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走近細胞選擇題1~12題,每小題5分,13~15題,每小題6分,共78分。一、選擇題1.(2024·肇慶二模)細胞學說的建立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建立者,運用不完全歸納法概括了其主要內容B.細胞學說認為生物由細胞及細胞產物構成,較好地闡明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C.細胞學說的建立經歷了器官、組織、細胞、分子水平的認知過程D.魏爾肖總結出“新細胞是由老細胞通過有絲分裂產生的”2.(2023·遼寧,1)科學家根據對部分植物細胞觀察的結果,得出“植物細胞都有細胞核”的結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早期的細胞研究主要運用了觀察法B.上述結論的得出運用了歸納法C.運用假說—演繹法將上述結論推演至原核細胞也成立D.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可研究細胞核內的物質變化3.(2024·廣東專題復習)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人的生長發育是以細胞增殖和分化為基礎的B.大熊貓體內的單個細胞就可以完成全身各項生命活動C.生物和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是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D.體操運動員完成單杠動作離不開肌肉細胞的收縮與舒張4.(2024·全國甲,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病毒通常是由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構成的單細胞生物B.原核生物因為沒有線粒體所以都不能進行有氧呼吸C.哺乳動物同一個體中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有可能不同D.小麥根細胞吸收離子消耗的ATP主要由葉綠體產生5.(2025·武威期中)某部門檢測出三株NDM1耐藥基因陽性細菌,下列關于“NDM1超級細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為獲得大量的“NDM1超級細菌”,可在體外用培養基培養B.與人體細胞相比,“NDM1超級細菌”在結構上的最主要區別是有細胞壁C.“NDM1超級細菌”具有與真核細胞相似的細胞膜、核糖體和遺傳物質DNAD.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看,“NDM1超級細菌”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6.(2024·德陽一模)顯微鏡是打開微觀視野的重要工具。下列關于顯微鏡的操作方法,錯誤的是( )A.使物像更清晰——調節細準焦螺旋B.使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更多——換用低倍鏡C.確定視野中的污物位置——轉動反光鏡D.將視野下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向下方移動裝片7.(2021·湖南,1)關于下列微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藍細菌內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B.酵母菌有細胞壁和核糖體,屬于單細胞原核生物C.破傷風桿菌細胞內不含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D.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細胞內含有染色質和核糖體8.如圖為兩種生物的細胞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示兩種細胞中都有兩種核酸B.變形蟲細胞內食物泡的形成體現了膜的選擇透過性C.細菌細胞鞭毛運動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D.細胞壁是系統的邊界,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質不能自由通過9.(2024·沈陽二模)某種具有膜結構的病毒專門侵染藍細菌。下列有關該病毒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組成成分中含核酸、蛋白質及脂質B.增殖所需原料、能量由藍細菌提供C.可直接接種到固體培養基上進行培養D.可用于治理藍細菌引起的水華10.下列關于T2噬菌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T2噬菌體是一種細菌病毒,只能寄生在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體內B.T2噬菌體不僅核酸和蛋白質中含P元素,其外被的包膜也含有P元素C.T2噬菌體可利用寄主體內的物質大量增殖D.T2噬菌體體內含有兩種核酸、五種堿基11.(2022·海南,1)脊髓灰質炎病毒已被科學家人工合成。該人工合成病毒能夠引發小鼠脊髓灰質炎,但其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人工合成病毒的結構和功能與天然病毒的完全相同B.該人工合成病毒和原核細胞都有細胞膜,無細胞核C.該人工合成病毒和真核細胞都能進行細胞呼吸D.該人工合成病毒、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都含有遺傳物質12.我國衛生系統將豬流感病毒命名為甲型 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別指的是病毒表面兩大類蛋白質——血細胞凝集素和神經氨酸酶,病毒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利用高溫等常規方法可以殺滅甲型H1N1 流感病毒B.病毒具有一定的結構,是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之一C.該病毒的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糖核苷酸D.病毒表面的兩類蛋白質是在類脂層內合成的13.(2021·遼寧,3)下列有關病毒在生物學和醫學領域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滅活的病毒可用于誘導動物細胞融合B.用特定的病毒免疫小鼠可制備單克隆抗體C.基因工程中常用噬菌體轉化植物細胞D.經滅活或減毒處理的病毒可用于免疫預防14.(2024·廈門期中)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痢疾內變形蟲是原生動物,能通過胞吐分泌蛋白酶,溶解人的腸壁組織,通過胞吞將腸壁細胞消化,并引發阿米巴痢疾。黏菌是一群類似霉菌的生物,在分類學上介于動物和真菌之間,形態各異,多營腐生生活,少數寄生在經濟作物上,危害寄主,與顫藍細菌一樣沒有葉綠體。下列有關痢疾內變形蟲、黏菌和顫藍細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A.痢疾內變形蟲細胞內無線粒體,所以不存在增大膜面積的細胞結構B.痢疾內變形蟲細胞膜上沒有蛋白酶的載體,胞吞腸壁細胞需要消耗能量C.黏菌和顫藍細菌均是異養生物,雖然都沒有葉綠體,但是均能進行光合作用D.黏菌和顫藍細菌完成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遺傳物質均為DNA,主要分布于細胞核內15.(2024·泰安期中)關于真核細胞葉綠體的起源,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解釋:約十幾億年前,有一種原始真核生物吞噬了藍細菌,有些未被消化的藍細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廢物”制造營養物質,逐漸進化為葉綠體,演變過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藍細菌可為原始真核生物的線粒體提供氧氣B.原始真核生物和藍細菌均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C.圖中被吞噬且未被消化的藍細菌的細胞膜最終演化為葉綠體外膜D.據此推測線粒體可能是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種厭氧型細菌形成的二、非選擇題16.(22分)(2024·三明開學考)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物種資源極為豐富,是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以下是濕地中常見的幾種單細胞生物,結合生物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在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該自然保護區屬于________層次,保護區內所有的東方白鸛屬于________層次。(2)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圖中細胞中都有的細胞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2個),這體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圖中與綠色開花植物細胞的結構最相似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結構與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采集濕地水樣進行顯微觀察,如圖所示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不同視野,若將視野1轉為視野2,正確的操作步驟是______________(選擇下列需要進行的操作進行排序,填序號);若使用顯微鏡時,視野出現一半亮一半暗,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兩點)。①調節粗準焦螺旋抬高鏡筒 ②調節光圈使視野明亮 ③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④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菹蛴乙苿友b片?、尴蜃笠苿友b片第1課時 走近細胞(解析版)選擇題1~12題,每小題5分,13~15題,每小題6分,共78分。一、選擇題1.(2024·肇慶二模)細胞學說的建立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建立者,運用不完全歸納法概括了其主要內容B.細胞學說認為生物由細胞及細胞產物構成,較好地闡明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C.細胞學說的建立經歷了器官、組織、細胞、分子水平的認知過程D.魏爾肖總結出“新細胞是由老細胞通過有絲分裂產生的”答案 A解析 細胞學說認為動植物由細胞及細胞產物構成,B錯誤;細胞學說的建立經歷了器官、組織、細胞水平的認知過程,未達到分子水平,C錯誤;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未提到有絲分裂,D錯誤。2.(2023·遼寧,1)科學家根據對部分植物細胞觀察的結果,得出“植物細胞都有細胞核”的結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早期的細胞研究主要運用了觀察法B.上述結論的得出運用了歸納法C.運用假說—演繹法將上述結論推演至原核細胞也成立D.