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分工選擇題1~4題,每小題5分,5~15題,每小題6分,共86分。一、選擇題1.(2022·廣東,8)將正常線粒體各部分分離,結果見圖。含有線粒體DNA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2023·廣東,4)下列敘述中,能支持將線粒體用于生物進化研究的是( )A.線粒體基因遺傳時遵循孟德爾定律B.線粒體DNA復制時可能發生突變C.線粒體存在于各地質年代生物細胞中D.線粒體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3.(2022·重慶,1)以蠶豆根尖為實驗材料,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觀察到的是( )A.中心體 B.染色體C.細胞核 D.細胞壁4.(2024·江西,1)溶酶體膜穩定性下降,可導致溶酶體中酶類物質外溢,引起機體異常,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下列有關溶酶體的說法,錯誤的是( )A.溶酶體的穩定性依賴其雙層膜結構B.溶酶體中的蛋白酶在核糖體中合成C.從溶酶體外溢出的酶主要是水解酶D.從溶酶體外溢后,大多數酶的活性會降低5.(2023·山東,2)溶酶體膜上的H+載體蛋白和Cl-/H+轉運蛋白都能運輸H+,溶酶體內H+濃度由H+載體蛋白維持,Cl-/H+轉運蛋白在H+濃度梯度驅動下,運出H+的同時把Cl-逆濃度梯度運入溶酶體。Cl-/H+轉運蛋白缺失突變體的細胞中,因Cl-轉運受阻導致溶酶體內的吞噬物積累,嚴重時可導致溶酶體破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H+進入溶酶體的方式屬于主動運輸B.H+載體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體內的吞噬物積累C.該突變體的細胞中損傷和衰老的細胞器無法得到及時清除D.溶酶體破裂后,釋放到細胞質基質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強6.(2025·安徽鼎尖聯盟期中)不恰當的卵巢刺激會使卵母細胞內光面內質網聚集形成圓形、扁平且清晰的盤狀物的一種異常形態,進而對卵母細胞造成損害,從而降低卵母細胞的生殖潛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卵母細胞光面內質網的聚集依賴膜的流動性B.卵母細胞光面內質網聚集可能影響細胞板的形成C.卵母細胞內質網是一個連續的內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統D.卵母細胞粗面內質網的膜上可能含有核糖體的附著位點7.(2024·安徽,2)變形蟲可通過細胞表面形成臨時性細胞突起進行移動和攝食。科研人員用特定熒光物質處理變形蟲,發現移動部分的細胞質中聚集有被標記的纖維網架結構,并伴有纖維的消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被熒光標記的網架結構屬于細胞骨架,與變形蟲的形態變化有關B.溶酶體中的水解酶進入細胞質基質,將攝入的食物分解為小分子C.變形蟲通過胞吞方式攝取食物,該過程不需要質膜上的蛋白質參與D.變形蟲移動過程中,纖維的消長是由其構成蛋白的不斷組裝所致8.(2023·湖南,2)關于細胞結構與功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骨架被破壞,將影響細胞運動、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動B.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質等組分,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C.線粒體內膜含有豐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場所D.內質網是一種膜性管道系統,是蛋白質的合成、加工場所和運輸通道9.如圖是陽生植物蒲公英某細胞器的電鏡照片,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結構①有兩層生物膜,內膜面積比外膜面積大B.結構②上分布著吸收、傳遞、轉換光能的光敏色素C.結構③中含有核糖體,能翻譯出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D.適當遮陰后,結構②的數量和膜面積急劇減少10.(2024·湖南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聯考)質體是一類合成或儲存糖類的雙層膜細胞器。根據所含色素不同,可將質體分成葉綠體、有色體(含有胡蘿卜素與葉黃素,分布在花和果實中)和白色體(不含色素,分布在植物體不見光的部位)三種類型,三者的形成和相互關系見圖。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質體可能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B.線粒體具有雙層膜,可能是質體的一種C.番茄果實顏色變化與質體的轉化有關D.馬鈴薯塊莖露出地面部分會出現部分綠色11.酵母菌API蛋白是一種進入液泡后才能成熟的蛋白質,其進入液泡有兩種途徑。途徑甲是在饑餓條件下,形成較大的雙層膜包被的自噬小泡,自噬小泡攜帶著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質與液泡膜融合,以單層膜泡進入液泡;途徑乙是在營養充足條件下,形成體積較小的Cvt小泡,該小泡僅特異性地攜帶API與液泡膜融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自噬小泡的內膜與液泡膜融合后,API進入液泡B.衰老的線粒體可通過類似途徑甲的過程進入液泡C.自噬小泡和Cvt小泡的移動過程與細胞骨架有關D.酵母菌的液泡與動物細胞的溶酶體結構和功能相似12.(2025·江西八所重點高中聯考)新研究表明線粒體有兩種分裂方式:中區分裂和外圍分裂(圖1 和圖2),兩種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參與。正常情況下線粒體進行中區分裂,當線粒體出現損傷時,頂端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線粒體進行外圍分裂,產生大小不等的線粒體。小的子線粒體不包含復制性DNA(mtDNA),繼而發生線粒體自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線粒體的中區分裂和外圍分裂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細胞中B.正常情況下中區分裂可增加線粒體數量,外圍分裂會減少線粒體數量C.線粒體外圍分裂可能由高Ca2+、高 ROS導致 DRP1蛋白在線粒體上的位置不同而發生D.線粒體自噬過程需要溶酶體合成的多種水解酶的參與,有利于物質重復利用13.(2024·湖南,8)以黑藻為材料探究影響細胞質流動速率的因素,實驗結果表明新葉、老葉不同區域的細胞質流動速率不同,且新葉比老葉每個對應區域的細胞質流動速率都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實驗的自變量包括黑藻葉齡及同一葉片的不同區域B.細胞內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越高,細胞質流動速率越快C.材料的新鮮程度、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強度是實驗成功的關鍵D.細胞質中葉綠體的運動速率可作為細胞質流動速率的指標14.(2024·蘇州聯考)如圖為人體細胞的電鏡觀察照片,乙為溶酶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器甲、溶酶體均參與該細胞生物膜系統的組成B.清除衰老細胞器甲的過程與溶酶體作用密切相關C.細胞器甲內膜向內折疊有利于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D.溶酶體起源于高爾基體的過程需要細胞器甲的參與15.已知生物毒素a是由蛋白質b經過糖鏈修飾的糖蛋白,通過胞吞進入細胞,專一性地抑制人核糖體的功能。為研究a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某小組取a、b和c(由a經高溫加熱處理獲得,糖鏈不變)三種蛋白樣品,分別加入三組等量的某種癌細胞(X)培養物中,適當培養后,檢測X細胞內樣品蛋白質的含量和X細胞活力(初始細胞活力為100%),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分析不合理的是( )A.動物細胞中,蛋白質的糖鏈修飾可能發生在內質網中B.根據圖1可知,糖蛋白進入細胞幾乎不受蛋白質b變性的影響C.生物毒素a組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量少于蛋白質b組細胞的D.生物毒素a能顯著抑制X細胞的活力,主要依賴糖鏈和蛋白質b二、非選擇題16.(14分)(2024·黃岡一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糖高脂食物過量攝入導致的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等疾病高發,此類疾病與脂滴的代謝異常有關。脂滴是細胞內儲存脂質的一種細胞器,可以與細胞中的多種細胞器相互作用,部分關系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除溶酶體和脂滴外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細胞器之間存在由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細胞骨架,錨定并支撐著各種細胞器。(2)中性脂在內質網膜內合成后,在磷脂雙分子層中間聚集以“出芽”形式與內質網膜分離,繼而成為成熟脂滴。據此推測脂滴的膜是由磷脂__________(填“單”或“雙”)分子層組成,在顯微鏡下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填試劑)對脂滴進行檢測。(3)機體營養匱乏時,脂滴中的脂肪可通過脂噬途徑被分解。脂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自噬小體,其內的中性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如圖所示線粒體與多種細胞器間通過膜接觸位點實現連接,脂噬的產物可通過該結構進入線粒體氧化分解。膜接觸位點中還存在受體蛋白,依據上述信息,該結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4)研究表明NASH患者肝臟細胞內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位點的結構是不完整的。