,1)真核細胞的質膜、細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構成生物膜系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液泡膜上的一種載體蛋白只能主動轉運一種分子或離子B.水分子主要通過質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C.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核膜在分裂間期解體,在分裂末期重建D.[H]與氧結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過程發生在線粒體基質和內膜上8.(2024·湖北宜昌一中模擬)分泌蛋白新生肽鏈的信號肽序列(位于肽鏈的N端,其末端常稱為堿性氨基末端)合成后,可被信號識別顆粒所識別,引起蛋白質合成暫停或減緩;待核糖體及其上的新生肽鏈轉移至內質網上,蛋白質合成又重新恢復。隨后,已合成的肽鏈在信號肽引導下,穿過內質網膜進入內質網腔繼續加工,其中信號肽序列將在信號肽酶的作用下被切除(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胰島素、抗體的形成需要經過該過程B.高爾基體膜內側與內質網相連,外側與細胞膜相連,屬于細胞的生物膜系統C.根據信號肽能引導肽鏈穿過內質網膜可推測其上分布有重要的疏水序列D.分泌蛋白新生肽鏈的合成始于游離核糖體,說明附著型與游離型核糖體在結構和功能上并無本質差異9.(2024·煙臺三模)哺乳動物內質網中的Ca2+濃度一般高于細胞質基質。TMCO1是內質網跨膜蛋白,可感知內質網中過高的Ca2+濃度,并形成具有Ca2+通道活性的四聚體,主動將Ca2+排出。一旦內質網腔中Ca2+濃度降到正常水平,TMCO1形成的Ca2+通道就會隨之解體消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Ca2+進出內質網都通過TMCO1形成的Ca2+通道,且不需要消耗能量B.用3H標記合成TMCO1的原料,放射性依次出現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上C.內質網內Ca2+濃度通過TMCO1形成的Ca2+通道的調節機制屬于正反饋調節D.若敲除TMCO1基因,內質網中Ca2+濃度可能過高,會影響脂質的合成10.(2025·德州聯考)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之間存在一種管泡狀膜結構,稱為內質網—高爾基體中間體,簡稱ERGIC。在經典分泌途徑(具有信號肽序列的分泌蛋白的分泌)中,ERGIC會對蛋白質的運輸方向進行選擇,若蛋白質錯誤分選運輸至ERGIC,其會產生反向運輸的膜泡將蛋白質運回內質網。研究發現,一些不含信號肽的蛋白質可不依賴經典分泌途徑而被釋放到細胞外,這些分泌途徑統稱為非經典分泌途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內質網、ERGIC、膜泡參與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B.在經典分泌途徑中,對于正確分選的蛋白質,ERGIC會將其運輸至高爾基體C.可用熒光染料標記ERGIC膜蛋白,通過觀察細胞中熒光的遷移途徑來確定某種蛋白質的分泌途徑D.非經典分泌途徑可作為經典分泌途徑的有效補充,共同參與細胞內蛋白質穩態的維持11.最新研究表明,內質網膜與線粒體膜、高爾基體膜等之間存在緊密連接的結構,稱為膜接觸位點(MCS),如圖所示。MCS能夠接收信息并為脂質、Ca2+等物質提供運輸的位點,以此調控細胞的代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CS中既有受體蛋白,又存在轉運蛋白B.MCS加強了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C.內質網與核糖體和中心體之間也存在MCSD.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進行信息交流必須經過MCS12.(2024·黃岡調研)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變會影響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研究者發現:sec12基因突變體細胞中內質網特別大;sec17基因突變體細胞有大量的囊泡積累在內質網與高爾基體間;sec1基因突變體中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在細胞質中大量積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酵母菌將分泌蛋白分泌到細胞膜外需要膜上蛋白質的參與B.可通過檢測突變體細胞中分泌蛋白的分布場所推理分析sec基因的功能C.野生型酵母菌細胞中分泌蛋白的轉移途徑:核糖體→內質網→囊泡→高爾基體→囊泡→細胞膜D.推測sec1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能參與囊泡與高爾基體融合的過程13.科學家用離心技術分離得到了有核糖體結合的微粒體,即膜結合核糖體,其核糖體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鏈含有信號肽(SP)以及信號識別顆粒(SRP)。研究發現,SRP與SP結合是引導新合成的多肽鏈進入內質網腔進行加工的前提,經囊泡包裹離開內質網的蛋白質均不含SP,此時的蛋白質一般無活性。下列相關推測正確的是( )A.微粒體中的膜是高爾基體膜結構的一部分B.細胞中每個基因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脫氧核苷酸序列C.SP合成缺陷的漿細胞中,抗體會在內質網腔中聚集D.內質網腔中含有能夠在特定位點催化肽鍵水解的酶14.(2024·濟南統考)細胞中的溶酶體形成過程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溶酶體酶糖鏈的形成在內質網中,M6P標志的形成在高爾基體中B.溶酶體酶起源于核糖體、溶酶體起源于高爾基體C.錯誤運往細胞外的溶酶體酶能通過M6P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回收到前溶酶體中D.M6P受體通過囊泡可在高爾基體、溶酶體、細胞膜任意二者之間往復循環使用15.(2024·北京朝陽區統考)研究者在果蠅的腸吸收細胞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細胞器——PXo小體,如圖所示。該細胞器具有多層膜,膜的結構與細胞膜相似。當飲食中磷酸鹽不足時,PXo小體膜層數減少,最終被降解。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PXo小體膜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B.PXo小體的功能與粗面內質網非常相似C.胞內磷酸鹽充足時PXo小體膜層數可能增加D.PXo小體動態解體利于維持胞內磷酸鹽穩態二、非選擇題16.(16分)(2024·河北滄衡八校聯考)為尋找調控蛋白質分泌的相關途徑,科研人員以酸性磷酸酶(P酶)為指標,篩選酵母蛋白質分泌突變株并進行研究。回答下列問題:(1)酵母菌合成分泌蛋白的過程中,初步合成的肽鏈與核糖體一起轉移到____________上繼續合成和加工,通過囊泡運輸轉移到____________中進一步修飾加工,再由囊泡運輸到細胞膜,與細胞膜融合后分泌到細胞外。(2)無磷酸鹽培養液可促進酵母P酶的分泌,胞外P酶的量與其活性呈正相關。科研人員用化學誘變劑處理野生型酵母菌,篩選出蛋白質分泌異常的突變株sec1,將野生型菌株和sec1置于無磷酸鹽培養液中,檢測胞外P酶的活性,結果如圖所示。①向反應體系中加入等量的對硝基苯磷酸二鈉作為底物,可通過檢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計算P酶的活性。為減少反應液pH變化造成的影響,解決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轉入37 ℃條件下培養后,sec1胞外P酶活性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表現出分泌缺陷特征,表明sec1是一種溫度____________(填“敏感型”或“不敏感型”)突變株。③轉入37 ℃條件下培養1 h,與野生型相比,sec1中積累的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明顯增多。將sec1轉回24 ℃條件下培養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劑后,胞外P酶的活性增強。該步驟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ec1胞外P酶活性增強的合理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解析版)選擇題1~6題,每小題5分,7~15題,每小題6分,共84分。一、選擇題1.(2021·海南,2)分泌蛋白在細胞內合成與加工后,經囊泡運輸到細胞外起作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核糖體上合成的肽鏈經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加工形成分泌蛋白B.囊泡在運輸分泌蛋白的過程中會發生膜成分的交換C.參與分泌蛋白合成與加工的細胞器的膜共同構成了生物膜系統D.合成的分泌蛋白通過胞吐排出細胞答案 C解析 生物膜系統包含細胞膜、核膜和細胞器膜等結構,而不僅僅是細胞器膜,C錯誤。2.如圖表示幾種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其中①~③表示細胞器,④為囊泡的形成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①是合成肽鏈的場所,在真核細胞中①的合成與核仁有關B.②是多肽鏈進行加工的場所,在蛋白質的運輸過程中②的膜面積會發生變化C.③是物質運輸的樞紐,其加工后的物質在囊泡中的位置存在差異D.圖中囊泡可來源于②或③,其包裹的成熟的蛋白質可在細胞外發揮作用答案 D解析 圖中囊泡只來源于③,D錯誤。3.(2022·廣東,9)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變會影響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某突變酵母菌菌株的分泌蛋白最終積累在高爾基體中。