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可研究細胞核內的物質變化答案 C解析 細胞研究需要使用顯微鏡、放大鏡等工具,一般使用顯微鏡觀察,早期的細胞研究主要運用了觀察法,A正確;根據部分植物細胞都有細胞核,得出植物細胞都有細胞核這一結論,運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法,B正確;原核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錯誤;同位素標記法可以示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律,故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細胞核內的物質變化,D正確。3.(2024·廣東專題復習)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人的生長發育是以細胞增殖和分化為基礎的B.大熊貓體內的單個細胞就可以完成全身各項生命活動C.生物和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是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D.體操運動員完成單杠動作離不開肌肉細胞的收縮與舒張答案 B解析 大熊貓屬于多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因此大熊貓的單個細胞不能完成全身各項生命活動,B錯誤。4.(2024·全國甲,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病毒通常是由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構成的單細胞生物B.原核生物因為沒有線粒體所以都不能進行有氧呼吸C.哺乳動物同一個體中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有可能不同D.小麥根細胞吸收離子消耗的ATP主要由葉綠體產生答案 C解析 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構成,但沒有細胞結構,A錯誤;原核生物中含有與有氧呼吸相關的酶,也可以進行有氧呼吸,B錯誤;哺乳動物同一個體中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有可能不同,如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生殖細胞中的2倍,C正確;小麥根細胞不含葉綠體,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小麥根細胞吸收離子消耗的ATP主要由線粒體產生,D錯誤。5.(2025·武威期中)某部門檢測出三株NDM1耐藥基因陽性細菌,下列關于“NDM1超級細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為獲得大量的“NDM1超級細菌”,可在體外用培養基培養B.與人體細胞相比,“NDM1超級細菌”在結構上的最主要區別是有細胞壁C.“NDM1超級細菌”具有與真核細胞相似的細胞膜、核糖體和遺傳物質DNAD.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看,“NDM1超級細菌”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答案 B解析 超級細菌具有細胞結構,可用培養基直接培養,故為獲得大量的“NDM1超級細菌”,可在體外用培養基培養,A正確;超級細菌屬于原核生物,與人體細胞相比,“NDM1超級細菌”在結構上的最主要區別是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B錯誤;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遺傳物質DNA,C正確;“NDM1超級細菌”屬于單細胞原核生物,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看,“NDM1超級細菌”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D正確。6.(2024·德陽一模)顯微鏡是打開微觀視野的重要工具。下列關于顯微鏡的操作方法,錯誤的是( )A.使物像更清晰——調節細準焦螺旋B.使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更多——換用低倍鏡C.確定視野中的污物位置——轉動反光鏡D.將視野下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向下方移動裝片答案 C解析 視野中污物的位置可能在物鏡、目鏡或裝片上,因此若要確定視野中的污物位置,需要轉動物鏡,若污物不動,則需要轉動目鏡,若依然不動,則應該在裝片上,C錯誤。7.(2021·湖南,1)關于下列微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藍細菌內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B.酵母菌有細胞壁和核糖體,屬于單細胞原核生物C.破傷風桿菌細胞內不含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D.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細胞內含有染色質和核糖體答案 C解析 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原核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但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A錯誤;酵母菌是真菌,屬于單細胞真核生物,有細胞壁和核糖體,B錯誤;破傷風桿菌屬于原核生物,原核細胞中沒有線粒體,且破傷風桿菌是厭氧微生物,只能進行無氧呼吸,C正確;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無染色質,D錯誤。8.如圖為兩種生物的細胞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示兩種細胞中都有兩種核酸B.變形蟲細胞內食物泡的形成體現了膜的選擇透過性C.細菌細胞鞭毛運動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D.細胞壁是系統的邊界,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質不能自由通過答案 A解析 圖示兩種細胞中都有DNA和RNA兩種核酸,A正確;變形蟲細胞內食物泡的形成體現了膜的流動性,B錯誤;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中不含線粒體,C錯誤;細胞壁具有全透性,不是系統的邊界,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質能自由通過,D錯誤。9.(2024·沈陽二模)某種具有膜結構的病毒專門侵染藍細菌。下列有關該病毒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組成成分中含核酸、蛋白質及脂質B.增殖所需原料、能量由藍細菌提供C.可直接接種到固體培養基上進行培養D.可用于治理藍細菌引起的水華答案 C解析 病毒無細胞結構,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動,不能在培養基上生存,C錯誤。10.下列關于T2噬菌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T2噬菌體是一種細菌病毒,只能寄生在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體內B.T2噬菌體不僅核酸和蛋白質中含P元素,其外被的包膜也含有P元素C.T2噬菌體可利用寄主體內的物質大量增殖D.T2噬菌體體內含有兩種核酸、五種堿基答案 C解析 T2噬菌體是一種營專性寄生的細菌病毒,只能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A錯誤;T2噬菌體沒有包膜,核酸中含有P元素,B錯誤;T2噬菌體體內含有一種核酸(DNA)、四種堿基,D錯誤。11.(2022·海南,1)脊髓灰質炎病毒已被科學家人工合成。該人工合成病毒能夠引發小鼠脊髓灰質炎,但其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人工合成病毒的結構和功能與天然病毒的完全相同B.該人工合成病毒和原核細胞都有細胞膜,無細胞核C.該人工合成病毒和真核細胞都能進行細胞呼吸D.該人工合成病毒、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都含有遺傳物質答案 D解析 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據此可推測二者在結構和功能上存在差異,A錯誤;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進行細胞呼吸,只能在宿主細胞中增殖,B、C錯誤。12.我國衛生系統將豬流感病毒命名為甲型 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別指的是病毒表面兩大類蛋白質——血細胞凝集素和神經氨酸酶,病毒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利用高溫等常規方法可以殺滅甲型H1N1 流感病毒B.病毒具有一定的結構,是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之一C.該病毒的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糖核苷酸D.病毒表面的兩類蛋白質是在類脂層內合成的答案 A解析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因此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B錯誤;由圖可知,甲型 H1N1流感病毒是RNA病毒,遺傳信息儲存在該病毒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中,C錯誤;病毒的蛋白質的合成場所是宿主細胞的核糖體,D錯誤。13.(2021·遼寧,3)下列有關病毒在生物學和醫學領域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滅活的病毒可用于誘導動物細胞融合B.用特定的病毒免疫小鼠可制備單克隆抗體C.基因工程中常用噬菌體轉化植物細胞D.經滅活或減毒處理的病毒可用于免疫預防答案 C解析 促進動物細胞的融合方法除了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外,還可以采用滅活的病毒,A正確;病毒作為抗原可刺激機體發生特異性免疫,產生抗體,用特定的病毒免疫小鼠可制備單克隆抗體,B正確;基因工程中常用農桿菌轉化植物細胞,農桿菌的特點是其細胞內的Ti質粒上的T-DNA片段能夠轉移至受體細胞,并整合到受體細胞的染色體上,C錯誤;經過滅活或減毒處理的病毒可以作為免疫學中的疫苗,用于免疫預防,D正確。14.(2024·廈門期中)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痢疾內變形蟲是原生動物,能通過胞吐分泌蛋白酶,溶解人的腸壁組織,通過胞吞將腸壁細胞消化,并引發阿米巴痢疾。黏菌是一群類似霉菌的生物,在分類學上介于動物和真菌之間,形態各異,多營腐生生活,少數寄生在經濟作物上,危害寄主,與顫藍細菌一樣沒有葉綠體。下列有關痢疾內變形蟲、黏菌和顫藍細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A.痢疾內變形蟲細胞內無線粒體,所以不存在增大膜面積的細胞結構B.痢疾內變形蟲細胞膜上沒有蛋白酶的載體,胞吞腸壁細胞需要消耗能量C.黏菌和顫藍細菌均是異養生物,雖然都沒有葉綠體,但是均能進行光合作用D.