綜合上述信息,可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等方向研發治療NASH的藥物。第5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分工(解析版)選擇題1~4題,每小題5分,5~15題,每小題6分,共86分。一、選擇題1.(2022·廣東,8)將正常線粒體各部分分離,結果見圖。含有線粒體DNA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 C解析 線粒體DNA分布于線粒體基質,故將正常線粒體各部分分離后,線粒體DNA應該位于③(線粒體基質)中,C符合題意。2.(2023·廣東,4)下列敘述中,能支持將線粒體用于生物進化研究的是( )A.線粒體基因遺傳時遵循孟德爾定律B.線粒體DNA復制時可能發生突變C.線粒體存在于各地質年代生物細胞中D.線粒體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答案 B解析 孟德爾遺傳定律適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遺傳,線粒體基因屬于質基因,其遺傳不遵循孟德爾定律,A不符合題意;線粒體DNA復制時可能發生突變,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符合題意;真核生物出現前,生物細胞中不存在線粒體,C不符合題意;有絲分裂是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線粒體不能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增殖,D不符合題意。3.(2022·重慶,1)以蠶豆根尖為實驗材料,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觀察到的是( )A.中心體 B.染色體C.細胞核 D.細胞壁答案 A解析 中心體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觀察,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且蠶豆是高等植物,其根尖細胞中無中心體,A符合題意;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染色體時,利用堿性染料著色,便能夠進行觀察,B不符合題意;細胞核體積較大,在光學顯微鏡下很容易找到,C不符合題意;細胞壁位于細胞的最外面,具有保護、支持細胞的功能,在光學顯微鏡下很容易找到,D不符合題意。4.(2024·江西,1)溶酶體膜穩定性下降,可導致溶酶體中酶類物質外溢,引起機體異常,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下列有關溶酶體的說法,錯誤的是( )A.溶酶體的穩定性依賴其雙層膜結構B.溶酶體中的蛋白酶在核糖體中合成C.從溶酶體外溢出的酶主要是水解酶D.從溶酶體外溢后,大多數酶的活性會降低答案 A解析 溶酶體為單層膜細胞器,A錯誤;溶酶體內的蛋白酶的本質是蛋白質,合成場所是核糖體,B正確;溶酶體中含有多種水解酶,因此,從溶酶體外溢出的酶主要是水解酶,C正確;水解酶從溶酶體外溢后,由于細胞質基質的pH(7.0左右)和溶酶體內的pH(5.0左右)有差異,因此大多數酶的活性會降低,D正確。5.(2023·山東,2)溶酶體膜上的H+載體蛋白和Cl-/H+轉運蛋白都能運輸H+,溶酶體內H+濃度由H+載體蛋白維持,Cl-/H+轉運蛋白在H+濃度梯度驅動下,運出H+的同時把Cl-逆濃度梯度運入溶酶體。Cl-/H+轉運蛋白缺失突變體的細胞中,因Cl-轉運受阻導致溶酶體內的吞噬物積累,嚴重時可導致溶酶體破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H+進入溶酶體的方式屬于主動運輸B.H+載體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體內的吞噬物積累C.該突變體的細胞中損傷和衰老的細胞器無法得到及時清除D.溶酶體破裂后,釋放到細胞質基質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強答案 D解析 Cl-/H+轉運蛋白在H+濃度梯度驅動下,運出H+的同時把Cl-逆濃度梯度運入溶酶體,說明H+濃度在溶酶體內較高,因此H+進入溶酶體為逆濃度運輸,屬于主動運輸,A正確;溶酶體內H+濃度由H+載體蛋白維持,若H+載體蛋白失活,溶酶體內H+濃度降低會導致Cl-轉運受阻,進而導致溶酶體內的吞噬物積累,B正確;Cl-/H+轉運蛋白缺失突變體的細胞中,因Cl-轉運受阻導致溶酶體內的吞噬物積累,該突變體的細胞中損傷和衰老的細胞器無法得到及時清除,C正確;細胞質基質中的pH與溶酶體內的pH不同,溶酶體破裂后,釋放到細胞質基質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錯誤。6.(2025·安徽鼎尖聯盟期中)不恰當的卵巢刺激會使卵母細胞內光面內質網聚集形成圓形、扁平且清晰的盤狀物的一種異常形態,進而對卵母細胞造成損害,從而降低卵母細胞的生殖潛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卵母細胞光面內質網的聚集依賴膜的流動性B.卵母細胞光面內質網聚集可能影響細胞板的形成C.卵母細胞內質網是一個連續的內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統D.卵母細胞粗面內質網的膜上可能含有核糖體的附著位點答案 B解析 卵母細胞內質網是一個連續的內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統,包括光面內質網和粗面內質網,其中卵母細胞光面內質網屬于生物膜系統,其聚集依賴膜的流動性,卵母細胞粗面內質網的膜上可能含有核糖體的附著位點,A、C、D正確;結合“不恰當的卵巢刺激會使卵母細胞內光面內質網聚集形成圓形、扁平且清晰的盤狀物的一種異常形態”可知,該過程發生在動物細胞內,不存在細胞板,B錯誤。7.(2024·安徽,2)變形蟲可通過細胞表面形成臨時性細胞突起進行移動和攝食。科研人員用特定熒光物質處理變形蟲,發現移動部分的細胞質中聚集有被標記的纖維網架結構,并伴有纖維的消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被熒光標記的網架結構屬于細胞骨架,與變形蟲的形態變化有關B.溶酶體中的水解酶進入細胞質基質,將攝入的食物分解為小分子C.變形蟲通過胞吞方式攝取食物,該過程不需要質膜上的蛋白質參與D.變形蟲移動過程中,纖維的消長是由其構成蛋白的不斷組裝所致答案 A解析 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維持著細胞的形態,錨定并支撐著許多細胞器,由題意可知,被熒光標記的網架結構屬于細胞骨架,與變形蟲的形態變化有關,A正確;變形蟲攝入的食物進入溶酶體中,被溶酶體中的水解酶分解為小分子,B錯誤;變形蟲通過胞吞方式攝取食物,該過程需要質膜上的蛋白質進行識別,C錯誤;變形蟲移動過程中,纖維的消長是由其構成蛋白的不斷組裝與去組裝所致,D錯誤。8.(2023·湖南,2)關于細胞結構與功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骨架被破壞,將影響細胞運動、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動B.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質等組分,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C.線粒體內膜含有豐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場所D.內質網是一種膜性管道系統,是蛋白質的合成、加工場所和運輸通道答案 C解析 細胞骨架與細胞運動、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故細胞骨架破壞會影響這些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A正確;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C錯誤;內質網是由膜圍成的管狀、泡狀或扁平囊狀結構連接形成一個連續的內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統,是蛋白質的合成、加工場所和運輸通道,D正確。9.如圖是陽生植物蒲公英某細胞器的電鏡照片,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結構①有兩層生物膜,內膜面積比外膜面積大B.結構②上分布著吸收、傳遞、轉換光能的光敏色素C.結構③中含有核糖體,能翻譯出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D.適當遮陰后,結構②的數量和膜面積急劇減少答案 C解析 結構①有兩層生物膜,但葉綠體的內外膜面積幾乎相等,A錯誤;結構②是由類囊體薄膜堆疊構成的基粒,類囊體薄膜上分布著吸收、傳遞、轉換光能的光合色素,而光敏色素分布于植物的各個器官中,光的受體是植物體自身合成的一種調節生長發育的蛋白質,B錯誤;葉綠體是半自主性細胞器,其結構③葉綠體基質中含有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能翻譯出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C正確;適當遮陰后,光照強度減弱,為適應這一變化,結構②基粒的數量和膜面積均會有所增加,D錯誤。10.(2024·湖南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聯考)質體是一類合成或儲存糖類的雙層膜細胞器。根據所含色素不同,可將質體分成葉綠體、有色體(含有胡蘿卜素與葉黃素,分布在花和果實中)和白色體(不含色素,分布在植物體不見光的部位)三種類型,三者的形成和相互關系見圖。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質體可能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B.線粒體具有雙層膜,可能是質體的一種C.番茄果實顏色變化與質體的轉化有關D.馬鈴薯塊莖露出地面部分會出現部分綠色答案 B解析 分析題意和題圖可知,質體的不同類型分布于植物體的不同類型細胞,可能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A正確;線粒體不能儲存和合成糖類,故線粒體不是質體,B錯誤;番茄幼果向成果轉換過程中,顏色經歷變化過程,而質體有色素且能相互轉化,因此番茄果實顏色變化與質體的轉化有關,C正確;馬鈴薯塊莖平時藏于地下,富含白色體,見光轉化成葉綠體,故馬鈴薯塊莖露出地面部分會出現部分綠色,D正確。11.酵母菌API蛋白是一種進入液泡后才能成熟的蛋白質,其進入液泡有兩種途徑。途徑甲是在饑餓條件下,形成較大的雙層膜包被的自噬小泡,自噬小泡攜帶著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質與液泡膜融合,以單層膜泡進入液泡;途徑乙是在營養充足條件下,形成體積較小的Cvt小泡,該小泡僅特異性地攜帶API與液泡膜融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自噬小泡的內膜與液泡膜融合后,API進入液泡B.