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冀人版六年級科學下冊課時精選3.四季的形成基礎知識一、填空題1.地球繞_______________公轉,產生_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轉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轉的周期:_______________。2.在北半球,夏季時白晝時間_______________,冬季時白晝時間_______________。3.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是_______________季。4.經過長期觀測,古人了解到一年內_______________的正午,圭表的表影最短;_______________的正午,圭表的表影最長。5.地球公轉時,地軸是_______________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_______________。6.當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晝夜_______________。7.在南半球,與北半球季節正好_______________。二、選擇題8.下列現象與四季變化有關的是( )。A.貓頭鷹捕食 B.蜻蜓低飛 C.大雁南飛9.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太陽直射位置( )導致地球上溫度變化。A.變化 B.不變 C.在赤道10.一年中同一位置的同一物體( )的影子最短。A.冬至日 B.夏至日 C.每天11.下列現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轉形成的是( )。A.太陽的東升西落 B.白晝和黑夜的交替 C.四季變化12.地球自轉的同時也在公轉,下列自然現象不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是( )。A.四季交替 B.晝夜交替 C.極晝極夜13.四季的形成主要和( )有關。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太陽自轉14.我們把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叫作( )。A.自轉 B.公轉 C.轉動15.在北半球,冬季時太陽高度角( )。A.較大 B.較小 C.不變16.四季中,晝夜長短變化最明顯的是( )。A.赤道地區 B.低緯度地區 C.高緯度地區三、判斷題17.地球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形成了四季。( )18.一年中,每個地方的晝夜長短都是固定不變的。( )19.地球上大部分地區季節變化明顯,“金風送爽”這個詞語是形容秋天的。( )20.古人了解到一年內夏至日的正午,表影最長;冬至日的正午,表影最短;在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間影長則是逐漸變化的。( )2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 )22.太陽直射點始終在赤道上。( )23.四季的變化對動植物的生長和生活有很大影響。( )四、連線題24.連一連。將下列現象的形成與其對應原因用線連起來。秋天樹葉變黃貓頭鷹晝伏夜出 晝夜交替曇花夜間開放冬天里熊要冬眠牽牛花白天開放 四季變化大雁南飛拓展提升五、簡答題25.不同季節事物的變化與什么有關?這說明影響四季變化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26.四季變化的時間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轉的周期也是一年,這說明了什么?六、實驗題27.實驗目的:探究地球公轉與四季形成的關系實驗材料:地球儀、手電筒、小木棍、白紙等實驗步驟:在白紙上畫一個大圓圈代表地球公轉軌道,將地球儀放在軌道上。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照射地球儀。保持地軸傾斜,按照地球公轉方向轉動地球儀,觀察不同位置時地球儀上被光照射的情況以及晝夜長短的變化。實驗問題:(1)在地球儀轉動過程中,你觀察到不同位置時太陽直射點有什么變化?(2)這些變化與四季的形成有什么關系?(3)這個實驗中,地球儀的地軸為什么要保持傾斜?七、綜合題28.同學們用自制圭表測量四季影子的變化,并開展了四季變化成因的探究。(1)圭表測量的是一天中( )時分的影子長度。A.上午 B.正午 C.下午(2)下列柱形圖中,最符合我國一年四季影子變化的是( )。A. B. C.(3)觀察“地球公轉示意圖”,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B.地軸傾斜的方向會改變C.四季交替與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有關29.活動1:AR(增強現實技術)觀察地球的運動。AR清晰地呈現了日地月運行方式,小寶和小安仿佛置身于宇宙中。(1)小寶發現,處于“宇宙”中和在“地球”上觀察太陽的運動不太一樣,老師告訴他這是由于物體的相對運動。坐在順時針轉動的轉椅上,周圍景物的運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坐在地球這個“大轉椅”上,我們每天看到太陽運動方向是東升西落,這說明地球自轉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小安根據AR畫出了一年中地球的公轉情況:(2)由上圖可知,地球公轉的特點有:(寫兩點)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當地球運行到③號位置時,在哈爾濱(北方)的人們在接下來的時間不可能做的事情有( )。(多選)A.穿短袖逛街 B.鏟雪 C.收割秋天成熟麥子D.室內有暖氣取暖 E.放暑假 F.到冰雪大世界游玩(4)以下是小安根據AR查找到的地球軌道位置與地球上北半球節氣的關系表:地球與太陽的距離 節氣平均距離 1.49億千米近日點A 1.47億千米 冬至遠日點B 1.52億千米 夏至有人說:“地球上出現一年四季與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有關,在北半球,地球離太陽近的時候就是夏季,地球離太陽遠的時候就是冬季。”請你結合表中數據,判斷上面這句話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參考答案1.太陽 四季變化 自西向東 一年2.長 短3.夏4.夏至日 冬至日5.傾斜 不變6.平分7.相反8.C9.A10.B11.C12.B13.B14.B15.B16.C17.×18.×19.√20.√21.√22.×23.√24.25.與溫度有關,這說明影響四季變化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陽直射點的變化。26.四季變化可能與地球公轉有關。27.【小題1】觀察到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儀上不同位置移動,有時直射北半球,有時直射南半球,有時直射赤道。 【小題2】當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時,對應北半球夏季,此時北半球獲得熱量多,白晝長;當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時,對應北半球冬季,此時北半球獲得熱量少,白晝短;當太陽直射赤道時,分別對應北半球的春季和秋季。這說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導致不同地區獲得熱量和晝夜長短變化,進而形成四季。 【小題3】因為實際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保持傾斜才能模擬真實地球公轉狀態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以及晝夜長短變化,從而探究四季形成的原理。28.(1)B (2)B (3)A 29.(1) 逆時針 自西向東(2) 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 地球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形的,不是正圓(3)ACE(4)不正確,因為根據圖中的數據,近日點時是冬至,遠日點時是夏至,與上面觀點矛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