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計劃課題 第二節 人和動物的生殖與發育 課時 第三課時學習目標 目標類型/目標行為8.生命的延續與進化不同種類動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發育過程7~9年級:⑥說出昆蟲、兩棲動物、鳥的生殖方式和發育過程??茖W觀念:通過觀察昆蟲、青蛙生殖和發育不同階段的特點,描述昆蟲和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初步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科學思維:通過比較不同種類昆蟲的發育過程,歸納昆蟲生長發育的一般特征;通過比較蝌蚪和青蛙的不同,分析不同發育階段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的特點,歸納兩棲動物的典型共同特征。探究實踐:通過了解昆蟲和兩棲動物的生長發育過程,提升利用所學知識和方法獲取、處理信息并得出結論的能力。 以上目標依據《學科課程標準》第 頁 第 行學情分析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對人的生殖與發育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學生在生活中有養蠶、養蝌蚪的經歷,這是可利用的學生資源,但要求學生準確說出昆蟲和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概括其特點,還需要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及科學方法的指導,例如有效觀察記錄和比較分析的指導等。你分析一下哪些學生的原有知識不能支撐這堂課的學習?課程內容分析 課表解讀/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本課是七年級下冊第1章第2節《人和動物的生殖與發育》第三課時。學生通過前面課時的學習,已經知道人的生殖與發育過程。本節課學習的是變態發育這種發育方式。為了降低難度,教材中回避了變態發育的概念,以昆蟲綱和兩棲動物中的典型代表介紹該發育方式的特點。本節課通過圖片(或標本)、視頻等素材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建構兩種不同類型的昆蟲發育過程模式圖。兩棲動物是從水生向陸生過渡的一個類群,具有初步適應陸地生活的結構特征,是生物進化鏈條上承上啟下、不可或缺的一環,生殖和發育有其獨特性。本節的第二部分通過探索青蛙的生活史,認識青蛙的生殖過程,比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點,總結青蛙發育過程的特點, 進一步歸納出兩棲動物的發育模式。教學過程學習任務①生活中你觀察到哪些昆蟲或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現象或過程?學習活動前兩節課我們認識了人的生殖發育 教學活動人、桑蠶、蝗蟲、青蛙四種生物幼過程,對比圖片,你發現桑蠶和青蛙的發育 體和成體的照片。與人有何不同? (預設:幼體和成體的形態特征差別很大)昆蟲和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與人有所不同今天我們就深入認識昆蟲和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診斷通過提問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通過圖片引導學生對比昆蟲和兩棲動物在發育過程中與人的區別,發現它們在發育過程中成體與幼體在形態結構上有巨大的變化,激發學生對這類發育方式的學習興趣,聚焦主題。學校任務② 探究桑蠶的生殖與發育學習活動結合視頻、圖片資料 教學活動觀察思考:觀察桑蠶生殖發育不同1,比較桑蠶幼蟲與成蟲在形態、生活習性 階段的活體或圖片,思考以下問題:(1)桑蠶生等方面的區別,小組合作完成觀察記錄表。 殖是否和人類一樣有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過發育階段 昆蟲 體色 形態 運動方式 生活 程?幼體 蠶 習性 (2)將桑蠶圖片按生殖發育過程進行排序。成體 蛾 (3)桑蠶的一生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請用簡(注意:養殖的桑蠶發育的蠶蛾身體龐大、翅 單的文字和箭頭構建桑蠶的發育流程圖。膀小,不具備飛行能力。) 桑蠶的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發育階段,且其幼蟲和成蟲在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上差別很大。過程診斷以我國絲綢的歷史作為過渡引導,增強民族自豪感。充分利用處于不同發育階段的桑蠶活體或圖片,以小組觀察記錄表作為學習支架,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關注事實與證據,構建模型。教學過程學習任務③探究蝗蟲的生殖與發育學習活動 教學活動(1)觀看視頻:蝗蟲生殖發育的相關小組觀察并聽寫下列記錄表(2) 視頻;(2)觀察蝗蟲標本發育階段昆蟲 翅 身體大小 生殖器官 食性 構建蝗蟲發育流程圖幼體 螳蟲幼蟲 利用小組觀察記錄表(表2)成體 蝗蟲成蟲 比較蝗蟲幼體與成體各方面的差異觀察菜粉蝶、蚊子、蜜蜂、螻蛄、螞蟻等昆蟲生殖發育各階段的圖片將它們進行分類,并說一說分類依據。過程診斷昆蟲的發育模式有兩種,一種是以桑蠶為代表的發育模式,發育過程中出現蛹期,一種以蝗蟲為代表,發育過程只經歷受精卵、幼蟲和成蟲三個時期。但不管是哪種發育模式,其幼體和成體都存在一定差異。學校任務④ 探究兩棲類動物的生殖與發育學習活動探索活動:根據教材第18~19頁的 教學活動①所有青蛙都能鳴叫嗎?探索活動進行觀察并記錄。 ②青蛙的受精過程是在水中進行的,但在繁其他兩棲動物是否也有類似的發育過程? 殖季節有抱對行為,這一行為有什么意義?青蛙和某些昆蟲的發育過程有何相似之處? (預設:提高受精率)青蛙、蜍、蛛螈等兩棲動物和某些昆蟲一樣 注意:變態發育在蛙類中最具有代表性,而蛙從幼體到成體的發育過程中其生活方式和形 類在兩棲動物的群體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結構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但并不是所有的兩棲動物都有明顯變態發育過程。過程診斷通過視頻觀察肯蛙繁殖行為,思考這些繁殖行為背后的意義。參照昆蟲發育模式圖,分析構建擊蛙的發育模式圖。通過比較蝌蚪和蛙,理解兩棲類與某些昆蟲發育的相似之處(即變態發育的概念),形成結構和功能觀。達標檢測如圖所示為兩種昆蟲的發育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c表示昆蟲的( )。A.受精卵 B.蛹期 C.幼蟲期 D.成蟲期(2)蝗蟲的發育過程可用圖中的字母和箭頭表示為(3)蝗蟲是一種世界性的農業害蟲,分布廣泛,對農作物危害極大。你認為消滅蝗蟲的最佳時機應是其哪個生長階段?為什么?課堂小結飼養桑蠶或蝌蚪并觀察記錄其生殖發育過程中各時期的特點,探究溫度或光照等條件對桑蠶卵孵化率或蝌蚪發育快慢的影響。鼓勵學生何養小動物并進行實際觀察記錄,利用養殖過程主動進行有意義的探究,提升學生的興趣與探究能力。反思改進 本節課作業如果在上這節課,我會這樣設計: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