此外,還可能檢測到分泌蛋白的場所是( )A.線粒體、囊泡 B.內質網、細胞外C.線粒體、細胞質基質 D.內質網、囊泡答案 D解析 線粒體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運輸提供能量,分泌蛋白不會進入線粒體,A、C不符合題意;根據題意可知,分泌蛋白在高爾基體中積累,不會分泌到細胞外,B不符合題意;內質網中初步加工的分泌蛋白以囊泡的形式轉移到高爾基體,故在內質網、囊泡中可能會檢測到分泌蛋白,D符合題意。4.(2024·重慶長壽區期中)生物膜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聯系緊密。COPⅠ、COPⅡ是兩種包被膜泡,可以介導蛋白質在甲與乙之間的運輸,過程如圖所示。膜泡和囊泡的運輸均依賴細胞骨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抑制細胞骨架的形成將影響溶酶體的正常功能B.COPⅡ增多,COPⅠ減少,可導致乙的膜面積逐漸減少C.圖中溶酶體膜與細菌細胞膜的融合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D.使用3H標記該細胞的亮氨酸,細胞外檢測到的放射性全部來自分泌蛋白答案 A解析 甲、乙分別為粗面內質網、高爾基體。膜泡與囊泡的運輸均依賴細胞骨架,抑制細胞骨架的形成,將影響溶酶體的功能,A正確;COPⅡ增多,COPⅠ減少,可能導致高爾基體膜面積增大,B錯誤;由題圖分析可知,溶酶體膜與內吞的細胞膜融合,而不與細菌細胞膜融合,該過程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C錯誤;使用3H標記該細胞的亮氨酸,放射性可能存在于溶酶體酶,消化吞入的細菌后被排出體外,不屬于分泌蛋白,D錯誤。5.下列關于生物膜與生物膜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A.磷脂分子是構成所有生物膜的基本結構成分B.膜蛋白往往在磷脂雙分子層上呈不對稱分布C.生物體內的所有膜構成了細胞的生物膜系統D.生物膜系統與細胞能量轉換、信息傳遞有關答案 C解析 在真核細胞中,細胞膜、核膜以及細胞器膜,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它們形成的結構體系,稱為生物膜系統,C錯誤。6.(2024·保定聯考)細胞膜是細胞生命的屏障,其結構的完整性確保了細胞各項生命活動的正常運行,是細胞維持生命穩態的基礎。某研究團隊發現秀麗線蟲表皮細胞損傷后高爾基體自身以及高爾基體來源的囊泡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聚集在傷口,進行膜修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膜的損傷直接影響物質運輸以及細胞的穩態B.細胞膜和高爾基體膜的成分和結構相似,兩者可直接相互交換C.高爾基體來源的囊泡參與膜修復的過程體現生物膜的結構特點D.若阻止高爾基體的移動,則破損細胞膜的修復效率、線蟲損傷后的存活率均下降答案 B解析 由題意可知,高爾基體膜可成為細胞膜的一部分,說明細胞膜和高爾基體膜的成分和結構相似,但是細胞膜的成分不能成為高爾基體膜的成分,不能說明兩者可直接相互交換,B錯誤。7.(2024·安徽,1)真核細胞的質膜、細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構成生物膜系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液泡膜上的一種載體蛋白只能主動轉運一種分子或離子B.水分子主要通過質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C.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核膜在分裂間期解體,在分裂末期重建D.[H]與氧結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過程發生在線粒體基質和內膜上答案 B解析 液泡膜上的一種載體蛋白能轉運一種或一類分子或離子,A錯誤;水分子主要通過質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B正確;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核膜在分裂前期解體,在分裂末期重建,C錯誤;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H]與氧結合生成水并形成ATP,該過程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D錯誤。8.(2024·湖北宜昌一中模擬)分泌蛋白新生肽鏈的信號肽序列(位于肽鏈的N端,其末端常稱為堿性氨基末端)合成后,可被信號識別顆粒所識別,引起蛋白質合成暫停或減緩;待核糖體及其上的新生肽鏈轉移至內質網上,蛋白質合成又重新恢復。隨后,已合成的肽鏈在信號肽引導下,穿過內質網膜進入內質網腔繼續加工,其中信號肽序列將在信號肽酶的作用下被切除(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胰島素、抗體的形成需要經過該過程B.高爾基體膜內側與內質網相連,外側與細胞膜相連,屬于細胞的生物膜系統C.根據信號肽能引導肽鏈穿過內質網膜可推測其上分布有重要的疏水序列D.分泌蛋白新生肽鏈的合成始于游離核糖體,說明附著型與游離型核糖體在結構和功能上并無本質差異答案 B解析 高爾基體膜是獨立的,內部片層的膜也互不相連;內質網膜向內連接核膜,向外連接細胞膜,B錯誤。9.(2024·煙臺三模)哺乳動物內質網中的Ca2+濃度一般高于細胞質基質。TMCO1是內質網跨膜蛋白,可感知內質網中過高的Ca2+濃度,并形成具有Ca2+通道活性的四聚體,主動將Ca2+排出。一旦內質網腔中Ca2+濃度降到正常水平,TMCO1形成的Ca2+通道就會隨之解體消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Ca2+進出內質網都通過TMCO1形成的Ca2+通道,且不需要消耗能量B.用3H標記合成TMCO1的原料,放射性依次出現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上C.內質網內Ca2+濃度通過TMCO1形成的Ca2+通道的調節機制屬于正反饋調節D.若敲除TMCO1基因,內質網中Ca2+濃度可能過高,會影響脂質的合成答案 D解析 正常情況下,哺乳動物內質網中的Ca2+濃度高于細胞質基質,則Ca2+進入內質網為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Ca2+通過主動運輸進入內質網不通過TMCO1形成的Ca2+通道,A錯誤;TMCO1是蛋白質,合成它的原料為氨基酸。氨基酸的元素組成中有H,核糖體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且TMCO1為內質網跨膜蛋白,因此用3H標記合成TMCO1的原料,放射性會依次出現在核糖體、內質網中,不會出現在高爾基體和細胞膜上,B錯誤;內質網中過高的Ca2+濃度通過TMCO1形成的Ca2+通道使內質網腔中Ca2+濃度降到正常水平,這種調節機制屬于負反饋調節,C錯誤;若敲除TMCO1基因,內質網中Ca2+濃度可能過高,會影響內質網的功能,而內質網是脂質合成車間,因此會影響脂質的合成,D正確。10.(2025·德州聯考)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之間存在一種管泡狀膜結構,稱為內質網—高爾基體中間體,簡稱ERGIC。在經典分泌途徑(具有信號肽序列的分泌蛋白的分泌)中,ERGIC會對蛋白質的運輸方向進行選擇,若蛋白質錯誤分選運輸至ERGIC,其會產生反向運輸的膜泡將蛋白質運回內質網。研究發現,一些不含信號肽的蛋白質可不依賴經典分泌途徑而被釋放到細胞外,這些分泌途徑統稱為非經典分泌途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內質網、ERGIC、膜泡參與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B.在經典分泌途徑中,對于正確分選的蛋白質,ERGIC會將其運輸至高爾基體C.可用熒光染料標記ERGIC膜蛋白,通過觀察細胞中熒光的遷移途徑來確定某種蛋白質的分泌途徑D.非經典分泌途徑可作為經典分泌途徑的有效補充,共同參與細胞內蛋白質穩態的維持答案 C解析 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根據題干信息,內質網、ERGIC、膜泡均參與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A正確;依據題干信息,經典分泌途徑中,ERGIC會對蛋白質的運輸方向進行選擇,若蛋白質錯誤分選運輸至ERGIC,其會產生反向運輸的膜泡將蛋白質運回內質網,即對于正確分選的蛋白質,ERGIC會將其運輸至高爾基體,B正確;用熒光染料標記ERGIC膜蛋白,只能研究進入ERGIC后的蛋白質分泌途徑,無法研究進入ERGIC之前的蛋白質分泌途徑,C錯誤;非經典分泌途徑是指一些不含信號肽的蛋白質可不依賴經典分泌途徑而被釋放到細胞外,故非經典分泌途徑可作為經典分泌途徑的有效補充,共同參與細胞內蛋白質穩態的維持,D正確。11.最新研究表明,內質網膜與線粒體膜、高爾基體膜等之間存在緊密連接的結構,稱為膜接觸位點(MCS),如圖所示。MCS能夠接收信息并為脂質、Ca2+等物質提供運輸的位點,以此調控細胞的代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CS中既有受體蛋白,又存在轉運蛋白B.MCS加強了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C.內質網與核糖體和中心體之間也存在MCSD.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進行信息交流必須經過MCS答案 A解析 MCS作用機理是接收信息并為脂質、Ca2+等物質提供運輸的位點,因此MCS中既有受體蛋白,又存在轉運蛋白,A正確;MCS加強了具膜細胞器之間的信息交流,B錯誤;核糖體和中心體沒有膜結構,內質網和他們之間不存在MCS,C錯誤;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之間還可以通過囊泡進行信息交流,D錯誤。12.