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9張PPT)3.1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S型菌 R型菌DNA蛋白質頭部尾部→ 基因在哪里(位置) → 基因是什么(本質) 摩爾根染色體、蛋白質和DNA示意圖科學家發現:染色體 的主要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質。哪個是遺傳物質 通過果蠅實驗證 明了基因位于染 色體上在親代和子代之間染 色體攜帶著基因進行 傳遞,遺傳物質就在 染色體上。早 卵細胞 (n)受精卵 親代(2n) (2n) 一子代)6導入孟德爾1染色體3豌豆實驗證明了 生物性狀由遺傳 因子控制發現基因約翰遜把“遺傳因子” 命名為基因提出基因在染 色體上的假說親子代之間染色體的變化薩 頓蛋白質DNA導入20世紀20年代: 20世紀30年代:蛋白質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 DNA可能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1、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連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11、DNA 是由許多脫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2 、不同的順序排列的氨基酸可形成不同種類的蛋白質;2、組成DNA的脫氧核苷酸有4種,每種脫氧核苷酸3、可能蘊含著遺傳信息。 都有特定的堿基;3、 脫氧核苷酸可能存在多種多樣的排列順序;4、可能蘊含著遺傳信息。▲ 圖2 - 12 由氨基酸形成血紅蛋白的示意圖 ▲ 圖3-1 脫氧核苷酸的化學組成由于對DNA分子的結構沒有清晰了解,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觀點仍占主導地位。胸腺嘧啶(T)0脫氧核糖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腺嘌呤(A)0脫氧核糖這條肽鏈進一步盤 繞形成一定的空間 結構一條肽鏈的特定區 域進行有規律的盤 曲、折疊P 0脫氧 核糖四條肽鏈聚集在一起形 成復雜的空間結構氨基酸之間脫水縮 合形成肽鏈鳥嘌呤脫氧核苷酸腺嘌呤脫氧核苷酸胞嘧啶脫氧核苷酸0脫氧核糖鳥嘌呤(G)胞嘧啶(C)P一、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鏈球菌 體內 (體內/體外)轉化實驗1、 目的:研究肺炎鏈球菌的 致病情況。2、實驗材料:兩種肺炎鏈球菌菌落R型菌項目 類別 菌落 菌體毒性S型細菌 表面光滑 有多糖類的莢膜有R型細菌 表面粗糙 無多糖類的莢膜無S型菌R型菌S型菌菌體注射R型 活細菌 小鼠不死亡 注射S型 活細菌 小鼠死亡,從小鼠體內分 離出S型活細菌 注射加熱致死 的S型細菌 小鼠不死亡將R型活細菌與加熱致死 的S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小鼠死亡,從小鼠體內分 離出S型活細菌思考討論 :①第一組與第二組對照,說 明了什么 ②第二組與第三組對照,說 明了什么 ③第四組的實驗為什么會出 現活的S型菌 4、 實驗推論:加熱殺死的S 型細菌中含一 、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一)格里菲思的肺炎鏈球菌體內轉化實驗 3、實驗過程及現象:第 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轉化:是指一種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而 表現出后者的某些遺傳性狀或發生遺傳性狀改變的現象。有 轉化因 子 ,促使R型 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在證明DNA 還是蛋白質或其他物質是遺傳物質的實驗中最關鍵的設計思路是什么 必須將蛋白質、其他物質與DNA 分 開 ,單 獨、直接地觀察它們的作用,才能確定究竟誰是遺傳物質。多糖脂質蛋白質一、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DNA脂質蛋白質S型細菌的化學組分圖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DNARNA核酸多糖一、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 二)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 體 外(體內/體外)轉化實驗1、 過程:將加熱致死的S型菌破碎后,首先設法去除絕大部分糖類、蛋分別與R型細菌混合培養R 型、S 型 R 型 、S 型 R 型 、S 型 R 型、S 型 R型處理蛋白酶 RNA酶 酯酶 DNA酶2、 實驗結論:DNA _ 才是使R 型細菌產生穩定 遺傳變化的物質。白質和脂質,制成細胞提取物。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不處理一、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科學方法 自變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減法原理”加法原理:與常態(對照組)比較,人為增加某種影響因素。減法原理:與常態(對照組)比較,人為去除某種影響因素。一、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1. (2024高二下 ·新疆 · 學業考試)在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中,S型細菌含有的某種物質,可促使R型活細菌產生穩定遺傳變化。該物 質是( B )A.RNAB.DNAC. 蛋白質D. 