衰老的線粒體可通過類似途徑甲的過程進入液泡C.自噬小泡和Cvt小泡的移動過程與細胞骨架有關D.酵母菌的液泡與動物細胞的溶酶體結構和功能相似答案 A解析 自噬小泡攜帶著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質與液泡膜融合,以單層膜泡進入液泡,自噬小泡的外膜與液泡膜融合后,API進入液泡,A錯誤。12.(2025·江西八所重點高中聯考)新研究表明線粒體有兩種分裂方式:中區分裂和外圍分裂(圖1 和圖2),兩種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參與。正常情況下線粒體進行中區分裂,當線粒體出現損傷時,頂端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線粒體進行外圍分裂,產生大小不等的線粒體。小的子線粒體不包含復制性DNA(mtDNA),繼而發生線粒體自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線粒體的中區分裂和外圍分裂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細胞中B.正常情況下中區分裂可增加線粒體數量,外圍分裂會減少線粒體數量C.線粒體外圍分裂可能由高Ca2+、高 ROS導致 DRP1蛋白在線粒體上的位置不同而發生D.線粒體自噬過程需要溶酶體合成的多種水解酶的參與,有利于物質重復利用答案 C解析 一個細胞中有多個線粒體,因此有的細胞中部分線粒體損傷時就可能存在兩種分裂方式,A錯誤;中區分裂可增加線粒體的數量,外圍分裂可產生大小兩個線粒體,小的線粒體發生自噬,大的線粒體仍然存在,不改變線粒體的數量,B錯誤;據圖分析可知,可能由高Ca2+、高ROS導致DRP1蛋白在線粒體上的位置不同而發生線粒體外圍分裂,C正確;水解酶是在核糖體處合成的,D錯誤。13.(2024·湖南,8)以黑藻為材料探究影響細胞質流動速率的因素,實驗結果表明新葉、老葉不同區域的細胞質流動速率不同,且新葉比老葉每個對應區域的細胞質流動速率都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實驗的自變量包括黑藻葉齡及同一葉片的不同區域B.細胞內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越高,細胞質流動速率越快C.材料的新鮮程度、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強度是實驗成功的關鍵D.細胞質中葉綠體的運動速率可作為細胞質流動速率的指標答案 B解析 該實驗的實驗目的是探究新葉、老葉不同區域的細胞質流動速率,因此該實驗的自變量有黑藻葉齡、同一葉片的不同區域,A正確;通常來說,細胞內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細胞的新陳代謝就越旺盛,因此細胞內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越低,細胞質流動速率越快,B錯誤;選擇新鮮的葉片,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強度下,黑藻細胞質的流動速率較快,實驗容易取得成功,C正確;觀察細胞質的流動時,常以細胞質基質中葉綠體的運動作為標志,D正確。14.(2024·蘇州聯考)如圖為人體細胞的電鏡觀察照片,乙為溶酶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器甲、溶酶體均參與該細胞生物膜系統的組成B.清除衰老細胞器甲的過程與溶酶體作用密切相關C.細胞器甲內膜向內折疊有利于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D.溶酶體起源于高爾基體的過程需要細胞器甲的參與答案 C解析 葡萄糖不能進入線粒體,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C錯誤。15.已知生物毒素a是由蛋白質b經過糖鏈修飾的糖蛋白,通過胞吞進入細胞,專一性地抑制人核糖體的功能。為研究a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某小組取a、b和c(由a經高溫加熱處理獲得,糖鏈不變)三種蛋白樣品,分別加入三組等量的某種癌細胞(X)培養物中,適當培養后,檢測X細胞內樣品蛋白質的含量和X細胞活力(初始細胞活力為100%),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分析不合理的是( )A.動物細胞中,蛋白質的糖鏈修飾可能發生在內質網中B.根據圖1可知,糖蛋白進入細胞幾乎不受蛋白質b變性的影響C.生物毒素a組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量少于蛋白質b組細胞的D.生物毒素a能顯著抑制X細胞的活力,主要依賴糖鏈和蛋白質b答案 D解析 蛋白質的加工主要在內質網中進行,所以動物細胞中,蛋白質的糖鏈修飾可能發生在內質網中,A合理;細胞內樣品蛋白質b的含量基本不變,說明蛋白質b未進入細胞,蛋白質a、c含量相差不大,c蛋白質部分變性,說明糖蛋白進入細胞幾乎不受蛋白質b變性的影響,B合理;由圖2可知,a組細胞活力降低,b組細胞活力基本不變,則生物毒素a組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量少于蛋白質b組細胞的,C合理;蛋白質a和c都含有糖鏈,根據實驗和圖2可知,a能正常發揮抑制X細胞活力的作用,但蛋白質空間結構被破壞的c不能,說明生物毒素a抑制X細胞活力主要是由蛋白質b的空間結構決定的,D不合理。二、非選擇題16.(14分)(2024·黃岡一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糖高脂食物過量攝入導致的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等疾病高發,此類疾病與脂滴的代謝異常有關。脂滴是細胞內儲存脂質的一種細胞器,可以與細胞中的多種細胞器相互作用,部分關系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除溶酶體和脂滴外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細胞器之間存在由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細胞骨架,錨定并支撐著各種細胞器。(2)中性脂在內質網膜內合成后,在磷脂雙分子層中間聚集以“出芽”形式與內質網膜分離,繼而成為成熟脂滴。據此推測脂滴的膜是由磷脂__________(填“單”或“雙”)分子層組成,在顯微鏡下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填試劑)對脂滴進行檢測。(3)機體營養匱乏時,脂滴中的脂肪可通過脂噬途徑被分解。脂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自噬小體,其內的中性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如圖所示線粒體與多種細胞器間通過膜接觸位點實現連接,脂噬的產物可通過該結構進入線粒體氧化分解。膜接觸位點中還存在受體蛋白,依據上述信息,該結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4)研究表明NASH患者肝臟細胞內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位點的結構是不完整的。綜合上述信息,可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等方向研發治療NASH的藥物。答案 (1)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蛋白質纖維 (2)單 蘇丹Ⅲ染液 (3)溶酶體與脂滴融合 物質運輸、信息交流 (4)調節脂滴生成與分解或抑制脂滴生成或促進脂滴分解或改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位點結構解析 (2)中性脂在內質網膜內合成后,在磷脂雙分子層中間聚集以“出芽”形式與內質網膜分離,脂滴內含有脂肪,因此脂滴的膜由磷脂單分子層組成,頭部在外側,尾部在內側。蘇丹Ⅲ染液可將脂肪染色。(3)結合圖形和細胞自噬的知識可知,脂滴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小體。依據圖形信息, 膜接觸位點實現了各種細胞器的連接,膜接觸位點中還存在受體蛋白,因此,該結構能夠實現不同細胞器之間的物質運輸、信息交流。(4)NASH患者肝臟細胞內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位點的結構是不完整的。膜接觸位點實現了各種細胞器的連接,膜接觸位點中還存在受體蛋白,可從調節脂滴生成與分解或抑制脂滴生成或促進脂滴分解或改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位點結構等方向研發治療NASH的藥物。第5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分工課標要求 1.闡明細胞內具有多個相對獨立的結構,擔負著物質運輸、合成與分解、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 2.活動: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考情分析 1.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2023·廣東·T4 2022·江蘇·T1 2022·廣東·T82.溶酶體的結構和功能 2024·江西·T1 2023·山東·T2 2021·重慶·T43.細胞器的綜合考查 2024·重慶·T1 2024·江蘇·T2 2024·安徽·T2 2024·河北·T1 2023·天津·T10~12 2023·湖南·T2 2022·河北·T2 2022·重慶·T1考點一 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1.細胞質的組成[教材隱性知識] 源于必修1 P47“科學方法”: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過程:將細胞膜破壞后,形成由各種細胞器和細胞中其他物質組成的勻漿,將勻漿放入離心管中,采取逐漸提高離心速率的方法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器。2.常見細胞器的結構及功能(1)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2)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拓展] 植物細胞中沒有溶酶體,但其圓球體和液泡內含有多種酸性水解酶,具有相當于動物溶酶體的作用。(3)無膜結構的細胞器3.