(2024·黃岡調研)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變會影響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研究者發現:sec12基因突變體細胞中內質網特別大;sec17基因突變體細胞有大量的囊泡積累在內質網與高爾基體間;sec1基因突變體中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在細胞質中大量積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酵母菌將分泌蛋白分泌到細胞膜外需要膜上蛋白質的參與B.可通過檢測突變體細胞中分泌蛋白的分布場所推理分析sec基因的功能C.野生型酵母菌細胞中分泌蛋白的轉移途徑:核糖體→內質網→囊泡→高爾基體→囊泡→細胞膜D.推測sec1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能參與囊泡與高爾基體融合的過程答案 D解析 sec1基因突變體中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在細胞質中大量積累,說明囊泡與細胞膜沒有融合,可推測sec1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能參與囊泡與細胞膜融合的過程,D錯誤。13.科學家用離心技術分離得到了有核糖體結合的微粒體,即膜結合核糖體,其核糖體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鏈含有信號肽(SP)以及信號識別顆粒(SRP)。研究發現,SRP與SP結合是引導新合成的多肽鏈進入內質網腔進行加工的前提,經囊泡包裹離開內質網的蛋白質均不含SP,此時的蛋白質一般無活性。下列相關推測正確的是( )A.微粒體中的膜是高爾基體膜結構的一部分B.細胞中每個基因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脫氧核苷酸序列C.SP合成缺陷的漿細胞中,抗體會在內質網腔中聚集D.內質網腔中含有能夠在特定位點催化肽鍵水解的酶答案 D解析 分析題意,微粒體上有核糖體結合,其核糖體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鏈含有信號肽(SP)以及信號識別顆粒(SRP),且兩者結合能引導多肽鏈進入內質網,據此推測微粒體中的膜是內質網膜結構的一部分,A錯誤;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核酸片段,信號肽(SP)是由控制“信號肽”(SP)合成的脫氧核苷酸序列控制合成的,所以分泌蛋白基因中有控制SP合成的脫氧核苷酸序列,細胞中每個基因不一定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脫氧核苷酸序列,B錯誤;SRP與SP結合可引導新合成的多肽鏈進入內質網腔進行加工,SP合成缺陷的細胞中,不會合成SP,因此不會進入內質網中,C錯誤;經囊泡包裹離開內質網的蛋白質上均不含“信號肽”,說明在內質網腔內“信號肽”被切除,進而說明內質網腔內含有能在特定位點催化肽鍵水解的有機物(酶),D正確。14.(2024·濟南統考)細胞中的溶酶體形成過程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溶酶體酶糖鏈的形成在內質網中,M6P標志的形成在高爾基體中B.溶酶體酶起源于核糖體、溶酶體起源于高爾基體C.錯誤運往細胞外的溶酶體酶能通過M6P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回收到前溶酶體中D.M6P受體通過囊泡可在高爾基體、溶酶體、細胞膜任意二者之間往復循環使用答案 D解析 由圖可知,溶酶體酶的糖鏈應在內質網就合成了,M6P標志的形成在高爾基體中,A正確;由圖可知錯誤運往細胞外的溶酶體酶能通過細胞膜上的M6P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回收到前溶酶體中,C正確;由圖可知溶酶體沒有M6P受體,D錯誤。15.(2024·北京朝陽區統考)研究者在果蠅的腸吸收細胞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細胞器——PXo小體,如圖所示。該細胞器具有多層膜,膜的結構與細胞膜相似。當飲食中磷酸鹽不足時,PXo小體膜層數減少,最終被降解。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PXo小體膜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B.PXo小體的功能與粗面內質網非常相似C.胞內磷酸鹽充足時PXo小體膜層數可能增加D.PXo小體動態解體利于維持胞內磷酸鹽穩態答案 B解析 由題可知,PXo小體具有多層膜,膜的結構與細胞膜相似,說明PXo小體膜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A正確;粗面內質網與分泌蛋白的合成有關,PXo小體的功能主要是維持胞內磷酸鹽穩態,兩者功能不相同,B錯誤;胞內磷酸鹽充足時,PXo小體可能會將Pi轉化為膜的主要成分磷脂進行儲存,PXo小體膜層數可能增加,C正確;PXo小體動態解體可在磷酸鹽充足時將其儲存,磷酸鹽不足時放出磷酸鹽供細胞使用,利于維持胞內磷酸鹽穩態,D正確。二、非選擇題16.(16分)(2024·河北滄衡八校聯考)為尋找調控蛋白質分泌的相關途徑,科研人員以酸性磷酸酶(P酶)為指標,篩選酵母蛋白質分泌突變株并進行研究。回答下列問題:(1)酵母菌合成分泌蛋白的過程中,初步合成的肽鏈與核糖體一起轉移到____________上繼續合成和加工,通過囊泡運輸轉移到____________中進一步修飾加工,再由囊泡運輸到細胞膜,與細胞膜融合后分泌到細胞外。(2)無磷酸鹽培養液可促進酵母P酶的分泌,胞外P酶的量與其活性呈正相關。科研人員用化學誘變劑處理野生型酵母菌,篩選出蛋白質分泌異常的突變株sec1,將野生型菌株和sec1置于無磷酸鹽培養液中,檢測胞外P酶的活性,結果如圖所示。①向反應體系中加入等量的對硝基苯磷酸二鈉作為底物,可通過檢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計算P酶的活性。為減少反應液pH變化造成的影響,解決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轉入37 ℃條件下培養后,sec1胞外P酶活性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表現出分泌缺陷特征,表明sec1是一種溫度____________(填“敏感型”或“不敏感型”)突變株。③轉入37 ℃條件下培養1 h,與野生型相比,sec1中積累的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明顯增多。將sec1轉回24 ℃條件下培養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劑后,胞外P酶的活性增強。該步驟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ec1胞外P酶活性增強的合理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粗面內質網(或內質網) 高爾基體(2)①對硝基苯磷酸二鈉的消耗速率(或產物的生成速率) 向反應液中加入適量的緩沖液 ②先上升后下降 敏感型 ③分泌增加的P酶是新合成的還是儲存在囊泡中的 由囊泡分泌的P酶增加解析 (2)①向反應體系中加入等量的對硝基苯磷酸二鈉作為底物,其可在P酶的催化下分解,因而可通過檢測對硝基苯磷酸二鈉的消耗速率來計算P酶的活性。為減少反應液pH變化造成的影響,可向反應液中加入適量的緩沖液以保證反應體系中pH的相對穩定。②據圖可知,24 ℃時sec1和野生型胞外P酶隨時間而增加。轉入37 ℃后,sec1胞外P酶活性大約從18 U·mg-1上升至20 U·mg-1,再下降至約10 U·mg-1,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表現出分泌缺陷特征,由此可見,sec1是一種溫度敏感型突變株。③轉入37 ℃條件下培養1 h,與野生型相比,sec1中積累的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明顯增多,說明突變型菌株細胞中高爾基體的囊泡向細胞膜上的轉運過程受阻。為了探究分泌增加的P酶是新合成的還是儲存在囊泡中的,將sec1轉回24 ℃條件下培養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劑,半小時后野生型胞外P酶減少而sec1胞外P酶繼續增加,推測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劑半小時后,野生型與sec1均不能合成P酶,野生型分泌胞外P酶量減少。但sec1在前一階段積累在囊泡中的P酶可繼續分泌到細胞外,所以sec1胞外P酶繼續增加。第6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課標要求 舉例說明細胞各部分結構之間相互聯系、協調一致,共同執行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考情分析 1.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 2024·山東·T3 2022·河北·T2 2022·廣東·T9 2021·山東·T1 2021·海南·T2 2020·山東·T12.生物膜系統 2024·安徽·T1 2024·江蘇·T2 2023·海南·T3 2021·湖北·T1 2020·全國 Ⅰ·T29考點一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1)附著在內質網上的和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具有不同的分子組成(2022·河北,2D)( × )提示 附著在內質網上的和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的分子組成相同,均主要由RNA和蛋白質組成。(2)人體未分化的細胞中內質網非常發達,而胰腺外分泌細胞中則較少(2020·江蘇,3C)( × )提示 人體未分化的細胞中內質網不發達,而胰腺外分泌細胞能產生消化酶,內質網較多。一、構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的概念模型根據教材P5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的實驗結果,請完善分泌蛋白合成、運輸、分泌途徑示意圖,并用關鍵詞(教材P52)描述各細胞結構在此過程中的作用。二、從生命的信息觀重新審視概念模型1.核糖體與內質網的聯系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合成的。