黏菌和顫藍細菌完成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遺傳物質均為DNA,主要分布于細胞核內答案 B解析 結合題干信息“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痢疾內變形蟲是原生動物”可知,痢疾內變形蟲為真核生物,由于生活在腸道缺氧環境中,無線粒體,能通過胞吐分泌蛋白酶(即分泌蛋白),存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等增大膜面積的結構,A錯誤;結合題干信息“能通過胞吐分泌蛋白酶”可知,痢疾內變形蟲細胞膜上沒有蛋白酶的載體(但是需要借助相關蛋白質的作用),胞吞腸壁細胞需要消耗能量,B正確;結合題干信息可知,黏菌是異養生物,自身無法制造有機物,而顫藍細菌屬于自養生物,C錯誤;顫藍細菌為原核生物,無線粒體,無成形的細胞核,D錯誤。15.(2024·泰安期中)關于真核細胞葉綠體的起源,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解釋:約十幾億年前,有一種原始真核生物吞噬了藍細菌,有些未被消化的藍細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廢物”制造營養物質,逐漸進化為葉綠體,演變過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藍細菌可為原始真核生物的線粒體提供氧氣B.原始真核生物和藍細菌均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C.圖中被吞噬且未被消化的藍細菌的細胞膜最終演化為葉綠體外膜D.據此推測線粒體可能是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種厭氧型細菌形成的答案 A解析 藍細菌屬于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B錯誤;原始真核生物吞噬藍細菌的方式為胞吞,葉綠體的內膜起源最初的被吞噬且未被消化的藍細菌的細胞膜,而外膜則來自原始真核生物,C錯誤;線粒體具有雙層膜結構,線粒體可能是原始真核細胞吞噬好氧細菌形成的,D錯誤。二、非選擇題16.(22分)(2024·三明開學考)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物種資源極為豐富,是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以下是濕地中常見的幾種單細胞生物,結合生物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在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該自然保護區屬于________層次,保護區內所有的東方白鸛屬于________層次。(2)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圖中細胞中都有的細胞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2個),這體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圖中與綠色開花植物細胞的結構最相似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結構與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采集濕地水樣進行顯微觀察,如圖所示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不同視野,若將視野1轉為視野2,正確的操作步驟是______________(選擇下列需要進行的操作進行排序,填序號);若使用顯微鏡時,視野出現一半亮一半暗,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兩點)。①調節粗準焦螺旋抬高鏡筒?、谡{節光圈使視野明亮?、壅{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苻D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菹蛴乙苿友b片 ⑥向左移動裝片答案 (1)生態系統 種群 (2)藍細菌 藍細菌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細胞內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 (3)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 細胞的統一性 (4)衣藻 脊髓灰質炎病毒無細胞結構 (5)⑥④②③ 反光鏡角度調整不到位、遮光器的光圈調整不到位第1課時 走近細胞課標要求 1.說明有些生物體只有一個細胞,而有的由很多細胞構成, 這些細胞形態和功能多樣,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2.描述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最大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3.活動: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考情分析 1.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024·全國甲·T12.病毒 2023·北京·T15 2022·海南·T1 2021·遼寧·T3 2021·重慶·T23.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2024·北京·T1 2023·海南·T1 2022·遼寧·T1 2022·北京·T1 2021·湖南·T1 2021·河北·T1 2021·福建·T1考點一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1.細胞學說及其建立過程(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①請完成下列人物和對應事件的連線。②科學方法:細胞學說的建立應用了不完全歸納法(填“完全歸納法”或“不完全歸納法”)。(2)細胞學說的基本內容和意義2.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1)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①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統分別是細胞和生物圈。②單細胞生物不具有組織、器官、系統層次,細胞即是個體;植物沒有系統層次。③生物繁殖和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生態系統是由群落及其所處的無機環境構成的,因此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可含非生物成分。④原子、分子、化合物及細胞內的細胞器等成分不是(填“是”或“不是”)生命系統。3.非細胞形態的生物——病毒(1)新細胞產生方式的發現是對細胞學說的修正(2023·廣東,5A)( √ )(2)電子顯微鏡的發明促進細胞學說的提出(2024·廣東,4A)( × )提示 電子顯微鏡的發明是在細胞學說提出之后,細胞學說的提出主要基于光學顯微鏡的觀察和研究。病毒的結構和增殖豬心臟移植人體手術是人類首次嘗試將器官跨物種移植進活人體內的成功實例。異種器官移植需要解決各種安全問題,豬基因組中攜帶的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就是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潛在威脅,這些病毒能夠將自己的基因整合在豬基因組各處,進而感染人類細胞。如圖是PERV的生活史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PERV的最外層有脂質的囊膜包被,且有多種蛋白質,據此推測PERV進入宿主細胞的方式是什么?提示 依靠脂質膜和細胞膜的融合,以類似胞吞的方式進入宿主細胞。2.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繁殖時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宿主細胞提供逆轉錄酶。3.病毒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場所、模板分別由誰提供?提示 病毒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場所均由宿主細胞提供,病毒自身僅提供模板。4.PERV病毒的囊膜來源于哪里?提示 PERV病毒的囊膜來源于最后所在的宿主細胞。5.怎么理解“病毒屬于生物,卻又不屬于生命系統的任一結構層次”?提示 因為病毒能寄生在宿主(活細胞)內進行大量繁殖,產生子代,表現出生命的特征,所以病毒屬于生物;而病毒自身無細胞結構,因此不屬于生命系統的任一結構層次。考向一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1.(2021·廣東,2)“葛(葛藤)之覃兮,施于中谷(山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節選自《詩經·葛覃》)。詩句中描寫的美麗景象構成了一個( )A.黃鳥種群 B.生物群落C.自然生態系統 D.農業生態系統答案 C解析 分析題意可知,詩中描寫的有葛藤、黃鳥、灌木等生物,同時山谷包括了生活在其中的所有生物及無機環境,故它們共同構成一個自然生態系統,C符合題意。2.(2024·北京海淀一模)近期我國多地出現的“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所致。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病毒繁殖過程所需能量由自身有氧呼吸提供B.病毒是生物,但不屬于生命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層次C.該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后利用人體細胞的DNA合成自身蛋白質D.該病毒傳染性極強的原因之一是它的細胞體積小,可在空氣中快速傳播答案 B解析 該病毒繁殖過程所需能量由宿主細胞提供,A錯誤;病毒屬于生物,但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因此不屬于生命系統的任一結構層次,B正確,D錯誤;該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后利用人體細胞內的原料(氨基酸)合成自身蛋白質,C錯誤。考點二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1.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1)顯微鏡的使用方法(2)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和裝片移動規律(3)顯微鏡放大倍數分析(4)高倍鏡與低倍鏡的比較(5)情況分析2.兩種典型的原核細胞(1)圖甲、乙所示生物分別為藍細菌、大腸桿菌。(2)請寫出相關結構名稱: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擬核、⑤核糖體、⑥鞭毛。(3)生活方式:甲生物細胞中因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為自養生物;乙生物多數種類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為異養生物。[提醒]?、偎{細菌可進行光合作用,但無葉綠體;可進行有氧呼吸,但無線粒體。②藍細菌的常見種類有:色球藍細菌、念珠藍細菌、顫藍細菌、發菜等。3.