多角度比較各種細胞器 結構與功能中的“一定”與“不一定”(1)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葉綠體(如藍細菌),但高等植物細胞的光合作用一定在葉綠體中進行。(2)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線粒體,但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一定有線粒體參與。(3)所有生物,其蛋白質合成場所一定是核糖體。(4)葡萄糖→丙酮酸一定不發生在細胞器中。4.細胞骨架(1)細胞內具備運輸功能的物質或結構有結合水、囊泡、細胞骨架、tRNA(2024·河北,1改編)( × )提示 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不具備運輸功能。(2)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葉綠體基質所含核酸的種類相同(2020·江蘇,3B)( × )提示 細胞質基質中通常不含DNA。(3)差速離心法的應用促進了對細胞器的認識(2024·廣東,4B)( √ )溶酶體的特點和作用人體細胞內的溶酶體是一種含有多種水解酶的細胞器,其內部的pH為5左右。溶酶體的作用存在胞吞和自噬兩種途徑,如圖表示吞噬細胞內溶酶體的產生和作用過程。結合圖示思考回答下列問題:(1)從圖中可以看出,與溶酶體產生直接相關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與水解酶合成和加工有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至少答3種)。(2)已知酶在不同pH下的催化活性不同,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體內的水解酶泄漏到細胞質基質中不會引起細胞損傷,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細胞質基質中的pH與溶酶體內的不同,導致酶活性降低或喪失。(3)衰老的線粒體功能逐漸退化,會直接影響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其在自噬溶酶體內被水解后,其產物的去向是排出細胞或在細胞內被利用。由此推測,在環境中營養物質缺乏時,癌細胞仍能存活的原因可能是癌細胞中自噬作用強,可獲得更多的能量和物質。(4)據圖分析,與溶酶體相比,自噬體在結構上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雙層膜。溶酶體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溶酶體膜不被分解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提示 溶酶體膜的成分可能被修飾,使得酶不能對其發揮作用。(5)新屠宰的家畜家禽,如果馬上把肉做熟了吃,這時候的肉比較老,過一段時間再煮,肉反而鮮嫩。這可能與肌細胞內哪一種細胞器的作用有關?請利用所學生物學知識解釋其原因。提示 可能與肌細胞內溶酶體的作用有關。細胞死亡后,溶酶體膜破裂,各種水解酶釋放出來,分解細胞中的蛋白質等物質,這時畜、禽肉烹飪后更鮮嫩,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考向一 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1.(2024·重慶,1)蘋果變甜主要是因為多糖水解為可溶性糖,細胞中可溶性糖儲存的主要場所是( )A.葉綠體 B.液泡C.內質網 D.溶酶體答案 B解析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含有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據此可知,葉綠體不是蘋果細胞中可溶性糖儲存的主要場所,A不符合題意;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細胞中,內有細胞液,含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據此可知,蘋果細胞中的可溶性糖儲存的主要場所是液泡,B符合題意;內質網是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的合成、加工場所和運輸通道。據此可知,內質網不是蘋果細胞中可溶性糖儲存的主要場所,C不符合題意;溶酶體主要分布在動物細胞中,是細胞的“消化車間”,內部含有多種水解酶。據此可知,溶酶體不是蘋果細胞中可溶性糖儲存的主要場所,D不符合題意。2.(2025·陜西適應性演練)將肝臟組織勻漿用差速離心等方法獲得不同的細胞結構和組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離心沉淀物中含細胞核,則其中具有可被甲紫溶液染色的物質B.某細胞結構是“生產蛋白質的機器”,則其形成與核仁有關C.對分離到的線粒體進行檢測,發現其基質中有能分解葡萄糖的酶D.某具膜細胞結構中檢測到多種水解酶,其應是細胞的“消化車間”答案 C解析 若離心沉淀物中含細胞核,則其中具有可被甲紫溶液染色的物質——染色體,染色體可被堿性染料染色,A正確;某細胞結構是“生產蛋白質的機器”,即為核糖體,核糖體的形成與核仁有關,B正確;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基質中沒有能分解葡萄糖的酶,C錯誤;某具膜細胞結構中可檢測到多種水解酶,其應是溶酶體,是細胞的“消化車間”,D正確。3.(2025·河南適應性演練)植物可通過細胞自噬實現自清潔和脅迫應答。在自噬過程中,受損蛋白質或細胞器被膜包裹后形成自噬小體,自噬小體與液泡融合進而完成內容物的降解和利用。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內質網可以為植物自噬小體的膜結構提供原材料B.植物自噬小體的錨定和運輸與細胞骨架密切相關C.液泡中含有多種水解酶,有類似于溶酶體的功能D.鈉鹽脅迫下,植物減弱細胞自噬活動以維持生存答案 D解析 內質網是脂質的合成車間,自噬小體膜結構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因此內質網可以為植物自噬小體的膜結構提供原材料,A正確;細胞骨架與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故植物自噬小體的錨定和運輸與細胞骨架密切相關,B正確;鈉鹽脅迫下,植物通過增強細胞自噬活動以維持生存,D錯誤。考點二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1.實驗原理2.選材及原因實驗 觀察葉綠體 觀察細胞質的流動選材 蘚類葉 菠菜葉或番薯葉稍帶些葉肉的下表皮 新鮮的黑藻原因 葉片很薄,僅有一兩層葉肉細胞,葉綠體較大,不需要加工可直接制片 細胞排列疏松,易撕取; 所含葉綠體數目少,個體大 黑藻幼嫩的小葉扁平,只有一層細胞,存在葉綠體,易觀察3.實驗步驟(1)觀察葉綠體(2)觀察細胞質的流動[提醒] 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實驗的四個注意點(1)高等綠色植物的葉綠體呈橢球或球形,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可以運動,改變橢球體的方向。在強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側面朝向光源,這樣既能接受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強光灼傷;在弱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正面朝向光源利于接受光照進行光合作用。(2)實驗過程中對裝片的要求:做實驗時要使臨時裝片始終保持有水狀態,以免影響細胞活性。(3)植物細胞的細胞質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這對于活細胞完成生命活動的意義是隨著細胞質的不斷旋轉流動,葉綠體、線粒體等細胞器和無機鹽、蛋白質、各種酶等物質遍布整個細胞,有利于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等各種生命活動。(4)在觀察細胞質流動時,事先把黑藻放在光照、室溫條件下培養,其目的是促進細胞質的流動。若觀察時發現細胞質不流動,或者流動很慢,應立即采取措施,如適度照光、適當加溫、切傷葉片等,加速細胞質流動。(1)觀察黑藻葉肉細胞的胞質流動時,只有部分細胞的葉綠體在運動,是由取材不當引起的(2024·北京,14B)( × )提示 出現此情況可能是部分細胞代謝低引起的。(2)在進行“觀察葉綠體”的活動中,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葉綠體中的基粒由類囊體堆疊而成(2021·浙江1月選考,6D)( × )提示 葉綠體中的基粒和類囊體屬于亞顯微結構,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考向二 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4.在進行觀察葉綠體的活動中,先將黑藻放在光照、溫度等適宜條件下預處理培養,然后進行觀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制作臨時裝片時,實驗材料不需要染色B.黑藻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制作臨時裝片時不需要切片C.預處理可減少黑藻細胞中葉綠體的數量,便于觀察D.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葉綠體內部的各種結構答案 A解析 葉綠體呈現綠色,用顯微鏡可以直接觀察到,因此制作臨時裝片時,實驗材料不需要染色,A正確;黑藻是一種多細胞藻類,其葉片是由單層細胞組成的,可以直接用葉片制作成臨時裝片,B錯誤;預處理的目的是有利于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保持細胞的活性,更有利于觀察葉綠體的形態,不會減少黑藻細胞中葉綠體的數量,C錯誤;高倍鏡下觀察不到葉綠體內部的各種結構,只能觀察到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情況,D錯誤。5.(2025·鎮江模擬)下列關于“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A.菠菜葉的下表皮含有豐富且體積較大的葉綠體,是觀察葉綠體的理想材料B.用高倍鏡觀察菠菜細胞葉綠體形態時,臨時裝片需要保持有水狀態C.轉動轉換器由低倍鏡轉到高倍鏡后,將待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D.