為探究SRP、DP和內質網在胰島素合成過程中的作用,某科研團隊分離出胰島B細胞中的相關物質或結構,在適宜條件下進行體外實驗。已知游離核糖體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為信號序列,被位于細胞質基質中的SRP識別并引導核糖體附著于內質網上,DP(SRP的受體)是存在于內質網膜上的蛋白質。實驗組別 胰島素mRNA SRP DP 內質網 產物1 + - - - 含105個氨基酸殘基的前胰島素原(含信號肽)2 + + - - 含有約70個氨基酸殘基的肽鏈(含信號肽)3 + + + - 含105個氨基酸殘基的前胰島素原(含信號肽)4 + + + + 信號肽切除,多肽鏈進入內質網,生成含86個氨基酸殘基的胰島素原注:“+”和“-”分別表示“存在”和“不存在”。請根據實驗結果回答以下問題:(1)SRP有什么功能? DP有什么功能?提示 SRP識別并結合信號肽。DP與SRP識別并結合,從而將核糖體固定在內質網上。(2)在完整的細胞中,信號肽在哪里被切除?提示 進入內質網后被酶切除。(3)“游離型”核糖體和“附著型”核糖體是兩種不同的核糖體嗎?提示 不是。2.內質網與高爾基體的聯系高爾基體膜上的RS受體特異性識別并結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質,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過囊泡運輸的方式將錯誤轉運到高爾基體的該類蛋白質運回內質網并釋放。RS受體與RS的結合能力隨pH的升高而減弱。請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胰島素和抗體不屬于該類蛋白( √ )(2)該類蛋白質運回內質網的過程消耗ATP( √ )(3)高爾基體內RS受體所在區域的pH比內質網的pH高( × )(4)RS功能的缺失可能會使高爾基體內該類蛋白質的含量增加( √ )3.高爾基體與溶酶體的聯系經內質網加工的蛋白質進入高爾基體后,S酶會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質上形成M6P標志。具有該標志的蛋白質能被高爾基體膜上的M6P受體識別,經高爾基體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漸轉化為溶酶體的過程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轉化為溶酶體酶;不能發生此識別過程的蛋白質經囊泡運往細胞膜。請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M6P標志的形成過程體現了S酶的專一性( √ )(2)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參與溶酶體酶的合成( √ )(3)S酶功能喪失的細胞中,衰老和損傷的細胞器會在細胞內積累( √ )(4)M6P受體基因缺陷的細胞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會聚集在高爾基體內( × )提示 S酶僅在某些蛋白質上形成M6P標志,體現了S酶的專一性,(1)正確;據題干信息可知,溶酶體酶是經內質網加工后再進入高爾基體轉化而來的,由此推測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參與溶酶體酶的合成,(2)正確;S酶功能喪失,影響溶酶體酶的合成,從而影響衰老和損傷的細胞器的分解,則衰老和損傷的細胞器會在細胞內積累,(3)正確;若M6P受體基因缺陷,則不能發生識別過程,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會經囊泡運往細胞膜,(4)錯誤。 細胞內各種蛋白質的合成和轉運途徑經內質網、高爾基體加工后的蛋白質,主要有三個去路:通過囊泡分泌到細胞外、成為細胞膜膜蛋白和包裹在囊泡中形成溶酶體。三、分析各種膜面積的變化1.人體進食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葡萄糖可作為信號分子作用于胰島細胞,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據此判斷胰島素的分泌會導致高爾基體膜面積發生什么改變?提示 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過程中存在內質網形成的囊泡與高爾基體融合,也存在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與高爾基體脫離的過程,因此高爾基體的膜面積基本不變。2.如圖所示,胰島細胞不斷有囊泡融合到細胞膜上,細胞膜的面積暫時會增加,但總體上仍能保持相對穩定,請據圖嘗試做出解釋。提示 該細胞的細胞膜與內質網膜直接相連,細胞膜可以轉化為內質網膜。考向一 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1.(2025·梅州檢測)聯系內質網與高爾基體之間物質運輸的小泡表面具有由蛋白質構成的籠狀衣被,衣被小泡主要有COPⅡ衣被小泡和COPⅠ衣被小泡兩種類型。COPⅡ衣被小泡介導物質從內質網到高爾基體的順向運輸;COPⅠ衣被小泡介導從高爾基體將可循環的或錯誤修飾的物質運回內質網的逆向運輸。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內質網、高爾基體及衣被小泡的膜均屬于生物膜B.衣被小泡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間運輸表明兩者存在結構上的直接聯系C.大腸桿菌中不發生衣被小泡的順向運輸和逆向運輸D.推測順向運輸和逆向運輸都與衣被小泡膜蛋白的識別功能有關答案 B解析 衣被小泡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間運輸表明兩者存在結構上的間接聯系,B錯誤;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故其體內不發生衣被小泡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之間的順向運輸和逆向運輸,C正確;無論順向運輸還是逆向運輸,特定的運輸方向與衣被小泡膜蛋白的識別功能有關,D正確。2.(2025·內蒙古自治區適應性演練)乳鐵蛋白是一種分泌型糖蛋白,由一條多肽鏈折疊形成具有葉狀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能攜帶Fe3+共同進入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分泌到胞外的乳鐵蛋白被用來形成糖被參與信息傳遞B.乳鐵蛋白攜帶Fe3+進入細胞的過程需要消耗能量C.乳鐵蛋白加工的場所是內質網和高爾基體D.乳鐵蛋白多肽鏈形成的葉狀結構存在氫鍵的作用答案 A解析 乳鐵蛋白是一種分泌型糖蛋白,能攜帶Fe3+共同進入細胞,說明乳鐵蛋白不是用來形成糖被參與信息傳遞,而是起到運輸Fe3+進入細胞的作用,A錯誤;乳鐵蛋白為大分子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為胞吞,因此乳鐵蛋白攜帶Fe3+進入細胞的過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確;乳鐵蛋白是一種分泌蛋白,其加工的場所是內質網和高爾基體,C正確;乳鐵蛋白是一種分泌型糖蛋白,是由一條多肽鏈折疊形成的具有葉狀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氫鍵的作用使得葉狀結構形成,D正確。考點二 細胞的生物膜系統考向二 生物膜系統及其功能3.(2023·海南,3)不同細胞的幾種生物膜主要成分的相對含量見表。生物膜 膜主要成分 紅細胞質膜 神經鞘細胞質膜 高爾基體膜 內質網膜 線粒體內膜蛋白質(%) 49 18 64 62 78脂質(%) 43 79 26 28 22糖類(%) 8 3 10 10 少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蛋白質和脂質是生物膜不可或缺的成分,二者的運動構成膜的流動性B.高爾基體和內質網之間的信息交流與二者膜上的糖類有關C.哺乳動物紅細胞的質膜與高爾基體膜之間具有膜融合現象D.表內所列的生物膜中,線粒體內膜的功能最復雜,神經鞘細胞質膜的功能最簡單答案 C解析 生物膜主要是由脂質和蛋白質構成的,磷脂雙分子層是膜的基本支架,膜具有流動性,主要表現為磷脂分子可以側向自由移動,膜中的蛋白質大多也能運動,A正確;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器,C錯誤;功能越復雜的生物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由表格內容可知,線粒體內膜的蛋白質含量最高,其功能最復雜,神經鞘細胞質膜的蛋白質含量最少,其功能最簡單,D正確。4.(2021·湖北,1)在真核細胞中,由細胞膜、核膜以及各種細胞器膜等共同構成生物膜系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葡萄糖的有氧呼吸過程中,水的生成發生在線粒體外膜B.細胞膜上參與主動運輸的ATP酶是一種跨膜蛋白C.溶酶體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護自身不被酶水解D.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分布著光合色素和蛋白質答案 A解析 葡萄糖的有氧呼吸過程中,水的生成發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場所是線粒體內膜,A錯誤;真核細胞的細胞膜上參與主動運輸的ATP酶是一種跨膜蛋白,該類蛋白發揮作用時可催化ATP水解,為主動運輸提供能量,B正確;溶酶體內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溶酶體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護自身不被酶水解,C正確;葉綠體的類囊體膜是光反應的場所,其上分布著光合色素和蛋白質(酶等),有利于光反應的進行,D正確。過教材1.下列關于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消化酶、抗體和胰島素都是分泌蛋白B.科學家將豚鼠的胰腺腺泡細胞放入含有3H標記的亮氨酸的培養液中培養來研究該過程C.可以用3H標記亮氨酸的羧基來研究蛋白質的分泌過程D.參與該過程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E.核糖體無膜結構,是合成和加工蛋白質的場所F.