莢膜一、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2. (2024高二上 ·江蘇鎮江 · 學業考試)如圖是在培養基中加入S菌的某種提取物后,再接種了正常的R型菌后培養一段時間所觀察到的 菌落生長情況。加入的提取物最可能是( C )A.S 菌的DNA 和DNA 水解酶B.S 菌的RNAC.S 菌的DNAD.S 菌的蛋白質一、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3 . (2024高二上 · 安徽 ·學業考試)科學家在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中,用某種酶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該酶可能是( D )A. 酯酶 某種酶B.RNA 酶..D A白 · + S養合培混物胞菌取細細提的型養基菌的R 型培細有酶酶N蛋DC只長R型細菌一、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4. (2024高一下 ·河北 · 學業考試)下列關于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C )A.S 型活細菌有致病性B.R 型細菌沒有多糖類莢膜C.S 型細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D.R 型活細菌一部分轉化為S型活細菌一、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5. (2024高二下 ·湖南婁底 · 學業考試)將下列混合物加入培養基中, 在適宜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只出現表面光滑的S型細菌菌落的是( D )A. 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與R型活細菌B.S 型細菌的DNA 與R型活細菌C.DNA 酶處理的S型細菌DNA與R型活細菌D.DNA 酶處理的R型細菌DNA與S型活細菌① DNA (組成元素: C 、H 、0 、N 、P)② 蛋白質 (組成元素:C 、H 、0 、N 、S)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1、實驗材料:(1)T2 噬菌體:T2噬菌體 (DNA 病毒) 模式圖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1、實驗材料:(1)T2 噬菌體: ①T2噬菌體增殖需要的模板:噬菌體將DNA細菌解體,子代噬菌體釋放 注入細菌體內4.組裝 3. 合成新合成的DNA 和蛋白 噬菌體DNA 利用細菌的成②合成T2噬菌體DNA的原料:2.注入 大腸桿菌提供的四種脫氧核苷酸④合成T2噬菌體蛋白質的場所:大 腸 桿 菌 的 核 糖 體③合成T2噬菌體蛋白質的原料:大腸桿菌的氨基酸1.吸附 且5.釋放噬菌體吸附在 細菌的表面質組裝成子代噬菌體 分合成自身DNA 和蛋白質增殖過程T2噬菌體的DNA①大腸桿菌屬于原核 (原核/真核)生物,無②大腸桿菌唯一有的細胞器是_核 糖 體 ;③結構:擬 核(DNA)①_②.核糖體( 有/無)真正的細胞核;③細胞膜④.細胞壁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1、 實驗材料:(2)大腸桿菌: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如何使噬菌體上的物質被標記 如何使大腸桿菌被標記 先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培養基培 養大腸桿菌,再培養噬菌體。(C、H、O、N、(C、H、0、N、吸附注入遺傳物質合成核酸和蛋白質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2、實驗方法:DNA蛋白質釋放裝配思考:如何探測微觀世界物質行蹤 32P35S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3、實驗過程及結果:(1)標記大腸桿菌:在含有35S的培養基中培養大腸桿菌,獲得分別含_3 5S_ 的大腸桿菌。在含有32P的培養基中培養大腸桿菌,獲得分別含32P_ 的大腸桿菌。( 2 ) 標 記T2 噬菌體:用含35S的大腸桿菌培養T2 噬菌體,得到蛋白質 含有35S標記的噬菌體。 用含32P 的大腸桿菌培養T2 噬菌體,得到DNA 含有32P標記的噬菌體。(3)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SS思考:短時間保溫、攪拌、離心的目的是什么 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3、實驗過程及結果:標記的T 噬菌體 侵染大腸桿菌保溫一段時間 后攪拌離心并檢 測放射性上清液:放射性沉淀物:放射性上清液:放射性沉淀物:放射性含35S的T2 噬菌體 侵染大腸桿菌含32P的T2 噬菌體 侵染大腸桿菌3、實驗過程及結果:(3)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上 清 液 :噬菌體顆粒(外殼)沉 淀 物 :≥大腸桿菌(高/低)(高/低)(高/低)(高/低)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高 低 低 高離心 離心攪拌 攪拌保溫 保溫(1)T2 噬菌體侵染細菌時, DNA 進入到細菌的細胞中,而 蛋 白 質 留在外面。( 2 ) 子 代T2噬菌體的各種性狀是通過親代的DNA 來遺傳的。5、實驗結論: DNA 才是真正的遺傳物質。組別 實驗結果子代放射性情況第1組35S標 記蛋白質 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無放射性第2組32P標 記DNA 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有放射性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35S32P4、實驗分析:32P標記頭部DNA 時 ,為什么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上清液也“出現放射性” -離心前,保溫時間過長或過短。