觀察細胞質流動時,若看到細胞質順時針方向流動,實際流動方向是逆時針答案 B解析 若用菠菜葉作實驗材料,要取菠菜葉的下表皮并稍帶些葉肉,因為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A錯誤;用高倍鏡觀察菠菜細胞的葉綠體形態時,臨時裝片需要保持有水狀態,使細胞保持活性,這樣才能進行實驗觀察,B正確;由低倍鏡轉到高倍鏡前,將待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C錯誤;若顯微鏡視野中細胞質沿順時針方向流動,顯微鏡下的環流方向與實際環流方向一致,所以實際流動方向也是順時針,D錯誤。一、過教材下列關于細胞和細胞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差速離心法主要是采取逐漸降低離心速率來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器B.大腸桿菌中,核糖體有的附著在內質網上,有的游離在細胞質中C.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都是含有核酸的細胞器D.大熊貓胰腺細胞內雙層膜細胞器有線粒體和高爾基體E.溶酶體合成的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和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F.胰腺腺泡細胞中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發達,線粒體的數量也較多G.被稱為“軟黃金”的黑枸杞,其果實呈深黑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導致的H.液泡和葉綠體都是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其內都含有葉綠素、花青素等色素I.細胞骨架是由纖維素組成的網架結構,與細胞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J.細胞骨架能錨定并支撐許多細胞器,與細胞的運動、物質運輸和能量轉化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K.常用蘚類葉作為觀察葉綠體的材料,是因為葉片薄、葉綠體多L.在高倍鏡下可以觀察到葉綠體基質中由類囊體堆疊形成的基粒M.黑藻葉綠體的分布不隨光照強度和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答案 CFGJ解析 差速離心法主要是采取逐漸提高離心速率來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器,A錯誤;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沒有內質網,B錯誤;高爾基體是具有單層膜的細胞器,D錯誤;水解酶是核糖體合成的,E錯誤;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H錯誤;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I錯誤;觀察葉綠體時,常用蘚類葉片的原因:蘚類葉片很薄,僅有一兩層葉肉細胞,細胞中葉綠體數量較少、但體積較大,可以直接用來制作臨時裝片,K錯誤;高倍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而觀察葉綠體基質中由類囊體堆疊形成的基粒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L錯誤;葉綠體在光照較強時,以較小的面朝向光源,避免被灼傷,光照較弱時,以較大的面朝向光源,便于吸收較多的光,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M錯誤。二、過高考(2020·全國Ⅱ·30節選)為了研究細胞器的功能,某同學將正常葉片置于適量的溶液B中,用組織搗碎機破碎細胞,再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該實驗所用溶液B應滿足的條件是pH應與細胞質基質的相同;滲透壓應與細胞內的相同(答出2點即可)。(共87張PPT)細胞器之間的分工生物大一輪復習第5課時課標要求1.闡明細胞內具有多個相對獨立的結構,擔負著物質運輸、合成與分解、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2.活動: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考情分析1.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2023·廣東·T4 2022·江蘇·T1 2022·廣東·T82.溶酶體的結構和功能 2024·江西·T1 2023·山東·T2 2021·重慶·T43.細胞器的綜合考查 2024·重慶·T1 2024·江蘇·T2 2024·安徽·T2 2024·河北·T12023·天津·T10~12 2023·湖南·T2 2022·河北·T2 2022·重慶·T1內容索引課時精練考點一 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考點二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考點一 >必備知識整合1.細胞質的組成細胞質基質差速離心法源于必修1 P47“科學方法”: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過程:將細胞膜破壞后,形成由各種細胞器和細胞中其他物質組成的勻漿,將勻漿放入離心管中,采取逐漸 離心速率的方法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器。提高教材隱性知識2.常見細胞器的結構及功能(1)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有氧呼吸葉綠體(2)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細胞器病毒或細菌水解酶植物細胞中沒有溶酶體,但其圓球體和液泡內含有多種酸性水解酶,具有相當于動物溶酶體的作用。拓展蛋白質輸通道工、分類和包裝細胞壁運加(3)無膜結構的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生產蛋白質中心粒有絲分裂3.多角度比較各種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液泡葉綠體中心體核糖體核糖體線粒體、中心體、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結構與功能中的“一定”與“不一定”(1)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有葉綠體(如藍細菌),但高等植物細胞的光合作用一定在葉綠體中進行。(2)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線粒體,但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一定有線粒體參與。(3)所有生物,其蛋白質合成場所一定是核糖體。(4)葡萄糖→丙酮酸一定不發生在細胞器中。易錯提醒4.細胞骨架蛋白質纖維細胞的形態許多細胞器能量轉化(1)細胞內具備運輸功能的物質或結構有結合水、囊泡、細胞骨架、tRNA(2024·河北,1改編)( )提示 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不具備運輸功能。×判斷正誤(2)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葉綠體基質所含核酸的種類相同(2020·江蘇,3B)( )提示 細胞質基質中通常不含DNA。×(3)差速離心法的應用促進了對細胞器的認識(2024·廣東,4B)( )√溶酶體的特點和作用人體細胞內的溶酶體是一種含有多種水解酶的細胞器,其內部的pH為5左右。溶酶體的作用存在胞吞和自噬兩種途徑,如圖表示吞噬細胞內溶酶體的產生和作用過程。結合圖示思考回答下列問題:關鍵能力提升(1)從圖中可以看出,與溶酶體產生直接相關的細胞器是 ,與水解酶合成和加工有關的細胞器有 (至少答3種)。(2)已知酶在不同pH下的催化活性不同,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體內的水解酶泄漏到細胞質基質中不會引起細胞損傷,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高爾基體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細胞質基質中的pH與溶酶體內的不同,導致酶活性降低或喪失(3)衰老的線粒體功能逐漸退化,會直接影響有氧呼吸的第 階段。其在自噬溶酶體內被水解后,其產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測,在環境中營養物質缺乏時,癌細胞仍能存活的原因可能是 。二、三排出細胞或在細胞內被利用癌細胞中自噬作用強,可獲得更多的能量和物質(4)據圖分析,與溶酶體相比,自噬體在結構上的主要特征是具有 。溶酶體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溶酶體膜不被分解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雙層膜提示 溶酶體膜的成分可能被修飾,使得酶不能對其發揮作用。(5)新屠宰的家畜家禽,如果馬上把肉做熟了吃,這時候的肉比較老,過一段時間再煮,肉反而鮮嫩。這可能與肌細胞內哪一種細胞器的作用有關?請利用所學生物學知識解釋其原因。提示 可能與肌細胞內溶酶體的作用有關。細胞死亡后,溶酶體膜破裂,各種水解酶釋放出來,分解細胞中的蛋白質等物質,這時畜、禽肉烹飪后更鮮嫩,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遷移應用評價考向一 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1.(2024·重慶,1)蘋果變甜主要是因為多糖水解為可溶性糖,細胞中可溶性糖儲存的主要場所是A.葉綠體 B.液泡C.內質網 D.溶酶體√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含有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據此可知,葉綠體不是蘋果細胞中可溶性糖儲存的主要場所,A不符合題意;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細胞中,內有細胞液,含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據此可知,蘋果細胞中的可溶性糖儲存的主要場所是液泡,B符合題意;內質網是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的合成、加工場所和運輸通道。據此可知,內質網不是蘋果細胞中可溶性糖儲存的主要場所,C不符合題意;溶酶體主要分布在動物細胞中,是細胞的“消化車間”,內部含有多種水解酶。據此可知,溶酶體不是蘋果細胞中可溶性糖儲存的主要場所,D不符合題意。2.