乳汁蛋白最初可以在游離的核糖體或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鏈G.核糖體合成的多肽鏈通過囊泡運輸到內質網中進行加工H.該過程中,內質網膜的面積增加,高爾基體膜的面積先減少后增加I.降低細胞呼吸速率,會影響乳汁蛋白的合成、加工和運輸過程J.內質網上形成的囊泡運輸到高爾基體并融合,所以內質網膜與高爾基體膜的組成成分完全相同K.囊泡與特定部位膜的融合,可以實現膜成分的更新答案 ABDIK解析 不可以用3H標記亮氨酸的羧基來研究蛋白質的分泌過程,因為脫水縮合反應時,羧基中的氫會被脫掉,C錯誤;核糖體無膜結構,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但不能加工蛋白質,E錯誤;乳汁蛋白最初在游離的核糖體中合成一段肽鏈,然后該肽鏈與核糖體一起轉移到粗面內質網繼續合成并加工,F錯誤;核糖體不具有膜結構,不能產生囊泡,G錯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中,內質網膜的面積減少,高爾基體膜的面積先增加后減少,H錯誤;內質網膜與高爾基體膜的組成成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J錯誤。2.關于生物膜系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生物膜系統由細胞膜、各種細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構成B.原核細胞既有生物膜,也有生物膜系統C.組成生物膜系統的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成分上很相似,結構和功能上也密切聯系D.使細胞具有相對穩定的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化和信息傳遞E.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為細胞內各種酶提供附著位點F.將細胞分成若干小室,使各種化學反應高效、有序進行答案 B解析 生物膜系統由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組成,原核細胞有生物膜,沒有生物膜系統,B錯誤。(共75張PPT)生物大一輪復習第6課時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課標要求舉例說明細胞各部分結構之間相互聯系、協調一致,共同執行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考情分析1.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 2024·山東·T3 2022·河北·T2 2022·廣東·T9 2021·山東·T1 2021·海南·T2 2020·山東·T12.生物膜系統 2024·安徽·T1 2024·江蘇·T2 2023·海南·T3 2021·湖北·T1 2020·全國 Ⅰ·T29內容索引課時精練考點一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考點二 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考點一 >必備知識整合細胞內細胞外激素同位素標記法核糖體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細胞膜線粒體核糖(1)附著在內質網上的和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具有不同的分子組成(2022·河北,2D)( )提示 附著在內質網上的和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的分子組成相同,均主要由RNA和蛋白質組成。×判斷正誤(2)人體未分化的細胞中內質網非常發達,而胰腺外分泌細胞中則較少(2020·江蘇,3C)( )提示 人體未分化的細胞中內質網不發達,而胰腺外分泌細胞能產生消化酶,內質網較多。×一、構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的概念模型根據教材P5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的實驗結果,請完善分泌蛋白合成、運輸、分泌途徑示意圖,并用關鍵詞(教材P52)描述各細胞結構在此過程中的作用。關鍵能力提升內質網高爾基體合成供能二、從生命的信息觀重新審視概念模型1.核糖體與內質網的聯系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合成的。為探究SRP、DP和內質網在胰島素合成過程中的作用,某科研團隊分離出胰島B細胞中的相關物質或結構,在適宜條件下進行體外實驗。已知游離核糖體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為信號序列,被位于細胞質基質中的SRP識別并引導核糖體附著于內質網上,DP(SRP的受體)是存在于內質網膜上的蛋白質。實驗組別 胰島素mRNA SRP DP 內質網 產物1 + - - - 含105個氨基酸殘基的前胰島素原(含信號肽)2 + + - - 含有約70個氨基酸殘基的肽鏈(含信號肽)3 + + + - 含105個氨基酸殘基的前胰島素原(含信號肽)4 + + + + 信號肽切除,多肽鏈進入內質網,生成含86個氨基酸殘基的胰島素原注:“+”和“-”分別表示“存在”和“不存在”。請根據實驗結果回答以下問題:(1)SRP有什么功能? DP有什么功能?提示 SRP識別并結合信號肽。DP與SRP識別并結合,從而將核糖體固定在內質網上。(2)在完整的細胞中,信號肽在哪里被切除?提示 進入內質網后被酶切除。(3)“游離型”核糖體和“附著型”核糖體是兩種不同的核糖體嗎?提示 不是。2.內質網與高爾基體的聯系高爾基體膜上的RS受體特異性識別并結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質,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過囊泡運輸的方式將錯誤轉運到高爾基體的該類蛋白質運回內質網并釋放。RS受體與RS的結合能力隨pH的升高而減弱。請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胰島素和抗體不屬于該類蛋白( )(2)該類蛋白質運回內質網的過程消耗ATP( )(3)高爾基體內RS受體所在區域的pH比內質網的pH高( )(4)RS功能的缺失可能會使高爾基體內該類蛋白質的含量增加( )×√√√3.高爾基體與溶酶體的聯系經內質網加工的蛋白質進入高爾基體后,S酶會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質上形成M6P標志。具有該標志的蛋白質能被高爾基體膜上的M6P受體識別,經高爾基體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漸轉化為溶酶體的過程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轉化為溶酶體酶;不能發生此識別過程的蛋白質經囊泡運往細胞膜。請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M6P標志的形成過程體現了S酶的專一性( )√提示 S酶僅在某些蛋白質上形成M6P標志,體現了S酶的專一性,正確;(2)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參與溶酶體酶的合成( )√提示 據題干信息可知,溶酶體酶是經內質網加工后再進入高爾基體轉化而來的,由此推測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參與溶酶體酶的合成,正確;(3)S酶功能喪失的細胞中,衰老和損傷的細胞器會在細胞內積累( )√提示 S酶功能喪失,影響溶酶體酶的合成,從而影響衰老和損傷的細胞器的分解,則衰老和損傷的細胞器會在細胞內積累,正確;(4)M6P受體基因缺陷的細胞中,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會聚集在高爾基體內( )提示 若M6P受體基因缺陷,則不能發生識別過程,帶有M6P標志的蛋白質會經囊泡運往細胞膜,錯誤。×細胞內各種蛋白質的合成和轉運途徑經內質網、高爾基體加工后的蛋白質,主要有三個去路:通過囊泡分泌到細胞外、成為細胞膜膜蛋白和包裹在囊泡中形成溶酶體。拓展延伸三、分析各種膜面積的變化1.人體進食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葡萄糖可作為信號分子作用于胰島細胞,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據此判斷胰島素的分泌會導致高爾基體膜面積發生什么改變?提示 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過程中存在內質網形成的囊泡與高爾基體融合,也存在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與高爾基體脫離的過程,因此高爾基體的膜面積基本不變。2.如圖所示,胰島細胞不斷有囊泡融合到細胞膜上,細胞膜的面積暫時會增加,但總體上仍能保持相對穩定,請據圖嘗試做出解釋。提示 該細胞的細胞膜與內質網膜直接相連,細胞膜可以轉化為內質網膜。考向一 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1.(2025·梅州檢測)聯系內質網與高爾基體之間物質運輸的小泡表面具有由蛋白質構成的籠狀衣被,衣被小泡主要有COPⅡ衣被小泡和COPⅠ衣被小泡兩種類型。COPⅡ衣被小泡介導物質從內質網到高爾基體的順向運輸;COPⅠ衣被小泡介導從高爾基體將可循環的或錯誤修飾的物質運回內質網的逆向運輸。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內質網、高爾基體及衣被小泡的膜均屬于生物膜B.衣被小泡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間運輸表明兩者存在結構上的直接聯系C.大腸桿菌中不發生衣被小泡的順向運輸和逆向運輸D.推測順向運輸和逆向運輸都與衣被小泡膜蛋白的識別功能有關√遷移應用評價衣被小泡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間運輸表明兩者存在結構上的間接聯系,B錯誤;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故其體內不發生衣被小泡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之間的順向運輸和逆向運輸,C正確;無論順向運輸還是逆向運輸,特定的運輸方向與衣被小泡膜蛋白的識別功能有關,D正確。