列表比較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比較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最主要區別 細胞內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細胞內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細胞壁 主要成分為肽聚糖 植物細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動物細胞無細胞壁;大多數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細胞質 有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 有核糖體和其他細胞器細胞核 無核膜和核仁 有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存在形式 一般為環狀DNA 核DNA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染色體(質)轉錄和翻譯 可同時進行,轉錄在擬核中進行,翻譯在核糖體中進行 不可同時進行,轉錄主要在細胞核內進行,翻譯在細胞質(核糖體)內進行是否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 不遵循 核基因遵循,質基因不遵循可遺傳變異類型 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細胞分裂 一般為二分裂 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共性 都有相似的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都是DNA;都有核糖體[提醒] 真核細胞不一定有細胞核。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等。[教材隱性知識]?、僭从赑11“旁欄思考”:“原核細胞”中的“原”字指“原始”的含義;“真核細胞”中的“真”字指“真正”的含義;從進化的視角看,真核細胞是由原核細胞進化而來的。②源于P12“拓展應用”:支原體可能是最小、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與細菌的細胞結構的區別是支原體沒有細胞壁。4.細胞多樣性與統一性的分析(1)細胞多樣性的“兩個”原因(2)細胞統一性的原因及表現(1)觀察黑藻的細胞質流動時,在高倍鏡下先調粗準焦螺旋,再調細準焦螺旋(2024·江蘇,3B)( × )提示 在高倍鏡下觀察時,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2)硝化細菌沒有中心體,因而不能進行細胞分裂(2024·湖北,8C)( × )提示 硝化細菌是原核生物,只含核糖體這一種細胞器,其分裂時,DNA分子附著在細胞膜上并進行復制,然后隨著細胞膜的延長,復制的兩個DNA分子彼此分開;同時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向內生長,形成隔膜,將細胞質分成兩半,形成兩個子細胞,該過程即二分裂,依賴細胞膜和細胞壁。(3)藍細菌沒有線粒體,只能通過無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產生ATP(2022·江蘇,8C)( × )提示 藍細菌沒有線粒體,但能進行有氧呼吸。考向二 細胞的多樣性3.(2025·四川適應性演練)在硝化細菌中,不會發生的生命活動是( )A.核膜的消失與重建B.肽鍵的形成與斷裂C.ATP的合成與水解D.基因的轉錄與翻譯答案 A解析 硝化細菌是原核細胞,沒有核膜,真核細胞中進行分裂的細胞才會有核膜的消失與重建,A符合題意;硝化細菌能合成并有一定的機制來加工修飾相應的蛋白質,在其生命活動中有肽鍵的形成與斷裂,B不符合題意;所有細胞都有ATP的合成與水解,C不符合題意;硝化細菌以DNA為遺傳物質能夠通過轉錄與翻譯合成相應的蛋白質,D不符合題意。4.(2024·濟南模擬)肺炎支原體是一種單細胞生物,能在宿主細胞內寄生增殖。肺炎支原體中大型的DNA散布在細胞內各區域,常用DNA染色法檢測肺炎支原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肺炎支原體的擬核區域無核膜和核仁結構B.肺炎支原體的細胞壁起到支持和保護的作用C.肺炎支原體在宿主細胞內利用自身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D.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是肺炎支原體分裂的中期答案 C解析 肺炎支原體中大型的DNA散布在細胞內各區域,沒有擬核區,A錯誤;肺炎支原體沒有細胞壁,B錯誤;肺炎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可利用自身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C正確;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是有絲分裂中期,而肺炎支原體的分裂方式為二分裂,且沒有染色體,D錯誤。考向三 細胞的統一性5.(2024·北京,1)關于大腸桿菌和水綿的共同點,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都是真核生物B.能量代謝都發生在細胞器中C.都能進行光合作用D.都具有核糖體答案 D解析 水綿是真核生物,但大腸桿菌為細菌,是原核生物,A錯誤;大腸桿菌只有核糖體,無線粒體等其他細胞器,能量代謝不發生在細胞器中,B錯誤;水綿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大腸桿菌無光合色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錯誤;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核糖體這一細胞器,D正確。6.(2021·河北,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酵母菌和白細胞都有細胞骨架B.發菜和水綿都有葉綠體C.顫藍細菌、傘藻和小球藻都有細胞核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蟲都有細胞壁答案 A解析 酵母菌屬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白細胞是真核細胞,這兩種細胞都有細胞骨架,A正確;發菜屬于藍細菌,是原核生物,其細胞中沒有葉綠體,水綿細胞中具有葉綠體,B錯誤;顫藍細菌屬于藍細菌,沒有細胞核,只有擬核,傘藻和小球藻是真核生物,細胞中具有細胞核,C錯誤;黑藻是植物,具有細胞壁;根瘤菌是細菌,具有細胞壁;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不具有細胞壁,D錯誤。過教材1.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現并命名了細胞B.科學觀察和歸納概括的結合促進了細胞學說的建立和完善C.運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這一結論是不可靠的D.細胞學說闡明了一切生物都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E.多細胞生物中細胞都相對獨立地生活著,但同時又從屬于有機體的整體功能F.施萊登和施旺發現細胞是通過分裂產生的G.細胞學說的提出,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答案 BE解析 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現這些木栓組織由許多規則的小室組成,并把“小室”稱為細胞,A錯誤;在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中,科學家不僅運用了不完全歸納法,還揭示了動植物的個體與細胞的內在規律性關系(如細胞是動植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動物體是由受精卵這個細胞發育而成的),這樣的科學歸納比一般的不完全歸納更具可信度,C錯誤;并非所有的生物都有細胞結構,如病毒,細胞學說認為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D錯誤;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但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是由德國的魏爾肖總結出的,F錯誤;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的統一性,從而闡明了生物界的統一性,G錯誤。2.下列對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的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單細胞生物,一個細胞就是一個生物體,各項生命活動都是由細胞完成的B.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C.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D.猴痘病毒能夠獨立完成生命活動,也屬于生命系統的層次E.蛋白質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統”,也屬于“生命系統”的層次F.對單細胞生物而言,其生命系統的層次為細胞→種群→群落→生態系統G.生命系統的每個層次都是“系統”,能完整表現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H.生物個體中由功能相關的“器官”聯合組成的“系統”層次,是每種生物個體都具備的I.三岔湖里全部的魚構成一個種群J.“生態系統”是生命系統的一個層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區域相互間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所有生物K.江水、陽光、空氣等非生物因素不能參與生命系統的組成答案 DEHIJK解析 病毒可算作系統,但不能獨立進行生命活動,故不是生命系統,D錯誤;蛋白質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不能進行生命活動,不屬于“生命系統”層次,E錯誤;單細胞生物和植物沒有“系統”層次,H錯誤;三岔湖里全部的魚包括多個種群,不是一個種群,也不是一個群落,I錯誤;生態系統代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所有生物以及生活的無機環境,J錯誤;江水、陽光、空氣等非生物因素可參與組成生態系統,而生態系統是生命系統的一個層次,K錯誤。3.關于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選目鏡15×和物鏡40×組合觀察,則物像的面積是實物的600倍B.物鏡長度與放大倍數呈負相關,視野亮度與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呈負相關C.若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字母q,則載玻片上實際是字母dD.視野中一草履蟲向右游動,可向右移動裝片進行追蹤E.某一視野中充滿64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放大4倍,則該視野可觀察到約4個細胞F.在10×10的放大倍數下看到32個細胞,而且在視野的直徑上排成一行,則轉換為10×40的放大倍數后,看到的一行細胞數為2個G.換高倍物鏡觀察的順序:移動標本→轉動物鏡使其對準通光孔→調節光圈→調節細準焦螺旋H.若轉換高倍物鏡觀察,需要先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裝片I.低倍鏡換高倍鏡后,可以換大光圈或用凹面鏡使視野明亮J.移動裝片和轉動目鏡可判斷污物位置K.視野中一部分細胞比較清晰,另一部分細胞比較模糊,是因為組織切片厚薄不均L.在顯微鏡下觀察透明材料時,用較小的光圈M.因為病毒比較小,所以低倍鏡下觀察后,必須用高倍鏡觀察N.