(2025·陜西適應性演練)將肝臟組織勻漿用差速離心等方法獲得不同的細胞結構和組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若離心沉淀物中含細胞核,則其中具有可被甲紫溶液染色的物質B.某細胞結構是“生產蛋白質的機器”,則其形成與核仁有關C.對分離到的線粒體進行檢測,發現其基質中有能分解葡萄糖的酶D.某具膜細胞結構中檢測到多種水解酶,其應是細胞的“消化車間”√若離心沉淀物中含細胞核,則其中具有可被甲紫溶液染色的物質——染色體,染色體可被堿性染料染色,A正確;某細胞結構是“生產蛋白質的機器”,即為核糖體,核糖體的形成與核仁有關,B正確;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基質中沒有能分解葡萄糖的酶,C錯誤;某具膜細胞結構中可檢測到多種水解酶,其應是溶酶體,是細胞的“消化車間”,D正確。3.(2025·河南適應性演練)植物可通過細胞自噬實現自清潔和脅迫應答。在自噬過程中,受損蛋白質或細胞器被膜包裹后形成自噬小體,自噬小體與液泡融合進而完成內容物的降解和利用。下列推測錯誤的是A.內質網可以為植物自噬小體的膜結構提供原材料B.植物自噬小體的錨定和運輸與細胞骨架密切相關C.液泡中含有多種水解酶,有類似于溶酶體的功能D.鈉鹽脅迫下,植物減弱細胞自噬活動以維持生存√內質網是脂質的合成車間,自噬小體膜結構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因此內質網可以為植物自噬小體的膜結構提供原材料,A正確;細胞骨架與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故植物自噬小體的錨定和運輸與細胞骨架密切相關,B正確;鈉鹽脅迫下,植物通過增強細胞自噬活動以維持生存,D錯誤。返回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 考點二 >必備知識整合1.實驗原理葉綠體的運動2.選材及原因實驗 觀察葉綠體 觀察細胞質的流動選材 蘚類葉 菠菜葉或番薯葉稍帶些葉肉的下表皮 新鮮的黑藻原因 葉片很薄,僅有一兩層葉肉細胞,葉綠體較大,不需要加工可直接制片 細胞排列疏松,易撕取;所含葉綠體數目少,個體大 黑藻幼嫩的小葉扁平,只有一層細胞,存在葉綠體,易觀察3.實驗步驟(1)觀察葉綠體稍帶些葉肉的下表皮清水葉綠體(2)觀察細胞質的流動葉綠體隨細胞質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實驗的四個注意點(1)高等綠色植物的葉綠體呈橢球或球形,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可以運動,改變橢球體的方向。在強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側面朝向光源,這樣既能接受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強光灼傷;在弱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正面朝向光源利于接受光照進行光合作用。(2)實驗過程中對裝片的要求:做實驗時要使臨時裝片始終保持有水狀態,以免影響細胞活性。(3)植物細胞的細胞質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這對于活細胞完成生命活動的意義是隨著細胞質的不斷旋轉流動,葉綠體、線粒體等細胞器和無機鹽、蛋白質、各種酶等物質遍布整個細胞,有利于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等各種生命活動。(4)在觀察細胞質流動時,事先把黑藻放在光照、室溫條件下培養,其目的是促進細胞質的流動。若觀察時發現細胞質不流動,或者流動很慢,應立即采取措施,如適度照光、適當加溫、切傷葉片等,加速細胞質流動。(1)觀察黑藻葉肉細胞的胞質流動時,只有部分細胞的葉綠體在運動,是由取材不當引起的(2024·北京,14B)( )提示 出現此情況可能是部分細胞代謝低引起的。×判斷正誤(2)在進行“觀察葉綠體”的活動中,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葉綠體中的基粒由類囊體堆疊而成(2021·浙江1月選考,6D)( )提示 葉綠體中的基粒和類囊體屬于亞顯微結構,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考向二 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4.在進行觀察葉綠體的活動中,先將黑藻放在光照、溫度等適宜條件下預處理培養,然后進行觀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制作臨時裝片時,實驗材料不需要染色B.黑藻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制作臨時裝片時不需要切片C.預處理可減少黑藻細胞中葉綠體的數量,便于觀察D.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葉綠體內部的各種結構√遷移應用評價葉綠體呈現綠色,用顯微鏡可以直接觀察到,因此制作臨時裝片時,實驗材料不需要染色,A正確;黑藻是一種多細胞藻類,其葉片是由單層細胞組成的,可以直接用葉片制作成臨時裝片,B錯誤;預處理的目的是有利于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保持細胞的活性,更有利于觀察葉綠體的形態,不會減少黑藻細胞中葉綠體的數量,C錯誤;高倍鏡下觀察不到葉綠體內部的各種結構,只能觀察到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情況,D錯誤。5.(2025·鎮江模擬)下列關于“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實驗敘述,正確的是A.菠菜葉的下表皮含有豐富且體積較大的葉綠體,是觀察葉綠體的理想材料B.用高倍鏡觀察菠菜細胞葉綠體形態時,臨時裝片需要保持有水狀態C.轉動轉換器由低倍鏡轉到高倍鏡后,將待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D.觀察細胞質流動時,若看到細胞質順時針方向流動,實際流動方向是逆時針√若用菠菜葉作實驗材料,要取菠菜葉的下表皮并稍帶些葉肉,因為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A錯誤;用高倍鏡觀察菠菜細胞的葉綠體形態時,臨時裝片需要保持有水狀態,使細胞保持活性,這樣才能進行實驗觀察,B正確;由低倍鏡轉到高倍鏡前,將待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C錯誤;若顯微鏡視野中細胞質沿順時針方向流動,顯微鏡下的環流方向與實際環流方向一致,所以實際流動方向也是順時針,D錯誤。一、過教材下列關于細胞和細胞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A.差速離心法主要是采取逐漸降低離心速率來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器B.大腸桿菌中,核糖體有的附著在內質網上,有的游離在細胞質中C.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都是含有核酸的細胞器D.大熊貓胰腺細胞內雙層膜細胞器有線粒體和高爾基體E.溶酶體合成的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和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F.胰腺腺泡細胞中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發達,線粒體的數量也較多√√G.被稱為“軟黃金”的黑枸杞,其果實呈深黑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導致的H.液泡和葉綠體都是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其內都含有葉綠素、花青素等色素I.細胞骨架是由纖維素組成的網架結構,與細胞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J.細胞骨架能錨定并支撐許多細胞器,與細胞的運動、物質運輸和能量轉化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K.常用蘚類葉作為觀察葉綠體的材料,是因為葉片薄、葉綠體多L.在高倍鏡下可以觀察到葉綠體基質中由類囊體堆疊形成的基粒M.黑藻葉綠體的分布不隨光照強度和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差速離心法主要是采取逐漸提高離心速率來分離不同大小的細胞器,A錯誤;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沒有內質網,B錯誤;高爾基體是具有單層膜的細胞器,D錯誤;水解酶是核糖體合成的,E錯誤;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H錯誤;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I錯誤;觀察葉綠體時,常用蘚類葉片的原因:蘚類葉片很薄,僅有一兩層葉肉細胞,細胞中葉綠體數量較少、但體積較大,可以直接用來制作臨時裝片,K錯誤;高倍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而觀察葉綠體基質中由類囊體堆疊形成的基粒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L錯誤;葉綠體在光照較強時,以較小的面朝向光源,避免被灼傷,光照較弱時,以較大的面朝向光源,便于吸收較多的光,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M錯誤。二、過高考(2020·全國Ⅱ·30節選)為了研究細胞器的功能,某同學將正常葉片置于適量的溶液B中,用組織搗碎機破碎細胞,再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該實驗所用溶液B應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pH應與細胞質基質的相同;滲透壓應與細胞內的相同返回課時精練對一對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B A A D B A C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A C B C D(1)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蛋白質纖維(2)單 蘇丹Ⅲ染液(3)溶酶體與脂滴融合 物質運輸、信息交流(4)調節脂滴生成與分解或抑制脂滴生成或促進脂滴分解或改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位點結構16.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一、選擇題1.