2.(2025·內蒙古自治區適應性演練)乳鐵蛋白是一種分泌型糖蛋白,由一條多肽鏈折疊形成具有葉狀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能攜帶Fe3+共同進入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分泌到胞外的乳鐵蛋白被用來形成糖被參與信息傳遞B.乳鐵蛋白攜帶Fe3+進入細胞的過程需要消耗能量C.乳鐵蛋白加工的場所是內質網和高爾基體D.乳鐵蛋白多肽鏈形成的葉狀結構存在氫鍵的作用√返回乳鐵蛋白是一種分泌型糖蛋白,能攜帶Fe3+共同進入細胞,說明乳鐵蛋白不是用來形成糖被參與信息傳遞,而是起到運輸Fe3+進入細胞的作用,A錯誤;乳鐵蛋白為大分子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為胞吞,因此乳鐵蛋白攜帶Fe3+進入細胞的過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確;乳鐵蛋白是一種分泌蛋白,其加工的場所是內質網和高爾基體,C正確;乳鐵蛋白是一種分泌型糖蛋白,是由一條多肽鏈折疊形成的具有葉狀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氫鍵的作用使得葉狀結構形成,D正確。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考點二 >必備知識整合細胞器膜脂質和蛋白質比例蛋線粒體內質高爾mRNA氨基酸多肽白質的種類和數量網基體細胞膜物質運輸酶附著位點考向二 生物膜系統及其功能3.(2023·海南,3)不同細胞的幾種生物膜主要成分的相對含量見表。遷移應用評價生物膜 膜主要成分 紅細胞質膜 神經鞘細胞質膜 高爾基體膜 內質網膜 線粒體內膜蛋白質(%) 49 18 64 62 78脂質(%) 43 79 26 28 22糖類(%) 8 3 10 10 少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蛋白質和脂質是生物膜不可或缺的成分,二者的運動構成膜的流動性B.高爾基體和內質網之間的信息交流與二者膜上的糖類有關C.哺乳動物紅細胞的質膜與高爾基體膜之間具有膜融合現象D.表內所列的生物膜中,線粒體內膜的功能最復雜,神經鞘細胞質膜的功能最簡單生物膜 膜主要成分 紅細胞質膜 神經鞘細胞質膜 高爾基體膜 內質網膜 線粒體內膜蛋白質(%) 49 18 64 62 78脂質(%) 43 79 26 28 22糖類(%) 8 3 10 10 少√生物膜主要是由脂質和蛋白質構成的,磷脂雙分子層是膜的基本支架,膜具有流動性,主要表現為磷脂分子可以側向自由移動,膜中的蛋白質大多也能運動,A正確;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器,C錯誤;功能越復雜的生物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由表格內容可知,線粒體內膜的蛋白質含量最高,其功能最復雜,神經鞘細胞質膜的蛋白質含量最少,其功能最簡單,D正確。4.(2021·湖北,1)在真核細胞中,由細胞膜、核膜以及各種細胞器膜等共同構成生物膜系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葡萄糖的有氧呼吸過程中,水的生成發生在線粒體外膜B.細胞膜上參與主動運輸的ATP酶是一種跨膜蛋白C.溶酶體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護自身不被酶水解D.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分布著光合色素和蛋白質√葡萄糖的有氧呼吸過程中,水的生成發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場所是線粒體內膜,A錯誤;真核細胞的細胞膜上參與主動運輸的ATP酶是一種跨膜蛋白,該類蛋白發揮作用時可催化ATP水解,為主動運輸提供能量,B正確;溶酶體內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溶酶體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護自身不被酶水解,C正確;葉綠體的類囊體膜是光反應的場所,其上分布著光合色素和蛋白質(酶等),有利于光反應的進行,D正確。過教材1.下列關于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消化酶、抗體和胰島素都是分泌蛋白B.科學家將豚鼠的胰腺腺泡細胞放入含有3H標記的亮氨酸的培養液中培養來研究該過程C.可以用3H標記亮氨酸的羧基來研究蛋白質的分泌過程D.參與該過程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E.核糖體無膜結構,是合成和加工蛋白質的場所√√√F.乳汁蛋白最初可以在游離的核糖體或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鏈G.核糖體合成的多肽鏈通過囊泡運輸到內質網中進行加工H.該過程中,內質網膜的面積增加,高爾基體膜的面積先減少后增加I.降低細胞呼吸速率,會影響乳汁蛋白的合成、加工和運輸過程J.內質網上形成的囊泡運輸到高爾基體并融合,所以內質網膜與高爾基體膜的組成成分完全相同K.囊泡與特定部位膜的融合,可以實現膜成分的更新√√不可以用3H標記亮氨酸的羧基來研究蛋白質的分泌過程,因為脫水縮合反應時,羧基中的氫會被脫掉,C錯誤;核糖體無膜結構,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但不能加工蛋白質,E錯誤;乳汁蛋白最初在游離的核糖體中合成一段肽鏈,然后該肽鏈與核糖體一起轉移到粗面內質網繼續合成并加工,F錯誤;核糖體不具有膜結構,不能產生囊泡,G錯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中,內質網膜的面積減少,高爾基體膜的面積先增加后減少,H錯誤;內質網膜與高爾基體膜的組成成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J錯誤。2.關于生物膜系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生物膜系統由細胞膜、各種細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構成B.原核細胞既有生物膜,也有生物膜系統C.組成生物膜系統的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成分上很相似,結構和功能上也密切聯系D.使細胞具有相對穩定的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化和信息傳遞E.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為細胞內各種酶提供附著位點F.將細胞分成若干小室,使各種化學反應高效、有序進行√生物膜系統由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組成,原核細胞有生物膜,沒有生物膜系統,B錯誤。返回課時精練對一對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D D A C B B B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C A D D D B(1)粗面內質網(或內質網) 高爾基體(2)①對硝基苯磷酸二鈉的消耗速率(或產物的生成速率) 向反應液中加入適量的緩沖液 ②先上升后下降 敏感型 ③分泌增加的P酶是新合成的還是儲存在囊泡中的 由囊泡分泌的P酶增加16.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一、選擇題1.(2021·海南,2)分泌蛋白在細胞內合成與加工后,經囊泡運輸到細胞外起作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核糖體上合成的肽鏈經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加工形成分泌蛋白B.囊泡在運輸分泌蛋白的過程中會發生膜成分的交換C.參與分泌蛋白合成與加工的細胞器的膜共同構成了生物膜系統D.合成的分泌蛋白通過胞吐排出細胞√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生物膜系統包含細胞膜、核膜和細胞器膜等結構,而不僅僅是細胞器膜,C錯誤。2.如圖表示幾種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其中①~③表示細胞器,④為囊泡的形成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①是合成肽鏈的場所,在真核細胞中①的合成與核仁有關B.②是多肽鏈進行加工的場所,在蛋白質的運輸過程中②的膜面積會發生變化C.③是物質運輸的樞紐,其加工后的物質在囊泡中的位置存在差異D.圖中囊泡可來源于②或③,其包裹的成熟的蛋白質可在細胞外發揮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圖中囊泡只來源于③,D錯誤。3.(2022·廣東,9)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變會影響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某突變酵母菌菌株的分泌蛋白最終積累在高爾基體中。此外,還可能檢測到分泌蛋白的場所是A.線粒體、囊泡 B.內質網、細胞外C.線粒體、細胞質基質 D.內質網、囊泡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線粒體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運輸提供能量,分泌蛋白不會進入線粒體,A、C不符合題意;根據題意可知,分泌蛋白在高爾基體中積累,不會分泌到細胞外,B不符合題意;內質網中初步加工的分泌蛋白以囊泡的形式轉移到高爾基體,故在內質網、囊泡中可能會檢測到分泌蛋白,D符合題意。答案4.(2024·重慶長壽區期中)生物膜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聯系緊密。COPⅠ、COPⅡ是兩種包被膜泡,可以介導蛋白質在甲與乙之間的運輸,過程如圖所示。膜泡和囊泡的運輸均依賴細胞骨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抑制細胞骨架的形成將影響溶酶體的正常功能B.COPⅡ增多,COPⅠ減少,可導致乙的膜面積逐漸減少C.