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一滴清水后,緩慢蓋上蓋玻片以避免產生氣泡答案 DEIJKL解析 目鏡15×和物鏡40×組合下長或寬的放大倍數為600,所以面積放大了600×600=360 000(倍),A錯誤;物鏡長度與放大倍數呈正相關(目鏡長度與放大倍數呈負相關), 視野亮度與顯微鏡放大倍數呈負相關(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B錯誤;顯微鏡視野中看到字母 q,則載玻片上實際是字母 b,C錯誤;由10×10轉換為10×40的放大倍數后,看到的一行細胞數為32÷4=8(個),F錯誤;換高倍物鏡觀察的順序: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調節光圈→調節細準焦螺旋,G錯誤;轉換高倍物鏡觀察,不需要先升鏡筒,直接轉動轉換器即可,若升鏡筒可能找不到要觀察的目標,H錯誤;病毒用光學顯微鏡觀察不到,M錯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一滴生理鹽水后,緩慢蓋上蓋玻片以避免產生氣泡,N錯誤。4.下列關于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描述,正確的是( )A.科學家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B.真核生物的細胞都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C.色球藍細菌、念珠藍細菌、顫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發菜屬于真核生物D.藍細菌的葉綠體中的藻藍素和葉綠素能吸收光能E.原核細胞沒有核膜,細胞內只含有一種核酸F.大腸桿菌的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G.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H.乳酸菌的細胞壁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作用下分解I.原核生物是單細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單細胞生物也有多細胞生物J.無論真核細胞還是原核細胞都有細胞膜與細胞質K.原核細胞的基因主要存在染色質中L.酵母菌的擬核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M.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存在DNA-蛋白質復合物,而原核細胞的擬核中不存在N.破壞支原體的細胞壁,是紅霉素能夠用于治療支原體肺炎的原因O.支原體細胞含有一個大型鏈狀DNA分子答案 AIJ解析 真核生物的細胞不都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B錯誤;發菜屬于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C錯誤;藍細菌沒有葉綠體,D錯誤;原核細胞也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E錯誤;大腸桿菌沒有線粒體,F錯誤;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G錯誤;乳酸菌細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不能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將其破壞,H錯誤;原核細胞沒有染色質,K錯誤;孟德爾遺傳規律適用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且能進行有性生殖,L錯誤;原核細胞的擬核在進行DNA復制、轉錄時,DNA會結合相關酶(蛋白質),因此原核細胞擬核中也會存在DNA-蛋白質復合物,M錯誤;肺炎支原體沒有細胞壁,紅霉素不是通過破壞支原體的細胞壁起作用的,N錯誤;支原體細胞含有一個大型環狀DNA分子,O錯誤。(共89張PPT)走近細胞生物大一輪復習第1課時課標要求1.說明有些生物體只有一個細胞,而有的由很多細胞構成, 這些細胞形態和功能多樣,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2.描述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最大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3.活動: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考情分析1.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024·全國甲·T12.病毒 2023·北京·T15 2022·海南·T1 2021·遼寧·T3 2021·重慶·T23.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2024·北京·T1 2023·海南·T1 2022·遼寧·T1 2022·北京·T12021·湖南·T1 2021·河北·T1 2021·福建·T1內容索引課時精練考點一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考點二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考點一 >必備知識整合1.細胞學說及其建立過程(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①請完成右面人物和對應事件的連線。②科學方法:細胞學說的建立應用了____________(填“完全歸納法”或“不完全歸納法”)。不完全歸納法(2)細胞學說的基本內容和意義動植物相對獨立老細胞2.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1)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活細胞單個細胞各種分化的細胞(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①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統分別是細胞和生物圈。②單細胞生物不具有 層次,細胞即是 ;植物沒有 層次。③生物繁殖和進化的基本單位是 ;生態系統是由 及其所處的構成的,因此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可含非生物成分。④原子、分子、化合物及細胞內的細胞器等成分 (填“是”或“不是”)生命系統。組織系統種群生物圈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系統種群群落無機環境不是3.非細胞形態的生物——病毒噬菌體寄生活細胞(1)新細胞產生方式的發現是對細胞學說的修正(2023·廣東,5A)( )(2)電子顯微鏡的發明促進細胞學說的提出(2024·廣東,4A)( )提示 電子顯微鏡的發明是在細胞學說提出之后,細胞學說的提出主要基于光學顯微鏡的觀察和研究。√×判斷正誤病毒的結構和增殖豬心臟移植人體手術是人類首次嘗試將器官跨物種移植進活人體內的成功實例。異種器官移植需要解決各種安全問題,豬基因組中攜帶的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就是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潛在威脅,這些病毒能夠將自己的基因整合在豬基因組各處,進而感染人類細胞。如圖是PERV的生活史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關鍵能力提升1.PERV的最外層有脂質的囊膜包被,且有多種蛋白質,據此推測PERV進入宿主細胞的方式是什么?提示 依靠脂質膜和細胞膜的融合,以類似胞吞的方式進入宿主細胞。2.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繁殖時 (填“需要”或“不需要”)宿主細胞提供逆轉錄酶。不需要3.病毒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場所、模板分別由誰提供?提示 病毒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場所均由宿主細胞提供,病毒自身僅提供模板。4.PERV病毒的囊膜來源于哪里?提示 PERV病毒的囊膜來源于最后所在的宿主細胞。5.怎么理解“病毒屬于生物,卻又不屬于生命系統的任一結構層次”?提示 因為病毒能寄生在宿主(活細胞)內進行大量繁殖,產生子代,表現出生命的特征,所以病毒屬于生物;而病毒自身無細胞結構,因此不屬于生命系統的任一結構層次。考向一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1.(2021·廣東,2)“葛(葛藤)之覃兮,施于中谷(山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節選自《詩經·葛覃》)。詩句中描寫的美麗景象構成了一個A.黃鳥種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態系統 D.農業生態系統√分析題意可知,詩中描寫的有葛藤、黃鳥、灌木等生物,同時山谷包括了生活在其中的所有生物及無機環境,故它們共同構成一個自然生態系統,C符合題意。遷移應用評價2.(2024·北京海淀一模)近期我國多地出現的“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所致。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病毒繁殖過程所需能量由自身有氧呼吸提供B.病毒是生物,但不屬于生命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層次C.該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后利用人體細胞的DNA合成自身蛋白質D.該病毒傳染性極強的原因之一是它的細胞體積小,可在空氣中快速傳播√返回該病毒繁殖過程所需能量由宿主細胞提供,A錯誤;病毒屬于生物,但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因此不屬于生命系統的任一結構層次,B正確,D錯誤;該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后利用人體細胞內的原料(氨基酸)合成自身蛋白質,C錯誤。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考點二 >必備知識整合1.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1)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低倍鏡轉換器視野中央(2)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和裝片移動規律左上方(3)顯微鏡放大倍數分析44(4)高倍鏡與低倍鏡的比較無有越大越近越小長度或寬度(5)情況分析目鏡物鏡物鏡目鏡強弱反光鏡細準焦螺旋有重疊2.兩種典型的原核細胞(1)圖甲、乙所示生物分別為 、 。(2)請寫出相關結構名稱:① 、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 、⑤ 、⑥鞭毛。(3)生活方式:甲生物細胞中因含有 和 ,能進行光合作用,為 生物;乙生物多數種類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為 生物。藍細菌大腸桿菌細胞壁擬核核糖體藻藍素葉綠素自養異養①藍細菌可進行光合作用,但無葉綠體;可進行有氧呼吸,但無線粒體。②藍細菌的常見種類有:色球藍細菌、念珠藍細菌、顫藍細菌、發菜等。3.