(2022·廣東,8)將正常線粒體各部分分離,結果見圖。含有線粒體DNA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線粒體DNA分布于線粒體基質,故將正常線粒體各部分分離后,線粒體DNA應該位于③(線粒體基質)中,C符合題意。2.(2023·廣東,4)下列敘述中,能支持將線粒體用于生物進化研究的是A.線粒體基因遺傳時遵循孟德爾定律B.線粒體DNA復制時可能發生突變C.線粒體存在于各地質年代生物細胞中D.線粒體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孟德爾遺傳定律適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遺傳,線粒體基因屬于質基因,其遺傳不遵循孟德爾定律,A不符合題意;線粒體DNA復制時可能發生突變,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符合題意;真核生物出現前,生物細胞中不存在線粒體,C不符合題意;有絲分裂是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線粒體不能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增殖,D不符合題意。答案3.(2022·重慶,1)以蠶豆根尖為實驗材料,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觀察到的是A.中心體 B.染色體 C.細胞核 D.細胞壁√中心體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觀察,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且蠶豆是高等植物,其根尖細胞中無中心體,A符合題意;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染色體時,利用堿性染料著色,便能夠進行觀察,B不符合題意;細胞核體積較大,在光學顯微鏡下很容易找到,C不符合題意;細胞壁位于細胞的最外面,具有保護、支持細胞的功能,在光學顯微鏡下很容易找到,D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4.(2024·江西,1)溶酶體膜穩定性下降,可導致溶酶體中酶類物質外溢,引起機體異常,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下列有關溶酶體的說法,錯誤的是A.溶酶體的穩定性依賴其雙層膜結構B.溶酶體中的蛋白酶在核糖體中合成C.從溶酶體外溢出的酶主要是水解酶D.從溶酶體外溢后,大多數酶的活性會降低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溶酶體為單層膜細胞器,A錯誤;溶酶體內的蛋白酶的本質是蛋白質,合成場所是核糖體,B正確;溶酶體中含有多種水解酶,因此,從溶酶體外溢出的酶主要是水解酶,C正確;水解酶從溶酶體外溢后,由于細胞質基質的pH(7.0左右)和溶酶體內的pH(5.0左右)有差異,因此大多數酶的活性會降低,D正確。答案5.(2023·山東,2)溶酶體膜上的H+載體蛋白和Cl-/H+轉運蛋白都能運輸H+,溶酶體內H+濃度由H+載體蛋白維持,Cl-/H+轉運蛋白在H+濃度梯度驅動下,運出H+的同時把Cl-逆濃度梯度運入溶酶體。Cl-/H+轉運蛋白缺失突變體的細胞中,因Cl-轉運受阻導致溶酶體內的吞噬物積累,嚴重時可導致溶酶體破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H+進入溶酶體的方式屬于主動運輸B.H+載體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體內的吞噬物積累C.該突變體的細胞中損傷和衰老的細胞器無法得到及時清除D.溶酶體破裂后,釋放到細胞質基質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Cl-/H+轉運蛋白在H+濃度梯度驅動下,運出H+的同時把Cl-逆濃度梯度運入溶酶體,說明H+濃度在溶酶體內較高,因此H+進入溶酶體為逆濃度運輸,屬于主動運輸,A正確;溶酶體內H+濃度由H+載體蛋白維持,若H+載體蛋白失活,溶酶體內H+濃度降低會導致Cl-轉運受阻,進而導致溶酶體內的吞噬物積累,B正確;Cl-/H+轉運蛋白缺失突變體的細胞中,因Cl-轉運受阻導致溶酶體內的吞噬物積累,該突變體的細胞中損傷和衰老的細胞器無法得到及時清除,C正確;細胞質基質中的pH與溶酶體內的pH不同,溶酶體破裂后,釋放到細胞質基質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6.(2025·安徽鼎尖聯盟期中)不恰當的卵巢刺激會使卵母細胞內光面內質網聚集形成圓形、扁平且清晰的盤狀物的一種異常形態,進而對卵母細胞造成損害,從而降低卵母細胞的生殖潛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卵母細胞光面內質網的聚集依賴膜的流動性B.卵母細胞光面內質網聚集可能影響細胞板的形成C.卵母細胞內質網是一個連續的內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統D.卵母細胞粗面內質網的膜上可能含有核糖體的附著位點√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卵母細胞內質網是一個連續的內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統,包括光面內質網和粗面內質網,其中卵母細胞光面內質網屬于生物膜系統,其聚集依賴膜的流動性,卵母細胞粗面內質網的膜上可能含有核糖體的附著位點,A、C、D正確;結合“不恰當的卵巢刺激會使卵母細胞內光面內質網聚集形成圓形、扁平且清晰的盤狀物的一種異常形態”可知,該過程發生在動物細胞內,不存在細胞板,B錯誤。7.(2024·安徽,2)變形蟲可通過細胞表面形成臨時性細胞突起進行移動和攝食。科研人員用特定熒光物質處理變形蟲,發現移動部分的細胞質中聚集有被標記的纖維網架結構,并伴有纖維的消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被熒光標記的網架結構屬于細胞骨架,與變形蟲的形態變化有關B.溶酶體中的水解酶進入細胞質基質,將攝入的食物分解為小分子C.變形蟲通過胞吞方式攝取食物,該過程不需要質膜上的蛋白質參與D.變形蟲移動過程中,纖維的消長是由其構成蛋白的不斷組裝所致√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維持著細胞的形態,錨定并支撐著許多細胞器,由題意可知,被熒光標記的網架結構屬于細胞骨架,與變形蟲的形態變化有關,A正確;變形蟲攝入的食物進入溶酶體中,被溶酶體中的水解酶分解為小分子,B錯誤;變形蟲通過胞吞方式攝取食物,該過程需要質膜上的蛋白質進行識別,C錯誤;變形蟲移動過程中,纖維的消長是由其構成蛋白的不斷組裝與去組裝所致,D錯誤。答案8.(2023·湖南,2)關于細胞結構與功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骨架被破壞,將影響細胞運動、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動B.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質等組分,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C.線粒體內膜含有豐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場所D.內質網是一種膜性管道系統,是蛋白質的合成、加工場所和運輸通道√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細胞骨架與細胞運動、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故細胞骨架破壞會影響這些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A正確;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C錯誤;內質網是由膜圍成的管狀、泡狀或扁平囊狀結構連接形成一個連續的內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統,是蛋白質的合成、加工場所和運輸通道,D正確。答案9.如圖是陽生植物蒲公英某細胞器的電鏡照片,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結構①有兩層生物膜,內膜面積比外膜面積大B.結構②上分布著吸收、傳遞、轉換光能的光敏色素C.結構③中含有核糖體,能翻譯出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D.適當遮陰后,結構②的數量和膜面積急劇減少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結構①有兩層生物膜,但葉綠體的內外膜面積幾乎相等,A錯誤;結構②是由類囊體薄膜堆疊構成的基粒,類囊體薄膜上分布著吸收、傳遞、轉換光能的光合色素,而光敏色素分布于植物的各個器官中,光的受體是植物體自身合成的一種調節生長發育的蛋白質,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葉綠體是半自主性細胞器,其結構③葉綠體基質中含有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能翻譯出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C正確;適當遮陰后,光照強度減弱,為適應這一變化,結構②基粒的數量和膜面積均會有所增加,D錯誤。10.(2024·湖南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聯考)質體是一類合成或儲存糖類的雙層膜細胞器。根據所含色素不同,可將質體分成葉綠體、有色體(含有胡蘿卜素與葉黃素,分布在花和果實中)和白色體(不含色素,分布在植物體不見光的部位)三種類型,三者的形成和相互關系見圖。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質體可能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B.線粒體具有雙層膜,可能是質體的一種C.番茄果實顏色變化與質體的轉化有關D.馬鈴薯塊莖露出地面部分會出現部分綠色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線粒體不能儲存和合成糖類,故線粒體不是質體,B錯誤;番茄幼果向成果轉換過程中,顏色經歷變化過程,而質體有色素且能相互轉化,因此番茄果實顏色變化與質體的轉化有關,C正確;馬鈴薯塊莖平時藏于地下,富含白色體,見光轉化成葉綠體,故馬鈴薯塊莖露出地面部分會出現部分綠色,D正確。分析題意和題圖可知,質體的不同類型分布于植物體的不同類型細胞,可能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A正確;11.酵母菌API蛋白是一種進入液泡后才能成熟的蛋白質,其進入液泡有兩種途徑。