圖中溶酶體膜與細菌細胞膜的融合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D.使用3H標記該細胞的亮氨酸,細胞外檢測到的放射性全部來自分泌蛋白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COPⅡ增多,COPⅠ減少,可能導致高爾基體膜面積增大,B錯誤;由題圖分析可知,溶酶體膜與內吞的細胞膜融合,而不與細菌細胞膜融合,該過程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C錯誤;使用3H標記該細胞的亮氨酸,放射性可能存在于溶酶體酶,消化吞入的細菌后被排出體外,不屬于分泌蛋白,D錯誤。甲、乙分別為粗面內質網、高爾基體。膜泡與囊泡的運輸均依賴細胞骨架,抑制細胞骨架的形成,將影響溶酶體的功能,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5.下列關于生物膜與生物膜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A.磷脂分子是構成所有生物膜的基本結構成分B.膜蛋白往往在磷脂雙分子層上呈不對稱分布C.生物體內的所有膜構成了細胞的生物膜系統D.生物膜系統與細胞能量轉換、信息傳遞有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在真核細胞中,細胞膜、核膜以及細胞器膜,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它們形成的結構體系,稱為生物膜系統,C錯誤。6.(2024·保定聯考)細胞膜是細胞生命的屏障,其結構的完整性確保了細胞各項生命活動的正常運行,是細胞維持生命穩態的基礎。某研究團隊發現秀麗線蟲表皮細胞損傷后高爾基體自身以及高爾基體來源的囊泡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聚集在傷口,進行膜修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膜的損傷直接影響物質運輸以及細胞的穩態B.細胞膜和高爾基體膜的成分和結構相似,兩者可直接相互交換C.高爾基體來源的囊泡參與膜修復的過程體現生物膜的結構特點D.若阻止高爾基體的移動,則破損細胞膜的修復效率、線蟲損傷后的存活率均下降√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由題意可知,高爾基體膜可成為細胞膜的一部分,說明細胞膜和高爾基體膜的成分和結構相似,但是細胞膜的成分不能成為高爾基體膜的成分,不能說明兩者可直接相互交換,B錯誤。7.(2024·安徽,1)真核細胞的質膜、細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構成生物膜系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液泡膜上的一種載體蛋白只能主動轉運一種分子或離子B.水分子主要通過質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C.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核膜在分裂間期解體,在分裂末期重建D.[H]與氧結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過程發生在線粒體基質和內膜上√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液泡膜上的一種載體蛋白能轉運一種或一類分子或離子,A錯誤;水分子主要通過質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B正確;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核膜在分裂前期解體,在分裂末期重建,C錯誤;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H]與氧結合生成水并形成ATP,該過程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D錯誤。答案8.(2024·湖北宜昌一中模擬)分泌蛋白新生肽鏈的信號肽序列(位于肽鏈的N端,其末端常稱為堿性氨基末端)合成后,可被信號識別顆粒所識別,引起蛋白質合成暫停或減緩;待核糖體及其上的新生肽鏈轉移至內質網上,蛋白質合成又重新恢復。隨后,已合成的肽鏈在信號肽引導下,穿過內質網膜進入內質網腔繼續加工,其中信號肽序列將在信號肽酶的作用下被切除(如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胰島素、抗體的形成需要經過該過程B.高爾基體膜內側與內質網相連,外側與細胞膜相連,屬于細胞的生物膜系統C.根據信號肽能引導肽鏈穿過內質網膜可推測其上分布有重要的疏水序列D.分泌蛋白新生肽鏈的合成始于游離核糖體,說明附著型與游離型核糖體在結構和功能上并無本質差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高爾基體膜是獨立的,內部片層的膜也互不相連;內質網膜向內連接核膜,向外連接細胞膜,B錯誤。9.(2024·煙臺三模)哺乳動物內質網中的Ca2+濃度一般高于細胞質基質。TMCO1是內質網跨膜蛋白,可感知內質網中過高的Ca2+濃度,并形成具有Ca2+通道活性的四聚體,主動將Ca2+排出。一旦內質網腔中Ca2+濃度降到正常水平,TMCO1形成的Ca2+通道就會隨之解體消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Ca2+進出內質網都通過TMCO1形成的Ca2+通道,且不需要消耗能量B.用3H標記合成TMCO1的原料,放射性依次出現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上C.內質網內Ca2+濃度通過TMCO1形成的Ca2+通道的調節機制屬于正反饋調節D.若敲除TMCO1基因,內質網中Ca2+濃度可能過高,會影響脂質的合成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正常情況下,哺乳動物內質網中的Ca2+濃度高于細胞質基質,則Ca2+進入內質網為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Ca2+通過主動運輸進入內質網不通過TMCO1形成的Ca2+通道,A錯誤;TMCO1是蛋白質,合成它的原料為氨基酸。氨基酸的元素組成中有H,核糖體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且TMCO1為內質網跨膜蛋白,因此用3H標記合成TMCO1的原料,放射性會依次出現在核糖體、內質網中,不會出現在高爾基體和細胞膜上,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內質網中過高的Ca2+濃度通過TMCO1形成的Ca2+通道使內質網腔中Ca2+濃度降到正常水平,這種調節機制屬于負反饋調節,C錯誤;若敲除TMCO1基因,內質網中Ca2+濃度可能過高,會影響內質網的功能,而內質網是脂質合成車間,因此會影響脂質的合成,D正確。10.(2025·德州聯考)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之間存在一種管泡狀膜結構,稱為內質網—高爾基體中間體,簡稱ERGIC。在經典分泌途徑(具有信號肽序列的分泌蛋白的分泌)中,ERGIC會對蛋白質的運輸方向進行選擇,若蛋白質錯誤分選運輸至ERGIC,其會產生反向運輸的膜泡將蛋白質運回內質網。研究發現,一些不含信號肽的蛋白質可不依賴經典分泌途徑而被釋放到細胞外,這些分泌途徑統稱為非經典分泌途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內質網、ERGIC、膜泡參與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B.在經典分泌途徑中,對于正確分選的蛋白質,ERGIC會將其運輸至高爾基體C.可用熒光染料標記ERGIC膜蛋白,通過觀察細胞中熒光的遷移途徑來確定某種蛋白質的分泌途徑D.非經典分泌途徑可作為經典分泌途徑的有效補充,共同參與細胞內蛋白質穩態的維持√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根據題干信息,內質網、ERGIC、膜泡均參與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A正確;依據題干信息,經典分泌途徑中,ERGIC會對蛋白質的運輸方向進行選擇,若蛋白質錯誤分選運輸至ERGIC,其會產生反向運輸的膜泡將蛋白質運回內質網,即對于正確分選的蛋白質,ERGIC會將其運輸至高爾基體,B正確;用熒光染料標記ERGIC膜蛋白,只能研究進入ERGIC后的蛋白質分泌途徑,無法研究進入ERGIC之前的蛋白質分泌途徑,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非經典分泌途徑是指一些不含信號肽的蛋白質可不依賴經典分泌途徑而被釋放到細胞外,故非經典分泌途徑可作為經典分泌途徑的有效補充,共同參與細胞內蛋白質穩態的維持,D正確。11.最新研究表明,內質網膜與線粒體膜、高爾基體膜等之間存在緊密連接的結構,稱為膜接觸位點(MCS),如圖所示。MCS能夠接收信息并為脂質、Ca2+等物質提供運輸的位點,以此調控細胞的代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MCS中既有受體蛋白,又存在轉運蛋白B.MCS加強了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C.內質網與核糖體和中心體之間也存在MCSD.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進行信息交流必須經過MCS√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核糖體和中心體沒有膜結構,內質網和他們之間不存在MCS,C錯誤;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之間還可以通過囊泡進行信息交流,D錯誤。MCS作用機理是接收信息并為脂質、Ca2+等物質提供運輸的位點,因此MCS中既有受體蛋白,又存在轉運蛋白,A正確;MCS加強了具膜細胞器之間的信息交流,B錯誤;12.