列表比較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比較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最主要區別 細胞內無以 為界限的細胞核 細胞內有以 為界限的細胞核細胞壁 主要成分為肽聚糖 植物細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和果膠;動物細胞無細胞壁;大多數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核膜核膜纖維素比較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細胞質 有 ,無其他細胞器 有核糖體和其他細胞器細胞核 無核膜和核仁 有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存在形式 一般為環狀DNA 核DNA與 結合形成染色體(質)轉錄和翻譯 可 進行,轉錄在擬核中進行,翻譯在核糖體中進行 不可同時進行,轉錄主要在細胞核內進行,翻譯在細胞質(核糖體)內進行核糖體蛋白質同時比較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是否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 不遵循 核基因 ,質基因_______可遺傳變異類型 _________ 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細胞分裂 一般為_______ 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共性 都有相似的 ;遺傳物質都是 ;都有__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突變二分裂細胞膜、細胞質DNA核糖體真核細胞不一定有細胞核。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等。①源于P11“旁欄思考”:“原核細胞”中的“原”字指“原始”的含義;“真核細胞”中的“真”字指“真正”的含義;從進化的視角看,真核細胞是由原核細胞進化而來的。教材隱性知識②源于P12“拓展應用”:支原體可能是最小、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與細菌的細胞結構的區別是支原體 細胞壁。沒有細胞膜DNA核糖體4.細胞多樣性與統一性的分析(1)細胞多樣性的“兩個”原因蛋白質分子基因的選擇性表達(2)細胞統一性的原因及表現(1)觀察黑藻的細胞質流動時,在高倍鏡下先調粗準焦螺旋,再調細準焦螺旋(2024·江蘇,3B)( )提示 在高倍鏡下觀察時,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判斷正誤(2)硝化細菌沒有中心體,因而不能進行細胞分裂(2024·湖北,8C)( )提示 硝化細菌是原核生物,只含核糖體這一種細胞器,其分裂時,DNA分子附著在細胞膜上并進行復制,然后隨著細胞膜的延長,復制的兩個DNA分子彼此分開;同時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向內生長,形成隔膜,將細胞質分成兩半,形成兩個子細胞,該過程即二分裂,依賴細胞膜和細胞壁。×(3)藍細菌沒有線粒體,只能通過無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產生ATP(2022·江蘇,8C)( )提示 藍細菌沒有線粒體,但能進行有氧呼吸。×判斷正誤考向二 細胞的多樣性3.(2025·四川適應性演練)在硝化細菌中,不會發生的生命活動是A.核膜的消失與重建B.肽鍵的形成與斷裂C.ATP的合成與水解D.基因的轉錄與翻譯√遷移應用評價硝化細菌是原核細胞,沒有核膜,真核細胞中進行分裂的細胞才會有核膜的消失與重建,A符合題意;硝化細菌能合成并有一定的機制來加工修飾相應的蛋白質,在其生命活動中有肽鍵的形成與斷裂,B不符合題意;所有細胞都有ATP的合成與水解,C不符合題意;硝化細菌以DNA為遺傳物質能夠通過轉錄與翻譯合成相應的蛋白質,D不符合題意。4.(2024·濟南模擬)肺炎支原體是一種單細胞生物,能在宿主細胞內寄生增殖。肺炎支原體中大型的DNA散布在細胞內各區域,常用DNA染色法檢測肺炎支原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肺炎支原體的擬核區域無核膜和核仁結構B.肺炎支原體的細胞壁起到支持和保護的作用C.肺炎支原體在宿主細胞內利用自身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D.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是肺炎支原體分裂的中期√肺炎支原體中大型的DNA散布在細胞內各區域,沒有擬核區,A錯誤;肺炎支原體沒有細胞壁,B錯誤;肺炎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可利用自身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C正確;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是有絲分裂中期,而肺炎支原體的分裂方式為二分裂,且沒有染色體,D錯誤。考向三 細胞的統一性5.(2024·北京,1)關于大腸桿菌和水綿的共同點,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都是真核生物 B.能量代謝都發生在細胞器中C.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D.都具有核糖體√水綿是真核生物,但大腸桿菌為細菌,是原核生物,A錯誤;大腸桿菌只有核糖體,無線粒體等其他細胞器,能量代謝不發生在細胞器中,B錯誤;水綿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大腸桿菌無光合色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錯誤;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核糖體這一細胞器,D正確。6.(2021·河北,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酵母菌和白細胞都有細胞骨架B.發菜和水綿都有葉綠體C.顫藍細菌、傘藻和小球藻都有細胞核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蟲都有細胞壁√酵母菌屬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白細胞是真核細胞,這兩種細胞都有細胞骨架,A正確;發菜屬于藍細菌,是原核生物,其細胞中沒有葉綠體,水綿細胞中具有葉綠體,B錯誤;顫藍細菌屬于藍細菌,沒有細胞核,只有擬核,傘藻和小球藻是真核生物,細胞中具有細胞核,C錯誤;黑藻是植物,具有細胞壁;根瘤菌是細菌,具有細胞壁;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不具有細胞壁,D錯誤。過教材1.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說法,正確的是A.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現并命名了細胞B.科學觀察和歸納概括的結合促進了細胞學說的建立和完善C.運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這一結論是不可靠的D.細胞學說闡明了一切生物都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E.多細胞生物中細胞都相對獨立地生活著,但同時又從屬于有機體的整體功能F.施萊登和施旺發現細胞是通過分裂產生的G.細胞學說的提出,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多樣性√√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現這些木栓組織由許多規則的小室組成,并把“小室”稱為細胞,A錯誤;在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中,科學家不僅運用了不完全歸納法,還揭示了動植物的個體與細胞的內在規律性關系(如細胞是動植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動物體是由受精卵這個細胞發育而成的),這樣的科學歸納比一般的不完全歸納更具可信度,C錯誤;并非所有的生物都有細胞結構,如病毒,細胞學說認為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D錯誤;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但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是由德國的魏爾肖總結出的,F錯誤;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的統一性,從而闡明了生物界的統一性,G錯誤。2.下列對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的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單細胞生物,一個細胞就是一個生物體,各項生命活動都是由細胞完成的B.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C.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D.猴痘病毒能夠獨立完成生命活動,也屬于生命系統的層次E.蛋白質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統”,也屬于“生命系統”的層次F.對單細胞生物而言,其生命系統的層次為細胞→種群→群落→生態系統G.生命系統的每個層次都是“系統”,能完整表現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H.生物個體中由功能相關的“器官”聯合組成的“系統”層次,是每種生物個體都具備的I.三岔湖里全部的魚構成一個種群J.“生態系統”是生命系統的一個層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區域相互間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所有生物K.江水、陽光、空氣等非生物因素不能參與生命系統的組成√√√√√√病毒可算作系統,但不能獨立進行生命活動,故不是生命系統,D錯誤;蛋白質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不能進行生命活動,不屬于“生命系統”層次,E錯誤;單細胞生物和植物沒有“系統”層次,H錯誤;三岔湖里全部的魚包括多個種群,不是一個種群,也不是一個群落,I錯誤;生態系統代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所有生物以及生活的無機環境,J錯誤;江水、陽光、空氣等非生物因素可參與組成生態系統,而生態系統是生命系統的一個層次,K錯誤。3.關于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選目鏡15×和物鏡40×組合觀察,則物像的面積是實物的600倍B.物鏡長度與放大倍數呈負相關,視野亮度與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呈負相關C.若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字母q,則載玻片上實際是字母dD.視野中一草履蟲向右游動,可向右移動裝片進行追蹤E.某一視野中充滿64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放大4倍,則該視野可觀察到約4個細胞F.在10×10的放大倍數下看到32個細胞,而且在視野的直徑上排成一行,則轉換為10×40的放大倍數后,看到的一行細胞數為2個√√G.換高倍物鏡觀察的順序:移動標本→轉動物鏡使其對準通光孔→調節光圈→調節細準焦螺旋H.若轉換高倍物鏡觀察,需要先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裝片I.低倍鏡換高倍鏡后,可以換大光圈或用凹面鏡使視野明亮J.移動裝片和轉動目鏡可判斷污物位置K.