①過長:細菌裂解,放射性子代噬菌體 釋放到上清液中;②過短:部分噬菌體未侵染到大腸桿菌35S標記蛋白質外殼時,為什么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 沉淀物也“出現放射性” ——攪拌不充分。噬菌體蛋白質外殼 還吸附在大腸桿菌表面。(1)可以直接用培養基標記噬菌體嗎 不可以(2)能不能在同一組實驗中用同位素標記35S和32P 不能;分不清放射性來源(3)檢測到放射性,就等于檢測到什么 標記物上清液:噬菌體顆粒(外殼)沉淀物:細菌(包含被注入的噬菌體DNA)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實驗誤差情況分析:思 考 :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6. (2025高二上 ·江蘇揚州 ·學業考試)科學家以T2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完成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在 此實驗中,用32P、35S分別標記的是噬菌體的( A )A.DNA、 蛋白質B. 蛋白質、蛋白質C.DNA 、DNAD.RNA 、DNA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7. (2023高一下 ·河北 · 學業考試)遺傳學家赫爾希和蔡斯通過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證明了T2 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 B )A. 蛋白質B.DNAC. 氨基酸D. 脫氧核苷酸二、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8. (2024高一下 ·天津 · 學業考試)赫爾希和蔡斯的T2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證實了DNA 是遺傳物質,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B )A. 實驗中可用15N 代替32P標記DNAB. 噬菌體DNA 的合成原料來自大腸桿菌C. 噬菌體外殼蛋白是由大腸桿菌的DNA 控制形成的D. 實驗證明了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是DNA三、RNA 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煙草葉片實驗1、實驗材料:煙草花葉病毒資料:煙草花葉病毒是一種重要模式植物病毒,螺旋對稱,外形呈桿狀,由95%RNA RNA┐ 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 RNA0000衣殼蛋白和5%單鏈RNA組成,能感染煙草使煙草患病。被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的植物煙草花葉病毒的模型圖煙草花葉病毒電鏡圖→ 注入煙草 — → 煙草不 被(被/不被)感染煙草花葉病毒→ 注入煙草 — → 煙草 被 (被/不被)感染三 、RNA 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 — — 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煙草葉片實驗2、 實驗過程:3、實驗結論: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 RNA。蛋白質RNA分離三、RNA 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煙草葉片實驗9. (2024高二上 ·吉林 ·學業考試)下列哪種生物的遺傳物質不是DNA( B )A. 水稻B. 煙草花葉病毒C. 玉米D. 大豆三、RNA 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煙草葉片實驗10. (2024高一 ·遼寧 · 學業考試)從煙草花葉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質不能使煙草感染病毒,但是,從這些病毒中提取的RNA 卻能使煙草感 染病毒。由此判斷,這種病毒的遺傳物質是( A )A.RNAB.DNAC. 蛋白質D. 染色質四、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既含有DNA 又含有RNA, 其遺傳物質是 D N A 。2.無細胞結構的生物是病毒 ,由于只含有DNA 或RNA, 它們的遺傳物 質是DNA或RNA 。如:煙草花葉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T2 噬 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 。→結論: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 , 只有少數病毒的遺傳物 質是R NA , 因 此 說DNA 是 主 要 的遺傳物質。→一種生物只能有一種遺傳物質。DNA四、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1. (2023高一上 ·甘肅 ·期末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玫瑰的主要遺傳物質是DNAB. 藍細菌的遺傳物質是RNAC. 果蠅的遺傳物質是DNA 和RNAD. 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四、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2. (2023高二上 ·江西 · 開學考試)下列關于生物遺傳物質的說法 , 正確的是(A)A. 