(2024·黃岡調研)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變會影響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研究者發現:sec12基因突變體細胞中內質網特別大;sec17基因突變體細胞有大量的囊泡積累在內質網與高爾基體間;sec1基因突變體中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在細胞質中大量積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酵母菌將分泌蛋白分泌到細胞膜外需要膜上蛋白質的參與B.可通過檢測突變體細胞中分泌蛋白的分布場所推理分析sec基因的功能C.野生型酵母菌細胞中分泌蛋白的轉移途徑:核糖體→內質網→囊泡→高爾基體→囊泡→細胞膜D.推測sec1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能參與囊泡與高爾基體融合的過程√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sec1基因突變體中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在細胞質中大量積累,說明囊泡與細胞膜沒有融合,可推測sec1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能參與囊泡與細胞膜融合的過程,D錯誤。13.科學家用離心技術分離得到了有核糖體結合的微粒體,即膜結合核糖體,其核糖體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鏈含有信號肽(SP)以及信號識別顆粒(SRP)。研究發現,SRP與SP結合是引導新合成的多肽鏈進入內質網腔進行加工的前提,經囊泡包裹離開內質網的蛋白質均不含SP,此時的蛋白質一般無活性。下列相關推測正確的是A.微粒體中的膜是高爾基體膜結構的一部分B.細胞中每個基因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脫氧核苷酸序列C.SP合成缺陷的漿細胞中,抗體會在內質網腔中聚集D.內質網腔中含有能夠在特定位點催化肽鍵水解的酶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分析題意,微粒體上有核糖體結合,其核糖體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鏈含有信號肽(SP)以及信號識別顆粒(SRP),且兩者結合能引導多肽鏈進入內質網,據此推測微粒體中的膜是內質網膜結構的一部分,A錯誤;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核酸片段,信號肽(SP)是由控制“信號肽”(SP)合成的脫氧核苷酸序列控制合成的,所以分泌蛋白基因中有控制SP合成的脫氧核苷酸序列,細胞中每個基因不一定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脫氧核苷酸序列,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SRP與SP結合可引導新合成的多肽鏈進入內質網腔進行加工,SP合成缺陷的細胞中,不會合成SP,因此不會進入內質網中,C錯誤;經囊泡包裹離開內質網的蛋白質上均不含“信號肽”,說明在內質網腔內“信號肽”被切除,進而說明內質網腔內含有能在特定位點催化肽鍵水解的有機物(酶),D正確。14.(2024·濟南統考)細胞中的溶酶體形成過程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溶酶體酶糖鏈的形成在內質網中,M6P標志的形成在高爾基體中B.溶酶體酶起源于核糖體、溶酶體起源于高爾基體C.錯誤運往細胞外的溶酶體酶能通過M6P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回收到前溶酶體中D.M6P受體通過囊泡可在高爾基體、溶酶體、細胞膜任意二者之間往復循環使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由圖可知,溶酶體酶的糖鏈應在內質網就合成了,M6P標志的形成在高爾基體中,A正確;由圖可知錯誤運往細胞外的溶酶體酶能通過細胞膜上的M6P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回收到前溶酶體中,C正確;由圖可知溶酶體沒有M6P受體,D錯誤。15.(2024·北京朝陽區統考)研究者在果蠅的腸吸收細胞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細胞器——PXo小體,如圖所示。該細胞器具有多層膜,膜的結構與細胞膜相似。當飲食中磷酸鹽不足時,PXo小體膜層數減少,最終被降解。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PXo小體膜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B.PXo小體的功能與粗面內質網非常相似C.胞內磷酸鹽充足時PXo小體膜層數可能增加D.PXo小體動態解體利于維持胞內磷酸鹽穩態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粗面內質網與分泌蛋白的合成有關,PXo小體的功能主要是維持胞內磷酸鹽穩態,兩者功能不相同,B錯誤;胞內磷酸鹽充足時,PXo小體可能會將Pi轉化為膜的主要成分磷脂進行儲存,PXo小體膜層數可能增加,C正確;PXo小體動態解體可在磷酸鹽充足時將其儲存,磷酸鹽不足時放出磷酸鹽供細胞使用,利于維持胞內磷酸鹽穩態,D正確。由題可知,PXo小體具有多層膜,膜的結構與細胞膜相似,說明PXo小體膜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支架,A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二、非選擇題16.(2024·河北滄衡八校聯考)為尋找調控蛋白質分泌的相關途徑,科研人員以酸性磷酸酶(P酶)為指標,篩選酵母蛋白質分泌突變株并進行研究。回答下列問題:(1)酵母菌合成分泌蛋白的過程中,初步合成的肽鏈與核糖體一起轉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上繼續合成和加工,通過囊泡運輸轉移到________中進一步修飾加工,再由囊泡運輸到細胞膜,與細胞膜融合后分泌到細胞外。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粗面內質網(或內質網)高爾基體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2)無磷酸鹽培養液可促進酵母P酶的分泌,胞外P酶的量與其活性呈正相關。科研人員用化學誘變劑處理野生型酵母菌,篩選出蛋白質分泌異常的突變株sec1,將野生型菌株和sec1置于無磷酸鹽培養液中,檢測胞外P酶的活性,結果如圖所示。①向反應體系中加入等量的對硝基苯磷酸二鈉作為底物,可通過檢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計算P酶的活性。為減少反應液pH變化造成的影響,解決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硝基苯磷酸二鈉的消耗速率(或產物的生成速率)向反應液中加入適量的緩沖液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向反應體系中加入等量的對硝基苯磷酸二鈉作為底物,其可在P酶的催化下分解,因而可通過檢測對硝基苯磷酸二鈉的消耗速率來計算P酶的活性。為減少反應液pH變化造成的影響,可向反應液中加入適量的緩沖液以保證反應體系中pH的相對穩定。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②轉入37 ℃條件下培養后,sec1胞外P酶活性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_,表現出分泌缺陷特征,表明sec1是一種溫度________(填“敏感型”或“不敏感型”)突變株。先上升后下降敏感型據圖可知,24 ℃時sec1和野生型胞外P酶隨時間而增加。轉入37 ℃后,sec1胞外P酶活性大約從18 U·mg-1上升至20 U·mg-1,再下降至約10 U·mg-1,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表現出分泌缺陷特征,由此可見,sec1是一種溫度敏感型突變株。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③轉入37 ℃條件下培養1 h,與野生型相比,sec1中積累的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明顯增多。將sec1轉回24 ℃條件下培養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劑后,胞外P酶的活性增強。該步驟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增加的P酶是新合成的還是儲存在囊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sec1胞外P酶活性增強的合理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囊泡分泌的P酶增加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下培養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劑,半小時后野生型胞外P酶減少而sec1胞外P酶繼續增加,推測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劑半小時后,野生型與sec1均不能合成P酶,野生型分泌胞外P酶量減少。但sec1在前一階段積累在囊泡中的P酶可繼續分泌到細胞外,所以sec1胞外P酶繼續增加。轉入37 ℃條件下培養1 h,與野生型相比,sec1中積累的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明顯增多,說明突變型菌株細胞中高爾基體的囊泡向細胞膜上的轉運過程受阻。為了探究分泌增加的P酶是新合成的還是儲存在囊泡中的,將sec1轉回24 ℃條件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 第6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二單元 第6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docx 第二單元 第6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