視野中一部分細胞比較清晰,另一部分細胞比較模糊,是因為組織切片厚薄不均L.在顯微鏡下觀察透明材料時,用較小的光圈M.因為病毒比較小,所以低倍鏡下觀察后,必須用高倍鏡觀察N.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一滴清水后,緩慢蓋上蓋玻片以避免產生氣泡√√√√目鏡15×和物鏡40×組合下長或寬的放大倍數為600,所以面積放大了600×600=360 000(倍),A錯誤;物鏡長度與放大倍數呈正相關(目鏡長度與放大倍數呈負相關), 視野亮度與顯微鏡放大倍數呈負相關(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B錯誤;顯微鏡視野中看到字母 q,則載玻片上實際是字母 b,C錯誤;由10×10轉換為10×40的放大倍數后,看到的一行細胞數為32÷4=8(個),F錯誤;換高倍物鏡觀察的順序: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調節光圈→調節細準焦螺旋,G錯誤;轉換高倍物鏡觀察,不需要先升鏡筒,直接轉動轉換器即可,若升鏡筒可能找不到要觀察的目標,H錯誤;病毒用光學顯微鏡觀察不到,M錯誤;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滴一滴生理鹽水后,緩慢蓋上蓋玻片以避免產生氣泡,N錯誤。4.下列關于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描述,正確的是A.科學家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B.真核生物的細胞都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C.色球藍細菌、念珠藍細菌、顫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發菜屬于真核生物D.藍細菌的葉綠體中的藻藍素和葉綠素能吸收光能E.原核細胞沒有核膜,細胞內只含有一種核酸F.大腸桿菌的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G.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H.乳酸菌的細胞壁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作用下分解I.原核生物是單細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單細胞生物也有多細胞生物J.無論真核細胞還是原核細胞都有細胞膜與細胞質K.原核細胞的基因主要存在染色質中L.酵母菌的擬核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M.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存在DNA-蛋白質復合物,而原核細胞的擬核中不存在N.破壞支原體的細胞壁,是紅霉素能夠用于治療支原體肺炎的原因O.支原體細胞含有一個大型鏈狀DNA分子√√真核生物的細胞不都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B錯誤;發菜屬于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C錯誤;藍細菌沒有葉綠體,D錯誤;原核細胞也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E錯誤;大腸桿菌沒有線粒體,F錯誤;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G錯誤;乳酸菌細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不能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將其破壞,H錯誤;原核細胞沒有染色質,K錯誤;孟德爾遺傳規律適用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且能進行有性生殖,L錯誤;原核細胞的擬核在進行DNA復制、轉錄時,DNA會結合相關酶(蛋白質),因此原核細胞擬核中也會存在DNA-蛋白質復合物,M錯誤;肺炎支原體沒有細胞壁,紅霉素不是通過破壞支原體的細胞壁起作用的,N錯誤;支原體細胞含有一個大型環狀DNA分子,O錯誤。返回課時精練對一對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C B C B C C A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C D A C B A(1)生態系統 種群(2)藍細菌 藍細菌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細胞內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3)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 細胞的統一性(4)衣藻 脊髓灰質炎病毒無細胞結構(5)⑥④②③ 反光鏡角度調整不到位、遮光器的光圈調整不到位16.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一、選擇題1.(2024·肇慶二模)細胞學說的建立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學說的建立者,運用不完全歸納法概括了其主要內容B.細胞學說認為生物由細胞及細胞產物構成,較好地闡明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C.細胞學說的建立經歷了器官、組織、細胞、分子水平的認知過程D.魏爾肖總結出“新細胞是由老細胞通過有絲分裂產生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細胞學說認為動植物由細胞及細胞產物構成,B錯誤;細胞學說的建立經歷了器官、組織、細胞水平的認知過程,未達到分子水平,C錯誤;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未提到有絲分裂,D錯誤。答案2.(2023·遼寧,1)科學家根據對部分植物細胞觀察的結果,得出“植物細胞都有細胞核”的結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早期的細胞研究主要運用了觀察法B.上述結論的得出運用了歸納法C.運用假說—演繹法將上述結論推演至原核細胞也成立D.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可研究細胞核內的物質變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細胞研究需要使用顯微鏡、放大鏡等工具,一般使用顯微鏡觀察,早期的細胞研究主要運用了觀察法,A正確;根據部分植物細胞都有細胞核,得出植物細胞都有細胞核這一結論,運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法,B正確;原核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錯誤;同位素標記法可以示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律,故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細胞核內的物質變化,D正確。答案3.(2024·廣東專題復習)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人的生長發育是以細胞增殖和分化為基礎的B.大熊貓體內的單個細胞就可以完成全身各項生命活動C.生物和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是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D.體操運動員完成單杠動作離不開肌肉細胞的收縮與舒張√12345678910111213141516大熊貓屬于多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因此大熊貓的單個細胞不能完成全身各項生命活動,B錯誤。答案4.(2024·全國甲,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病毒通常是由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構成的單細胞生物B.原核生物因為沒有線粒體所以都不能進行有氧呼吸C.哺乳動物同一個體中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有可能不同D.小麥根細胞吸收離子消耗的ATP主要由葉綠體產生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構成,但沒有細胞結構,A錯誤;原核生物中含有與有氧呼吸相關的酶,也可以進行有氧呼吸,B錯誤;哺乳動物同一個體中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有可能不同,如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生殖細胞中的2倍,C正確;小麥根細胞不含葉綠體,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小麥根細胞吸收離子消耗的ATP主要由線粒體產生,D錯誤。答案5.(2025·武威期中)某部門檢測出三株NDM1耐藥基因陽性細菌,下列關于“NDM1超級細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為獲得大量的“NDM1超級細菌”,可在體外用培養基培養B.與人體細胞相比,“NDM1超級細菌”在結構上的最主要區別是有細胞壁C.“NDM1超級細菌”具有與真核細胞相似的細胞膜、核糖體和遺傳物質DNAD.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看,“NDM1超級細菌”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超級細菌具有細胞結構,可用培養基直接培養,故為獲得大量的“NDM1超級細菌”,可在體外用培養基培養,A正確;超級細菌屬于原核生物,與人體細胞相比,“NDM1超級細菌”在結構上的最主要區別是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B錯誤;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遺傳物質DNA,C正確;“NDM1超級細菌”屬于單細胞原核生物,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看,“NDM1超級細菌”既是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D正確。答案6.(2024·德陽一模)顯微鏡是打開微觀視野的重要工具。下列關于顯微鏡的操作方法,錯誤的是A.使物像更清晰——調節細準焦螺旋B.使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更多——換用低倍鏡C.確定視野中的污物位置——轉動反光鏡D.將視野下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向下方移動裝片√視野中污物的位置可能在物鏡、目鏡或裝片上,因此若要確定視野中的污物位置,需要轉動物鏡,若污物不動,則需要轉動目鏡,若依然不動,則應該在裝片上,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7.(2021·湖南,1)關于下列微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藍細菌內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B.酵母菌有細胞壁和核糖體,屬于單細胞原核生物C.破傷風桿菌細胞內不含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D.