同時含有DNA 和RNA的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B.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指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C. 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病毒的遺傳物質都是RNAD. 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綜合練習1. (2017高二 · 內蒙古 · 學業考試)DNA 是主要遺傳物質的內涵是 ( B )A. 細胞中核遺傳物質是DNA, 而其余部分為RNAB. 絕大多數生物遺傳物質是DNA, 部分病毒以RNA作遺傳物質C. 所有細胞型生命的遺傳物質是DNAD. 真核生物遺傳物質是DNA, 原核生物則是RNA綜合練習2. (2023高一下 ·廣東 · 學業考試)艾弗里用實驗證明了肺炎鏈球菌的遺傳物質是( A )A. 脫氧核糖核酸B. 蛋白質C. 核糖核酸D. 脂質綜合練習3. (2024高二上 ·江蘇淮安 · 學業考試)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幾個經典實驗中,實驗設計中最關鍵的是( B )A. 要用同位素標記DNA 和蛋白質B. 要分離DNA 和蛋白質C. 用DNA 和蛋白質去侵染D. 要得到噬菌體和肺炎鏈球菌綜合練習4. (2024高一下 ·遼寧沈陽 · 學業考試)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和赫爾希與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是關于探究什么才是遺 傳物質的兩個經典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 )A. 兩個實驗均采用了對照實驗和同位素標記的方法B. 兩個實驗的關鍵設計思路都是設法把DNA 與蛋白質等物質分開,研究各自的作用C. 赫爾希和蔡斯分別采用35S和32P標記同一組噬菌體的蛋白質和 DNAD.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綜合練習5. (2023高一下 ·廣東佛山 · 學業考試)下列有關人類對遺傳物質探索歷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 )A. 薩頓通過實驗觀察得出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平行關系B. 格里菲斯的肺炎鏈球菌體內轉化實驗和赫爾斯和蔡斯的噬菌體侵 染細菌實驗都能證明DNA 是遺傳物質C.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分別用32P和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 現了分別研究DNA 和蛋白質各自的效應D. 摩爾根通過假說演繹法證明了果蠅的白眼基因只在X 染色體上綜合練習6. (22-23高一下 · 四川涼山 ·期中)下列關于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C )A. 該實驗證明了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是DNAB. 噬菌體利用自身物質合成新的蛋白質外殼C.T2 噬菌體不能侵染肺炎鏈球菌D. 攪拌是為了使大腸桿菌內的噬菌體釋放出來綜合練習7. (22-23高一下 ·江蘇宿遷 ·期中)人類對遺傳物質本質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表明( C )A. 噬菌體不含有蛋白質B.DNA 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C.DNA 是遺傳物質D.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綜合練習8. (21-22高二下 · 云南紅河 ·期末)下列關于探索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D )A. 肺炎鏈球菌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B. 噬菌體侵染肺炎鏈球菌的實驗證明DNA 是遺傳物質C. 格里菲思的實驗證明DNA 能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D. 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煙葉的實驗證明RNA 是遺傳物質綜合練習9. (21-22高一下 · 云南昆明 ·期末)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利用了“減法原理”。有關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 )A. “減法原理”是指與常態比較,人為去除某種影響因素B. 每組都加入多種酶去除相應物質后,再進行轉化實驗C. 只有用DNA 酶處理的實驗組能轉化出S型細菌D. 具有轉化活性的細胞提取物能將R型細菌都轉化為S型細菌A. 需用含35S的培養基培養T2 噬菌體以獲得35S標記的噬菌體B. 保溫時間過長,對離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的強弱幾乎無影響C. 根據實驗結果分析,35S標記的T2 噬菌體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大腸桿菌D. 