途徑甲是在饑餓條件下,形成較大的雙層膜包被的自噬小泡,自噬小泡攜帶著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質與液泡膜融合,以單層膜泡進入液泡;途徑乙是在營養充足條件下,形成體積較小的Cvt小泡,該小泡僅特異性地攜帶API與液泡膜融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自噬小泡的內膜與液泡膜融合后,API進入液泡B.衰老的線粒體可通過類似途徑甲的過程進入液泡C.自噬小泡和Cvt小泡的移動過程與細胞骨架有關D.酵母菌的液泡與動物細胞的溶酶體結構和功能相似√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自噬小泡攜帶著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質與液泡膜融合,以單層膜泡進入液泡,自噬小泡的外膜與液泡膜融合后,API進入液泡,A錯誤。答案12.(2025·江西八所重點高中聯考)新研究表明線粒體有兩種分裂方式:中區分裂和外圍分裂(圖1 和圖2),兩種分裂方式都需要DRP1蛋白的參與。正常情況下線粒體進行中區分裂,當線粒體出現損傷時,頂端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線粒體進行外圍分裂,產生大小不等的線粒體。小的子線粒體不包含復制性DNA(mtDNA),繼而發生線粒體自噬。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線粒體的中區分裂和外圍分裂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細胞中B.正常情況下中區分裂可增加線粒體數量,外圍分裂會減少線粒體數量C.線粒體外圍分裂可能由高Ca2+、高 ROS導致 DRP1蛋白在線粒體上的位置不同而發生D.線粒體自噬過程需要溶酶體合成的多種水解酶的參與,有利于物質重復利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中區分裂可增加線粒體的數量,外圍分裂可產生大小兩個線粒體,小的線粒體發生自噬,大的線粒體仍然存在,不改變線粒體的數量,B錯誤;據圖分析可知,可能由高Ca2+、高ROS導致DRP1蛋白在線粒體上的位置不同而發生線粒體外圍分裂,C正確;水解酶是在核糖體處合成的,D錯誤。一個細胞中有多個線粒體,因此有的細胞中部分線粒體損傷時就可能存在兩種分裂方式,A錯誤;13.(2024·湖南,8)以黑藻為材料探究影響細胞質流動速率的因素,實驗結果表明新葉、老葉不同區域的細胞質流動速率不同,且新葉比老葉每個對應區域的細胞質流動速率都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實驗的自變量包括黑藻葉齡及同一葉片的不同區域B.細胞內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越高,細胞質流動速率越快C.材料的新鮮程度、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強度是實驗成功的關鍵D.細胞質中葉綠體的運動速率可作為細胞質流動速率的指標√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該實驗的實驗目的是探究新葉、老葉不同區域的細胞質流動速率,因此該實驗的自變量有黑藻葉齡、同一葉片的不同區域,A正確;通常來說,細胞內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細胞的新陳代謝就越旺盛,因此細胞內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越低,細胞質流動速率越快,B錯誤;選擇新鮮的葉片,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強度下,黑藻細胞質的流動速率較快,實驗容易取得成功,C正確;觀察細胞質的流動時,常以細胞質基質中葉綠體的運動作為標志,D正確。14.(2024·蘇州聯考)如圖為人體細胞的電鏡觀察照片,乙為溶酶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器甲、溶酶體均參與該細胞生物膜系統的組成B.清除衰老細胞器甲的過程與溶酶體作用密切相關C.細胞器甲內膜向內折疊有利于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D.溶酶體起源于高爾基體的過程需要細胞器甲的參與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葡萄糖不能進入線粒體,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C錯誤。15.已知生物毒素a是由蛋白質b經過糖鏈修飾的糖蛋白,通過胞吞進入細胞,專一性地抑制人核糖體的功能。為研究a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某小組取a、b和c(由a經高溫加熱處理獲得,糖鏈不變)三種蛋白樣品,分別加入三組等量的某種癌細胞(X)培養物中,適當培養后,檢測X細胞內樣品蛋白質的含量和X細胞活力(初始細胞活力為100%),結果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下列相關分析不合理的是A.動物細胞中,蛋白質的糖鏈修飾可能發生在內質網中B.根據圖1可知,糖蛋白進入細胞幾乎不受蛋白質b變性的影響C.生物毒素a組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量少于蛋白質b組細胞的D.生物毒素a能顯著抑制X細胞的活力,主要依賴糖鏈和蛋白質b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蛋白質的加工主要在內質網中進行,所以動物細胞中,蛋白質的糖鏈修飾可能發生在內質網中,A合理;細胞內樣品蛋白質b的含量基本不變,說明蛋白質b未進入細胞,蛋白質a、c含量相差不大,c蛋白質部分變性,說明糖蛋白進入細胞幾乎不受蛋白質b變性的影響,B合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由圖2可知,a組細胞活力降低,b組細胞活力基本不變,則生物毒素a組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量少于蛋白質b組細胞的,C合理;蛋白質a和c都含有糖鏈,根據實驗和圖2可知,a能正常發揮抑制X細胞活力的作用,但蛋白質空間結構被破壞的c不能,說明生物毒素a抑制X細胞活力主要是由蛋白質b的空間結構決定的,D不合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二、非選擇題16.(2024·黃岡一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糖高脂食物過量攝入導致的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等疾病高發,此類疾病與脂滴的代謝異常有關。脂滴是細胞內儲存脂質的一種細胞器,可以與細胞中的多種細胞器相互作用,部分關系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圖中除溶酶體和脂滴外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細胞器之間存在由___________組成的細胞骨架,錨定并支撐著各種細胞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蛋白質纖維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2)中性脂在內質網膜內合成后,在磷脂雙分子層中間聚集以“出芽”形式與內質網膜分離,繼而成為成熟脂滴。據此推測脂滴的膜是由磷脂____(填“單”或“雙”)分子層組成,在顯微鏡下可使用___________(填試劑)對脂滴進行檢測。單蘇丹Ⅲ染液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中性脂在內質網膜內合成后,在磷脂雙分子層中間聚集以“出芽”形式與內質網膜分離,脂滴內含有脂肪,因此脂滴的膜由磷脂單分子層組成,頭部在外側,尾部在內側。蘇丹Ⅲ染液可將脂肪染色。(3)機體營養匱乏時,脂滴中的脂肪可通過脂噬途徑被分解。脂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自噬小體,其內的中性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如圖所示線粒體與多種細胞器間通過膜接觸位點實現連接,脂噬的產物可通過該結構進入線粒體氧化分解。膜接觸位點中還存在受體蛋白,依據上述信息,該結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溶酶體與脂滴融合物質運輸、信息交流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結合圖形和細胞自噬的知識可知,脂滴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小體。依據圖形信息, 膜接觸位點實現了各種細胞器的連接,膜接觸位點中還存在受體蛋白,因此,該結構能夠實現不同細胞器之間的物質運輸、信息交流。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4)研究表明NASH患者肝臟細胞內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位點的結構是不完整的。綜合上述信息,可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等方向研發治療NASH的藥物。調節脂滴生成與分解或抑制脂滴生成或促進脂滴分解或改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位點結構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NASH患者肝臟細胞內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位點的結構是不完整的。膜接觸位點實現了各種細胞器的連接,膜接觸位點中還存在受體蛋白,可從調節脂滴生成與分解或抑制脂滴生成或促進脂滴分解或改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位點結構等方向研發治療NASH的藥物。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 第5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分工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二單元 第5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分工.docx 第二單元 第5課時 細胞器之間的分工.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