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細胞內含有染色質和核糖體√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原核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但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A錯誤;酵母菌是真菌,屬于單細胞真核生物,有細胞壁和核糖體,B錯誤;破傷風桿菌屬于原核生物,原核細胞中沒有線粒體,且破傷風桿菌是厭氧微生物,只能進行無氧呼吸,C正確;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無染色質,D錯誤。答案8.如圖為兩種生物的細胞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示兩種細胞中都有兩種核酸B.變形蟲細胞內食物泡的形成體現了膜的選擇透過性C.細菌細胞鞭毛運動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D.細胞壁是系統的邊界,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質不能自由通過√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圖示兩種細胞中都有DNA和RNA兩種核酸,A正確;變形蟲細胞內食物泡的形成體現了膜的流動性,B錯誤;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中不含線粒體,C錯誤;細胞壁具有全透性,不是系統的邊界,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質能自由通過,D錯誤。9.(2024·沈陽二模)某種具有膜結構的病毒專門侵染藍細菌。下列有關該病毒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組成成分中含核酸、蛋白質及脂質B.增殖所需原料、能量由藍細菌提供C.可直接接種到固體培養基上進行培養D.可用于治理藍細菌引起的水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病毒無細胞結構,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動,不能在培養基上生存,C錯誤。答案10.下列關于T2噬菌體的敘述,正確的是A.T2噬菌體是一種細菌病毒,只能寄生在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體內B.T2噬菌體不僅核酸和蛋白質中含P元素,其外被的包膜也含有P元素C.T2噬菌體可利用寄主體內的物質大量增殖D.T2噬菌體體內含有兩種核酸、五種堿基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T2噬菌體是一種營專性寄生的細菌病毒,只能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A錯誤;T2噬菌體沒有包膜,核酸中含有P元素,B錯誤;T2噬菌體體內含有一種核酸(DNA)、四種堿基,D錯誤。11.(2022·海南,1)脊髓灰質炎病毒已被科學家人工合成。該人工合成病毒能夠引發小鼠脊髓灰質炎,但其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人工合成病毒的結構和功能與天然病毒的完全相同B.該人工合成病毒和原核細胞都有細胞膜,無細胞核C.該人工合成病毒和真核細胞都能進行細胞呼吸D.該人工合成病毒、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都含有遺傳物質√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據此可推測二者在結構和功能上存在差異,A錯誤;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進行細胞呼吸,只能在宿主細胞中增殖,B、C錯誤。答案12.我國衛生系統將豬流感病毒命名為甲型 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別指的是病毒表面兩大類蛋白質——血細胞凝集素和神經氨酸酶,病毒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利用高溫等常規方法可以殺滅甲型H1N1流感病毒B.病毒具有一定的結構,是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之一C.該病毒的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糖核苷酸D.病毒表面的兩類蛋白質是在類脂層內合成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因此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B錯誤;由圖可知,甲型 H1N1流感病毒是RNA病毒,遺傳信息儲存在該病毒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中,C錯誤;病毒的蛋白質的合成場所是宿主細胞的核糖體,D錯誤。13.(2021·遼寧,3)下列有關病毒在生物學和醫學領域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滅活的病毒可用于誘導動物細胞融合B.用特定的病毒免疫小鼠可制備單克隆抗體C.基因工程中常用噬菌體轉化植物細胞D.經滅活或減毒處理的病毒可用于免疫預防√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促進動物細胞的融合方法除了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外,還可以采用滅活的病毒,A正確;病毒作為抗原可刺激機體發生特異性免疫,產生抗體,用特定的病毒免疫小鼠可制備單克隆抗體,B正確;基因工程中常用農桿菌轉化植物細胞,農桿菌的特點是其細胞內的Ti質粒上的T-DNA片段能夠轉移至受體細胞,并整合到受體細胞的染色體上,C錯誤;經過滅活或減毒處理的病毒可以作為免疫學中的疫苗,用于免疫預防,D正確。14.(2024·廈門期中)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痢疾內變形蟲是原生動物,能通過胞吐分泌蛋白酶,溶解人的腸壁組織,通過胞吞將腸壁細胞消化,并引發阿米巴痢疾。黏菌是一群類似霉菌的生物,在分類學上介于動物和真菌之間,形態各異,多營腐生生活,少數寄生在經濟作物上,危害寄主,與顫藍細菌一樣沒有葉綠體。下列有關痢疾內變形蟲、黏菌和顫藍細菌的說法,正確的是A.痢疾內變形蟲細胞內無線粒體,所以不存在增大膜面積的細胞結構B.痢疾內變形蟲細胞膜上沒有蛋白酶的載體,胞吞腸壁細胞需要消耗能量C.黏菌和顫藍細菌均是異養生物,雖然都沒有葉綠體,但是均能進行光合作用D.黏菌和顫藍細菌完成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遺傳物質均為DNA,主要分布于細胞核內√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結合題干信息“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痢疾內變形蟲是原生動物”可知,痢疾內變形蟲為真核生物,由于生活在腸道缺氧環境中,無線粒體,能通過胞吐分泌蛋白酶(即分泌蛋白),存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等增大膜面積的結構,A錯誤;結合題干信息“能通過胞吐分泌蛋白酶”可知,痢疾內變形蟲細胞膜上沒有蛋白酶的載體(但是需要借助相關蛋白質的作用),胞吞腸壁細胞需要消耗能量,B正確;結合題干信息可知,黏菌是異養生物,自身無法制造有機物,而顫藍細菌屬于自養生物,C錯誤;顫藍細菌為原核生物,無線粒體,無成形的細胞核,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5.(2024·泰安期中)關于真核細胞葉綠體的起源,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解釋:約十幾億年前,有一種原始真核生物吞噬了藍細菌,有些未被消化的藍細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廢物”制造營養物質,逐漸進化為葉綠體,演變過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藍細菌可為原始真核生物的線粒體提供氧氣B.原始真核生物和藍細菌均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C.圖中被吞噬且未被消化的藍細菌的細胞膜最終演化為葉綠體外膜D.據此推測線粒體可能是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種厭氧型細菌形成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藍細菌屬于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B錯誤;原始真核生物吞噬藍細菌的方式為胞吞,葉綠體的內膜起源最初的被吞噬且未被消化的藍細菌的細胞膜,而外膜則來自原始真核生物,C錯誤;線粒體具有雙層膜結構,線粒體可能是原始真核細胞吞噬好氧細菌形成的,D錯誤。二、非選擇題16.(2024·三明開學考)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物種資源極為豐富,是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以下是濕地中常見的幾種單細胞生物,結合生物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在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該自然保護區屬于__________層次,保護區內所有的東方白鸛屬于______層次。(2)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態系統種群藍細菌藍細菌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細胞內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3)圖中細胞中都有的細胞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2個),這體現了______________。(4)圖中與綠色開花植物細胞的結構最相似的生物是_____。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結構與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細胞的統一性衣藻脊髓灰質炎病毒無細胞結構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5)采集濕地水樣進行顯微觀察,如圖所示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不同視野,若將視野1轉為視野2,正確的操作步驟是__________(選擇下列需要進行的操作進行排序,填序號);若使用顯微鏡時,視野出現一半亮一半暗,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兩點)。①調節粗準焦螺旋抬高鏡筒?、谡{節光圈使視野明亮 ③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④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菹蛴乙苿友b片?、尴蜃笠苿友b片⑥④②③反光鏡角度調整不到位、遮光器的光圈調整不到位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單元 第1課時 走近細胞 練習(含解析).docx 第一單元 第1課時 走近細胞.docx 第一單元 第1課時 走近細胞.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