沉淀物中出現放射性,可能是攪拌未使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全部噬菌體與細 菌分離綜合練習10. (2024高一下 · 浙江紹興 · 學業考試)赫爾希和蔡斯以T2噬菌體為實驗材料 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下圖是有關該實驗的部分過程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 確的是( A )上清液的 放射性恨高離心第四步36S標記第一步第三步:在攪 拌器中攪拌, 使在細菌外的 噬菌體與細菌 分離沉淀物的 放射性很低0第二步991離心后綜合練習11. (13-14高一下 · 安徽淮南 ·期末)如果用15N、32P、35S標記噬 菌體后,讓其侵染細菌,在產生的子代噬菌體的組成結構成分中,能 夠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情形為(B )A. 可在外殼中找到15N 和35SB. 可在DNA 中找到32PC. 可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2PD. 可在DNA 中找到15N、32P、35S綜合練習12. (2021高二下 ·廣東 · 學業考試)艾弗里在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用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制成提取液,將其加入到含有R 型細菌的培養基中,再加入不同的酶,實驗結果如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該實驗應用“減法原理”控制自變量B. 該實驗屬于對比實驗,無空白對照組C. 第2組實驗證明了蛋白質是遺傳物質D. 第5組實驗證明了DNA 不是遺傳物質組別 1 2 3 45酶 無 蛋白酶 RNA酶 酯酶D N A 酶得到的菌落 R型、S型 R型、S型 R型、S型 R型、S型R型綜合練習13. (2019 · 浙江 · 高考真題)為研究R型肺炎雙球菌轉化為S型肺炎雙球菌的轉化物質是DNA 還是蛋白質,進行了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其基本過程如圖所 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C )蛋白酶高溫加 熱 培養 培養 培養S型菌的 含R型菌 S型菌的含R型菌 S型菌的含R型菌提取物 的培養液 提取物 的培養液 提取物 的培養液甲組 乙組 丙組A. 甲組培養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測加熱不會破壞轉化物質的活性B. 乙組培養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測轉化物質是蛋白質C. 丙組培養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測轉化物質是DNAD. 該實驗能證明肺炎雙球菌的主要遺傳物質是DNADNA 酶綜合練習15. (2024高二上 ·江蘇泰州 · 學業考試)赫爾希和蔡斯設計并實施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 )A.①④ 分別用含有32P和35S的培養基直接培養噬菌體B.32P 標記組和35S標記組的放射性分別主要分布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C.③⑥ 為離心管,上清液中含有噬菌體,沉淀物中不含噬菌體D.②⑤ 為攪拌器,其作用是使DNA 和蛋白質分離3S 標 記 -32P標 記綜合練習16. (22-23高一下 ·廣東湛江 ·期中)20世紀中葉開始,科學家不斷通過實驗探究遺傳物質的本質,使生物學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領域。請回答下列問題:(1)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①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 ,采用的方法是_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 術 ,他們沒有用14C和180來分別標記蛋白質和DNA, 原因是由 于DNA 和蛋白質 的元素組成都含有C和O, 標記后無法區分。②用35S標記的組和用32P標記的組中,放射性分別主要分布于試管的_上清液、沉 淀物 ,這表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DNA_ 進入到細菌細胞中,而_蛋白質_仍 留在外面。綜合練習16. (22-23高一下 ·廣東湛江 ·期中)20世紀中葉開始,科學家不斷通過實驗探究遺傳物質的本質,使生物學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領域。請回答下列問題:(2)某研究小組在南極冰層中發現一種全新的病毒,為探究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 還是RNA, 做了如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I. 實驗步驟:①取健康且生長狀況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隨機均分成四組,編號為A、B、C、D。②將下表補充完整,并將配制溶液分別注射入小白鼠體內。組別 A B CD注射溶液 該病毒核酸提取物和 RNA酶 該病毒核酸提 取物生理鹽水綜合練習16. (22-23高一下 ·廣東湛江 ·期中)20世紀中葉開始,科學家不斷通過實驗探究遺傳 物質的本質,使生物學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領域。請回答下列問題:③相同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觀察比較各組小白鼠的發病情況。Ⅱ .結果預測及結論:①若A、C組發病, B、D組正常生長 ,則D NA 是該病毒的遺傳物質;②若 B、C組發病, A、D組正常生長 ,則RNA 是該病毒的遺傳物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